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7 16:39:1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对外投资现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 仁怀 564501)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对外投资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引导更多的企业“走出去”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我国对外投资水平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增长迅速,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但我国的对外投资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对外投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当今中国对外投资的特点,进而进一步提出了推动我国对外投资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我国对外投资;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5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7-0260-01
收稿日期:2015-02-12
作者简介:游亚林(1970-),男,贵州仁怀人,硕士,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对外投资。
对外投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举措。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政府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至今,我国对外投资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企业已经逐渐成为全球直接投资领域的一支新生力量。但是,我国的对外投资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提出相应的对策进行解决。
一、我国对外投资的现状
(一)符合国际化要求的跨国管理人才缺乏
目前我国对外投资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有的经营人员不懂相关技术,不懂得当地的法律法规,不具备国际金融与国际贸易知识,甚至不懂外语,从而使得我国的对外投资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一些企业的机关工作人员忽视对平常理论知识的学习,有的工作人员虽然是在学习,但他们大多数都是学习表面上的知识,学习时不注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造成学习与运用严重脱节,难以用理论来指导实际,与当前不断发展的业务要求不相适应,严重制约着我国的对外投资与发展。
(二)投资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在国际市场的抗风险能力偏低
我国目前的对外投资规模还比较小,主要以中、小型为主,装备系数还比较低,科技含量也比较少,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除此以外,我国的对外投资结构也很不合理,从而使得我国的对外投资难以拓展投资市场,实现市场的多元化,在对外投资的产业结构上,我国的对外投资,投资方式比较单一,缺乏大胆创新,不利于我国在对外投资中灵活利用各种投资方式的优势,也影响了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速度,也导致了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境外投资项目就像一个据点或办事处,仅仅具备维持的能力,而没有独立发展以及抵抗风险能力。
(三)缺乏核心技术,市场信息掌握不充足,缺乏对投资项目的深入了解
目前我国企业虽然在很多领域都拥有不少的“适用技术”,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技术优势不足,对于许多从国外引进的技术缺乏吸收和消化,创新力度也不够,许多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仍然依靠进口。国家在进行对外投资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国外市场供需情况,如果了解不够深入,考虑不够全面,就很有可能造成经济损失,给企业的顺利经营带来许多麻烦。但是,目前我国的市场信息掌握还不够充分,还缺乏对投资项目的深入了解,所以,目前我国的对外投资还不是很理想。
二、推动我国对外投资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引导企业科学地制定自己对外投资的长期发展战略
我国要想开展好对外投资,就需要了解国外国内多方面的信息,要想获得这些信息,单单靠企业自身是难以办到的,为此,我国要建立起专业性比较强,信息获取比较灵通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对信息的获取与收集工作,做到信息资源共享,从而可以更好地为企业对外投资服务。除此以外,我国还要成立中国对外投资信息服务中心,为企业对外投资提供良好的咨询服务,使得企业能够及时、准确的获取所需信息,建立与健全行业协会组织,制定国别发展规划,完善合作项目信息库,真正确保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长期发展下去。
(二)建立与健全合理的对外投资支持体系;
要想真正做好我国的对外投资工作,必须要进一步深化企业制度改革,尽快普及与完善现代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从而增加我国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除此以外,还要严格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要切实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建立财务制度,建立起良好的工作机制,还要培育出一大批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产品和服务,从而能够使得更多的企业能够通过国际性和地区性质量、安全和环保认证。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所以企业内部要积极推行目标化管理,要完善各种风险责任约束机制、内部控制机制和激励机制,真正减少企业对外投资的风险。
(三)大力开发和培养符合国际化要求的跨国管理人才;
拥有大批量的跨国经营人才是企业对外投资成功的前提和关键,我国企业应该注重对跨国经营复合人才的培养,加大对高素质人才的开发投资力度,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更高水平的跨国经营人才,还要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到国外跨国公司进行参观,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企业还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实现人才的优势互补和优胜劣汰,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人才考核体系,建立公平、公正的海外投资经营业绩考核体系,以此来培养出大批量的跨国管理人才。
三、结语
我国的对外投资近年来增长迅速,但是,我国的对外投资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存在着许多苛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从分析我国对外投资现状开始,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我国应当加强对符合国际化要求的跨国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充分掌握国际动态,大胆去创新,建立自己的对外投资支持体系,形成具有特色的对外投资体系,加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的防范等等相关工作,真正加强我国的对外投资水平,从而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艳丽;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选择[J];时代经贸;
2007年09期.
[2] 李静萍;高敏雪;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差距与潜力[J];经
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年07期.
