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基层工作管理的基本方法

基层工作管理的基本方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3 16:22:2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基层工作管理的基本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基层工作管理的基本方法

篇(1)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7-0117-01

第一章 绪论

我国的电力市场逐步从垄断性市场向开放性市场过渡,在这个过程中,新的市场竞争将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对电力营销管理的研究,发现现有的基层供电所电力营销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其提出一定的办法,从而对改进电力营销管理起到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第二章 基层供电所现状和存在问题

2.1 基层供电所电力营销管理工作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三集五大” 战略的提出,供电行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基层供电所也在一步步的优化和改进自己,一步步的推进和对基层电力营销管理进行重新的规划,使基层管理工作人员逐渐从传统的繁杂抄写核查工作中解脱出来,进行真正与现在市场契合的管理工作中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可喜方面。

(1)供电所电力营销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广泛关注和很高的支持,基层供电所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等都向着更加现代规范化方向发展。

(2) 在基层逐步落实了明确的职责分工,精确的岗位设计和流转细节等。

(3)运用了很多的高技术的管理方法,例如远距离采集数据等,不仅提高了人员工作效率,同时也使得电力营销管理方式的透明度得到提升,从而保证了电力资源有序化和数据化。

2.2 基层供电所电力营销存在的问题

(1)市场营销观念低下,不能规范化管理。我国供电公司之前一直实行垄断经营,因此导致了很多的基层工作人员的思想和管理观念还比较保守陈旧,不能很好的适应现在越来越开放的市场,同时导致制定市场营销策略的能力也比较低下,供电企业的管理体系不健全不能很好的紧跟社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而且没有很好的绩效奖励机制,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基层电力营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1]。

(2)营销方法较少。之前电力行业一直处于垄断地位,在这种情况下该行业制定的营销策略就比较单一化。和现在社会上新媒体和大数据相比较,电力营销的水平还处于较低水平,因此电力企业想要保持原有的市场占有率和现有的市场竞争力,则就必须不断提高基层供电所工作人员的现代化营销管理水平。

(3)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不足。由于市场的变革导致很多基层工作人员在服务时还存在思维惯性,没有很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营销人员对于“客户至上、服务至上”的理念还没有完全的扎根于脑海中,例如在工作过程中业务安装效率低下,不能做到优质服务等。

(4)电价、收电费和电能问题。相信很多人都对电价有切身体会,各地各处及各性质的电价不同,同时附加费用很多,导致一张电价单有时显得混乱不堪,很多人很难看懂。现在我国供电市场上也会经常出现供电电压不稳,供需不当等矛盾,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对电能的要求也更加高,因此如何为各类不同的客户提供优质的电能已经成为电力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章 基层供电所电力营销改进方法

对于基层电力供电所在面对新的市场时遇到的诸多问题,主要是由于对于原有行业的惯性思维和对现有市场的不了解,因此加强对现有政策和市场的学习和认识,逐步了解市场,同时加强基层工作人员对电力营销管理工作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实施营销策略的能力。

3.1 加强全体员工培训,转变观念,适应市场

人员的观念决定了其行动,只有改变了工作人员心中陈旧的观念思想,才有望培养全员的市场意识。培训员工加强对市场占有率,市场竞争水平,辅营业务的认识,同时改变工作激励机制,让全员得以了解和认识而后积极努力工作。现有基层工作人员存在老年化、学历低、专业技能不健全的问题,因此要逐步培养员工工作时严格执行工作标准、履行工作职责、使流程控制完全到位[2]。对于基层的员工,与市场和客户接触最为紧密,因此也要加强员工公共关系管理的培训。

3.2 升级电力管理系统,对全员进行量化管理

对电力营销信息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或者引进更加先进的管理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可以统一处理各项电力营销业务,同时省去传统的抄写、核查、收取等繁杂的工作,把员工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市场拓展等能对企业创造收益的活动。对每个员工的工作进行量化,强调员工的工作绩效,激励员工积极工作,同时通过先进的管理系统,可以有效的评估出各站点,员工工作和实际目标之间的差距,可以使得领导快速而及时的做出新的改进方案。

3.3 提高电能质量,推行差异化定价策略

电力就相当于一个电力企业的产品,而产品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公司的收益,因此电力质量对于电力公司来说是重中之重。电力管理工作应该建立在满足客户基本用电需求的基础上,解决困难客户的用电问题,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保证电能的质量,这样才能让客户在市场上这么多可替代电能中选择你。大力推广电缆线路多条主要线路加一条备用线路,避免由于一处设备或线路损坏而影响到整条线路。

对于分时段电价,推行用电高峰期正常电价,低峰期优惠电价,能充分体现电能商品的时间价差。通过使用差异定价,可以鼓励客户错开高峰用电,这对电网公司的设备利用率和负荷率有所提高,这可以有效提升用电客户,供电企业或者社会经济效率。

3.4 做好客户服务

在新的形式和市场环境下,做到满足顾客需求的服务只是基本的,而做到让每个顾客满意的服务才是努力的方向,而要想真正的留住顾客就需要做到超过顾客的预期。要想做好服务需要从整个环节入手,第一个环节即在销售阶段,

这个阶段可以推行客户经理制度和实行业务全过程管理,使得各个环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加工作效率,减少业务销售时间。对于正式客户的售后服务,其主要工作即是传统的抄写,核查等环节,可以一小区或者村落为一个网点,对其分别进行服务,同时和电力公司的系统紧密结合,通过信息系统,公司领导可以对优质客户或者经常欠费客户进行差异化服务。至于差异化服务,可对优质客户进行免费检修,面对面意见交流反馈等切实解决客户的问题,从而进一步维护客户关系。

篇(2)

一、基本工作情况

按照区局领导的安排,本人分配在扎路营片区工作,在区局党组和分局的领导下,本人一是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区局党组和分局的领导,二是对片区监管工作认真负责,三是认真向基层学习,四是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工作中具体参与了以下几项工作:

1、对扎路营市场主体的清理规范。

扎路营市场是临沧城内较繁荣的市场之一,已完成一期建设场内有门店158间,已开业的商铺126户,通过片区管理人员的摸抵排查,仅有20余户持有营业执照,并且20余户中大部分是核准的经营场所与现实不符,其余111户都属于无照经营,也就是说扎路营市场内的所有经营者基本属于违章经营,在场内无照经营时间最长的达10月,场内无照经营率高达90以上,开业的126户中有近120户需要办理新设立登记或变更登记。针对这一特殊情况,整治工作组经研究,采取了场内以规范登记为主的原则,为了达到将所有经营者纳入登记管理的目的,我们采取了宣传与服务相结合,市场开办方及相关部门与工商部门分工配合相结合的工作原则进行规范。在工作中各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做到了宣传到位、服务到位。通过宣传发动后,执法人员深入到每一户经营者的店铺中进行上门办照服务,采取了直接由执法人员帮助经营者填写申请表,帮助复印相关材料、帮助解决场地证明文件、当场收取登记费、工本费,对不涉及前置许可的,申请人签字后,及时送交打印执照,对涉及前置的帮助经营者填写申请表后,由相关部门当场告知申办前置应提交的材料,待完善前置材料后在及时打印执照,对打印好的执照安排专人送照上门等措施,由于采取的工作措施得当,对市场主体的整个清理规范办照工作,进展顺利。场内的所有固定定铺面经营者都按规定办理了营业执照,有照率达100%。亮照率也达100%。本人在市场主体的清理工作中亲自参加了一系列的工作,为规范主体行为尽到责任一个普通管理人员的职责。

2、对扎路营市场市容的清理规范

为了有效的开展市场整治工作,在清理整治之初,在本人的倡议下市场开办方与整治工作组召开了专题研究扎路营市场存在问题工作会议,通过分析,扎路营市场内脏乱差、乱搭乱建、占道经营,消防通道不畅、交易秩序混乱现象突出,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为了尽快改变这一现象,整治工作组确定了拆除违章建筑、清理占道经营、畅通消防通道、消除市场安全隐患、建立健全市场开办者内部管理长效制度的工作思路。在市场开办方的配合下,本人指挥、参以了市场内乱搭乱建、占道经营,消防通道不畅的清理工作,强行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56户、违法广告30余条幅。虽然拆除工作阻力较大,被拆除的经营户情绪激动,一度二次出现动武阻碍拆除工作的迹象,但在执法人员、市场开办方及公安综合执法大队的配合下,动武阻碍拆除工作的情况得到控制,按要求完成了拆除违章建筑工作,通过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市场面貌得到了彻底改变,通过占道经营的清理,交易秩序得到改善、畅通了消防通道、消除了市场安全隐患。卫生环境得到了改观,脏乱差现象基本消除,树立了临沧中心城市的良好形象。

3、对辖区内违法违章行为进行查处

由于凤翔风分局监管辖区大、范围广、监管对象多、监管人员少、交通工具不足等原因,辖区内无照经营等违章违法现象较为突出,根据片区管理人员提供的钉子户名单,即多次通知拒不办照的经营户,我们采取了拔钉子的方法逐户进行清查,凡有违章行为的一律先处罚后规范的原则,开展拔钉子查处违章违法行动。在整个查处工作中本人做为案件主要承办人直接办理的案件20件(全部是一般程序案件),收缴罚没款17100元,收取会员费1000元,没收裸装速冻面米食品157.5公斤。在20件案件中,其中,无照经营案件18件,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2件,在查办案件过程中,做到了既快查、快处,又做到程序合法,做到了查处快、结案快、执行快。在本人从事工商工作20多年里,第一次做到了5天查办5个一般程序案件案件,并且全部做到当天进行现场检查,第二天全部结案并执行完毕。在查办的20件案件中,无一件复议案件。在查办过程中敢于碰硬,查办了从未受过行政执法部门处罚过的澜沧江啤酒

企业集团无照经营原生茶庄案,收缴罚款9000元。对无证、无照在扎路营市场内摆摊的4户销售和用中草药看病的经营户进行了取缔限期搬离市场。

本人带领本小组人员,对辖区3个超市销售老5类食品,执行国家食品强制标准qs标志情况进行检查,按规定自20__年1月1日起,我国在大米、食用植物油、小麦粉、酱油和醋五类食品行业中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也就是说所有销售的上述老5类食品都必须要有qs标志。这是工商部门第一次对qs标志进行检查,通过对3个超市的104个老5类食品进行检查,其中,大米20个、食用植物油25个、小麦粉19个、酱油17个、醋23个商品进行检查,所有销售的老五类食品都有qs标志,符合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规定。也就是说,超市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是基本到位的,消费者在超市上对老五类食品可以放心购买食用。

4、对查处后的当事人进行上门服务

本人做为案件主要承办人直接办理的案件20件中,有18件是无照经营案件,在查办过程中我们坚持违法必究的原则对违法行为作了行政处罚,但不是一罚了知,在处罚执行完毕后,我们又重回到被处罚的当事人店中,进行上门办照服务,执法人员帮助填写申请表,帮助协调前置申批事项,帮助复印相关材料、现场收取登记费、工本费,直接送交服务大厅进行受理、执照打印好后,执照安排专人送照上门,18户被处罚的当事人,已为17户办理了营业执照。通过真诚、热情、周到的服务,化解了被处罚当事人对执法机关或执法人员的抵触情绪,真正落实了总局周伯华局长提出的监管与服务相统一的要求。真正做到了执法树权威、服务树形象,在被查处的当事人心中,树立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执法严格、服务热情、周到、人性化管理的形象。

5、为市场长效监管拟定相关制度

随着清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和与市场开办方多次沟通、交流,逐步掌握了市场内存在种种问题的根源是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本人一是向市场开办方灌输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二是向区局领导汇报、三是发挥业务科室工作的长处主动帮助市场开办方拟定各项管理制度。在此项工作中本人拟写了《临翔区商品交易市场管理办法》该办法对开办方的责任、各监管部门的职责、进销货台帐的建立、注册登记并联申批等内容作了祥细的表述,很多地方体现了《特别规定》的内容,符合临翔区和临沧的实际。与韩之京同志一道拟写了市场开办方的《先行赔付制度》、《保安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守则》、《经营户守则》、《消防管理制度》、《水电使用管理制度》、《治安管理规定》、《卫生管理规定》、《文明经营公约》、《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书》、《诚信经营承诺书》11个内部管理制度,为实施市场的长效监管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几点经验和体会

通过近2个月的基层执法实践,个人得到了锻炼、实践经验得到丰富、了解了基层工作的实际,避免了今后闭门造车,拟写的文件、规定、制度在基层无法执行的现象。通过实践本人认为最值得总结的经验有以下几点:

一是凡有违法违章行为必须先查处后规范的这一经验。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工商部门对服务强调的多、执法有所弱化,这一现象去年以来有所改变,但“首违不法”的影响还没有消除,执法树权威、服务树形象的意识还没有形成,今后应该形成不论什么单位、什么人,只要违法必先查处,特别是无照经营的。友邻单位和各种关系的说情只能减轻不能免罚。

