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课堂秩序的重要性

课堂秩序的重要性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2 17:03:3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课堂秩序的重要性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课堂秩序的重要性

篇(1)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课堂改革与实施的前提和条件,又是其内容和任务。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加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是促进体育教学的催化剂。

在长期的体育教学中,会遇到各种性格不同的学生,会遇到和老师作对的学生,他们的想法没有错,他们不过就是想玩这个,想玩那个,而老师必须按教学大纲上课,有各种丰富的内容,与学生难免产生一些摩擦,从而使老师很生气,造成矛盾激化。其实,只要老师多理解和原谅学生,只要教师能够适当引导学生与学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可以有效避免师生产生矛盾,下面的几种方法可以借鉴。

1.了解学生兴趣,满足学生需要。

每位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对不同的体育项目有着自己的需求和爱好,并因为个性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强烈程度。因此,一些学生尽管对老师上课安排的内容不喜欢但能克制,而另一些学生则表现强烈甚至不上体育课等。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树立民主观念,及时了解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爱好,想方设法满足他们的需要。如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一节课中可适当开辟一块“自留地”,给学生展现的机会,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样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就会形成,学生就会在课堂上积极表现,教学效果也进一步增强。

2.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无论什么样的体育课,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这就需要教师以一种平等的心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明白不可能按他们的兴趣爱好上课,体育课有既定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安排,如果喜欢可以在课余时间来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些对于将要成人的高中学生来说是,是完全能理解和接受的。

3.教师要讲究方法,不能强制。

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在我刚走上工作岗位之初,依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具有绝对权威,不可侵犯,而学生就应该对教师尊敬而且服从。再加上缺乏经验,所以处理方法不当,最终导致师生矛盾激化,也就出现课堂上的非正常行为。

二、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课程的改革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使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得以建立,我充分认识到了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以维持正常的课堂秩序

一直以来,师生习惯运用权威来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并在这种秩序下完成对学生的知识与技术的灌输。当前教师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从控制课堂秩序入手,正确施教与引导,依靠自身素质、人格魅力,采用因材施教的策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并形成高度的自觉性,以共同构建新的良好的课堂秩序。树立教育民主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既表现在对学生独特个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又表现在创建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2.正确处理“两主”关系。

在处理师生关系问题时,教师必须准确把握自己主导者的角色,正确引导,积极启发学生学习,转变“师道尊严”和“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和发展是学生的权利,这说明教育要适应千差万别的学生,而不是要求千差万别的学生去适应同一标准和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进行强制教学,教师就成了教学的主体,学生就成为被动的学习客体。因此,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促进良好课堂教学秩序的形成。

3.建立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篇(2)

一、创建良好的课堂秩序

良好的课堂秩序是顺利进行教学的保证。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课堂秩序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要从最基础做起,润物细无声,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如果处理得当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数学课上要带学具,就可以提前几天布置下去,每天检查,学具在学生上课时都要用到,只有学生有所准备,才不至于上课手忙脚乱,造成不必要的混乱。

二、营造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

制订基本的教学常规,以保证课堂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师精心准备教学内容,步骤得以实施,这只是完成课堂教学的前提。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发挥好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会高质量完成教学。那么如何发挥好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1.保持健康的心态,是营造积极课堂氛围的基础

课堂中,教师只有保持健康的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才能受到感染,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进而为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奠定基础。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是营造积极氛围的关键

课前,教师在了解学生、教材、教法的前提下精心设计好教学环节,对课堂进行充分的预设,做到心中有数。课上,在情境创设上,尽量从学生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实例导入,这样就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设计一些竞赛活动,对获胜的学生给予语言或物品上的奖励,达到与学生积极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目的,让学生在快乐、竞争中完成知识的主动接受。