关键词:对外;投资;经济
中图分类号:F83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国际投资(International Investment),又称对外投资(Foreign Investment)或海外投资(Overseas Investment),是指跨国公司等国际投资主体,将其拥有的货币资本或产业资本,通过跨国界流动和营运,以实现价值增值的经济行为。对外投资是当前国际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研究当前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现状是符合时展的。
一、对外投资的意义
我国成功加入WTO后,在国际投资过程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可以享受WTO成员国的一切优越制度,不在受绿色贸易保护的影响,这就为我国企业走出国门扫清了障碍。当前国际经济的发展形势是经济的全球化,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密切,对外投资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又一新特点。由于对外投资可以享受到很多经济上的优惠,同时享受到贸易的保护,在税务、进出口上都有很大的优惠,因此,企业非常愿意到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由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相对较低,市场也不成熟,很多企业都看到这个时机,纷纷进行对外投资。30多年改革开放过程中,有很多国外企业到我国进行投资,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国企业也发现对外投资的优点,纷纷借鉴海外企业投资的成功经验进行对外投资,可以说对外投资是我国企业发展状大的必要途径,是符合时展规律的。
二、对外投资的特点
1.投资资本形式多样化
参与国际投资活动的资本形式是多样化的。它既有以实物资本形式表现的资本,如机器设备、商品等,也有以无形资产形式表现的资本,如商标、专利、管理技术、情报信息、生产诀窍等;还有以金融资产形式表现的资本,如债券、股票、衍生证券等。
2.投资主体多元化
参与国际投资活动的主体是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是指独立行使对外投资活动决策权力并承担相应责任的法人或自然人,包括官方和非官方机构、跨国公司、跨国金融机构及居民个人投资者。而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是其中的主体。
3.投资活动国际化
国际投资活动是对资本的跨国经营运活动。这一点既与国际贸易相区别,也与单纯的国际信贷活动相区别。国际贸易主要是商品的国际流通与交换,实现商品的价值;国际信贷主要是货币的贷方与回收,虽然其目的也是为了实现资本的价值增值,但在资本的具体营运过程中,资本的所有人对其并无控制权;而国际投资活动,则是各种资本运营的结合,是在经营中实现资本的增值。
三、当前我国对外投资不足
1.投资规模较小,缺乏国际经营意识
我国当前对外投资规模相对较小,一般都是一些中小企业到国外进行投资。投资金额相对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差。由于我国企业对外投资规模较小,在这种情况下,多数企业只能维持生存,跨国经营意识不足,没有长期的战略计划,不具备真正的跨国经营能力。这些中小企业只为了眼前利益,而不是按照国际战略进行发展,往往在刚开始发展较好,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发展到一定时期,很难再有所突破。这种发展模式导致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当中缺乏长期的后劲。
2.国际经营人才缺乏
国家对外投资的主体是企业,企业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的竞争,缺乏高素质跨国经营管理人才是我国企业提高对外直接投资水平的主要制约因素。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企业派出的境外经营人员很多难担重任。中国一些比较优秀的管理人才都到外国企业进行工作,一些海归人才也都选择国外跨国企业工作,国内的企业很难吸引真正的人才为自己工作,这就影响了我国企业的对外发展。如何吸引海内外优秀管理人才为我国企业进行工作,是企业对外投资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四、发展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策略
1.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既要鼓励有实力、管理好,拥有自主品牌的国有控股大企业拓展境外投资业务,给予必要的优惠政策,以培养更多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同时,还要鼓励更多的民营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取消歧视,使其在优惠贷款、信息交流和境外投资保险等方面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待遇。
2.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发展核心技术
企业要把创新能力和发展核心技术作为对外投资的重要战略目标,通过独资、合资、并购和建立战略联盟等方式,在发达国家设立研发中心、产品设计中心或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公司,了解发达国家发展水平和最新科技发展动向,并雇佣当地工程师、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熟练工人,利用当地的先进设备,研发和生产高新技术及产品,使企业通过海外研发和生产,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缩短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差距,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
企业应把人才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进行企业人事制度的完善,吸引更多的海内外优秀人才到我国企业进行工作。加强对企业现有人员的素质提升工作,定期对人员进行了培养,进行业务考核,选送优秀员工到外国企业进行培训。实现跨国人才培养战略,多层次、多方位的培养管理人才,为国我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保证。
当前,国际经济发展越来越广泛,企业对外投资的发展是企业今后扩大发展的一个重要策略,尽管我国企业在对外投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很多方面与国外企业还存在差距,国际竞争力不足的问题仍然困扰着我国企业的发展。因此,深入分析研究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发展,对加快我国经济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卢进勇.中国对外投资发展趋势与展望[J].财经界,2010(12).
[2]孙玉琴.我国对外投资的比较优势、问题及策略选择[J].中国科技投资,2011(01).
[3]刘志雄.中国对外投资的现状分析及路径选择[J].中国物价,2011(02).
