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3 16:22:2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技术创新发展分析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生物制药技术
引言
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drugs)或称生物药物(biopharmaceutics)是集生物学、医学、药学的先进技术为一体,以组合化学、药学基因(功能抗原学、生物信息学等高技术为依托,以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生物物理等基础学科的突破为后盾形成的产业。
一、生物制药技术
目前生物制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
1.1肿瘤在全世界肿瘤死亡率居首位,美国每年诊断为肿瘤的患者为100万,死于肿瘤者达54.7万。用于肿瘤的治疗费用1020亿美元。肿瘤是多机制的复杂疾病,目前仍用早期诊断、放疗、化疗等综合手段治疗。今后10年抗肿瘤生物药物会急剧增加。如应用基因工程抗体抑制肿瘤,应用导向IL-2受体的融合毒素治疗CTCL肿瘤,应用基因治疗法治疗肿瘤(如应用γ-干扰素基因治疗骨髓瘤)。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NMPs)可抑制肿瘤血管生长,阻止肿瘤生长与转移。这类抑制剂有可能成为广谱抗肿瘤治疗剂,已有3种化合物进入临床试验。
1.2神经退化性疾病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病、脑中风及脊椎外伤的生物技术药物治疗,胰岛素生长因子rhIGF-1已进入Ⅲ期临床。神经生长因子(NGF)和BDNF(脑源神经营养因子)用于治疗末稍神经炎,肌萎缩硬化症,均已进入Ⅲ期临床。美国每年有中风患者60万,死于中风的人数达15万。中风症的有效防治药物不多,尤其是可治疗不可逆脑损伤的药物更少,Cerestal已证明对中风患者的脑力能有明显改善和稳定作用,现已进入Ⅲ期临床。Genentech的溶栓活性酶(Activase重组tPA)用于中风患者治疗,可以消除症状30%。
1.3自身免疫性疾病许多炎症由自身免疫缺陷引起,如哮喘、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红斑狼疮等。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多于4000万,每年医疗费达上千亿美元,一些制药公司正在积极攻克这类疾病。
1.4冠心病美国有100万人死于冠心病,每年治疗费用高于1170亿美元。今后10年,防治冠心病的药物将是制药工业的重要增长点。Centocor′sReopro公司应用单克隆抗体治疗冠心病的心绞痛和恢复心脏功能取得成功,这标志着一种新型冠心病治疗药物的延生。
基因组科学的建立与基因操作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基因治疗与基因测序技术的商业化成为可能,正在达到未来治疗学的新高度。转基因技术用于构造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动物,已逐渐进入产业阶段,用转基因绵羊生产蛋白酶抑制剂ATT,用于治疗肺气肿和囊性纤维变性,已进入Ⅱ,Ⅲ期临床。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转基因动、植物将成为未来制药工业的另一个重要发展领域。
二、生物制药发展分析
未来生物技术将对当代重大疾病治疗剂创造更多的有效药物,并在所有前沿性的医学领域形成新领域。
生物学的革命不仅依赖于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自身发展,而且依赖于很多相关领域的技术走向,例如微机电系统、材料科学、图像处理、传感器和信息技术等。尽管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们难以作出准确的预测,但是基因组图谱、克隆技术、遗传修改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疾病疗法和药物开发方面的进展正在加快。除了遗传学之外,生物技术还可以继续改进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疗法。这些新疗法可以封锁病原体进入人体并进行传播的能力,使病原体变得更加脆弱并且使人的免疫功能对新的病原体作出反应。这些方法可以克服病原体对抗生素的耐受性越来越强的不良趋势,对感染形成新的攻势。
除了解决传统的细菌和病毒问题之外,人们正在开发解决化学不平衡和化学成分积累的新疗法。例如,正在开发之中的抗体可以攻击体内的可卡因,将来可以用于治疗成瘾问题。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改善瘾君子的状况,而且对于解决全球性非法贸易问题具有重大影响。
各种新技术的出现有助于新药物的开发。计算机模拟和分子图像处理技术(例如原子力显微镜、质量分光仪和扫描探测显微镜)相结合可以继续提高设计具有特定功能特性的分子的能力,成为药物研究和药物设计的得力工具。药物与使用该药物的生物系统相互作用的模拟在理解药效和药物安全方面会成为越来越有用的工具。例如,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在药物审批的过程中利用DennisNoble的虚拟心脏模拟系统了解心脏药物的机理和临床试验观测结果的意义。这种方法到2015年可能会成为心脏等系统临床药物试验的主流方法,而复杂系统(例如大脑)的药物临床试验需要对这些系统的功能和生物学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药物的研究开发成本目前已经高到难以为继的程度,每种药物投放市场前的平均成本大约为6亿美元。这样高的成本会迫使医药工业对技术的进步进行巨大的投资,以增强医药工业的长期生存能力。综合利用遗传图谱、基于表现型的定制药物开发、化学模拟程序和工程程序以及药物试验模拟等技术已经使药物开发从尝试型方法转变为定制型开发,即根据服药群体对药物反应的深入了解会设计、试验和使用新的药物。这种方法还可以挽救过去在临床试验中被少数患者排斥但有可能被多数患者接受的药物。这种方法可以改善成功率、降低试验成本、为适用范围较窄的药物开辟新的市场、使药物更加适合适用对症群体的需要。如果这种技术趋于成熟,可以对制药工业和健康保险业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中小企业 经营管理 创新发展 能力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全球化,我国的中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中小企业可以和世界上更多国家的企业进行贸易往来和交流,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促进了我国中小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我国中小企业存在企业管理相对落后混乱,在自主创新发展方面也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因此,如何完善中小企业的管理体系和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发展的能力是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竞争力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我国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和创新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在不断地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的能力。然而,我国的中小企业还是过分注重市场而忽视管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
(一)缺乏经营战略,创新意识淡薄
当前,我国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没有足够重视经营战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社会环境中并没有明确的经营目标,从而导致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大的经营风险。另外,我国多数的中小企业通过引进技术促进自身企业的发展,这也导致大部分中小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最终,多数中小企业只能从事低附加值,高耗能和高污染的项目,得到微薄的利润,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不得不受制于人。
