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导尿病人的护理

导尿病人的护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17 16:39:1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导尿病人的护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导尿病人的护理

篇(1)

关键词:留置导尿 泌尿系感染 分析与思考

导尿和留置导尿是临床常见的护理技术,在我院广泛应用于骨科病人的排尿困难、手术麻醉及重危病人的尿量观察等。留置导尿引起的感染是医院感染的45%左右[1],我院是以创伤骨科为主的专科医院,每年的留置导尿操作有一千五百多人次,其中部分病人发生各种问题,引起各种并发症,小至延误治疗时机,增加病人痛苦,大至病人出院后骨科伤病愈合排尿问题还未解决,因尿道损伤感染至尿道狭窄,最后到综合医院扩张尿道才解决排尿不畅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满足病人的需求,是提高临床基础护理质量的重要问题。以下对我院留置导尿引起的泌尿系感染的问题作以分析,与同仁们共同讨论磋商。

1、医院因素的泌尿系感染问题

泌尿系感染作为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在医院尿路感染中,与尿管有关的菌尿症可达到36%一56%[2],留置导尿逆行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有两个因素是被证明了的,即宿主因素和医院因素[3],宿主因素为病人的年龄、性别、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等,医院因素即导尿管材质、引流系统的密闭性、操作时尿道黏膜的损伤。因此对导尿用物的选择,操作的严谨,留置尿管的管理在临床护理中是重要的。

1、1用物选择

1、1、根据病人特别是男性病人的解剖特点,要选择粗细适合的导尿管,根据研究证明[4],尿管选择首选为硅胶管,第二为乳胶管,第三为橡胶管,橡胶管对粘膜刺激较大。尿道炎发生率为22%,乳胶管为2%,有利于降低泌尿系感染。

1、2选择规范的导尿用物,根据常规要求,导尿前要先进行外阴清洁,导尿敷料中必须有清洁外阴的敷料准备,包括两副手套和两套消毒用具。

1、3准备必要的剂。目前用的利凝胶复方阿米卡星凝胶是可行的浸润麻醉的最好的安抚剂。

1、2规范的操作

根据男性病人的解剖结构,有两个弯曲和三个狭窄,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当气囊尿管插入15―16cm时,动作要轻柔,做深呼吸再缓缓插入。气囊导尿管的头部到气囊的距离为4―5cm,要将气囊全部送入膀胱,必须要见尿后再将尿管送入6cm,再慢慢往回拉,这样气囊才不会因插入过浅而损伤尿道[5]。在确定气囊完全进入了膀胱时才能注水。在本院发生的尿道损伤的病人中有三例病人均为未见尿就注水,有的甚至在手术完毕时仍未见尿。可想而知注水充满的气囊正好卡在了病人的后尿道,粘膜完整性破坏继发泌尿系感染,临床常见为肉眼血尿发生,后期发生尿道狭窄排尿困难的并发症。

1、3留置尿管的管理

保持留置尿管引流通畅,防止尿液逆流,尿管及尿袋妥善固定,以防引流管反折。在我们发现的留置导尿病人中有部分在搬送病人时末关闭尿袋开关,难以保证尿液不被反流,这一常规往往被忽略而引起后续问题。

2、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问题

2、1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是由于尿管留置的特异性感染,我院导尿病人一般为留置2―3d拔管。在这一期间,潜在着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可能。导尿管伴随性感染是一种常见的院内感染,约占医院感染的40%左右[6]。朱子军等[7]对留置导尿进行了培养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致病菌生物经导管侵入泌尿道。带有导管的尿路内细菌生长有两种方式,即在尿液中浮游生长和在导管表面生物膜性生长。细菌入侵并粘附于尿路上皮及导管表面形成细菌性生物膜及导管包壳是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重要特征,也是其难治而又易于复发的病理基础。钟秀玲[8]对61例留置导尿病人的调查显示:1d、2d、14d的泌尿系感染为1%、5%、100%,表明医院泌尿系感染与插管时间有直接关系,留置尿管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提示我们尽早取管对预防导尿管伴随性感染有临床意义。

2、1、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的适应症,只为了解决手术麻醉问题而导尿的病人,在手术结束后,病人能自行排尿的,要求拔管的,我们尽可能想办法解决病人的自行排尿问题,尽可能的早拔管,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把感染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程度。但在临床上医生护士都没有注意这一理念,往往是先满足治疗方便,再考虑并发症的问题。

2、1、2对一般尿失禁的病人尽量使用外置尿管,应了解失禁原因,重视心理护理,以训练病人应用生物反馈训练等方式达到自行排尿,或使用接尿器、垫单、尿不湿等外用敷料为主,尽量减少内置尿管。

