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4 17:23:0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篇(1)

一、树立育人意识

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作为班主任,更应如此。优秀的班主任都是首先立足于坚定的育人意识,他们普遍具有一种通过教育完全可以改变人,直至改变整个学校,甚至社会的坚定信仰。只有这样,这种以育人为首要目的的职业,才可能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做好全体学生的思想工作,让所有的学生都学会做人,健康地成长。因此,育人意识的树立,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条件,正如魏书生所说:“我觉得如果我能为这个世界多教育出一个好人,或者能让某人多一点真善美的品质,那就是一种贡献,一种幸福。……我感到从成年人做起太难了,最好的选择是从孩子们做起。”

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全面地看待和评价学生

作为班集体的“头儿”,班主任应该树立:1、平等观,也就是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原谅学生的弱点,关心、信任、理解学生,努力建立建立一种民主和睦的氛围。班主任必须抑制自我中心意识,主动地接近学生。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敢于和老师辩论;在班级管理中,当意见有分歧时,应尽可能同学生商量解决,甚至可以用表决的方式解决。教师还应当主动接受学生的监督,处处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首先要做到。2、个性观,即教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个性,教师在工作中,应主动关心照顾不同个性的学生,不仅关心成绩,更要关心生活;不仅关心聪明伶俐的孩子,更要关心那些心理、生理上有缺陷的学生。3、发展观,即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任何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一成不变的看待问题,班主任的工作很难出色。班主任应当承认后进生的变化,理解进步中的反复,反复是正常的,即使反复一百次,一千次,班主任仍可以101次,1001次的做转化工作。

三、班主任应科学对待学生所犯错误,积极转化后进生

篇(2)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策略;有效实施

长期以来,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一直存在着一些不足,这些问题对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提出一些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非常必要。

一、加强班干部管理,促进班级管理的有效实施

班干部是班级中一小部分人,但是正是这一小部分人在班级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以往的班级管理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个班级班干部的管理工作实施得好,这个班级的管理就容易开展,班级管理的效率也会较高,班级管理的实效性也会较强,相反,在一个班级的管理中,如果教师不重视班干部的管理工作,这个班的管理工作就很难有起色,不仅如此,班级管理活动也很难收到应有的实效,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重视加强班级干部的管理工作,对促进班级管理的有效实施极具现实意义。小学阶段班级干部在班级管理中所发挥的管理作用,要远远超越于中学班级干部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一般来说,小学班干部在班级中的威信比较高,学生对于班干部的管理活动与中学相比也比较容易接受,小学的班干部是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中坚力量,是教师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助手,小学班级管理中一些重要的管理措施,必须通过班干部的实践才能真正的得到落实,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加强班级干部的管理工作,是整个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重中之重,要做好班级干部的管理工作就要求教师充分做好班级干部的选拔工作,班级干部的选拔要遵循择优选拔的原则,选择那些在班级中无论是学习还是其他方面都比较过硬的学生作为班级干部,因为这种在公正原则下选的班级干部,能够具有较高的威信,在班级管理活动的开展中会更具权威,学生对班级干部比较服气,班级管理活动才能更容易开展。另一方面,在班级干部的选拔基础上,教师还要注意针对选拔好的班级干部进行培训,指导班级干部学习具体的班级管理方法,帮助班级干部提升班级管理能力,以班级干部的有效管理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二、要以人尽其才的管理理念,促进班级管理的有效实施

