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

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4 17:22:3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

篇(1)

关键词: 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关内容建议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就业压力的剧增,人们的生活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会自我规划及经营自我人生的趋势日趋明显。女性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特点和受社会传统因素的影响,面临着比男性更多的职业问题和困惑,如招聘晋升中的歧视问题,家庭与事业的问题,生儿育女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往往是女性职业发展道路的障碍和难点,因此,女性加强掌握与运用职业生涯规划自我意识的知识,有助于探讨和破解这些障碍和难点,促进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对女生进行有关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培养和学习,将会对她们在校期间的成长乃至毕业后人生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影响和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以我校部分女大学生为样本,进行了一系列的职业生涯规划内容调查,以期了解女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认识,更深一步探讨相关的措施、对策。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调查工作于2009年10月10日开始,20日结束。调查随机抽取我校三个年级的400名女大学生,专业不限。共发放调问卷4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360份(回收率90.00%,有效率90.00%)。其中,一年级84份,二年级89份,三年级187份。

2.研究工具与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法,通过调问卷,被调查者不记名,当即填写问卷并及时收回的形式进行调查。调查结束后,我们用Excel电子表格对所获得的样本进行数据处理。

二、调查结果

1.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强弱与职业生涯规划时间确定。

调查数据显示,69.52%的大三女生有短期规划,并清楚自己未来想做什么。但大一、大二女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只有54.64%(均值)的学生清楚自己未来想做什么,怎样规划。在问及“未作规划的原因”时,51.67%的学生回答是“不知道如何做”,34.44%的回答是“其它”,“还太早,这是毕业时考虑的事情”和“有他人帮助,不愁找工作”的分别占总人数的10.56%和3.33%。经过与学生交谈,我发现“其它”包含的意思很多,“无所谓”和“就业不需规划”占了多数。64.17%的学生认为在大学期间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时间,但也有31.39%的学生认同“中学期间”、“毕业之后”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中学之前”和“尚未形成”的也有一定比例,占4.44%。对于自己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的优劣势的认识,只有9.77%的学生“很清楚”,“不清楚和没考虑”的学生占14.45%。

2.对职业生涯规划是否感兴趣与认同的了解。

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学生对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是感兴趣的(均值为75.00%),有57.50%(均值)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对自己的发展“非常重要”,并且有超过84.72%(均值)的学生认为从大学一年级起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相关内容的学习是比较好的。

3.对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知识及熟悉程度的了解。

57.50%(均值)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她们很重要,但对相应的方法与步骤的了解程度却不高。对职业生涯规划概念的熟悉程度选项:很熟悉、较熟悉、听说过、感到陌生的比例(均值)(%)为1.67、28.06、55.28、15.00。对职业生涯设计的含义了解:非常清楚、比较清楚、知道一些、一点都不知道的比例(均值)(%)为0.56、15.28、70.83、13.33。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非常清楚、比较清楚、知道一些、一点都不知道的比例(均值)(%)为1.94、12.78、66.94、18.33。在问卷中我提出了一道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检验性的题目:“你认为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在所列举的选项中,有64.72%(均值)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就业指导”,有13.32%(均值)的学生认为“心理测验与职业生涯规划无关”,有21.94%(均值)的学生认为“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是一回事”。

4.获得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知识的途径。

数据显示,学生获得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课堂和相关的讲座,其中课堂内容占29.17%(均值),讲座与25.00%(均值)。学生“接受过职业规划方面的正式辅导和培训”的只占总人数的7.50%(均值),41.67%(均值)的学生“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

5.对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要求。

我列出了十项要求,学生选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的学习”、“请本行业或本职业的领导谈对下属职位所需能力的要求”、“请职业规划的专家针对大学生的现状和特点来谈谈他们的建议”、“请一些名企的人事经理谈他们的用人之道”占50%以上,其余项目所占比例较小。但各年级学生对教育要求各有侧重。大一、大二女生侧重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和各种讲座,大三女生则侧重于与就业相关的职业交流、讲座。

6.女性特质对其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62.78%(均值)的学生认为女性特质对其职业生涯规划会有影响,但不大。36.94%(均值)的学生认为在职业生涯发展中“家庭”影响较大,“社会”、“婚姻”对其也有不少影响。同时61.11%(均值)的学生认为女性与男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应有区别,但75.00%(均值)的学生认为女性在职业发展上不会弱于男性。

7.对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建议。

不同年级学生在要求和建议中关注的内容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与学生的成长背景、不同年级的生活重心和面临的实际问题有关。如,一年级学生要求更多的是了解自己与较广阔的职业世界;二年级学生侧重于了解自己的综合素养与拟从事的职业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以便能够进行弥补;三年级学生的要求或建议大多侧重于如何能更好地获得求职就业的信息,以及以后自己的发展方向和信息。

三、结论

1.女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越来越强。

大多数女生认为,女性与男性的职业生涯规划道路虽有不同,家庭、婚姻对其也有不少影响,但她们不会因为这些问题而停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和理想追求。她们对于职业的需求及职业的发展与男生一样。

2.虽然大部分女生对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感兴趣,但依然有少量学生未将这类知识视为个人知识结构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长期以来关于职业生涯规划及职业发展的系统知识并没有列入学校的课程计划,学生对此了解不多,有兴趣了解这方面知识的学生也是以自学为主;二是学生家长并没有引起太大重视,大学最近几年由于毕业生就业压力与竞争加剧,开始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但多半仅侧重于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求职技巧之类内容的介绍而忽略了职业生涯整体规划,且多数情况下仅安排在学生临近毕业时;三是社会上的各种媒体虽然都有涉及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但总体上对其知识方法、步骤、设计等的系统介绍不多,学生得到的信息和范例缺乏系统性及可操作性;四是因女性有其独特的职业发展道路特点,故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但随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以大一学生比大二、大三学生规划意识强,有短期规划为证。