2、1、3长期导尿的病人适当作膀胱冲洗。膀胱冲洗在近年来不提倡,但是不能一概而论。一般情况下避免不必要的膀胱冲洗,更不必要用抗生素冲洗膀胱,在高沛[9]的调查中发现,留置导尿的病人不做膀胱冲洗,72小时的菌尿阳性率为100%,尿管与尿袋的细菌阳性率为61.1%;做了膀胱冲洗,72小时菌尿阳性率为44.4%,尿管与尿袋的阳性率为11.1%,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不做膀胱冲洗不能预防泌尿系感染。在周蓉等[10]的报道中提出,长期导尿的病人每日膀胱冲洗感染率反而增加,每周进行膀胱冲洗1―2次,可有效减少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据调查临床已基本废除膀胱冲洗,其中有冲洗适应症病人也同时被免去这一有效方法。

2、2膀胱冲洗液的选择

膀胱冲洗液常用的是呋喃西林和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有研究[8]证明:只用抗生素做冲洗液不能有效控制感染,常常会导致在机体正常菌群中产生耐药菌,增加感染的机会。有报导用肝素的强力抗凝剂的作用,可阻止细菌对导管的粘附及生物膜的形成。其研究表明细菌性生物膜生长和成熟多需3d―7d,当留管>1周时微生物即被包埋在生物膜基地床内,抗生素只能杀死浮游的细菌,而肝素抗凝、抗粘附、阻止生物膜形成等作用促使细菌排出或浮游,为抗生素杀灭细菌创造有利条件。但肝素只能阻止细菌粘附并无抗菌作用,因此和抗生素交替使用才能对减少和延缓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

3留置导尿腔外途径的感染问题

3、1保持尿道口相对无菌,留置导尿的介入性操作,刺激了尿道及膀胱粘膜,破坏了正常的生理环境,削弱了尿道及膀胱的防御作用,尿道口又临近,易受粪便和分泌物的污染,因此要保持床单元、被服、衣裤的清洁,保持尿道口相对无菌[10],每日要用复合碘消毒尿道口两次,解便后清洁会。在临床见到一名长期导尿的病人,因取管困难到院外会诊,见尿道口分泌物包绕着尿管,甚至结痂,专科医生在尿道口反复消毒清理结痂后稍用力即取出尿管。

3、2鼓励留置导尿病人多喝水,多

排尿,每日入量达到2000ml―2500mI,使每个小时尿液不少于50mI,形成生理性膀胱冲洗[11]。

3、3尿袋的更换时间要严格掌握,《基础护理学》上的常规:集尿袋每日更换,崔春英[12]等认为尿袋3d更为为科学。

讨论:

我院在近年来有多例病人因留置导尿引起了尿道损伤,尿路感染,临床表现初期血尿,尿痛,后期排尿不畅,淋漓不尽。其中两例做了尿道扩张术才解决了排尿问题。导尿问题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护理质量,现就以下问题进行分析,和护理同道们共同思考。

1、传统的护理常规与现代护理技术结合的问题。护理常规上认为:导尿操作应该是见尿后再继续插入进2cm即可固定,提示尿管已进到位,但未见尿不能算做导尿成功也是常规,回顾导尿失败有三例都是长度已到但未见尿即固定,没有尿液流出,考虑是尿管尚未插到膀胱,目前使用的气囊导尿管,因气囊的长度还需要再进6cm才能完全进入膀胱,没到位的气囊注水后嵌顿在尿道狭窄处,压迫后尿道至血液循环受阻,尿道粘膜坏死出血发生血尿。操作者是常规未遵循,新技术也未掌握因此导致失败。现代护理技术的更新在临床导尿问题上表现为气囊硅胶管代替了常规的橡胶管,利凝胶替代了传统的石蜡油,选择性的膀胱冲洗替代了常规的每日膀胱冲洗,尿袋的更换日期3日更换替代了常规的每日一次等等。因此临床护士必须掌握护理常规与现代护理理论与技术的结合点,才能处理好临床导尿问题。

2、护士自身的操作技术直接导致尿道损伤。回顾这5例病历均为低年资护士所操作,由于对男性尿道的生理解剖不熟悉,对导尿操作没有经验,甚至在实习期间并没有亲手操作过男性导尿技术,平时只是理论上了解并观看过导尿程序,临床操作并无实际体会。因此操作技术是关键问题,提示我们要做技术精湛的护士,就要认真学习基础理论,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每一项操作作起,特别是低年资护士,学习培训考核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是必要的继续教育,理论与操作的考核是必要的,不熟练不合格的不能放手单独操作,准入制是有效的。

