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2 17:03:3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森林消防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无线 防火 监控
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救助困难的自然灾害。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有效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是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迫切需要.当森林发生火灾时,只有做到早发现、早解决,才能把损失降到最小。针对我国森林防火的实际需要,专门设计了一整套森林防火的解决方案。
1 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图,如图1所示。
1.1 图像传输设备的选择及技术参数
模拟图像传输系统采用调频体制,信号带宽27MHz。为了保证信号之间互不干扰,两路信号中心频率间隔应大于38MHz。目前国产模拟图像传输系统主要有L波段、S波段、Ku波段几种,频率范围分别为:L波段:950~1750MHz;S波段:2200~2700MHz;Ku波段:11~13GHz。
如果以38MHz频率间隔计算,各频段可同时传输的最多路数分别为:L波段:21路;S波段:13路;Ku波段:50路。
本系统共需同时传输15路图像信号,L波段利用频率复用技术可以做到30路图像传输,从系统要求整体设备性能及造价来考虑,选择L波段。微波传输需满足视距传输条件,即监控点至控制中心传输路径上无遮挡(收发天线间可视)。
该系统方便安装,传输图像鲜明,主要是利用微波频段传输,包括报警信号、伴音和视频。
微波图像传输系统:主要技术指标:频段:L波段950~1750MHz、KU波段11~13GHz;功率:10~40dBm;
微波工程接收机技术指标:输入频率: 950-2050MHz;输入阻抗:75Ω;输入电平:-65-- -35dBm;中频带宽:27MHz;噪声门限:6dB典型值;视频制式:PAL;去加重:CCIR405-1 625行;视频输出:1V峰-峰值;频率响应:+1- -2dB(10KHz-5MHz);工作电压: AC150V-AC270V;功耗:15W;LNA电源:18V/100mA。
1.2 无线指令遥控系统
无线遥控是指实现对被控目标的非接触遥远控制,在工业控制、航空航天、家电领域应用广泛。我们设计的系统提供的数据接口,以适应各种协仪。由发射和接收部分组成,可以控制云台、镜头。
2 原理设计
如图2所示。
2.1 功能简述
在森林内多个地点放摄像机,通过无线发射C(带烟传感接收)发射各种信号,接收机能够看到森林中各个监控点的实时状况。
前端指令机能接收到监控点发出的指令,解码器来执行中心的指令,控制云平台左右上下的转动,以及对镜头进行长焦、短焦的改变等。
2.2 控制原理
2.2.1 无线图像传输的过程
无线图像传输频率复用采用分割方式,图像通道采用微波点对点的方式。摄像机通过采集的视频信号输送给发射机,然后输出给天线,以微波的无线形式传送给监控设备的天线,接收设备接收到信号了以后,再经过解调还原视频信号,这样就可以有确盘录像机中显示图像了。
在实际使用的微波通信线路中,总是使用方向性非常强的天线,并把收、发天线对准,以使接收端收到较强的直射波。但是,由于受天线的方向性所限,总会有一部分电磁波透射到地表面,经地表面反射后到达收信端的天线,或散射进入太空;其次,由于大气层中存在不均匀的气体,也会造成电磁波的折射和吸收,损失掉一部分能量;另外,由于微波无法穿过传输线路上的固体物,所以,在传输路线上的固体物,特别是高大的建筑物,就会使微波造成绕射和电平损耗。因此,微波通信既有直线传输特性,又有多径传输特性,在无遮挡的情况下,传输距离可达70公里。广泛用于公安、武警、消防、交通、金融、油田、厂矿等领域的远距离无线监控系统。
2.2.2 无线指令控制的过程
控制通道采用码分多址、一对多点方式。指令信号通过主机输入指令参数,再通过发射天线发射到森林中的各个监控点中,监控点接收到主机发射过来的信号,先通过校验,再通过无线指令接收机解调出控制数据给解码器,解码器再根据地址码来判断是否解码,同时具备双向语音功能,可以适时对话。
3 结束语
实验证明:通过采用硬盘录像系统,进行实时录象,上级领导可以通过联网的计算机进行远程监控并查询录像资料,能真实记录火灾发生及救火的过程,提供有效真实的资料,其性能可靠;高清晰、高画质,成为技术先驱。
参考文献
[1]杜建华,张认成.火灾探测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消防技术,2004(07):10-15.
[2]徐春燕.火灾探测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J].鞍钢技术,2000(09):60-62.
[3]花铁森.消防报警产品和系统的技术现状与市场[J].安防科技,2003(06):4-12.
[4]祁勇.火灾自动探测技术的发展和今后的方向[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2(04):3-4.
[5]谢磊.基于ZigBee的仓库数据采集传输管理系统研究[D].西安:西安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6]李志华.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火灾预警系统设计[D].汕头:汕头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7]颜学义.基于ZigBee的智能火灾报警系统[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8]吴起,蒋军成.基于BP神经网络技术的实验数据分析处理[J].中国安全科学报,2006,16(01):39-43.
