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2 08:32:4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基础知识综述
1.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我们采用控制变量法。一般的结论是:(1)当导体的电阻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2)当导体两端电压恒定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有时,我们也采用“图像法”通过描点、画图,分析导体的U-I图像、I-R图像得出上述结论。
2.欧姆定律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表达式I=■。公式中符号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单位是伏(V);I表示导体中的电流,单位是安(A);R表示导体的电阻,单位是欧(Ω)。该公式的两个变形式:U=IR和R=■。
3.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以两个电阻为例可用公式表示为:R=R1+R2;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都大,因为电阻串联后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若n个相等的电阻串联,则有R串=nR。
(2)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倒数的和,以两个电阻为例可用公式表示为:■=■+■;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都小,因为并联后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若n个相等的电阻并联,则有R并=R/n。
4.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电阻
(1)方法:用电压表和电流表间接测量。
(2)原理: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
(3)实验用的电路图如图1所示,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一是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另一个是保护电路。
(4)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a.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滑动变阻器滑片调到阻值最大位置,以保护电路元件的安全。b.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等于小灯泡的正常工作电压,从该电压开始逐次降低,获得几组数据。c.利用公式R=■分别算出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灯丝的阻值,测得的结果不能求平均值,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5.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1)断路:在某处断开的电路。此状态下电路中没有电流,用电器也无法工作。
(2)短路:电路中不该相连的两点被直接用导线连在一起的现象,叫做短路。一种是电源短路,它是电源两极直接用导线相连,此时电路中电流非常大,电源会被烧坏,所以这种情况是绝对不允许的;另一种是用电器短路,它是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相连,被短路的用电器中没有电流经过。
(3)安全用电:a.人体是导体,电压越高时,流过人体的电流越大,越危险,实验证明只有不高于36V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b.雷电是大气中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雨天不能在大树下躲雨,人们通过在建筑物顶部安装避雷针的方法防止雷电。
二、典例分析
例 (2012菏泽)实验室内所用导线很短,导线的电阻忽略不计。但长距离输电需要两条输电线,输电线的电阻则不能忽略不计。当输电线某处发生短路时,整个输电线路的电阻会发生改变。已知每米输电线的电阻是0.01Ω。(1)请你利用学过的电学知识,在如图2所示的虚线框内为检修人员设计一个检修电路(器材和仪表任选),可以根据仪表的示数进行有关的计算,以确定输电线短路的位置,便于检修人员迅速赶往短路所在位置排除故障。(2)计算“短路点与测量点之间的距离”的表达式为:L=_______。
作业设计注重分层是针对“一刀切”作业设计模式提出的优化对策,旨在依据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能力差异设计出优质的物理作业.例如,在讲“欧姆定律”时,教师需针对学生层次设计出三个层次的作业:第一层次主要在于了解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涉及的变量、公式内容以及简单应用,针对班级学困生所设计;第二层次则在欧姆定律的基础知识上进行变换与延伸,适当提高作业设计的难度与灵活度,针对班级中等生所设;第三层次在以上两层基础上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设计一些实践性强、拓展能力强的题目,针对优等生所设.这样的分层设计作业法,能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有所学.
2.作业植入生活实践体验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是一门阐释与解决现实生活现象的学科,因而初中教材中所提及的众多物理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原型.例如,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关于“物态变化”的内容,汽化、液化、熔化、凝固、升华、凝华等物态现象比比皆是;“透镜及其应用”的内容与生活中常见的放大镜、照相机、眼镜等物件联系紧密,阐释了透镜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教师如果在物理作业设计中植入这些生活实践经验,相信学生一定会有所感、有所体验、有所行动,从而高效完成作业任务.
