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企业管理合同范本

企业管理合同范本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17 16:39:0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企业管理合同范本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企业管理合同范本

篇(1)

关键词: 施工企业;合同管理;加强;对策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market economy system, construction of related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y between the market main body in the construction units is the allocation and control through effective contract, contract the accuracy, effectiveness is very important. This paper will outl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struction contract, to discuss existing problems in contract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and strengthen the contract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Keyword: contract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o strengthen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715.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建设项目施工合同的特点

建设项目施工合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设施工项目通常工期很长,少则几个月,多的可以长达几年或数十年,合同需要在全过程中对于各个相关环节都进行有效制约。此外由于项目在施工建设中会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对项目的推进产生干扰,存在一定风险。2)施工合同需要规范制约的因素很多,这直接导致合同内容复杂、条款繁多,且会经常产生变更。由于建设项目施工上本身具有复杂性,有的可能会涉及到承包商、分包商,各方面的责权利如何非配与制约,都需要有效的合同提供依据。

施工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市场环境不够规范

基于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施工单位在和开发商合作时往往处于弱势。施工单位为了获得项目,在合同的商议和签订上一直欠缺话语权。处于主导的开发商往往会以自身利益出发,拟定相关条约,施工单位可争取空间很小。在签订合同时,开发商通常会很大程度的压低价格,并且规避自己的风险,将项目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都让施工单位来承担,很多条款是明显的不平等的,但为了获取项目,施工单位还是不得不签订。

此外,我国对于建筑施工合同的法律依据尚不健全,很多时候存在漏洞,使得企业间在签订合同时执法不严甚至无法可依,经常容易产生钻法律漏洞的情况。

合同签订不规范

目前我国是有一套完整的合同范本的,工商局颁布了《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范本旨在公平合理的体现合作双方的权利、责任和各自需要承担的风险。然而在实际合作中,很多甲方企业为了回避自身应承担的责任,规避自身风险,往往不会采用这个合同范本,而是拟定一套对自己更有利的合同。

此外,目前市场上签订阴阳合同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很多业主会和施工单位按照范本签订一份合同,然而这份合同在实际项目施工建设中并没有发挥太大作用,只是作为对外检查时的一个幌子,私下开发商会和施工单位另外签署一份小合同,合同内容完全偏向甲方单位,施工单位在合作中依然处于弱势角色。

缺乏能有效管理合同的人才

对于合同的签订和管理都是需要专业人士参与的,签订前要对合同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才不至于因为对于合同审核的疏忽而对企业造成损失。施工单位的合同中往往涉及大量专业术语还有很多相关概念,这都需要专业的人士才能充分理解合同的意思。合同的管理与执行同样需要对这方面精通的人来监督。实际操作中,企业往往容易忽视对于合同管理的人才培养,很多企业的合同交给行政部或综合部代为管理,企业内部没有专门的合约管理部对合同归档分类,这是急需改善的一个问题。

改善和加强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对策

建立相关合约管理部门,重视人才培养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很有必要成立规范的合约管理部门,聘请专业的人士对于合同进行系统分类归档管理,合同管理人员最好具备工程、造价、经济、法律等相关知识,这样才能更专业的为合同管理服务。合同管理人员要对项目的进程实时跟踪,确保项目推进的各个环节是严格按照合同条款执行的。对于经双方协商后需要进行的合同变更,要及时对合同进行修改备案,让以后需要用到时能够有据可依。

强化法律意识,签订合同需谨慎

尽管在实际合作中,作为施工单位经常被甲方打压,或被迫接受不平等条约,但施工单位不能一味无原则的满足甲方的任何要求,要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不能因为法律意识的欠缺而草率的敲定合同。合同签订时一定要谨慎,要仔细推敲每一个条款,需要时可以寻找法律帮助,咨询专业人士相关条款是否合法合规,不能因为一时疏忽大意或者自身法律意识的欠缺而轻易敲定合同,这在以后合作中很容易对自身造成制约。

此外在合同商议时,施工单位要尽量保持自己的原则,不能无底线甲方什么要求都答应接受,如果是很不合理的条约,即使拿下了这个项目,后续施工中存在的隐患是很大的。施工单位要综合衡量各方面因素和自身企业条件,尽量本着公平合理的原则和甲方商定合同,需要争取的地方仍然应当尽量争取,为自身利益作保障。

加强工程招投标合同管理

在建筑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存在许多需要合理管理的漏洞。很多企业打着公开招标的旗号,吸引很多企业投标,然而实际已经暗中定好,类似这样暗箱操作的不公平现象在招投标过程中十分常见。此外,有的企业在中标后,项目进入后期建设,中标单位并没有严格按照已有合同行事,工程质量差或经常耽误工期,为项目进展带来很大障碍。针对这样的情况,对于招投标合同的管理一定要到位,要严格依照合同对承包商进行考察,并督促承包商执行合同调理,按章办事。

做好合同索赔管理工作

在建筑施工合同管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问题,有的问题会涉及到一方需要进行索赔。施工单位需要对索赔合同做好管理工作,签订前认真分析项目风险,仔细研究每一个条款,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同时对于一旦需要索赔涉及的法律因素也要有全面考量。只有做好这些前提工作,索赔是才能有据可依,让产生的损失在企业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结 语:由于建设项目的复杂性,使得建设项目施工合同具有其自身特有的一些特点。实际操作过程中,施工单位在和开发商签订合同时,施工企业合同的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一部分是因为甲方的打压使得施工单位在合同签订中很被动,另一部分原因主要因为施工单位法律意识相对薄弱,这是需要避免的。在签订合同前,施工单位一定要严谨认真,对于合同的每一个条款都仔细推敲,不至于因为一时疏漏而为自身带来损失。此外,施工单位也要加大培养合同管理的专业人才,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合同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陈跃飞, 知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1年09期.