3.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很感兴趣,但却缺乏学习主动性。

从数据可看出,获得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内容占29.17%,讲座占25.00%,而网络只占12.78%。这就说明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学习还很被动,缺乏自觉、主动性。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校相关资源的了解程度不够。

4.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掌握的效果令人不乐观,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系统知识全方位的了解。

由于教育的缺位,学生虽听说过“职业生涯规划”这个概念,且通过各种媒体、途径进行自学,但在实际的学习效果上,对相应的方法与步骤的了解程度却很低。客观地说,大多数学生都有一些关于自己未来人生的想法,但由于没有掌握较为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与方法,她们的朦胧或清晰的所谓“规划”很难对个人的发展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

5.不同年级学生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有所不同。

通过数据可看到:不同年级学生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有差异。一年级学生建议多开设一些职业介绍之类的讲座,二年级学生希望了解更多的职业的需求,三年级学生则例重于职业的发展前景及当前岗位需求方面的内容。

四、思考与建议

1.与时俱进,结合当前社会发展所需,加快高校女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步伐。

女性主义先驱西蒙娜・波伏娃认为:“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叶文振认为女性对自己能力的肯定、树立信心是女性社会地位提高的一个与心理或性格相关联的先决条件,而教育投入则是提升女性社会地位一块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石。可见女性职业规划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对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职业规划系统已经非常规范。近年来我国各种报道、宣传也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但是,与大量高调宣传报道不符的是,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尚未将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内容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在计划经济时代,一切服从国家安排的背景下,这种教育的缺失或许对个人的生涯发展影响并不显著,而在今天国家已经不能包揽个人一生,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人生的发展承担更大责任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结合当前社会发展所需,将职业规划生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加强研究,构建并逐步完善高等院校的职业生涯教育系统。

首先,要加强研究,构建并逐步完善高等院校的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体系。尤其是女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代职业生涯教育理念的提出,始于美国,到今天仅有30多年,但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推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如何吸纳其先进的内核与科学的方法,构建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及女性特点的职业生涯教育内容体系,是教育者必须做好的首要工作。其次,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使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涉及领域比较广泛的课题,且需要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时间的沉淀,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内涵。我们可以开设如《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进行职业测评;开设各种讲座、定期举办成功校友报告会与企业家论坛;邀请知名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或经理、董事来学校作相关专题的讲座,并进行团体和个体辅导;定期举办创业计划大赛和开设创业园实体,真正将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广泛溶入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中。最后,我们应建立和完善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组织系统,配备一支经过良好训练和一定学科背景的专(兼)职结合的职业生涯教育与辅导的师资队伍。

3.削减性别歧视,创造平等就业环境。

女大学生是中国知识女性中最年轻、最富有朝气的一部分,是中国社会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女大学生应不断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树立切合实际的职业目标与人生目标,并一如继往地坚持下去,做到女性的独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国家也应将性别平等意识纳入到各项政策的制定中,推动男女平等国策的真正贯彻落实。同时要制定相关法律,加强对法律的执行和监管力度,对违背相关法律法规的企业进行教育、处罚等并提供专业的职业规划机构。

4.加强舆论宣传,弱化传统社会性别文化。

社会性别理论认为,性别的差异更多地体现在社会文化维度上,而非生理特征上,也就是说通常社会文化观念中所表现出来的所谓属于“男性的”和“女性的”的特征(如女性感性,男性理性;女性善于学习语言,男性善于学习自然科学,等等)都是由社会文化塑造出来的,是社会文化建构的结果,因此是可以弱化的。为此,弱化传统的价值观和性别角色观,加快建立男女平等、共同发展的先进的社会性别文化是当前的一件大事。我们应同时大力宣传和倡导文明进步的妇女观,促进妇女事业发展,努力营造有利于实现男女两性和谐发展的舆论环境,并开设《女性学》等课程,逐步提高女大学生的性别觉悟,促使女大学生职业发展观念转变。

5.抓好落实,在政策、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

为了使女大学生在心理上、职业上及社会上平衡与成熟地发展,能够成为自我认知、自我控制及自觉有用的公民,能够在自己最适合的位置上发挥最大的作用,体现最大的人生价值,并拥有和享受经济独立、自我实现及敬业乐群的成功美满生涯,政府还须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大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唐人洁.我国女性职业生涯规划的困惑及相关对策[J].综合管理,(101).

[2]何建华.国外女性职业生涯开发研究现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VOL28,(1),2006,(1).

[3]温卫宁,王越,雷云翔.旅游类大学生生涯规划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研究――以桂林旅专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VOL17.

篇(2)

关键词: 职业规划 高职学生 课程设置 就业导向

根据调查,我国不少高等学校对《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不够重视,甚至有大约40%的高职学校根本没有设置《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鉴于此,建议从以下方面入手,明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高职学生的重大作用,切实安排,使教学工作落到实处,帮助高职学生细心规划,走稳就业的第一步。

一、设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明确个人选择方向

我国高职教育走过课改的风雨,迎来体制的可喜进步,但仍受固定思维的影响。部分学校有设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尝试,但大多只是印在纸上,没有刻在心中,更多学校在这门课程设置上还是空白。学校在意识、行为上都缺少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视,骨干教师基本被列为《职业生涯规划》科目计划之外。导致不少学生虽然经过几年高职知识的学习,但在被问及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时,70%以上的仍处于茫然状态。他们只知道学习知识,然后领取毕业证,但缺少应对社会的风向标,处于“走到哪里算哪里”、“到时候再说”的消极状态。

