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建筑工程与设计

建筑工程与设计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4 17:23:0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建筑工程与设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建筑工程与设计

篇(1)

【关键词】建筑物;间距;跨步电压;埋地深度;接地电阻

0.前言

由于设计质量管理规定:对于一般工程的电气设计允许可以不要计算书,因此许多设计人员对三级防雷建筑物的防雷设计,不再进行设计计算,仅凭经验而设计。对于防雷设施的是否设置及防雷设施的各种安全间距未进行计算、验算,因此造成大量的三级防雷的建筑物的防雷设计、施工存在较大的的盲目性,使有些工程提高了防雷级别,增加了工程造价,而有些工程却未按规范设计、施工,造成漏错,带来很大隐患和不应有的损失。

1.三种建筑物防雷规范的概述及比较

总所周知,建筑物防雷标准有1993年8月1日起实施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推荐性行业标准,1994年11月1日起实施的《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强制性国家标准。GB50057-94使建筑物的防雷设计、施工逐步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防雷标准接轨,设计施工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而GB50057-94将民用建筑分为两类,而JCJ/T16-92将民用建筑防雷设计分为三级,分得更加具体、细致、避免造成使某些民用建筑物失去应有的安全,而有些建筑物可能出现不必要的浪费。为更好的掌握IEC、GB50057-94、JCJ/T16-92三者的实质,特择其主要条款列于表1。且后面的分析、计算均引自JCJ/T16-92中的规定。

2.设置防雷设施

除少量的一、二级防雷建筑物外,数量众多的还是三级防雷及等级以外的建筑物防雷,而对此类建筑物大多设计人员不计算年预计雷击次数N,使许多不需设计防雷的建筑物而设计了防雷措施,设计保守,浪费了人、材、物。有的建筑物在20m的高度,却不需设置防雷措施,而有的建筑物高度在7m,就必须设置三级防雷措施。关键因素在于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土质和雷电活动情况所决定。同时在峻工的工程中,我们也看到,有许多类似的工程不该设置防雷却按三级防雷设计施工了,施工后的防雷接地装置效果并不是设计的那么有成效,增加了工程造价。因此,设计人员对民用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必须对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结合具体条件,确定是否设置防雷设施。

3.工频接地电阻与冲击接地电阻的区别

接地电阻是指在工频或直流电流流过时的电阻,通常叫做工频(或直流)接地电阻;而对于防雷接地雷电冲击电流流过时的电阻叫做冲击接地电阻。

从物理过程来看,防雷接地与工频接地有两点区别,一是雷电流的幅值大,二是雷电流的等值频率高。 雷电流的幅值大,会使地中电流密度增大,因而提高地中电场强度,在接地体表面附近尤为显著。地电场强度超过土壤击穿场强时会发生局部火花放电,使土壤电导增大。试验表明,当土壤电阻率为500Ω・m,预放电时间为3―5μs时,土壤的击穿场强为6―12kV/cm。因此,同一接地装置在幅值很高的雷电冲击电流作用下,其接地电阻要小于工频电流下的数值。这一过程称为火花效应。

雷电流的等值频率很高,会使接地体本身呈现很明显的电感作用,阻碍电流向接地体的远端流通。对于长度较大的接地体这种影响更显著。结果使接地体得不到充分利用,接地电阻值大于工频接地电阻。这一现象称为电感影响。

由于上述原因,同一接地装置具有不同的冲击接地电阻值和工频接地电阻值,两者之间的比称为冲击系数α;α=R~/Ri 其中R~为工频接地电阻;Ri为冲击接地电阻,是指接地体上的冲击电压幅值与冲击电流幅值之比,实际上应是接地阻抗,但习惯上仍称为冲击接地电阻。 冲击系数α与接地体的几何尺寸、雷电流的幅值和波形以及土壤电阻率等因素有关,多数靠实验确定。一般情况下由于火花效应大于电感影响,故α<1;但对于电感影响明显的情况,则可能α≥1,冲击接地电阻值一般要求小于10Ω。

4.引下线间距与防雷设施

关于引下线的间距问题,当避雷网敷设在建筑物上时,雷电流通过引下线入地。若引下线数量较多或者间距较小时,雷电流分布较为均匀,由于分流,引下线上的电压相对减小,避免了跳闪的危险。因此,引下线的最大距离是以限制引下线上的最大雷电流为依据的。《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电力设计导则》中规定“引下线间距,一般以20-30m为标准”。我国过去对民用建筑物的引下线的间距,一般是按着上述规定设计的,运行多年情况良好,没有由于引下线的间距发生过问题。根据查阅的大量资料,发现国外的规定也是不一致的。例如:原东德规定为10m,原苏联规定为25m,日本则规定为50m。因为各国规定相差较大,所以,虽然我国已有几十年的运行实践经验,但为了可靠起见,我们在现实中必须按实验算。

综上所述,在实行一栋建筑一个总带电位联结、一个共用接地体的措施后,在楼顶部应将避雷带针与伸出屋面的金属管道金属物体连接起来,在每层内的建筑物内应实行辅助等电位联结,即引下线在经过各个楼层时,将它与该楼层内的钢筋、金属构架全部联结起来,于是不论引下线的电位升到多高,同楼层建筑物内的所有金属物包括地面内钢筋、金属管道、电气设备的安全接地都同时升到相同电位,方可消除雷电压反击。

5.跨步电压与接地装置埋地深度

跨步电压是指人的两脚接触地面间两点的电位差,一般取人的跨距0.8m内的电位差。跨步电压的大小与接地体埋地深度、土壤电阻率、雷电位幅值等诸多因素。

垂直埋设的接地体,宜采用圆钢、钢管、角钢等,水平埋设的接地体,宜采用扁钢、圆钢等。人工接地体的尺寸不应小于下列数值:圆钢直径为10mm;扁钢截面为100mm2;扁钢厚度为4mm;角钢厚度为4mm;钢管壁厚为3.5mm。为降低跨步电压,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装置距建筑物人口处及人行道不应小于3m,当小于3m时应采取下列措施之一:(1)水平接地体局部深埋不应小于1m。(2)水平接地体局部包以绝缘物(例如50~80mm厚的沥青层)。(3)采用沥青碎石地面或在接地装置上面敷设50~80mm厚的沥青层,其宽度超过接地装置2m。

若采用基础和圈梁内钢筋作为环形接地体,但由于三级防雷的建筑物大多为毛石基础,毛石基础上的圈梁埋地一般为0.3m左右,较浅根本达不到防止危险的跨步电压需将接地装置埋深1m的要求,因此不宜采用圈梁做为环形接地体指三级防雷建筑物。

6.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建筑业速度加快,建筑物的高度也在不断增高,致使施工现场机械设备随之增高。为了确保建筑设施、施工设备和人员的安全,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现场防雷保护工作是安全生产不可缺省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尹星,杨勇伟,季敏海.浅谈水泥厂防雷接地设计及施工[J].河南建材,2011(06).

