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4 17:22:4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管理者培养方式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人才培养方面。
培养人才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企业没有将人才培养与企业的目标相结合,对于企业经营管理岗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次是企业对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本身所需要的素质和修养认识不足,大多经营管理人才在工作中并不能将自己的能力尽情的发挥,他们在工作中很难有成就感,工作没有目标并且压力大,久而久之会给人一种错觉就是经营管理岗位不需要太专业的技术或者是管理能力就可以做的。第三是企业对于经营管理者的培养没有一个科学而明确的计划。很多企业对于人力资源以及人力资本的管理仍然局限于一个基本的领域,对于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开发并未涉足,特别的是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也没有明确和详细的指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2.人才选拔方面。
人才选拔的途径有两种:内部提升和外部招聘。在内部提升方面,多数企业是通过设定一定的选拔和提升标准,对目标员工进行考核达到企业标准的就能够提升。在制定标准的时候,忠诚度作为首要的考核指标,其次才是这个员工的才能。这里的忠诚度不是企业的忠诚,而是对于考核的管理者或者是企业的高层的忠诚,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这样一种局面,企业的静音管理者都是一群办事效率低,无德无才的人,这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在进行外部招聘时多是利用招聘和介绍的方式进行,这种选拔方式的优点就是相对公平,但是缺点就是企业对于应聘者的能力以及个人素养等都不熟悉,选用的标准多是该应聘者以前的工作经历,有没有在原来的岗位有过什么重大表现或者是招聘者对于本企业本岗位的看法。这样做的主要问题就是,在选拔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的发展要求是不是与应聘者的各项素质和能力相配,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养,这些在大多数的企业都还是很模糊的。
3.人才考核方面。
考核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管理机制中最重要的环节,这是衡量以及鉴定企业经营管理者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信息。针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考核目标、方法以及手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着经营管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以及工作的绩效水平。企业在指定管理者考核机制的问题上都存在着考核的目的不明确、体系不合理以及标准不科学等方面的问题,设定的考核目标不能够准确的反应管理者的工作能力。其次企业对于经营管理者的考核方法设置也不合理,多数的企业都是依靠上级的直觉以及同事和下属的评价等主管因素给该管理者做出评价,主管因素是极易受外界影响的,缺乏公平的客观评价的考核方式是很难准确的测定出管理者的水平的。第三是企业对于经营管理者的考核结果重视程度不够。考核反馈力度不足,经营管理者在考核过后不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考核也就变得毫无意义。
二、完善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管理机制的对策
1.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懂得培养人才的企业,能够让员工随着企业的发展成长,不但能够节约一定的人才成本还可以有效地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完善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机制建设就变得尤为重要。首先企业要明确自身的使命与目标,认识到企业所担负的社会责任,这是企业建立良好人才培养机制的前提。其次是企业要做好对于在职员工的培训工作。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才对于工作的职责和任务承担的会越来越多,能力与职责科学的匹配就需要企业的培训和对人才能力的提升。第三就是要帮助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了目标、有了奋斗的方面他们的工作和管理能力才会有更更好的发展。
2.完善人才选拔机制。
单一的选拔方式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将内部提升和外部招聘相结合,是两种方式的优势能够相得益彰。在进行人才选拔的时候,企业首先要做的是要将本企业的岗位进行全面的梳理,对于岗位分工的分析要细致深刻,根据企业的岗位要求去内部提升或者是外部招聘的方式来选拔人才。其次是要做好企业各个岗位的职责范围明细的确定,明确经营管理者所需要的素质以及工作职责,这样可以提升企业选拔人才的效率。租后就是要制定科学的人才选拔标准,做到人尽其才,各尽其长。
3.完善人才考核机制。
人才的考核机制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管理机制最核心的部分。首先是要建立科学的人才考核目标体系,也就是所谓的人才考核标准。这个标准要保证能够全面的展示被考核人的能力和素养、是能够确保关键控制点被考核的具有可行性的考核。其次是要开发和建立一套科学的考核方式和方法,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考核方式和方法要具有可行性、经济型、客观性以及灵活性等方面的特征。
三、结语
关键词:管理者 角色定位 领导艺术 团队 沟通
作为一名企业中的管理人员,无论职位高低,都应以成为一名卓越的管理者作为自己的目标。其必须具有快速反应、快速判断、快速取舍、快速行动、快速修正的综合能力,方可达到做事成事,带人成人,成人达己的卓越管理境界!
