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中学教育教学研究

中学教育教学研究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2 17:03:3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中学教育教学研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学教育教学研究

篇(1)

关键词:英语 教学 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0-0141-02

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创新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目的,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能从理论上和实践方面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当前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英语教学原则是许多教学科研人员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来的教学经验升华。英语教师如果具备了良好的语言基础知识和扎实的听说读写能力,并且教育理论知识丰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那么促使学生的语言知识向运用能力转化。

二、正确理解语言知识与运用语言的关系

语言形成习惯,也仅仅是掌握运用外语的一个条件,并不等于掌握了语言运用能力。掌握语言知识是,形成语言习惯是中围,培养创造性的言语交际能力是核心。

三、创新英语教育的关键“读和背”

有人形象化地把听说读写脱节的现象称之为“文盲英语”,听说能力似乎尚可,然一旦动手就错误百出,患了一种“半身不遂”病。就是这种所谓“还可以的听说能力也是一派虚假的繁荣。究其原因,其一是基础知识未过关;其二是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各环节侧重不一,很多因时间分配不够而忽略了读写这一环节,听说读写几种技能本是互为依存,相互促进,由于相互之间的脱节。要想使学生的四种技能发挥最大的整体效应,使学生的知识向运用能力转化,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增加阅读和写的量

教师增加抄写、听写和一定量的语法练习,以解决文字读写能力差的问题。

2.做到语言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有机统一

听说读写几种能力既是教学目的,同时又是教学的手段。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必须通过几种技能得以实现。

3.深刻理解和领会外语教学原则

这些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是管小道理的大道理。只有明悟这些大道理,才有可能使外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高屋建瓴,站在宏观的角度来俯视教学中的问题。

英语教材中字、词、句的听、说、读、写的训练,逐渐熟悉英语情景会话和语言习惯,从而学会语音、语法、句式,最后达到能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目的。

3.1预读。学生学了一个阶段以后,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单词、句式和语法常识。在此基础上应当提高学生在讲授新课前,利用课本上的生词表和课后的课文注释自己预读课文。预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增强学生对课文的感性了解,学生学会自己找重点、难点,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逐步提高预读能力。

3.2朗读。具有读的因素,又具有口语特点,是联结阅读和口语的重要手段。因此,课文讲完以后,应要求学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声音清晰、宏亮,带有表情地朗读。教师应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做各种各样的朗读练习,还要通过讲解规则,进行示范,纠正学生的错误,逐步培养学生朗读技能。只有朗读,才能把词、句、文融为一体,记得清楚,记得准确;只有朗读,才能熟练掌握英语的语言习惯;只有朗读,才能融语音、语法常识于句子中,巩固所学知识,并为听、说训练打下基础;只有朗读,才能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国古人读书,十分注重朗读。学习英语,朗读尤为重要。

3.3泛读。指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光靠读课文是不够的,还要指导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课外读物。阅读材料难度要适中,要比每个阶段的教材容易些,内容则应广泛些。泛读可以使学生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英美国家的语言习惯;可以使学生巩固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补充课本知识的不足;可以使学生提高独立阅读、直接吸取知识的能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面越广,知识面越宽,越能较快地提高写作能力,学习汉语如此,学习英语亦如此。

3.4通读。指系统复读。每隔一个阶段,要组织学生对所学过的课文进行通读。通读是一个系统复习的过程。通读,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连贯起来,融汇于一体。这样,就能做到纵向条理清楚,系统性强;横向扩大知识面,视野更开阔。纵横交错,就能加深重点,难点的理解和记忆,更好地把握所学知识的网络和关节点,为实际运用做准备。鲁迅先生说过:读完一本外语书,不能全部理解其中的意思,这是正常的。过一段时间,再来看这本书,这一次你肯定会比第一次理解的更加透彻了。

