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电影海报设计

电影海报设计精品(七篇)

时间:2022-09-26 01:20:3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电影海报设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电影海报设计

篇(1)

关键词:电影海报;设计;视觉艺术

中图分类号:J943.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7-0099-02

电影海报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正悄悄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在这个 “眼球经济”的信息时代,电影海报就像电影的名片,为我们展示着电影的魅力,诉说着一段段悲欢离合,介绍着情节的跌宕起伏,描绘着演员的风情万种,吸引着我们关注她、了解她。

电影海报设计是一门融合版式设计、字体设计、摄影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视觉传达艺术。近几年国产电影行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这门独特艺术形式的兴盛。电影海报设计也为电影的宣传锦上添花,增添了不少风姿。而电影海报中的字体设计、版式设计,更是电影海报的点睛之笔,或洒脱,或坚毅,或神秘,或沧桑,不同的电影海报设计竞相展示着视觉艺术的独特魅力。

一、国产电影产业的繁荣带动相关设计发展

据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2010年年初公布的数字显示,2009年国产电影的产量保持了强劲的上升势头:全年故事片产量达到456部,比2008年增长50部。全年共有12部国产影片突破亿元票房,全国城市的电影票房收入累计达到62.06亿元,同比增幅达到42.96%。

国产电影多样化的创作格局正在形成,除喜剧片、动作片、爱情片等市场较为喜爱的类型外,还出现了历史片、谍战片等较为少见的类型,并且获得了较好的市场票房。另外,动画电影也出现了《麦兜》、《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动画片,深受市场好评。

近几年,中国电影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国产电影百花齐放,院线加大投入,票房节节攀升,竞争日显激励。国产电影没有辜负国人,一大批优秀电影赢得了票房和口碑。我们从视觉传达艺术角度观察,欣喜的发现,国产电影的海报设计,不论是细节还是整体氛围的营造都有很高的水准。国产电影的蓬勃发展,对相关设计的发展的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电影海报的功能

一般情况下我们通过以下途径接触到一部电影的宣传:电影海报、首映式、电视娱乐报道、电影预告片、电影官方网站等。电影海报作为电影宣传必可缺少的一部分,通常张贴于电影院中,吸引观众眼光。

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兄弟在巴黎的一间餐厅里放映了《火车到站》等短片,当时那张题为《卢米埃电影》的海报成为了是世界上第一张电影海报。

电影海报主要功能是介绍电影的基本信息,主要由以下内容构成:电影名称、电影主演、电影场景、电影名称、导演、剧组人员、广告语、出品方等。

一部电影一般拥有一系列的电影海报,随着国内电影业的蓬勃发展,电影海报设计制作技术的进步,电影海报本身也因其设计匠心独特,画面精美,表现手法多样,文化内涵丰富,成为了一种艺术品,具有欣赏和收藏价值。

电影海报具有以下功能:广告性、文化性、艺术性、收藏性。广告性主要是指电影海报在电影宣传方面起到的功用,该功用是电影海报的主要功能;文化性是指电影海报在传播工程中,对大众文化所起到的引导及宣扬作用;艺术性是指电影海报的设计具备很强的艺术性,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如:摄影、书法、绘画等;收藏性是指电影海报作为文化产业的产物,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三、国产电影海报设计风格设定

国产电影题材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历史片、传记片、动作片、警匪片、武侠片、爱情片、喜剧片、动画片、科幻片、恐怖片、纪录片等。不同题材的电影在海报设计风格设定方面,也各不相同。

电影题材决定了整部电影的主旋律,也决定了整个电影海报的氛围营造与布局。例如历史片《建国大业》,作为建国六十周年献礼电影,她的题材决定了本部电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该电影海报采用暗红色调,渲染浓重的历史沧桑感。采用电影中的扮演者唐国强为主体物,其他人物辅之,采用渐变的方式与背景融为一体,整个风格严肃、深沉、独具魅力。整个电影海报风格突出,主旨明确,风格表达准确。

电影海报设计风格的设定需要体现出了电影风格,分类如下:历史片体现沧桑变幻;传记片体现传奇色彩,动作片体现速度激情,警匪片体现暴力冷酷,武侠片体现传统古典,爱情片体现浪漫唯美,喜剧片体现诙谐幽默,动画片体现可爱童趣,科幻片体现奇异想象,恐怖片体现诡异惊悚,纪录片体现写实真实等等。

四、国产电影海报中的字体设计

国产电影海报中的字体设计主要集中在电影名的字体设计上。好的字体设计,往往切合电影的主题,体现电影的风格属性,张扬电影独特个性,很好地诠释电影的精髓。

字体设计多出现在企业LOGO设计及商品包装中商品名设计中。字体设计往往以个性的造型,展现独特的魅力,诠释独特的商业属性,吸引人注意。字体设计与普通标准印刷字体的主要差异是:字体设计是根据需要,设计的具有独特个性的字体,具体体现在笔画、形态、结构等方面。

由于汉字笔画多样、结构复杂,再加上中国有研习书法的传统,这些因素为汉字的字体设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同时汉字的字体设计也受到了书法艺术的影响,变得风格多样、丰富多彩。

国产电影名称字体设计风格多样,举例如下:《云水谣》、《梅兰芳》书法风格、《功夫之王》科幻风格、《赤壁》古典风格、《恋爱前规则》现代风格、《风声》、《唐山大地震》惊悚风格、《麦兜响当当》、《喜羊羊与灰太郎之虎虎生威》卡通风格、《风云》武侠风格、《女人不坏》浪漫风格、《海角七号》繁体风格等。

国产电影名称字体设计采用书法风格,举例如下:《花木兰》篆书风格、《投名状》、《阿凡达》隶书风格、《孔子》、《集结号》、《叶问》楷书风格、《建国大业》毛体风格、《梅兰芳》、《风声》行书风格、《七剑》草书风格、《我们天上见》手写体风格等。

国产电影名称字体设计采用印刷字体风格,举例如下:《花田喜事》、《全城热恋》、《锦衣卫》宋体风格、《弹道》、《撕票风云》黑体风格、《导火线》综艺体风格、《画皮》、《月光宝盒》创意字体风格。

五、国产电影海报中的版式设计

版式设计是指在一定的平面空间内,将文字、图像、线条、肌理等诸多平面元素根据特定内容的需要进行符合要求的组合排列。版式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让版面具备清晰的条理,引导受众的视觉流程,从而提升设计的吸引力,增强设计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

国产电影的版式设计样式多样,给受众带来的心理感受也不尽相同:《梅兰芳》、《花木兰》左侧图片右侧文字构图,体现含蓄之美;《画皮》、《叶问》左侧文字右侧图片构图,先入为主,大方醒目;《阿凡达》、《白银帝国》、《左右》左右对称构图,踏实稳定;《撕票风云》倾斜构图,动感十足;《投名状》下方重点,产生踏实感;《我们天上见》上方重点,引起下坠感;《硬汉》居中引起视觉平衡。

此外国产电影海报色彩氛围的营造,也令人耳目一新,举例如下:《南京南京》采用黑白单色调,着力营造凄凉萧瑟的悲惨氛围;《三枪拍案惊奇》采用鲜艳色彩,着力营造荒诞诙谐的幽默气氛;《功夫之王》采用光线过渡颜色,着力塑造神秘科幻色彩。

电影海报的世界,是一个五彩缤纷斑斓的世界。相信随着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电影海报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将会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芒。

参考文献:

[1]赵东明.中国电影经典海报典藏[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

[2]郭新生.现代商业广告设计原理[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8.

