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效沟通技能技巧

高效沟通技能技巧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3 16:22:5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效沟通技能技巧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效沟通技能技巧

篇(1)

1 加强护士沟通技能培养的意义

1.1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就医观念的不断改变,病人的法律知识、维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明显提高。病人在就医过程都希望知道更多的 诊疗情况、费用情况等信息服务。在当今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矛盾突出、医院纠纷事件频发的情况下,加强护士沟通技能的培养尤为重要,许多事件都与患者沟通障碍有着直接和间接地 关系。

1.2 护理沟通技能的培养是护理教育新模式的需求。传统护理教育模式对护士的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和操作技能的培训。而对于其他方面的 能力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信息获得能力、交际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等综合能力的 培养甚少,然而为了适应当前需求,一名合格的 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处理人际关系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构建良好和谐的 医患关系,才能更好的增强护患双方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好的避免纠纷及医闹事件的 发生。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 发展和人们健康需求的 不断提高,护理模式在不断转变,由“以病人为中心”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转变,这就使护理工作有原来的对病人的护理,扩展到对病人的生命过程的护理。护理的对象、护理的 内容、护理的 场所都有可能变化,因此,对于护士的沟通技能培养尤为重要,良好的 沟通技能是适应现代护理工作的重要基础。

2 护理工作沟通技能培养的要素

2.1加强职业道德培养,提高自身素质。护理道德是护士的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遵循的行为规范。只有良好的 道德修养、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在工作中注重对病人的人文关怀,改变服务理念,提高服务品质,才能更好的满足病人越来越高的自我保健需求和生命健康需要。护士要正确理解护患关系的位置,为患者提供热情周到、优质高效的服务,只有真正赢得患者的信任才能更好的服务患者,也是提高沟通技能和搞好护患关系的重要前提。

2.2提高护士自身素质,是提高沟通技能的基础。良好的文化修养、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宽阔的知识面、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精益求精,努力把自己锻炼成素质优良的护理工作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人,因为病人也是一个心理的、生理的、社会文化的综合体,需要一个全面的护理服务。

2.3开展各种形式的沟通技能培训,加强交流,不断提高沟通技巧。护士要通过培训、交流来学习各种沟通技巧,通过对一些礼貌用语、行为规范、礼仪准则的模拟训练及理论培训,来提高护士的仪表、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从而达到培养沟通技能的目的。

篇(2)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口才沟通类课程应用

[作者简介]林灵(1962-),女,广西贺州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礼貌言语与交际策略。(广西南宁530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口才课程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JGA161)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0-0152-02

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化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其培养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其教育核心和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即“能力本位”,这与核心理念——注重能力培养的“行动导向”不谋而合,使得行动导向这一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凸显出理论上的科学性和实践中的可行性。

一、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的性质及定位

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是为顺应现代社会和职场工作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的实际需求而开设的课程。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1998年的《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将劳动者的技能分为专业特定技能、行业通用技能和核心能力三个层面,在规定的八项职业核心能力中,“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能力就占据了前两项。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更是明确指出,高职教育要培养学生“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其中“交流沟通”能力正是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应职应岗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编写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高职教育开设的课程是“实用的、技术的具体职业的课程”的要求,高职院校所有课程的设置都应基于“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开设口才沟通类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突破自我,当众说话和发表演说,能够用标准规范的普通话与人交流沟通,最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及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学生在各自职业领域内用口头话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具备作为当代合格职业技术人才的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素质。

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是综合运用语言学等方面的知识,研究人们从事各种职业所必备的基本口语交际能力一般规律的应用语言学科。作为现代社会使用频率最高、实用价值最强的沟通类课程,它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方向,淡化传统口才课程“才艺演讲”的舞台表演性质,明确提高学生交流沟通能力的课程目标,注重凸显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体现以应用实践为主的职业特点,着重训练学生的语言素质和语言技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和水平。可以说,高职口才是实用口才,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彰显出鲜明的职业化教育特色。

二、在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中构建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意义

高职教育教学遵循“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的指导方针,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所有课程,都应以从业中习得实际应用的经验与策略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即以过程体验与技能培养为主、理论知识阐述为辅。以切实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为教学目标的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也不例外。而行动导向教学法作为一种能行之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育模式,将知识、能力、素质目标蕴涵在“行动中”,成为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世界职业教育理论中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是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和策略,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以促进学生的关键能力、职业行为能力发展为目标。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各种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方法的统称,它所构建的是一个与培养职业能力紧密相关的行动体系,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培养行为能力为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多种活动形式,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是主动同时使用脑、心、手进行学习。