3.5重读。指重点复读。每次考试后,学生总会发现学习有所缺陷,深感知识仍然不足,甚或认为考题和课本脱节了。在讲评试卷时,再引导学生重读有关课文,复习相关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查漏补缺,充实所学知识,并明白并非考题和课本脱节,而是自己没有把知识融汇贯通。通过重读,复习巩固,触类旁通,可以进一步提高应试能力和运用能力。多读,是学习英语的重要方法,读的次数多,读的方法多,对提高听、说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有百利而无一害。

背诵方法。背诵的方法多种多样,但需因人而“异”,以内容确定方法,因条件变化方法。只要运用得当,就能收到明显效果。

3.5.1传统背诵法。即死记硬背。这种方法只要坚持也会有效果。只是中国学生背英文,必得先记中文内容和顺序,而后才依据中文背英文。如此事倍功半,实际上加重了学生负担。更主要的是,这样背诵的东西由于理解不深,较难运用于听、说、读、写,而且容易遗忘。实践证明,此法虽有效,但有一定的弊端,可以运用,但不能依赖。

3.5.2以练促背法。学习英语不同于学习数理化,它理解的地方比较少,记忆的地方比较多。学习英语重在学习运用语言的技能技巧,只要能听会说,能读会写,就算达到了目的。因此,教师可归纳出所学单词、短语及其它知识点,在学生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短语及造句的训练,对典型句子要进行替换单词、短语的强化训练。这样,变背为练、以练促背,就能达到熟练掌握、灵活应用的目的。长期坚持,在“游泳中学习‘游泳’”,便可事半功倍。

3.5.3以用促背法。学习英语,有无兴趣和积极性至关重要,而兴趣和积极性主要来源于学以致用。对于中学生来说,利用一些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他们主动运用英语,效果往往会更好。每隔一段时间,老师可把学过的单词、句式编成情景对话或小故事,为增强趣味性,不妨编得离奇一些,荒诞一些,让学生根据情景排练。这样,以用促背,以背促用,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长期坚持,所学知识极易掌握且很难忘记,以后使用便能即景生“语”,脱口而出。

3.5.4以译促背法.故事性很强的文章,背起来比较容易。知识性强,社会背景不太熟悉的文章,背诵难度就较大。此种文章宜先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把每句中的单词和短语之间的语法关系,每段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意义联系,以及段落之间在内容上的逻辑关系都弄清记熟,并且由笔译到口译,由英译汉到汉泽英,反复进行练习。学生只要能迅速准确地把应掌握的内容译出来,也就能较容易地背诵下来,并逐步学会运用。科普作品之类的课文用此法较好。

3.5.5选择背诵法。背诵是重要的,但是必须有所选择,教师不宜要求学生背诵所有课文,也不一定通篇背诵某篇文章,而应当精选重点课文、段落和句子,让学生背诵。通过有选择的背诵,引导学生掌握重要知识点的辐射。可以培养学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运用能力。同时,这种方法也能把学生从“苦海”中解放出来,学生也会珍惜老师的这份感情而加倍努力。

3.5.6休闲背诵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背诵是必要的,但不宜安排过多。过多了,学生很可能当作任务而勉强应付,即使背诵下来,也是一种短期记忆行为,所背知识不一定牢固。可以提倡学生把重点句子、段落及精彩文章译成汉语,抄在袖珍本上,随身携带。一有闲暇,就看着所抄中文想英文,念英文,背英文,写英文,我们把这种叫做休闲背诵法。我们教过的学生凡用此法者均收到了明显的效果。这样做,不但学生学起来方便轻松,记忆牢固,而且也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好英语打下扎实的基矗背诵是学好英语的重要手段,可又是学生最感头痛和烦恼的事。如何把头痛变为轻松,烦恼变为喜欢,消极变为积极,就要找出几条“捷径”,使学生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把背诵变为学好英语的“帆”和“桨”,自由地扬“帆”使“桨”,在学海中遨游。读和背都是学习英语的有效方法,但是要充分发挥这些方法的作用,关键还在于积极引导和根据情况灵活应用,营造学生学习的良好氛围,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张道真 《英语语法》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2010.2

