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4 17:23:0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债券投资的投资收益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应付债券,从整个集团来说属于内部资金调拨,并未增加集团的债权和债务,因此应予以抵销。关于债券抵销的会计处理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1)抵销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借记“应付债券(发行方应付债券期末数)”,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购买方持有至到期投资期末数)”
(2)抵销内部债券的利息收益和利息支出。借记“投资收益”, 贷记“财务费用”。
(3)抵销应收利息和应付利息。借记“应付利息(应付债券)”,贷记“应收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
当债券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时,应收利息和应付利息的抵销为:借记“应付债券”;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
上述为债券抵销分录为债券发行价与购买价相等时的抵销分录处理,当债券的发行价与购买价不等的情况下,应收利息和应付利息的金额始终为债券面值与票面利率的乘积,不会产生差额,但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摊余成本的抵销以及内部债券的利息收益和利息支出的抵销必然会产生差额,那么企业集团债券抵销分录的核心问题就是发行价与购买价的价差如何处理,应付债券与持有至到期投资摊销额的差额如何处理,以及内部债券的利息收益和利息支出的差额如何处理。本文从债券购买价大于发行价时债券抵销分录和债券购买价小于发行价时债券抵销分录两种情况进行分析探讨。
二、债券购买价大于发行价时债券抵销分录
当债券的购买价大于发行价时,应付债券与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的抵销分为发行时的抵销和本期摊销的抵销两个进行处理,由于发行时的价差是实际发生的,所以本文认为应确认为企业集团的损失,计入“投资收益”的借方,当债券为折价发行时,应付债券产生的财务费用必然大于持有至到期产生的投资收益,应付债券每期摊销额必然大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每期摊销额,这两者的差额在当期应该可以借贷冲销掉;当债券为溢价发行时,应付债券产生的财务费用必然小于持有至到期产生的投资收益,应付债券每期摊销额必然小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每期摊销额,这两者的差额在当期应该可以借贷冲销掉,作为企业集团的业务。具体如下:
(1)抵销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的发行价。 借记“应付债券 (发行价)”、“投资收益”, 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 (购买价)”。
(2)抵销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的当期摊销额。当债券为折价发行时:借记“应付债券 (发行方应付债券本期摊销额)”,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 (购买方持有至到期投资本期摊销额)、投资收益(差额11)。
当债券为溢价发行时:借记“应付债券 (发行方应付债券本期摊销额)”、“财务费用” (差额21),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 (购买方持有至到期投资本期摊销额)”。
(3)抵销内部债券的利息收益和利息支出。当债券为折价发行时:借记“投资收益”、“投资收益(差额12)”贷记“财务费用”。当债券为溢价发行时:借记“投资收益”,贷记“财务费用”、“财务费用(差额22)”
(4)抵销应收利息和应付利息。借记“应付利息(应付债券)”,贷记“应收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
(注:差额11与差额12相等,差额21与差额22相等,对当期企业集团没有影响。)
[例1]甲公司是乙公司的母公司。乙公司2008年年初发行一笔面值为100万元、票面利率为4%、发行价格为95万元、期限为5年、每年年末付息一次、到期还本的债券。2008年年初甲公司按98万元的价格购入乙公司发行在外的债券,准备长期持有。双方均按实际利率法确定利息收益、利息费用(经计算,乙公司发行债券的实际利率为5.16%,甲公司购买债券的实际利率为4.46%)。
相关利息收益、利息支出、债券的摊销额如下表1:
相关抵销分录如下:
2008年年末抵销分录:
(1)抵销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的发行价
借:应付债券 95
投资收益 3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98
(2)抵销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的2008年摊销额
借:应付债券 0.9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0.37
投资收益 0.53
(3)抵销内部债券的利息收益和利息支出
借:投资收益 4.37
投资收益 0.53
贷:财务费用 4.9
(4)抵销应收利息和应付利息
借:应付利息 4
贷:应收利息 4
此时,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的2008年摊销额产生贷方差额0.53计入“投资收益”, 内部债券的利息收益和利息支出产生借方差额0.53计入“投资收益”,二者正好可以借贷抵销。
2009年年末抵销分录:
(1)抵销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的发行价
借:应付债券 | 95
期初未分配利润 3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98
(2)抵销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的2008年摊销额
借:应付债券 0.9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0.37
期初未分配利润 0.53
抵销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的2009年摊销额
借:应付债券 0.95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0.39
投资收益 0.56
(3)抵销内部债券的利息收益和利息支出
借:投资收益 4.39
投资收益 0.56
【关键词】 持有至到期投资;丁字账户;摊余成本
一、把握会计科目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
1.“成本”明细科目
取得时按债券面值计入“成本”明细科目借方,到期收回时将该明细科目的余额从贷方予以冲销(此明细科目只核算债券的面值)。
2.“应计利息”科目
核算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的利息。资产负债表日按面值与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计入该明细科目的借方,到期收回时从贷方予以冲销。
3.“利息调整”明细科目(此科目核算债券的溢折价)
(1)发生时:差额(X)=实际支付的全部款项-(债券面值+应收利息或应计利息);
X>0时,在借方; X
(2)摊销时:差额(Y)=实际利息收入-票面利息收入;
Y>0,在借方摊销;Y
[注意问题]:实际支付的交易费用不应计入“成本”明细科目,而应计入“利息调整”科目,经过持有期间的摊销,在持有至到期投资到期时,该明细科目无余额。
(二)“应收利息”科目(分期付息债券)
1.借方核算内容
(1)认购时买价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而尚未支付的利息。
(2)资产负债表日按债券面值与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2.贷方核算内容:收回的利息
(三)“投资收益”科目
1.贷方核算内容
(1)实际利息收入,债券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2)处置收益。
2.借方核算内容:处置损失
(四)“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
1.核算期末摊余成本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差。
2.已提减值以后可以转回。
二、账务处理程序
(一)取得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应收利息(或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或在贷方)
贷:银行存款
(二)期末计息摊销利息调整时