现代职场中职业核心能力是就业竞争的关键,是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大学生来说,作为职业核心能力项目之一的语言表达与交流沟通能力既是一种智力、交际能力、竞争力,又是一种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起点和择业前景。我国经济现已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效率地提高高职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刻不容缓。因此,在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中构建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培养语言使用能力及综合素质意义重大。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根本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注意用行为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训练是口才沟通类课程的核心目标,因此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应在强调学科知识“必需、够用”的前提下,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主,以“强技能、重实践”为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综合采用项目教学、模拟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尤其是在高职院校普遍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的形势下,行动导向教学不失为帮助学生快速高效地提高交流沟通表达能力的优质高效的教学模式。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中的应用

1.以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为目标,重构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体系。由于传统学科型的口才沟通类课程体系无法体现高职教育职业属性的教育特点和规律,自然也就无法从根本上实现高职教育能力本位的预期目标。因此,我们进行了充分调研,并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基于高职教育能力本位的职业属性定位,对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的课程体系从课程名称、教学目标、课程性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师资队伍、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重构。重构后的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体系具有“培养目标的应用性、课程设置的职业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语言学习的层次性”等鲜明的职业化特色,由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学科型体系转型为能力本位的应用型课程体系,体现了“以增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中心,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的培养目标,能力本位、“强技能、重实践”的应用型课程体系建构的核心理念,为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2.转换教师角色,重视“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是高职院校新兴的“素质+技能”课程,熟悉并把握口才教学的内在规律是授课教师必备的素质,教师拥有“双师”素质及能力是实践行动导向教学的质量保证。而目前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多是由学科体系培养出来的来自于语言文学等相关文科类专业的教师担任,他们教理论是强项,但教技能则略显经验不足,不能完全胜任行动导向教学要求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同一个教学过程中完成的任务。为此,我们首先要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转换教师角色,使教师尝试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协调者和促进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其次,为实施行动导向教学要培养一支高素质且具备专业资质的教师队伍。要通过安排教师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活动体验生活,了解社会需求及岗位实际操作流程,或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双师”素质。还可以聘请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组建一支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行动导向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3.整合课程内容,编写任务驱动型教材。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旨在训练学生的与人沟通交流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职业核心技能,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因而我们首先对“演讲与口才”“沟通技巧”等性质或内容相似的课程巧妙地进行优化组合。整合后的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在课程设计总体思路上,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代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的职业教育行动体系课程模式。在内容设计方面,淡化传统口才课“才艺演讲”的舞台表演性质,强调从口才基础突破,在职场沟通中,向生活口才、职业口才倾斜,注重凸显高职教育职业化、实践性特色和专业特点,并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需求。同时,为给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提供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于一体的、便于操作及应用的、突出“能力本位”的口才沟通类课程教学提供便利和依据,编写了《实用口才与职场沟通》教材。在编写模式上,教材突破了强调学科知识系统化、完整性的传统编写体例,学习和借鉴了任务驱动型教材的编写原则和方法,将口才基础知识与口才实际运用的职场沟通情景融合,优化整合集成一个个教学模块,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方式,强化当众说话口才的基础训练,并最终落实在校园、求职、社交、服务、办公室等职场情景的沟通实战演练中。本着基础知识“必需、够用”的原则,教材还增加和细化了口才沟通能力的训练内容及操作环节,为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及学生参与教学及互动创造了教学条件和训练便利。

4.引入项目化教学,自创“高效七步”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组织上,成功将项目教学法引入高职口才沟通课程,并自创“高效七步”的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的运用,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同时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被动局面。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锻炼了方法能力、学习能力、与人协作以及与人沟通进行项目动作等各种社会能力。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口才沟通课程的实施运用,最为成功的是创建了“高效七步”的教学模式。其具体表现形式为:遵循“项目驱动—实践教学—情境体验—发现不足—引导点拨—训练提高—效果检测”的集约型训练过程,以保证教学效果的有效实现。以“口才训练”项目里的“面试口才”教学的“七步”为例。第一步:项目名称,如何构建有效面试?第二步:实践教学,“理论点拨+企业招聘面试视频片段观摩”。第三步:情景体验,包括小组讨论,设定模拟岗位,事先告知岗位职责;面试的具体实施内容及过程(进门;鞠躬问候;根据示意坐下;3分钟自我介绍;回答考官提问;面试结束,鞠躬、致谢、退下。)第四步:发现不足,采用现场观察、微格回放(视频片段)等手段,以自检、互评等方式,发现并指出细节上的不足。第五步:引导点拨,教师点评,归纳做法。第六步:训练提高,重复训练。第七步:效果检测(面试评分标准)。