建议合理设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从新生入学开始,引导高职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现实,思考并勾勒未来人生理想的蓝图,选择热爱的专业,为面对社会选择、职业定位等打下基础。“缺少目标的学习,注定是残缺的”。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在老师的教导下,才能明确自己爱好什么、学习什么、未来的职业大概是哪些?心中有目标,脚下才会有方向,高职学生才能学得专心、练得用心,才能为我国培养多层次的技术类人才。

二、添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练就现代职业素质

1.听从时代呼唤,认知职业素质。

著名经济学家罗斯韦尔认为:所谓职业素质指劳动者作为个体,在学习基础上培养出来的生理和心理知识等综合能力。他提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但能完善自我、提升内在品质,而且能促进社会职业标准提升。职业素质问题于个人、社会、国家都有不可或缺的重大价值,从对先进地区和各大洲发达国家的调查分析中可以发现他们对此的认识和研究很早。特别是西德,最先在世界上倡导:重视国民的职业素质,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职业人才。特别是他们提出的“双元制”模式,更引发各国的仿效热潮,锐意改革的中国也在学习和借鉴之列。

2.传统教学意识影响,形成职业素质缺失。

我国传统教育历来偏爱尖端人才,对于中级、初级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不高,于是导致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素质不满意、学生无法适应社会的岗位素质要求等一系列问题。不但高学历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状况,而且不少高职院校学生在职业素质方面相当欠缺。据调查:我国市场经济近年来呼唤高素质的技术类人才,要求学生通过高职学习后,不但拥有过硬的专业文化知识,而且应当具有相应的心理等多元素质,提倡学生全面发展。建议高等学校主动增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从预案制定、具体操作、考察评价、学校氛围等方面敦促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

三、学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具备就业技巧

1.学会反思得失,做好自我认识。

古人说得好:“人贵有自知之明。”“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可见高职学生应当有客观看自己、冷静观世界的意识和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来源大多是各高校应当开设的必修课程《职业生涯规划》中设置的重点教学内容。因为这一学科的出发点是从客观角度反观自我的本心,通过职业生涯设计的学习,使学生从真实层面确定自己的优劣。只有用冷静的心态进行自我审视与界定,才能直面残酷的岗位竞争,充分释放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规避自己的不足,尽可能臻于完善。试想一个拥有自信、自立、自省品格的人才,在跨出学校大门、迎接职场挑战时,又岂会做得不好?

2.理论实践融合,确保学生就业。

专家们认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但对学生的人生定位有引领作用,而且对就业有实际价值。主要体现在:

(1)可以帮助学生人在高校、心系市场。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引导高职学生尽早开始关注、分析社会的就业方向与信息,提高未来就业的成功率。老师们可以教会学生体会国家相关政策、明确用人单位的需求、各种专业大概的工资水准等,避免毕业后胡乱应聘,随意投放应聘书,为自己和招生单位带来应对与沟通的烦恼。

(2)站在专业角度,传授学生就业技能。建议从如下方面入手:学会整理和编写自己就业资料,便于用人单位了解。在这一方面,对学生应有深层次的教学要求,除开浅显的学生就业推荐表、学生求职信、个人履历填写之外,还应当教会学生准备其他规范资料。如自己平时获得的荣誉证、考级通过的专业等级证,同时教会学生在面试和笔试当中的着装办法、语言表达、能力展示等注意事项,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并进行相应的训练,做到临阵不乱。

四、结语

建议我国高职院校不但要开设《职场生涯规划》课程,而且教学工作要扎扎实实,不辜负家长和社会的殷切期盼,从而针对高职学生的个人特点、就业困惑排忧解难,为教导高职的莘莘学子不断苦学专业、苦练技能,坦然走向市场起到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田里.试论职业生涯规划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研究[J].知识经济,2015,06.

篇(3)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人才强国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一、引 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知识经济时展阶段,飞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急剧转型使得人力资源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却不是人力资源强国,在此背景下,高等院校面临着培养高质量、能够满足社会需求人才的挑战和压力;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不断大众化,推进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各高校推行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则是着力于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同时,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个人依据自身特质,对个人进行职业生涯探索和设计,通过不同的选择和决定来实现生涯目标的过程,它是影响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部分并已引起重视。因此,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一方面是建设人才资源强国的需求,是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另一方面也是解决大学生成长问题、就业创业问题的迫切需要。

关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理论主要是在19世纪末从美国开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在美国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理论经历了从人职匹配的职业指导阶段到关注全人发展和终生发展的生涯指导阶段,产生了如类型学、发展性、社会学习以及认知信息加工等理论。20世纪初,我国国内开始了生涯规划的实践和相关研究,直至21世纪以来,生涯辅导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很多高校也开始探索生涯辅导实施的模式,同时也引起了相关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其中包括:龙立荣(2001)、牟海萍(2005) 探讨了就业指导到生涯辅导的历史嬗变过程,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郑琼梅(2002)、李笑燃(2004)、姚本先(2005)等研究了大学生生涯辅导的内容和意义;赵颂平(2004)、雷五明(2006)等对高校进行了实践调查,分析了生涯发展规划辅导的现状,认为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正处于发展探索期。

由此可见我国生涯辅导的研究范围正在逐渐深入,但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和完善:其一,我国生涯辅导的研究少有结合现状以及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其二,学者研究的政策建议缺少理论结合实际,少有从社会角度进行分析。故本文将会从实际角度出发,根据现状着重分析如何构建较为完善的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体系,为我国高校生涯发展规划辅导做出参考。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现状及问题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现状

依据国内部分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结果和分析,参考典型高校的相关课题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主要为以下方面:第一,在大学生自我了解方面,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个性比较了解,却有63.4%的学生不太了解自己什么样的职业类型,72.1%的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了解程度不高且有63.74%的大学生对自身的发展计划没有较为明确的认识;第二,从高校职业生涯辅导情况来看,目前广泛系统地展开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程度并不高,据调查,有18.7%的大学生表示没有接触过职业生涯规划,而仅有10%的学生是通过课程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三,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辅导的效果来看,有77.1%的学生对学校提供的规划辅导感到不满意,其中有59%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太少,形式单一,并未能够起到详细知道作用。①