高云智《英语语法句型专攻》[M] 北京 北京教育出版社 2012.8

李 杰.李 丽 《辉煌英语听力》[M] 北京 开明出版社2011.7

徐士驷《就这样学英语》[M] 南京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2.3

魏国栋《中学教材建设研究与实践》[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4

篇(2)

一、思想政治课研究问题的确定

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要注重选题的实践价值和发展价值,对问题的理论价值基本不作要求,这是符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实际的要求。注重教研课题的实践价值,是指研究成果的解决对中学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意义,如思想品德课教学幽默的美感机制研究、思想品德课多学科渗透教学模式的建构、探究题与实践题引入中考试卷的作用研究、情境教学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实际作用的研究等。其发展价值是指研究题目的选择对思想品德教师的研究能力、思想品德教学效果和水平提高的作用,如新课程标准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的影响、思想品德课课程资源开发方式的探究与实践研究、初中文科综合考试与研究性学习的相关性研究等。

研究问题的确定应遵循科学的思维过程。思想品德课教研课题的选定,是在思想品德课本和教辅材料、书籍、文献了解认识的过程中或在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认识的。这一思维过程为:对教学研究题目的初步设想对教科书和教学研究材料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分析判断使思想品德课教研题目更加具体、明确、科学。思想品德课教育研究课题的来源:(1)从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出发提出课题,如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初中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研究、初中学生法制观念调查、学生对国情国策的认知状况研究。(2)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要求出发提出课题,如初中学生如何适应文综开卷考试应试误区研究、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特征研究、如何写好思想品德论文研究等。

二、思想政治课题分析研究和方法

1、研究课题的进一步分析说明。当思想品德教师选定了一个比较有价值的课题,并不意味着这个问题有了恰当的陈述方式,思想品德研究问题一般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成为理想的题目。例如“论深化思想品德课改革,全面推进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这样的课题陈述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这个课题的陈述太宽泛,给人的信息容量太小。就这个研究课题来说,它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时学生评价标准的影响、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方式的转变,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教学内容的深化对学生的要求。一个比较好的思想品德课研究课题陈述,可以使思想品德教师和阅读者更清楚研究方向的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以及课题后,必须明确此研究属于何种类型的研究。是定量研究还是定性研究?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如果主要是定量研究,必须明确是用实验研究还是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如果主要是定性研究,还要进一步明确采用比较研究、历史研究或学研结合的方法。例如:“把握中考探究与实践题特点,提高复习针对性研究”属于定性研究,又是应用研究,一般采用比较研究和人种学研究的方法;“我国人大制度和人大监督权研究”属于定性理论研究,采用比较研究和历史研究方法;“构建‘和谐河北’、不断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研究,是定性理论研究。

三、思想政治课教育研究数据的处理

思想品德课研究数据有多种形式,如定性的、比较的、顺序的,研究者通常会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思想品德课教育研究统计方法主要有图表法、特征量计算法、大量观察与个案研究相结合法、统计分组法以及统计实验法等。(1)图表法。即借助几何图形或表格来表现已整理好的由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所获得的统计资料的一种方法。(2)特征量计算法。思想品德课教育统计学所研究的大量现象总是通过数量综合把它的一般特征和典型特征表现出来的,如校园学生诚信状况研究。(3)大量观察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如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是根据“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一般通过个别表现出来”的原理确定的。(4)统计分组法。如中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研究之一。

篇(3)

关键词:校本教研工作;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7-0047-02

作者简介:刘海燕(1965-),女,哈尔滨人,副研究员,从事课程与教学论、中学历史教学教法及评价研究。

一、校本教研工作面临的普遍性问题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教研工作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理解和接受,但学校开展的校本教研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将其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主体参与度不够

“校本教研”是指以学校为本位的教研工作,该项工作是在本校内进行的,以解决学校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目标,其研究主体是教师。有些教师认为,校本教研工作就是由教研员带领一些骨干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在认识层面存在一些偏差。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调查,并对615份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状况(见表1)。

表1教师的教学研究观(%)

