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节约资源论文

节约资源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1 08:27:4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节约资源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节约资源论文

篇(1)

【摘要】本文描述了“两型”公路交通系统的性质,根据“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提出了“两型”公路交通系统的概念,阐述了“两型”公路交通系统的具体内容,构造了“两型”公路交通系统发展运行框架,运行框架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公路交通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交互作用,公路交通系统与资源、环境利用之间的协调,公路交通系统与政府行为之间的协调。

【关键词】“两型”公路公路交通资源环境

一、“两型”公路交通系统的概念和性质

1、“两型”公路交通系统的概念

根据“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结合公路交通行业的自身特色,本文认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即“两型”公路交通系统,是指公路交通系统不仅能适度超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能满足公路交通运输系统内部以及综合运输体系的协调发展,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两型”公路交通系统能与环境、资源大系统保持长期动态协调发展。所以,“两型”公路交通系统是一种全新的公路交通系统发展的思维观和发展观,其最终目的是在节约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发展公路交通系统,以满足社会的持续进步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2、“两型”公路交通系统的性质

(1)“两型”公路交通系统属于社会系统。“两型”公路交通系统属于人造系统,该系统是为了实现人或物体的移动而由人组建起来的,从这个角度而言,它是一种社会系统。其一,因为“两型”公路交通系统不仅仅是几个客观存在的公路交通运输子系统综合构成的一个大系统,而是为了实现“两型”社会的发展目标而把相关的子系统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其二,与一般社会系统相同,人的因素,如人的观念、动机、态度、习惯和期望等对“两型”公路交通系统的状态和它的稳定与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2)“两型”公路交通系统具有系统复杂性。“两型”公路交通系统具有复杂性特点,这不仅体现在它的主要子系统都具有多类型、多层次、多区域的复杂结构,而且公路交通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资源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又是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两型”公路交通系统是一个受到多变量以及许多不确定因素作用的复杂系统。

(3)“两型”公路交通系统具有开放性。“两型”公路交通系统的边界是开放的,该系统对人开放,对地域开放,对自然资源开放,对地理环境开放。“两型”公路交通系统与其他交通运输子系统如航空系统、铁路系统、水运系统等之间互相协作、互相竞争,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开放交通大系统。

(4)“两型”公路交通系统具有组织性和自组织性。一般人造系统都具有组织性,因为人是社会系统中的万物之灵,“两型”公路交通系统的自组织性,主要体现在人们对公路交通模式的选择和公路交通系统及其他交通系统之间的自组织演化。

(5)“两型”公路交通系统具有差异性。不同区域的“两型”公路交通系统所具有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因素是有差异的,而且构成“两型”公路交通系统的各子系统间还存在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差异性,例如我国西部区域和东部区域的公路交通系统,在结构和功能方面就有较大的差异性。

二、“两型”公路交通系统的具体内容

对于“两型”公路交通系统发展问题,关键点是要发展什么样的公路交通系统。本文认为,“两型”公路交通系统发展要解决的焦点问题是在保证公路交通系统运输的经济性、高效性、快速性、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基础上,使能源、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最小化,并且由此产生的污染也达到最小化,也就是说,“两型”公路交通系统的发展不仅能够满足当代公路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而且还能满足未来公路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对“两型”公路交通系统发展的具体内容概括如下:第一,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公路交通运输装备的配备以及公路交通运营管理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对公路交通系统的需求相平衡;第二,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追求单位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具体而言包括土地资源和不可再生的资源的利用要节约,要提高这些资源的总体使用效率;第三,创新公路交通消费模式,减少公路交通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积极开发可替代资源;第四,努力消除或减轻公路交通对环境的破坏,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第五,促进全国公民公平享用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充分考虑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区域之间公路交通发展的非均衡性;第六,规范公路交通运输的管理制度,提高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证“两型”公路交通系统发展所需资金。

三、“两型”公路交通系统的运行框架

“两型”公路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它不但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国家政策等关系密切,而且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对该系统的约束性高。“两型”公路交通系统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两型”公路交通系统的发展,既要关注社会经济条件、资源条件、环境条件等主要因素,也要充分考虑国家整体与区域局部、社会未来与现在之间的关系。

构造“两型”公路交通系统发展运行框架的基本出发点,是对“两型”公路交通的内部系统和相关的外部系统进行解析与归纳,根据前文的分析,可以将该系统的运行框架主要划分为三部分。具体运行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1、公路交通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交互作用

