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4 17:22:4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中学生体育教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学校虽然在培养体育专业生和竞技体育上成绩有些突破,但学生健康状况下降了,体育老师感到更茫然:体育课怎么上?上哪些内容才是同学们喜欢的?本人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对策,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确实存在问题,这是不容置疑的。那么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是什么呢?
1、由于升学的激烈竞争,“每天锻炼一小时”是梦想。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因为这,家长、学校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社会对教学质量的片面理解也对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以及一些学校本身存在着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更是严重影响了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造成学生体质下降。不少中小学的体育课常常被其他课程挤占,许多孩子被作业压得没空锻炼。
2、体育锻炼给安全让道。
3、学校体育设施匮乏,体育场地不足,不能满足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
4、独生子女增多,家庭、学校对他们的意志品质、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有所忽视,致使他们缺乏刻苦锻炼的意志,怕苦、怕累的思想较为普遍。在体力劳动明显减少的同时,体育活动时间在减少,体育活动的强度也不够。体育课上,天气稍热不愿意动,天气稍冷便不出来,以各种理由请假。
5、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由于宣传力度相对不够,营养知识相对缺乏,饮食结构相对不够合理,卫生保健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
6、随着计算机的进一步普及,由于网吧的不规范管理,许多的中小学生长时间地上网聊天、打游戏等已经成为学生近视发生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7、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体育教师对新课标新的教学理念学习和认识不够,教法单一、陈旧,缺乏创新精神,难以调动学生上体育课和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显然,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因素很多,家长有责任,体育教师有责任,社会有责任,学校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更有责任。因此,我们不能笼而统之地说该由谁负责。但也不能因为大家都有责任,就可以谁也不负责任,而应当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对问题的建议
1、学校要加强组织力量,积极加快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高度重视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宣传、贯彻力度,体育教师应利用每期开学的第一堂课和雨天在室内课组织学生学习。
2、强调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树立体育健康意识。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使他们逐步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为了获得健康体质与健康心理,都要将体育锻炼作为“不是别人干预我练,而是为了健康自觉练”的自觉行动,树立牢固的终身体育观念。
3、体育教师要用饱满的情绪对待每一堂课,用我们的激情去点燃学生青春的火焰,让课堂充满快乐的气氛,在教学内容上,本着新课程标准的“开放”与“放开”的精神,提高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可行性、地方性和趣味性。不要回避趣味性原则是体育学习的动机和目的之一。教学内容应完成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目标,所选的内容应是健康的,有意义的,文明的,有锻炼价值的,还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中国特色的和地方特色的优育运动项目,有效地为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服务,教学组织注意分模块式教学,分男女教学,注意对兴趣的引导与培养,每期搞好激励性的和过程性的评价,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成立多种体育兴趣小组,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鼓励学生增加体育投入,购买自己喜欢的体育器材。
5、家、校减压,还学生一个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个性,让素质教育在我校生根,开花,结果。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育;心理健康;内在联系;养成
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心理不健康会导致身体机能发生异常,而健康的心理养成需要有强健的体魄做支撑。对于人来说只有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才能塑造完美的人生,才能抵抗生活中的种种压力,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体育锻炼是提高人身体素质的有效手段,相应地对人的心理健康也起到了良好的调节和促进作用。加强体育锻炼对人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学生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关系
