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国际交流

国际交流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3 16:22:3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国际交流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国际交流

篇(1)

关键词:国际合作;交流;特色;成效

中图分类号:G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2-0132-02

1 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渠道

1.1 高等教育与发展经济必须配套

任何经济发达国家都有配套的高等教育体系,质量且不谈,就高等教育规模而言,美国毛入学率达到80%,日本达到70%,而我国2007年刚刚达到22%。我国多种文件提到教育要超前发展,但其数量和质量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总结日本百年发展激荡史的成功经验时指出:多少年来,教育发展一般是在经济发展之后发展起来的,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教育要超前发展,提前为经济发展准备好各种人才,这是现代国家发展的规律。在高等教育如何与经济发展配套,结构,质量,规模,效益等方面,发达国家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1.2加强交流与合作是提高办学水平的好办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各国之间高层次人才的交流活动日渐频繁,生源和师资的国际流动不断加速,教育领域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并受到各国政府和教育机构的高度重视。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高等教育要在新世纪要获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扩大对外开放,科学整合教育资源。因此,高等院校应顺应时代的潮流,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推进高校国际化进程。高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促进我国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必然途径,是实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加速高校自身发展的必要措施。

作为一所应用型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依托学科优势,在国际合作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科为导向,以教学为中心,强化质量意识,突出质量监控,经过多年的建设,我院现已发展成为一所涵盖国际商务、国际经济、涉外商务等多个系部和研究机构的国际化学院。围绕“建设应用性国际化精品学院”的发展战略,商务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并把国际合作成果引入管理和教学科研工作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 明确思路,开展多渠道国际合作

2,1开展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探索多元化培养模式

为了开拓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新领域,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办学经验,自2000年开始,我院先后同包括英国西苏格兰大学、诺森比亚大学在内的十余所院校合作并选派学生前往多所学校留学。从2000年至2008年的9年中,前往西苏格兰大学留学学生共计464名,近三年人数为192人,每年稳定在65人左右,学院每年都保证了团签的高通过率,2008年团签率又一次达到了100%。

在已有的合作项目基础上,学院继续拓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院校的合作交流,为学生创造更多接触境外院校的机会。2007年10月学院组织部分学生前往香港岭南大学进行短期的交流访问,开拓了他们的视野,收效明显。另外我们又启动了与香港岭南大学的本科生交换项目,进一步增加了让学生接触不同教学体制的机会。此外,我院还已经与加拿大温尼伯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奥肯那根校区、新布伦瑞克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并同美国布赖恩特大学、埃奇伍德学院(Edgewood College)等多所高校建立起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

大批量的学生出国留学一方面为学院带来良好社会效应,另一方面也给学生开辟了广阔的成才之路。我院学生从合作办学中获益匪浅,8年来以来,商务学院在国际合作办学中始终保持了10%~15%的高留学率和高读研率,出国留学生学士学位获取率接近100%,拿到学位后,有近85%的学生选择用一年的时间继续在英国或其他国家攻读硕士学位,首创了本硕连读国际直通车――5年获中外3个学位的培养模式。

2.2 加强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提高学院教学水平

人员的国际交流是高等教育国际化中最活跃的方面。“除了学生的国际交流以外,教师的国际交流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核心部分”,具有国际知识和经验的教师可以推动教学、科技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为了适应国际化办学的需要,学院每年都派出6位专任教师去英国西苏格兰大学等海外高校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建设全英语教学师资队伍。2005年以来先后有70名教职工出国、出境,对9个国家和地区的院校进行考察、访问或进修、攻读学位。这样一批专业教师在提高我院的整体科研能力上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他们能够把在国外获得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模式带回学院,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也为学科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3 国际化特色与来华留学生工作相互促进

国际化的办学模式、商务类专业的学科优势给我院带来了良好的国际声誉,我院特色的教学、规范的管理和良好的服务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来华留学生。

从2006年起,学院加大了来华留学生工作的力度,院领导亲自抓,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全面负责,各系部全力配合,使我院的来华留学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06年,我院首次招收了7名短期留学生来我院进行专业学习;2007年,学院共招收了来自4个国家的22名长期留学生;2008年更上了一个新台阶,有来自14个国家的40名留学生,我们下一步的目标是继续发展学历留学生,扩大其规模,提高其层次,争取尽早完成留学生教育由数量型到质量型的转变。

