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课题研究的实用价值

课题研究的实用价值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3 16:22:3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课题研究的实用价值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课题研究的实用价值

篇(1)

一、*6年度软科学课题研究方向

1.关于粮食补贴政策体系研究;

2.关于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的研究;

3.关于藏粮于地与藏粮于库有机结合问题的研究;

4.关于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研究;

5.关于建立健全粮食产区和销区的购销关系和衔接机制的研究;

6.关于储备粮管理体制和宏观调控机制的研究;

7.关于开展粮食安全预警和粮食供求紧平衡指标体系的研究;

8.关于新形势下完善粮食法制体系和监督检查体系,实现依法管粮的研究;

9.关于推进粮食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基本制度和配套制度建设的研究;

10.关于农村粮食产后安全保障工程的研究;

11.关于加强粮油加工产业体系建设,提高加工集约化程度和综合利用水平的研究;

12.关于进一步完善粮食市场体系的研究;

13.关于政策性财务挂账消化和企业经营性亏损处理办法的研究;

14.关于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研究;

15.关于国有粮食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办法和有效监管形式的研究;

16.关于加强粮食统计和监测预警,完善粮食应急机制的研究;

17.关于贫困缺粮地区的粮食市场供应政策的研究;

18.关于粮食现代物流体系的研究;

19.关于支持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开展粮食产业化经营的研究。

二、有关事项

为规范我局软科学课题研究,提高参评课题质量,现对申报国家粮食局优秀软科学课题研究成果提出如下要求:

1.课题选题。根据国家粮食局公布的*6年度软科学课题研究方向,原则上各地可以自行确定研究题目(不要求一致),内容要围绕*6年粮食流通中心工作,结合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立意新颖,概念准确,语言简明,具有实用性、科学性、可操作性。

2.申报范围。课题申报单位原则上为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市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不在申报范围之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粮食局可根据各自的优势,有针对性地选择课题进行申报,未申报的或自行组织研究的课题,年终将不得参加评选。

篇(2)

规范的课题研究实施必须经过选题、开题、证题和结题四个阶段,各阶段具有不同的意义和要求。研究性学习是否规范、有效,最终还是看课题研究实施状况如何,能否顺利解决遇到的问题。以下我针对课题研究出现的主要问题谈谈指导策略。

一、选题立题指导:为开题、证题和结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问题:①不懂得课题选择的相关原则,选择了不该选择的研究课题。②研究方向过于宽泛,研究题目太大、太抽象,不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能将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变成研究的课题,对研究的地点、研究内容、研究重点、研究结果不明确。③不懂得区分课题研究的层次、以及解决问题和深化研究的常用方法,思维不够开阔。④教师越俎代庖,代替学生选择研究性课题。

指导策略:好课题标准有:①选择的课题不能太过宽泛,题目不能太大、太抽象。比如《文化现象研究》、《音乐研究》等课题太宽大,不宜作为课题。《慈溪附海镇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慈溪移民文化生态探究》都较好。②要从学生实际生活、社会生活中选题,要解决实际问题。③要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研究课题,要充分考虑自身各方面的条件,扬长避短,量力而行,切忌贪大求全。④教师不能包办代替,为学生选题。

课题选择应遵循可行性、科学性、创新性、价值性和实践性等原则。如《慈溪小家电业现状及发展前景的调查研究》就很具有代表性。明确地点:宁波慈溪;研究内容:慈溪小家电业;研究重点:现状及发展前景;结果:调查报告。可行性与创新性兼备,同时颇具研究价值,为有关部门进行科学民主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

二、指导开题即进行课题论证,制定研究方案与可行的工作计划。

问题:①课题研究思路没有具体化:如没有将过程分成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等阶段,没有每一阶段的具体做法等;不明确开题报告应该包括哪些内容,使得开题报告的设计不规范。②研究方法和课题没有太大关系,对到底用哪些研究方法感到困惑。③缺乏明确的分工与合作,活动计划不完整。④研究方向不够清晰,阶段目标不够明确。⑤介绍课题背景空泛,时间分配凭空想象。