1. 应计利息或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2. 投资收益=年初债券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3. 利息调整摊销=双方差额
借:应收利息(或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也可能在贷方)
贷:投资收益
(三)分期收回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利息
4. 到期收回本金或到期收回本金和利息(省略)
三、巧释摊余成本
准确计算摊余成本是会计考生轻松学习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的关键所在。2009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会计》辅导教材中“摊余成本”的定义是: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一是扣除已偿还的本金;二是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三是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笔者在讲课过程中发现,“摊余成本”实际上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而账面价值又等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余额减去已计提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减值准备。
其具体计算如下:
摊余成本(即账面价值)=账面余额-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四、妙用“丁字账户”
笔者多次在教学中用“丁字账户”法来解析摊余成本与持有至到期投资有关的例题,效果很好,学生很容易理解。下面介绍这一丁字账户。
账面价值(即摊余成本)=A-B ,应当特别强调的是如果该持有至到期投资没有计提减值准备时,则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余额就是该账户的账面价值,也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上期期末摊余成本就是本期期初的摊余成本。期末摊余成本与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相比较可以判断持有至到期投资是否发生减值。如果期末摊余成本大于其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时,说明该持有至到期投资已发生减值,反之则说明其没有发生减值;期初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实际利息收入,此利息收入将通过投资收益科目核算。
五、详解实例
实例:(2009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会计》辅导教材第35页[例2-5])
2000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价款1 000元(含交易费用)从活跃市场上购入某公司5年期债券,面值1 250元,票面利率4.72%,按年支付利息(即每年59元),本金最后一次支付,实际利率为10%。合同约定,该债券的发行方在遇到特定情况时可以将债券赎回,且不需要为提前赎回支付额外款项。甲公司在购买该债券时,预计发行方不会提前赎回。甲公司将购入的该公司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且不考虑所得税、减值损失等因素。
要求:编制与该持有至到期投资有关的会计分录。
解析过程:
(一)2000年1月1日,购入债券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 250
贷:银行存款1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50
丁字账:
从上述丁字账户可以得到该持有至到期投资2000年1月1日的期初摊余成本为1 000元。
(二)2000年12月31日:
1.项目计算:
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1 250×4.72%=59
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1 000×10%=100
利息调整摊销=投资收益-应收利息=100-59=41
2.会计分录:借:应收利息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41
贷:投资收益 100
借:银行存款59
贷:应收利息59
丁字账:
从上述丁字账户中可以得到2000年12月31日的期末摊余成本,也就是2001年1月1日期初摊余成本为1 041元。
(三)2001年12月31日
1. 项目计算:
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1 250×4.72%=59
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1 041×10%=104
利息调整摊销=投资收益-应收利息=104-59=45
2. 会计分录:借:应收利息 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45
贷:投资收益104
借:银行存款 59
贷:应收利息 59
丁字账:
从上述丁字账户中可以得到2001年12月31日的期末摊余成本,也就是2002年1月1日期初摊余成本为1 086元。
(四)2002年12月31日
1. 项目计算:
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1 250×4.72%=59
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1 086×10%=109
利息调整摊销=投资收益-应收利息=109-59=50
2. 会计分录: 借:应收利息 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0
贷:投资收益 109
借:银行存款 59
贷:应收利息 59
丁字账:
从上述丁字账户中可以得到2002年12月31日的期末摊余成本,也就是2003年1月1日期初摊余成本为1 136元。
(5)2003年12月31日:
①项目计算:
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1 250×4.72%=59
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1 136×10%=114
利息调整摊销=投资收益-应收利息=114-59=55
②会计分录:借:应收利息 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55
贷:投资收益114
借:银行存款59
贷:应收利息59
丁字账:
从上述丁字账户中可以得到2003年12月31日的期末摊余成本,也就是2004年1月1日期初摊余成本为1 191元。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2004年实际利息收入(即投资收益)时,应采用倒扣法,即先计算应收利息和利息调整,最后倒扣投资收益。这样处理的原因是为了把利息调整全部摊销完毕。
(六)2004年12月31日
1.项目计算
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1 250×4.72%=59
利息调整摊销=利息调整-已累计摊销的利息调整
=250-41-45-50-55=59
投资收益=利息调整摊销+应收利息=59+59=118
②会计分录:借:应收利息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9
贷:投资收益 118
借:银行存款 59
贷:应收利息59
丁字账:
从上述丁字账户中可以得到2004年12月31日的期末摊余成本1 250元。也就是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面值。因为随着债券溢折价的不断摊销,体现在“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中的数额会越来越接近于债券的面值,等到到期日时,正好等于债券的面值,对于持有该投资的企业,可以按债券的面值收回其持有至到期投资。其收回投资的会计处理如下:
【关键词】 金融资产; 投资损益; 现金净流量
在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金融资产进行会计核算时往往涉及投资损益的计算,而严格遵循会计准则计算投资损益的常规做法显得较为繁杂。笔者以下介绍金融资产投资损益的一种简便算法:现金净流量法。
一、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损益的确定: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
例1:甲企业向乙企业投资600万元拥有其30%的股份,乙企业当年实现净利润500万元,向投资者分派现金股利300万元;第二年,乙企业发生亏损300万元;第三年乙企业既没有发生赢利,也没有发生亏损。第三年末,甲企业按投资合同的规定收回对乙企业的全部投资,收回资产的价值为600万元。对该项投资业务,甲企业累计投资收益的金额为多少万元?