社会经济系统与外界资源环境系统联系紧密,它是一个开放性系统,具有典型的耗散结构特征。一方面“两型”公路交通的发展能够加强社会经济系统对资源环境变化反映的灵敏程度,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系统耗散结构的正向演化;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将推动“两型”公路交通系统的发展。“两型”公路交通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存在的这种交互作用的机制,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社会经济(例如区域经济)系统的演化轨迹会因公路交通状况的变化而呈现出不断分叉的特征。在某些分叉点的附近,公路交通系统的改善可能引发经济系统的突变。一般而言,在社会经济(区域经济)起步阶段,公路交通系统能够先行提高经济系统物质运转效率,区域内和区域间的分工与协作得以增强,区域经济辐射范围会进一步扩大,区域比较优势进而增强;在社会经济(区域经济)腾飞阶段,基本形成并完善公路交通系统经济带,公路交通系统会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催化剂”;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两型”公路交通系统的发展进一步朝着提高公路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准、强化公路运输的时间效益和均衡公路网的分布的方向进行,以达到公路交通系统和社会经济(区域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目的。

图1公路交通系统的运行框架

(2)社会经济(区域经济)系统的发展并不仅仅受益于公路交通系统;反过来,社会经济(区域经济)系统的演变同样也对“两型”公路交通系统的发展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社会经济(区域经济)系统为社会(区域)交通提供必要的支持条件和发展空间。

2、公路交通系统与资源、环境利用之间的协调

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环境的要求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公路交通系统发展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的资源、环境问题,诸如资源浪费、土壤破坏、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视觉污染等。公路交通系统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考虑交通资源和环境容量的承载力,尽可能在最低限度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下实现最大限度的交通容量。

广义的资源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自然资源,如能源、土地、原材料等,另一类是社会资源,如资本、技术和人力等,它们的承载能力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焦点,并且与“两型”公路交通发展之间存在双向的互相作用机制。

(1)一定区域现有资源的承载能力对该区域公路交通发展存在硬约束。当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区域资源承载能力将会接近一个极限值,区域公路交通系统的发展会相应受到制约,需要通过调整结构或其他方式来缓冲这种压力,否则公路交通发展就可能趋于停滞,甚至成为区域发展的“瓶颈”。

(2)一定区域资源利用的发展过程是动态的,它一般不会局限于该区域现有资源的“最高”承载能力。换句话说,通过投入适当的资金和技术,再加上政府政策方面支持,发展“两型”公路交通系统,区域资源的承载能力可能会改善或转移,区域资源的持续利用得以维持,这也就是所谓的区域资源承载能力重建。在这个过程中,公路交通系统既是参与者,同时也是受益者。

3、公路交通系统与政府行为之间的协调

由于公路交通系统的特殊性,它的发展必然会受到政府行为的制约。合理的政府行为和适当的政府政策会促进公路交通系统内部及外部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反之,公路交通系统的发展则容易受到阻碍。具体表现如下。

(1)一定区域发展趋向将对公路交通发展方式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为了实现规划的发展趋向(资源节约趋向、环境友好趋向、大交通容量趋向等),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税收杠杆、利率杠杆、投资杠杆、价格杠杆等经济杠杆以及舆论导向来影响区域公路交通发展的方向。

(2)一定区域的总体发展规划是该区域的发展蓝图,它对该区域内各行业,当然也包括公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实际指导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某区域的发展规划将决定该区域公路交通系统在未来的发展态势与布局,从这一点来看,政府规划部门和区域公路交通系统之间的协调工作显然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马洪、王梦奎:中国发展研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报告选[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

篇(2)

关键词:绿色建筑;实施方案;研究

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绿色建筑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非常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开展绿色建筑行动,对转变城乡建设模式,破解能源资源瓶颈约束,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把生态文明融入城乡建设的全过程,树立全寿命周期理念、切实转变城乡建设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合理改善建筑舒适度,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行动,推动城乡建设走上绿色、循环、低碳的科学发展轨道,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建筑行业责任重大

中国的能耗结构中,建筑的建造和使用占据了大约30%,与建筑相关的工业和交通占据了16.7%,两者相加达到了46.7%。中国目前总数达到430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中,95%以上为高能耗建筑。每年新建的房屋面积占到世界总量的50%,每年新增的20多亿平方米的建筑中,仍有80%以上的建筑是非节能建筑。2011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两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投入,积极推进新建建筑节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温总理还指出,“十二五”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6%和17%。该报告让我们看到了绿色建筑在未来发展的广阔前景和商机。绿色建筑不仅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体现,也是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

二、绿色建筑的理念

绿色建筑正是遵循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确保人居环境质量这样一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由西方发达国家于20世纪70年代率先提出的这样一种建筑理念。“能源环境设计先锋奖”(Leadership in Energy & Environmental Design Building Rating System)。目前在世界各国的各类建筑环保评估、绿色建筑评估以及建筑可持续性评估标准中,被认为是最完善、最有影响力的评估标准。LEED_NC( 新建筑 )LEED_EB( 既有建筑 )LEED_CS( 毛坯房 )LEED_CI( 室内装修 )LEED_H( 独立住宅,目前只能在美国本土认证 )LEED_ND( 4万平方米以上的社区开发 )LEED for School、LEED for Healthcare、LEED for Retail则是针对具体的建筑市场开发的针对性产品。

