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大企业税收政策

大企业税收政策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4 17:23:0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大企业税收政策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大企业税收政策

篇(1)

【关键词】税收政策;建筑企业;影响研究李晓明

0.引言

税收政策是政府调控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是企业经营的重要外部环境之一,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方向和效益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税收政策的影响,税收政策的调整和完善对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有着深远的影响。近几年来,我国所进行的一系列税收政策的调整和改革,从整体上为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增强我国企业竞争力和促进产业技术升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对企业经营和效益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研究税收政策变化对企业经营和效益的影响有其重要性。

本文分为两部分内容,先通过理论分析税收政策实现过程,结合现有关于税收政策变化对企业经营影响的研究,构建税收政策变化及对企业经营和效益的产生影响的一般框架模型。其以宁波市建筑业为例,结合行业特点和发展现状,分析并探讨税收政策变化对宁波市建筑企业经营活动和效益的影响。

1.税收政策变化影响企业经营和效益的理论分析

1.1税收政策的传导机制分析

税收政策传导机制是税收政策工具变量经由某种媒介体的传导转变为政策目标变量的实现过程。在税收政策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各政策要素通过媒介体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1]而这一有机整体的良性运作不仅影响着税收政策的有效性,还会影响政策所作用市场的发展以及其环境中企业的经营活动方向和效益。按照媒介体的不同,可以将税收政策的传导机制分为:以税收负担为媒介体的传导机制和以税收归宿为媒介体的传导机制,具体作用过程见下表1,2。

表1 以税收负担为媒介体的税收政策传导机制

表2 以税收归宿为媒介体的税收政策传导机制

从上表可见,税收负担的传导作用与税收政策对象的负担能力相关,只有当两者相适应时,传导机制的作用才是有效的。而税收归宿只有在税负易转嫁的流转税为主体的税收中才起传导性作用,并存在不同时期的变动特点,只有适应税收归宿的时期性特点才能产生正向传导作用。同时还可以发现,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细胞,不管是税收政策目标的直接对象,还是税收政策传导作用的间接对象,在这一有机联系的整体中,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效益会受到影响。

1.2税收政策变化影响的行业差异性分析

尽管近年来我国一系列的税收政策调整和改革,从整体上为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和促进产业升级有着积极推动作用。但由于各行业生产和投资结构的特殊性,这些税收政策变化对于不同行业有着不同影响力度和方向。以增值税改革为例,2009年1月1日,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来鼓励投资和扩大内需,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但增值税转型对各个行业的影响不尽相同。对于设备、工具类固定资产投资额较大的机械制造、石油化工、建材、钢铁等主要制造行业,由于增值税改革为促进企业自我投资的积累意图,增值税进项税抵扣额增加,企业实际增值税率下降。[2]而科技型企业固定资产设备折旧率高,增值税改革的成本一次列支有助于提升科技企业的投资意愿,降低企业成本支出,提升企业业绩回报。[3]但对于如大型煤炭企业等资源性开采行业,由于其增值额比重高,实际税率高于其他行业,其增值税价格转移又受到市场制约,因此改革对此类行业却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

1.3税收政策影响企业经营和效益的框架构建

从上可见,税收政策变化对企业经营和效益存在影响,但具体政策内容对企业的影响与企业所在行业特性和整个经济大环境形式有着密切关系。税收政策对企业经营和效益的影响,将引起企业经营活动方向的变化,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影响政策目标的有效性,进而引起税收政策的调整和改革,形成一个循环的有机联系整体,因此,可以建立以下税收政策对企业经营和效益影响的分析框架(如下图1):

图1 税收政策影响企业经营和效益的框架

运用上面建立的分析税收政策变化对企业经营和效益产生影响的分析框架,下面将以宁波市建筑业为例,分析税收政策变化对其企业的影响,发现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税收政策变化对宁波市建筑业企业影响的案例研究

2.1建筑业的行业特点和涉税情况

建筑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具有投资规模大,回收期长,资产负债率高,涉及面广,运作程序复杂等特点。[4]其涉及的税种包括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教育费附加等税种,这些税种共同构成了建筑业的税收制度。[5]2009年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在建筑业营业税政策作了重大调整,最主要的是调整了建筑业营业税的计税依据。“十二五”规划指出“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相应调减营业税等税收”,表明我国增值税将在“十二五”期间进行一次全盘“扩围”改革,增值税将全面覆盖营业税征收范围。这一改革从总体上有利于企业发展,但建筑行业作为与货物交易密切相关、与抵扣链条完整性关联度高的行业,其在税率设置、农民工工资抵扣、存量固定资产抵扣等方面的不同步以及在税收征管、发票管理等方面的差异,将带来不利影响。

篇(2)

关键词:国家财政;改革;国有企业;发展研究

国家财政税收政策对国有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目前国家财政部门对税收政策进行调控。国有企业应对相关政策进行研究分析,调整企业内部发展战略,以便适应新的财政税收政策,从而促进企业发展。