3、无菌技术操作是一切护理操作的基础和灵魂。以上所述,医院因素是留置导尿的重要因素[3]。是每个护士应该牢记的原则,分析导尿的过程,反馈的信息更让人惊诧,有的导尿包竟然有治疗巾未打开、消毒换药碗末使用,这一基本常规都未遵守,那么操作的程序、无菌技术的遵守更可想而知。再者导尿后的尿道口每日2次的消毒是对局部环境的清洁是简便易行的预防手段,在临床并未有效执行,因此不能不对导尿护理质量产生质疑。还有对留置导尿病人的健康宣教,如;排便后局部的清洗、内衣的更换,床铺的清洁干燥等的宣教是每个临床护士的责任。

4、对以病人为中心护理理解。随着现代护理学观念的更新,如何在病情允许下,给病人以最大限度的舒适,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观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评价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内容[13]。手术导尿病人常有这样的抱怨:“导尿太可怕了”,“不怕手术就怕导尿”甚至乞求医生护士马上就取导尿管,而我们的护士常常认为:医生没有取尿管医嘱我们不能擅自做主,执行医嘱无可非议,我们是否从病人的感觉想一下,在病情允许下,给病人最大限度的舒适,协助病人早期自行排尿,提请医生早日取管,也最大限度地减少尿路感染呢[3]?曾在病房见到这样的情景,医生在18:00左右下了取尿管的医嘱,护士这样考虑,明天早晨再执行,因为晚上万一尿潴留还要再次导尿,一个人上班来不及。殊不知多保留一个晚上要增加多少感染的机会,把方便留给护士,那么把感染的机会和不舒适的感觉留给了病人。对此是否应该再次审视我们自己的职业行为准则。

5、建立和完善留置导尿病人的观察护理记录是预防泌尿系感染的有效措施。在留置导尿病人的观察中,对哪些是感染高危的病人应该有统一标准,如:长期留置导尿病人、发生了插管困难的病人、已有血尿的病人、高龄卧床全身情况较差的病人等,在留置期间严密观察其尿量、颜色、性质、抗生素使用后的反应、病人的主观感受反馈等,一般留置导尿的病人有基本的观察记录,才能把工作做好做细,把问题降低到最低程度。

6、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的适应症是预防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前提。在临床工作中,导尿问题多多少少有怕麻烦、可以收费等因素在里面。在对少数麻醉病人的观察中,发现复合麻醉病人不导尿也能自行排尿,我们是否在病人自愿的情况下作对照观察,探讨一个更能减少病人的痛苦的办法。

综上所述:留置导尿引起的泌尿系感染的问题在临床经常发生,在预防以上医院因素感染、导尿管伴随性感染及腔外途径感染的相关问题上做了分析,得出结论是:在临床治疗中,可用外置尿管的尽量不导尿;留置尿管时间尽量缩短;长期留置导尿适度做膀胱冲洗冲洗液要严格选择;建立严格的导尿操作准入制;解决导尿程序中护士的自身问题,才能确保减少留置导尿引起的泌尿系感染,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丽姣,留置导尿的护理研究进展,护理研究,2004,9(18):1519

[2]王枢群,张帮燮医院感染学重庆:科学技术出版杜重庆分杜,1990,343

[3]李秀艺,班雄芝,冯振芹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及其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5):50

[4]中野博导尿引起的感染及预防管理[J]国外医学医院管理分册1989,6(2):71

[5]黄香球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相关问题的分析及预防实用护理杂志2002,18(3):45

[6]史清秀等留置导尿管尿路感染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a):592-593

[7]钟秀玲,,罗艳霞医院泌尿系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J]南方护理学报,2002,9(1):7―9

[8]朱子军,顾春湘,赵以模,等肝素预防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J)徐州医学院学报,1998,18(2):137-140

[9]高沛塑料尿袋细菌生长的检测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1992,a(10):8-9

[10]周蓉,姚文芳,阎效红,等长期留置尿管病人膀胱冲洗间隔时间探讨护理研究2004,9(18)下半月版1664-1

[11]陈培红,陈爱清,陈秀萍,等一次性集尿袋更换时间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2,17(5):171―172

篇(2)

【关键词】昏迷病人;留置导尿管;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167-02

留置导尿是大多数病人手术前必要的护理措施。术中可通过尿量及时了解肾功能,决定输液量;术中排空膀胱可防止损伤邻近器官,有利于暴露手术野;术后可防止尿潴留。持续导尿时采用橡胶导尿管不易固定、易滑脱而引起感染,目前多采用双腔气囊尿管。近年来,为了提高手术病人留置尿管期间的舒适度,减少留置导尿的并发症,许多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1病例资料

