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

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4 17:22:5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

篇(1)

而企业集团的年薪制则是结合资产经营目标责任制的推行而实施的。

1企业集团年薪制实施的现状

国有企业年薪制是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而逐步发展的,目的是推进责权利的结合,增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最早可追朔到厂长经理负责制及经营承包责任制。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完善的过程中,资产经营目标责任制被层层推行。在国有企业中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人,对国有独资或控股企业实行资产经营目标责任制,企业承担着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而一些产权明晰按母子公司体制运作的国有企业集团内部也采用资产经营目标责任制,子公司对母公司也承担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一般采取的做法是集团母公司形成一套完整的资产经营目标责任制管理的体系,做为集团内实行资产经营目标管理的统一办法和执行依据。每年由集团母公司分别与各子公司签订资产经营目标责任书,责任书以统一的办法为框架,明确相关经营内容及指标、经营管理人员的年薪及考核奖惩办法等,一个经营年度结束后进行考核和兑现。资产经营目标责任制的核心工作就是年薪制。

2企业集团年薪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原因分析

年薪制实施之初,加强了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明确了母子公司间的责权利关系,调动了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企业集团发展艰难的情况下,年薪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逐渐流于形式,甚至被废止。究其原因:

(1)统一的实施办法因为忽略了子公司间的差异,而不能适用于企业集团内部的所有子公司,进而导致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各子公司之间矛盾重重,使得年薪制的推行艰难。

(2)指标的确定不够合理。由于企业集团内部子公司较多,尤其是产业多元化的企业集团,集团母公司很难有足够的能力对各子公司各项指标认真分析,再加上市场的变化难以预测,往往实际完成的指标与责任书签订的指标相去甚远,以此来考核兑现显得极不公平。

(3)考核兑现的力度不够,奖罚不够分明,奖多惩少,再加上集团公司职能部门与子公司之间长期的相处会出现相互串通,的情况,使得年薪制的执行会出现混乱的情况。

(4)国有企业权力比较集中,长官意识较强,官僚风气较浓,人际关系复杂。对经营者的任用不完全凭能力,经营业绩的好坏不能与经营者的升迁挂钩。

这样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年薪制无法实施,企业效益下滑,经营状况恶化,甚至导致企业停产关闭。

3有效推进年薪制实施的探讨

3.1推进子公司股权多元化的改革,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国有企业集团往往都是国有独资性质,其子公司也多是全资子公司或母公司处于绝对控股。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过程中,出现过其它法人入股或是职工持股会代表职工入股的情况,但其持股数量相对较少,总体上还是处于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状况。必须推进子公司股权多元化,吸收其它法人或自然人入股,增加利益相关者,进一步完善子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各自职能,聘用德才兼备的经营管理人才,以企业的效益和发展为核心,力求使企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有条件的集团母公司也可以进行股权多元化的改革,以摆脱行政干预,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

3.2进一步完善资产经营目标责任制体系建设

任何政策或制度的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更需要在实施过程中检验其不足,然后加以不断完善,资产经营目标责任制办法也不例外。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都会发生不断的变化,例如市场的变化、经济政策的变化、收入水平的变化、通货膨胀的产生、员工素质的变化、企业所处的发展过程等。企业要能够及时掌握这些变化,围绕这些变化来适时调整企业经营目标责任制的相关政策。比如经营指标的内容及相关指标值的调整,根据社会的收入水平的变化以及通货膨胀的产生来调整经营者的年薪收入等,以使相关的指标更趋合理,年薪收入能够反映经营者的贡献,并起到激励作用,使企业经营责任制体系建设更趋完善。

构建资产经营目标责任制体系包括政策及相关制度或实施的办法,指标体系,经营目标、考核兑现程序和经营目标责任书等。

3.3保障资产经营目标责任制的实施

任何政策或制度形成后必须得到认真的实施,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否则会成为一纸空文。所以企业在实施资产经营目标责任制时必须严格执行,以体现政策或管理制度的严肃性。首先,在选择高级经营管理人员时,一定要公开竞聘。公开透明的竞争是杜绝任人唯亲,切实选拔聘用人才的必由之路。公开透明是竞聘人才的核心,同时还要制定公正合理的竞聘制度和工作程序,以使此项工作得到切实的保障。其次,是制定合理的经营指标。合理的经营指标必须是符合企业实际的,既要能够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还要能够对经营者起到激励和约束的作用,使企业与个人达到双赢,所以在制定经营目标时一定要充分了解企业实际及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充分预测可能的变化因素。第三,有效考评考核。考核必须是要公平、公正。一是要严格执行政策、制度的规定及相关工作程序;二是对实际完成指标的核定,要实事求是,科学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成果,不能弄虚作假,考核和被考核的各方都要严格遵循制度和程序,有理在据。第四,严格兑现奖惩。科学公正的考核结果和严格兑现奖惩,一是能够维护政策、制度的严肃性;二是真正体现出年薪制对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所以兑现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政策、制度的规定和考核结果,该奖的奖,该罚的罚,该撤的撤,绝不能打折扣。

篇(2)

