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数字文化规划

数字文化规划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2 17:03:3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数字文化规划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数字文化规划

篇(1)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地域文化;哈尔滨

引言

近年来,数字化技术以其大容量的数据存储能力、高速化的信息传输能力和高效的分析能力在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深受城市规划界许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城市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对于建设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大都市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数字化技术在此研究领域的应用必定使哈尔滨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城市规划三十年,转型与重构二次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将多元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城市规划的各个领域,并深入体现城市地域文化特征,已经成为我们城市规划者值得研究的重点内容。

本文以哈尔滨市地域文化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将数字化技术与城市地域文化的发展与特征体现相结合,从而促使哈尔滨地域文化发展更具科学性、可操作性和长远性,并促进哈尔滨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更新更快发展和城市的综合可持续发展。

1数字化技术与哈尔滨地域文化

随着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数字化研究领域愈加广泛。其中,3D Max三维建模、Web虚拟仿真技术、VRML虚拟现实场景漫游、数据库管理、网络技术、数码特效(三维虚拟场景、角色动画)等技术在数字化时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数字化技术已经渐渐被城市规划界所接受并得以广泛应用,如现代数字化技术在虚拟城市和博物馆仿真技术等方面的应用,数字化资源不仅能够对藏品进行忠实的描述和解构,而且还能对藏品相关信息和背景进行还原,为我国城市地域文化的活泼、生动展现开拓了新的研究思路。又如,武汉大学开发出数码城市系统,可以实现三维城市模型快速重建和动态实时更新,不但可完成城市景观的虚拟再现,而且可实现多层次场景、动态多层次纹理镶嵌及复杂场景碰撞检测等功能。此外,浙江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还开发了虚拟故宫,桌面虚拟建筑环境实时漫游系统等。以上诸多的研究成果证明了数字化技术的功能强大性和应用广泛性,并告知我们数字化技术在城市地域文化的展现方面值得深入研究。

城市地域文化,一般指城市的地域文化环境,包括城市建筑文化环境的缔造以及文化事业设施的建设等。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城市文化表现出不同的内容与形式。哈尔滨是一座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城市,其具有多个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融会贯通的特点,具有传统文化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地域特色鲜明等特征。在其多元城市文化的成分中,有弥漫欧陆风情的欧陆文化;也有体现齐鲁燕赵精神、蕴含八旗遗风的犹太文化、金源文化等民族文化;更有极具地域特色的冰雪文化等。这诸多文化,在哈尔滨城市肇始,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互相交融、彼此渗透、或消或涨、或扬或抑,形成了哈尔滨特有的文化脉相和人文精神 。

数字化是科技进步的产物,也是时展的必然。虽然城市地域文化呈现多元化特征,但从它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资源要素、社会环境和条件来看,我们可以确定,其真实、生动的体现应该是与科学技术密不可分的,科技的作用是如影随形、无处不在的。正如达·芬奇所说:“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城市文化亦然如此。

2数字化技术于哈尔滨地域文化的应用缺失

哈尔滨虽然地域文化资源丰富,但在资源的利用率、商品转化率、文化产品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的精致程度方面还不是很高,缺乏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指导与应用,开发和整合方面没有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雄厚的文化特色资源没有得到根本的发掘和释放,具体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2.1文化与技术结合性差

在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由于受到自然灾害、经济建设、旅游开发等因素的影响,哈尔滨许多珍贵稀有文物景观建筑已处于濒危或消亡境地。同时,现今的数字化技术在哈尔滨历史文化内容的展现中并没有得到良好的体现,更没有与传统文物景观建筑保护工作相结合,对文物景观建筑的保存、重现和修复工作没有起到科学的指导作用,极大地影响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的效率与效果。除此之外,哈尔滨地域文化与数字化科学技术结合性不强的表现,又如,哈尔滨桦树皮工艺、鱼皮工艺、皮影画、剪纸、黑陶、木雕、麦饭石雕等传统民俗文化艺术,在扩大销售渠道和经营规模方面,借助数字信息化手段进行保护、整合、传播、开发的力度明显不够;倡导与宣传主题性创作、传统艺术创作与数字化技术的结合性不强;鼓励传统艺术、民间艺术和工艺美术走数字化、产业化发展道路的优惠措施不明显等等。

2.2科技与品牌效应滞后

哈尔滨目前在对WEB技术、虚拟仿真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较为滞后,不能与当今的科学技术发展同步,与时俱进。一方面表现为,当前冰雪文化市场的原有垄断地位正伴随着吉林、长春等省市逐渐推出的冰雪旅游有所动摇。另一方面表现为,哈尔滨丰富的民俗文化、边疆文化、欧陆文化等文化资源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优势产品或强势产业,影响范围仅仅局限于本省或周边临近地区,致使哈尔滨的地域文化特征展现不足,文化传播受到很大强度的限制,文化资源市场仍有待深度挖掘和资源整合。哈尔滨为实现将地域文化推广至全国,乃至国际的目标,必须加强数字化的研究与应用,并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

篇(2)