体育教学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体育教学不仅能够锻炼中学生的身体,更能塑造学生的心理,使其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有关心理学的专家学者通过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中学生比参加体育锻炼少的学生学习成绩进步明显,心理素质要比参加体育锻炼少的学生更高。其主要原因是体育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会遇到种种挫折与困难,经过努力拼搏会从困境中突出重围,获得成功,建立强大的自信心。同样在体育锻炼中培养了强大的自信心,即使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问题,他们也会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答案。此外,加强体育锻炼还能有效地缓解中学生学习中的焦虑,使其以积极、阳光、向上的心态融入到学习活动中。总体来说中学生体育运动和心理健康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二、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不良反应及成因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会因为种种因素产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认知过程中和心理适应不协调、不匹配而引起的心理疾病的一种症状或者是心理异常。产生心理疾病及异常的主要是由体质、个性、生理等方面的缺陷造成。其中,体育教学过中中学生所呈现出的不良心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焦虑
焦虑是指人从主观上对从事的某件事提前对其进行判断,预料会产生某种不良的后果而在心理上出现害怕,压抑、紧张等不良情绪。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会发现有好多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比如有的同学因为自己长跑能力差,一旦在体育课上遇到长跑测试,他们就会感到极度的害怕,有的学生弹跳能力差,在体育课上遇到立定跳远的项目同样会产生焦虑心理。即使是自身身体素质条件好的学生在遇到体育测试项目时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
2.人际关系紧张
人际关系紧张主要指的是中学生因为心理问题、性格问题、或者是外界因素的影响造成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出现退缩、回避不愿和其它同学进行交流沟通,在长期的心理压力下有些同学甚至会对其它同学产生怀疑、敌视和憎恨等不良心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这些同学因为心理不良因素的影响,在组织开展集体体育活动项目时,往往会表现出和其它同学不合群、甚至是不愿意参加的现象,不能够在集体活动中和其它学生团结一致,为争集体荣誉而努力拼搏。
3.自卑或自责心理
不同的学生其身体素质也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学生自身身体素质比较好,对于教师讲解的体育运动要领领悟的比较快,而有些学生由于自身的身体素质差,在教师讲解完动作要领后不能及时地领悟,当其他同学都掌握运动技巧后,自己还在摸索阶段,在此情形下他们就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挫败感,感觉自己能力差,对自己丧失信心,自卑、自责心理严重。
三、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养成
1.加强心理健康理论知识的教育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发育的关键时期,在此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健康心理养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体育教师一方面要积极地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特点对体育课程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出与学生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更应注重对学生心理进行揣摩研究,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努力培养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采用激励的方法,调节学生的情绪,提升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有关专家学者曾对学生的心理做过测试:在教学中如果强迫学生去学习不喜欢的项目,没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去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不仅起不到促使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反而会给学生心理上带来沉重的压力,造成心理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发应。所以就中学体育教学而言,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应尽量选取学生比较感兴趣,乐于参加的体育项目,让学生在体育项目练习活动中体验到欢乐,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激励,进而以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是按照体育教学特点进行的。体育教师不仅担负着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如何把体育教学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等问题,还需进一步引起大家的重视并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对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进行简要论述,供大家借鉴、参考。