[2]赵丽,段晨东,姚明.建筑物防雷保护[J].安防科技,2003(05).

篇(2)

工程建设在前期准备过程中是一个需要系统和详细相结合的准备过程,是需要全面考虑和研究的工作,它要对人数、建设器材、会出现的问题、紧急情况、紧急措施都要做出考虑。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工程造价又处于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工作人员不仅要对各方面做出评估,还要对整体工程的价钱做出预算,用工程造价来控制整体的工程质量和安全,用工程造价来吸引工程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动力。

二、建筑工程设计与工程造价的概况

建筑工程设计和工程造价之间的关系是承接的,也是密不可分的,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对工程的规模和工程的目标作出系统全面的计划,同时对工程的预算作出系统的计划,前期的工程造价对后期的工程建设有着规范和目标方向作用,对工程的整体发展和工程质量也有促进作用。1.建筑工程设计内容。前期建筑工程设计是整个工程全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是整个工程的大脑,占据着主导地位。在建筑工程设计中,不仅要对整体工程做出系统的计划,还要对工程造价做出预算,对整个工程有规范和控制作用。建筑工程设计是以图形和文字的形式对整体工程复杂的步骤和目标具体化的过程。2.工程造价的特点。前期的建筑工程建设在进行工程造价时,由于对整体工程只有一个大概的系统的评估,并没有经过实际的经验,因此,对工程中的各个方面、各个细节上没有办法很准确地做出计算。工程造价就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可能。根据这种情况,建筑工程过程中各个部门和工人要根据工程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客观地分析,以保证工程造价不要出现脱离实际的情况。

三、建筑工程设计与工程造价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做出对工程造价的估计,工程的预算只能根据工程的各个方面的资源进行系统的计划,但是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各方面都会存在误差或者设计变更等,因此,工程造价的准确性是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存在的很大的问题。1.建筑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工作人员并不能对造价做出绝对准确的评估,相对于工程本身的计划和实施花费的心思比较多,而对于实施过程中工程造价的准确性没办法保证。工程更注重在实施上的技术和专业的工作,往往忽视工程的造价,对工程的控制并不够完善。2.工程造价中存在的问题。建筑工程设计往往呈现出重技术、轻经济的现象,工程造价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办法得到完全意义上的重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工程的预算往往出现小于实际支出的现象,工作人员无法对工程预算做出具体实际的衡量,工程预算不到位,这种做法对工程的经济效益也有一定的影响。工程造价在建筑工程中具有不确定的因素,这种不确定性是无法预估的,这种因素是受多方面影响的。工程的前期会根据建筑工程设计进行预算工作,前期的工程预算会和后期的实际工程的很多支出有出入,因此工程造价就会对此进行调整。工程造价由材料、时间、工人数量等因素决定,工程造价的预算对工程的影响表现在很多方面。

四、建筑工程设计中做好工程造价的策略

工程造价在建筑工程整个时期都有很重要的影响,针对建筑工程设计中工程造价可能出现的问题,工作人员应该从多方面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1.建筑工程设计要严格对工程造价评估。建筑工程设计在工程全程中是重要的一部分,前期的工程设计中的工程造价对整体工程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体的工程有控制和规范作用,是整体工程的指标。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包括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工作人员具备这样的能力才能做出相对准确和合理的工程造价。工程造价的准确和科学不仅对工程的整体有很好的计划作用,还会对工程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有很好的规范和引导促进作用,能够在保证工程很好完工的基础上达到对工作人员的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促使他们更好、更积极地完成工作,对以后的工作也有好处。对于工程本身来说,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预估能够不断地对工程作出分析和完善,也能够保证工程更好、更高质量地完成。2.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工程造价要切合实际。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工程造价在整体的施工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同时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影响整体施工的完善与否和是否能达到前期工程设计的效果。因此。在前期的建筑工程设计中,如何很好地运用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建立一个很好的、合理有效的评估是工程的关键,也是如今工程建设中最关心、最关键的核心课题。对工程整体的科学合理的评估预测在施工过程中,以至于整个工程完工的全部工程建设中都有很大的影响,工作人员和全体工程的管理人员应该从自身出发,动用一切资源和人员对工程造价的合理性贡献力量。在前期工作中,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和对方案的整理把握,加上工作人员之间交流分析,达到对工程造价的整体把握。通过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整理和编排,对工程造价进行细致的审核,达到建筑工程设计的科学把握。

五、总结

篇(3)

【关键词】: 地下建筑 消防设计 耐火性能防火分区防烟分区 地面建筑 自动喷水系统疏散出口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近年来,中国的发展和利用地下建筑的势头是非常繁忙的,地下建筑火灾已经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越来越多的地下建筑,面积不断扩大,如出现了大量的地下旅馆,餐厅,商场,集贸市场,网吧等地犹如雨后春笋,各种功能也越来越复杂。地下建筑已开发利用三种类型:

第一,原来的地下战备建设的防空洞,隧道。

第二,原有的地下建筑。

第三,在新的高层建筑的地下室。

地下建筑比地面建筑的消防安全,存在更大的火灾危险性。相同的地面建筑,内部可燃物多材料,而且用火,用电频繁,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火灾。如在1992年,浙江省人防工程安全检查不完全统计,该省已开发利用的地下建筑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其中杭州市投入使用的七十多个,居浙江省发展之首。尤其是像宝石大型地下工程施工,这整个大面积在国家都是是数一数二的。与地面建设有区别的是地下建筑只存在内部空间,没有外部空间。所以在发生火灾时,大量的热量不能够透过窗户和别的空隙排出建筑并且吸收进新的空气以降低温度。因而,地下建筑火灾扑救难度大,比在地面上的建筑火灾疏散更困难,扑救难度更大,时间更长了,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