一、云南档案工作的特色

(一)少数民族口述档案抢救成果突出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特有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人口较少民族最多的边疆省份,少数民族文字仅为土司、毕摩、东巴、和尚、长老等少数人掌握,许多民族有语言而无文字,民族记忆长期依靠口传形式流传。针对在世的民族文化守护者和民族文化传承人越来越少的现实,云南省档案局以口述记忆征集和访谈为抓手,经过5年的努力,已完成13个少数民族口述记忆档案征集抢救。1、规划先行,上下联动,合力推进云南省档案局综合资金、人员、技术能力和少数民族人口规模、分布地域等因素,优先考虑年龄大及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的受访者,科学制定了少数民族口述记忆采集工作规划,分区域分阶段有计划完成采集工作。在口述记忆采集方面,形成了全省档案部门设备、人才共享工作机制,合力开展云南少数民族口述记忆采集工作。2、口述为纲,统一流程,讲究规范一是确定口述记忆征集线索和访谈对象。坚持以民族为单元、以人物为核心开展少数民族口述记忆征集和访谈工作,主要围绕少数民族历史口述记忆、少数民族文艺口述记忆、少数民族科技口述记忆、少数民族宗教口述记忆、少数民族伦理道德口述记忆、少数民族民俗口述记忆等内容展开。口述访谈则主要围绕少数民族第一个厅级、县处级领导干部、第一个大学生以及少数民族文化掌握者进行。二是实施少数民族访谈。访谈计划包括:访谈内容、项目成员、项目进度安排、经费预算、受访对象、授权书的制定等。并由具体访谈人员在搜集掌握少数民族相关知识和地方历史文化以及访谈对象详细情况、必要背景、生活环境等信息的基础上,为每一类受访者制定兼具共性和个性的访谈提纲。访谈实施中进行直接录制,访谈内容涉及少数民族歌舞以及技艺时,让受访人边示范边讲解,将各个动作和手法进行分解。三是整理归档口述记忆。一份完整的访谈资料共包含访谈计划,访谈提纲,事件或受访者背景资料,访谈原始录音、视频、照片资料,访谈原稿,媒体报道,受访人对文字转录稿的意见,受访人授权协议书,访谈时间、地点等文字说明,现场笔记,征集到的与受访人或事件有关的档案资料,访谈工作总结等内容。3、项目拉动,采集到县,汇总到省云南省档案局注重以项目为抓手,分解工作任务,形成工作成果。每年按照规划对少数民族口述记忆采集工作内容进行分解,将工作责任和要求分别细化到各规划参与单位。口述记忆采集经费包含在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抢救与保护项目经费中,纳入省重点档案抢救与保护经费范围,由省对各项目实施单位给予补助,各项目实施单位协调各级财政,配套必要经费,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保障。年度项目截止时,各项目实施单位将采集到的少数民族口述记忆成果,汇总到省档案馆,由省档案馆统一整理和保存。4、外协内联,形成机制,共建共享目前,云南省多家机构及研究学者均有涉及少数民族口述记忆采集工作,致使目前大量的口述记忆资料散存在不同机构及个人手中。云南省档案局通过分类管理、通力合作、整合力量等措施,逐步构建少数民族口述记忆管理体系,并与省民族学会合作开展少数民族档案资料征集工作,与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合作开展口述记忆采集工作。2009年,云南省档案局还承办了国家档案局与新加坡国家档案馆联合举办的“抢救保护云南少数民族口述历史培训项目”,并分别于2011和2012年选派业务骨干赴新加坡国家档案馆接受强化培训,省档案局馆处级以上干部全部参加了新加坡轮训。

(二)数字档案建设扎实推进2009年以来,云南省以省档案馆为龙头,带动州(市)、县数字档案馆建设,至2013年底,全省三级档案馆拥有数字化档案1.18亿页,目录数据5683万条,其中,省馆4148万页,637万条;州市、县馆7710万页,5046万条。曲靖市富源县率先建成县级数字档案馆;楚雄、临沧、昆明、大理等州、市按照规范程序启动数字档案馆立项建设,昆明、保山、曲靖等州市完成所有馆藏文件级目录的数字化。1、规划先行,强化指导,统筹建设一是制定规划,明确目标。云南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云南省档案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全省要“建成一批电子文件(档案)管理中心和数字档案馆”的目标。二是制定系列指导意见,强化业务指导。先后制定《云南省数字档案档案馆建设规程》、《云南省数字档案室建设规程》、《云南省机关文书档案数字化规范》、《云南省文书类电子档案移交接收试行办法》。三是编制和实施省档案馆数字档案馆建设规划。提出用十年时间,分两个阶段投资9200万在云南省档案馆建成数字档案馆。四是推行州市县级数字档案馆建设规划审核指导机制。通过把好规划和方案审核关,提高各级数字档案馆建设水平。2、明确任务,省馆示范,有序推进一是明确翻三番目标,逐年逐级分解落实。今年4月的档案数量化工作会提出,全省档案数字化量以2010年为基数,到2020年翻三番的目标,并将工作量逐年分解,按馆藏数量、业务基础再分别落实到省、州(市)、县,每年监督检查完成情况。二是省馆先行,引领示范。自2009年启动数字档案馆项目建设以来,省馆每年制定年度建设方案,明确工作任务,明确完成时限,明确责任人,跟踪督办,确保按期或者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三是州市县级积极推进。目前,楚雄、临沧、大理、昆明等州市启动了数字档案馆项目规划立项工作,西双版纳、德宏、保山等州市争取到档案数字化专项支持,富源县率先在全省基本建成县级数字档案档案馆。3、项目带动,整合资源,分步实施一是积极争取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2009年,云南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同意省档案馆数字档案馆建设,随后省发展改革委及时组织项目可行性研究,省财政厅积极落实项目资金,省档案馆数字档案馆建设得以启动。楚雄州投资1700万建设州数字档案馆,第一期项目资金已经到位,成为云南省第一个启动专项建设的州级数字档案馆。二是积极争取电子政务建设项目。云南省档案局寻找档案数字化建设和电子政务建设结合点,争取到政府信息公开数据库、省级电子文件归档系统两个电子政务项目,整合到数字档案馆项目中整体规划和同步实施,丰富了数字档案馆建设内容,同时也支撑和服务了省级电子政务应用。三是与重点档案抢救项目和县级档案馆建设项目紧密结合。在县级通过实施新馆建设,一方面带动当地政府对档案馆配套设施特别是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另一方面,各新建馆普遍规划和建设100平米以上的标准化中心机房,设置电子文件中心、电子档案查阅场所,布设标准规范物理隔离网络。四是扩大合作,开展专题数据库建设。省档案馆优先完成了省民政厅等92个政府口与民生紧密相关部门馆藏档案的数字化。今年,云南省还将以省档案馆平台和网络为核心,以州(市)、县馆为节点,建立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民生专题数据库群,逐步实现民生档案“跨馆查档、就近出证”。