三、构建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民主课堂管理的人际基础。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做呢?首先,要善于倾听,教师的倾听体现着对学生的接纳和重视。通过教师的倾听,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我价值。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让其回答完整,给孩子一个展现自我、锻炼自我的机会,并不断引导完善,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才会得到保护。其次,教师要合理运用肢体语言。第一是眼神接触,课堂中教师的眼神和学生的接触是运用得最频繁也是最有效的,教师只需扫视全班,就能基本读懂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态,知道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是不是在学习,而且眼神接触能顾及全班,节省时间,从而保证顺利完成课堂任务。第二是身体接近,课堂上总有那么一些学生接收不到教师的眼神信号,教师又不想因此中断教学过程和引起孩子的反感,这时候就需要身体接近。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只需走近,或轻轻地碰一下,什么也不必说,学生就会知道你在注意他(她),从而端正行为。

四、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

在创建融洽师生关系基础上,还要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在课堂管理中,对于学生的正当行为,要给予鼓励和表扬,使之得以强化,长此以往,它会形成一种习惯。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是告诉学生不能怎么做,而是要告诉他们怎么做,如何做。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良行为,明确自己应该努力和改进的方向,教师从正面引导学生发展,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品质的形成和巩固。

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批评惩罚多、鼓励关怀少的现状,教师应遵循积极鼓励引导、恰当使用惩罚的教育原则。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奖励的矫治作用远远大于惩罚,教师通过鼓励理想行为达到纠正克服不良行为的效果,比起对不良行为实施过度的惩罚效果要好得多。

五、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

篇(3)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队列队形教学是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队列练习是对身体姿态和空间感觉的基本训练,也是小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和增强组织纪律意识的重要教学手段。通过队列练习能够帮助小学生养成站立行进的正确姿势,培养学生自信坚毅的个性,提高小学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的品质,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队列练习;体育课堂;秩序

社会是人类通过各种关系纽带联系起来的群居网,要想正常的运作,各个网系点都必须有秩序纪律来维持。纪律秩序的维持是需要一定的措施的。秩序纪律进行的怎么样那就要看措施的实施是否得当。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实生活中,“规则”无处不在,大到国际贸易规则,小到幼儿园小朋友做游戏的规则,在这里,我要谈的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中课堂纪律的保障措施―队列练习。

一、队列练习是体育金字塔的底层建筑

体育活动具有金字塔的构造,越往上专业水平就越高。大多数的人都是站在中下层的活动项目上的。专业水平越高的技术项目就要求底层建筑项目越牢固,那么塔顶就能屹立的时间长。

队列练习恰恰就是底层建筑项目的核心部分。队列练习很多人都觉得很简单。认为会了就行了,可是我却持反对的态度。队列练习是很多技术的基础,在体育课堂上单单是是一个立定要想做的很漂亮也不是很容易的。它需要抬头、挺胸,能坚持住这两点需要下苦功夫的。在艺术体操中运动员不管站在怎样级别的比赛场地上,上场时的精神面貌就是通过这几点体现出来的。体育舞蹈的种类有很多种,它都要求运动员有一个挺拔的身形,交谊舞体现的最典型。

同时考虑到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展的黄金阶段,可塑性最好的时期,是身体健康成长的关键期,所以队列练习中的站军姿是必不可少的。

二、队列练习是学生的安全保障

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玩的心思特别重,在体育课上喜欢打打闹闹,经常互相开玩笑、说大话。而体育实践课上同学们可以依照自己的性格爱好近距离的接触,相互间“交流”的机会多,这就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最佳的玩乐场所。如果有了队列的约束学生就要有所收敛,有所顾忌。长期下去,学生们就形成一种自觉遵守秩序的习惯。

队列意识不仅表现在体育活动中,生活中也体现出很多细节。比如排队买东西、打饭。如果队伍歪歪扭扭,那么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拥挤。学生上下楼梯也要有队列,如果不能按队列进行,踩踏事件就有可能发生的。

