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合同管理智能化

合同管理智能化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5 16:52:5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合同管理智能化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合同管理智能化

篇(1)

[关键词]智能电网环境 电力营销 智能化体系

中图分类号:R54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080-01

在当前社会生产的背景下,智能化生产模式悄然兴起,并在现代生产、生活、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当前时展的代表。在这一特殊环境的影响下,电力企业作为重要的社会生产能源供应单位,需要及时的转变自身营销服务观念,能以智能化时代的需求为背景,正确认识到当前社会发展对电力营销的需求,最终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但在实际上,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正确认识到社会的需求外,还需要充分考虑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将以此为背景,对基于智能电网环境的电力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1.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分析

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的关键为“智能”,这就要求相关人员能够深入剖析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的相关内容,增强对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的认识。

1.1 客户服务层

在电力营销过程中,客户服务层是电力市场营销系统的窗口,其主要职责包括:收集客户需求信息、与客户进行沟通、做好市场研究等。通过客户服务层,电力企业与客户之间不再以单纯的电力买卖关系实现合作,而是主张通过合作双方的利益共赢为基础,实现双方利益的统一。

在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企业的客户服务层主要包括营业厅、因特网、现场服务等诸多要素构成,除了为客户提供稳定的电力能源支撑外,还担负着其他服务内容,包括传递一手的电力信息、指导客户掌握用电常识、宣传国家的用电政策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尽可能的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电力营销服务。

1.2 营销业务层

营销业务层是建立在客户服务层之上的一个层次,也是整个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其主要职能包括合同管理、开展业务交流、负荷管理等。

与传统的电力营销模式不同的是,智能电网环境下的电力营销更加重视对负荷的管理,通过建立高质量的信息化平台,并以强大的硬件设备为支撑,保证电力营销智能化系统能得到有效的落实。从应用来看,营销业务层的智能化营销管控负荷体系主要实现对了以下几方面的控制:(1)对用电设备的智能控制。在智能化技术的支撑下,电力企业完成了客户用电设备的在线监测、对电力运行设备的实时控制。(2)实现能耗监测与能效诊断。能够为客户提供良好的能效诊断、能效项目实施效果验证等服务,能更好实现供电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联系,实现了对电网运行过程中负荷管控的智能化控制。

1.3 营销工作质量管理层

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的核心是“营销”,只有通过营销才能为企业带来相应的效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构建智能化体系中,需要重视对营销质量的控制。

营销工作质量管理层的主要职能是对营销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修正,并结合客户服务层所反馈的信息,通过多种方法对营销数据进行处理,最终辅助管理层的决策;同时,营销工作质量管理层还担负传递基础信息的作用,能够根据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的需求,向其传递相应信息。在操作上,营销工程质量管理层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优化电力营销流程、开展营销业务稽查、管理客户的投诉与举报、生成不同时间段的企业营销报表等。而对用户而言,也可以借助营销工作质量管理层查询相应的用电信息,包括历史用电、欠费查询、预交电费等。

2.对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建设的分析

2.1 电力营销客户知识的管理智能化系统

在智能电网环境的影响下,管理智能化已经成为现代管理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对电力企业而言,需要在建设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过程中实现客户知识管理的智能化,即在终端计量装置与相关统计、分析技术手段的基础上,实现对客户知识的采集、更新、共享等,最终对电力营销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在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中,客户知识管理模块与相应的信息中枢依靠多种形式得到连接,从当前相关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来看,其中主要可划分为客户信息知识、客户操作知识与隐藏知识两个方面,要求相关人员能在充分掌握自身情况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到社会属性、客户负荷水平、客户信用等级等诸多信息,最终实现对整个系统的控制。

而在电力客户知识管理智能化体系运行过程中,不同操作操作模块从电力客户知识库中自动提取相应的数据,并在多种模块的印象下通过运算与评价,生成相应的报告,为管理人员决策提供相应的资料。

2.2 电力营销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智能体系

在营销过程中,风险管理始终是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电力营销客户信用风险管理职能体系,能够对客户知识中的各种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生成相应的数据资料,包括客户信用报告、预测客户欠费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漏电风险等,通过多种数据,相关单位能够不断的改善客户的信用水平,最终显著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保证企业的合法权益。一般而言,典型的电力客户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一般在构建电力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智能化体系中,主要从客户信用风险、信用等级评价、风险内容决策三个方面进行控制,通过采用一体化的企业信息模式,建立相应的技术平台,实现客户知识与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共享,最终强化电力企业对风险的管理能力。