三、推广绿色建筑存在的问题

很多人士没有弄清绿色建筑的本质含义,根据字面意思,认为绿色建筑只是将建筑物周围和内部进行绿化。也有人谈到绿色建筑,立刻联想到高成本、高技术、高绿化,靠高科技堆砌起来的才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并不是一定要采用高新技术,它可以利用常见的健康材料向人们提供一个清洁而舒适的室内环境,达到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的协调统一。建筑界发表了许多关于绿色建筑的论文,但论文大多都停留在绿色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国外工程介绍,理论知识丰富,但是缺乏国内绿色建筑的实例,设计师在实践时,没有可供参考的例子。设计师在工作中缺少通盘考虑,很多项目是在建筑完成后才考虑绿化、围护结构节能和新材料的应用。如果仅考维护结构节能、提高建筑周围的绿化率,并不能提升建筑的整体性能。

四、绿色建筑设计的对策

绿色建筑是一个宏观的概念,材料的循环再利用,新能源的开发等很多问题都不应停留在个体建筑上,建筑师应该着眼大局,将其放在城市整体规划中进行思考;绿色建筑中出现的许多技术问题,比如污水处理、太阳能的采集和利用,不仅仅是建筑专业范围内的问题,还需要建筑师和其他专业的工程师相互配合,共同解决。技术的选择决定绿色建筑的设计水平,一般绿色技术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在传统的技术基础上,按照资源和环境的要求,共同改造重组所做成的新技术,第二种是把其他领域的新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按照要求引领进来。

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和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包括: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绿色建筑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壮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资源。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CO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

篇(3)

论文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节约型社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保护生态环境、力l映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洲2020年人均GDP达到3仪美元,GDP总量达到如伽例乙美元的规模。要达到这样一个规模,发展节约型社会的战略是必要的保证。

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建立节约型社会要紧密与企业业务相结合,笔者通过几年来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认为,“构建节约型社会,一是要从自身做起,构建节约型企必二是积极重视企业内部信息化的推广与应用,让企业成为‘节约’技术和服务的提供商。”应该说,信息技术的兴起为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提供了技术与管理的支持。

实践中,如何在第三产业(主要指服务业)中协调建设节约型社会,调整企业自身经营策略已成为许多企业界人士所共同关注的课题。笔者认为,第三产业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必然要通过推行信息化来达到为社会节约的手段,并且要在做出贡献的同时,实现企业管理成本、运营成本、服务成本的瘦身以及利润的增长。重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立足企业内部广大员工,从唤起节约意识入手

企业内部达到节约的目的,一靠企业制定符合实际的制度与规定并有效地执行;另外就是员工节约意识的觉醒,把日常节约意识形成习惯嵌入到日常的生活中,促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形成节约的行为。其实,每个员工都有的自己负责的工作,在工作流程中,都会有一定的节约空间,比如纸张的使用、休息时电脑显示器的关闭、室内空调温度的控制等等。寻找这个空间就需要员工意识的觉醒,有了节约的意识,每一个员工都能成为节约的节点,散落的节点通过公司管理的系统化,就能形成一个节约网络。如果这个网络每年可以减少千分之一的非必要支出,对于整个中国社会而言,产生的效益就将是百万元甚至千万元的数量级。

据《中国财富》介绍,知名网络设备制造商思科有关减少隐性成本案例进行介绍。思科公司的每一个员工在月初是都会收到一封邮件,上面写到:“您上个月电话费是xx、您目前在公司的排名是xx。”这样的邮件是在提示有关员工,应该节约电话费了,同时鼓励出色的员工。在这样的邮件里通常会有个链接,告诉员工应该如何减少电话费。

思科很注重对员工节省意识的挖掘,使用的方法也更为有效和人性化,成功实现了降低隐性成本的初衷,很值得我们借鉴。

2立足于内涵的提升,从优化服务流程着手

同样是思科,还曾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你购买思科公司的一项产品,产品到家了,你可能连一个员工都没有看到。这是对高品质服务流程的一种夸张描述。尽管没有普遍的使用意义,但拥有一个高效高质的服务流程显然是一个企业节约成本的有效手段,更是一个成功服务型企业必备的素质。

对于第三产业而言,服务流程是贯穿干整个企业运营的链条,更是企业的生命线。打造韦约型企业,也要从服务流程着手,不断对其进行优化。对于一线非循环性企业而言,有效实施“流程穿越”,其目的是通过“客户穿越、岗位穿越、公司穿越”的“流程贯穿”,对现有客户服务流程进行全新设计和系统改造,以达到增强流程运行效率和提高流程结果品质的目的,随着“流程穿越”的落实与推进。