一、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就是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在保证工程质量、工期等方面满足合同要求的前提下,为确保项目在批准的成本预算内尽可能好地完成而对所需的各个过程进行管理。对项目实际发生的费用支出,采取一系列监督措施,极时纠正发生的偏差,各项费用支出控制在计划成本规定的范围内,以保证成本计划的实现。成本管理贯穿整个项目的施工期,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自接到工程项目招标信息起,即开始了该项目的施工成本管理。因此,企业一定要逐步建立并完善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的各种制度,尽最大可能降低施工成本。 我国传统的项目成本管理研究主要侧重于工程项目的成本确定和控制,而忽视了对成本计划、核算和分析的研究。近年来,随着现代项目管理对项目内涵的不断拓展,以及实践经验的不断总结,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不全面的,加强了对工程项目成本全过程、责任成本以及成本信息化等的研究。

目前,我国学者己经对工程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对成本管理的思想和做法进行了创新,但由于起步较晚,对于能够有效、全面地指导实际的成本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距离。同时,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业主要求的不断提高,施工企业迫切需要一个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对项目的成本目标实行系统的全面的现代化的管理,从而顺利达到完成工程并盈利的目的。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项目成本管理方法比较系统化、现代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项目全面成本管理以及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三种。

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防部首先提出了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思想。近年来,随着工程项目全寿命期集成管理理论的发展,成本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一个内容,其全寿命周期的管理思想、理论也在不断地创新和提高。

项目全面成本管理思想是国际全面成本管理促进会前主席R.K.Westney先生借助“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提出的,他在1991年5月发表了《九十年代项目的发展趋势》一文,给全面成本管理下了定义,:通过有效地使用专业知识和专一技术去计划和控制项目资源、成本、赢利和风险。在建筑领域,实行工程项目的全面成本管理,也就是实行全项目、项目全员参加、项目施工全过程的成本管理。

对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The Whole Process of Project Cost Management)的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该管理思想认为,项目成本管理应该是贯穿项目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全过程、全方位的工作。因为项目的投资要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而且项目实施之前的决策和设计方案对投资的影响最大,因此,成本管理的关键在于采取经济技术手段,以设计阶段为重点,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管理。

(三)做好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的意义:

1、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施工项目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施工项目成本的降低,表明施工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的节约。加强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可以及时发现施工项目生产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措施,充分利用人力和物力,降低施工项目成本。

2、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有利于项目经理项目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在项目经理项目承包责任制中,规定项目经理必须承包施工质量、安全生产、施工工期、文明施工和项目成本五大约束性目标。其中成本目标是经济承包目标的重点和综合体现,因此,项目经理要较好地实现经营承包责任制,就必须充分利用生产要素市场机制,管好项目,控制投入,降低消耗,将质量、工期和成本三大相关目标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的控制。

3、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增加企业利润、扩大社会积累最主要的途径。在施工项目价格一定的前提下,成本越低,盈利也相应地越高。施工企业以施工为主营业务,因此其施工利润是企业经营利润的主要来源,也是企业盈利总额的主要构成部分,故降低施工项目成本即为施工企业实现盈利的关键所在。

二、论文提纲

一、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概念及意义

(一)、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概念

(二)、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的意义

二、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经营思想上存在的问题

(二)、组织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三)、施工方案上存在的问题

三、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的改进措施

(一)、建立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保证体系

(二)、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保证体系的实施

四、案例分析-以某集团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模式为例

(一)、某集团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二)、某集团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对策建议

五、结语和展望

三、参考文献

[1]庞峋,李书源.施工企业项目法施工.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2]叶毅等.项目法施工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王生谦.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初探.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4.

[4]孙慧:《项目成本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5]池仁勇:《项目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6]王又庄:《现代成本管理》,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

[7]万寿义:《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研究》,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8]郭继秋、唐慧哲:《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

篇(3)

关键词:负债经营 负债风险 控制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企业的竞争是越来越激烈企业之间的收购、破产等现象也是越来越频繁。所以说,要想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最重要的是要控制财务风险,建立一个健全的资本运行机制和实行强有力的措施,以实现控制负债经营风险的目的,让企业在资金上有可选择的余地。在本文中笔者将围绕负债经营产生的原因、负债经营控制的策略等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以期对企业的负债经营风险控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企业负债经营的原因

(一)首先是企业对自身资金的配置不是很完善

企业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也实现了自我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阶段。但是,企业的自身的资金的积累还是比较薄弱,并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资金来源、周转机制,有些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靠银行的贷款。所以,一些企业为了获得快速的发展,只有在负债率相对较高的基础上再继续进行负债,使得负债率越来越高。

(二)企业没有形成完善的资金来源机制

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资金是最关键的因素。所以,拥有了资金就相当于拥有了一张通行证。所以各企业都各尽所能,采取各种措施获得资金。但是,最近几年里一些企业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的方法,造成一些经营者急功近利的行为,出现了企业政策不到位的现象,该用资金的地方资金却被挪用;该节省的地方,资金却被大量的浪费。这些现象都造成企业资金的不足,致使企业不得不进行负债经营。