一、体育课
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主要使学生掌握体育与保健基础知识,基本技术、技能,实现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和学校体育的总任务是一致的,包括: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这3个方面是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必须协调一致,全面贯彻。体育课是通过学生的身心活动,在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反复练习中,锻炼学生的身体,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这是体育课的主要特点。体育课的另一特点是学生在上课时,思想和行为的表现较多、较为明显,比其他课程提供了更多的进行思想和道德教育的机会。
二、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
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须先了解体育教育的“六性”,即:集体性、表现性、竞争性、规范性、实践性和交往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贯彻课堂常规和教材的特点,严密课的组织教学,处理好突出事件,发挥集体力量等,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体育教学之中。
首先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利用教材中的知识和生动、形象、鲜明的事例,去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激发学生自觉学习、自觉锻炼的习惯。在运动中各种突发事件都需要运动员迅速做出判断,并果断地处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果断性,提高学生处理事件的能力。其次还要培养学生自制力和坚忍不拔的意志;高尔基说:“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在体育课中,集合时要求做到“快、静、齐”;800米跑,“极点”出现时要求“坚持坚持”;队列练习要求“步伐一致”;通过长期的严格要求,每一次的坚持练习逐渐培养学生自制力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三、如何加强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做好思想品德教育,要求老师,除必须具有敬业精神外,还要有一颗爱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教学语言要形象化,多表扬鼓励赞美,少批评指责抱怨。对体质弱的学生千万不可讽刺挖苦,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要耐心地辅导,手把手地教,也可安排与体质好的学生结伴,对他们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的给予表扬鼓励。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就以几个方面进行简单探讨。
教师的自身榜样教育,教师的思想品行和业务水平,包括文化素养、教学风格、言行仪表、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品质都对学生产生影响。当学生意识到从教师身上看到他们所希望的形象时,就产生了积极的榜样教育的效果。如课堂教学中,教师勇于吃苦,不怕累,不怕晒太阳。不怕风吹和寒冷,工作认真负责,准备活动和同学们一起做。示范认真规范,尽量满足同学们的要求,练习是积极为同学们当陪练,耐心帮助差的学生等。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先做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激励同学,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在体育教学中要搞好思想教育,教师除了必须具有敬业精神外,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独运匠心,使学生在快乐中得到知识,得到锻炼,受到教育。这才是体育课中思想教育的目的所在。
四、在体育课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体育教育,中学生,人生观,个性,形成,发展
体育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通过身体活动和其他一些辅手段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人生观是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中学生正处在身心成长、思想比较活跃、富于理想的年龄阶段,面对着美好又坎坷不断的未来,心中充满了希望和遐想。但是,由于他们在中学学习任务太重,再加上思想品德教育环节薄弱,思想波动较大,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因此,中学的教育活动,不但要传授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指导中学生积极向上正确人生观。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担负着强身健体传授技能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中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较强的竞争能力,良好的集体合作精神,充分的自信心和正确自我评价能力等方面的任务。因此,体育教育在中学生正确人生观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特殊作用。所以,本文就体育教育对中学生人生观形成的影响做一点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1.体育教育能促进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及竞争意识的提高