一、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目前存在的问题

1.税收体制

我国财政收入在总GDP中占的比重较小,期间采取了一定措施提高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但并未取得显著的效果。影响财政税收的原因有很多种,而粮食价格是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特殊原因,国家对粮食价格进行有效控制,粮食价格的高低决定了粮食产值创造的相关税收。另外证券交易对整个财政市场也有较大的影响。股票交易市场具有不稳定性,在交易的过程中创造的相关税费不断变化,难以调控。行政收费项目的增多也对国家税收造成影响,政府职能部门进行控制有一定的难度。

2.国家财政税收的调控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

国家财政税收的调控对社会经济有着一定的影响。合理的财政税收政策对政府的招商引资起着良好的作用。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着国家财政税收工作,不同的区域以及不同的经济环境都影响着整体的财政税收。一些特殊区域在经济和行政方面有着独特的管理方式。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良好的经济环境创造了更多的税收,而将税收比例适当下调有助于该地区经济的更好发展。国家进行财政税收的改革也是希望创造更好的经济环境,促进国有企业做大做强。

二、国家财政税收政策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联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中的顶梁柱,实力雄厚,贡献了大量的GDP。国有企业的运营受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的影响较大。国有企业有着独特的经营模式,机制、组织结构,以及内部管理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特殊原因,历史遗留问题没有被妥善解决,造成国有企业经济出现衰退现象。设备没有及时更新,新产品的研发工作也停滞不前,加上市场经济环境瞬息万变,国有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国家应采取相关措施解决这一问题,重点是通过对财政税收政策的调控来促进国有企业发展。

1.国有企业遇到的发展困境

国有企业对市场的敏感程度不够。我国工业经济水平停滞不前,甚至出现负增长趋势。国有企业与其他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国有企业是国家的根本,为国家发展建设作了突出贡献。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全球经济化的到来,各类企业百花齐放、不断发展。为了让国有企业在这一发展大潮中保证主体地位,国家应通过财政税收政策的改革来为国有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国有企业目前的经营模式相对老旧,体质僵硬,变通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难度,这就对自身实力和经济运行能力带来了一定的削弱。

2.国家财政税收改革对国有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的改革为国有企业提供了一个更加健康的发展环境改革,对企业的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推动了国有企业的经济建设,扫清了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障碍。这对国有企业的投资以及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好的国家财政税收政策促进了国有企业经济的复苏,帮助国有企业摆脱了目前的尴尬境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国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尝试与实践,财政税收政策的改革让国有企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巩固了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国有企业对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的影响

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衰退现象,经济的压力以及发展方向的错误加大了国有企业的负担,这使得国有企业的发展呈现负增长的趋势。国有企业的经济建设受阻会影响国家的财政税收。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的改革为国有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呼吸空间,有助于国有企业更快地实现发展目标。同时,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的改革为国有企业提供更加合适的生长环境,有助于国有企业重整旗鼓,在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这也创造了更多的财政收入,对政策改革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另外国家财政税收的改革对国有企业下岗工人的合理安置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国有企业通常采用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企业管理,使用合理的手段解决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而更好的财政税收政策让国有企业拥有更多的资金对下岗职工进行安置,加强了国有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提高了创新水平。这就使整个国有企业上下一心,更加增强了自身的经济实力。

4.国家财政税收政策改革为国有企业带来的好处

国有企业在发展中面临资金匮乏的问题,造成发展迟缓的现象,最终导致了内忧外患的格局。财政税收政策的改革为国有企业打破了这一格局,使国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摆脱外部环境带来的压力,获得喘息空间。消除传统格局带来的发展沟壑,帮助国有企业通过资金的流入解决内部问题,为战略框架的构建提供辅助作用。加强国有企业的财政管理结构,促进国有企业的良性发展。

结束语

根据国有企业发展现状,国家对财政税收政策进行合理调控。根据相关数据,国有企业在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的改革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国有企业也要在政策的扶持下积极变革,主动适应政策,把握机遇,从而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徐超.国家财政税收政策改革对国企经济发展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1,22:1.

[2]张弘力.国家财政税收政策改革对国企经济发展的策略[D].东北财经大学,2002.

篇(3)

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经济下不断发展,在经济建设中经历考验。国家相关政策对国有企业的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国家对财政税收政策进行改革,这对国有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

国家财政;改革;国有企业;发展研究

国家财政税收政策对国有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目前国家财政部门对税收政策进行调控。国有企业应对相关政策进行研究分析,调整企业内部发展战略,以便适应新的财政税收政策,从而促进企业发展。

一、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目前存在的问题

1.税收体制

我国财政收入在总GDP中占的比重较小,期间采取了一定措施提高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但并未取得显著的效果。影响财政税收的原因有很多种,而粮食价格是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特殊原因,国家对粮食价格进行有效控制,粮食价格的高低决定了粮食产值创造的相关税收。另外证券交易对整个财政市场也有较大的影响。股票交易市场具有不稳定性,在交易的过程中创造的相关税费不断变化,难以调控。行政收费项目的增多也对国家税收造成影响,政府职能部门进行控制有一定的难度。

2.国家财政税收的调控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

国家财政税收的调控对社会经济有着一定的影响。合理的财政税收政策对政府的招商引资起着良好的作用。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着国家财政税收工作,不同的区域以及不同的经济环境都影响着整体的财政税收。一些特殊区域在经济和行政方面有着独特的管理方式。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良好的经济环境创造了更多的税收,而将税收比例适当下调有助于该地区经济的更好发展。国家进行财政税收的改革也是希望创造更好的经济环境,促进国有企业做大做强。