二、企业负债经营的策略

(一)首先企业要树立风险意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必须自负盈亏,它作为一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约束的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企业必须自己承担风险意识做好迎接风险的准备。如果风险来临的时候,企业毫无防备,必然会遭遇失败。所以对于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一定要树立风险意识,正确认识风险的存在,科学估计风险,积极制定相应的风险措施,预防风险的发生,使得企业的发展在负债经营的基础上更进一层。

(二)把握好企业负债规模,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

对于企业的负债一定要充分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要在企业的偿还能力以内。尽量避免对未来企业收入的过度预支。同时一定要使企业的息税前资金利润率高于借款利息率。这也是企业负债经营的先决条件。企业也一定要适度的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但是也一定要适度的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否则举债过多会增加财务风险。所以,一定要将负债比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避免出现财务杠杆的反作用。

(三)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优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一定要学会在不同的环境下采取随机应变的财务战略,能准确的预算企业陷入负债风险并且可能导致破产的可能性。不断提高自身的投资管理和经营控制能力,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观念,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高度重视风险和收益的均衡性,在磨练与发展中不断提高自身企业的管理水平,取得预期的经营效益。这样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变化。

(四)逐步建立抵御风险的预警机制,优化企业的产业结构

在负债经营的过程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做到未雨绸缪,建立健全的抵御风险的预警机制。方法是有很多的,比方说我们可以我们可以积极处理那些短期内不能发挥作用、闲置的固定资产,充分发挥它们的现有价值;还有就是当企业资金不足而企业产品存货过多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措施减少现存的产品,积极促销产品,降低产品的存货,实现资金的回笼。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抵御负债经营风险的目的。

三、结束语

企业的负债经营对企业来说如果控制的好,就会促进企业的发展,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所以,对于企业来说一定要充分做好抵御负债经营风险的准备,制定相应的积极措施对风险实现全面的控制,使企业适应现代企业经营环境,在不断地尝试、摸索中实现资金的灵活周转与积累,弥补企业资金不足的现象,最终促进自身发展,实现企业跨越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杉,李花玲.论述企业成本结构与资金结构[A].第七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2006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丁梅娟.论竞争情报与竞争情报服务[A],文化大省建设中的图书馆现代化――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篇(4)

【关键词】施工企业建设项目;施工成本控制

施工企业向社会提品和服务的同时,也必须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所以说施工企业的全部管理工作的实质就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为创造经济效益留出最大限度的空间。因此,在施工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中,做好施工成本管理和控制是降低工程成本的重要环节。

1 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的概念及意义

1.1 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的概念

施工企业建设项目施工管理主要包括:①施工合同管理;②施工进度控制;③施工质量控制;④施工安全管理、施工成本控制;⑤人工、材料、机械价格等信息管理和施工有关的组织与协调。其中施工企业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施工成本控制。

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施工过程中,运用必要的技术与管理手段对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进行严格组织和监督的一个系统过程,即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物资资源、人力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就是要在保证工期和质量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采取措施把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并进一步寻求最大程度的成本节约;拓展企业经济效益空间,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目标。

施工企业应以施工项目成本为重心进行成本管理。施工成本管理的任务主要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其中,施工企业应加强施工成本计划、施工成本控制、施工成本考核方面的管理。

施工成本计划是成本控制和核算的基础。编制施工图预算是成本计划的一种形式。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基础是社会平均水平,按预算控制成本,企业是微利,只有通过加强管理,使企业达到社会先进水平,追求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的施工成本,才能给企业创造更好的效益。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要贯穿于施工项目从开始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它是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明确各级管理组织和各级人员的责任和权限,做到责、权、利相结合,这是成本控制的基础之一,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施工成本控制可分为事先控制、事中控制(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其中事中控制最为重要。

事先控制进行周密的施工成本计划,在计划中分出材料费用、机械使用费、本企业职工劳动费用、民工费用、职工工资保险等费用和企业利润,将成本计划对施工各方责任人进行交底。

事中控制是对成本控制活动的约束,各方责任人按施工成本计划控制成本费用,当出现偏差时,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积极组织签证(索赔)工作。事后控制包括对施工活动结果的评价认定和对偏差的纠正。施工结束后应将施工成本控制得失进行分析,制定纠正和预防方法,符合ISO9000中持续改进原则。

施工成本考核是指施工项目完成后,对施工项目成本形成中的各责任者评定施工项目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和各责任者的业绩,并以此给予相应的奖励和处罚。各项目应在利润中拿出一部分奖罚基金,体现多劳多得,奖励先进,处罚落后,调动管理人员及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1.2 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的意义

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的意义包括以下几点:

1.2.1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施工项目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施工项目成本的降低,表明施工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的节约。加强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可以及时发现施工项目生产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措施,充分利用人力和物力,降低施工项目成本。

1.2.2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有利于项目经理项目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在项目经理项目承包责任制中,规定项目经理必须承包施工质量、安全生产、施工工期、文明施工和项目成本五大约束性目标。其中成本目标是经济承包目标的重点和综合体现,因此,项目经理要较好地实现经营承包责任制,就必须充分利用生产要素市场机制,管好项目,控制投入,降低消耗,将质量、工期和成本三大相关目标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的控制。

