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房子创意设计

房子创意设计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1 08:27:4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房子创意设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房子创意设计

篇(1)

“这是我们小组设计打印的三角形多用收纳盒,有了它,老师可以把曲别针、图钉等小物品收纳起来,还能作为笔筒使用。”

“这是我们小组设计打印的‘会跳舞的小女孩’储蓄罐。小女孩怎样才能站立起来跳舞呢?经过思考和反复试验,我们发现,利用磁铁的异性相吸原理,在小女孩的头顶和小房子的屋顶安装两块相互吸引的磁铁,就会让小女孩最终站立起来并能够旋转跳舞。”

“这是我们小组设计打印的悠悠球。我们都是悠悠球爱好者,下面我们为大家现场表演一段‘悠悠球秀’。”

……

在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三维创意作品答辩及展示活动的现场,发光的校徽、技术教室、中国新型核潜艇模型、四旋翼飞行器等,都是学生们在三维创意设计课程上完成的作品。经过一年来的培训与教学,经历了许多次的挫折与失败,最终完成了设计作品的打印。学生们在答辩和展示过程中表现出的睿智、创意、毅力和合作精神,闪动着金子般的光芒。

如今,东城区小学、初中、高中都开设了三维创意设计课程。三维创意设计课程体现了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把握该课程作为多学科知识应用载体的特点,积极探索各学科教师的合作机制,共同建构为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创意作品设计问题的综合平台,让课程成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学生探索知识奥秘的广阔空间。

课程的特点和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决定了采用答辩与展示的考核评价方式更适切和有效。学生们完成课程学习后,先在学校里参加校级的答辩与展示,优秀者再到区里参加答辩与展示。这样既关注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上仅是北京市东城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一朵浪花。2015年是全国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破冰之年,在基本满足学生入学需求的基础上,如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育改革的攻坚难点。

当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教育肩负的重要使命。物联网、3D打印等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信息化引领未来教育变革,学校需要结合各自的特点,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大课程研究与考试方式的变革。

篇(2)

也就下午六点多,就有居民迫不及待地将餐桌摆上了解放路,黄成福握着方向盘,等着那些居民手忙脚乱地将刚支好的餐桌挪开,为他的“别克”腾出条道来。老黄的老婆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皱着眉头。这个面容姣好的妇人平常并不这样,不管什么情况,她都一副深水静流的模样,似乎永远没有烦心事儿。

很典型的宁波娘子。

眼前的这一寻常街景显然有不寻常的意味,黄澄澄的夕阳水一样充沛着慈城镇的小街小巷,应该是这座古城最有韵味的时分,却无人体会,这就像一阵紧锣密鼓之后盛装出场的角儿发现台下只坐着扫戏园子的老王……那是怎样的一种苍凉?

慈城镇位于宁波市的江北区,据说是江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县城。

按照史书记载,2400年前的越王勾践时代,这里叫“句章”,1200年前的大唐时期,这里因为是慈溪县的县城,所以有了今天的慈城。传说当时把慈溪县府定在慈城的县令,是一个从长安遭贬下来的官员,他仿照长安的井字形棋盘格局规划、设计了慈城镇,所以今天的我们还能在慈城的大街小巷自由穿行,而无迷路之虞。

慈城出了不少人物,比如袁枚、陈布雷、周信芳,出生在天津的冯骥才祖籍也是这里。

宁波至今还有慈溪的建制,只是县城已经迁往他处,而慈城因为距宁波市中心只有15公里,所以被划归到了江北区。当地政府最初的想法,是要把这座保留完整的古县城打造成一个类似丽江那样的旅游目的地,所以在2001年,由宁波市城市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简称“城开”)、江北区和慈城镇三家共同组成了宁波市古县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简称“慈开”),具体负责慈城镇的旅游开发。

这是他们最初的商业逻辑。

可惜,在人文鼎盛的江南,实在不缺乏慈城镇这样临水依山的小城,慈开的运营很快被证明是艰难和缓慢的,慈城镇的人气远远没有计划中的鼎沸,三位股东之间出现了不和谐的争执,后两家直接把责任推到了具体操盘的城开的身上,而城开说白了其实就是一开发商,盖房子起楼他们在行,搞旅游开发可完全是门外汉。

应该承认,慈城镇保存得这么完整,相当程度是慈开的业绩。

在这座古城里徜徉,你会发现每一栋建筑似乎都保存着原样,有些残墙非常明显地被镶嵌在新垒的建筑物体中,这种“修旧如旧”的工艺是浙江人的强项,其典型与代表,当然就是人称“天堂”的杭州。比如杭州有条不起眼的小巷里,居然有座宋朝的亭子,当地人拆烂污:有过一个,哪还有什么宋朝呀?这里原来的确有个亭子,但不是这一座,这座是前几年政府从外面乡下拆来的……

咱们继续慈城。

就在慈开的人一个脑袋两个大的时候,江北区的一位人大代表有一献策,让他们眼前一亮。

这位人大代表就是老黄的老婆,叫忻苹。忻苹是位家居产品制造商,专门生产一些类似针头线脑、绣花拖鞋这样的小商品,先是外贸,后做内销,其名下的两个品牌在国内的百货卖场都是灯火阑珊处的佳人,深得一班小女人的追捧。

忻苹建议慈开向全国各地招商,广揽手工艺人来此开店摆摊。

什么样的手工艺呢?忻苹那儿有一份名录,上面林林总总有12大类47项,很多是散落在民间的可以DIY的手工工艺,比如拼布、刺绣、编织、蜡染、结绳、剪纸……按照忻苹的设想,慈城镇里的那些老房子不应该总空着,而是应该以此为资产,拿出来招商,成为一个“DIY产业发展中心”、“创意设计基地”、“文化教育园地”和“DIY休闲旅游乐园”。她为这一理想,专门成立了一个天工之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天工之城”)。