除了长期留学生的培养,我院也积极开展暑期班、访问团等特色鲜明的短期交流项目,2008年6月初西苏格兰大学10名学生来到我院了进行为期两周的短期学习,收到很好的效果。此外,从2006年至2008年学院共接待来自英国、美国、丹麦的学生访问团75人次,我院良好的组织接待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都给外国友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通过扩大短期留学生规模,我院和许多国外院校建立了良好的互访模式,从而促进了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3 促成特色,凸显国际交流成效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商务学院逐渐树立起了国际化的品牌,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学院不仅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推动者,而且也从中受益匪浅,从师资建设到教学改革,从引进教学经验到提升管理水平,都可以看到国际合作给我们带来的显著成效。

3.1 加快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培养,促进学校的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目标最终要靠优秀的教师队伍来具体地落实和完成。几年以来,学院在引进人才的同时,每年都选派优

秀教师到英语国家院校进行语言和专业培训,骨干教师约一半都有出国考察进修的经历,这使教师们能及时了解专业领域在国际上的研究动向,从而保证了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总结多年来的国际合作经验的基础上,学院大胆突破,尝试在国际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开展全英文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为中国的学生提供了英语学习条件,保证了较高的英语四级通过率(全英文教学班一次性通过率高达91%),而且能接受国外留学生插班学习,为学历留学生的培养和校际学生交流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这一模式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3.2 全面引进国外教学经验,开展教学模式的试点改革

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作业形式的改变上,以往的课堂几乎全部由教师讲授,教学改革以后,学生的自主学习比例大大提高了。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讲解框架结构、重点难点,而比较微观的内容则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查资料自己消化,此外,学生每学期还要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定的项目作业。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内容,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与人沟通协作等能力十分重要。

在考核方法和成绩评定方面,我们开展了考试方法多样化的改革,期末成绩根据课程性质不同而设有多种形式。包括闭卷考试、课堂测验、项目论文、课堂讨论等等;成绩评定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在期末成绩中通常占据20%至50%。在成绩评定上,教师的评分标准更加全面客观,考试并不规定标准答案,而是在参考平时成绩的基础上,看学生的论文及考试是否有创见、知识面是否广博,这种评定标准有利于鼓励学生阐述个人观点,从而发现新的方法解决问题。

实践证明,我们的教学改革是成功的,而这些先进的教学经验和理念来源于国际合作,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继续扩大教学改革,深化国际合作,优化培养模式,强化素质教育,努力探索适应人才市场需要的、有特色的应用性本科教育教学模式。

3.3 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建立素质过硬的外事工作队伍

最近几年我院国际交流活动越来越频繁,特别是来华留学生数量不断增长,这一方面给我院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也对外事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创造良好工作氛围。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是发展留学生管理工作的保证,我院十分重视对外事管理人员的选拔和培养,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他们全部具有硕士学历,熟练掌握相关政策、法规和原则,精通英语和计算机操作。不仅如此,我院也努力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外事处工作人员发扬团队精神,通力协作,以高效的管理、优质的服务赢得了校领导和广大留学生的好评。

篇(2)

1 高职院校国际交流的主要形式

1.1 教师互换的对外交流模式

虽然我国高校教师出国培训越来越多,但还是应该争取更多的机会,让更多的教师能够到国外参观培训,不仅要出去学习,也要派教师到国外交流讲学,使教师在学校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与专业对口的高职院校签订人才互换培养的协议。以中德交流办学为例,两个国家虽然政体和国情都不相同,但是职业教育的目标大致相同,所以两国高职院校可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教师可以拓展到对方院校授课,熟悉对方的社会环境、企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教学环节的安排以及考核方法的认定,这有利于双方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突破语言障碍、提高教师的学习能力和授课能力。

1.2 “2+2”继续深造的交流模式

两所院校签订委培协议,在本国家读本专业两年之后,再到对方学校继续本专业的研读,毕业后颁发两国联合认证的学历证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水平自由择业。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可以更全面的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国际能力和适应能力。虽然这种继续教育的学习模式很好地综合了专业知识,缩短了学习时间,但是学生的语言和专业知识都需要达到较高的标准才可以实施,一定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建设工作,使之逐渐具备学习的能力和素养。

1.3 共享教学资源的交流模式

国内高职教学更强调的是实践动手能力,但是国外教学,尤其是德国,更强调的是工作的德行操守,简而言之就是操作流程的规范和专业技巧的深入剖析、创造力的培养,以及专业考核的多元化。两国合作办学,可以将国外的教学优势逐步渗透到我国的高职院校。以我院为例,我院与美国荷晶大学联合办学多年,硕果累累。中美双方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实施、学生考核、教师互访、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了紧密而富有成效的合作。中外合作办学不仅为我院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学生拓宽了发展途径,也为地区建设提供了有用的人才。