[9]田亚.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设计和实现[D].上海: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作者简介
李庆华(1979-),男,湖南省郴州市人。现为东莞市同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高级电工。研究方向为电路设计与开发。
【关键词】林业 建设
随着“退耕还林”、“天保”、“三北”等林业重点建设的实施以及经济林基地的建设,营林建设的种类逐渐增多,据统计,我国的营林面积以每年年均面积10000 hm2左右上升,占总森林资源面积的3.1%,且有害生物的种类和发生面积每年均呈上升趋势,对造林绿化、生态建设发展造成较大影响。为此,强化林业建设迫在眉睫。
一、林业建设现状
(一)基础建设薄弱
在林业建设中,缺乏全面的和可操作性的林业建设规范,一些基层领导和干部存在统计不严肃甚至弄虚作假,严重挫伤了林业建设的积极性。另外,林业建设中忽视了以基础建设为主的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缺乏对地质环境的了解,基础设施薄弱、林业科技支撑能力不足、消防资金不到位,制约着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加之林业建设起步较晚,各部门往往不从整体出发,基础建设缺少全局性和科学性。在春季防火中,表现为基础设施不足,缺乏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等。各林业管理部门之间缺乏协调缺乏统一的预防机制,使得安全工作难以开展。大家都在疲于奔命于防范却疏于管理。在法律条文上没有可操作性的条款和技术规范,致使造成树势衰弱和生物多样性差等问题的出现。
(二)工作管理不到位,力量投入较小
资金投入是整体提高林区建设的重要基础。但很多地方存在缺乏必要的测报、检疫、防治仪器设备和交通工具等问题,加上防治新技术的技含量不高。又由于偏远地区的水源缺乏,造成林区建设处于束手无策的被动局面。
(三)没有统一的防护机构
目前我国对林区防护实行的是自上而下的行业垂直管理。 这种管理体制在现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显示出较多的弊端和缺陷。长期处于分散运作下的各种防护,需要多方合作和各种资源协同应对灾害的复杂局面。如:分散的指挥中心和救援力量的维持费用较高,灾害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灾害管理的要求。诸多因素导致不能形成有效配置并发挥有限的社会资源,特别是对一些发生概率较低的灾种更是如此。
(四)缺少规范的规划信息披露制度
长期以来在公布安全隐患的问题上采取了传统的思维方式,总是将规划信息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这种情况下林区建设的传播就往往有失真性、放大性和快速性。不能适应现代政府信息公开和公民最起码的知情权,也失去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二、加强林业建设的有效对策
(一)更新理念,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营林工作已经进入关键期,林改工作要推动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因此,要 “建好工作班子”、“开好动员大会”、“搞好培训”。要根据建设现状,成立“安全”工作指导小组,做好营林技术指导以及检查验收工作;各有关部门确保各项工作如期完成。同时,要切实立足丰富资源这一核心,加讲查研究,加大基础设施组织建设,全面推进林改政策。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林业规划体系
林去规划必须遵从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因地因时按照生态健康原理来恢复受灾森林的健康。从社会角度来看,林业系统是自然系统、人造系统、概念系统、动态系统的组合,具有林业系统的所有特征,同时也必须运用系统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技术进行科学管理,从而实现林业安全管理的可持续控制。
首先是政府部门应正确引导和基于社会发展的、长远的投资规划以及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和制度作支撑。其次是严格执行《林业建设保护法》等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和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构建科学合理的林业规划体系,依法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加快提高林业建设水平的步伐。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依据地域性特点,使开发、防护、产业并驾齐驱,促进林业资源总量的持续增长。
(三)完善防护组织
林业发展不仅需要森林资源作保障基础,更需要人力资源作支撑。林业建设工作是一项面向基层的工作,只要把队伍建设好才能把工作做好。因此,要进一步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树立良好的林业形象。林业主管部门要按照“理顺林场体制,促进林场发展”的目标,建立集森林消防、公益林管护为一体的森林资源保护队伍,使林业建设在我们的精心管护下,更加安全。同时要深化林业改革,针对当前林业管理人员老化和技术力量薄弱现状,实行“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管理模式,根据需要选派年轻有为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基层第一线,切实加强管理力量,为搞好林业建设工作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四)加大规划信息的披露制度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宣传《林区建设整体规划条例》,局属各单位统一行动,出板报、贴标语等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同时在入山不易控制的地方进行重点宣传教育,积极营造有利于农改林的舆论氛围,使林业建设在思想认识上取得统一,得到保证。同时还要参照国外经验,林业安全管理工作基本上都是由所在森林经营管理站负责调查私有林和集体林,通过专家座谈与咨询的方式向私有林场主或森林经营者建设方案。
总之,林业建设工作是扩大我国物质资源的基础,林业主管部门要转变思想,统筹兼顾,加强监测检疫工作,完善建设系统,优化基础设施建O,重点发挥营林工作的实效性,促进林业建设稳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沛.林业建设战略 [J].北京农业,2011.
[2]张雄.浅谈林业规划及其可持续发展[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
[3]张骅.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J].防护林科技;2013.
年年岁岁过元旦。今年的新气象是:我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背景下,治安系全体教职工辛勤耕耘,播种着希望的树苗。在教学方面,进一步推进了铁路公安特色课程建设,教学成果“铁路公安特色课程开发与建设”获全国公安高等教育部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在科研方面,以铁路公安特色课程建设内容为轴心开展研究,拓宽了铁路治安教育的知识面,发表、出版、结项了一系列铁路治安论文、专着、项目。铁路治安教学、科研的创新与实践,奠定了社会服务的基础,应邀为全路火灾事故调查培训班、长沙铁路公安处消防培训班、全路行包运输专业人员培训班、西安铁路公安局铁路警卫工作培训班等授铁路治安课程,还完成了广深港铁路客运专线狮子洋隧道消防性能化设计评估和复核评审等社会服务工作。社会服务的实践,拉动了教学和科研发展。在学生管理方面,秉承“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宗旨,大力推进警务化管理进程,不断加强学生纪律、内务、学习等方面的警察意识的养成,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学生管理立体化建设使治安管理专业教育体系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机制。XX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高等学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XX年是承上启下的一年,是正值我校开办本科教育的大战当前的关键时期。治安系建设是我校实践科学发展观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治安系全体教职工重任在肩,在服从、服务于学校发展规划的前提下,针对治安系自身的特点,藉公安教育的发展机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治安系各项工作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层面。