篇(2)

关键词:承包商 安全管控 实践

中图分类号:P6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广东电网公司作为南方电网公司的运营管理主体、效益承担主体和资产增值主体,面对着日益增长的社会用电需求和电网建设投资规模,肩负着加快探索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科学发展新路的责任和使命。广东电网公司基建部作为电网建设的管理部门,为促进企业管理向精益化方向转变,在深入推行基建领域“构建七个一体化”和“加强六个管理”过程中,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借鉴世界级企业的最佳实践,以体系化、规范化的思路,抓好电网建设安全管理,加强对承包商管控,形成了一套完善、系统化的承包商动态安全管控长效机制。

2背景分析

“十一五”期间,广东电网公司提出了建设“结构优良、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适度超前、绿色环保”的现代化大电网的目标,电网建设投资达1514.75亿。随着电网建设投资规模不断加大;进度与安全的矛盾凸显;配网投资比重加大、分布广、资源不足;承包商队伍良莠不齐等情况,增加了基建工程的安全管理风险,给传统的基建管理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以系统化、流程化、规范化的思想,从管理内容、方法、流程以及行为管理等方面入手,建立一套系统的过程管理与结果管理并重的模式对安全工作实施“标本兼治”,并形成长效机制,是解决当前基建安全管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3管理创新探索

3.1引入风险管理理念。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借鉴国际上广为流行的管理方法,结合电网企业的风险特点,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广东电网公司把风险管理理念引入到电网建设管理中,以风险控制为导向,贯彻PDCA循环,从管理内容、方法、流程以及作业人员行为等方面入手,达到电网建设的风险管理预控,促进电网建设管理系统化、流程化、规范化。

3.2借鉴先进管理方法。

纵观世界知名的企业,对于承包商均有自己的一套系统的管理体系。因此,在构建基建安全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必须树立以下理念:(1)把承包商的安全纳入到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中;(2)注重对承包商进入企业工作的事前评估;(3)注重对承包商安全的过程控制,以合同履约考核对承包商进行控制;(4)将施工单位的过程表现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并有效运用考核结果;(5)建立承包商考核评价机制,实行分级管理,为承揽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4创新成果

在吸收国内外基建领域安全管理方面的成熟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基建工程安全管理经验,引入PDCA的体系化思想,以资信管理、合同管理、标准管理等三大关键管理业务为主线,将实际的安全管理工作贯穿于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即工程开工前策划、工程实施过程管理、工程实施成效检查、工程回访四大阶段,通过矩阵的表现形式,形成了有广东电网特色的“三横四纵”基建安全创新管理模式,切实提高公司基建安全管理水平。

图1 “三横四纵”基建安全创新管理模式

4.1资信管理

4.1.1优选承包商(P阶段)

(1)建立承包商资信档案。遵循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每年组织对电网建设企业的诚信备案申报资料进行审核,对公司潜在承包商、登记承包商、候选承包商、合格承包商和项目承包商等进行资信管理,建立资信档案。

(2)建立严谨客观的评估考核模型。在深入分析基建工程承包商资信建档数据信息的基础上,设计基建工程承包商(施工企业、监理企业、设计企业)评估考核模型,并注重可操性、规范性、有效性,以进一步完善承包商管理机制。

(3)公平、公正、公开的开展评估考核工作。以施工企业评估考核为例:承包商的评估工作由公司基建部委托第三方单位对施工企业开展评估考核工作,采用既定的评估模型进行量化.通过资料查验、现场查看、访谈等方式核查施工企业各专业及综合业务实力,并进行评估考核排名和数据汇总分析,最终形成评估考核的总报告。

(4)充分应用评估考核结果。考核结果在公司范围内公示并向被评估承包商反馈,确定无异议后录入承包商管理信息系统,各建设单位根据省公司结果,择优推荐承包商参与工程投标,招标单位将公司结果作为对承包商评价及选择的重要依据。

4.1.2强化承包商管理(D阶段)

电网基建工程项目规模大、涉及方面广及技术复杂,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工程不可避免地要由不同的专业分包商来承接。因此,在承包商管理上不止要对总包商进行控制,更应该深入强化对于分包商的管控,所有承包商和分包商均需在资信档案中选取。

4.1.3承包及分包单位选择、管理情况检查(C阶段)

对承包及分包情况开展专项检查,通过合同与施工现场实际工程的比对,核查承包商、分包商是否均在资信档案中,承包商、分包商的选择是否满足择优选取条件,总包单位是否将分包单位纳入自身管理,一旦发现有违反情况,勒令即时整改,并通过承包商管理信息系统,记录在案。