患者,女,83岁,因“高血压5年以上,突发头痛,伴意识障碍,院外行右颞顶枕叶血肿清除术后,持续植物人状态”,于2010年10月转入我院。患者入院以来一直处于昏迷状态,生命体征平稳,无自主排便、排尿,给予留置导尿管,期间发生二次菌尿。2010年12月经导尿常规检查显示:蛋白(±),白细胞(+++)、红细胞(+)、尿液浑浊,尿液顺导尿管遗漏,给予更换导尿管1次,鼻饲诺氟沙星0.2g,每日2次;0.9生理盐水250mL加庆大霉素16万U冲洗膀胱,用药7天后复查,小便常规恢复正常。于2011年2月进行小便检查,尿液再次出现WBC(+++)、尿液浑浊,静脉给予头孢唑林钠1-0g,每日2次;替硝唑0.4g,日2次,7天后复查小便常规,恢复正常。该患者未再出现小便异常现象。

2讨论

2.1选择合适的导尿管

由于本例患者年龄较大,盆底肌肉组织松弛,且患者处于昏迷而需要长期留置导尿管,可能需要反复导入。因此,首先必须选择具有生物相容性较好的双腔气囊硅胶导尿管,而且宜选择稍大的导尿管,这样可避免因导尿管过小而导致尿液顺着导尿管外壁溢漏。

2.2保持尿道口的清洁

首先,在导尿前,必须清洗会,再使用0.05的碘液清洗会和尿道口周围2次,然后在无菌操作下进行导尿。操作时,因硅胶双腔气囊导尿管的头部与气囊之间的距离一般为4~6cm,在见尿液后可将导尿管插入尿道约6cm,再小心地将导尿管向尿道口方向慢慢回拉,这样可有助于使导尿管的气囊不会因为插入过浅而损伤尿道。在经过仔细检查后,确信气囊完全送入膀胱时,再根据患者的情况注入一定体积的生理盐水,一般为1O~15mL,这样既能有效地防止导尿管脱出,又能减少或避免尿道、膀胱损伤及尿液渗漏。留置导尿管后,每天还须使用0.05的碘液清洗会和尿道口周围2次,并且在每次大便后及时清洗、同时使用0.05%的碘液清洗会和尿道口周围,这对保持尿道口的清洁和无菌以防止逆行感染是非常重要的。可最大限度地降低病人的痛苦和并发症发生。

2.3保持尿液引流的通畅

引流管和集尿袋位置的高低对于保持尿液引流的通畅是非常关键的,引流管和集尿袋的位置必须低于息者的膀胱位置,这样可防止尿液返入导尿管和膀胱内,同时防止引流管受压或发生扭曲、堵塞,从而保持尿液引流的通畅,减少反复插管导致的感染。同时,必须随时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尿量,定期更换集尿袋,集尿袋里的尿液及时倒掉,避免尿液返流,尿袋的位置应低于膀胱下10cm。要加强留置导尿管期间的管道护理,保持引流的通畅,避免泌尿系统的感染。

2.4定期或不定期冲洗膀胱

可采用静脉输液法,通过导尿管来冲洗膀胱,先用0.05的碘液和酒精消毒硅胶双腔气囊导尿管后,再将注射针头插入消毒好的导尿管部位,而硅胶双腔气囊导尿管的弹性可以密闭针孔,保持导尿管系统的密闭性。

2.5更换留置导尿管

目前,在长期昏迷患者留置导尿管的护理过程中,通常是每月更换1次导尿管。文献报道,院内泌尿系感染主要危险因素是插尿管、留置尿管持续时间长及无菌操作不严格、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等,通常留置导尿管后的第7、l4、20、28天时发生菌尿的比例分别为20、50、65、80。通过对本例患者的护理表明,对于需要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来说,如在14-20天之间更换1次导尿管较佳,但如果留置时间较短,就会导致插管的次数增加。对于患者来说,不仅增加插管时的痛苦,而且增加导致尿道的损伤的可能性,并增加尿路感染的机率,最终导致菌尿比例的增加。对于长期昏迷的患者,14天更换1次导尿管能很好地减少菌尿的发生。

2.6适当增加饮水量

为了减少膀胱冲洗的次数,预防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发生泌尿系结石及感染,患者可适当增加一定的饮水量,使尿量适当增多,利用自身尿液起到生理性尿路冲洗作用,以减少患者菌尿的发生率。该患者自人院以来,尿量能维持在每天2000-2500ml很好的冲洗膀胱的作用,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3预防尿管拔除后尿潴留