通过这样规范严谨且注重细节的语言表达训练,真正落实行动导向、任务驱动、互教共学、“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设计思想,最终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在人际交往和职场工作中的沟通技巧和沟通能力的目的,为真正实现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等职业核心能力的本位回归奠定良好的基础。

5.创建行动导向教学环境,落实口才实训设备。教学环境和设备要满足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需要。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必须要有充足而适宜的模拟实训场所和满足分组教学的实训设备,以及适合学习小组讨论的教室,提供可供所有学生活动的教学中展示的媒体、卡片、成果展示的展板等。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创设情境,以确保师生互动过程中具有充分展示的空间和环境。为此,必须构建良好的实训环境,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落实适用于口才教学的实训环境设计布置和实训设备优化整合。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新建成的人文实训室、专为高职口才沟通课程配备的便携式麦克风及摄像机等设备,为在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提供了充足的实践教学环境和条件。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中的有效运用,核心是在教学活动中用行动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在强调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前提下,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主,以“强技能、重实践”为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综合采用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并辅以微格回放、重复训练等训练方法,保证教学任务高效、顺利地完成,最终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在人际交往和职场工作中沟通技巧和沟通能力的目的,真正实现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等职业核心能力的本位回归。

[参考文献]

[1]姜金鑫.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性课程构建[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职教通讯),2008(5).

[2]陈启琛.浅谈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催化作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2).

[3]林灵,周而冬,潘媛媛.基于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高职口才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广西教育,2010(30).

篇(3)

[关键词]护理工作; 护患; 沟通技巧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1-187-01

临床内科护理工作中,护理质量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重要保障,而良好的护患沟通又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护理工作作为一门有着专业特殊性的服务行业,因其社会性广、责任心强、工作量大、风险性高,极易发生护理质量缺陷而导致护理纠纷,及时有效的进行护患沟通是避免护理纠纷发生的关键所在。护士只有大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人文素质的修养,才能够获得患者的信任,才能使患者被理解的需要得到满足,这不仅消除了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和恐惧感,还能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和感激之情。由此可见,有效的护患沟通在护理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护患沟通的重要性

在优化护患关系中,沟通极为重要,没有沟通,护理人员就无法评估病人,无法收集病人有效的资料与信息,无法发现潜在的护患矛盾。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要求每位护理人员都要充分认识护患有效沟通的重要性,熟练掌握沟通技巧。过去医家至上的观念已不适应当今医疗市场的发展,病人至上,以病人驱动为导向,使需求者满足才是医院发展的关键[1]。

2 护患沟通的基础

信任是护患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沟通的基础。护士要不断地提高思想素质,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无论面对怎样的患者都要具有高度的同情心,急患者及家属所急,帮其所需,遇事沉着、冷静,解释病情态度要真诚、语调要柔和、音量要适中。除此之外一个优秀的护理人员还须具备熟练的护理技术操作和扎实过硬的护理理论基础,才能为患者营造一个轻松、愉悦、充满爱心的就医氛围;才能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才能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护理工作。

3 护患沟通技巧

3.1 内向型沟通技巧:此类病人常常表现为孤独、悲观、情绪淡漠,不愿与人交谈,有些甚至心理丧失平衡,形成自卑心理。面对这样病人,护理人员易采用婉转性语言鼓励他们,提醒他们培养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意志,强调心情舒畅对疾病康复的作用,并动员家属亲朋多给予关心和照顾,用满腔热情去感化病人,理解谅解病人的情绪障碍,建立彼此之间信赖的护患关系,从而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信心。