1.1 竞争是体育运动的本质,体育运动的竞争是在规则的严格限制范围之内,进行平等的竞争。例如:在一场乒乓球教学比赛中,要对对手的技术特点进行客观的分析,要对自己的长处和弱点进行正确估计,在规则要求的范围之内,做到扬长避短,去争取胜利。通过体育运动这种竞争形式,可以培养人们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进行社会评价,所以,竞争就是出于对社会评价的追求而进行的活动。通过这种社会评价,人们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如何对待竞争中的成功与失败,失败了又如何认识自己,解剖自己,重新确立新的目标,再去争取成功。成功了又如何严于律己,继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旺盛的斗志。这一切都必然大大提高了个体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能力,促进了自我意识的发展。
1.2 体育教育能提高中学生的进取精神。
体育技能和成绩的提高是无止境的,每一个人本身的潜力是不可预测的。在体育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自己给自己定目标、定任务,乐于、且勇敢的向既定目标任务挑战。并通过这种本身潜力挖掘的不断成功而感到了喜悦,刺激了人们进取的欲望。例如:人们跳过了一个超越平时水平的距离,就会增加自信心,就会重新制定新的练习计划,确定新的冲击目标,进行新的挑战。这种在体育活动中的不断进取,反映到现实生活中,就能培养中学生树立对人生不断向上追求的积极思想。为了达到或超越新目标的目的,必须制定新的计划措施,在付诸实施过程中,又必须进行自我监督。从现实的自我出发,确立并不断修正和改变现实生活中自我的具体目标,通过努力一步步向理想自我接近,最后达到自我意识的统一。正是由于体育所具备的这种进取性,可以促进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完善。
2.通过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美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体育与美自古以来就是紧紧相连的,运动智慧和力的结合,身体练习是意念和形体的统一。学生可以用自身的形体“造型”来表现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并通过形体“造型”来增强自信心。体育运动项目繁多、练习方法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特点,选择不同的练习内容,采取不同的练习方法,使自己的形体向美的方向发展,并通过不同方式来表现自己创造美和审视美的能力。例如:在体育运动和身体练习中,通过学习韵律体操、基本体操等律动来创造、表现形体的艺术美;通过竞技体育来表现力量、速度、配合和意志的美;通过观看比赛和表演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美的心灵、美的情操都是通过美的举止、美的形体来表现的。因此,通过体育教育可以使学生外在美和内在美很好的统一起来,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自我评价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
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日益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是现代社会发展对新一代人才的新要求和大趋势。因此,学校体育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地自我评价是非常必要的,它将有利于学生坚持目标或修正目标,使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激发健康的心理因素,抑制和消除影响自我发展的心理障碍,它可以为学生提供有关本人进步的信息,了解自己学习锻炼情况,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难点所在,激励自己奋发向上。例如:在学习某项技术后,学生要对自己掌握技术和理论知识不足之处做出正确评价,确定以后努力的方向。在体能练习后,要对自己身体功能的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价。阶段和学期结束后,对遵守纪律状况、理论和技能掌握状况、身体素质提高状况等方面进行总结和评价。通过对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能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正确的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和社会行为规范,有助于正确人生观的形成。
4.健康体魄可间接促进中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
身体发育状况和身体健康状况以及思维水平的高低是人生观形成的基础。中学体育教育是促进学生身体发育、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有效手段,还能促进中学生运动技能和认识能力的提高。健康的体魄和较强的运动技能,就能使中学生在体育运动和体力活动中取得明显的优势,就会使他们产生了一种自豪感,从而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就会产生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就会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去探讨未来,建立与将来相适应的人生观。相反,则会产生自悲的生活态度,使其人生态度与其他的同学格格不入,难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积极人生观。因此,体育教育通过它的目的以间接的形式促进了中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知道一个人身体发育状况及思想水平的高低、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个性社会化水平这三者是人生观进入个体的先决条件,在它们的作用下人生观得以形成。通过对中学学生人生观形成过程中内部和外部环境条件所起作用的分析,我们清楚的认识到,中学体育教育是中学生人生观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外因,因为它符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只要我们充分考虑中学生内因特点和内化过程的规律,就能促进中学生人生观按社会需要的方向形成,就能成为有知识、有道德、有纪律、有觉悟的人才。