3.1膀胱再训练如果尿管持续开放,膀胱处于持续空虚状态,容易使膀胱肌张力消失,迷走神经兴奋性抑制,导致膀胱收缩力下降。所以临床中护理人员可根据病人的尿意来进行间断夹管。也可进行意念排尿,即每次前5分钟,让患者卧床全身放松,想像自己在一间宽敞的卫生间,听着潺潺的流水声,准备排尿,并试图自己排尿,然后护理人员缓缓。患者想象过程中要利用全部感觉。让患者充分参与到护理工作中去,与患者建立共同参与型护患关系,利于患者提高自我护理水平。

3.2拔管时机选择临床大多数先行夹管,等患者有尿意时,拔管。有学者认为拔管前将膀胱内的尿液放尽,无菌操作下将36―37℃的生理盐水400ml加庆大霉素16万u保留至患者有尿意时拔出,可减少尿道刺激症状的发生,提高拔管后自行排尿的效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长期昏迷病人的特征,要有针对性的展开留置导尿管护理工作,提高留置导尿管护理效果,将留置导尿管方法的效果充分的发挥出来,提高病人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喜桃.老年病人留置导尿及护理[J].甘肃医药,2010,05:5.

[2]覃梅梅.手术病人留置导尿管的护理[J].家庭护士,2011,17:15.

[3]程凤,张静,徐咏梅.老年病人留置尿管漏尿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13:94-95.

篇(3)

[关键词]尿道断裂伤;术后观察;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尿道断裂伤是男性泌尿外科常见的急症,多需手术治疗。但由于术后存在较多潜在并发症,因此良好的术后护理是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我院2007年3月至2009年12月共手术治疗尿道断裂伤患者38例,现将术后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8例,均为男性。年龄16~72a,平均42a。损伤原因及部位:骨盆骨折致尿道膜部损伤27例,骑跨致尿道球部损伤11例;损伤程度:尿道完全断裂伤17例,部分断裂伤21例。治疗:尿道膜部损伤行尿道端端吻合术18例,尿道会师复位术9例;尿道球部损伤经会阴尿道修补术5例,断端吻合术6例,其中行、阴囊皮肤多个小切口引流尿外渗9例。术后拔除导尿管后施行尿道扩张术。术后并发尿路感染1例,排尿不畅2例,其余病人恢复良好,总有效率100%,达到满意的护理效果。

2 术后护理

2.1 心理护理尿道损伤病人多存在较为复杂而严重的心理障碍,护理时应主动关心病人,主动与病人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病人有安全感和信任感,根据病人的文化背景,用恰当的语言耐心地向病人说明治疗与护理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使病人情绪稳定, 知道如何配合医护工作,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术后的顺利康复。

2.2 与活动针对骨盆骨折病人术后绝对卧硬板床3~4mo,每d给病人变换2~3次,但应避免患侧卧位,防止骨折处受压增加疼痛和影响骨折的稳定性,并用帆布兜托起腰骶部使骶尾部适当悬空,2~3次/d,2h/次,有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效防止压疮的发生。鼓励病人作深呼吸、四肢运动,对活动有困难者,应加强对病人四肢肌肉和关节的被动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

2.3 饮食护理排气后即可进食,一般先进流质,逐步过渡到半流质和普食。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为主,加强营养,有利于病人康复。鼓励病人多饮水,每d饮水量2000~3000ml,有利于尿路冲洗作用,防止尿路感染及钙盐的沉积,也有利于保持导尿管的通畅。多吃疏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食欲不振者应注意调节病人的口味,必要时通过静脉补充营养。

2.4 切口护理术后注意观察切口情况,保持腹壁、会阴及膀胱造瘘口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如伤口有渗血渗液,应及时更换敷料。大便后应及时清洗及会,防止会阴切口的感染。膀胱造瘘口周围皮肤用1%碘伏纱布覆盖,防止造瘘口周围皮肤的感染。尿道外口及包皮内板每d用0.5%碘伏消毒2~3次,防止尿路逆行感染。本组发生尿路感染1例,使用抗生素溶液膀胱冲洗、有效全身应用抗生素得以控制。

2.5 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导尿管是护理的重要环节,一旦发生脱出将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尤其是后尿道会师复位术则导致手术的失败。护理时注意检查气囊导尿管的固定情况,气囊内注水10~20ml,并保持持续牵引,牵引方向与腹壁30~450,牵引力量300~500g为宜,

牵引时间2mo;定时测量尿道外口导尿管的长度,如有改变应考虑导尿管向内或向外松动,需及时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每4~6h开放导尿管1次,一般置管3mo拔除。如膀胱内导尿管周围有钙盐沉积出现拔管困难时,可向膀胱内注入5%碳酸氢钠150ml并保留,可溶解尿管周围的钙盐沉积,有利于导尿管的顺利拔出[1]。保持膀胱造瘘管引流通畅,经常挤压引流管,防止引流管受压、折叠及堵塞,如有堵塞应及时用等渗盐水冲洗,观察尿液引流情况,如色泽、性质及量,每d更换引流袋1次。