如果没有较完善的队列练习意识容易出F课堂吵闹、不遵守课堂秩序等现象。记得刚参加工作时,经验不足,我对队列练习不是很重视,要求也就不够细致。在课上,我发现学生在准备活动慢跑时,有个别学生会相互推拉打闹,有的甚至厮打在一起。虽然没有酿成严重的后果,但对课的正常教学和管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我也充分认识到队列练习的重要性。从那以后,每次开始上课的十分钟都要进行队列的练习与深化。学生们的队列意识建立起来了后,自觉遵守课堂秩序意识显著增强,课堂纪律上来了,安全隐患下降了很多。

三、小学体育课堂赖以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

队列练习是保证课堂正常秩序的基本条件,队列练习是被广大体育教师实践证明合乎课堂教学规律的行为规矩。比如:在热身慢跑中,学生的队形要整齐,四肢协调配合匀速跑动,这样的要求长期坚持下去对培养学生的跑步动作、团队合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再如:在健美操教学中,学生的节奏感与协调性也是从队列节奏“一二一”中训练出来的。队形的组织与变换得益于队列练习,学生能很快的变化到规定的位置。练习的秩序和同学们相互配合的要求,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就不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相互帮助、团队协作等集体主义精神。这样的实例在每一堂体育课中都存在,因为体育课堂本身就是学生实践的舞台,是塑造学生人格魅力的阵地。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体育课堂教学倍受人们重视。因为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最主要的途径,“教”与“学”的活动绝大部分是在课堂上来完成的。影响教学质量好坏的最直接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队列练习恰恰是实现“教”与“学”的重要保障。因此,体育教学的队列练习,应该从引导课开始就有所具体要求,并且真正落实到课堂中去,那不是说做就能做到的,需要老师付出很多的心血,从课堂中的点滴做起,从严抓、从细抓。

教师首先在体育课上要讲清楚队列的要求,学生才能够明确体育课上队列练习中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所以,期初教师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体育队列练习以规范学生的行为,以保证我们的课堂教学能顺利的进行。

接下来,做好期末队列练习评价也很重要。学期快结束时,教师应总结学生整个学期队列练习遵守情况,同时将学生的队列练习表现情况纳入到学期末学生的体育成绩评价当中去,作为学生学期末体育成绩的一部分,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遵守队列练习的重要性,从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注意遵守队列练习。

篇(4)

关键词:立规矩 授课速度 实践课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220-01

本文读者主要是面向新入职教师,和大家一起进行课堂管理及控制技巧的经验分享。对于教师来讲,如果控制好课堂秩序和节奏,让学生能够喜欢自己的课程,并且最大化的吸收课堂讲授的知识,那么就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规律并且从心底喜欢他们。

下面以《web界面设计》课程为例进行讲解,具体的管理和控制方法有三种:立规矩、控制授课速度和及时表扬。

1 立规矩,并且认真执行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面对近百人的课堂更是如此。首堂课很重要,需要讲清楚课程的内容、位置和重要性,明晰成绩给定的方法,以及上课时必需要共同遵守的规矩,同时前三堂课一定要认真执行。

(1)课程概述:从专业与课程建设的角度出发,讲述课程的授课内容和作用。讲清楚专业、课程体系和本门课程的关系。

(2)考核方式:告诉学生整个学期成绩的组成,还有所占的比例,让他们心中有数。

(3)分数加与减:这是考核的细节指标,讲清楚什么是加分项(正面的、被鼓励的行为),什么事减分项(破坏课堂秩序,不被允许的)。

(4)成绩更新和展示:对于自己的评价体系,有完整的展示环节,相当于要让学生对激励措施有体会。下图是对于学生平时成绩做的评价表,每一次作业是否提交,优秀、良好还是及格都有相应的分数,而且还会挑出优秀作品进行分享,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分数后面还增加了升级的环节,类似于他们最喜欢的游戏奖励制度,如图1所示,事实证明这非常有效。

2 控制授课速度,让学生明白是基础

学生对于未知的知识领域,都具有探索的动机和兴趣,因为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堂课时他们兴奋的眼神,亮晶晶的,充满了希望,但是很多时候过了一、两周之后,很多人的眼神黯淡下来了,为什么?原来阻挡他们探索步伐前进的最大障碍就是听不懂。

