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课堂学习效率

课堂学习效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3 16:22:2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课堂学习效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课堂学习效率

篇(1)

【关键词】数学课堂 教学 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36-01

数学课堂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首要条件,也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阵地,摆在老师们面前的一个永恒话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有很多,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一、用激情带动学生情绪,提高学习效率。

我们都知道,情绪具有相融性,只有激情才能激发热情,因此,富有激情的教学语言,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实现情感上的共鸣。数学教学内容本身是严谨的,如果教师的言语生动、形象、赋予情趣,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声情并茂、妙语连珠、妙趣横生,试问这样的数学课哪个学生不爱听?

教师一旦走上讲台,就要纯净杂念,很快进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用教学激情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得体的运用手势、动作、表情、神态等体态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染学生的情绪,与学生一道分享数学知识高尚的情趣。只有教师教得投入,学生才能学得专心,良好的课堂气氛才能顺利形成,从而使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大增,使学生在课堂上兴趣大增,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用民主营造快乐课堂,提升学习效率。

“以学生为主体”这是现代教学的新理念。那如何在数学课堂中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呢?

首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

其次,加强学生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互相辩论中突然闪现。因此,在教学中,我会把握时机,大胆放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比如,上习题课,我会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基础题组、深化题组等不同难度的题目组训练,以适应学生技能巩固和知识延伸等不同层次的需要。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先独立完成相关练习,再与小组里的其他同学交流讨论,并对不同意见或方法的不同效果进行比较,总结方法和规律。让学生动起来,所采用的方式很多。可以是一人主讲,众人相帮,可以是四人分工合作学习,还可以是各自练习进行比赛。采取多样的方式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用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学习效率。

大家都知道“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才能可能发挥80%以上,做他不感兴趣的工作,他的才能只能发挥20%”。因此培养学生们对于数学科目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我在讲课的过程中都在思考如何巧妙的设计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及好奇心,让学生们能够积极的投入到解答探究的过程中,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源于日常生活,我这里要强调的是从学生的兴趣点着手,而生活实例是数学课堂教学创设问题的最好最新的材料,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把生活材料演变成数学问题,把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例如一些概念可以从生活的情境中引发出来。鲜活的情境,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在教“绝对值”时,我这样引入新课:(1)从我校走200米到车站记作:+200米,那么从车站走到我校要记作___米。(-200米)(2)从我校乘出租车到车站5元,记作:+5元,那么从车站乘出租车到我校需5元,要记作_____。(学生讨论)第一题的正、负号是区分走的方向不同,第二题如果也用正、负号来区分的话,那么+5元表示乘客拿5元给司机,-5元就要表示司机拿5元给乘客,显然这是不符合生活实际,所以第二题的两个“5”就是同学们要学习的新概念“绝对值”。这样,同学们很自然地将生活中的“绝对值”与数学中的“绝对值”挂钩起来。又如在讲直角三角形时,我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何测量我们学校操场上旗杆的高度?能不能不过河就测出河宽?不接近敌人阵地就能测出敌我之间的距离?……”要想做到这些,就得认真学习今天所要讲的课――解直角三角形。将生活实例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使许多数学问题在学生眼中不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的东西。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尝试这种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字头脑想问题的良好思维品质,增强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用多媒体手段来增加学习直观性,提升学习效率。

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单一的教学手段很容易就会导致学生们出现视觉疲劳,注意力无法集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或者电化手段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同时运用多种感官,以强化对所学知识材料的感知,提高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强化记忆,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如在九年级下《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节中,两圆的半径R、r与圆心距d在不同位置情况下的关系,可以在《几何画板》中做成可拖动圆心使圆移动,并在旁边分别显示两圆的半径R、r与圆心距d的动态变化值的课件演示,一方面学生可以动态观察两圆由远到近的位置变化和公共点个数的多少,另一方面学生也能从显示的数值中得出不同位置下R、r与圆心距d的关系。这样通过演示动画,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效应,同时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思维。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不但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似有非有,难以理解之苦,同时还能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更直观、更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和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这一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好教学方法和手段,做到把课堂交给学生们,让他们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实践,让同学们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以主人翁的姿态去享受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乐。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代海涛等.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个性的创建[J].教育探索,2006