参考文献
一、学生对运动参与的欲望和满足感
学生能否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先行设计。教师如何设计能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中获得快乐,使学生有更大的优势从中得到乐趣,同时,也获得参与的满足感,学生就将在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压力能在体育课中得到释放,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在设计这环节更有必要加强的一方面,才能产生更积极的作用。比如:每次观看体育比赛时能让众多体育爱好者欣喜若狂,彻夜不眠,参与到比赛之中所感受到的乐趣,一切均发自肺腑之言,不需要规定,更不需要强制,情感与运动的交融,参与的满足就足够了。如果体育教师能使学生在多年的体育学习中找到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不管现在学生有没有意识到体育对他个人成长的真正意义,就已经不知不觉地接受体育。那么,体育课的教学设计就应该让体育课成为学生们渴望参与其中的空间,从中得到乐趣,多增设一些体育比赛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这样,学生们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逐渐把教师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运动习惯。
二、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自我锻炼能力如何与常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本人在多年体育教学中认为应注意全面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将自我锻炼能力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主动积极的锻炼,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这对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这也符合现阶段"体育与健康"所提倡的: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体验锻炼身体的乐趣,从而提高对体育的关心、意欲、态度和兴趣,拥有健康的体魄。
三、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体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活动方式和手段的总称。在体育教学中,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很多。如:发现法、范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法等。但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逐渐渗透到各学科里,多媒体也引进到体育教学的课堂,体育方法的改革也随着教学教育现展而紧跟时代不断推陈出新,它的科技含金量不断增加。如:教师在一节课中交替使用讲解示范,可以利用制作好的课件切到多媒体平台进行讲评,容易出现的错误的演示,有条件的甚至可以用录像的方法把学生练习的动作录下来进行讲评。这样,体育教学方法的合理交叉使用结合,呈现出多样性。又如:现代多媒体的体育教学方法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它是用光、声、音像等多种手段取代传统的言传身教的教学方法,作为体育科目,特别在室内课、理论课上,教师可将更多最近发生的体育事情更直观搬上讲台。如申奥、奥运、亚运知识、北京奥运村进展情况等体育信息、知识及时传播给学生,充分体现现代技术教学的应用,发挥其整体功能。因此,丰富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培养、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所采取的手段,使学生为被动锻炼变为主动锻炼,从而获取更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全过程,使他们从小喜欢体育,乐于体育。
四、教师素质的自我提高
关键词:高校体育;逆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003-01
《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明确指出:学生的需求和学生的情感体验才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重中之重。高中生,作为社会主义未来的接班人,在其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过程中,必须重视和提高主动学习能力和抗挫能力,以满足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但是,长此以往的重技能、重体质思想极大的束缚了体育教学的发展。为此,如何发挥体育教学中逆商教育的特殊优势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一、“逆商”教育
“逆商”教育是指对学生的容忍、承受挫折和逆境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教育,包括逆境心理调整教育和逆境预防教育,是教育者对学生合理地设置适宜的逆境情境后,再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奋发向上、反复拼搏,最终战胜逆境,达到成功的顶峰。实际生活中许多到达事业顶点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那些在生活中、事业上遭受挫折的人。在逆境中饱经风霜的人,才能更深刻理解什么叫成功。另一种对于“逆商”教育的解释是教育者对正常青少年合理地设置适宜的逆境后,再引导青少年积极地克服困难,并把这种应对逆境的能力伸延到实际的生活中,最终达到成功教育。