4.1.4以考核为基础,信息系统为平台,促进承包商自主安全管理(A阶段)

运用承包商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一个工程项目的完整过程,验证承包商评估考核结果与实际业务水平的一致性,为持续循环承包商评估考核工作提供真实的数据,并使承包商了解自身短板,促进承包商强化自主安全管理。

4.2合同管理

建设单位与承包商是合同关系而非上下级的行政管理关系,因此,更多是通过合同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等,对承包商提出安全管理要求。

针对分包单位事故多发的形式,网公司设定了基建安全管理“红线”—“五个严禁”,为更好将“五个严禁”切实落实到基建安全管理中,公司从合同管理着手,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力求达到有效降低安全风险目标。

(1)在合同范本中固化“五个严禁”的要求(P阶段)

1)规范招标文件,统一合同版本。

公司进一步规范电网建设工程招标文件,强化招标过程,统一、制订电网建设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合同范本,实现标准合同版本使用覆盖率100%。

2)对承包合同、分包合同进行审查。

施工承包商在专业分包项目开工前,及时与业主项目部批准的分包商签订分包合同,分包合同中须明确分包性质。在签订合同的同时,必须根据分包性质,结合现场实际签订分包安全协议、廉政协议。

(2)核查分包合同的合规性(D阶段)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严禁承包单位将基建主体工程的施工专业分包给其他单位,因此开展专项检查时,高度关注主体工程与非主体工程的分包性质;将分包合同与工程实际分包情况相比对。

(3)全面开展“五个严禁”执行情况检查工作(C阶段)

公司在基建领域全面开展“五个严禁”执行情况检查工作,对违法转包、违规分包及以包代管等行为进行清理整顿。此外,公司基建部还不定期组织专业检查队伍,对各单位的工程建设项目开展常规或突击检查,重点检查落实基建安全“五个严禁”的情况以及分包管理情况。

篇(3)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原因防范

一、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原因分析

我国施工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外,还存在于招投标、合同管理、成本控制、竣工结算等多个环节,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宏观经济环境带来的风险

宏观经济环境对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主要包括国家政治和经济政策、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经济体制改革状况等,涉及通货膨胀、利率与汇率、金融市场、财税政策、产业政策、外贸政策等方方面面的影响。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可能给企业带来机遇,同时也可能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盲目投标的所造成的风险

投标是施工企业经营的一项重要环节,也是项目实施的第一步。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招标中,参与投标的施工企业在项目业绩、技术方案、施工组织方案、机械装备等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投标报价的高低成了能否中标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一些施工企业为了能中标,不顾自身施工能力和管理水平,一再压低投标报价,甚至低于项目实际成本,这就引发一系列的如收益风险、采购风险、存货变现风险等财务风险。

(三)合同管理引起的财务风险

因为在合同谈判过程中的不平等关系,业主单位往往会在签订合同时附加一引起具有单方约束性、过于苛刻的权利等不平等条款。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业主变更合同要求的情况,这就会打乱施工企业的施工计划和组织管理。在分包方面,由于选择的分包单位履约能力不足,造成不能按照合同的约定按期完成分包工程,从而影响整个工程进度,造成不能及时验工,收取工程款。

(四)项目成本控制不力造成的风险

工程项目能否盈利就是看能否控制工程成本,影响成本的因素有:劳务分包的模式与价格、材料采购价格与消耗、机械设备租赁单价与消耗、施工技术方案与资源配置、项目工期及进度安排、项目安全情况、大小临设设置方案与标准、项目管理水平等,能否对以上众多影响因素采取不同措施加以控制,对项目间接费用制定一定的开支计划,是成本管理的一大重点。

(五)项目竣工结算不及时造成的风险

项目竣工结算过程中由于结算送审不及时、结算资料不完整、资料不真实、高估冒算等多种原因造成项目竣工结算不及时,造成工程款的回收难度更大,周期更长。竣工结算的拖延也延长了工程保修时间,增加工程保修费用和工程项目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财务风险也随之而来。

二、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针对上述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施工企业采用相应的手段和措施,对财务风险加以规避、防范,降低财务管理的风险,促使企业健康长远发展。

(一)建立财务风险管理管理机制

施工企业为了防范财务风险,应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制度,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机构和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有效的职责分工及制衡机制。施工企业应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专门设置一个风险管理机构,直接隶属于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由企业财务部门负责财务风险管理,建立专项制度和安排专门人员来负责,使得财务管理系统能应对宏观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分析招标信息,不投问题标、亏损标

施工企业应在投标前做好标前调查,详细了解项目的工程情况、标段划分、招标条件与资格要求等信息,包括对所在地市场调查、建设方情况调查、施工场地情况调查、供应商调查以及竞争对手调查等,认真进行分析,并形成调查报告。组织公司相关部门对投标项目进行投标评审,对资金不落实、条件刻苛,标价过低的风险项目坚决放弃。