1.4 加强师生短期国外培训的交流模式

利用寒暑假期进行国外短期交流培训,这个培训可以是项目的共建,也可以是根据专业特点进行的专业知识的培训和研讨。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有两个手段:一种是靠引进,另一种是靠自己培养。所以学校应不断地进行师资培训,让教师树立“教书育人、德行为先、扎实专业”的教育思想,培育良好的行为规范,营造融洽的教学氛围。通过培训,可以增强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增强教师之间、职教人员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凝聚力及团队精神。

2 国际交流办学应具备的条件

2.1 完善的师资队伍结构建设

根据院校特点,加强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老、中、青的梯队建设,培养专业骨干教师,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比例,引进专业带头人。为了适应国际交流办学的要求,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语言能力,更新教育观念,组织教师专业能力的锻炼,积极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的本领,要养成求真务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提高科研转化能力,提高教师在国际交流和企业中的认可度。

2.2 完善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

中外合作项目所招收的学生一般要求具有良好的英语基础,有参加项目意愿的学生迫于以后求学的压力,在进入项目前将对自身英语有一定程度的强化练习,在国内学习的第一年,学校也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各种强化英语的措施。参加合作项目的学生较一般学生有更多和更早的机会接触双语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制定,除了根据专业的地域特点、企业的用人要求进行设置外,还要根据国际交流院校的国家政体和国外当地针对行业的企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环节中既要考虑到两个国家的企业要求,还要结合两个国家的实际情况,连同学生自身的语言特点共同设置课程和人才培养方案。

2.3 借用企业平台,建立完善的国际共享教学资源

国际交流办学除了可以了解国际市场、扩大学生就业机会、提高国际声誉之外,最大的优势在于共享国际资源,但是单纯依靠学校将所有专业的实训设备准备齐全,不仅投资巨大,而且设备的更新和维护都将面临巨大挑战。所以我们更需要依靠企业的力量,建立更多的校外实训基地,基地的建设必须要结合专业的特点,细化到每一节实训课到哪个基地完成都要事先做好计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为到外国际交流办学提供学习保障。

3 建立“三方一体”的教学模式

在国际交流办学的过程中,建立“三方一体”的教学模式,即结合企业、国际形势、学生自身要求三个方面的要求进行课程体系的设计,做到根植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的服务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与企业深度融合、共同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共赢”;与国际交流办学,共享国际教学资源和平台,完善课程体系,拓宽专业领域,建立国际声势,多方位的打造合格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篇(3)

1.通过引进品种资源,培育了一批优良作物品种

1998年以来,白城市农科院分别从加拿大、日本、塞尔维亚、俄罗斯等国家引进燕麦、向日葵、籽粒苋、杂粮杂豆、玉米等优良品种资源2000余份,繁育优良后代品种资源10000余份,培育了白燕1号、白燕10号等10个燕麦品种,白葵杂6等4个向日葵品种,城苋1号等3个籽粒苋品种,白绿6、白绿9以及白红5等10个杂豆品种,部分品种在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等地得到了大面积推广,累计推广面积达500万亩,为我省乃至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2.拓宽国际合作渠道,提高农业技术研发水平

白城市农科院先后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荷兰、德国等20余个国家建立了牢固的国际技术合作关系,并同加拿大农业部联合成立了“中加燕麦科学技术创新中心”;同塞尔维亚农业部联合成立了“中塞向日葵育种技术研究中心”;同俄罗斯东北农业大学联合成立了“中俄燕麦技术合作创新中心”。直接搭建了中外科研合作的平台和技术引进桥梁。

2004年与2007年,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加拿大农业部和吉林省政府联合主办,在白城市成功召开了两届“中国・白城中加燕麦开发战略国际研讨会”,不仅有效促进了中国―加拿大、中国―俄罗斯、中国―荷兰、中国―挪威等国际燕麦合作研究工作,而且还促进了白城市农科院在其他作物研究方面以及加工等领域的技术引进。2005年,分别从加拿大、俄罗斯引进了东方山羊豆、蚕豆等品种资源,进一步丰富了品种资源。2006年,通过技术引进,成功的从加拿大引进了燕麦膳食纤维实验室提取技术,为白城燕麦产业向深层次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吉林省燕麦走向国际市场,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起到了重要作用。2007年,从美国引进了抗玉米大斑病种质资源,在玉米抗病育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将加拿大先进的农业科研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引到我国,并以技术培训的方式让国内更多的农业科研人员掌握和应用。白城市农科院科学技术研究能够与国际前沿靠近,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综合研发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3.依托智力引进吸收,培养一支较高素质团队

