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技术创新与发展

技术创新与发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4 17:23:0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技术创新与发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技术创新与发展

篇(1)

伴随着石油需求的增长,石油地质勘探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所以在新时期,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得到了创新与发展,以达到缓解石油行业的石油需求压力的目的。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与发展问题展开了分析,以期进一步了解石油地质勘探工作的发展现状,进而更好的推动该项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新时期;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创新;发展

一、新时期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

1.1钻井技术。在石油地质勘探中,钻井技术是关键的技术,其费用在勘探成本中占据较大一部分。在过去,石油地质勘探多采用欠平衡钻井技术,可以获得较快的钻井速度,并且能够减少对地层的破坏和遗漏等问题的发生。在进行枯竭油层开采时,该技术拥有较高应用价值。但该技术操作较为复杂,需要使用大量设备,在防腐和安全上也有一定欠缺。在新时期,三维钻井技术、深井钻井技术和多分支钻井技术则得到了应用,从而实现了钻井技术创新。在这些技术中,多分支钻井技术应用价值较高,能够进一步提高钻井效率。1.2物探技术。在石油地质勘探中,常使用地震勘探技术进行地下地质情况分析,可以通过记录人工制造的地震波完成石油开采地点的准确判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结合计算机等技术,具有较高分辨率的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和数字地震技术也开始在地质勘探中得到了运用[1]。1.3测井技术。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测井技术的创新上。目前,测井技术已经由数据型开始向成像型发展。利用成像型测井技术,石油地质勘探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而在多组成像测井仪的配合下,测量井眼范围得到了扩大,勘探深度也得到了提高。近几年,测井技术得到了不断创新,如随钻测井技术、核磁共振技术等先进技术都得到了运用,从而使测井工作的测量精度和速度得到了有效提高[2]。在这些技术中,随钻测井技术具有设备简单、成本低和组合随意等特点,快速平台测井技术则具有较高的测井效率和较低的故障发生率,因此引起了地质勘探人员的重视。

二、新时期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

2.1信息化。从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其正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引入计算机技术,目前已经能够利用计算机完成石油勘探数据的仿真分析和处理。而通过建立相应的勘探模型,则能完成勘探地区分布特点的直观展示,进而使勘探工作的准确性得到有效提高。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计算机模拟也将在石油地质勘探中得到进一步运用,从而在为勘探效率和质量提供保障的同时,减少资源浪费。2.2综合化。从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上来看,综合化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各种勘探技术都陆续得到了综合利用,以满足石油地质勘探的实际需求。比如在物探技术发展方面,油田勘探的各个环节都受到了复杂地形的影响,所以还要加强对各种物探技术的综合运用,从而更好的解决勘探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在钻井技术运用方面,则可以通过综合利用膨胀管技术和连续按技术进行水层和断裂层钻进,从而在加深钻井深度的同时,减少对钻井环境的破坏,进而使钻井和测井数据的采集和状态监测工作得以更好的开展。通过多维发展,则能使石油勘探技术得到进一步提升,进而为石油地质勘探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2.3智能化。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石油地质勘探技术也开始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目前,人们开始尝试在地质勘探领域使用无线遥感技术,从而利用全方位感知系统进行油井工作状况的实时监控[3]。而光线感知系统和新型热史技术的运用,则能在高温和复杂的地质环境中完成环境的检测,并借助系统较强的感应能力进行地质和资源分布情况的准确判断,从而在降低石油地质勘探成本的同时,为勘探人员提供安全保障。

三、结论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目前已经得到了不断创新,开始向着信息化、综合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在全球资源日益减少的背景下,加强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则能够更好的完成油气能源的开发和保护,从而为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石油地质勘探人员还要加强对技术创新与发展问题的认识,以便更好的推动技术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婷.提高八面河油田滩坝砂岩性油藏勘探成效[J].化工管理,2016,05:149.