这个公司有位总顾问,叫黄永松。

黄永松是台湾大学的退休教授,1970年,他在台湾创办了《汉声》杂志,开始仅仅是英文版,旨在向外国人介绍、传播中国文化,后来演变成中文版后,就致力于“抢救中国的、传统的、活生生的、民间的各项技艺和民间美术以及民俗生活,建立传统中华民间文化基因库”。在上个世纪80年代退休之后,黄永松基本上就扎在大陆了,他在北京的工作室俨然已经成为一个文化地标。

非常凑巧的是,忻苹的老公不仅也姓黄,而且也是台湾人。

忻苹显然属于那种不仅有想法、而且有行动力的女人,她在自己的设想得到慈开认同的第一时间,马上联系上了黄永松教授,并且聘他为“天工之城”的总顾问。这个顾问可不是虚的,据黄永松自己说,自2008年项目启动到现在,他已经来慈城镇二十多次了,在慈城镇的一处道观里,黄永松甚至布置了一间自己的工作室。

2009年10月24日,ICOGRADA世界设计大会在北京召开。

ICOGRADA,中文意思是“国际平面设计协会联合会”。这个组织成立于1963年,是由世界各国平面设计、视觉传达、创意设计、设计管理、设计教育等方面的专门协会组成的国际性非政府、非政治性组织,也是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平面设计专业国际组织。

ICOGRADA世界设计大会自1964年首次在瑞士苏黎世举办以来,已成功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举行了22届,其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平面设计的范畴。它现已成为国际上最具吸引力的设计领域交流大会,被誉为“设计界的奥林匹克”。

在北京召开的这一届盛会上,黄永松做了名为《居良善上:从手工艺开始》的演讲。黄先生在演讲中说了三个故事。

故事一:1976年,一个受IBM公司文化基金资助的美国小伙跑到台湾,学习当地的一种制伞技术并撰写研究报告。这个美国年轻人告诉黄永松:IBM虽是高科技企业,却最注重手工艺,所以派专家学者把美国的手工艺全部调查清楚,现在要走出美国本土,记录全人类的手工艺技术。

故事二:1981年,在德国的慕尼黑,一位当地出版社的总编辑对黄永松说:德国的工业为什么这么好?就是因为德国注重手工艺。一个民族,只要手工艺好,它的手工业就会好;手工业好,轻工业就会好;轻工业好,重工业就会好;重工业好,精密工业就会好……黄永松说,这话于他如醍醐灌顶。

故事三:2002年,《汉声》杂志在台北筹办一个蜡染展,其中的一件展品来自贵州黔东南的一个瑶寨,那是一位102岁的老祖母在90岁的时候用一种几近失传的工艺“竹刀木蜡”绘制的背扇,这位老人在送出这一工艺品的时候,坚持要剪一个角以“把灵魂留下来”。

三个故事说完,据说黄先生热泪盈眶。

他说:我们的工业一直以OEM的方式在给西方人打工,赚取最微薄的利润,忍受最严重的污染,就是因为我们缺乏那位老奶奶那样的对传统手工艺的尊重与珍惜,导致手工艺基础在中国的缺失,工业技术得不到积累与传承,中国人普遍没有手艺精神的熏陶与养成,所以不仅精密工业得不到发展,更没有自己的创新与创意,自己的品牌。

忻苹说:黄先生同意做“天工之城”的总顾问是因为认同我们的理念―据说她跑去找黄永松时,只问了黄先生一句话就让老教授欣然前往,她问黄永松:这些年采了那么多花,你现在想不想结一个大大的果呀?

这真是一种冰雪聪明的投其所好。

在黄永松的计划中,“天工之城”将“立足慈城古县城独特的历史资源,以联结社区良质永续发展为基础,学习那些在现代大工业的蓬勃景象中被日渐边缘化的大巧之艺,寻找创意丰沛的源头”。黄先生认为,宁波虽然是中国制造业的一个重要基地,有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却无设计能力,长期代工,造成宁波制造业无法升级,其产业优势必将渐渐失去。

用工业设计提升宁波制造业的竞争力迫在眉睫。

据说“天工之城”想邀请各项民间传统手工艺师,为他们成立手工艺私塾和学堂,建立手工博物馆,让传统手工艺师在获得自身修行精进的同时,凸现手工文化的生机,吸引现代设计者前来投入、选择参与,能够承先启后、温故知新,培养出强大的创意设计能力,为手工艺以及相关制造产业的发展提供服务,从而建立文化创意产业的垂直整合序列。

这似乎是一个把传统工艺生产要素化的过程,让它们最终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商品。

例如忻苹的“蓝印花系列”,就是把南通的一种蓝印花布变成一种设计元素,广泛运用到各种家居小包装、小饰品上,甚至包括相册、笔记本和镜框这样的小玩意上。忻苹介绍说,这个系列的产品很受市场追捧。

按照忻萍的设计,那些用来招商的老房子先期最好是免费的,起码应该廉租。在与慈开合作的初始阶段,“天工之城”拿到了它的一期用地,近3万平方米,随后忻萍及其团队招了十几家作坊进来―具体的数字因为总是处在一个变动的状态中,所以不得不笼统―甚至还轰轰烈烈地搞了好几场活动,但最后的收获似乎并没有出现大家预期中的大卖与热闹。

有位金华人,有次路过慈城,正赶上“天工之城”在搞活动,这位老板对这么多的手工艺云集的景观记忆深刻。次年的一个小长假,他又组织了一批同好自驾游到了慈城镇,结果他尴尬地发现,除了残存的几处蜉蝣建筑,那些“有意思的玩意”全都偃旗息鼓了。