3.2 外向型沟通技巧:此类病人常常表现为焦虑不安、易发怒、情绪不稳定,对疾病往往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面对这样病人,护理人员应采用针对性语言进行正确引导,分散和转移负性情绪,要谅解病人的各种情绪变化,做出一定的忍让和回避,理解病人的内在感受,尊重他们,尽量选择适当的时机,从正面回答他们的疑难问题,适当解决病人的实际困难,必要时指出他们的缺点,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病态反映,面对护理人员善良的愿望,病人会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

3.3 治疗性沟通技巧:治疗性沟通是一种沟通技巧,目的是帮助病人应对与适应不能改变的环境和现状,克服心理上的障碍,以及学会如何有效地与人沟通[2]。治疗性沟通是心理学上的一种治疗工具,有效的人际沟通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与病人沟通最重要的是建立彼此之间信任的关系,这种关系甚至会影响病人治疗的效果。护理人员若能主动与病人沟通,了解其社会地位、家庭背景、对疾病的认识,以及病人得知病情后的心理状态、存在的心理问题等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沟通治疗,可增进护患关系。当病人切实感受到被接纳、被肯定和被关怀时,对医护人员信任变会自然地产生,病人就会向护理人员倾诉他们的处境与内心感受,并愿意接受护理人员的建议和帮助,护士运用人际沟通学、心理学、人文科学等护理理论与病人建立起治疗性沟通与信任的关系,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3.4 重视与家属的沟通技巧: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重视把沟通技巧与家属相联系,将家属作为沟通对象[3]。请家属配合工作,可将鼓励病人的话语或祝福卡片及时传递给患者,这样不仅可以从家属那里收集到有关病人的资料,还可以通过家属对病人进行安慰教育,重视家属对护理工作的反馈,共同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总之,护患关系应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上,我们要大力强化护患之间的沟通意识,充分意识到护患沟通既是实现医学目的的需要,又是体现医学人文精神的需要。良好的护患关系不仅能有利于护理人员对自身价值的确认,而且,还将会促进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丁书琴,黄建明,何丽华,等.新世纪医院发展的创新战略.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17(11):695.

[2] 莫孙淑冰.运用治疗性沟通技巧解决临终病人的心理问题.中华

护理杂志,2002,37(10):795-797.

篇(4)

关键词:电视节目 后期制作 技术

中图分类号:TN94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a)-0016-01

信息时代,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技术持续向着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模式多元化发展,逐步创设了桌面演播室、非线性工作站等实践模式。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各类文件的数字化记录、存储,优化更新与编辑制作,令非线性技术发挥了核心优势,可高效的实现原始节目编辑,优质进行镜头切换、剪辑、特技处理,并借助计算机实现视频数字处理,令完整视频有效转移至相关设备之中。该类制作技术体现了良好的便利性、优质性与高效性。当然,线性编辑在非线性技术产生之前,也发挥了重要的职能作用,良好的辅助后期制作,其无法实时更新、快速处理等缺陷导致了非线性编辑处理技术的产生与优化发展。由此可见,线性制作技术为非线性编辑理念的产生创设了良好的基础,并在后期制作领域发展建设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2 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应科学做好软硬件协调处理

广播电视事业基于艺术视角、现代化处理技术手段建立了受众广泛认可的媒体形式,发挥了良好的娱乐、教育功能。通过长时间的探索发展,电视技术由黑白到立体、彩色、高清,实现了跨跃式腾飞,并令节目制作技术也实现了优质发展。各类双向、直线联系播放、现场直播等模式的创立,对电视节目制作人员、技术人员提出了全新的考验。电视节目是艺术与制作技术的完美融合,也就是说制作阶段中涵盖对艺术的鉴赏创作以及实践技术处理,即软件与硬件处理。该两类过程是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的重要部分,硬件应用目标在于面向软件服务,为其提供有效保障,而两者则存在关系密切、互相渗透、依赖的现实特征。因此,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实践中,应科学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工作人员不仅应掌握良好的艺术修为、文化素养,艺术鉴赏能力,提升节目制作水平、艺术品位。同时还应对各类制作设备、手段、装置熟练操作,明确其指标性能,有效开发各类优质应用功能并掌握数字化处理技巧。倘若无法协调处理好两者关系,全面掌握软件硬件应用实践素养,那么即便是再好的构思编制、内容设置、到位的解说、良好的文笔描绘,也无法令电视节目制作达到良好的效果,体现上成的技术标准。由此可见,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应确保软件硬件的协调优化、良好组合、互相补充,进而发挥综合处理能效,提升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综合质量水平。