篇(2)

关键词:林业技术创新;现代林业发展;关系

创新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动力,林业技术的创新在现代林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保证林业持续发展,提高林业效益。因此,林业部门都在关注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林业部门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因此,需要通过林业技术的创新来提高竞争力。要处理好传统管理模式造成的技术弊端,深入分析林业技术和现代林业的发展。

1我国林业技术创新现状

1.1缺乏先进的理念

我国的林业发展随着经济发展全球市场化的影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且逐渐地提高了自己的经济地位,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通过对林业发展进行深入的分析发现,我国的林业发展落后于现代化的经济发展,在观念上有很大的差距。在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缺乏现代化的观念所以没有什么创新意识。由于传统的林业模式的影响,很多的林业工作者对于林业技术创新的作用还没有什么意识。在林业管理中由于缺乏创新意识,从生产到销售都缺乏创新精神。由于对林业的发展没有一个长期的计划。因此,林业的发展不符合经济全球化的要求,降低了林业发展的效率。

1.2技术创新缺乏资金

长期以来我国的东部地区创新水平比较高,但是东部地区林业不发达,我国的中西部地区林业比较发达但是经济较落后,由于林业的发展资金都是政府划拨,没有民间的资本,所以技术创新缺乏资金的支持。由于人才的培养基础工程和生产设备都比较落后,造成了林业现代化的发展滞后。由于缺乏资金,新型树种的研发只能停止,由于没有产品更新,所以产品跟不上市场的要求,进而在竞争中失去了有力的位置。由于缺乏资金,所以林业公司也没有了发展的信心。

1.3创新水平不高

由于我国的现代化比较落后,林业发展的水平较低,缺乏新技术的引进和使用,缺少掌握现代技术的人才,所以林业技术创新水平仍较低,对于一些新品种都依靠进口市场,自己没有研发能力,由于缺乏技术的支撑,即使引进了外国的品种,由于不会培育也不能发挥良种的优势,因此取得的经济效益不高。

1.4科技成果转化低

由于我国的林业科技水平比较低因此没有什么科研转化成果,在西方发达国家林业的科研成果转化率很高,我国的林业科研转化率跟人家有一半的差距,农业的转化率也很低,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人才,由于没有专业的技术人才,所以技术成果转化率很低。

2林业技术创新的作用

2.1推动林业产业结构的发展

在品种方面可以体现林业的产业结构,一个品种经过多年的种植以后会出现退化的现象,抗病能力和生存力都要下降,因此要培养新的品种来提高树木的质量。目前我国的林业生产还在种植一些传统的树种,因此科技成果在这些树种上也不能发挥理想的作用。所以,我国目前亟需引进优良品种,由于新品种的培育工作必须依靠创新能力和高新技术作为支撑,所以,为了培育新品种,必须提高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2.2摆脱林业产业发展的限制

目前我国的林业产业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首先我国的林业生产管理模式比较落后,因此不能精确地控制林业经营中的各项指标,因此林业生产效率落后。其次科技落后直接影响了我国的林业生产,由于林业科技水平较低因此对于林业的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也比较落后,幼苗成活率也受到影响。通过创新林业技术可以改变林业的管理方式,对林业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于苗圃的水分、营养和日照进行精准地测量和调整,根据林木的成长进行科学地养护,开展有针对性地林木管理,通过高新技术控制林木的病虫害,增加幼苗的成活率,促进林业的发展。

2.3林业可持续性发展

发展林业可以带来很高的经济效益,助力当地的经济发展,还可以改善环境,保持自然生态系统不会被破坏,所以发展林业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现在新开发的林业创新技术都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通过林业事业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带来清新和谐的自然环境。

2.4引领林业市场走向

要开发有竞争力的林木产品,必须有优质的树种,要开发有经济效益的新品种,由于大量的优质林木投入到了市场,就可以带动木材加工和家具行业的发展,由于建立了有序的林木种植开发的健康的产业链,因此带动了林业行业的发展。

3发展生态林业,提高林业技术创新

3.1转变林业经营理念

生态林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一套完整的林业技术创新系统,为了促进系统的改善,必须对系统的主体也就是具体的工作人员提出很高的要求,林业的研究和技术人员要改变传统观念,要有建设生态林业的新观念。科研技术要推动科研成果的转换,要确保科研成果可以得到高效的转换,提高生态结构的研究,做好环境保护。

