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孩子青春期教育

初中孩子青春期教育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3 16:22:2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中孩子青春期教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初中孩子青春期教育

篇(1)

【关键词】青春期教育;生物教师;怎么做

狭义上说,青春期是指伴随性器官成熟、第二性征出现和生殖能力具备的一系列身心突变期。从广义上说,这是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时期。作为一名中学生物教师,做好学生的青春期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生物教师自身有着独到的专业优势。因此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生物教师要发挥主力军的作用,要在工作中做有心人,及时了解和解决学生在青春期期间出现的各种困惑,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青春期教育活动。

1.生物教师首先要转变青春期教育观念

在对学生进行青春期青春期教育的问题上,我们初中生物教师应该首先转变自己的观念,首先应当明确青春期教育指的是什么,它不仅仅是性生理、性心理及预防性病、防止少女怀孕等基本知识,还包括性别意识、男女平等、两往及爱情、婚姻等更丰富的内容。因此,生物教师首先要转变性观念,丰富性知识,端正性态度,重视青少年的青春期教育,一方面坦诚地把性的基本知识原原本本地告诉孩子们,另一方面,正确引导青少年建立健康性道德。

2.生物教师要首先成为专业青春期教育的教师

青春期教育实际是一门对教师素质要求很高的课,需要教师能够在介绍性生理知识、医学知识的同时开展性道德、性观念教育,教师应了解医学、生理学、心理学等。然而,事实上,几乎所有初中青春期教育教师都未受过正规的医学知识、性心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讲这门课时完全是凭着个人的成长经验来讲的,没有书可参考。只有专业的教师才能给学生予充分的指导,因此开展青春期教育的前提是必须培育出一大批的青春期教育专业的教师,改变过去随便找人代课的现象,避免一些教师“羞于启齿”的困扰。教师如果不了解初中生在情感、心理以及社会行为等方面的独特需要,就无法成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能胜任对初中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的工作。

3.生物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好初中生物教材

我国目前尚没有为青春期教育制定正规的教学课程标准,只有生物教材中“人的生殖”中有所涉及,在讲述教材时,也要像讲述其他教材一样,以科学严肃而又积极的态度对待这一部分教材,用科学来消除愚昧与神秘。青春期教育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也和其他为人类社会服务的知识一样,是一门科学,只是对这门知识的传授一定要坚持“适时、适量、适当”的原则。

4.生物教师要遵循青春期教育“男女平等”原则

对于青春期女孩,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均给予莫大的关心与呵护,而对此期的男孩,相比之下则关心程度远不如女孩。在学校,一般都是女老师来教性知识,而女教师主要面对女生,时间长了,一种观点习惯成自然:青春期教育不是男人们的事儿。而在家中,男孩子们也得不到足够的性知识。母亲一般都会给女儿讲讲那方面的知识,但也主要偏重于女人问题,女孩们对于男人的了解并不多。而父亲则很少能够坐下来同儿子来探讨性。因此,我们初中生物教师在对女孩进行“花季少女”教育的同时,别忽略了男孩的“阳刚之气”教育,切勿重女轻男。

5.生物教师要担负起培训其他教师和家长的重担

在孩子的青春期教育问题上,家长要责无旁贷地扮演好自己应该承担的角色。家庭是孩子学习性知识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有责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性价值观。但现在的父母大都没有接受过正式的、系统的青春期教育,观念陈旧,性知识贫乏,当务之急是家长自己先尽快补上这一课。而我们初中生物教师要担负起培训家长的重担。同时生物教师还要经常和政教处、班主任等教师结合对学生开展青春期的前途理想教育;也可以与学校体育组健美操老师对部分同学开展青春期的形体训练,纠正学生中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生物教师还可以开展青春期心理咨询……

6.生物教师要挑战网络时代的青春期教育

网络传播了大量性知识的同时也造成性信息的泛滥,网络时代的青少年性发育将更加提早,现代青少年面临的问题通常不是性知识的匮乏,而是性意识的觉醒、性知识的积累与来自身边成人社会的性神秘、性禁忌之间。因此他们在接受各种性信息的同时,如果没有得到科学的引导和正确的价值观影响,则可能导致他们错误的行为选择。如何正确认识学生网恋,如何来改革传统的青春期教育模式、内容和方法来应对挑战,这些也是我们广大初中生物教师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青春期教育不仅是知识教育,而且是人格教育。青春期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要传授给孩子大量的知识,而是要孩子学会对待青春期正确的态度和正确的行为。青春期教育不是消极防范教育,而是积极开发思想教育,所以我们生物教师在进行青春期教育时,还应从初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出发,选择适当的内容和方法,注重对初中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培养,特别是受挫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玉英.《青春期教育的现状和对策研究》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篇(2)

