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7 16:39:0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护理诊断的分类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424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368-02
1 研究精神科护理诊断的意义
一般来说,护理诊断是以个人、家庭、社区等为单位,对其现有、潜在的健康问题、生命体征等反应的临床判断。护理诊断是针对某个具体的人、在具体环境下、具体病理的具体表象而言的。对于精神科护理诊断进行研究,可以使护理者从患者的病理体征去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尽可能地培养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提高护理者的护理技巧,使得患者的病情尽快得到抑制或缓解,减少护理过程中的风险隐患。
2 精神科不同患者的护理诊断
2.1 精神科常见的患者类型。
2.1.1 按照表象特征的患者分类。一般来说,在我国,按照精神科患者的患病特征和行为特征等,可以将精神科患者分为:焦虑障碍患者、应激相关障碍患者、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情感精神障碍患者、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精神分裂患者、人格障碍患者、儿童青少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等。
2.1.2 按照年龄特征的患者分类。为了护理和管理方便,医学上也将精神科患者按照年龄进行划分,以便通过不同年龄的分类管理,使得各个不同的年龄阶层在各自的阶层能够得到交流,帮助患者减轻病情。通常来说,按照年龄特征常将精神科患者划分为老年患者、青壮年患者、儿童青少年患者三种。
2.2 不同患者的护理诊断。不同的患病类型,其所产生的行为反应也不同,其潜在的安全系数也不同。如急性应激障碍病人一般都有比较暴力倾向,严重的患者暴力行为危险系数较高;而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则多会发生自伤和自杀行为;而性的人格障碍患者则多会发生对社会的报复,会出现爆炸、滥杀行为等,其危险系统则非常高。
不同年龄特征的患者,其病情表现出的临床特征也不一样。在临床护理上,必须认真进行观察,详细进行记录,以便为该病例提供较为详实的护理诊断参考。如精神分裂患者,在青壮年患者的临床护理诊断上严重的可能表现为直接暴力伤人、杀人等攻击,而老年重症患者严重的则表现为破坏、暴力偷袭、向人抛掷东西等。
不同的患者受某种应激行为或者应激环境等的刺激,会产生不同的反映,这些都可以通过早期观察诊断出来,如轻微的强迫症表现为反复洗手;渐至严重就发展到个人无法控制某种观念和行为,迫使自己非得去干,如偷东西等;及至再严重就发展到无视自尊的行为,如在大庭广众脱衣服、赤身行走等;最后可能会由于某种强迫性观念产生暴力行为和杀人等。可以根据患者护理临床的表现,对患者的症状做出正确诊断,从而根据患者的表现,为患者提供不同的护理。
3 护理诊断在精神科护理的应用
3.1 对早期精神病患者的治疗。经过临床护理诊断之后,将患者分为早期患者、中期患者和重症患者,按照不同的病情进行临床护理,比较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缓解和痊愈。
在早期患者而言,他们具有比较正常的行为能力,只是在某些方面具有障碍,通过短期临床护理诊断之后,确定可以不必住院治疗的,可以将他们集中到一些疗养中心,通过义工等对其实施精神救助,帮助他们摆脱心理障碍,使他们逐渐趋于健康;同时通过社区医生、护士等定期对他们进行临床观察,观察这些患者是否得到好转,并详细做好记录。如早期的儿童孤独症患者,可以通过临床护理诊断之后,有意识引导患者与外界多加接触,让义工和其他家庭与患者多进行互动,逐渐消除患者的精神障碍。
3.2 对中期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在临床护理诊断上表现为中期的精神科患者,在对诊施治过程中,通过医生和护理者共同的讨论,根据每个患者的病情和患者的个性特点,为每个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促使患者尽快得到康复。例如,护理人员带领孤独症患者参与义工、社区等组织的活动,促使患者通过社会交往,锻炼自身的社交能力;让自闭症患者自己去买东西,使他们自己学会管理少量的金钱;给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制定任务,使患者在特定的期限内学会某种技能;通过对患者的分组,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合作和互助等等,使患者能够正常接触社会实际,减少社会对精神科患者的歧视,也使社会能够正确认识精神科患者,使患者能够尽快回归社会。
3.3 对重症精神病患者的护理。一般来说,可以将重症精神病患者划分为四个层次进行暴力预防管理,Ⅰ级暴力预防措施主要是针对患者的暴力倾向该如何实施缓和技巧;Ⅱ级暴力预防措施主要是让护理人员学会针对患者的暴力倾向怎样快速脱身,离开危险;Ⅲ级暴力预防则指通过申请对患者实施药物控制和约束;Ⅳ级则通过对护理者的训练指导,使他们能够应对患者暴力。此外,还有对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预防护理、行为和情绪引导管理,使他们的精神逐渐趋于正常。
总之,对于精神病患者,要结合其不同的临床护理诊断,确定其病情的属向,才能够因诊施治,为患者制定不同的个性化护理,促使患者尽快回归社会。因此,在今后的精神科患者护理中,必须做到要有详细的临床护理诊断,促使护理方案能够使患者的病情尽快得到康复。
参考文献
[1] 覃远生.精神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6,129,131,134