二、国家财政税收政策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联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中的顶梁柱,实力雄厚,贡献了大量的GDP。国有企业的运营受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的影响较大。国有企业有着独特的经营模式,机制、组织结构,以及内部管理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特殊原因,历史遗留问题没有被妥善解决,造成国有企业经济出现衰退现象。设备没有及时更新,新产品的研发工作也停滞不前,加上市场经济环境瞬息万变,国有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国家应采取相关措施解决这一问题,重点是通过对财政税收政策的调控来促进国有企业发展。

1.国有企业遇到的发展困境

国有企业对市场的敏感程度不够。我国工业经济水平停滞不前,甚至出现负增长趋势。国有企业与其他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国有企业是国家的根本,为国家发展建设作了突出贡献。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全球经济化的到来,各类企业百花齐放、不断发展。为了让国有企业在这一发展大潮中保证主体地位,国家应通过财政税收政策的改革来为国有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国有企业目前的经营模式相对老旧,体质僵硬,变通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难度,这就对自身实力和经济运行能力带来了一定的削弱。

2.国家财政税收改革对国有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的改革为国有企业提供了一个更加健康的发展环境改革,对企业的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推动了国有企业的经济建设,扫清了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障碍。这对国有企业的投资以及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好的国家财政税收政策促进了国有企业经济的复苏,帮助国有企业摆脱了目前的尴尬境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国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尝试与实践,财政税收政策的改革让国有企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巩固了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国有企业对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的影响

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衰退现象,经济的压力以及发展方向的错误加大了国有企业的负担,这使得国有企业的发展呈现负增长的趋势。国有企业的经济建设受阻会影响国家的财政税收。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的改革为国有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呼吸空间,有助于国有企业更快地实现发展目标。同时,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的改革为国有企业提供更加合适的生长环境,有助于国有企业重整旗鼓,在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这也创造了更多的财政收入,对政策改革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另外国家财政税收的改革对国有企业下岗工人的合理安置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国有企业通常采用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企业管理,使用合理的手段解决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而更好的财政税收政策让国有企业拥有更多的资金对下岗职工进行安置,加强了国有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提高了创新水平。这就使整个国有企业上下一心,更加增强了自身的经济实力。

4.国家财政税收政策改革为国有企业带来的好处

国有企业在发展中面临资金匮乏的问题,造成发展迟缓的现象,最终导致了内忧外患的格局。财政税收政策的改革为国有企业打破了这一格局,使国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摆脱外部环境带来的压力,获得喘息空间。消除传统格局带来的发展沟壑,帮助国有企业通过资金的流入解决内部问题,为战略框架的构建提供辅助作用。加强国有企业的财政管理结构,促进国有企业的良性发展。

三、结束语

根据国有企业发展现状,国家对财政税收政策进行合理调控。根据相关数据,国有企业在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的改革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国有企业也要在政策的扶持下积极变革,主动适应政策,把握机遇,从而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徐超.国家财政税收政策改革对国企经济发展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1,22:1.

[2]张弘力.国家财政税收政策改革对国企经济发展的策略[D].东北财经大学,2002.

篇(4)

关键词:节约型社会;绿色;财政税收

0引言

现阶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出现的金融危机,都是促使加强对经济管理作用必要的社会背景。同时,为了促进经济的长远发展和安全稳定,对经济实行节约型建设政策方针,进而提高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管理水平,对经济的发展有深远意义。

1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发展现状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情况下,为促进市场经济的有效转型,通过控制财政税收的调节作用,进而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的有效转型,是有效的必要措施。同时伴随着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对资源和能源的保护加重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实行绿色财政税收政策是适合国情的发展措施。在绿色财政税收政策逐步发展的情况下,求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经验欠缺、难以把握标准和机制不够完善。

1.1经验欠缺

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实行和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和我国国情的客观需要有效结合的产物。随着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具体实施,取得的效果明显,但是由于绿色财政税收政策本身属于新技术,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下属于探索阶段,对相应的实施经验都有多方面的欠缺。而经验欠缺,会导致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实施进度缓慢,收获不大。具体表现为基于对可持续发展的初步认识和要求,往往提出不恰当的发展方式,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如为解决经济落后的困境,实行粗放式的经济政策,以提高经济的发展,缺少对企业有效的管理要求和整体规划,因此对企业生产造成的资源浪费和污染问题听之任之。虽然经济基础得到一定发展,通过财政税收政策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建设作用,但是由于缺少具体的整体规划,以及相关管理经验的欠缺,导致经济发展后的问题严重制约经济的再发展。

1.2难以把握标准

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在市场经济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市场积极的发展步伐,同时由于大范围地统一使用绿色财政税收政策标准,对具体行业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形成有效的约束力,无法促进行业的长远发展。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背景,要求必须构建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系,合理规划市场经济建设,对社会的要求建设节约型社会。面对这种客观需要,实行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应注意合理把握实行标准,针对具体行业合理制定发展规划,以促进行业的实际发展符合社会需要,进而取得更深远的发展空间。但是现实生活中推行的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盲目采用统一标准,对企业实行平等的财政政策,这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只能拉大企业的贫富差距,严重会导致相对贫困企业的破产。同时针对地区贫富的不同,也应合理制定相应的财政税收政策,以促进不同地区企业的共同发展,避免贫富地区过大,造成收支不均,盲目使用相同的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导致种种问题的产生。