关 键 词:青春期;基本理念;品德教育

作者简介:李丽娜,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院,教授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品德养成过程的漫长。青春期是人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然而,从目前社会中反映出的问题看,青春期学生的道德状况堪忧。如因社会物化的影响而形成的贪慕虚荣;因礼仪教养不够而形成的放浪与粗俗;因是非观念模糊而形成的正义感缺失,等等。这些问题既显示了当今社会的道德危机,同时也显示出重建品德教育的必要。因此,如何根据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成长规律,因势利导地进行品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们要认真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青春期教育存在的问题

青春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青春期教育是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的大问题。由于家庭、学校及社会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青春期学生出现了各种问题。然而,如果仅仅将青春期教育的问题完全归结到学校教育的失误,我认为是不公平的。笔者以为,青春期学生教育的失误绝非仅仅是学校教育的问题,而是全社会共谋的结果。

(一)整个社会重智轻德的教育观念

中国人重视教育是世界闻名的,但是,我们所重视的更多是知识教育而非美德教育。在社会中,人们评价孩子好坏的标准,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以及考上了哪所学校,而如何为人处世却常常被忽略。在家庭中,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家长会很着急,但是,孩子有些说谎、懒惰、孤僻的毛病,家长却都很宽容。在青春期这样重要的人生成长阶段,家长为了孩子能够全力投入考试,不但要放弃很多人格塑造的机会,而且还要迁就孩子的不良习惯及一些不合理的要求。

(二)学校教育忽略品德教育的基础性

著名的教育家先生在《中学修身教科书》中曾指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有德性耳。”[1]将是否有德性,看作是区分的标准,可见品德教育在心目中的地位。先生所论及的品德教育对我们的启发在于,教育终究是为了培养人的,品德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帮助学生的人格完善,包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分辨是非并能择善而从;勤勉好学并具有自制力;明理并友善待人,尽力扶助弱者等。由此可见,修身是青春期品德教育的核心。如果在这个阶段,我们过多地将一些学生无法理解的经济及政治观念灌输给他们,还要将其纳入到考核范围,就丧失了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对其进行品德教化的最佳时机。

(三)教育者的言行差异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品德教育是需要言传身教的,如果教育者只注重说教,而缺乏对于道德原则的率先垂范,就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品德教育。例如在一些家庭中,家长教育孩子读好书、做好人,但是,自己却醉心于娱乐、论断他人是非,在潜移默化中将这种生活方式传递给孩子;在学校,教师教导学生做正直的人,而自己却因学生的家庭背景、私人关系等因素,对学生有不同的对待,给学生树立一个坏榜样。青春期学生是非常敏感的,他们会捕捉到教师态度与行为的差异,并由此得出他自己认为合理的结论。

(四)家长望子成龙的期待与无原则溺爱

在很多家庭中,由于父母缺少高等教育的学习经历,特别希望子女能够帮助他们圆梦。因此,上大学、出人头地成为很多家长培养孩子的重要动机。然而,青春期的躁动,使得孩子在面临学习适应、人际沟通、自我及社会认知方面的困扰时,希望寻求各种减压的方法。而对于家长而言,却无法理解孩子成长的烦恼,似乎只有学习这件事是无条件的,只要成绩好,其他的都可以不要求。特别是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独一无二的特殊地位,导致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娇生惯养,培养了众多自我中心、自私、任性、孤傲的独生子女。

二、青春期品德教育的基本理念

青春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这里不仅包括知识的扩展,还应该包括个人的基本价值观念、意志品质、接人待物的方式、人际交往能力等诸多方面的成长。因此,结合上述初中学生生理及心理特点,笔者认为,青春期品德教育应该确立以下几方面的理念。