(一)常规思路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甲公司对乙公司具有重大影响,该项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
1.持有该项长期股权投资期间确认的投资损益
(500-300)×30%=60(万元)
2.处置该项长期股权投资时确认的投资损益
600-[600+(500-300-300)×30%]=30(万元)
两者合计为:60万元+30万元=90万元
问题实质分析: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有两种方法:成本法和权益法。成本法将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视为两个独立的法人,两个会计主体,投资企业只在收到利润或现金股利时,或对利润或现金股利的要求权实现时,才确认为投资收益。成本法与收付实现制相近,收益实现符合谨慎原则;而权益法是将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视为一个经济个体,在损益的确认上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实际上,处置一项长期股权投资,该项投资累积获得的收益,不管是用权益法还是用成本法,计算结果是相同的。因为该问题的实质在于这项投资一共带来了多少现金净流量,也就是说一项投资能够获得多少利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分回多少利润或现金股利。当处置某项股权投资时,计算该项投资累积获得的收益是实际分回的利润或现金股利,以及处置该项投资时实际收回金额与投资成本的差额的合计。显然处置一项长期股权投资,不论是采用权益法还是成本法都不会改变其现金净流量,因此两种方法确认的累积投资收益也应相等。而成本法采用收付实现制确认投资损益比权益法采用权责发生制确认投资损益更简便,因此可以用成本法,计算现金净流量,更简便地得到甲企业累计计入投资收益的金额。
(二)成本法
1.持有该项长期股权投资期间的现金流入量
300(现金股利)×30%=90万元
2.处置该项长期股权投资时的现金净流量
600(投资收回价)-600(投资成本)=0
两者合计90万元,与常规思路得到的结果相同。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损益的确定
例2:2009年1月1日,甲公司按86 800元的价格购入乙公司于2008年1月1日发行的面值80 000元、期限5年、票面利率6%、每年12月31日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并支付交易费用300元。债券购买价格中包含已到付息期但尚未支付的利息4 800元。甲公司对持有的该项交易性债券投资每半年计提一次利息。2009年6月30日,甲公司对该项投资按85 000元的公允价值进行再计量,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09年11月1日,甲公司将乙公司债券售出,实际收到出售价款88 600元。对该项投资业务,甲企业累计投资收益的金额为多少?
(一)常规思路
按会计准则作出相应会计分录进行计算
1.购入乙公司债券,收到其支付的债券利息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乙公司债券(成本)82 000
应收利息4 800
投资收益300
贷:银行存款 7 100
借:银行存款 4 800
贷:应收利息 4 800
2.计提利息
借:应收利息 2 400
贷:投资收益 2 400
3.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乙公司债券(公允价值变动) 3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 000
4.售出乙公司债券
借:银行存款88 6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乙公司债券(成本) 82 000
――乙公司债券(公允价值变动) 3 000
应收利息 2 400
投资收益 1 20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 000
贷:投资收益 3 000
根据以上会计分录,投资收益合计为-300+2 400+1 200
+3 000=6 300(元)
(二)简便算法
该项投资现金流入量=4 800+88 600(元)
该项投资现金流出量=86 800+300(元)
该项投资现金净流量=4 800+88 600-(86 800+300)=6 300(元),与常规思路得到的结果相同,但计算过程显得一目了然。
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损益的确定
例3:2008年1月1日,甲公司购入乙公司当日发行的面值 600 000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8%、每年12月31日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为620 000元。甲公司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收入。2008年12月31日该项债券投资的市价为618 000元。2009年6月1日,甲公司将持有的乙公司该项债券投资售出,实际收到出售价款637 000元。对该项投资业务,甲企业累计投资收益的金额为多少?