从国内外多次火灾案例,也说明了这一点。如1987年11月18日,英国伦敦“皇十字”地铁车站火灾,死30人,伤10人;1988年9月巧日,南昌市福山地下贺易中心发生特大火灾,扑救了17个小时,直接经济损失148万余元;1987年4月14日,湖州市城南人防工程因违章存放电石而发生爆炸,死3人,伤4人,损失30万元。我国人防工程消防安全检查情况表明,目前国家地下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令人担忧,符合国家有关消防规范要求的仅占少数。存在的主要消防安全问题有:一是内部装饰使用了大量的可燃材料。大部分地下公共活动场所,尤其是对外营业的餐厅、歌舞厅、商城都采用大量的可燃材料进行装修,不仅数量多,而且品种杂,大大增加了地下建筑的火灾因素。二是安全疏散出口少、距离长,且无应急疏散的指示。一些地下公共娱乐场所只有一个安全出日。如某市一个地下歌舞厅,花了近二百万元作了装修,室内吊顶、墙壁采用木料装饰,地面铺设晴纶地毯,舞池周围均用了三夹板分隔包厢,占地2田多平方米,只有一个安全出口,且通向室外的长达100多米的走道上也没有设置安全疏散指示灯.三是没有防火分区。一些地下建筑不仅延伸距离长于1《X助米,且面积大于80以)平方米,加上内部又是由一个个小空间相连、没有防火分区;有的虽名义上作了一些防火分隔,但分隔物的耐火性能差,一旦着火,也很难控制火势的蔓延。四是电力线路敷设不规范,消防电源没有可靠保证。一些地下建筑的照明电源不落实,电线乱接乱拉,部份潮湿场所选用的电线及敷设方法不符合防火要求,极易发生电器火灾。五是防排烟设施不配套,自救能力十分薄弱。现使用的地下建筑大都仅有空气调节的通气系统,防排烟的功能.基本上没有。一些新开发的地下建筑,使用大量的塑料泡沫墙纸、墙布和晴纶、羊毛等装饰面料,火灾时的发烟量及毒性会明显增加,加之多数地下建筑没有设置和固定灭火系统,一且发生火灾很难扑救处理。

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地下建筑在设计、改造、施工中没有按照《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执行,没有严格日常的消防安全管理。对此,对地下建筑进行消防安全设计十分有必要。

1、控制可燃装饰材料,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耐火性能。地下建筑从本身结构而言,具有较好的耐火性能,一般能够满足不低于二级耐火等级的要求,但人为的大量可燃物装饰直接影响了建筑物整体的耐火性能。

2、有阻火措施的,也应视为一个防火分区。

3、合理设置安全疏散出口及路线。首先要保证安全出口的数量、宽度.经常有人的场所,每个防火分区应有两个以上的安全出口.一些地下电影院虽有多个疏散门,但疏散出来的人员只有从一个走道通向室外,这是不妥的.其次,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要保证,并禁止在通道上设置镜子玻璃等,以免受热破裂伤人。三是要提高疏散路线的安全系数。路线应尽量短捷,设置避难通道的位置、避难引导系统以及事故的照明、疏散指示。

4、设置有效的防排烟设施。烟具有使人中毒、缺氧、高温灼伤、降低视线等危害,是火灾中致人死亡的主要因素,试验表明,木材在3的度时,其发烟量为较高。地下建筑中可燃物平均重量多达2(X)千克/平方米以上,而本身的排烟能力又很差,因此防排烟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在限制可燃材料数量的同时,严禁采用燃烧时发烟量大、毒性大、氧指数低的材料;二是要根据使用面积,设置独立的机械排烟系统或利用工程通风及空调系统进行排烟;三是要提高建筑筑的消防安全由此可见,内部可燃材料装修增多,合理设置安全疏散出口及路线。首先要保证安全出口的数量、宽度.经常有人的场所,每个防火分区应有两个以上的安全出口.一些地下电影院虽有多个疏散门,但疏散出来的人员只有从一个走道通向室外,这是不妥的.其次,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要保证,并禁止在通道上设置镜子玻璃等,以免受热破裂伤人。三是要提高疏散路线的安全系数。路线应尽量短捷,设置避难通道的位置、避难引导系统以及事故的照明、疏散指示。时.

5、严格防火防烟分区。除影剧院、丙类以下的库房其防火分区有特殊规定外,一般地下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使用面积不应超过中以)平方米,设有自动灭火系统的可扩大一倍。一些地下建筑内大空间连通几个小空间的,应视为一个防火分区.防火分区之间,分隔物耐火极限达不到要求或穿越防火分区的通风系统没结构、构造及设施的防排烟效果,准确计算排烟量。

6、提高地下建筑的自救能力。根据规范要求,使用面积大于3的平方米的商场、旅馆、医院等场所应设置室内消火栓,使用面积超过1平方米的应分别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一般城区中的地下建筑消防给水可直接利用市政给水管网,但水压应满足建筑中最不利点,消火栓充实水柱不少于10米,否则要增设临时加压设备。室内消防用水流量计算应为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系统及水幕系统的流量之和.按每个10一15升/秒流量设置消防水泵接合器,火灾自动报替系统的选型应适应不同的场所,尤其要注意地下防潮的要求,一般宜选用离子感烟或光电感烟探测器。与此同时,还应根据地下建筑的使用性质和可嫩的类别,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规范》在不同部位配置轻便灭火器,以满足扑灭初起火灾的需要。

在二十一世纪的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过程中,随着土地资源的越来越少,城市建设者已经把目光转向地下空间开发,综合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将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一大特色。但是一旦发生火灾,复杂的地下公共建筑,通风不畅,疏散困难,火灾扑救难度大,决定了火灾发生时很容易造成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消防安全系统并且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建筑火灾事故的发生,对地下建筑火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在地下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的应用和制定方面发展的比较缓慢,现行规范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各类地下建筑的迅速发展。在目前形势下,我们的文献记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地下建筑实际需要的许多功能,地下建筑消防安全设计技术的发展和建立我们系统的性能化建筑消防安全设计规范,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建筑设计人员会采取更科学合理,并符合成本效益的消防安全战略,更有利的保证了地下工程施工和消防安全,从而更加有力的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自己的工作要求,作为建筑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认真学习建筑消防设计上的困难,研究更好的防火设计,因为地下建筑火灾的安全设计是最重要的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师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而不是一味地迎合党的思想,而对人员的安全的漠视。吸取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努力的基础上的规范,良好的设计,设计人性化。