友善与接纳的态度。我们应该承认,相比其他的教育阶段,青春期学生的教育是比较棘手的,同时也是非常关键的。对于教育者而言,引导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无疑是功在千秋的事业。而做好这一工作的首要条件,就是教育者善意的呈现。当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老师和家长的爱和善意,他的心就会打开,从而积极地接纳老师的教导。通过询问一些明显偏科的学生,会发现某一特别友善的教师,对学生学习某一科目热情的激发作用。因此,虽然青春期的学生有很强的叛逆性,但是,却又有强烈的被认同需求,内心敏感且脆弱。老师与家长只有营造出友爱的环境,才能化解学生叛逆的冲动。

身教重于言教。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孟德斯鸠曾经指出:“父亲通常就像师长,将知识教给孩子,而且更多的是将情感给予孩子。堕落的绝不只是新生的一代,只有成年人已经被腐蚀,新生代才会败坏下去。”[2]当今教育,我们在学生品德教育中投入的时间与精力是很多的,从小学到大学、研究生甚至博士,我们的思想教育贯穿了教育的每个阶段。但是,教育效果却不能令人满意。当我们反思这一问题时,就必须认识到,学生的道德成长并不仅仅来自于书本知识,而是来源于对成人世界的感受与模仿。

说理而不是灌输的方式。初中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他们喜欢幻想,在许多方面都有独特的见解。同时,他们的观察、记忆、逻辑思维等能力也在进一步发展,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的能力和认识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由于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显著发展,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也不再像儿童时期那样,无条件服从父母和老师的意见。要影响他们,只能从他们关注的问题入手,进行平等对话。在对话中,训练他们克制情绪、理性表达、合理推论。我们无法想象,还有什么方式比对话更有利于培养理性的人。

通过体验帮助学生成长。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作为青春期的学生,很难将自己的行为同远大目标真正联系起来。因此,学生行为的主要动机是实现近期目标,在各种活动中完成任务。同时,由于心理上的脆弱,他们缺乏完成任务的坚定意志力。由此,又影响到了他们对于自我的评价甚至形成自卑的心理。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从学生的成长出发,给学生创造各种机会,尝试处理或解决问题。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成功,可以使他们获得积极的人生体验,坚定对自己的信心;如果失败了,可以让他们学会总结经验,也会逐步增强他们自身的心理承受力,这些过程无疑是现在教育缺乏而急需弥补的。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初中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表现不稳定,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因此,特别需要父母、教师及社会其他教育力量予以悉心指导。

三、青春期学生品德教育的方法

当我们清楚地了解青春期学生的特点后,如何对青春期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思路就比较清晰了。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通过读书固根本

读书既是提升人的文化修养的方式,也是提升人的品德修养的重要途径。从对众多学生的观察看,一般而言,喜欢阅读的学生道德素质会更高。特别是在网络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游戏、娱乐节目吸引了众多的学生,其中的价值导向也是鱼龙混杂,对于学生的影响也难以评估。因此,通过学校的引导,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读书分享会,写读书体会等方式,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扩展文学知识,提升语言理解及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好书中所倡导的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无疑是培养文明有礼公民的重要途径。

(二)通过讨论辨是非

青春期学生需要面对的问题很多,前面我们已经从学习、情感、自我认识及社会认识讨论过学生的困扰,很多问题都是有共同性的。例如:考试作弊的利弊分析、早恋问题、自私问题等,既是学生生活中需要处理的现实问题,同时也涉及到做人的基本原则。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或者社会发生的热点问题,及时组织学生讨论,通过梳理不同观点的区别,确定生活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帮助孩子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社会环境和社会需要,了解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学会对人对事的适宜态度,对事物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帮助孩子消除青春期性心理障碍。这既可以满足学生表现自我的内在需求,同时,也是教师通过引导,施加正面影响的有效方法。

(三)明确纲纪定底线

青春期的学生,情绪波动起伏大,自控能力相对较差。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仔细分析,加强对学生的法治宣传和教育,则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这是法律知识的普及,使学生了解触犯哪些法律,可能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避免因为对法律无知而形成对法律的触犯。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对于法律的敬畏感和规则感以及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自制力。前者是基于实用的目的,后者则着眼于价值渗透。

(四)通过榜样定目标

人的塑造是一个神奇的过程,特别是价值观没有定型的初中生,风俗习惯、社会规则、法律,生活中的每一种经验都在对学生进行塑造。如父母不和、长幼关系不融洽、邻里关系不好等,就容易造成孩子出现恐怖、抑郁、自卑、任性、胆怯等异常心理。我们也可以设想,如果老师脾气暴躁、说谎、敷衍,却要求学生具有友善、诚实、敬业的品质,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在一定意义上,家长和老师都是学生的榜样。如果我们希望学生友善,我们就要做友善的表率;如果我们希望学生诚信,我们就要做一个诚信的人;如果我们要学生认真学习,我们也要以认真的态度投入工作。同时,学生间的朋辈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发现班级学生的一些良好品质,及时表扬和激励,也是促进学生价值内化的一种有效方法。