这样的故事反映到忻萍这里,让她愈发伤心。

“哈哈泥”是来自景德镇的一个手工陶瓷DIY项目。这个项目的发明人,最初的想法是希望能颠覆陶瓷只有白瓷这一传统―“哈哈泥”的瓷土是彩色的,“哈哈泥”瓷器呈现出来的色泽是自然天成,而不是靠施釉所致―马未都评价这是“革命性的”―但在“天工之城”,“哈哈泥”却仅仅是一项受孩子追捧的DIY项目,该项目负责人立刻意识到,这样的市场价值和价格都是相当有限的。

很多手工艺人,其实是抱着一种求财的心态进的慈城。

这样的期望尽管也是忻萍愿意看到的结果,但遗憾的是,宁波的制造业似乎不足以将全部的手工艺都生产要素化,就算是忻萍本人的“成家家居”也没有那么长的流水线,能消化掉她所喜欢的全部的手工艺。绝大多数的手工艺,在慈城最后依然是一种文化的遗存,而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商品。

宁波其实并非忻萍那般的江南。

宁波目前最大的工业产值来自石油化工,类似炼油、乙烯、PET这样的项目占整个宁波GDP的10%;其次是钢铁,大量境外的铁矿石在北仑港上岸;然后是能源,然后是机电……在外面喊得山响的“红帮”服装,仅在宁波的经济座次中排第五。

黄永松对中国制造瓶颈的解读尽管正确,但宁波却自认这不是它经济发展的症结。

篇(3)

欧式的居室有的不只是豪华大气,更多的是惬意和浪漫。通过完美的典线,精益求精的细节处理,带给家人不尽的舒服触感,实际上和谐是欧式风格的最高境界。同时,欧式装饰风格最适用于大面积房子,若空间太小,不但无法展现其风格气势,反而对生活在其间的人造成一种压迫感。当然,还要具有一定的美学素养,才能善用欧式风格,否则只会弄巧成拙!

对于优化设计,较多业主也有一些疑问,是否整体美观,局部不美观和实用,其实整体和局部也是辩证的关系,互为联系的。局部的空间在整体的效果下开放、通畅、实用饱满,不管是家中哪个角度,都让人舒心宜居,其实优化设计就是一种哲学化科学化实用化的设计创新!

一般的常规设计在起居空间处理上常常就空间而空间,以局部空间为主导,很少顾及整体空间的联系,尤其是客餐厅、玄关、厨卫这条主线的规划。空间优化是一个整体化的设计理念,以宏观的角度来看每个空间的规划,由大而小,由广入微,层层深入,似高明的演奏家,用心灵谱写出动人的乐章。

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穿透的空间效果,融于自然的文艺味道,早已在优化设计的整体布局下显得如此的生动。本案的户型本不完善,楼上楼下的格局都是依照着原先的户型做着大同小异的设计,如同水泥森林的寂寥,也似沙漠般的无聊,现代生活在模式化的常规室内设计下显得如此苍白。优化设计如同一抹变幻着的色彩,美丽多姿,宜居实用,也似一颗内心的明珠,让我们的生活走向幸福和美好!

以空间创意为核心,风格、色彩、品位如同围绕在旁的星辰,共同绘成一幅美丽的画卷!本案非常具有法式的文艺腔调,但是小资却不故作姿态,不孤傲,而是一种生活化的文艺味,或许就是普罗旺斯的味道吧。

篇(4)

玩设计

2007年7月,长沙市岳麓区咸嘉年湖西路一间小出租屋里,另类手工布偶工作室布居一阁静悄悄的开工了。学动漫设计出身的刘慎君画出创意设计的布偶图形之后,他的女朋友小易负责缝制出来。然而想象中的效果总是很难达到。由于对裁剪缝纫知识一窍不通,很多形象在纸上画出来时非常漂亮,但一变成布料的实体时却是丑丑怪怪的,叫人失望。

年轻人刚开始创业的心情几近狂热,为了找到合适的布料、精致的零件,刘慎君不计代价跑到广州、杭州等这些辅料市场比较发达的地方去扫街。带回合适的材料后,两个人反复沟通缝制方法,阿易和“红心蜘蛛”奋战了一个晚上,才终于制作出了理想的效果。

在一家工艺品店里,刘慎君试着把这第一个心血之作展示给一个女大学生看,结果对方大叫“太好看了”,接着掏出200元钱塞进刘慎君口袋,将“红心蜘蛛”一把夺了过去抱在怀里。

女大学生的反应给了刘慎君信心。第二天,他批发了各种高档布料,开始批量生产布偶。之前打工存下来的2万多块钱,全部投了进去。第一批20个款式200多件手工布偶,放在两家商场里代销。仅仅四天时间,就销售一空。

刘慎君久久悬着的心总算落下来了,这条路,走得通。

翻花样

销路虽然打开了,但第一批产品却没能给刘慎君带来利润。放在商场里代销,商场要抽取高比例的分成,刘慎君想到要自己开店。然而除了采购材料所需的流动资金外,他甚至连店面的租金也付不起。

徘徊在长沙的一条商业街上,路边的一家家饰品店吸引了刘慎君的目光。他带着自己的布偶找上门,提出放在店里代销。布偶在小店一上市,立即被抢购一空。相比大商场,这些小店的提成比例明显要“温和”得多。

更大的效应开始不断显现。由于销售火爆,几个月后,一家小店老板干脆放弃了他原来销售的玩具,专营布居一阁另类玩偶。就这样,布居一阁第一家专卖店在长沙市黄兴路步行街开张了。

当一种个性化的商品,变成一个系列化的品牌,原有的品种便很难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刘慎君亲眼看到,一对年轻情侣,本是布居一阁的老顾客,然而几次在店里挑挑选选,最终都失望地空手而归。