篇(2)

一、意境美之水墨的艺术

水墨,是水与墨的艺术,水与墨、黑与白形成不同层次丰富的艺术形式。在水墨艺术的意境中用浓重的墨汁和颜色来描绘,所谓浓墨重彩点江山的意境就在于此。水墨的“形”不是只追求形似,而是一种意境美,意境是通过水墨表达思想的,讲究笔墨的神韵,从而达到“形神兼备”。水墨艺术的意境美体现在简约唯美上,仅用简练的笔墨就可以表达丰富的内涵是水墨艺术的精髓所在。“简”在中国传统艺术中被视为凝练升华的过程,人们常说的简约不简单就是对水墨最好的形容,形象简约但寓意丰富,可以用最少的艺术元素表达出最多的文化内涵,在追求外在形式与内在精神完美结合的同时,更是设计师简朴无华和阅尽繁华后的返璞归真。

二、电影海报中的水墨情结

有人说电影海报就像是电影的一张名片,凝结了设计师的智慧与创意。而今电影海报设计变成了一种平面设计艺术作品,更是汲取中国传统精髓——水墨的意境和情结,加以描绘出更加动人的魅力。中国水墨艺术的主体是水墨,当电影海报恋上水墨艺术的意境美时,设计师不但要突出对电影主题的深刻诠释,还要将水墨艺术的意境美与电影海报设计主题唯美结合并着力描写。

在2015年上映的《捉妖记》曝光了两款国际版海报,这两幅海报都是以巨妖为主角设计的,将中国风元素中水墨山水的艺术形式与妖的形象结合并创新,一幅是头上布满青叶的绿色巨妖头部特写,眼神中流露出好奇和疑惑,配合水墨远山飘云的意境,描绘出特有的中国风韵;另一幅是隐藏在群山云海中的巨妖的鳍的特写,没有完整的头部,只露出锋利的鳍,却让人类对巨妖的世界充满了好奇。背景衬托大气磅礴的国画写意山水更显神秘。两幅用妖的局部特征震撼地展现了全新的东方的妖世界,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组电影海报,那么左面的是“灵动”,而右面的是“神秘”,这也是当今电影海报设计师对水墨情结的集中体现。在电影海报形式构成上,这水墨元素在电影海报设计的运用中,要力求简约而不简单,应用简洁的视觉艺术清晰地反映电影海报设计的主题。同时要形成视觉上的空间感,也就是所谓的留白设计。乐视影业张艺谋的电影《归来》的海报设计就是一幅水墨意境的画作,黑白颜色为主色调,白色风雪中隐含着一条黑色水墨的道路和走在布满风雪的路途上的孤独男人,海报运用的线墨的形式,黑白的色彩,留白的艺术,诠释着电影海报对电影主题的理解。例如电影《白银帝国》为亮相柏林电影节,设计海报水墨意境主打中国风,整张海报的设计很简单,却具有极强的哲学意味,水墨的流动形成一种韵律之美,以静制动,动静结合,在动与静之间体现一种对比和谐之美,契合影片主题的同时又将水墨艺术元素与现代电影海报设计完美地合二为一。

三、电影海报设计融合水墨艺术元素之美

水墨艺术元素与电影海报设计的这种古典与现代的碰撞,更加体现了当代设计独特的时尚感。水墨元素在电影海报设计中作为设计符号出现,其应用主要体现在艺术形式和意境上,水墨艺术元素与现代电影海报设计的完美融合使电影海报更具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内涵,突出了中国风走向世界的趋势。泼墨是中国水墨形式中常见的一种,将泼墨与电影海报设计相结合是精髓相容、相辅相成,是在视觉表现语言上另辟蹊径的独到尝试。这种结合能更好地激发起人们内心对民族优秀文化的潜在情结。中国设计师做了很多的努力和探索,例如《太极2》的电影海报利用泼墨形式浓墨重彩地渲染了人物的形象与气势,怀旧的颜色与人物泼墨的气势烘托了热血功夫风格的电影主题,完美地将水墨与太极这中国两大精髓相融合。

四、水墨艺术在电影海报设计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设计师作为时代潮流的先行者,既要创新艺术表现形式,摆脱传统的羁绊与时俱进,又要吸取传统艺术形式的精粹,创造出符合电影主题的海报设计,这一设计不仅表现手法新颖,又要设计出具有深远文化艺术内涵的电影海报设计作品。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者认识到了这一点,不仅仅是中国本土设计师,亚洲各国乃至欧美的设计师也充分意识到了中国水墨艺术的魅力,也在不断进行着尝试。例如韩国电影《美人图》的电影海报设计正是美人背影与蓝色水墨的结合,视觉冲击力强,大气唯美。而根据漫威漫画改编,由休•杰克曼回归主演的二十世纪福克斯3D巨制《金刚狼2》曝光的多款水墨风人物海报,角色海报都采用了水墨风格,十分符合本次电影的东方韵味,特别是金刚狼和毒蛇的红色舌尖更引人注目。这一组海报的问世同时彰显了中国传统元素在国际的地位与认可度,为中国水墨艺术走向国际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更多的人认识到水墨不只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结语:

民族的即世界的,越来越多的国际电影海报和电影海报设计师都开始立足于这点,将水墨运用其中,我们中国设计师更应该发掘中国传统水墨艺术所蕴含的哲理性与意境,了解水墨元素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并将其更好地融入电影海报设计中,这才是当代中国设计师的使命。继承水墨艺术表现形式五千年积淀的生命力和艺术渲染力,发扬电影海报强大的宣传效应和文化缩影的特质,为中国水墨艺术走向国际化奠定良好的基础,使更多的人认识到水墨不只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这才是未来中国设计师的思考与方向。

作者:吴妍

参考文献:

1.罗胜京,《水墨元素在现代海报设计中的时尚解读》,《艺术教育》,2008.05.01

2.尹洪、李芸玲、黄婉春,《水墨元素在海报设计中的体现与创新》,《美术大观》,2011.07.15

3.温文、王春涛,《现代平面设计中水墨元素表现张力的视觉体现》,《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2.09.25

篇(3)

[关键词] 电影 海报 文字

文字呈文明的衍生,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文字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中最有效的信息传递工具,在今天的平面设计中被赋予了文字和图形的双重意义,也就是说,文字除了准确传递信息之外,还作为画面构成的要素之一,承担着重要的审美功能。

电影海报是大众获取电影信息的窗口。同其它海报一样,电影海报一方面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另一方面也是一门相对独立的视觉艺术。电影海报中的文字设计是时下吸引大众目光的表现方式。在现代电影海报图文版式编排中,文字已经摆脱了传统的思维模式,除了在字体、大小、色彩上对字体进行变化之外,重要的是将文字作为图形进行创意设计,以达到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