篇(2)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有效教学 课堂学习效率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和帮助下,继承人类知识财富,开发智能,完善人格,提高综合素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提倡有效教学,而有效教学则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教师完成较多的教学任务,又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切实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教学。根据教学实践,我谈谈体会和做法。

一、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制定目标

现代学习论指出,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才是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的唯一标准。由于“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独特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既要有整体性,使学生和谐、全面地发展,又要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在教学进度、时间都一定的情况下,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来组织教学。

如学习“分数化小数”时,可设计三层目标:第一层:能正确判断怎样的分数可化成有限小数;能努力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第二层:能在探究“怎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过程中,归纳出怎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过程。第三层:能利用猜想、观察、分析等方法,了解数学的归纳思想、分类思想等。

二、组织有效交流,提升情感与认识的有效参与

有效交流、有效参与,注重在“有效”上。这种“有效”表现在:在展示体验中激发交际欲望;在交流体验中分享表达乐趣;在自说体验中感悟数学之理。

有这样一个案例,教学三位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时,学生中出现了如下几种答案:506-348=68;506-348=168;506-348=158。我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谈谈想法。

生1:个位6减8不够,就从十位退,十位没有数,就从百位退,个位变成16减8得8,十位从百位退1后就是10减4得6,而百位因为退了两次1,变成了减3得0,所以得数68。

生2:个位6不够减8,就从十位退,十位没有数,就从百位退,个位变成16减8得8,十位变成10减4得6,百位退了1,变成4减3得1,得数是168。

生3:我觉得上面两种算法都不对,如果百位退1,在个位应该当做100。个位不够减,需要从十位借1,十位就要少1,不能当做10减。所以两个答案都不对。可以这样算:个位6减8不够,就从十位借1,十位为0,无法借,就从百位借1,先在十位当做10,十位再退1给个位,这样个位是16减8得8,而十位剩下9,9减4得5,而百位退1后是4,4减3得1,所以最后答案是158。

在交流验算方法的过程中,当学生错误的思路或方法需要改变时,怎么办?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先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让大家正视它,然后运用已有的认知,在互动交流中促进学生情感与认知的有效参与,让他们相互理解,相互启发。

三、还原知识的生命形态

知识一般都是他人生命实践的结果。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外在于自己的符号化知识和显性化经验,更要让学生用特殊的方式认识和体验人类创造知识的生动过程,使学生与生产知识的人和历史进行对话,从而把他人生命实践的结果转化为自己生命实践的体验,把他人生命实践中的经验和智慧,通过自己的体悟和践行,转化为自己生命成长的重要资源和精神能量。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在教学中实现知识对学生而言的由“外”向“内”的真正转化。

以“圆的初步认识”为例,来还原知识的“生命形态”:第一环节,感悟画圆原理,形成圆的核心概念(如:在不同情境中画圆,感悟事实,积累体验)。第二环节,运用画圆原理,创造画圆的工具(如:图钉,绳子等)。第三环节,理解圆心和半径的作用,认识圆的基本性质等。

四、寻找生活思维与数学思维的节点

人学习数学是从生活经验开始的,并于生活中养成了生活思维的习惯。在他们学习数学的时候,需要养成数学思维习惯的时候,却仍然保留着生活思维。这时,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与学生对话去找寻那个节点。

五、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许多老师把“创设情境”仅仅看做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通过情境设计、媒体使用、活动组织、物质刺激等外在手段达到目标。这种“外在化”有一定的效果,但会随着外在因素的消失而消失,是短暂、肤浅的。只有让学生在思维冲突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身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持久、深刻。随着年级的增高,年龄的增大,教师就不宜再采用直观形象外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应提升情境创设的层面,侧重于有助于学生持续发展的如学会自主探究,学会合作交流,学会深层挖掘教材的情境创设,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征服学生,注重内心的体验和情感的满足,从内化角度触动其自身的学习动力。因此,在创设情境的角度上,应变“外在化”为“内在化”,把学生对外在学习的兴趣转移到数学问题本身上。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而年级《平移》时,某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金鱼吃小虫子”的童话情境,巧妙地设计了“小鱼金向左平移几格才能吃到小虫子”这一挑战性的问题,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金鱼中有特征的部位,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分析、探索、比较、体悟。尽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有过挫折,有过怀疑,有过失误,但创设这样的情境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并发现判断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兴趣盎然,学得主动,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透彻。

参考文献:

[1]黄莲花.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有效性.福建教育,2005.1A.