总之,青春期教育不仅要培养在知识上渊博的人,还要培养一个有修养、懂礼貌、会沟通、有同情心和责任感的人,这一任务绝非是某一门课程老师能够独立完成的,而要依靠社会的合力来完成。

参考文献:

篇(3)

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这一课题在我国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和实践,特别是针对乡镇中学生的。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大多是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热心程度、观念和能力,对中学生、小学生或社区青少年提供一些有关青春发育成长的知识。有的称“德育”,有的称“生理卫生”,有的称“预防艾滋病”,有的笼统称“青春期教育”。为探讨当下乡镇中学生的青春期生理卫生现状,进而寻找有效的应对策略,以便为社会界和教育界开展青春期卫生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做了相关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包括,832名暑假回学校补课的汤峪镇汤峪中学的学生,其中初二学生370名,占46.8%,其中初三学生442名,占53.2%。男生416名,占50.0%,女生416名,占50.0%;还有62名汤峪镇汤峪中学的老师和74名学生家长。

1.2调查方法参照相关文献,结合汤峪镇汤峪中学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自填式问卷调查卷、及座谈方案。调查问卷包括《乡镇初中生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调查(男生卷)》、《乡镇初中生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调查(女生卷)》、《乡镇初中生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调查(老师卷)》、《乡镇初中生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调查(家长卷)》。调查内容包括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自评、方法、行为、现状、愿望、建议、知识需求及来源等方面内容。利用课间对学生进行调查,调查时先由调查员向学生说明调查目的和意义,然后学生在教室内集体答卷,问卷不记名,不讨论,当场收卷,有效回收率为100%。对老师及家长调查时,采用问卷调查法及座谈法结合,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100%,收回答卷的同时调查员还从和老师及家长的座谈中得到相关非书面信息。

2 结果

超过85.0%的男生对于生理卫生知识缺乏了解;有68.4%的男生表示曾经因为青春期生理卫生问题而烦恼,但也不知道从哪里可以寻求帮助;只有8.0%的女生表示了解自己的第二性征的发育情况,大多数女生对青春期生理卫生不甚了解;有67.0%的学生表示曾经因为青春期生理卫生问题而烦恼,很想了解多一点,但没有找到资料;43.7%的家长表示密切关注子女青春生理健康问题,表示“很少留意”和“没留意过”各占29.7%和27.0%;28.5%的老师能够完全无心理障碍,无避讳地系统给学生讲解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其中对问及到“您认为哪中方式传授生理卫生知识最佳”时,有50.5%的人选择了是教师,其次是父母(35.7%)、网络及其他(28.5%)、朋友之间交流(14.2%)。

3 讨论

从数据分析结果来说教师是最主要的传授者。但在问及“有多少学生向你们请教过这方面的问题”时,有71.4%的教师选择了“很少”这一选项,甚至14.2%的学生根本就没有请教过教师,可见教师本身了解生理知识并不多。访谈中的一位教师提到: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生理卫生知识了解不多,但学生也难于启齿,他们有生理问题的话大多数向同龄人倾诉。对于生理知识的传授,不仅是我们学校,还有许多乡镇中学是抱着在课堂上“不讲比讲好”的观点。在讲到“性”的生理卫生课时,我们很多老师是挑着讲,学生偷着看,甚至把男女学生分开。众多教师还反映到:中学课堂现有的生理课本只有《生理卫生》教科书,而且课本内容陈旧,主要停留在健康教育层次上,对怀孕、性生活等知识遮遮掩掩。然而,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年华,不仅是性意识的萌发,更是人格、道德形成的重要阶段。教师有理由教好学生,要不断完善自身是生理卫生知识:更要有勇气、有信心去启发学生学这方面知识。