作为画面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字必须尽可能的参与到整个设计中来,服从于影片的整体风格特征,配合图形和色彩共同完成电影海报设计,达到宣传和推广电影的目的。

一般来说,电影海报设计中的文字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一、文字笔画的象形

根据电影的不同风格,突出文字设计的个性,突出电影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创造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使整个外形设计和风格能唤起人们的审美愉悦。例如电影海报设计常常利用文字的巧妙设计,传递电影所表现的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

《阿拉丁》海报设计中的电影名的设计就颇具民族特色。首写字母“A”被设计成有阿拉伯风情的鞋尖高高向上翘起的形态,而其他字母则采用了统一风格的弧形,和阿拉伯服饰中极具风情的灯笼裤很相似,整个文字生动有趣,也和迪斯尼动画片一贯的幽默、欢快的基n很搭配。

《可可西里》表现藏区题材的电影,它的海报设计将可可西里几千字很巧妙的设计成具有藏文风格的标题,在保持易读性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出电影的地域特色。

二、文字节奏感的巧妙应用

在电影海报版面编排中,文字的编排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它生动、直观、富于艺术的表现与传达。文字排列的疏密聚散的位置关系,可以表达出感情的因素。例如以科技和未来为主题的电影海报,常常直接利用英文黑体作为画面的主要构成元素,传递出冷漠和快速的时代特征。英文字形本身具有简洁的图形感,其中英文黑体尤为庄重、有力,易读性强,因此常被用来表现这一风格主题。在这类设计中,文字占据画面主要部分,被夸大或缩小。通过文字笔画的放大获得的“面”或者是缩小排列而获得的“线”,成为构成画面的绝好要素。

《我是传奇》的海报设计就是最好的例子。海报用英文字母直接作为画面的背景,表现留给最后一个幸存者冷冰冰的世界。文字有节奏的排列,和黑体的庄严,表达出对现实的警示,给人强烈的视觉效果。

《黑客帝国》以虚拟世界作为其展开和描述的对象,在它的系列海报设计中,文字被设计成像一串串信息流一样从天而降,在现实世界中构筑起一个以人脑中的信息为主体的虚拟的空间。在这些海报设计中,文字本身的字面意义变得不重要,它仅仅作为信息的一个符合。成为画面组成的一个元素,给人一种虚幻的,是是而非的陌生感。

《27条裙子》的海报设计将文字以独特的方式呈现,传递出影片轻松诙谐的主调。

三、文字和图形的结合

现代绘本文字除了参与到画面的形式构成之外,也扮演着构成画面意境之美的重要角色。文字和图形组合共同传达信息,延伸了文字所表达的意境。文字与图形的配置,不是简单的,平淡的组合关系,而是更具有积极的参与性和创意表现性,与图形达成最佳配置关系来共同表现思想及情感。

《花木兰》电影海报之一是采用剧中男主角将军李翔作为主要形象,借用了中国古代绣像画的形式,在肖像旁用署上“李翔”二字,同时在文字的框以传统印章的图形,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既符合了电影以中国传统题材为故事蓝本的特征,同时也为画面构成增添丁情趣。

反映亨利八世对英国的统治以及他带有传奇色彩的婚姻生活为题材的《都铎王朝》的海报设计,在“THE”和“TUDORS”之间添加了一个由三个“L”字母组成的十字形图形,既象征权利的剑又象征基督教的十字架,为整个故事的展开奠定了王权和宗教的主调。

四、手写体增加画面的装饰性

强烈的书法风格往往会削弱文字本身要传达的信息,因此,一般情况下手写体都是作为装饰画面一个部分。字形设计优美,组合巧妙的手写文字能给人愉快、美好的感受。比如,很多反映爱情的电影都喜欢用手写体作为装饰,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在中文电影海报设计中,汉字的书法体也经常被运用。汉字本身就是象形的文字,因此相比于拉丁字母的抽象化,汉字更具有天然的优势。而以汉字为表现主体的书法艺术集中了中国传统精神的精髓,因此而成为是现代平面视觉设计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在以下反映古代题材的电影中更是必用书法体。比如《赤壁》使用的篆体,《十面埋伏》使用的草书等。为了增加字体的图案感,有的电影海报中的中文还会选择繁体,以获得更佳的视觉效果,如电影《无极》的海报设计。

五、文字组合的运用

文字在组合时,只有在字的外部形态上具有了鲜明的统一感,才能在视觉传达上保证字体的可认性和注目度,从而清晰准确地表达文字的含义。

电影《蝙蝠侠》以一个干净醒目的字母组合作为海报设计最大亮点。字母变形组成的蝙蝠的外形具有很强烈的说服力。通过文字的图形化创意,传递出电影的个性。

篇(4)

作为海报设计师,不仅应该是电影海报的设计执行者,也应该是电影内容本身的洞察者和受众的传播者,当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和消化,预判电影未来有可能进行系列化运作时,设计师设计海报就应该考虑到,这类电影海报,不仅仅是要表现出华丽的视觉画面,也必须在设计中考虑为其建立有效的视觉识别符号系统,通过差异化的识别来建立公众辨识度,以便于受众在今后的电影系列推出时能较快地接受。所谓符号化传播,就是将繁杂的信息进行压缩及提炼,并通过策划和设计把这些信息表现为一种人们更容易认可、更容易接受、更容易记忆的视觉或听觉符号。因此海报的设计不能追求单一的画面创意,除了要考虑其一部电影在多个场所、地区传播的系列化,更要考虑其多部系列化电影前后承接的系统化,为其建立一目了然的VI系统(Visualidentity,品牌形象识别系统)。VI作为建立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重要手段,其精髓可以有效地运用在“系列化电影”的海报设计中。国际著名的品牌研究专家艾克(Aaker)对品牌识别的归纳是“品牌识别是品牌战略者们希望通过创造和保持的能引起人们对品牌美好印象的联想物”,这一思想在电影海报设计中也应该充分体现。Logo作为VI系统的核心符号,是现代品牌建立识别的符号基础。通常在企业Logo设计的调性、风格和创意内涵中都暗含企业的文化、特点、性质,这一点可以借鉴运用在电影海报的设计中。当然,电影海报不能直接等同于广告,过于直白的商业目的有时会适得其反。其海报中类似于Logo的视觉符号既要能概括系列化影片的核心思想,又要巧妙融入在海报画面之中并醒目突出。像《侏罗纪公园》系列,公众最感兴趣的就是关于电影中活灵活现的恐龙特效,让人能仿佛真实地置身于侏罗纪时代一般,因此画面的海报图形要素中恐龙的出现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吸引受众的重要手段,但只是在海报画面上出现恐龙是不够的,虽然具有了吸引受众的基础,但还没有建立差异化的品牌识别,因为关于恐龙话题的电影不胜枚举,像《恐龙计划》(TheDinosaurProject,英国)、《失落的大陆》(LandoftheLost,美国)、《恐龙世纪》(Dinosaur,美国)等等,这些电影的海报也都出现了大幅引人入胜的恐龙图形。为了能区别于其他与恐龙有关联的电影,《侏罗纪公园》必须有更具识别性的视觉符号,《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海报设计上,围绕主题片名设计了一个醒目的Logo符号,红色的圆形之中结合一只暴龙的侧面剪影,再通过片名的横贯破立,形成了独特的视觉识别符号,通过这一符号的建立,可以使受众轻易地区分《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和其他关于恐龙话题电影,这也契合了鲍德里亚所说的“现代社会是一个符号消费社会”观点。此外,通过提炼影片内涵以高度概括的标志形式,结合片名文字进行图形创意也是重要的手法。例如《007》系列电影,在观众群体形成了符号化的印记,几乎只要是看到“007”这个数字就会联想到电影的主人公詹姆斯•邦德,甚至“007”号特工的知名度要高于“邦德”的原名,“007”就是票房的号召力,以“007”这个主人公的数字代号来作为电影最核心的识别符号并加以设计成为必然。在《007》系列电影海报设计中,其最突出的识别符号就是以数字“007”中“7”与手枪设计而成了一个别具匠心的Logo识别图形,因为作为受人喜爱的谍战动作片,观众对“007”枪不离身、身手不凡的高超本领印象深刻,以最容易让人产生联想的图形和最熟悉的数字代码来设计并加以强化是再合适不过的了。《007》这个有意识的符号化设计也成为了结合电影海报进行传播的急先锋,而且不会与其他的谍战片搞混淆。虽然从视觉美感角度来要求,这个“枪形007”的字体在50年的漫长时间里为了顺应时代审美也几经细节调整,但这个符号作为007的代表在观众心里已经根深蒂固了。