篇(3)

关键词:小学生 低年级 课堂注意力 重要性

众所周知,低年级的学生特别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难以持久,这就直接影响了课堂效率。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注意力有问题的学生,这些学生给老师和家长带来很多烦恼,他们好动、淘气,经常违反纪律,学习上有很多困难,让老师和家长费尽了心血。据调查表明,学习障碍的学生中,至少有30%--60%伴随有注意力的障碍。可见注意力对学习的影响是非常直接和严重的。它不仅关系到老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更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发展,尤其对正处于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关键期的小学生。所以,小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培养就尤为重要,也是很必要的。

一、小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原因

小学生课堂注意力是指小学生在课堂上一定时间内集中地关注、反映某事物的能力,也是小学生在课堂上有目的、有意识地自觉主动地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手段。如果小学生在课堂上不集中精力,不注意听讲、观察、思考,那就什么也听不懂学不到。

造成小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有:

1.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各科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对课堂上所学内容不感兴趣,那么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低年级的课堂上学生不喜欢看着黑板听老师讲课,觉得老师讲得没有意思,就不愿意听下去了,就会在课堂上找一些事情做,比如自己玩,和同学说话,发呆等等。

2.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注意有年龄特点,越小的儿童注意力越差,且被动注意越占优势。由于年龄的特点,小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分心,跟学习环境也有很大关系。如:有一次,我在低年级上课,突然有个同学那里不知怎么了,一直往墙上看,我提醒他注意听讲,然后发现好几个孩子都在看,越来越多的孩子看过去,然后有同学说:“蜘蛛,蜘蛛”,我想:蜘蛛有什么大不了的,不是都见过吗?就提醒同学看老师,注意听讲,谁想哪有人理你,蜘蛛可比老师有吸引力多了,他们一直看着蜘蛛在那里慢慢的运动,我赶紧停下不讲了,并告诉同学,蜘蛛不想呆在教室里,它想去外边织网,于是就拿书把蜘蛛放到教室外的树上,过了一会儿,才能继续上课。这要是放在高年级,同学就基本不会受影响,仍然能认真听课,可是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看到有意思的事情,就会去看,本来听讲的孩子也会收到影响。

3.与家庭教育也有一定的关系。

大家都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家长应该起到督促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要相信孩子。可是有的家长有怕孩子累着,什么都不让孩子做,以至于孩子的独立性很差,上学后,每天都要有一定的学习任务,根据年级不同,学习任务也不一样。例如:有一个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学习,就是奶奶在旁边陪着,有不会写的,奶奶立刻就告诉她,这个不对应该怎么做,天天如此,现在孩子都六年级了,都不能独立做好自己的事情,养成了严重的依赖性,缺少自主性和自理能力,以至做事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有一个孩子却正好相反,他的爸爸妈妈也没有学过英语,可是他们按照老师的要求每天让孩子读英语,从小养成习惯,长大根本不用费心。

4.与老师的教学方式也有关一定关系。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方式方法过于死板、陈旧,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感受性,从而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如:在数学教学中,我为了节省时间,没有任何情景设置,也没有任何认知冲突,就自己再讲台上把书上的知识一板一眼的教授给学生,可是我发现学生根本没有注意听我讲课,以至于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

二、抓住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孩子终生受益。善于集中注意力的人,就等于打开了智慧的天窗。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呢?

1. 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课堂注意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直接指示学生课堂注意力的目标和方向。在教育教学中,生动、逼真的情境创设,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集中注意力,犹如身临其境。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中的各种体验,发挥学生自己的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为此我设计了有效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因此,数学教学要善于把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结合,创设贴切学生生活的情境,会使学生在参与学习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好地理解数学,掌握所学知识,使学生在四十分钟的时间里充实而有效的学习。