1.正确定位:角色管理而非本色管理
本色管理就是按自己的本身所具有的个性特点与待人处事的方式去实施管理。而角色管理则是根据企业组织中具体管理角色的需要去实施相应的管理。
一个卓越的管理者需要实施角色管理而非本色管理。必须充分认识到角色的内涵,掌握职责、授权等概念与相应技能,形成自己的想法与做法,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尽可能地放权,让下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作为管理者,还需要拥有使组织效能最大化的技能,同时需要对组织的纪律性有相当的认知,如此形成管理者应有的态度或意识。
2.管理技术:从实践走向管理
业务管理的任务就是通过管理使相关业务按计划达成预定目标,这是管理者能站稳脚跟的基础。
2.1计划与指示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计划工作是业务管理的开始。当公司或者上司给我们下达了某项任务,我们得善于将它量化并分解,同时善于拟定完备且便于执行的行动方案。计划制定之中,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进行工作分配。一项需要90分能力的工作,既可以交给拥有95分工作能力的人去办,也可以交给只拥有70工作能力的人去办,关键是要看为什么这么做,即管理者的真正想法是什么。计划完毕,还需要将相关的计划内容与下属进行良好的沟通,特别是谁负责什么要向对相应的人员讲清楚,这涉及到一项重要技能,即如何提高指示的有效性。
2.2执行与控制
执行不仅包括管理者自身本职的执行工作,而且更多强调的是如何帮助下属去不断提高执行工作水平。管理者除了与下属分享PDCA(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改善或处理)的理念之外,更应懂得适时使用SDCA(Standard标准,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改善或处理)的管理工具,不断提升业务管理的水平,如此便能事半功倍。
控制的本质是纠正偏差,其本身只是一种工具,并不是目的本身,因此不能为了控制而控制。如果下属各项工作都能按计划顺利推进,那就不需要什么管理者实施什么控制了。此外,控制的方式与具体方法有哪些,以及如何做到控制适度以防控制过度或者控制不足产生的偏差,什么样的控制才是最好的控制?这些问题都需要管理者有个清楚的认识。
2.3(跨部门)协调
部门内部需要协调工作,比如你将A工作分配给了张三,结果张三在工作期间内忽患疾病,无法顺利完成工作,那么你就要将A工作转授于其他员工,这就需要协调。为了顺利推进部门内的各项工作,还须搞好与相关部门的协调。一个目光仅仅限于本部工作的管理者,不可能成为卓越的管理者。
3.领导艺术:从管理走向领导
管理关注并修正行为,而领导则影响并引导人生。活都是人做的,要想把活干得好,必须把人的工作做好,而人的工作恰好是领导的范筹。一个要想达成卓越的管理者,必须实现从管理走向领导的兑变。
3.1培养与授权
选择有领导潜质的下属作为培养对象是关键。培养下属绝对是件双赢的事情,一方面下属得到培养,工作能力获得提升,能够承担更多更重的责任,另一方面管理者可以将更多的工作进行下放也不会误事,从而可以更轻松地从事更重要的事情。在培养下属过程中,要树立“工作本身就是最好的导师”这一理念。
3.2态度与激励
有句话叫“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说明了态度之于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管理重考核,领导重激励。作为领导者,我们需要彻底领悟激励的作用机理,需要切实掌握下属的需求,需要找出那些影响最终工作成果的有效行为,并着力强化这些有效行为。
3.3权变式的领导
管理者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主要靠下属去达成组织或部门目标。下属与下属不同,有些下属是成熟的,他们既有相当强的能力,同时也具备强烈的工作意愿,而另外有些则不然。因此,管理者要不断调整自我的领导风格,而不是进行改变下属,对不同的下属应该施行不同的领导方式。
4.团队建设:从领导走向团队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没有远景的团队走不长,达不到目标的团队很快就会破产;队长缺乏领导力,团队的执行力一定不强,也就无法按计划达成目标;领导力的核心在掌握冲突,即引领并利用冲突,执行力的核心在强化责任,即局部的连带责任;最为关键性的是信任,没有信任,团队建设就没有基石;建设团队要善于利用承诺,邀请承诺并实践承诺;同时,团队要不断成长与创造价值,就必须学习,高效地学习,通过一个个里程碑式的目标,迈向美好的远景。
5.问题解决:在团队实现价值
卓越的管理者具有强烈的管理者意识和使命感,为创造更好的业绩,积极解决问题。这种管理者,知道自己的存在理由就是为组织创造价值,所以能为更好的业绩而努力。同时,具有系统性的观点,既有人,又有事,他能够将生存(人事匹配、完成基本任务)与发展(人才培养与业绩提高)很好地结合起来;既有例行事务,又有例外事务,能将主要精力与时间放在处理例外事务上,也就是积极地解决问题。所以,在旁人看起来,他似乎闲适得让人羡慕,其实,他在关心大局的情况下,精心打理自己的管理业务,大脑一直处于临战状态,随时准备投入思考与交流。
6.卓越沟通:经沟通提升境界
对于某个特定的个人,一是外接于人即他与外界的人进行接触时的沟通,二是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的反省即自我沟通。一个人如果没有高品质的自我沟通,很难期待他与别人的沟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团队里,要进行有效沟通,必须明确目标。对于团队领导来说,目标管理是进行有效沟通的一种解决办法。由于整个团队都着眼于完成目标,这就使沟通有了一个共同的基础,彼此能够更好地了解对方。
参考文献:
[1](美)约翰・巴尔多尼,著.饶军,译.卓越领导者激励团队的50种方法[M].现代出版社,2011.
