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科技管理存在问题和建议

科技管理存在问题和建议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5 16:52:5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科技管理存在问题和建议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科技管理存在问题和建议

篇(1)

1科技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科技管理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及进步的重要内容。科技管理创新使得科技活动的目标、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面形成了全新的管理理念。科技创新与科技管理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的强弱起着重要作用。科技创新是民族文化精髓的科学精神,使得科技应用到实处,科技成果又为知识和理论找到实践的依据,也为新技术的应用开辟了新途径。科技管理创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也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科技创新使得科学技术在促进经济增长中越来越显示出主导作用,是新技术、新发明、新成果的先驱,它能够很大意义上推动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建立科技管理创新体系科技管理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由其自身的位置和管理职能决定的。

2科技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体制机制有待创新

科技管理涉及部门较多,这些职能部门在创新活动中,部门之间缺乏联动和协调,从而造成科技政策法规实施较困难,科研活动分散重复的现象比较严重,科技、装备、科技文献和科技数据没有很好的实现有效共享,科技经费多头立项、多头管理,科技资源无法优化配置。

2.2重大战略需加强科技预测

由于规划自身的战略性意义,在确定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及发展重点时,都需要对未来发展方向、需求、能力及手段的预测和评估。目前我们还缺乏高水平的科技预测人才,缺乏长期、系统而又有组织的基础研究;重大科技战略制定主要是采用多个部门、多个学科与行业的专家会商,最终达成共识。

2.3科技政策、法规缺乏评估与监督

科技政策法规是法治国家保障科技进步,促进自主创新的重要手段。国内外科技发展的实践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科技实力及其创新能力、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科技政策法规对科技的支持力度及其政策法规体系的健全与完善。

2.4科技投入不足及不均衡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科技投入明显不足。各级财政部门在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对科技的投入有所增长,但增长的幅度和水平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依然存在差距。科技投入的巨大差异导致福建区域科技发展的不平衡,也导致其他地级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速度较为迟缓。

2.5人才激励机制不够灵活

科技自主创新,关键在于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福建科技人才大多集中在福州、厦门、泉州三个城市,其他地市科技人才数量较少;科技人才大多集中在城市,县级科技人才较少,基层农村更少;科技人才大多集中在行政事业单位、教育、医疗卫生单位,在工业、农业、服务业领域从事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的科技人员较少。

3科技管理创新的建议

3.1创新科技管理体制

所谓的体制就是资源如何进行配置,所以只有好的体制,资源配置优化、合理,创新才能顺利进行,创新成果才可以顺利转化。假如体制不好,那么资源无法或不能优化配置,创新也无从谈起。我国自从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面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去配置资源,大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所以科研单位在体制创新上,必须坚持。要坚定不移地全面推行科研“招标课题制”,该思路已被证明是非常可行的。通过招标、招聘制,进行人才的优胜劣汰,同时也能够为科技人员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使得不正之风,开后门现象从人们眼前消失。同时奖励制度也要不断完善,人员的职称晋升、级别评定、各种奖励都要根据这个人的实际贡献,不能走关系,送礼。设立岗位津贴并拉开收入分配上的差距,使少数有作为、贡献大的科技人才能够有较好的科研条件并较大幅度提高生活待遇.推动科研创新。

3.2给予科技管理人员充分发挥的空间

其更大的工作空间。任何管理,都是管理者与其对象间的一种互动过程,特别是对于新的科技管理范式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者观念的更新,对科技活动中不同学科、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外界环境和条件的特点及规律的认识理解程度。因此,调动科技管理人员的积极性,鼓励管理人员以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才能形成高效的管理模式。同时,必须认识到,形成新的科技管理模式,对我们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探索,其难度不亚于科技本身的创新。我们不仅要宽容科技活动中探索工作的失败,同时也要容纳科技管理创新工作中的失败。

3.3加强科技预测的应用和研究

科技预测是根据经济社会的需求和科学技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在对科技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预测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科技发展方向、变化的趋势,以及可能的机遇或危机做出基本判断和预见。科技预测是准确地把握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积极选择和重点突破技术与制定科技政策、法规、规划的基础。同时,通过科技预测工作的开展,扩大科技管理部门与社会各界的广泛交流与沟通,让更多的学者参与科技决策,让更多的民众了解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

4结论

篇(2)

1国外主要发达国家科技项目的管理

英国的科研管理部门十分重视项目开发过程中的评估工作,在组织和制度上都建立了完美的科技评价体系,多年来,英国各部门大都采用同行评议的方式,评审委员会成员一般为本学科领域的着名资深人士,在评价重大科技项目特别是跨部门的科技项目,英国政府都是聘请独立的专业评估单位进行评估。在美国,从科技计划的管理程序到相关的机构,都有法规和法律进行约束,从而保证了科技项目管理的标准性。美国在科技计划项目预算、科技计划的制定、组织实施、评估、知识产权管理方面都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程序。科技计划的制定一般由部门科技机构提出,由部门审核通过。对于项目的管理,不同类型的项目管理方式是不一样的,都有自己的管理程序。美国对于科技成果的评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都有很规范的程序。这些程序是科技项目完成圆满的重要保证。