在操作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控制:(1)预警客户信用风险。由于传统电力客户信用风险管理中缺乏对电力风险内容的控制,所开展的管理大部分也属于事后处理,难以全面弥补电力企业的损失。在智能电网环境下,通过预警客户信用风险信息,能够对用户的相关行为进行预测,判断目标客户群体是否存在产生风险行为的举措,并进行相应的控制。通过处理,客户拖欠电费、偷电等行为得到控制,保证了电力企业的效益。(2)评级客户信用等级。在传统管理中,评价客户信用等级缺乏必要的人机结合,再加之人机结合客户信息存在量大的特点,导致相关人员在开展工作时难以保证工作效率。在智能电网影响下,电力企业能够更好的评估客户风险内容,有助于完善客户信用评价方法,为强化企业管理能力奠定基础。(3)客户信用风险决策。主要根据客户与电力企业的长期合作而开展的一种决策现象,在操作过程中,主要根据不同客户的信用水平而实施差异化管理,循序渐进的引导客户不断提高自身信用水平,使客户能更好的与电力企业进行合作,最终为电力企业发展提供条件。同时,客户信用风险决策也涵盖了对风险控制的内容。例如,在某一客户发生失信行为时,通过客户信用风险决策能判断是否需要降低客户的信用等级,并对客户的资信进行评估,避免企业承受二次损失。

结束语

主要分析了基于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企业营销智能化体系的相关内容,并从多个角度对电力企业该体系的内容进行分析。总体而言,在营销体系创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到客户对企业营销行为的影响,并能结合多种营销思路,充分考虑智能电网环境的要求,提出多种控制思想,最终保证企业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苏娜.智能电网框架下平谷供电公司电力营销服务体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

篇(2)

【摘要】随着法制化不断改善、建设体制的改革和市场运行机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智能化构建体系必将走向进步和成熟的。

【关键词】建筑工程;环境保护

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

1.1 目标的明确性

任何工程项目都有明确的建设目的,有明确的工期和投资限额要求,有明确的质量和功能标准。工程项目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在项目的各限制条件的约束下,将项目顺利建成。

1.2 责任的明确性

首先是签订严谨合理的工程建设合同,明确项目管理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并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相互监督和促进对合同的履行。

其次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当事人在组建自己的项目管理组织机构时,要根据实现目标任务的需要,设置部门和岗位,并明确其职责、权利和任务,明确组织中各工作人员的责任,制定完备的工作制度。

严格履行合同,有一支精干高效的项目管理组织,是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的主要措施之一。

1.3 管理的复杂性

工程项目管理是对项目发展周期全过程的管理,跨越了从项目选择、论证、决策,到项目设计、招标投标、建筑安装,一直到项目运营后和评价,跨度大、时间长。

现代工程项目本身技术和内容就十分复杂,而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又包括质量、进度和投资(或成本)控制,包括项目组织的建立与管理、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多个方面,因此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管理。

工程建设项目的一次性和固定性,使得工程建设项目设计单一,不能像一般的工业产品成批生产(建设),工程施工受气候、水文、地质等因素影响大,因而管理复杂。

1.4 管理的科学性

工程项目管理以系统理论作为管理的理论基础,并且认为项目管理系统是开放的系统,为实现系统目标,应对系统运行进行动态的调整控制。建立了现代化的、科学的项目管理组织。根据系统理论的统一性、整体性原则,依据现代组织理论建立起的项目管理组织,能够合理确定组织功能和目标,有效组织协调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提高管理效率,确保项目目标实现。

2 工程管理智能化构建

2.1 组织保证制度的建立

2.1.1 实现目标管理,进行目标分解,从项目的各部门到班组,层层落实,按工程及分部分项工程落实到责任人,明确责任,制定措施,以精心操作的工序质量来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

2.1.2 制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程序,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定期开展质量统计分析,掌握质量动态,全面控制各分项工程质量。

2.1.3 采取各种不同的途径,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使全体职工树立起“质量第一、为用户服务”的思想,以员工的工作质量保证工程的产品质量。

2.1.4 优化施工方案和合理安排施工程序,作好每道工序的质量标准和施工技术交底工作,搞好图纸审查和技术培训工作;严格控制进场原材的质量,严禁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合理配备施工机械,搞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采用质量预控法,把质量管理的事后检查转变为事前控制工序及各项因素,达到“预控为主”的目标。

