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理财投资政策

理财投资政策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17 16:39:1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理财投资政策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理财投资政策

篇(1)

关键词:企业 财务政策 管理 选择

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企业财务政策不能充分地供企业选择,它以国家为主体被强制执行,其行为是一种被动行为,企业缺乏独立自主经营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确立了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尤其是确立了具有法人地位的财务主体,企业财务行为变得积极和主动。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财务政策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保障了整个企业经营政策和财务目标的实现,对公司的理财行为起到了规范和优化作用,使企业的理财效率得到提高。

一、在企业管理中,财务政策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财务政策是指企业为了达到理财目标,财务主体对财务对象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有意识地改变。因具有国家和企业两个不同的主体,财务政策也有两种不同的目标取向和表现形式。

(一)相对于国家主体

财务政策的执行具有强制性,它是国家为了规范企业财务而采取的一系列财务规则和制度等形式。规范和限制企业财务活动,在宏观经济政策上进行配合,这是财务政策的基本目标。从财务政策的内容分析,资金的来源形式和管理的规定、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的规定、固定资产折旧办法的规定、现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利润及其分配政策的规定等是其包含的内容;从财务政策的表现形式分析,《企业财务规则》和各行业的财务制度是其主要内容。

(二)相对于企业主体

财务政策的选择具有自主性,它是以国家财务政策为指导的一套自主的理财行动指南,是企业根据总体目标和现实要求所制定或选择。调整企业财务活动和协调企业财务关系,配合企业经营政策,使企业财务效率得到提高是其基本目标。从财务政策的内容分析,营运资金管理政策、风险管理政策、融资管理政策、投资管理政策和股利管理政策等是其包含的内容;从财务政策的表现形式分析,它是一套内部财务制度,具有自主和灵活性。

二、企业财务政策的选择

企业财务政策涉及到很多方面,从理财内容进行分析,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融资管理和股利管理是其主要内容,相关的财务政策就有风险管理政策、投资管理政策、营运资金管理政策、融资管理政策和股利管理政策。以下就如何进行财务政策选择展开讨论。

(一)风险管理政策及其选择

在各公司的投资、融资、营运资金和股利管理的全部理财活动中,都客观地存在风险,并且对公司财务目标的实现有重要影响。从理论上讲,愿意冒险、中庸之道和回避风险是决策者对待风险可采取的三种态度,可供选择的风险管理政策有以下三个方面:

1、冒险的风险管理政策――控制风险政策。采用此种政策,要正视风险,公司在经营管理中,为了减少因发生风险可能给公司造成损失而极力采取相应措施来控制风险,这种风险管理政策在实践中采用较多。

2、保守的风险管理政策――回避风险政策。在现实中,因为客观存在着风险,并且与报酬紧密联系,这种政策很少被采用,没有风险也就没有丰厚的报酬,那些回避风险的决策者,他们衡量各种被选方案优劣的标准是没有风险,这种风险管理政策不会被成功的经营管理者所采用。

3、转移风险政策。用转移的方式,把某些可能发生风险损失的财产或项目转出企业,将较为保险的财产或项目交换回来。像通过参加保险把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通过转手承包把有风险的项目转包给他人等都是这种风险政策。

(二) 投资管理政策及其选择

现代公司理财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投资管理,在指导投资管理时,投资管理政策的选择非常重要。投资管理政策是对企业长期投资所作出的总体规划,使企业在长时期内生存和发展。在选择投资管理政策时,企业应考虑的几个原则:①从属性原则;②长期性原则;③导向性原则;④风险性原则。

按性质不同,企业投资管理政策可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

1、稳定型投资政策。它对于近期外部环境无重大变化的企业比较适应,是一种维持现状的政策。

2、扩张型投资政策。是指企业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新的产品和经营项目增加,具体包括产品开发、市场开发和多样化成长。

3、紧缩型投资政策。该政策又分为完全紧缩型投资政策和部分紧缩型投资政策两种。

4、混合型投资政策。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同时采取的政策,如扩张、稳定和紧缩等。

(三)营运资金管理政策及其选择

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和这两者之间关系的总体安排是营运资金管理政策所涉及的内容,公司短期筹资与投资的具体体现是营运资金。营运资金管理政策一般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冒险型。最小的净流动资本和最大的风险,具有最低的总成本和最高的收益;②稳健型。最大的净流动资本和最小的风险,具有最高的总成本和最低的收益;③正常型。其收益和风险介于冒险型和稳健型之间。任何企业都应根据自己对待收益与风险的态度在这三种政策之间进行选择。

1、冒险型营运资金管理政策。由于缺乏足够的短期资金,公司的短期能力有限,这种政策具有最大的风险。

2、稳健型营运资金管理政策。公司正常的经营过程中产生短期资金,公司不可能把它们控制在非常低的水平上,在实际运用中,这种政策会遇到很多困难。

3、正常型营运资金管理政策。这种政策能使公司不能偿付到期款项的风险减少,但要求公司对资产变现和负债的到期结构能准确衔接。

(四)融资管理政策及其选择

选择负债融资还是融资,以及如何决策融资的比例,是融资管理的实质。在制定融资管理政策时,决策通常是根据财务经理的经验和判断能力而作出,但要注意几个问题。

1、以资本结构的优化为基础来选择负债经营政策。如下是判断资本结构是否“最优”的两个标准:①最小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②最大的公司总价值。