4 对策

4.1认清现状 (1)学生青春期提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青春期发育大大提前,由于遗传、气候、营养、性文化的影响,学生进入青春期的年龄有前倾化的趋势。(2)青春期教育的缺位。目前乡镇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普遍时间较晚,这样就造成青春期教育落后于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育的现状,所开展的青春期教育基本上属于补漏式教育,缺少超前意识。(3)学校家庭对青春期教育的态度暖昧。对于青春期教育这样一个十分敏感的课题,家长老师似乎有点谈“性”色变。部分老师家长视正常的性意识萌动为思想堕落,不敢在孩子面前提“性”,不能科学地引导孩子度过青春期。

篇(4)

1 农村留守青少年性教育现状

1.1 学校教育不到位:一是农村中小学偏重应试教育,缺少对学生性生理、性心理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没有或很少开设针对性强,专业性和有效性的相关课程,不能满足农村留守青少年个性化的需求。二是农村留守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传统的宣传教育方式方法不能使农村留守青少年完全接受,良性互动受到限制。三是农村和流动人口中的农村留守青少年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强,面临着比同龄人更多、更复杂的性健康风险问题。

1.2 家庭教育缺失:一是父母往往只把眼光盯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缺乏对孩子性知识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二是多数家长观念陈旧,没有及时满足农村留守青少年对于生殖健康知识的渴求。三是对于农村留守青少年来讲,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少之又少,对孩子的性教育几乎为零。

1.3 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不良影响使问题更趋严重:在很多农村校园中,几乎都没有开设青春期教育课程,即便开了也形同虚设。这使得农村留守青少年失去了获得青春期成长知识的正当渠道和重要机会。和城市的初中生相比,农村留守青少年对自身成长的知识贫乏,因此更容易产生一些性健康问题。

13.1 由于不能获得科学的生长发育知识,加之学生对性知识的一知半解,使得学生渴望去了解性知识,甚至千方百计地去猎取、去搜寻有关“性”的书籍和资料。造成课堂上老师拼命地禁、堵,学生在课后千方百计地猎奇,造成一种强烈的反差。

1.3.2 农村留守青少年缺乏对性的最基本的正确认识,性知识的缺乏,给孩子造成两个明显危害:第一,无知造成压力。如女孩初潮,发育和男孩的遗精、性梦,等诸多问题给孩子带来很大压力。第二,会使孩子在无知情况下做出错误行为,导致性过错,危及孩子的健康成长。

1.3.3 家长和社会对孩子异往行为的不当评价和制止:青春期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是性心理发展的正常表现,但由于孩子的心理发育不成熟,不善于自我控制这种情感。教育者进行正确的施教,引导孩子进行有效的异性间情。很多家长一旦有男女同学交往即当作恋爱予以“封杀”,采取一些不可理喻的措施来制止,反而使孩子对异性的正常情感变得扭曲,严重甚至出现变态心理。

2 农村留守青少年性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

2.1 性教育对象存在局限:性健康教育应该是一个终身教育的过程,从小学到大学,从性知识到性道德,循序渐进地进行。 国家规定的课程安排中,性教育从初中二年级开始,主要对象是青春期的中学生、大学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农村留守青少年的性成熟时间比10年前提早了近一岁,不少学生小学未毕业就出现了遗精和月经,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一学生成了被性教育“遗忘的角落”。农村留守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处于关怀少、宣传教育滞后的状态。

2.2 性教材匮乏:完整的性教育应该包括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教育,用专业的人才和技术手段解决年轻人“成长的烦恼”。中学课堂现有的性教育课本基本上只有《生理卫生》教科书,课本内容陈旧,主要停留在健康教育的层次上。

2.3 性教育还在说“悄悄话”:在广大农村地区学校,性心理教育几乎是一个。目前我国10至24岁年龄段的农村留守青少年人数超过3亿,但针对他们的性教育仍处在“半地下”状态。唯一能讲到“性”的《生理卫生》课,也是“老师挑着讲,学生偷着看”,甚至把男女学生分开来讲。

3 农村留守青少年性教育对策建议

以优良的社会环境为基础,充分发挥学校的主体性,带动并引导家庭做好关键的家庭教育,共同构建农村初中生青春期性教育体系。

3.1 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使青春期教育走上课堂。虽然家庭在青春期性教育方面有特殊的优势,但由于农村家长的自身文化修养差、教育理念的缺失以及教养方式简单粗暴,很难担负起青春期性教育这一重任,因此农村青春期性教育首先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编制适合农村学生的家庭教育读本。