1.进行对外投资管理的最重要因素就是要保证投资决策程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外投资决策程序可以按照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分为不同类型的程序。其中内部决策主要是指事业单位中的决策程序,外部程序则是指主观部门的决策内容。通过相关的调查资料可知,国有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的相关程序已经趋于完善。另外,投资模式也逐渐朝着简单化和灵活化的趋势发展。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比如说某种投资决策主要是通过领导班子通过即可,很少会考虑到前期的论证,所以说,决策内容的科学性远远不够,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对外投资管理的重要环节就是投资原则,投资企业需要时刻根据投资原则中的相关规定来进行投资行为,同时还可以对不科学或者是不合理的决策内容进行改进和完善。按照投资原则来进行对外投资是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的重要因素。同时还能够提升事业单位的综合实力和业务之间的竞争力。另外,投资项目还需要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到经济效益。但是,这种效益并不是短期内的经济效益,而是长期的。财务收支的便利程度也是国有企业对外投资考虑的重要内容。如今国有企业的资金缺口比较明显,企业的财务收支情况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另外,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和其他类型的企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说,应该对这一问题加强重视。
二、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问题
第一,我国的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本土化,这种本土化主要包括文化的主体化和人才的主体化。由于受到价值观的影响,很多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和社会的发展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要尽量明确东西方经营方式的差异。另外,我国的企业需要在掌握本国文化的基础上,对国际上的人才进行吸引。同时为了加强东西方的交流和沟通,还可以建立相关的交流机构,实现人才的引进,提升对外投资的高效性和规范化。但是,从企业的发展现状上看,我国的企业内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本土化问题。第二,我国多数的企业还处于经济产业全球化比较低端的状态,不仅竞争力不强,连自身的综合实力也不达标。所以说,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大部分企业都无法和国际的其他企业进行竞争。可见,缺乏严重的竞争力是我国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所遇到的最重要的难题。第三,我国的企业在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上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进行优化。从这一点上看,可以从企业的改革力度上表现。由于相关的奖励和激励的制度不完善,对外投资的效率明显偏低,而且获得的经济效益也不是很高。而且很多企业在对外投资上所进行的可行性研究还不是非常完善。这些都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不断进行改进,这样才能够提升我国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二)与政府相关的问题
关键词:国际直接投资 发展 我国对外投资 影响
由于我国开展对外投资的时间较短,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目前还无法对我国现在的对外投资模式及相关原因进行完整全面的解读,因此,我国必须要结合国家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力求研制出一套符合我国企业及国家需求的,科学的对外投资理论,全面促进我国对外投资的顺利发展。本文主要结合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发展与我国对外投资的现状及理论发展浅要分析国际直接投资对我国对外投资的影响。
一、国际投资理论的发展
虽然早在十九世纪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就已经被提出,但具体详细的国际投资理论产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学者海默是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奠基人,由他提出的垄断优势理论是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持续发展的标志。同一时期,卡森、巴克莱和拉格曼的市场内部理论及维农强调的贸易理论被相继提出。
上世纪七十年代,英国学者邓宁提出国际生产折中理论,该理论强调,企业进行国际投资的行为要包含以下几个要素:所有权优势。换句话说就是,企业所拥有的国外企业无法得到的,唯一的某种资产,促使企业拥有生产技术及组织管理等优势;内部化优势。市场交易无法避免信息不对称及竞争等因素的存在,而这些都是造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缺乏竞争的关键因素,因此为了保存企业所有权优势,当该企业通过进行内部转移而获取的利益大于市场交易实际收益的时候就是该企业能够选择对外投资的时候;区位优势。生产要素、运输成本及地理所在等方面因素是企业在进行投资地点选择时的考虑关键。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世界经济逐步全球化,发展中国家也陆续加入探讨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行列,且发展中国家具有越来越强劲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将国际生产体系所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大,于是部分工业化国家为了获取更大收益,便想借此势头开展对外投资,且对外投资欲望越演越烈。同一时期,很多针对发展中国家,且比较著名有效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相继出现,例如日本学者小泽辉智提出的动态比较优势投资理论。
二、我国对外投资的现状及相关理论认识
我国跨国企业所采用的对外投资方式与许多发达国家相较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区别。发达国家的企业对外进行直接投资是出于资本过剩,也就是说发达国家只是利用对外直接投资来进行国家的资本输出,以获取更大的经济收益。但我国企业一般都是在企业经济稍见起色就开始对外进行直接投资,与资本过剩毫无关联。并且,由于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国内没有充足的国家建设资金,因此企业进行对外投资,加强外资合作,能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国家经济的发展。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动因方面还是在对投资所获收益进行价值判断方面,我国的对外投资都与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当国内的产业结构已经相对稳定且到达了一定的高度,发达国家才会开始进行对外投资,这样能够很好地在各个微观经济主体面前展现出自身的国际生产体系所具备的绝对优势。但是我国的经济还处于发展状态,产业结构并不健全,需要不断完善,加上国家整体上的产业素质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我国的对外投资也具有其独有的特点。也就是虽然国内的生产结构还存在很大程度的缺陷,且位于中低层,无法与高强度化的发达国家相比,但我国懂得对国际生产体系进行反向利用,使其不断提升我国生产结构的层次。
三、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对我国对外投资的影响
(一)发达国家对我国直接投资的结构形式
经过早起掠夺及工业机械化的飞速发展,发达国家积累了雄厚的国家资本,伴随着资本边际使用率地不断递减,当国内资本效益处于低靡状态时,发达国家为了实现资本利益的最大化便将资本流向具有更高使用效率的国际市场,属于发展中国家,且劳动力量雄厚的我国就是发达国家资本流入的主要市场。二战之后,新技术获得高速发展,工艺流程及现代技术成为国际分工的基础,发达对我国进行直接投资的结构也逐渐趋于复杂化和多样化。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水平型投资。这种投资模式是指,对外投资企业将国内不同规格及不同品种的同类产品的产品经营和生产拓展到我国合资企业或子公司,以实现国际生产分工的形成,主要体现在食品、服装及机械制造等行业;
(2)垂直型投资。这种投资方式主要是指对外投资企业到我国建立子公司,且该子公司与其国内产品的生产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从而实现子母公司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合作。垂直型投资还可细分成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子母公司生产的产品不同,但具有一定关联性,例如加工行业与资源开采行业。对外投资企业将资源的开采和提取工作放置在我国,加工工作放在工业化国家,销售工作则由母公司全权负责。另一种是子母公司生产相同产品,但各自所承担的生产工序不同,例如汽车及电子行业。