目录
一.背景分析与关键问题分析
二.培训需求调查结果分析
1.基层员工培训需求调查结果总结
2.中层管理者培训需求调查结果总结
3.高层管理者培训需求调查结果总结
三.培训目标
四.培训体系运作计划
1.课程体系
2.培训师培训
3.培训设施
4.培训管理制度
五.人才培训开发计划
1.确定人才需求
2.确定人才来源
3.培养的方式
六.培训课程安排与预算
七.培训业绩评价方法
1.培训体系运行计划评价指标
2.人才开发计划执行评价指标
3.培训课程实施计划的评价指标
一.背景分析与关键问题分析
xxx百货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百货企业。在将要结束的2003年,公司先后开办了珠海店、兰州店、阳江店,积极筹备东莞店、连店等,这一年是公司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最快的一年。2004年,xxx将继续在全国迅速扩张,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人才的数量要求增加,无论是分公司还是总部都需要增加量的管理人员及普通员工;二是对现有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管理观念有待于更新,原有的管理方法有待于改善。随着公司的迅速扩张,公司员工数量急剧增加,对公司的企业文化、凝聚力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何深入宣导企业文化、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是培训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几年,百货业发展迅速,人才需求激增,而人才数量的增加受一定的时间限制。在2003年的招聘中,公司所需的许多职位难以招到合适的人选,特别是具有行业特性的职位,如招商、分公司中高层管理者。鉴于此,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制定2004年人才培养开发计划,重点培养公司急需的人才。
二.培训需求调查结果分析
2003年11月,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在深圳总部及三家分店(华侨城店、量贩店、华发北店)、分公司(管理顾问、音像)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培训需求调查,共发出665份调查问卷,收回645份有效问卷。本次调查广泛收集了员工的实际培训需要、了解员工的工作心态和现状,为合理、科学的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提供了充足的依据。
总部、分店、分公司基层员工认为:
1.需要进行管理知识培训的51;
2.愿意休息时间参加培训的45.2;
3.内部培训师对公司发展作用较作用以上的约50;
4.个人可以承担培训费用的占32.5,不承担费用的占51;
5.认为培训能够提升工作绩效的占35,不能够的占15.2,说不定的占37.9;
6.可以接受签订协议的占32.7,不可以接受的占43.2。
分析以上数据,说明基层员工对培训有了较初步的认识,在某些方面仍有较的改善空间。在课程的需求方面,较急需《沟通技巧》、《人际交往谈判技巧》、《顾客服务技巧》等课程,而绝多数员工认为《百货业岗位技能》、《百货业营运知识》是必须的培训课程。
总部、分公司经理助理以上、分店组长以上员工认为:
1.个人可以承担部分培训费用的占35.8;
2.培训能够提升工作绩效的占34.3,不能够的占11.9;
3.可以接受签订协议的占37.3,不可以接受的占49.3;
4.愿意利用休息时间参加培训的占50.8,不愿意的占43.3;
5.认为内部培训师对公司发展作用较以上的占52.3。
从数据上看,中层管理者对培训的认识和基层员工的相差不,在某些方面略有提高。这是培训组织部门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层管理者急需的是《人际交往谈判技巧》、《时间管理》等课程,《企业文化》、《有效领导与激励》、《职业经理的绩效管理》、《如何塑造优秀团队》等课程是必须的课程。
公司高层管理者认为:文秘114版权所有
1.可以承担部分培训费用的占62.5,
2.培训能够提升工作绩效的占100,
3.可以接受签订协议的占87.5,
4.愿意利用是休息时间参加培训的占62.5,
5.认为内部培训师对公司发展的作用很的占62.5,较的占37.5;
6.现场评估培训效果最佳的占37.5,闭卷考试的占37.5,岗位技能测试的占25。
公司高层管理者对培训的认识明显比基层员工及中层管理者高很多,这为公司开展培训工作提供了有利保障。高层管理者对急需的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建设》,必须的课程包括《企业文化》《人际交往谈判技巧》《影响力与领导风格》《如何授权》。
从问卷反映的其他数据还可以看 出,员工在公司任职期间参加的由公司组织的培训较少,且难以形成系统,而员工对公司培训的期望还较高。公司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能反映出公司的培训需要力提升,以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和管理技能。
三.培训目标
xxx百货迅速发展的2004年,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将在培训方面为公司发展提供力支持,力求达成以下培训目标:
1.完善基层员工的培训课程,加强培训,显著提高基层员工的专业知识、服务技能;
2.执行人才开发计划,培养一批公司急需的中层管理者;
3.提高现有中层管理者的职业素质与管理技能;
4.为公司高层管理者提高自身管理技能提供条件;
5.进行规模的团队建设培训,加强部门、员工的沟通;
6.积极宣传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提高企业对员工的凝聚力。
四.培训体系运作计划
2004年,在既有的《xxx培训课程目录》的基础上,继续丰富和完善课程体系。重点开发一线员工(导购员、收银员、防损员)的业务技能与服务意识培训课程、中层以上员工职业素质培训课程,同时引进重要职位所需的技能培训课程、管理技能课程。引进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派遣内部培训师参加外部培训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形成公司内部培训课程;一是直接聘请外部培训师,形成外部培训课程及外部培训师团。通过以上各种方式,最终形成一套较完善的培训课程体系。
培训师资的培养是2004年培训组织部门的工作重点之一。按照新的培训管理办法,2004年5月1日后,所有的培训师应取得资格证后才能开展培训活动。总部需要培训一批较高素质的公共课程培训师,各分公司(分店)需要培训一批担负一线员工技能培训的培训师和一些公共课程培训师,在新的培训管理办法生效后,至少保证每个分公司的每个现场部门有一名岗位技能培训师。在本培训年度内,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为内部培训师创造多种机会提高培训技能,提供开发课程便利,使内部培训师能高效地实现培训目标。
2004年,继续完善培训设施,力争总部能建立一个独立的合适的培训教室,各分公司有自己的培训场地。总部应添置光学投影仪、摄像机、数码相机、便携式cd机、dvd刻录机等培训设施。
2004年,继续完善培训管理制度,根据执行反馈的情况修改现有的管理制度,增添新的培训管理制度。在整个公司(包括分公司)内部建立培训管理员体系,年底前达到每个分公司(分店)有一至两名素质较高的培训管理员,有一个运行良好的培训管理体系。
五.人才培训开发计划
近期人才培训开发计划主要以培训行业特色较浓的职位人才和具有很高协调能力和服务意识的中层管理者为主,包括营运经理、楼层主任、防损经理、防损组长、收银主管、收银组长、物管部主任、财务主管等分公司(分店)中层管理者和总经理、副总经理等高层管理者,同时培养现有的中高层干部,提升其职业素质,提高其工作效率。通过培训开发,培养xxx自己的人才梯队,使公司的人力资源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