3.2 家长要切实担负青春期性教育的责任,为子女树立人生的坐标:由于性问题本身具有高度的个体性与隐秘性,家长与子女的关系比较亲近、随意。对不便向教师提及的涉及自身的问题,如自身的生理变化、恋爱问题、异往问题等,孩子可毫无顾忌地向家长提出,而家长应该及时而有效地加以具体指导,切实担负起青春期性教育的责任。

对孩子进行示范性教育。孩子对异性的态度不仅来自于父母对子女的正确教导,还来源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父母要扮演好家庭和社会中的性别角色。父母及其亲友,邻居异往行为要检点。

坦诚相见,善于沟通。平时要常与孩子沟通,及时了解各种情况,以真诚帮助之心使孩子说出心理话,帮助孩子分析利弊,以长远目光调整自己行为。让孩子知道少年青春情怀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心理反应,学会用理智处理感情。

3.3 充分发挥媒体、网络优势: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和网络等传媒手段适时、适度开展农村留守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考虑农村留守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加强网上正面宣传,为广大农村留守青少年创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要结合农村留守青少年的特点,精心策划选题,创作、编辑、出版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强的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等读物和视听产品。

篇(5)

【关键词】 初中生 心理健康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3(b)-0191-02

当前,我们的教育事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育理念也不断得以更新,现在的教育已经不再只是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灌输,而是在对学生进行书本知识教育的基础上着重于对他们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些综合素质包括体能、道德等方面的内容,也包含着心理健康这一非常重要的内容。初中学生是刚刚进入青春期的一个群体,也是国家将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的把握程度和对其教育的方式恰当与否,直接关系着这一代孩子的健康成长和他们的人生走向,因此,摸清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教育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初中生处在一个特殊的时期,这期间其生理和心理都刚刚开始发育成长,因此很多时候他们的心理都呈现出过渡性的特点,时而理智,时而任性,时而坚强,时而脆弱。只有正确分析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才能够科学地提出与之相对性的教育对策。经过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多方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自制能力较差,容易意气用事

初中生刚刚进入青春期,稚气未脱,又已开始步入成熟,常常出现生理和心理的发育不能同步的现象,面对很多以往没有面对过的问题,往往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容易意气用事。往往在其情绪好热情高时,学习成绩就会逐步攀升,而在其情绪不好时,不仅学习成绩出现下降,人际关系、平时表现都会出现下滑。

1.2 因学习压力往往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初中生由小学进入初中,无论是老师的授课方式还是平时的学习内容都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对于一些适应能力差的孩子,往往会因为不适应而产生学习压力。如果学习压力得不到正常的疏导和解决,很容易产生焦虑、厌学心理,进而使学生对自己的认同感越来越低,随着自信的丧失、自卑的滋生,就会产生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同时表现出畏惧考试、不愿完成课下作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参加班级活动不积极等反应。

1.3 对自身能力估计不科学

这个时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已经开始萌芽,开始有意无意地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但是由于生活阅历的缺乏,他们往往会对自身能力产生错误地估计,并且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暗示。一方面,他们容易产生如前所述的自卑心理,另一方面,一些相对比较聪明外向的孩子,也容易产生自负的心理,一旦产生自负心理,一些学习较好的学生也往往会出现成绩退步和人际关系紧张的情况。而来自外界的暗示也会给这部分学生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初中生一般都有自己的偶像和目标,这一偶像的确立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很重要的作用,青少年缺乏对是非的辨别能力,如果确立了好的榜样,他们就会沿着积极向上的道路发展,而一旦确立了不好的偶像,往往就会一蹶不振,很多本来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因为社会青年和低俗电影的影响而走上邪路的例子比比皆是。

1.4 青春期综合征影响较为普遍

青春期综合症是青少年进入青春期以后生理与心理发育失衡而引起的一系列心理症状。表现为浮躁不安、夜晚难以入睡、情绪暴躁、注意力难以集中、忧伤、恐惧、自暴自弃甚至厌学、离家出走等。青春期综合症在大多数初中生身上表现并不太严重,但是几乎每一位学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青春期综合症的症状,如果不能得以良好的调节,青春期综合症非常容易引发更加严重的心理障碍,而刚刚步入初中的孩子们又往往缺乏自我调节的能力。

1.5 性意识开始萌芽,容易发生早恋

初中生的性意识开始萌芽,由小学时的男女生之间相互排斥到开始相互吸引,他们依靠自身并不能较好地处理这种变化,往往将自己对他人的好感认为是爱情,由此引发早恋。应该意识到,对异性的倾慕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必然会遇到的一个现象,但是教师如果不能及时的加以引导,他们很可能会走上早恋的误区,这对他们的人生、对他们的学业、对他们的前途都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