2.6尿外渗护理本组施行、阴囊皮肤多个小切口引流尿外渗9例,故应加强尿外渗的引流护理。采用薄层0.5%碘伏纱布湿敷局部皮肤,外层覆盖凡士林纱布可有效防止感染和以利引流,每2h更换1次,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色泽、性质、气味及量,有无皮肤红肿等感染表现,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本组、阴囊皮肤除稍有红肿外无1例发生明显感染情况。

2.7 扩张尿道护理一般术后3mo拔除气囊导尿管即可施行尿道扩张术。护理时应了解尿道狭窄的部位、程度及长度,向病人说明施行尿道扩张术的目的和重要性,告之病人术后可能出现尿道疼痛、尿道出血等现象,使病人有心理准备,减轻和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有利于病人积极配合医护工作。术后出现疼痛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镇静、镇痛、心理安慰及疏散疗法等处理;出现血尿给予止血药物。一般每mo扩张1次,4次后改每2mo1次,持续6个月以上。术后注意观察排尿通畅情况,如尿流速度、尿线粗细、排尿延迟等。

篇(4)

1.1一般资料

抽选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本医院接受治疗的术后妇产科疾病病人138例,病人平均年龄40岁。138例病人中术后拔掉尿管4h内能正常小便有104例,无法正常小便的有21例,尿潴留有13例。将这138例病人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等分成护理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的病症、排尿情况等信息相近P>0.05,可以作为实验样本。抽选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本医院接受治疗的术后妇产科疾病病人138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等分成护理组和对照组各69例。138例病人中术后拔掉尿管4h内能正常小便有104例,无法正常小便的有21例,尿潴留有13例。其中,对照组中,男性39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40岁;护理组中,男性41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41岁。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等信息相近P>0.05,可以作为实验样本。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妇女接受术后一般看护。护理组妇女则接受尿潴留预防和综合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有:

1.2.1心理开导

对将要进行手术的妇女进行术前宣教,及时告知病人手术后的相关注意事项,特别要告知病人术后要留置尿管7天以上,让病人有相应的心理准备,及时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做好病人和家属的健康教育,引导家属协助病人早点下床活动,鼓励病人自行正常小便。

1.2.2提前训练膀胱功能

在手术前3天,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并提前指导病人训练膀胱功能和提肛肌运动。进行有规律的收缩肛提肌、尾骨肌,每天5次,一次30分钟。适当的做腹肌训练,呼气收缩,吸气放松,每天5次,一次坚持3秒。手术后第7天要督促病人在床上训练提肛收腹运动,有规律的翻身,并开始夹尿管,训练病人膀胱收缩功能,当病人有尿意时再安排。在进行膀胱功能训练时要预防泌尿系统感染,要时刻观察病人导尿管是否受压,变形。

1.2.3采用不同的方法诱导排尿

可以通过按摩病人腹部膀胱膨隆处,向两边轻轻按摩20次左右,再从病人膀胱底部向下按压。可以用热毛巾放置于病人腹部膀胱区,运用热量的收缩,促进排尿。也可以通过听流水声,运用条件反射,缓释排尿的压力,帮助病人产生尿意而顺利排尿。

1.2.4留置导尿管日常护理

当病人术后出现尿潴留超过6h,则需留置导尿管,要做好病人的解释工作,日常要在无菌的环境中护理,每天做会阴清洁,清洗尿道口,排出膀胱尿液时不可一次排空,如果发现残余尿量有所减少的,可以拔除导尿管。

1.3疗效评定标准

通过对妇女住院期间的排尿情况进行统计,将妇女对护理的治疗达到的效果划分为效果显著、效果一般和无效。效果显著:病人不需留置导尿管,能自己正常小便;效果一般:病人需留置导尿管,通过夹/管可以小便;无效:病人无法正常小便,有尿失禁。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验证两组治疗有效率数据,以c2代表验证率(%)差异,经计算P<0.05两组数据有显著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病人对护理工作的反馈情况:护理组病人,接受尿潴留预防和综合护理,其中效果显著有52例,效果一般15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为97.10%;对照组病人,接受普通护理,其中效果显著有23例,效果一般26例,无效20例,治疗有效率为71.01%;两组相比,护理组效果最佳P<0.05。

3讨论

篇(5)