(一)常规思路
按会计准则作出相应会计分录进行计算
1.购入乙公司债券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乙公司债券(成本)600 000
――乙公司债券(利息调整)20 000
贷:银行存款620 000
2.2008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收入。这里首先要用插值法估算实际利率,再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收入为41788元。在此就不列出较为繁琐的计算过程。
借:应收利息48 000
贷:投资收益41 788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乙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6 212
借:银行存款48 000
贷:应收利息 48 000
3.按公允价值调整原账面价值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乙公司债券(公允价值变动) 4 212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4 212
4.售出乙公司债券
借:银行存款 637 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4 212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乙公司债券(成本)600 000
――乙公司债券(利息调整)13 788
――乙公司债券(公允价值变动) 4 212
投资收益 23 212
根据以上会计分录,投资收益合计为41 788+23 212=65 000(元)
(二)简便算法
该项投资现金流入量=48 000+637 000
该项投资现金流出量=620 000
该项投资现金净流量=48 000+637 000-620 000=65 000元,与常规思路得到的结果相同,但计算过程显得一目了然。
对其他金融资产的累计投资损益也可以采用现金净流量法来计算,在此就不再赘述。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S].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①母公司各期期末按应享有或应分担的子公司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亏损)份额,调整投资的帐面价值,并确认为投资损益;
②母公司收到或有权收到子公司宣告分配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时,相应减少投资的帐面价值;
③投资发生时,投资成本和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帐面价值中母公司应享有份额的差额(我国投资准则中称为股权投资差额),母公司应在一定的期限内进行摊销;
④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的未实现损益应按投资比例加以抵销,相互间所发生的债券赎回业务的推定损益应予确认。一般而言,只按上述①②进行会计处理称为简单权益法,而对上述四个方面的内容都加以处理则称为复杂权益法,亦称完全权益法。我国投资准则对权益法的要求是进行上述第①②③项核算,对第四项不予考虑。要明确权益法究竟应包括哪些核算内容,必须对权益法所反映的会计主体有明确的界定。
一、权益法所反映的会计主体的再熟悉
一个独立法律个体一般就是一个会计主体,但在特定情况下,为强调经济实质,会计主体也可超出法律主体的范围。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经营方针、财务决策、利润分配政策等施加重大影响,形成母公司和子公司(附属公司)的经济关系时,母公司经济活动实际上已超过自身的法律主体范围,子公司的经济活动则属于母公司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权益法下,会计主体反映的就是这一经济主体的概念,而非法律主体,母公司投资收益的核算将其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享有的份额所产生的收益机为同一会计主体的内容。
二、长期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
母公司以货币或其他资产对外投资,取得子公司一定份额的股权,投资成本和所获得的子公司相应股份的净资产帐面价值存在一定差额。该差额的摊销和否对投资企业的投资收益和净利润产生影响。权益法下,母公司强调的会计主体包括子公司中应享有的份额,长期投资以获得时的公允价值入账,该项经济资源所产生的投资收益也必须和投资成本相匹配。而子公司各期所确认的收益是按原有历史成本的摊销计算出来的收益,母公司假如以该收益为基础按持股比例计算出投资收益,显然和其投资成本不配比,歪曲了投资收益的真实价值。因此,为正确计量母公司各期的投资收益,必须将股权投资差额分期摊销。投资准则规定,合同规定了投资期限的,按合同规定的投资期限摊销;合同没有规定投资期限的,投资成本超过应享有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一般按不超过十年的期限摊销,投资成本低于应享有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一般按不低于十年的期限摊销。可见,由于股权投资差额的借项在未来期间形成利润的抵减因素,摊销期限规定最高值,投资收益的抵减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而股权投资差额贷项在未来期间形成收益,摊销期限规定最低值,投资收益的增加在校长时间内完成,这也是谨慎性原则在我国具心得计准则中应用的表现。
三、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的抵销及债券赎回业务推定损益的确认
在权益法下,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母公司部分为母公司的一个内部经济实体,子公司的其他股东权益部分则为母公司的一个外部经济实体,母子公司之间发生的业务往来按投资比例视为和两个经济实体进行交易,第一个实体为母公司的一个内部单位,各期所有未实现的损益均应全部抵销;第二个实体为独立的外部经济单位,也就不存在任何抵销事项。对债券赎回引起的推定损益确认新问题,道理同样如此。
长期投资的内部交易的抵销,和合并报表编制的抵销有相似之处,但它只涉及有关未实现损益的抵销及债券赎回业务的推定损益的确认,而和相互间债权债务的抵销无关。
l.母子公司之间存货购销业务来实现损益的抵销。在母子公司相互销售存货的情况下,存货来最终出售给第三方之前,销售业务中所确认的收益实际上含有一部分未实现损益,期未核算时必须对投资收益和长期投资帐户加以抵销。举例如下摘要:
例1摘要: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比例为50%,某一会计期间,母公司向子公司销售存货,销售收入为1200元。销售成本为1000元。该批存货子公司当期对外销售一半,获得销售收入750元,期末存货帐户中该批在货的成本为600)元。这笔业务中,母公司因存货铝售确认的销售利润为200元(1200-1000),子公司当期确认收益150元(750-600),母公司享有的投资收益为75元(150×50%),简单权益法下母公司由于该笔业务实现净利润275元(200+75)。实际上,母公司当期确认的销售利润200元中,由于该批存货在子公司中并未完全对外销售,不能满足销售收入确认的实现原则,因此在复杂权益法下,必须对该部分未实现的损益加以抵销。该笔业务全部未实现的收益为100元,母公司投资比例为50%,因此应抵销的投资收益应为50元,会计分录为摘要:借摘要:投资收益50元;贷摘要:长期投资50元。下一会计期间,假如该笔存货已对外销售,则母公司应补计上期未确认的销售收益,会计分录为摘要:借摘要:长期投资刘元;贷摘要:投资收益50元。