2、对影响资本结构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影响资本结构的主要因素有: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②公司的风险程度;③管理者的态度;④销售的稳定性;⑤公司所处的行业;⑥贷款者的态度。

3、对融资的每股进行收益分析。对每股收益的变化进行分析,可以判断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如资本结构合理,则能提高每股收益,如不合理则相反。

负债融资会给公司经营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双重影响,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适度的负债可以产生财务模杠杆作用,有利于降低公司的资金成本,公司利润多少与否,负债资本都是固定的利息,当公司的投资报酬率比利息率高时,公司的每股收益就会提高;但如果负债过大,公司的财务风险会明显加大,容易陷入财务困境。

(五)股利管理政策及其选择

股利政策与公司价值是否相关,这是股利理论研究的焦点。现在存在着股利无关论和股利相关论这两种著名的股利理论。事实是不管股利政策与公司价值是否有关,股利政策都是的一项重要的公司收益分配管理政策。

在选择公司股利政策时,应从公司的内部和外部有关因素综合考虑。①内部因素:筹资能力、盈利状况、变现能力、投资项目和偿债能力等;②外部因素:股东要求、法律限制、债务合同约束、通货膨胀等。

针对以上不同的内外因素,有不同类型的股利政策:

1、股利稳定的政策。较长时期内,股利支付额不随公司盈利情况的变动而变动,而是固定在一个已定的水平上。实施该政策,可以使股票投资风险降低,股利的收入和支出也便于股东安排,投资者对未来股利的不安全感可以消除;但该政策也有局限性,股利支付时不能紧密联系公司的盈利情况,如盈利下降公司容易出现财务危机,对股利的稳定性有影响。

2、股利变动的政策。随着公司盈利的变动,股利支付额也变动的股利政策。实施该政策,可以减轻公司财务压力,“多盈多分,不盈不分”的原则得到体现,股利支付能紧密联系公司的盈利情况;但容易使股东感到公司经营不稳定,对股价有影响。

3、低正常加额外股利政策。在一个既定且较低的水平上固定股利支付额,当公司经营较好时再增加一个额外的股利支付率。这种政策有很大的灵活性,结合了稳定股利政策和变动股利政策的优点。

4、剩余股利政策。此种股利政策是先把公司的盈余用于盈利性投资项目,再把剩余部分发放股利。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最佳资本结构和较低综合资本成本的保持,当股东对股利和资本收益无偏好和投资收益率大于股票市场报酬率时,公司能达到最大的价值;但这种政策具有较大的变动股利支付率,股东对公司的信心容易受影响。对于某个公司,如果盈利性投资机会多和盈利水平高,适合采用这种政策。

参考文献:

[1].程宏伟.隐性契约与企业财务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篇(2)

老年理财需注意啥?

由于年事已高,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难免患病或发生意外,需要相应的医治费用。发生这类情况,既影响自己的生活,还会累及子女。老年人可选择投保意外伤害保險和健康保險,以便在发生不测时减轻自己和子女的负担。

老年人在投资理财活动中,应关注国家投资政策导向和利率水平的变化,进行综合分析,确定重点投资品种和各种投资的比例。根据老年理财的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原则,应将用于养老的资金重点投资在免征利息税的国债、金融债券、货币市场基金、银行理财产品、保險理财产品等品种上,比例宜控制在投资总额的40%左右;考虑到资金的灵活调度,投资储蓄的资金比例亦应控制在投资总额的40%左右;对于部分家庭经济宽裕,又具备金融理财知识和良好心理素质的老年人,如手头积蓄较宽松,可将少量资金用于股票、收藏等风險投资,一般应控制在20%以内。

同时,老年人在理财时要注意投资期限,即便是相同的收益率,由于期限不同,投资时就要充分考虑。有的老年投资者过分偏重短期理财产品,但如果短期品种到期后没有及时找到合适的产品,就会产生资金闲置期,其综合收益就不如长期品种。很多老年人没有充沛的精力和快速的反应力及时分辨投资品种,因此要注意准确选择投资品种的期限,宜采取“长短结合,统筹兼顾”的原则,按照资金使用的需要,作出合理的安排。

老年理财警惕“五大險区”

值得注意的是,在投资理财活动中,少数老年人由于对新事物、新知识了解甚少,缺乏科学理性的分析能力,加上防范意识薄弱,容易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老年人理财切记避开以下“險区”——

一、轻信他人贪小便宜。目前,“马路骗子”的骗术花样百出,有的故意在路边丢弃假钱币、假文物,引诱他人上钩,然后以“见者平分”为由,诈骗钱财;有的利用过期作废、不可兑换或伪造的外币,通过“串通表演”手法进行诱骗。一些老人由于“贪便宜”心理作怪,容易上当失财。天上不会掉馅饼,老年人防骗先要戒贪心。

二、图高利息集资。近年来,非法集资案时有发生,有的地方民间借贷活动活跃,集资人往往承诺支付15%~20%的年利息,甚至会约定支付更高的利息。一些老年人为获得高利息而对其情有独钟,而一旦非法集资或民间借贷砸盘,不但得不到高利息,还会血本无归。

三、随意放债。俗话说“六十不放债”,意指老年人不宜借钱给别人。有的借款人不守信用,借钱时说尽好话,信誓旦旦,可一旦把钱借到手,便以种种理由推拖,即使有钱也不愿还款。因此,老年人一般不要随意借钱给别人。

篇(3)