二、四点启示

(一)新馆外形要从“外树形象”角度考量2011年7月修订的《湖北省国家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规范》从档案馆选址与五项功能、建筑技术指标和档案特藏库都有明确规定,并对档案库房区、对外服务区、业务技术区和办公区提出“四区分开”要求。今年6月18日,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全国档案馆建设研讨会上指出,未来档案馆建设要把档案馆发挥“五位一体”功能放在首位,也要有中国元素和文化气质,要好看。这对今后的档案馆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云南调研期间,我们查看了云南省列入“十二五”国家支持建设范围的103个县市级档案馆设计图集,并直接到4家档案馆调研。一个突出的印象是,云南县级档案馆的外形普遍注意外形设计,体现出边疆文化特色,也凸显了云南各民族的个性。特别是巍山县档案馆建筑带有明显的南昭古国的特征,茶文化元素、少数民族文化元素都成为了档案馆外立面的表现形式,并与周边环境协调。毋庸讳言,湖北已建成的县级档案馆,多数外形都缺乏区域个性,更难找到荆楚元素。红安档案馆的外形设计,“铜锣与大刀”元素让人耳目一新。现在湖北档案部门正结合鸿忠书记“三加强一服务”讲话的学习,着力在“服务大局服务民生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上下功夫。档案部门的形象的树立可以有多个路径,但档案馆的建筑外形最简单、最直接、最长久,其视觉冲击力不可低估。下一步县级档案馆建设,应在确保使用功能基础上,注重外形设计,在区域地方个性、荆楚文化元素方面多点考量。

(二)新馆开馆、展览开展两同步效果不可小看云南省县级档案馆建设管理办法提出,县级档案馆新馆开馆时必须至少要举办三个档案展览,必须要结合馆藏举办一个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反映本地区历史发展进程、重大建设成就、重要历史事件等方面的基本陈列展览,条件许可的还要筹办一个具有当地历史人文特色、形式丰富多样、视觉效果强烈的专题展览。从安宁、楚雄、巍山3县市展览来看,大气恢宏、内容充实的档案馆展览大厅在专门展览馆、陈列馆缺乏的西部县城抢占了文化发展先机,更是一张光鲜的档案名片。湖北的经济社会发展比云南先进,但专门展览馆、陈列馆的发展也不平衡,山区县与贫困县在这方面的欠账太多。新档案馆开馆之际举办有文化内涵的大型展览,使档案馆的展览成为当地的城市会客厅,成为上级党政领导调研检查的必到场所,其服务作用不可低估,其作为空间不可小看,其综合效应不可限量。

(三)土家族口述记忆抢救和荆楚记忆建设宜早不宜迟“口述档案”概念由国际档案理事会1984年提出,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口述档案实践。云南省以项目拉动方式,运用征集、收集、拍照、录音录像、口述历史采集等手段,建立少数民族档案资源特藏库和专门数据库,同时全面收集、征集少数民族特色产业的相关档案。湖北境内,独有的少数民族不多,但土家族分布在湖北9个县。现在,口述档案日益成为人类记忆工程的新宠。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城市化的加快,民族的、民俗的、地域的记忆会日显珍贵,今天能随处可见的,明天就会无法再见;今天看似平常的,明天就成为无法复制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土家族口述记忆的抢救要提上议事日程,江汉平原、鄂东南、鄂西北民俗、民风、民情档案的系统采集也势在必行。

篇(3)

Abstract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status quo of the Russian State Library, this paper gives 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structure and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Action Plan of RSL Development 2013-2018, and stresses the Plan's guaranteeing measures and implementations. Comparing it with The Outline of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of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this paper analyses their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Action Plan of RSL provides reference for establishing development plan of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

Key words Russian; national library; development plan; developing strategy

2012年12月,俄文化部批准了《2013~2018年俄罗斯国家图书馆发展规划》[1](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俄罗斯国家图书馆(Russian state library,RSL)五年期的发展目标与方向、任务,为RSL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国家图书馆是国家文化的象征、图书馆界的龙头,对内引领着全国图书馆行业的方向,对外则展示着国家的文化实力[2],在整个国家的图书馆体系中处于独特的中心地位,是一个国家图书馆事业的推动者[3],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对本国图书馆事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4]。RSL是世界最知名的图书馆之一,研究其发展规划,有助于了解俄罗斯图书馆事业发展,同时,鉴于“目前世界范围内对国家图书馆发展战略方面的研究尚不够充分和深入,尤其是数字时代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发展战略研究,需要图书情报学界广大专家学者共同参与,为未来国家图书馆发展战略问题提供建设性宝贵意见,”[3]希望本文能为我国制定国家图书馆发展规划带来一些启示。

1 RSL发展现况

RSL位于莫斯科,馆藏文献4300万册(份),涵盖世界367种语言[5],是欧洲最大、世界第二大图书馆。RSL前身为苏联国立列宁图书馆,其历史可追溯到1862年建成的鲁缅采夫博物馆,它的摇篮是建于1784~1786年的巴什科夫宫,目前是莫斯科市的重要景观之一。按1991年俄总统令,RSL与克里姆林宫、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特列季亚科夫画廊、国立莫斯科大学、莫斯科大剧院等并为俄罗斯国家特别珍贵遗产,是俄罗斯人民的财产[6]。俄政府是RSL的创办者和财产所有权者,俄文化部为直接管理者。

RSL是俄罗斯的国家总书库、联邦古籍文献工作中心、国家图书分类编目中心、文献馆际互借与传递中心、IFLA俄语中心、东方文学中心,是国家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主要是手稿),也是联合国、UNESCO、欧洲委员会、世界银行等众多国际组织文件的备份保存机构。RSL与国外和国际组织(如IFLA、ISO、UNESCO等)开展积极广泛的交流活动,倡议建立了欧亚图书馆大会,以加强独联体国家图书馆间的信息交流,维护独联体共同的信息和文化空间。RSL是俄罗斯图书馆学、目录学和图书学的科学中心,是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科研和信息基地,拥有丰富独特的图书馆学、目录学、图书学等专业文献。作为科学研究机构,RSL开展俄罗斯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使用工作,1995年开始了“俄罗斯记忆”、“俄罗斯古籍挖掘、统计与保护”、“官方文献国家收藏库”、“俄罗斯图书馆藏书协调建设”等大型项目研究工作,对馆藏文献数字化建设,1998年RSL提供电子目录查询,开设官方网站,设立电子邮箱,1999年设立互联网室,2000年作为俄文化部《保护俄罗斯图书馆文献资源国家纲要》的主要执行者,开展全俄图书馆文献保护工作。自1918年国家机关迁至莫斯科直到现在,RSL一直为最高国家机关提供优先服务,与其他信息机构合作,开展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活动。