(二)管理缺乏科学性,政府支持乏力
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体制的制约,我国多数中小企业在企业资产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缺乏科学性。另外,由于政府的部分政策和行政部门的干预,大部分中小企业当前都面临着融资困难。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关系国家经济整体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我国政府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方面不够完善,力度也不够,导致很多中小企业在自主技术创新发展方面不能得到国家的足够支持。
(三)营销观念淡薄,缺乏完善的创新体系
受自身观念的制约,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多数中小企业经营模式相对僵化,营销观念比较陈旧,没有足够重视市场这个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环境。企业不在市场营销方面下功夫,不可能真正了解消费者的真正需求。一般而言,完善的创新体系不仅包括市场信息的获取,创新内容的确定,创新资源的准备,还包括创新成果的实现和成果的成功转化。现在,虽然部分中小企业具备一定的技术人员和条件,但在信息获取方面还比较落后的,也缺乏接受市场转化的经验和实力,这种并不完善的创新体系不能真正的提高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发展能力。
三、如何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和创新发展的能力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我国中小企业在管理方面缺乏经营战略可科学性,营销观念也比较单薄,在创新发展能力方面创新意识比较薄弱,缺乏完善的创新体系,因此我国中小企业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和创新发展的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培养创新意识
现在,社会经济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等在中国发展迅速,竞争力也非常强,所以制定发展战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例如,我国中小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的本土优势,在制定发展战略的时候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另外,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自主创新意识,倡导自主创新精神,鼓励员工发散思维。同时,为员工创新意识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促使企业走自主创新道路,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实施科学管理,转变政府支持内涵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就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因此投资项目的时候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也就说,科学管理,正确决策,降低企业投资风险和实现盈利是企业的目标。同时,如果中小企业具备资金,技术创新和实际操作的条件,可以借鉴部分成功大企业的做法,例如实行投资监理,对投资项目的各个步骤做到精心设计和管理。在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的基础上,政府也要转变策略,即政府不能只在宏观层面上对中小企业制定进行指导,也应该通过实施对中小企业发展有利的措施来支持企业进行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这样有了足够的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就有条件进行技术创新,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实施特色营销战略,构筑完整企业自主创新体系
市场是检验一个企业发展成败的试金石,因此中小企业要实施具有特色的营销战略占领市场。我国的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地域特色,文化特色,技术特色和目标市场特色和消费者的需求,慢慢形成自己企业的特色。例如世界上很多人对中国古老而神秘的文化感兴趣,企业可以发展一系列与中国特色文化想联系的项目。另外,在中小企业进行自主技术和文化创新的时候,往往因为企业自身的实力而不能构筑完整的企业自主创新体系,这就需要中小企业对自己的创新体系进行评估,找出自己在什么地方不够完善。加强与外部技术发展的联系,让自己的技术人员及时的学习新技术新文化,还可以和研究院,高校等进行合作,有效管理企业创新体系的各个环节。只有完善管理,构建完整的自主创新体系,我国中小企业在能提高自身创新发展的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的发展关系到中国经济整体的健康快速发展,然而当今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不科学和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遭遇“瓶颈”。因此,制定科学的企业发展战略和特色营销战略,培养创新意识,政府转变职能,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促使我国中小企业不断提高经营管理和创新发展的能力,并最终促进中国企业的整体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建乐.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探讨争鸣,2009(4).
[2] 李智彬. 提升中国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思考[J]. 经济研究导刊,2009(1).
[3] 彭晓春. 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政支持[J]. 怀化学院学报,2007(6).
本文通过分析农业技术创新的内在涵义基础上,对我国在发展农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成效进行研究。以促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加快农业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营造良好的农业科技创新氛围,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并形成合力。
关键词:
农业技术创新;成效研究;创新发展
1农业技术创新的内在涵义
农业技术创新是指对农业技术的新研发成果应用到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以实现将具有创新性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与现有农业资源进行高效、合理的整合,并形成新的农业产品以保持农业经济的高增值,在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下,不断的提高农业产品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在推进农业生产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的过程,就要加快农业创新生产方式的转变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适合推广应用价值的新农业产品。目前我国农业的生产方式正由传统的农业生产向以技术为主导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传统的农业大生产式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持续发展。
2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成效
2.1农业技术的创新发展促进我国政策体制改革