(3)混合型投资。这种投资方式是指对外投资企业到我国建立与国内经营和生产完全不同的子公司。
(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对我国对外投资的积极影响
首先,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促进了外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庞大的资本,这些资本流入中国的生产领域,对中国资本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程度的促进作用。同时,国外跨国企业在中国建立的子公司及合资企业的各项生产与经营活动增加了中国的税收,使得中国资本存量不断增加,刺激国家经济增长。其次,国外投资企业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其使得科学管理的经验及先进技术在东道国大范围扩散,从而创造了有利的中国技术现代化条件,加快国家经济的发展。最后,国外投资为我国公民就业创造了更多机会,其对广大劳动者进行的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三)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对我国对外投资的消极影响
首先,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国外企业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会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国家的经济发展,这就威胁到中国的经济,甚至危及国家的经济安全。其次,部分国外企业会利用直接投资将污染严重的产业生产放入中国,从而破坏中国的生态环境。再次,对外投资企业一般都是选择中国相对发达、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区域进行投资,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最后,大量外资的涌入会对中国政治、传统及文化产生影响,严重时会使中国社会环境遭受污染,形成不同程度的社会问题。所以,中国要采取有效的规则与政策,在积极引进外资促进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抑制其产生的消极影响。
四、结束语
我国对外投资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相当喜人的成绩,许多企业都已经将产品推向了世界各地,不断地壮大了企业自身规模,强力刺激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想要使我国的对外投资保持长久发展及不断进步,我国相关部门及相关人员必须潜心投入对外投资理论的研究,力求在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各项审批制度的前提下研究出与我国国情及发展实况相匹配的对外投资理论,促使我国在对外投资这条道路上走得更稳,更持久,不断加强我国金融贸易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从而增强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程伟力,张亚雄.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特点及我国政策建议[J].发展研究,2010,(6):22-24
[2]桑百川,靳朝晖.国际投资规则新发展及对中国的影响[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5(3):224-228
[3]王倩,游滔.略探法国对外直接投资法及对我国立法的影响[J].法国研究,2012,(4):69-74
[4]王爽.日本对外投资新趋势及对我国的影响[J].东岳论丛,2011,32(2):146-150
关键词:走出去;对外直接投资;策略
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9年底,我国在境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1.3万家,分布在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565.3亿美元,名列全球第五位,发展中国家第一位。2010年我国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90亿美元(流量),对外投资流量再创历史新高。截至2010年底我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588亿美元(存量)。图1显示了从1990年到2009年这2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情况。(图1)可以看到,加入世贸组织后,从2002年到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得到快速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包括金融类和非金融类)从27亿美元上升到565亿多美元,增长20多倍,年均增长速度超过65%,从世界第26位上升为第5位,发展速度相当可观。但是,同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实力还是相当弱的,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数量、金额与对外直接投资的累计总额都比较小;同时,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大多数为中小型项目。
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差。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较小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投资主体规模较小,一般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另一方面是投资的资金量较小。目前,我国的境外企业除了海尔、华为等少数企业外,大多数跨国经营企业投资规模过小,绝大多数的投资规模仅为几百万、几十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600万美元的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450万美元的水平。
(二)投资结构有待改善。首先,从对外投资区域结构来看,存在着投资区位相对集中的问题。其中,亚洲是我国对外投资最为集中的地区,其他地区的流量则相对较少,造成企业之间为了争客户互相压价、封锁消息,致使海外投资环境不断恶化;其次,从对外投资流量的行业分布来看,我国的对外投资主要流向了商品服务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等行业。这样的行业结构既不甚遵循比较优势原则,也不尽依据FDI理论的学习动机。中国拥有低廉劳动力、大国规模经济和较完备的工业体系,真正体现我国比较优势的制造业、建筑业在FDI投资存量中的比例偏低,高新技术等学习型投资所占比例更低。相反,采矿业等资源寻求型投资比重较大,且呈逐年上升态势,表明我国对外投资的产业导向还停留在初级层次,缺乏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型行业,行业结构表现出较明显的初级化特征;再次,从投资主体看,国有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是对外投资的主要力量。可以看出,我国的对外投资主体相对单一,很大一部分投资属于政府政策性对外投资,由此会造成国有资本与私营资本比例失调,私营资本积极性受挫,也容易滋生国有资产流失的险患。
(三)缺乏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发展战略和跨国经营意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未制定对外直接投资总体发展战略,且不具备真正的全球观念和跨国经营意识。首先,我国有些企业从事对外投资不是生产经营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而是带有某种试探性、偶然性。这些企业对外投资是为眼前利益驱动,或是为了获得海外投资所带来的税收减免,而不是在全球范围内寻求生产和交易的比较利益;其次,我国更多的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仍是扩大出口市场,而不是依据企业全球化发展战略的实施计划而进行投资的。这样投资的结果往往是企业只注重短期效益,走一步说一步,企业海外发展的持续性和全体布局性就较差,也将导致企业在全球市场的长期竞争中缺乏后劲。
(四)缺乏核心技术且科研创新能力较弱。从总体来看,我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偏低,在主流市场或主流产品当中我们并没有多少自主的核心技术,许多产品特别是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仍然依靠进口,而且对于许多引进技术缺乏吸收消化,大大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大中型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例平均还不到1%,仅有极少数大企业能在3%以上,这样低的开发投入维持生存尚有困难,更谈不上与其他国家的大型跨国企业竞争了。