二、提炼原著故事中最具典型代表的视觉要素

一部电影,能够成为经典并持续地进行系列化推陈出新,除了依靠高超的商业化包装运作,其本身也必然具有吸引公众的故事内容和话题要素。有些电影是通过故事或漫画改编搬到银幕的,这些故事在读者群体中已经有了良好的市场支持度,再顺其自然地搬到屏幕后,成功几率很高,也适合系列化运作。当代文化研究大师斯图亚特•霍尔(StuartHall)在关于影像话语的“编码”“解码”概念中提出,影像话语的“意义”生产和传播在流通领域,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影像话语的“意义”生产,即影像专业工作者对原材料加工,即所谓的“编码”阶段。第二阶段是“成品”阶段,即影像作品已经完成而成为一个开放的、多义的话语系统。第三阶段是观众的“解码”阶段,即观众依据各自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影像作品的“意义”进行解读。而这种“解码”的结果可能和“编码”的本意是相对一致的,也可能是纷繁芜杂的,如像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ofPi,美国)通过对原著的“解码”进行电影创作的二次“编码”,因为其电影隐喻的表现和开放的结尾引起了观众在网络上的解读热潮,这种持续的发酵作用甚至超过了李安当初的预计,有些解读是导演在“编码”阶段根本就无法考虑到的。同样,作为有独立思想的个体,电影海报设计师也会有自己的“解码”方式,但作为一个商业品牌的创作执行者,不能仅仅依靠自己的“解码”来设计海报,而应该从公众“解码”中提取引起共鸣的信息来设计突出“系列化电影”海报的品牌元素。像《超人》系列电影里主人公身上的那件标有“S”形氪星族徽的衣服和变身后内裤外穿的典型特征成为影迷经久不衰的讨论话题,它不仅是个形象要素,也成为观众对故事好奇的“解码”来源,而这个形象本身也是在DC漫画公司创作的原作中就有体现的,再以真人亮相于电影,所以这个视觉特征本身就是很好的品牌化创意元素。在《超人》系列电影海报设计中,无论采用何种风格,或写实手法,或插画风格,抑或是三维科幻,这个“S”形族徽都是视觉突出的重点,对于这类电影,海报设计师就必须洞察原著,并做一定程度的市场调查,从市场中来了解公众对故事的口碑和偏好,进而找到最具典型的视觉要素,作为品牌化识别符号体现在系列电影海报设计中。类似的海报设计品牌塑造理念,在以《超人》为代表的奇幻类型电影里屡见不鲜,像《蜘蛛侠》《钢铁侠》《蝙蝠侠》《佐罗》等等,这类以塑造英雄为代表的系列化电影,通常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主人公,他们具有异于常人的外表特征,蜘蛛侠、钢铁侠、蝙蝠侠等众多英雄的独特装扮;或者是具有与众不同的行动方式,如佐罗在行侠仗义之后都会用剑刻上一个“Z”字的象征符号,所以《佐罗》电影海报设计中把片面“Zorro”的”Z”字置换成佐罗用剑刻出的符号,这也吻合“罗兰•巴特(RolandBarthes)在《关于形式和概念》一文中认为单纯的形式不具备象征性,而只有变成为‘某个概念的促成者’时‘姿势就成为借用的工具’”的思想。这些来自故事中的要素提炼,需要设计师能够通过对原著故事的阅读并领悟后在海报上加以突出设计,当这些视觉符号通过海报强化设计后展现于观众时,很容易打动观者引起共鸣,也符合品牌营销大师罗瑟•瑞夫斯(RosserReeves)提出的品牌USP(Uniquesellingproposition)理论,即“独特的销售主张”。

三、对国产电影系列化海报设计的启示

篇(5)

[关键词] 电影海报;平面;视觉;设计;民族文化

电影海报,又称为电影宣传画,是一种主要用于展现电影主要信息的招贴画,被看做是推销和介绍电影的名片,是电影宣传方和海报设计师创意的成果、智慧的结晶。优秀的电影海报应当浓缩电影中的精华,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在电影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随着时间的流逝,历久弥新。

自1895年诞生之日起,电影已走过了百年历史。其间,《爵士歌王》使电影跨越了从无声到有声的界限,《浮华世界》使电影迈过了从黑白到彩色的鸿沟。电影海报设计,从大的方面讲,是平面广告设计的一种,从小的方面讲,是大电影工业体系下颇为重要的一环。不仅审美品位对艺术形式的要求千差万别,来自不同国家的电影海报也处处体现着民族文化间的巨大差异,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各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和民族风格,因此,它也充当了不同时期世界各地民族文化的记录者和见证人。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面对网络冲击和视觉爆炸带来的多重感官刺激,如何去粗取精,在保证高质量视觉传达的同时保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互融性,无疑成了电影海报设计中又一国际化新命题。

一、电影海报的平面视觉设计

(一)电影海报的特征与原则

电影海报有着自己独特的制作流程和传播途径。当一部电影摄制完成后,制片方会请影视公司的宣传部门或者广告设计公司根据影片的主题和内容创作电影海报,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独特的设计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可以说,这是通向票房成功的第一步。