在课堂上,学生是根本,我们应该尽一切力量,让讲授的知识能够简单、清晰、准确甚至有趣的传达下去。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学校,传授专业的知识其实不是最重要的”,学校首要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所以首先传达了知识,要让学生懂;然后给学生时间想;最后留出时间或者任务给学生实践。

根据已有的授课经验,如果在听懂的情况下,80%的学生都是愿意学习的,所以分析学生、分解课程、授课形式多样化,都是咱们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

这部分的内容具体概括如下,会通过实际授课过程中的案例来进一步讲解。

(1)懂:用形象的例子作比喻。

(2)想:给学生时间思考和尝试很重要。

(3)愿意:主动学习胜于一切。

例如,绘制奥运五环这个案例,它是开放性任务,没有标准的答案,学生可以应用自己知道的任何技术实现,只要结果出来就好。你会发现学生对于这样的题目特别有兴趣,一声令下,全部动起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用选区,有的用蒙版,还有的抠图等等,到了规定时间一统计,至少有10种不同的方法,而且学生们在交流这些方法的时候,还不断想出新的方法。所以说,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亲自动手实践。

在这个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和信任,因为我们需要培养的是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而不是只会工作的机器人。

3 鼓励和表扬是捷径

人类学习的第一项动机是探索心,前面已经讲过,第二项动机就是好胜心,或者说得婉转些,是期望得到表扬和尊重,它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的本性之中。

没有这种精神刺激,人类合作就完全不可能;一个人希望得到他同类赞许的愿望,肯定是社会对他的最大约束力之一。但在这种复杂感情中,建设性同破坏性的力量密切地交织在一起。要求得到表扬和赞许的愿望,本来是一种健康的动机;但如果要求别人承认自己比同学、伙伴们更高明、更强有力或更有才智,那就容易产生极端自私的心理状态,而这对个人和社会都有害。因此,学校和教师必须注意防止为了引导学生努力工作而使用那种会造成个人好胜心的简单化的方法。

针对学生的这些心理,我采用了下面几种方法:(1)优秀作品和好的表现要及时表扬和展示。(2)表扬的时候优点说的越具体越好。(3)学生们勇敢的尝试和创新要鼓励。(4)批评时最好别点名。

讲了这么多,其实核心的思想就是要喜欢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通过知识的传达建立起信任的桥梁,老师不只是传达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

篇(5)

关键词:初中历史;首因效应;历史教学

人们在第一次相互交往过程中,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对其以后的活动产生重要影响,这就是首因效应。教学实践证明,教师上好第一次历史课,利用好首因效应,对学生的历史学习会产生重要影响,也会对历史课的教学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并可为学生今后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历史教师应高度重视首因效应在历史课上的作用,做好第一次历史新课教学,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

一、重视首因效应,教好初中第一堂历史课程

在初中历史课的教学中,运用心理学的首因效应,上好第一堂历史课,会对学生学习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把首因效应与新课的导入结合运用,更能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程的热爱。初中一年级的第一次历史课,它产生的首因效应是最明显、最直接的,对学生的历史学习的影响也是最重要的。教师上好第一堂历史课,能营造良好的课程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所以,教师必须要重视第一次历史课的教学。首先,教师要注意自身的形象。教师在第一次上历史课时,在自己的言行举止、讲课态度和说话方式、穿衣打扮等各个方面,都要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让学生对教师的品德、才能、学识、教学方式等产生良好的首因效应。其次,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课堂秩序。除了教学内容外,第一堂历史课还应在课堂秩序方面为学生树立好的规矩,让学生在每次上历史课时都能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保证历史课教学有序开展。在学生心中,历史课是副科,并不重要,如果不能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作为教学的基础,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将无法得到保障。最后,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历史课的教学意义。第一次上历史课,教师要让学生对历史课学习的重要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思想意识,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历史。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历史课程的方法和要领,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效益。