3 保持与编导的良性沟通,提升电视节目后期制作质量

电视节目的优质制作,离不开后期制作团队的协同合作、完善配合,可以说是集体力量的展现。因此电视节目后期制作过程中,应保持与编导的良性沟通,协同合作。倘若缺乏具备敏锐洞察力、良好观察力的节目编导,则无法为后期节目制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就制作人员层面来讲,只有编导为其搭建良好的平台,才能确保优质的节目制作。因此基于两者的交叉工作属性,编导应丰富自身知识素养,提升综合实践能力,而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人员则应与编导形成良性沟通,把握其核心思想,通过平等互动交流,吸纳编导的独特构思创意亮点,形成对其有效的尊重。对于节目制作中产生的意见分歧,应进行良性沟通,广泛交流、协作探讨,进而真正保证创作意图的完美展现,升华节目内涵价值,提升后期制作综合水平。

4 完善二度创作,优化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效果

电视节目后期制作针对于前期处理,可称之为二度创作,其体现了良好的创作要素,可通过制作人员理解节目核心内容、把握中心思想,进行二度的完善创作。当然该过程需要工作人员长期经验的积累、技巧的掌握与素质的积淀,持续优化综合艺术素质、思想水平,方能令二度创作不偏离主题,形成良好的效果。同时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应把握良好的实践技巧,应基于电视节目核心思想、重点内容,恰到好处的应用制作手段、模式,抓住信息传递、语言表达特征,展现节目精髓。为此,相关制作人员应强化自身建设,充实自我,丰富后期制作经验。应通过持续的实践学习、博学多览,熟悉各类电视节目专业制作技巧、丰富技能知识,进而对各类稿件信息科学理解,并快速准确的把握编导意图。在二度创作中,应有效的进行画面选择、转接,印象效果的处理、转化,字幕特技的规划创作,并令照明色彩处理更具特色化,进而提升电视节目后期制作艺术性,令其相得益彰,恰到好处。同时,二度创作中,应展开丰富的联想,运用创造热情,体现高水平的艺术格调。应在后期制作中体现良好的点睛处理、恰到好处的妙笔应用,应提升自身审美意识。 实践制作中,工作人员应掌握精炼的艺术制作技巧,科学应用形象生动的画面语言进行艺术再创作。通过对电视画面深刻内在张力的优质挖掘,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提升后期电视节目制作的综合艺术水平,令其展现形象生动的艺术效果,令观众印象深刻,视觉感官受到有效冲击,进而全面提升节目收视率,赢得受众认可。再者,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应树立良好的危机意识,提升竞争比拼与持续奋斗精神。把握电视媒体发展建设步伐,并充分了解当前形势下大众的审美需求、文化水平、综合素养特征。针对其对电视节目的高水平要求,应不断优化提升后期制作实践技能,强化综合竞争力,获取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5 优选后期编辑制作方式,丰富实践技巧

为优化后期电视节目制作效果,我们应优选后期制作方式,结合应用线性与非线性编辑技巧,提升节目制作水平。例如在片头制作中,可引入非线性编辑模式,采用画面的透明处理、运动变化、快慢更替、颜色变化、动画模拟、字幕特效、长镜头转换,提升电视节目制作艺术效果。新闻节目后期制作中,为丰富信息量,可降低特技处理,将各类镜头进行直接联系,并通过同期声、混音或后期配音,体现灵活制作特征。可基于线性编辑进行分量连接,降低信号损失,提升节目制作质量。对于一些娱乐、直播、访谈电视节目的制作,应基于线性编辑模式,结合其真实性特征,提升设备处理速度。另外对于一些赛事的直播处理,应把握各类精彩瞬间、特殊镜头做好重复制作处理,可引入非线性技术设备,体现良好的后期制作效果,满足不同节目的播放制作要求。网络信息时代,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应有效基于网络模式,进行完善的制作处理,借助网络平台实现素材共享、同一节目的集成、高效制作、确保制播信号质量,并契合节目流程特征,创设良好的一条龙制作创作模式,进而真正优化制作效果,提升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实践水平。