3.适当增加探究性作业比重
为了迎合社会人才的需求标准,初中物理教师应在作业设计中适当增加探究性作业的比重,从而有效地培养初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在物理课程作业的完成过程中,有些物理题目可能存在“一题多解”的问题,并没有固定统一的一个答案,遇到此种题目时,教师一定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看待这样的物理题目,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找寻答案.长此以往,既丰富了物理题目的种类类别,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4.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设计
对于初中物理学科来说,教师在作业设计方面发挥的空间还是足够大的.只要教师有创新作业形式的想法,那么一定会设计出形式多样的物理作业.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在家里、实验室验证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例如,在讲“噪音污染”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引导学生亲自去一些建筑工地、繁华商区的观察真正的噪声污染.与此类似的物理作业形式还有很多,相信这样有趣灵活的作业形式,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物理教学电磁学电磁场电路
物理教材中所阐述的内容主要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础知识,这些理论是建立在牛顿时空观的基础上,以力学、电磁学为重点。本文就电磁学部分的教学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电磁学的知识体系
电磁运动是物质的一种基本运动形式。电磁学的研究范围是电磁现象的规律及其应用,其具体内容包括静电现象、电流现象、磁现象、电磁辐射和电磁场等。为了便于研究,把电现象和磁现象分开处理,实际上,这两种现象总是紧密联系而不可分割的。透彻分析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才能使孤立的、分散的教学变成系统化、结构化的教学。对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真分析教材。
1.电磁学的两种研究方式
整个电磁学的研究可分为以“场”和“路”两个途径进行。只有明确它们各自的特征及相互联系,才能有计划、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场是物质的相互作用的特殊方式。电磁学部分完全可用场的概念统一起来,静电场、恒定电场、静磁场、恒定磁场、电磁场等,组成一个关于场的体系。
“路”是“场”的一种特殊情况。物理教材以“路”为线的框架可理顺为:静电路、直流电路、磁路、交流电路、振荡电路等。
“场”和“路”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麦克斯韦方程是电磁场的普遍规律,是以“场”为基础的,“场”是电磁运动的实质,因此可以说“场”是实质,“路”是方法。
2.认识物理规律
规律体现在一系列物理基本概念、定律、原理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中。
物理定律是在对物理现象做了反复观察和多次实验,掌握了充分可靠的事实之后,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的关系,并把这些关系用定律的形式表达出来。物理定律的形成,也是在物理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
“恒定电流”一章中重要的物理规律有欧姆定律、电阻定律和焦耳定律。欧姆定律是在金属导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对金属导电、电解液导电适用,但对气体导电是不适用的。欧姆定律的运用有对应关系,电阻是电路的物理性质,适用于温度不变时的金属导体。
“磁场”这一章阐明了磁与电现象的统一性,用研究电场的方法进行类比,可以较好地解决磁场和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电磁感应”这一章,重要的物理规律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在这部分知识中,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将各知识点串起来的主线。本章以电流、磁场为基础,它揭示了电与磁相互联系和转化的重要方面,是进一步研究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的基础。电磁感应的重点和核心是感应电动势。运用楞次定律不仅可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能量是守恒的。
“电磁振荡和电磁波”一章是在电场和磁场的基础上结合电磁感应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提出电磁振荡形成统一的电磁场,对场的认识又上升了一步。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总结了电磁场的规律,同时也把波动理论从机械波推进到电磁波而对物质的波动性的认识提高了一步。
3.通过电磁场所表现的物质属性,使学生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的观点
电现象和磁现象总是紧密联系而不可分割的。大量实验证明,在电荷的周围存在电场,每个带电粒子都被电场包围着。电场的基本特性就是对位于场中的其它电荷有力的作用,运动电荷的周围除了电场外还存在着磁场。磁体的周围也存在着磁场,磁场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磁场的基本特性就是对处于其中的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科学实验证明电磁场可以脱离电荷和电流而独立存在,电磁场是物质的一种形态。
运动的电荷(电流)产生磁场,磁场对其它运动的电荷(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所有磁现象都可以归结为运动电荷(电流)之间是通过磁场而发生作用的。麦克斯韦用场的观点分析了电磁现象,得出结论:任何变化的磁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电场,任何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按照这个理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总是相互联系的,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场,这就是电磁场。电磁场由近及远的传播就形成电磁波。转从场的观点来阐述路。电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产生电流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存在可自由移动的电荷;二是存在电场。导体中电流的方向总是沿着电场的方向,从高电势处指向低电势处。导体中的电流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特例,即导体中形成电流时,它的本身要形成电场又要提供自由电荷,当导体中电势差不存在时,电流也随之而终止。