同时,目前我国高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就业情况较为严重,据2008-2009年《当代中国青年权益状况研究报告》蓝皮书,近年来暂时处于失业状态的大学生约占当年度毕业生的20%-30%。从大学生角度来看,就业严峻的原因主要为:其一,大学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素质能力与企业需求存在差距,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毕业生普遍存在实践能力不足,专业素质不够强硬的问题;其二,毕业生对自身就业选择目标不明确,大部分大学生在就业择业时盲目投递简历,未能进行筛选和思考,从而导致自身与企业各方面不相适应而未能成功就业的局面。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问题

我国“985”工程学校和部分“211”工程高校基本上都开展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目前来看效果显著,部分学校的就业率达到了85%以上。但从整体上来看,职业生涯规划在我国高校的发展情况并不乐观,与学生自身的成长、人才市场的需求、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存一定的距离,主要体现在:1.从大学生自身角度来看,个人的自我规划意识较淡薄,根据现状得知大部分大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只知其概念不知其内涵,因而会出现学生基本了解自我但对自身的生涯规划并不明确的矛盾状况;而且众多大学生的生涯规划设计比较盲目,规划措施缺乏:通过现状了解,不少大学生在进行生涯规划时对自我职业发展有过高的期望、只去大城市、政府单位等,职业路线设计不合理、选择多条职业路线却顾此失彼;同时大学生在设定了自己的生涯目标后,缺乏内在的动力,并没有用行动去坚持自己的目标。2.从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辅导开展情况来看,我国各高校对于生涯规划仍然处于探索期,发展状况并不成熟:课程体系不完善,虽然目前有部分高校已经开展了生涯规划的课程,但缺乏理论导入、个性咨询测评等体系;专业教师和相应的设备、场地的缺乏,部分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并不是独立的组织体系,专业人员少而杂,专业性知识和技能还不够,也不能利用相应的设备和场地,故未能达到对学生专业性指导的作用。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完善建议

依据以上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现状和一些问题的分析,笔者探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系统,并构思下列体系完善机制,作为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开展的参考:

(一)个体辅导

大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特性和价值观,同时在大学阶段,个体的生涯目标复杂多样且不同时间段内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有所改变,这就决定了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必须具有针对性和个体性。因此,建议各高校在学生入校时建立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档案,以电子或者纸质的形式记录学生自身的规划目标、变化、进程以及心得等。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1.从个性方面,每个个体都是唯一的,每位大学生都有唯一的特性,而对于自我的深入了解则需要学校的辅导,这主要包括自身的优劣势认识以及自身发展意愿、环境的认识等。2.从专业方向上进行引导,大学生的就业择业方面大部分是遵循自身的专业情况,而每个专业的前景和对大学生各方面要求情况都不一样,因此学校应当给予相应的专业答疑和指导,提供部分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3.在就业、创业方面,学校亦应给予个性化的辅导。依据霍兰德(John Holland)创建的类型学理论,大多数人的个人导向都处于其提出的六种典型职业环境和个人导向,分别是:R(实际型)、I(研究型)、A(艺术型)、s(社会型)、E(企业型)、c(传统型)。高校要引入相关测评帮助学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环境,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价值,表达自己的态度,从而减少其在职业选择中所遇到的摩擦和不合适问题。

(二)课程辅导

我国高校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列为课程的仍然为少数,借鉴于国外高校已经成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制度,建议各高校在开设相关课程、建设相应机制的同时要注意完善以下方面:1.辅导人员的专业化以及专兼职教育方式相结合。学校应当开设独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组织,其辅导人员应当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有专门的负责人负责学生的心理测试、能力评估以及心理答疑,而这些人员应当要有相关的培训并且经过考试达标才能上岗;同时专业的教育能够起到较大影响但需要太多的人力,目前我国高校从事大学生职业规划辅导的专业人员人力明显不足,故学生的管理老师、辅导员等则须起到兼职辅导的作用,其能够直接接触到大学生并且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动向,专兼职的教育方式是学校整体了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途径。

2.辅导课程多样化和全程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内容最初是自我的认识,包括自我了解和职业价值观;其次是做出选择的能力,即在面对社会的需求时,结合自身情况做出适当合理的选择;再而为生涯规划决策能力,即协助学生在面对决策时正确的进行分析、做出职业规划;最后是自身潜力的开发,引导学生在进行生涯规划时挖掘自身的潜力。同时大学生在完成大学学业面临就业的这段时间里有不同阶段的想法和职业规划,因此高校应当合理利用该时间对大学生进行全程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包括入学初的专业引导和就业情况、自身的特性和优缺点、依据类型分析协助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学习技能、通过社会交流平台促使学生达到其规划目标。

3.课程方式多样化。根据我国各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状况的了解,授课方式大部分为上课、讲座等,这种方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并不多,显得枯燥单一,不能引起大学生的兴趣而未能深入到学生生活和学习,故高校在开设相关课程时应当采取多样的模式,利用设备、场地以及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有参与心理活动、心理测评和互动交流的机会。比如说开设专门的课程网站,让学生参与其中的测评、进行线上交流、撰写心得等,这样学生学习快,也加大了对生涯规划等的心理学习兴趣,从而达到生涯规划的辅导目标。