走品牌经营的路线,需要不断推出新产品,避免顾客产生重复感和厌倦感。

刘慎君重新一头扎进设计图中。想到儿时常扮的鬼脸,八个各具魅力的鬼脸黑仔诞生了;把对ET的种种猜测化成创意,外星人系列诞生了;作为爱情的证明,情侣系列有了“啊哥啊妹”、“礼服版情侣猫”和“月亮爱人”……刘慎君和朋友们把设计方向细分为时尚配饰系列、迷你靓妆系列、风尚家居系列、亲情有礼系列、卡通风格系列、迷你风情系列……随着季节和潮流的变更不断推出新产品,尽力满足顾客对布偶的不同需求。

成长记

随着产品线的丰富,打来电话要货的人越来越多。2008年3月,刘慎君另租了100多平方米的房子作为制作车间,同时聘请了六名缝纫工以满足市场需求量。

由于工作室没有更多的资金和时间去培训有艺术感却没有缝纫技术的年轻人,招聘的缝纫工都是中年熟练工。然而问题也随之出现。这些中年工人,无法理解设计师的思路,工艺技术也是走的传统路线,因此在制作中不断遇到困难。代表童年鬼脸逗趣的黑仔系列诞生时,几个工人惊奇了老半天却不知如何下手。在他们的职业教育里,压根没有这种线缝在表面上的制作方法。“不光把线痕都露在外面,还要缝出‘皱着的艺术感’”,这些“老思想”工人犯难了。

刘慎君针对这种情况重新进行技术培训,让设计师在旁边一点点教剪裁方法、缝针方式和“艺术感”,并把缝纫流程改为流水作业。这样,每个工人只要学会一道工艺,大大降低了培训和生产的难度。

产量与销售就像一对夫妻,相互依赖却也相互矛盾。生产走上了正规化,产量也不断提升。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怎样打开更广阔的销路?

商店代销这一渠道打开后,刘慎君又大力开展网络销售。然而无论是商店代销或是网络销售都有共同的问题,难以形成规模化、品牌化效应,且很难控制价格体系。

于是,在“布居一阁”一岁生日过后,刘慎群果断地转变了经营策略。在越来越多的经营者开始用加盟的方式来扩张市场的时候,他却选择了批发这一最传统的分销渠道来销售最有创意的产品。

“批发是对价格控制最有利的销售方式。”刘慎君说。无论拿货多少,只要达到起批数量,“布居一阁”给出的批发折扣都是统一的。具体零售价经销商可以根据当地消费水平浮动,而网商零售价固定在八折左右。另外他们有意识的在一个区域,只发展一家商,这是为以后向加盟连锁经营转向做准备。

拼创意

“布居一阁”的经销商,也许是最幸福的经销商。因为他们可以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产品。

经营这种个性布偶的经销商,大多是对这种创意产品有共同爱好和兴趣的人。然而不是每个人画出设计图就能做出个性布偶的。刘慎君向经销商征集创意,如果获得设计人员的通过,这款产品便会被允许打上布居一阁的品牌进行生产,但总权属于拿出设计图的区域经销商。这样,不但丰富了产品线,还让经销商和“布居一阁”真正站在同一战线上。

做出了点名气,盗版就找上门来了。打击盗版是一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成本的工作,刘慎君决定,与其与盗版缠斗,不如走在对手前面。为此他不断加快产品的更新速度,别人可以模仿,却永远跟不上布居一阁的创新脚步。

篇(5)

这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一度被很多人称为“文化沙漠”:理由可以有很多,比如市民很少看歌剧等“高层次”演出,着便装出席音乐会,城市商业化程度高,等等。

在岭南人看来,这些当然不是充分理由。但无可否认的是,在商业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这些年广州对文化艺术的投入远远不如北京上海。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迟滞,更令地方政府如芒在背。

直至进入21世纪,古村落、旧厂房改建在全国蔚然成风,广州市政府遂借“退二进三”出台政策,推动创意产业园发展,成效显著—2008~2010年,广州文化创意产业园从无到有,跃升至30多家,整个南中国城市无出其右。

然而,突如其来的“井喷”到底是文化创意产业腾飞的契机,还是缺乏基础的“”?社会各界疑窦丛生,而作为幕后推手的政府则始终保持着一定克制。在广州创意园区这几年的 “井喷”和发展过程中,人们看到的更多是各种内生性力量的博弈与平衡,而非强硬的行政“指导”手段。 从小洲村到红专厂

对广州的艺术家、文化人,包括那些带点儿“文艺范”的年轻人而言,小洲村、红专厂等地方,是有特殊意义的存在。

2004年,北京798在全国名噪一时,岭南以外却鲜有人知道,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州已经有一条真正意义的艺术村—小洲村。皆因地处偏僻,这个小村庄幸运地避开了席卷广州的城市化浪潮,使穗城本来处处可见,如今消失殆尽的岭南水乡风貌幸存于一隅。偶然地,一些仍怀有田园梦想的艺术家来到这里,然后,他们不走了,再然后,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成为艺术村。

在这里,悄然隐没着岭南画派大师关山月、黎雄才,著名雕塑家曹崇恩、设计界泰斗尹定邦等60多位老艺术家的“乡间别墅”。

然而,这份低调和宁静在世纪之初被打破。

彼时,一岸之隔的大学城在广州落成,众多艺术院校毕业生,以及一些美院老师自然而然追随着前辈大师的步伐,选择了小洲村内租金低廉,却风景宜人的民居作为工作室和居所。

与上一代艺术家不一样的是,新租客中很多人尚未成名,他们年轻、充满活力,有着向外界表达的强烈冲动。这就是始于2008年的小洲村艺术节“小洲村·COM”举办的初衷。年轻血液的流动给小洲村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使其气质发生了极大变化:漫步村内,随处可见音乐、绘画、雕塑、陶瓷、诗歌、电影等各种各样的工作室开门迎客,小洲村向普罗大众撩开了它朦胧的面纱。

几乎与小洲村的“转型”同时,以旧厂房改建作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另一类型艺术创意园区也开始在广州出现,它们是信义会馆、T.I.T、红专厂等。