尽管班级干部在班级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师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班级管理中只重视班级干部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事无巨细的工作,班级管理工作要想取得实效,就要求每一个班级成员都发挥自身的优势,都要在班级管理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只有这样班级管理工作才能真正取得实效。在班级的管理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闪光点,即便是被认为差生的学生也有其不为人重视的优点,有的学生善于表达,喜欢与别人沟通,教师就可以让这样的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负责做别人的工作;有的学生善于劳动,教师就可以在班级管理中让这样的学生负责他喜欢的劳动管理工作;而有的学生有自己的特长,擅长参与各种活动的表演,教师针对这样的学生就可以为其提供更多的表演机会,参与表演活动的管理工作……总之,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创造条件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克服自身存在的缺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管理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以此促进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例如,要发挥每一个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教师可以创新班级管理的方式,制订一个班级管理实用化的表格,在表格中规定,哪些学生负责擦黑板,哪些学生负责浇花草,哪些学生负责收拾走廊以及班级的分担区,哪些学生负责班级的卫生角,哪些学生负责班级的电源开关以及多媒体的管理,哪些学生负责门窗的卫生管理等等,这些管理分工的明确,可以有效地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以人尽其才的管理理念的落实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三、以及时的评价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在教学实施中,评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在不同的学科学习中,开展及时有效的评价对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是极其必要的,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及时有效的评价,对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做好评价工作,就要求教师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开展评价活动,在评价活动开展中,评价的方式要力求多元,不能总是喜欢运用一种评价的方式。在班级管理的评价中,教师可以采用那种有感而发的现场评价,也可以以学生近来具体活动的开展进行总结性质的评价,还可以根据学生很长一段时间中的表现情况进行归纳评价,在评价活动的开展中,教师的评价要有针对性,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评价时要考虑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方法,对充满自信的学生,教师的正面评价次数不要过频,评价的力度要适可而止,这样不至于让他们产生骄傲的情绪,对于较为自卑的学生,表扬性的评价要多一些,以此鼓励这部分学生,因此,多元化的及时评价对小学班级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开展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研究对促进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更好开展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因此,本文对小学班级管理策略展开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高效实施。

篇(3)

关键词:初中班级;自主化管理模式;实践研究

初中是学生身心变化的重要时期,是学生从幼儿向青少年转变的第一步。良好的初中班级管理,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在现阶段的初中班级管理中,教师依然是班级管理的主要角色,学生并不能真正参与班级的管理。随着新课改

的推进,初中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初中教师重视。

一、初中班级管理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初中教师开始意识到应当对初中班级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1.管理方法的单一

在现阶段初中班级管理中,大多数教师是将传统的批评、写检讨等班级管理方法结合小组管理等新的学生自主管理方法来进行班级管理。这种做法虽然有别于传统的班级管理办法,但学生自己在班级管理之中的实践并不能满足内在的成长需要。

2.学生自己不愿意参与班级管理

传统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是由教师从学生中挑选代表进行管理,且多是学生代表将班级问题反映到教师手里,再由教师亲自处理。这不仅让班级管理的工作量增大,更容易让学生误认为自己只是打小报告而非真正管理班级,最终导致学生丧失参与班级管理的兴趣。

二、初中班级自主化管理模式的实践

初中班级自主化管理模式,是将学生作为班级管理主导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在实践学生管理这一模式时,首先应明确学生的班级管理主体地位,增强初中生在班级管理中的职能从而提升学生的工作热情。其次,要选择精英干部挑起班级管理的重担。以学生为班级管理的主体,不代表要求全体学生都成为班级管理的主力。在选择班级自主管理的主要成员时,教师应当挑选具有较强自主管理能力可以和其他同学协调工作的学生。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自主管理效率,还能让学生自愿参与班级管理。另外,在学生进行班级自主管理的同时,教师要建立合理的学生自主管理评价机制。虽然是学生自我管理,但是如果教师忽视自身引导人的角色,将存在巨大隐患。例如,某中学的学生自主管理完全自由,导致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失控,最终造成全班同学成绩集体下滑的管理问题。教师应当基于合理的自主管理评价机制,积极监管,保证学生自主管理的质量。

初中班级的自主化管理模式,是在新课改的影响之下逐渐形成的,还需要更多的实践来完善。教师应当重视自身在班级自主化管理模式中的引导作用,不断积累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初中生的班级自主管理。

篇(4)

[关键词]幼师国培;班级管理;脱产研修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 2015 13-0088-03

[作者简介] 樊迪 1986― ,女,硕士,贵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法学,教育学。

“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幼师国培”,是在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前提下顺势而出现的,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着力解决幼儿教师在教育中面临的相关问题,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培养出一批起到带头领军作用的幼儿骨干教师。