1.3机制不够完善

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在市场经济中的广泛应用,在推动经济发展的情况下,由于绿色财政税收政策机制的不完善,产生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在市场经济中的广泛推广,由于属于新技术探索阶段,相应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也急需得到解决。种种迹象表明,绿色财政税收政策机制的不完善,严重制约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对大中型企业要求严格,对中小型企业要求不全面,因为中小企业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制度和管理方面存在差异,使用相同的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很容易对大型企业形成有效约束力,但是对中小型企业来说,财政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和盲区,导致中小型企业财政管理容易出现“钻空子”的现象,中小型企业的具体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同时相应的问题不断产生,处于“此消彼长”的现象。

2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重要意义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化社会,实行绿色财政政策,有利于政府针对市场经济加强宏观调控作用,确保经济收支趋于均衡的状态,是有效缩减贫富差距的必要措施。目前社会处于可持续发展社会,对社会的各项建设都要尊重环保和可持续的发展战略,这样不但有利于保护环境,更有利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赢得广大的生存空间。绿色财政税收政策是市场经济现代化发展下的重要产物,同时也是人们基于环保意识提出的重要生存保证,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和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不仅有利于市场处于绿色环保的社会环境中取得深远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政府强化主体地位,是政府针对金融危机合理管控财政,确保采取积极措施应对金融危机的有效途径。

3节约型社会背景下促进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应用的有效途径

3.1加强政府的指导干预作用

针对节约型社会背景下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有效实施,应确保政府主导地位和经济的主体地位,强化政府的指导干预作用。节约型社会背景下的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建设,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强对资源管理和生态问题的综合规划和整体建设,并针对相关建设加大投资力度,同时可以采取强化管理部门,加强指导建设的方式,加强其指导干预作用。政府通过对财政税收政策的有效规划,是有效发挥市场经济下政府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也是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措施,实现经济平衡发展的最终目的。例如政府针对节能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加大财政补贴力度以及通过有效的经济措施加大企业对节能产品的开发力度和重视力度等。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政策强硬措施,强迫低能污染大的产品退出销售市场。

3.2完善绿色财政税收管理制度

节约型社会背景下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应用,要不断完善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管理制度。因为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在市场经济中的应用,属于探索阶段,相应的制度还有所欠缺,需要在实践的检验中得到经验,进而制定科学的完善措施,有效地提高绿色财政税收管理作用。绿色财政税收政策是在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下,提出的合理控制财政和经济的有效措施,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管理制度的制定,应遵循可持续和发展的工作中心,结合具体实际发展环境和实际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以促进其长远发展。

3.3创新绿色财政税收管理措施

节约型社会背景下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应用,政府应加强对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理论认识和实际运用能力。针对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在地区中的实际运用,综合考虑地区发展实际和相关制约因素,进而合理把控制定方针,针对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在节约型社会中的长远发展,对相关管理措施和运行办法进行大胆创新,取得新的突破,以满足地区发展中的实际需要和绿色财政税收政策整体适用的作用和效果。针对绿色财政税收政策进行大胆创新,应根据政策环保的根本要求,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同时针对实际因素的影响,综合制定节约型社会背景下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创新工作。

4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化社会,构建节约型社会,是现代化社会发展要求的必然产物。为了加快节约型社会的实现步伐,对市场经济实行绿色财政税收政策,是必要措施和有效途径。在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实行绿色财政税收政策,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在现代化社会要求下的成功转型,也有利优化市场经济结构,对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关于节约型社会要求下实行绿色财政税收政策,要具体结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和相关企业的发展特点,同时综合考虑地区差异和贫富差异,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和管理制度,以达到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有利减少地区贫富差距,促进经济的共同发展,从而促进经济结构的成功转型。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科技创新;结构性减税;进步

国家经济想要得到可持续的发展,不仅要扩大产业链,更重要的是发展科技创新,研发出自己的东西,才能在世界经济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所以在党的十中已为我们明确指出了下一步的发展目标,要求充分利用改进现有的税收政策和优化税收体系,全力辅助企业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增长,为2020年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奋斗。

一、出台税收政策支持科技创新的原因

(一)为企业承担主体风险

在我国施行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主导权交给市场,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所以具有高风险性和不稳定性,容易让企业担心发展创新带来的资金不足和资源无法良好分配的一系列难题,从而对技术创新畏步不前。这时就要发挥出政府相关政策的作用了,实行税收优惠、税式支出来为企业的创新做大方向的保障,为其分担主要的风险,帮助企业渡过前期的创新艰难期,以此激发企业的科技创新欲望,更放心的去进行自主创新。

(二)现行税收政策已有成效

目前,我国累计出台了约150项扶持企业科技创新的具体税收优惠政策。两大税收的税式支出覆盖了所有方面,包括各种新型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医学研究创新、技术设备创新等税收鼓励措施。可见,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所得税为主体的创新型税收体系。