3.2加大资金丰富资本结构

为了技术开发和创新,必须有资金支持,由于目前我国的林业创新缺乏资金,因此要改变过去那种完全依靠政府拨款的单一的资金来源模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在依靠融资、贷款,只有林业还在沿用着依靠政府拨款的老旧的资金理念。因此,在当前的新形势下为了林业的技术创新,必须加强民间资本的引流工作,要通过各种合作分红形式来筹集资金,进行林业的科技创新发展。在市场原则下要开展风险基金、银行贷款等来自民间的资金的招商引资活动,国家对于林业产业要进行政策上的支持,要对林业的科技创新给予一定的扶持,对于科技产品要减免税收来鼓励林业部门发展科技创新活动。

3.3加强人才培养

为了林业的技术创新,必须依靠高科技的人才,因为没有高科技的开发人才就没有林业系统的技术创新。因此,林业部门必须加强系统中的人才的培养工作,要不断的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为了培养高素质的立业人才,必须加大林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专业的培养打造更多的林业专业的技术人才。

3.4调整创新体系

目前,我国林业关键的问题是缺乏新的研究成果,而且很多的科研成果只是在进行纸上谈兵,并没有真正的进行科研成果的转化,由于没有一套有效的资源整合系统,所以科研成果和产品转化之间没有形成协调的发展关系,因此,科研成果没有转化成具体的产品。因此,必须建立一套符合市场的发展规律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促使林业部门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篇(3)

关键词:转变观念;技术革新;无纸动画

对民族动画寄予厚望的广大观众对民族动画呼声甚高,国家也大力地扶持民族动画事业,中国动画艺术家也为国产动画的发展花费大量心血,这些年国产动画虽有起色,但尚不尽如人意。特别是传统动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3维动画,flash矢量动画等新兴的科技对传统动画都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中国动画能否继承以前我国传统动画的优秀艺术成就,同时在技术上进行创新,跟进国际动画技术和艺术潮流的走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动画拥有过辉煌的时代,也经历过不见天日的低谷,但是自2005年以来随着国家的发展动画的大环境的影响下,传统动画也迈着缓慢的脚步前行着。但是随着近些年的科技快速发展,3维和矢量动画技术的成熟。本来就发展较为缓慢的传统动画,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国内大多新兴的动画公司所制作的动画基本上都是三维动画。难道说传统动画真的快走到尽头了么?难道对于历经千辛万苦刚爬出谷底的传统动画来说就要走上淘汰的道路了么?我认为不是的。但在中国动画在振兴的道路上本身承担着巨大竞争压力的当今,传统动画还面临着对技术上认识不足的问题,倘若不能在技术上加以注重并予以适当的转形,顺应潮流。那么被淘汰,或者丧失竞争力是迟早的事。

二、转变观念 迎接挑战

在这里还是需要重点强调的是,强调转变观念是针对技术上的改进与创新,但是动画的核心部分还是创作,还是前期,这也是我们的立足点。因为传统动画之所以还有很强的生命力就在于其原创的继承性上,而我们能不能做好,做细,做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三、充分利用先进科技

众所周知,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新的科技、或者说技术的革新对于一个生产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动画这个行业尤为如此,但在许多人眼里似乎认为三维动画才需要技术上的创新,而传统二维动画似乎就只需要绘制,或者说“画” 就行了。这是一个很严重的误区,在现今看来,作为商业模式非常生成熟的美国动画来看,而为动画的产出量是日益减少,而三维是日益增多的。这当然是和成产成本有关,但还说明了什么?三维动画因其技术日趋成熟,受众群基础逐渐扩大,已经实现了以较少的生产人员就能独立完成很高质量的动画作品,而不需要像传统手绘动画雇佣大量的人力,而且受制于长长的生产线和极为细致化的流程操作。在这一方面三维动画已经占据了很大的优势,倘若传统二维动画不及时走上技术创新的道路其生产工艺和效率可能就会大大的落后于三维动画。

四.已出现的技术成果—无纸动画

无纸动画,是相对传动动画而言的。其实就是全程采用电脑制作动画——创作人员将原有的人物设计、原画、动画、背景设计、色指定、特效全部转入电脑中来完成。它具有“成本低、易学习、品质高、输出简单”等多方面的优势。由于投入少、风险小,因此新兴动画公司已经普遍接受和采用了无纸动画流程。无纸动画就是在电脑上完成全程制作的动画作品,它采用『数位板(压感笔)+电脑+CG应用软件的全新工作流程,其绘画方式与传统的纸上绘画十分接近,因此能够很容易地从纸上绘画过渡到这一平台,同时它还可以大幅提高效率、易修改并且方便输出,这些特性让这种工作方式快速普及。