较长远的人才培训开发计划则主要考虑到公司两年以上的人才需求,通过较长时间的培养完全融入xxx企业文化、独挡一面的人才。
人才培训开发计划的采取以下步骤执行:
第一步:确定人才需求
人才需求主要是依据两个方面的情况来确定。一是公司的新店开业计划。根据开业计划,确定适合分公司需求的人才;二是动态人才需求。公司的人才可能因员工离职、人才晋升、职位调动、公司发展部门增编等情况而出现的职位空缺。根据以上两种情况,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统计整个公司所需要的人才。
第二步:确定人才的来源
人才的来源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内部竟聘、选拔。通过在公司现有的人力资源中选拔来实现人才需求,可激发员工的潜力,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而选拔的人才也更了解公司的情况,更易于融入整个团队当中。另一种方式是外部招聘。通过招聘选拔适合公司需要的人才,能及时满足公司的人才需求,并可以使公司获得较新鲜的观念、方法。
第三步:培养的方式
人才的培养采用以下方式,一是进行岗位锻炼,在岗位锻炼中由上一级管理者进行工作指导,这是一种最直接、迅速其岗位技能、积累行业经验的培训方式,;一是在不同岗位、不同的地区进行实习,通过此种方式,培养较高层次管理者的;一是按照职业素质模型对其进行培训,提高其职业素质,管理技能。
六.培训课程实施计划与预算
见附表一
七.评价方法
培训体系运行计划评价指标有以下三项:
1.培训课程开发数量;
2.内部培训师数量与技能;
3.培训制度及人员体系完善状况。
人才开发计划执行评价指标为人才培养数量与公司人才需求满足程度。
培训课程实施计划执行的评价指标有以下四项:
1.培训课程实施的数量;
2.员工素质及技能提高的程度;
3.员工满意度及士气;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卓越;工商管理者
中图分类号:F2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11(c)-179-03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教育态势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社会经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提升管理水平是企业发展的不二法门;产业、行业和企业的发展需要以及企业管理者观念的转变促进了企业对管理精英人才的渴求;高校招生的逐步放开和竞争加剧促使高校努力寻求提升竞争力和发展的蓝海途径;新时期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要求。种种变化都催生着高校对卓越人才的培养。作为培养管理人才的工商管理专业理应顺应历史潮流,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卓越工商管理者,从而改变当前高校管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偏低与企业管理人才难求的“怪圈”现象。
1卓越工商管理者的培养定位
据调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比重上升较大,占70%左右,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建筑业、物流业、商贸业和服务业,这些行业中的企业在招聘管理人员时有70%是面向本科毕业生,需求的主要部门为营销部、人力资源部、物流运输部、财务部、行政部等部门。高校卓越工商管理者的主要培养定位应是立德、立言、立行的大型企业事业部及中层职能部门管理者,以及中小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与创业者。
2工商管理三维管理体系
根据工商管理过程中核心管理要素,管理主体、管理对象和管理职能,可以将工商管理划分成相互协调、相互联系的三个维度:管理层次维、职能管理维和管理职能维,三者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管理层次维,按照一般的管理层次的划分,可以把管理层次分为基层管理、中层管理和高层管理。职能管理维,企业的职能管理将分为两大类型,即业务管理和资源管理。业务管理主要是安排和协调企业的供、产、销等职能活动,保证企业各项经营活动有序、高效地运行,包括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运营管理、营销管理、研发管理等。资源管理主要是分配和协调配置企业拥有和控制的各项资源,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的效果和效率,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技术、信息等有形和无形资源。管理职能维,根据学术界对管理职能的一般划分,管理过程包括决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活动。
3构建基于工商管理三维管理体系的卓越工商管理者,三维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根据调查和历届工商管理毕业生就业去向的统计分析,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主要的职业岗位(群)是营销管理、人力资源与行政管理、投资理财管理等岗位(群)。在对这些职业岗位(群)的主要工作内容研究的基础上,考虑社会、行业和企业的发展趋势,卓越工商管理者要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应构建紧密联系的融专业技能、课程知识和实践训练于一体的三维人才培养体系。
3.1专业技能维:构建卓越工商管理者职业能力体系
根据业界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卓越工商管理者应建立以下相互联系的四层金字塔能力结构体系。3.1.1基本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卓越工商管理人才的基本职业能力与素养可以概括为能说、会写、细算、美德,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基本外语能力、应用写作能力和管理素养。3.1.2通用管理能力卓越工商管理者应当具备的、最重要的、最基本的适应所有领域和行业以及不同管理层次的能力和才干。具体表现为:修身——自我发展管理与性格修炼;齐家——团队建设管理;治国平天下——资源使用与运营绩效管理(任务管理)。3.1.3核心管理能力卓越工商管理者从事中层职能管理、项目综合管理等应具备的高于通用管理能力的核心技能。主要包括四大核心管理能力:营销与客户管理能力、企业内部营运管理能力、人力资源与行政管理能力和投资理财管理能力。
3.2课程知识维:构建富有特色的卓越工商管理者课程体系
根据卓越工商管理者的培养目标和能力结构体系,打造相互联系而内容不重复的课程模块体系。具体包括以下方面。3.2.1通用教育课程模块本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和素养,包括:信息技术、数学、外语及基本职业素养等课程群。3.2.2通用管理课程模块又称为专业基础课程模块。本模块的基本功能是培养学生的通用管理能力,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经济写作、逻辑学、统计、会计等专业基础课程群。3.2.3核心管理课程模块又称为专业技术课程模块,主要针对职业岗位(群)和区域经济发展要求进行设置。本模块的基本功能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管理能力,包括:营销与客户管理课程群、内部营运管理课程群、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群、投资理财管理课程群。3.2.4特色课程模块根据地方、产业、行业和企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而开设的相关课程,如:战略决策、企业管理项目、商业智能、行业趋势分析、现代商业模式、创新创业管理等课程群。