2.2 物资质量保证体系

2.2.1 供应商确定,须在确定合格的材料供应商或有信誉的厂家中采购。

2.2.2 材料供应商必须保证有足够的能力提供本机电安装工程所需某种材料或设备的全部型号规格与数量,以确保本机电安装工程所用设备材料的一致性。

2.2.3 物资检验,应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规定及标准、规范、合同要求,对物资进行抽样检验和试验,并做好检验记录。

2.2.4 设备材料进场,应及时对其进行验收,验收工作由物资采购部经理组织质检员、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并应邀请监理工程师参加。

2.2.5 材料、设备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填写《综合验收单》,《综合验收单》应编号存档。填写内容包括供方名称、合同单号、材料单号、合格证号、日期、数量、外观、质量状况、配件情况等内容,并由参加验收人员汇签。该《综合验收单》是质量追溯性管理的主要资料之一。

2.3 施工中的管理制度

2.3.1 技术交底制度

坚持以技术进步来保证施工质量的原则。技术部门编制有针对性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积极采用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针对特殊工序要编制有针对性的作业指导书。每个工种、每道工序施工前组织进行各级技术交底,包括项目专业负责人对工长的技术交底、工长对班组长的技术交底、班组长对作业班组的技术交底,各级交底以书面进行。

2.3.2 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本工程各类材料需具有出厂合格证,并根据国家规范要求分批量进行抽检,抽检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准使用。

2.3.3 样板引路制度

施工操作注重工序的优化、工艺的改进和工序的标准化操作。每个分项工程或工种特别是量大面广的分项工程在开始大面积操作前做出示范样板,统一操作要求,明确质量目标。

2.3.4 过程三检制度

实行并坚持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自检要做好文字记录。隐蔽工程由项目总工组织工长、质量检查员、班组长检查,并做出较详细的文字记录。

3 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

3.1 文明施工方面

3.1.1 文明施工责任区制度

建立现场文明施工责任区制度,根据不同部门、不同作业层的具体工作将整个施工现场划分为若干个责任区,实行挂牌制,使各自分管的责任区达到文明施工的各项要求,项目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使施工现场保持整洁。

3.1.2 工完场清制度

认真执行工完场清制度,每一道工序完成以后,必须按要求对施工中造成的污染进行认真的清理,前后工序必须办理文明施工交接手续。

3.1.3 文明施工检查制度

项目每周对施工现场作一次全面的文明施工检查,检查内容为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执行情况,检查依据《建设部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条例》等。检查采用评分的方法,实行百分制记分,奖优惩劣。

3.2 环境保护方面

3.2.1 废水排放根据排水管网的布置和最大允许流量,选择合适的排放口位置和排放方式。

3.2.2 在开工前完成现场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建设,做到现场无积水,排水不外溢,无堵塞,水质达标。

3.2.3 现场油漆、油料的储存、使用、保管由专人负责,防止污染。

3.2.4 对易产生粉尘、扬尘的作业面,制定洒水降尘制度,保持适当湿度。

3.2.5 尽量减少噪声及有害光源对环境的影响,施工中采用低噪声的工艺和方法,对电焊光弧采取隔离措施。

3.2.6 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严禁在中午和夜间进行产生噪声的作业,控制电动工具使用次数。

篇(3)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信息流;量化管理;集群;负载均衡集群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09-0053-0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以下简称西电人力系统)定位为人事处所有科室管理职能信息化的技术解决方案;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建立的一个综合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通过网络实现学校人事处各科室协同工作机制,人力资源相关管理工作与服务功能全方位计算机管理;整合人事相关资源、方便人事工作管理人员及教职工。该系统实现了人事管理的数据信息化、流程信息化、决策信息化,最终达到数据共享、管理自动化、管理智能化的目的。

西电人力系统建立在一个数据中心平台之上,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以数据共享的工作方式,全面支持对学校教职工的聘用(包括人员引进、调配)、聘任(包括定编定岗、晋升)、福利(工资、社会保险)、退休及人事档案等各项管理工作;向教师、学生和机关部门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同时完善数据标准和管理规范。