(三)交流平台

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角色不仅仅是学生和学校,政府、社会以及家庭亦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目前政府和社会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重视和投入不足,许多地区并未把生涯规划划入课程目标中,没有统一的教学要求和目标,且研究经费、设施建设等方面资金投入不足,从而影响了生涯规划辅导工作的开展。因此高校要积极与政府和社会搭建相关平台:1.从政府方面来看,政府可以提供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机构用以培训辅导人员,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制度,设立相应的生涯规划机构协助各高校并且大力提倡和引进有效的社会资源;同时高校应积极构建于政府的交流平台,获得有利政策环境和信息,申请与政府部门共同建立职业生涯信息服务系统,提供大学生完整、丰富的生涯信息。2.从社会方面来看,主要包括社会企业和家庭交流平台建设:其一,社会氛围对于大学生进行生涯辅导的影响至关重要,其中通过网络、报纸等途径宣传可以提高社会公众对大学生生涯辅导的认识,形成良好氛围并且引领家长把生涯规划辅导融入子女的早期教育中,营造全社会认同、接受、支持和重视生涯辅导的良好局面;高校要与企业建设实践业务体验式交流平台,一方面鼓励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践学习,一方面高校还可以邀请企业精英到校进行讲座授课,向学生提供行业信息或者传授成功职业经验。其二,家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即指家长依据子女的个人情况、性格特点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确立和实现生涯目标,使其个性心理和社会行为能够健康和谐地发展。故高校可通过家访、信息回执等形式与家长保持联系,得到家长的配合以及重视,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那就会使得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更加容易进行和完成目标。

四、结语

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对其自身发展起到不断促进、挖掘潜力的作用,同时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的重要途径,更是我国创建人才强国的迫切需要,而目前我国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状况并不乐观,还有待进一步的机制完善和发展,本文通过对高校生涯辅导现状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完善生涯辅导体系的机制,为我国各高校发展和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提供参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复杂完整的系统,它需要学生、学校、政府以及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合作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以达到为学生自身发展、我国人才强国战略以及社会共同进步的目标。

[注释]

①刘荣军等,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的构建,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1:61

[参考文献]

[1]刘荣军等,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1:61-62

[2]李玉香,高等院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意义探析[J],理论界,2009.10:205-207

[3]吴志功,乔志宏,美国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理论评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4.No.6:52-55

[4]戴树根,巢炜,大学生生涯辅导论[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1月:159-160

[5]马小辉,王利群,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辅导的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5年第4期:49-51

[6]郑琼梅.生涯辅导:高等教育的新功能[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00(9).

[7]李笑燃.大学生生涯辅导的意义与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1).

篇(4)

[关键词]大学生;生涯规划;问题;对策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各高校开展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是大学生,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以中医学专业大学生为例。分析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建议。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效性。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在全面认识自身的前提下。在认真分析当前环境形势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将来从事的工作所做的方向性的计划安排及行动措施以期实现良好的人职匹配,为一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职业生涯规划由自我审定、环境评估、职业定位、计划执行及评估反馈几个环节组成。

二、中医学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在中医药大学从事思想政治辅导员六年来已经培养近六百名毕业生。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结合多年工作,总结出中医学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几点主要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方式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

职业生涯教育刚刚起步的时候,没有正规课程,只是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加人生涯规划的元素,生涯规划教育不够系统。效果不够理想;现在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已经正式走进课堂,但是收到的效果也不容乐观。因为课堂教学的内容较为单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不合适,学生很容易把这门课当做纯粹的理论对待。觉得只要上课听讲就可以了。

(二)自我认知不足,不能准确审视自己

自我评估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准确客观的分析和评价自我是使本人对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需求、学识、技能、智商、情商、行动、经历、社会关系等个人的基本素质、智能和资源特点,有一个客观、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这是正确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

(三)大学生对职业缺乏感性认识

目前大学生了解职业信息主要还是通过间接渠道,如互联网、媒体、就业指导课程以及相关讲座等,不能切身体验职场的真实状态。现在有一种现象,那就是学生对所学的学科专业了解很多。但是对于这个学科专业所对应的职业了解甚少。例如,中医学专业学生了解很多骨伤科专业的相关知识,考骨伤科的研究生也没问题,但是却不了解骨伤科医生具体做什么、怎么做。

(四)学生做生涯决策时思路狭窄

令人尴尬的是。一方面学校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广泛联系用人单位。另一方面学生在进行生涯决策时却思路狭窄。在很多中医学专业学生的思想里,将来的出路只有两条:要么当医生。要么做药品、器械销售。以至于毕业参加招聘会时眼睛只盯着医院和药厂,其他行业干脆不考虑。事实证明,以往中医学专业毕业后从事医疗、药品销售以外的工作并取得成功的同学大有人在,涉及的职业达四十余种。

(五)学生对将要从事的职业缺乏热情

临近毕业,一部分学生对待找工作就像对待老师布置的作业一样,当做任务去完成,甚至认为找到工作是为了完成爸妈的心愿。学生对待工作,体现不出丝毫的热情。他们懒散地一步步走向自己并不了解、并不热爱的工作岗位,对于学生本身来讲,这样的职业生涯是危险的,尤其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尤其危险。缺乏热情地工作,就是害人害己。

(六)辅导员分身乏术

我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实践环节较薄弱,需要辅导员承担一部分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教学工作,以及大量的个体咨询。而作为辅导员,平时事务性工作很多,很多时候无暇顾及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环节,力不从心。

三、解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方式方法

应该把学生从理论教学中解放出来,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产生兴趣。对于医学生而言职业道德观的教育尤为重要,老师让学生学习很多医疗行业道德标准,可是学生们把它当做“知识”来背记。背下来之后就会提高认识、就能引起学生共鸣?笔者主持过一次活动,组织中医学专业学生在一起聊“我见过的最让人讨厌的医生”。同学们踊跃发言。最后我们把“让人讨厌的医生”归类,分析是哪个环节让患者如此恼火。分享的环节做得十分轻松。大家主动发言,谈了很多感受。这样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认识问题,学生接受的才是一个立体的事物,才能印象深刻。