在国外,传统动画也正被高速地淘汰。美国沃尔特.迪斯尼公司在2004年初正式关闭了传统动画工作室,迪斯尼公司不仅是纸上动画工艺的创始者,更是60年来业绩最辉煌的纸上动画公司,而该公司不但几年前就开始转入无纸动画领域,而且在06年斥资40亿美元收购了著名数字动画工作室——Pixar。如今,昔日的纸上动画王者已经完全进入了全新的无纸动画时代。

篇(4)

1产业集群的概念

从区域经济理论的角度看,产业集群的最重要特点是它的地理根植性,即大量的相关产业相互集中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由于地理位置接近,产业集群内部的竞争自强化机制将在集群内形成“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机制,刺激企业创新和企业衍生。在产业集群内,大量企业相互集中在一起,既展开激烈的市场竞争,又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如联合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建立生产供应链,由此形成一种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合作竞争机制。这种合作机制的根本特征是互动互助、集体行动。在产业集群内部,许多单个的、与大企业相比毫无竞争力的小企业一旦用发达的区域网络联系起来,其表现出来的竞争能力就不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力,而是一种比所有单个企业竞争力简单叠加起来更加具有优势的全新的集群竞争力。

2创新的概念

熊彼特(J.A.Schumpeter)在1934年所著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了经济创新的思想,并认为:不屈不挠的企业家具有挑战阻力和风险的精神,企业家是创新的主体;创新的内容包括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等方面;创新的前提是适宜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条件。产业集群环境有利于知识和技术的传播和扩散。正如巴顿指出:地理上的集中能给企业很大的刺激去进行改革。

3产业集群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产业集群具有很强的创新作用,从而不断提高区域竞争力。特别是邻近企业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信任,以及邻近企业之间劳动分工与协作,促进生产率的提高,从而推动产业创新。

3.1产业集群有利于新技术的推广

在产业集群中,比邻而居的企业之间由于频繁的交往和经常性的合作,产生了面对面的观察与学习的便利性,一项技术创新很容易为其他企业所发现,通过技术转让与模仿,该项技术创新较容易地在集群内扩散;其他企业通过对此项科技创新的消化、吸收与模仿,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改良,又导致渐进性的技术创新不断发生,形成强大的挤压效应(所谓挤压效应是指,由于一部分集群企业的创新活动及其成果的出现,会带动相关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以应付由此带来的竞争压力)。另外,在产业集群中各行动主体因地域的接近、交往的频繁、亲友的亲缘等因素形成与积累了丰厚的社会资本,减少了学习与交流的交易费用。这一切导致了“集群中飘荡者行业秘密的空气”(马歇尔语),集群中技术溢出效应更强,默晦知识更容易扩散。

3.2产业集群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产生

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可以就近寻找交易对象,就近取得原材料、中间品供应,比较容易得到所需要的资本、技术和员工,减少了运输费用等交易成本。这使得它与其他地方相比,进入障碍更低。这样,依附、承载于经济组织、经济活动中的技术创新,就因企业产生、运行的低成本、便利性而有了频繁产生的现实可能性。

3.3产业集群是技术创新的“栖息地”

产业集群也使供应商、人才、专业化信息、辅助设施等资源高度密集于一个地方,从而使得于技术创新相关的资源获取成本大大降低,使人们开展技术创新变得容易了、方便了,区域内技术创新总的成本降低了。这也是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卓有成效运行的标志。在技术、产业创新密集的区域,同行多、讨论多、离高校近、人才聚集,并有领先用户,由一些敢于用新产品、愿意用新产品的用户,他们可以很好得把握技术发展趋势;区内供应商、合伙者多,建立新企业的成本低;区内同行竞争激烈,从而有助于激发区域内企业技术创新的潜力。