进入21世纪,RSL的重点工作主要包括:①全俄公共法律信息中心的建设与完善。目前,RSL的法律信息中心成为全俄公共法律信息网联邦研究中心;②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目前RSL是俄罗斯国家数字图书馆的主要创建者之一,2005年倡议建立了俄罗斯数字图书馆协会,推动全俄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工作;③建设博士论文数字图书馆,为叶利钦总统图书馆提供文献资源。目前在俄罗斯所有联邦主体和独联体等近邻国家的80多个城市开设500多个虚拟阅览室,向全俄各地及周边国家提供俄罗斯图书馆数字资源,每天访问量达8000人次,这也被认为是RSL为信息经济发展和消除信息不平等做出贡献的鲜明实例之一。

RSL现设有阅览室37个,座位2238个,电脑437台[5],截至2013年1月,自建数字资源87.75万种。每天来馆读者4000人左右,新读者200多人[7]。RSL在俄罗斯信息社会建设中发挥着核心骨干的功能,为消除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信息不平等提供保障。

2 《规划》的主要内容

《规划》明确了RSL的使命、发展目标、优先工作、措施、规划实施、预期成果等。本文结合И.Ю.Багрова对国外图书馆战略规划的总结[8],绘制了《规划》主要内容结构图(见图1)。

3 《规划》实施的具体措施方案①

3.1 加强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

馆藏文献资源是一个图书馆的立馆之本[9],《规划》将收集、保存并使用文献资源,全面履行国家图书馆的使命列在首位,作为RSL发展的根基。

3.1.1 收集文献

(1)完善国家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保障制度,按《俄罗斯图书馆事业法》规定,国家图书馆资源是有特别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旨在长期保存和提供公共使用的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组成部分,是俄罗斯人民的文化财产。

(2)收集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手稿和印刷古籍文献,如古代手写作品、法令、杰出历史和文化活动家个人档案等,以充实国家图书馆资源,每年入藏国家图书馆资源的新文献不少于3.5万册。

(3)与其他联邦图书馆、行业部门图书馆和个人图书馆开展国内外文献资源协作建设,以充实馆藏文献,满足最广泛用户的使用需求,到2018年90%以上的俄罗斯国内出版物入藏RSL。

(4)遵循“拥有”和“获取”平衡的原则,开展国内外数字资源(在线和离线)建设,与数字资源商签订协议,确保图书馆能为馆外读者提供服务,2013年签协量不少于10%,2018年达到50%。

(5)提高RSL电子目录的质量与性能,以确保对RSL馆藏资源的智能搜索、显示与利用,2013年50%的卡片目录转换成电子目录,到2018年实现卡片目录100%电子化。

3.1.2 保存文献

(1)加强对馆藏纸质载体文献的系统性保护,坚持不懈地研究文献载体过时和计算机软件程序变化情况下数字文献的保存方法。

(2)加强文化遗产、古籍文献及RSL馆藏其他文献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对文献数字化转换、缩微化备份保存,采取全面有效措施方法,消除生物、化学等因素及气候(如温度、湿度)因素对馆藏文献的不利影响。

(3)强化图书馆安全防火措施。

(4)加强阅览室监控系统和馆藏文献标记制度建设,防止盗窃及其他损坏文献行为发生。

(5)加强对数字资源的数字化保护和管理。2013年深度修复至少1000种珍稀图书和手稿,2018年前每年修复图书数量达到5000种。

3.1.3 提供文献的公共使用

(1)在RSL现有楼宇和新建楼宇配备先进技术设备,保障俄罗斯公民通过“政府服务”网站(http://gosuslugi.ru/)和其他服务方式获取RSL的信息资源(按照《国家服务提供法》,RSL参与提供国家图书馆资源书目信息[10],在“政府服务”网站可以获取RSL的馆藏书目信息和非版权保护文献),具体措施有:①扩大RSL虚拟阅览室网覆盖范围,保障用户获取和在线使用RSL资源,虚拟阅览室的数量2013年将不少于1000个,2018年不少于5000个;②加强图书馆门户网站建设与利用,实现“24/7/365”式(一年365天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全天候)服务,满足用户信息需求;③开展文献电子传递和馆际互借服务,完善信息咨询服务,包括虚拟咨询服务;④开展远程用户服务满意度跟踪调查研究。

(2)RSL资源服务实现民主化,具体措施包括:①使不同受教育人群、年龄群体、社会群体都可平等使用图书馆信息资源与服务,加强用户数字资源使用培训指导工作;②加强和扩展RSL相关部门的社会文化工作;③按用户需求提供图书馆服务;④采取措施,对读者进行教育,吸引新用户来馆,展示RSL丰富馆藏并告示获取使用方式;⑤在RSL新楼建立面向居民的公共信息智力中心。

(3)通过举办移动式展览、在RSL周边和馆内营造舒适便捷和有吸引力的环境,吸引用户来馆,在RSL周边和馆内营造文化休闲空间氛围,打造莫斯科特别珍贵文化遗产旅游观光带,路线为“克里姆林宫――国立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国家历史博物馆――RSL”,通过观光旅游方式宣传RSL,吸引游客来馆使用资源与服务,彻底修缮RSL读者服务区入口,改善用户信息服务。