幼儿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主要包括集中培训、跟岗实践和总结反思三项内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良好的班级管理可使得幼儿教师国培计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整个国培项目中的重要性不容小觑,为项目的顺利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国培幼儿骨干教师培训班的调查,分析培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国培幼儿骨干教师班级管理的路径。

一、国培幼儿骨干教师培训班级管理的特征

一 主体性

“幼师国培”是以参训的幼儿骨干教师作为培养对象,在培训过程中,班级相关管理者则会更加以学员为根本,以学员为中心,让参训学员切实深入到培训的情境和氛围中,使得这次培训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价值。此次贵州师范学院幼儿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培训根据“国培”目标和具体要求,结合学员实际问题,帮助和解决参训学员所面对的问题,主要采取了集中培训、跟岗实践和总结反思三项内容来展开,很好地体现了国培幼儿骨干教师培训班级管理的主体性特征。

二 合作性

在“幼师国培”中,经常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进行讨论和学习,并且共享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资料,共同处理和解决问题。培训相关管理者间、学习小组间、学员和班委之间等都积极沟通交流,形成良性互动,同时整个培训班级的相互配合与合作有效地提高了参训学员参与学习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并且带动了整个班集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培训团队的组建,也不断发挥着团队的集体作用和力量,如专家或是授课教师通过集体研课和集体备课等方式促成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讲授过程中,和学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则更进一步的使得合作性加深;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内容,全体参与其中集体讨论,实现多层次的互动。

三 实践操作性

“幼师国培”通过国培使幼儿教师队伍不断加强,质量得到提升,解决好幼儿教师在教育中面临的相关问题,培养出一批起带头领军作用的幼儿骨干教师。因此,培训最终都要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切实可行的实际内容,将“幼师国培”的目的和目标落实到实处,真正达到培训的效果。通过深入挖掘幼儿骨干教师培训的实际问题,给每位参训学员提供动手操作的实践机会,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反思不足,以便通过培训后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操作技能。

二、国培幼儿骨干教师培训班级管理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一 幼儿骨干教师培训班级管理的现状

通过对贵州师范学院幼儿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中参训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以及访谈,从问卷调查中基本情况的整理中,一方面,可以发现“幼师国培”的参训学员年龄参差不齐,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其心理特征和生活阅历也有很大差别,使得国培幼儿骨干教师培训班级组织形式整体上较为松散、不易协调整合。另一方面,“幼师国培”的参训学员大多是刚毕业的教师或是即将要退休的教师,专科学历比例较高,占60.0%,这对于培训班级管理来说也可以说是一个问题。而且,由于参训学员都是参加工作的教师,很多学员是被动参与其中的,还有一些是抱着旅游放松的心态,所以学习动机普遍不强、目标也不明确,其中21%的参训学员认为班级的共同奋斗目标不明确,甚至没有。所以,班级的文体活动经常是人员不齐、参训学员热情不够或是不配合班委的工作等,这也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二 幼儿骨干教师培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管理者组织不积极,培训班级学习氛围需调动。从问卷中也可发现很多学员甚至是被动参与其中的,对于那些年纪较大的教师,其中40岁以上的教师占17.5%,他们在受训过程中往往会有心无力,对学习也是听之任之,目标和态度都不明确积极,学习氛围受到影响。第二,管理者态度散漫,部分培训学员集体意识淡薄。在“幼师国培”班级中由于参训学员的个体差异,学员的发展目标和奋斗精神也会产生差异。第三,管理者能力受限,沟通协调工作有待加强。“幼师国培”要求参训学员在规定的时间集中受训,时间相对较短,但需要吸收的内容较多,其中12.3%的参训学员认为班级的学习认为比较繁重,甚至非常繁重。