二、以知识体系贯穿始终,使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相融合
1.场的客观存在及其物质性是电学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电场部分是学好电磁学的基础和关键。电场强度、电势、磁感应强度是反映电、磁场是物质的实质性概念。电场线、磁感应线是形象地描述场分布的一种手段。
2.电磁场的重要特性是对在其中的电荷、运动的电荷、电流有力的作用。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场和受场作用这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比如,场不是力,电势不是能等。场中不同位置场的强弱不同,可用受场力者受场力的大小(方向)跟其特征物理量的比值来描述场的强弱程度。在电场中用电场力做功,说明场具有能量。通常说“电荷的电势能”是指电荷与电场共同具有的电势能,离开了电场就谈不上电荷的电势能了。
?摇电表示数变化题型主要有三大类: 第一类是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引起的电表示数变化,第二类是开关断开与闭合引起的电表示数变化,第三类是特殊电阻的阻值变化引起的或特殊电路中电表示数变化。解题的基本思路是:1.准确判断电路变化前后的连接情况。2.明确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的对象。3.分析变阻器滑片移动或开关断开、闭合以及特殊电阻在一定条件下对电路阻值的影响。4.正确应用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特点和欧姆定律等相关知识,判断出电表示数的变化情况。具体问题及解法分析如下:
一、 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引起的电表示数变化
1. 滑动变阻器与用电器串联
【例题1】 (2012·广东揭阳)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闭合后,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向a移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A. 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B. 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C. 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D. 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解析 ①从图中看出,滑动变阻器R和定值电阻R串联。②电压表测电阻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串联电路中的电流。③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a移动时,它连入电路的阻值减小,由R=R+R得出电路中的总电阻也减小。④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条件下,根据I=U/R得出,电路中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示数变大;而R两端的电压U=IR,所以R两端的电压也变大,即电压表示数变大。(注:本题中所标的序号就是上面提到的解题思路的四个步骤)
答案 A
【例题2】 (2012·山东烟台)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闭合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三个电表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A. A的示数变小,V的示数不变,V的示数变小
B. A的示数变大,V的示数变大,V的示数变小
C. A的示数变小,V的示数不变,V的示数变大
D. A的示数变大,V的示数变小,V的示数变大
解析 图中灯泡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电压表V测电源电压,电压表V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时,它连入电路的有效阻值变大,引起电路中的总电阻也变大,因为电源电压不变,所以电压表V示数不变,再根据欧姆定律可推出,电路中电流变小;由于灯泡的电阻不变,所以它两端的电压U=IR会变小,而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U-U,所以它两端的电压变大。
答案 C
2. 滑动变阻器与用电器并联
【例题3】 (2012·湖北十堰)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
B. 电压表V的示数变大,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
C. 电压表V的示数变小,电流表A的示数不变
D. 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
解析 如图电阻R和R是并联。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也等于R或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A测电路中的总电流,电流表A测量通过电阻R的电流。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它连入电路的有效阻值变大,电路中总电阻也变大。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条件下,根据I=U/R得出,电路中总电流变小。由于电阻R是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是不变的,所以通过电阻R的电流I=U/R是不变的。电压表是测电源电压的,因此它的示数不变。
答案 D
点拨: 电路中总电阻有这样的变化规律:无论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只要其中一个电阻增大,总电阻也增大,反之亦然。
二、 开关变化引起的电表示数变化
1. 局部短路