白城市农科院近10年来在各有关部门国外智力引进和派出项目的支持下,先后引进外国专家80余人次来我国进行讲学,派出到国外进修学习10余人次。通过外国专家的来访和讲学,使许多专业技术人员更多的了解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方法。通过选派技术人员到国外学习,零距离的参与国外的科学试验,更是极大的提高了白城市农科院相关领域科技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了科技创新与创业能力。2004年,白城市农科院任长忠研究员被确定为国家农业部948燕麦重大项目全国首席专家,2007年被确定为我国公益型行业科研燕麦专项首席专家,2008年又被确定为我国农业部行业科技创新体系首席科学家;白城市农科院张义研究员、尹凤翔研究员也通过国际间合作使得创新能力的提高,分别成为我国公益型行业科研专项,农业部行业科技创新体系建立等岗位科学家。以引智成果为基础,通过国家创新体系等几个国家级项目的运行,白城市农科院成功地在全国范围内组建了我国高素质的燕麦团队、向日葵团队,极大的增强了在燕麦领域、向日葵领域的科研攻关能力。

4.提升区域产业优势,加快地方经济全面发展

以引智成果为依托,白城市农科院在地方农业产业化体系构建上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2004年,同香港金福集团合作成立了吉林省吉鹤燕麦有限公司,研制生产了燕麦纤维素片、燕麦营养早餐、燕麦即食粥、燕麦饼干、燕麦白酒等十余种燕麦系列产品;2006年,又以燕麦优良品种为基础,从挪威引进了国际上最先进的燕麦饮品加工技术,并开始筹建加工企业; 2007年,以向日葵和杂粮杂豆引智成果为基础,同安徽华泰集团联合成立了吉林省华夏农业高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开展以向日葵、杂粮杂豆为主的优良品种繁育与推广。使引智成果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由于优良种质资源和先进育种技术的引进“白城燕麦”、“白城油葵”的品质得到较大的提高,为了扩大“白城燕麦”、“白城油葵”的影响力和产品的知名度,白城市农科院积极开展了对“白城燕麦” 、“白城油葵”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白城燕麦”和“白城油葵”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于2006年9月份和2007年5月份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专家论证。

篇(4)

[关键词]医学院校国际交流;重要性;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我国提出积极构建世界治理体系过程中,在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背景下,通过大力实施国际化办学路径实现高水平办学目标已在当今国内外高等教育界达成共识。我国高等教育同样需要进一步发展和丰富国际化办学的水平和内涵而提升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并提升对建成创新型国家和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的贡献度。医学院校国际交流工作主要是围绕教学、科研、医疗这几项中心内容,执行“引进来,派出去”,以达到提高和优化我国现有医学教学和医疗水平为目的的一系列涉外活动。应该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加强对外学术合作、师生交换,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建立联盟平台,促进学术交流,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提升教育质量,扩大学校知名度。笔者对如何加强医学院校国际交流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以更快实现医学教育国际化,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医学院校国际交流工作,提升国际化意识

我国的医学院校,无论是对管理的重视程度,还是学校的科学研究水平,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医学院校在传统教育法上要加大改革力度,要向国外学习先进办学经验,学习国外医学院校的管理经验。我国无论是教学型、教学科研型、还是科研型的高校,都要虚心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获取他们的最新学科前沿信息,引进他们的科学研究新技术,以促进自身健康并可持续l展。通过各项国际交流合作和学术活动,加强与国外大学的沟通联络,促成有利于教育质量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长期稳定的合作项目。

高等医学教育国际化,要求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适应国际需要的人才;要求在加强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国际团队合作意识;在继承中国优秀文化的同时,注重多元文化的兼容;注重开展和加强双语教学与多语种外语课程的教学,为特殊国际医疗服务提供人才;吸收国际先进文化和科技,通过国际交流活动,引进先进高效的设备和技术。

二、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医学院校国际交流工作

l.认真制定国际交流工作的阶段性发展规划,确定发展方案规划是活动发展的一个蓝图,是现有基础上的一种可行性的目标,是活动发展前进的方向,是动力。根据学校的发展蓝图,国际交流工作应该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如,高校国际交流规划中要体现留学生招收规模和数量;外籍文教专家、学者、教师的聘请规模及聘用专业;医学学校将输送出国进行短期、长期进修学习的教师或实习学生数量等等,以及由此而将采取一些有效策略和可行的方案。当然,阶段性国际交流发展规划是以学校持续发展为依托的。因此,在确定可行性方案时,要考虑其是否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是否有长期可操作性。