(三)加强合同风险的控制

施工企业应指定专人管理合同,制订统一的合同范本,授权书文本,并根据合同的重要程度确定分级评审方法。施工企业应成立合同评审小组,在合同的签订前对合同的风险性进行评审,分析合同的可行性、经济性、适宜性、合法性,掌握合同风险,制订风险防范措施,形成书面评审意见,根据评审意见签订合同。

(四)加强成本控制,控制项目运作风险

首先,组建精干高效的项目部,人员定岗定编,制定现场管理标准,严格控制现场管理费支出。其次,在施工过程中,科学制定施工方案,优化施工工艺,合理配置生产要素,进行技术经济比选,选择最优施工方案。再次,加强材料的计划、采购、验收、领用、消耗、核算等各环节的管理。第四,合理配置机械设备,充分做好机械设备租赁和购买方案的经济比选工作;要按工程量大小,合理租赁机械设备,严禁机械设备闲置。

(五)及时办理竣工结算,控制决算过程风险

按照合同要求在完成工程施工后,就要及时办理竣工结算,积极催收工程款,努力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收和周转。施工企业还应通过编制变更索赔策划书,收集变更通知单、会议纪要等重要资料推进变更索赔工作,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施工企业前期投入的资源损失和资金占用。

三、结束语

企业管理者不可能完全消除财务风险,只能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全面分析,从中找出不同财务风险的具体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来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财务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2015高级会计实务[M].经济科学出版社

[2]刘桂荣.探究建筑企业资金管理中如何应对财务风险[J].大科技2013(07)

[3].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研究[J].科技资讯,2012(1)

篇(4)

关键词:合同管理;造价;防范

1工程造价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合同签订的法律意识淡薄

对于工程合同而言一旦签署就具备一定的法律效应,而很多工程承包和招投标合同的管理者却对此较为忽视,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协商和讨论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导致很多“理赔”纠纷发生。其实工程合同的签订必须要以法律为前提,确保法律规范的合同范本能够保护双方的利益,并对相应的工程变更情况做出明确的规定,对理赔情况也要有详细地说明,这样就能够避免出现严重的工程纠纷,使得工程造价难以控制。

1.2合同签订原则不规范

合同签订原则应该表现出在造成他方损害的时候,应当等价有偿。这是工程合同签署的基本原则,但是受工程承包合同条款的限制,很多合同存在漏洞,使得工程造价不断提升,严重危害了建设单位的利益,出现合同纠纷。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在实际工作中,承发包双方忽视合同的严肃性,违背合同的等价有偿原则,以各自的经济利益为中心,随意违背合同条款。甲、乙双方的这些违约行为,最终导致工程经济纠纷的发生。

1.3缺乏标准化管理

合同签订的内容往往较为严谨,但是在执行合同内容的过程中却容易出现工程变更和超支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和体系造成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更为重视对工程质量、进度等方面的实际控制,而对于合同的执行情况则较为忽视,认为既然是按照施工图进行施工就不会出现问题。就是这样的管理模式,出现很多合同管理问题,例如:现场签证不及时和设计变更管理混乱等:不采取主动控制,而采取拖、压、靠等被动方式,如现场签证不及时或者含糊、搞秋后算帐,随性大;又如被动的变更、修改设计等设计变更管理混乱。这些问题必须在健全合同管理的基础上加以完善。

1.4忽视合同的严肃性,违背等价有偿的原则

自觉执行合同条款,全面履行合同义务,是合同当事人一切行为的最高准则。签订合同的甲、乙双方,经济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没有主从关系。在实际工作中,承发包双方忽视合同的严肃陛,违背合同的等价有偿原则,以各自的经济利益为中心,随意违背合同条款。甲、乙双方的这些违约行为,最终导致工程经济纠纷的发生

1.5缺乏健全的合同管理机构

一些建设项目不重视合同管理体系的建设。合同归口管理、分级管理和授权管理机制不健全,谁都可以签合同,合同管理程序不明确,或有制度不执行,该履行的手续不履行,缺少必要的审查和评估步骤。缺乏对合同管理的有效监督和控制。

1.6合同管理专业人才缺乏

建设合同涉及内容多,专业面广,合同管理人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法律知识和造价管理知识。很多建设项目管理机构中,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合同,或合同管理人员缺少培训,将合同管理简单地视为一种事务陛工作。甚至有的领导直接敲定由一般办公人员办理合同。一旦发生合同纠纷,缺少必要的法律支援。

2建立合同管理机构与制度,做好施工合同交底

完善的施工企业合同管理制度应当包括:施工企业合同内部会签制度、审查批准制度、印章制度、检查和奖励制度、合同管理目标制度以及合同管理质量责任制度。

在进行合同交底时,应首先将各种合同事件的责任分解落实到各工程小组或分包商。落实的合同和合同分析文件有:合同事件表(任务单,分包合同);施工图纸;设备安装图纸;详细的施工说明等。重点对如下几项进行技术、法律的解释和说明:工程的质量、技术要求和实施中的注意点;工期要求;消耗标准;相关事件之间的关系;各工程小组(分包商渍任界限的划分;完不成责任的影响和法律后果等。同时加强合同实施前和其他相关方面(业主、监理工程师、分包商)的沟通,召开协调会议,落实各种安排,强调合同实施过程中的经常性的检查、监督,最后,通过相应经济手段来保证合同责任的完成。