【例题4】(2011·辽宁阜新)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由断开到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将?摇 ?摇?摇,电压表的示数将?摇 ?摇?摇 (以上两空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析 当开关S断开时,电阻R和灯泡L串联,电压表测量电阻R两端的电压,小于电源电压(因为串联电路中电源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S闭合时,灯泡L被短路,电路中总电阻减小,所以电路中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还是测量电阻R两端的电压,但这时的电压值等于电源电压,显然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答案 变大 ,变大。
2. 并联了电阻
【例题5】 (2012·江苏扬州)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当开关S闭合时:
A. V表示数变小,A表示数变大
B. V表示数变大,A表示数变小
C. V表示数不变,A表示数变小
D. V表示数不变,A表示数变大
解析 如图当开关S断开时,只有电阻R接入电路,当开关S闭合时,电阻R和R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根据欧姆定律可得总电流变大(电流表就是测量总电流)。电压表始终测量电源电压,所以示数不变。
答案 D
【例题6】(2012·江苏连云港)在图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开关S由断开到闭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流表A示数变大,电流表A示数也变大
B. 电流表A示数变小,电流表A示数也变小
C. 电流表A示数不变,电流表A示数变大
D. 电流表A示数不变,电流表A示数变小
解析 当闭合开关S后,电路中只接入了灯泡L,当开关S再闭合时,灯泡L和L组成并联电路,由于电路中总电阻变小,电路中总电流变大,所以电流表A示数变大。而电流表A1是测量通过灯泡L的电流,由于开关闭合前后,灯泡L的电阻和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都不变,根据公式I=U/R得出通过灯泡L的电流不变。
答案 C
点拨 电路中总电阻还有这样的变化规律:串联电阻个数增多,总电阻增大;并联电阻个数增多,总电阻减小。
三、 特殊电阻的阻值变化引起的或特殊电路中电表示数变化
1. 特殊电阻的阻值变化
【例题7】 (2012广东梅州)二氧化锡传感器能用于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碳浓度的检测,它的原理是其电阻随一氧化碳浓度的增大而减小,若将二氧化锡传感器接入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二氧化锡传感器所处空间的一氧化碳浓度增大时,电压表示数U与电流表示数I发生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 变小,I变小 B. U变小,I变大
C. U变大,I变小 D. U变大,I变大
解析 如图所示是特殊电阻(二氧化锡传感器)和电阻R组成的串联电路,电流表测的是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电阻R两端的电压。当一氧化碳浓度增大时,传感器的电阻减小,这样电路中的总电阻也减小,由于总电压不变,根据欧姆定律得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再根据欧姆定律并结合电阻R的阻值不变,可推出电阻R两端的电压也变大。
答案 D
2. 特殊电路
【例题8】 (2011福建三明)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定,闭合开关S,当滑片P从a端移向b端的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 ,电压表的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析 本题电路比较特殊,电压表接到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上,当滑片移动时就不能改变电路中的总电阻(电路的连接方式不变),这样各支路的电流和总电流均保持不变,电流表测电阻R所在支路的电流,所以电流表示数不变。但是电压表的示数会改变,因为当滑片在a端时电压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短路),而当滑片滑到b端时电压表测R两端电压(即电源电压),故电压表示数变大。
关键词: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教学
当前,农村初中学生在物理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上与城市学生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广大农村物理教师面临的教学难题。农村初中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上完成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应对考试要求,还要培养学生的物理综合素质、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等。由于教学任务众多,需要教师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充分地利用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育人才。
一、农村物理教学面临的困境
1. 基础知识不扎实,运算能力薄弱
广大农村初中物理教师对于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都普遍感觉他们掌握得不扎实,连课本上最为基本的运算公式、原理和单位换算等都模糊不清。这些基础知识在教学中都是教师反复强调的重点,但农村初中学生普遍不够重视,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好,造成了这些内容的掌握支离破碎,不够深刻,没有形成自己的完整的知识体系,以至于在实际应用中老是不能用正确的方法去分析物理问题,公式强拉硬套、作图不规范、单位运算混乱,严重地影响了物理学习。
2. 学习方法不正确,缺乏必要的练习
在农村学生中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学生平时读书复习时,往往是看一下语文、英语、历史等科目,而去复习数理化知识的学生则很少,往往都是完成了老师的作业就行了,不能认真自觉地去完成习题、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物理知识。少部分学生虽然对物理学习非常重视,但由于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收效甚微。这样,就造成了学生们对物理的学习存在一定的浮躁心理,物理学习较为困难。
3. 缺乏必要的知识水平,学习兴趣不足
要想改善物理教学,仅仅依靠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增加基础练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学生的物理综合素质进行培养,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和探索。教师要借助各种探究性活动,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求知欲望和兴趣,重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现有效教学的对策