农业技术的发展创新要与产业化的发展相结合。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国家农业部、财政部共同启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和科研体系的建设,按照体系要求将中央和地方的优势科研资源进行整合应用,对具有特色优势的农副产品按区域划分,使每一个农副产品都对应有一个技术创新科研中心,并设有农业产业技术试验站。使创新型科技成果可直接应用于农业生产当中,以解决科研成果与农业生产脱节问题。构建农业技术创新的支持保障体系。在支持保障政策的建设过程中将创新发展的想法思路、支持保障模式建设、配套设施运行机制等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保障措施全部涵盖。为加快我国农业技术创新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农业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完善。目前从农业技术创新、推广应用、生产产出三个方面看,相互结合较完善。通过将三方面相关的农业技术创新的专家、推广人员、生产示范户紧密连接,实现农业技术创新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应用。
2.2良种培良发展迅速
在我国良种培育作为农业技术创新的重要环节,利用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充分利用高校、企业合作的产学研创新模式的研究成果,甚至有一些项目列入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为我国创新农业生产、保障农业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1949年至2015年,我国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基地共研发培育出1万多个农产品的新型品种,进行5~6次农作物的大规模更新换代。在此基础上,我国以袁隆平为首的科学家研究出二期超级稻和三期超级稻的农业技术,突破创新培育出800kg/667m2和产900kg/667m2的世界级纪录。还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薛吉全教授团队研究出的可1400kg/667m2的超级玉米育种技术。
2.3关键技术领域研究成果显著
目前,在我国农业生产关键技术领域研究成果显著并取得重大突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基因和转基因技术科研成果显著。我国拥有一系列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杂交水稻、杂交玉米、转基因抗病虫害农作物等农业技术的核心技术,目前,还开展以黄瓜、棉、马铃薯等作物基因攻关研究。病虫害防治技术科研成果显著。通过对比不同农作物对病虫害的危害分析,研发出低残留、低毒性的农药200多种,同时,利用生物方法防治多种病虫的研究也取得突破性进展,有效的控制病虫害对农作的危害。智能化农机具的发展成果显著。我国以从传统的农业大生产模式向全机械化生产模式转化,多项农机具的发展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应用农机具对农作物耕种收的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60%,实现生物工程技术与机械工程技术的深层整合。
2.4农业科技转化和成果推广显著
在现今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日常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针对企业管理现今的模式创新情况,对其管理创新理念与创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最大限度的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实现企业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推动企业经济的基本战略目标,我们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根据在社会转型模式的大背景条件下,企业进行创新管理的创新理念,对建立新形势下的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进行了分析探讨,具有企业的管理创方面的积极参考价值。
关键词:
社会转型背景;企业管理;创新理念;管理模型
现在我国正处于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的新时代,新型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对企业的创新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目前,新知识、新理念与新技术是全球化国际竞争的核心内容,在这三方面实现更进一步的知识理念与科学技术创新,是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能够长期利于不败之地的重点,直接影响到企业的长期运作,对我国与国际世贸组织更深层次的合作具有重要且广泛的影响意义,企业只有顺应知识信息时代背景的需求进行创新发展,从根本上实现企业管理的转型,才能全面的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且进一步发展向上。所以说,根据社会转型模式下的新型企业管理创新理念对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探究创新,可以有效地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效率,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及时的掌握主导权,取得一定的国际地位。
一、企业管理模式创新概况
在新的知识信息时代背景下,社会面临着转型的关键时刻,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需要从两方面进行努力。一方面,在计划经济与现今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之间找寻企业创新管理的模式实现方法,;另一方面,努力实现从封闭模式到国际开放模式的经济转型,使企业紧随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脚步,实现社会转型背景下的管理模式创新,突破传统企业发展固有的单一模式,跟随国际发展战略走上创新之路。创新是企业进步发展的动力与源泉,我们对我国目前状况下,企业在创新发展改革之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问题进行了分析,其主要原因体现在企业在知识文化与科学技术方面的创新管理理念和人力资源方面管理的匮乏。从我国各企业现今的创新发展情况来看,要全面的实现我国企业的管理创新,需要提升企业产品生产的生产技术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并且保持对生产技术持续创新的重视,把创新理念放在发展的第一位,顺利的实现企业管理创新模式的转型。其次,企业通常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理念,所以,企业在进行管理模式创新时必须足够重视企业文化理念的创新,从精神面貌上体现企业的整体与核心价值观,形成企业发展的战略优势,从而促进企业的生产技术发展水平,在战略上处于优势地位。此外,企业运行最重要的是管理制度的保证,管理制度也是企业管理创新模式水平的主要体现,从而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与企业的生产技术创新和文化制度创新共同促进企业的管理模式创新水平全面提升。
二、企业在社会转型模式下的管理创新理念
要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需要对社会转型背景下的企业管理创新理念进行明确,在技术创新与资源配置等方面实现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作用,是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所在,所以,企业管理创新必须抓住管理理念创新这一关键阶段,从而促进企业产品生产的工艺技术创新发展,实现企业的全面创新改革,与新型社会时代的发展结合在一起,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帮助企业产品占据更多的市场,满足社会的整体发展需求。企业的模式创新是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结合,管理创新也包括了多种创新模式转变的非技术创新与技术创新,必须全面发挥才能彻底实现企业管理创新的发展转型。在企业管理模式创新过程中,只有正确的认识企业的发展方向,明确企业管理的创新理念,才能将企业的创新力与新时代的发展密切结合,实现企业全面发展。从创新文化作为企业创新的本源发展,直接决定企业的发展改革方向,我们要从企业的观念改变与制度创新出发做到企业文化创新,从而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所以,企业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内部结构与管理制度,充分发挥、集中发挥企业各部门的职能优势,从理念创新发展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实现企业的创新战略计划,综合提升企业的市场综合竞争力。