指导策略:认真开题,做到内容完整,设计规范,方法得当。①开题报告内容要完整,要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②开题报告的设计要规范。一般来说应包括课题名称及研究目的、研究步骤和研究方法、可行性分析、时间安排、成果形式设想等。③研究方法多样,但要符合学科特点。常用文献资料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实验法、观察法等。④既要有明确分工,又要有密切合作,既要有独立人格,又要有合作精神。

三、指导证题:为撰写结题报告获取证据的过程,是个关键阶段。

问题:①对调查目标和调查对象不明确,缺乏足够了解。②在社会科学类课题证题过程中只注重经验性的认识活动,忽视理论认识活动,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③在自然科学类课题证题过程中缺乏有序系统的科学方法,观察不到位、实验不娴熟。 ④对文献资料检索和查阅缺乏正确方法;对文献资料的整理、加工缺乏定量和定性分析;数据资料的整理只是描述性统计,缺乏推断性统计。

指导策略:严肃证题。做到目标明确,方案设计科学,价值判断准确。①明确调查目标、调查对象和查阅工具。②科学设计调查方案,设计调查量表。可先做实验性调查,随时纠正原先设计的量表,使调查得到的数据更科学合理。 ③社会科学类证题:对观察或调查结果既要有经验认识活动,又要能够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自己将采取的行为和决策者的决策提供参考思路。④自然科学类证题要遵循有序、系统的科学方法。

四、指导结题:撰写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

问题:①原创性不足,网上下载、抄袭现象较严重。缺乏诚信,对别人的成果引用时不注明出处。②研究成果实用价值不足,研究对自身学习和发展所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③信息闭塞,缺乏与别人交流成果的机会。④评价与反思形式化、过场化。 转贴于

指导策略:快乐结题。做到:诚实信用,注重原创,加强交流,评价到位。①结题要诚实。对别人的研究成果不能随便占为己有,一定要注明出处,在研究报告最后,要列出参考书目。②结题报告要有原创性。千万不能抄袭他人的作品或从网上直接下载,在内容、方法上要讲究多元。③交流要及时。加强与同学、指导教师的交流,分享成功,看到自己的不足,继而学习他人长处。 ④评价要客观、公正,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评价要以学生自评为主,学校评、教师评、甚至社会评。学生既可看到优点,又看到不足。

由此,学校与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牢固树立起素质教育理念。学校应对之加强管理,构建以学生的自评为主的多元评价体系。如果考试制度不改革,评价体系、评价机制不转变,那么新课改与研究性学习都将会流于形式,现有的一点成果将化为乌有。

【参考资料】

[1]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课题组编著.《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导》.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篇(3)

第一条教育科研成果评选范围

1、著述类:出版社出版的著述、编著、教材、教学软件、工具书等。

2、课题类:课题研究的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经验总结及成果报告等。

3、论文类:具有一定创新和理论高度的论文、经验总结等。

第二条教育科研成果评选的年限

原则上每两年进行一次评选活动。

第三条教育科研成果评选条件

(一)基本条件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三个代表”的思想,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创新性和实效性,对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2、以我校教师为主完成的关于基础教育方面的科研成果。与他人合作完成的教育科研成果必须是前三位的作者(论文类必须是首位作者)。

(二)具体条件

1、著述类

理论上具有创新性,实践上具有可行性,对推进素质教育有显著指导作用,得到社会和同行的认可,被采用且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2、课题类

课题必须由科研部门或有关社团审批立项,围绕素质教育和学科教学开展的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实用性的研究,研究成果具有可行性,并能在较大范围内得到推广,取得明显社会效益。

3、论文类

对实施素质教育和学科教学中的重大问题有科学研究或重要见解,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得到同行的认可。