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运行机制的构成要件可以概括为决策机制、信息机制、动力机制和监督机制四个方面,它们相互关联和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财务决策机制是指财务决策权力的形成规范和规定;财务信息机制是指财务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和评价的规定;财务动力机制则包括所有保证决策付诸行动,保证财务目标实现的规范和规定;财务监督机制是指对财务运行过程中的决策失误、信息失真、动力失效等与预期财务目标背离现象的识别和校正机制。

财务运行机制的系统结构是相对稳定的,而财务管理的对象却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财务运行机制运行的环境条件不断变化,所以财务运行机制的效率不仅在于完整的系统结构,也取决于运行过程中的动态协调能力。财务运行机制的动态协调涉及三个方面的基本问题:协调主体,协调内容,协调目标。

一、财务运行机制的协调主体

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是公司的法人机关,对股东大会而言它是执行机关,对经理层而言它是决策机关。在财务运行的动力机制中,董事会起着动力传导“中继站”的作用;在决策机制中,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监督机制中,它起着“交换机”的作用。从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与财务运行机制中的作用分析,董事会当然是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运行机制协调的主导力量。尽管其他财务管理主体在理财中也会进行局部或部门之间的运行协调,但真正能够对财务运行机制进行整体和全程协调的只能是董事会。

二、财务运行机制的协调内容

1、理财程序协调。公司理财的程序一般包括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评价三个基本环节。理财程序协调是为了消除环节之间的脱节现象,使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评价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建立财务运行责任关系,其归宿是实现出资人资本保值增值目标。(1)财务计划协调主要包括:出资者财务目标与经营者财务目标的协调;长期财务目标与短期财务目标的协调;财务目标在各层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财务控制的目的是保证财务计划的落实与目标的实现,财务控制一般包括确立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三个步骤。(2)财务控制协调主要包括:季度和月份财务实绩与年度财务目标的协调;部门实绩与公司整体目标的协调;责任目标与修正目标之间的协调。财务评价的目的是确认或解除经营者的经济责任,在分析报告期财务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性改进意见。(3)财务评价协调主要包括:实际绩效与奖惩标准间的协调;实际绩效与财务目标之间的协调;本期财务评价与下期财务计划之间的协调等。

2、理财内容协调。公司理财一般包括筹资、投资、资产营运和收益分配等方面的内容。理财内容协调的目的在于按资本运动规律的要求进行理财,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理财内容协调主要包括:筹资与投资之间的协调;投资与资产营运之间的协调;资产营运与收益分配之间的协调;收益分配与筹资之间的协调;投资与分配之间的协调;筹资的规模、结构、成本及时机的协调;投资规模、结构、方式及时机的协调;资本营运中的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收益与成本之间的协调;收益分配中各主体利益的协调等。

三、财务运行机制的协调目标

财务运行机制的协调不仅需要发生大量费用,而且需要董事会有足够的协调能力。所以,财务运行机制协调的目标应着眼于确立公司财务政策、建立财务反馈机制和预警机制,把运行机制的动态协调寓于企业的规范运作之中。

1、确立公司财务政策。公司财务政策是公司董事会根据财务目标和理财环境制定的财务方针、策略,是财务管理工作的行动指南。财务政策应具有相对稳定性、连续性和针对性。财务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筹资政策,是关于筹资规模、方式和渠道、筹资风险防范、资本结构设计与调整的一系列问题的规划与策略;投资政策,是关于公司投资规模、投资方向、投资时机、投资方式、投资结构的安排与谋划;资产营运政策,主要是对流动资产的配置和固定资产折旧政策;收益分配政策,包括企业的税收筹划、股利政策和留存收益等事项的策划。

2、建立财务反馈机制。反馈机制是指以系统活动的结果来调整系统活动的作用方式。建立财务反馈机制,一方面是及时获得企业财务状态信息,反映管理当局对董事会决议的贯彻情况和受托责任的完成情况;另一方面是及时贯彻针对反馈信息所做的政策调整。财务反馈机制的关键是建立规范灵活的财务会计系统,确定定期与适时的信息报告制度。

3、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预防财务失控、确保财务安全是财务运行机制的首要目标,所以,进行财务运行机制的动态协调,必须建立起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把财务运行过程中与财务风险密切相关的财务指标联系起来进行风险控制的方法。

(1)筹资成本与投资收益联系控制。任何资金进入企业均应视为是有成本的,资金一旦进入以后,则资金成本就是确定的,它包括筹资费用和约定的资金占用费。筹资活动成功与否,既要看是否以较低的成本取得资金,还要看筹资以后的投资收益是否高于资金成本,显然后者更重要。投资收益的高低表明投资项目对资金承受能力的大小:如果投资收益高,则对资金成本承受能力强;投资收益低,则对资金成本承受能力弱,甚至无法补偿资金成本。所以,投资收益应作为评价筹资成败的首要标准。但企业在进行筹资活动时,投资项目的实际收益往往是不确定的,因此必须结合投资项目的市场前景、现金流量等因素进行投资收益预测,尽可能准确地计量项目的投资收益,在此基础上对筹资方案进行评价。如果投资收益大于筹资成本,则企业有利可图,筹资成本与投资收益联系控制就是要确立投资收益对筹资方案的否决机制。

篇(4)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金融理财;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1-0065-03