参考文献:

【1】曹登峰,浅谈商住楼的消防安全设计,《科技信息》2010年01期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设计;施工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建筑工程使用功能的增多、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楼之间的沉降差、混凝土温度应力和收缩变形等问题都在制约着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后浇带施工技术通过在设计中对建筑的收缩和沉降进行调整,有效的克服了由于结构主体沉降和温度收缩而产生的有害伸缩。后浇带作为一种特殊的临时施工缝,需要按照设计规范和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后浇带施工技术概述

1、定义和分类。后浇带是为了防止现浇混凝土出现收缩裂缝、温度应力裂缝、不均匀沉降产生的裂缝,按照设计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在建筑的基层底板、梁以及墙上的相应位置预留临时施工缝,减少收缩应力并有效解决沉降差的施工技术。后浇带施工需要将建筑的整体结构进行划分,在构件内部收缩之后再浇捣混凝土施工缝,将划分的结构部分连接成整体,浇筑的时间一般应选在气温较低时,而后浇带的距离和位置都要通过设计来计算确定,避免应力的集中并尽量的达到施工简便要求。后浇带施工技术按照作用的不同可以分为温度后浇带、沉降后浇带以及伸缩后浇带。

2、后浇带的作用。首先,后浇带是先将设计成整体的主楼与裙楼分开施工,等到主体结构施工完成之后再将高低层的施工裂缝连成整体,有效的解决建筑沉降差。建筑设计时要对建筑的受力状态进行综合考虑,通过调节压力差、时间差以及标高差,来增加土体稳定性,使建筑沉降基本接近。其次,后浇带施工可以有效解决温度收缩的影响。现浇混凝土在固化硬结的过程中会出现收缩,而新建混凝土结构也会出现热胀冷缩的问题,后浇带技术通过预设临时缝来保证混凝土的自由收缩,减少了收缩的应力,避免了新老混凝土之间裂缝的出现,提高了建筑的整体稳定性。

二、建筑工程项目后浇带的设计

1、平面位置的设计。城市建筑形态各样,后浇带的平面布置也要根据设计的要求和建筑的整体情况来进行综合的考虑,后浇带的平面位置一般是选择在建筑结构内力比较小的部位,而地下室后浇带则应尽量设置在建筑形体变化交界的地方。而城市超长楼面的后浇带设置要对混凝土收缩应力和温差进行计算,一般室内结构混凝土的距离都是30米左右,而露天结构的混凝土后浇带距离都是20米左右,设计人员要根据计算的结果来进行综合考虑。

2、宽度的设计。后浇带宽度的设计不仅要考虑便于操作和施工简便,还要避免建筑应力的集中,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建筑的施工部位来选取和确定具体的宽度,但是一般而言,700毫米到1000毫米的施工宽度是比较适合的。设计人员也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来确定具体的宽度范围。

3、浇筑时间的确定。后浇带对于预留的施工缝也要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浇筑的时间要根据后浇带类型的不同来确定。浇筑时间最好是在结构伸缩和沉降充分释放以后,只有这样新旧混凝土之间才能更好的固结和硬化,后浇带固结作用也才能更好的发挥。

4、其他方面的设计。设计单位若是在设计图纸上标识了后浇带,就要对后浇带的平面位置、宽度和施工的时间进行确定。此外,设计施工图纸上还要对后浇带类型与缝宽、接缝形式和钢筋的处理、混凝土的强度级别要求以及混凝土的具体浇筑时间进行明确规定,方便施工人员按步骤进行施工。设计人员最好还要单独列出一张后浇带的施工样图,对上述问题进行明确说明和清晰标注。

三、后浇带的施工

1、后浇带缝宽的选取。缝宽的选取要根据墙板的厚度来决定,一般后浇带墙板的缝宽是在800毫米到1000毫米之间,地下室的缝宽是在1000毫米左右,若地下室底板的厚度在1500毫米以上,则后浇带的缝宽可以选在1200毫米左右。后浇带接缝断面的形式也要根据墙板厚度来决定,板厚在300毫米以下时可以采用直缝式,板厚在300毫米到600毫米之间时则可以采用上下对称的坡口或者是阶梯型,如果墙板的厚度是在600毫米以上时,后浇带接缝就要选用槽口缝或者是凹凸缝。总之,后浇带的缝宽和接缝的断面形式都和墙板的厚度相关。

2、后浇带钢筋的处理。沉降后浇带主要是解决高层建筑主体建筑与裙楼之间的沉降差,温度后浇带是防止混凝土出现温度变化拉裂,而伸缩后浇带是为防止建筑结构因温度变化而出现混凝土的开裂而设置。后浇带在进行钢筋处理时也要根据后浇带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形式,伸缩后浇带的后浇带内钢应该断开,而沉降后浇带的内钢筋应该保持贯通。通过将板筋和梁板结构断开,钢筋混凝土的收缩就不再受到约束,相应的也不会出现混凝土的开裂,建筑结构抗温度变化能力也会相应的提高。

3、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后浇带施工一般是选择无伸缩的混凝土,混凝土可以直接使用膨胀的水泥进行拌制,也可以将普通水泥与外加剂进行拌制,混凝土的强度应该提高一级或者是和原混凝土保持相同。伸缩后浇带一般是在主体施工完成的60天以后再浇筑混凝土,而沉降后浇带则要等到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建筑的结构整体稳定之后再浇筑。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和施工要求都要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和结构的整体要求来确定。