第四条教育科研成果评选的组织机构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评选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和监督评奖工作。

2、成立以教育发展研究室主任为组长的评选工作小组,制定评价标准和要求,具体执行评奖程序。评选工作小组成员不少于7人。

3、各教研组成立论文评选小组,至少由3名以上中高级教师组成。

第五条教育科研成果评选程序

1、著述类、课题类直接交教育发展研究室进行资格审查,再提交评选工作小组进行评选。

2、论文类评选首先由各教研组的论文评选小组进行初步评选,再按比例提交评选工作小组进行评选。

3、评选工作小组根据评价标准进行打分和排序,确定等第。

4、评选结果由分管副校长审核,校长签字,然后由评选小组向全校通报表彰。

第六条奖励

1、在教育科研成果评选中获奖者,学校给予物质奖励或颁发奖金。

2、已获奖励的教育科研成果,可优先推荐参加上级组织的有关成果评奖。

3、著述类、课题类获得区级以上奖项者,根据《内部体制改革方案》进行奖励。

4、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的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论文或经验总结者,根据《内部体制改革方案》进行奖励。

附:

一、优秀课题成果评选标准

1、课题的选题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能够反映现代教育思想并有所研究;选题与学校工作紧密结合,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2、课题研究有周密的计划性和可操作性,分阶段任务和目标清晰,分工明确。

3、课题研究调动了一部分教师的积极性,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明显提高了某一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4、有一定数量的研究论文在重要刊物上正式发表,或在国家、市、区级论文评比中获奖。

5、课题研究使学校某一领域工作在原有基础上有明显进步,参与课题的教师普遍在教学上有显著提高,并被领导和教师广泛认同。

6、课题研究过程规范,研究方法科学、严谨,研究成果具有可操作性,易于推广。

二、优秀论文评选标准

1、论文的选题能够反映现代教育思想,选题与学校工作紧密结合,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篇(4)

 

一、思想观念滞后

 

1.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有些教育管理者对教育科研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大多数学校领导认为教师搞不搞教育科研问题并不大,只要认真搞好教学工作就可以了。虽然迫于形势需要,他们有时在口头上也大喊“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但行动上却不愿对教育科研投入过多人力、物力和财力,始终没能把教育科研落到实处。

 

2.教师存有思想障碍。不少人片面地认为,中小学教师的视野和能力有限,不能担当教育科研的任务,或者认为中小学教师一般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教育科研工作;相当多的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上好课,教育科研是非常神秘和高深的,是大学教师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

 

二、管理体制欠缺

 

因部分教师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够,造成学校教科研工作管理体制不健全:许多中小学还未成立专门的教科室,工作由教务处分管,不能有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部分学校即使成立了专门的教科室,也无专职教科研员,很难全身心投入;部分学校尚未形成常规化、经常性的管理形式和手段,影响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和效果;部分学校教育科研的激励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研究结果好与坏都是一个样,极大地挫伤研究人员的积极性。

 

三、科研能力低下

 

1.教育科研知识贫乏。大部分教师缺乏必要的理论高度,不知道科研的实质和意义,不明白科研的基本步骤和程序,不了解科研中最基本的概念,不懂得科研的常用方法,甚至不明确如何进行教育科学研究。

 

2.课题研究操作不力。选题抓不住有价值、切实可行的课题;不会制订研究计划、方案、撰写研究报告和阶段性总结;不能采取科学方法实施计划、收集、分析、整理资料。

 

3.敬业精神尚需加强。部分研究人员刚参与时积极性好,立项后便束之高阁,或知难而退、或半途而废。部分教师本没有进行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意识,但为了在职称评审、晋升聘任、提拔评选等活动中占得先机,便仓促上马。刚立项便想结题,不想研究,就想尽快拿证以备使用,课题研究功利心较强。

 

四、科研成果低劣

 