1. 挖掘物理教学资源,加强实验教学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农村学校受到条件的限制,各种实验器材不足,影响了实验教学的开展,限制了学生的物理学习。针对这一情况,农村物理教师要充分地挖掘身边的物理教学资源,加强实验教学。教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制作出各种实验器材,能把各种物理实验现象生动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学生们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对物理知识有着更为感性和直观的认识,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去收集和制作实验工具,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物理实践活动,让学生从过去的被动接受老师传授知识,变为自己去探索和获取知识。学生在自己制作实验器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物理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进行培养,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物理素质的全面发展。
2. 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习效果
在农村学校中,学生的学习主要是依靠课堂教学,回到家以后物理学习就只能依靠自己,家长很难对其给予有效的指导。同时,农村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也与城市学生存在着差距,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懂得如何学好物理。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教学,通过课堂上物理的范例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教学《透镜及其应用》时,教学的难点就是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会正确做出光路图。这对农村学生来说学习较为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举出利用放大镜可以点火的例子,让学生明白透镜的应用就在学生身边,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接着,通过利用蜡烛和透镜的小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光线穿过透镜后是如何传播的。这样,就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 制定科学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农村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较差,学习能力不足,刚开始时不能一下就以较高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要循序渐进地来逐步提高教学标准。在农村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农村学生物理知识水平较低的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来逐步完成教学。最高教学目标应该是:适当提高教学进度和难度,注意拓宽知识面,注重能力的提高和学科间的综合发展。中等教学目标应该是:着眼于适用知识的培养,做到基础知识扎实,完成综合素质要求,培养学习热情。最低教学目标是:适当降低难度,立足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记忆,激发学习欲望,逐步提高学习能力。
例如在复习《欧姆定律》这一内容时,电路中的电流、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判断当导体两端的电压或通过导体中的电流改变时导体电阻是否变化等,这是所有的学生都必须掌握的。最低教学目标是:牢固掌握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大小。中等教学目标是:利用欧姆定律推导出的串联分压,并联分流来求电路中的比值大小问题。最高教学目标是: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应用欧姆定律,结合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解决一些综合性问题。
总之,要真正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就需要广大教师认真进行课堂结构改革,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各种灵活的教学策略和手段,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才能全面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育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物理、新课改
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之际,物理教育之路该如何走?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面谈谈我对物理新课改的一点看法:
一、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和献身科学事业的教育
物理教材中包含了许多可以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和献身科学的教育内容。如:牛顿的忘我工作、勤奋和悉心钻研精神,安培的刻苦学习、专心致志,欧姆的坚持不懈精神,法拉第的高尚品质和致力于科学研究精神。从我国古代指南针、地动仪、火箭的发明,到现代的“两弹一星”和“神舟号”成功返回。教师应善于挖掘并利用这些辉煌的科学成就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为科学而学习的责任感,用知识的魅力去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物理课的教学应贴近生活,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而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蕴藏着无穷奥秘。