二、高校体育教学开展逆商教学的对策
1、提高教师自身的逆商能力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学前提的教师本身应当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逆商教育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面对逆境,只有自身拥有良好的逆商,才能使得体育逆商教学良好的进行下去,才能对学生进行培养工作,如今的教学任务不单单的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们的价值观引导。
2、树立符合学生的正确目标
人生只有目标才能很好的生活下去,而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时常伴随着挫折和失败,既定目标市场部能实现。如果一个大学生没有长久地目标,任何事都抱着得过且过、随波逐流的态度,那么不管在今后遇到什么困难。他们都会感觉不适应,不开心,时刻被失望所困扰,慢慢的陷入到逆境中无法自拔。而树立长久远大的目标能使大学生们不畏艰苦、坚强拼搏。一步步朝着目标奋斗。从而获得成功。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们应当根据学生们的不同体型、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等制定符合学生自身的体育教学目标。目标不能超过学生们的承受范围之外,如果目标太高,容易使学生们产生放弃的心理。造成学生们的挫折心理。所以,高校体育教学应当制定合适的逆商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们产生挫败心理后,要权衡下定制的目标是否过高。是否符合学生们的自身条件,把握好教学的度。在使学生们产生一定逆境的同时也要保证学生们能够通过努力实现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使学生们长期保持进取心和活力。
3、建立符合学生们的逆境情境
逆境是伴随着人的一生,所以,如何适应逆境,战胜逆境是人们长久发展下去的必然选择,只有适应逆境,战胜逆境的人才能取得成功,适应逆境,不是单纯被动上的适应,更应当是主动的、积极向上的适应,在体育竞技中,往往会出现比分落后的情况,而意志坚强的人往往能够在逆境中调整心态,取得最后的胜利,在我国的乒乓球训练中,时常让主力队员在大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开始训练,目的就是培养队员的逆境适应能力,训练队员的心理素质,这也是我国乒乓球项目长盛不衰的保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的设立逆境情境,如在体育教学比赛中设立一定的落后比分来训练大学生来锻炼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在野外训练中,可以在相对恶劣的环境下进行,又如在恶劣的天气下进行长跑等运动。培养学生们的意志力。在设立逆境情境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性格了解并分别对待。
4、培养学生们的意志力
意志力表现为对待任何事物都有毅力、坚韧不拔的性格以及持之以恒的信心。克服一切困难的有力武器就是拥有良好的意志力,一个意志力坚强的人,能够承受住社会以及学习上带来的压力。当代大学生应当明白,逆境时一种挑战的同时也是一种机遇,只有找出走出逆境并逆转逆境的方式,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体育锻炼时最能磨练意志力的一个方法。体育教学环境有春夏秋冬之分,有些运动就是为了考验大学生的意志力,比如800米赛跑,这是一项非常考验意志力的项目,需要学生们把我号爆发力和体力分配的问题。很多大学生通常都会中途放弃,体育教学应当多鼓励这种中长跑项目。鼓励同学们挑战困难,战胜困难,挑战胜利极限。让他们懂得无论身处什么样的逆境,只要有意志力,只要能坚持,奇迹就会发生。
5、培养学生们的人际关系
要克服困难和挫折,增强逆境的适应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很重要,在生活中,人们离不开家人以及朋友的支持,而人的交际能力往往是社会适应能力的表现,在社会上,人际关系有时比金钱和知识更加重要。高校体育教学与教学活动中应当多开展不分专业不分班级的混班教学方式,为大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提供一个提高交际关系的平台,教学以及活动中,学生们互为对手或队友,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为他们提供交流,通过体育课上的交流发展成为课外的人际关系交流,提高学生们判断力和组织里。为以后的适应社会提供基础。
6、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
团队合作精神已经成为了现如今企业越来越重视的方面,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有助于人们在逆境中成长,解决逆境中的问题,把主动变为被动,高校在体育教学中应当多进行团队项目教学以及比赛,如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集体性活动。
参考文献:
1 农村初中学生体育课堂自主学练的必要性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要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学习的方法,并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理念为一线体育教师指明了课堂中需要努力的方向,因为体育与健康课堂具有实践性,自主学练的培养刻不容缓。城市学生视野开阔,体育项目开展广泛,体育人群比重大,农村学生与之相比,短板顿觉凸显。尽管城乡差别正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缩小,然现阶段广大的农村地区常住人群以老弱幼小为主,青壮年常年在城市打拼,导致农村初中学生见不到现实版的体育项目赛事,农村体育人口占比甚微,因而没有潜移默化的诱导,缺乏兴趣的开启,对体育项目了解甚少,自主学练也就无从谈起。现今的课堂教学发展趋势以及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培养学生自主学练时不我待,是达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必经之路。