一、西电人力系统建设目标及设计思想

西电人力系统的建设目标首先是支持各项人事工作的数字化,促进人事管理人员的协同办公,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其次,体现服务意识,为教职工、行政管理人员提供人性化、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提供完善的查询统计、报表制作功能,辅助领导决策;整合并规范人事管理业务,实现全校人事管理模式规范。再次,提供灵活的数据接口,满足历史数据的平滑接入和校内外各单位、教委、教育部等上级主管部门的各种外部数据需求。最后,该系统的开发应用是在信息化校园整体规划框架下进行构建,采用与其它业务系统相同的数据标准和管理规范,实现各类教职工信息有效整合、全校范围数据共享和一致,为上层决策和分析提供数据来源和基础。

为实现该建设目标,西电人力系统从设计思想上体现了如下几个方面:

1.“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西电人力系统的应用对象主要包括教师、行政管理人员、校领导、系统维护人员。“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打破了学校职能部门、院系之间的界限,以学校内部不同的角色为中心,协调相关部门的资源和活动,围绕不同角色的特点、活动内容、工作职能来进行服务的分析和系统功能设计,围绕“人”重组业务流程,提高效率和对用户提供服务的响应速度,智能化、人性化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2.以“信息流”为核心的管理模式

学校不同于企业,它是一个典型的社区结构,既有规范的教学、科研、管理业务,也有面向师生个体的生活服务的需求。学校的各项基本工作可以概括为以信息流为核心的管理、决策、知识的传播与创新。因此,西电人力系统设计时采用了“信息流优先于物流和资金流,以满足信息的采集和处理为先”的设计策略。

3.管理、服务分离的机制

传统业务系统的设计着重从管理的角度来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使用者进入系统界面,找到要办理的业务再进行办理,无形中为使用者添加了不必要的操作,带来一定不便。针对这种“重管理、轻服务”的现状,西电人力资源系统改变以往的被动式服务,从使用者角度出发,根据不同角色的不同业务需求,将多个业务、跨业务的各种流程进行全面整合,按面向对象进行服务的集成,智能化地为用户提供各类信息和服务。

4.量化的管理方法

量化思想的核心就是以数字为基础,对关键的决策点和操作流程实行标准化管理。由于量化管理,每个重要的步骤都有了清晰明确的定义和参照物。因此,用户需要做的就是根据既定标准进行操作,从而最大程度地限制了“个人”变量对决策过程的影响。

5.科学的决策支持

西电人力系统建设不仅需要采取量化的思想,还要采用时间趋势分析、多指标对比分析、指标成分分析等多种方法,实现对实时数据、历史数据比较、分析,帮助学校发现在教学、管理中的问题,从而指导学校在科研、教学、管理方面的改革,提升学校的整体竞争实力。

二、人力系统的软硬件支持环境

人力系统软件平台采用IBM的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 作为该系统中间件服务器。它是一种基于J2EE和Web服务技术的全面应用服务器,将学校数据和业务处理与目前的随需应变的学校业务进行整合;其网络部署提供了可跨越不同应用架构和B2B应用的高级Web服务,为实质上是任意点之间的连接提供业务处理和应用可适用性。

人力系统硬件平台采用双节点的应用服务器搭建负载均衡集群,并采用单节点的HTTP服务器对外提供服务。通过采用PCserver负载集群的方式解决大并发、高可靠性、稳定性问题。该系统硬件平台配置了1台HTTP服务器(双路Xeon服务器,双CPU,主频3.0G,内存2G,硬盘146G×2)和2台应用服务器(双路Xeon服务器,双CPU,主频3.0G,内存4G,硬盘146G×2)。

人力系统的负载均衡集群(集群就是一组计算机,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向用户提供一组网络资源)为用户需求提供了更实用的系统,该系统使负载可以在计算机集群中尽可能地分摊处理,负载可能是需要均衡的应用程序处理负载或网络流量负载。每个节点(集群中单个的计算机系统就是集群的节点)都可以处理一部分负载,并且可以在节点之间动态分配负载,以实现平衡。

三、人力系统软件体系结构

人力系统从技术架构的角度看,是一个层次化的结构,按照技术体系可以大致分为如图1所示的五个层次:

客户层是最终用户看到和使用的界面。对于大部分业务功能,直接使用浏览器操作;对于部分涉及系统管理的相关功能,也提供可视化的简单易用的工具进行配置管理。

表示层将客户层的请求委托给业务层。表示层组件有JSP和Servlet实现,他们接受客户层的请求,再与业务层组件通信,按客户组件理解的格式处理原始数据,然后由JSP或Servlet提供HTML或XML,传输回客户。