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实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素材作为课堂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如:在进行“位置与方向”教学时,让学生观察他们熟悉的学校,要求他们说一说我们的太阳在学校的什么位置?学生通过观察,说出太阳所在的位置为学校的东边,由此来确定其他三个方向。再比如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如环境问题、天文问题、旅游问题等等),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故事情境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然而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隹状态,触及学生产生弄清事物的迫切愿望,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良好状态,思维就得到了大大激活,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童话故事是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最爱,把数学问题用童话故事的形式描绘出来,能够给数学问题赋予情节,甚至赋予生命,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老师可以用语言描绘、画面再现、音乐渲染三者有机结合来创设情境。这种方法适合在低年级的学生中使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从故事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课一开头,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故事情景:小熊一家为熊宝宝过生日,一共有五个人,但却只有一个蛋糕,如果每人吃一块应该怎样分。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能够得出平均分成五分每人一份。接着让学生思考如果熊宝宝想吃两块应该怎么分?学生将会兴趣盎然地步入新课。

(3)创设操作情境

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动手操作,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求知者前面,从而亲手发现新知,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同时,《课标》指出:“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而数学知识本身又是枯燥、抽象的,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就必须符合儿童自身的特点。例如,在教学第五册的“四边形”时,途中设计了分一分的活动,给每组准备一个信封,里面装的是图形,让学生发挥想象,采用不同的分法,使学生在对各种各样的四边形进行分类的过程中,感受这些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又如,“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节,由于“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抽象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时刻注意将分数的认识与图形的操作活动相联系,发挥动手操作在学生主动建构中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积极实践,主动建构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

2.改进教学方法,培养课堂注意力

学习中总是有一些枯燥无味的内容,在教学这些知识时,有赖于教师用新颖的方法,把枯燥乏味的东西变为津津有味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小学生来说,游戏是他们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可以训练孩子注意力,激发孩子兴趣,使孩子心情愉快,让他们在活动中求知。如在教完一课重点单词后,我会用游戏的方法是同学集中注意力的和我一起复习学过的单词,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砸金蛋,我把单词写在每个金蛋上,同学们只有读出这个单词,大锤才会把金蛋砸破,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涨,但有的同学完成起来有困难,所以我把完成的时间设定为三个时间段,30秒,60秒,90秒,可以自由选择挑战哪一个,顺利完成的同学会得到一个“good”的小贴画,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在活动中有意识的培养了学生的注意力。

3.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培养课堂注意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从而激起求知、探索等学习意愿。若教学内容过深,使小学生畏而却步,打击学习积极性;如果学习内容过浅,唾手可得,也会丧失学习兴趣。因此要从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要让教学走在小学生发展的前面,注意深浅得当,促进学生的发展。比如:在教学秒的认识这一课时,我就通过学生都特别熟悉的春节晚会,新年钟声敲响前的倒计时引入,我们一起倒计时,很多孩子都知道秒这个概念,我就没多说,而是把课堂重点放在如何体会秒,一秒能做什么事情,眨眼,拍手,用手指轻轻打一下节拍等等,然后体会一分钟能做什么事情,跳一百多个跳绳,写20几个汉字,做20道口算题等等,从而让学生体会时间一节课是40分钟,是2400秒,很快就要下课了,看来时间过得很快,我们要珍惜时间。

4.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集中小学生课堂注意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

俗话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小学生的学习特别重要, 应注意培养小学生上课注意听讲的好习惯。要求小学生上课时有两到:眼到、心到。小学生课堂注意力培养,除了要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外,还要使每一名孩子都变得会学、善学、乐学。

6.巧用评价激励机制,集中小学生课堂注意力

学生在训练中,必定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和困难,教师要鼓励学生,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评价作为学生再学习的一种动力,将会激励学生向下一个目标努力,对进一步学习充满信心。对于学生的注意力的评价,一开始只要有一点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利用具有导向性的语言评价和持续物质奖励手段等方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提高自己注意力的兴趣。这种学习态度一旦养成,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注意力虽然体现在课堂上,但影响注意力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学生的已有知识。在教学中要树立大课堂的教学观念,创造条件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让课外的知识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注意力。

注意力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会了倾听和思考,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如何使低年级学生在教学中集中注意力 ,教学探索 ,2007.11 中国期刊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2002年9月25日

篇(4)

    人们常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细细琢磨,不无道理,生活如此,学习亦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确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学习成绩的优劣和学习效率的高低。

    过去,我们一直重视知识的传授方法、技巧,也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但却常常不自觉地把学习习惯培养同以上内容割裂开来,全然忘却了学习习惯在学习当中有着极强的制约、影响作用。根据观察和了解,我发现在学校里,许多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养成了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上,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的良好学习习惯,主要包括:

    1.课前准备的习惯。既有书本文具的准备,也有思想状态的准备,将注意力集中到本节课上;2.认真倾听的习惯。铃声一响,就要调动五官,聚精会神,切忌意马心猿,上课走神;3.快速预习或自学的习惯。按照教师的要求,带着问题去预习或自学课文,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4.高效复习巩固知识的习惯。学生要当堂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记忆,解决“如何记住知识”的问题;5.课下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通过写作业,可以查漏补缺,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总之,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教育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这样说,“学习习惯决定学习效率,学习效率决定学习成绩”。

篇(5)

关键词:语文;课堂管理;技能策略;学习效率

语文这门科目是一个多方面组成,内容丰富,包涵很多板块形成,从基础的识字,拼音,到诗词鉴赏,最后到阅读理解与作文写作,它在以一定的教育顺序来引导学生进行分项学习,最后组成语文这一科目的形成。在正确的教学方法下,知识的框架构成不仅可以使学生更清晰地认识这门课程,同样具有较完善的课堂管理技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所以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不同课堂管理技巧也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不同的课堂管理技巧对待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影响,教师也在积极努力地去发现,寻找课堂管理中对语文学科起到一定影响和帮助的课堂技巧。所以,如今教育正在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来协助语文教学,以达到教学目的。

一、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1.语文课堂现状之一,课堂管理不够完善,导致学习方法不能正常使用。例如,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进行学习,导致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程的学习压力倍增,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知识内涵,理解不了,所以就死记硬背进行学习,并且这种背诵效果不够乐观,随着时间的流逝就会遗忘,有些学生在考试中精神紧张也会忘记知识,所以这是语文教学显著的弊端。

2.语文课堂现状之二,语文课堂学习气氛不够浓厚,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紧接着又导致学生学习状态低迷,各人学习自律能力不够强。例如,在一堂语文课上,教师在教学中感情投入过低,内容讲得过于单一,课堂气氛不活跃,然后学生无精打采,迷迷糊糊听不进去,自然学习效率也得不到提高。

二、语文教学课堂管理技能的发挥

1.合理的课堂管理技巧是可以最大意义上辅助学生进行学习的,尤其语文是一门需要学生多方面学习的科目,全面用到听、说、读、写,所以只有这几项内容全都展现了才可以达到语文的教学目的。语文课堂技巧管理第一步保证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满足教学需求,在课堂教学正式开始之前要组织学生进行重要知识的朗读程序。例如,语文中诗词是需要背诵的,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所以在课前进行教学时,学习委员可以组织学生反复朗诵,以达到教学目的,语文需要每一位学生全身心参与,通过课堂朗读可以纠正学生的平翘舌,还可以巩固语文知识,这也是教学中一个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保证学生可以摆正学习态度,提高团结意识,使得语文这门科目很好地被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使自身获益。

2.语文教学课堂管理存在很多技能,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其中,这也是课堂管理技巧重要的表现之一,通过营造一定的课堂氛围来使学生更加享受语文教学。例如,学生学到《皇帝的新装》这一节内容时,这篇文章有一定的讽刺意义,并伴有一定的感彩,为了展现这篇文章所带来的教学意义,并完善课堂管理技巧,选出几位学生扮演大臣,两个学生扮演骗子,一位学生扮演皇帝,然后旁白。让学生通过演习的形式进行朗读,并且伴有感彩,这样学生的激情就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也得到改善,那么学生的注意力也得到一定提高,学习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所以利用课堂管理技巧灵活运用以便达到教学目的,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3.课堂教学一向是教育的根基,教育当中最重要的环节,因为课堂教学是通过老师将知识更好地加工以最好的思路传输给学生,有句话说得非常好,名师提点可以让学生少走很多弯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透彻,所以要想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就要在课堂管理技巧上进行改善,课堂教学也就短短四十多分钟,倘若学生溜号十分钟,那么就会使知识的接收中断,导致学习上出现问题,所以在课堂管理上应该做到有效监督,而老师自己有些力不从心,不可能人人顾及到,所以就要班级干部进行时刻督促。例如,在老师教授课文时,杨×同学跟同桌聊天,不仅自己没有认真听课没能学到知识,还打扰了他人听课状态,影响课堂纪律,这时坐在后座的学习委员就要发挥其职责进行劝说,督促身边同学都能保持良好的听课状态,这也是课堂管理中技巧运用所在,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三、提升课堂管理技能在语文教学上带来何种意义