(二)善用各种资源,推进生涯探索

认识自己、了解环境是生涯规划的起点,大学生要善用各种资源,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生涯探索,为确定生涯目标做充分的准备。要通过自我反思、他人的反馈和评价来认识自己,也要充分运用科学的测量工具来增进自我认知。通过网络、媒体、师长、亲友、同学等渠道了解职业相关信息,并常常关注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环境因素。还要对可能选择的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有清楚的认识。

篇(5)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建议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并于90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入我国,是指个人在从事职业之前或职业发展过程中,结合自身情况、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编制发展计划,确定行动时间及制定行动方案。一个人职业生涯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制订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由“统一分配”向“自主择业”的变革,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日益凸显,而且很多大学生在面临职业选择时产生种种焦虑和困惑,缺乏必要的职业生涯辅导和职业发展指导。为了准确了解地方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向,寻求切合地方高校实际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策略,本文选取了江苏省徐州市某高校的本科生做调查研究,力求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在地方高校开展的基本情况,为科学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以徐州市某高校在校本科生为总体。为保证样本容量、样本专业和年级分布结构的代表性,我们抽取了该校所有院系包括文、理、工、艺术类20个专业的一至四年级共600个学生作为研究样本,其中师范生和非师范生各为300人。

(二)调查方法

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在课题组研究人员、有关专家和大学生共同参与下制定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问卷包括25个单项选择题、1个多项选择题、2个开放式问答题共28个问题。抽样方法是:首先确定抽取师范和非师范专业各10个,确定样本所在专业的年级和班级,即每个专业抽取一个自然班级,并考虑年级的相对均衡分布。然后,每个班级随机抽取30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这样,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17份,占问卷总数的86.2%。实际样本构成情况见表1。

二、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程度不高,对未来的职业发展缺乏明确的目标指向

被调查同学在回答“您学习本专业前对本专业的了解程度”这一问题时,仅有14.5%的同学回答“很清楚”,28.2%的同学表示“不清楚”,并有7.4%的同学表示“从未听说过”。另外,仅有37.7%的同学认为目前所学专业是职业生涯的发展目标和方向,28.2%的同学明确表示目前所学专业不是职业生涯的发展目标。这显示了大学生在专业选择时的盲从和不负责,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传统的教育体系中职业生涯规划与辅导工作的薄弱。

在问及“您是否非常清楚自己应该往哪些职业方向发展”时,40.6%的同学回答“清楚”,47.8%的同学回答“不太清楚”,8.9%和2.7%的同学回答“不清楚”和“没有考虑过”。在问及“是否清楚自己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计划”时,仅有33.1%的同学回答“清楚”,61.5%的同学回答“不太清楚”或“不清楚”,还有5.2%的同学“没有考虑过”。可见,大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比较模糊,对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考虑不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比较发现,女同学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意识较男生的稍强,有39.5%的女同学“非常清楚应该往哪个职业方向发展”,男生则为30.5%。师范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意识较非师范生的稍强,各为30.9%和28.7%。

(二)大学生自我认识不够明确,对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特长及喜欢从事的职业等的认识不够清晰,表现出自我认识不足

对自我个性、兴趣、能力特长及喜欢从事的职业的认识和了解,是正确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和基础。调查显示,有57.1%的同学“非常了解自己的个性”,有57.3%的同学“非常了解自己的兴趣”,41.6%的同学“非常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44.3%的同学“非常了解自己最不喜欢和最喜欢的职业”,回答不了解的分别占到3.3%,4.1%,7.0%,6.0%。当然,还有一少部分同学没有考虑过自己的个性特征,缺乏自我认识,尤其是对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的考虑偏少,见表2。

比较发现,在自我认识方面,女同学稍差于男同学,师范生稍好于非师范生,理科的学生比文科的学生更了解将来要从事的职业。

(三)大学生对影响择业的主客观因素有比较理性的认识,对“工作待遇”过度的追求又表现出其注重个人利益而忽视社会需要的一面;大学生择业受其父母影响较深,而对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机构”缺乏了解或认同度较低

关于择业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有24.8%和27.5%的同学选择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特长”,合起来即有52.3%的同学认为首先要结合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实际去选择职业,这是符合职业生涯规划要求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受市场经济影响,大学生选择职业时讲实惠、重物质利益的倾向比较明显,有29.4%的同学把“工作待遇”问题放在了首位,而仅有3.3%的同学首先考虑“社会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择业时,在考虑主观因素的同时,对各种环境因素也积极关注,有64.8%的同学“非常清楚自己职业发展面临的客观环境的优势与劣势”,只有6.2%的人表示“不清楚”,这与职业生涯规划关于“环境评估”(或“机会评估”)的要求是一致的,对大学生正确规划职业生涯具有积极意义。

对于“当您面临职业选择或职业困惑时通常寻求那些帮助”这一问题,有27.9%的同学只考虑单一因素,其中7.5%选择“父母”,3.7%选择“老师”,3.7%选择“同学”,11.0%选择“自己”,选择“专业机构”的仅有1.93%。考虑多项因素的同学较多,但每一因素被选择的总次数也是“专业机构”最低,为32.3%,相比较而言,选择“父母”的却高达56.7%。能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同学则更少,仅为5.8%。另外,经比较,毕业班同学对“专业机构”的依赖程度明显高于非毕业班学生,尤其高于低年级学生。

(四)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存在强烈渴望,但同时对它也感到十分的陌生;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满意度整体水平不高

在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程度方面,认为“有所了解”的占59.6%,“非常了解”的只有7.7%,而“不了解”的却有27.5%,“没有考虑过”的也有5.2%。另有88.2%的同学“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但是,却有66.3%的同学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人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有69.2%的同学明确表示“非常需要”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可见,尽管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中陌生程度还比较高,但是已有2/3的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表现出了强烈的服务需求。