观点项目同意不确定不同意频数%频数%频数%中学教师应参与教学研究活动56491735571626“科研兴校”、“科研兴教”490797941533150将教学研究能力作为评价教师标准193314239388183298

调查结果表明,有917%的教师认为“中学教师应该参与教学研究活动”;有797%的教师对“科研兴校”、“科研兴教”这一观点表示赞同。这两组数据说明,多数中学教师对教学研究是持肯定态度的,但也有203%的教师对后一种说法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说明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观念虽已深入人心,但还有相当多学校的科研工作没有取得应有的成效,部分教师还难以认同它的实际作用和价值。而有314%的教师赞同将“教学研究能力和成果”作为评价教师的一个重要指标,说明中学教师对教学研究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同阶段,对教学研究的实质还没有深刻的认识。

当前,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工作呈现出如下特点:多数教师在参与集体教研活动时,最擅长做的就是听别人发表意见,缺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集体教研活动中,每位教师都能参与其中,但发言者不多,往往是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在发言,而年轻教师和一般教师很少有机会发言;多数教师参与研究的是“别人提出的问题”,而不是基于自己的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往往把自己获得专业成长的希望寄托在专家和骨干教师的身上,忽视了自己在教研中的主体地位。

2教研工作形式化

校本教研应以解决本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但有些学校的教研活动往往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

首先,表现为自上而下布置的教研任务。大多数学校的教研工作处于接受省、市、县(区)教研部门布置任务的层面,而真正基于本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而开展的校本教研少之又少。

其次,表现为数量上的多多益善。学校把参加教研活动的次数作为评价学校教研工作的标准,大多数学校更热衷于参加由省、市、区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不可否认,教研活动确实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学习、交流、借鉴的平台,但能够真正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具体问题的活动相对较少。

3专业引领不到位

专业引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获取信息的途径不畅。信息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是教学研究的基础工作。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受学校条件的限制,近一半的教师无法获得相关的课题信息,导致研究工作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还可能导致对某些问题的重复研究。二是缺乏学科专家的指导。调研中发现,只有124%的教师认为能长期得到来自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的指导,有315%的教师只能偶尔得到指导,还有561%的教师认为自己不能得到来自大专院校的指导。说明有876%的教师不能在专家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工作。从访谈中我们了解到,新课程实施以来,哈尔滨市曾经请过一些大专院校的知名教授来哈讲座,但能有机会参加的一般都是教育局的行政人员、教研室的教研人员和学校的校长,普通教师很少能够获得参与的机会。

4教师的教研能力欠缺

表2教师对科研知识的掌握情况(%)

观点项目清楚略知一二不清楚频数%频数%频数%对教育教学理论的了解程度1292104477273963对教学研究方法的了解9315143069992150对中学教育科研课题流程的了解124202357580134218论文和研究报告的区别21635130048899161

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对于表2中所列四个维度的科研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不乐观,每一项目都有高于65%的教师处于略知一二或不清楚的状态。尤其是对教学研究方法的了解方面,只有151%的教师认为自己是清楚的。从设计课题方案的能力看,能独立完成设计的教师占502%。这说明,还有近一半的中学教师比较欠缺科研能力,教师科研素质偏低已成为影响学校教学研究工作顺利开展的障碍。

教师的科研能力不仅反映在教师的研究水平上,同时还反映在教师学习借鉴他人的优秀研究成果上。从本质上说,“学习别人的经验是一件很复杂的事,也是一种创造”[1]。这本身就是一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是一种针对实践将理论深化的过程。但从调查情况看,大部分教师的该项能力还是比较弱的。中学教师不可能做到每一项经验或认识都通过自身的研究与实践获得,对前人成果的成功“解码”,也是他们进行研究的一个好的开始。

二、改进校本教研工作的策略

篇(4)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师;教研论文

中学一线地理教师教学研究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一线教师要立足于教学实践,学会勤思考,巧实践,会提炼,促教学,其最好的形式就是课题研究。为此,中学地理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撰写教研论文,总结、提炼教学经验,提升自己,做出成绩。本文就中学地理教师教研论文写作做了一些思考。