(4)利用国家财政资金购买科学和教育类出版物版权,保障公民获取受版权保护作品,使公民能在馆内受保护的电子空间内获取使用这些资源。

3.2 提高图书馆员工资水平和工作技能

图书馆员是图书馆文献资源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在图书馆发展和资源建设及用户服务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工资与业务水平无疑是直接关系图书馆员工作的两个重要因素。在俄罗斯,图书馆员的工资普遍很低,导致人员流失严重、缺乏积极性和责任心,甚至出现对文献监守自盗等问题,严重影响到图书馆的发展与读者服务,为此,《规划》将提高图书馆员工资和业务技能放到仅次于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地位加以规划,而将两者同等放在一起的目的是将工资待遇与技能水平挂钩,体现工作完成效率与报酬待遇的关联性。具体方案包括:①RSL图书馆员平均月工资在2012年12月和2013年达到3万卢布,2018年前达到莫斯科市平均水平;②RSL员工与RSL(分别以雇员与雇主身份)之间签订“效率合同”(2012年俄罗斯政府实行劳动者工资改革举措,将工资与劳动效率、工作完成情况挂钩,旨在激发劳动者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的劳动合同),确保RSL的工作人员工资水平与其工作效率和技能水平相一致;③加强对图书馆员的职业培训、再教育,提高图书馆员业务技能。

3.3 为科研与实践、创新服务、继续教育、技能提高构建现代化的信息基础设施

为给RSL信息资源建设与用户服务创造良好条件,采取如下具体措施:①通过发表学术论文和科普文章、出版专著、编制图书馆目录等形式,科学地揭示RSL的馆藏,每年RSL出版不少于两种连续性专业刊物;②举办一系列旨在吸引用户关注道德精神价值、国家文化成就以及国家历史文化科学事实的信息活动,培养公民的精神道德、爱国主义情操、创造力,具体活动包括向用户提供文献作品、举办用户培训讲座、举办国内外图书展、出席媒体宣传、编制出版相关信息产品,每年至少举办三次国际性会议;③通过建立旨在保障公民利用网络自由获取可靠信息的跨部门项目体系,确保文化和教育领域信息资源与服务的一体化整合;④利用搜索和信息网络实现俄罗斯图书馆信息资源与国际信息网络系统一体化整合,包括与世界数字图书馆和欧洲数字图书馆接轨;⑤按照图书馆信息环境发展的新模式,开展远程教育,提高图书馆员技能水平;⑥在图书馆学科学研究部、目录学科学研究部、图书和阅读科学研究部、文化和艺术中心的基础上,2013年建立统一的信息社会图书馆发展问题科学研究部,研究人员不少于30人。

3.4 建立现代化的图书馆管理制度

2012年3月,RSL进行了机构部门重组,文献保存与服务部门进行整合,152个下属机构整合成24个部门,副馆长由6个减至4个,图书馆员精编了154个有活力的专业人员,在完成国家委派任务指标的情况下,工资平均提高18%,2013年的第一季度,计划重组科学研究部门,对图书馆的科研力量进行整合。与此同时,开展图书馆服务技术系统、保洁、存包、保卫、饮食等服务的外包工作,2013年计划实现图书馆所有非专业服务的全部外包。RSL继续完善管理制度,包括建立管理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监护委员会等机构,广泛吸纳政府机关、社会机构、图书馆界等的相关人士(包括国际伙伴和专家)。2013年计划建立图书馆劳动者集体委员会。在外部环境方面,将RSL定位为保障俄罗斯公民获取可靠信息和知识的现代化智力中心,提高RSL的社会关注度和吸引力。

4 《规划》的实施

4.1 《规划》实施的资源保障

(1)资金保障:依靠联邦财政资金和预算外资金,包括国家委派任务项目经费,参加联邦项目、地方项目、部门项目计划招标中标后的获得资助,申请科研项目资助、吸纳预算外资金,即多方筹措《规划》实施所需经费。《俄罗斯联邦文化纲要(2013~2018年)》为RSL的数字资源建设的划拨了预算经费。

(2)馆舍大楼和设施保障:按标准,保存RSL馆藏所需面积不少于11万平方米,但如今只有6.6465万平方米(只能满足60%馆藏面积需求),馆藏年增文献3.5万册,需年增加875平方米[11] ,2010年RSL馆长接受俄新社采访时,指出资金问题影响新馆建设,致使大量馆藏存放在俄罗斯图书局,300万份文献读者无法获取[12]。读者区状况也不尽如人意,只能满足现实需求的43%,修缮现有楼宇、建设新馆舍是唯一的解决办法。早在1994~1997年RSL就与莫斯科市建设与城市规划委员会联合研制了“RSL馆舍重建、修缮和建设构想”,主要思想是通过建设现代化馆舍改进提高读者服务水平。2007年俄文化部通过“修缮巴什科夫宫和建设RSL”的决议,接下来将继续修缮现有馆舍,2018年完成馆舍主体部分大修,为实现《规划》中资源建设与服务目标任务实现创造条件。

(3)信息技术保障:RSL业务工作广泛全面应用信息技术。2013~2018年信息技术发展的优先是为读者使用RSL数字资源创建舒适快捷的服务环境体验:①读者通过互联网实现在RSL注册;②在与用户签订远程使用协议基础上,保障RSL用户使用受版权保护的数字资源;③保障RSL读者获取使用馆藏“科学和教育文献”、“博士论文数字图书馆”、“综合文献”、“古本图书”、“乐谱文献”等主题的数字资源,增加资源量;④2013~2014年研发并开展基于iOS 和 Android系统的RSL数字资源移动获取服务;⑤在电子目录基础上建设馆藏文献电子定制系统;⑥加强电子馆际互借系统建设,向读者提供远程电子文献定制服务。

4.2 《规划》实施的管理与预期成果

4.2.1 《规划》实施的管理

首先,遵循如下基本原则制定《规划》实施管理措施:综合研究影响RSL功能运行有效性的所有因素;对待各项管理任务的执行坚持系统性观点;适应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要求;严格遵守相关的规范、规章制度、标准等。

其次,在《规划》实施执行机构方面,选拔RSL中最具权威和高技能的工作人员组成《规划》执行和协调保障机构,制定规章制度,明确赋予该机构及人员的相应职权。

4.2.2 《规划》实施的预期成果

《规划》的实施不仅具有国家意义、一般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而且具有经济意义,预期将取得如下成果:①国家图书馆资源将是开放和可获取的,用户在任何时间可以通过互联网使用,所有所需信息的获取有效性将增强,包括每年要有10%的俄罗斯新出版图书数字化后加入国家数字图书馆供用户使用(RSL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目标见表1);②居民通过使用免费的“政府服务”时,有效获取可靠、合法的俄罗斯图书馆收藏的国内外信息资源以及世界文化资源;③用户(自然人和法人)居住在俄罗斯9个时区的公民都能快速有效和经济地获得前人和当代人创造的智力资源;④图书馆提供服务的目标定位在为地方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思想观点与知识的交流提供信息保障,帮助人们挖掘自身潜力,提高个人智力水平,促进国家现代化发展,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实现2012年5月“关于国家政策实施的措施”俄总统令部署的工作内容。