首先,从构图的角度看,海报设计的基本方式分为具象图形和抽象图形,两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根据电影内容和形式的不同,设计师需要灵活掌握各种构图方式和着色技巧,做到有的放矢。具象图形具有亲和感和直观性,在突出故事内容和背景的前提下,以渲染主要人物和情节为主,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表现形式,易于为大众所接受。如电影《英雄》就有多款海报问世,内容大多以六位国际巨星为主,不仅利用明星效应吸引了观众眼球,同时人物服饰和美术背景也突出了“武侠”的主题,传达出了悠长的意境,可谓商业和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抽象图形,即将具象的视觉形式从结构形态和物理构成上概括和简化,从而达到传达精神和理念的效果,在表现“意”和“形”的基础上,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不受主体人物和单一主题的束缚,创作者可以在时空表现和视觉设计上大胆突破。如电影《地心抢险记》的海报设计,就强化了色彩和构图元素,通过色块的简单叠加和构图的极不对称来使主题的表达上升到了哲理思辨的层次,典型的规定情景和特殊的题材类型也给影片海报增色不少,并且有效地激发了观众的共同情感。其次,与其他类别的海报(如年画、日历、写真、商业广告等)相比,电影海报的设计更富情节性和情感性,带有创作者强烈的主观意识,同时又要求在最广大的范围内激发起观众的共同情感,因此具有传递信息迅捷的特点。再次,由于电影海报自出生之时就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商业的烙印,因此电影海报的设计不仅是一种以盈利为目的自我推销,同时除了提供影片的信息(如片名,主要演员、编剧、导演、摄影、作曲等创作人员姓名,制片厂厂名以及发行公司名等)之外,它还必须调动起摄影、美术、动画等各种视觉元素来呈现出装饰性极强的风格特征。当然,电影海报的表现空间还有很多尚未发掘,需要进一步探索。

(二)电影海报的功能与分类

电影海报的基本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以视觉媒介的平台为载体,利用形象、构图和色彩直观地介绍出影片的主要信息,铺垫内容,表达主题;(2)以视觉资讯的传播为手段,以散播思想、交流理念为目的,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从而达到宣传效应。(3)作为电影产业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电影艺术的兼容性决定了海报平面设计的交融性和复杂性,这又可以分为两个类别:第一种类别为广告型,主要用作影院张贴、网站推广、赠送观众、影迷签售等用途,这一类别大多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先期宣传为目标;第二种类别为衍生型,即把电影海报视为电影的衍生产品,以盈利为主,宣传为辅,与其他电影周边商品(如纪念衫、明信片、钥匙圈、造型公仔等)一起,一般在影院或者指定商家销售,扩大电影在人群中的知名度,可以作为影迷文化的一种加以考量。

电影海报的分类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可以从各种方面加以区分。从电影种类上看,可以分为故事片海报、戏曲片海报、美术片海报、纪录片海报等;从电影风格上看,可以分为具象形海报和抽象形海报;从印色效果上看,可以分为彩色海报和黑白海报;从发行渠道上看,可以分为根据国外提供的翻印海报和国内自主创作的译制海报。这里只是提供了几种区分海报类别的一般方法,仅供研究。

(三)电影海报的价值与地位

电影海报通过其独特的创作手段和运作方式将文学、美术和广告融为一体,创造出电影本体之外的价值,无疑对电影科技和艺术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首先,电影海报具有宣传价值,这也是“海报”这一纸质媒介作为招贴画的一种天生所具有的商业属性。其次,电影海报具有艺术价值,一张好的电影海报不仅是一则广告,更是一件艺术作品,它可以承载人文关怀,如影片《天云山传奇》的海报;展现时代变迁,如影片《我这一辈子》的海报;表达民族热情,如影片《祖国啊,母亲!》的海报。再次,电影海报具有收藏价值。电影海报的收藏最早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到了八九十年代,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种时尚的象征,并涌现了许多海报收藏家。在当代西方,一张年代古老、具有纪念意义的电影海报可以拍卖到数千甚至上万美元之多,如影片《木乃伊》《乱世佳人》《卡萨布兰卡》等。

电影海报既是视觉艺术,又是广告媒介;既是造型艺术,又是色彩艺术,是高度凝练的、极具风格化的、兼具商业和艺术双重价值和魅力的大众传播介质。虽然它的发展仅有百余年历史,但凭借其在传递信息和散播意境方面的直观性和实效性,在为电影带来收益的同时,也逐渐走进了观众的内心世界,成为电影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是因为如此,不论电影海报是通俗易懂还是意境幽深,都形成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其丰富的娱乐性和超强的艺术感也使其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与日俱增,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广告形式。

二、中西电影海报的文化差异

民族文化和美学背景的差异决定了电影的海报设计必然带有本民族自身的特质,在中西方电影海报的设计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法国电影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无论是从绘画借鉴的先锋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还是从小说借鉴的新浪潮与左岸派,都与法国电影的诗意传统有着密切的关联。如电影《碧海蓝天》的海报,设计为蓝色的主体铺满纸张,写意十足,诗情盎然。德国虽然是现代设计的发祥地,但德国传统文化中的隐忍和刚毅在其电影海报中也有着突出体现,而德国人自身对历史以及人性的反思也渗透到了电影海报中,如电影《大都会》的海报,采用装饰主义手法来营造未来主义的魔幻效果,而电影《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则用表现主义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光怪陆离、匪夷所思的非现实世界。美国作为世界电影第一大国,不论是在艺术上还是商业上均取得了极高成就。进入新好莱坞时期,美国影片所宣扬的主流价值观依然影响着各个国家观众的情绪,这与其说是民族精神的传扬,不如说是文化软实力的渗透。如经典影片《乱世佳人》的海报设计,海报以冲天的鲜红火光为主色调,男女主人公在前景热烈拥抱,眼神中传达出浓浓的爱意,既交代了战争的时代背景,又宣扬了爱的主题,使人看来荡气回肠。又如影片《阿甘正传》的海报设计,人物虽然只出现了写实性的背面和侧脸,飘零的羽毛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与电影所要阐述的深度内涵和人生哲理相吻合,极具美感。

反观中国电影海报的发展历程和规律,在继承中发展,在传统中吸收,兼容并蓄,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在视觉艺术上独具民族特色,有着极强的装饰性和美学价值。首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以及“中庸”思想,使得中国电影海报在设计中比较注重平衡性的理念,如影片《海霞》《战上海》的海报设计。其次,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的装饰类图案和带有异域风情的视觉元素也常常成为电影海报设计中的亮点,如影片《五朵金花》《青春祭》《相约在凤尾竹下》的海报设计。再次,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气韵生动”的意境美,讲究“景有尽而意无穷”,许多海报力求以最简洁的视觉语言传达尽量多的画外之意,如影片《小街》的海报,就用简单的笔墨和留白设计,稍加着色,从构图布置和黑白对比,给观众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最后,中国的汉字和书法文化博大精深,不仅是海报上经常出现的传词达意的语言工具,也成为一种带有审美意义的图案,填补了画面之外的描述性空白,成为另一种情感表述的载体。另外,中国电影的海报设计很多也借鉴了中国戏曲的元素,如影片《智取威虎山》的海报设计。可以说,这些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借鉴而来的视觉设计方式和表达技巧都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中国观众与电影本身的心理距离,使观众在迅速接受海报广告信息的同时,产生了审美和精神上的双重共鸣。

三、结 语

纵观电影海报的发展历程以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电影海报的民族特色,无论是在手绘阶段还是在电脑设计时代,电影海报的视觉设计已经在构图、颜色、摄影和文字方面完成了彻底的蜕变,在大众传播媒介中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在艺术和商业上也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作为电影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电影海报无论是作为一种宣传手段还是一类艺术作品,都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今世界,电影海报设计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要求设计师具备极强的专业技能和开阔的国际视野。由于中西方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只有立足本国实际,汲取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精髓,同时吸收国外先进理念和技术,不断改革自身,推陈出新,才能在中西方文化的思想碰撞中,做到完善自我,使我国的电影海报设计既能凸显出本民族文化特征,又能在世界电影海报之林中独领,方能打开国门,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郑亚玲,胡滨.外国电影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

[2] 周星.中国电影艺术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 朱浩云.电影海报收藏与鉴赏[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4.