二是在案件查处上执行谁发现、谁调查、谁决定、谁处理、谁执行的案件查办新方试。可以说这是这次的案件查处工作能够快速结案,取得较好成绩的真经。这应该是我们一直所要探索的最好的执法机制,这种方式应该很好的的进行总结、推广。这个方式的核心是决定权,关建是核审关,只要相信我们的干部,按照职级下范一定的决定权,就能够做到快查快处,案件核审要转变观念,对一线查办的案件不是挑刺、否定,而是服务,只要不存在定性的错误,一切内部文书,核审时间应随案件的要求而定。

三是市县(区)共同办案或市局直接查处县(区)局案件的经验。这是一个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最好的途径,通过市局直接查办县(区)局管辖的案件,也是促进基层履行职能的一个最好的办法。

四是整顿一个行业、规范一个行业的经验。此次本人做为案件主要承办人直接办理的案件18件无照经营案件中,大体可以分为二个行业,一是美容美发业7户、我们在查处后,在进行规范时,美容美发行业原要求提交卫生许可证,所以一直不能够办理,造成无照经营,为了尽快规范这一行业,查阅前置许可目录后,未明确规定,我们及时为当事人办理了营业执照,规范了这一行业。二是临帮路岔口餐饮业6户无照经营,在进行规范时及时与卫生部门协调,虽达不到卫生验收条件,但作为集中整治工作中的问题,作为特殊情况及时办理了许可证和执照,规范了这一路段的餐饮行业。

五是部门协调,合力监管的经验。在临翔区此次开展的清理整治市场秩序工作中,采取“政府主导、工商牵头、部门参与、联合执法”的集贸市场集中整治措施,卫生部门抽派6名人员从始至终全程参加集贸市场集中整治工作,建设、公安、药监、质监、安监、经济等部门根据集中整治内容,及时派人协助开展工作。防疫部门现场为申请人抽血化验,卫生部门现场填写申请表,工商部门现场办照、公安部门安全保障。从而走出了一条“联合协作,规范行为”的集贸市场集中整治路子,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六是敢于涉足监管新领域。对qs标志的监管,目前工商部门在这一领域的监管还是一个空白。对超市的检查虽未查出销售无qs标志的食品,但,表示工商部门已开始对注重这一领域,已开始对流通领域中qs标志的情况进行检查,通过这次的检查,积累了涉足这一领域的一些经验,为今后更好的开展这一工作打下了基础。

三、存在问题和几点建议

通过近2个月的基层执法实践,学习到了基层一些好得经验和工作方法,但也发现了如下一些问题:一是片区责任落实不到位。如,一个市场内存在近100余户无照经营,就是最好的证明;二是基层干部责任心不强。违法者在辖区内无照经营时间长达1年以上,不查处、不取缔、不规范,缺乏责任心;三是查办案件的机制不活。死般硬套;四是督查工作的方式、方法、内容有待改进。

篇(3)

论文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给乡村基层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文章旨在探讨新形势下乡村基层工作的困境与出路,着重从三个方面论述:一是乡村基层工作面临的难题;二是影响乡村基层工作的原因;三是乡村基层工作的对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给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

一、新形势下乡村基层工作面临的难题

1.乡村治理矛盾凸显。在乡村治理方面,乡镇和村这两级组织各自都具有两种职能:一是为本社区居民提供公共产品,乡镇、村两级组织有责任为本社区居民提供适合其规模范围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二是执行从中央到省、市、县布置下来的各项任务。履行这两种职能都需要财政作保障。税费改革尽管有乡镇机构、农村教育的配套改革,但财政缺口仍较大,乡村两级的财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执行上级各项任务的功能相对弱化,为本社区居民提供公共产品能力不足的问题凸显出来。主要表现在:现行的以农田水利为主体的农村基础设施,无论是存量还是增量上都显得严重不足;农村科技的推广运行和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将变得更加艰难。

2.人地矛盾纠纷日益严重,农民隐性负担尚未涉及。针对农民负担而言,税费改革关注的只是农民的显性负担,而对农民的隐性负担关注不够。城乡分割体制是农民隐性负担过重的制度根源。农民隐性负担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农业产品剪刀差问题;二是农民进城成本仍然过高,并且不能享受城市居民的各种福利;三是农民付出子女教育、医疗等费用过高;四是农村基础建设等收费成为农民甩不掉的一大负担。

3.乡村收支缺口较大,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税费改革,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但与此相伴的是乡村两级财力大幅度减少。村级债务黑洞将是一颗随时会引爆的炸弹。其特点为债务构成复杂,利息高,且多为短期。而且因管理上的混乱,至今仍未能有效遏制新的债务不断增长势头,农村债务包袱有增无减,各种开支无法削减。乡镇仍必须按时应付以下几方面的开支:乡镇干部的应发工资;乡镇中小学教师的工资。这一部分工资数额大,基数高,而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还有最令乡镇财政和乡镇主要领导头疼的大宗开支:乡镇退休人员的工资、医疗费用及其他社会保障费用;日常办公经费,包括招待、车辆等必须的费用;订阅各种上级要求的报刊、书籍的费用;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的开支;等等。

4.乡村两级干部的待遇及走向成为乡村基层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乡镇干部面对乡村工作职能的重新定位和角色的转换,在部分干部中产生了失落感和盲目性的困惑。推进乡镇体制改革,由于相应的配套措施未能及时跟上,使目前乡村干部的工作,一下子从原来的高度紧张的环境中进人闲暇无事的工作状态,大多数干部都有一种失落感和不适应性,习惯的思维方式失去作用。于是,因职能的转变,部分干部对新的角色一下子难以适应,导致干部责任心下降。由于乡镇职能转制上的不完善,对农村基层工作的正常运转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新形势下影响乡村基层工作的原因

1.农村经济发展力度不够、路子不准。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矛盾增多、难度增大,归根结底是由于农村经济的落后所致。农村义务教育的“普九”验收;乡村道路、农用电网等农村基础建设的全面升级;农村饮水工程的全面铺开以及以农业综合开发为主体的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剧增了村级集体资金的投入量。在农村集体收入本来就出现短收的情况下,不切实际的基础建设项目的盲目上马和少数人为捞取政治资本的形象工程和政绩样板的出现,给本来就不足的农村经济积累雪上加霜。农村基层组织长期局限于财力的限制,只把注意力集中到收税收款等琐碎事务中,办任何事情都把手伸向群众,必然导致党群、干群之间容易滋生矛盾。因此,农村税费改革后基层组织建设遇到的种种问题,发展不够是关键的症结所在。