3规范合同中各方关系

3.1规范各方的权力、责任、义务关系

在工程建设中规范处理各方的权力、责任、义务的前提是:业主、工程师、施工企业三者之间是平等的。只有在这一前提下,才能够正确处理三方的权力、责任、义务之间的关系。如果在工程建设中不能按照合同规定的各方权力、责任、义务去执行,合同将无法执行,必将造成权责不明,工程的工期、质量、投资无法控制。

3.2规范各方的工作程序关系

按合同规定应该按程序报批各类文件,需报批的项目应报批后才能实施;工程建设中重大问题的处理和重大变更施工企业报送工程师审查后应由业主批准后才能实施;施工图纸和设计变更通知单应由工程师审查后加盖工程师审查印章,才能发送施工企业进行实施等。

3.3正确处理三方的利益关系

在处理三方利益关系时,应遵循的原则是公平、公正、合理,应遵循的依据是合同。三方应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去履行各自的责任与义务,当一方当事人没有履行或没有完全履行,给对方造成损失时,当事人一方应当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经济损失,保证合同顺利执行。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三方的利益关系。

4做好工程造价合同索赔管理

4.1对于一个施工企业来讲,工程索赔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当前的建材市场,竞争激烈,承包商不断的压低报价以期中标,但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各风险的存在,使得施工企业往往面对工程亏损的局面,若企业掌握先进的索赔管理手段,那么不仅能够扭转企业亏损的局势,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的合同管理水平,另外,工程索赔工作的实施,还有利于工程施工过程存在风险的转移,当工程面临风险损失时,通过索赔,可将风险损失转移给业主单位或适合承担该风险的第三方。

4.2在进行工程索赔工作时,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具体如下:

(1)严格以合同作为依据

必须将招标文件及双方合同作为根本的依据,按其规定的有关条例起草索赔意向书,索赔意向书必须包含索赔事件的起因、时间、场所等内容,因此在意向书中应将索赔项目及缘由写明,并应附有计算损失的详细资料及证明。

(2)按时递交索赔意向书

索赔意向书在提出之后,应及时提交给监理工程师,并由监理工程师及主管监理签字确认,再经现场负责人及各级监理现场核实确定。

(3)及时收集索赔资料

在索赔意向书签字确认后,要及时的收集证据,并保证收集到的证据及资料要真实,对一些施工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要做好文字记录,以做为处理索赔时的事实及数据凭证,在工程施工中的花费及工期索赔应附带现场监理认可的记录及相关的材料。

5结语

合同的管理是一门精细的科学,需要造价人员掌握有关设计、施工、定额、材料、法律等大量相关知识,同时需要足够的精力、责任心和耐心,才能处理好计价、变更、索赔等问题,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和有效控制工程投资,维护合同双方的合法利益。

参考文献

1 仇志敏;论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篇(5)

【关键词】BT模式;项目优缺点;分析探讨

1. 前言

BT(Build Transfer)项目的定义与特点: BT是英文Build(建设)和Transfer(移交)缩写形式,即“建设――移交”。 BT模式是BOT模式的一种变换形式。BT项目建设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进行基础设施或非经营性设施建设项目的一种融资模式。项目融资是BT项目建设中最为关键的问题。BT模式筹集建设资金也是项目融资的一种新模式,BT项目投资模式可以大大缓解政府对于基础设施的巨额投资压力,分散基础设施建设的风险;很多地方还处于探索过程当中。BT模式作为一种投资模式,与一般工程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BT模式有一个资金运作、投资增值的过程。

2. 工程概况与工程建设中的难点

2.1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某镇新区,由27幢单位工程和一幢物业管理总共28个单位工程组成,建筑面积为62836.07m2,工程为六层小区建筑,合同工期为420日历天,合同造价(建筑部分)为8999万元;合同总投资约1.2亿元;本工程建筑结构抗震等级为四级,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基础除物业房外均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基础;小区绿化率为30%。

2.2建设工程项目建设中的控制难点。BT工程项目的监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是项目全过程监理,监理单位应该从项目的设计开始到工程项目的竣工交付,直到项目的保修为止。而目前通常所为的监理只是施工阶段的监理,所以现阶段的监理形式与项目的控制要求还没有真正接轨,监理并没有对项目的设计阶段进行控制,工程项目的设计还得不到真正的优化,在施工阶段出现的问题比较其它工程项目的监理要多,现在的工程项目监理只是对BT项目中的施工阶段进行控制,对BT项目的监理还有待完善。

2.2.1合同难度大。建筑工程中各利益相关方必须要签署一系列不同层次的法律文件并以此作为明确相互利益关系及进行约束的依据,即形成各种利益的法律关系。BT项目的工程建设合同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业主只与项目总承包方签订项目建设工程合同和委托监理合同。首先,这二个合同的订立,在前一个合同中包括工程项目的其它许多合同,如勘察合同、设计合同(建筑设计、园林绿化设计、市政道路设计等),就目前在使用的合同,还没有一个这样的合同范本,所以要做到内容完整全面,一般可能性极小;同样,监理合同也一样。其次,合同中的合理利率不能确定,因为目前在我国,政府管理体制中,监督、制压部门层层不穷,政府的资金并非是哪一级自己说能用就用,用多少由他决定,用得是否合理也不能由他说了算,所以合同难度非常之大,合同风险对政府来说很难预计。并且,项目中相当多的工作仍然必须由政府方面去完成。如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一些国有企业(电力、供水、广电等)的配套建设在工程中的等。