[关键词] 西宁地区;老年精神障碍;整体护理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13-0007-01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国家,老年精神障碍发病率逐年上升,如何有效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护理,促进患者身心康复,备受精神卫生护理工作者关注。西宁地区老年患者高原性躯体疾病较多,护理的难度和复杂性较高。相关报道较少。本文对我院60例西宁地区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对策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0年5月住院的符合中国精神障碍诊断与分类标准(第三版)(CCMD-3)精神障碍老年患者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60岁78岁,平均年龄(66.46±8.32)岁。病程5天一70天,平均病程(36.58±33.29)天。诊断为短暂性精神障碍25例,心境障碍19例(躁狂发作10例,抑郁发作9例),精神分裂症16例。伴有慢性躯体者34例,占57%。
1.2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整体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整体护理组(药物治疗+常规护理+心理干预、生活
3、讨论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在护理模式中占有主导地位。由于精神病人的特殊性,无法配合完成护理内容,整体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研究发现,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整体护理组在治疗2周时,BPRS评分表明,在总分及各因子方面均有差异(P
根据老年人特点,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生活技能训练,尽可能满足老年人心理需求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的训练改善记忆功能,鼓励患者积极与他人交往,使他们保持良好的智力水平和社会功能;认真落实假出院制度、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使患者、家属及社区工作者了解精神卫生知识,尽早让患者回归社会,让患者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到归属感和成就感。经常采用讲座或联谊会形式与技能及人际关系训练)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5.81±9.47)岁;平均病程(37.25±31.28)天;常规护理组(药物治疗+常规护理)30例,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67.23±8.34)岁;平均病程(36.48±33.41)天;两组在性别、平均年龄及平均病程方面无差异性(P>0.05)。 1.3 评定工具两组在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4周,由专人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对患者进行量表评定。 1.4 统计方法数据资料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结果显示:两组在治疗2周时,BPRS评分表明,在总分及各因子方面均有差异(P
参考文献
[1]张文范,我国人口老龄化与战略性选择,城市规划,2002,26(2):68-72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1-82
[3]张明圆主编,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18-22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160名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修订版的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170份,有效回收160份。创伤的资料由入出院登记处记录,搜集患者的性别、姓名、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病情程度、受伤原因等等。
1.2方法患者的诊断根据我国卫生部颁布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和《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版修订本》[2]。采用自评量表SCL-90、CCMD-3、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3]等诊断标准对患者是否存在应激障碍进行诊断。同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在日常工作中多对患者进行访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倾听患者需求、生理及心理疑虑,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让患者感到亲切、可信赖;认真倾听患者心声,对患者的恐惧、焦虑情绪加以疏导,使患者调整好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应激障碍的程度得到降低;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为患者讲解其病情状况和恢复情况,指导患者日常生活中正确的自我护理措施,增强患者对疾病知识以及自身病情状况的了解,树立治疗的信心;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和身体状况为患者实施有效的康复训练,防范肢体疾病发生,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最后是对干预前后患者的应激障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3数据处理将本次统计调查的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