二、重视新课导入,让每堂课都产生首因效应

在一般初中学校的课程安排中,历史课不同于其他主要课程,上课时间一般会安排在学生非最佳状态内。这样的时间安排容易使学生精力分散不集中、易感到困乏,如果一上课就进入主要内容教学,而不采用课程导入,就很难收到有效的教学效果,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要提高初中历史课的教学质量,就要重视每一次历史课的教学,特别是要重视每一次新课的导入。要通过运用多种导入方式,让学生在每一堂历史课的教学中都能产生首因效应,让学生始终保持对历史课的新鲜感和强烈的探究欲望。

(一)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导课内容

教师进行导课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导入内容,这样才能产生不同的首因效应。例如,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刚开始学习历史,导课内容要突出学习兴趣;初二学生历史导课应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初三学生即将中考,历史课的导入应以基本知识的导入为重点。

(二)充分利用教材的导课内容

在我们的初中历史教材中,每一节内容都有导课内容。比如,书本上的许多图片、诗歌民谣、故事等。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对课程导课会产生积极效果。

(三)运用联想回顾法导课

教师可以利用新课与旧课内容的关联性来进行导课,通过让学生回顾与联想以前所学内容来引入新课内容,激发学生探究历史渊源的求知欲望。通过这样的方法能让学生产生良好的首因效应。例如,可以通过“商鞅变法”这一课来导入“秦朝的统一”的内容。因为它们之间联系密切,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各国奠定了强大坚实的基础,故而才有了后来的六国统一。

(四)运用多媒体视频资料导课

通过运用多媒体视频资料进行导课,把抽象枯燥的历史变为看得见的形象的画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良好的首因效应。例如,运用《百家讲坛》《大国崛起》《百年中国》等视频资料进行导课,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直观形象的认识。

(五)联系实际问题导课教

师可以运用社会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导课,并引导学生进入特定教学内容中,能产生较好的首因效应。例如,可以运用我国历史文物和资料的发现,国宝鼠首、兔首的遗物与回归,导入第二次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提高历史课教学的目的性。

三、结语

教师要通过运用多种方式导课,提高历史课教学的首因效应,提高学生对历史课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历史课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韩光辉.首因效应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32):130-131.

篇(6)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重要性 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语言作为知识传递的载体,在人们的情感交流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语言又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用到的工具,教学语言的运用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前苏联的某位教育家也曾经说过:教学语言才是最重要的教学工具。教师采用准确的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表达,可以起到寄厚于轻、寄深于浅、寄直于曲的效果,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教育部对小学语文课程进行改革后,小学语文新教材的内容非常丰富,体裁也多式多样,并且教材还收集了许多国内外作家的著名文章以及名句名言等,包含着多种多样的情感在其中,一方面可以塑造出千差万别、形形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还描绘出了瑰丽多姿的人文景观及自然景观,将每个时代的人情冷暖与社会百态都明显地表现出来。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丰富及多样化,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仅要对课本中的每个字句的真实含义进行准确把握及理解,而且在传授的过程中要适当融入和课本内容所匹配的美感及情感,从而增强教学语言的吸引力及感染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国外的一位教育家曾经指出:“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的语言修养决定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如果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神奇,科学巧妙地运用教学语言的艺术特点,就可以让学生的课堂思维发散开来,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充分表现出语言艺术的非凡魅力。

例如:在进行《十里长街送总理》课文教育时,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观看民众为总理送行的录像,伴随着音乐的播放,朗诵以下一段话:一直把人民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中,他经常去敬老院看望老人;他到了幼儿园,抱着孩子们亲了又亲;在十里长街上,总理握住清洁工说,对他说:“你辛苦了,国家需要你!”教师讲得如泣如诉,学生一定会被这个场景所动容,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2.1 生动形象的启发性语言艺术魅力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对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征进行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多数以形象思维为主,想象力非常丰富,但是在上课时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并且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力、理解力均不够成熟。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将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但是如果教师仅仅将现实中的事物罗列出来,不配合富有想象力的语言,这样单纯直观的形象更多时候只会让学生这些事物无聊、单调。例如:教师在进行疑难词“躁”与“噪”讲解时,如果对两个字的意义及用法直接讲解,很容易使学生混淆。如果教师换一种方式,在讲解时告诉同学们这两个字都读,“噪”字左边只有一个口,就好像很多学生在说话,使教师一点都不安静,“躁”字左边形似一个“足”,就好像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没有办成事情,赶紧跑到其它地方办事,心情非常着急,这就是急躁的意思。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就可以让学生深受到启发,从而对课堂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2.2 风趣幽默的启迪性语言艺术魅力