[4] 张笑非.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电影海报设计[J].电影文学,2007(08).

[5] 凌岚.论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海报设计的民族化装饰语言特征[D].西安:西北大学,2007.

[6] 李多钰.[JP3]中国电影百年[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7] 王受之.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1998.

[8] 索理,齐霞.论电影海报设计[J].装饰,2006(11).

篇(6)

关键词:电影海报设计;性别差异;构图意义;视觉平衡

性别差异与电影海报设计

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使得市场的细分人群更加明确。由于生理上的差别,以及社会传统观念导致下的心理效应的不同,男性与女性对待同一事物在使用习惯和心理感受上有着不同的情感体验。性别差异在电影海报设计中的体现,主要在于对不同性别主体形象,使用了不同的视觉语言组合方式,并非针对电影海报的受众的不同性别来展开的设计。以展现主人公的性格与经历为主旨的传记类电影海报中,性别的差异特征尤为明显。(如表1所示)

近年传记类电影海报中人物构图性别差异比较研究

为了较好的研究电影海报中男女的性别差异,本文选取了以描述男女主人公为主旨的传记类别的电影题材,并对2008年至2013年,国内外已上映或即将上映的传记类电影海报进行统计分析。下表(表2)是对近五年内传记类电影海报的主体形象表现形式的分类数据。

对近五年的数据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以写实人物来展现传记类电影是一个大的趋势,同时写实的单体男女性为主体的海报多于以群体人物为主体的海报。所以研究对于单体的男性与女性的在海报构图意义上的差异,对于实际的海报设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性别主体形象在构图平衡形式上的差异研究

一般情况下,视觉要素在图像中的相对位置决定其传递信息的重要性。具体来说,视觉要素在整体画面中的角色取决于它是被放置在图像的左边还是右边,上方还是下方或者中间还是边缘。

视觉要素的构图意义,不仅由主体形象在画面中所处的位置决定,还被视觉要素的平衡方式影响。视觉平衡,是以主体形象为视觉中心,通过一定的视觉指向,产生一种对画面元素进行补充的视觉倾向,以达到简化平衡的心理需要。男性与女性题材的传记类电影海报在主体形象的位置和各要素的平衡方式上有着明显的差异。通过对传记类电影海报的研究分析,笔者将视觉要素的平衡方式分为对称平衡和对比平衡的两种平衡构图方式。

对称平衡的构图方式,顾名思义,即以构图中央水平垂直的线为对称轴,轴线两侧的图形在尺寸、形状和位置上相似。当对称达到极致的时候,构图的左右两个部分一模一样。更常见的情况是,两个部分十分近似,但不是严格地一致――这种情形有时叫做准对称。由数据分析可知:就单个男性主体形象而言,在电影题材海报设计中,有59.0%(82/139)的电影海报的主体形象处在中轴线上且大多采用对称平衡的构图方式。其主要通过将特写脸的正面或者将相对稳定的主体形象置于中轴线上,达到简单的平衡。(如下图1所示)总体感受为:稳定、庄严、平淡。

对比平衡的构图方式,是一种非对称的非平衡方式,即通过视觉分量(visual weight)的对比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需要。视觉分量,是指构图中经过组织的形式各自呈现出“重”或“轻”的感觉,判定的标准是他们持续吸引观众目光的时间长短。当视觉分量平分在一个存在于感觉中或暗含的重心两侧时,我们就会觉得构图是平衡的。由数据分析可知:与之相反,在女性主体形象的电影海报设计中,有70.3%(45/64)的电影海报的主体形象处于中央水平垂直中轴线的一侧,且大多采用对比平衡(非对称平衡)的构图方式。其主要通过元素在位置或体量上的对比、元素与心理空间距离的对比、动态与静态元素的对比,来达到视觉分量上的平衡。(如下图2所示)总体感受为:活泼、跳跃、繁杂。

以2008年全年的传记类电影海报为例,分析性别差异在构图平衡方式的差异。当年上映的《小布什传》,(如图1所示)海报上的电影主体形象置于中轴线上,且以中轴线为中心,画面的元素镜像对称,各个元素在尺寸、形状和位置上基本相同,故其暗线的视觉指向是在水平方向相也互抵消的。女性题材的电影海报,以《巴士女王的女儿》电影为例,(如图2所示)其电影人物主体形象置于中轴线的右侧,通过视觉分量来平衡中轴线两侧的元素。图中的小女孩和雨伞形成了从右上对角线延伸下来的动势线,而左侧平行于小女孩腿部高度的几行文字,在分量上平衡了动势暗线的倾斜感,把倾斜下来的动势分解成了垂直向上和水平向右的力,最终达到视觉和心理的平衡。

2.男性与女性主体形象在对比平衡的构图方式上的差异比较

从数据分析可以得知采用对比平衡方式的情况中,男性题材多倾向于通过元素在位置和体量上的对比(35/57),达到视觉和心理的平衡。女性题材的电影在这三种不同的对比平衡方式中的使用情况比较均衡。

元素在位置和体量上的对比平衡,即以中轴线为中心,在距离中心约同等距离的位置,以同等体量(面积或色彩质量)对比来营造平衡之势。(如图3所示)这部电影是2009年上映的《沙漠之花》,在中轴线的右侧是电影海报的主体形象,而左侧是与主体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的黄块和疏密结合的几行文字。在位置上,左侧的视觉元素与右侧的主体形象在幅面上都与中轴线距离相等。在体量上,文字在黄块上的附加,增加了左侧的视觉分量,最终和右侧层次丰富的人物形象达到平衡。

元素在心理空间的对比平衡,即通过视觉指向形成延伸的心理空间与主体形象形成的虚实对比,由于视线的流动与延伸,产生一种对画面元素进行补充的视觉倾向,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感。(如图4所示)以2009年上映的《小外星人》为例,侧面的主体人物形象位于中轴线的左侧,而右侧是大量的空白背景,随着左侧人物的眼神的视觉指向,从心理上可以感觉到右侧空间的延伸,似乎能从右侧的空白处得到了更多的心理联想,于是在视觉和心理,虚和实对比的同时,达到了平衡的效应。