4技术创新对产业集群的促进作用

4.1技术创新拉动了新的产业集群的产生

由于技术创新的种类与功能不尽相同,不同产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机会与能力就不尽相同,从而使技术创新的速率和强度在不同产业中就不尽相同,进而又使生产率增长的速率和结果不尽相同。重大技术创新导致区域主导产业出现,当主导产业进入成熟期,突破式技术创新逐渐被改良的技术创新所代替,使生产率的提高与成本的减低逐渐趋缓,一旦新的主导产业确立,某些改良技术很快地被大量的转移式技术创新取代,又延缓了新的生产率趋缓的时间,促进社会经济较长时间保持繁荣。此后,将进入下一个周期的技术创新,新的主导产业将出现,新的产业集群代替原有的产业集群,这样产业结构就不断的变动更新了。外在的表现为产业结构与经济过程的短、中、长周期变动,内在的经济结构与社会生产得以更新。4.2技术创新提高了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阶段,国际分工日益深化,专业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哪个企业掌握了新技术,这个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就处于优势地位,这就要求企业要进行技术创新,但是任何企业不可能在所有的技术创新资源中都拥有绝对优势,即使同一类型资源在不同的企业也表现出很强的异质性,从而构成企业技术创新资源互补融合的物质基础。创新资源的竞争在相当长时期内决定这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产业集群中的技术创新能有效地缩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资源中的缺口,弥补企业自身资源的不足,从而提高整个产业集群的竞争力。5经验探索

在国际上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互动,最好的案例是美国硅谷。1940年之前,硅谷还一直是以农牧业为主,但自从1965年以来,硅谷快速地成为了闻名世界的经典产业集群,一直走在全球高科技的最前沿,成为世界上最老牌的、最先进的、最成功的知识经济基地。“硅谷”两个字已经成为了科技创新的代名词。硅谷是美国高科技人才的集中地,更是美国信息产业人才的集中地,目前在硅谷,集结着美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科技人员达100万人以上,美国科学院院士在硅谷任职的就有近千人,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就达30多人。硅谷以附近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国一流大学斯坦福、伯克利和加州理工等世界知名大学为依托,以高技术的中小公司群并拥有思科、英特尔、惠普、朗讯、苹果等大公司,融科学、技术、生产为一体。硅谷以其卓越的科技创新能力形成了独特的硅谷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系统。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技术创新和产业集群有很强的互动作用,在产业集群中面对面的观察与学习、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的资源共享,使技术的溢出效应更强,隐性知识更容易扩散,从而促进了集群内部的创新,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又使相关的经济、科技和社会等各个部门相互作用、密切合作,在技术创新中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从而形成一种推动技术创新自运行、自发展的机制和驱动力量,使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更加显著。

6产业集群和技术创新互动发展中的问题

6.1技术创新的优势没有被充分利用

产业群中技术开发者之间、技术开发与促进者之间的关联度低。群内企业间关联度不高,技术开发者之间的联系松散,造成了其相互间交易成本高、降低了高新产业群的合作效率;同时技术开发者和促进者之间联系在创新网络和共享关联组织群中缺乏有效的整合,企业缺乏创新的活力和区位优势,不利于产业群整体竞争力的提高。高新区的孵化创新功能尚未充分发挥,“产学研”的合作机制还不完善。未能利用技术固化推动创新中技术知识的搜寻和扩散,从而促进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的形成。

6.2集群创新能力不高

我国现在存在的产业集群一般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集群,这种集群里面存在的都是一些技术简单、投资不大、易于模仿、便于进入的粗放型劳动密集型产业,这种产业进入壁垒都比较低,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一般处于价值链的末端,以价格竞争为主,集群的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6.3产业集群的软环境不健全

集群内的软环境不尽人意,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中介组织发育不良,行业协会没有发挥“搭桥牵钱”的作用,不能满足集群内企业的发展需要。产业群内有效的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建立。由于我国对金融体系实行严格的管制,使得群内没有形成有效风险投资机构。不健全的产业集群服务体系减弱产业集群和技术创新联动机制的形成。

7对策建议

产业集群创新行为主体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不仅取决于自身的高效运转,更取决于各个行为主体间的相互联系和合作。针对产业集群的特点及发现的问题,为能有效促动产业集群内企业技术创新,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7.1培养产业群内的创新文化氛围

在产业群内加强各企业的联系,增加一些面对面的交流学习机会,(如产业群内的各个企业可以经常到其他的企业进行参观观摩),使各个企业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使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能迅速传递到其他的中小企业,这样就使技术创新的效率得到最有效地利用,满足市场的需求。