2.作好活动的年度计划,使之符合学校发展的方向,有了发展规划,确定了发展方案,高校年度国际交流计划是一种相对于“发展规划” 容易实现的目标。因此,国际交流年度计划要求较具体。一般在来年之前,高校总要对全校国际交流活动的即将开展有个大致的预计。在来年,全校将有多少来访的国外代表团组,规模分别是多少,涉及到来校学术讲座的有哪些,学校将派出哪些团组,或加强哪些学科专业的教授、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外学习、考察等等。有了计划,才能从容应对各项国际交流活动。“国际交流无小事” 凸显出国际交流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管理活动。当然,国际交流活动也有其偶然性。如,接待顺访的国外团组,安排出席临时通知召开的国际性学术会议,等等。因此,在面对偶然性国际交流活动时,要遵循“国际交流服务于学校发展” 的原则。所以,制定国际交流活动年度计划,既要考虑国际交流活动的计划性,又要考虑到国际交流活动的偶然性。

篇(5)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国际交流与合作 意义

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家对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也迅速增加。经济的国际化和全球化所引发的对人才的国际化需求带来了教育的国际化。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步入国际化道路是必然趋势。目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对高职教育发展意义深远。

1.提升办学水平

高职教育国际化是高职院校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增强竞争能力,谋求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发展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因此学习和借鉴国外成熟的职业教育培训经验,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很有必要。毫无疑问,英、美、澳、德、法等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完善的职业教育模式使得这些国家的高职教育在世界职业教育中处于领先地位。处于后起步阶段的我国高职教育,在高职教育的国际市场中暂时还只是扮演着“追随者”的角色,只有加强与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有效利用国外职业教育机构在技术、培训、教育信息化和办学条件等方面的优势,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育观念、方法和评价体系,才能不断提升我国高职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增强竞争力,培养符合国际化标准的高职人才。

2.服务地方经济

经济强国必须积累自己的智力资源,因此我国高职教育必须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尽快拉近与发达国家的高职教育的差距,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造能力强的高层次应用人才。21世纪需要知识国际化,有创意力、有国际感觉的人才,需要既懂得国际规范和标准,又充分理解各国文化差异,相互合作的人才。加强国际合作办学,将为培养这样的人才起到重要的作用。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高速增长的经济和巨大的市场吸引了全球许多跨国公司前来投资。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分支机构当然需要招聘本地员工,尤其是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技术人才。特别是长江三角与珠江三角地带,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外商投资力度大,周边有众多的跨国公司,他们需要大量国际人才。因此加强国际合作办学意义深远,不仅可以提升学院办学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为国家的发展培养国际化的高职人才。

3.促进学生发展

交换项目和留学项目是院校间国际合作的常见项目。他们的具体实施对学生个人发展的意义是不可估量的。眼界决定境界。20岁就能走出国门,去看看不同的世界,这对学生的一生意义重大。大学时代正是逐步清晰自己人生目标的时候,了解不同的文化,学会用另一种思维来考虑问题,看待事物,对于学生形成正确成熟的世界观有巨大的作用。通过接触不同文化,学生能以更开放的态度获取新知识,亦能从不同角度了解事物。当与不同国籍的学生分享经验时,交换生和留学生将有无穷的新发现,对自身的文化也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在陌生的环境中生活并且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学生会变得更为独立、成熟。当他们在挫折中学会总结经验,就会变得越来越睿智和自信。另外,出国学习能最高效地提高外语水平。学习外语最好的方法,就是置于纯外语环境下。交换生和留学生项目都可以充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被安排住在国外大学的宿舍楼或生活馆里,与外国学生在同一大楼,有时在同一教室学习相应课程。学生完全在纯外语环境中生活和学习,其外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自然会获得极大提高,大多数交换生与留学生在项目结束后可以说一口流利的外语。基本上所有的交换生和留学生认为出国对口语的提高是最快的,不但语音标准,而且容易培养外语语言思维。科学的课程设置、精心安排的文化体验、中外学生结对子等活动,往往使得中国学生的外语水平突飞猛进。

4.改善师资结构

“办学之道,教师为本”。只有具备国际意识和世界视野,掌握现代教育思想和相关领域前沿的科学、技术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相应要求的人才。加强与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借鉴他们现代化的教育水平所积淀出来的人文精神、教育理念、学术思想、科技水平对于改善师资队伍有着积极的作用,不但可以培养教师的国际思维能力,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学术、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使高职教师特别是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成为“国际教师”。

促进教师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形式包括出国进修、考察访问、交换教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及合作科研等。教师是高等教育的具体实施者,走出国门可达到引进吸收促创新、开拓教师国际视野的目的,使他们尽快掌握国际上最新的学术动态和学术信息,了解处于国际前沿的研究方向和最新进展,开阔研究领域和学术视野。同时还可尽快提高外语应用水平,掌握双语教学技能。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把不同学校、不同体系的人员汇集在一起,不但可避免知识的同化、僵化和老化,而且可以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形成专业思想和科技研究上的新的增长点,产生新的优势,形成教学、科研和开发的良性循环。