大部分农村中小学都有科研成果,但由于大部分研究教师缺乏语言功底,文字提炼、概括、归纳能力差,对拥有的材料缺乏分析、整理、加工等能力,对结题成果的阐述偏离方向,或内容挖掘不深、可行性差等,导致这些科研成果的档次、水平、质量不是很高,缺乏有影响力、有较强推广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教科研成果。

 

五、成果转化不力

 

在农村中小学,立项、结题课题很多,但这些课题能够提升成为经验,进而推广转化为成果的不多,产生不了实际效益,教学和科研存在“两张皮”现象,不能互相指导、相互促进,以至于很多人对教育科研有了错误认识,认为课题结题就是科研活动的终结,这种现象的存在制约教育科研的健康发展,限制教育科研作用的发挥。

 

明确了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现状后,在今后教育科研工作中,我们应充分发挥教育科研部门的引领作用,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发展与进步,具体操作措施如下:

 

1.转变教育观念,助推科研工作。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科研工作,树立教育改革和发展离不开教育科研、教育科研工作必须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的观念,把教科研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强领导责任,明确职责范围,做好教科室建设和完善教科研网络,逐步完善教科研制度建设、过程性管理等各项工作。

 

2.建立评估制度,完善管理体制。根据《教育科研工作量化评估实施细则》,定期对中小学进行量化评估,作为评选教科研先进学校和教科室的主要依据。另外,在每年学校综合督导评估中加大教科研工作分值,以此督促学校重视教科研工作,推动教科研工作发展。

 

3.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科研水平。定期召开教科研工作会议、教科研培训会议,通过知名教育理论专家和教育改革实践家举行报告会等形式加强教科研骨干教师和省、市级课题负责人的理论培训,培养一支优秀的教科研教师队伍,一批优秀的教育科研学校,以点带面,发挥辐射作用和带头作用,推进课题研究,引领教师成长,提高科研水平。

 

4.创新管理机制,发挥示范作用。为整合教育科研资源,凝聚骨干教师的教育科研力量,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作用,促进教育科研工作快速发展,可以在县教育局教科室的组织下,成立虚拟教科室,协助教科室广泛开展教科研工作。

 

5.加强过程管理,提高研究质量。规范课题研究流程,严格课题管理工作,根据课题管理的要求组织课题的选题立项、中期管理和后期提升等工作,加大课题管理力度,强化过程落实,不断提高课题研究质量。另外深入做好成果转化工作,增强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6.加大培养力度,打造科研名师。加大名师培养力度,确立明确的培养对象,在课题研究、外出学习、经费自助等方面给予支持,通过量身定做科研课题、定期组织外出学习及举行专家报告会、科研论坛、经验推介等方式为名师的成长搭建平台,打造一流名师,提高师资水平。

 

总之,教育科研工作是一项关系教育教学、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重要工作,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要以教科研为先导,立足大教研大科研,求真务实、坚持不懈、奋发进取、勇于实践,为促进县域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巨大贡献。

篇(5)

【关键词】新课型;咨询型;研究型;体验型

一、前言

“课型”理论是当前教育改革大潮中涌现出的一种教学理论,它是以突出学生的个体性为核心、以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的教学组织形式,它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符合素质教育的思想,而且也探索了具体操作的方法模式。全国教育科学“十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大学生思想品德课‘课型’教改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是总结归纳出了与传统课型相对的“新课型”,即研究型、体验型、咨询型、辩论型、案例型和参与型教学课型。将高校教改的新课型,即“六课型”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实践当中,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旅游英语视听说》是英语和旅游两个专业的相交课程,既要注重旅游知识的积累,又要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为了达到教学目的的这两个方面,授课教师必须要采用教学改革大潮中的新思想,积极地改革和创新应用新的课程授课形式。“六课型”在该课程上的一年以来的实际应用实践证明,新课型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教与学的兴趣和能力,而且也大大改革了该课程的授课方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学生们不仅扎实而且详细地掌握了旅游相关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出色的英语表达能力,真正成为了外语类的旅游行业精英。