四、后浇带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1、后浇带模板的问题。首先,模板是后浇带施工中的重要工具,后浇带两侧的模板应采用钢筋支架或者是在两侧形成凹槽,按照钢筋的间距来刻槽,两侧混凝土强度在达到2.5MPa之后才可以拆除。而对于底板过厚的后浇带则可以采用专用模板或者是模板支撑体系。其次,地下室外墙和底板的后浇带要在基坑四周回填以及地下防水之后再进行,采取砖胎膜的施工办法。在混凝土的侧压力比较大或者是内侧模板的跑膜问题严重时则可以利用预制的混凝土来代替原有的砖胎膜。混凝板也可以埋置对拉的螺栓,加固外墙的内侧模板。再次,后浇带梁板上的混凝土在未浇筑或者是浇筑之后没有达到设计的强度时,模板两侧的结构会长期处在受力的状态,模板的提前拆除会导致结构产生严重的变形。只有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之后才能拆除上层的结构板和结构梁。

2、后浇带的钢筋。首先,伸缩后浇带是为防止超长结构变形而设置,在施工中要将墙钢筋和板钢筋断开搭接,方便两侧混凝土的自由收缩。在后浇带施工之前,要焊接断开的钢筋,搭接的长度和焊接的质量要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其次,沉降后浇带主要是解决高层建筑的沉降差,一般不应采取断离法进行处理,在施工前要按照质量要求和施工工艺进行焊接。此外,后浇带钢筋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钢筋的污染锈蚀,可以采用素水泥浆来进行处理、

3、后浇带的防水。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注意防水,无论是建筑基础还是地下室都要按照设计要求和标准图集加强混凝土垫层。后浇带处垫层的加强不仅可以防止两侧沉降差的拉裂,还可以防止地下水的突涌,施工中可以采用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以及加厚垫层的方法来防止突涌,垫层厚度和配筋量可以根据地下水压力以及后浇带的宽度来计算确定。

结语:

建筑工程后浇带要根据工程的性质、作用和特点来进行认真的设计和施工,保证建筑结构的有效连接,提高建筑的使用性和整体性。设计人员要根据施工的要求来确定施工缝的平面位置、宽度和混凝土的具体浇筑时间,施工人员则要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钢筋的处理和后浇带的防水工作,加强混凝土临时裂缝之间的连接,提高建筑物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毅. 浅析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J]. 山西建筑, 2009,(07) .

[2] 魏青. 浅议混凝土结构后浇带设计与施工[J]. 河南建材, 2011,(01)

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配电设计;问题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建筑工程不断的增多。然而,在建筑工程配电施工中由于供电线路老化、损坏、雷击及配线系统设计不合理造成的电气火灾事故机其他事故的发生不断上升,给人们的生活质量及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重大的威胁。建筑工程配电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设备必须制定科学合理、严格规范的施工方案和使用计划,对线路敷设,防雷接地等设计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规划,否则,将对建筑工程配电施工安全造成无法预料的后果。

一、建筑工程供配电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建筑工程配电工程中,影响建筑工程配电施工出现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在设计阶段,所以,为了保证建筑配电工程的质量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对建筑工程的供配电进行设计时,应当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可靠性原则,这是建筑工程供配电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按照实际用电负荷等级,要求在建筑工程供配电系统应当在任何运行方式都能够提供连续的供电,以确保供电可靠性;

2.简洁性,在建筑工程供配电系统的主接线设计应当尽可能明显,简单,尽量不要存在多余的电气设备,并确保某些电气设备及线路的安装应当便于操作且分合闸要直观,这样的设计不但能够避配电系统操作的事物,而且还能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供电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同时还可以使各类建筑工程配电故障的处理也更加简单迅速;

3.安全性,在建筑工程配电系统中应当确保在实施所有操作切换时,施工作业人员及电气设备的安全,并保证能够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配电系统的检修和维护工作,并且还要确保所有的电气设备都在额定电流和电压的情况下工作,一旦发生事故应当能够及时对故障部位进行切除,确保建筑工程配电系统的安全性;

4.选择性,在建筑工程配电系统中进行供配电系统设计时,应当从控制安全故障事故范围扩大的角度进行考虑,这就要求应当有选择地进行断路器配合,但是若是选择性大幅度提高有可能会影响建筑工程的经济性,因而,选择性的设计建筑工程配电系统应当尽可能在较为重要的回路上考虑,这一原则在进行普通回路设计时一般可予以忽略。

二、建筑工程工程配电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敷设消防线路

存在问题:在对大量建筑工程电气工程的设计图纸进行研究与分析时后发现,其设计方案中,在进行消防管道线路敷设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是使用的PVC管的塑料管材,并且PVC管道的分布位置直接穿过了室内空间的吊顶,这一施工方式和我国电气工程的设计规范有着极大的出入,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极为严重的安全事故。在相关的电气工程设计规范中,明确的指出了,任何和消防设施有着直接联系的电气线路,例如灭火控制、通信、联网控制、广播等等,其建筑工程配电线路都应当使用质量较好的金属管材来对线路进行包裹,避免建筑工程配电线路在发生火灾之后严重受损,其建筑工程配电线路保护管材的厚度应达到3cm以上,如果建筑工程配电工程由于受条件限制,其建筑工程配电线路管材能够在空气中,那么也需要是对其管道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大限度的避免管道被空气,太阳以及雨雪的腐蚀,促使线路能够正常、长久的运行。

解决措施:针对建筑工程电气设计中敷设消防线路的问题,我们建筑工程配电工程设计人员应该足够重视起规范中的内容,不再设计走向为穿过吊顶的消防线路,因为这种建筑工程消防设计方法不仅会使消防线路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腐蚀而致使基本功能失去了原有的作用,而且在火灾发生时可能导致消防线路第一时间就被损毁,不能起到火灾时期的应急处理作用,将火灾给建筑物内人员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扩大化.实际建筑工程线路敷设设计过程中,只要是规范中提到的消防线路,我们都要采取暗敷的形式将线路全部布置在建筑板内或墙内,并用金属管材包裹保护,确保在建筑物发生火灾的时候,能起到应急作用,减少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损失。

(二)防雷系统

存在问题:在建筑工程电气设计中,防雷系统是建筑工程配电工程中的关键部分之一,避雷带搭接地装置接长度不够,或采用单面焊,对焊、焊接的地方支架脱落、锈蚀、避雷带严重变形,转弯的地方和引下处为锐角,引下点的间距过大;防雷系统与屋面金属物没连上。这些建筑电气工程质量通病非常隐蔽,正常使用使不容易被发现,然而在雷雨天气时,由于不健全的防雷系统而引发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时还会造成人员的伤亡。因此防雷系统上的质量通病要尽量避免,避免在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及人员的伤亡。