四、促进国培幼儿骨干教师班级管理之策略探讨

一 创建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

培训班级成立之初,由于各个参训学员接受不同的教育、来自不同的地方,同时也将面对一个陌生的校园环境、人际环境和制度环境,学员互相会感到陌生,此时班委和班级制度等都尚未真正开始运作,培训班级目标不明确,此时的培训班级管理主要体现为相关管理者的经验管理。因此,培训班级管理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破冰”任务,为班集体创建一个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让幼儿骨干教师能够尽快缩短相互之间的心理距离,畅所欲言地交流教学经验,打破学员们之间的不信任,转变为学员们之间主动积极的互相了解与沟通。

二 明确培训班级成员的角色定位

优化组合班级教师群体和学员群体,建立此次培训的服务团队,同时也要健全班级相应管理机构,这就需要明确培训班级成员的角色定位,这可以说是培训班级有效管理的组织保证。一方面,培训班级管理者在培训中应既是管理者,又是服务者,他们服务于幼儿骨干教师学员,让骨干教师能够及时适应培训的环境进入培训状态。同时,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班级管理者也应协助相关管理部门共同做好培训的组织管理和实施工作,帮助学员明确培训学习任务,做好学员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管理。另一方面,选拔合适的学员作为班级干部,成立班委。各个班委分别负责不同的岗位和职能,这是密切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纽带,时刻影响着学员的心理与生活,对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和培训效果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班委的组建直接推动培训班级管理活动的高效运作。

三 加强培训班集体精神文化的建设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内核,班集体的文化建设属于班级管理中的重点部分。作为临时组建的“幼师国培”班级,其参训学员群体都是已经参加工作的教师,而且学习时间相对较,所以更需要良好的文化风气和班级建设。因此,培训班级可适当开展别具特色的文体活动和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加强学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参训学员间的感情,活跃学习气氛,丰富参训学员的业余生活。加强培训班集体的文化建设能够促进参训学员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信息传递的快捷性和班级管理的高效性,同时也会调动参加培训的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增加班集体的凝聚力,对提高此次培训的优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 优化奖励激励措施和制度

随着培训班级管理工作的展开,班级群体学习氛围慢慢形成,人际交往逐渐展开,班级目标也渐渐明确,培训管理工作人员、班委和班级全体学生也开始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寻找更适合这个培训班级的相关措施和制度规范。尤其是涉及班级的奖励和激励的相关制度,急需制定相关班级制度、行为规范,以便形成一套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奖励机制。以此提高参训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活动参与度,发挥评价激励法和良好的班级管理制度在培训班级中的作用。

五 树立培训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培训班集体能够营造学员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学习风气,引导参训学员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幼师国培”班级相关组织管理者和班委也可以采用“柔性管理”等手段,营造和谐的人文管理环境。如班委可以领导、组织、指挥、协调全班成员的行为,并为一个共同目标奋斗,其他参训学员增强自身的群体意识,参与组织决策、分工、沟通,遵守群体规范,逐渐塑造和培养培训班级成员形成良好的文化认同感和价值取向。

六 有效利用网络资源等管理载体

网络是现代先进技术的产物和表现,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等载体可以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将网络资源、网络技术运用到班级管理之中可以对“幼师国培”班级管理起到不容小觑的作用。通过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为培训班级的管理带来巨大的成效。如建立培训学员档案,方便查阅和了解相关学员的状况;建立培训学员的在校情况登记表,可以将学员的工作、健康、出勤、奖励等详细记载;公示相关规定和制度,以便学员查询;同时也可以建立学员成绩数据库,统计学员成绩等,对班级管理进行系统而详细的数据分析。同时,在培训班级也要建立QQ群,方便信息共享,而且学员和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一网络方式联系感情,加强沟通。相关管理人员和班委也要建立飞信、微信等,及时信息,使得信息资源达到共享的状态,提高培训效率。

参考文献:

[1] 蒋成r.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丛书:特级教师教学论文荟萃[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 李方.教师培训研究与评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 徐长江,宋秋前.班级管理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 朱旭东.论“国培计划”的价值[J].教师教育研究,2010 6 .