一、教研论文写作的热情与功夫

1.热情与求真精神

地理教学的工作中,会碰到很多不同的困难,若无热情,就没有办法继续下去。追求学问的最崇高目标,不外乎真跟美。追求的目标无误,热情才不会削减。不少教师在工作了三、五年后,产生了职业倦怠,失去了热情。地理教学研究是一辈子的路,很长很远,过程中也有很多痛苦,如果没有热情的话,就不可能坚持下去,就永远不要想在教学中快乐,并取得一定的成就。大凡有所成就者,不管生活如何变化,境遇如何不佳,始终不熄的是求真的热情。

2.教研基本功

教育教学基本功夫不好,教学研究很吃力,中途就不得不放弃。作为中学一线地理教师要做许多地理习题,这是必要的。在做地理练习题中才能知道地理知识的精髓在哪里。比如,教师在做高中区域地理综合题时,往往不是单独应用到自然地理知识点,还应用到了人文地理知识。不能似是而非,以为已经懂了、可以解决了就去看答案。自然地理的练习也并非就是那么容易,需要推导,努力思考,与教材的知识、原理结合与应用。掌握好区域地理、区位条件等知识及相关的研究方法,这就是基本功夫。不要因为自己只教地理学,就不去学习其他知识,最好掌握两门以上的学科知识,特别是教育教学研究的理论、方法,甚至是学生心理发展与学习心理、数据处理等相关知识,积极参加研讨、培训,多听、多问,多请教别人。一个人的思维有限、能力有限,不愿意去听、去看,就解决不了问题。

二、教研论文写作流程与技巧简析

1.中学地理学科教研与课题来源

在地理教学中,有许多素材和原料,教研论文与课题可源于以下几方面:(1)课程与教材领域。如,我国中学地理课程目标的演变研究、中外中学地理课程目标的比较、中外中学地理课程内容的比较研究、中外中学地理教材结构体系的研究比较、中学地理新旧大纲的解读与比较、中学地理教材知识点与结构联系分析、教材活动设计等。(2)教学领域。如,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研究、地理教学策略、地理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中学地理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过程的实施调控与反思、对中学地理教学中情感因素、中学地理教学方式实践、中学地理课外活动方式与方法的实践、关于中学地理教学优秀公开课教案和课后反思、案例分析、教材内容中概念辨析、活动探究设计等内容。(3)学习领域。可选择的课题有中学地理学习心理的研究,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与认知发展特点的研究,促进地理学习困难学生地理能力发展的研究,关于中学生地理学习方法与策略的研究,关于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动机和自信等情感因素培养的研究。(4)教师专业发展领域。如,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特点的研究,提高新教师地理教学基本功的研究,促进青年地理教师成长的研究,优秀地理教师基本特征的研究。(5)地理中考、高考研究。高效备考复习策略、地理中考和高考试题解析与亮点评析,核心考点透视、解题规律与技巧研究,中考、高考热点、创新特点与新动向研究等。(6)中学地理竞赛方面。如,中学地理竞赛解题能力研究,中学地理竞赛知识讲座、中学地理竞赛案例分析和有效学习方法归纳等的研究。当然,还可以开展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

2.地理学科教学研究选题方法与技巧

一个好的、有价值的地理学科教学研究课题或论文题目在选题时要突出一个“新”。所谓“新”,就是指言他人所未言,补他人之所不足,领先他人一步,表现了新观念、新角度、新感受和新方法等,有“新”,论文或课题才充满活力,具有灵气、生气。观念新,就是指把注意力放在探讨教育教学实践的矛盾和问题上,及时总结实践经验,以亲身实践去补充前人的观点,纠正习以为常的传统经验。如,地理教学观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再到“人本位”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还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教学中实施课改标准,在一线实践中要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有效地组织教学工作,总结提升经验成果,要创造性地提出和开展新课题研究。角度新是指学科教学研究课题或论文立题有新意,新视觉、新方向,标新立异。如,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在使用教材中挖掘各章节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在教学案例中设计出新的研究方法和教学亮点;学习、阅读大量他人的成果后,选择新的角度,提供新的材料,提出新的见解和方法,撰写出有新意的体会论文等。此外,选题可选“深”,有针对性地选题,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深入剖析;选题也可“热”,选择热门论点,时效性强,如,地理学科教学研究工作会的相关议题,影响深的观摩展示课以及一年一度的中考、高考的热点、亮点或新动向等;选题还可选“误”,即报纸、杂志中出现的某些科学性错误,教师可对其进行论述。