5.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国外高水平大学的课程体系较完善,很多地方值得学习。发达国家高职教育国际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学生结构国际化、教师队伍国际化及课程国际化。学生结构的国际化观测点有留学生数与在校生数的比例、留学生来源国分布、留学生专业分布及本校学生到国外进行交流学习与研究的数量。教师结构国际化,可以从本校教师中外籍教师、留学归国人员及在知名跨国公司的技术或管理骨干的比例来衡量。课程国际化,可以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管理、教材建设和外语教学等多个方面来衡量。在上述方面我国的高职教育还刚刚起步,差距很大。很多方面无法照搬照抄,但是我们可以学习其思想、体系和做法,并与我国国情、本院实际有机结合。努力做到既有利于交流,又形成自身特色,为国际化高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服务。

6.结语

国际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衡量高职院校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国际交流与合作带来的是观念的更新和视野的拓展,能有效利用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学术竞争力,从而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这是培养具有社会竞争力乃至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高职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高职院校应从长远发展出发,确立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学院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在机制的建立和政策的施行中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力度。

参考文献:

[1]黄莉萍,叶文红,彭薇.高职院校国际合作的现实意义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9,(9).

篇(6)

一、注重学习,努力提高思想认识和业务能力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参加“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活动、党风廉政警示教育活动,积极主动地学讲话精神、党的报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教育等材料,完成了组织要求的各项学习任务。二是重视思想改造。能主动结合思想和工作深刻剖析自己,努力改造主观世界,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党性原则,提高履职担当的自觉性和能力。三是重视业务知识学习。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国际交流、外事工作培训,坚持各种渠道的自学,掌握了相关政策和大量一手材料,提高了国际交流和把握外事政策及工作规程的能力,努力实现从外行到内行的转变。四是积极推进学习型中心建设。重视抓好中心人员理论学习、业务学习、作风建设和思想觉悟的提高。

二、履职尽责,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1、稳步推进教育国际化取得新突破

一是努力推进联合办学项目有新进展。推动完成了6所国外高校与我校签合作协议。完成了学生留学需求调研设计和分析工作,初步建立中外合作院校及项目资源库。二是国际学生招收准备工作有突破。积极组织调研、申报并获批留学生招收资质,稳步推进招收国际学生的各项准备工作。三是大学生留学研修取得突破。短期交流项目和联合培养学历项目均取得突破,共派出11名学生赴海外合作院校学习交流,为下一步深化合作打下基础。四是认真做好三批次13名的教师海外访学、研修服务工作。五是积极做好管理人员国际化培训的准备工作。2017年,中心积极与多所海外高校沟通联系,做好了管理队伍国际化培训的准备工作。

2、积极构建对外交流合作保障体系

一是积极构建布局合理的外部资源保障体系。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和需求,积极与境外外高校联系,按照优化布局、拓展内容、提高质量、可持续合作的原则,重点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的合作,积极推进建立满足学校发展和多元需求的外部资源保障体系。二是努力推进国际交流合作主体由学校和中心向二级学院转变,构建国际交流合作新机制。通过乌克兰切尔诺维茨国立费奇可维奇大学副校长一行来访,在艺术学院试点二级学院在合作办学中发挥主导作用比较成功。三是积极构建稳健运行的制度保障体系。牵头组织制定七个立项制度建设工作,已经完成两项,目前正在稳步推进留学生教育的五项制度建设。四是重视内控制度建设,加强工作规范。逐步理顺工作关系、规范办事流程和外事接待工作,从制度上防控风险。加强中心自身的工作规范和人员的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个人努力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走在前面。

3、立足实际,扎实做好外事服务和宣传工作。

一是认真组织做好因公出访和来访接待等服务工作。协同中心人员完成了19位教师、校领导因公出访各项手续的办理,组织接待了多批次境外高校的校方代表来访,与十几个境内外留学机构进行了深入交流、达成合作意向。圆满完成了接待澳大利亚芒特甘比尔市市长一行来访、刘学忠校长出访、参加省教育厅省外办接待美国陶森大学代表、配合生工学院接待海外专家代表团一行来访等临时性工作。二是组织协调做好师生出境学习、交流、研修、认证和语言培训等服务工作。组织开展了出国师生英语语言培训和出国人员行前教育培训,协同教务处完成对归国学生成绩和证书的审核翻译工作,为国内外我校有需求的学生个人提供了留学咨询服务。三是认真做好新聘外教的管理服务工作。在国家提高外教聘请门坎的情况下,多方联系组织招聘落实了3位外教。积极争取学校和有关部门支持,为外教营造了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召开外教座谈会主动听取意见和建议,做实服务和管理工作。四是积极做好内外协调沟通工作。主动联系有关部门和二级学院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积极配合外事、台办、安全、公安等部门工作,改善了与上级主管部门和六安市有关单位的工作关系。五是认真做好对内外宣传服务工作。争取网络中心支持,及时调整和更新了网站及对外宣传资料,组织设立出国留学微信公众平台和QQ群,充分利用官网、QQ、微信等平台做好对内外的宣传和服务工作, 2017年度中心有3篇新闻报道在安徽教育网刊登,3篇新闻在全国性媒体搜狐网上刊登。六是是积极推进构建“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协调配合”的外事工作格局。