【关键词】术前导尿;全身麻醉;耐受性;舒适度

留置尿管是全身麻醉病人手术前的常规准备之一,目的是解决术中、术后患者不能自解小便,利于暴露手术野,便于手术操作,避免术后尿储留。但是导尿管插入时机的不同会对患者的反应产生很大的影响。我科对全麻前后安置尿管的普外择期手术病人进行了观察,在麻醉效果消失后对导尿术出现不同的反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04――2011-03全身麻醉普外择期手术病人208例,排除有泌尿系统异常者,患者入室时均意识清醒,且有较好的沟通能力,男116例,女92例;年龄30岁-68岁,中位年龄46.5岁;随机分成对照组105例(清醒组)和实验组103例(全身麻醉组)。

1.2导尿方法手术前1d由病房责任护士向病人讲解留置尿管的目的,必要性及方法,给予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使病人配合治疗。对照组病人术前15min在病房留置尿管后送手术室,实验组病人在麻醉诱导结束,气管插管完成后留置尿管,麻醉诱导:芬太尼0.0002-0.0004mg/kg,丙泊酚4-12mg/kg,阿曲库胺0.3-0.6mg/kg.完成气管插管早男性病人均采用F16留置尿管,女性病人均采用F14留置尿管。导尿在技术操作上应该严格把关,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和意识,应该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防感染,操作轻柔,尽量减少黏膜损伤,把疼痛感和损伤降低到最小。

1.3评价指标0级为稍感不适,无疼痛,安静,无尿意;Ⅰ级为轻度不适,轻微疼痛,可忍受,有尿意;Ⅱ级为中度不适,下腹憋胀,有尿急、尿道疼痛,不能忍受;Ⅲ级为严重不适,极度不能忍受,有明显的下腹憋胀,尿道剧烈疼痛,尿急及欲将尿管拔除,巨伴有烦躁不安,心率加快,血压升高[1]麻醉护士根据病人麻醉复苏后尿道刺激反应进行评估并记录。

2结果

对照组58例病人对尿管耐受性和舒适度为:0级6例,Ⅰ级33例,Ⅱ级14例,Ⅲ级5例。实验组50例分别为2、20、16、12例。

3讨论

麻醉前留置尿管,病人有心理准备才能配合护士操作,引起的不适感或疼痛感多较轻微,其术后对尿管耐受性较好,但会加重病人术前的恐惧与不安情绪。而麻醉后留置尿管,虽可减轻病人置管过程中的不适,但在麻醉下留置尿管,侵入性刺激可引起局部释放组胺,缓解肽、5-羟色胺等致痛物质[2],此时病人无痛觉,对尿管的刺激无任何反应,进入麻醉复苏期,感知觉恢复后,局部的致痛物质刺激尿道粘膜痛觉感觉器引起疼痛不适,同时病人对留置尿管缺乏反应性刺激和心理适应,对尿管刺激无耐受性,而出现应激反应。另外尿道括约肌受随意运动的控制,麻醉复苏后病人因疼痛或紧张可引起尿道括约肌痉挛性收缩[3],而出现强烈的尿道刺激性反应,不利于术后护理和病人康复,其中尤以男性多见。结果显示,麻醉前留置尿管病人的舒适度,耐受性较好,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实施个体化护理。无论麻醉前后留置尿管均应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征询病人的意愿,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必要时及时使用止痛药物,尽可能减轻病人的痛苦。

参考文献

[1]李绪梅,陆波,温米琴.尿道表面麻醉减轻术后留置尿管致刺激症状的观察[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7):45.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自2011年3~12月单纯性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入住病房,以病室的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单纯下肢骨折术后需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共198例。其中男128例,女70例;年龄18~72岁,导尿留置管时间1~10 d.

    1.2 尿管拔除流程观察组病人,在拔除尿管前先与病人沟通,让病人做好思想准备,然后用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8万单位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配制膀胱冲洗液,进行膀胱冲洗,使膀胱迅速充盈,压迫膀胱壁,反射性引起强烈的排尿感。冲洗液在膀胱内滞留10 min.将装有5O~55℃ 温开水的便盆放入病人臀下,温水占便盆三分之一满,浸有40~45“(2温开水的小毛巾置于病人会,抽出留置尿管气囊中的全部液体,拔出尿管,嘱患者排尿。对照组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间采用间歇夹管方式训练膀胱功能,夹闭导尿管,每3~4 h开放1次,使膀胱定时充盈和排空,促进膀胱功能恢复。遵医嘱拔出留置尿管时,将尿液放尽,使膀胱空虚,用注射器抽出气囊内液体后拔出尿管。患者自行排尿。

    1.3 评价标准两组患者拔管后2 h内自主排尿或诱导排尿为自然排尿成功。经诱导2 h后仍不能自主排尿,需重新留置尿管者为尿潴留。

    1.4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2.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分析用Y 检验,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病人的自行排尿成功率高。