6 结语

总之,针对电视节目后期制作重要性,技术发展特征、我们只有在实践制作中处理好软硬件关系、完善二度创作、与编导良性沟通、优选后期编辑制作方式,才能提升电视节目后期制作质量水平,创设显著效益,打造优质节目品牌,并促进其实现良好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中层管理者现状技能

麦肯锡公司的一项调查表明:有的公司能保持持续发展和改革,达到更高的业绩,关键的因素不在于高级管理者,而在于一批具有改革才能的中层管理者和专业人才。

中层管理者本来应该是企业的中坚力量,承担着企业决策、战略的执行及基层管理与决策层的管理沟通。然而人们发现,最没有起到作用的往往是中层管理者,许多的企业常常是因为高层管理者与基层管理者脱节而衰败。

一、中层管理者的现状

1.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组织逐步扁平化,中层管理者的作用将逐步弱化。在许多的企业里,高层管理者常常越级管理,允许员工越级沟通甚至成为企业民主的体现,中层管理者仅仅是一个空架子。在未来将淘汰的职位统计中,中层管理者榜上有名。

2.中层管理者在职位上大多数没有上升的可能,但下降的可能性反而很大。高层管理者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中层管理者只能在同级别之间调动。由于缺乏上升的激励作用,中层管理者没有工作的激情。同时,他们反倒有下降的可能,许多的企业改革中动荡最大的就是中层管理者,他们被基层管理者取代而下降成基层管理者甚至员工。

3.中层管理者没有重大权力,也没有很大的责任。由于中层管理者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许多的企业将中层管理者当作传声筒。他们没有权力决定企业的命运,但企业高层的更迭一般也不会影响到他们的头上。

此外,中层管理者虽然已经超越温饱,却不能完全不在乎金钱,他们多数没有资本去独立发展,只能依赖于企业而生存。因此,保住位置比发挥自己的能力更为重要。这也促使一些有能力的中层管理者倾向于做“不倒翁”。

4.中层管理者缺乏较好的学习机会。除原始的管理理论之外,无论经理人培训、管理媒体的文章及各种各样的参考案例,绝大多数都是关于企业战略的制订、企业的经营之道等,属于高层管理的范畴。其他如现场管理、工艺技术管理等又基层管理的工作。即便有一些文章和中层管理者相关,终究也是凤毛麟角。中层管理是一个被管理媒体遗忘的角落。

二、中层管理者必备的八项技能

1.沟通技巧。沟通在企业中无处不在,无论是与上司、下属、同事、客户还是供应商打交道,都离不开沟通。中层领导每天70%以上的时间都在进行沟通,可以说领导者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沟通者。提升沟通技巧,要掌握四个方面的技术:陈述技巧,即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发问技巧,即过去的领导者懂得如何去说,未来的领导者要懂得如何去问;聆听技巧,即会听的人才能收集到更多有效的信息;反馈技巧,即如何给予员工正面和修正性的反馈。

2.时间管理。忙忙碌碌的领导者能否忙得其所,就要看自身的时间管理技能了。高效的领导者懂得:按照20/80原则将自己的主要精力集中在那些大事要事上;充分运用时间管理的工具,如待办单、工作计划表;摒弃各种浪费时间的坏习惯,如拖延、不守时、无计划等。

3.授权技巧。领导的本质就是通过他人来完成工作,也就是要通过有步骤地授权来完成工作任务,一个领导者如果没有学会授权,那就等于没有在进行管理。授权是所有成功领导者身上所具有的一种共同的职业习惯。

4.目标管理。目标绝不等于指标,它包括销售目标、利润目标、质量目标、人员发展目标、顾客满意目标、制度建设目标、文化建设目标等。目标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从企业远景到年度规划,然后分解为季度目标、月度目标,再到目标的执行、追踪和检讨。整个目标管理涉及多项技能,如目标的制订与分解,行动计划的细化、目标追踪、目标修正和目标考核等。今天目标管理已经成为一项全球性的管理技术,是职业经理人不可不学的管理技能之一。

5.绩效评估。绩效评估是对员工的行为表现及绩效进行阶段性的测量、分析和评价,它是人员管理的基本手段和工具,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难点,难就难在很多企业的领导者仍然把评估看做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而忽略了自身对于绩效评估技能的掌握。

6.会议管理。中层领导者平均有40%的工作时间用于会议,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开会的经验,但如何让会议从“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未果”转变为富有成效的工作,却不是每个领导者都擅长的。主持会议要遵循什么样的步骤?如何开始?如何扩展和回收议题?怎样总结和结束会议?会议中需要哪些角色?如何控制会场秩序?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会议富有成效。