7.2完善群内的服务体系

主要包括:①各种规范的咨询和中介服务机构。如市场调查机构、技术咨询机构、科技成果交易中心、知识产权事务中心、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②创业服务中心。为区内处于创建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提供孵化器功能。③教育培训体系。其职能是提供人才保障。除此之外,还应把降低高新技术企业创业条件,简便创建手续纳入改善服务的范畴。

7.3鼓励企业的自主创新

强化技术创新,推进柔性生产,依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集群由低成本型向创新型转变。鼓励集群内企业的自主创新,政府应当出台一些政策来鼓励那些进行自主创新的企业,给它们一定的优惠条件,并鼓励企业与周围的高校合作,充分利用高效的资源,做到“产学研”的有效结合。延伸和加粗产业的价值链,使企业从产品附加值低的价值链向附加值高的价值链转移,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PorterME.TheCompetitiveadvantageofnations[M].London:Macmillan,1990.

篇(5)

关键词:林业技术创新;现代林业;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S7-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233161

1 林业技术创新对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性

1.1 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助于将林业产品的经济效益提高

笔者认为我国林业若想取得长期性的发展,就必须进行林业技术的创新,林业技术的创新能够将林业产品的质量提高,将传统林业产品的品种缺陷改变,如:较长的繁衍周期、生长缓慢、抗病虫害能力较低以及发育迟缓等;对林业的技术进行创新,能够将高效的新品种培育出来,使得林业的产品种类得到丰富,从而为现代化林业的发展提供新的一个经济增长点,最终将实现林业产品的最大化经济效益。

1.2 绿色化林业进程的推动是林业可持续发展保证

现阶段,国内林业发展的模式依然沿用的是传统的粗放式管理的形式,该种模式难以对作物繁衍、生长以及繁育所需要的水分、光照、养分、温度以及土壤等条件进行精确地控制,并由于林业品种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缺陷,使得我国现目前的林业产品有着较低的成活率,显然,所取得的经济效益也较差,然而再对林业技术现象的管理模式创新以后,以上问题均能够得到有效改善。

将现代化的集约型管理模式代替了原有的粗放式管理模式之后,人们在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利用下,能够实时对作物生长的实际情况进行监测,并在监测结果的遵循下能够适当的对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各种条件进行调节。

1.3 林业从业人员的结构优化

若想在现代化的林业之中大力推广和实施创新林业技术,这就要求林业企业所选择的从业人员具备丰富的实践理论基础,不但懂得作物生长习性,还能够应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只有在优化从业人员结构的情况下,才能够将林业技术应用的普及率提升,从而使林业现代化的发展得到促进。

2 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对林业技术创新的认识

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如:技术条件的落后、管理理念的落后等,人们对于林业发展的认识依然停留在传统基础上,当在林业产业化发展中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时,人们普遍持有的是消极心理态度,认为这是与市场规律和自然规律相符合的,没有必要将更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进来。因而,受到这种消极思想的影响,我国的林业发展长期停留在淡薄技术创新意识的状态上,自然使国内的林业现代化发展受到了严重限制。

2.2 不对称的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规律同林业科技体制之间的关系

若想对林业技术进行创新,需要将产研学一体化的体制建立起来,将林业科学的科研成果和林业产业的实践成果结合在一起,并在相互配合相互促M的基础上,确保我国的林业产业化结构不断取得突破。但是,在实际的情况下笔者发现,国内的林业科技体制不能够很好的同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规律相适应,市场经济的效益化要求在林业科技创新中难以得到实现,并且林业产业化的实践过程也与理论研究严重脱节,使得国内现代化林业进一步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3 发展的策略分析

3.1 林业产业化技术创新的机制完善

现目前,还有很多的问题存在于我国的林业产业化发展之中,分析其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人们创新理念认识不足,依然沿用着粗放型经营管理的模式,使得没有过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在技术创新上投入,最终出现了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林业产品技术含量低的情况。为了改变以上情况,需要将完善的一个林业产业化技术创新的机制建立起来,以此来将林业科技成功的转化率提高,从而确保林业产业化效益提升的有效性。