随着OA网上办公系统的应用和推广,优化服务流程,重点是抓住信息化这一关键环节,通过技术手段来提升效率。如网上办公、网上服务等,不断提高企业的服务能力,让客户享受了方便快捷的服务,而且大量减少了由此而产生的企业成本和客户管理、维护成本的支出。

3立足于社会需求,做节约技术和服务的供货商

广东省张德江书记曾经说:“信息化好比新的海洋和天空,有无限的开发和使用能力”。可谓一语道出了信息化的广泛应用前景。

篇(4)

【关键词】绿色施工;可持续发展;技术措施

1 引言

绿色施工是实现绿色建筑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发展绿色建筑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发展的大事,只有在施工中注重“绿色”这个环节,才能摒弃大量浪费有限资源的做法,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做到既要保护耕地,节约资源,改善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施工。文章结合绿色施工的特征,阐述了施工中的节能降耗的优化措施,以期将“绿色可持续”理念建筑施工中,促进“绿色施工”的可持续发展。

2 我国绿色施工理念的发展

1994年5月的《中国21世纪议程》,是制定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的一个指导性文件,开创了中国绿色建筑工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先河。

为了实现绿色办奥运的承诺,清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专业机构组成的课题组于2003年公布了详细的“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这是我国第一个有关绿色建筑的评价、论证体系。同年11月,北京奥组委环境活动部印发了《奥运工程绿色施工指南》,此举旨在贯彻“绿色奥运”理念,推动绿色施工水平的提高。

2005年10月,建设部和科技部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这是一部基于建筑状态的评定标准,其中涉及了施工过程的内容,对施工过程的绿色评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07年9月,建设部以建质[2007]223号文颁布了《绿色施工导则》,这是开展绿色施工的指导性文件,也是迄今为止针对施工过程的最为全面的施工指导文件。导则中给出了绿色施工的定义:“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3 绿色施工的特征

传统施工以追求工期为主要目的,虽然也有节约资源和环保的目标,但它们受到“工期”的制约。为了追求工期,可以不惜资源浪费和牺牲环境为代价进行施工。而绿色施工并不是独立于传统施工的施工体系,它是在传统施工的基础上应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对其进行提升,其内涵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环保优先为原则的高效、低耗、环保的施工体系。绿色施工追求高效、低耗、环保的综合效益(经济、社会、环保效益),以环保优先为原则。

绿色施工不仅要求质量、安全、进度等达到要求,更要将“清洁生产”和“减物质化”等绿色概念贯彻到施工过程中,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统筹规划施工的全过程。它是在传统施工的基础上按科学发展观对传统施工体系进行创新和提升,其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系统化

建筑施工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准备、施工运行、设备维修及竣工后施工场地的生态复原等步骤。传统施工虽然也有节约资源、降低能耗的要求和环保指标,但往往只局限于选用环保型施工机械或实施降噪、降尘的环保型封闭施工等局部环节。相比较而言,绿色施工则更为重视系统整体的参与度及效果,要求从施工组织设计开始的施工全过程(全系统)都要贯彻绿色施工的原则。

3.2 社会化

传统施工中,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和保护环境主要依靠的是施工企业的现场施工人员,而绿色施工则要求全社会达成共识,共同来支持和监督绿色施工的实施。例如西安地铁二号线建设积极引入环境工程监理,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实施有效的环境管理,同时加强施工人员的环保宣传和培训,全面有效的践行绿色施工理念。

3.3 信息化

传统施工是粗放型施工,施工机械的种类和数量往往采用定性方法选定。但是固定的机械往往不能有效地适应施工过程中动态变化的工程量参数,因此会造成机种不匹配、数量偏多或偏少、工序衔接不顺畅或脱节等弊病,很难实现高效、低耗、环保的目标。目前发达国家针对此问题,采取的有效方法就是实行信息化施工。这是一种依靠动态参数实施定量、动态施工管理的绿色施工方式。它运用硬件和软件进行施工运行管理,优选最适宜的机械种类和数量并能实时调配,从而达到高效、低耗、环保的目标。

3.4 一体化

实践表明,在确保完成工程任务的前提下投入的工程机械数量越少,工程的工效、耗料、环保等指标数越好。传统施工往往选用的是具有单一功能的机械设备,效率不高。而绿色施工则更为重视一体化的施工方式。一体化施工指的是使用单台工程机械可以连续地顺序完成工程的多个或全部工序,从而减少进场的工程机械种类和数量,消除工序衔接的停闲时间,减少施工人员,实现提高工效、降低物料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的目标。目前,一体化施工主要有两种方式:使用多功能工程机械进行一体化作业和进行连续运输作业。