篇(5)

关键词:幼儿园;班级管理;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034-02

幼儿园班级管理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协调组织、策划、实施等环节,充分利用班级和幼儿园内的各种资源,从而实现班级管理目标,提高教学服务质量。在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中,管理对象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教师、家长与幼儿。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质就是协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凝聚三者的力量,促进三者的和谐发展。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以下几点经验,以加强幼儿园班级管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营造温馨的学园氛围

幼儿园的氛围创建是影响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幼儿园教师、幼儿家长和保育人员的共同努力与配合。班级教师管理者要能够与家长、保育员进行良好的沟通,提出一些注意要点,三方做好协调工作。在幼儿园营造一种轻松温暖的氛围能够给幼儿提供愉快的学习环境,这一点对于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有着重要作用。因为幼儿园是幼儿养成各种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幼儿由于年龄太过幼小,对家长的依赖性比较严重,这就需要幼儿园在管理过程中给幼儿营造出像家庭一样的温馨的环境,这有利于幼儿尽快适应学校生活,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班级管理制度的建立。例如幼儿园可以在开学之际及时召开班级会议,集思广益共同讨论如何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如何建立班级管理制度等问题,并在会后统一意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关爱幼儿,与幼儿做朋友,获得幼儿的好感。

二、加强教师管理工作

幼儿园教育管理工作目标是幼儿,他们天真无邪,爱玩爱动,如果教师没有较强的责任心、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则很难做好教育管理工作,很难保证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幼儿园必须加强教师管理工作,培养教师的吃苦精神,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负责人,因此需要以身作则,在工作过程中要能够树立表率作用,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凝聚全班集体的师生力量,共同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此外,在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班主任要对班级管理进行明确分工、明确各教师的管理工作职责,从而确保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班主任应该在开学之际将学期任务具体分配,各教师要在任务分配后针对自己的工作职责制定教学计划,班主任要在管理工作中加强监督与管理,确保管理工作的按时完成。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要明确自己的主体地位,同时加强其他教师的辅助工作。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不是靠班主任一个人的职责,班级教师成员应该在管理工作中加强配合,提供协助,齐心协力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保育人员要帮助任课教师维持秩序,在幼儿吃饭时,要做好餐具、食物的发放工作,从而促进班级管理秩序。

三、提高家长的班级管理参与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有具体条例表明,家长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尊重家长,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要能够让家长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从而协助教师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由此可以看出家长在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育主要分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幼儿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越来越重要。很多家长逐步提高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不断寻求新的教育方法,并开始将目光转向校园与家庭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因此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向家长寻求意见,让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加强对孩子的管理。幼儿园班主任要能够制定班级家庭管理合作制,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纠正家长的教育方法,向家长宣传教育幼儿的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与质量。

在幼儿园管理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开拓思路,组织各种形式的家庭幼儿园管理合作活动。许多家长都认为教育幼儿是幼儿园的责任,自己只要把孩子放到幼儿园就好,自己就没有教育责任了。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另外,基于目前多数家庭是独身子女的现状,为了保证班级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必须向家长宣传正确的育儿经验,帮助家长改变一味迁就子女的现状。幼儿园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在校的表现情况,幼儿园近期开展的工作以及家园合作的模式等。家长会的目的就是要明确家园共育的重要性,让家长认识到只有家庭与幼儿园共同参与到幼儿的教育中去,才能使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从而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

四、不断对班级管理行为进行思考和矫正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立的个性和特长,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幼儿教师,在管理班级时要尊重幼儿的个性特征,认真分辨每个幼儿的长处,才能更好的对幼儿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在启蒙阶段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实践中,教师可以为每个幼儿设立一本“日记”,记录他们生活学习中的点滴变化,这样在幼儿出现问题是就能够很快地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同时,日记也是幼师职业生涯中积累经验的有效手段,通过研读日记,不断对自己的班级管理的方式方法进行反思,哪些地方需要巩固加强,哪些地方需要转变方式方法。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不断进步,只有不断矫正才能更好的管理班级。

幼儿班级管理是一项烦琐但却意义重大的工作,作为幼儿教师,需要注意的方面有很多,需要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调整,探索幼儿班级管理的新思路,帮助幼儿更好的发展,促进幼儿园管理更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周鸿雁.浅谈幼儿园班级管理策略[J].新课程学习(下),2011,(09).