参考文献:

[1]王家洲.一线教师课题研究的优势与价值[J].新课程:综合版,2011(03).

篇(5)

新课程改革以后,各有关教育部门和各中学都要求教师进行学科教育研究,力争成为研究型和学者型的教师。然而,课程改革推行十年以后,当我们与广大的中学化学教师交流的时候,发现在绝大部分中学化学教师看来,做学科教育研究就是写文章。中学化学教师将做学科教育研究简单地理解成写文章,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除此之外,广大中学化学教师对于如何进行学科教育研究还存在诸多误解。针对当前中学化学教师对如何做学科教育研究存在的诸多误解,我们认为有必要进行澄清。

一、当前中学化学教师对学科教育研究的误解

新课程改革以后,广大的中学化学教师投入到了学科教育研究的队伍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学化学学科教育研究的队伍实力。与广大中学化学教师进行交流,发现他们对学科教育研究存在一些普遍性的误解,对此我们进行了梳理、归纳。

(一)做学科教育研究就是写文章

很多中学化学教师普遍认为,做学科教育研究就是写文章。事实上,写文章只是学科教育研究成果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将研究的成果撰写成文与广大同行分享、交流的过程。从学科教育研究成果交流与推广的角度来看,写文章是做学科教育研究的重要阶段。但是,从学科教育研究的整个过程来看,写文章只是整个学科教育研究过程的一个环节,占据整个研究过程的时间并不是太多。写文章只是对整个学科教育研究过程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对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工具和方法的使用、研究结论的得出和结论的讨论进行阐述。如果没有大量的前期实际研究工作,写文章只能是“无米之炊”“空中楼阁”。我们应该端正这样一个思想“:文章是写出来的,研究是做出来的”。只有通过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提出明确的研究假设、应用合理的研究工具和方法、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和分析讨论,才有可能做出高质量的学科教育研究。因此,做学科教育研究并不是写文章这么简单。

(二)做学科教育研究就是进行哲学思辩

学科教育研究具有教育教学研究的研究范式,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三种研究范式:教育哲学思辩范式、教育定量研究范式和教育定性研究范式。有学者[1]认为,从研究目的来说,如果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理论,可采用教育思辩研究范式;如果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则可采用教育定性研究范式;如果为了提供事实例证,为理论论证或政策决策服务,一般可采用教育定量研究范式。中学化学教师进行学科教育研究与大学学科教育专家进行学科教育研究是有所区别的。大学学科教育专家倾向于从比较上位的层面上来研究学科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而中学化学教师具有实践的土壤,应该扎根于学科教育的土壤和实际,选择教育定性和定量研究范式开展学科教育研究。教育思辩范式适合于大学学科教育专家发展学科教育理论之用。

(三)只有大学学科教育专家才能做学科教育研究

很多中学化学教师认为:“做研究是专家的事,作为中学化学教师只要把书教好了就行了。”事实上,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如果回顾一下前苏联的教育家,就会发现前苏联的很大部分教育家都是中小学教师。他们在学科教育的实践土壤上做了许许多多的行动研究,提炼出了很多学科教育的观点,丰富了课程与教学理论的体系,揭示出了一些国际同行认可的学科教育的基本规律,并将这些基本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优化了本学科的课堂教学。因此,并不是只有大学学科教育专家才能做研究,作为中学化学教师如果可以扎根学科实践,提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教育教学问题,并付诸实践去解决它,在行动中收集化学教育证据,提炼化学教育观点,揭示中学化学教育规律,必将成为研究型和学者型的教师。