动态与静态元素的对比平衡,通过强化定向倾斜的手段,营造动势,不仅增加了视觉体量,还可以获得视觉的优先捕捉。同时,主体形象或背景的不同动势分解下视觉力量之间的相互平衡、制约,获得饱满、丰富的视觉效果。(如上图图2所示)

3.性别主体形象与背景关系的差异研究

写实的单体人物形象常常作为传记类电影海报的主体形象,由于性别的差异,主体形象作为重要的视觉信息,在与背景的关系上大相径庭,从而满足特定的性别联想。根据格式塔理论,我们可以知道,观者常把封闭的、有规律的、较小面积的视觉元素作为主体,反之则作为背景。在传记类的电影海报设计中,主体人物常常作为画面的主体,而文字、图案、场景和其他元素等作为画面的背景。笔者在此基础上将性别主体形象与背景的构图关系分为以下两种基本类型:

纯粹型构图关系,纯粹型的主体背景构图关系中,主体形象有明确的形状,且在构图中处于平衡稳定的状态,不受背景和其他视觉要素的影响。背景则是单纯的、消极被动的。而在这样的构图关系中,主体清晰可见,并且与背景分离。此类电影海报的画面层次简单清晰,表达直观,易于实现。(如图5所示)

暧昧型构图关系,相对于纯粹型,其主体形象的形状处于一种变化的状态,无法明确分辨出构图中的主体和背景,却任然能够让人完全理解图像的意义。暧昧型的电影海报设计,主要可以细分为:主体与背景相对不确定的状态以及主体和背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反转的状态。主体与背景相对不确定的状态,即画面中没有确定的主体和背景,由于主体人物形象在大小和色彩饱和度上没有特别突出于周边的元素,或者除去主体人物形象外,还有在大小、位置或色彩上较之突出的其他视觉元素与主体人物形象相互映衬抵消。(如图6a所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主体与背景相对没有确定的状态,都处于一种暧昧的关系中。主体与背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反转的状态,即当主体被当作背景,而背景被当作主体时,形成一种颠倒的关系。(如图6b所示)有些条件下,其形状的界限模糊,主体和背景会共享同一个边缘和轮廓。图像的反转关系受观者的视觉经验影响。在电影海报中明确的主体背景的反转关系,必须建立在大部分观者现有的视觉经验可认知的基础上。一旦有了对观者视觉经验较好的把握,创造出较好的主体背景的反转关系,可以有效地活化中性空白空间,营造出有趣的视觉体验。

在传记类的电影海报设计中,男女性题材的电影海报多采用纯粹型的主体背景构图关系。其中,只有占总数的3.12%(2/64)的女性题材采用了暧昧型的主体背景构图关系;而男性题材的电影却有占男性题材电影总数的13.67%(19/139)的电影海报采用了暧昧型的构图关系。

结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两个设计规律:

1.男性题材在传记类电影海报中,多以对称平衡的构图形式出现,女性题材多通过对比来形成平衡的构图。其原因可能由于男女的生理差异,女性的生理特征本来就富于曲线美,不适宜过于稳定和庄重的构图特征,通过视觉的对比更加能体现女性的柔性美。

2.男女性题材的电影海报设计中主体与背景的构图关系,两者皆以泾渭分明,对比明快的纯粹型构图关系为主,与此同时,男性题材的主体也有一部分采用了暧昧型的构图关系,而女性题材的主体却几乎很少使用暧昧型的构图关系。其原因可能是女性形象本身具有丰富层次关系,也能够给予观者愉悦性的视觉体验,而男性形象的电影海报则同时需要在其他的元素组合上或背景上创作出更多的视觉效果,借以吸引观者的注意。

随着视觉信息经验的积累,我们通过程式排除了一定的视觉噪音,简化眼睛所理解的程度,消弭观看的多义性和释读的歧义性,减少了信息熵值,形成了诸如此类的模式化设计形式而这样有着很强的规律性的模式化设计,可以明确地指导我们的设计实践活动。

篇(7)

[关键词] 影视具象图形;电影海报;功效;作用

电影海报作为常见的视觉艺术设计形式,如今,已经深深根植于人们的生活之中。众所周知,电影海报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广泛地宣传某部电影及电影产业的发展状况,使该部影片甚至制造该部影片的厂商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和市场力。当一部电影作品制作完成之后,电影海报是帮助该部电影作品获得广泛宣传的重要渠道和媒介之一。电影海报能否引起观众视觉上的兴趣,对于该部影片在国内市场甚至国外市场开拓方面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促销和宣传作用。也就是说,将意味着能否创造出新的票房纪录。因此说,电影海报不仅传递着视觉化的电影信息和商业内容,而且在设计使命上担负着“与大众密切沟通和交流”的重任,通过立意清晰、顺畅的静态画面设计给人们带来感官上的愉悦和美感,让观者在欣赏其可观的视觉内容与形式的过程中从而理解其浓郁的、丰厚和深层次的影视文化气息及含义。

影视具象图形在电影海报设计与视觉宣传中的作用

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同时,矗立在由若干个二维、三维甚至多维空间的图形所构成的客观世界之中。这说明,图形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或者走到哪里,图形都会以其独特的视觉形式出现在我们身边。如:一只小杯子,一把小坐椅,一个小摆设,甚至一个小小的纽扣,都会具有图形方面的某些特征。每当人们看到电影海报的时候,第一时间总是能够感受到其图形的存在。这说明,图形在电影海报信息内容宣传过程中是最直接、最能够影响人们视觉注意的关键因素,它所产生出来的强大视觉冲击力会第一时间内影响着观者的感官、联想,并刺激着观者的情感、记忆等。由此可见,图形是最能够吸引人注意、便于观众理解的一种设计元素。图形的有趣排列、组合设计能够创造性地表达出电影海报中的语言和空间。所以说,图形不仅仅是视觉设计上的一种形式语言元素,而且它还是直接传递情感的一种物质性手段。电影海报设计师在运用图形元素方面不仅要密切结合特定时代文化特征,更要着眼于并考虑到观众的视觉兴趣和感官审美,而且还要以独特、崭新的设计视角来充分展现该部影片的制作理念和深层次性的时代内涵。

影视具象图形作为电影海报设计中的重要视觉元素之一,同时,又作为电影海报设计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主要载体,发挥着潜在的视觉传递功效。那么,何谓影视具象图形?影视具象图形实指在历经丰富的视觉审美基础上,对影片中的物象的一种忠实再现,然后通过一定的组合、剪切等手段变化其内容及形式,进而对影片中的物象进行浓缩和提炼、归纳和简化,以此来满足观众的视觉享受和心理需求。例如电影作品《沉默的羔羊》的宣传海报,画面上女主角的红唇与飞蛾的巧妙叠加设计令人一目了然,且使受众立即从心理上产生出强烈的震撼力。图形以同构的手法发人深省,正如天使与魔鬼的强烈对比,将悬疑与惊悚表现得淋漓尽致,寓意深刻,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这种直截了当的设计手段不仅增强了海报语言的艺术表现力和视觉吸引力,而且还使该部电影在宣传上更富有成效。又如法国电影《天使爱美丽》海报设计中,整幅画面中的图形和设计制造出十分温馨和怀旧的情结。那女主角黑色的瞳孔与纯净的面孔以及饱满、绚丽的画面构图,吸引着无数观者的注意视线,并给予观看过它的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再如国产电影作品《英雄》的宣传海报,选用剪影的形式,并以排列和对比的手法表现出影片中的人物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由此可见,影视具象图形以其“逼真”的视觉效果和简洁、浅显的图形语言,表达出了相对复杂的设计内涵和深刻的影视文化底蕴。