2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问题探讨

这几年,我国科技管理部门始终都在对科技计划的发展进行探讨,一直致力于它的创新和改革工作。为此还颁布了一系列的文件,比如说《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暂行规定》、《科技评估、科技项目招投标工作资格认定暂行办法》《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承担人员管理的暂行办法》、《科技评估暂行办法》、《科学技术评价办法》(试行)、《关于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若干意见》等等,但是从我国现在对科技计划的管理上来看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在观念上和措施上都进行改革:

2.1目前我国项目立项的评估工作存在问题,科学水平很低现在的科技项目的评估工作一般采用的是两级评价方式,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对项目的专家评价比较随意,不具有权威性、项目的专家评价不一定存在、专家对项目的评价不充分等问题。规范的操作标准和程序;另外,由于项目的评估工作在前期没有做充分的准备,使得对项目的评估的难度变得很大而且会增加决策风险。这些都会对项目的科学性造成损害。

2.2项目的节点控制不够可以项目是一个复杂的项目,他的完成要由多个部门共同进行,同时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还有很多其他的影响因素,所以要想实现科技项目的发展目标,就要各种人员组织在一起,并且实现有效的管理。但是现在我国对科技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不够,对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进度和质量没有很好地监督。虽然有一些项目中会用到节点控制办法,但是,由于节点控制会对项目的实施有重要影响,也决定了能否申请成功、所以它的意义已经不再起到重视。所以使得整个项目的控制不完善,而且项目的工期迟迟不完成,成本也大大超出了预算。这对科技项目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2.3项目结题验收准备不充分现在,很多验收小组的组织对工作要求很急,而且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强,配备不够等,这使得对科技计划项目的验收工作只流于形式,没有实际作用。而对项目的验收专家大多是先组织起来的,对项目的了解很少,不明确项目的重点,对前沿问题的了解也很少。所以在评价过程中不能发现关键问题,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对项目的完成情况也不能做出合理的评价,这对项目的评价是十分不利的,也不具有科学性。

3改进科技项目管理的建议

3.1建立完善的立项评估体系目前我国的科技项目的选择大部分还是简单地凭借管理者和专家的经验、依靠直觉去进行观断定,因此项目选择的失误率偏高。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立项评估办法,但总体来说从办法的可执行性、可操作性上来讲还是不够完美。项目选择的复杂性表现在很多方面,如:项目开发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对项目所涉及的技术复杂程度、收益、费用等估计上的困难。因此,科学的项目评估体系应从科技管理的目标出发,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市场、技术等各种影响因素、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价选优,提高项目选择的科学性。

篇(3)

一、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应用新设备新技术

1、技改完成情况:在技改中,注重对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对35kv以上的则开关推广使有六氟化硫开关,目前灌南电网sf6开关共38台。目前,我局10kv及以上开关无油化率已达100%(155台)。今年完成的主要技改工程有1、110千伏灌南变35kv非防污型刀闸的更换;2、110千伏灌南变35kv充油式电流互感器更换;3、35kv五队变10kv充油式电流互感器更换;4、35kv长茂变10kv充油式电流互感器更换;5、35kv九队变1#主变更换;6、35kv兴庄变10kv开关柜更换;7、110kv三口变35以kv开关柜更换。

2、新技术使用情况:购买了继电保护测试仪、串联谐振耐压仪等新仪器,完善了校验项目,提高了检修质量、

3、带电作业工作:至12月底,共进行了带电作业工作230次,大大减少了对外停电。

二.合理化建议及qc小组工作:

六月份是合理化建议月。在今年的合理化建议月中,我局的广大干部职工开动脑筋,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因而共计收到合理化建议总条数达到160条,被采纳60条,其中被评为好建议的有10条。合理化建议的采纳率达到37.5%。

为了配合班组建设,在全局推广全面质量管理活动,我局目前共有25个班组,其中成立qc小组的有20个,成立率达80.0%。通过小组活动,为我局的生产、营销、多经、现代化管理等方面起到了科技攻关的作用,并有两项qc小组成果将在市公司获奖:继电保护班的《降低主变风扇电机损坏率》获一等奖,远动通讯班的《降低视屏监控故障率》获三等奖。

四、加快信息网建设,提高微机应用化水平:

1.2004年是电力信息网建设关键的一年,今年主要做的工作为:(1)、配合市局完成市到县信息网安装调试。

(2)、完成了农村供电所接入信息网工程15个供电所的线路勘察、概算、初设和安装调试等。

(3)、完成了百禄变、长茂变、五队变、九队变视频监控系统与监控中心通道的调试任务,目前我局所有变电所都具备了视频监控功能。(4)、目前市到县四级信息网工程基本完工。

(5)、每周两次诺顿防火墙病毒特征码的更新,杜绝大部分病毒的侵入,最大限度的保证信息网的安全。

(6)购置了一台高性能的服务器。

(7)、完善网络建设:根据需要,把一流办、新闻中心两个办公室接入局域网,调换了南大楼交换机。

(8)、积极推广各个信息子系统。今年共计推出以下几个系统:党务信息管理系统、输电网gis应用平台系统。

五、2004年的科技项目完成情况为:

今年我们承担科技项目4项,下面具体说明如下:

1、图纸管理系统开发;

该项目为市公司下达项目,具体内容为:建立现行变电二次图纸及线路有关图纸的资料库,对其增加、查阅、修改、删除等操作进行相应管理,保证图纸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该软件已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又进行了相关修改,将正式投入使用。

2、停电修试申请单远传系统示范应用该项目为市公司下达项目,主要内容为:基于notes系统开发,实现每日设备修试申请单的网上填写、流转、审核、批准等一系列流程,改变原来人工填写、送达的形式,提高劳动生产率。该软件正式投入运行,实现了网上流转。

3、局域网电话号码智能查询系统开发

该项目为市公司下达项目,主要内容为:内部电话号码日渐增多,且由于各种原因变换频繁,拟开发智能查询系统,以web方式实现关键字模糊查询,提供部门电话查询及工作人员办公室、住宅、移动通讯号码查询等功能。该软件已开发结束,目前已经投入运行,为查找电话号码提供了方便。

4、输电网gis应用平台系统版权所有

该项目为省公司下达项目,主要内容为:运用gis卫星定位技术对线路巡视质量进行检查。该软件已开发结束,目前已经投入运行,为线路巡视提供了方便。

六、2005年科技项目上报情况

为更好地,我局专门召开科技网络成员会议,根据实用性、经济性的原则,讨论申报2005年的科技项目。最终确定了瓦斯继电器在线测试、手机短信中心、互感器现场校验、配网自动化系统、变电所巡检系统、地网电阻测试仪、35kv户外开关研制等7个科技项目。

七、科技论文上报情况

按时按量报送科技论文。截止到12月份底,灌南共上报科技论文6篇。

八、存在问题

(1)、科技调研活动开展很少,科技方面资料缺乏,对当前的新事物、新科技了解不多。

(2)、论文缺少创新精神,科技论文水平与质量不高,有待进行一步提高。

篇(4)

【关键词】 财政; 科技投入; 模式

财政科技投入是保障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实施和国家科学研究机构正常运行,贯彻落实“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手段。科技投入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的科技实力以及政府和全社会对科技事业的支持与重视程度。

近年来,唐山市立足建设创新型城市,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科技进步与创新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近几年科技投入的总量在逐年增加,而且已突破单一依靠国家财政拨款的模式,正在向多渠道、多形式投入的新格局转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政责任,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等一系列关于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要求。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实施唐山市“科教兴市”战略,笔者在分析唐山市财政科技投入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和其他省市先进经验,参照相关新型财政科技投入模式,从理论指导和实际操作方面,对唐山市财政科技投入模式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一、建立公共财政科技投入模式的必要性

在公共财政的框架下,科技是财政必须介入的一个重要领域,所以,建立公共财政科技投入模式有利于从根本上保证财政科技投入的增长速度,确立财政科技投入的法定地位。

(一)提高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效率的需要

由于政府职能设置不到位,造成科技资金投入的分散化,因此在财政资金总量有限的前提下,提高财政科技投入的使用效率是至关重要的。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下的科技投入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建立国家科技示范园区的需要

曹妃甸被国家列入“十一五”规划和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曹妃甸港区和曹妃甸工业区的开发建设,是唐山未来发展的战略支撑和经济增长点。以曹妃甸为核心,全力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唐山已进入产业发展带动全面开发建设新阶段。因此,必须实现有限领域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必须持续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坚持把改革开放和创新作为根本动力,以更大的力度推进科技创新,保障科技投入,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三)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

“抢抓新机遇、建设新唐山”,唐山要当好建设沿海强省的领头羊,在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中发挥好带头作用,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使经济增长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

(四)推进沿海“四点一带”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需要

唐山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繁荣文明和谐新唐山为目标,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遵循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律,打破行政区划束缚,把沿海一线的临港地区作为一个整体,统筹开发建设。要实现此目标需要科技进步和创新以提供更加坚实有效的支撑,要加快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建设,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遵循科技发展规律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开拓新的思路,采取新的措施,探索新的机制。