3.2 技术创新投入机制的建立完善

现代化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更倾向的是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取得,因而具有社会性和公益性的特点,如:特种用途的林建设、防护林的建设等建设项目均属于其发展的范畴。正是因为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同林业产业化建设之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因而在强调对林业产业经济效益取得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林业生态建设环境的重视程度。

3.3 专业技术人员的组建

为了将现代化林业发展的目标实现,就需要不断地将科技推广队伍的建设力度加强,从而将我国林业创新技术的可持续性提高。笔者认为需要将现有的林业从业者划分成3部分,分别是高级林业管理者、普通林业维护员以及专业林业技术员;随后需要根据从事林业工作内容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将从业人员的养护技能、栽培技能、设备维护技能、技术操作水平、现场调度和管理能力等提高。

4 总结

为了将我国的林业经营向现代化林业的方向推进,就必须进行林业技术的创新,只有现代化的林业管理技术、种植技术等,才能够确保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篇(6)

 

关键词:知识社会;现代经济;技术创新

当前,世界经济正加速向全球化和知识化方向发展,发达国家正经历着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战略转移,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倍努力迎头赶上。像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究竟如何把握时代脉搏,因势利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走富民强国之路,是摆在面前亟待解决的极其重要的课题。笔者认为,走技术创新之路,是现代经济发展和知识社会进步的一条捷径。因而要处理好现代经济发展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一、当今社会正面临知识社会的时期,知识的生存、扩散与进步日益依赖于技术的创新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知识作为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潜在因素,逐步从后台走到前台,显示出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近二十年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类社会迅速跨上了通向知识社会时代的列车,看到了一片曙光。“知识社会”所处的社会背景主要反映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是知识社会的明显特征是知识的高速增殖、迅速膨胀和爆炸式增长。据有关资料表明:在当今世界范围内,每隔5—7年知识量就翻一番;全世界每天发表2万篇文献著作;目前世界上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数量相当于过去20130年中科学家数量的总和。知识增长的曲线似乎是绝对上升和无尽无头的,知识同样是没有极限和无穷无尽的。今天人们可以在一瞬间将任意且大量的知识几乎同时传送到世界任何一方。

二是知识的增长是技术感生的,技术的发展是知识社会的基础。近百年来工业社会的发展为知识社会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技术推动知识的增长,而知识的增长又促进技术的发展和技术能力的加强。特别是微电子技术极其数据网络等高新技术兴起,使社会采用技术发生了质的飞跃。当今世界范围内与因特网联网的计算机数量正以每l5个月翻一番的速度增长。似乎是知识的增长伴随着网络的增长而增长。

三是知识社会是人类思维和智慧的创造,人是知识社会的主体。知识增长、技术感生的这一事实,绝对不会使知识社会变成一个技术的复制品。当你将信息和知识在眼前展示和比较的话,你就会发现硬件包括作为原材料使用的信息在内永远不会替代人类智慧。当体操纵鼠标进入因特网,引发的信息像雪崩一样从你身边滚过的时候,这并不会使你马上变得聪明。随着知识社会的发展,人不是退却到事物边缘而是进入到事物的中心,不是作为客体而是作为主体、作为具有天赋和使命与具有充沛能力和才华的主人身份出现的。

四是知识社会不再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形态,而有可能是一个具有多样性和趋同性的共同体。知识社会存在着更多的机会是社会结构出现活力和生机。比如:社会知识量的迅速膨胀使得各种知识愈来愈急速微分和细化,朝着知识专业化、职业多样化方向发展。其结果是每一个对各种事物的细节了解愈来愈少,愈来愈依赖于他人和专家的知识,因而不得不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表现在研究和学习领域尤为突出,错综复杂的研究课题单靠一个人是解决不了的,集体协作精神已经替代了崇拜天才。

五是知识社会以知识经济为生产力的主要特征,竞争仍然是其发展动力。在向知识社会转化的过程中,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所占份量越来越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不仅成为决定性的生产要素,而且成为一种多方寻求的产品,一种提高竞争力和创收的无形产品。国民经济的创新能力主要取决于现有知识更新的范围和程度,即体现于知识的质量和现实作用。

六是知识社会将改变人们劳动的含义和结构。随着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发展,劳动世界正在经历着结构性变化。企业家越来越依靠知识个性化的人,越来越向所有人都开放机会,使之能够把他们所有知识积极地投入进来。而雇员必须具备更强的能力和承担更多的责任,必须迎合企业和企业家与社会的需要,这将使以雇佣关系为基础的劳动含义发生根本性改变。