3.3根据卓越工商管理者能力体系和课程体系的设置,应设置与之匹配的实践教学体系
3.3.1基本职业能力与素养实验实训利用校内办公软件、外语教学、数学教学、应用写作、演讲以及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进行基本职业能力与素养的训练。3.3.2通用管理能力实验实训在校内,利用经济学沙盘、企业管理沙盘、物流管理沙盘进行实验、市场调查和通用管理能力实训体系进行实训。在校外,进行企业见习、观摩和每学期为期2~3周的管理实践,培养学生通用管理能力。3.3.3核心管理能力实验实训在校内,利用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软件、投资理财管理软件、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国际贸易等进行试验实训。在校外,每学期至少进行2~3周的顶岗实训或管理助理实训,全面锻炼学生的核心管理能力。3.3.4创新创业与综合管理能力实验实训在校内,利用创新创业、ERP沙盘、ERP软件和综合仿真实验实训进行锻炼,培养学生实战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在校外,通过毕业顶岗轮换实习、毕业设计等形式进行,进一步提升学生实战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
4构建基于三维培养体系的“三维一体协同发展”培养模式
“三维一体协同发展”是指企业、高校以及学生三维主体相互合作、相互协调,共同培养卓越工商管理者。企业、高校和学生三方联动、内外交互、协同发展是卓越工商管理者培养的新型模式,可以彻底解决管理人才的供需矛盾。
4.1“三维一体协同发展”的构建
学校维:高质量的人才培养能够提升高校形象和竞争力,推进学校发展。同时,在构建合理的三维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上,在企业的参与协助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改革,可以采取高校教师参与企业顶岗锻炼或者聘请优秀主管加入师资队伍等方式,促进教师类型的多元化。4.1.1团队培养学生从进校起就分团队进行学习,以培养其团队意识、合作精神、沟通协调能力。团队规模的大小根据课程性质和能力训练要求进行划分,团队成员一般为3~8人不等。团队的学习模式以模拟公司真实运营的方式进行,将学生的学习置于真实的市场环境中。4.1.2分类培养根据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发展和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等因素按企业行业性质、职业岗位群的不同要求进行分类培养,既可以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要紧密结合,又可以发挥学生特长和兴趣,提升管理人才培养的质量。4.1.3分段培养卓越工商管理者的培养采用学程分段进行。大一主要完成基本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管理基础理论学习与通用管理能力训练;大二上学期主要完成营销与客户管理理论学习与能力训练;大二下学期主要完成企业内部营运管理理论学习与能力训练;大三上学期主要完成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学习与能力训练;大三下学期主要完成战略管理和投资理财管理理论学习与能力训练;大四上学期完成创新创业管理、特色课程的学习与综合管理能力训练;大四下学期完成校外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完成实战性管理训练。每个学期根据所学课程完成2~3周的校外管理助理训练,因此从大一开始,就应将人才培养根植于企业的管理实践。4.1.4帮扶培养首先,组建校内专业、人生导师团队,指导学生人生发展、专业知识学习和校内的实验实训。其次,遴选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成立卓越工商管理者校企联合培养基地,组建企业实训导师团队,全程指导学生校外的实践实训。最后,组建同辈帮扶团队,高带低、梯队扶持,发挥学生之间接触多、交流易、渠道宽等优势,协助老师指导学生学习,参与学生管理工作,在实践中训练提升管理能力。4.1.5竞赛培养在校内,组织学生参与各项专业技能训练和比赛,锻炼学生的管理思维和技能。在校外,组织学生参加省市级、国家级甚至国际级学科专业竞赛,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管理思维和能力。各种竞赛活动的开展既能锻炼学生自身能力,又能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2从学生角度分析
学生维:学生接受高校和企业的双向培养,积极主动地融入团队学习,认真完成各阶段的理论学习和能力训练,通过多种方式参与相关活动和竞赛。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体功能,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实践中不断进行自我检验和自我提升,打好管理理论基础并灵活运用,提升综合管理素质,实现自我发展。
4.3从企业角度分析
企业维:校企联动是培养卓越工商管理者的有效途径。企业要获得优秀的管理者人才,在人才培养中应做到:第一,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实际的需求标准;第二,提供人才能力训练的实践岗位和就业岗位;第三,检验评估人才培养质量;第四,将企业管理项目融入高校课堂;第五,校企联合开发特色课程。在此过程中,企业既培养和选拔适合企业需要的优秀管理人才,又可以得到高校的理论指导和支撑,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卓越工商管理者”采取理论教育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培养方式,突出管理思维训练、管理能力培养和管理实践锻炼,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掘自身的管理潜质,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管理才能。有了合理的培养体系设计与实施,以及学校、企业的精心培养和学生自身的刻苦锻炼,学生必将成长为“会分析、善决策、精管理、能创新、重美德”的高素质卓越的工商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
对于生产经营企业来说,人才的培养要根据关联的事项或者参与因素做出整体的协调安排。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我们要明确人才培养的关键,进而制定具体的培养选择内容。在人才选拔的过程中,我们还要使得企业的核心文化融入到人才的技能素质体系中区。人才的培养并不是对人才简单的梳理,而是要做到不同部门或者岗位的最佳选择。
一、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树立市场化发展需求的观念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企业是参与活动的主体,是市场化人才竞争的重要载体。也就是说,人才的活动要依托经营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体现出来。没有了经济市场,企业人才也就失去了发展的意义与存在的价值。