4.3 《规划》实施进展情况

2013年5月,依据《俄罗斯劳动法典》,RSL与工作人员签订集体聘任合同(期限为2013~2016年),双方代表分别为RSL的馆长和工会主席[13],集体聘任合同确定了劳资双方的劳动关系、工作制度、工作时间、劳动报酬(工资、津贴、补助等)与待遇、劳动保护与健康、就业保障、职业培训和再教育及技能提高、工会组织、合同监督等内容。合同共71页,内容全面、细致,附带了RSL的九个规章文件,包括RSL工作人员内部劳动规定、RSL工作人员劳动报酬规定、RSL社会保险委员会规章、向RSL工作人员免费发放洗漱和(或)消毒工具规定、RSL工作人员社会援助规定、RSL工作人员劳动奖励规定、RSL工作人员及其家庭成员介绍性办理规定、RSL工作能手章程等。

2013年10月,俄文化部部务会听取并讨论了RSL馆长А.И.维斯利关于RSL建设与发展的报告后,高度评价了RSL在保存文化遗产和现代知识并向读者和远程用户提供方面的工作,最终通过了“支持RSL发展”的决议[14],肯定了RSL在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方面工作,提出了支持RSL发展的具体措施,包括:①RSL在2013年12月1日前研究起草“国家数字图书馆文献数字化统一技术要求”,面向业界公开讨论;②俄文化部资产管理和投资政策司在2013年12月31日前与俄文化部相关部门协商起草加快RSL新楼设计和建设建议;③俄文化部资产管理和投资政策司在2013年11月29日前与RSL联合起草RSL馆舍整体修缮资金来源建议;④俄文化部法律规范司与科学和教育司、RSL在2013年12月1日前共同研究《俄罗斯文献呈缴本法》修订问题,包括增补电子形式文献呈缴本,研究修订《俄罗斯民法典》(Ⅳ知识产权)必要性等问题。俄文化部副部长Г.П.伊夫里耶夫负责监督决议执行情况。这些综合措施对RSL馆舍建设、资源建设与服务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2013年RSL研制新版“古籍文献?基本要求”国家标准(草案),以替代ГОСТ 7.87-2003“古籍文献?基本要求”国家标准,2014年RSL参与制定“图书馆馆藏文献?建设技术”和“电子文献?类型?版权记录?技术特性”两个国家标准(草案)[15],与叶利钦总统图书馆等共同着手研究“图书馆馆藏文献?建设与保存”国家标准[16],这些标准必将为RSL馆藏资源保护和数字化建设提供规范制度保障。

2014年俄文化部通过决议,明确了RSL作为国家数字图书馆运行管理者的地位,要求RSL制定2015年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计划[17]。2015年RSL开始加大馆藏文献数字化力度,决定每个月编制预数字化文献目录清单,目前已编制的1~3月份目录清单正面向社会征集意见[18],根据用户需求决定数字资源建设内容。2015年2月,RSL主导建设了新的国家数字图书馆网站,将自建的及其他图书馆的数字馆藏整合于该网站平台,目前网站处于运行测试阶段,未来将向互联网用户提供一站式图书馆文献检索和获取使用服务。

综上可见,《规划》中的文献资源建设、人员管理、馆舍建设等重点任务工作都稳步推进实施,总体进展顺利,近期目标的实现指日可待。

5 结语

篇(4)

文化产业发展,文化软实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此,主要工作:以项目为,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体系,保障城乡的文化权益。

(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三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意见,各级基层文化阵地使用率和服务,公共文化网络建设的保障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

篇(5)

关键词:金溪县;明清古建筑群;“三雕”艺术;数字影像博物馆

江西省境内地理环境复杂,文化差异形成的不同的文化区。据考证北部开放地区在历史上最先接受来自中原的文化,由此衍生出了其独特的民俗形式,奠定不赣俗的基础。赣文化经长期发展又派生出一系列自己的文化分支包含了浔阳文化、豫章文化、临川文化、庐陵文化、袁州文化、赣南客家文化等诸多子系统。临川文化以临川古治属为核心,涵盖现今抚州市十余县区,生成于秦汉,兴盛于两宋,延绵于明清,影响于当今,是赣东江右民系创造出来的区域性文化,是江右文化的重要支撑部分。临川文化区地形的北部抚河冲积平原与丘陵区就包括金溪县大部地区与临川、东乡共同组成临川文化核心区。金溪县保存的最具中国特色的古村落建筑群及依附于古建筑的民俗“三雕”艺术是临川文化的活化石。80余古村落,920处古建筑,村落中大量明清时期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戏台、庙宇、古道、水井、古桥梁保存完好,并留存着明清时期古朴的生活气息。建筑外观平直平实,被建筑专家称为“印斗人家”。

近年来提倡的城镇化建设,使得传统村落正在逐步消失。北京大学旅游规划与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平均每天有300个自然村落在消失,乡村古宅的消失更难以计数。据统计,我国65万个传统村落中,现在仅存3000个左右,比例为0.5%,这意味着99.5%的古村已经消失。民居建筑消亡导致其所承载的活态的传统文化也随之失踪。古村落文化艺术的发掘与拯救工作是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拯救工作的重要项目,对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了挑战。将古村落文化研究深化为古村落民俗艺术这一分支,古建筑及“三雕”艺术考证是民俗艺术学科的一项重要的专业研究课题。