业务层封装了系统的所有实际处理逻辑。表示层的组件以客户身份请求调用业务层的组件。业务层的组件也会以客户身份请求调用集成层组件。业务层组件包含功能组件和业务组件,功能组件为业务组件调用,也可以用来让表示层的组件更好地访问业务组件。

集成层用来业务层和资源层之间的请求。针对资源层不同的外部数据和系统,集成层提供不同的组件以方便业务层调用。

资源层包含集成层中组件引用的系统,这些系统包含数据库、消息分发系统、遗留系统、邮件系统等。

1.权限管理模型

权限管理主要在功能和流程上起控制作用,提供应用对象授权管理功能,完成对人员、人员组或应用、应用组授权等相关工作,使各级用户只能浏览权限范围内的信息,确保系统安全运行。权限管理设计主要包括系统权限、模块操作权限、数据范围权限、单条数据ACL权限、数据字段权限。

强大的前段XML解析机制,支持前端的智能辅助输入控制,大幅度提高用户的数据维护效率和方便性。系统提供了强大、易用的编辑维护工具,如新增、编辑、复制、粘贴等。权限控制维护模块和字段,只能编辑维护权限范围内的数据,没有权限的只能查看,不能编辑维护。

3.消息通知机制

消息管理服务提供应用同步机制,并提供开放式接口,支持扩展,可与大量业务应用集成,解决系统和系统之间、业务和业务之间、专业和专业之间的数据交换、业务同步、消息通知和协同工作的问题,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

同时消息中心可以通过其相应的邮件接口,实现通过音响、邮件等方式及时为用户提供流程通知。通过统一的通知工具,实现数据交换、流程驱动、在线交流等。

4.工作流引擎

工作流引擎支持其他各类应用接口,保证管理和查询界面的一致性,同时客户端无须安装,解决流程区域限制、系统管理等问题。支持可视化的用户工作流定制,可以方便地修改和定制工作流程。具体功能包括流转配置、流转权限控制、支持动态流程、流转提醒、流转检视。

5.报表与查询

报表引擎和前端报表设计器共同组成了完整的报表/查询工具,完全基于Web实现,可以支持局域网、校园网、广域网用户的使用,支持和其他应用的整合。同时,能按用户提供的原始登记表进行打印并存档。

6.信息综合查询

信息综合查询提供丰富、强大的查询功能,可以输入查询、下拉框选择查询、联动查询、单条件查询、多条件查询。可以自定义配置查询条件。

7.系统运行监控

系统运行监控提供丰富的运行监视功能,可进行系统性能监视、模块运行监视、用户操作监视。自动记录数据变更日志,关键性数据变化后自动记录变更。

从功能结构设计方面,人力系统包括如下功能模块:机构信息管理、教职工信息管理、人事调配管理子系统、非编制人员管理子系统、合同管理子系统、离退休管理子系统、网络招聘子系统、绩效考核子系统、岗位聘任子系统、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子系统、教职工薪酬管理子系统、统计与上报系统。

西电人力系统高度灵活,采用模块化、组件化的软件结构,便于拆分组合;开放的接口,便于信息共享。该系统将人事管理流程全面整合、数据集中管理,并且建立了健全的人员分类管理,为促进学校人事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保障人事改革的顺利实行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鲍蓉.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发展,2010(2).

篇(4)

关键词:电力企业;物资集约化管理优势;

中图分类号:F40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电力企业物资集约化管理方法

1.1 进行业务流程改革。实现科学的物资集约化管理物资管理业务流程是电力企业运作的生命线, 电力企业长期服务于我国工农业、国防、交通等各个领域,其重要的历史角色决定了其业务流程必须与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要求相适应,尽管电力企业经营这些年来也进行了全面改革,但目前的业务流程还存在着重复、繁琐、落后等不适应业务需求的情况,因此,电力企业只有从业务流程改革着手,通过分析、测试、评估业务流程中各个环节,对生产环节的业务流程作出删除、压缩、整合、外包的改革,把各部门的生产要素按科学的方式重新组合,从根本上消除多余的成本支出,取得最佳的集约化经营效果。具体操作过程以物资计划实行实际工作经验为例:主管部门提早一个季度审核确定数量型号提计划,物流服务中心提早一个月编排上报计划并审核。目前我局采用此方案,较好地完成了物资计划实施。从地区局的反馈来看,我局是物资计划管理方面做得较好的单位。