二、唐山市公共财政科技投入模式的总体框架建议

(一)机制框架

1.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唐山市财政科技投入总体呈递增趋势。从唐山市财政科技投入占全市GDP的比重来看,2000-2006年期间,增长趋势较明显,全市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在逐年增加。为保证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唐山市在财政科技投入及增长方面应出台一些相关政策,今后可由市人大或科技主管部门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把财政科技投入增长率与同时期的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率、财政支出增长率相挂钩,以法律的形式对财政科技投入及增长进行确认和监督,将对科技投入“量”的要求纳入法制轨道,形成法律上的约束,真正实现财政科技投入的制度性增长,建立起兼顾基本科技投入和专项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构建财政科技投入保障体系。

2.监督调控机制。为了提高财政科技投入的使用效益,唐山市可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通过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加强对财政科技投入资金使用的监督。要求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单位或项目承担单位。根据采购计划并通过招投标,严格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方式,保证采购项目预算的执行,进而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发生。

3.全方位筹资机制。要改进科技投入的方法,在保证财政科技投入逐年稳步增长的前提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有效调节财政性科枝投入的方向和规模,并发挥其放大、辐射、引导效应,吸引社会资金,促进科技进步,全面协调各类资源。要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资体系,采取创立科技风险投资市场、政府发展基金等多种筹资渠道以促进社会资金对科技的投入。

(二)模式构想

1.预算模式。采用零基预算作为预算编制基本组织形式,将各类不同性质的财政资金统一编制到使用部门,能够保证部门预算的完整性和详细性。为了全面、真实地反映财政科技投入的总量和结构,建议将科学事业费、科技三项费和科研基建费三者合并,统一为市财政科技经费,并将其分为基础性与公益性研究经费、产业技术研究经费、基建及科普经费和科研机构专项经费四大类。其中,基础性与公益性研究经费是主体,产业技术研究经费将逐渐减弱,基建及科普经费将逐渐增强,科研机构专项经费随着科研机构改革逐步取消。

2.管理模式。在宏观管理方面经济管理体制与科技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在科技管理上,科技局应是科技工作的最高管理部门,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最大的调控能力,但从唐山市目前科技管理体制看,当前大部分政府部门具有一定的科技管理职能,主要包括计划委员会负责产业技术研发资金的管理,工促局负责企业创新基金的分配使用管理,环保部门建立了环保产业发展基金,信息产业部门建立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农业部门在农业科技发展上有工作重点等等。

3.资金投入模式。科技投入是事关我市发展全局的投入。在按经济规律办事的前提下,分清轻重缓急的同时,必须保证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的投入相对平衡;在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前提下,使有限的资金投入实现最佳配置,产生最大效益。因此,必须用行政、经济、法律手段来进行引导、调节和约束。目前全社会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不健全,使唐山市的科技投入总量不足,还不能适应科技经济发展的需要。发挥行政作用,完善法规约束。市政府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和政策要求,制定相关措施规范科技投入的行为,有效地保障投入的健康性和有序性。

4.监督模式。随着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建立及财政管理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财政支出管理透明性差、信息基础薄弱、资金效益低等问题不断出现。地方财政采取预算指标下达和决算执行批复的办法终结年度财政收支结果,无力关注财政资金用途的合理性及其效益状况。因此,建议建立财政资金支出反馈监控系统,对财政支出项目的设立、评价和优选进行全程监控,并及时反馈、总结和调整,保障财政科技经费有效合理地使用,真正实现资金的效益最大化。

总之,要从构筑唐山市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调控作用,紧紧围绕关系全市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课题,努力把科技资源集中到战略高技术领域,集中到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公益性研究领域,集中到关系科技事业自身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同时,要加快科技事业的发展,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既要继续提高全社会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科技意识,又要进一步强化科技投入是公共战略性投资的战略意识;既要重视建立和完善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又要加强研究和建立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科技经费监管机制、投入绩效评价机制;既要深化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又要不断探索和创新科技资金运行机制,还需调整财政科技经费使用结构,转变科技资金配置方式,运用经济杠杆和政策手段,构建必要的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 唐山市科委.唐山市科技统计资料[M].2000-2006.

[2] 唐山市统计局.唐山市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006.

[3] 国家统计局.中国科技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4] 唐山市政府.唐山经济,2006.1-07.10.