在贵州,少数民族聚居地分布的地域很广,且各具民族特色,以苗族为例,苗族从古至今都有“以钱为饰”的习俗,据史料记载,“钱”饰与银饰是同时步入苗族服饰领域的。贵州非白银产区,历史上的银饰加工原料主要为银元、银锭,也就是说,苗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复始,经年累月。积攒下来的银质货币,几乎投入了熔炉,这种通过“以钱为饰”所流露出来的夸富心态,对于苗族银饰的审美价值取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形成了苗族银饰最基本的三大艺术特征,即以大为美,以重为美,以多为美 [1]。

从上述的情况看,苗族居民在经过辛勤劳动后所获得的财富全部或者说大部分用于了身上的装饰,而这种装饰是将伴随她们的一身。也就是说,这只是用于一种夸富的心理。而这种情况在贵州省很多少数民族地区都存在,只是反应的方式不太一样而已。但我们从中也可看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当他们在通过辛勤的劳动获取了资金后,而相当部分的资金用在了服饰上,难道是他们真的很富裕了吗?我们通过以下几组数据就能说明问题(以下数据来源于贵州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贵州省调查总队的各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

通过这几组数据可看出,在贵州农村普遍的地方还是处于相对贫困,而贵州的广大农村很多的地方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因此可以看出我省的少数民族居民还处于比较贫困的境况。他们的收入情况并不是那么乐观。

当然,我们也看到,随着一些传统观念在改变,例如以前在家支内不言商、不言利的群体文化观念,经济行为上的重义轻利,不讲经济核算,还有,民族好客消费心理的严重,来了客人杀鸡宰猪,请客要吃几天几夜的习俗消费,既耗费时间成本,又浪费了家庭发展基金 [3]。这一些习俗在不断改变。同时开始大量外出打工或进行一些商品的交易,这些改变为少数民族居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但我们也应看到,传统的观念始终还是或多或少的影响着人们的经济思想意识,同时由于家庭人口较多、打工收入有限、商品交易量不大、经济方面的信息较为闭塞等原因,较为严重地影响到了人们收入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改善。除了列举的上述原因之外,笔者认为,通过辛勤劳动赚到的资金没有较好的和更多的投资方向,尤其是金融理财方面的投资方向,也是影响少数民族居民收入的一个重要原因,据调查,这主要是由以下原因所造成:

1.农村的少数民族居民金融知识有限,理财意识淡薄。农村居民对金融投资政策普遍缺乏了解,绝大部分居民没有接受过投资理财的专业培训,熟悉金融投资收益计算、收益方式以及风险控制分析的专业人才在农村地区更是凤毛麟角。

同时适合投资理财需要的产品品种少,导致个人投资渠道狭窄。目前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农村地区开办的投资理财产品不及城市的1/3,许多投资理财产品面对城市居民,很少考虑农村少数民族居民区的实际情况,难以在这些地区推广。加之农村基础设施差,信息不畅,导致农户个人理财市场发展缓慢。与大中城市相比,这些地区通讯、信息等基础设施落后,计算机普及率低、互联网建设滞后,金融投资环境较差,一些受城镇居民欢迎且收益良好的金融投资品种因缺乏基础条件,难以在这些地区推广。

2.由于观念问题,赚钱后普遍的想法是修建更好的自住房。现在贵州省很多的少数民族青年都远离家乡,到沿海比较发达地区打工,每年通过辛勤劳动换回的数以万计的人民币汇回家乡,经过几年的积攒后,用于修建一栋漂亮的房屋,房屋的修建费用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而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房屋因为多修建在偏远的山村,所以根本不能用于出租以赚取费用,而从房屋本身来说,由于地处偏远,升值的空间不大,这种固定资产投资是产生不了多大的效益。

3.通过储蓄理财。少数民族青年在外打工往家里寄回钱后,除了修房之外,还有就是把钱存在银行(包括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通过此来赚取利息收入。但我们可以看到,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时通货膨胀的问题也凸显出来,据报道,现在的银行存款利率实际是负利率。也就是说,通过银行的利率来赚取利息收入使货币升值其实也不是一个好的手段,因为通货膨胀,货币实际是贬值。更有甚者,有的上了年纪的人,由于文化方面的限制,觉得上银行麻烦,干脆把钱放在家里,这样货币的贬值速度更快。

4.进行实业投资。现在部分少数民族青年在外打工,赚取一定的资金,并且掌握了一些技术后,在银行贷到部分贷款后,加上自己的积蓄,到家乡进行投资,例如开一个小的工厂,或进行养殖业,或种植经济作物。当然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当地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有的人取得了成功。但我们应该看到,在我们的一些偏远地区的信息相对比较闭塞,对于投资的项目的长远的发展缺乏前瞻性,地方政府的扶持力度也有限,更重要的是,这只是少数人的投资,大多数人的资金还处于闲置状态。

篇(5)

一、国有企业投融资决策的理论依据

企业的投资决策和股利分红政策是企业最为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在理论研究和实际经济活动中,投资决策和股利政策一直处于某种程度的割裂或非均衡的发展状态,但企业的股利政策与投资决策作为现代公司财务活动的两大核心内容,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于国有企业分红后的留存收益是企业内部融资的主要渠道,因此,国有企业的分红政策必然会涉及到企业投资决策问题,对企业投资行为的研究也往往从融资角度人手。