4 绿色施工中节能降耗措施分析

绿色施工的目的就是提高施工过程中能源的利用效率,节约能源,同时减少材料和资源的消耗。目前,国内很多优秀的施工企业通过采取加强组织建设、完善制度建设、抓好措施建设等手段,将绿色施工与创建节约型工地相结合,不断推进节能降耗工作,以求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4.1 加强组织建设

组织建设是落实绿色施工的关键,因此需要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设置相应的管理部门和职能人员,同时明确规定各自的职责、权利范围等。例如南通二建上海公司成立了节能降耗领导管理小组,全面领导各子公司、项目部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同时要求各子公司、项目部建立节能降耗组织机构,形成上下联动的节能降耗管理网络。

4.2 完善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实现绿色施工的前提,因此必须依据绿色施工的要求,建立健全节能降耗的工作规范和各项工作制度,同时加强管理和监督,以求形成良性、长效的节能降耗机制。例如上海市第七建筑有限公司建立了七大节约节能制度:创建节约型工地工作责任制,例会制度,例查制度,月报制度,合理化建议节约提成激励制度,小型器具、废旧料保管处理制度及季度考核制度。

4.3 抓好措施建设

措施建设是实施绿色施工的重要环节,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例如上海市第二建筑有限公司采取的五大管理措施分别是:一、分解目标,落实责任。二、建立健全节能降耗核算体系。三、建立好台账资料系统,保证数据的原始性、真实性。四、建立节能降耗考核评价体系,形成规范有效的激励机制。五、开展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科技在节能降耗中的贡献率。

技术措施指的是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方法和技术手段,是绿色施工目标实现的技术保障。例如上海市第五建筑有限公司在世博村建设中为创建节约型工地采取的节能降耗新技术: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自密实混凝土技术;HRB400级钢筋的应用技术;无黏结预应力成套技术;建筑智能化系统调试技术;节能型门窗应用技术(中空保温玻璃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技术及施工技术等。

4.4 加强绿色施工宣传

加强绿色施工意义的宣传,提高施工企业全体员工贯彻实施绿色施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开展绿色施工检查,评比活动,对达标的施工企业,给予奖励,对不达标的施工企业,限期整改。

4.5 完善立法与政策

制定有关促使绿色施工的法律、法规,依法要求施工企业和有关部门遵守绿色施工的有关规定。另外,还要制定绿色施工的标准和考核指标及相关的统计制度,制定绿色施工企业的评价体系,制定引导施工企业创建绝色施工的激励和处罚政策。

5 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对建筑施工中的绿色节能措施进行了总结,介绍了在组织、制度和措施建设中对节能、节地、节材、节水和环境保护方面所应采取措施,可以发现,实施绿色施工必须在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中灌输绿色理念,实现真正的“四节一环保”,使绿色施工在建筑施工中推广开来。

参考文献

[1]申琪玉.绿色建造理论与施工环境负荷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07

[2]金森平,陆陈华.创建节约型工地的示范工程[J].建筑施工,2007(12)

篇(5)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海洋公园场馆 建筑设计原则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各城市中的体育馆、游乐场 、主题公园得到兴建,更多的人将其作为休闲、娱乐的场所,使得这些场馆中的绿色建筑技术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绿色技术是指能减少污染、降低消耗和改善生态的技术体系,通过对保护环境、改造生态的知识、能力或物质手段的运用,来实现对环境保护的创新和对生态知识的应用。我们将以武汉极地海洋世界为切入点,通过对其场馆建筑设计和资源利用的分析,来探寻海洋公园场馆绿色技术的应用之道。

建筑设计绿色技术的价值

绿色技术的本质是探寻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其重点在于强调对环境污染的防治和治理,对生态环境和自然生态平衡的维护。尤其是当前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给我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日益加剧,“人定胜天”的思想已经得不到支持。人与环境是种互动关系,唯有对当前的技术进行模式转换,从现代的高科技技术过度到绿色技术,才能有效的控制环境污染的进程。

绿色技术可以有效的防止和治理污染,改善生态,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绿色技术的开发、应用,总是在具体的区域内进行,例如体育馆、游乐场 、主题公园,不仅区域内的环境问题得到了改善,也使相邻区域的环境得到了改,对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作出了贡献。如果所有区域都开发、应用绿色技术,那么,困扰人类几百年的环境问题就可望从根本上解决。人们将留给子孙后代一个美丽、富饶的自然环境。

二、武汉海洋极地世界的绿色技术探索

(一)武汉海洋极地世界基本情况概述

武汉海洋极地世界主要包括展示区和工作区:

1、热带馆:恒温热带鱼类,内部展示区全部为玻璃构造,设有海水循环设备维生系统。

维生系统是生命维护系统的简称,运用现代的水族科技模仿自然环境为养殖生物创造了人工的水环境。一个维生系统的正常运行需具备五个系统:机械过滤系统、蛋白分离系统、杀菌系统、加温控制系统、生化过滤系统。

通过对海水循环设备维生系统的使用,使海洋馆内的海水在系统的内部形成循环,大大的提高了海水的利用效率。

2、极地馆(含室外表演区):室外表演区为海象海狮,极地馆类为企鹅馆,北极熊,北极狼等极地动物。整个场馆的设计根据内部游览流线进行,增加了游览和观光的趣味性;顶部局部设大大小小采光顶,节能采光,馆内展示区全部设双层亚克力玻璃,根据温差计算设置不同厚度空气层,室外表演区既避免阳光直射,又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

3、主表演馆(含互动馆):造型为亲近自然概念——大鲸鱼带条小鲸鱼亲子游憩,大鲸鱼造型内部为朱表演馆,设伪虎鲸、白鲸、海豚等生物表演场所,设计观演人数1700,整个表演馆采用壳体建筑结构,金属屋面保温结合了声学设计,同时在地下室设置了海水循环设备维生系统;小鲸鱼造型内部为互动馆,游客可以在工作人员指导下配备专业装备,下水与海豚游戏。

(二)从武汉极地海洋世界的绿色设计谈建筑设计绿色技术的原则

场馆建筑设计的绿色技术应用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则:

节约能源原则

节约能源原则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首要原则,也是建设绿色场馆的基础。节约能源是指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充分的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的顺应自然界中的风向,根据当地的气候因地制宜的进行场馆的平面设计和总体布局。从武汉极地海洋世界以及其他相关公园场所的建筑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场馆中的采光、空调系统都尽可能将太阳能、地热能等自然资源发挥到最大值,亚克力玻璃、玻璃采光顶等都大大增加了场馆的采光面积及趣味性,使场馆的光照基于自然光线的采集,因此减少了场馆内照明设备的使用,凸显了能源利用的绿色特性。

节约资源原则

节约资源原则是指在建筑的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要考虑到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理,尽量减少对资源的使用,同时要尽可能使资源可再生使用,尤其是对水、废纸、木料的再次使用。在武汉极地海洋世界中,水的使用是最多的,在场馆内使用海水循环设备维生系统,能够将海水进行循环利用,大大降低了对水资源的利用,提高了水的使用效率。

回归自然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建筑本身要与周围的环境相互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对自然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作用。并且,建筑内部应使用对人们、动植物不产生有害物质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室内空气清新、自然、湿度适当,使其中的游览者产生舒适的感觉。武汉极地海洋世界的最大特点就是游览人员与海洋环境的结合、人与动物世界的结合。在游览的过程中,人们打破了原有的生物之间的隔阂,不断地产生互动,极地馆室外表演区及主表演馆附属的互动馆都凸显的亲近自然概念,让游客可以直接与海洋生物交流,做游戏,进一步的拉近了人类与各种生物的距离,让人们在参观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大自然带来的绿色、舒适感觉。

三、结语

建筑设计中的绿色技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也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绿色技术的需求也愈加迫切。对于海洋公园场馆建筑设计来说,绿色技术也是创新建筑设计的必经之路,唯有将人融入到大自然中,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人类营造更加舒适、健康的休闲、游览场所。绿色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还需要全体建筑设计人员的共同努力,以推动我国的建筑、场馆向着更加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森. 海洋公园场馆包装的视觉表现[J]. 美术教育研究,2012,05:104-106.

[2]杜文更.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企业绿色化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3]许剑峰,黄珂. 绿色工业·绿色思想·绿色技术——论可持续发展的电信建筑设计[J]. 工业建筑,2002,08:15-17.

篇(6)

[关键词]毕业论文 管理系统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9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7-0179-01

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采取传统人工管理模式,在资料整理、选题、论文撰写及指导、格式检查、资源共享、论文管理等诸多方面存在管理成本高、效率低、效果差等一系列问题。[1]因此,使用信息化的电子系统对毕业论文设计流程进行管理,既方便了老师和学生,也可以节省更多的教学资源,老师、学生还可以高效地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不仅方便学校对毕业生论文的整个流程的管理,而且摆脱过去由人用纸和笔进行的费时费力的繁重工作。可以把每一年的毕业生论文相关资料存储在数据库中,可随时查看和打印相关数据,既节约资源,又达到对毕业论文统一管理的目的。[2]指导教师使用在线答疑功能,同时,便于导师及时了解学生论文进度,提高工作效率,指导教师和学生能够通过Internet实现网上操作,打破了地域和空间的限制。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是一个以毕业论文为核心的信息互动的平台,为身处不同地理位置的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从毕业设计课题的申报,到毕业设计论文提交,再到论文的评审及成绩的给定,最后对毕业设计资料进行归档,这一系列的工作均可在网上实现,实现高效毕业生毕业设计的高效管理。