1.对于学生来说,可以使学生对语文这一科目的学习有更清晰的思路,通过课堂管理措施的完善和提高,加强学生的自律能力,学生通过课堂规范的管理策略使其对语文学习达到一定的要求,多方面完善学生的习惯,对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起着一定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及带来的影响。

2.对于教育来说,教育就是在学生学习阶段发生的问题进行处理完善,通过课堂管理教学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间接提高教学层次。完善教育,使得教育理念更加严谨,更加规范,让学生得到益处。所以从教育上来说,这是一次教学管理的重要方针,以配合如今学生的学习,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管理,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学到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达到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为了能够提高语文学习效率,而课堂又是教育实施中最重要的阶段,所以就需要严格把关,无规矩,不成方圆。正确提升课堂管理技能就是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与学习习惯,保证教师在课堂上知识的更好传播,学生能够全方位吸收,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培养出成绩优秀的学生。

参考文献:

篇(6)

1 学会激趣导入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开好了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导入要讲究趣味,不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充满情趣的导入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剂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节奏。导入设计至关重要。因为,一个成功的导入设计如同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能营造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进入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例如,以拉家常的方式进行导入,由于贴近生活,学生很容易接受;设置悬念式导入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迫切的学习欲望;创设情境式导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还有许多,如实物演示法、引用警句法、录音导入法、实验操作法等。无论使用哪种导入方法,我们都要视课文特点、学生实际和教师个人教学风格择善而用。值得说明的是,导入的时间不能过长,一般应控制在课堂伊始的3-5分钟之内。我使用最多的是用谜语导入,上课伊始,先让学生猜谜语,再导入新课,学生会很容易投入到教学中去。另外,儿歌导入、多媒体课件导入等方式,也都是小学生最感兴趣的。

2 重视教师自身的知识积累

人们常说:“要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其含义是说,教师要适应目前的语文教学,必须要有宽厚的知识储备。教师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试想:一个自身没有积淀的老师又谈何能担此重任。有知识积淀的老师,他会在课堂上娓娓到来,除了讲授教材,他还懂得渗透与教材相关的其他内容,用幽默、诙谐的方式传授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他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因而他会不断地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他会花时间去钻研教材,掌握教材体系。每册教材中,编者的编排意图,每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他都会熟记在心,如数家珍。因为他知道有了这样的知识积淀,在课堂上,他才能驾驭自如,才能让学生喜欢他这个人,喜欢听他的课。这样课堂学习效率不就自然提高了吗?所以,我觉得重视教师自身知识积累也是提高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2.1 重视文学知识的积累,提高文学素养。要通晓中外文学发展史,阅读大量文学名著,上至诗经、楚辞、汉赋,下至唐诗、宋词、元曲等,都有大量选读,对文学理论也要涉及,这些名著,只读是远远不够的,要随手做读书札记才是最有效的。

2.2 扎实掌握语言文字知识。语文教师要认真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知识。既要精心学习了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掌握好语文学习的工具,还要学习语言学等学科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既要研究白花,更要钻研文言,因为,文言才是中国古老文化的源头,它博大精深,意蕴深远。

2.3 广泛涉猎边缘学科的知识。语言文学不是独立的学科,它同许多学科还有很多的联系。为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在学好本专业课程的同时,我还广泛涉猎了美学、文艺学、文化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记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积累,使自己在从事语文教学、撰写教学论文时做到了左右逢源,应付自如。

3 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课堂教学是一门表演艺术,教师即是演员,通过丰富的神态、表情和适当的肢体语言等,不断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听觉和视觉等,充分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每一个兴奋点。还肩负着导演的重任,能很好地组织学生设问、质疑、研究、合作,反思,所以教师应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3.1 当好智慧的导演。目前,在众多语文教改呼声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方式已被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所代替。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即导演与演员的关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训兽式’的活动。”要当好一名出色的“导演”,首先要对“剧本”(教学内容)了如指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学生读、说、演,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在课堂上只不过是作引导和点拨。