前苏联名师斯维特洛夫曾经指出:“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助手便是幽默”。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将幽默的语言艺术发挥出来,让学生在幽默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到更多的课堂知识,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课堂上,教师采用幽默生动的语言来对教材中的重点及难点进行讲解,会比进行单调、枯燥、毫无特色的说教效果好的多。教师在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时,如果也采取比较幽(下转第155页)(上接第152页)默的语言进行批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业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从而努力去改正。例如,教师对作文中喜欢用“了”字的学生可以进行这样的批注:不该用“了”的时候,你净用“了”; 该用“了”的时候,你不用“了”。最后再说明“了”字用得有些多,希望你以后运用“了”要准确恰当。学生在看了这样的批注后一定会开心地接受并且努力改正。这样的评语肯定要比直接说明“了”字用得过多,使全文显得非常嗦的评语效果好的多。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幽默诙谐语言的良好运用。

2.3 机智灵活的敏捷性语言艺术魅力

小学语文教师在对课堂秩序维持或者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时,也要将语言艺术运用好,单纯的训斥批评是不行的,有的时候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例如:教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教室后方的两个学生打闹起来,一个学生正举起凳子准备砸向另一位学生,其他学生也顺势向后看。教师在进行处理时一定把握好尺度,充分利用语言艺术的重要作用,在课堂上要将同学们的情绪稳住。教师可以这样说:“大家以后可以向某某同学学习,我写板书写得有些累,某某同学拿着凳子准备让我休息休息,老师非常感谢你,请你坐下。”这些话说完后,学生一定会感觉到不好意思,然后静静地坐下去。这样,课上的风波就会暂时停止,班级的情况也不会出现混乱的状况。在下课后,教师再将两位学生叫到办公室,问清楚原因后,对他们进行批评与教育。这种处理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自己的错误,另一方面其他同学也会引以为戒,不再出现类似的情况。如果教师不分青红皂白地在课堂上对两位批评一顿,虽然说问题可能会得到解决,但是耽误了课堂教学进度,还会给学生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在以后教学中有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副作用,使课堂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在对课堂教学秩序进行维持时,一定要运用机制灵活的语言将问题进行解决,还可以收获到非常好的效果。

篇(7)

论文摘要:幼教是我国教学工作的第一步,相关教师要加强幼教物理课程的创新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推动我国教学事业不断进步与完善。

目前我国正逐步向着复合型人才的建设方向发展,这就需要树立人才为上的观念,从小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包括观察力、分析力、自主性、探索精神等等,为培养优秀的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儿教育是人生正规教育的起点,幼儿教师肩负着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思维能力等重任,所有相关教师更要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思路的改进与教学方法的创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从而提高我国幼儿教育的教学质量。

一、幼教物理课程教学情况的现状及问题探析

1、教师教学观念比较落后

幼儿教育是学生教育的初级阶段,这对大部分幼儿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幼儿物理教师,对于无知懵懂、对事物充满好奇与探索意识的幼儿,更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结合幼儿教育的普遍教学规律,以及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把理论性较强的物理课程转化为幼儿比较乐于接受的形式,比如图片,实物等等,通过视觉与触觉感官的体验,进行初期物理知识的学习。但是目前许多幼儿教师不重视教学观念的改进,不善于学习其他地区先进的教学观念,完善自己思想中存在的不足,片面认为幼儿阶段的物理教学只是形式化的教学,幼儿不可能在幼教物理中学到比较科学的物理知识,因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的积极性不强,课堂教学缺乏热情,存在敷衍、懈怠心理,致使幼儿在课堂中吸收、学习不到更多的科学的物理知识,最终影响着幼儿物理的教学质量。