篇(6)

班级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教师必须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将“小先生制”充分应用到与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工作中,可让中职学生在良好的班级管理中健康成长。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艰难的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学校、各科教师、学生之间的配合,为了促进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班主任必须转变传统班级管理方法,采用“小先生制”班级管理模式,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

小先生制;班级管理;管理模式

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小,人生观、价值观都未成熟,基于这些特点,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应采用有效管理模式积极营造轻松愉悦的班级环境,加强班级管理工作,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人生观[1]。本文将对推行“小先生制”班级管理模式对于全面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进行分析,分别从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特点分析、“小先生制”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两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特点分析

中职学校的学生具有学习成绩较差、自律性不强等特点,在课堂上通常坐不住,如果教师不对他们的行为加以控制,课堂纪律就会更加混乱。然而,这些现象对家长们来说显得理所当然,他们觉得中职学生年龄尚小,天性使然,这种不带修饰的天真本性被称为学生的情绪[2]。面对中职学生的调皮捣蛋,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会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新手教师面对这种情况通常显得手足无措,有些教师还会忍无可忍想要加以训斥,这种潜意识下表现的行为我们称之为教师的情绪。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合格的教师,教师的理性为其带来了更多限制,这些限制是教师必须遵循的。教师面对学生身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很可能会采用违反师德的管理手段,然而,教师的理性会将其带回更加智慧的轨道。中职学生处于一个特殊年龄阶段,保持孩子的天性是教育的本质,对于中职学生的约束是教育的必然性,这也是学生的理性。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新的思想观念逐渐深入,人们原本的思想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和挑战,导致价值观念与社会道德标准之间的冲突越来越明显。中职学生年龄普遍偏低,这个阶段正是学生形成良好品质、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学生认知的偏激会导致犯罪行为的出现,因此,教师必须把握好关键时期,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帮助中职学生树立良好价值观。

二、“小先生制”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小先生制”是由陶行知先生提出的,陶行知先生认为小孩能做小先生。“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先生在当时普及教育及教育方法的重大发展。“小先生制”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使教师管理工作越来越轻松。笔者将对“小先生制”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分别从增强学生自律性、鼓励学生显示本领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增强学生自律性

在班级管理中,如果教师只从班主任角度思考问题,就很容易让学生形成敌对心理。因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管理方式方法,采用“小先生制”管理模式,巧用“师生换位”[3]。例如:学生上课爱讲话,对于教师的管理非常不利,针对这个现象,教师让学生选出五到六个表现好、自律性强的学生,让这些“小先生”在课堂上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力,对那些嘈话者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一开始,班级部分违纪严重者反映非常强烈,认为“小先生”伤了他们的自尊,经过长期引导,嘈话者的表现越来越好,能自觉地遵守纪律,自觉性提高了,教室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安静。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小先生制”管理制度的应用能增强学生自律性,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鼓励学生显示本领

“小先生制”管理模式能充分鼓励学生显示自身本领。例如:在班级黑板报的布置上,教师利用让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各自的任务,一个小组搜集素材、一个小组版面布置、一个小组设计格式。这种方式不仅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凸显了学生的本领。此外,教师在班会上向学生传授健康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回家收集相关资料,在第二天班会课上,教师可以让值日班长主持。这种方式不仅减轻了学生工作量,还强化了教育效果[4]。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内心敏感,自律性差,需要老师的谆谆教导与悉心照料。他们年纪尚小,还处于身心发展不成熟的阶段,是家长的掌中宝。这个年龄段正是学习黄金时期,这个阶段思维行为形成将会对他们的一生起到关键作用,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就会让中职学生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学习观、价值观,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小先生制”的责任不仅仅在于教人识字学文化,更在于“教自己的学生做小先生”。由此将文化知识不断延绵推广,是为了解决普及教育中师资奇缺、经费匮乏、谋生与教育难以兼顾的问题,教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必须制订相关计划,充分发挥指导作用,促进“小先生制”管理模式的有效应用。

作者:李远洲 李艳 单位:江西省崇仁师范学校

参考文献:

[1]族.班本管理:中小学班级管理的新思路[J].中小学管理,2011(07):48-49.