(五)缺乏跨国经营人才。国家对外投资的主体是企业,企业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的竞争,缺乏高素质跨国经营管理人才是我国企业提高对外直接投资水平的主要制约因素。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企业派出的境外经营人员很多难担重任。据商务部研究院《对外直接投资公司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企业海外投资主要障碍是缺乏海外经营的管理经验和管理人才。海尔总裁张瑞敏也坦率承认,即使像海尔这样在海外已有所成就的企业,仍然缺乏懂得海外市场及其操作的管理人才。
三、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策略
针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几个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发展策略。
(一)实施规模经济战略。没有一定的规模,就难以实现较好的效益,也不可能形成较好的抗风险能力,更难以为长期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如首钢集团),应该充分利用原有的国内规模优势,运用市场的作用和国家的指导,使企业之间通过强强联合或相互兼并等措施来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
(二)优化投资结构
1、投资地域多元化。针对现时我国企业跨国经营集中于周边国家和地区,长远看来,投资东道国应该逐步向发达国家延伸,实现投资地域的多元化。因为发达国家投资环境规范,非经营性风险小。虽然市场竞争更为激烈,贸易壁垒也相对较多,我国产品的科技水平和竞争实力毅然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但双方有互补性,只要我们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就能在强手如林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当然,发展中国家市场广阔,资源丰富,也是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主要市场。
2、行业选择上突出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行业。首先,加大对发达国家高科技产业的学习型投资。通过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既能满足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对先进技术的现实需求,又是我国获取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最有效途径;其次,向海外转移成熟技术的过剩产业,扩大出口贸易量。目前,我国的机电制造业、纺织业、家电制造业等行业逐渐形成了成熟的技术体系,扩大这些行业的投资不仅能优化国内产业、产品结构,促进劳务和设备产品出口,而且能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
3、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既要鼓励有实力、管理好、拥有自主品牌的国有控股大企业拓展境外投资业务,给予必要的优惠政策,以培养更多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同时,还要鼓励更多的民营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取消歧视,使其在优惠贷款、信息交流和境外投资保险等方面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待遇。
(三)科学制定对外直接投资总体发展战略。应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求和中长期规划,结合国内外经济发展情况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国际收支状况,制定对外投资战略规划。明确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思想、指导原则、产业导向和重点区域等,从而使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能更有力地利用国内外2个市场、2种资源,抓住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难得机遇,更好地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发展核心技术。企业要把创新能力和发展核心技术作为对外投资的重要战略目标,通过独资、合资、并购和建立战略联盟等方式,在发达国家设立研发中心、产品设计中心或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公司,了解发达国家发展水平和最新科技发展动向,并雇佣当地工程师、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熟练工人,利用当地的先进设备,研发和生产高新技术及产品,使企业通过海外研发和生产,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缩短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差距,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五)大力培养对外直接投资的高素质人才。首先,通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境外企业派遣、用人和选拔制度,完善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制度,吸纳具有丰富国际经营管理经验的海外和东道国人才为我所用;其次,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国内院校和企业联合办学、国内专业培训以及选派人员到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进行实践锻炼,实施跨国经营人才培养战略,多层次、多渠道对从事跨国经营的人员进行培训,以实施人才国际化和本土化战略,集聚人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企业在整体上仍处于对外直接投资的初级阶段,因此深入分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实施正确的发展战略,对提升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加快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有着深远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伊玲娜.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现状及问题探析[J].商业现代化,2010.8.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8-0003-02
1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1.1 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 2006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211.6亿美元 ,其中非金融类176.3亿美元, 2007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87.2亿美元,同比增长6.2%。截至到2006年年底,累计的对外直接投资达到906亿美元(见图1)。
图1
资料来源: 根据商务部《2006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数字计算并绘制
1.2 投资区域分布集中于亚太和拉美
根据商务部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近两年的情况,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涉及的国家和地区非常广泛,2006 年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分布在全球172个国家和地区。境外企业分布虽然广泛, 但是呈现明显的集中倾向, 亚洲和拉美地区国家是我国对外投资的主要流向目的地(见表1)。近两年, 90%的对外直接投资分布在拉丁美洲和亚洲, 在亚洲、拉丁美洲地区的投资存量占到了总对外投资存量的九成;中国香港、美国、俄罗斯、日本、阿联酋、越南、澳大利亚、德国的聚集程度最高, 集中了中国近一半境外企业。
1.3 投资方式和领域不断扩展
近几年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方式已从初期的以制造业为主的直接投资建厂向资源开发投资、并购以及战略联盟等国际通行的形式发展,其中跨国并购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
目前海外投资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到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批发零售业、采矿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商务服务业等行业在内的全方位的经营活动,其中商务服务业、采矿业、金融业和批发零售业占七成。
2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问题分析