坐落在员村的红专厂最为人所津津乐道,其前身为1958年建成投产的广州鹰金钱食品厂,区内分布着数十座大小不一的苏式厂房建筑。2008年9月,鹰金钱因“退二进三”撤出员村厂区,眼见2004年就已纳入政府土地储备计划的罐头厂地块将作为住宅地拍卖。这个消息惊动了广州知名的设计公司集美组。由于苏联式厂房建筑群在广州的稀有性,集美组的设计师和一些美院学者联合起来,紧急向广州市政府提交了一个打造红专厂艺术创意园区的规划方案,将罐头厂暂时抢救了下来。

如今穿过员村周边的高楼大厦,钻进创意园,倘佯在清凉的林荫道上,这里既有画廊、展览中心等艺术空间,又有特色商铺、各式餐饮等时尚商业元素,前卫艺术与老旧记忆形成了奇特的对比。 “看不见的手”悄然而至

Lynn和男朋友林子都是地道的广州“土著”,也是艺术创意园区的狂热拥趸。每逢假日就到各个创意园闲逛。林子是民间手工艺人,不时会拿一些作品去草根艺术空间和创意市集展示售卖。而Lynn喜欢创意园的理由则简单得多。作为一个“80后”,她亲眼见证了原有的城市文化被石屎森林逐步蚕食。“河涌堵塞覆盖,恩宁路被拆,老骑楼、西关大屋所剩无几。”文化创意园要么是原生态古村落,要么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厂区,保留了广州早期的文化、建筑风貌和空间特色,如同沙漠中的绿洲。“所以我更喜欢小洲村和红专厂,里面有很多大众能参与和消费的地方。T.I.T和信义会馆很漂亮,但太不亲民了。”

然而吊诡之处在于,那些真正的艺术工作者并不乐见小洲村和红专厂这几年发生的变化。设计师Candy说,早期红专厂的厂房租金是30元/平方米,空间大、环境清静宽松、租金相对低廉,这些都符合老厂房改造的初衷。然而时隔几年,这里租金已飙升至200元/平方米左右,“环境也‘变味’了”—商铺食肆林立,林荫道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游人,大家各取所需地“消费”着红专厂。 村落和老厂区中的创意空间,给城市带来另一种活力。

类似的冲击对小洲村更为“致命”。夏日周末,走进村里,尚未见传说中的小桥流水、青砖大屋,先被当街堆放的装饰建筑材料和处处飞扬的粉尘迷了双眼。到处都在加建、抢建,密度越来越高的握手楼已隐然有“城中村”影子。

艺术节和纷至沓来的游人推高了小洲村的商业价值。美院老师开培训点,文艺青年开小店,生意红火,房子的租金也在攀升,以前几百元就可以租下的房子,现在涨到了两三千。租金见涨,手有余钱的村民当然想到了加建房子。更惨痛的是,最有文化价值的青砖大屋也开始被拆除,建上几层小楼。

其间,一些画家和他们的工作室静悄悄地搬走了,正如当初他们静悄悄地来。村内外贴满的“招生广告”则使这里像个低端的培训基地。 错位的期待

今年3月,微博传出 “为金融城让路,红专厂要拆”的消息,舆论哗然,几天后,有着“草根文化地标”之称的星坊60也被传租约期满后将拆除。这些消息和小洲村的“毁坏”一样,撞击着人们的神经。

一面寄望将文化创意园打造成“广州名片”,在大项目到来之际对其又毫不留情—政府的态度令人捉摸不透,人心惶惶。创意园该何去何从?

显然,对于艺术创意园,不同角色的人,对其承担的功能有截然不同的期待。而以旧厂房改造而成的创意园,由于其特殊的“历史身份”和经营模式,注定要在各方的利益诉求之间摇摆与平衡。

将老旧厂房改造成创意园,并不是中国人的“发明”。早在上世纪40年代,美国艺术新锐群体就开始以低廉的租金入住后来被称为“艺术家的天堂”的SOHO(19世纪纽约最集中的工厂与工业仓库区)。而中国厂房创意园的快速发展,看起来与当年的西方十分相似,背后却有完全不一样的动力。

西方发达国家走到后工业时代,城市化已经完成,对于新的土地增长需求已大幅降低,政府遵循的是文化遗产保护和土地资源再利用思路,创意园一旦做出来就会相对长久。

而在当下的中国,城市扩张欲望仍在不断膨胀,以往旧工厂一旦腾空,就会进行拍卖。如今,地方政府愿意把这些资源暂时腾挪出来打造园区,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与其他大城市相比,广州素来有“小政府、大社会”的倾向,对于创意园区的发展,地方政府很少直接主导、投入,园区一般由“原业主+经营公司”合资进行运营。对他们来说,将厂区改造成创意园,可以将地块变成商业用地,能够保证收益。但在此之前,自己需要先投入大笔资金对园区进行改造。

卢隆春是广州原创元素创意产业园的主要环境设计师之一。“2011年做环境改造方案,经营者的要求主要有两个,一是成本节约,二是保留原来是啤酒厂的文化特色。”最后,他利用园区的名字OEDC设计了一个大型红字雕塑,中间镂空,夹以啤酒瓶做成的灯饰。“再做了一些绿化,标示、路口形象,以及旧机器改造的雕塑。总体花了几百万。”他表示,这还算是投资小的,像T.I.T等更有名气的产业园,则是花费重金。

这样的前提下,无论打造园区的思路是什么,提升租金始终是经营者的目的之一,草根艺术家渴望的低成本孵化功能很难长期实现。

“文化园区可以分成几类。一是原来的文化商业街区,类似北京前门,以店铺为主,文化艺术只是点缀;二是创意产品展示区;三是艺术家村;四是文化交流中心;最后一种是文化产业集聚。”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锋介绍。在他看来,每一类型的园区,都有自己的功能和特点,红专厂也好,T.I.T也好,不能同时满足所有群体的需求是正常的。