(四)做学科教育研究就是模仿专家话语

当前,有许多中学化学教师在进行学科教育研究的时候,总是底气不足,过多地去引用专家的话语,模仿专家的话语,而缺乏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样的学科教育研究难免有“鹦鹉学舌”之嫌。当中学化学教师的学科教育研究中充斥着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专家的话语的时候,自己那仅有的少量的观点和见解不免就被淹没在既有理论之中。很多中学化学教师生怕自己的文章中没有专家话语显得自己水平不够,做学科教育研究、写文章的时候不是想着如何去确实地解决学科教育中的现实问题,而总是费尽心思,生拉硬扯,总觉得只有将自己的研究与专家的话语扯上关系才显得自己是与主流接轨的,与时代同步的。中学化学教师的学科教育研究不需要去模仿专家话语,而只要认真地去突破学科教育中的每一个现实问题就可以了。

(五)做学科教育研究就是现有理论加教学案例

经常阅读化学教育教学类期刊杂志的同行应该都有这样的一种体会,现在的很多中学化学教师做的学科教育研究就是将国外的诸如“建构主义”“多元智能”“信息加工”等理论拿来,加了化学教育教学的案例,然后冠以“建构主义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多元智能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信息加工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等帽子。开展这样的学科教育研究本身并不能说没有意义,只是过多地去研究现有的理论,而没有对自己实践中产生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没有扎根于学科实践,这样的学科教育研究对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的意义值得商榷。因此,当前的化学学科教育研究应该尽快摆脱这种研究套路和模式。

(六)学科教育研究和学科教学本身截然分离

很多中学化学教师的学科教育研究课题并不是来自于自身的教学困惑,也不是来自于实践的需求,而是来自于一些所谓的热门研究,比如“教学有效性研究”“探究能力培养研究”“科学素养培养研究”等。当学科教育研究不是源自于实践的时候,学科教育研究就缺乏应有的针对性,学科教育研究结论对于中学化学教师的教学问题的解决的实效性也就不可能存在。当前很多中学化学教师的教和研是截然分离的,研不能为教服务,教不能为研提供土壤。因此,需要厘清一个问题,学科教育研究与学科教学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当前中学化学教师如何进行学科教育研究

当前,广大中学化学教师对于如何做学科教育研究存在种种误解,对于选择什么样的课题进行研究存在困惑,对于什么样的课题对于实践才是有价值的很是迷茫……当前的中学化学教师进行学科教育研究应该围绕“学科特质”选择研究课题,基于“教学问题”开展教学研究,明确“研究假设”透析研究目标,巧用“研究方法”突破研究问题,基于“研究数据”进行合理推理,扎根“学科实践”揭示化学教育的基本规律。#p#分页标题#e#

(一)围绕“学科特质”选择研究课题

当前,中学化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主要有班主任工作研究、德育工作研究、学科教育研究等。很多中学化学教师认为班主任工作研究和德育工作研究是自己最擅长的研究领域,而学科教育研究并不是那么的容易。但是,在这三类研究中学科教育研究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和帮助应该是最大的。因此,中学化学教师们应该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科教育研究中。同时,学科教育研究应该具有“学科特质”而不能是一个学校里所有的教师都毫无区别地在研究“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问题。作为中学化学教师可以选择“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发展水平”等更具有“学科特质”的课题进行研究。因此,中学化学教师应该将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放在学科教育研究中,同时研究的课题应该体现本学科的特质,不应该“贪大求全”,做“放之所有学科皆准”的课题。