二、现行税收政策的不足之处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调动企业科技创新在我国已经进行了初步的开展,也有一定的成效,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尚可改进的问题,如:对人力资本的激励力度不足;如何良性结合产学研三方面帮助企业渡过创业瓶颈期;税收制度的进一步优化规范;对企业创新活动有针对性的税收政策少等。

(一)政府税费规范性程度不够

当今在我国政府部门在制定税收政策时,经常会犯的错误是没有结合实际和特性,往往没有很好的认识到企业才是主体,在制定激励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时,没有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厘清,而且在收费问题上有多年遗留的问题,如:收费无理由、无依据和滥收费用等。所以要想形成激励科技创新的税收体系,就必须对收费规范化、透明化,从最实际的地方减轻企业自主创新的负担。

(二)对人力资本的激励力度不足

有人才勤于总结和思考,才能进行科技创新,所以在企业发展科技创新时,外部的政策鼓励固然重要,更重要在于企业内部营造的创新环境。所以,现行的政策在减少企业所得税的同时,还可以增添对科技人才的税收激励措施,如减少个人所得税,集中鼓励对创新有特别贡献的人力资源。

(三)税收政策对企业创新针对性不强

我国虽然已经出行了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但从总体来看,对于国内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企业的施行有针对性优惠的政策较少,所以导致一些大型企业获得的优惠很多,针对中小型企业创新的政策优惠较少,显得有失平衡。如图1所示,政府将税收分配给作为创新主体的中小型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医院等创新科研单位,以鼓励相关产业进行研发和创新,分配给中小企业的部分相对与其他部分,少之又少。

三、如何建立支持科技创新的税收体系

(一)以结构性减税支持科技创新

从以往的经验可知,利用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来激励企业创新活动是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在施行优惠政策时,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政策调整。对于移交专利权的企业,要对转让的整个程序细节制定相关制度;对于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可参考自2010至2013年期间,在北京、天津、上海等二十多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实行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对于企业的创业瓶颈期,也要有针对性的给予税收优惠,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关于进一步明确企业所得税过渡期优惠政策执行口径问题的通知》就规定了企业在过渡期的相关税收条例。

对于有意向转型为新兴产业的企业,政府也要对其有针对性的税收优惠,在转卖原有生产设备和材料、购进新型设备、构建新厂房等方面都要下调适当的税率,以此帮助企业自主创新。如图2所示。

(二)使税收政策更具体可行

自从国家发行相关文件要求政府鼓励企业科技创新以来,各省也积极响应,了一系列文件和出台了相关激励性政策,大部分

省市都能根据自身情况去理解中央的安排,提出了可行性强、针对性强的激励企业科技创新的具体措施。税收优惠、税式支出只有落

实到每一个具体的范围、条件、程序、技术认定、管理办法等细节,对每一个已经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纠纷的问题进行规范化,使税收政策更具体、可行,不断完善税收制度,才能使得税收政策更公平公正、透明化,才能让发行的税收政策调动起企业的科技创业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效应。

(三)把握机会,优化税制改革

前年出台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对我国加快进行财税体制改革进行了总体规划,完成税收改革的两个过程:初期完成核心方案,后期推行新型财政制度。还强调了重点改革预算、税收和财政系统。

要想发展好科技创新,就要先建立一个好的创新环境,政府应该要意识到,出台的每一个政策、措施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大环境,起到导向作用对科技创新造成影响。所以要对发展目标和实际情况都考虑周全,力求让每一个激励企业创新的政策都能充分发挥效应,在制度上为企业自主创新的道路清理障碍。

四、结论

只有发展好科技创新,才能加快经济增长,政府想要提升地方经济,就要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税收政策在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展规律基础上,其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力度对最后成功与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仅如此,财政对企业科技创新的作用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企业内部的绩效管理制度。本文讨论了财政政策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和必要性,提出了现行税收政策的不足之处,最后对如何构建支持科技创新的税收体系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节约型社会;绿色财政;税收政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与人民越来越意识到环境与资源问题的重要性。随着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提出,保护环境与节约资源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为了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已成为政府一项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在节约型社会的构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绿色财政税收政策是在科学理智的思维领导下,将效率观与人文观统一起来,最大程度的创造出经济与环境有机结合的模式,指导政府执行财政税收工作。但是目前我国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实施过程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新时期加深对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研究深度,提高工作水平。