三、社会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
企业的管理创新概念模型是社会转型背景下促进企业的全面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进行企业管理创新的研究主要有管理情景的构建和提出概念模型,而创新概念模型主要是由我国的社会转型背景与国际的企业管理标准决定的,由管理项目创新、管理任务创新、管理条件创新与管理手段创新等几个方面组成。企业的管理创新概念模型是在总结社会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概念性模型,通过传统的知识经验去理解现今的世界背景的传统理性是其主要原则,使传统的企业管理经验与逻辑的升华延续,我们需要将其与企业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其以实用性特点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目前的社会转型大背景下,传统理性的应用已经存在了许多不合理问题,所以,我们在使用企业管理创新模式时需要判定其实用理性,通过企业实践进行实用验证,从而剖析企业管理创新的基本特点。在企业的实践活动与管理创新概念模型相一致时,通过企业的管理创新概念模型对企业的管理创新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如果两者不一致,可以通过适当的科学技术方法对企业的管理创新概念模型进行改进或重建,直到一致为止。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们通过研究我国目前社会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的基本特点,借鉴国内外知名学者对企业的管理创新概念模型的研究成果,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活动,对企业管理创新的方法内容进行改革,可以在企业的生产技术、资源配置及企业管理上实现综合性的水平提升,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促进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敦海.浅议社会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N].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2015,42
摘要:从专利数据的角度出发,对我国汽车发动机曲轴减振器技术创新水平,分别从整体发展态势、技术创新地域分布、技术创新主体分布、技术创新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为该领域今后的创新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减振器;技术创新;专利
中图分类号:U464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2272.2017.18.007
收稿日期:2017-07-06
1研究背景
专利具有衡量科技创新水平和能力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国家、一个行业或者企事业单位自主创新能力的体现。哈佛大学经济学家Griliches曾说,专利统计是新技术变革的源动力,没有任何的数据能涵盖专利所包含的内容,通过了解专利可获取详细的机构、产业和技术信息。通过对专利数据进行分析,能系统地归纳出与创新能力相关的技术问题,提高创新技术的核心竞争能力,对于指导和提高企事业机构或组织乃至国家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又具备理论和应用价值。汽车发动机作为汽车的重要部件之一,对汽车行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它的自主研发水平能从某一个层面反应出汽车行业的技术创新度。发动机曲轴是发动机的一个重要零部件,它的制造工艺复杂,且质量要求高。当发动机运行时,曲轴的振动方式主要为扭转方向,另外,弯曲方向也可以产生振动。如何减小发动机曲轴的振动,一直是发动机曲轴设计所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而减少曲轴振动的常用手段就是在曲轴前端安装减振器。因此,本文从专利申请的角度出发,研究分析汽车发动机曲轴减振器领域技术创新的水平,并对该领域今后的创新发展提出了建议。
2汽车发动机曲轴减振器技术创新状况分析
2.1整体发展态势
通过使用专利检索及分析入口(pss-system.gov.cn/)对截止至2016年的所有中国专利进行了检索,共检索出有关汽车发动机曲轴减振器的专利136件,为了掌握汽车发动机曲轴减振器领域技术创新的发展态势,对各年份的专利申请数量做了如下统计,如图1所示。
从各年份中国所申请的汽车发动机曲轴减振器相关专利的数量来看,在1999年以前几乎没有相关专利,直到1999年才稍有发展,但此后又出现了一段时间的空白,直到2003年才逐步有所发展,该领域专利申请量上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中间略有曲折。从2010年开始到2016年,汽车发动机曲轴减振器领域专利申请量基本都维持在10件以上,相较前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2015专利申请量最多,达到22件;其次为2014年,专利申请数为20件。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汽车发动机曲轴减振器领域技术创新,在我国起步较晚,且发展速度较其它行业略缓。
另外,为了了解所有专利的申请类别,做了如下统计,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在所有的136件专利中,实用新型所占比重最大,为99件,占总数的73%;其次为发明,数量为32件,占总数的23%;所占比重最少的为外观设计,为5件,占总数的5%。从技术的创新能力水平来看,技术含量较高发明专利的数量比实用新型少了一半多,可见,汽车曲轴减振器领域的核心创新技术尚需进一步发展。
2.2技术创新地域分布
为了探明我国各地域在汽车发动机曲轴减振器领域技术创新的状况,对截至2016年我国各地域专利申请量进行了分析统计,结果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排名前5位地域分别为广西、浙江、安徽、湖北和江苏,其中,广西、浙江并列排在第一,专利申请量为17件;安徽专利申请量为15件次之;湖北、江苏分列第四、五位,专利申请量分别为14件、12件;而其它省份专利申请数量均未超过10件。可见,汽车发动机曲轴减振器的技术创新的地域主要集中在汽车行业发展较强的省份。
另外,也对国外企业在中国申请相关专利的状况做了如下统计,如图4所示。
从图4可以看出,几个汽车制造强国均在中国申请了相关专利。从专利数量上看,德国所申请的专利数最多为5件,其次为韩国3件,日本为1件。从专利申请的类别来看,德国所申请的5件均为发明专利;韩国为1件发明,2件外观设计;日本为1件发明。可见,德国十分重视在中国的专利保护,且在汽车发动机减振器技术领域
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
汽车发动机曲轴减振器技术创新专利分析创新创业论坛
汽车发动机曲轴减振器技术创新专利分析
2.3技术创新主体分布
为了了解我国汽车发动机曲轴减振器领域创新主体的分布状况,对该领域专利申请量排在前5名的申请人进行了统计,其结果如图5所示。
从图5可以看出,在所有专利申请量排名前五名的申请人中,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优势明显,共申请了17件专利;其次为江苏宏丰奥凯机电有限公司,共申请了9件专利,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并列第三,申请了7件专利;天津大学名列第五,申请了5件专利。就专利申请量来看,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占绝对优势,显示出该企业在汽车发动机曲轴减振器领域技术领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另外江苏宏丰奥凯机电有限公司实力也不容小觑。