2.内部计提坏帐费用的抵销。企业期末一般按一定的百分比对应收帐款余额计提坏帐预备,对于母子公司之间的应收应付款业务,该部分计提的坏帐难备,在权益法下并非母公司真正的费用支出,各期期末应对该计提的坏帐费用按投资比例加以抵销。举例如下摘要:
例2摘要: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比例为50%,某期间母子公司发生的应收应付帐款中,期末母公司的内部应收帐款余额为1000元,按5%的比例提取坏帐预备50元,则期末应抵销的投资收益为万元(5×50%),会计分录为摘要:借摘要:长期投资万元;贷摘要:投资收益25元。
3.长期资产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的抵销。长期资产的内部交易分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内部交易,在购买方未将长期资产摊销完毕或作为存货出售给第三方之前,销售方确认的损益中所包含的未实现损益部分应按投资比例进行批销。举例如下摘要:
例3摘要:母公司某年年初向子公司出售一项固定资产,成本为1000元,收入为1200元,固定资产估计使用寿命为10年,母公司占干公司的投资比例为25%。该笔业务中,固定资产转让时母公司确认收益200元,在复杂权益法的会计主体观下,该项收益的25%份额(50元)实际上为母公司自身的内部交易所产生,必须随子公司各期计提的折旧费比例而分期确定,假如子公司采取直线折旧法,则母公司各期确认的收益为5元。销售当期,母公司确认的200元收益中,75%份额已经实现,而25%份额为未实现的部分。会计分录为摘要:借摘要:投资收益50元;贷摘要:长期投资50元。同时第一期期未确认已实现的收益部分,会计分录为摘要:借摘要:长期投资5元;贷摘要:投资收益5元。在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内,以后各期分别确认5元的投资收益。
4.债券业务推定损益的确认。复杂权益法下,母公司(或子公司)从市场上购买子公司(或母公司)发行在外的债券时产生的推定债券赎回损益应按投资比例加以确认。举例如下摘要:
例4摘要:母公司向外发行债券,债券票面价值为100元,某期期初,该债券每一单位的折价余额为5元,子公司以110元的价格从市场上购买一个单位的母公司债券。债券的票面利率为10%,剩余发行时间为5年,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比例为50%。对母公司股东来说,该笔债券赎回业务实际是发生了7.5元[l10-100+5)x50%〕的赎回损失。由于母公司当期确认财务费用为11元(10元应付利息加1元折价摊销),于公司当期确认债券投资收益为百元(10元应收利息减2元债券投资摊销),两者相抵后余额的50%为1.5元,因此,在复杂权益法下,母公司期末应补记确认的投资损失为6元(7.5-1.5),也即期末母公司应付债券的帐面价值96元和子公司债券投资帐面价值108元差额的50%,会计分录为摘要:借摘要:投资收益6元;贷摘要:长期投资6元。在债券赎回的后续期间,母公司各期确认利息费用11元,子公司各期确认债券投资收益8元,两者差额的50%是由于母子公司的计价方法不同而产生的,实际上在债券赎回期间母公司已经确认为赎回损益,因此在后续期间该差额必须加以抵销。会计分录为摘要:借摘要:长期投资1.5元;贷摘要:投资收益1.5元。
以上论述清楚地表明,在企业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组织形式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复杂权益法处理更符合母公司实际经济情况,它具有以下优点摘要:第一、投资收益的确认以完全意义上的母公司为核算范围,完整地体现了权责发生制原则,会计报表中所反映的经营业绩及净资产规模更接近于母公司的真实经济情况。
【关键词】 持有至到期投资; 溢折价摊销; 应收利息; 利息收入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06-0052-03
金融债券是现代企业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重要形式。金融债券的发行方式按照其票面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关系存在溢价、平价和折价三种办法,而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长期金融资产债券、金融负债债券的后续会计核算均应采用实际利率法。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学习实际利率法时,对其核算原理比较容易理解,但在具体使用实际利率法对债券进行摊销核算时,都感到其计算过程十分繁琐,不易操作。为此,本文以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为例,构建一个简捷金融债券实际利率法计算模型,以供广大初学者学习参考。
一、传统计算方法
在传统的会计教材、会计职称考试或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中,在采用实际利率法对债券溢折价摊销时,都是利用“利息收入与摊余成本计算表”进行计算。这种方法需要计算“实际利率”、“应收利息”、“利息收入”、“利息调整摊销”、“摊余成本”五项金额。在编制该计算表时,各项目必须分别计算出来,然后按照各项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到“应收利息”、“利息收入”和“利息调整摊销”三项金额,在得到此三项金额后才能进行有关会计账务处理。其中最关键的是计算每期末“摊余成本”此项金额。
债券的摊余成本是指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初始金额经过三项调整后的结果:(1)扣除债券中已偿还的本金额;(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债券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并进行摊销后所得到的累计摊销额;(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在债券类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发行实务中,之所以存在溢价或折价,其实质就是因债券的票面利率与实际利率(市场利率)存在差异。对债券购买者而言,溢价就是以当前市场利率为基准,以后各期多得利息收入而需预先支付的代价;折价就是债券购买者以当前市场利率为基准,以后各期少得利息收入而预先获得的补偿。同理,对于债券发行者来说,溢价就是以当前市场利率为基准,以后各期多付利息而预先获得的补偿;折价就是债券发行者以当前市场利率为基准,以后各期少付利息而预先支付的补偿。在债券的会计核算中,对债券的溢折价进行摊销,在债券到期时,无论债券原来是溢价或者折价方式进行发行、购买,债券的到期值都与债券面值相一致。其摊销过程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利息收入(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1)
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名义利率)(2)
利息调整摊销额=利息收入-应收利息 (3)
若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的初始确认金额大于其面值,即债券为溢价发行,则(3)式计算结果为负数;反之,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的初始确认金额小于其面值,即债券为折价发行,则(3)式计算结果为正数。当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不存在已偿还本金,也没发生减值损失的情况下,其摊余成本可按如下公式计算:
摊余成本=面值±利息调整摊余金额 (4)
以下用实例加以演示。
案例1:甲公司20×1年1月1日以52 500元购入面值50 000元、期限五年、票面利率5%、到期还本、每年12月31日付息的乙公司债券。该债券在持有期间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会计核算。具体会计核算如下。
实际利率是指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通过试算后,采用内插法可以得到该债券的实际利率为:
对案例1甲公司持有至到期投资业务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核算,其具体计算结果见表1。
甲公司20×1年12月31日的账务处理为:
借:应收利息 2 500
贷:投资收益 2 037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463
其他年份的账务处理省略。
由上述账务处理可看出,“应收利息”账户的金额每期期末都是固定的,即为50 000×5%=2 500元。“投资收益”账户的金额最为关键,计算过程也很复杂,但只要计算出它的金额,则“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账户的金额很容易通过“应收利息”与“投资收益”两个账户的差额得到。
案例2:甲公司20×1年1月1日以47 500元购入面值50 000元、期限五年、票面利率4%、到期还本、每年12月31日付息的乙公司债券。该债券在持有期间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会计核算。具体会计核算如下。
该债券是以折价发行方式发行,通过试算后,采用内插法可得到实际利率为:
案例2甲公司持有至到期投资业务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核算,其具体计算结果见表2。
甲公司20×1年12月31日的账务处理为:
借:应收利息
2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451
贷:投资收益
2 451
其他年份的账务处理省略。
由上述会计账务处理可看出,“应收利息”账户的金额每期期末都是固定的,即为50 000×4%=2 000元。“投资收益”账户的金额最为重要,计算也很繁琐,但只要计算出它的金额,那么“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账户的金额就是“投资收益”与“应收利息”两个账户的差额,其计算过程十分简单。
二、简捷计算法
从上述案例1、案例2的计算过程可以看出,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的核算过程十分繁杂,无论对于在校学生、参加会计职称与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的考生,还是从事会计和审计业务的人员来说,虽然能理解其核算原理,但很难准确、快速计算出所需要账户的结果,这给学习和考试带来一定困难,为此,介绍以下简捷计算方法。
首先,对该计算方法进行简单的数理推导,以便于学习者理解。假设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的面值为B0,票面利率为r0,债券的期限为n,每期末支付利息,到期还本,且无减值损失;债券的发行价格(初始确认价值)为C0,实际利率(市场利率)为r1;债券的应收利息为Ri,债券的利息收入(投资收益)为R'i,债券的摊余成本为DCi。采用递归法进行推导,其过程如下。
利用公式(1)、(2)、(3)、(4)可以得到:
第一期末:债券应收利息:R1=B0r0
债券利息收入:R'1=C0r1
债券的摊余成本:DC1=C0-(R1-R'1)=C0+C0r1-B0r0
第二期末:债券应收利息:R2=R1=B0r0
债券利息收入:R'2=DC1r1=[C0-(R1-R'1)]r1=(C0+R'1-
B0r0)r1
……
第k期末:债券应收利息:Rk=Rk-1=…=R1=B0r0
债券利息收入:R'k = DCk-1r1 =[C0-(Rk-1-R'k-1)]r1 =
[(C0+R'k-1)-Rk-1]r1 k=1,2,…,n
……
(5)
公式(5)是核算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溢价与折价摊销最重要的模型,只要计算出此项金额,债券溢折价摊销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同时该公式还直观地揭示了影响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利息收入的内在因素。
以公式(5)对上述两个案例进行计算。
案例1计算结果:
20x1年12月31日,应收利息(投资收益)=52 500×
3.88%=2 037元
20x2年12月31日,应收利息(投资收益)=(52 500+
2 037-2 500)×3.88%=52 037×3.88%=2 019元
20x3年12月31日,应收利息(投资收益)=(52 037+
2 019-2 500)×3.88%=51 556×3.88%=2 000元
20x4年12月31日,应收利息(投资收益)=(51 556+
2 000-2 500)×3.88%=51 056×3.88%=1 980元
20x5年12月31日,应收利息(投资收益)=(51 056+
1 980-2 500)×3.88%=50 536×3.88%=1 964*元
*系计算结果尾数调整。
案例2结算结果:
20x1年12月31日,应收利息(投资收益)=47 500×
5.16%=2 451元
20x2年12月31日,应收利息(投资收益)=(47 500+
2 451-2 000)×5.16%=47 951×5.16%=2 474元
20x3年12月31日,应收利息(投资收益)=(47 951+
2 474-2 000)×5.16%=48 425×5.16%=2 499元
20x4年12月31日,应收利息(投资收益)=(48 425+
2 499-2 000)×5.16%=48 924×5.16%=2 524元
20x5年12月31日,应收利息(投资收益)=(48 924+
2 524-2 000)×5.16%=2 552*元
*系计算结果尾数调整。
将此简捷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与表1、表2对比,二者完全一致,且计算过程十分简单,易于学习掌握。
三、研究结论
首先,本文提出的债券溢折价摊销公式简洁明了,它将债券摊销的复杂计算过程统一在一个简单模型中,既容易理解,也能很好地操作计算。其次,它将影响债券类金融资产收益的因素进行量化,为投资者准确、简便计算投资收益提供结果,为其投资决策提供依据。最后,该计算模型不仅能用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核算,还能用于其他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核算问题,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核算、大宗销售业务分期(年)收回长期应收款等业务的核算。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89-91.
[2] 钱逢胜.中级财务会计(第二版)[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134-135.
[3] 刘永泽,陈立军.中级财务会计(第三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93-102.
【关键词】 持有至到期投资; 平面直角坐标系; 投资收益; 账面价值