毋庸置疑,影视具象图形对于该部影片的市场销售和影响来说,具有一定的促进和帮助作用。在现代社会里,电影海报与电影产业水融、相互映衬、共同发展。即一部好的电影作品,如果没有优秀的海报设计为其充分展现商业价值提供出良好的宣传平台,那么这部影片也必将前功尽弃,大打折扣,不能收到最终应有的影视传播效应。可以这么认为,电影海报不是单纯地为了满足人们的视觉观赏和美感需求,而是能够通过这一有效的传播形式,充分展现出特定电影作品的精神面貌、内涵和文化风格、特色,让观众通过有限的视觉画面及感受与电影剧情发生碰撞和情感上的交融,激发并调动起观众的影视观赏情绪,从而带动起更多数量的观众进一步地了解该部电影作品全过程或者真实面孔,达到艺术上共鸣的目的,并形成轰动效应。这说明,影视具象图形如同引导观众初步体会电影作品内涵的导火索,能够使观众的心灵与电影作品产生视觉上、思想上的“互动”,形成强大诱惑力,吸引着他们想进一步地弄清该部电影的真实画面情节和具体内容。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影视具象图形历经精心的海报设计之后,起到了画龙点睛和穿针引线的作用,进而加大电影作品的宣传力度,并间接性地推动电影产业的向前发展。

电影海报设计要充分重视影视具象图形的视觉艺术魅力电影海报作为面向大众的一种文化,无疑传递着电影方面的某些文化特征及信息,更是电影信息与文化传播密切交流的一种设计平台,也就是说,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能够直观并形象化地展现出一定数量的影片制作内容与作品概貌,让大众通过欣赏海报作品,进而了解到重要的影视文化及信息内容。由此可见,电影海报设计十分注重信息方面的“再现”,为了传达出深远的影视文化及语义,使该部影片信息特征更加明朗化、影响化,就要把人们的注意力牵引到所要“再现”的海报身上,令人倾慕关注。一幅电影海报作品,既要满足人们知觉上的需要,又要服从视觉上的审美需求,为达到这一设计目的,就要在形象语言和视觉画面上,尽可能地抽出其“本质性”的特征,把人们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到视觉画面图形之中。可以这么认为,电影海报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能以独特的设计优势和图形魅力,进而扩大电影作品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潜移默化地影响并带动着电影艺术产业的向前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视觉性是电影海报的主要美学特征之一。换句话来理解,电影海报就是为了满足观众的视觉需要而制作出特定的影视文化及信息内容,而这种信息就是依靠“看”来完成其使命的,“看”也就成为完成并检验这一设计使命的必经之路。心理学家研究告诉我们:“如果人们改变了正常的视觉习惯,心理上就会产生出新的比较奇怪的感受,同样也会引起观赏者的注意,形成视觉焦点。”由此可见,电影海报是把影视具象图形经过形式上的重组,再根据不同的审美视点或者角度,把那些不相干的“形象”采用错位等手段含混在一起,形成视觉上有趣的和不可思议的文化“焦点”,供人们赏读。

无疑,影视具象图形为电影海报提供出重要的图片资源,它的运用不仅仅是一种“讲述”,更为重要的是对于该部影片“情节”的一种总结性再现。可以说,影视具象图形能够促进观者的视觉联想和丰富想象,强烈地唤起观众的阅读情感和观看欲望,历经欣赏过后,让观众初步性地进入到剧场情境审美与效果体验之中。众知,好奇心与求知欲是人的天性和本能。在电影海报艺术欣赏当中,这种好奇心表现为观众对于电影海报设计形式、风格语言方面的理解和影片内容的新颖程度。设计师可以凭借影视具象图形的完美设计来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而,在如今信息化、商业化交织的时代,国内很多电影海报设计不能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完美结合,给观众不能带来“柳暗花明”和“耳目一新”的感觉,导致许多电影海报在宣传方面缺乏广度、力度和感召力,不能够吸引住观众的注意视线,因而观众人数变得十分稀少,票房市场快速滑坡,影片也就不能收到预期的影视传播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认识到,影视具象图形是组成电影海报“生命”的重要形式设计因素。同时,也应该清楚,影视具象图形在电影海报中的运用必须以充分了解和掌握受众的文化心理、欣赏习惯为前提,针对特定的电影海报主题适应性地发挥出其独特的视觉图形语言优势,使受众通过影视中的图片就能够并很容易地辨别出电影内容和海报信息。电影海报中的影视具象图形若想达到“以情动人”的宣传目的和精神效应,必须从研究电影作品本身以及海报特点出发,恰当地运用电影海报所拥有的形式审美准则,遵循简洁、明快和“最省力”的原则,寻求最能够引发起观众情感共鸣的图形设计,进而促使观众在动情之中接受该部影片。即以独有的视觉形式设计激发、满足观者的视觉观看和欣赏欲望,给观众带来无穷的生活乐趣和发自内心的美的精神享受。为此,电影海报设计应充分注重影视具象图形的作用,从研究并根据不同影视具象图形的形态、结构、组织等特征出发,展开丰富的艺术联想,从而达到并创造出更加新颖的电影海报作品这个目的。

优秀的电影海报以其独有的视觉形式和审美张力创造出生动的艺术画面及语言,使人们观看过后,能够产生出感官上的舒适感和心理上的亲近感,这种视觉上的“密切沟通与交流”既满足了受众的美感需求,又丰富了受众对所要传达的信息的关注力度,使受众对电影文化及观念拥有更进一步的认识、理解和记忆。总而言之,电影海报设计中的图形元素必须做到很有品位、很有个性,形象鲜明,语言精美,想法独到,促使观众从中感受到情志的陶冶和感官的愉悦,这样的海报设计才能够从情与理的高度上产生出宣传力、感召力和销售力。即能够达到吸引观众注意、传递电影信息、刺激票房收入的宣传目的。因此说,设计师要充分重视影视具象图形在电影海报设计中的视觉艺术魅力。实践证明,电影海报只有符合了现代人的视觉欣赏和审美需求,才能牵动观赏者的全部情感,激发观者欣赏电影的兴趣和热情,并从不自觉当中转变为自觉地接受与尽情享受影视作品所带来的感官娱乐。

[参考文献]

[1] 肖慧君.图像如何叙事[D].武汉:武汉大学硕士论文(文艺学),2005.

[2] 何香凝.图像就是力量[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3] 朱琪颍.海报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 金丹元.后现代语境和影视审美文化[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

[5] 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 范志忠.当代电影思潮[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7] 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8] 周星.中国电影实现文化软实力的背景、动因与发展分┪觯J].艺术百家,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