七是向知识社会的过渡必将推动教育体制和科研体制的改革。一种新型的职业和B常成人教育体系将产生,虚拟的大学教育越来越普及。按需提供多媒体信息教学和服务系统,能够满足各方面要求。越来越多的个性化、专业化的合格人才将是知识社会的栋梁。未来的科研体制将以系统研究方式出现,虚拟的研究所将以低成本高效率高效益的面目展现在面前。科研成就不再是“天才的孤寂和孤寂的天才的个人的反射”,未来的科研体制将基于集体行动的网络化,科研与经济的结合愈来]敷紧密。

八是知识社会的发展必定会推动社会政治环境的变革。知识社会将带来世界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劳动市场、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等各方面的深刻变化,也必然会引起社会政治环境的巨大变革。知识和一切新生事物无不都在推动着人们思维和观念的变化。社会的技术进步在不断改变着世界政治。因此,知识社会对世界政治环境的整合作用越来越大。

二、现代经济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共同体。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相互依存与发展

篇(7)

关键词 技术创新;能源效率;高技术产业;协同

中图分类号 F2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3)02-0036-07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3.02.006

“十一五”期间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每年以平均6.6%的速度增加,能源短缺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瓶颈之一。相较于旺盛的需求,中国资源供给明显不足,因而中国政府采取了诸多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其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调整产业结构是最重要的方法和手段[1]。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核心是技术创新,已经被普遍接受[2]。多年以来,我国科技进步水平和速度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落后的生产工艺、技术等导致的低能源效率是中国能耗较高的重要原因。而技术创新是提升生产工艺水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有效方式[3]。因此,技术创新与能源利用效率的协同发展才能更有效促进整体经济快速发展。按照创新对象的不同,技术创新可分为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两类。产品创新是指在产品技术变化基础上进行的技术创新,工艺创新是指生产(服务)过程技术变革基础上的技术创新[4]。产品创新提高产品的差异化,工艺创新为产品创新的实现提供了生产工艺的保证[5],因而只有产品创新、工艺创新都能有效促进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才能更好的降低能源消耗。因此,研究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与能源效率的协同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文献回顾

近年来,国内外已经有学者探索了技术创新与能源利用效率间的关系[6-8],认为技术创新不仅能通过新的生产组合直接提高能源效率,影响能源消费,还会通过优化产业结构等间接方式影响能源消费[9]。国外许多学者对中国的技术创新与能源效率问题极为关注。Garbaccfio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将能源效率上升的影响因素分解为技术变更以及结构变更两个方面,提出技术创新是中国能源效率上升的主要原因[10]。Karen FisherVanden指出企业研发投入和人员培训促进了企业生产和技术的革新,对能源强度的下降有16.9%的贡献[11]。Karen FisherVanden实证分析发现,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是降低中国能源强度的主要原因。国内学者对技术创新与能源效率关系的研究也有很多[12]。李廉水采用DEA的方法对中国35个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进行了研究,得出技术效率是工业部门能源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13]。董锋采用面板数据计量方法对技术进步与能源效率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科技进步对能源效率改善贡献率最大[14]。宣烨利用非参数统计方法对原始创新和二次创新策略与能源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原始创新对能源效率具有回报效应,二次创新与能源效率存在正向关系[15]。

从以上文献分析可知,技术创新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是降低能源耗费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然而,多数文献探索了技术创新与能源效率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能源效率,忽视了技术创新和能源效率的共同提升才能更有效的促进整体经济的高速发展,两者间协同发展才是影响整体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另外,技术创新包括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产品创新或者工艺创新与能源效率提升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以及两者与能源效率的协同发展情况等都未被深入探讨。而只有深入研究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与能源利用效率的协同状况才能更准确的为中国能源利用提出建议和参考。鉴于此,本文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将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系统划分为产品创新系统和工艺创新系统,结合能源效率系统建立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进行协同度测量,以期能够为进一步评价产业技术创新与能源效率协同发展提供定量分析工具。

2 技术创新与能源效率复合系统特性分析及协同度模型

2.1 系统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