然而更现实的考量是,在当下的环境,一个园区要在广州这样的大城市长久经营下去,必须优先考虑政府的诉求,它决定了在大型项目到来之际,园区是否能继续保存下去。

“这就出现问题了。现在不仅是广州,全国的大部分创意园都只能叫做文化园区,不是真正的文化产业集聚园。”陈少锋说,“无论是搞工作室、创意设计、商店、交流,都没有规模效应,也没有产业链,同质化很严重。”“而评估一个园区算不算真正的产业园,最重要的标准是看商业地产收益相对于文化产业产出的比例。真正的产业园,文化产出应该远远高于租金及商业收益。”

根据这个标准,一直被指“不够亲民”,“无法与社区融合”的T.I.T反而较为符合产业园特质。这个以服装设计产业集聚为定位的园区,前身是纺织厂厂区,周边早已形成了华南国际轻纺城等产业链配套。园区内环境优雅,仅有一两家餐饮供日常及商务消费。设计公司门墙冰冷,将以休闲消费为目的者拒诸门外。

“对于设计公司来说,更需要的是一个清静优雅的环境和氛围,没有与普通消费者接触的需要。”一位设计师说,她绝对不会跑去红专厂,“那里做的是文化商业,不是创意产业”。 它们需要多一点点的时间

而在信义会馆渔歌晚唱沙龙创办者陈志彦眼里,一个文化产业创意园做得好,是能够真正起到孵化功能的。

陈志彦还有一个身份,是著名国画家、广东省美协副主席陈永锵的儿子。7年前,他还在营运一家室内设计公司,无意中发现了刚刚改造完成的信义会馆。这个由老厂房改建的园区坐落在珠江最美丽的一段河段—白鹅潭畔,里面既有西式高顶工厂大楼,也有古老的教堂和长长的木栈道,几乎所有跟历史有关的记忆都被完整地保存下来,包括83棵古榕树,与江景完全融为一体。

陈志彦当下就决定,把设计公司搬进信义会馆。“在这里呆了一年多,我的思维也渐渐发生了转变。在广州竟然还可以有这样的地方,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后代,我希望在这里做一个真正的文化事业。”于是6年前,陈志彦放弃了原来的设计公司,开始打造渔歌晚唱沙龙,将其做成了一个同时具有画廊、琴坊、展览等功能的文化艺术空间。“经过几年发展,现在已经可以保持良性的营运。”

诚然,创意园生活和经营中,有人不断走近艺术,又有人在远离艺术。正如广州这个城市的创意园区定位一样,在多方矛盾角力中,不断觅路、摇摆、寻找平衡。听说红专厂要拆,陈志彦和其他创意园区的企业一样,心里也是一震,“以前觉得芳村周边商业发展太慢,城市配套不够完善,现在反而庆幸它不像红专厂地块那样,具有太高的商业价值,我们可以相对从容一点。”

篇(6)

11月25日,古老的慈城焕发着新的精彩;古镇所散发的文化内涵与“例外”的当代东方美学相互辉映。

如果说“2010天工慈城工艺五展”是继“2009母亲的艺术六展”之后又一重要的“动手做”的延续,那么这次中国百年服饰文化展暨例外2011春季服装秀,则是“工艺五展”之后的一个提升。

宁波天工慈城,正通过一步一步的坚实脚印,开创着一条“全国工艺教育基地”的新路。

一场别开生面的时装秀

这是一个梦幻的夜晚。

在长达数百米的慈城唐代街道上,以素雅的清代建筑冯俞宅外墙为背景,身着时尚服装的模特款款而来。暖黄的灯光投射在斑驳的老墙上,勾勒出屋檐错落的线条,风姿绰绰。粉墙黛瓦上穿插投影着古今中外关于爱的箴言,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著名原创服饰品牌“例外”,把当代的服饰设计呈现在经历过时间沉淀的古城当中,意象丰富而精彩。

去年秋天,例外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毛继鸿第一次来到慈城,此前,《汉声》杂志创办人黄永松先生对他介绍过这个地方,因为正好在杭州办事,便顺路过来看看。让毛继鸿没想到的是,在如今商业为主的社会,有这么一个公司、有这么一群人没有把古城简单地当成赚钱的旅游项目,而是真正地当成文化事业来开发。这种对生活、生命、生态的坚守,与例外“寻找当代中国生活美学的自我”的设计理念不谋而合。原本只计划停留一个小时,但他改变了主意,当天住了下来。

此行意外的感动,促成了例外与慈城的合作,不仅在慈城走秀,启动“中国服饰文化百年之旅”,更是决定要在慈城设立创意设计工作室。

25日上午,中国百年服饰文化展馆启动仪式在慈城镇冯俞宅举行。一幅幅百年衣裳的照片,平摆在一摞摞慈城当地的古老青砖上,让每一个参观者低头端详,像是向历史的礼敬。寓意血脉的红线,自展场内一路延伸至展场外的“祈愿架"装置之上。该装置运用慈城老宅的木门、窗框、厨、柜、椅、碗、盘等元素,集结成当代的艺术装置,像棵拔地而起的大树耸立于慈城古老的大地上,也像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与馆中百年衣裳图片血脉相连,呈现中国生活的百年生态。

与此对应的是,“例外”在冯俞宅的展馆。这个创立于1996年的本土品牌,坚持传承东方文化,对东方哲学、美学有着特立独行的思考和追求,以衣裁道,以设计说话,呈现中国当代生活美学。展场区分为布花、小天使、茶气区、吊染区、梭子区、投影区等单元,以充满生命张力的设计和布局,表达着服装与生活、艺术乃至生命的融合。

对于时尚产业而言,传统文化有着极强的创意张力,一旦完美交融,将迸发出灵感的火花。

在选择时装秀的场地时,毛继鸿从错落有致的老房子得到启示,以古老的马头墙为背景,仿佛历史的天空做屏幕。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遗产保护奖的慈城古建筑群,历史文化底蕴相当深厚,而天工慈城创意园区更汇集了编织类、陶艺类、首饰类、绘画与装饰类等近10个传统手工艺门类。“时尚无论走得多远多前卫,也永远离不开历史文化的背景”。那天晚上的时装秀给了外界一个惊喜,青瓦、素墙、古巷,曲径通幽,光影、焰火、模特,如诗如画,连见惯不惊的摄影师也忍不住感慨,“太有感觉了!”