2.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的职能定位不准。农村税费改革后,基层组织必须思考“干什么,怎样干”的新课题,基层干部必须重视税费改革呼唤“复合型”、“市场型”、“民主型”干部的新要求。但客观地说,目前基层组织还没有实现这种角色的转换,基层干部还不具备这种能力素质。突出表现在工作职能、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上,仍然习惯于传统的“种一管一收”、“催一征一罚”,没有把工作重心定位在依法行政,以法律的手段、经济的手段来管理村组事务上来;没有定位到研究市场农业、规模经营和产供销配套服务上来;没有定位到积极发展农村经济,自身示范做样子,教育群众换脑子,引导农民找路子,建立一个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机制上来。

3.改革的跟进措施不配套。农村税费改革应该是一项系统工程,但目前把它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进行全方位的配套改革还考虑得不够,带来了基层组织建设上的难度。税费改革后,财政转移支付的改革力度太小,对于弥补日益扩大的财政缺口来说于事无补;乡镇部门机构改革还不到位,乡镇合并了,但是人员并没有减少;教育体制改革严重滞后,教师工资的发放并没有真正摆脱由乡镇负担的做法;农民的素质偏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还处于一个低水平上;等等。由于这些配套改革没有及时跟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处在夹缝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就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三、新形势下乡村基层工作的对策与思路

税费改革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既带来机遇,又带来挑战。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

1.抓发展,为乡镇基层工作打下物质基础。改革带来的功效是暂时的,即便实现了“零负担”,如果群众的收入没有增长、经济没有真正的发展,群众仍然不满意。更重要的是通过加快发展致富,坚持发展这一主题,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来抓,才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唯一出路。(1)必须看准市场抓调整、抓工业。在“农业保稳、工业致富”的格局下,把抓发展的着力点放到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上来,坚持集中精力培植支柱产业,大力涵养财源。一是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快农业产业化增财源;二是大力发展乡村工业,扶持骨干增财源;三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壮大规模增财源。(2)盘活存量,变资产为资本,变资源为财源。一是乡镇、村如果在所在集镇有闲置的土地,又适合于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应允许其以人股的方式联合开发或出售长期使用权来增加收入。二是近年来通过布局调整,一些县取消了许多所中小学,空出了不少土地和房屋,这些土地和房产等如果充分利用起来,又是一笔很可观的固定收入。三是加大土地复垦整理力度。结合“空心村”改造,争取国土资源部门的支持,将大量空置宅基地和集体所有的废弃荒地进行复垦整理,使“生”地变“熟”,在目前实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的形势下,这些土地的承包经营特别是转变成建设用地后,无疑又是一笔巨大的财富。(3)规范“一事一议”制度,确保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在当前没有相关法规保障“一事一议”实行的情况下,可尝试由县政府出台有关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完善管理规定,制订具体操作细则,切实解决项目难议成、多数人同意的事情少数人不执行、外出人员筹资难收齐等弊端和问题。村级组织要掌握时机和方法,充分用好“一事一议”。2.抓改革,为减免农业税提供体制保障。各项配套改革既是减免税改革内容的深化和延伸,也是巩固减免税改革成果的保证。一定要按照“转变职能、强化服务、精简机构、减少支出”的目标,切实推进各项配套改革。(1)深化财税改革,完善乡村财政体制。按照乡财乡理、乡事乡办、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结合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乡村财政体制。一是合理核定收支基数;二是适当调整县乡收支范围;三是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切实保证基层政权运转和农民负担不反弹。(2)继续深化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合理调整乡镇事业布局。一是淡化乡镇政府职能,进一步深化完善乡镇机构改革。在机构设置上本着“强县弱乡”、“实县虚乡”的原则,重新定位乡镇政府职能,严格控制领导班子职数,严把人员人口关,大力精简内设机构。二是减少乡镇政府事权,积极推进乡镇事业机构改革。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思路,合理调整事业单位布局,大力压缩编制,逐步建立起相应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三是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步伐。按照规模、效益的原则,对乡镇中小学布局进行调整,适当集中办学,同时对教师实行定员定岗,解决农村中、小学过于分散、师生比例不相称、师资浪费等问题。(3)加快合组并村步伐,大力推行村干部公职化。一是按照“尊重民意、便于管理、规模适度、整建制撤并、所有权不变”的原则,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人口少、规模小、地理位置相近的村庄,通过撤并达到“村级规模合理、资源配置优化、村级组织健全、服务功能强化”的基本目标。二是在此基础上,从乡镇机构选派政治素质高、熟悉农村工作、懂农村经济管理的年轻干部或转业退伍军人,下派各村挂任实职。三是培养选拔一批“富人村官”。农村圈子很小,村看村,户看户,党员看干部,表率作用立竿见影,那些文化水平不高、致富能力不强的村干部,自己穷得叮当响,当然也无法赢得群众的信任。因此,从治穷先治官的角度出发,培养选拔一批“能人村官”、“富人村官”,使其承担起带头闯市场、带头致富的“领路人”作用。

3.抓减债,积极化解乡村财政风险。农村不良金融债务的存在,直接关系着农村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成为县、乡各级政府关心、农村集体组织烦心和广大群众不放心的突出问题,也是制约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清理防止并重。其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减息减债。农村因借、贷形成的债务,在认定核实本金基数和利息基数后,重新界定利息,禁止高利息或息转本。对违反国家规定的高息借贷,按合同期法定利率标准,逐一核定本息,置换统一票据,严肃清理无本生息、少本多息、利滚利等违法行为。(2)变现资产,清偿抵债。凡有负债的村委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对其闲置资产(包括乡、村集体企业在内)进行登记、评估,转让经营权或公开拍卖,所得收入用于还债。(3)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资源资本化偿债,包括对五荒地、承包地、林地、果园的使用权实行招标承包、延长承包期、拍卖等办法偿债;资产资本化偿债,包括拍卖生产性资产还债,租赁或转让水利设施、中小水库闲置的固定资产经评估批准后用于偿债。(4)清理核销呆坏账。农村债权债务形成原因复杂,仅靠集体经济组织自身化解难度很大,需要在全镇、全区乃至全市、全国范围内统筹解决。建议尽快出台化解乡村债务的政策法规,采取各级财政适当补助、核减、划转等具体措施化解乡村两级不良债务。经认定确已无法收回的,形成专题材料,通过一定的程序经逐级审批后进行核销。(5)中央财政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由于农业属弱质产业,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目前,我国通过财政反哺农业的条件已经成熟,国家应对村组债务和基层组织运转进行转移支付,由财政化解一部分因承担政策性任务而举的债。

4.抓节支,努力降低乡村行政运行成本。严格管理,强化监督,挖掘潜能,提高效率,使乡村行政运行成本与农业生产成本一同降低,从根本上减轻财政压力。这就要求健全制度,严格控制支出。(1)加强乡村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推行乡镇、村政(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实行严格的预算控制和费用包干制度,加强民主理财和监督,打紧开支,量入为出,量钱办事,大力压缩办公费、招待费等非生产性支出。(2)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约束有关职能部门行政行为,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出台涉及农民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集资项目。严禁在农村开展由农民出钱、出物、出工的各种达标升级活动和创建活动,兴办公益事业,哪一级提出的项目哪一级出钱,不得要求层层配套资会。

参考文献

[1]王学江,逐步取消农业税将产生多重效应[N].国际金

融报,2004—03—09.