治安管理专科办学,培养的是铁路公安机关乘警、车站站勤、线路执勤、治安大队勤务等治安岗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核心是行动力的培养。本科办学,培养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能胜任治安基层岗位勤务,而且能规划、设计、指挥、审核、评估治安工作,其核心是创造力的培养。因此,要在“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创新” 的办学思路下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确立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设置上,相比专科而言,治安学原理、治安技术和岗位实践在广度、深度、难度上都有一定的提升,内容上更侧重于治安学原理及其与治安技术的联系,形成基础理论、理论运用和实践的整体优化。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要打破实践教学只强调基本技能训练的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着力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技能)、创造能力、综合素质(包括研究素质、心理素质)等诸多方面出发构筑实践教学新体系。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增设铁路治安防范设计与评估实训室、户政管理综合实训室、治安信息处理研判实训室、交通综合勤务实训室等。学生除在公安一线参加见习等实践环节之外,在校内、校外实训中,还要设置综合演练环节,完成对应主干课程的设计项目。通过课程设计作业,提高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毕业实习中,要求学生紧密结合公安实践,完成与公安工作相关警务项目的设计。如设计治安防范方案等。通过毕业设计,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治安学的原理及方法,为以后从事治安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深厚的基础。在以能力本位为主线的人才培养体系日臻成熟的情况下,要实现向以学科本位为主线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平稳过渡。因此,要深入推进治安学学科建设。治安管理专科办学阶段,学科建设一直围绕着警察岗位应知应会知识和应掌握技能展开。升本以后,治安学学科就不能囿于原有研究领域,要在治安精神层面(包括治安哲学、治安伦理学、治安心理学等)、知识层面(包括治安学基本原理、治安防范学、治安控制学、治安处置学等)、实践层面(包括警察治安岗位实践等)深入拓展。以学科建设为着力点,促进治安学专业建设与发展,促进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提升。实现以上目标,就必须深化以铁路治安工作需求为轴心的教育体系立体化建设,形成我校治安学专业的几方面的优势:1.三位一体的师资建设,即教师具备集导师、研究员、警官三种职能于一体的品质;2.三位一体的实验实训室建设,即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为一体的;3.三位一体的学科建设,即以铁路治安工作为导向,以治安学原理和治安技术作为基点和动力开展研究,形成了交互作用的学科建设机制;4.一体化的警学合作机制平台建设。通过与铁路治安工作一线的一体化合作,即教学与需求一体化、警学资源一体化、合作成果一体化,实现了铁路治安工作一线与治安学专业相辅相成、警学双赢。
如果我们把办学比喻为“种树”,把专业建设的实施比喻为“养树”,那么面对历史使命,就必须踏踏实实地种树,认认真真地养树。我校办学的“种树”,可以选择土生土长的树种,也可以引进先进的树种,还可以培育新的树种。但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要选择好的树种,即种好树,而且要保证这些好树能有好的成活环境。在创造环境方面,我们的任务是非常繁重的。其次,我们在种树的时候,还必须认真考虑树的养护问题。成活率不高,会使人们丧失对“树”的信仰和尊重。由此可见,不仅要研究种好树的问题,更要研究种活树的问题,后者尤为重要。没有树,哪有森林?种活的树多了,自然就成了森林。
关键词:施工项目 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施工项目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当下,施工项目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许多施工团队都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寻求生存。而在项目工程的全过程中,要降低工程造价,要缩短建设工期,要确保工程质量,并且还要获取一定数额的利润,必须要有良好的施工管理制度。良好的施工管理秩序能够使一个施工项目有条不紊的进行,因此,进行施工项目的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它的重要性也可见一斑。
此外,施工管理作为施工项目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管理质量的高低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施工工程完成的进度和主体项目的安全、建设质量以及后期整个工程造价的高低。所以,提高施工管理的质量,能够使这个工程进度更为流畅,增强管理的技术水平,深入研究各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可以大大降低整个工程的成本,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同时也可以给施工工人带来人身安全的保障。
下面,笔者将从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项目管理的创新和施工现场的管理来浅谈如何进行合理的施工管理。
二、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
其一,加强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并且强化安全纪律。首先,每一个进入现场的相关工作人员都要进过严格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能知识培训;其次,在施工现场引进新设备和新技术时,必须对相关施工员进行完整的培训后,才能让新技术和新设备投入使用;再次,根据场地的变化,要相应补充相关安全知识的普及,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
其二,要加强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工作,并且增强安全制度的可调控性,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来制度相应的可调控制度。
其三,增强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和落实工作,对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实行安全责任管理机制,提高现场工作人员的警惕性。
三、项目管理的创新
首先,要加强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成本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的基础,也是极其关键的一部分。一个项目的良好运转需要具有合理的成本管理,这样才能保证这个项目是盈利的。因此,施工单位要建立明确的成本管理责任体制和运行体系,将工程的利润达到最大化。此外,也要实行质量管理的奖惩方案,提高质检人员的高度责任心。
其次,转换机制,更新观念。传统的施工项目管理机制中,一般都会出现成本控制、资金管理和合同管理相脱离的现象。要避免这种弊端的发生,必须更新观念和转换机制。可以设立合同管理部门,强化和突出合同管理的核心地位,同时也能有效的将成本管理、合同管理和资金管理结合在一起。
另外,选拔高素质的项目经理、来组建一支精锐的项目管理团队,推行项目管理责任机制以及完善竞争和激励机制,也能够促进项目管理的创新。
四、施工现场管理的措施及要点
施工现场管理作为施工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本论文所要详细介绍的。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主要总结了一些几点措施和要点。
第一,加强制度建设。要积极宣传国家颁发的一系列相关文件,加强对员工的岗前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而且明确规定和要求施工现场的环境设施和卫生指标。