2结果
本组160名患者中有55例存在应激障碍,占总数的34.37%;另外105名患者为没有应激障碍;两组患者发现,应激障碍患者焦虑、恐怖、抑郁、敌对、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均高于非应激障碍患者,经护理干预之后得到明显的改善。具体情况见表1。
[关键词] 健康教育;产前诊断;临床护理路径;羊水穿刺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7(a)-0160-03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on health education to pregnant women who need amniocentesis
WU Chuncui OU Huixian JI Yan
Department of Obsterics and Gynecology, Huizhou Municipal Central Hospital in Guangdong Province, Huizhou 516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on health education to pregnant women who need amniocentesis. Methods A total of 902 patients who need amniocentesis from January to August 2011 in Huizhou municipal central hospital were enrolled in our study.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dv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of 82 case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health education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820 cases treated with the clinical pathway to the pregnant women and family model health education guidance. Results It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on understanding of information (78% vs 100%), satisfaction to nurses (98.8% vs 100.0%), operation time [(8.0±2.2) minutes vs (6.0±1.4) minutes] and the times of visiting [(5.0±1.2) times vs (4.0±0.3) times]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Conclusion It is benefit to improve understanding of information, satisfaction to nurses and the rate of follow-up, shorten operation time, reduce visiting frequency, and save medical resource.
[Key words] Health education; Prenatal diagnosis; The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Amniocentesis
羊水穿刺是介入性产前诊断技术的一种,通过抽取羊水提取胎儿细胞及DNA,用来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及某些基因病,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产前诊断技术之一。随着大范围对孕妇进行唐氏筛查、地中海贫血筛查,羊水穿刺这类产前诊断技术的使用日渐增多。但部分宣传途径对该检查创伤性的夸大,作用的神化,往往影响孕妇及其家属对该项检查的接受程度及对结论的正确理解。笔者借鉴国外护理同行在护理管理模式中应用临床路径(CNP)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方法,探索了羊水穿刺产前诊断孕妇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实施方法,交流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1年1~8月到本院进行羊水穿刺产前诊断的孕妇90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82例,实验组820例,两组平均年龄分别为32.1(20~41)岁、31.8(18~44)岁;孕周分别平均为16+5周、17+1周,对照组、实验组在年龄、孕周、文化程度、孕产次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关键词】 儿童;感染;躯体疾病;精神障碍;护理措施
儿童感染所致的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 caused by physical infectious in childhood)是指儿童期由病毒、细菌或其它微生物所致的全身性感染引起的精神障碍[1]。为探讨儿童感染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及护理干预措施,作者对我院收治的儿童感染所致精神障碍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1996年1月~2005年12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感染性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患儿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版)(CCMD?2?R)/或《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感染性躯体疾病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2)年龄≤14 a;(3)均经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4)排除其他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共入组26例。