[2]石绍宾,农村税费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财

政学院学报,2003,(5).

[3]理性看待全面取消农业税[EB/OL].

篇(4)

一、我市基层法律服务发展历程

我市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是从1985年开展起来的,主要是弥补当时律师、公证人员不足,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群众法律服务需求。初期成立的法律服务所依托乡镇、街道司法科,除开展基层法律服务业务外,还承担着基层司法行政的职责,负责指导人民调解,进行法制宣传,开展综合治理等工作。1993年,随着我市司法行政工作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市基层法律服务突破了单纯依托乡镇、街道司法科的办所模式,扶植、发展了一批不占国家编制、不要国家经费、自收自支、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两不四自”所,形成了基层法律服务所多种体制并存、相互竞争的局面。

*年3月31日,司法部59号、60号令,即《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组织机制、建所模式、运行机制、执业准入、执业监督等做出了有关规定。

*年10月,我们根据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的部署和司法部《关于基层法律服务机构脱钩改制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的具体情况,本着积极、慎重、区别对待的原则,精心组织实施街道、乡镇法律服务所与所在街道、乡镇;有挂靠单位的直管所与所挂靠的单位实行脱钩改制工作,对于尚未实现自收自支的基层法律服务所可暂不实行脱钩改制,维持原管理运作体制。为配合此项工作,对基层法律服务所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进行了重新登记。全市有271家所条件合格,准予登记,1394名按要求实行了脱钩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经申请,审核领取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

20*年8月,司法部召开全国大中城市社区法律服务工作会议。会议提出法律服务工作要从多方面进行规范,以律师工作与大中城市基层法律服务工作为重点,并提出了“一个调整,两个加强”的指导方针,作为大中城市社区法律服务工作调整规范的方向。“一个调整”即街道法律服务所要从诉讼领域逐步调整出来;“两个加强”即加强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面向基层、面向社区、面向群众服务的功能,加强律师为社区居民提供诉讼法律服务的功能。按照会议精神,我们对全市基层法律服务进行了调整规范。231家基层法律服务所、1300余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立足街道、乡镇社区,面向基层社区群众开展法律服务业务。

从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发展历程看,它的产生确与当时律师公证力量不足、法律服务供求紧张有直接关系。但它在发展起来后经长期实践探索,已逐步形成有别于其他法律服务工作的职能特色和优势。一是它的服务基本履盖了农村乡镇和城市社区,为农村群众和城市居民处理简单、小额的法律事务提供了一种就近便利及时的法律服务渠道,特别是在稳定和完善农村中发挥着法律保障作用。其业务总量和服务受众面逐年增长,与律师业、公证业初步形成一种拾遗补缺、优势互补的格局。二是由于它贴近群众,服务便捷,且收费低廉,在便利满足城乡低收入阶层和弱势群体获取法律服务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为他们排忧解难,成为弥补我国法律援助不发达的重要举措。三是它自创立以来,就在协助基层政权组织推进依法治理、依法行政、开展法制宣传、整治热点问题、开展社区法律服务等方面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参谋助手的作用并成为乡镇司法所的得力助手。

二、当前状况及问题

我市目前基层法律服务所共222家,法律服务工作者1160人。其中城八区89家所,556人;郊区133家所,604人(根据2005年度执业检查统计)。城八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中,离退休人员150人左右,其余400多人均为前些年脱钩改制人员,年龄以40、50岁为绝大多数,这部分人员文化程度以大专为主,从业时间较长,是城区基层法律服务的主流力量。从总体情况看,基层法律服务适应了现阶段郊区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它所起到的为农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为基层政权和村民自治组织充当参谋助手、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的特色和优势随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更加显现无遗。它以其低成本提供方便、及时的服务赢得了相当的服务空间,并协助乡镇司法所落实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服务,开展人民调解,推进依法治理等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司法行政基层工作的压力,从而在实践中印证了其现阶段存在的合理性。在城区由于律师服务业相对发达,基层法律服务作为“简易和初级”的法律服务虽然仍有一定的服务市场但总的讲已较难参与服务市场的竞争,加上人员构成复杂、兼职人员过多过滥,现行的行政管理手段也难以实施有效的管理,以至产生了跨街道跨地区乱设分支机构和接待站点、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违规开展有偿服务、冒称律师名义误导群众或以不正当手段与律师争揽业务甚至恶性竞争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不仅难保服务质量,违反执业纪律、侵害当事人权益的问题也时有发生。在相当程度上冲击和扰乱了法律服务市场秩序,也损害了法律服务队伍的整体形象。这些情况的出现给我们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迫切需要我们研究新思路、考虑新对策,采取切实可行的新方法,进一步归纳问题分析原因予以引导和规范。对于问题可归纳为:

(一)组织形式定位不明,开展诉讼服务缺乏法律依据,对未来发展的认识不统一。关于基层法律服务所的组织形式司法部颁布的两个管理办法中规定对“基层法律服务所按照事业法人体制进行管理和运作”,在当前法制不断健全,依法行政的要求不断提高的形势下,这种摸棱两可的说法显然已不符合法律的要求,在实际操作中也带来了一定的混乱。任何一个社会组织都必须经法定程序登记设立,基层法律服务所在进行机构法人代码登记和纳税申报时就面临了对其组织形式界定不明的情况,给我们的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在服务方面,基层法律服务所承担诉讼服务在法律上没有依据。我国的诉讼法律制度由三大诉讼法规定,刑事诉讼法规定,只有律师、单位推荐的人及监护人、亲友才能接受委托,担任辩护人;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与刑事诉讼法基本一致,只是范围上稍有扩大,即经法院许可的其他公民可以受委托担任诉讼人。这里所谓其他公民,是在法院许可的情况下一种临时性的、个人性的不收取费用的活动,不是专门的职业性活动。显然,三大诉讼法都没有赋予基层法律服务所以自己的名义诉讼的资格;三是管理机关内部认识不一。鉴于外部环境压力,在我系统内部,对基层法律服务长期存在着不同看法及较大争议。有的认为它是特定时期的产物,是弥补律师不足的权宜之计,在律师业壮大后应逐步萎缩消亡;有的则坚持它作为律师制度的有益补充,同时是基层法治的重要辅助力量,应促其规范,长期稳定发展;还有的认为它是一种过渡形态,基于目前国情和律师业现状,它可以在农村保留发展,但应先从城市退出,并创造条件逐步向律师业并轨。这种认识上的分歧不仅造成对其发展模式、走向等重大问题长期形不成共识,而且导致相关政策不时处于摇摆、步调不一和不确定状态。这些年外部的法律、政策环境也不时对基层法律服务的发展造成冲击和影响,特别是在全国大中城市社区法律服务工作会议之后对我市基层法律服务的影响不小,同时又缺乏明晰的规范政策和措施使管理中的一些问题一时难以解决。

(二)当前可依据的相关政策文件和监管力量已经不适合新时期基层法律服务管理的需求。我们对基层法律服务的监督管理依据主要是司法部于*年3月31日以59号、60号令的《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两个办法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组织机构、建所模式、运行机制、执业准入、执业监督等做了原则性规定。北京市司法局根据两个办法配套出台了《北京市基层法律服务所登记和年检管理办法(试行)》和《北京市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并就基层法律服务所的辅助人员管理、业务档案管理、执业广告管理等提出了规范性要求。但从实际管理角度看,部颁两个管理办法虽然对基层法律服务的基本构架、人员要求、执业条件、内部制度等做了相应规定,但存在过于原则、可操作性差的问题,况且部颁规章的法律效力较低,难以全面规范作为法律服务业中一个类别的基层法律服务,国家行政许可法的实施更对其产生诸多限制。尤其是现阶段我们执行的有资格但不能在城区执业、城八区严格控制不能转入从业人员、停办兼职人员执业以及停批设立新所等具体限制措施都是根据上级领导讲话精神和指示而行,缺少相关的法律或政策文件依据。这是我们规范管理工作中最关键的问题,也是我们工作的软肋。

从监督管理的组织机构看,司法部作为全国基层法律服务的最高管理机关,原由基层工作司基层法律服务指导处负责,不过两三个工作人员。现交由公证律师司负责,一个工作人员。北京市由市局基层工作处基层法律服务科负责,工作人员两名。作为具体实施监督管理的区县司法局,承担此项工作的基层工作科由于负责的工作项目多、涉及面广、人员编制有限,能有一个人兼职负责此项工作已属不易,难以实现对基层法律服务的监督管理职能,只能是有了文件发一发,年检注册盖个章,遇到投诉应付应付息事宁人而已。而且现有的监督管理手段也多为事后监督,在实施上既缺乏法律依据,又没有组织保证,多流于形式上的走过场。

(三)落实街道基层法律服务所退出诉讼领域的难度较大。根据司法部全国大中城市社区法律服务会议和2005年3月下发的《进一步规范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精神,街道基层法律服务所要调整出诉讼领域,向公益性社区法律服务组织过渡和转型。对此,我们认为目前在我市全面落实此项工作有很大难度。

1、城区街道法律服务所要逐步退出诉讼领域的可操作性不大、不实际。仅靠司法行政机关的力量“退出”环节操作十分困难,首先,我们没有撤消基层法律服务所的权力,如果原组建单位不配合,我们将难有作为。其次,假如城区基层法律服务机构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私下接案做,我们无法及时了解,也不能保证“退出”的有效落实。在法院认可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可以作诉讼的现状下,我们不能完全杜绝上述这种违规操作。

2、根据部发关于《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及相关说明中提到的“明确基层法律服务所按事业单位进行管理的模式…….”。就北京市的情况来看,长久以来基层法律服务所的性质一直没有统一的界定。如果现在统一改为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管理,其编制、经费等具体问题都无法得到落实,必然影响今后基层法律服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3、如果执行城区街道法律服务工作者退出诉讼领域的意见,我市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安置问题难以解决。这些人由于年龄和现有素质、学历等条件的制约,极少能够具有申办律师事务所或转为从业律师的资格。他们在退出诉讼领域后必将面临主要生计断绝、生活难以为继的困难局面。如此则不免引发上访、或其他过激行为,势必对首都的社会政治稳定、生活安定造成不利影响。

三、对策及建议

以上这些问题和可能出现的情况,我们已反馈给司法部有关部门,并请上级领导机关能够进一步提出具体、稳妥的指导意见,分阶段、有步骤地解决基层法律服务的规范和发展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从现阶段加强基层法律服务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几点建议:

第一、应该承认基层法律服务目前仍有存在的必要。不论在城区还是在郊区县律师法律服务仍有缺口,基层法律服务以其自身的特点可以拾遗补缺,满足民众低层次的法律需求。尤其是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形势下基层法律服务可以其自身的优势发挥出显著的作用。

第二、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使管理工作有法可依。现阶段基层法律服务监督管理的基础法律依据的欠缺是管理环节薄弱的致命伤,没有一套法律效力高、操作性强、完备、规范的制度,难以实现对基层法律服务有效的管理。

首先,基层法律服务作为现阶段社会法律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应有其相应的法律地位,这也是一个法治社会必然的要求。现在的基层法律服务上位依据只有两个部颁规章,不论是对其诉讼地位还是其社会法律服务职能的体现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法律界定。

其次,基层法律服务管理涉及的范围较广,既有机构的又有人员的;既有内部的又有对外的;既有业务管理又有行政管理。对任何一项内容的管理都需要一个评价的标准,只靠两个管理办法是根本达不到的,需制定不同范围、不同级阶、不同效力的一整套科学完备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特别是对现行的一些限制性政策规定,迫切需要按照有关部颁规章明确实施依据,保障有章可循,措施有据,管理到位。

第三、明确我市基层法律服务城、郊区不同的发展思路。如果城区不再发展已是既定方针的话,就需要考虑如何引导现有城区从业人员向郊区农村过渡,除去利用行政的还应运用市场的经济的方式或手段引导并在一段时间内维持城区机构、人员和业务范围的现状,以满足现阶段城区低层的法律服务市场需求。在不断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和严格控制不增加从业人员的基础上待其自变。同时着重做好政策依据方面的工作,以备因申请执业、转所等问题引发的询问和质疑。对于八城区以外的郊区县应形成宏观的发展思路,制定配套规章制度,促进基层法律服务的健康发展。