(一)股利无关理论与企业投资决策股利政策的制定股利理论是研究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之间是否具有相关关系,并在此结论基础上合理确定企业的股利政策。如果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不相关,在企业的财务决策中,理财人员不需再考虑股利政策因素,或仅仅将股利政策视为一个被动的、次生的、对企业发展没有深远影响的财务政策;如果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相关,则需要确定两者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如何利用股利政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构造有利于达到企业理财目标的股利政策。Modigliani和Miller通过运用无套利证明的方法论证了融资决策与企业价值无关,并在新古典范式下提出了著名的MM定理,即企业价值是由其投资决策决定的,而不是取决于资金是以何种方式进行融通,并系统地对股利政策的性质和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股利无关理论。依据MM股利无相关理论可得出,股利政策不会对企业的现金流量以及市场价值产生影响,投资决策是决定企业价值的唯一因素。因此,企业股利政策的制定应依据剩余股利原则,即投资机会和资本成本是决定股利政策的因素,而企业的现金股利是否支付以及支付多少则是企业在投资了所有的正净现值项目后剩余的自由现金流,股利政策仅仅反映了投资决策的结果,因而从属于投资政策。

(二)成本理论下企业投融资决策理论股利无相关理论是建立在完全资本市场假设与严格的假设基础之上的。由于现实中的市场环境并不是完善的资本市场,明显地存在着交易成本、成本、信息成本等影响因素,因而,股利政策并不像MM股利理论所认为的与企业价值无关。Myers指出,“如果我们的注意力只是集中在那些不会改变企业风险程度或目标负债比率的项目,那么,对于一般性投资项目的接受或否决决策来说,我可以认为一般意义上的MM公式的准确性是可接受的。”但如果考虑信息不对称和问题,MM关于投资决策独立于融资政策的观点就受到了质疑。特别是当股东、债权人和管理层冲突的客观存在时,就可以解释企业的融资决策是如何对企业投资行为产生影响。而MM在其1961年的论文中也指出,“公司股利政策对其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无论对于决策政策的公司或分散投资的投资者,还是对于试图理解并评价资本市场运行的经济学家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西方学者从成本和信息不对称方面修正了企业融资选择与投资效率无关的命题,对公司投融资决策的理论研究进行了拓展。依据成本理论,对于企业的财务决策来说,成本主要有两类:一是指企业管理层与外部股东之间的成本导致过度投资;二是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导致投资不足。因此签订债务契约时,债权人会在债务合同中加入各种限制性条款以及让股东承担所使用财务资源的溢价等方式来防止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以降低债务的成本,但这样也可能引发股东的逆向选择,使一项可获利的投资由于高额的债务成本而无法实施,造成投资不足。

二、国有企业投融资决策的现状

由于我国国有企业独特的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导致了我国国有企业投融资决策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国有企业投资者的虚位与资本成本的理解片面形成了国有企业投融资效率低下一是由于国有企业对企业的资本成本的理解比较片面,即只重视企业发行公司债券甚至银行借款形成的债务资本成本,而忽视由于不分派现金股利形成的留存收益形成的权益资本成本,形成了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过度投资的偏好,促使资本使用效率低;二是国有产权的直接代表人是国资局以及各级地方政府部门,他们拥有控制权却缺乏剩余索取权,缺乏监督经理人的动机;三是我国国有企业不存在一个完善的公司控制权市场,即使国有企业绩效较差,也没有被恶意收购的威胁存在,使得内部经理人缺乏有效的约束,具有较大的权力,从而形成了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

(二)国有企业的债务融资对投融资决策失去了其应有的公司治理意义企业债务按照融资的渠道不同可以分为银行借贷和公司债券两大类,而不同类型的债务在企业治理机制中的作用又不同。企业债券使得经理人面对众多分散的债权人,在企业陷入困境的情况下,经理人可以与债券持有人进行协商,要求缓期或者减债,然而该协商过程是高成本且经济上是不可行的。当这一债务偿还约束来自银行时,经理人和银行经理人协商的成本降低,同时银行经理本身作为股东人,使得债务延期得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银行债权并非完全硬性约束。由于我国债券的发行受到企业债券的计划管理体制的约束,债券市场发展较慢,使得债务融资工具单一,因此我国国有企业的负债主要来自并非完全硬性约束的银行借款。此外,由于国有企业的银行贷款主要来自国有银行,而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之间又存在产权结构的同构性。国有产权表面上是具体的,但任何一位国有企业或国有银行的资本代表者并不是真正的产权所有者。因此,国有企业不是真正的债务人,经理和股东并不为国有企业的负债承担责任;而国有银行也不是真正的投资者,国有银行给企业贷款往往是由政府所决定。因此,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中负债率过高只是表面现象,其实质是国家股本比重过高。这种情况的直接后果表现在国有银行对国有企业的债务约束软化。通过对我国国有企业投融资决策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国有企业的成本主要表现为企业管理层与国家股东之间的冲突,形成的非效率投融资决策也主要表现为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

三、国有企业抑制过度投资、实现可持续发展与企业利润分红制度

为缓解国有企业投融资效率低下的现状,有效抑制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政府作为国有企业的大股东,应建立起以政府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理财目标的国有企业利润分红制度,将国企分红

作为抑制国有资本过度投资、促进国有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工具。

篇(6)

关键词:现金股利;资产负债率;法人持股比例

中图分类号:F27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01

一 选题背景

在2008年10月9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实施的《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强调了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中现金股利的重要性,强制要求上市公司应当在公司章程中确定现金分红政策,利润分配政策应当保持连续性和稳健性。股利分配再次成为重要的考量点,每个上市公司都需要面对,因此研究股利分配具有新的指导意义。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股利分配政策理论