关于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满意程度,调查显示,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分别为3.1%和17.6%,选择“一般”的为59.4%,回答“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占到12.6%。说明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满意度整体水平不高。比较而言,男同学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满意度优于女同学,城市同学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满意度优于农村同学,表明职业生涯中的女同学更需要引导,农村同学的职业生涯发展更需要关注。

(五)大学生对学校现有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整体不够满意,学校在这方面尚有较大的拓展空间

关于对“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情况,被调查同学的满意率不高,仅为13.7%,并且,对“学校已开设的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课程或讲座”的满意率也仅有16.2%,这表明学校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尚有很大的发展与提高空间。

同时,调查发现,有近4/5的同学表示一定会(44.7%)或有可能会(31.5%)主动去做职业生涯规划。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越来越成为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有效形式之一,结果表明,有79.3%的同学表示如果学校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自己会选修学习,以弥补自己在这方面知识的不足。

(六)大学生对如何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认识肤浅,甚或有错误认识,对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寄予很大期望

在开放式回答型题目中,关于“作为一名大学生该如何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这一问题,很多同学认为要“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社会需要”“为未来的职业方向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并通过“抓好专业课学习”和“提高实践能力”“为职业发展奠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等等。虽然没有一位同学能够明确、具体地说出自己的设计方案,但从中也能看出,在大多数学生的脑海中(或潜意识里)已经形成了初步的、朴素的职业生涯规划想法,已经开始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所思考。当然,也有近1/3的同学表示“对将来一片茫然”,或“还没想好”。同时,有极个别同学还存在着“车到山前必有路”“是否规划无所谓”等错误的认识,亟须加强引导。

关于对学校职业生涯辅导工作的建议与意见,大多数学生认为,学校应大力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工作力度,“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多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多举办讲座或交流会”“从低年级开始抓起”,等等,表明了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服务需求的强烈愿望和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高度关注,这是我们应该加以重视和着重解决的。

三、几点建议

我国地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加快推进适合地方高校具体情况的生涯辅导理论的本土化建设进程,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涯辅导体系与模式,推进高校职业生涯指导的实践化进程。

(一)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内容的就业服务理念

大学生就业服务不仅应体现在为学生进行就业信息提供、技巧指导等短期价值上,更应体现在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引既有发展前途又适合自身特长发挥的职业方向的长远价值上。所以,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的高校就业服务必须实现从就业指导向职业指导转变、从群体指导向个体指导转变、从讲授指导向实践指导转变、从技巧指导向心理指导转变等四个转变,切实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效果。

(二)开展生涯教育,增强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自觉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价值的实现,主要体现于职业生涯之中。离开职业谈事业,纯属空谈,而职业生涯规划不是学校对个人的强加,而是学生主体的自觉参与,其根本动力来自于学生本人。因此,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以及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帮助大学生增强适应未来社会环境的能力,将个人的发展和追求有效地融入社会的需求之中,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扩展服务面向,建立全程化全方位的职业生涯指导模式

职业生涯规划要从单纯面向毕业生,拓展为面向全校各个年级的普通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也将形成以就业部门为主、同时带动高校教学、科研、后勤等一系列与学生成长有关部门全员参与的新格局。

(四)完善服务机制,切实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制度

职业生涯规划最终要落实到学生上,建立职业生涯规划制度是有效开展职业生涯指导的保证。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要指导每一位学生依据自身实际,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填写《职业生涯规划书》,为所有学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档案”。进入二、三年级,学生的职业倾向性更加明显,要不失时机地根据学生发展实际,对职业生涯设计作适当调整。当然在此过程中,要有对学生状况的充分了解和把握,并且调整不宜过于频繁,幅度也不宜过大。

(五)加强理论研究,促进职业生涯指导工作的科学发展

职业生涯指导既是一个工作体系,也有自己的理论体系。目前,全国地方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整体处于起步阶段,几乎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和领域,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可操作性的技巧与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理论方面的调查与研究、实践方面的探索和总结。要善于学习和借鉴国外职业生涯指导的成果,大力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研究,加快推进职业生涯指导的本土化建设,建立起自己独特的、符合我国地方高校特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参考文献:

[1]罗双平.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

篇(6)

一、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随机抽取的淮安体育运动学校100名中专及高职部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查阅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其历史及现状,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2.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6份,有效问卷90份,有效率为90%。

3.数理统计法

将回收的90份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情况

被调查的90人中,中专学生为38人,占42.2%;高职学生为52人,占57.8%。调查对象分布相对合理,抽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首先,我们考察了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兴趣。通过数理统计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从性别还是年级来看,学生普遍喜欢这次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具体来看,在性别上,男生比女生更青睐这次比赛,比例分别为54.8%和37.5%。在年级上,中一年级学生、高职一年级学生、高职三年级学生选择“喜欢”的比例超过了半数,比例分别为62.5%、60.0%和56.3%。而中专一年级、高职二年级、高职四年级这三个年级则没有学生不喜欢这次比赛。

其次,我们对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态度进行了考察。通过统计得出:在准备这次比赛的过程中,从没有产生过放弃念头的学生主要集中在中一、高职一年级和高职二年级,比例高达75.0%、70.0%和57.1%。而为了这次比赛,学生准备时间主要集中在一周。高职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为这次比赛做了充足的准备,时间超过一周以上。

再次,我们对教师的态度进行了考察。大部分学生在这次比赛中得到了一位教师的帮助,这一位教师为班主任老师。而得到过两位教师帮助的学生在中一和中二年级,在高职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中也占有相对比例。在两位教师中,除去班主任外,部分为晚自习辅导教师,他们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比赛提出建议;部分为负责这次比赛的教师,他们也为学生提供帮助。而得到过两位以上教师帮助的主要集中在高职二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这些教师中除去以上提及的教师之外,还包括计算机教师。