2 培养农村初中学生体育课堂自主学练的策略
2.1兴趣引导,拉起学生自主学练的序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被无数实例所证明的经典名句,在此同样适用。既然,农村初中的学生由于这样或者是那样的缘由导致见识短浅,无法对体育项目产生兴趣,体育课堂自主学练缺失。不妨以此为突破口,在提高学生兴趣上下功夫。兴趣的提高光凭借教师苦口婆心的解释和劝说很难见效,需要对学生的头脑来一次风暴。时展,社会进步,各种体育赛事的音像资料在网上轻易就可获取,利用室内课的时段,把课前精心准备的赛事经典对学生播放,播放过程中适时就赛中难以理解的部分进行解读,消除学生困惑,让学生从中受到启迪,感受体育带来的魅力,拓展体育在心目中的概念,理解体育的无限度和广阔性。风暴可以刮去学生们脑海中陈俗旧念,可以刮去过往的孤独与寂寞,享受体育带来的和煦春风。当学生们精神不再萎靡,面部不再僵化之时,学生自主学练习性的培养可期。中国学校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就现阶段而言,学生最为喜爱的运动项目不是贵为有着“世界第一运动”之称的足球运动项目,而是篮球运动项目。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不管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运动人群最为集中的场所肯定是篮球场。既然学生喜爱这一运动项目,作为教者应当适时的因势利导,搜集、剪辑、整理好篮球精彩赛事集锦以及篮球学练方法,选择适当的时间播映。当然,也可以就电视媒体中外篮球赛事的转播时间告之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决定,去选择。兴趣的培养,在点滴中初见成效
2.2课件导析,给学生自主学练插上翅膀
PPT是最为常见的现代教学媒体,不过现在一些地区已经使用上了SMART电子交互白板。据笔者尝试,感觉电子白板运用于教学,能够轻松化解教学中的难点,做到重点突出。以江苏省如东县为例,由如东教师发展中心牵头,学科研训员将本学科需要完成的课件任务进行分割,各校、各学段任务明确,课件任务制作完毕之后再发送至学科研训员,最后由学科研训员上传到如东教师发展研究中心网或学科群,做到资源共享,当然体育学科也不例外。作为教者,及时下载所需资源,利用室内课的时间就课中学生出现的难题,点击给学生观看,并由此为导向,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有内容、有方法、有目标的学练模式。以初中体育学科为例,按照常规每个年级每学期应该有两节室内课,一个学年每个年级就是四节室内课,这样一个学年三个年级就是十二节室内课。十二节室内课课件的任务由各个学校自行制作,显得内容单调,而由县体育学科研训员牵头,收集各校制作的课件,经过精心筛选之后,再下发或上传至县研修网,各校在内容的选取上有了更大的空间精挑并改进,最大化地为学生自主学练培养或解决实践课堂难题服务。学生通过SMART课件,可以很清晰的看到项目技术动作的过程或者战术的演变经过,困惑可以在短时间内被化解。
2.3方针指引,为学生课堂真学铺路
从2001年课程改革元年开始到2011年,基础教育改革走过了整整十个春秋,十年来课程改革所经历的辛路历程是值得的,修订版的课程标准更切实际,措辞愈加精准,是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依的拐杖。综合课改精神,南通市教育局于2014年就课堂教学提出了三点基本要求:“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限时讲授”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不能超过学生活动时间的一半,留出时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合作学习”指教学过程中必须建立学习小组,学生在小组内或小组间进行互动交流;“踊跃展示”指学生在课堂能规范、大声表达,主动、积极展示。其实,这些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对时下教育发展态势的跟进,符合全国闻名教育强市的称号。如东县教育局于2014年创造性地提出“真学课堂”的概念,2015年又被确立为“真学课堂推进年”,所谓真学课堂的简要解读为真学习、真交流、真互助、真问题等等,一系列的变化都是以课改为龙头。既然是真学,就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出了要求,作为教者依据课改精神,结合市、县要求,就初中体育学科的特点,形成具有浓郁农村初中体育学科自主培养的模式。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体育与健康》初一年级教材“鱼跃前滚翻”为例,农村小学面临师资、素养等诸多问题,学生前滚翻技术基础薄弱。作为初中体育教师应从复习前滚翻入手,辅助练习设定“高人、矮人”的游戏,即高人直立挺胸抬头,手臂侧上举,矮人下蹲低头团身抱膝。游戏先从集体一致性的完成“高人、矮人”游戏入手,引申到男女生在教师的要求下分别做“高人”、“矮人”以及互换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复习前滚翻,形象性的阐述团身必要性,强调保护与帮助的重要性。在上一层次的基础上,教者引导学生尝试脚距垫逐步变远。学生在自主合作学练中,找寻出要顺利完成向前滚翻,必须要加强有力蹬伸等等,就这样,学生在教者一步步导引中,采取自主与合作方式,于课堂中获取到应有的知识与技能,与此同时,自主学练的能力得到提升,为以后的课堂学习习惯养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实,兴趣的培养以及课件的释疑等都是学生自主学练培养的前奏,重头戏还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身体练习。虽然初中学生的素质相对于上下两个阶段是最好的,但并不意味着学生的学习能力强,更多的是在家长、学校、老师的督促、强迫和中考体育压力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的合力作用下被动学练,应付学习所占比重大,初中体育课堂中学生真正自主学练的现象并不多见,因此,农村初中学生体育课堂自主学练能力的培养还得依靠体育教师耐心引导,而体育教师的耐心引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的专业知识素养、专业技能水平以及课前的巧妙预设和课中驾驭能力。愿乘时代东风,脚踏实地,不断进取,实现农村初中体育课堂学生自主学练新突破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