解决措施:针对建筑工程配电系统中防雷系统的问题,我们设计人员要充分考思到建筑工程电气设计的防雷参数,对避雷带的搭接地装置接的长度,采用的焊接方法都要严格的按照规定设计,对建筑物的高度、尺寸、面积、工程实地雷击平均数值有个全面的了解,然后才能为电气设计提供客观准确的数据依据,指导由气设计防雷计算工作科学开展,保证建筑防雷系统设计合理、科学,才能保证整个建筑物的安全。

(三)消防电气

存在问题:在建筑工程配电设计中,消防电气设计在设计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建筑工程电气系统涉及到建筑工程火灾、报警、扑救及人民生命财产的重要安全问题。因此,为了保证整个建筑物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应按国家有关规范作好消防电气设计。

解决措施:在建筑工程配电设计中,消防电气设计在整个建筑物设计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涉及的火灾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巨大的威胁。因此,在建筑工程电气设计中,应按国家有关规范作好消防电气设计。火灾报警系统的形式应根据具体建筑工程的设计对象来确定。设计者首先必须搞清楚设计对象的建筑分类、形式、规模、建筑个体的分布等诸多因素,再根据这些因素来确定火灾报警系统的形式,确保整个建筑工程质量。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随着不断的的发展,在现代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满足人们对现代建筑工程的要求就必须要做好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各个环节,从而才能够提高建筑的使用性能和质量,才能够满足人们对现代建筑的要求,建筑工程配电工程是现代建筑的重要部分,因此在建筑电气工程设计过程中就必须要严格的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规定进行电气工程设计,并且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从而才能够提高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水平及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同理.建筑工程配电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华章,2014,02:355.

[2]杨成德,黄丽.超高层与特大型建筑工程的供配电设计[J].建筑电气,2011,04:36-43.

[3]郑猛.探讨民用建筑供配电设计的可靠性与经济性[J].民营科技,2012,11:334.

篇(6)

关键词:勘查设计、支护、监测、应急预案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工程勘查设计阶段

首先设计前应充分查明场地周围已有建筑物、构筑物、埋设物和道路交通等相关情况,尤其是对地质勘查报告的信息采纳。设计工作的重要依据为地质勘查报告,主要需要地质土体构造、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土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特别是地下水位的准确描述,以及岩土粘聚力c及内摩擦角φ值,勘查资料准确性对基坑支护工程的安全、造价有非常大的意义。当明确工程的基本地质条件后,需根据设计建筑物的结构,对基坑开挖后的土体扰动,周边的环境相互作用给予准确的评价,为确保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提供依据。

其次,基坑支护工程是一种风险性较大的系统工程,其设计与施工必须确保支护结构本身及周边环境的安全。它既要求围护结构在选型上要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又要在设计上安全可靠、万无一失。也就是说设计必须满足边坡和支护结构稳定性的要求,不得产生倾覆、滑移和局部失稳;基坑底部不得产生隆起、管涌;支撑体系不得变形、滑动失稳;锚杆或土钉不得发生抗拔失效。支护结构构件受荷载作用后,不发生强度破坏。降水引起的地基沉降不影响邻近建筑物或重要管线的正常使用。止水设计应控制因渗漏引起水土流失而造成地面下沉。围护结构变形不应超过周围环境保护要求的控制值,围护结构当作竖向承重结构时(如为了结构抗浮而兼作抗拔桩),还需满足竖向承重结构的变形要求。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

1)围护结构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和选型;

2)围护结构的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计算;

3)确保基坑内外土体的稳定性验算;

4)基坑降水或止水帷幕的选择和要求;

5)基坑开挖顺序和开挖工况的安排及要求;

6)周边环境保护的措施与要求;

7)围护结构质量检测和开挖监控项目及报警要求。

基坑开挖施工阶段

基坑开挖过程包括无围护结构的放坡开挖和有围护结构的基坑开挖,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地下水控制措施。对于基坑开挖,施工单位应根据围护结构型式、基坑深度、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周围环境、施工方法、地面荷载等情况,有一个明确的基坑开挖方案,该方案应包括:支护结构的龄期(对砼支撑而言)、分层开挖的深度及开挖顺序、降排水措施、质量和安全措施,以及对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需采取的保护措施等。

开挖阶段应遵循以下几点:

基坑开挖应遵循时空效应原理,根据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开挖方式,一般应“分层开挖、先撑后挖、严禁超挖”。在软弱土层及变形要求较严格时,应采用“分层、分区、分段、快挖快撑,先形成中间支撑,限时对称平衡形成端支撑、减少无支撑暴露时间”等方式开挖。在挖土和撑锚过程中,应有专人观测、检查,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技术措施。

基坑边缘堆置土方、建筑材料,或沿基坑边缘设置施工便道,一般应距基坑边缘不少于3m,弃土堆置高度不应超过1.0m,并且不能超过设计荷载值。软土地区不宜在基坑边缘堆置弃土。发生在2009年6月27日的上海“莲花河畔景苑”在建楼房倒覆的重大责任事故事件,经事故调查小组发现,与场地堆载土方高达10米,邻面基坑仍在开挖有直接的关系,血的惨痛教训,教育工程管理人员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切不可疏忽大意。

施工中机具设备停放的位置必须平稳,严格限制坑顶周围振动荷载作用,大、中型施工机具距坑边距离应根据设备重量、基坑支撑情况、土质情况等,经计算确定。施工机械、车辆不得在挖土过程中碰撞围护结构。

采用机械开挖土方时,需保持坑底土体原状结构,应在基坑底及坑壁留300~500㎜厚土层,由人工挖掘修整。同时,要设集水坑,及时用泵排除坑底积水。若有坑底被水泡软或超挖现象,不得虚填,必须清除所有松软土体后,用原状土分层夯填或用低强度等级的素砼回填。

基坑开挖完成后,尽可能的缩短暴露时间,防止暴晒和雨水浸刷破坏地基土的原状结构。应及时清底验槽,验槽后应及时浇筑垫层砼封闭基底,垫层要做到基坑底满封闭。

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土体的稳定性非常重要,严禁超挖等野蛮施工以及采取适宜的排水措施从而避免土体的扰动。如在施工中没有科学的施工方案,将导致基坑范围内的土体失稳,从而造成极大的土体侧压力,甚至超过设计荷载极限值,最终导致整个围护结构的失稳。