2.2.2资金投入量大,融资难度大。

(1)投资项目资金投入量少则数千万元,多则数亿,如本工程总投资约为1.2亿元。我国目前的建筑企业管理体制下,除国家重大、重要建设工程项目采用施工企业直接控制外,大多建筑工程项目实际实行的是老板承包制式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制,这种模式下的建设工程项目,资金融资难度非常之大。如本工程承包合同约定竣工验收合格后业主支付60%的工程款,而仅建筑工程一项投资约在九千万元以上,如些投资除了银行融资以外,一般没有其它的解决办法,而银行融资对个人来说这么大的贷款融资风险和难度可想而知。建筑工程中仅民工工资一项也会因老板不能支付而惊动政府相关部门,政府相关部门也会因工程的民工工资支付而产生其它负面影响。

(2)利润最大化是任何老板追求的目的,融资的困难和利润必定也体现到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某种程度上也会对工程质量、进度、安全带来不利。

2.2.3监理控制难度大。(1)设计优化难、设计变更多,控制难。因为BT模式项目的合同包括工程设计均则总承包方完成,设计文件按照我国的现行建设体制需要由业主报相应图审机构通过图审,业主要工程项目中只对某些功能性的要求进行控制,设计工作也是由总承包方完成,所以设计变更的很大一部分权利掌握在总承包方,所以相对来说总承包方在施工过程中会较多地对设计按有利于自己承包的方面进行设计变更,即使有监理进行控制,也很难把握设计变更。也因为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将工程的变更权完全交由设计单位,监理对工程变更实际上只是留于表面或形式,总监理工程师对设计变更也只是一种走程序。(2)材料控制难。建筑工程需要大量的、多规格、多种类的建筑材料,在设计与施工中可以进行代换,一些不是国家验收规范中强制性条文中规定的项目只要设计同意,均可通过设计变更进行。所以为了利润更大总承包都会按照合法的程序进行对已有利的变更。如本工程设计文件中所使用的进户门为钢质防盗门,这种门在市场上一般价格为每樘2000元~3000元,而承包商经过变更后使用价格为500元/樘的普通钢板门。(3)进度、投资失控;由于BT模式的建设项目是总承包方全带资地实施工程项目,资金是否得到保证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安全,在业主无任何投入的工程中,除承包商外,其它人是根本没有权力能对工程的进度和和投资进行有效的控制的。甚至对安全的控制,只有政府安全质量监督部门的行政管理才能进行强制的监督和管理。

3. BT模式的不足与改进

3.1BT模式项目建设费用过大。采用BT方式必须经过确定项目、项目准备、招标、谈判、签署与BT有关的合同,移交等阶段,涉及政府许可、审批诸多环节,牵涉的范围广,复杂性强,操作难度大,最重要的是融资成本也因中间环节多而增高。 BT方式中的融资监管难度大,也是一种合同的组合,因此,融资监管难度大。如本工程,在中间环节中承包商在二个春节关头面临具大的资金支付困难,而业主按合同又不能支付。

3.2BT模式下项目分包情况严重。BT方式中政府(业主)只与项目总承包人发生直接联系(实际为项目承包老板),为了减少融资难度,老板会将工程项目建设的大部分项目分包给其它分包商来减少自己的资金风险,项目的分包将愈显严重。从而导致项目的质量、进度、安全方面不同程度地会发生或多或少的问题。建议由项目建筑施工企业进行总承包,真正实行项目经理制。

3.3在BT项目中,政府虽规定督促和协助投资方质量保证体系,申请政府质量安全监督,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但是,投资方出于其利益考虑,在BT项目的建设标准、建设内容、施工进度等方面存在问题,建设工程的质量得不到应有的保证。

3.4BT模式缺陷的改进探索。BT投资建设项目还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的过程中,管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部分项目在政府内封闭运作;也存在对项目功能与方案审核监管不力、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地方垄断和地方保护,甚至出现腐败等现象。BT模式的项目工程,应该上不同专业的专家在前期加入,并对各环节实行控制和优化,以减少设计变更。

3.5融资问题和工程造价管理问题是BT模式下项目投资建设中最大的问题。融资可以通过二个方面进行解决,一是从立法上解决银行对BT模式下建设项目的融资;二是业主可根据不同的阶段实行按比例适当支付,以减轻总承包方的融资困难,如分设计完成、基础施工及中间结构验收、竣工验收与综合验收几个阶段按一定比例适当支付。 造价管理也可以从二方面考虑控制,一是允许BT模式下的适高利润;二是政府审计部门应该认可业主和总承包商的法律行为,按照合同进行审计,让业主和承包商在严格法律下的行为受到保障。