[2]蔡东霞,谭智奇.高校规范化班级管理模式探讨[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3):336-338+341.

篇(7)

关键词:初中教育 班主任管理 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203-01

受到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遇到了新的问题。基于新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初中班主任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注意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还应该加强对学生人格培养工作的重视,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所以,新时期应该对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创新,为班级和谐环境的构建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一、当前初中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下,我国初中班主任教师已经开始尝试探索班级管理优化措施,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班级管理整体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但是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在班级管理实践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整体管理效果产生了相应的不良影响,具体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1.教师角度

从教师角度进行分析,初中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为:心理健康问题,即班主任教师工作压力和社会压力大,长时间处于紧张工作状态中,身心调节能力不足,长时间以后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学方面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下,班主任教师角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传统的教学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教师的权威性逐渐被弱化,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教师出现心理落差,对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工作产生不良影响;教师管理能力问题,部分学校的班主任教师教学能力较强,但是班级管理能力不足,班级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对班级管理效果产生不良影响。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严重限制了班主任班级管理质量的提升,对班级管理在强化教学质量方面作用的发挥产生不良影响[1]。

2.从学生角度看

从学生角度进行分析,学生对班级管理工作的错误认识也会影响班级管理效果。一方面,部分初中学生对班级管理工作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教师的管理只能限制其行为活动,而不会产生积极效应,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愿意配合班主任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影响班级管理效果;另一方面,学生集体主义感缺失,没有认识到配合班主任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是自身作为班集体一份子的责任和义务,因而在班级学习过程中不注意团结其他同学,我行我素,严重限制了班级管理工作的优化开展。可见,学生思想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对班级管理工作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所以要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优化,还应该注意学生方面的问题。

二、解决当前初中班主任教师管理问题的措施

基于当前我国初中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创新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为班级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持。

1.应用多样化的方式缓解班主任心理压力

班主任工作状态对其班级管理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针对当前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工作压力大,无法全身心投入到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在加强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各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应用多元化方法缓解教师教学压力,如设置副班主任岗位,让其他教师辅助管理;对班主任教师实施人文关怀,让班主任教师能够明确自身社会位置和在社会上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而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优化调整,促使班主任能够以平常心对待各项管理工作,对学生实施科学的管理,有效提升班主任管理质量。

2.对班主任教师管理方法进行改进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提出,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对学生实施科学有效的教育指导,班主任教师在探索班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需求对班级管理方法进行逐步改进,增强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在此过程中,相关引导人员应该让教师明确自身工作责任,即在不同的情况下所应该应用的措施,进而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实施科学的管理,提升管理效果[2]。在实际组织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教师还应该注意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制定更为科学先进的管理措施,组织开展校外管理活动,增强学生对班级管理工作的认同感,进而促使其积极配合班主任教师的管理工作,为初中阶段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相应的保障。

3.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育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学生干部对班级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要想逐步提升班级管理质量,就必须对学生干部的自我提升和自我管理能力加以强化,进而在学生干部的帮助下完成班级管理各项工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优化创造良好的条件。具体而言,在培养学生干部班级管理能力的过程中初中班主任教师应该对学生提出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逐步构建自我管理机制,在加强自我管理、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的情况下,积极配合班主任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配合管理的积极性,有效改善管理现状,促使班级管理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4.对初中班主任评价考核机制加以完善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班主任教师考核评价更为复杂,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和民主性逐渐得到了一定的凸显,并且借助合理的考核评价,班主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能够得到有效的调动[3]。同时借助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班主任教师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强化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认识到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社会价值。这样班主任教师就能够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有效提升班级管理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工作是初中班主任教师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对学生的学习以及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班主任教师应该重新认识班级管理工作,对学生实施科学的教育和引导,促使学生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管理,提升班级管理效果,为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刘国华.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成功(教育版),2012(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