一、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应完成的任务

1.能够实现从毕业论文选题到学生答辩通过的教学任务。由指导教师给定毕业设计题目,教研室主任审核通过后,通过系统平台给学生。参加毕业设计的学生通过异地登录选题系统可以查看毕业设计题目,自己可以根据所学专业特长及自身爱好,选择相应的毕业设计题目。选题成功之后,学生需填写毕业设计任务书,在任务书中需要明确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预计完成时间以及指导教师等信息。接着,学生填写开题报告,对所选设计题目进行研究方向和可行性、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意义进行阐述和分析。指导教师同意此生开题之后,学生进入设计开发和毕业论文撰写的阶段,在此期间要定时向指导教师汇报设计进度,[3]论文撰写完成之后,将论文提交给自己的指导教师等待审核。若审核通过,则进入答辩环节,答辩完成之后,指导教师及答辩小组老师将成绩输入系统,系统自动生成学生的毕业论文总成绩。最后,会根据论文的专业方向及成绩等级将论文进行分类并存储,以便之后的学生下载、参考,指导教师提交优秀毕业论文。

2.能够实现资料的高效管理、有效利用、快速检索和统计。

3.还应能提供以下服务:、更新、处理公告;相关信息查询;留言、论坛等。

4.对网站进行定期维护,如访问统计、网站日志、权限管理等。[4]

二、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功能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对论文进展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的功能。指导教师设定时间对学生设计开发和毕业论文撰写进度进行检查,实现论文在线提交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毕业论文审核书,只有通过指导教师审核的学生才能参加答辩。

2.选题的处理功能。原则上按照教师、学生双向选择模式确定学生论文选题工作,根据学生专业情况进行分流选题。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对于大部分同学采用指导教师命题学生选题的方式,即多对多方式进行师生互选题;对于学习成绩突出的同学可以自主命题,学生选择心仪的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对于极少数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指派指导教师督促和指导他们按时完成毕业论文学习任务。

3.论文综合评分的功能。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进展程度和论文水平,在论文答辩之前给自己指导的学生一个初评成绩,答辩小组老师给定成绩的平均值作为答辩成绩。按照教学的管理要求,初评成绩和论文答辩成绩应按照一定比例最终给出论文综合成绩。

4.对论文资料统计的功能。对数据库中的论文资料进行导出导入以及打印操作时,使用水晶报表可以实现动态数据绑定,将需要打印的论文资料数据与水晶报表相连接,提高了打印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浩君,吴皖赣.高校毕业设计过程质量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01).

[2]周晓辉.基于B/S结构的毕业设计(论文)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价值工程,2011(14).

[3]段春梅.基于JSP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福建电脑,2011(09).

篇(7)

关键词:成本控制;高层建筑;绿色施工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都市化进程的迅速加快,高层建筑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在资源紧缺的现代生活中,完善并加强高层建筑的绿色施工对于整个项目的成本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论文重点对这一方面的课题做探讨,旨在能加强高层建筑绿色施工的成本控制对降低工程总成本、增加企业利润以及绿色施工的推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层建筑绿色施工的内涵

高层建筑的绿色施工就是以可持续发展为视野,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降低能耗为目标,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施工环节注重各种资源的节约及有效利用,实现全方位的有效操控和优化。对于绿色施工的特点而言,笔者认为主要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绿色施工的综合性。整个施工过程要注重对质量、工期、成本、节能、环保以及安全等综合计划、全盘考虑,制定合理的以全局为目标的工作实施方案。二是绿色施工的独特性。绿色施工中每一项目都要制定适合项目本身的方案及管理办法。三是绿色施工要注重“三大效益”的协调统一,把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作为控制目标。四是绿色施工实行目标责任制。绿色施工各环节都有具体人员的参与,根据项目要求做到分工合理、责任明确。五是项目风险机率加大。由于绿色施工在实施环节要采用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的技术与工艺的采用会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以及风险性。

2 高层建筑绿色施工现存问题

当前,可持续发展思想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产生活,我国建筑业也不例外。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其施工主体仍然是建筑施工企业。就笔者调研发现,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我国高层建筑的绿色施工的发展进程相当缓慢,根本不利于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究其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观念陈旧落后。相关专业人员认为绿色施工,就是对新工艺等的创新及实验,好多单位宁愿沿袭传统做法,也不去尝试“不必要”的投资。同时,施工工作人员也更习惯于传统的施工方法。二是对“绿色”的漠视。高层建筑的施工企业及其工作人员还不能认识到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重要性,对于绿色施工的认识还不到位。三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不完善。四是建设周期长,支出费用高。绿色施工所引起的时间费用高等现象不能满足业主及企业的期望。五是相关作业设备研发滞后。六是绿色施工不能形成体系建设。当前我国的绿色施工还没有形成完备的科学体系,导致管理水平低下,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3 高层建筑绿色施工成本影响因素分析