与此同时,对在中国申请专利的外国企业做了统计,其结果如图6所示。
从图6可以看出,德国有3家公司在中国共申请了5件专利,包括: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舍佛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以及衡得有限公司,其中,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申请了3件专利。韩国有4家公司在中国共申请了3件专利,其中,韩国的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汉拿伟世通空调有限公司3家公司联合申请了1项专利,韩国富国株式会社申请了2项专利。日本有1家公司在中国申请了1件专利,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从专利申请量上来看,德国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位列第一。
2.4技术创新实力分析
2.4.1 技术创新主体实力分析
专利的申请数量可以一定程度上反应该领域发展程度以及创新水平,但就专利的含金量而言,主要衡量标准是发明专利,因此,为了进一步考量创新主体的核心竞争力,对专利申请人数量与发明专利申请人的排名情况做了以下对比,其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对比可以看出,专利申请量排名第一的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虽然申请数量最多,但大多为实用新型,在发明专利申请人的排名中并未进入前五名,反应出其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问题。而在专利申请量上未进入前五名的德国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在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上却跃居第二,反应出其专利含金量高,具有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优势。另外,江苏宏丰奥凯机电有限公司,既在专利申请量上排名第二,又在发明专利申请量上排名第一,显示出其在该技术领域拥有不俗的技术实力。而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虽然在专利申请量上不占优势,但其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却排到了第二,可见该企业在发动机减震器技术创新领域的具有一定的竞争实力。
2.4.2技术创新地域实力分析
同样将专利申请地域与发明专利申请地域的排名做了对比,其结果如表2所示。
表2的排名可以看出,广西省虽然在专利申请量上占优,但发明专利申请量上,却名落孙山。而江苏省、湖北省在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的排名上均进入了前五,且江苏省在专利申请量上排第五,而在发明专利申请量上排第一,说明江苏省在该领域的专利有质又有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较强。同时,发现德国在该领域技术创新能力优势明显。
2.5技术创新发展方向分析
减振器目前的发展趋势之一是阻力可调化、轻量化,因此,为了进一步了解汽车发动机曲轴减振器领域创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对汽车发动机曲轴减振器专利所涉及的具体内容作了分析。
根据分析知,如图7所示,在所有136件专利中,主要是涉及曲轴减振器效果的提升和改进的占总数的66%,除了涉及减振器效果改进,还涉及降低成本,减少零件数量、简化结构的约占总数的34%,可见,现在曲轴减振器虽然已经把轻量化作为发展方向,但目前该领域的技术创新研究还是以解决或者改善减震效果为主。
另外,针对曲轴减振器轻量化的发展趋势,根据研究所需具体涵盖的内容确定出以下5个主要关键词进行二次检索,分别为“结构简单”or“结构紧凑”、“安装方便”or“安装简单”、“减少零件”“节省空间”、“成本”。结果如表3所示,在所有关键词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为“结构简单”or“结构紧凑”,即针对结构的改进研究;其次为针对减低或者减少“成本”的研究;然后为“减少零件”的研究;紧接着为简化安装方面的研究;最后为节省空间的研究。可见汽车发动机曲轴减振器在轻量化领域的技术创新研究方向以简化结构、减少零件数量为主,另外在简化安装和节省空间方面也做了一些研究。
3分析结论及建议
3.1分析及结论
(1)我国汽车发动机曲轴减振器领域发展起步较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从专利申请量来看,在1999年该领域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发展几乎零,直至2003年才略有起色,但整体发展规模不大,速度略缓。从专利申请的类型来看,该领域专利申请主要以实用新型为主,占总数的73%,发明仅占23%。可见,我国汽车发动机曲轴减震器领域的技术创新大多以结构或者技术的改进为主,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略显不足。
(2)汽车发动机曲轴减振器领域创新地域的分布基本与汽车行业发展强弱地域分布一致。从汽车发动机曲轴减振器领域专利申请量来看,排名靠前的地域主要为广西、浙江、安徽、湖北和江苏,该分布基本与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较强的地域分布保持一致。因此,汽车发动机曲轴减振器作为汽车的核心部件可以反应出该领域技术创新的发展状况。
(3)我国汽车发动机曲轴减振器领域的创新主体相较国外该领域创新主体能力较弱。就该领域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来看,以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虽然在专利申请数量上优势明显,但大多为实用新型,而德国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虽然在专利申请数量上无优势,但所申请的所有专利均为发明,且是最早在我国申请该领域专利的企业。可见,国外在汽车发动机曲轴减振器领域的技术创新发展较早,且优势明显。
3.2若干建议
(1)追踪国内外汽车发动机曲轴减振器领域科技创新的发展态势,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制定出适合提升自身发展的计划和目标。
(2)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强自主技术创新,特别是要强化汽车发动机曲轴减振器技术领域的原始创新,创造出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
(3)从政策法规、资金和人才等多方面加大对汽车发动机曲轴减振器科技创新主体的扶持力度,壮大其实力和规模,增强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出和核心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磊,沈金波.专利情报分析方法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6(11).
关键词:高层次技能人才 技师创新工作室 技师创新活动
中图分类号:P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c)-0212-03
随着社会经济进步以及海洋工程行业的迅猛加速,海洋工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提升竞争能力,海油工程企业急需全面挖掘各类人才的创新发展能力。其中,技师、高级技师等高层次技能人才作为海洋工程企业技能队伍的主力军,在技术创新链中已经成为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在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第一线,对海洋工程企业的技术创新起着重要作用。
构建技师创新活动体系,积极发挥技师等高层次技能人才创新发展能力,加速打造一批综合素质过硬、技术技能过强的创新型高层次技能人才队伍,已成为海洋工程企业全面提升人力资源创新发展水平,做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和根本保障。
1 海洋工程企业构建技师创新活动体系的必要性
1.1 海洋工程行业发展的必然需要