    3.讨论

篇(7)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52-01

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居各种外伤之首,占50%以上。颅脑损伤的临床分型,按昏迷时间,阳性体征及生命体征表现分为轻,中,重三型,重型中又分出特重型。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危重且变化快、病程长、术后易出现并发症。 我科收治89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其中手术治疗55例。现总结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如下。

1医疗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 2008年7月~2010年6月我科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55例,男34例,女21例,年龄12岁~75岁,平均44岁;交通事故44例,坠落伤6例,打击伤5例;入院后均行头颅CT扫描确诊, 入院后常规给予止血、脱水等基础治疗,同时积极行术前准备,急诊对55例病人行手术治疗。术后并发颅内再出血5例,应激性溃疡4例,肺部感染6例,泌尿系感染2例,高血糖及低钠血症6例,压疮2,深静脉栓塞3例,便秘2例,40例好转出院。5例死亡。

2并发症的护理

2.1颅内再发出血的护理: 颅内再发出血是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颅内再出血多发生在术后6h~24h,常与术中止血不彻底和凝血机制障碍等因素有关,护理措施为①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严格控制血压,保持血压80~140mmHg。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②保持患者安静状态,防止患者躁动引起血压升高而导致再出血。

2.2应激性溃疡的护理 :其是机体的一种应激反应,常表现为咖啡色呕吐物、柏油样便,重者休克,甚至死亡。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重于治疗,预防重点是:①消除应激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②遵医嘱及早使用胃酸分泌抑制物,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奥美拉唑等;③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每次鼻饲前回抽胃液,观察胃内容物的性质,争取早发现、早治疗;纠正供氧不足,改善微循环。

2.3肺部感染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需长期卧床,肺部感染为其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应侧卧位或平卧位,头侧向一侧或保持在头颈不稍后仰的位置。护理措施:①勤听诊肺部,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②对有呼吸困难或排痰障碍者,应尽早行气管切开;②加强气道湿化,防止痰多,粘稠,观察痰液色泽及性状,必要时行痰培养,合理使用抗生素。

2.4泌尿系感染的护理 : 昏迷病人常有排尿功能紊乱,短暂尿潴留后继以尿床。长期留置导尿是引起泌尿系感染的主要原因。预防措施:①严格掌握导尿指征,不能用留置导尿的方法解决尿失禁和记录出入量问题,根据病情尽早拔除导尿管;②选择合适的导尿管,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每天冲洗膀胱2次,10d更换1次导尿管;③②每天擦洗尿道口、尿管2次,保持会阴清洁;采取个体化得排尿方式,及时夹闭导尿管,训练自主排尿功能。

2.5深静脉栓塞的护理: 一般护理 ①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抬高肢体20~30,膝关节屈曲15,注意保暖。床上活动时避免动作过大,禁止患肢按摩,避免用力排便,以防血栓脱落致PE。观察患肢肿胀程度、末梢循环、色泽变化。②抗凝药物肝素治疗,注意保持部分凝血活酶活化时间达到治疗效果;③尿激酶、链激酶及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

2.6褥疮的护理 :褥疮是骨隆突出软组织受压时间过长引起的损伤,一旦发生褥疮,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加重原发病症,增加医疗费用,严重者可因继发感染而危及生命。褥疮常见于昏迷,瘫痪,消瘦和高度水肿的病人,多发生在骨隆突处。做好护理工作,褥疮可以避免。采取的护理措施:①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②有条件可及早使用气垫床;③定时翻身,严格交接班,建立翻身卡;④促进皮肤血液循环,经常温水擦浴,或用30~50乙醇按摩受压部位,改善局部营养状况。

2.7便秘的护理 : 病人因长期卧床进食少,肠蠕动减慢,多数病人大便干燥,很长时间无大便。应及时给予缓泻剂,如口服果导片或番泻叶,易增加肠蠕动,也可以外用开塞露,防止因便秘引起腹压增高,进而颅内压增高引起再出血。使用缓泻剂时应注意观察排便的次数、形状,防止引起腹泻。

2.8其他并发症的护理:术后应加强血糖监测并防止水、电解质紊乱。注意预防暴露性角膜炎。

2 小结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复杂,变化迅速,死亡率高,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外,还要不断的更新知识,总结经验,充分认识到观察病情的重要性,对病情的变化要有预见性,抓住护理要点,在实施治疗护理方案时如细心、周到、全面、准确。尽可能的降低病亡率,减少病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治愈率。

参考文献

[1]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74

[2]吴钟琪,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理分册[M]。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3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