成本控制即为控制成本,如何控制成本,那就需要找到影响成本发生变化的相关因素。也就说需要通过对影响成本发生变化的不利因素进行重点管理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我们所需要的效果。对于高层建筑而言,由于其施工本身的特殊性,对于其成本的影响会涉及到诸多因素,如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等,而每一个细小的因素的变动,都会导致成本控制预期值的偏离,相关因素如表1 所示。

4 新型目标成本视野下的高层建筑绿色施工成本控制研究

在全球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谁拥了技术谁就有可能率先站稳脚跟。对于高层建筑的施工而言,目标规划是成本控制,提高企业利润的基石。高层建筑绿色施工成本控制的管理理念为:高层建筑施工的各环节都要以成本控制为目标,充分深挖企业以及员工的潜力,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降低能耗、保护环境,进而增加企业竞争力。

4.1 新型目标成本管理的原则

根据高层建筑的实际特点,结合笔者从业经验,认为施工项目的目标成本应是在保证施工项目获得所需整体利润的条件下允许项目各类作业所发生的最高成本的集合,是成本控制的指标体系。而对它的目标管理的终极目的就是在市场价格的引导下,在各职能团队的共同合作下,获取项目的总体目标利润。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笔者认为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一是节约原则。在整个高层建筑绿色施工期间,稍不注意就会引起巨大的浪费;因此,在绿色施工过程中,要将节约意识渗透到每一位工作人员脑海中,渗透到工程项目的每一环节,同时还要通过现代科技不断改进工艺、优化方案,做到最为合理、实际的节约(切不可与偷工减料、残次品应用等划上等号)。二是统筹原则。这里提及的统筹包含员工的全面统筹以及工程项目的全面统筹。对于全员统筹而言,绿色施工成本控制涉及到参与项目的每一个部门和个人,因此,要把它作为一个企业理念、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意识和习惯;从工程项目过程的统筹来看,项目成本将围绕相关项目的始终(从施工准备开始,一直到保修期结束),所以针对工程项目的每一过程都要做好精心准备(如施工方案的优化),要找设计和规范要求,合理利用相关材料,尽量降低或杜绝额外支出,让实际成本始终控制于目标成本范围内。三是动态管理原则。在项目施工期间,要时常检查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关系,看其是否有偏差,不然的话就应当对所出现的偏差找出影响因素,同时采取合理措施进行修正,实施独特控制。四是奖惩并举的原则。实行成本控制,必须依据奖惩并举的原则进行,这样做的优点是可以充分调动每一个部门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工作潜能,进而达到预期效果。五是目标管理的原则。这一点是说明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对于项目组的部门、班组所要求的目标任务,用以评价他们的业绩。高层建筑绿色施工成本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项目管理,不但可以动态监控,及时调整,同时还可以充分调动各部门的团队精神,发挥集体优势,顺利达成目标。

4.2 新型目标成本控制法实施步骤

笔者根据从业经验,将新型目标成本控制分为六部分,如图1所示。对于高层建筑的绿色施工,首先要编制绿色施工成本计划,计划的编制要科学、合理,体现节约原则;随后要分解该成本计划,分解的目的就是责任到人,具体去落实、实施;接下来就是该计划的监控问题,绿色施工目标成本监控要渗透到各个环节,及时做到使每一个节点的实施都控制在计划目标范围内,如若发现有的地方不符,要及时修正;绿色施工成本核算和分析,就是通过计划成本和实际费用的分析比较,挖掘影响绿色施工成本的关键影响因素,探寻其内部运行规律,找到一种控制或降低施工成本的有效途径。该流程最后是考核阶段,若该流程能够符合既定目标计划,接下来就进一步总结经验,继续完善;若不能符合既定目标计划,那就需要对该控制流程重新进行编制。(如图1)

4.3 高层建筑新型目标成本管理对策研究

根据相关文献分析,加之笔者从业经验,认为有效做好高层建筑新型目标成本管理,要从以下七个方面重点实施:一是树立效益观念,强化管理意识;二是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制度;三是合理确立目标成本,体现其实可行;四是精细分解,目标成本人人有责;五是成本控制全面灵活,动态控制项目过程;六是建立完善考核制度,严格执行奖惩措施;七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精细做好项目管理。

参考文献:

[1]程华柱,张明明.加强施工成本控制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陕西建筑,2012(1).

[2]曹红武.浅议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J] .科技资讯,2010,(06).

[3]彭正山.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J].企业研究,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