篇(5)

文章系统阐述了高校科技项目绩效评价方法,及其存在的评价系统缺乏针对性、评估时各部门条块分割、指标及权重难以确定等问题,并对完善高校科技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提出了以目标为导向、以项目类型为区块、以科研考核为主线、以定量方法为主导等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科研项目;绩效评价;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G4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3)04013403

科技项目绩效评价是对科技项目在执行过程和完成后,在成果、资金效益以及成果转化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估,最后给出项目产出情况总体结果的行为。所谓绩效也就是包含着“成绩”和“效益”两个方面[1]。“成绩”主要是在成果方面,如研究报告、著作、高水平的论文等;而“效益”主要是指成果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发展效益等。科技项目绩效评价作为科技项目管理的组成部分,在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科技项目进行绩效评价不仅有利于确保科技投入的产出效益,有利于科研项目的有效执行,也有利于为项目主管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

一、高校科技项目绩效评价方法及存在问题

国务院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指出:高校是中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中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性创新的主力军之一,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3-4]。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更是各类科技项目执行的主力战场。因此,如何科学地衡量科研项目的产出,恰当地评价科研项目的成果以及研究绩效是高校科研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高校科技项目绩效评价方法

随着高校管理的不断完善,各高校也纷纷建立了科技项目绩效评估体系。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

1.定性评估系统

主要有理论分析法、专家评议法和成果完成法。比如有些学校对校内项目的评估主要是针对其后续是否获得更高级别的项目,以及完成的论文数量和论文级别等。

2.定量评估体系

主要有问卷调查法和多指标综合评议法。这种评估体系用得比较多,常常采用先由项目负责人自评,再由主管部门评议,最后根据比例综合评议的方式进行。

3.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体系

这个方法综合了以上两种方法的优点,仅用定性的方法或者仅用定量的方法都有失偏颇。这种评估体系一般是先进行定量评估,计算分值,再采用专家评议法进行评议[5]。

(二)高校科技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1.评价系统针对性不强

科技项目一般分为基础研究类、应用研究类、人文社科类等,三者具有明显的差异。基础研究一般是对基础性、自然性的物质演变规律进行研究,成果一般表现为论文、专著以及由此而获得的各类奖项等;应用研究类主要是针对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提出科技支持进行的研究,成果一般表现为论文、专利、软件著作权、新产品以及各种由此而产生的经济效益;人文社科类主要研究各种人类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产生能够对人类社会发展给予指导的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的精神产品,成果一般表现为学术报告、论文以及可以送交有关部门采用的政策性导向的成果。由此看来,不同类型的项目其研究的形式和内容以及成果形式都相差甚远,即使是同一类型的项目,研究的领域和阶段都不同,往往很难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这也造成了高校科技项目绩效评价的困难。

2.评估存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缺点

现在高校职能部门繁多,对于项目绩效的评估都有自己的系统,比如人事部门提出根据人才选拔的需要建立体系,针对项目组成员获得的人才项目或者人才奖励对科技项目进行评价;设备部门则要求项目经费在用于购买试验和科研设备方面的成本和比例较高,该设备在国内的地位如何,能够给教学和科研带来怎样的效益等方面;财务部门根据经费使用情况也建立评估体系,考查项目经费使用是否合理,各类使用方式有无违规现象等;而科技管理部门则综合考查项目执行情况、成果情况、经济效益情况等。这样一来,势必造成学校各部门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局面,项目负责人则疲于应付各个职能部门的考核而怨声载道。这种绩效评估的方式不仅效率极低,不能达到绩效评估的目的,而且打击了项目负责人的积极性[6]。

3.投入和产出的边际效益难以界定

一般科研项目在申请之前必定已先做了一部分的研究,有了前期的研究成果更有利于项目的申报立项。而前期包括资金、设备等资源的投入作为当期费用已列支,项目经费到账后,这部分费用按照要求是不能再列入这个项目的经费使用的。这一要求显然不符合经济学中的投入产出理论,因为这部分的投入和项目的产出是分不开的。因此对这个项目真正投入多少也很难界定。

4.评价未体现项目产出的“滞后性”

科技项目的研究是一个创新性研究的过程。项目的结果有些能够马上从论文、实验数据结果中体现,有些却不能完全体现,或者说要等到转化时才能体现其真正的项目成果效益。如果局限于在项目结束时或者还没有结束时就开始绩效评价,必定会造成评价结果不准确或有偏差。

5.评价中的指标数量和权重难以确定

中国国内针对高校科技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不少,指标数量从五个到二三十个不等,其权重也各有不同,这样必然导致指标体系的排他性和唯一性,并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由于缺乏标准指标库的借鉴,因此使得绩效评价中很多指标设计较为随意,指标的选取和权重的确定缺乏科学的方法和依据。同时,还存在很多指标获取难度大、设立不切实际等问题,致使评价结果失真和缺乏可信度。

二、 完善高校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科学、客观、公正的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是高校科技项目绩效评价的基础和核心,只有不断完善和建立适应科技发展的绩效评级体系,才能对科研项目做出正确的绩效评估。针对以上所列问题,并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

(一) 以目标为导向,使绩效评价落到实处

以项目目标为导向,其目的就是给项目以确定的目标,使项目负责人能够有的放矢,管理部门也可以有据可依,使最初的目标设置落到实处,绩效考核不落虚名,同时也保证绩效评价的系统连贯性。