2.1 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入与流出不平衡, 导致贸易摩擦增加
2007 年我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非金融类) 为783.39 亿美元,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非金融类)187.2 亿美元, 流出与流入比值为1∶4.18。这样大幅度的流出与流入比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绝无仅有的, 由此带来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和贸易摩擦, 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不可否认, 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入对我国经济有积极影响, 但是, 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的净流入, 与连续多年的进出口贸易顺差, 使我国对外贸易形成“双顺差”的格局, 对外造成贸易摩擦增加。
2.2 对外直接投资产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的许多产品的制造业都处在成熟期, 有的甚至呈现衰退迹象,比如纺织品和制鞋,劳动力资源已经缺乏明显优势, 此时将它们转移到东南亚等较不发达地区生产制造,就可能是合理的选择。但从实际运作来看,我国制造业对外投资比重却相对偏低,因此应逐步扩大制造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的比重, 同时更多地选择以合资、合作的方式对外投资, 以期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方面的资源优势。
2.3 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单一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向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 就是相当一部分投资流向了传统避税地区, 比如2006年我国企业在开曼群岛、中国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等传统避税地投资占当年流量的81.15 %。以国家和地区来看, 中国香港、美国、俄罗斯、日本、阿联酋、越南、澳大利亚、德国的聚集程度最高, 集中了中国近一半境外企业。本来不多的境外直接投资如此集中在少数地区,对于我国境外直接投资的整体无疑增加了投资风险。
理想的对外投资区域分布应根据投资目的呈现多元化趋势。以转移核心竞争力和开拓市场为目的的对外投资, 应流向缺乏该种竞争力和市场空间较大的地区, 比如中亚、东南亚等地区。
3 促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建议
3.1 正确选择投资的地区
具体来说,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应首先考虑东盟国家,这是因为首先东盟十国与中国存在一定产业梯度,应成为中国转移“边际产业”的重要场所,其次东盟十国的劳动力价格低廉,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投资,最后它们的投资环境好,实施了许多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另外,独联体及波罗的海国家也是我国对外投资又一重要地区,这些国家产业结构畸形,轻工业发展水平十分落后,但消费市场容量巨大,且其基础设施条件良好、人才资源丰富,因此我国的轻工业产品在这里拥有绝对的竞争力。再者,非洲也是较好的投资选择地区,我国与非洲诸国的关系一直很好,非洲大部分国家产业结构的层次较低,产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我国的很多产业在许多非洲国家具有潜在的比较优势。
3.2 正确选择投资的方法
采取正确的投资方式是一个国家的跨国投资活动积极稳妥地向前发展的重要条件。
具体来说,对于我国机械、纺织、轻工和家电等行业的企业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应采用独资新建或合资新建方式,这是因为这些产业在国内已经处于市场饱和,处在成熟阶段,企业所具有的技术、知识和管理优势相对比较容易转移。对于以高技术和创新为特征的行业,在发达国家投资,应该采用合资并购方式,这是因为发达国家资金、人才等配套实施方面比较齐全,具有技术上的优势,而且考虑到这些行业技术更新快、投资金额大、合资可以降低投资风险,并购可以节省进入时间,能比较迅速地获得新技术,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对拥有较多国际经验和实力的大企业,因为其对国际市场比较了解,熟悉东道国投资环境,为了防止这些优势的扩散,需要较强的控制程度,宜采用独资新建;而对缺乏国际经验的小企业,对国外经营环境比较陌生,宜采用合资并购,以充分利用合作者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
3.3 政府积极发挥推动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作用
(1)调整针对不同省市特点的投资管理政策,鼓励具备条件的省份加快对外直接投资。
当前,我国各省市所处的投资发展阶段不平衡,广东、浙江、上海、福建省在对外投资方面位居首位。东部省市的优势地位显著,发展潜力较大,而中西部大部分地区仍处在大力引资和对外投资的起步阶段。因此政府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时,应考虑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适当倾斜,以有效地发挥东、西部地区的不同优势,促进经济大发展。鼓励和支持东部和其它具备对外投资优势的省市在促进其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广泛开展海外投资,充分发挥其在 “走出去”战略中的带动和示范作用。推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引进来”的进展,扶持地方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和优质产品的成长,提升这些省市的经济实力,这也是海外投资的必要准备。
(2)通过产业政策,鼓励优势产业“走出去”,推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
在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上,要兼顾培育和发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比较优势产业,用好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同时在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中调整和优化国内产业结构,增强我国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继续加强劳动密集型成熟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加快边际产业向国外转移。这样做既可以转移国内部分产品的过剩供给、提高这些成熟产业的利润率,同时加速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在能源安全框架下发展资源开发类产业。作为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代表,近年来,我国已成为国际市场上石油、天然气、铜矿等工业生产资源的主要需求者,而在未来 10年,甚至更长时期内,这一趋势都不会改变。因此,国家指导和支持资源开发类企业在海外建立资源供应基地,将成为重要的战略举措。积极培育高新技术领域对外直接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是未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带动力量。国家应加强对国内高科技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提高我国在这些行业的竞争能力。
(3)着力改善中小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环境。
中小企业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中占有很大的份额。但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不具备规模经济等特点,海外投资风险较大。政府应从改善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环境入手,弥补现存劣势,推动中小企业的海外投资步伐。国家可以给予中小企业适当的税收优惠、建立海外投资风险基金以及加大对其海外投资的金融支持力度,通过政府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人为地创造比较优势。同时,国家应进一步减少海外投资限制、简化审批程序,提高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积极性。此外,应构建以政府服务为基础、中介机构和企业充分参与的信息网络,为企业能够在第一时间抓住对外投资的商机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孙娟,张坚.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浅析[J].盐城工学院学报,2008,(1).