1.2.3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增加企业利润、扩大社会积累最主要的途径。在施工项目价格一定的前提下,成本越低,盈利也相应地越高。施工企业以施工为主营业务,因此其施工利润是企业经营利润的主要来源,也是企业盈利总额的主要构成部分,故降低施工项目成本即为施工企业实现盈利的关键所在。

2 施工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

2.1 成本最优化原则。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在科学合理的限度内,通过对工程项目中各种相关因素的成本管理,达到目标成本最低的要求。要实现成本最低化,必须挖掘所有能降低成本的潜力,在项目的各个环节上,落实相应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合理降低成本。

2.2 全面管理成本原则。全面成本管理是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为达到成本最低化目标,除了应注重实际成本的计算分析,注重对财会人员的管理外,还应充分注重对施工项目管理中所有会影响成本的因素进行控制,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材料采购、工艺和质量等因素的成本进行控制,对与这些因素相关的所有员工进行严格管理,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成本控制。

2.3 成本责任制。实行全面成本管理必然要对施工项目的成本做层层分解,进行分工负责。项目经理对企业下达的成本指标负责,项目部各负责人对项目经理下达的成本目标负责,以此层层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划清责任,确保整体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

2.4 成本管理有效化原则。有效化原则即指:以最少的投人获取最大的产出,以最少的人力完成成本管理工作。这一原则的实施,需要采取行政的或经济的手段。

3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3.1 经营思想上存在的问题

由于建筑行业在计划经济的时候利润比较高,所以施工企业只是需要完成指令性任务,很少考虑和核算项目投资的解节超问题,对工程项目成本也不需要太多的重视。所以在完成工程项目的时候,只管干,不管算。但是随着近几年本行业的企业不断增多,行业日益成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好多建筑企业感觉到了危机,所以开始注重对项目成本控制的加强,然而,一种观念的转变要很长时间,以至于在具体的项目管理控制工作中仍然存在思想上的不重视现象,造成企业利润点下降的结果。

3.2 组织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从项目的组织管理上看,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有:首先是缺少拥有权力,承担责任的成本管理部门。目前,我国施工企业通行的管理做法是把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主要任务委托给财务部门。事实上,成本是一项综合指标,它以货币形式表现,但不是纯财务问题,它涉及到项目施工的每一个阶段,涉及技术,施工组织,核算,管理等项目每种活动的各个方面,因而,仅仅依靠财务部门并不能有效的解决成本控制;其次在成本控制上,缺少系统管理和对项目施工各个阶段成本支出的系统控制。

3.3 施工方案上存在的问题

工程项目中标后,必须结合施工现场的

实际情况,制定技术上先进可行和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目前,在我国的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施工中,不少工程项目都不进行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即使比较也只是在技术上进行比较或者是根据经验在局部方案上进行比较,这种情况是因为我国施工企业的人员知识结构和考虑问题的习惯有关系,因此,要有效的,系统的控制项目成本首先要从项目施工准备阶段做起,制定出最佳的施工方案。

3.4 成本控制的方法与手段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成本控制的工作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制定出的制度是严格的,但是,实施的效果都不理想,其原因之一是缺少一套系统的成本控制方法和先进的手段。没有先进的成本控制手段,项目施工过程中大量的数据信息就难以及时地进行收集,传递,处理和储存,从而就不能及时掌握项目成本的变化情况,成本控制也就失去了依据,更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去降低成本,保证企业的利润的最大化。

4 施工成本控制的主要措施

4.1 组织措施

首先要建立项目管理部。这是施工企业对建设项目成本进行控制的非常有效的经验。项目管理部这一成本控制管理体系,要配备既懂工程技术,又懂工程造价的工程技术人员。监理公司对成本控制也是至关重要,要充分利用。明确人员分工及职责,编制成本控制实施细则和工作流程图。同时,对成本进行细分,横向分解落实到每个阶段,纵向分解到各施工班组和个人,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目标责任制体系,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项目成本管理格局,严格考核,奖罚分明。

4.2 技术措施

施工方案的先进合理、科学化与否,直接影响项目成本综合效益。防止施工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中懂技术的轻经济,只求施工方案的可靠、便于施工,设计保守、浪费现象。因此,在施工阶段应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在满足施工各项要求的前提下,依据经济技术指标选择施工方案。施工方案要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细化优化,选择适合的施工机具,正确调度周转材料,合理堆放存贮等,找出降低消耗、提高工效、降低成本的技术措施,以便编制出技术上先进、工艺上合理、组织上精干的施工方案。

4.3 合同措施

招标文件和施工承包合同如果不规范,往往会导致一些纠纷处理遇到麻烦。为避免合同方面的漏洞可能造成的损失,我们必须增强合同管理意识。在发承包双方协商一致的前提下及时对合同有关条款进行补充或修改。补充合同或协议要用肯定性、确定性语言,切忌商讨性、意向性等含混的用词。注意积累保存相关资料,为正确处理可能发生的索赔事宜提供依据。