(二)以项目类型为区块,使绩效评价集共性和个性于一体

高校中科研项目种类繁多,各种类别的项目其成果表现方式都不一样,因此在设计绩效考核指标时要充分考虑项目的性质,进行分类评价。同时,也要考虑到各类项目的共性,指标体系的设立要基本涵盖项目评价的各个方面,保证不是一类一个标准,而是一个标准体系上的部分细化,增强绩效考核指标的可操作性。

(三)以科研考核为主线,兼顾其他管理目标

目前高校都存在着科研项目评估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情况,往往一个项目要面对好几个职能部门的审核检查,绩效评估,令人不胜其烦。高校科研项目首要责任应该是完成科研任务,其次才能兼顾其他目标任务。因此,高校应该破除这种局面,立足于学校的战略发展方向,建立以科研考核为主线,涵盖人才培养、成果管理、设备管理等各个方面的评价体系,做到有层次、有定位、有目标地进行科技项目的绩效评价。

(四)以定量方法为主导,辅之以定性方法

量化考核在绩效考核中应用较多,既能直观表现,又能够客观说明问题。但是科研项目的成果有其特殊性、滞后性和无法预测性,针对目标进行的科学研究往往得出其他不同的却有创新性的结果,或者有些成果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能马上体现,这时仅看定量考核的成绩并不能全面客观地说明项目的绩效,因此必须引入定性分析考核,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办法才能够客观、公正地做好绩效评价。

(五)建立通用指标库,规范权重设计

解决目前各类指标繁多、权重不一情况的有效方法就是研究建立科研项目通用的指标体系和指标库,设立一定的指标设定原则,建立高校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框架,规范通用指标的权重和细化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使科研项目评价体系走上规范化、持续化的发展道路。

三、结语

高校是科学研究的主力,肩负着国家科技创新的重任。高校科技项目绩效评价不仅有利于评价科技的投入产出效果,而且更为高校科技项目发展指引了方向。目前高校科技项目绩效评价存在评价系统针对性不强、评估时各部门条块分割、指标及权重难以确定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高校应该立足于学校战略发展,以目标为导向,以项目类型为区块,以科研考核为主线,以定量方法为主导,建立适应高校自身发展的综合性、多层次、操作性强的科技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新荣.高校科研项目绩效管理:产出与评估 [J].科技管理研究,2009(8):230-233.

[2] 杨道建,赵喜仓,陈海波.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89-92.

[3] 戴国庆,李丽亚.国外科技项目绩效考评研究与借鉴 [J].中国科技论坛, 2005 (5):45-48.

[4] 吴伟.绩效评估——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 [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10(3):114-118.

[5] 严会超,邵玉昆,欧阳俊.绩效评价在高校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的作用探析 [J].科技管理研究, 2009(4):119-121

[6] 姬郁林,彭晓菊,潘燕玲,等.科研项目绩效评估的现状及分析[J].重型机械科技,2002(2):49-51.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study 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high school research project

YI Lili1, LI Ke1, LIU Jinying1, ZENG Jinping2

(1.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 Architecture ,Hangzhou 310018, P.R. China;

2. Jiangxi Donghua Institute of Metrology and Testing, Nanchang 330000, P. R. China)

Abstract:

篇(6)

关键词 农技推广体系;现状;问题;建议;江苏涟水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310-02

建立稳定的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组织基础,是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客观要求。但从现实情况看,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仍然存在农技人员数量减少、人才断档、知识更新慢、知识结构单一、综合业务素质较低、服务手段滞后、推广经费严重不足等诸多问题。笔者通过对涟水县乡镇农技推广体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全县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合理建议。

1 涟水县乡镇农技推广体系现状

涟水县于2003年初按照公益性与经营分开的要求,采取公开考试、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方式,通过考核、考试、公示,积极稳妥地对全县乡镇公益性农技推广事业单位人员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改革,全县招聘了100名乡镇公益人员,隶属于乡镇政府管理。10年过去,因农业技术人员的退休、病故、调离等原因,目前基层尚有在编在职农技人员75人。

1.1 现有人员情况

乡镇农技推广人员除了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外,兼职(或由乡镇安排专门从事其他职业)情况如下:农机3人,林业3人,农业办3人,城建1人,计划生育办1人,2人,工会1 人,文化站1人,农保1人,招标办1人,基建办2人,财政1人,党政办8人,税务2人,妇联1人,村支书2人,劳动保险1人,园区办2人,城管1人,防违拆违办2人,工业办1人,道路1人等;有55人定村,大部分人员大部分时间都从事乡镇中心工作。

1.2 现有人员年龄结构

目前,在职在编的75人中,50岁以上的有32人,占在职在编人员的42.7%,其中,46~49岁的有14人,占在职在编人员的18.7%;40~45岁的有21人,占在职在编人员的28.0%;小于40岁的有8人,占在职在编人员的10.7%。