加强施工过程中基坑监测。

根据基坑工程事故的调查情况,基坑工程发生重大事故前或多或少都有预兆,如果能够切实做好监测工作,及时发现事故预兆并采取适当措施,则可避免重大基坑事故的发生,减少基坑事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因此,监测工作对基坑工程而言至关重要。

首先,在基坑开挖过程及开挖到达设计深度以后,土体变形、土压力和支护结构的内力均处于不断变化状态中;因为基坑的最不安全状态可能出现在施工的任何一个阶段中,故监测工作应贯穿基坑开挖和地下工程施工的全过程。

其次,每个基坑工程都必须监测,但监测项目的选择既关系到基坑工程的安全,也关系到费用的多少。任意增加监测项目是对工程费用的浪费,但盲目减少监测项目则可能因小失大,造成严重后果。由此,须明确基坑等级,那如何判别基坑的等级呢?主要从以下几点:

1.基坑等级确定主要看基坑破坏后对周边环境及地下工程施工的影响,与临近建构筑物远近及其安全等级也有关 

2.基坑等级的划分基坑深度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基坑的安全,周边建筑环境和基坑塌陷造成的负面影响综合的来确定基坑等级。 

3.基坑的等级划分要考虑很多方面,不同地方的规范又不同的规定,我们要严格根据规范的规定在设计阶段,做好基坑设计工作,明确监测项目。

最后,基坑内或基坑附近有重要的地下水管或煤气管道等管道通过时,对它们的监测要尤其重视,地下水管的破损,其渗漏水可严重恶化基坑周围的土层性状,加剧基坑变形甚至造成支护结构的破坏;而煤气管道的破坏,则直接危及地面人员的安全。因此,对地下重要管道做好监测工作具有特殊的意义。

做好应急预案工作。

深基坑作业,因土体受力情况难以判断,周边环境不确定的因素居多,安全隐患较大,突发性概率较大,所以一旦出现险情将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施工单位必须坚持“警钟长鸣”,从思想上重视,从源头上抓好安全文明施工,杜绝重大事故发生。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详细的编制施工应急预案,可从以下几点编制:

成立项目应急领导小组,以项目经理为首,专职安全员、专业工长为组员,制定相应岗位责任制。

项目场地内,必须准备紧急预案材料,如沙包,排水泵,应急机械设备,灭火器,药品等。 

3、出现安全事故后须保持冷静,第一时间向应急领导小组汇报,立即停止该部分施工,并维护好现场秩序。 

4、迅速将伤者撤离危险区域,并实施现场抢救,同时拨打120。

 5、保护好事故现场以便相关部门调查事故原因,在事故原因未查清之前禁止冒然施工,以防事故进一步扩大。

结束语:深基坑支护主要是为了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因深基坑支护专业性较强,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理论研究还在不断的完善之中,就要求我们工程管理人员不断的加强学习,在工作中总结经验,探讨更加科学有效的基坑支护措施,从而更好的对建筑工程进行现场管理,以确保建筑工程顺利、安全开展。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建筑工程 地质勘查 基础设计 关系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progress, we attach importance to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basic desig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basic design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lated content.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geology exploration foundation design relationship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内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设项目和加工环境的基本设计也是在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建设项目在地质条件极为复杂。传统观念和技术已经难以适应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基本设计要求,并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和措施,创新和完善其道。在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设计工作,地质调查的合理应用的设计理念,充分证明,以提供更多的便利、丰富的设计技术。

1 、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中的问题

目前,中国的建设项目,特别是在更复杂的区域地质环境的建设工程的基本设计,基本设计方面,通过地质调查技术的应用,设计部门得到理想的设计结果。但是,总体而言,在中国地质调查技术的应用水平还比较低,在工程实践中使用的实际时间也比较短,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许多问题和缺陷之间的地质调查和基础设计。

1.1 较差的地质勘察市场环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特别是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地勘单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前景,但也不得不面对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目前,中国地质调查单位的数量在急剧增加的国家或地区的管理体系还很不完善,这直接导致无序竞争,恶性竞争,地质勘查市场的出现是不利于一个单元的发展,行业的整体发展也是不利的。

1.2 陈旧的基础设计理念和设计

与先进国家相比,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在中国建筑行业的设计技术落后的同时,设计部门一般对应的地质调查,以协助在这些因素的地质勘查合作机制或缺乏经验的部门。目前水平的基本设计不能达到当代建筑装饰工程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有关标准。目前,旧的基本设计概念和设计,在以下三个方面主要有:第一,整体概念的基本设计没有充分体现的发展和创新,降低基本设计的技术水平;第二,熟练的能力掌握基本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指标,尤其是使用稍低于实际能力的深度设计;第三,缺乏地质勘查工作,没有专门的软件应用,水文地质科学的分析和处理数据的应用。

1.3 较短的地质勘察和基础设计周期

地质调查局的建设工作,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调查需要经过长期的实际勘探,以及收集样本进行实验,我们了解项目的位置,地下水和土壤层结构,以便为工程设计和权威的科学地质调查报告,并提供专业的技术咨询和设计师的方案。但由于建设项目工期的限制,初步设计阶段的时间比较短,只为下一步的研究和优化设计的地质勘察报告的单位,在地质调查和基本设计周期短的缺点和问题。

1.4 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缺乏有效的结合与互补

地质调查报告的影响和限制,现有的基础上设计和设计理念,使得在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的误解的基本设计,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据,只有基本设计的水文资料和地质报道,在地质调查报告,专业和技术参数或技术咨询,但往往被忽视。同样,地质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提供的数据服务,主要是要注意调查报告的理论和专业,这本无可厚非,但往往造成导致低的实用性和可行性设计师在阅读的技术壁垒或设计应用程序的障碍。地勘单位和设计的基本单元,使得两个函数的性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互补,是很难得到充分发挥,上述的财务,人力和物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的更多的浪费。