4.4 变更管理措施

由于工程的复杂性,几乎每个建设项目都会有数量不等的现场签证,作为工程结算的重要凭证,施工企业需要认真对待的一项工作。这就要求施工企业代表除抓好工程质量、进度外,还应了解现行预算定额的计算依据,实事求是地办理工程量签证,对于超出造价管理机构的价格方面签证最好由业主或业主委托监理来签认。

4.5 材料管理措施

在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材料成本和机械设备费用在整个工程成本中占相当大比重,有较大节约潜力。材料采购应通过市场调查,论质比价;对于耗量大,价款总额较大的材料应采取招标方式,公开竞价,择优选定。同时,要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材料,减少二次搬运和摊基损耗。严格收发料制度,进场要认真点验、保质保量,发料要严格按照计划发放,做到帐物相符、台帐清楚。对余料坚持回收、废物再利用。设备管理部门要根据工程质量、进度和设备能力的要求,合理地配备塔吊等机械设备,合理安排机械设备的进、退场时间,合理调度,提高利用率。

4.6 结算措施

重点要做好3个环节。①技术资料的准备与竣工决算的管理。技术资料是否齐全,是否及时交付和归档,将影响工程的竣工决算。在竣工决算阶段,项目部要将有关决算资料提交预算部门。②加强应收帐款的管理。工程项目竣工后要及时进行结算,明确债权、债务关系。③成本核算、分析与考核。

参考文献:

[1]庞峋,李书源.施工企业项目法施工.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篇(5)

论文摘 要:旅游管理指的是旅游业的管理者为了向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提供有质量的服务,运用管理的各种职能,对旅游业的人、财、物、部门、地区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调节和监督的活动。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本文主要是从重要性、问题、对策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相关问题,为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而为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一、我国旅游管理的理论分析

1、旅游管理的定义。旅游管理指的是旅游业的管理者为了向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提供有质量的服务,运用管理的各种职能,对旅游业的人、财、物、部门、地区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调节和监督的活动。

2、旅游管理的必要性。首先,旅游管理是是协调旅游部门与其他部门、国内旅游业与国外旅游机构和旅游市场的关系的需要。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独立的部门,同时,旅游业又是一项综合性的专业,与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次,旅游管理是协调旅游业内部各有关部门和企业之间关系的需要。旅游业内部各部门、各企业是从事旅游经济活动的经济组织,是旅游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旅游业是综合行业,需要对旅游者的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加以组合设计,制成整体的服务路线,向旅游者出售,并保证供应。再次,旅游管理是发展旅游业的需要。在我国旅游业是一个新兴产业,是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而且更有不可忽视的社会效益,它从一个侧面带动了交通、民航、饭店、餐饮、保险、娱乐业的发展,同时也提供相当数量的劳动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旅游业具有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先导、服务、桥梁的功能。

二、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困境

1、缺乏有效的宏观管理。随着加快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蓬勃发展,许多部门和单位都创办了旅行社、饭店、旅游交通服务等企业,这些企业产权和人事权分别归属不同的投资部门。除了国旅、中旅、青旅三大集团以外,其余几乎每一个旅行社就属于一个系统。以致旅游业系统林立,多头建设,各自为政。尤其是在客源不足、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彼此之间跌价竞争,行业内部矛盾导致市场混乱。而旅游管理部门既无建设项目审批权,几乎也无企业登记管理权,缺乏宏观调控的权力和手段。很难从宏观上协调、平衡和控制。

2、法律法规不健全。首先,旅游法律法规具有暂时性,缺乏后续法规。比如说:《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旅游投诉管理暂行条例》等这些条例都具有暂时性,但是后续的法律没有及时跟上,这样就造成了旅游行业法律规范约束力的减小;其次,法律法规的涉及范围不能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比如说:在酒店旅游管理的法律法规中,直接涉及旅游管理的条文比较少,大部分还是侧重于酒店的治安管理;再次,在旅游管理的法律法规中,涉及旅游者人身权利保护的法律条文比较少,对旅游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一定危害。  3、旅游产业结构失衡。首先,旅游商品业开发滞后。旅游商品业是旅游创汇的大头,具有成本低、效益高、劳动密集度大的优势,也可促进工商业的发展。但由于生产、销售的体制上,旅工贸不协调,使旅游商品长处于自发状态,产品品种老化、单调,创新不足,运输、包装等各个环节都存在问题,使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其次,旅游交通问题。旅游交通受短线制约的紧张局面,原来主要集中在国内城市交通上,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由于客源形势较好,国际航班也出现了来华游客“一票难求”的状况。另一方面是交通口岸配置和发展滞后。

三、完善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

1、加强旅游行业管理体制。行业管理是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旅游业的部门管理要求政府主管部门直接管理所属企业的微观活动,显然已不适应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只有将部门管理体制改变为行业管理体制,才能适应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需要。行业管理是根据产品或劳务的不同特点对企业进行分类,然后由政府相应的部门进行归口管理。也就是说,无论是归属于哪个部门的旅游企业,从行业角度来说,均应统归旅游局管理。这种行业管理需要改革主管部门的职能,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由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由部门管理转向行业管理。