企业对于人才的培养,必须要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以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为目的。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人力资源部门,对于人才的培养体系要坚持一个市场化发展需求的建设理念。在市场化满足需求的前提下,人才的培养与管理也会有新的内容改变,那就是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人才的培养和进阶体系变化。
二、企业人才培养规章制度的适应性、创新性调整
在企业中,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是需要一定的内部制度管理基础。我们的企业是否能够保证人才的正常化进阶,是否能做到维护人才培养的需求,企业的人才成长规章制度体系是市场化需求发展的要求,还是经营管理者的战略臆测。这都是我们要考虑的方向和内容。
在国内,很多企业还保留着计划经济制度下的人才培养管理制度。这是不符合现阶段人才价值需求表现的,也不符合人才培养的规律。因此,企业的人才培养规章制度必须要根据现阶段的特点做出适应性和创新性的调整。
三、企业人才培养激励方式的促进作用
人才的培养与成长是需要一定的现实方式激励的,需要企业给予足够的体现与认同。人才市场化的发展,更加体现了个人的目标价值追求,体现了经济活动中能动性个体的主观因素。跳槽现象的发生原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制约性因素往往是个人价值追求企业不满协调满足而造成的。在现实中,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认为人才流动是因为习惯性动作。这是非常不正确的,因为他们没有给予必要的价值实现基础和方式。
在企业的人才培养方式系满足中,激励方式是最重要的人才培养进阶保证。企业中,人才的激励方式主要有两种:荣誉和职位。只有企业的人才得到了荣誉或者职位等认同的时候,他才会承认企业的理念。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来说,留住人才才是目标执行的关键。人才也是人,也需要生活的物质保障,所以只有进行必要的目标激励方式选择。
四、企业人才培养对企业核心文化理念的需求
企业的核心文化理念对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健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体现在生产经营的各个参与环节与实现要素方面,每一个执行单元对需要必要的企业文化认同。只有企业文化这一软环境因素得到人力资源部门的大力宣扬,人才培养的发展才会适应企业的发展,才能满足企业目标经营战略的需求。这是一个长期的、波动比较大的体系建设,因此需要企业的各个执行单元进行最家的协调配合。
五、企业人才培养要走“复合型”技能培养的思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才的发展也要优化技能素质、优化目标执行结构、优化调整配合方式。人才在企业中的功能适应配置,一方面要适应经营安排,另一方面还要进行技能素质和人才结构的多层次和深层次的进阶。这是一个人才培养的战略持续选择,是人才“复合型”需求的要求。
人才是一种资源,是一种可以多向化培养与发展的“知本”效益管理。在人才的“复合型”培养过程中,人力资源部门要创新培养的方式、内容和观念。在不断的人才规划中,激发人才的创造性需求价值,并且充分尊重人才个人理念的选择。在人才培养“复合型”目标战略中,我们还要注重人才智能与岗位效益的最佳配合问题,发挥人才的选项性价值。
六、企业人才培养要做出具体的目标选择性规划
现阶段,企业人才的培养要做出明确的、具体的目标战略性规划。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组织者和推进者,因此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要做好具体的目标需求适应工作。激励方式是必然的选择,但还要有工作过程和效果的绩效考核体系。
在充分发挥人才能动性的效应下,监管约束人才的方向目标执行度检查。我们要考虑企业的需求、市场的导向,不能一味地认为人才就是企业的唯一。我们尊重人才,并不代表着无节制地放纵人才。
一、当下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以及学生管理者的创新行为受到抑制“传道、授业、解惑”始终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教育教学管理者不能偏离这一方向,在这种情况下,管理着创新行为受到限制。管理者本着这一理念为学生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导致学生的创新行为也受到一定的限制。2.学生全面发展受到限制因为应试制度的影响,教师普遍用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核心指标,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对学生综合素质不够重视。3.管理者自身素质受到限制伴随着教学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质量教师资源缺乏,对教学进行研究的时间、资金以及资源等均相对不足,管理者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二、人本主义理论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1.树立人本思想,尊重差异性学生属于教育教学管理的主体对象,教育教学要将学生作为中心。管理者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差异,促使学生主管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管理者制定学校规章制度过程中,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学校特色的管理制度。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主要目的是服务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要防止规章制度限制学生创新行为。此外,学校为管理者提供更多的空间,管理者充分发挥自身主管能动性,善于词用新颖、可行的管理方式进行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此外,教师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究的时间,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学生的引导者,科学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索。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学习和探究,促使学生知识储备增加,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为了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学校管理者可以在学校组织相应的实践活动,如小发明、小创作等活动。通过这种方式,不但丰富校园生活,并实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2.