3.6BT模式应用的时间短、经验少,很多效果还在探索、试点中,可以说是新生事物。因此,最基本、最重要的是要有明确的合同法律保护,在模式的项目管理上,对项目的投资概算、设计方案的确定,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以及财务审计都应从法律上正确定位。

篇(6)

[关键词]产权式酒店;诚信;品牌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到2008年人均gdp达到3313美元,酒店行业也得到迅猛发展,一些新型的酒店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其中由国外引进的产权式酒店在这近十年来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并在国内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

1 产权式酒店的概念

1.1 产权式酒店的实质

“产权式酒店”这一概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由“时权酒店”(time share hotel)演变而来。所谓“产权式酒店”就是由个人或集团投资者买断酒店客房的产权,即开发商以房地产的销售模式将酒店每间客房的独立产权出售给投资者,每一间客房都各拥有独立的产权。投资者将客房委托给酒店管理公司分取投资回报及获得该物业的增值,同时还获得酒店管理公司赠送的一定期限的免费入住权。

今天的产权式酒店可分为三大类:时权酒店、退休住宅型酒店、有限自用投资型酒店。

1.2 具有中国特色的产权酒店

由于产权式酒店是“舶来品”,所以一定程度上在我国遭遇到水土不服的现象,直到2001年,它才真正作为一种旅游与房地产相结合的物业开发模式风靡全国。在人们的眼中,它是一种全新的房地产投资业态,兼具地产投资、酒店经营投资、休闲产业投资特性的投资方式。

2 产权式酒店在中国发展所遭遇到的难题

产权式酒店作为一种纯粹的投资方式,这类酒店的客户60%是中产家庭投资,40%是企业集团购买。对产权式酒店的客户群体进行分析,目前购买者同样也兼具消费者、投资者双重个性。作为消费者,客户享受旅游度假的服务,享受餐饮、娱乐、健身等配套优惠;而作为投资者,客户享受所购买的房间、度假屋的经营利益。因此,产权式酒店对于投资者而言看似一块诱人的“香饽饽”,但从全国范围来看,特别是近几年,虽然很多大城市和旅游景区的产权式酒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伴随着高预期收益的承诺,但它们的实际销售却遇到了瓶颈,停滞不前。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其一系列的原因;一是当初的策划者主要是想把楼房尽早售出回笼资金,目的不在于发展旅游业;二是当时作为旅游度假地的条件还没有成熟,国内旅游度假的市场气候也没有形成;三是产权式酒店和分时度假的概念还不为中国消费者了解和接受;四是我国有关于产权式酒店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五是销售价格偏高等。

由于产权式酒店是一种先付款后消费的产品,购买者的权益(使用、继承、馈赠和转让)的保障成为国内产权式酒店最突出的问题和矛盾,而这主要来源于消费者对产权式酒店的诚信危机。

3 诚信危机造成的根源

产权式酒店的诚信危机主要来自以下两方面。

3.1 房地产开发商的诚信危机

酒店的诚信危机主要来自开发商方面。有一部分的开发商的动机不纯,如为了融资和销售烂尾楼而故意夸大其利润率。在国内还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是开发商只重视开发和销售而忽略管理,致使酒店经营不善,投资者的收益达不到预期的希望。

3.2 委托酒店管理方的诚信危机

产权式酒店的赢利能力主要依靠酒店经营管理水平。购买产权式酒店后委托管理的管理公司是否足够的诚信也非常的重要。管理方在对业主拥有的闲置客房进行经营管理时采取各种方法调整客房经营收入,服务项目收入以及管理成本的控制等都面临诚信危机。

4 树立品牌——双赢的选择

品牌作为酒店市场竞争的高层次手段,对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树立好的产权式酒店品牌使得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对房地产商而言,品牌以其知名度、美誉度、满意度和忠诚度得到投资者和消费者的接纳和认可,大幅度推动销售,加强产品开发发展和与各方面合作者的谈判能力等,从而得到更大的发展。

对投资者而言,促使其实现高收益和休闲娱乐的期望。

5 如何树立好的品牌形象

一个品牌具有其独特品质和影响力,它包括独特、品位、质量、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及商标;无形品牌的创造是依靠每位员工在塑造品牌的过程中建立的。品牌作为内涵,国内的酒店和管理公司都需要这样一个持续的能力,使自己的服务和产品不断提升,不断创新,只有形成这种机制我们才能够发展。

首先,房地产开发商要加强对自身的管理:对开发项目进行科学评估和论证,开发结构合理,注重酒店的长期收益;开发商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也要保障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利益。在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上能否选择产权式酒店模式,必须进行科学评估和论证。评估和论证主要包括地区宏观环境和项目环境这两大方面的内容。

地区宏观环境,房地产业和酒店业的发展都与地区宏观环境及其经济发展水平直接相关。宏观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历史人文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自然风光的可观赏性、可体验性;历史人文环境对于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的形成以及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经济环境是商品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的繁荣稳定,居民收入的增加是房地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经济水平高低和经济发展的快慢,决定着人们的消费水平和人员流动的数量、速度,直接影响着酒店业需求数量和水平。因此,对宏观环境的评估是确定房地产开发模式的基础。