2、完善旅游企业管理体制。旅游部门协同各有关部门,先清理一批不符合开办条件的旅游企业,进而全面推行政企分开,使企业成为自负盈亏的主体。积极推进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形成国营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主导市场,中小企业纳入序列的格局。落实《全民大中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优化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创造企业平等竞争的基本条件,统一税赋,搞活用工条件。进一步推 行和完善旅游企业的经营承包责任制 进行旅游企业股份制经营试点。

3、深化旅游计划与投资管理体制。在国家旅游局的领导下,全面规划管理全国旅游基本建设工作。确定国家和地方的投资分工和投向重点。国家主要负责非盈利的重点工程的基本配套,地方负责重点项目的资金配套和一般性项目的投资;盈利性的项目将由企业按照经济规律投资经营,自负盈亏。建立旅游业有偿投资制。

参考文献

篇(6)

一、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特点的财务会计管理体制

(一)适当集中财权,强化管理。资金调度权、资产处置权、投资权、收益分配权、财力人员的任免权要集中总机构,各分支机构只有经营权,实现由分权型管理向集权型管理的根本转变。同时,缩小管理半径,尽量少设三级或以下的分公司,减少管理层次,有利于适当集中财权,实现有效监控。

(二)健全内部机制,强化财务监管。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因此必须保证财务管理的权威地位。财务管理机构设置要科学,财力管理制度要健全统一,执行要有刚性,检查、监管要到位。设立内部结算中心,以便有效融通资金和加强监控。

(三)实行目标管理,健全激励机制。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考核最终成果为核心的现代管理方式,实现对下属分公司的绩效评价与控制,是最理想的激励方式,对调动下属分公司的经营和管理的积极性来说,是一种强制约束机制。

(四)统一采购物资。实行类似政府采购制度的统一采购制度,以利降低采购成本,减少仓储费用,加速资金周转。

二、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以资金管理为重点,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良性循环

(一)加强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优化资金结构,提高资金运营效率。加强内部资金控制制度就是要变事后结算为事前和始终控制。对资金事前控制,主要是进行预测、规划,要编制出比较科学的资金需求量,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现有资金存量,来合理的筹集和使用生产经营资金,事中加强资金控制,主要是对资金在使用环节上进行有效的事中监督、防制,防止盲目和无效的使用资金,以致造成资金的浪费。

(二)要建立健全企业各项定额指标体系,严格控制资金占用,内部要形成一种科学的定额管理体系,定期修订各种消耗定额指标,特别是流动资金定额。

(三)资金要集中统一管理,盘好用活资金,资金管理和使用要相对集中,统一调度。企业的财务部门要增强金融管理意识,积极引进银行运行机制,建立“内部银行”管理机制,树立资金有偿使用观念。

(四)苦练内功,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增强资金运营能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浪潮中,企业已走向市场,职能积极创造条件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必须要瞄准市场,苦练内功,挖掘潜力,依靠高科技、高质量,积极开发一批有一定竞争能力的新产品打入市场,在广阔的市场大潮中谋生存、求发展。

(五)增收节支、开源节流、节约资金、减少浪费,提高资金利用率企业一边喊资金短缺,需要增加银行贷款,一边却浪费资金的现象还相当严重。一是有些企业不作市场调查,盲目开发产品,乱投入,造成沉淀资金;二是有些企业虽然作过调查,但投入过多,供大于求,只求高产值光荣,不顾积压浪费可耻,造成大量的产成品资金浪费;三是物质采购不比质比价,质次价高的材料购进无人问津,增加了产品成本,减少了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必须要强化财务管理。

三、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特点的会计管理体系

根据我国企业的会计实践和现代企业的要求,企业会计管理体系应该分为一般会计,责任会计和管理会计三个层次。

(一)一般会计。即传统意义上的财务会计,是企业会计管理体系的基础,它完整地记录企业经营活动的收支情况,并通过分类账、损益表、利润分配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向外报送财务报告,为企业的管理层财务分析与决策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同时提供投资者(国家)和股东作为投资的参考。

(二)责任会计。在西方现代管理会计中,责任会计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主要是通过解决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上责任不清的问题,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在现代企业中,由于其集团化、跨地区、分支机构多的特点,而对外又面临着越来越激烈,越来越残酷的竞争,迫使企业内部的管理进一步向纵深发展。责任会计和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紧密结合,使会计

转贴于

控制的职能大大加强,会计信息的适时反馈作用充分发挥。这是现代企业的必然选择。责任会计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会计,主要利用价值形式,通过建立各级责任中心、目标管理、差异分析、责任转账、编制责任报告和责任报表等方法,对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耗费、占用和成果进行核算和监督,从而达到企业管理目标优化的目的。

(三)管理会计。它主要通过对企业价值的预测、计划、控制和决策,包括企业财务目标的制订、利润规划、财务预算的编制、财务控制与成本控制、投资决策和融资决策,新产品开发预测和销售预测等,为加强企业管理,参与决策服务。

(四)用现代管理会计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预测、决策。在现代企业制度化,我们企业会计的服务对象(中心)相应的调整了,也就是扩大了企业会计的服务范围。运用管理会计职能进行经营决策、投资决策、成本控制和经营成果考核分析等,为企业内部各管理层次服务。