“一鸟在手”理论 该理论认为,投资者偏好股利而非资本利得,在投资者眼里,当前的股利收益要比留存收益投资带来的资本利得更为可靠。

税收效应理论 税收差异理论认为,股利收入的税率往往高于资本利得的税率。对于边际税率较高的股东而言,他们希望股利较少。

成本理论 现金股利的支付使得管理层减弱了对现金流的支配权,促进股东利益的保护和资源的最佳配置,减少了成本。

(二)研究假设

假设1.现金股利与盈利能力呈正相关

假设2.现金股利与上年度股利支付呈正相关

假设3.现金股利与偿债能力呈正向相关

假设4.现金股利与法人持股比呈负向关系

三、实证研究

(一)模型设计

TPSD `

(3.1)

其中,α是常数项,β1~β7是系数,ξ是回归方程的随机误差项。

TPSD:每股股利;ROE:净资产收益率;TFPSD:上年每股股利;LEV:资产负债率;ROCL:流动负债比率;TAT:总资产周转率;CF: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FC:法人持股。

(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本文样本检验使用SPASS软件进行回归进行检验,结果如下:

表2.1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格

系数值 t值 Sig值 预期符号

(常量) -0.022 -0.98 0.327 -

CF 0.049 10.32 0.000*** +

ROE 0.778 9.506 0.000*** +

LEV -0.071 -3.206 0.001*** -

ROCL -0.006 -0.235 0.814 -

TAT 0.006 0.667 0.505 +

TFPSD 0.681 24.849 0.000*** +

FC -0.034 -2.124 0.034** -

注:***表示在1%水平显著,**表示在5%水平显著,*表示在10%水平显著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根据表2.1多元线性回归结果,得出如下结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 与ROE、CF、TFPSD呈现显著正相关,与LEV呈负相关,因此假设一、二、三得到应证;现金股利分配额( )与法人持股比例(FC)呈负相关关系。

参考文献:

[1]李苹苹.关于现金股利理论的文献综述[J].会计论坛,2009,(11):23-26.

[2]李淑平,蒋葵.中级财务管理[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105-110.

篇(7)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理论 企业财务战略 实现路径 机制保障

一、引言

企业财务战略是财务管理理论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从属于企业战略,是企业战略在财务方面的表现形式。财务管理理论以企业管理理论为基础,其发展受企业管理理论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中一度兴起针对企业责任的研究,并逐步分化为股东至上和利益相关者两大理论。前者的基本理念是作为公司剩余风险承担者的股东拥有企业的所有权,也就拥有使用、处置、转让公司产权的权利,作为服务股东的管理者的目的则是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后者则认为企业真正的所有者是其利益相关者,这就意味着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管理者在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还要兼顾社会、政府、供应商、债权人、雇员、顾客等其他相关者的利益。股东并非企业风险的唯一承担者,所有的利益相关者也承担着企业活动的风险。当弗里曼提出利益相关者理论并开始影响企业理论后,同时也对企业财务理论和实践,尤其是企业财务战略理论和实践产生影响。但是在利益相关者理论创建过程中,大多数研究是基于企业一般管理层面,站在财务管理层面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有少量学者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探讨企业财务目标和财务绩效,而很少见以此为视角讨论企业财务战略,即少有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延伸到财务战略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企业财务战略有何影响和启示?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的财务战略框架应如何构建?采取何种保障机制来确保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的实现?这正是本文着力尝试研究的内容,笔者希望能为补充和完善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理论做出有益探索,同时对企业开展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的决策和实施提供一种现实指导。

二、相关理论及研究假设

关于利益相关者概念表述,美国学者弗里曼在《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书中提出利益相关者是指“任何一个影响公司目标完成或受其影响的团体或个人。”也就是对企业活动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团体或个人都可以看作利益相关者。贾生华、陈宏辉(2002)认为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在企业中进行了一定的专用性投资,并承担了一定风险的个体和群体,其活动能够影响改变企业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企业实现其目标过程的影响。笔者赞同此观点。中外学者提出利益相关者理论是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的,在企业本质界定上,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不仅股东是公司的出资者,公司的债权人、供应商、雇员、客户等均以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向企业出资。如今人力资本的专用性不断加强,尤其对于将人力资本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决定因素的新型企业来说,公司的债权人、供应商、雇员、客户等人力资本的投资者更是公司巨大风险的承担者。因此,Zingales(1997)认为:企业的本质是一个难以被市场复制的专用性投资的网络;在企业目标的认定上,企业利益相关者认为有效地为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创造财富才是企业的目标。而利益相关者理论在财务管理理论中的运用和体现,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是刚刚起步,李心合(2003)、尹卿(2002)、张秋来(2011)、刘冬荣(2009)等文献,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的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作了许多研究,奠定了一定理论基础。

本文试图提出企业相关者利益财务战略实现路径研究的命题设想,并围绕其进行规范论证。在研究过程中假设:(1)企业各类利益相关者都符合其定义要求。(2)政府、企业投资者、经营者、员工以及债权人等均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各类利益相关者不是均等重要。(3)各利益相关者均为理性经济人,效用函数不一致,信息不对称。

三、企业相关者利益财务战略实现路径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企业财务战略选择和实施的重点方向:适度债务融资、资本经营、合理收益分配、成本领先、绩效薪酬、绿色理财、顾客资源驱动等。