第二,深化现场的安保工作力度。相关的负责部门要安排门卫或者警卫人员实行24小时的轮班制,做好施工现场的安保工作。同时,对于现场的外来人员要严格检查证件,对施工材料的运输进出也要严格控制和审查。警卫人员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尽力避免一切安全隐患事物进入施工的现场。另外,安保部门也应该定期做好火灾演习和培训工作,防患于未然,对于一些员工不良的习惯要当面指出并且要求其改正,例如,不带安全帽进入工地者、或者是私自乱搭电线用电设备者等。
第三,对于施工现场的保洁工作要加强监督。因为工程施工可能会对环境造成垃圾污染、光污染、空气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如果这些污染指度超标,则会受到相关部门的惩罚,污染程度严重的可能会被要求停止施工甚至直接要求关闭施工企业。现场施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不但会影响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对环境造成伤害,而且会使企业遭受利益上的长期损失。施工单位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至污染环境于不顾,要注重施工现场的保洁工作。
此外,要保证生活区的卫生整洁,比如食堂、宿舍等和施工地比较近的位置,这样也可以确保不出意外状况。其次,要坚决杜绝带泥上路的现象。施工现场有污泥是十分正常并且可以理解的现象,但是很多施工单位并不严格把关进出口,让带有污泥的运输工具污染了城市道路,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也使企业的形象受损。企业应该在进出口设置冲洗台,对带有污泥的车辆进行彻底冲洗,方能允许其上路。
第四,现场的工具器械摆放等要规范合理化。简而言之,就是要规范场容。井井有条的施工现场便于管理,也便于员工提高效率性。
第五,消防保卫。
工棚或临时宿舍的规划和修建,必须符合防火和卫生的要求。临时宿舍应当尽可能建设在离开修建的建筑物二十公尺以外的地区,离开森林区应在一千公尺以上,并且不得修建在高压线路通过的地方。临时宿舍的使用期限较长或在使用期间正值雨季的,不得修建在低洼潮湿的地带和其他可能被水淹没的地带。在独立场地上修建成批的临时宿舍,应当分组布置,每组最多不得超过十二幢。组与组之间的防火距离,在城市中不得小于十公尺,在农村中不得小于十五公尺;幢与幢之间的防火距离,在城市中不得小于五公尺,在农村中不得小于七公尺。厨房、锅炉房、变电室与临时宿舍之间的防火距离,不得小于十到十五公尺。
为储存大量的易燃物品、油料、炸药等所修建的临时仓库,其与永久工程或临时宿舍区之间的防火距离,应当在一千公尺以上。临时宿舍区应当修建简易道路。应当划定厕所、垃圾堆和污水排出的地点。
此外,还要加强生活区的卫生防疫管理和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邱默宁.浅谈施工企业的现场施工管理[J].中国建设信息,2003
[2]赵宏.浅析进一步加强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方法[J].中国城市经济,2005
【关键词】传统型火灾检测装置;新型火灾检测装置;比较
1.传统型火灾检测器
1.1感温、感烟式火灾检测器
1.1.1适用场合
感温、感烟式火灾检测器适用于家庭、办公等小型防火单位。
感温式火灾探测器是当环境温度或其温升速度超过一定值时发生响应。感烟式火灾探测器是在火灾初期将探测部位烟雾浓度的变化转换为电信号以实现报警。
综合考虑两者的检测原理,可以进一步改进,考虑将感温、感烟式火灾检测器进行结合,同时检测温度与烟雾,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度。
系统由温度烟雾信号采集模块、报警模块以及单片机模块组成。非电量通过烟雾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将现场温度、烟雾等非电信号转化为电信号;A/D转换电路完成将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转换。报警模块由单片机和报警电路组成,由单片机控制实现报警功能。
进一步具体分析,可以采用AD590作为温度传感器。它在被测温度一定时,相当于一个恒流源,输出电流。采用TGS202气体传感器来检测CO2,CO,甲烷,煤气等多种气体,当TGS202检测到CO2或CO时,传感器的内阻变小,输出端电压值迅速上升。将两个传感器进行电路的合理构建连接从而实现火灾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
1.1.2总结
这种感温、感烟式火灾检测器是一种典型的传统型火灾检测装置,对于火灾及时有效地监测报警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火灾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它采集的数据或信息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例如烟雾的浓度和温度常常受到各种气流的干扰;并且探测器的老化或探头上积累的灰尘会使信号的基准点漂移或者灵敏度发生变化。这些干扰是传统火灾检测系统无法解决的。
在这种情况下,新型火灾探测技术开始占据火灾检测的关键地位,它不仅在火灾预警方面有突出的表现,而且在火灾防治方面也有很大的突破,解决了传统型火灾探测技术无法解决的难题。
2.新型火灾检测器
2.1气味火灾检测器
2.1.1适用场合
气味检测法适用于检测煤矿、矿井火灾。
气味传感器是利用仿生学原理,根据鼻黏膜在接受气味刺激后引起嗅觉细胞电位改变的原理而研制的。气味传感器使用了一种结构与人类嗅觉鼻黏膜极为相似的人工合成双层薄膜。为了定量薄膜吸附气味的总量,气味传感器还使用了一个压电晶振装置,此装置是一种每秒钟振动数百万次的振动器,当薄膜吸附气味后,覆盖在振动器上的薄膜的重量增加,振动器的频率改变,频率变化大小可以用电信号输出,能够测量频率就能够确定吸附气味的总量。
目前所用的气味传感器主要有5种不同类型,它们对不同类型的气味物质的敏感性各有不同,其性能如下:
2.1.2气味传感器特性
151AJ:对所有物质气味均有响应。
183AK: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最小。
353AA: 对几乎所有气味的灵敏度都低,但对氨的灵敏度极高。
453AA: 对难闻的气味有较高的敏感度。
112AJ : 对芬芳气味有较高的敏感度,为CA-LA的改进型。
2.1.3总结
气味检测法是一种预测预报矿井火灾的新方法,它不但能预测预报煤自然发火,而且能预报矿井外因火灾。气味检测法预测预报煤自然发火时,能捕捉到煤低温氧化初期释放气味的微弱变化,并且能将这一温度提前,比气体分析法一氧化碳指标提前了。
2.2图像处理的火灾智能检测装置
2.2.1适用场合
适用于大面积草原、森林等场合。
针对烟雾图像的特点,烟雾图像型火灾检测有两种:基于小波变换和基于帧图像相减。基于小波变换的烟雾图像型火灾检测法首先对烟雾图像进行预处理,提高图像利用率,然后将烟雾图像小波分解,把高频部分的水平分量、垂直分量和对角分量作为特征向量进行模式识别判断火灾是否发生。
基于帧图像相减法的烟雾图像型火灾检测法,将正常状况下采集的图像与烟雾图像进行相减,直接消除背景,再提取烟雾图像的异常部分,并把相减后的图像作为特征向量进行模式识别以判断火灾是否发生。这两种方法均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进行火灾模式识别的分类,将火灾报警的分类简化为二值分类问题。
2.2.2总结
这两种方法实验结果准确性高、实时性强、鲁棒性好,具有重要的科学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并且这种方法不受空间高度、热障、易爆、有毒等环境的限制,灵敏度高、抗干扰力强,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并尽快广泛推广使用。
2.3光纤温度探测器原理
2.3.1适用场合
适用于超长距离和恶劣环境下的火灾探测。
采用光纤作为信号传感和传输媒体,利用Raman散射及光时域反射原理通过AD采集拾取信号并分析,测定沿光纤分布的线性温度场的温度参数,并据此设定报警阈值。
将光纤放在探测器中准直透镜的焦点处,经准直透镜出来的光射到衍射光栅上,光栅将反射光的光谱谱线按一定角分布,然后由阵列式硅光电探测器来检测,硅光电探测器将光信号转换为弱电流电信号。
当温度升高时,由于传感器中半导体材料吸收的谱线向长波方向移动,因而透射的光强减小,这一变化由光电探测器检测并转换成电信号。根据此原理,微处理机就将测到的温度值与基准温度(阈值)相比较,若此温度高于基准温度,就表明探头所处的环境可能发生火警。微处理机立即发出报警信号。
2.3.2总结
光纤温度传感器是新型火灾检测装置,它具有很强的抗电磁干扰、抗腐蚀性并且绝缘性好、安全,前景很广阔。
综合比较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传统探测器和新型探测器间相互补充,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新型探测技术虽然有诸多优点,但造价高、定位困难限制了大量使用。所以,消防工程是一般多种探测技术共同组成,它们相辅相成,共同守护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王程强.一种火灾检测系统的设计.现代商业,2008,(23).
[2]帅师,查兵,曹辉.一种火灾检测的新方法.九江学院学报,2008(3).
[3]杨宏民,罗海珠.利用气味检测法预测预报煤矿火灾.煤炭科学技术.2002 (2).