4、较好完成了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新增6个校际交流合作项目、组织11名学生到国外相关大学学习交流、落实13位教师赴国外相关大学访学研修、根据学院需求引进语言类外教3人,引荐海外客座(名誉)教授3名,二级学院向学校推荐一人,协助生工学院聘请海外客座教授1人,四项任务均超额完成。管理人员赴境外培训工作,由于人员结构都是机关党政干部组团教育厅未批准,已经做好前期调研和工作方案。

三、重视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努力提高担当服务能力

一是认真落实责任制。按照要求认真落实本单位党建、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认真落实主体责任、“一岗双责”和分工负责制,严格执行各项纪律要求。二是坚持把中心党建、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定期检查、总结,查找不足,及时补差补缺,积极支持中心党支部开展创建工作和各项活动。三是依靠制度抓落实。坚持周例会制度和政治学习制度,认真组织本单位职工学习党建、党风廉政建设有关文件精神,扎实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注重完善制度、加强风险防控、强化纪律约束,着力推进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四是带头执纪垂范。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三十条”和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的有关要求,认真纠正“”方面问题,没有违规违纪行为。努力推进党务政务公开、营造风清气正工作氛围,严于律己,带头垂范。五是努力做好综合管理工作。认真组织做好安全稳定、考勤管理、财务与资产管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和部门网站管理、保密等工作,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六是优化工作关系。注意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所在地有关部门和校内有关单位的沟通联系,努力营造运转顺畅的良好工作关系。

篇(7)

关键词 广西 研究生教育 国际交流 发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1.004

Abstract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general trend in the 2lst century. Countries hav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cultivating it in higher education. There is a big gap Guangxi, an economic, education under-developed province and developed areas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graduate educatio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of current international exchange programs of graduate educ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in Guangxi and other domestic key universities, to explore feasible approaches and measures in promoting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programs of graduate education.

Keywords Guangxi; graduate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development approach

1 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的重要性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发展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增强人才国际竞争力的必经之路。国际化教育的经历对研究生的专业水平、思维方式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在思想上可以培养研究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另一方面在能力上可以培养研究生掌握在际社会中工作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国际交流能提高研究生的学术起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培养国际化研究型人才,不能以“一穷二白”为起点,不能简单地从零开始或从现状开始,而应当以国际学科发展的前沿作为一流大学建设和一流人才培养的起点,争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有可能取得较大的突破。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合作与交流拓展了研究生学术视野,提升了研究生学术起点;二是国际合作与交流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了研究生的胆识,增强其科研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三是国际合作与交流优化了学术环境,改善研究生学习的单一与近亲状态;四是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研究生教育实力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声誉。

2 广西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项目现状

广西高校研究生国际交流项目种类相对齐全,短、中、长期项目都有,以中短期为主。例如作为教育部最早确定的全国对外开放接受外国留学生的66所大学之一的广西大学,其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方面开展全英文教学工程、国际交流工程、东盟国际化学院建设工程。其中,国际交流项目有出国(境)交流学习、赴美社会实践、游学、以及“中日泰”三方大学生国际论坛等。

作为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高校之一的广西师范大学,开展的研究生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与法国、美国、韩国、越南、泰国国家知名大学以“2+2” “2+1” “1+1”等多种模式合作培养中外硕士研究生;中长期的有为期一学期或一学年的交流、交换生项目,日本、台湾高校的暑期研习班;短期国际交流的暑期海外文化夏令营项目;还有“桂港两地学生文化交流双向之旅”、日本学生会话伙伴等国际交流项目;实践性质的亚非欧22国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印尼国际志愿者服务学习项目等以及国际性的研讨会和外国文化系列讲座。