(一)实施优序融资政策和适度债务融资战略,提升企业价值和保护债权人利益

必要资金的筹措是实施资本经营战略的前提。应根据企业内外财务管理环境的状况及走势来实施筹资策略,对资金筹措的目标、渠道、方式及结构等进行长时间和系统化的筹划,目的在于为实施资本经营战略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并力求不断节省企业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筹资效益。对此,企业应致力于优序融资政策,实施适度债务融资的财务战略;应实现财务比率的稳健和适度,以确保企业能够有充足的借贷能力进入资本市场;应确立一个能够以留存收益支持企业持续增长的适当股利支付率;对于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的企业来说,举债成为外部融资的首选,万不得已情况下再发行股票。

推行优序融资政策和适度债务融资战略,既能够利用债务融资维持或提高股票市场价值,又能够利用留存收益增强企业财务的灵活度;既可以保证资本经营战略实施对资金的需要,又可以防止债务融资风险,达到提升企业价值和保护债权人利益,使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二)实施资本经营的财务战略,实现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保值增值

企业资本经营的含义是:企业把人力、物力、财力、文化等一切有形的和无形的生产要素资本化,作为营运的价值资本,通过优化配置与流动,参与市场的分配,进行有效的组织经营和投资运营,以实现企业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最大限度的增值(袁勇志,傅大友,宋典,2001)。企业资本经营由物质资本经营和人力资本经营组成。企业资本经营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资本经营是集约化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关注的是资本使用效益和增值。资本经营立足于资本流动与调配,资本的优化组合,着眼于资产重组与整合,以价值形态经营为特征,以企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资产结构的动态调整等为经营方法,以达到高效利用企业整体资源和实现资本数量或资产价值快速增长为目的的一种企业经营方式。有些西方经济学者甚至称资本运营为“企业快速发展与成长的魔方”。企业在实施资本经营财务战略时,要创新观念,开拓思维,冲破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应尽可能使企业资源向优势领域集中,向优质产品集中,向优秀经营者集中,以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企业必须向经营立体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增强新形势下的生存发展能力;在资本经营战略中,企业拥有的一切有形的与无形的存量资产均是营运对象,彻底克服了传统产品(商品)经营模式只重有形资产管理而忽视无形资产价值的弊端。

企业实施资本经营的财务战略,可以促使人们改变只注重物质资本经营,急功近利,盲目投资的做法,充分认识到企业资本经营是企业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经营的统一体,其中人力资本经营是企业资本经营的核心,企业实施资本经营必须科学合理组合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以人力资本激活物质资本,两大资本要统一协调运作,才符合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要求,才能够保证可持续发展理财战略的实现。

(三)实施合理收益分配的财务战略,以落实收益分配政策

收益分配理论主要研究股利的发放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以股票价格的变动来权衡企业的股利政策。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规范和公司治理结构的逐步完善,企业需要从公司发展的战略和相关者利益的保护角度来思考和制定股利分配政策,并且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财务状况和市场状况来优化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股利政策是指公司股利决策机构对股利有关的事项所采取的方针策略,其主要内容:一是是否发放股利,即将当年税后的盈余全部或部分用于发放股利,还是全部作为留存收益不发放股利;二是股利发放策略,即是采取固定股利政策,还是采取稳定增长股利政策、剩余股利政策;三是股利支付的形式,即是发放股票股利还是现金股利或其他形式股利;四是股利支付率。至于企业采取何种方案,要根据对企业内外部因素的分析及投融资要求来确定。

实施合理收益分配的财务战略,有利于兼顾公司事业发展和企业相关者利益,做到既有利于股东又有利于企业,并兼顾保护中小股东权益和其他相关者利益;有利于企业改变收益分配中只注重对物质资本分配的传统做法,切实建立起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共同分享”的收益分配制度。

(四)实施成本领先的财务战略,实现企业盈利能力和产品销售让利能力的提升

成本领先战略是指企业对内通过加强成本控制,在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广告等领域把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成为行业中的成本领先者。从企业竞争角度看,真正的成本领先应是持续的、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成本优势。成本领先的实质是通过降低单位成本,在市场上让顾客受益,提高市场占有率。通常情况下功能相同的产品,如果企业有竞争者,只要其成本低于竞争者,企业就拥有了成本优势,并且只有当成本低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对潜在的竞争对手造成巨大的威慑力,迫使其放弃进入该市场的企图。

企业只有成功地实施成本领先战略,才能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从而确保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就行业中现有的竞争者而言,低成本的企业能实现“进可攻城略地,退可安然自保”。如果面对竞争对手采取进攻型价格策略时,因其成本低,边际利润高,自然可以实现价格跟进;如果面对竞争对手采取防御型价格策略时,可以将所获得的高于竞争对手的边际利润用于科研开发与技术创新,以实现企业自身的持续发展;企业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适时发动价格战,主动向竞争对手实施有效的打击。总之,在面对市场价格战时,低成本领先的企业始终处于最有利的地位,因此,实施成本领先的财务战略,可以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和产品销售让利能力,有利于企业,受益于顾客。