2 针对初中生心理现象的教育对策建议

通过对初中生所存在的心理现象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处于这一时期的学生心理特征的特殊性,根据这些心理特征,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以帮助初中生培养一个积极的心理,帮助孩子们找到正确的人生道路,帮助班级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

2.1 加强任课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心理辅导能力培训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初中生的心理具有可塑性,这既有利又有弊,一方面,他们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影响,另一方面,这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从而将他们带上健康成长的道路。而班主任要想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通和辅导,就要掌握科学的心理咨询方法,这一点尤为重要。此外,各科任课老师完全可以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融入到各科的教学活动中,尤其是政治、语文、历史、体育、音乐等,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往往比直接对其进行教育和灌输要有效。

2.2 引导学生疏通不良情绪,加强自身修养

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功之一就是沟通的艺术,这不仅仅表现在课堂上的妙语成珠,而且也表现在课下与学生的沟通技术。教师应当把每一个学生看成独立的个体,发现不同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关心每一个学生的生活,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与之沟通,对之倾诉。对于性格比较内向,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同学,可以和其采取写信的方式进行交流,事实证明,相对来说采用笔谈的方式学生更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篇(6)

1调查方法

采用不记名各自独立填写问卷的方法,要求学生在30分钟内认真坦率地填写所提出的各个问题。

2调查内容

以情况调查为主。例如:性知识来源和认识、初潮、遗精情况及心理反应,与异友情况及态度,、自我意识、对发生在周围环境中的有关男女事例的看法以及父母年龄和文化程度等。

3结果分析

3.1性知识的来源

在被调查的259人中,有194人没有初步的性知识,占75%。在懂得一点性知识的学生中,从教师或父母那里了解性知识的只有9人,占15.8%。从同学交谈中了解性知识的有20人,占31%,从书刊、手机网络、电视、电脑网络、录像中了解性知识的有36人,占53.2%,调查发现学生渴望知道有关性的知识,但他们获得知识的途径大多是不正确的,因此,开展青春期教育,把性知识介绍给学生非常必要。让学生从小就接受正确的性教育,对学生一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都是十分重要的。

3.2性生理发育提前

调查结果表明,在117名女生中,初潮者为96人,占82%,在142名男生中,有体验者89人,占63%,这与有关资料上表明的当代青少年性生理发育提前事实相符。由此,笔者认为青春期性知识教育应该放在初一第二学期或初二第一学期。

3.3手况较为严重

从调查材料看,者占35%,且手况和初次遗精的时间上间隔很近。无论男生,女生随着性生理成熟,对异性第一性征普遍感兴趣。孩子们渴望知道有关的性知识,有了一些朦胧的性要求,但从思想和心理的成熟程度看,还是个幼稚的孩子。这时,如不给予积极帮助,孩子就很有可能自己仿师,很有可能被引向错误的道理,甚至犯罪。这说明进行青春期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3.4男女同学异往情况

调查材料表明,赞成男女交往的W生有238人,占92%。从程度上排列,有异性朋友者8人,占3.2%有心目别喜欢的异性者41人,占16%;对部分异性对同学有好感者――“注视”者158人,占61%;有交友障碍者21人占8.2%。这说明眼下真正有异性朋友者比较少,但是初中生男女交往是正常的心理需求,家长和老师都有必要及时进行正确引导。

3.5家长文化程度与学生的性教育几乎没有关系

笔者对家长文化程度进行了抽样调查,并且试图分析不同文化层次的家长,对子女性教育的影响的区别,但结果使人失望。88%的家长平时没有对孩子进行过性教育,只有12%的家长对学生进行过或多或少的性教育,并且与家长学历无关,说明理当承担性教育重担的家长,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在性教育方面束手无策,软弱无能。

4笔者建议

篇(7)