金溪县古建筑群翘脚飞檐、青墙黛瓦,是赣派建筑的典型代表,其保存完整程度甚至超过了江西流坑,其中建筑群内大量的“三雕”艺术是中国雕刻艺术发展的“活化石”,保有明清雕刻的完貌,是赣明清雕刻艺术考证的有力证据,为民俗“三雕”艺术的技艺传承和人文思想渊源提供了宽阔的研究空间。赣派建筑风格以青砖灰瓦、马头墙、双披屋为典型特征;格局为二进三开间,堂厅各一,面阔三间,明次间分为厅堂、臣室,一般都是左右对称,木构穿斗式梁架;人文环境布局中则采取厅堂宝壁两边侧门的上方设神龛的方法,狭小的天井都在堂前,既可采光通风,又有四水归堂之意,布局中蕴含“天人合一”思想,是赣派建筑及儒家文化的重要体现,是中国古建筑文化中极其华美一章。

金溪县等江西古村落中依附于古建筑的“三雕”艺术风格、工艺、图案、古村落的自然环境布局是赣派建筑的宝贵遗产,其营造出的自然美与艺术美相结合相融洽环境空间都是江西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但由于相当部分古村落中建筑装饰、材料等缺乏有效的保护,其中一些具有重要艺术文化价值的木雕、石雕、砖雕、门窗等构件被暗地买卖;因缺乏有效的监管控制,使得部分具有突出文物价值的村落构筑物,人为损毁的现象严重。以金溪县陆坊乡上李村为例:整个村庄规划齐整,四通八达,村边沟渠、水塘(池)纵横清澈且道路平坦整洁。各具特色的古建筑群散落在规划整齐且崭新的现代式高楼中,其原有的古风遗韵还存在:青砖黛瓦马头墙、古戏台、古祠(庙)与古绣花楼等。但是人为撬盗,损失严重使得部分古屋的木雕、石雕、砖雕和匾额陆续遗失。遭到人为破坏部分古建筑其形状可谓千疮百孔、惨不忍睹。文字与花纹的砖石、围墙窗棂,门角,壁板与室内雕刻了精美物象的木板和匾额,均遭到不同程度地被撬损断裂,这些情况的出现是对金溪县古村落文化艺术的重视度的低估、对古建筑“三雕”艺术价值的忽视所导致的保护措施的不力原因造成的。要加大对古建筑及“三雕”艺术的保护、使赣民俗文化艺术得到弘扬和发展,构建金溪县本土民间雕刻艺术数字影像资料馆迫在眉睫,数字博物馆的建立及后期的宣扬工作,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引起民众的关注,对促进赣民俗文化的传播和赣“三雕”技艺的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增强地方政府对古文物的保护意识,可以为江西省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提供可借鉴的地理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氏族风俗、古建筑科技、“三雕”艺术、工艺传承等多方向、多层次的、多专题图片和影像资料。

数字博物馆建设技术人员将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把古建筑群及依附于古建筑的民俗“三雕”艺术借助数字媒体艺术多媒体属性打造成具有现场感、可与参观者进行交互、可在网络上进行下载,并可重复使用的视频、游戏、图片、模型。可为更多的人了解金溪县古建筑风貌及“三雕”艺术及工艺制作技法提供便利,可避免不断往复两地造成的时间和财物的浪费。这些宝贵的资源在数字化平台的开放,服务于社会,让更多的人了解江西省临川文化的重要部分金溪县古建筑群及其民俗“三雕”艺术的艺术魅力,领略古文化的精髓所在,对赣文化的传承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突出数字博物馆在信息社会中的传媒功能,也有利于金溪县旅游文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提高。从艺术与科技的角度来说,十三.五期间,互联网+项目、数字媒体技术、影像互动技术对古村落民俗文化艺术开发项目、非物质文化申遗工程、传统文化保护工程都提到日程上。用影像视频纪录金溪县建筑群布局、建筑风格格局;用图像影像纪录建筑群内部“三雕”风格、工艺、图案、内涵;用图像影像纪录金溪县民俗“三雕”技艺传承历史、渊源及雕刻艺术特色个案。从文化传播、民俗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向出发,运用影像等数字媒体手段纪录、从艺术学角度出发、对金溪县明清古建筑群及“三雕”艺术进行系统、专业、多层次、多项目的考证研究可以为江西省古建筑遗址数据库和国家住建部的“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平台提供数据资料、可以为地方志提供影视资料、为旅游产业、为江西传媒产业、为江西文化创意设计方向产业提供影视设计和研究资料。对金溪县古建筑群保护工程办公室与旅游产业公司、M民俗三雕艺术研究机构:提供实例、史实资料、学术研究、展示与传播宣传、经济项目研发提供了具象的史料集;为金溪县古建筑群工程办公室的古建筑群复原、融造,为住建部的“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平台的构建提供研究资料,落实赣派民俗三雕艺术的保护;为学界、业界提供古建筑群浏览图像、视频作为历史价值学术的研究依据。

从以上角度表明,金溪县明清古建筑群及“三雕”艺术数字影像博物馆的建设可以通过内容、技术与数字化展览相结合的手段,充分体现赣民俗文化艺术保护的意义与价值,突出应用创新性,引领江西省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切实做到合理把控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在汲取现有考古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实数字化展示内容;提升观众数字化观展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参考文献:

[1] 叶若琛,王金平.传统民居石雕装饰艺术特征分析[J].工业建筑(增刊Ⅱ),2016.