关键词:会展业 旅游业 发展 文化 经济。
会展业是会议业与展览业的总称。会议,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招商会、文化科技等交流活动是会展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国际著名的旅游学家Robert Christie Mill曾在《旅游体系》书中指出:“旅游市场分为:一般商务旅游,同各种会议展示有关的商务旅游和奖励旅游”。会展旅游则是指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览吸引游客前来洽谈贸易,进行技术合作、信息沟通、文化交流并带动旅游、交通、商贸等多项相关产业发展的一种旅游活动,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旅游活动形式,目前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热点,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会展业与旅游业两者紧密相连,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可见,会展业已纳入旅游环节,是旅游产品的一种延伸类型。
会展业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河北省内环首都北京与直辖市天津,四周连接着北方内陆各省,外环渤海,拥有海上门户港口——天津港、京唐港、秦皇岛港、黄骅港占有十分优越的地理位置,周边的经济、科技、文化、人才信息的往来渠道广泛而灵通。而河北的旅游更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资源,依托人文和自然资源,打造出的绿色生态,休闲度假等各种风格的旅游产品,这些都是促进河北省会展业与旅游业同步发展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外部条件。省内各个城市所承办的各种会议与展览,不仅发挥了河北省优势重点产业的特点,更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来河北发展,为壮大引导河北省会展业与旅游业的持续有效地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1 加强省内各城市区域特色建设,促进会展业、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为加快发展河北省会展业,进一步推动对内对外贸易、扩大对外开放和加强区域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河北省根据区域特色和产业基础确定会展项目的选址和市场营销,重点建成了石家庄、廊坊、唐山、邯郸四个会展城市,同时在场馆的设施管理和服务水平上也提高了会展质量与核心力量,为河北省创立品牌展览奠定了夯实的基础。因此,省内其他城市在发展会展业的同时也应该以此为契机,以点带面,发挥自己城市的优势条件,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注重会展内容的专业化和个性化,并配置完善服务设施,让会展活动带动旅游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1.1 会展业对旅游业的促进发展。
会展活动具有组织规模大,行业性强的特点。会展旅游则是凭借举办会议、展览会、洽谈会等活动,吸引商务客人前来洽谈贸易、交流合作并观光旅游的一种旅游活动。参加各类大型会议和展览会的客人和参展商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较强的消费能力,因此,会展旅游给主办城市带来的经济效益和促进作用是巨大的。石家庄是河北省专业性很强的四大展会城市之一,在其主导产业之中,医药占有重要的支撑地位。2008年金秋10月石家庄市依托主导产业的优势,举办了“中国 石家庄国际医药博览会”,此次博览会带动了石家庄市以及周边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最具有吸引力的革命圣地西柏坡、冉庄地道战遗址、抱犊寨、白洋淀等都成为商务客人首选之地,这些体现河北历史文化、红色革命旅游都让游客在舒适的氛围中感受到了河北省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可见,运作一个大型展会的同时,不但能促进城市经济的增长,还会给展会带来强烈的旅游气氛,让参会人员情趣大增。
在旅游淡季,会展还可以带动旅游业有序展开,可以把会展策划办到有利其他旅游业发展空间的城市中去。河北省最具冰雪特色的冬日旅游产业——白色体验之旅已初具规模,冬季展会可考虑计划安排在石家庄市、张家口市和承德市,石家庄每年一度的清凉山冰雪旅游文化节,张家口市的中国崇礼国际滑雪节,承德市木兰围场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的滑雪场,在很大程度上协调了旅游淡旺季的差距,让会展拉动河北省冬季旅游业的新亮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为提升河北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综上所述,会展业在发展过程中,已经不断地在优化旅游业的发展模式,而且让会展旅游产业联带融合效应得到了巨大的释放,形成会展业向旅游业务延伸,旅游业也向会展业务拓展,使区域特色发展空间逐渐壮大,给地方的经济增长带来强劲的推动力。
1.2 品牌会展与主题旅游相互协调融合发展。
在会展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旅游业为会展的举办提供了相应的服务,会展业同时也促进了城市会展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互补。在这种发展态势下,著名品牌会展与优秀的旅游资源相结合形成的品牌价值,成为会展旅游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开发利用城市旅游资源举办特色品牌会展,将使会展和旅游凭借各自相关联的优势互动发展。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一项大型的博览活动,它对上海的旅游业有着强大的带动作用和辐射力,为世博会带来更多的客源和巨大商机,使会展与旅游的潜能得以进一步释放。可见,品牌会展选择具有特色的旅游主题,它们之间相互渗透、影响、互动发展赢得了新的市场竞争力。通过举办强势品牌的展会为举办城市带来更多的旅游者,凭借会展旅游的强大吸引力为会展提供更多的专业观展者和潜在的顾客。
河北省发展会展旅游可尝试将品牌会展活动与主题旅游相结合,挖掘市场的深度。例如“中国 秦皇岛国际葡萄酒节”,就结合了秦皇岛的旅游资源,开通昌黎葡萄沟采摘生态游、蓝色海滨之旅。中国(承德)国际旅游文化投资贸易洽谈会的避暑山庄皇家风情之旅,让旅游者在欣赏到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美景的同时,还感受到了承德旅游文化的魅力。举办品牌会展的旅游景点也可与周边城市的景区合作,采取不受地域限制的整合模式。这样的运作方式与品牌会展和主题旅游完全融合,形成以品牌会展带动旅游,以主题旅游完善品牌会展的互动发展新模式,将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这也是河北会展业稳步发展的必然趋势。
1.3 专项开发会展旅游产品,加快河北会展业与旅游业市场的共同发展。
近年来中国会展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促使许多城市将会展旅游列为重点发展的专项旅游产品,在“十二五”期间,如何规划和开发具有河北特色的会展旅游产品,加强会展旅游业的“区域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发展体系,培育会展旅游亮点是会展旅游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这还需要政府加强总体推介力度,调整旅游产品结构,采取跨区域的联动促销机制,加强品牌提升的意识让会展旅游产品与区域旅游资源对接合作,形成以商务旅游为基础,以休闲度假为主导,以文化旅游为特色的专项旅游。结合媒介广告宣传、公共关系、旅游商品等联合促销策略方案,进行有针对性地营销推介,以此传播宣传河北的整体形象。将河北建设成为跨城市、跨区域最具影响力的会展大省,以更强势的知名度开拓更大的市场,打造具有河北特色的会展旅游产品。