二、“六课型”在《旅游英语视听说》课程上的应用

为了能够在实践中总结出最适用的英语课堂的课型,进而提高高校英语教学质量,本人将新课型的“六课型”分别应用于《旅游英语视听说》这门课程,并且根据个别案例和实际操作过程的实际效果,总结出了各个类型的新课型的特点和实用价值,下面将分别以“六课型”中的三种课型,分别是研究型、体验型和咨询型为例,阐释和说明“六课型”在《旅游英语视听说》课程上的应用。

1.研究型教学课型在《旅游英语视听说》课程上的应用

所谓研究型教学课型,是指将学术研究的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的一种新课型。研究式教学与探究学习、科学探究等密切相关,主要是指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取结论的过程,他是借鉴科学研究方法并与学校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教师在进行该种课型时,必须将某个教学内容首先提供给学生一个详细的大纲,提出必要的问题,鼓励学生对其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丰富资料,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研究讨论解决问题。

个别案例:This is our itinerary.

在这堂课的准备中,教师首先介绍本课的授课大纲:第一概念介绍:What is an itinerary?第二视听两段对话;第三提出问题:What should a good itinerary include?How to design travel programs?What should be considered while you plan your vacation?Generally speaking,what places do older travelers like to visit?然后让学生们自己进行研究和思考。

实际效果:整堂课下来,学习的氛围特别好,学生搜索的资料相当的丰富,不仅成功地回答了老师提出的问题,同时也都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问题。同学们都说好久没有感受到自己学习的成就感了,这种成就感在研究性课堂上实现了

特点和实用价值:研究型课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师生地位的平等性、教学活动的开放性、学习能力的全面性、教学评估的发展性。在研究性课堂上,教师被进一步的解放出来,和学生们平等思考,但最后的综合品鉴,则锻炼了教师总领课堂的能力,同时也使该课堂具有挑战性;而学生在细心查资料和研讨中积累了知识、培养了能力、锻炼了思维。经实践证明,研究型课型适合应用于思考问题和热门课题的教授课堂上。

2.体验型教学课型在《旅游英语视听说》课程上的应用

所谓“体验型”课型就是通过体验来理解和消化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也就是用亲身经历去检验事实的真理,去理解和领会教学观点的正确与否。在《旅游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上应用“体验型”课型教学,就是要求教师根据课本的教学内容,来设计不同的体验场景,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真实地感觉到和体会到该课堂所要讲授的知识。教师在应用“体验型”课型时,首先要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然后设计模拟的或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去直接地体会,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最后让学生总结体验效果和感受,回答问题,当然教师在该环节的正确引导也是非常必要的。

个别案例:This is our itinerary.

篇(6)

一、结合教学工作和改革方针,以应用性课题研究为主

教育科学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一般包括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微观研究三个方面,而教师的教学研究应是和具体教学问题相关的微观研究;且从性质方面看,由于教师的教学研究多涉及具体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经验,因此多是和实际教学有关的应用性研究,这和专门从事理论研究,给教学以知识体系的填充和指导的理论性研究是有本质区别的。因此,广大一线教师要善于总结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从有效的教学经验出发提出理论假设,然后根据假设选择课题及研究范围。教师的教学研究,一般可以以个体、群体合作的方式进行,可以选择个人力量所及的应用性研究课题,也可以和其他教师合作共同研究某一课题。此外,课题还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分为单项课题和综合性课题。单项课题是指课题内容来源于单一学了的教学问题,研究所涉及的材料也是限制在该学科范围内,不存在边缘学科的研究问题。比如汉字的传统文化因素研究就涉及到中国文化学、文字学、汉语言文学等不同专业,是综合性课题研究,而关于智育问题的研究,就是单项课题研究。