篇(5)

【关键词】统计工作;问题;建议

一、统计工作中的问题

1.企业统计队伍中缺乏掌握专业统计知识的人才

统计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统计功能的发挥有赖于统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质,可是真正接受统一专业教育和取得相关资格认证的人却很少。所以,统计人员不能很好的把握统计工作内容,并且深层的加工和分析统计资料,也不能合理的应用现代统计技术以及方法。

2.企业缺乏稳定的统计队伍

企业缺乏稳定的统计队伍,影响了统计工作的发展。因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经常对统计人员的岗位进行调整,尤其是基层会有频繁的人员变动,严重影响了基层统计工作的进行,降低了统计人员以及队伍的稳定性。

3.企业统计人员缺乏系统的岗位培训

当前,企业针对统计人员没有设置专门的培训,无法满足统计工作的需求,尤其是基层统计人员,因为工作繁忙,缺乏培训的时间和机会,也没有参加专业工作交流的机会,导致他们掌握的统计知识有一定的滞后性,对统计工作的发展和提高有一定影响。

4.缺乏完善的统计法制建设

有些单位或者个人缺乏对统计法律法规的认识,不重视统计工作,无法按时完成报表,经常发生瞒报、漏报、拒报等行为。而进行执法时也不够严格,所以需要加强执法力度。

二、对统计工作的建议

1.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统计工作具有很强的业务性和连贯性,需要统计人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统计人员的高素质可以确保统计工作顺利进行。所以需要提高统计人员的稳定性,基层部门要设置专门的统计人员,并且确保统计人员不仅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所以统计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探索和创新,为统计工作的发展做出贡献。

2.强化建设统计法制

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普及《统计法》,促使统计人员从思想上加大对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视,并且促使他们依法统计,并且提高统计的社会影响,提高普通大众的统计法律认识,创设一种诚信求真的统计氛围。也要加强惩处统计违法的力度,定期检查统计执法情况,严格惩治瞒报、虚报和拒报数据的违法行为。

3.对企业统计人员继续再教育培训体系进行完善

首先需要严格制定管理局规定的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如果统计人员不具备基础统计知识和统计法律知识,就要进行相关考试,获得《统计证》;而取得《统计证》的人员每隔2-3年,就要更新知识,既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也推动整个统计行业提高整体素质,进而将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提高统计队伍的稳定性。

同时,也要加强统计人员培训管理的职能,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统计指标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也在不断更新统计方法制度,统计人员也要积极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4.做好基层统计数据的采集处理工作

统计工作的重点是基层,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关键也在基层,所以需要狠抓基层和基层工作,确保统计数据的顺利进行。

统计工作的核心是数据的采集,而做好数据采集处理工作的重点在于时效性,将数据及时采集和技术上报,为数据审核评估提供足够的时间,确保数据质量以及准确性,并且对基层的报表进行认真审核,依照求真务实的原则对基层上报的数据进行评估,确保数据的真实。如果统计人员比较闲的时候,还可以到基层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基层单位的基本情况,以基层工作实际为依据,找准工作重点和难点,然后创新工作。

5.做好统计分析工作

统计工作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统计分析,如果将统计分析做好,就要确保统计工作的质量。在进行统计分析时,不仅要重视定性分析,也要重视定量分析,并且依靠先进的统计技术深入分析,以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点和热点为项目,充分把握生产运行的规律,通过详细分析数据和论述,创新工作方法。

三、结语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并且不断改革企业的管理体制,所以企业各级管理者要求更高质量的统计信息。企业一定要加大对统计工作的关注,完善统计体系,并对服务对象进行调整,应用先进的技术,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统计人员也要积极完善自身,为统计工作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这样统计工作就能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宝侠.对提高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J].发展,2009(08)

[2]欧哲传.统计工作如何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J].现代经济信息,2011(08)

[3]陈桂良.企业统计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外资,2011(02)

[4]吴沛.试论企业统计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16)

[5]张文光.工业企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隐忧与建议[J].才智,2009(31)

篇(6)

关键词:牧区基层;护士培训;护理质量

我自2013年初前往黄南州县人民医院进行卫生帮扶,根据近一年的卫生帮扶工作实践了解农牧区医院面临的实际困难,提高护理质量的紧迫。我省地域辽阔,农牧区人口稀少、交通不便,为方便农牧民患者就医,基层医院多为综合性医院,院内没有严格的科室区分,值班护士要独立完成起内、外、妇、儿患者的护理工作,为了更好的满足多层面农牧民患者健康需求,提高低年资护理人员的综合服务能力已成为牧区基层医院一项重要的工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4月,通过竞聘增设一名骨干为护理部任护理部副主任,全面职负责护理质量和人员的综合培训。选拔2名护理骨干作为参加工作5年以下年轻护士培训、考核的带教老师。参加规范培训的护士有22人,其中工作不满1年者7人,2~3年者9人,4~5年者6人。带教老师根据不同阶段的临床实践,结合青海牧区基层工作需要制定出护士层级培训计划,通过现场提问、护理查房、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考核。

1.2 方法

1.2.1 工作不满1年护士基础知识培训

1.2.1.1 岗前培训 护理部组织岗前教育及护理规范的训练,由带教老师介绍医院环境,熟悉《护士条例》、服务礼仪内容、护患沟通技巧及医院的基本规章制度。

1.2.1.2 三基训练 了解牧区基层护士的工作职责、程序及基础护理学知识[1],掌握基本工作流程、护理操作常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培训"三基"(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使其与牧区基层临床实践相结合。

1.2.2 工作2~3年护士的专科培训

1.2.2.1 病情观察 掌握牧区基层患者的主要治疗、给药方法、常用剂量、毒副反应及护理要点,将安全意识贯穿于患者病情观察及护理的全过程。

1.2.2.2 专科培训 参加院级及科室组织的各项业务学习,熟练掌握符合牧区基层患者实际需要的基础专科理论、护理要点及护理技术。负责培训的护理部副主任有计划地组织带教老师进行专科操作讲座及示范,安排低年资护士参与专科技术操作。

1.2.2.3 危重症护理 了解抢救药品剂量、浓度、药理作用及物品、仪器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心肺复苏、心脏除颤等急救操作技能,独立完成各类术前及术后患者的护理。掌握各类仪器的操作方法(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等)。

1.2.3 工作4~5年护士的综合素质培训

1.2.3.1 急救技能培训 工作4~5年的低年资护士要求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熟练掌握牧区临床护理工作常见并发症、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不断总结经验和提高抢救水平。