(五)实施绩效薪酬的财务战略,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构建与竞争战略相匹配的薪酬战略,是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目标、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企业薪酬的有效管理将关系到整个企业人力成本的合理控制、雇员整体满意度及企业竞争力等一系列问题。企业薪酬管理内容主要有确定薪酬管理目标、选择薪酬政策、制定薪酬计划、调整薪酬结构等方面。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薪酬管理理念,根据自身特点,设计基于竞争战略的薪酬管理体系,建立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实施系统和科学的薪酬管理,才能较好地发挥薪酬工具的固有效能。薪酬管理制度设计的目标是要让企业雇员所获得薪酬额与其贡献成正比,即薪酬与绩效挂钩。企业通过对雇员的绩效考核,使岗位之间的晋升有了量化的考核依据,使他们的精力集中到提高工作业绩上来,这样才能较好地发挥薪酬对企业雇员的回报和激励作用,体现企业对他们的人文关怀。

企业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本管理的核心内容,薪酬管理制度在吸引、保留和激励雇员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实施绩效薪酬的财务战略,不仅可以发挥薪酬杠杆作用,鼓励雇员为企业多做贡献,同时也给企业雇员的晋升提供机会,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吸纳和留住企业核心人才,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与雇员共同利益最大化。

(六)实施“绿色理财”的财务战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绿色理财是综合考虑资源有限性以及社会效益、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企业盈利的一种理财模式。绿色理财活动主要是在保护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合理组织资金运动和协调企业与有关方面的财务关系。企业在理财活动中要树立下列理念: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生态资本、社会资本之间的和谐;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之间的和谐;经济盈余、生态盈余、社会盈余之间的和谐等。绿色理财要求企业在理财活动中不仅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而且还必须遵循生态环境规律,自觉协调企业资金运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使企业资源、社会资源、生态环境诸方面得到综合利用;要求企业管理者当局及企业全体员工树立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思想,在追求企业长久、稳定发展和企业总价值不断增值的同时,兼顾企业相关者利益,实现各方“共赢”。

绿色理财是企业树立良好社会声誉和公众形象的需要,是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是企业产品或服务满足绿色消费的需要,是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企业应实施“绿色理财”的财务战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七)实施顾客资源驱动的财务战略,提升顾客满意度和市场占有率

与“顾客导向”相联系的名词包括顾客价值、顾客服务、顾客满意、顾客高兴、顾客忠诚、顾客关系、顾客关注及顾客关怀等。归纳起来反映的是同一思想,那就是“企业应该关注自己的顾客”,“企业应将消费者放在第一位”。企业应建立“顾客导向”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要注重顾客价值,强调企业为顾客创造价值。顾客价值理论认为利益和成本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们都是并行存在于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中,顾客时常将它们联系起来并对产品或服务进行评估,在更多的时候他们还会凭借竞争对手在该方面的表现来评估企业提供的价值。顾客价值与顾客满意、顾客忠诚相联系。顾客价值来源于顾客需求,只有顾客需求满足了,顾客价值才得以实现;顾客价值实现的数量与质量取决于顾客需求的满足状况,进而影响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因此顾客价值驱动着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

在新经济时代,有效地实施顾客资源驱动的财务战略,有利于企业实现与顾客双边共同利益最大化,推动企业经营绩效提升和健康快速发展。因为顾客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顾客资源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关注的重要资源,从长远看顾客资源是企业可持续的核心战略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如何有效地进行顾客资源管理是企业能否获得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企业在构建财务战略时,重视分析顾客资产对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积极作用,建立基于顾客资产的竞争战略,提高顾客资源管理能力,提升顾客满意度和市场占有率,依靠顾客资源驱动财务成果,从而实现企业与顾客共同利益最大化。

四、建立“平衡和协调”保障机制,确保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实施

现实中失衡状态可能存在于任何一家企业,因此平衡型的公司治理和相关利益管理只是一种理想化状态。平衡型的相关者利益管理只是一种最完美的理想化公司治理状态,现实中失衡状态可能存在于任何一家企业,因此,为了确保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实施,企业需要设立利益相关者管理专门机构。国际上的许多企业,例如美国壳牌石油公司、美国埃克森公司、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等均已设立了此类相似的内部机构。该机构主要是负责平衡和协调企业相关者利益的整体平衡、各类间平衡和动态平衡问题。具体包括负责观察各种相关者利益诉求内容的变化,其利益诉求实现渠道的通畅性以及对其实现程度的满意性,如有发现显著的异常情况,需向高层管理人员及时汇报并恰当处理失衡危机。

企业应建立“平衡和协调”保障机制,包括人员配备、制度建设、考核办法等内容。相关者利益考核评价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其考核评价一般可采用赋权积分的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考核指标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具体详见表1。

五、结语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直接影响了企业理论,同样也对企业财务理论和实践尤其是对企业财务战略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影响。(1)通过对企业相关者利益财务战略实现路径的研究,明确指出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企业财务战略选择和实施的重点方向是:资本经营、合理收益分配、适度债务融资、成本领先、绩效薪酬、顾客资源驱动、绿色理财等方面;(2)通过对“平衡和协调”保障机制构建的研究,明确指出相关者利益考核评价一般可以采取赋权积分的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办法。目前少有文献从财务战略的角度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诸多问题展开研究,本文为补充和完善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理论进行有益的探索,同时对企业有效开展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的选择和实施也有很好的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心合.利益相关者财务论[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3.

2.陈宏辉,贾生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协调与公司治理的平衡原理[J].中国工业经济,2005,(8):14-20.

3.蔡维灿.基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构建[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6):65-69.

4.蒋伏心,李家俊.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与启示[J].经济学动态,2004,(12):13-21.

5.弗里曼(著),王彦华(译).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