2 政府宏观指导,发展会展业与旅游业的措施和对策。
2.1 政府积极参与,建立专门机构主导会展旅游业发展。
河北省会展旅游业现正处于发展阶段,会展旅游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关系呈现松散状态,两者没有形成良好的对接关系。河北省大多数会展活动没有明确统一的部门统一管理与规划,缺少专门管理机构的指导,主办者大都集中精力于申请、审批、接待事务,很少考虑到同旅游部门的合作。在活动内容上,参展商、与会者及观展人员的主要目的局限于参加或观看会展,只有极少数人参与旅游购物。对现有的旅游资源尤其是城市及周边地区的景点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所以,要建立以政府主管实施规划和统筹指导的会展专门管理机构,依靠社会参与和市场运作,形成政府、企业、协会相互配合,为会展旅游业起到管理、规划、协调和服务的作用,加强各相关部门合作,促进河北会展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结合,让会展业与旅游业相互之间的协作形成统一发展的管理模式,依靠旅游产业推动会展产业的收益增长,进一步加快河北会展旅游业的市场化进程。
2.2 以政府为主导,加强会展与旅游的安全管理。
会展专业管理机构在产业规划、行业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整体宣传等方面发挥宏观调控和行业指导作用的同时,还应该加强会展旅游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因会展活动规格高、规模大,为确保整个活动安全、顺利举行,在政府各部门工作的指导下,要制定安全工作总体方案,协同公安、消防、交通、卫生等部门启动联动管理机制,加强督导检查,消除隐患,保障社会治安、消防预警、卫生防疫、交通疏导、紧急救援等工作。在会展中心与外围和重点旅游区位置,安置远程视频监控设施,及时发现问题隐患,调遣监督相关机构快速排除。切实消除各种会展旅游安全隐患,防止发生重大会展旅游安全事故。
2.3 建设会展旅游业信息化平台。
当前,信息技术开始应用在会展旅游方面,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通过电子服务和信息传输网为会展旅游事务创造了良好的信息平台。河北省应尽快建立河北会展网站,通过强大的信息网络支撑,把会展信息及时快速的到网络上面,让更多的会展企业借助信息化的商务模式走进河北市场。通过互联网与国内外各会展网站共享资源联系合作,对省内展览实行数字化管理与行业监管,并建立网络论坛,与其他会展城市广泛交流,相互借鉴经验。在网站建设中,还需要与酒店、餐饮、交通、旅游等相关机构的有力配合,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会展旅游资讯,结合媒介提供的文字、景区图片、会议设施、视频等各种综合信息,建立网上会展旅游咨询机构、电子地图和预订系统。用畅通的信息网络为参展者和旅游者提供满意的综合化服务,全面提升河北省会展业与旅游业信息化的整体应用水平。
2.4 加强会展的人才培育,为河北会展旅游业发展提供后备人才。
如今,会展旅游正以信息化快速的发展,会展人才的严重匮乏、会展人才岗位的空缺,正阻碍着河北省会展旅游业向高质量发展。政府在会展业人才培养项目上要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在河北省内设立职业培训、中等教育论文" target="_blank">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和硕士研究生教育等不同层次的多元化会展人才培养体系,形成重点培养具有广泛的知识面、创新意识强、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会展旅游业人才;并加强引导省内会展企业、机构、团体、行业协会和院校间进行交流、学习与合作。为今后河北省举办大型展会积累经验,以高层次的水平服务于会展旅游业。
从河北省现阶段的会展旅游人才需求重点来看,人才的培养是当下会展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培育高质量的会展专业人才,为展会客人和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以此促进会展业良好的发展态势。让会展旅游人才充实发挥更精湛的潜能,来吸引更多的国内展览会议公司与国际会展机构进入河北,提高河北省会展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加快河北省会展旅游业早日进入国际化发展轨道。
3 结语。
分析研究我国近年来的会展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成功事例,正确看待河北会展业与旅游业的互动发展关系,不仅能加强会展业与旅游业的深度合作,更能让旅游业促进会展业的延伸发展,还能让会展业带动旅游产品淡季的开发,使两者形成良性互补方式。
在创造出连带性丰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促进了河北会展旅游业可持续的发展,使会展产业借助联合发展的优势,健康蓬勃的发展,不断创新品牌会展、精心打造出“环渤海经济圈”最具河北特色的国际商务会展旅游强省。
参考文献。
[1] 马勇,陈静。会展与旅游互动发展研究[N].国际商报,2003-01-29.
[摘要]旅游景区安全保障义务是民事法律为保护游客人身安全而确定的法定义务,该义务来自法律的规定及诚实信用的民法基本原则,具体内容包括提醒、警示、警告、疏导、制akrON的救助。景区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造成游客伤害-的,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景区不是对一切损害都承担责任,景区可举证明自己已履行了安全保障义务、游客的故意或过失、第三人已承担了责任、不可抗力等情形予以全部或部分免责。旅游景区侵害行为与旅行社侵害行为直接结合发生损害后果,应承担连带责任;旅游景区侵害行为与旅行社过错行为间接结合发生损害后果,应根据各自过错大小及原因力比例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关键词]安全保障义务;补充赔偿责任;抗辨事由;连带责任
问题的提出
2005年5月5日原告吴文景、张恺逸与受害人张渊等17人参加了由被告康健旅行社组织的牛姆林二日自驾游。进入景区游览时天色变阴,原告一行建议导游调整行程,但导游坚持带队上山。不久下起了暴雨,导游没有就近安排避雨,而是要求大家原路返回,致使张渊在返回的途中被一棵折断的马尾松砸伤,经医治无效死亡。法院认为,旅游服务机构及其导游负有保障游客安全的责任,本案导游不顾恶劣天气坚持带游客冒险进入林区的错误行为,被告牛姆林公司管理不善致使马尾松折断伤人,事件发生后又未尽最大救助努力,这3个因素均是导致被害人张渊死亡后果发生的原因。判令被告康健旅行社承担10%的赔偿责任,赔偿原告55051.58元,被告牛姆林公司承担90%的赔偿责任,赔偿原告495464.22元。这是法院运用安全保障义务确定景区赔偿责任的典型案例,本文以该案为切入口,研究和探讨旅游景区安全保障义务。
一、旅游景区安全保障义务
安全保障义务是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负有的合理限度范围内的照顾、保护他人免受人身损害的义务。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中首先确认了安全保障义务,是司法解释发展法律的重要成果,是调整景区经营管理者与游客权利义务关系的重要法律依据。旅游景区是指任何一个可供旅游者或来访游客参观游览或开展其他休闲活动的场所,是旅游者参观、游览的主要场所。旅游景区以其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和愉快轻松的环境带给游客愉悦的心理感受和体验,成为主要的旅游吸引物。旅游景区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空间受到各种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影响,使旅游景区的安全备受考问和挑战。安全是旅游的生命线,旅游景区发生的这些旅游安全事故不仅给游客的人身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也严重损害了景区旅游形象。
游客进入景区与景区经营者建立旅游服务合同关系,景区应按合同提供相应的旅游设施和服务,满足游客的旅游休闲需求和精神满足。为何在合同之外规定景区安全保障义务?一般认为基于以下理由:
(一)危险控制理论
经营者开发经营旅游景区,其具有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经验使他们比一般游客更了解设施、设备的性能、状态,景区内部及周边地区的情况,包括社会治安状况、气候、地质地貌、相关法律规定、文化状况等等,具有预见损害的信息优势,更能采取更低成本的避免和减轻损害的措施。因此,“在属于不作为责任原始形态的对他人侵权行为之责任领域内,监督者控制潜在危险的义务通常来源于他对危险的控制力”。
(二)信任理论
游客进入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文化厚重的景区,获得愉快的精神享受,有合理的理由相信景区凭借其经验、知识、职业要求能发现潜在的危险,并采取措施避免和制止危险。这种基于双方的合同关系及一系列宣传的信任关系是旅游景区承担安全保护义务的又一理由。
(三)收益与风险相一致理论
旅游景区经营者从事旅游经营活动,并从中获得收益。而景区人员集中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危险,景区应从其收益中支付安全成本,维持安全的旅游环境。服务安全成本是现代社会商务成本的构成要素之一,就其支付方式而言,可分为积极支付和消极支付。积极支付是经营者以性能可靠的安全设备和周到严密的管理,主动保障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消极支付就是经营者在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情况下,对游客的人身、财产损害予以赔偿所支付的费用。积极支付与消极支付呈反比关系,积极支付多则消极支付少,反之亦然。虽然资源保护型景区具有公共产品属性,但一般靠收取门票作为管理和维护费,也应承担维护安全的成本。
我国安全保障义务确立的直接原因是,社会公众在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场所遭受第三人侵害,因侵害人无法确定或无力赔偿使受害人无法得到救济,同时经营者未采取措施制止侵害行为具有不作为的过错,而对不作为侵权行为的法律依据缺乏使某些相同类型的案件因法官认识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裁判结果。为统一相关案件的裁判尺度,我国以德国侵权法中的一般安全注意义务理论和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程度为基础,以利益平衡为方法论在司法解释中确立安全保障义务。最高法院的《解释》列举的经营者未包括旅游经营者,但一般认为这里的经营者采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认定方式,即指从事社会活动并从中获利的人,因此,应包括旅游经营者。
旅游景区安全事故类型有不同的划分方法,李洪波、郑向敏将旅游安全事故根据景区类型分为自然资源类旅游目的地安全事故和人文资源类旅游目的地安全事故。张进福、郑向敏将旅游安全形态总结为犯罪、交通事故、火灾与爆炸、疾病或中毒及其他意外事故。根据发生原因,侵害游客人身权益的安全事故,分为人的行为造成的伤害、景区旅游服务设施设备造成的伤害、自然灾害(包括动物)造成的伤害、游客自身疾病。景区的安全保障义务就是防止上述侵害后果或防止侵害后果的扩大。由于景区的义务是与特定的时空特征、环境条件相结合,因此景区义务范围受到诸种因素的影响,如可预见性(损害事件的现实可能性)、可能结果之严重性、导致损害发生行为的社会价值、避免危险的费用、社会的合理期待等。
1可预见性。是指“被告能合理预见到他的行为(作为或不作为)会对原告造成损失或损害,那么被告就被认为存在注意义务”。景区经营者应对其能预见到的损害承担保障义务,如景区能预见到景区栏杆破损未修理,游客可能会掉下悬崖,就负有维修栏杆的义务。对于不可预见的危险如罪犯在景区对游客突然实施抢劫杀人行为,事前没有任何征兆,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不可能让景区承担责任。如若课以景区防止犯罪发生的义务,景区不堪重负,将危及行业的发展。虽然景区没有防止犯罪发生的义务,但在事故发生后有积极救助、报警的义务。
2可能结果的严重性。有些危险虽然可能性很小,但一旦发生损害却极大,应责令经营者对此承担保障义务。如设置标志牌,虽然不设立发生损害的可能性小,但一旦游客误入禁止区域或迷路,损害就大了。
3导致损害发生行为的社会价值。有些旅游活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因具有娱乐和教育功能而容许其存在。如儿童冒险游乐、攀岩、蹦极、海底探险等活动均具有发生损害的危险性,旅游景点对这些危险性活动应负有较高程度的注意义务。
4避免危险的费用。在考察预防措施的合理性时也应考虑经营者的经济负担,不能为保护游客使景区承担过重的负担。如果景区要防止犯罪的发生,必须建立严密的监控系统,每个路段派人站岗,对进入景区的人进行严密的身份审查;对随带物品予以严格检查。如果这样,景区将不是景区而是军营,这是景区不能承担的。不能将景区视为保险箱,而应在危险的可能性和预防危险的费用之间加以权衡,在景区能承担也应承担的范围内确定义务。
5社会的合理期待。游客进入景区,对景区的设施设备和服务的安全予以信任和合理期待,景区应在社会公众通常的期待范围承担义务。如游客相信景区不存在隐蔽危险,景区经营者应对这些危险予以消除、提醒、标示等等。
旅游景区承担的安全保障义务首先来源于法律法规规定,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风景名胜区条例》、《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及地方旅游管理条例,都对景区的安全管理作了详细的规定。旅游经营者应按法律法规的规定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设施,建立安全的游览环境。安全管理规定是景区保障游客安全最低限度的强制性要求,违反该规定会招致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其次,安全保障义务来自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道德观念的法律化,要求民事主体应善意地履行义务、行使权利,不得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景区经营者应以游客为中心,为游客所想,急游客所急,消除任何潜在的危险,为游客提供安全和舒适的游览环境。前例张渊案中,导游按行程带游客上山游览,没有听从游客的建议改变行程,应认为是一位尽职的旅游服务人员。但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导游应预见到可能发生的危险,不考虑特定情形冒险带游客上山,将游客置于危险境地并最终致张渊死亡,对损害的发生具有一定过错。导游违反的不是法律规定,而是一个专业人员应尽到的善意的谨慎的义务。
旅游景区保障游客安全的义务总体上分为积极的防止损害发生的义务和给予提示、告知、警告等消极的防止损害的义务,具体包括:
(一)预防措施有效
1建立安全防范系统。景区必须配备与景区范围大小、等级相适应的安全工作人员,并配置相应设施设备。在景区内建立报警点、巡逻点,组建巡逻队,在景区值勤巡逻,及时发现潜在危险,维持良好的秩序。
2设施设备和交通工具安全、有效。景区内的游乐设施、防护栏、电力设施、消防设施、缆车、索道、交通工具等安全可靠,不存在危及人身安全的隐患,并能保证通畅运行。
3设置标志牌和警示牌。景区应在适当位置设置规范的景区平面图、示意图、线路图,使游客知晓景区地形地貌、景点布局、距离远近及自己所在位置。在游客集散地、主要通道、危险地带、禁止区域设置安全标志。安全标志应设置在明显位置,不可有障碍物影响视线,也不可放在移动物体上。
4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对景区的游览线路、设施设备进行巡查,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消除。如清除有碍通行的各类路障,铲除游道旁松动的山体危石,对森林中的危树加固或拔除。景区服务人员对于游客不安全的行为应及时制止,如人员拥挤应积极疏导,不正确的操作应即刻纠正。
5旅游服务人员善意谨慎地为游客提供旅游服务。旅游服务人员本身就是旅游产品的一部分,除按职业要求完成职责外,应处处为游客想,为游客提供周到、细心和安全的服务。
(二)救助措施及时
事故发生后旅游景区应立即启动紧急救援体系,景区工作人员应立即赶赴现场,积极进行疏散,将游客带离危险区域。同时,医疗人员对受害游客进行及时的医治,尽量将事故损害降低到最小。