行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才的发展。一方面,世界海洋石油工业正积极向深水、超深水领域磅礴发展,海洋工程产品的升级和规模化、产业化建设,必然推动海洋工程企业不断提高技术、管理和技能水平来满足新产品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工艺要求。一方面,未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逐渐向大型化、集群化的经营模式转变,行业竞争将愈演愈烈,为有效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海洋工程企业必然将大力加强各类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开发。技师等高层次技能人才作为构成海洋工程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之一,做好其创新能力的开发十分重要。
1.2 海洋工程企业升级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
社会经济进步最终带动企业升级转型,升级转型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海洋工程企业进行升级转型,不仅需要提升经营管理能力、提高科研技术水平、节约原材料、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改善生产组织与改进管理模式,同时还迫切需要加强对一线生产效率、施工质量的提升与改造,包括技术革新、技能创新、工艺改进等方面。因此,海洋工程企业要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将战略发展切实转变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用工素质的轨道上来,就迫切需要搭建创新活动平台,激励技师等高层次技能人才创新发展,为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1.3 高层次技能人才创新能力开发的根本需要
技师等高层次技能人才在企业技术创新中却起着其他人才所无法替代的作用。海洋工程产品的陆地制造、海上运输与安装、水下维修等业务的顺利开展,均离不开技能生产这一重要环节,各生产环节的顺利开展需要高层次技能人才的积极参与,发挥创新作用。
目前,海洋工程企业在技师等高层次技能人才使用与培养方面,仍以生产一线施工作业为主。对于技师等高层次技能人才发挥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开展工艺技术革新、谋求创新发展等方面的重视和开发力度不够,导致很多高层次技能人才无法将工作中发掘的金点子转换为企业创新发展的动力。因此,海洋工程企业急需在继续做好管理、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培养和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突破发展能力的高层次技能人才队伍,带动增强生产一线创新发展能力。
2 海洋工程企业构建技师创新活动体系的内涵
构建和实施技师创新活动体系是海洋工程企业提升和强化高层次技能人才培养与使用效果的重要管理举措。它以创建技师创新工作室为前提,以规范开展各项技师创新活动为平台,通过发挥高层次技能人才创新引领作用,夯实高层次技能人才发展基础、改善高层次技能人才结构、提升技能用工质量、建立健全配套激励机制、优化技能创新发展水平,打造高层次技能人才开发的新局面。技师创新活动体系倡导和注重的是自由开放、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多元互补、和谐发展的理念。技师创新活动整合技术专家、高层次技能人才等形成“实践共同体”,以生产技术难题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技术交流、成果推广、素质提升以及经验传授等为主要任务,加以规范的运作机制管理,实现技师等高层次技能人才长效发展。
3 海洋工程企业构建技师创新活动体系的创新思路
海洋工程企业构建技师创新活动体系,需要在企业内部的主要生产单位搭建技师创新活动路线,以点带面促进相关产业、成熟工种全面创新发展,最终建成系统全面的技师创新活动体系,实现高层次技能人才队伍创新发展,加速实现战略发展目标。
3.1 建立一套激励机制
构建技师创新活动体系,有目标、有任务、有计划、有措施,有考核、有制度、有保障,具有完整的管理闭环。它不仅能够激励技师等高层次技能人才源于生产岗位积极开展创新,同样也可以引领其他技能人才积极参与、进取发展。
3.2 统筹创新活动方式
一是统筹地区创新活动,为技师等高层次技能人才开展创新活动提供资源保障,促进各工种的联合创新;二是统筹同一工种的创新活动,拓宽技师等高层次技能人才视野、提高创新效率,促进各工种高层次技能人才的创新发展效果。
3.3 促进生产与发展有机结合
构建实施技师创新活动体系,促进技师等高层次技能人才的经验与知识的传承、延续。同时,创新活动能够积极推动技师等高层次技能人才专注于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提高生产施工效率,注重技术创新、增强突破发展能力。
4 海洋工程企业构建技师创新活动体系的主要做法
以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油工程公司”)为例,海油工程公司以生产单位为主要对象,创建技师创新工作室,建立健全配套运行机制,全面推动技师等高层次技能人才开展创新活动(创建流程见图1)。
4.1 成立技师创新活动管理机构
一是成立技师创新活动领导小组。从公司层面重视技师创新活动,为技师创新工作室的创建、配套管理机制的设立、相关人员、设备、场所以及活动的开展等各方面提供根本保障,全面指导和总体规划技师创新活动。二是成立技师创新活动办公室。具体负责技师创新活动的日常管理与监督指导工作,负责组织成立技师创新工作站,负责技师创新工作室申报指导与审查,牵头公司层面对技师创新工作室的考核工作。
4.2 明确技师创新活动定位、主要任务及实施原则
(1)找准定位
技师创新活动是持续做好高层次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良性循环发展的一种创新模式。开展技师创新活动,需要创建技师创新工作室。技师创新工作室是以技能专家或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技能带头人在主要生产单位或核心工种创办,旨在整合内部资源、汇聚技师等高层次技能人才,立足生产技术进步开展技改技革、技能传承活动的群众性创新组织。
(2)明确任务
开展技师创新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发挥技师等高层次技能人才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引领和示范作用,主要活动内容包括:
①针对本工种、本单位生产工艺技术,组织引进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成果;攻关,解决、排除生产中的关键难题和重大风险隐患。②立足提高效率、节能减排、降本增效、提高安全性等,组织高层次技能人才积极开展技改技革以及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等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③组织开展技能交流活动,将创新成果、绝技绝活、具有特色的生产操作法及时总结推广,推动所属单位整体技能水平的提升。④推进“师带徒”活动和技能培训,通过技能带头人的传、帮、带,使技艺技能得到传承,经验得到分享,培养更多的高层次技能人才。⑤组织开展技能人才专题性、小型化的创新成果总结与研讨。
(3)把握原则
开展技师创新活动、创建技师创新工作室,需要紧扣高层次技能人才培养这一主题,以服务企业生产发展需要为宗旨,以企业战略规划为指导,全面落实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思想。为保证技师创新活动顺利开展,需要坚持落实做好四项原则。
①人才培养与技能创新相融合的原则。②突出重点,由点及面分类实施的原则。③统筹硬件设施、管理与技术支持的原则。④建立管理制度、考核评估与激励机制的原则。
4.3 分析技师队伍特点,确定技师创新活动思路
(1)技师队伍特点分析
海油工程公司技师等高层次技能人才主要分布在塘沽、青岛两地、陆上及海上作业的四家生产单位的九个主体工种。总体上,技师队伍分布且呈现横跨两个地区多家单位、陆地及海上多个工种的交叉分布特点,人员相对分散。
(2)确定技师创新活动思路
一是统筹地区资源,在塘沽、青岛两地设立技师创新工作站,由工作站统筹地区各单位的技师创新活动相关资源,保障创新活动持续有效开展。二是在技师创新工作站下设技师创新工作室,由技师创新工作站结合地区内各单位的技师队伍建设情况,统筹建立有关工种的技师创新工作室。三是突出陆上、海上作业工种的技师创新活动特点,根据塘沽地区陆地、海上单位的生产用工性质及作业特多,成立两个工作站,分别统筹做好陆上、海上两类技师创新活动。
4.4 建站设室,构建技师创新活动平台
在确定技师创新活动总体思路与工作方向的同时,综合考虑各地区、单位、工种之间的技师等高层次技能人才培养与使用等情况,稳步开展“建站设室”活动,夯实开展技师创新活动基础。