接着,我们考察了教练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态度,根据统计可以看出高职一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的教练知道这次比赛的比例较高,而中一、中二和高职二年级学生的教练指导这次比赛的比例较低。教练为这次比赛向学生提供帮助普遍较低。

此外,我们还考察了家长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态度。绝大多数父母不知道这次比赛,而在极少部分知道这次比赛的父母中能够向学生提供帮助的比例大多数有所下降,也就是说,即使家长知道这次比赛也没有为学生提供任何帮助。

最后,我们考察了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对学生的影响。学生普遍认为这次大赛对他们有帮助。其中中一年级、高职一年级、高职二年级、高职三年级和高职四年级学生对这次比赛的认同比例高达87.5%、80.0%、71.4%、81.3%和80.0%。学生普遍认为这次比赛帮助他们明确了目标,提高了综合能力。通过这次比赛,学生开始分析自身的长处和不足。

三、讨论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根据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引导性的意义,它像一面旗帜指引着学生努力的方向。

(二)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在职业学校中,常常会碰到一些学生,他们并不是自愿选择来职业学校学习。在入学初期,他们经常会产生一些沮丧、迷茫、自卑的心理。针对这些学生,我们就需要尽早地引导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了解自身的长处及不足,进行正确的专业选择,树立目标,增强信心,避免错过最佳学习时机,耽误一生。而对于自愿选择职业学校,有特长有天赋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更能够促进他们将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为他们的人生锦上添花。

(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紧迫性

职业学校学生比同龄的学生更早地进行专业技术的学习,更早地进行实习,因而也就更早地跨入社会。中专学习时间为两年,高职学习时间为四年,这些都要求学生必须尽早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较准确地进行自我分析,设定目标,实现目标的策略及评估与修正。这样才能够保证他们在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不至于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四、结论及建议

调查表明,学生需要通过学校的引导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校也有责任且有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今天我们的努力,将为学生明天的成功筑起腾飞的跑道。

学校应多组织类似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充分认识自身的长处与不足。通过团队合作,学生之间也能够互相取长补短,不断完善个性。

篇(7)

关键词:新生;入学教育;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重视,刚刚进入高校的大学生如何及时进行角色转化,合理规划大学生活是他们马上需要去做的。帮助大一新生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要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因此,在新生入学教育上开设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尽可能的提前是非常有必要的。

1大学新生入学后存在的问题

1.1角色转换慢,不适应大学学习方式及管理模式

对于刚经历高考来到大学的新生们,从被父母照顾老师督促的高中生转化成一切都要靠自己来完成学习和生活的大学生,很多人是很难适应的。大学不同于高中的学习方式和管理模式,导致很多学生对大学生活无法适应,对大学学习失去信心。在大学,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是大学学习的主要方式。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甚至是课后作业都不是老师强制要求去做的事情。没有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压力,很多大一新生觉得大学学习很轻松,他们一下子从紧张的高考备战状态中放松下来,在学习上很容易失去方向。

1.2没有职业目标,大学生活学习缺少动力

大部分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前,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高考。当进入大学,很多学生突然失去了目标,即使一些学生希望通过大学学习将来能够获得一份理想的工作,但他们也认为这应该是毕业前才要去考虑的事情。大学生缺少学习目标,让他们茫然没有动力,这也是大一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1.3对所学专业认识较少,对未来发展茫然不知

根据调查,大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更重视的是学校的选择,而忽视专业上的选择,很多学生的专业都是根据家长建议填报的,学生对所学专业认识较少。自己所学专业的培养方向、专业发展前景、就业领域、专业对口岗位的能力需求等都不清楚,甚至很多学生到大学毕业都不知道自己专业适合发展的领域有哪些。大学生对于所学专业认识不清,导致对未来发展茫然不知。

2新生入学教育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2.1传统入学教育内容无法满足学生需要

目前,各高校对于大一新生都会进行入学教学,但大部分教育仅限于安全教育、校史教育、校纪校规等基础信息及规定的普及和教育,这些教育基本以讲座的方式进行,形式单一且时间较短。新生教育中缺少有关了解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树立职业目标的必要性等相关内容,这些对于大一新生角色的转化并有效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新生入学教育应该增加有关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内容,帮助大一新生了解大学学习和生活,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2.2学生需要尽早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大一新生入校后,很多学生认为求职、就业离他们很遥远,因此大一新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的太早。可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不能等同于找工作,它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确立职业目标,科学规划大学生活,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根据职业发展目标做好自己的各种规划,这对于提高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动力是很重要的。

2.3学生需要了解所学专业、认识自我,尽早树立职业目标

一些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不能客观评价自己,不知道与专业对口的就业范围,不具备企业需要的求职能力,这些都是导致毕业生无法找到理想工作的原因。而对于新生入学进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要让他们知道学会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对于他们的大学学习及毕业求职有多么重要的意义。让他们一进校就开始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主动自觉地学习自我认识的方法,积极了解所学专业的相关内容,明白尽早树立职业目标的重要性。

3增强新生入学教育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建议

3.1延长入学教育时间,杜绝教育内容形式化

学校从根本上要重视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杜绝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形式化。很多学校对于新生的入学教育时间都限制在半个月内,甚至更短,有关内容只能进行一次讲座,新生入学教育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延长职业生涯规化入学教育的时间,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和充实,让大一新生一入校就知晓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学习及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3.2增强教育内容的个体性、专业性

大一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基本上是大班讲座式的授课模式,这导致教学内容专业针对性不强、个性化指导不够。因此,应根据不同专业设置讲授内容,增加专业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度。除此之外,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特点进行分析,一入学就建立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档案,帮助他们一入校就对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等有初步了解,为将来的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打好基础。

3.3创新教育模式,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