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和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物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而且还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的亲身体验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生活中获取的经验,学生感受比较深。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在物理课的教学过程中,用学到的物理规律,去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现象,把物理规律同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号入座。这样即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规律的理解,又会使学生觉得物理知识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出对物理的浓厚兴趣。例如:在讲授蒸发时,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个生动的贴近生活的故事:中国的茅台酒在参加国际评酒会时,国外参展的酒,由于其包装精美,受到与会厂商、官员青睐,而中国的茅台酒因包装粗糙,无人问津。这时中国外交官急中生智,立即将一瓶茅台摔在地上,此时展厅内酒香飘逸,从此茅台酒驰名中外打入国际市场,给国家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讲完故事,接着问学生:“飘逸的酒香怎么来的?”然后引入所讲的内容。接着举一反三,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蒸发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出蒸发的概念。最后利用学生举出的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晒衣服的例子,启发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又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规律之一,但比较抽象,在教学中可多举一些学生熟悉的例子进行解释,如冬天热水泡脚,暖气取暖,能的转移;双手相互摩擦做功,双手觉得暖和,太阳能热水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煤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能的转化。这样,举生活中的例子,学生印象就更深刻了。
三、重视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考虑为学生创设探索情境,通过创设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情境,要精心设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形成“参与-体验-内化-外延”的“科学探究”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下面以欧姆定律教学为例。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科学猜想
以调光台灯切入,问:调光台灯是调节了电路里的什么物理量使灯的亮暗发生变化的?再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电流的变化与灯亮暗变化的关系,问:“电流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电流与电阻、电压有关系。这样就确定研究方向。
2.引导讨论,设计方案
启发和引导学生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先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总体方案:控制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控制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如何研究?再进行局部设计:由学生小组讨论、设计电路,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设计,并评价他人的设计,对器材的作用和选择加以讨论。
3.学生操作,实施方案
让学生相对独立地进行实验操作、采集数据。教师适时地对学生的操作技能、仪器使用上给予帮助。
4.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从实验得到的两组数据引导学生用计算和图像分别分析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再进行综合,得到结论。
5.反思应用迁移
用一组简单的小练习巩固探究过程中的得到的欧姆定律;巩固电表的使用、电路的连接等基本操作技能,小结反思探究过程,理清思维线索。
教学中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学生随堂实验和分组实验,利用小实验和小制作,利用课本的封面、插图和漫画,利用想想议议、阅读材料、科学家的故事、教学挂图和模型等带趣味性的物理问题去吸引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充满乐趣中掌握知识。成立物理兴趣小组,使学生勇于表现自己,鼓励学生参加小制作、小发明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对老师提建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电磁学教材的整体结构
电磁运动是物质的一种基本运动形式.电磁学的研究范围是电磁现象的规律及其应用.其具体内容包括静电现象、电流现象、磁现象,电磁辐射和电磁场等.为了便于研究,把电现象和磁现象分开处理,实际上,这两种现象总是紧密联系而不可分割的.透彻分析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才能使孤立的、分散的教学变成系统化、结构化的教学.对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真分析教材.
1.电磁学的两种研究方式
整个电磁学的研究可分为以“场”和“路”两个途径进行,这两种方式均在高中教材里体现出来.只有明确它们各自的特征及相互联系,才能有计划、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场的方法是研究电磁学的一般方法.场是物质,是物质的相互作用的特殊方式.中学物理的电磁学部分完全可用场的概念统帅起来,静电尝恒定电尝恒定磁尝静磁尝似稳电磁尝迅变电磁场等,组成一个关于场的系统,该系统包括中学物理电学部分的各章内容.
“路”是“场”的一种特殊情况.中学教材以“路”为线的大骨架可理顺为:静电路、直流电路、磁路、交流电路、振荡电路等.
“场”和“路”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麦克斯韦方程是电磁场的普遍规律,是以“场”为基础的.“场”是电磁运动的实质,因此可以说“场”是实质,“路”是方法.