教师要及时关注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方针,跟随党的理论政策,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标准。近年来,呼声较高的教育改革政策有传统文化、生本教育、素质教育,教师不应盲目跟随潮流,要认真研究新课程改革标准,结合当地区的学生实际和教育状况,摸索改革方针落实的有效方法。在改革落实的过程中,发现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以此作为自己研究的课题总结规律;并以扎实的科学理论作为基础,研究规律使用的条件、方式和效果,使教学规律在研究中能够上升为理论,具有实践和推广的效用,为国家教育方针的具体化和可行性做出贡献。

二、明确、有价值、科学、可行的选题标准

教师在确定初步的研究方向后,要根据方向进行课题的选择。教师应注意,课题要明确、可行。这需要教师的选题范围不要过于笼统,范围过大的情况下,会使教师的研究量过大,在科学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和广博的情况下难以研究出成果。因此,尽量选择与实践密切相关的微小课题,使课题研究周期短、工作量小、资金消耗小,并且要考虑到研究需要的设备自己学校能否提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课题研究的各种条件能够得到满足,从而使课题研究具体、可行。其次,教师选题后要充分搜集与该课题有关的资料,了解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成果,以便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审视该课题,如果关于该课题的研究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那教师应尽量选择其他较少人涉及的、有研究及实用价值的课题。

一般情况下,教师的教学研究都是从简便的、周期较短的、与教学实践结合密切的工作做起。广大一线的人民教师,在长期教学经验的积累下只要注意用心观察、不断积累资料并进行归纳总结,就能发现一些教学问题及规律。这种在自然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规律,就是进行教育研究的最好的灵感。此外,教师还可以广泛阅读被人的研究理论和成果,在学习与推广别人的研究成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这种方法可以使教育理论得到实践的检验、深化,从而使前人的理论研究获得新的生命力和创造性,并为自己的理论研究提供了灵感,推进了自己的教学研究进程。

三、设计科学、周密、合理的教学研究方案

教学研究方案即计划,是研究切实可行的保证。在方案定制c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实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题,在搜集、参阅资料的过程中会不断对自己的课题有新的认识和想法,因此可以根据情况对初定的课题做出适当的调整,使选题更符合研究实际与教学需要。

在制定教学研究计划中,教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研究对象。要确定自己课题涉及的对象,如学生这一参与主体以及其他客观条件等,如果涉及的学生群体总数过多,可以采取抽样的方式,包括随机抽样、类型抽样等。2.确定研究的具体内容。在搜集和参阅材料,不断了解研究课题的内容时,可以根据新的认识对研究方案做稍微调整,使方案更加科学、合理;对研究内容进行分类,制定每一部分切实、可行的计划。3.确定研究变量。研究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以及其他不可控的干扰因素等。教师需要清楚研究设计的变量中哪些是可控的因素,控制的具体条件,还有存在那些不可控的因素以及由此造成的误差等,尽量使变量造成的误差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确保研究的科学和准确性。

篇(7)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激发;创新发明;兴趣

研究性学习是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重要的课程内容之一,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知识探究型、学术研究型、社会调查型与发明创造型四类,而在这四类研究性学习活动内容当中,由于发明创造成果不仅对社会具有一定的贡献,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未来兴趣以致终身兴趣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发明创造是“研究性学习的最高层次”在《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讨论稿)》中有了明确界定。为了更好地总结实践中的经验,笔者就研究性学习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创新发明的兴趣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育渗透,诱发学生的创新发明欲望

创新的欲望是创新活动的前提,没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创新活动便难以成功。创新欲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创新活动的起步、持续和发展。创新发明欲望是人的一种内在心理或精神方面倾向性的需求,而这种需求往往是在外界事物或信息反复影响下而形成的,作为教育手段,那就是“渗透”。因此说,教育渗透是诱发学生创新发明欲望的有效途径。永安一中十分重视在各学科中渗透创新意识,为创新发明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创新发明兴趣、动机或欲望是人们开展创新发明活动的前提。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笔者曾指导一个患白化病的学生挑战创新的感人事迹,该同学在小学时学习成绩优秀,到了初二、初三,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卑的心理使他的性格变得孤僻,学习成绩逐步曾下降趋势,到了高中,笔者的“创思课”教学有效地激发了该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在高一的上学期,他以“小改进大突破”为题完成了“托里拆利实验的改进”研究,在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在高二时所做的研究“简易线形盲文的创立与应用”获得省一等奖,其原创性得到省级专家评委的高度评价。