一、基于节约型社会的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绿色财政税收政策不够健全。有些政府工作人员对可持续发展认识不到位,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为了经济迅速发展,摆脱贫困,经济发展方式过于粗放,不重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造成环境资源的浪费与环境的污染。就绿色财政税收政策而言,各项财政税收政策的制定没有同环境资源的节约有效整合在一起。政府绿色财政税收政策体系不够健全,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受到制约。同时,没有在社会范围内形成成熟的资源节约意识与环境保护意识,无法对资源浪费与破坏环境行为进行有效制约与监管。另外,绿色财政税收政策不健全,不利于经济发展结构的优化,以及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例如,一些绿色财政税收意识薄弱的地方政府,为了达到经济增长目标,通过了一批高耗能,低产出,高污染的项目,造成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另外,我国绿色财政税收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不适应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要求。比如,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就无法可依,严重制约了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发展。2.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标准需完善。目前,我国针对绿色财政所税收政策制定了一系列的执行标准,但是不够完善,不够细致,过于笼统,不利于有效执行。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政策标准的配套政策没有得到及时的建立与完善。例如,部分高能耗产品缺乏有效的使用规范,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一些企业工厂废弃物的处理没有严格细致的行为准则,造成了环境污染。具体来讲,主要现象包括税收难度大、收费标准不合理、相关政策执行力差等。社会节约型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相关的统计制度不够完善,这些都严重制约了节约型社会的发展与绿色财政所税收政策的推进。3.绿色财政税收政策激励性有限。虽然我国已经设立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并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政策,但是具体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对于严重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打击力度不大,不能起到应有的惩罚与威慑作用。同时,对有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企业与个人,没有相关的奖励措施,打击了社会上对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尤其是,目前绿色财政税收政策过于依赖行政手段,一旦相关手段消失,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很难有效实施下去。这样不利于绿色财政税收政策有效长期的实施下去,不利于激发出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激励效果。

二、基于节约型社会的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必要性

1.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绿色财政税收政策能够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环境问题作为社会公共问题,不能仅仅依靠市场的自我调节,还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资源与环境都是公众的公共财产,资源的节约与环境的保护,可以说是实现了社会的公共利益。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有效实施,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的保护维持,体现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从而实现公众利益。2.体现政府政策倾斜方向。目前,企业与个人在使用资源时,不能保证资源最大程度的利用,无法实现最大利益化,从而对整个社会的效益产生影响,最终一定程度的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面对这种情况,政府科学合理的运用绿色财政税收政策,能够帮助企业与个人合理运用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企业走低污染,低能耗,高产出的发展道路,社会形成成熟的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协调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节约型社会。3.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绿色财政税收政策有助于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良性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自主创新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环保节约项目一般短期内难以收益并看出前景,这都极大地打击着企业与社会公众的积极性,此时,需要政府灵活运用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对环保节约项目进行扶持与帮助,增加企业与公众对项目的信心,从而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三、基于节约型社会的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实施策略

1.对现有绿色财政税收政策进行完善。目前,我国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完整性不强,有待完善,尚未形成贯穿产品全过程的绿色财政税收体系。所以,没有发挥出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全部功效。从现在起,我国需要加强节约型社会的建设,逐渐完善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形成完整的绿色税收体系。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对资源合理利用方面的政策约束。如对水资源,煤炭资源,电力资源等能源的合理运用与资源征税,以及征税计算方式的创新改革,从而加强资源税收对合理利用资源与杜绝资源浪费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加强对废弃物污染物的处理的监管以及废弃物排放的税收。对废弃物进行净化后排放的企业,政府部门要进行合理奖励,以鼓励这种行为。相反,对于有污染环境行为的企业与个人进行适量的惩罚,以起到威慑作用。最后,在消费环节要重视消费税的征收,以打击高能耗,高污染产品的生产,拓展低能耗产品的市场。2.政府部门加大财政投入。任何政策的有效实施都离不开足够的资金支持,绿色财政税收政策也是如此。为了进一步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保证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有效实施,政府部门应该保证应有的财政投入,最好设立一条专有的资金划拨渠道。同时,可以成立专门的绿色财政税收的财政支出项目,从而保证财政资金的长期稳定提供。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实施的财政资金投入必须做到专款专用,对于重点地区与重点项目要进行财政补贴,对于节能减排,研发节能产品的企业进行技术支持与资金鼓励。同时,对于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的转型进行财政支持。3.增加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激励效果。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就建设节约型社会,推进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实施颁布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是由于适用范围小、宣传方式单一等因素,对企业与公众的激励效果不尽如人意,没有发挥出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应有的激励效果。所以,在出台绿色财政税收政策时,要注意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减少绿色财政税收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阻碍。首先需要扩大财政支持政策与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然后需要对各种不合理的绿色财政税收政策进行调整或取消,采取多种形式的税收优惠政策与财政支持政策,从而进一步加大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激励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进一步建设节约型社会,推进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实施是时代潮流发展所需。政府需要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保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协调统一,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制定科学合理的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完善财政支持政策与税收优惠政策,从而促进公众形成成熟的资源节约意识与环保意识,保证节约型社会的进一步建设,推进经济发展形式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环庆;论节约型社会视角下的绿色财政税收政策;财经界(学术版);2015年15期.

[2]赵红;节约型社会视角下的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分析;科技经济市场;2016年06期.