二、旅游景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性质
游客进入景区与景区建立旅游服务合同关系,在景区受到伤害的游客可提起违约之诉。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确立了景区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景区未履行该义务,致游客伤亡,应承担侵权责任,为此,游客也可提起侵权之诉。
景区的侵权行为有两种类型,一是景区因有瑕疵的设施设备或不当服务行为致游客遭受人身损害,景区的行为与游客伤害之间具有直接因果关系;一是景区未能制止第三人对游客的伤害,景区的不作为行为与游客伤害之间具有间接因果关系。不管哪种情形,景区均对其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过错行为承担责任,没有过错不承担责任。判断景区是否有过错的标准是看景区是否按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安全管理,是否善意谨慎提供旅游服务。前例张渊案中,原告方提供的证据证明折断的马尾松顶端是秃的,从中心开始向外朽烂,说明景区经营者疏于对被折断的马尾松的管理,显然具有过错。虽然当时景区遭受历史罕见的强对流天气(飑线)的袭击,.导致马尾松被大风刮断,但景区经营者不能以不可抗力为由请求免责。
(二)责任类型
景区经营者违反安全保障义务造成游客伤害,应承担的责任类型有:
1全部赔偿责任。景区经营者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被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应承担全部赔偿责任。这是景区经营者对自己过错行为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
2补充赔偿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游客的伤害是第三人侵权造成的,由实施侵权的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景区在提供旅游服务过程中有过错的,应当在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这种责任与全部责任不同:首先,游客的人身损害是第三人的侵权行为造成的,不是景区经营者造成的,按照责任自负原则由第三人承担责任。其次,第三人的侵害行为与受害者的损害后果存在直接因果关系,景区经营者只是能够防止损害却没有防止,从而为第三人的侵害提供条件,加大损害发生的盖然性,其不作为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间接的因果关系。第三,实施侵害的第三人作为第一责任人,由其赔偿受害者的全部损失。只有在第三人无法确定或不能全部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况下,由景区经营者在第三人不能赔偿的范围承担赔偿责任。第四,景区经营者的责任是过错责任。景区如果能够证明自己当时已经尽到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可以不承担责任。第五,景区经营者在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实施侵害行为的第三人追偿。可见,景区经营者对由于第三人的行为造成损害的赔偿责任,是对他人损害后果承担责任,似乎有背自己责任原则。但实际上经营者是对自己能够制止而没有制止的过错行为承担责任,当然,安全保障义务也体现了侵权行为法旨在社会营造积极救助的人文关怀氛围的公共政策。
(三)抗辩事由
抗辩事由是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被告得以免除或者减轻责任的合法事由。事故发生后,景区经营者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是否和在何种情形下拒绝承担部分或全部责任的问题目前法律没有规定,而这点涉及准确认定被告赔偿责任的问题。笔者认为,在以下情况下可以减轻或免除景区经营者的赔偿责任。
1景区尽到了合理的保障义务
景区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了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应对事故的救助措施。游客伤害事故的发生不是由于旅游景区的设施和旅游服务,而是由于景区不能够预见和控制的其他事件造成的。景区对这些事件的发生没有过错,且在事件发生后积极救助。景区是一个公共活动空间,事件如犯罪发生的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及及时的救助,阻却了行为的过错性,景区不承担责任。
2游客的故意或过失行为
游客不遵守景区规定,不听从景区工作人员的指挥,实施危险行为导致损害发生,应由游客对其过错承担责任。游客作为理性之人也负有保护自己安全的责任,如果游客不遵守规定,使自己陷于危险处境,按风险自负原则应由游客自担其责,景区当然不承担责任。但景区要承担举证责任,证明游客明知危险却执意所为。
在实际旅游活动中,旅游环境状态与旅游者行为之间存在双向影响,且两者互为因果关系…。如果游客故意或过失行为与景区不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行为结合造成损害,构成混合过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1条“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害人的民事责任”的规定”,可以根据游客过错的大小减轻其赔偿责任。为保护游客利益,使景区尽最大努力履行安全保障义务,最高人民法院《解释》第2条规定“侵害人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致人损害,受害人只有一般过失的,不减轻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为此,景区只能就游客故意和重大过失为由请求减轻赔偿责任,对游客一般过失行为不能要求减轻责任。如游客因景区工作人员未说明清楚危险活动的操作规程,游客操作失当致受到损害,就属于一般过失,不能减轻景区责任。
3第三人已经承担了责任
如果游客所受损害是由于第三人的侵害行为造成的,应由第三人承担责任。第三人已经按照法律规定承担了全部赔偿责任,作为承担第二位责任的景区就不需承担赔偿责任。
4免责条款的效力
免责条款是当事人以协议排除或限制其未来责任的合同条款。旅游景区可否通过门票上的免责条款来免除责任?免责条款是由双方协商的,景区未与游客协商自行拟定的要么同意要么走人的条款,为格式条款。约定免责事项的格式条款必须符合法律规定才能生效,否则无效。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旅游景区下列免责条款无效:(1)免除造成游客人身伤害的条款;(2)免除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游客财产损失的条款;(3)格式条款免除自己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由此可见,景区不能通过免责条款免除自己未尽安全保障义务,造成游客人身伤害的责任。
5不可抗力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如洪水、雷电等自然灾害伤害游客,景区自身没有过错,就不承担责任。但对于自然灾害,景区能预见而未预见或能采取措施而未采取措施,景区就有过错,就不能以不可抗力为由请求免责。张渊案中牛姆林景区遭受了强对流天气(飑线)袭击,出现雷雨、大风,树木被折断。如果树木长势良好被折断,是不可抗力所致,可以免责;但砸伤张渊的马尾松树根部从中心向外部朽烂,景区显有维护、管理不周之错,当然不构成不可抗力,不能免责。
三、影响景区责任的其他因素
(一)动物侵袭与责任
游客在海滨浴场游玩,被海蛰毒死的情况下,景区是否有过错?判断的标准是按通常情形下景区是否能预见及是否采取警告、制止的措施。如果该地区从来没有出现过海蛰,不知什么原因海蛰来到这里,景区不可能预见到,则景区没有过错,不应承担责任。如果该地区出现过海蛰蛰人,而景区疏忽大意,既不告之游客,又不采取防止措施致游客受伤或死亡,景区就有过错,应承担责任。
(二)旅游景区与旅行社之间责任的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