篇(6)

文化产业“变了”

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关系是相互独立、相辅相成的,有时候甚至可以相互转化。在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教授熊澄宇看来,《规划》的印发,意味着文化产业的变化。

第一是产业结构的变化。2014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2016年,又印发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

第二是产业组织的变化。以前受关注的是国有大中型文化航母,现在在国务院相关文件的引导下,比较受关注的是中小型文化企业的组织结构。

第三是产业发展的变化。目前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并不是全国都要将其发展成支柱性产业,而是要根据东西部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强调分阶段、分地区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概念也由此提出。

第四是产业评估的变化。将政策产业服务的评估,按照“反馈-调节-再反馈-再调节”的路径,融入整个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完整的评估体系。

“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一直是两张皮,区域综合价值不明显,难以充分发挥推动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引擎作用――两个轮子不连接,就不是一辆车。”武汉大学国际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才武表示。近年来,文化产业的发展,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目前我国文化领域部分行业正在陷入“公共投入增加而绩效下降”的悖论;另一方面,文化领域信息收集成本高,无法形成绩效评价的基础,使公共资源的绩效评价缺失――这是一道传统管理模式无解的难题。“与科技融合,发挥互联网优势,才能充分解决这一问题。”傅才武说。

数字创意产业的基础在于创意,前景在于产业,关键在于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只有把创意、产业和技术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数字创意产业更快更好发展,而这种有机结合主要体现在整个数字创意产业的产业价值链上。

创意产业接盘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表示,创意产业阶段的核心是要有创意经济产品的思维,包括交换价值、功能价值和审美价值,由此来界定日用品、流行品、奢侈品、艺藏品。而这几种不同产品之间的转换可以从场景层入手,在形式、材料、内容等方面重新塑造。

一般来说,创意产业有如下特征:

第一,高附加值性。数字创意产业的高附加值性体现在它以创意为推动产业的核心,推崇设计创新,尊重个人或团体的创造力,将科技创意和具体的原创文化转换为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产业形式,并大力发挥产业的功能去创造价值,增加社会就业。数字创意产业程序可分为创意策划、产品制作和产品流通三个环节,每个环节创造的附加价值都是不同的。其中,创意策划是附加值最高的环节,产品流通次之,产品制作环节创造的附加价值最低。

第二,重知识产权性。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利用不仅是创意产业的核心,还是创意产业创造财富的主要方式。因为数字创意产业的有形资产比较少,其核心要素主要是知识、文化、信息和技术等无形资产,这就要求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必须与知识产权紧密相连。在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如果缺少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就会导致任意仿制和随意复制等混乱局面,会对整个产业发展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第三,高技术性。数字创意产业是一种高新技术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的文化价值创造和增值活动,均是以数字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大众传播技术为基础的技术平台。同时,数字创意产业的产品和服务都具有强烈的网络传播性和网络扩散效应。因此,数字创意产业区别于传统文化产业的标志性特征就是“数字化”、“网络化”。创意产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明显高于其他的业,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创意产业的高科技性。

第四,广协同性。广泛的协同性普遍存在于创意产业的各个环节之间及内部。以创意产业中的动漫产业为例,从动漫创意策划到产品的制作和流通,每一个环节的完成都需要其他环节的协同配合,这种特性在产品的流通环节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在动漫的流通环节上,创意产品不仅包括动漫作品,还包括与其相关的衍生品。如国内热播的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其收视率居高不下,因此它的衍生产品销售火爆,而衍生品的畅销又会提高动画片的收视率,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效应。

当然,创意产业需要培育,以形成能实现梅迪奇效应的营商环境。梅迪奇效应是指当人们踏进不同领域或文化的交会点时,可以把现有的观念结合起来,形成大量新的构想,相互碰撞并爆发出惊人的创新之举。例如腾讯的共享型生态平台,通过建设系列互娱平台、传播平台、社群平台,破除了内容渠道和用户之间的壁垒,不仅为明星IP提供充足养分,而且具有立体整合、共享共赢、资源开放、高渗透低风险的特征。

人才是永恒的财富

政府的支持是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石,但创新意识的培养、知R产权的保护、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等样样都必不可少。政府的支持有利于转变理念,形成新的数字创意产业财富观,可以完善数字创意产业的服务系统。知识产权的保护,能积极引导企业对新产品和自主品牌的创新,保证企业顺利发展。美国迪斯尼公司通过品牌授权经营,目前在全球已拥有4000多家品牌授权企业;德国贝塔斯曼集团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发展成全球最大的英语商业图书出版集团,在全世界拥有数百万名会员,是在世界媒体行业中位列第三的超级集团。

这个行业的发展还需要,加大技术投入,要努力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这样不仅可以使我国立足于自主创新、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创意技术,还能与我国的发展实际相结合,促进我国数字创意技术的快速发展,更好地形成国际合作的局面。

应该意识到的一点是,国际合作是发达国家创意产业实现全球扩展的重要途径。创意产业的国际合作方式主要有合作开发、生产(服务)外包、利用专利生产、品牌等。合作开发可以结合两个企业的优势资源,共同开发产品,实现双赢;产品外包、利用专利生产、品牌等方式是创意产业发达国的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主要途径,是创意产业后进国的企业参与创意产业国际合作的重要模式。

可以看到,网络游戏业是美国最大的娱乐产业,其生产总值早已超过好莱坞电影业;数字娱乐产业已成为英国第一大产业;动漫网游产业是日本的第二支柱产业,是韩国的第六大产业。数字创意正引领着创意产业的发展,催生出一批新的主流产业。

而这一切的关键是要有人才。任何时候,人才都是永恒的财富。

熊澄宇表示,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组织行为,人才的供给是多方面的,是多种利益相关方共同维持的一种机制。真正的优秀人才是社会的优秀财富,需要各相关部门和机构共同培育。

在人才培养方面,不同的高校担负着不同的责任与义务。社会上需求的人才多种多样,不同机构和高校要根据各自的优势来构建科学的人才供给体系。比如,学校开办创意课程,对学生进行创意培训;政府通过开办数字创意产业培训基地,有针对性地培养创新人才,还可以通过设立优惠的条件,吸引海内外的创意人才。

篇(7)

(一)推动科技与文化融合,培育文化新业态

加强虚拟现实技术的集成应用,促进虚拟会展、在线体验等新业态发展。加强文化信息资源互联互通,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等业态的深度融合。构建新型演艺文化传播服务平台,提升文化演出院线、票务网络、文化场馆、文化设施等文化流通环节效率。加强数字内容版权保护、内容集成、存储、分发及传输等技术攻关,创新基于版权的数字内容服务模式,促进数字内容服务新业态的形成和发展。完善文化产品产权评估、定价标准体系,构建基于网络的文化艺术品及版权交易、文化科技信息交流服务平台,促进文化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数字文化:开展文化资源数字化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文化旅游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演艺文化传播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文化艺术品交易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数字内容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数字版权交易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

(二)加强融合网络技术攻关,发展新兴消费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