篇(7)

摘 要: 科技创新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是一项风险性极大的投资,且研发成果随着技术的扩散而被其他企业广泛应用,并迅速转变成公共物品,企业并不能控制与获得其研发投资的全部收益。即使企业看到科技投资的高效回报,也愿意承担科技投资的风险,但面对一些大型科技项目,往往财力微薄,无力满足科技投资的要求。这时就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对科技投资方面的市场失灵进行适度干预,通过向企业研发提供公共资金资助,减少企业研发的风险与成本从而实现激励企业增加科技创新方面投资的政策目标。

关键词 :税收政策 高新企业 激励

1、税收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的理论分析

目前,政策部门解决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外部性问题的最常用工具主要为税收激励与政府直接资助。本文将通过对税收激励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理论的研究回顾和评述,初步构建税收政策该如何激励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基础。

1.1 政府介入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理论依据

一是技术创新的公共性。Romer(1990)认为,技术创新活动,尤其是研究开发活动中所提供的产品主要是以论文、专利、工艺、程序、配方、试产品、概念模型等知识形式为其表现形式,而不是以物质产品形式表现出来[1];而知识产品是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的,在知识产权与专利保护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复制、传播和使用知识产品的成本是微乎其微的(Nelson,1959)[2]。因此,技术创新活动充满着正的外部性即公共性。

二是技术创新的外溢性。Sunil Mani(2002)通过对外溢差距的估计发现:其他企业会从技术创新企业取得部分收益,创新者的部分或全部成果无法有效避免被他人无偿使用,使技术创新的私人收益率和社会收益率之间存在外溢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创新者的积极性[3]。

三是技术创新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Kamien and Schwartz(1975)指出技术创新需要长期大规模资源的投入,而只有当投资者有利可图时,技术创新活动才会继续;在以完全竞争为最优资源配置形式的市场机制中,技术创新的成果很快被模仿,创新者无法得到技术创新多带来的回报,这就使得创新活动充满着风险[5]。

正是由于技术创新具有公共性、外溢性以及不确定性和风险等特征,这就给政府介入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政府可以通过财税政策来弥补技术创新的市场失效。

1.2 税收激励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研究

吴秀波(2003)先详细介绍国外对于研发税收激励效果的评价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证分析了我国研发支出税收激励效应,得出我国当前税收政策激励对于研发支出影响有限的结论[6]。李嘉明、乔天宝(2010)通过建立税收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短期和中长期效应模型,通过实证分析不同税种的优惠对高新技术产业现时和未来发展的影响。得出结论:所得税优惠和增值税优惠都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现时的发展,所得税优惠能更好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未来的发展[7]。从上述关于税收激励对企业研发影响的实证结果表明:税收激励对研发活动的影响效果在不同的时期是有着一定差别。

1.3 税收激励与政府直接资助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比较分析

关于税收激励与政府直接资助这两项政策工具有效性的比较,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争论仍在继续。一方面,税收激励可以用来鼓励最广大的企业参与研究开发活动。它相较与政府资助来说,它具有市场干预、管理成本、灵活程度等方面的优势,并且对企业性质和行业选择的影响也是中性的(Czarnitzki,Hanel and Rosa,2005)[8]。另一方面,更多的政府直接资助被用来补贴单个企业可预期的研发项目,这些资助的效应相较于税收激励等间接支持政策而言,能够更好的被观测到(OECD,2002)[9]。直接的政府资助能够使政府保留控制研究开发活动类型并且可以提升任务目标的能力。而在国内朱平芳、徐伟民(2003)从动态角度运用面板数据分析中的随机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上海市科技激励政策对大中型企业研究开发投入的影响,发现政府的科技拨款资助和税收减免政策都是促进企业研究开发投入的有效手段,并且它们的互补效应主要表现为以政府对企业的税收减免为主[10]。

2、当前税收政策在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的评价

从前文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税收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杠杆,在激励企业科技创新上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章将立足于对现行科技创新税收激励政策的梳理和评价,为我国该如何进一步完善税收政策体系提供依据。

2.1 现行税收政策的梳理

我国现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主要体现在促进技术进步税收优惠政策方面。特别是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有所强化,政策主要有:

2.1.1 企业所得税方面税收政策

(1)税率优惠。一方面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实行15%的优惠税率,并将原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范围扩大到了全国;另一方面,对原享有两免三减半、五免三减半等定期减免优惠的软件、集成电路企业仍享有至期满为止;原享有低税率优惠政策的企业在新税法实施5年内逐步过渡到法定税率。

(2)税基调整。这个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加计扣除。对于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如果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二是加速折旧。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取加速折旧的方法。三是技术转让。居民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同时对部门特殊行业还有特殊减免。

(3)税额减免。这个主要是针对的节能环保行业的。对于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

2.1.2 流转税方面税收政策

(1)增值税优惠政策。一是对于企业直接用于科研和教学的进口仪器设备免征增值税。另一方面针对特殊的软件行业,对其销售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按17%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并对将进口软件产品进行本地化改造后对外销售,也比照上述政策执行。

(2)营业税优惠政策。主要是关于技术开发和转让方面的,对于单位和个人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2.1.3 其他税种税收政策

(1)财产税类。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园自用以及无偿或通过土地出租等方式提供给企业使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2)进出口税类。一方面沿用以前的政策,继续对外资研发中心进口科技开发用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对内资研发机构和外资研发中心采购国产设备全额退还增值税。另一方面,对企业引进符合《国家高新技术产品目录》要求的高新技术,按合同规定向境外支付的软件费,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2.2 现行税收政策的评价

从上述归纳的现行税收政策来看,目前我国税收政策主要是通过所得税和流转税两大方面来促进高新企业科技创新。而在这些政策的覆盖面来看,能够起到主导作用的主要是企业所得税方面的政策。客观来看这些政策的实施都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高新技术企业因科技创新而带来的税收负担,降低了科技创新的成本,激励了高新技术企业增加科技创新投资的决心。但是从这些政策的时间运用效果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要求来看,当前税收政策还存在诸多方面不完善之处