管理者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学生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学生和教师的行为,对管理者自身行为也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在人本思想管理制度下,管理者要客服“人治”,采用相对规范的手段,促使管理者各司其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但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还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促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根据心理学习相关知识,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充分体现出学校管理中的人本主义思想,体现个人主义思想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重要地位。管理过程中,注重民主性,促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均能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一员,对学校产生归属感。通过这种形成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管理中。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状态良好,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相对轻松,从而形成被管理者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在思想上和能力上均得到发展,管理者轻松管理,尊重被管理者的良好状态。3.引导全员参与教育教学管理,提高管理者自身素质学校发展是基于培养优秀学生,促进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的。因此,学生的全面发展便是学校需要高度重视的内容。为了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教师以及学校管理者要严格遵守学校规定,并充分落实学校规章制度。首先,管理者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自觉遵守相应规则,避免规章制度上的死角存在,对各个角落进行全面监管。教师引导学生尊师重道,学习教师身上的优秀品质,为学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实施过程中,管理者要坚持贯彻人本理念,帮助学校每位职工均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开展日常工作。教师属于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的主体,这就需要学校大力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教师参与到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提升教师归属感和成绩感,促使其工作积极性得到提升。此外,学校教师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对于学校教学也具有积极影响,提高了学校教学水平。提高管理人本思想意识,将人本思想渗透到交易教学的全过程。树立人本思想教育文化,教育文化对教育成果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学校树立人本思想教育文化,促使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学校可以定期进行课堂评定,相关领导通过听课的方式,对课堂进行分析,从中查找不足之处,然后通过开展教师大会的形式,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分析,结合分析结果,制定出科学可行的课堂教学策略,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通过课堂评定和考核,找出教师和教学管理者的不足之处,教师对这些不足进行完善,促使其自身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从而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三、人本主义应用于教育教学管理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当下,人类文明不断提升,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价值也不断提升,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遵循以人为本原则,从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管理,主要是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这一角度分析,学校应当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将目光投向未来发展,关注人对教育教学的需要,充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2.注重个性培养当今社会是相对多元化,教育教学管理者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注重人的个性差异,尊重个体。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因此学校要注意培养出不同类型的人才,这就使得个性培养十分重要。针对这一情况,要求管理者进行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采用个人主义管理模式,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具有一定针对性的管理策略,结合学生的不同,为其量身定做培养目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树立人本思想,既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此外,管理者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采用科学可行的方式进行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引导学校全员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当中,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促使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海峰,王炜.基于人本主义理论的教育游戏设计研究———从EGL框架构建到“护林小熊”3D游戏开发概览[J].电化教育研究,2015,(02):58-64+70.
[2]王晓芳,黄丽锷.中小学教师科研活动中的管理主义———基于对相关官方文件与若干结题报告的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01):108-128+190-191.
[3]宋美芳.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初探[J].学周刊,2012,(19):145.