(二)基于“教学问题”开展教学研究

新课程改革以后,由于课程理念、教学理念、教师定位和学生定位的变化,中学化学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产生了形形的“教学问题”,中学化学教师应该紧紧地抓住这些“教学问题”进行研究。这些“教学问题”可能涉及到课程标准与教学一致性的问题、教材编写问题、教材深层解读问题、教学行为问题、教学思维问题、教学智慧问题、具体的学科知识问题、化学实验异常问题、学生前知识问题、学生思维发展问题、学生行为问题、学生学业分化问题、学生学业负担问题、学生作业批改问题等等。只要把握住这些“教学问题”,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范式,应用各种研究工具和方法在实践中开展学科教育研究,就一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教学实践中产生的“教学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也必将提升和转化为广大中学化学教师的教学智慧。

(三)明确“研究假设”透析研究目标

教育科学研究向自然科学研究学习以后,作为一项完整的教育科学研究都需要有清晰的“研究假设”,对于所要研究的课题的“未知状态”要有一个清晰的阐述。只有明确了“研究假设”,该研究课题才有可能开展,研究目标是否达成才有可能进行评估。作为中学化学教师,开展学科教育研究普遍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研究中没有明确的“研究假设”。没有“研究假设”,作为研究者的中学化学教师就不能很好地透析研究的目标,学科教育研究就会显得很迷茫,学科教育研究就会走入“死胡同”。学科教育研究目标是否达成也将很难评估。因此,按照当前教育科学的研究规范来看,每一项完整的学科教育研究都应该有明确的“研究假设”。

(四)巧用“研究方法”突破研究问题

中学化学教师在进行学科教育研究中存在的一个很大的不足就是“研究方法”相关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匮乏。当前中学化学教师的学科教育研究并不是方法太多了,而是方法使用太少了。在诸多的中学化学教育教学论文中,很多时候研究者并没有使用教育教学的“研究方法”,更谈不上巧用“研究方法”。因此,广大中学化学教师在开展学科教育研究前,应该首先学习教育教学的“研究方法”的相关知识,并学会灵活、巧妙地应用各种“研究方法”。既遵从“研究方法”又不被“研究方法”所局限。

(五)基于“研究数据”进行合理推理

从研究过程本身来讲,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得出可靠的研究结论。影响研究结论可靠性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研究方法和工具的选择、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数据的分析、研究结果的推理分析等。作为研究者,得出的每一项结论都必须有充分的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数据作支撑。广大中学化学教师在开展学科教育研究的时候,应该广泛地收集教学实践中的证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各种处理和表征,基于“研究数据”进行合理地推理,不超越“研究数据”作无根据地推理。同时,对于得出的结论应该运用逻辑推理的方式进行深入讨论。

篇(6)

关键词:教育理念;知识结构;科研能力

一、具有适应时展的教育理念

自古以来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主要是给学生传授知识,对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在21世纪的今天,仍有一些教师对落实素质教育只停留在口头上,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观念陈旧。作为现代教师必须要有适应时展的教育理念。

1.真正落实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就是因材施教的具体落实,允许“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就是既要重视优等生和中等生的发展,更要重视差生的发展。只有差生得到发展,教育才算面向全体学生。

2.注重社会实践

教师的教学要尽量从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和现实事例出发,去“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到数学是现实的、具体的、有价值的。从而“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具有广博的知识结构

大多数数学教师现在的知识结构,明显专业专一、知识陈旧,这一现状对实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很不利。为此,现代教师要不断为自己“充电”。

1.学习现代教育理论

教育理论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现在大多数数学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较低。所以,数学教师要进一步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如:教学论、课程论、学习理论、教育评价等等,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为实施素质教育保驾护航。

2.学习边缘学科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渊博的知识结构,较强的边缘学科。如:除了学习物理、化学以外,还要学习生物学、环境学、人口学、人文科学等学科,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为实施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1.转变观念,强化教研意识

教学研究一般都离不开教学一线的教师,许多著名的教育家也出身于教师。由此看来,教学研究与教师息息相关。同时说明,只有我们努力去搞教学研究才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所以,我们有必要也有能力去搞教学研究。

2.勇于实践,提高教研能力

篇(7)

英文名称:New Writing

主管单位:山西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新作文杂志社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山西省太原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9-9433

国内刊号:14-1274/G

邮发代号:22-74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