第一、现行税收政策体系不完善。目前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政策大多散布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通知、规定、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中,而绝大多数关系到纳税主体权利义务的税种,都是由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两者之间颁布主体的层次不同造成补充规定的分量大大超过税法条文的现象,弱化了税法效力,使鼓励创新的税收政策难以得到有效执行。

第二、现行税收政策激励范围受限。在我国目前税收政策中,对高新企业能起到激励作用的税收政策主要集中在所得税和流转税,而这些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则比较狭小;而在流转税的优惠税收政策涉及的行业则更为狭窄,仅集中在软件和集成电路行业,对于其他行业可能涉及高新技术的缺乏激励。同时在税收激励的环节中,目前我国现行的税收政策仅仅只有已形成科技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的引进以及已享有科研成果的技术性收入实施优惠,对正在进行科技开发活动,特别是对研究与开发、设备更新、风险投资和孵化器等重点环节的税收激励政策较少。

第三、现行税收政策的激励方式不够合理。目前我国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主要体现在直接优惠的激励方式,对于加计扣除、加速折旧等间接优惠的激励方式较少。直接优惠属于“成功后的褒奖”,其受益对象主要是那些已在科技创新中获取利益的企业,对于那些正处于科技创新初始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而言根本不可能享受不到这一优惠。

第四、高新技术企业激励标准缺乏区分度。目前现行的税收政策体系虽然对过去范围扩大,为所有的高新技术企业同等适用,但是门槛相对较高,对于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中小企业而言,根不无法享受相关的税收优惠。而我国目前又尚未专属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这种局面有可能导致国家的财力扶持更多地集中于一些重点的大集团和实验室,不利于发挥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

3、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选择

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是我国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只有充分考虑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活动自身的特点,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建立起一种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力度的税收激励机制,才能更好地调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1 建立有效的税收激励体系

当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政策从总体来看不仅层次较低,而且较为混乱,因此,需要对现有政策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分析,在明确整体目标和原则性的基础,逐步形成一套较为合理完善的高技术税收优惠政策体系,并逐步提高税收激励政策的法律层次。一方面,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特点,将税收激励政策覆盖到企业科技创新的全部流程,形成一套与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整体流程一致的政策扶持体系;另一方面,针对企业的规模,构建差别化税收模式,在关注大集团发展的同时,有效的辅助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3.2 改进现有的税收优惠方式

目前,我国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方式主要是事后的利益让渡这种直接优惠方式,对企业事前进行技术进步和科研开发的引导作用相对较弱。而间接优惠主要是扶持性优惠,是针对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而提出的,所以其更能适应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我国目前的税收优惠政策在选择作用较好的直接优惠方式的同时,也应注重间接优惠的扶持作用。间接优惠主要方式有:加速折旧、税收抵免、投资减免、专项费用的扣除等等。实现由直接优惠为主向间接优惠为主的转变,才能够完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的方式。

3.3 优化现有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模式

我国现行的高新技术企业税收激励模式主要是所得税优惠模式,这与我国以流转税为主,所得税为辅的现行复合税制结构所不符,有必要进一步加大流转税的激励力度。特别是要进一步完善增值税部分的激励措施,保持增值税中性原则下,在已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增加高新技术企业购入的机器、设备的增值税抵扣力度,允许其按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出口的创新产品实行零税率,使其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的竞争力。所以,为更有效的激励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应该加大流转税激励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作用。

4、结论

为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我国政府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逐步加快,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也上了一个新台阶,企业己成为我国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但是与此同时,与创新型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仍然较弱。要想加速该产业的发展需要,就需要政府强有力的税收支持,所以税收优惠应充分发挥对高新技术产业鼓励性调节作用。我国要在世界范围内的科技、经济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创造有利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环境,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真正带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导力量。

参考文献:

[1] P.M.Romer. 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0(Oct): 71-102.

[2] R.R.Nelson. The Simple Economics of Basic scientific Research [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59,67:297-306.

[3] Sunil Mani. Government , Innovation and Technogy Policy:an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analysis[J]. Cheltenham, UK; Northampton, MA: Edward Elgar,2002:22.

[4] Mansfield, E. and Switzer, L.How effective are Canada’s direct tax incentive for R&D? [J].Canadian Public Policy, 1985(11):141-246.

[5] Kamien,Morton I.and Nancy L.Schwarta , Market structure and Innovation :A survey [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975(13):1-37.

[6] 吴秀波.税收激励对于研发投资的影响:实证分析与政策工具选拔[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3(2): 36-41.

[7] 李嘉明,乔天宝.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实证分析[J].财政与税务, 2010(6):41-46.

[8] Czarnitzki,Dirk,Peter Hanel and Julio M.Rosa. 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R&D tax Credit on innovation: a micro econometric study on Canadian firms[J].CIRST Note de recherché 2005(2):1-23.

[9] OECD STI Report: Tax Incentives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Trend and Issues, Science Technology Industry[R].(Paris:OECD) ,200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