7.变革管理。市场惟一不变的法则就是天天在变,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企业领导者必须能够审时度势,保持不断变革的弹性和张力。然而变革是一项复杂的技术,成功的变革有赖于谨慎地操作每一个步骤,包括收集正确且足够的资讯,确定变革的性质,选择适当的变革实施者,分析变革的阻力和助力,做好变革实验,进而进行变革的推广等等。

8.团队管理。今天,有关团队的要领和实践已经深入人心,团队已经成为每一个组织不可或缺的一个细胞。团队为什么如此盛行?如何组建一支胜利之师?怎样引导和带领不同阶段的团队?运用何种策略来化解团队内部的各种冲突?如何培育团队精神?怎样提升团队的绩效?只有拥有多项技能的领导者才有可能成功地打造一支高绩效团队。

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人民大学出版社

[2]姜洋:《中层管理者完成目标的五步十九法》,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

[3]周坤:《人力资源管理实务与热点问题》,国家经贸委经济干部培训中心

[4]朱江:《中层管理者执行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

篇(6)

【关键词】 军队疗养院;门诊护理带教;方法

军队疗养院门诊护理工作主要负责军队离退休干部和现役军官、战士、非现役文职、院职工的查体和治疗以及对外创收。门诊是患者就诊的第一站,门诊护理涉及接诊、分诊、诊断、治疗的全过程。护理工作内容:①主要承担咨询服务、导医服务、挂号、抽血、注射、健康咨询、手术护理、门诊治疗、体检、急救等任务。②由于门诊患者要求接诊快、检查详细、诊治明确合理,需要护理人员的合理安排和疏导。③门诊的人数、病种、疾病轻重缓急程度难以预测,患者要求不一,门诊护理人员必须随时做好应急准备和具备临时调度的潜力和能力,以应急门诊的变化。为使护生更好地完成角色的转换,掌握专科技能,圆满完成实习任务,现将带教方法介绍如下。

1转变护理理念,规范护理带教制度和行为

1.1健全带教管理制度,选派优秀带教老师建立层级带教管理制度,由护理部、科护士长、主管带教老师、具体的带教老师组成,护理部制订目标和计划[1]。带教老师的职业道德、个人修养、技能水平、操作规范和熟练程度、服务态度、语言交流技巧、自我调控能力都对护生产生重要影响。带教老师应具备以下条件:理论基础扎实、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思想觉悟高、语言表达能力强、责任心强、业务精湛。带教老师不仅要具有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才能,而且要具备人文、社会等多学科知识,具有沟通能力强、带教能力强、处理问题果断等素质[2]。带教老师应了解护生的要求、心理活动及存在问题,正确对待、尊重和重视他们,努力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向护生表明自己对他们的期望,工作中以身作则,并主动解释门诊护理的目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让护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我院护士大部分是可塑性强的非现役文职人员,要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能尽快适应军队疗养院的发展需求,还要对不同知识层次的护生因材施教。

1.2规范护理带教程序,严格操作流程首先主动热情地迎接每一位护生,根据本科的具体情况向他们耐心、细致介绍门诊部内外部环境、科室规章制度(如急诊绿色通道制度、首诊负责制、抢救制度等)、工作性质特点及人员、各班职责、本科常见的疾病及护理常规、常见危重患者的应急处理预案、医疗物品以及急救器材的摆放,并清楚各个班次的时间及内容的安排。详细介绍工作程序和护理要点。带教老师须让护生明白迅速、准确、有效的抢救措施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因素,让护生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3]。及时与护生进行思想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带教过程中注重无菌技术操作和“三查七对”以及抢救仪器的使用、急救药品的剂量及作用;要求护生精神饱满、仪表端庄、和蔼可亲,运用文明规范的语言与患者交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正规操作,并通过临床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进一步强化,使护生在观念上、行动上严格按制度规范操作;不断灌输学生人文关怀理念,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及尊重患者的选择权。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习惯。