1.2.3.2 沟通技巧 面对健康卫生知识缺乏的牧区患者,通过挖掘、培养护士语言沟通的技巧,将综合专业知识转变成农牧区患者通俗易懂的语言,缩短护患之间的差距,提高患者的信任感。

1.2.3.3 教学式学习 工作不满4~5年的低年资护士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操作技能,在培训的过程中可以组织专题护理查房,安排科室小讲课、院级大讲座。护理部选派护理骨干去省级医院进修学习,学习结束后,将所学知识在全院进行汇报交流。

2结果

工作5年以下各层级护士由带教老师进行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考核,不合格者经培训后补考,直到考核通过。护理部每月抽查科室培训考核情况,合格率达不到90%,扣除带教老师及不合格护士当月绩效工资。对于综合考核成绩优秀的科室及个人,与年底科室评先选优挂钩。当月培训考核成绩作为科室护理质量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3讨论

通过分析综合培训考核及院级质控检查结果显示,牧区基层护士分层带教、培训管理的意识得到了提高,她们熟悉了《护士条例》、护患沟通技巧及规章制度,掌握基本工作流程、护理操作常规、常见并发症、应急处置、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护士综合考核成绩由66.3分提升至92.3分,患者及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由原来的83%上升到92%,院级质控检查结果也由4月份的76分提高到了11月的96分,低年资护士护理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综合素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医院护理质量从根本上也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此种不同层次护士培训方法值得在农牧区基层推广普及。

篇(7)

【关键词】 基层卫生院;疾病控制;管理

基层乡镇卫生院是卫生服务网络的基层和枢纽,它承上启下,直接担负农村的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和卫生监督等任务,在农村卫生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城区医院大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明显的发展和改善,但作为卫生服务网络的基层和枢纽,起着承上启下,直接担负农村的预防保健的基层乡镇卫生院却发展缓慢,成为卫生工作的薄弱环节。根据笔者分析,基层卫生院疾病控制工作的开展及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 经费的严重不足

经费不足已经成为了困扰基层卫生院疾病控制工作的头等问题。虽然同为疾病控制机构,疾病控制机构是全额事业单位,但经费来源以及金额却差别很大。一般,省级机构有业务专项经费,由财政供给工资;市级机构只供给工资,一般无业务专项经费;但是,对于防治疾病任务最重的基层卫生院,财政却只供给一部分工资,有的甚至还要上缴费用。另一方面,越是往基层,能真正落到实处的经费越是困难重重。经费不足,导致无法保证疾控机构的业务正常运转,也影响了职工的工作热情。因此,保障基层卫生院的经费问题必须放在高度重视的位置,切实落实。2 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由于经费不足的客观原因,加上不够重视的主观原因,基层卫生院疾病控制工作的展开,基础设施建设迫在眉睫。近年来,基层免疫规划工作快速推进,预防接种工作模式的全面转变,基层卫生院必须投入大量的经费,加大除房屋建设外的其他硬件建设,例如:更换补充冷链设备、购置空调设备、更新必要的宣传设备设施等等。只有硬件设施设备到位了,工作才能正常顺利展开,作为医院才能安全工作。因此基层卫生院要落实经费,努力保证基础设施建设到位。3 人员培养与保留有待加强

探讨了硬件设施就得讨论一下软件方面,最重要的莫过于人才。一方面,由于基层卫生院相对条件艰苦、待遇不高,担心没有前途;另一方面对基层卫生院卫生防疫人员的培训、再教育不够重视。导致基层疾控机构专业人员大量流失,进而导致现有人员素质较低,出现年龄断层。由于基层卫生院工作人员整体素质较低,加上基层乡镇的特点,基层卫生院疾病控制工作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一是,部分工作人员无菌观念不强,如预防预防接种操作时未戴帽子、口罩;二是,病房不洁、陪同多、无人看管;三是,特殊保洁区域布局、流程不合理、不规范。

注重基层卫生院人才的引进,与政府部门合作,提高待遇,加大医学院应届毕业生的引入,招引人才,解决当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举两得。对现有工作人员加强人员培训,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如进行消毒隔离、无菌概念、医疗废物处理、疾病预防与控制等各方面培训。当然在培训过程中万万不可忽视了医德的培训。总之是,不断提高基层卫生院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品德素质,确保基层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精”、道德风尚“高”、工作作风“实”。招进与培养了人才,更重要的是留住人才,基层卫生院也应建立起相应绩效分配机制,留住人才,真正建立起一支专业型疾病预防控制队伍,来确保各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顺利实施。4 加大宣传力度,抓好传染病防治工作

由于在基层乡镇,特别是相对偏僻的农村,村民在医疗卫生的知识严重不足,阻碍了疾病控制工作的展开和管理。传染病是疾病控制的工作的重中之重,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不得不说由于生活环境的限制,农村人口在生活习惯等健康常识有待提高,要针对所在乡村的实际情况,展开常见疾病、传染病的科普宣传、讲座,提高村民认识和重视程度。可以将很具体的内容作为宣传讲座的内容,如饭前便后要洗手、不随地吐痰等等。可以按照季节针对不同病种有计划、有目的地宣传传染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达到普及卫生常识。重视预防接种工作的展开,由于省事省钱的想法,一部分农村人口会懒得麻烦,这一方面就需要基层卫生院工作人员多花时间与精力。5 提升基层卫生院整体工作能力

基层卫生院疾病控制工作的开展及管理的过程中,要想更好地实现目标工作,应该从整体上强化工作能力建设。一是,做好政府部门的参谋助手。在具体的疾病控制工作中积极争取政府重视和支持,多与相关部门、上级部门多沟通、多请示、多汇报,不断争取地方政府在组织措施、经费保障以及政策方面的支持。二是,抓好基层卫生院的检查考核制度。基层卫生院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都是有指标来反映的,只有抓好检查考核工作,才能真正保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落实到位。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要重点抓好工作内容、工作进度、工作质量以及各类相关报表的检查考核力度,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工作的努力提供方向。6 改善服务模式

基层卫生院的管理服务模式相对滞后,基层卫生院仍然坐等病人,服务范围和空间游离于群众需求之外。殊不知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乡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群众已经不满足于单一医疗服务,甚至有的需要个性化服务。在市场竞争中处劣势,可以发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作用,解决农民看不起病的状况,同时解决卫生院病人少的问题。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落到实处,更加注重基层卫生院的服务意识与服务质量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应滨,游凤娇.乡镇卫生院发展的现状与对策.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6,12(3).

[2] 东彦荣.浅谈基层医院传染病的预防与管理.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