1.3 现有人员学历及职称情况

目前,在职在编的75人中,本科4人,占在职在编人员的5.3%;大专15人,占在职在编人员的20.0%;中专及以下56人,占在职在编人员的74.7%。高级农艺师2人,占在职在编人员2.7%;农艺师17人,占在职在编人员的22.7%;助理农艺师48人,占在职在编人员的64.0%;技术员级8人,占在职在编人员的10.7%。

1.4 “五有”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已建成

涟水县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可以说“缺钱、缺物、缺阵地、缺基地、缺人才”,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县农委领导班子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于2012年为涟水县23个乡镇(园区办事处)争取到建设项目,目前这23个乡镇(园区办事处)农技站面貌焕然一新,服务中心已初步建成,但办公设施正在配备当中,还未完全配备到位,特别是电脑等现代化办公设备还未正式投入运行。

2 现有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技人员青黄不接,科技推广人才严重缺乏

乡镇农技推广部门专业的农业科技人才普遍缺乏,具有专业技术的人员比例较低、素质不高、年龄偏大、人员结构不尽合理,很难吸引年轻的专业人才进入农技推广队伍,农技人才青黄不接、断档现象严重;受资金等条件制约,在职农技人员的培训工作开展较少,知识更新换代慢,不利于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

2.2 农技人员精力分散不集中,在编不在岗现象严重

由于大部分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的大部分时间都从事乡镇中心工作。实质上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真正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归乡镇管理,农业部门仅仅是在技术上给予培训和业务指导。人员聘用由乡镇和县劳动人事部门负责,考评由乡镇负责。培训和多元推广由县农委负责。很多从事农业科技工作的同志年龄偏大,乡镇农技推广有员精力分散不集中,在编不在岗现象严重[1]。

2.3 地方政府重视不够,推广工作经费几乎没有

大多数乡镇政府长期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对农业新技术、新机械的推广力度不大,不重视农业发展,对农业投入较少。几乎各个乡镇农技推广机构都存在“有人打仗,无钱养兵”的现象,财政已经多年没有安排基层农业的工作经费,至于农业示范、科研、教育等经费也没有纳入财政预算,连常规的试验示范工作都难以开展,没有经费支撑,连正常的办公都难以开展,农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调动和发挥。

2.4 上下管理渠道不畅,技术推广大打折扣

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推广难度大。据调查,一方面,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由乡镇和县劳动人事部门负责聘用,另一方面,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在业务上又由县级农业部门指导,导致农业技术在实际推广中大打折扣,农技人员大部分时间从事乡镇安排的其他工作,而真正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时间很少,对待农业生产工作敷衍了事。

2.5 农技推广服务配套设施有名无实,形同虚设

由于经费不足,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配套设施严重缺乏,有些农业推广技术部门甚至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不利于农业推广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

2.6 农村留守的多为妇女、老人,接受科技意识普遍不强

近年来,经济不断发展,种植农作物的经济效益较低,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已成农村常态。留守在家的多为老人、妇女、儿童,无法开展正常的农业技术培训工作。同时,由于留守人员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新技术的推广难度较大[2]。

3 促进农机推广工作开展的建议

3.1 补充农技人才,解决人才断档问题

政府应有计划地逐步引进农业院校毕业生到一线工作,充实县、乡2级农业科技队伍,并对现有农技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及时进行知识更新,有计划地缓解农业科技人才面临断档的危机。

3.2 加大资金投放力度,确保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普及

政府每年可安排一定的农技推广、教育、培训等工作经费。经费主要投入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二是对扩大农业补贴的范围和内容,逐渐将良种、商品有机肥、农业机械等都纳入补贴的范围,使农民真正享受到国家的惠农政策[3]。

3.3 调整人员管理渠道,稳定农技推广职能

理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管理体制,将其纳入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管理,便于及时贯彻农业政策,开展农业“三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特别是要做好乡镇农技人员技术力量的平衡和调整。

3.4 完善推广机构建设,提高农技队伍专业水平

要加强对农技推广机构重要性的认识,为基层农技推广技术人员提供固定的办公室,配备现代化的办公设施。同时,要不断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的水平,对现有人员积极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4]。要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素质,不断吸引优秀人员加入到农技推广的队伍中来,提高工作的积极性。

3.5 加强科技知识培训,提升农民自身素质

新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最终要靠农民,要提高农民的素质,才能有利于农技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涟水县的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不高,对新技术的接受和掌握程度也不高,不利于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要采取多种形式,灵活掌握时间,及时对农民进行培训,提高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和掌握程度,促进农技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4 参考文献

[1] 张惠.浅谈农技推广的现状及对策[J].宁夏农学院学报,2003(3):67.