3.2 做个勤奋的演员。教师在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时时参与了教学过程,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不停地参与学生的合作探究,又是整个活动的舵手,掌控着课堂教学的大方向,无论是导入新课还是传授新知,无论是合作探究还是拓展延伸,都要把握好一定的方向感和深浅度,不能有任何偏颇,

4 延展学生自学时空

在“探究式”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彻底改变以往的那种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致力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 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 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往往是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许多教师都认为讲得越多越好;而学生则表现为思想不集中,不善于学习。反之,大胆给学生充裕时间活动,教学效果反而大大提高。我们的实践证明,一堂课上给学生较多时间进行自学、练习,教师只是点拔指导。,效果要比“满堂灌”好得多。我的语文课讲课时间从不超过15分钟,确保给学生30分钟时间自学、练习。

4.2 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范围。

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就是要扩大学生的参与范围,让学生人人主动参与学习,人人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更要让他们在这样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努力发掘自己的聪明才智,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最大程度地激发前进的内驱力。如我在课堂提问时,往往把简单的题目留给“差生”;批改作文时对“差生”也降低标准,使他们也尝到学习的甜头和成功的 滋味。因此,让全体学生参与,使学生对学习目标充满热忱、充满信心,学生们就会在内心说出“我喜爱学习”。就会使全体学生能挺起胸膛,更信心百倍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4.3 扩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学生在课堂里学习,活动空间有限。因此我从不看重课堂上良好的“教学秩序”,却担心学生偏于拘谨而缺乏生气。在课堂上我鼓励同桌或前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甚至可交换座位,变换课桌摆放形式,这样的开放教学虽然是短时间的或非每堂课都有,但对于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和由此表现出的生命激情是空前的。如我在评讲学生的作文《俺村又多了两个工厂》时,赞同大多数学生的观点:农民也重视产业结构的调整有致富的眼光。话音刚落,一生主动站起来反对,提出此举动加重污染,影响环保,不值得提倡。对于他的独特见解我听后当场给于充分肯定,表扬了这位同学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其它同学也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像这位同学那样“异想天开”。我的做法,使学生的求异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潜力得以开发,自学空间得以延展。

5 优化课堂教学策略

达尔文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并且在课堂中适时指导学生运用方法,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落实在课堂,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学策略。

5.1 把和谐的师生关系带进课堂。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融洽的师生关系常常成为学生学习动机的催化剂。反之,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受到压抑。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当站在讲台上的时候,要时刻不忘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是为学服务,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以使学生处于最佳的精神状态。教师切记不能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使学生望而生畏。

5.2 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交给学生。

探究式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 虽是主演,但探讨问题时,也常常出现“卡壳”现象。此时,即使学生质疑,教师也不可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应努力提高“导”的艺术,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从思维方式、思维角度上去启发点拔、改疑解惑,充当“扶梯”、“桥梁”作用,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读书的时间,多一点自悟的时间,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

5.3 把质疑问难的机会留给学生。

篇(7)

一、为了确保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要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必须先转变旧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率。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下,老师只注重教学进度,对学生只是一味地去教导课本上的知识,而学生也只是从老师那接受知识,而在现代的教学理念中,强调的是老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将课本上的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还需要合理地组织一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让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全面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要想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运用新时代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起符合现代化教育的教学体系,以期能够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转化教师角色

教师的角色不能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技能和技巧。在教学新课时,教师不能直接把教学内容讲给学生听,而是用问题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发现新内容。每一个理论和知识点都有其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这些过程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能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对旧知识进行归纳、推理和总结,这些都是知识形成的过程。若学生了解了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就能“活”学知识。

三、情景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互相协作的过程中,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分享成功的喜悦。在讲解一些枯燥的函数时,可以将学生的思路先引到一些趣味题目上来,比如让学生猜想一下,一张纸对折30次以后的厚度大概有多少,在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再告诉学生这道题的结果,最后再将学生的思路引导回函数上面。这样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还能够大大提升教学效率。

四、布置课后作业

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因人而异,所以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要认识到这一点。例如,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人,布置的作业要有针对性,练习题的选取要适合学生的基础;对于接受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教室布置的作业要以基础知识为主,多巩固和复习知识点和典型例题,选取的习题要基础,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课后作业是对学习的知识的一种检测,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教师要利用这一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