(1)成立技师创新工作站。在条件成熟地区或所属单位建立技师创新工作站。技师创新工作站对本地区技师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及运行实行全过程的指导与管理,为开展技师创新活动提供相关资源保障。(2)设立技师创新工作室。为扎实推进技师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本着“成熟一站建一站,成熟一室设一室”的工作原则,明确技师创新工作室创建条件、规范创建程序(见图2)。
1)统一创建条件
一是要拥有符合条件的技能带头人。技能带头人应热爱技术创新和传技带徒工作,具有奉献精神和较强的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在本专业工种具有较高知名度,有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身体健康,能够承担创新工作室日常工作,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技能专家等国家级技能人才;总公司或公司级技能专家;全国技术能手或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积极开展技改技革,获得较多成果;具有绝技绝活或创造了先进操作法;在传技带徒上卓有成效。
二是要拥有一定数量的有效技能人才。原则上,技师创新工作室应具有5名及以上有志于技术创新和传技带徒的技师及以上的高层次技能人才,一般情况下技师成员不超过15人。技师创新活动成员由技能带头人在所辖片区的各单位技师及以上人员中甄选提名,由地区技师创新工作站审核确认,报公司技师创新活动办公室审批、备案。三是要具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和必要的创新条件。建站单位应为技师创新活动供固定的场所,供创新活动成员进行技术创新、技术交流、攻关研讨和技能传授。同时,设立技师创新工作站的用工单位应为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技改技革和技能培训所需的设施、设备、材料等。
2)规范创建程序
关键词:创新驱动 驱动能力 丽水 海西区 优势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8-200-02
“十二五”期间,国家已经把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线,预示着城市的转型与发展将会把重点放在自主创新上,自主创新将成为一个城市升级的重要战略。如何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和城市创新战略,已成为各界研究和关注的焦点,而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提高创新驱动的驱动能力。提高创新驱动的驱动能力一般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力量。提升创新驱动的驱动能力可以增进区域经济发展,其作用拥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创新驱动的驱动能力的相关研究,对丽水自主创新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一、创新驱动能力的主要理论
关于创新驱动的驱动能力,不少国内外学者对其作了研究,并且不断丰富和完善创新理论。
1.熊彼特创新理论。1912年,美国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其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他把创新作为激励经济增长的中心力量。他用“创新理论”诠释了资本主义的本质特点,认为创新推动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同时也使资本主义衰亡。熊彼特把资本主义的发展区分为几个长周期,区分的标志正是创新。根据不同的技术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有了普遍被学者认同的革命时代:(1)1787―1842年,产业革命时期;(2)1843―1897年,蒸汽和工业发展时期;(3)1898年之后,是电气、信息技术产业时代。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最大特点,便是用创新来解释资本主义,认为新技术、新方法、新企业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2.国家创新系统理论。1987年英国学者克里斯托夫?弗里曼在其发表的《技术政策与经济绩效:日本国家创新系统的经验》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国家创新系统”的理念。他把国家创新系统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企业只是在国家之下的一个组成部分。国家创新系统能够最大化的优化和配置资源,并且提高其经济利用率。在国家创新系统中,企业等创新组织通过国家政策的扶持和推广,成为知识创新、传播和利用的生力军,为整个国家的创新贡献力量。他还认为,国家经济发展单靠技术创新是不够的,在组织制度和管理方面,也需要与时俱进,实现创新。国家创新系统充分体现了国家政府在创新体系中的重要角色。
3.区域创新系统理论。1992年,库克教授在其出版的《区域创新体系:新欧洲的竞争规则》一书中第一次提出“区域创新系统”的理论。他认为能够推动区域内创新发展的最具特点的资源优势组成的综合组织才是区域创新系统的本质,区域内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为区域创新提供动力。区域创新体系主要分为主体要素、功能要素和环境要素三个部分,并且这些要素能够有效地输出技术知识、物质产品和转化经济效益,包括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技术、制度、管理等创新功能和区域内有利于创新发展的环境。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完善和发展为如今城市创新发展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
4.城市创新系统理论。创新理论在中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许多学者提出了中国特色的创新理论,其中以赵黎明提出的“城市创新系统”理论为代表。他认为,城市创新系统是指各种创新要素在城市中不断活动,并且相互作用,以此形成的以创新为动力的社会经济系统。他把创新分为三个部分,由企业等组织机构构成的创新主体、由物质条件等组成的非主体要素和大环境下起协调作用的制度和政策。城市创新系统实质上就是由创新要素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并且在系统中互相协作、互相影响,协调发展,成为城市创新目标实现的推动者。城市创新驱动的驱动能力是城市在实现创新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促进新技术、新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或经济效益的具体指标。城市创新理论的发展为我国建立创新型城市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丽水市与海西区城市比较优势分析
2009年,国务院对海西经济区的发展做出了关于“加快海峡西岸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指示,海西区城市因此掀起了一股创新的新浪潮。而丽水也是海西区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丽水如何借势海西发展,将是丽水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本文选择海西经济区主力城市厦门和丽水邻市宁德作为对比,通过比较优势分析、创新驱动驱动能力发展状况分析来探讨丽水创新发展可以借鉴之处。
比较优势是指在经济和生产过程中一个地区所独有的资源和有利条件,能够在区域发展中成为其与其他区域相比的优势条件,资源丰富的区域较易形成比较优势。本文从三个城市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去研究丽水和海西区城市的创新驱动的驱动能力。
1.丽水市比较优势分析。丽水位于浙江省西南地区,与其他发达城市相比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是,绝佳的生态环境是丽水最大的资源优势。丽水以“养生福地”为城市发展主题,打造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致力于建立绿色创新城市。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接待国际游客最多的旅游目的地,所以丽水根据其独有的特色发展旅游产业具有较大优势。