关键词: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方法

一、青春期学生普遍存在的威胁心理健康的问题

(一)学习的压力

在中国,青春期学生必须要面临来自学习的重大压力,学生被寄予殷切期望,要考入重点高中,升入重点本科。所以很多学校都会给学生布置非常多的作业,仅仅是作业就几乎占据了学生所有的生活,让他们无暇再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另外,学校还会一个月甚至一周对学生进行测评,青春期学生必须要承担各种考试的压力,让学生长期处于智力超负荷运转的紧张状态,甚至有学生会因为考试而出现焦虑的情况。面对如此繁重的学习压力,反而会导致学生无法投入到学习当中,出现成绩下滑的情况。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可能不得不进入中职或高职学校,早早地进入社会,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残忍的,他们会更容易陷入重重心理矛盾之中,引发心理问题。

(二)人际关系

首先是亲子关系,学生在青春期与父母的关系很容易恶化,一方面是因为家长对于学生的期望过高,给学生太大的压力。子女的学习表现和考试成绩一直都是家长非常重视的问题,家长始终希望学生能够名列前茅,一旦学生成绩下滑就会选择责骂学生。另一方面是父母不能接受孩子的成长,在孩童时期,孩子一般会非常依赖父母,也非常听父母的话。但是到了青春期,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家长也存在一些思想上的差别,所以就很容易觉得父母跟不上时代或者认为父母的某些想法是错误的,渐渐与家长关系疏远。其次是同学关系,青少年时期学生渐渐与父母疏远,而更加倾向于与同龄人交流。同时青春期的学生渐渐有了异性意识,青春期的懵懂会让他们喜欢上异性朋友,但是学习的压力,父母老师的反对,心理上的羞涩很容易使学生感到不安,不知道应当如何正确地处理与异性的关系。最后是师生关系,在学校学生遇到问题,其实最好的途径就是向老师求助,但是青春期的学生大多不愿意向老师吐露自己的心事。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于老师存在畏惧心理,另一方面是因为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与沟通,教师对学生的生活关心不足,只重视学生的成绩。这就到导致学生感觉与老师存在距离,老师不可能会理解自己的烦恼。更严重的是,有时教师会严厉地批评学生,但是青春期学生很容易冲动,很容易直接与老师发生冲突,恶化师生关系。

二、对青春期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提高班主任和家长的心理健康素养

在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中,班主任和家长无疑是施加最大影响力的两个方面。首先是班主任,班主任想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自己必须要具备好的心理素质以及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技能。老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多阅读心理健康的相关书籍,了解最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同时将这些知识运用在日常教学当中。班主任要更加认真仔细地观察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发展变化,经常与学生聊天谈心,了解学生发生心理变化的原因,然后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正确地引导学生。班主任还应当定期开展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班会,班会上可以首先向学生介绍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然后让学生将自己最近的烦恼匿名写在小纸条上,随机抽取几张小纸条,与同学们一起讨论解除烦恼的有效办法。其次是家长,青春期的到来,学生会表现出自我意识高涨、逆反心理、情绪起伏大等情况。首先,家长要多多阅读书籍和观看网络上的相关教育视频,深入了解青春期学生的特点,学习应当采取怎样的方式去指导孩子,帮助他们解决青春期的烦恼。其次,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出现逆反心理,不愿意听从父母的话,家长要耐心地与孩子沟通,了解其反对的原因,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与支持。最后,家长要与老师常常沟通,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沟通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与心得。

(二)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虽然中学时期学生的学业繁忙,但是学校仍然应当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课程,可以采取低年级一周一节,高年级两周一节的方式,灵活地安排课程表。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要尽可能丰富教学方法,例如情景设置、角色扮演、游戏教学等方式,让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尽可能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除了心理教师的上课以外,学校还可以聘请具有丰富知识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来校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向学生讲授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然后教会学生应当如何在面对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消除不良情绪,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另外,学校还应当开设一个专门的心理辅导室,针对学生的各种烦恼开展个人的心理咨询与辅导,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会解决青春期心理发展中的各种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帮助学生排解心中的压力。特别对于校园中恋爱现象,学校要正确对待。很多学校对于学生的恋爱现象是非常反对的,一旦发现都会给予十分严厉的批评。但其实这是这个时期学生的正常表现,所以学校应当改变之前的态度,一方面对学生及时开展青春期教育,对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让学生懂得保护自己的办法。另一方面也要及时地与学生沟通,表明自己理解的态度,但是也要向学生强调在这一时期学习也同样重要,不能因为青春期心理发展中的各种问题而荒废了学习。

参考文献:

[1]邻强,全莉娟,姚本先.浅析中小学生危机心理辅导的实施[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02).

[2]于海涛,张建平,秦秋霞.构建中小学学生心理危机分级预警机制[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