2加强护患沟通技巧培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供温馨服务

门诊部是一个患者流动性很强的体检和治疗场所,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应尝试简化就诊手续,改进门诊部环境布局,转变传统服务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温馨服务思想。温馨服务的人文精神集中体现在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患者的权利与需求、患者人格与尊严的关心和关注。它既可体现为整体护理内外环境所需的人性氛围,也可显现为护士个体的素养和品格。护理人员应掌握沟通交流的技巧,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为其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使其感到医生护士犹如亲人一般。由于服务的对象文化层次不一,病种多样,因此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建议推出“温馨服务”特约窗口。体现出疗养院门诊护理的特色来。带教过程中老师应注意培养护生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力,鼓励护生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避免因沟通不当引发护理纠纷。鼓励护生多看多做多问,准确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转归、产生的新问题或潜在的危险,并做好预防。利用治疗和护理的机会,对病人进行“察言观色”,了解并解决病人的护理问题[4]。护生的操作必须在带教老师的监督指导下进行,对护生未接触过的操作,一定要先示范,再让护生去做;对护生操作中的不足,不要在患者面前批评指正,应多鼓励、少指责,在患者面前注意树立护生的形象,增强其自信心。通过护理人员之间良好的协作,不仅能够圆满完成治疗任务,还可大大减少医疗隐患的存在。

3带教效果评估的重要性

带教老师通过灵活多变的带教方式,调动护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求知欲,使其掌握相关项目的护理操作流程及技能。在结束前,有必要对双方带教和学习情况进行小结,以确认更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水准。这种双向反馈的目的是总结带教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带教方法,提高带教质量。

4小结

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服务的对象日趋扩大化,门诊护理内容更加丰富多彩,逐渐系统化、规范化、全面化。在带教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帮助护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价值观,提高复合知识结构及综合能力,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增强法律意识。如何进一步提高护生的带教质量,培养出更优秀的护理人才,还有待于不断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曾木好,李敏英,江秀琼,等.护生临床带教的方法与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9):85-86.

[2]张玉梅,薄艳云,沙晓伟.护理临床带教的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6):256-257.

[3]邱贤云,俞继芳,杨毅.PBL教学法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86-87.

篇(7)

关键词:体育教学 创新 游戏教学 开放性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缺乏沟通交流,教师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育,使他们对体育学习不感兴趣。新课程改革的普及,要求初中体育教师改变教学观念,从创新教学的角度出发,利用教学模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进行探究。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提高他们学习体育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

一、改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主体作用,他们根据教学目标来设定学生的学习内容,不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只注重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在教师灌输式的教学中,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不能有效反馈给教师,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不到及时的指导,不能有效掌握体育项目的正确动作和运用技巧,不能有效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师生关系的定位,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的探究,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指导者的作用,通过给学生布置课堂学习任务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在积极探究过程中领会体育理论知识,使他们能够正确的掌握运动的要领,提高练习效率。高效的体育教学互动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下进行体育项目动作的探究,使他们能够认真观看和体会教师的示范动作,在练习时获得学习和探究的依据。在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时,教师要对他们的动作进行及时指正,让学生高效地进行练习,掌握更多的体育运动技能,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由于身体素质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学习的效果也不相同。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一把抓”模式,积极地进行教学设计,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使学生能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教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时,教师要给身体素质层次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训练强度,使学生能够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有效掌握体育课堂上教学的运动项目,并在练习过程中体会运动的技巧。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加强学生的体育素质的同时,教师要注重体育教学的安全问题,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并通过主动练习提高他们的体育综合素质。

三、把游戏和教学相结合,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体育教学既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包括体育技能的练习。在练习过程中,重复性的动作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体育练习阶段的教学和游戏相结合,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发挥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在游戏中进行体育练习,让学生不再感到身体的疲劳和练习的枯燥,使体育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例如,在让学生进行长跑练习时,单纯的让学生跑步,会使他们在练习结束后精疲力尽,失去学习的乐趣。如果教师结合游戏让学生进行长跑练习,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使他们在游戏环节提高运动技能,提高对体育知识的理解。

四、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究外,还需要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小学合作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在做体育项目的动作时,都能得到其他小组成员的评价和指导,让他们在合作过程中更好地进行体育项目技能探究,提高了学习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增进了情感,他们能够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及时改正错误的运动方式。通过合作探究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体育动作的要领,并通过合作来掌握体育动作技巧,进而体会学习中的乐趣,进一步提高体育运动技能。采用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习氛围活跃起来,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项目练习中,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

五、设置开放性教学环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