以创意设计作为桥梁,能促进手工艺和现代工业之间的价值转化,更能让游客享受一次文化之旅。毛继鸿说,“例外选择在慈城建立工作室,就是希望能够从这里吸取更多的文化养分。”

从工艺到创意

慈城一直倡导从中华文明的原点出发,推动中国的设计、制造实现从工艺到创意、从传统到时尚的转变。

今年8月,经过两年的筹备,在宁波市总工会和宁波大学的联手推动下,手工DIY培训课程在慈城正式落地。第一期的三个拼布教室对外公开授课,授课老师是专门从上海请来的,第一期学员是来自慈城的手工爱好者和宁波大学的师生。

为了使“学”与“用”结合起来,慈城的管理者想了不少办法。一方面与劳动部门联系,力争让手工培训的证书获得权威部门的认证,为手工爱好者和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提供一个新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他们也将针对一批优秀的学员,给予在慈城进行创业的扶持。

宁波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大三学生张瑛,有过较为丰富的工作经历,她开过绘画培训班,也开过设计工作室。但学校里的课程在动手能力上有着明显的缺失,通过在慈城的拼布培训班的学习,让她深刻感受到作为一名设计师对工艺和材质了解的重要性。

10月17日,“中国编结第一人”陈夏生在慈城开讲,100多位手工爱好者慕名而来,不仅从结艺的文化缘起重新认识了中国结,也通过陈夏生的现场演示,掌握了一些编结的基本技法。天工慈城的负责人说,“今后,这里将不断邀请各种门类的手工艺大师前来授课。”

在手工培训教学楼不远处,是慈城著名的太湖路,那里将吸引一些国际知名的手工DIY品牌企业入驻。目前已经有两家设计公司和一家纸艺公司进来了,未来,与他们为邻的,还有例外服饰的工作室,以及德国著名的PRYM公司。这家拥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德国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手工业工具。

尽管看上去几乎没有一丁点工业和商业的气息。但很多为天工慈城这个项目付诸过心血的人坚信,在未来,这里将成为中国的手工业中心。

众所周知,宁波外贸业十分发达,长期为全球产品生产代工,造就了强大的工业制造力。但是设计能力相对落后,优良的工业设计是现代工业文明的灵魂,是制造业在激烈的竞争时代制胜的法宝。长期的代工造成宁波制造业无法升级,其产业优势渐渐失去。用设计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迫在眉睫。

“西方的设计师认为中国不懂人体工学,我告诉他们,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黄帝内经》里全面阐述了人体工学,而且在现实中合理地运用。比如圈椅的所有设计都跟人的经络走向、穴位分布相对应,是最懂得保养人体的坐具。”黄永松说,“每一件祖宗留下来的工艺都有我们值得探索的文化,而这些正是设计的灵魂和创意的种子。”

黄永松对慈城抱有强大的信心。在对未来的想象图景中,这里将到处是设计师和工作室。他们的作品,将得到宁波周边制造业的大力支持,从而支撑起一个完整的手工产业链条。

找回自己的创造力

天工慈城并不是一个想象中的城市。在这里,创造力和谋略将得到最好的呈现。

“手工艺”是缔造人类文明的重要动力。远古时代的手工艺是由女性创制的母亲艺术,进入历史时期发展成为男性为主的作坊工艺;至此共同为解决生活中许多事情,从“动手做”里累积了丰富的手工艺。

当 “中国制造”日趋艰难之时,许多人焦虑地发问:怎么办?在宁波,天工慈城的出现是一次富有希望的尝试。

在慈城古县城开发建设者的带领下,他们试图在传统中寻找当代中国的解决方案。

从2008年以来,天工慈城正是以温故知新的心情,通过“母亲的艺术六展”和“工艺五展”,把纺、染、剪、缝、绣、结等全面地整理和展示出来,回到工艺的原点,落实手艺的学习、设计、创造、发展,目的是建立品牌,形成产业。

黄永松说,“例外正是由母亲最温暖的布艺里走出来的,新时代里成功建立起来的本土品牌的典范。也就是我们想提倡的将‘母亲的艺术’垂直整合后,通过设计师设计出产品,并成功地形成由材料、工具、厂商、工艺方法、成品等一系列所组成的产业实践者。”

中国有厚重的文化积淀,深厚的民族文化正是激发创意的肥沃土壤,在新的时代仍然能提供强大的生命力,这些传统的民间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衍生出新的艺术形式和品种,而这种文化的张力无穷无尽,取之不竭。

“我们常常引用一句话,‘最民族的,才是最世界的。’但这句话是外国人说出来的,我们要反思自己在民族历史文化中学习了多少?思考了多少?越深入的学习、越深刻的思考,伟大的创造才会出现。当然现代也有不可替代的时代优势和先进科技,重要的是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如何兼容和接轨。”作为一位文化守望的老者,同时也是天工慈城的文化总顾问,黄永松常常用布袋和尚的话来诠释自己的心情,“低头便见水中天――人需常有谦卑之心;退后原来是向前――回顾文化传统便是创新的基础。”

由民族悠久的文化中,整理工艺智慧,展出并研究以构成完整的知识;如此可让老手艺与新创意,让工艺大师与设计新人在慈城交流。而慈城周边的宁波及长三角的制造业,可来学习传统的工艺知识,并分享民族新风格的设计成果。