中图分类号:F23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07-0114-03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通常情况下,能够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主要是债权性投资,具有长期性,比如企业持有的在活跃市场有公开报价的政府债券、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等。
一、问题的提出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比较复杂,需要设置的会计科目有: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收益、应收利息等。在持有至到期投资这个总账科目下还设有三个明细科目,分别是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其中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这个明细科目仅适用于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对于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一般不会用到“应计利息”这个明细科目。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核算。债券的发行价格主要由平价、折价和溢价三种,不同的发行价格,会计处理也不同,在不考虑交易费用的情况下,债券是溢价发行还是折价或平价发行主要取决于债券的票面利率和实际利率的高低。
其实,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来说,其摊余成本即是其账面价值,即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余额减去其减值准备的余额,指其初始确认金额扣除已收回的本金,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后的余额,通过下文的分析也能进一步证实这一点。同时,在实际利率法下,每期确认的投资收益应该是其账面价值和实际利率的乘积;每期确认的应收利息是面值和票面利率的乘积。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相关的投资收益和应收利息在不同的发行价格、不同的付息方式下如何变化呢?它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内在关系?笔者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给以直观的展示。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笛卡尔坐标系的一种,是法国著名数学家和哲学家笛卡尔创立的。在平面上相互垂直的两条数轴相交于原点,其中横轴称x轴,向右为正方向;纵轴称y轴,向上为正方向。平面直角坐标系把几何图形的“点”和代数方程中的“数”完美地联系起来,把抽象的数用直观的几何图形来表示,向人们直观地展示了某一变量在不同情况下的变化轨迹。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可以描绘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相关的投资收益和应收利息的变化过程,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持有至到期投资相关指标的内在联系,使对持有至到期投资相关指标的理解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有一个总体的直观的把握。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相关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变化
下面按照实际利率法,就不同的发行价格对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收益和应收利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变化轨迹做一动态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下面的讨论,暂不考虑交易费用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一)在溢价发行的情况下,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和投资收益和应收利息是如何变化的
例1:甲股份有限公司于20×1年1月1日,以20 709.2万元的价格购入乙公司于20×1年1月1日发行的4年期、一次还本、分期付息债券,债券面值总额20 000万元,付息日为每年1月1日,票面年利率为6%,实际年利率为5%。未发生其他相关费用。甲公司于每年末计提利息,不考虑其他因素。
由此可以计算出该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每年末的账面价值、每年实现的投资收益和应收利息如表1所示。
根据表1的数据,可以分别描绘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在各时点的变化轨迹和投资收益在各期间的变化轨迹,如图1和图2所示。
由此可得出,对于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债券,在溢价发行的情况下,随着到期日的临近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逐渐减少,至到期日其账面价值减少至面值;其各期实现的投资收益逐年递减,其各期的应收利息保持不变,始终是面值和票面利率的乘积。
(二)在折价发行的情况下,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收益和应收利息是如何变化的
例2:甲股份有限公司于20×1年1月1日,以1 000万元的价格购入乙公司于20×1年1月1日发行的5年期,一次还本,分期付息债券,债券面值总额1 250万元,付息日为每年1月1日,票面年利率为4.72%,实际年利率为10%。未发生其他相关费用。甲公司于每年末计提利息,不考虑其他因素。
由此可以计算出该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每年末的账面价值、每年实现的投资收益和应收利息,如表2所示。
根据表2的数据,可以分别描绘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在各时点的变化轨迹、投资收益在各期间的变化轨迹,如图3和图4所示。
由此可得出,不考虑其他因素,对于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债券,在折价发行的情况下,随着到期日的临近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逐渐增加,至到期日其账面价值增加至面值;其各期实现的投资收益逐期递增,各期的应收利息保持不变,始终是面值和票面利率的乘积。
(三)在平价发行的情况下,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收益和应收利息是如何变化的
例3:甲股份有限公司于20x1年1月1日,以1 000万元的价格购入乙公司于20x1年1月1日发行的5年期、一次还本、分期付息债券,债券面值总额1 000万元,付息日为每年1月1日,票面年利率为7%,实际年利率为7%。未发生其他相关费用。甲公司于每年末计提利息,不考虑其他因素。