[2]宾建成.我国对外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5).
同期公布的2011年末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则显示,2011年末中国对外金融净资产达17747亿美元,堪称全球最大的债权国。最大债权国却未能在国际资本的输入输出中赚到钱,在某种程度上凸显中国对外投资的尴尬局面。
收益亏多盈少
虽然做了十余年资本输出国,但中国在近20年的国际资本输入输出中,投资收益还是亏多盈少。
历史数据显示,1992年,中国资本项目出现过2.3亿美元的顺差,此后,1993-2006年,便一直延续逆差。2007-2009年,转为顺差,规模分别为35亿美元、113亿美元和1亿美元。2010年,投资项收益再度转负,为-77亿美元。2011年,更是出现了20年来最大负值:-268亿美元!
对此,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4月29日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投资收益是一个统计概念,体现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投资收益收入方指境内机构和个人对外投资所产生的利息股息收入,支出方指我国吸收各类外来投资所支付的利息股息支出。投资收益统计是对境内外数以千计的金融机构、几十万家企业和千千万万的个人双向投资的收益和融资成本的汇总。外汇局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时,投资收益是对各主体对内和对外的各类投资的利息、股息收入和支出的客观反映。”
在管涛看来,对外投资和外来投资一码归一码,不能因为中国投资收益为负,就笼统地说我国对外投资亏钱。实际上,中国对外投资每年都有收益,2004-2011年,中国对外资产年均增长26%,对外投资收益年均增长32%。2011年我国对外投资收益达128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外汇储备的经营收益。
简言之,投资收益的负值,即资本项目的逆差,并非意味着中国2011年底对外总资产收益为负,而是在剔除对外负债的成本之后,总体净收益为负。
据此前公布的2011年末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2011年末,中国对外金融资产47182亿美元,对外金融负债29434亿美元,对外金融净资产17747亿美元。
1.77万亿美元的净资产头寸,奠定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债权国的地位。全球最大“债主”的投资净收益为负,也彰显出某种尴尬。
“可以说中国的对外投资的收益不高。”广东金融学院代院长陆磊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高成本低收益
一般认为,这是中国长期存在的“高成本低收益”模式“惹的祸”。由于中国对外投资目前还是以低收益的外汇储备资产为主,而对外负债即外国来华投资的主力军则是高收益的FDI,即直接投资。两者之间的收益之差显而易见。
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数据显示,2011年底我国对外金融资产共47182亿美元,其中储备资产32558亿美元,占了总资产的69%。而中国对外金融负债共29434亿美元,其中外国来华直接投资达18042亿美元,占负债总额的61%。
中国对外储备资产相当部分投资低收益的美国国债,据专家估计,收益率为3%-5%;而机构预测,FDI投资收益率在18%-20%。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差额,就造成中国整体对外投资的较低收益。
“中国有大量的外汇储备,是全球大买家,而大买家不可能在全球范围内从事高风险的投资,会追求比较审慎、稳健的投资,低风险就对应低回报。如果我们对外投资主要持有债券的话,现在西方国家的利率水平在金融危机之后一直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但整体回报率是否在3%-5%,还很难说,因为它是个变动的数值。FDI的收益率肯定与债券不一样,如果说债券投资收益3%-5%还比较靠谱的话,FDI的收益能不能达到18%-20%,就很令人怀疑,它因为宏观经济周期、行业的分布会有较大的离差度。我个人认为不见得能达到这个数值。”陆磊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陆磊认为,由于中国的投资收益相对来说不公开,如果采取负投资,也就是把收益留存,并没有作更加直接的进一步的投资,也可能会产生一些数额的误差。“在不知道资金主要的来源结构和投资结构的情况下,我就很难作出评价,中国对外投资的收益和负债成本究竟有多高。因为得到的信息并不足以作相应的研究,只能估计,但估计的话,偏离度就会很大。比如你很难知道对外投资里面有多少比重是现金,现金是零收益的,如果只拿出10%或30%来作投资,得到一定的回报,就很难说整个对外投资的回报率是高是低。”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则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不能笼统地说中国投资收益存在高成本低收益现象。“金融资产有储备性经营和商业性经营两种方式,要分开来考核。中国是储备性经营占了大头,目的并不是要挣多少钱,而是保持合适的流动性,一般不会作商业性冒险的选择,会选择相对稳健的国债。而外资来华主要是商业性投资,高风险对应高回报。两者考核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如果把我国的3万多亿外汇储备全部化整为零,变成民间对外商业性投资,可能回报率会高一点,但风险也会变大。如果企业不能具有跨国公司的实力,在海外选择好的投资项目,控制好风险,则很有可能赔钱。”