关键词:医院护理工作;管理人员;素质能力;技巧;水平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410-01
作为一名医院的护理管理人员,首先要了解的是护理管理的概念,特别是护理管理者为了达到管理的目的而运用的一系列方式和手段,它既是一种护理行为也是一种管理行为,其管理行为是否协调会直接影响到被管理人员的护理目标。医院护理管理人员以护士长为代表,护士长的管理能力和业务质素直接关系到护士们完成日常护理工作的好坏,本文就医院护士长为护理管理人员代表,着手分析其业务素质能力,先将情况汇报如下:
1管理者的素质要求
1.1护理管理观念要与时俱进:护士长作为医院护士队伍的领头人,要时刻保持先进的思想和科学护理理念,随着公、私立医院的不断增多,医院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增加,哪家医院的服务更好,更人性化也成为许多患者在就医时的重要考量,护士长作为领头人,要增强竞争意识,树立市场观念,不断加强和改进护理管理工作使其有医院的特色,成为一种优势,明确护理工作中要以患者的健康和花费少为首要宗旨和工作前提,凡事为病人及其家属着想,面对护理需求多元化的今天,要注意培养和提升护理工作的实际性和广泛性,面对实际工作中多次出现的护理盲点和突发状况都要及时拿出对策和做出相应人员调整,时刻要做好总结报告,尽可能最大程度上的满足不同类型病患和家属的护理需求,体现本院的护理水平和应对能力。
1.2提高沟通与交流的能力:作为一名管理人员要做到工作有分工,职务明确且坚持公平平等对待的原则。拿护士长来说,在对待每名护士时要做到尊重个人人格和利益,坚持人性化、科学化的管理方式,设身处地的为护士着想,对于每名护士的个性和特点有针对的安排工作,老年人喜欢安静能倾听和陪伴的感觉,这时就不适合让个性过于活泼热情的年轻小护士担当起护理工作。做到如此有针对性的分工,不仅能有效的完成护理工作还能很好的发挥每个护士的特长,让医患间建立起良好沟通,在护理工作中发现自我价值,同时也能让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间产生相互信任及理解,对于管理者日常的管理及调动工作的实施会起到促进作用。对于交流沟通过程中收到的建议和想法,可行的要及时采纳,不可行的或难以达到的也要耐心解释,说明原因和理由,让每个意见都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做到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1.3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护士长在护理队伍建设中是排头兵,必须有过硬的业务技术,扎实的专业知识,对护理技术精益求精,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勤学苦练,有强烈的敬业精神。护理质量是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护士长要抓好护理质量管理必须要有现代质量意识,包括现代质量理论、方法、管理艺术等。对于护理质量护士长最有发言权,是质量管理的枢纽,要当好质量监控人,这就要求护士长必须提高自身素质,不仅要具备常规操作能力,还必须掌握边缘学科知识、专科技术、专科护理等基本技能。因此,护士长要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以便多渠道、快节奏地获取信息,掌握先进的技术和理论,不断拓宽知识面,把拥有多方面、多层次的知识,灵活运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融会贯通以适应日趋复杂的护理管理工作。
2护理管理技巧分析
2.1领导艺术的分析
2.1.1语言水平:语言水应了管理者得职业道德和素质涵养,就护士长而言,除了向上级汇报工作总结之外还有向下级传达工作指示,在此过程中,恰当的言辞和语言组织能力,亲切诚恳的话语会让工作事半功倍。
2.1.2指挥水平:管理人员的本职就是善用管理技巧达到有效的人员组织、工作分配的目的。护理管理人员的指挥水平就是要看其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士的工作安排,做到发挥护士的个人特长做出针对性安排,最大程度的发挥能动性,有效完成医院护理工作。
2.1.3批评艺术:管理工作中时常会遇到阻力,如安排的护士没有很好的完成护理工作、病患及家属的各种投诉事件等等,面对护士的工作疏忽和不专业导致事件时,不要采取攻击性言语的批评方式,可以采取教育方式,对事不对人的进行谈话,倾听对方的行为原因和事件发生后当事人的态度和行为再采取针对性教育。
2.2管理能力的培养
2.2.1人才管理能力: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现代护理管理理念要遵循“尊重人、依靠人、发现人和为了人”的原则。护士长作为医院基层管理者,要善于当“伯乐”。将关心人才与关心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激活护士的工作热情,为人才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为护士创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空间。
2.2.2经济管理能力: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卫生服务从不创造价值的事业部门向创造价
值的生产部门转化。因此,一个优秀的护理管理者必须具备财务管理和控制能力,要学会成本核算,保证资源不被浪费,管理好人、财、物。在提高护理质量,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用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多的产出,以最小的消耗换取最大的效益。
3小结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院的工作不再以医生为单一主力,病患对于医院的护理能力和要求也在不断改变,好的服务护理治疗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合格的护理队伍需要有能力的管理者来带领,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院护理工作管理者就要有着进步的思想,过硬的业务素质,先进的领导水平,作为护理工作的领头人,带领医院的护理队伍登上新的台阶,提高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和专业形象。
参考文献
[1]于秀英,曾素琴.提高护士长素质,适应现代护理管理[J].护理研究, 2010, 17(6): 731-739
[2]黄琼华.新时代的护士长素质的要求[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1, 23(5): 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