1.2 物资集约化经营管理实现高速信息化。缩小企业管理时空,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信息技术的真正核心价值在于创造了新的管理上的时空观念,可以改变企业管理方式与模式,从而也给电力企业集约化管理带来了新的机会与管理观念,电力企业信息化总体水平较高。由于电力生产安全性与稳定性的要求,电力企业对生产、调度过程控制的自动化应用一向比较重视,而对业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视却相对不足。业务管理与事物处理流程却并没有实现高速信息化。因此,电力企业集约化管理过程中,要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业务流程,加速信息传递速度,提高业务运作效率。启动物资管理智能数字化建设,建立网上物资管理系统,实现网可视化、数据检索、物件查看、网上申领等信息化办公方式,从而挖掘出集约化管理的最大潜力,使电力企业集约化管理向着高效、迅速、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2009年元月开始我局第一批试点县区启动上线SAP系统以来,虽然实现了网上可视化、数据检索、订单发送、出库入库管理、库存查看、网上申领、电子密钥、流程申报审批等科学的集约化管理,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计划申报、合同管理、省地县3套系统未一体化、系统人性化设计等等。目前ERP项目已覆盖全省各地区,此项目在各电力单位的物资管理系统一体化中顺利进行,ERP将所有的物资流程都集中在一个系统中完成,包括此前系统外流转工作量很大的物资需求计划申报管理审批流程,这将大大节省人力物力,提高效率,减少差错。

1.3 优化整合物资管理机构企业经营的目的是实现效益的最大化,电力企业将实现效益作为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对于目前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且从今后二三年的发展来看也没有大的业务突破的物资机构,该撤销的撤销,该“减肥”的“减肥”。建立完善物资管理制度体系,制定出台物资管理基本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确立高效物资工作体系,切实转变物资管理的模式,做到“三抓三促”, 即抓环节、促管理,抓科技、促水平,抓机制、促高效。可从以下3点做起:(1)企业高层为子单位物资管理统一确定标准。对生产环节影响小、达不到管理平衡点、无前途的部门进行并、改撤:(2)对于交通不便利、业务总量少、近几年发展无大突破的物资管理机构和人员进行压缩,“减肥”减到精干为止而不是撤销;(3)经济发达、业务总量大的地域与新建繁华区域增设管理机构;其次扩大现有机构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层次,包括根据经营规模提升机构的级别待遇。

1.4 优化要素配置。提高经营回报

集约化经营除了要求在效益高的区域、业务品种和服务手段上投入较多的经营要素外,通过经营要素的集中调整和重新组合来提高人均效益,并最终增加总效益,这是集约化管理的重心所在。要素配置的重点在经济发达地区,难点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要素配置的优化调整,要伴随着机构的整合进行。~是集中管理,在一定授权范围内对经营要素的配置采取统一管理。物资管理机构统一规划和建设,使管理机构布局更趋合理,提高固定资产投入效益;车辆、计算机等其他固定资产集中统一调配,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大的项目物资统一管理,新资源投入在一定范围内优中选优;物资管理人员在一定层次上统一管理,适当流动,使管理人员在工作上保持紧迫感、新鲜感,调动积极性。二是统一标准,做到“公开、公正、公平”的三公原则,只有统一标准,才能使经营要素向着高效率、高效益的区域、品种流入,达到优化配置的目的。

二、物资集约化管理的优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面临的竞争日益严峻。在激烈的竞争中,坚持科学的发展道路,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即物资的集约化管理,才能提高公司效率,增创收益,这才是公司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物资管理中,集约化管理有着明显优势。建立完善的物资管理体系,指的是的从总部到省公司的两极管理机制,这样有助于对物资的专业的统一管理,同一个标准,有利于管理政策从上到下的全面贯彻执行。

节约成本与交易费用。对于电力企业而言,物资是发挥的重要前提。在公司的运营中,物资的成本与经济益直接挂钩。电力企业对物资进行的集约化管理,实现了再采购的环节节省成本开销的目标,而且可以加快物资部门的工作率。加强管理的专业型,实现全公司系统中物资与信息的完美结合。

保证物资质量,塔高管理效率。物资的集约化管理,保证了集中采购时物资的质量问题。电力企业可以建立一个集中采购平台,采用招标等形式吸引供货商,通过对比与测评,从众多商家中选择高质量高性价比的物资。

同时,集约化使得物资的售后问题由来保障,这也有助于物资部门制定集中的计划于目标,提高管理效率,实现物资管理的优化。尤其是ERP系统的成功运行,对于管理效率的提高有一个质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