“现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直接投资也不少,不少企业还是很聪明的,而取得收益要有一个周期,所以很难说对外投资就一定是低收益。”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贸易系教授王亚星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说到底,巨额的外汇储备决定了中国只能采取低收益、低风险的投资,这是一种相对理性的选择,短期内也许很难改变这一状况。陆磊表示,在国际上,他也看到一些财富基金的尝试性操作,试图寻求相对高收益的投资,但可能会出现浮亏,比如股票的价格会迅速下行。“如果出现浮亏,我相信媒体又会批评财富基金。这就是看人挑担不吃力,如果你来做这个事情,也会面临怎么选择的问题。”
逆差未必是坏事
在中国经常账户保持相当大顺差的情况下,资本账户的逆差未必是件坏事,在陆磊看来,并无担忧的必要。
“经常账户的顺差加上资本账户的逆差,本身就应该是一个国家的常态。经常账户顺差导致外币流入,对外投资导致外币流出,这就达到了国际收支的一种平衡。任何一个贸易顺差国都必然会面临资本账户或早或晚呈现逆差,否则就难办了。比如说中国长期对美国保持贸易顺差,美元持续流入中国,如果不对美国投资,美国就缺钱了,未来贸易顺差也难以维持。这样会出现的结果是:美国印钞票,继续购买中国制造的商品,这会使原来的外汇储备按国际价格来计算,出现贬值。如果我们持有美元债券,等于对美国投资,资金回流美国,美国就可以用它来购买中国制造的商品。简单说,这是全球经济平衡自然达到的一个状态。”陆磊解释。
陆磊认为,真正值得担忧的是,长期保持经常账户顺差,而在对外投资方面,没有较好的流出渠道和目的地,这才是最麻烦的事。
赵锡军也认为,短期来讲,顺差逆差的数字并不是很重要。顺差逆差本身是经济主体在全球经济活动中的结果,对这个结果只能接受。对顺差逆差也不能直接调整,而是要靠政策来影响投资主体,让企业在进出口、对外投资方面能够有一些调整。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原成员余永定教授曾对媒体指出,随着投资收益项下净逆差效应的持续,中国要警惕这一逆差规模的继续放大,最终超过贸易顺差规模,导致整体逆差。
“这可能是大势所趋。因为贸易顺差已经在收窄,但即便逆差超过顺差,问题也不大,因为前期积累下来的外汇储备的余额已经很高了。”陆磊称。
而快速增长的外国来华直接投资(FDI),也可能会挑战中国净债权国的地位。有业内人士认为,由于目前中国对外商直接投资采用历史成本法评估,但如果改用公允市值法去测算,2011年末的1.8万亿美元FDI很可能会增加,这样,1.77万亿美元资产净头寸就会缩水。
“净头寸应该是没有这么大。”王亚星断言。
陆磊也认为:“可以这么说。但问题在于,对它进行重新估值,能采用什么样的快捷手段?所以,很难说有个非常准确的数据比这个1.77万亿美元更科学。”
在赵锡军看来,进行现值的评估是很困难的。一家外企在国内投资,比如微软在天津建厂,是用美元按当时的价格换成人民币,如果国内的资产市场、房地产市场很发达,每年土地都有一个估价的话,就可以按照现在的汇率,折算成现在的市值。但现在国内并未形成统一的市场,也没有统一的评估机构。在这种状况下,按历史成本计算,是还历史本原的一个最重要的方法。
对外投资多元化是方向
业界公认的是,改变对外投资结构、进行多元化投资,改善投资“宽进严出”的状态,是大势所趋。事实上,中国近年一直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目前,《境外投资管理条例》正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中。该条例出台后,将改变中国对外投资没有专门法律法规监管的现状,或许能有效解决目前企业“走出去”面临多环节审批的窘迫局面。
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也在加快。商务部数据显示,2002-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速达52%。另有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增加了497亿美元,新增的对外投资增加671亿美元,显示出目前中国民间海外投资正在迅速发展。
“对外投资多元化肯定是方向,但这也是说易行难,目前操作上还很难。比如企业是否有真实的实体经济的投资背景,如果它在外面进行并购,需要用汇,但怎么给它,它是否存在欺诈,都存在一些问题。关键是减少结汇,省略一些环节,出口商赚到外汇,可以不结汇,直接用于境外。在技术层面上能够更加顺畅一些。”陆磊表示。
赵锡军则认为,谁有能力在国际市场上做很好的投资,要找到主体,是国企、民企、外汇局、中司,还是干脆委托一家外资机构去做?目前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能跟跨国公司竞争的还很少,不少企业全球关系网才刚刚建立,要想成功地全球布局,还需假以时日。
企业走出去,确实还未走出“交学费”阶段。2009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现状及意向调查报告》指出,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是1/3成功,1/3失败,1/3不赔不赚。
“这个数据还是比较可靠的。企业刚出去,得交些学费,担点风险。这是毫无疑问的。”王亚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