2.物理知识规律物
理知识的规律体现为一系列物理基本概念、定律和原理的规律,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
物理定律是在对物理现象做了反复观察和多次实验,掌握了充分可靠的事实之后,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的关系,并把这些关系用定律的形式表达出来.物理定律的形成,也是在物理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物理定律并不是绝对准确的,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物理定律总是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因此其适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二册第一章“电潮重要的物理规律是库仑定律.库仑定律的实验是在空气中做的,其结果跟在真空中相差很小.其适用范围只适用于点电荷,即带电体的几何线度比它们之间的距离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
“恒定电流”一章中重要的物理规律有欧姆定律、电阻定律和焦耳定律.欧姆定律是在金属导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对金属导电、电解液导电适用,但对气体导电是不适用的.欧姆定律的运用有对应关系.电阻是电路的物理性质,适用于温度不变时的金属导体.
“磁场”这一章阐明了磁与电现象的统一性,用研究电场的方法进行类比,可以较好地解决磁场和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电磁感应”这一章,重要的物理规律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在这部分知识中,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将各知识点串起来的主线.本章以电流、磁场为基础,它揭示了电与磁相互联系和转化的重要方面,是进一步研究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的基础.电磁感应的重点和核心是感应电动势.运用楞次定律不仅可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能量是守恒的.
“电磁振荡和电磁波”一章是在电场和磁场的基础上结合电磁感应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提出电磁振荡形成统一的电磁场,对场的认识又上升了一步.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总结了电磁场的规律,同时也把波动理论从机械波推进到电磁波而对物质的波动性的认识提高了一步.
3.通过电磁场在各方面表现的物质属性,使学生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的观点
电现象和磁现象总是紧密联系而不可分割的.大量实验证明在电荷的周围存在电场,每个带电粒子都被电场包围着.电场的基本特性就是对位于场中的其它电荷有力的作用.运动电荷的周围除了电场外还存在着另一种唱—磁场.磁体的周围也存在着磁场.磁场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磁场的基本特性就是对处于其中的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现在,科学实验和广泛的生产实践完全肯定了场的观点,并证明电磁场可以脱离电荷和电流而独立存在,电磁场是物质的一种形态.
运动的电荷(电流)产生磁场,磁场对其它运动的电荷(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所有磁现象都可以归结为运动电荷(电流)之间是通过磁场而发生作用的.麦克斯韦用场的观点分析了电磁现象,得出结论:任何变化的磁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电场,任何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按照这个理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总是相互联系的,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场,这就是电磁场.电磁场由近及远的传播就形成电磁波.
从场的观点来阐述路.电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产生电流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存在可自由移动的电荷;二是存在电场.导体中电流的方向总是沿着电场的方向,从高电势处指向低电势处.导体中的电流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特例,即导体中形成电流时,它的本身要形成电场又要提供自由电荷.当导体中电势差不存在时,电流也随之而终止.
二、以“学科体系的系统性”贯穿始终,使知识学习与智能训练融合于一体
1.场的客观存在及其物质性是电学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第一章“电潮是学好电磁学的基础和关键.电场强度、电势、磁尝磁感应强度是反映电、磁场是物质的实质性概念.电场线,磁感线是形象地描述场分布的一种手段.要进行比较,找出两种力线的共性和区别以加强对场的理解.
2.电磁场的重要特性是对在其中的电荷、运动的电荷、电流有力的作用.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场和受场作用这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比如,场不是力,电势不是能等.场中不同位置场的强弱不同,可用受场力者受场力的大小(方向)跟其特征物理量的比值来描述场的强弱程度.在电场中用电场力做功,说明场具有能量.通常说“电荷的电势能”是指电荷与电场共同具有的电势能,离开了电场就谈不上电荷的电势能了.
3.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使“潮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通过演示实验是非常重要的措施.把各种实验做好,不仅使学生易于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也是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加强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从实验观察和现象分析中来发展思维能力.从物理学的特点与对中学物理教学提出的要求来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使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统一在使学生真正掌握科学知识体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