在上述例子中,笔者是怎样发现并关注起这位学生的呢?是他满头的白发?不是。是“创思课”课堂教学渗透科技创新的理念,才使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同等的机会,是老师不断地表扬和鼓励,让他忘却了往日的烦恼和忧伤,激发起该同学攻克难关的强烈欲望和信心。

二、过程跟踪,关注学生的创新发明实践

一项创新发明成果的取得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少则数月,多则数年,这就需要辅导老师做好课题过程跟踪。过程跟踪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对学生交上来的原始资料的阅读和审阅,在做到对该项目的研究进展了如指掌的同时,对项目的研究进行及时而有效的指导;二是为学生课题的研究保管好各种原始资料,包括原始记录、文献、图片、声像资料以及各阶段的实物模型等。

为具体课题的研究建立专门的档案袋和在电脑中创建专题文件夹是实施课题过程跟踪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如果我们没有档案意识,我们就无法提供该同学在初三时就有了军棋带“裁判”设想的证据;如果我们没有注意过程跟踪,该同学在高二时获得校科技节优秀项目二等奖的实物模型就很有可能无法挽回;如果我们没有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收集大量的资料,在需要撰写研究报告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因为缺少原始记录而使事件变得模糊不清,当我们需要设计展版的时候,我们又会因为缺少过程性图片资料而感到束手无策。

因此,对具体项目的跟踪辅导具有重要的意义:(1)能更好地了解课题研究的过程,为学生的研究提供及时而有效的指导;(2)有利于指导老师及时地掌握课题研究发展的动态,把握研究方向的正确性和研究方法的科学性;(3)能更好地督促学生完成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为课题研究报告的写作和展板的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

三、指导突破,重视学生的创新发明成果

越是原创的东西,往往显得越不成熟,其中蕴藏的创新火花,不仅需要科技辅导员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更需要指导教师拥有在学生的课题研究进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本领。

“节能型双重暴气池塘增氧机”项目便是两次参赛而获得省一等奖的典型代表:该项目的作者在高一下学期时曾用木头、PVC塑料管、矿泉水瓶、铁丝和乒乓球做了一个增氧机的模型(类似于古代的水车),其作品的粗糙程度几乎不会引起任何人的在意,听了他的介绍,笔者依然似懂非懂,直致他再次和我探讨这个问题时,我才领会他想利用自然水源的重力势能为动力带动乒乓球持续沉入和浮出水面来达到增氧的设计目的,出于对他的鼓励,笔者对于他的动手能力给予较高的评价,但创意的局限性,让我始终找不到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经过多次的研究和探讨,终于找到该设计的关键:利用两端都钻有许多小孔的偏心小球无论是进入水中、压入水中,还是离开水面,都能给水增氧。最后,该项目以“节能型双重暴气池塘增氧机”为题在第2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福建省优秀项目一等奖,该生洋溢于脸上的笑容和对老师更加的崇敬,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他心中的喜悦和对成功的渴望。

以上三个方面的阐述说明,参与创新实践对学生成长有重大的影响,引导学生创新发明,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创新发明的素质。虽然,学生的创新发明大多没有重大的实用价值,但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却是显而易见的,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而我们也可以说,只有成功才有可能孕育出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陈国明,金亚敏.创新潜能自测与咨询.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01.

[2]陶学忠.创新能力的培养.北京:北京海潮出版社,2002-12.

[3]邹开煌.求索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之路[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