四、建立健全会计信息管理体系

现代企业会计制度需要建立健全会计信息管理体系,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会计信息需要量日益增多,对会计信息的内容要求也越来越高和日益多样化,而近几年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致使会计信息普遍存在失真问题,这就会使会计信息失去了价值,会计工作也就等于丧失了生命。对此我们必须加大会计改革的力度,特别是要加强会计工作的法制建设,为会计人员和会计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一)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要求我们必须全心全意地为市场经济服务。无论是宏观决策还是微观管理,会计工作都是处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我们会计人员应该珍惜自己的会计职业工作,同时还要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积极的投身到市场经济大潮中去,全心全意地为市场经济服务。

(二)建立健全会计信息管理体系,有效的利用会计信息资源满足各种层次的需要。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信息已不是原来简单的资金来源、资金占用和成本费用等情况下的信息。在新形势下,应该有一个较大的转变:

第一,有关企业重大的生产经营决策,运用量一本一利方法分析出盈亏临界点级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等信息;

第二,重大的投资方案决策,预测投资回收期,投资(内含)报酬率、现金流量、净现值等决策信息;

第三,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中的内部责任中心划分(资金中心、成本中心、利润中心),以及业绩考核、分析、奖惩等控制信息;

第四,企业报告的财务成果、财务状况变动,盈利情况以及利润分配等会计信息;

第五,有关企业发展前景、未来的盈利水平、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幅度、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变动等预测信息;

篇(7)

关键词: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426.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2)05-0057-02

当今各个行业中企业都面临激烈的竞争,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成本领先。企业的产品、工程、管理应当设置为成本项目,按项目组织高效益的生产、施工、管理流程,达到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合理配置,实现项目成本最小化和项目质量最优化,是管理的重要目标。

1问题提出

当前,在严峻竞争压力下,许多企业已经严格资源使用,力求在同行业中寻求成本领先,但在具体落实措施及效果上并不理想。大部分企业的成本核算与管理资料主要由会计部门负责成本工作的会计人员完成,将产品、工程、管理的成本资料完整计算并及时提供,只是从形式上完成了成本核算与管理。大部分企业管理层与劳动层相分离,企业的基层所获得的成本资料一般在当期生产完毕以后,由成本会计人员根据生产出来的情况计算分析提供,全部都是事后信息。建立项目为导向的成本核算的管理制度,能够将成本预先具体分解到各个部门,管理层能够在成本发生之前,将预先设计好的成本任务落实,并在成本发生过程中加以控制,最后查看项目的实际成本和预算之间的差异。这种将项目成本预算、并核实、控制的过程,能够更新企业管理层的概念,由事后成本控制转向全面的过程成本控制。

2项目为导向的成本管理内涵

以项目为导向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是将企业会计期间内发生的费用项目化,将成本任务分项目、分步骤层层分解到具体的部门、人员,每个部份都各有各自的成本任务。从普通生产一线员工来看,对每个产品生产出来耗费的材料、工时等都有一定的定额;对施工企业的工程施工人员来讲,每个作业员工对工程物资的消耗和工程进度都有定额;对管理部门来说,对部门任务、费用消耗都有标准。各部门对自己实际耗费与分配的定额或标准相对比,就有利于各级人员对自己的成本控制项目明确差异,增强人员节约意识,将消耗定额降到最低。

以项目为导向的成本控制与管理对项目经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项目经理人员除了精通工程技术以外,要求对项目的生产、施工进行全方位的了解,熟悉每一个生产环节或施工领域。项目管理人员根据经验将企业的成本项目具体进行预测、分析,对相应的生产环节和人员的成本定额进行制定,对过程中的成本按预算及时计算差异,落实成本控制,最终计算出项目成本及差异并进行分析。这就要求项目管理人员从单纯的项目施工组织者向企业管理人员转变。

3目前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主要出现的问题

①指标没有量化,成本核算不科学。成本核算指标没有量化,一些施工企业目前的财务管理是靠人工报表来完成,还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定量指标体系。指标不合理,定量不准确;项目该完成多少、节约多少、增收多少,心中无数;项目盈亏奖罚缺少量化标准,考核兑现无依据或依据不充分。有些公司由于没有分阶段、分项目、分部分项成本控制,所以最后项目完工后成本也就没有有效控制,有时甚至到结算时才知道项目亏损。

②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手段落后。目前有部分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人员综合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具有施工管理和组织经验的人,成本管理能力有限,文化水平及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不高;而另外一些具有理论知识水平的大学生经验又不足;具有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及成本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不多。在开展成本管理活动中,这些单位的管理人员墨守成规,管理落后。有的凭经验管理,死抱着过时、落后的思想和做法不放,好的做法不能及时吸收应用;有的在学习先进单位的经验时,不联系实际,死搬硬套,效果不佳;有的虽然建立了一些管理制度但没有很好地组织运行,缺乏必要的预控手段和监控措施,最终留下一些“黑洞”和“死角”;有的重“揽”轻“管”,以“包”代“管”,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推进。