[2] 赵锦域.我国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农业科技管理,2005(5):83.

篇(7)

一、存在问题

1.观念陈旧,思想认识不到位。信用社员工特别是领导干部普遍年龄较大,学历较低,对科技知识学习掌握得不多,思维定式仍然沿用老办法多,对新事物接受少,接受慢,因而对快速发展的信息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具体表现为“三个不知道”:一是不知道有哪些最新的科技手段;二是不知道如何让科技推动业务工作的开展;三是不知道如何检查科技工作。对科技工作往往很茫然,束手无策,认为是太专业的工作,工作决策中主动应用得少。

2.编制过少,人员配备不到位。主要是专职人员少,技术队伍力量比较薄弱,有的联社科技部门都不单设,有的即使单设,人员也不多,只有2人,但信用社网点多,现在一个联社少则十多个,多则上百个信用社,而现在信贷、会计等部门,人民银行、银监会及上级省联社上线使用的程序越来越多,大小程序均在十几个,任务特别重,人员配备根本不到位。

3.各自为阵,整体规划不到位。由于信用社是一级法人,条线组织机构不健全,长期由人民银行等机构代管,而科技工作需要投入的资金又比较多,所以整体规划能力差,基层只能是各自为阵,这是信用社科技工作落后的最主要原因。

4.素质不高,岗位培训不到位。信用社目前科技人才匮乏,极少有科班出身、专业对口的本科以上的毕业生,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百分比远远低于其他的金融机构。在人才少、基础差的情况下,系统的培训也很少,从专业管理员到一线的操作员,基本都是干中学,学中干,素质虽然有所提高,但与时代的要求尚有差距,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知识,他们很难承担日益繁重的科技任务。

5.制度淡薄,综合管理不到位。由于人员水平限制和制度观念淡薄,对科技工作综合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现为:个别人随意离开工作岗位,且不及时签退;密码设置规律性强,喜用易记的生日、家庭或单位的电话号码作密码,保密性差;发电机的配备不足,一旦停电,长距离的路程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调配工作;有少数营业网点对设备随意摆放,线路凌乱,没有理顺、固定;有些网点网络设备运行环境较差,防震、防潮、防火、防鼠等防范措施不到位;有些用作管理的计算机尚未安装杀毒软件,或虽已安装但不能及时升级;有些机房还储存有辐射性、强磁性、易燃性物品,对正常营运形成了潜在威胁等。由于管理不到位,安全存在一定隐患。

6.缺乏组织,系统开发不到位。中西部地区因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其农信社信息化建设还基本停留在电子化阶段,即以电子化代替手工处理业务,系统研发很少;东部地区虽然较发达,但是许多地方仍然储蓄不能跨县通存通兑、全省结算渠道不通,数据资料分散存储,难以综合统计和管理;应用系统版本有中创、神州数码等多个版本,各模块间相互分离,处理不一致;原应用系统无源程序,维护成本高,后续开发难;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多渠道电子服务方式没有。同时办公自动化远远不够,很多省份一点都没有进展。系统开发不到位,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

二、对策建议

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农村信用社的支农服务功能显著增强,但是由于农村信用社信息化建设的相对滞后,很多情况下农村信用社依然不能发挥其最大效能。因此必须要加快科技建设,加速科技进步、加强科技管理。

1.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要重点解决领导观念的转变,主要的途径是领导层本身要强化自我学习,尽快变外行为内行。今后在配备县联社和信用社领导班子时,要有计划地选聘一部分正规院校毕业的专业技术人才,以提高领导使用计算机参与辅助管理意识和应用意识,通过应用效果促进观念的转变。

2.充实队伍,调整人才结构。各联社在增加硬件设备投入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增加人员,鉴于目前科技人才比较短缺,可主要从两个途径解决:一是以优惠的政策、优厚的待遇从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招收应届毕业生;二是将信用社现有人员选送到高等院校脱产进修,使其“充电换脑”增长新知识,调整现有的人才结构,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3.统筹安排,立足整体定位。信用社科技信息化工作的最终目标就是全国数据大集中,但是现在各省的数据都没有集中起来。农信系统的信息化基础非常薄弱,无论在技术、设备以及人才等方面,都明显落后于其他银行,单个法人的农信社资金也非常有限,能投入信息化建设的就更有限。因此农村信用社加快科技发展,必须要有战略性的思考,全国一盘棋,统筹安排,立足整体定位,提高整体规划。

4.全面培训,增强人员素质。信用社应从培训对象、培训内容、教学方式入手做好全面的培训工作,增强员工素质。首先是要做好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全辖的计算机的应用程度;其次是做好一线员工特别是年龄较大员工的培训工作,使大家都能尽快适应岗位的需要。采取普及性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幻灯片采取图文并茂等方式介绍金融行业科技创新新业务,激发员工学习兴趣,拓展金融科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