3 广西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项目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1)缺乏高端稳定的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长期项目。发达地区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项目丰富,尤其是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研究生能接触到最前沿的学科知识,接受最高水平的学术训练。重点高校具有更多的优势和机会与国外知名高校进行联合培养研究生,还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例如上海交通大学与近100个排名世界前列的国外高等院校和机构签订了学生交换协议,研究生可选择自己有兴趣的合作院校、机构申请当年的派出项目。而广西的高校则很少有这类联合培养项目和国家级项目。广西近两年设立了“博士研究生海外研修项目”,资助博士研究生进行为期六个月到一年的海外研修,但资助数量有限,尚不能面向更大规模的硕士研究生。

(2)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短期项目不够充足。发达地区高校除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深层次国际交流项目外,其他如交换学习、短期交流、国外实践、国外游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项目十分丰富。例如北京师范大学有英国伯明翰大学国际夏令营、荷兰教育主题日活动、欧美高校秋季学期学生海外校际交流项目、赴境外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暑期项目等。广西高校中也不乏国际交流短期项目,大多以短期国外高校游学为主,但项目数量较少、能够参加的研究生学生人数较少,且主要集中于亚洲国家,这类国际交流项目的方式多以浅层的参观国外高校、体验国外高校文化为主,主要作用是开阔研究生国际视野和提高国际文化交流意识,从深层次上来说,对研究生学术研究、科研训练的帮助是有限的。

(3)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专项奖学金资助力度有限。发达地区高校关于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的奖学金项目较多,奖学金项目能提高研究生主动参加国际交流项目的意识,且因奖学金项目的名额有限,择优参加,更能激发研究生的进取精神,从而形成奋发向上的学风。例如北京师范大学有“中俄政府奖学金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项目,澳大利亚奋进奖学金项目,英文国际专业建设项目全程英语授课并向优秀学生提供奖学金。广西由于财政投入有限,社会捐资助学的力度较弱,相应的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奖学金项目也比较缺乏。

(4)外籍专家到校开展学术交流的频率不高。能够让大多数研究生参加的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项目是邀请国外高校教授、科研机构专家来校讲学、交流,这类项目能使研究生不出国门接触到国际文化,开阔国际视野,受益面更广。例如上海交通大学为提高学校的学术地位和国际知名度,仅2014年就举办了106个国际和双边学术会议,积极参加国际学术联盟,这种国际学术联盟组织能为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带来更多资源。广西高校的这类国外专家、教授来校讲学是学校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项目的重要部分,但相对其他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好的高校来说差距仍然较大,广西高校的国际讲座能做到“月月有”,但很少做到“周周有”、“天天有”。同时,少有世界知名高校教授来校讲学。

4 推进广西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项目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1)加强国际交流意识,推动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项目建设。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职责,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中最高层次的教育,是培养人才资源“金字塔”中最上层部分的人才,对这部分塔尖人才的教育中,“国际化”的培养方式是必不可少的。国际交流不论是给学生学术水平、学校竞争力、政府人才需求、国家软实力都能带来很大的益处。

(2)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促进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项目更快发展。以政府、高校为主体,多方争取社会资金力量,设立更多的专项基金,确保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项目的投入,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学校自筹经费、开拓社会资源、引进海外奖学金的多种方式,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吸引更多研究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项目,优化研究生培养环境,推进区内高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形成区域特色高校国际交流项目联盟,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广西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截止到2015年一共12所,其中6所位于首府南宁,4所位于的桂林,分布态势集中,各地间交通便利,可以形成联盟以加快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项目的发展,形成具有广西民族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项目模式,体现教育资源共享,节约办学成本。探索富有本土特色的模式,既能避免盲目仿照他校经验而发展缓慢,又能结合实际情况,扬长避短,促进研究生国际交流项目的发展。

(4)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打开国际交流网络教育之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智能产品的快速更新,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项目在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工具发展上大有可为,可以缓解因缺乏资金而难以大力推进国际交流项目建设的局限。建立专门的研究生国际远程教育系统,与国外具有先进学术水平的高校开展互联网模式的国际网络办学;利用互联网强大的资源,建立专门的国际学术会议平台,通过在线多方视频等功能邀请专家、教授、各国研究生共同参与;同样通过在线视频的方式也可以开办学术交流讲座等。这种通过网络等工具实现国际交流的办学模式在前期建设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资金,但模式成熟后这将成为最快捷、最先进、最低成本的国际交流模式。

广西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方面仍有很多亟待改进的地方,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意识、国际交流形式、交流资金渠道等需要协调发展,有序推进,各种因素齐心配合,方能有效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项目发展。

⒖嘉南

[1] 叶硕.大力加强国际化教育提高研究生国际竞争力[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4):22-25.

[2] 唐春安.国际合作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J].东北大学学报,2003(7):307-309.

[3] 查远莉.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4] 穆伟山,马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国际合作培养的回顾与思考[J].郑州大学学报,2013(5):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