2、地基土的承载力与变形

2.1作为设计部门设计人员,不仅要会设计,还要会阅读和充分利用地勘报告,要能对报告中提供的内容进行分析,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能提出质疑,不应只需要承载力值。即使需要地基土承载力戚地耐力)值,也不只是这一种值。《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FJ7―89)给承载力提出了三种值:①地基承载力基本值f0;②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③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基本值f0是由大量工程实践得出的经验值。《规范》各表列出的各种土类的值是依据现场荷载试验、标准贯人试验、轻便触探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数据,对相应的地基土承载力进行统计、分析面得出的。当根据室内物理力学指标平均值确定地基承载力标准值时,应按表中承载力基本值乘以回归修正系数而得到,即fk=Ⅱffo(IIf为回归修正系数)。当实际工程的基础宽度B>3m,基础埋深D>05m时,承载力值还要提高,即要进行宽度和深度修正,修正后才得设计值f。地勘报告中一般提供的是承载力标准值。设计人员在使用时不能直接用标准值来设计,而要经基础宽度和埋深修正后得承载力设计值进行设计。当前许多设计人员直接用标准值进行设计是不科学的。以下为地基承载力设计简图。

图1 地基承载力设计简图

2.2采用承载力设计值来设计,是为了确定建筑物基础底面和剖面尺寸,通过公式A=N/f――YGD计算来满足P≤【p】要求,这只考虑了满足地基强度条件要求。但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很少考虑变形条件要求,这也是造成地勘报告中不提供工程建议陛处理意见的后果。当前建筑工程出现质量事故很大一部分不是强度条件不满足,而是变形条件不满足所造成的。建筑工程中出现的不均匀沉降造成房屋裂缝、倾斜、局部倾斜,就是变形条件不满足所带来的危害。要使工程变形条件得到满足,地勘报告中必须提供建议性工程处理措施,以供设计人员参考,重要的工程甚至要作变形计算。提供的建议性措施,对建筑物上部结构而言应包括建筑措施、结构措施、施工措施,对地基而言应包括地基处理方法,如换填、夯实等。而且不应只停留在定性分析和描述上,要明确提出定量数值,以使设计人员重视和好用。

3、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的关系研究与分析

项目通过地质调查报告,全面理解和把握的基本项目工地的地质和水文信息,并按照建设和抗震要求的建设的要求设计不同的地基处理设计,有效保证的基本创造性和可行性,从而促进国家和一些建筑工作在有条不紊地完成。因此,施工的地质调查工作的基本设计有辅助作用和意义。

3.1、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概况

依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地地形基本平坦,表层为人工堆积土层,厚度1.20~2.80m,以下即为第四纪沉积土层: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②层:fka=160kPa,Es=8.92MPa,粉质粘土②1层:fka=130kPa,Es=5.39MPa,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③层:fka=200kPa,Es=15.29MPa,粉质粘土③1层:fka=160kPa,Es=8.25MPa,细砂④层:fka=2:20kPa,Es=28MPa,粉质粘土、粘质粉土④1层:fka=200kPa,Es=12.15MPa,粉质粘土⑤层:fka=200kPa,Es=11.24MPa,,细砂⑥层:fka=:260kPa,Es=33MPa,粉质粘土⑦层:fka=220kPa,Es=12.59MPa,,细砂⑧层:fka=:300kPa,Es=38MPa,,粉质粘土⑨层:fka=:220kPa,Es=13.10MPa,细砂⑩层:fka=330kPa,Es=42MPa,本层未钻穿;实测到一层稳定的地下水位,其类型为潜水,水位埋深为9.60~12.20m,标高为15.45~18.09m,历年最高水位接近自然地面,近3~5年最高地下水位标高为20.0m左右;地下潜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混凝土有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的环境下,该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弱腐蚀性;地基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混凝土有微腐蚀性,地基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拟建场地内地面下20m深度范围内天然沉积的饱和粉土、砂土层不会发生地震液化;拟建场地内未发现不良地质作用,适宜建筑。

3.2、基础选型说明:

1)主楼部分

基础采用平板式筏形基础,主楼区域筏板厚1200mm,基底标高-9.70m,两层裙房及外扩地下车库部分筏板厚800mm,基底标高-9.30m,按±0.00的绝对标高为29.40m推算其基地标高约为20.0m左右,基础落在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②层、粉质粘土②1层、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③层、粉质粘土③1层上,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综合考虑取fka=140kPa,宽度修正系数取0.5,深度修正系数取1.6,修正深度按基础有效埋深取为覆土(4.60-0.90)+顶板底板厚折算土厚(0.70+0.80)x25/18=3.70+2.10=5.80m,故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a=140+0.5x20x(6-3)+1.6x19x(5.8-1.5)=300kPa,天然地基基本满足承载力的要求。独立柱下冲切不够处设下柱墩。

2)辅助用房:

基础采用平板式筏形基础,筏板厚800mm,基底标高-10.20m,按±0.00的绝对标高为28.80m推算其基地标高约为18.6.0m左右,基础落在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③层、粉质粘土③1层上,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综合考虑取fka=140kPa,宽度修正系数取0.5,深度修正系数取1.6,修正深度9.90m,故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a=140+0.5x20x(6-3)+1.6x19x(9.9-1.5)=425kPa,天然地基满足承载力的要求。独立柱下冲切不够处设下柱墩。

结束语

为了确保他们的安全,在所有类型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还必须满足两个技术条件:(1)地基强度条件,这是确保地基稳定隋,不会发生剪切破坏或滑动的损害;(2)地面变形的条件下,沉降,不均匀沉降,倾斜,局部倾斜不超过允许变形的基础。地质调查报告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为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以确保必要的信息,以满足这两个条件。科学地质调查报告,不仅可以提高建筑设计质量,而且还节省工程量,降低了投资,从而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梦迪,刘敏溅谈地质勘察工作在建筑工程基础设计中的应用[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8(3):36-38.

【2】刘海青,李建刚.浅谈建筑工程基础设计中勘察报告的编写和质量控制叨.建筑科技探索,2007(5):19-21.

【3】王旭,李晓明,吴航建.国内建筑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应用情况分析叨.山西建筑,2006(10):22-23.

【4】金淑华.关于加强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中环境保护意识的探讨[J].建设者,2008(4):30.32.

【5】马德文,胡浩天.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与建筑工程基础设计关系探讨[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7(6):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