对宏观环境的评估,主要有以下几项重要内容。

当地的主要的社会经济指标。主要包括:人口情况(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gdp总量,财政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年度完成情况及其增长;当地的支柱产业,特色行业和产品情况;在全国、全省的地理位置及其优劣势,水、陆、空交通情况;当地自然景观、历史遗存、人文特色。如著名旅游景点、历史文物、特色民俗、民风及其开发程度、旅游收入等;经济政策,发展规划,政府效率,企业环境。

项目环境,项目环境评估是评估项目所在地、所在位置是否适合做产权式酒店项目。该评估是在以上评估认为在该城市或地区可以搞酒店项目的前提下对具体地点是否适合做产权式酒店项目的评估。其具体内容包括:项目所在位置所处区域,在本地的地位及其详细规划;项目及其周边的道路情况;项目位置的人流、交通情况;项目所在地的市政公用设施配套情况;项目周边的机关、单位、社区情况;项目周边的酒店业、商业、餐饮业、娱乐业状况;项目周边的房地产竞争项目情况。

5.1 禁止为了销售业绩乱开空头支票

在产权酒店的广告宣传资料中,开发商一般都明示了令人心动的投资回报和承诺,但大多数情况是按照最理想的经营条件来计算的,在实际当中往往无法达到。虚高回报率的炒作,不仅使得开发商信誉受到影响,而且加大了投资者的风险,长期下去会得不偿失,被市场和消费者所抛弃。因此,一定要根据旅游的季节性,周边环境,所处地段,主要酒店的位置、规模、数量、档次、住房率、价格,消费群体等各种综合环境如实计算出其酒店经营管理公司预期的入住率,从而慎重确定投资回报。

        5.2 硬件设施的保障

根据产权式酒店的业内人士介绍,酒店要想有赢利的空间,与酒店的规模、档次、硬件设施的规范化投入和周边配套设施都有很大的关系。酒店对自身的装修档次和规模等方面都有严格的把关。产权式酒店档次定位很关键,一般旅游休闲客人喜欢3星级、4星级的酒店。多增添开放式娱乐设施开展多元化经营和尽一切可能满足客人需要现在逐渐也已成为产权式酒店的必要竞争条件之一。

5.3 开发商设身处地为投资者着想

产权式酒店是新生事物,投资人认购并不是很积极,大都持观望态度,要接受它尚需时日。因此开发商进行正确的引导,并积极培育消费市场和综合自身和社会各种资源优势为消费者提供额外利益和优惠。首先,应积极运用房地产行业的一些运作模式为消费者提供银行按揭投资计划。其次,对产权式酒店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使之适合中国的国情以及中国市场的需要。如可以考虑在产品的设计,价格优惠方面以及针对职工的年休假制度制定与之相符合的措施等。

5.4 开发商充分考虑产权式酒店的退出机制

产权式酒店投资属于固定资产投资,开发商可替投资者考虑其变现能力如何,如变现和转让等。并对各种退出机制进行分析,避免投资失败。

无论是以商业管理公司名义与酒店管理公司签订委托协议还是由投资者直接与酒店管理公司签订协议,产权式酒店项目的成功与否关键是酒店管理公司的品牌和能力,选择优秀的酒店管理公司项目就成功了一半。好品牌的酒店管理公司的管理模式和营销方法会很大程度提高酒店的收益率,正是鉴于此,房地产商选择了著名的酒店管理公司,如北京的中欣戴斯酒店、昆明的中城酒店等,基本上都兑现了酒店销售前的预期投资高回报率。

委托酒店管理公司方面树立品牌形象,购房者在签订购买产权酒店合同的同时,要与酒店经营管理公司签订委托经营管理合同,以委托的形式,把自己购买的具有产权的酒店客房交给专业酒店经营管理公司负责经营管理。

第一,酒店管理公司要能够做到行业自律,采取统一的合同范本;在独立进行经营时,聘请注册会计事务所审核财务报表,并使它的财务经营方面透明化。

第二,管理方可帮助业主自动成立业主委员会监督经营,使业主委员会拥有和可以实行一定的权利,尤其关注与业主的沟通问题,与业主的互动应该在减低投资风险方面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三,在对业主的利润分配方面,根据每间客房的楼层、朝向、面积等不同的情况进行合理的分配;酒店的重新装修、物业、水电等方面的费用对业主尽量做到公开化。

第四,创建国内移动服务产权式酒店,积极加入知名的国内度假交换网络或积极加入分时度假交换体系,与同业进行广泛的横向联合。

6 产权式酒店要集团化发展,品牌化经营

占主导地位的大公司对市场有更好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因此,集团化成为酒店业获取消费者认可的最有效的方式。运用好的促销手段、示范方式培育市场、培育消费者,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加强经营获利能力及运作的透明度以及在经营规模、管理手段、营销模式等方面上集团化产权酒店比单个产权酒店发展具有绝对的优势,也是单个产权式酒店以品牌为导向下大工夫塑造酒店整体形象,走集团化道路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刘赵平.分时度假产权酒店[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2]杨戈,陈胜.透视中国产权酒店的发展[j].销售与市场,2002.

[3]王熙兰.我国产权式酒店与分时度假现象的几点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

[4]詹芬萍.产权酒店——中国酒店业拓展的新领域[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