③成本管理意识不强,浪费现象严重。目前有些施工企业还没有转变成本管理的观念,成本管理意识不强,重视不够。公司管什么,项目部管什么,责任不明确。没有责任制、没有目标成本分解、责权利落实不到人,滋长了项目部人员的消极怠工情绪。有的管理人员由此没有责任意识、成本意识,觉得与自己没多大切身利益关系,对材料管理不严,浪费严重。有些项目部无严格执行领料用料制度,从仓库领料有数,但余料无回收,失窃浪费严重,尤其是计件承包只包工不包料,工人班组只顾出产值,材料、物资过量消耗,机械设备过度磨损;小型手动工具更无人爱护,有时借出无手续,返还无验收;或下料计算不准确,损耗率超标。钢材看管不严,遗失时有发生;材料型号不对,造成闲置浪费,材料供应量与实际不符;监督机制不健全,出了问题往往追不到责任人,这也造成成本失控的主要原因。

④管理环节松散,没有形成系统工程。成本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环节来协同完成,成本预测、计划制订、过程控制、方案优化、活动分析、经济核算、绩效考核等,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运行系统。对每一个环节的放松,都有可能导致成本管理指标发生重大变化。某些施工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常常是某个环节众人抓、某个环节无人问,放松或忽视一个或几个环节的情况几乎随处可见,常常是落后的做法不能改进提高,好的做法不能一贯坚持,时重时轻、时紧时松。成本管理是一项复合性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相互配合,工程、材料、财务、劳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会造成项目成本不必要的损失。

4对策研究

4.1建立和完善项目成本核算管理体制

建立和完善项目成本核算管理体制是项目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项目成本核算是项目成本管理的依据和基础,没有成本核算,其它成本分析考核、成本控制、成本计划等工作就无从谈起。因此,施工企业必须转变成本管理的观念,实行项目经理经营承包责任制,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使项目管理人员真正认识到施工成本管理在项目施工管理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抓进度、质量的同时,严抓施工成本核算管理,创造良好经济效益。同时,强化企业经营核算部门的成本管理与核算的功能,对项目的施工成本管理员进行集中管理和统一调配,进行施工项目成本核算时具有独立性,使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员切身利益与工程项目利益分离,这样才能体现成本核算的公正性。并且对成本核算员进行定期轮岗,定期培训、考核、激励竞争上岗,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建立健康有序的施工成本管理与核算工作网络。

4.2建立科学的成本评价体系

从成本目标的制定到完成目标的考核,整个过程都要有完整科学合理的定量指标体系作为平台。要将变更索赔增加净收益-材料、设备、劳务招标节约成本,施工组织方案优化节约成本,节省工程数量节约成本,缩短施工工期节约成本等指标逐级量化,以达到“量体裁衣”的效果。项目开工后,公司成本管理部门依据施工定额、设计的施工组织方案和调查或招标确定的材料、劳务、机械价格等,制定科学的内部价格,作为责任成本计算、计量与考核评价的依据。

4.3优化项目资源配置

项目管理主要是资源的配置管理,主要包括人、财、物等生产要素的配置。项目资源选配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项目成本的高低。资源配置要遵循因地制宜、比例适当、组合优化的原则,既满足施工生产需求,又不能过剩造成浪费。

按照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选配项目领导班子。要有明确的项目责任制,公司与项目经理要签订责任书。

选好施工专业队伍。内部队伍要配备精干高效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外部劳务队伍要采取公开招标方式选用.必须具备一定的施工能力和施工经验,录用数量要适宜。开工前必须针对项目专业施工特点,对劳务人员组织必要的安全、教育和相关培训。

配置适宜的机械设备、车辆及施工工具,确保施工机械既保障施工生产顺利开展,又不相对过剩。四是制订合理的施工方案。本着“方案指引成本,成本制约方案”的原则,以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工期,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及机械利用率的要求为前提,做好现场可利用资源调查,充分理解、吃透与业主签订的合同条款,科学制定施工组织方案,逐级优化组织设计,发挥方案预控在成本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环节上均衡;确保工序高效、操作可行、方案最优、成本最低。

4.4提高项目经营班子的整体素质

企业要培养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实践经验及成本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要想方设法提高项目经营班子的整体素质,特别是项目经理的素质,要经常组织进行内部交流学习,向同行吸取先进经验,不断提高项目经理的管理水平。要提高项目参与人员的项目成本意识,通过考核评价,对在成本管理中的有贡献人员,给予相应奖励;对弄虚作假、造成经济损失的人员,视损失大小给予相应处罚。切实使每一级、每个人都能自觉控制成本,提高全员参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

5结语

项目成本控制贯穿于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项目成本涉及到项目组织中的各个部门、单位和班组的工作业绩,与每个职工有着切身利益的关系,所以它是个全员控制的过程,要求做到人人有责,人人都参与。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就是要随着项目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既不能留空当,也不能时紧时松,要自始至终,有序可控。只有这样,电力施工企业才能在既满足业主方供用电方案的要求的同时,又能最大限度的获得项目利润,才能在日益开放的电力市场拥有立足之地。

参考文献:

[1] 雷永红.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项目成本核算[J].辽宁经济,

2009,(9).

[2] 欧阳清.成本管理理论方法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

版社,2002.

[3] 庞峋,李书源.施工企业项目法施工[M].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