2、缺乏创新意识,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教育活动的主体,承担着家长的期望以及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负担,所以相关幼儿教师要重视教学思路的创新,结合幼儿自身的学习特点,改进教学方法,转变传统的幼儿教学模式,把多种教学方案结合在一起,提高幼儿课堂教学的质量。然而反观当前的一些幼儿教师,自身的职业技能不够高,教学的经验也不够丰富,一些幼儿物理教师更是普遍存在着对教学方法研究不够深入,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认知能力、探索能力、怀疑能力,对事物的自主模仿与学习能力,致使幼儿在学习物理课程时,各方面的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教师也不注意培养学生课堂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精神。

3、课堂驾驭能力比较低

伴随着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行,新的教育理念更注重对幼儿独立思考意识,质疑精神、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也更加注重对课堂教学气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节,因而大部分物理教师开始尝试采用开设第三课堂、实验课、多媒体课程等手段或者是情景教学、诱导教学模式,这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也要求物理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及时转变课堂氛围,把柔性战略运用到幼儿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在稳定课堂秩序的同时又不失活泼、积极的课堂氛围。但是许多教师由于自身管理水平较低,或者是相关教学管理经验缺乏,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比较低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理课上学生的知识接受水平。

二、加快幼教物理课程创新的相关方案及其具体应用

1、改善教学思路,完善相关理念

幼儿教育是对幼儿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对世界的认知能力的初步教育与培养阶段,因而对于孩子的一生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初期阶段,对世界万物的认识尚处在萌芽时期,更需要正规教育的合理引导,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能力。幼儿物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及时转变教学思路,树立正确的幼儿教学观念。比如,在物理课上,要慢慢引导幼儿形成自主探索物理的能力,教师在介绍“力”这一抽象概念时,可以通过让学生对日常生活细节的回忆,自主探索什么叫“力”,“力”是怎样产生的,并可举出有关“力”的一些例子,从而在帮助他们学习一些浅显移动的物理知识的同时,为以后的物理教学工作打下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基础,也教育学生要注意对日常生活细节的观察,培养观察力。

2、加快教学模式创新,创设良好的物理教学环境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地提高,对教育问题的关注程度也随之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家长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决定了现代家长更为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教育要从幼儿抓起,逐步成为当今家长的普遍共识,这就衍生出了幼儿教育或者是学前教育。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形式,关系着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兴趣的调节,相关物理教师要根据物理知识的生活性、普遍性等特点,采用多种方法使物理教学生活化、形象化、生动化,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其次,要重视物理教学环境的创设,充分利用好教学道具,比如试验器材等,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物理反应,还可以带学生到大自然中,通过亲身实践提升物理水平。

3、提高对学生的管理水平以及课堂驾驭能力

幼儿在成长发育阶段,没有能力进行自我约束或者是遵守规范,在课堂上幼儿不可避免会出现扰乱课堂秩序甚至破坏教师讲课的行为。作为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更要及时寻找解决方案,既不盲目扼杀孩子的天性,又可以极好的保持课堂秩序,推动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是幼儿教师比较重要的能力之一,教师要注意学习其他教师的先进的教学经验,课堂表现,重视自身的课堂气氛调节、突发现象处理等课堂驾驭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要注意与孩子多沟通,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关心照顾幼儿心理、生理问题,在精神上为幼儿提供温暖,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行为方式。

三、总结

总而言之,幼儿物理教学工作是幼儿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而改善教学思路、完善相关理念,加快教学模式创新、创设良好的物理教学环境,提高对学生的管理水平以及课堂驾驭能力三种解决方案有利于物理教师改善幼儿物理教学现状,相关人员要加强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促进幼儿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吴昀.自力更生培训幼师[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