丽水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原生态、原始性特色显著,具有较好的比较优势。根据浙江省旅游资源统计的结果,丽水拥有旅游资源单体2365个,其中优秀的旅游资源单体共353个,包括5个国家森林公园和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表1)。
2.宁德市比较优势分析。宁德市坐落于福建省东北沿海一带,宽阔的海域资源是其发展的有利优势。宁德约44600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占全省的35.63%,港口资源丰富,包括三沙湾、沙埕等在内的多个优良海港对于海洋运输业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并且是远洋港口和大项目的理性开发区域。
宁德广阔的海域造就了其丰富的海产资源,仅海产的经济利益就为宁德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其不单单只着眼于眼前利益,为了可持续发展生态和经济,利用先进技术,研究和发展的大黄鱼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宁德市发展特色滨海旅游的理想场所,沿海是宁德最有利的资源、最具活力的经济发展优势。
3.厦门市比较优势分析。厦门是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经济先行发展,增长迅速,并且率先开展创新改革,比较优势明显。
厦门是东南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工业、制造业发展已较为成熟,经济增长迅速,GDP总额和增长率均属领先水平,教育水平较高、科技高速发展,总体经济优势、政治优势和文化优势明显。
厦门作为海西区发展的主力城市,海峡西岸最大的台资企业聚集地,政策扶持力度大,国家政策优势日益突出。政府为厦门吸引台资、合作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优越的政策环境,从合作项目的开始到确定投产的一系列过程都离不开政府的功劳,政府为厦门对台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优良服务。
三、丽水市与海西区城市创新分析
区域创新系统主要由主体要素、功能要素和环境要素三个部分组成。本文从这三方面解释丽水、宁德和厦门的创新发展现状。
1.丽水市与海西区城市创新主体要素现状。人作为生产发展的主要载体,亦是创新活动的主要载体,一个区域的人口结构对其创新驱动的驱动能力具有重要影响,而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等由人构成的组织机构是创新主体要素的具体表现。
2012年,丽水市拥有高等教育学校3所,在校生数共38114人,教职工人数为1626,其中有专任教师1152人;中等职业学校共有18所,在校生数为33553人,教职工数2206人,其中专任教师有1768人。企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41737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43444人;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上工业企业共有1100个。
2012年,宁德市共计高等教育学校2所,中等职业学校12所。各级各类在校生数36.89万人,大学(大专以上)占总人口比重为7%。
厦门市2012年拥有普通高等学校17所,在校生数143964人,教职工数15602人;普通中等学校116所,在校生数163340人,教职工数12458人;科技活动人员61205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58个。
2.丽水市与海西区城市创新功能要素现状。创新功能要素主要包括机制和管理的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
丽水创新功能要素主要表现在制度和管理方面,丽水为发展生态旅游业建立和完善了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促进了生态资源资产化,既增长了经济效益,又保护了生态环境。2012年,丽水成为第一个农村金融改革的试点,在农村改革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丽水目前已经首先对农村公路管养进行了改革,为农村公路管养建立了有效的新机制,如青田县创新发展的管养“六为主、五到位”运行机制。管理制度的创新为丽水经济发展带来了新动力。
宁德创新功能要素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上,积极鼓励企业创新,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环境。宁德以科技创新为主,根据市场需求提高创新成果的生产转化率,有效地提高了创新产业的经济效益。宁德在管理创新方面也有新发展,如古田平湖创新发展了社会管理工作机制,以全新的管理面貌为社会服务,并有效地促进了宁德科学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厦门创新功能要素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上。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一直是厦门发展战略的指标和目的,为此厦门注重发展高效技术产业、高效环保产业,如厦门国家半导体基地就是高新技术产业的范本。2014年,厦门以“十二五”规划为核心,致力于发展新型技术的开发,并取得了卓越成效。
3.丽水市与海西区城市创新环境要素现状。
创新环境因素包括政府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条件。基础设施建设是区域发展的前提,是区域创新驱动驱动能力的整体环境状况,影响区域创新驱动驱动能力的发展。
2012年度,丽水市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32.66亿元,共完成29.66公里的道路建设,布置污水处理管道138.25公里,城市绿化面积增加了63.59万平方米,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平稳有序进行。
2012年,宁德市共投入64.9亿元用于交通设施建设,并且超计划完成11.8%。2013年计划投入67亿元继续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包括普通公路建设16亿元、高速公路建设42亿元、场站建设1.6亿元、港航建设7.25亿元、交通安全保障信息化系统建设1500万元。
2012年厦门市城市基础设施情况: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121.8万吨/日,实有公交营运车辆3786辆,城市道路长度1976公里,新增绿地面积1027公顷。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14BJL080)、丽水社科联(LC201249)项目的阶段成果;浙江省区域经济学重点学科成果。本文数据资料及其整理得到魏晓英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 陈雨柯.中国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2012(2):36
[2] 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38
[3] 克里斯托夫・弗里曼.技术政策与经济绩效:日本国家创新系统的经验[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39
[4] 库克.区域创新体系:新欧洲的竞争规则[J].地球论坛,1992(23):365
[5] 赵黎明,冷晓明.城市创新系统[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183
[6]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N].福建日报,2009-05-18(2)
[7] 冯灿飞.贫困山区旅游开发SWOT分析及可持续战略[J].改革与战略,2006(5):57
[8] 蓝碧霞,孙丽萍.厦门占据独特区位优势,对台交流一路先行[EB/OL].(2010-09-08)
[10] 柳卸林,高太山,周江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1
[11] 陈光,王永杰.区域技术创新系统研究论纲――兼论中国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J].中国软科学,19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