篇(7)

“景点通”是一款免费导游类APP,属于景点导览类。虽身为免费应用,但“景点通”意外地精致漂亮,内容扎实靠谱。安装“景点通”后,选择你的旅行目的地下载资料包,比如“布达拉宫”。打开界面后居然是仿3D风格的分层地图,点选出发后,必经之处的解说均由你的手指开启。看着手机上的地图,你会觉得自己更像身处一款第-人称游戏,而你则敲着快捷键和小地图,正在眼前这个大大的地图里游弋。

“我们的最大特点是为用户‘定制’,会根据用户的预计时间推荐不同路线和玩法;我们的编辑像做旅游杂志一样把内容做成专题”。在“景点通”这个庞大命题下,几乎人人是“旅行控”的编辑们却把活儿做地非常细:“海豹”编辑们出差频繁,他们不去预订网站简单拷贝餐饮住宿商家列表,靠亲身踩点列举考察过的特色店,“过筛”原则很好地用精选平衡了数量。在“推荐”频道中,定期更换的当季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推荐一样详实亦不乏独到。“靠谱”不是一个可以轻易从用户反馈中得到的词,“景点通”在几乎没有推广的情况下凭借口碑传播,300多万用户靠的不是空穴来风。现在的“景点通”以每月5、6个的速度上线新景区,在景区主动提供信息的基础上梳理、归拢,不紧不慢。

爱旅行的海豹

创始人沈卓立说,如果需要解释团队气质,那我们就是一支“海豹突击队”(Seals),不论“Seals”的解读是海(SEA)、空(AIR)、陆(LAND),或是解读成:“S”代表聪慧(smart)、“E”代表高效(effective)、“A”代表灵敏(agile)、“L”代表领导力(leading)。

这个团队在3年前刚成立时只有3只小“海豹”,同样热爱旅行的三人当时都还在外企上班,业余时间里沈卓立写下了TouchChina最初的代码:后来因为网上一组美丽的古典建筑手绘稿,沈卓立找到了有故宫情节的James加入进来负责设计:再加上负责内容的大学同学Byford,三人组成的小团队,开始在那个四面漏风的小房子里办公,没想到3年后,搬进阳光充足的写字楼里的这个团队已壮大到几十号人。前两年陆续上线的景点APP在大受好评之后被统统整合进现在的“景点通”,也由最初的收费型应用改成了福泽众生的免费APP。“最初我们是收费的,第一个受到欢迎的《故宫-TouchChina》APP收2.99美元。我们觉得,花了心血做出的好内容当然应该付费下载。后来我们觉得旅游是个规模庞大的产业,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用到我们的应用,而收费会给用户设置门槛,所以把所有APP都免费了。”沈说,他们现在还在摸索自己的商业模式。但基于移动旅游应用用户群本身具有定位的属性看来,“景点通”可以精准地筛出“游客”,并将他们带到商家附近一到两公里的范围内,有理由依据此保持乐观。除此之外,今日的景区在科技观念方面亦一点都不落后,几乎每天都有景点的工作人员联系到他们寻求项目合作或推广。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旅游的产业链足够长,这让“一站式服务”在旅游市场看来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景点通”定位于随身攻略和私人导游,除了专题式的“精选”频道可以让目标未定的用户在出发前得到信息推荐外,仅涉及“在路上”之后的资讯式导览此段:预定机票、酒店、租车等上下游服务可以依靠未来的串起和合作。而“社区化”在沈卓立看来,由于“强社交”在旅游当中不是特别成立,因为旅游频次低、地理距离大等特点,“景点通”中的“社区化”只会是来自用户们的主动提供的信息和分享行为,而不会致力于建设用户社交关系的另一个社区平台。

在细分领域的同类APP中,景点通几乎没有对手,但它还会继续专注在“旅行目的地”这一领域。因为目前国内的“某某中国景点大全”之类的APP,繁多却生命力薄弱。沈卓立表示,TouchChin的初衷就是要把游客从这个繁琐的准备攻略的过程中解放出来,提供可信赖的手机旅游软件。沈卓立对于未来用户的增长空间很乐观,“应该会在不到24个月内达成千万用户的短期目标”。

“众筹”就是力量!

2006年,《连线》杂志记者Jeff Howe发明了“众包(Crowdsourcing)”一词。不久,就衍生出“众筹”(Crowdfunding)这概念,即聚集众人共同筹资办大事。2011年,“点名时间”上线,把美国“众筹”网站Kickstarter的概念引入国内,引起草根创意的蝴蝶效应。

在点名时间,我们看见一个个闻所未闻的趣怪项目:爱公益咖啡馆、人生第20年去20个城市做义工、真人图书馆……这些项目覆盖了设计、科技、影视、音乐、出版、游戏等十个领域。只要你的创意够拉风,在网上发起项目,获得支持者出资就有机会实现梦想。这种“众筹”模式让项目发起人享有对项目100%自,不受支持者控制,完全自主。也正因为这种纯自主性,使点名时间已收到两三千个项目提案,项目累计募资在200万元左右,网站从中取得了20万元的收入。

目前,点名时间所面向的人群主要是白领、学生、创意行业的人群,他们有创意但无奈于缺乏资金和渠道。在这个平台里,他们可以以视频、图片、文字介绍自己的创意项目,然后网民通过浏览你的提案,以资金支持你的计划。虽然每个人的支持金额有限,但如果足够多人支持,项目就可以实现。不过,项目获得支持与否,最终由市场决定。项目成功之后,点名时间会从中抽取10%的佣金。如果失败的话,则不收取任何费用,并把资金全额返还给支持者。这是目前点名时间唯一的盈利模式。点名时间表示:“等到平台建立成熟,模式为更多人所认可,我们会探索更多的盈利模式。但目前,平台的完善和推广是我们的重点。”

去精英化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