由此可以计算出该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每年末的账面价值、每年实现的投资收益和应收利息,如表3所示。
在平价发行的情况下,持有至到期投资各期的账面价值,投资收益和应收利息都是相等的,并且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等于其面值,持有至到期投资各期的投资收益和应收利息也相等,等于面值和票面利率的乘积。
三、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于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在不考虑交易费用和其他因素的情况下,随着到期日的临近,溢价发行的债券的账面价值逐渐减少至面值,投资收益会随着账面价值的减少而减少;折价发行的债券的账面价值逐渐增加至面值,投资收益会随着账面价值的增加而增加;平价发行的债券其账面价值始终保持不变,等于其面值,投资收益和应收利息始终保持不变,等于面值和票面利率的乘积。换句话说,不管是溢价还是折价发行的债券,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随着到期日的临近,其账面价值都向其面值回归,每期实现的投资收益都随着账面价值的增加而增加,减少而减少,每期的应收利息都保持不变。
【参考文献】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当按照该金融资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初始确认金额,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支付价款中包含了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的,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记入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投资收益。企业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对于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分期付息 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应当确认为应收项目,记入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并计入当期投资收益。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将该金融资产出售时的公允价值与其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税务处理
新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规定,投资资产按照以下方法确定成本:(1)通过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购买价款为成本;(2)通过支付现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成本 税法第14条规定,企业对外投资期间,投资资产的成本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71条规定,企业在转让或者处置投资资产时,投资资产的成本准予扣除 新税法第26条规定的免税收入包括: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 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 场所的非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 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交易手续费,会计计入投资收益,而税法计入投资的计税基础在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的现金股利,税法上满足条件是免税的。对于收到的股票股利,会计上不作账务处理,税法要求视同分配处理,先分配再投资 ,确认为红利所得,同时追加投资的计税基础。对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税法上不确认所得或损失。交易性金融资产出售时,会计上按账面价值结转,税法转让所得按计税基础扣除。例 2009年1月1日,大华公司购入债券一批,面值100万元,面年利率为3%,共支付价款103万元(含已到付息期的利息3万元),另用银行存款支付相关交易费用5万元 大华公司管理层认为,公司购买该批债券的主要目的是调济资金,随时准备变现。由于大华公司随时准备将该批债券予以变现,因此,该批债券投资符合本准则规定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定义,大华公司应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会计处理(金额单位:万元)
(1) 2009年1月1日,初始确认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成本 100
应收利息 3
投资收益 5
贷:银行存款 108
(2) 2009年1月5日,收到该批债券的利息3万元
借:银行存款 3
贷:应收利息 3
(3) 2009年12月31日,根据票面利率计算应收利息
借:应收利息 3
贷:投资收益 3
(4) 2009年12月31日,该批债券的公允价值为110元(已扣除内息),大华公司应确认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变动 1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
税务处理如下:
计税基础为105万元,计入当期损益的交易费公允价值变动应当作纳税调整调减所得=10- 5=5 (万元),会计成本=110 (万元)会计成本大于计税基础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110- 105)*25%=1.25(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1.2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25
(5) 2010年1月5日,大华公司收到2009年的债券利息3万元,应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3
贷:应收利息 3
(6) 2010年6月30日,大华公司将债券全部出售,实际收到118(含上半年利息2万元)
借:银行存款 118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成本 100
交易性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变动 10
投资收益 8
(7)将公允价值变动转出,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
贷:投资收益 10
税务处理如下:会计处置收益=8(万元)债券转让所得=118- 105=13 (万元)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5 (万元)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1.25
贷:所得税费用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