1?2 方法
对入组病例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及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6例中,男12例,女14例;年龄3 a~14 a,其中3 a~6 a8例,7 a~9 a9例,10 a~14 a9例。感染性疾病:上呼吸道感染6例,支气管炎2例,急性胃肠炎3例,病毒性脑炎3例,病素性心肌炎3例,败血症2例,泌尿系感染1例,关节炎1例。上述病例均有体征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查而明确诊断。脑电图检查:20例(76?9%)提示轻度弥漫性异常者,3例(11?5%)中度弥漫性异常。脑脊液常规检验均在正常范围。
2?2 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临床表现极不一致,除原发疾病各自特有的症状和体征外,躯体感染时常有发热、多汗、心动过速、呼吸加快,肠蠕动麻木,活动不灵活,言语障碍,共济失调,运动障碍及感觉异常等。精神症状常有头昏、精神不振、昏睡、头痛、情绪不稳,入睡困难,易激惹等;患儿常出现紧张恐惧、阵发尖叫、环境定向障碍、兴奋躁动。个别患儿在感染疾病较重时明显,随感染疾病好转精神症状减轻或缓解。临床检验和辅助检查无明显异常。
2?3 愈后
26例经病因治疗及心理治疗和护理后均康复出院,未发现后遗症和并发症。
3 护理措施[1]
3?1 环境管理
此类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或其他因素的影响,情绪不稳定,易出现兴奋躁动现象等,故应将其安置于恬静的环境之中,尽量避免外界不良刺激,室内保持安静,空气新鲜,卫生整洁。必要时设专人护理,以免发生意外。
3?2 积极治疗原发病
认真执行医嘱,尽快控制相关感染,按要求服药、注射、输液、退热、解惊等。密切观察和记录病情,注意神志、反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出入量等变化。温湿度适宜,适当,便于分泌物清除和排出。抢救治疗设备和物品完好,必要时及时准确有效的应用。
3?3 加强饮食护理
由于感染引起体力和精力的消耗,必须补充营养和水分,饮食要易消化、富营养,有充分水份。对少数拒食患儿,要耐心喂饭,避免呛入气管,必要时鼻饲或输液。
3?4 掌握接触技巧[2]
工作态度要温和、认真、严谨,一视同仁;仪表形象要自然轻松,言语要亲切、温馨,动作举止要轻柔大方;服务态度和蔼、耐心、礼貌、热情、周到、细致、亲切。避免恐吓、训斥,不用言语刺激,也不能与患儿争执。多用正面教育和引导,不用批评和强制的方法。
3?5 对兴奋躁动、精神症状明显的患儿可给予小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积极控制兴奋症状,加强保护措施,防止意外发生。对狂躁、谵妄患儿,注意避免自伤和损伤他人及物品。避免坠床或摔伤。料理好个人卫生,擦洗、翻身、大小便后清洗、消毒、必要时活动、按摩,保持清洁[3,4],防止湿疹和褥疮。
3?6 加强心理护理,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是耐受力低,反应性强。有不适或疼痛时易急躁,哭闹不安,烦闷或恐惧。要固定护士对患儿进行连续的全面护理,满足患儿情感上的需要,使患儿熟悉和适应医院病室的环境,接受治疗和护理。护理人员要了解患儿的习惯、特点、喜好的玩具和饮食。适度的靠近和接触患儿,一般不要在病重和狂躁时进行,应重点在恢复期,寂寞和不适应时进行。要保持与患儿父母的密切联系,做患儿亲属与患儿之间的桥梁,去除患儿的不安和恐惧心理。也可以应用玩具和视听用具,使患儿视线转移,解除精神障碍,促进饮食和疾病的康复[4]。
【参考文献】
[1]孙素珍,刘福喜,孙玉玺,等?精神疾病护理常规[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8:205~206
[2]冯广顺,汤春明?护理人员与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接触技巧[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5,11(2):174
[关键词] 母婴同室;护理计划单
[中图分类号] R71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6(b)-076-01
我院从2003~2006年对产妇和婴儿使用母婴同室护理计划单,明确护理诊断, 采取有效、恰当的护理措施,有条不紊地安排护理工作,取得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80例,年龄:20~25岁48例,26~29岁22例,30~39岁8例,40岁以上2例。产式:剖腹产58例,平产22例。停经时间:38周14例,39周18例,40周32例,41周16例。并发症:贫血14例。婴儿性别:男34例,女46例。Apgar评分:10分68例,8分6例,7分6例。体重:2 700~3 000 g 10例,3 100~4 000 g 56例,4 100~4 500 g 14例。
2 母婴同室护理计划单的内容与实施
2.1 存在的护理诊断
2.1.1 舒适的改变:疼痛产生此诊断的原因分别为:会阴侧切口12例,胀痛48例,腹部切口58例。
2.1.2 排尿困难,尿潴留产生此诊断的原因分别为:不习惯床上小便20例,会阴侧切口疼痛12例,膀胱水肿2例。
2.1.3 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产生此诊断的原因分别为:产后虚弱50例,手术28例。
2.1.4 睡眠障碍产生此诊断的原因分别为:婴儿频繁哭闹、喂奶60例,疼痛30例。
2.1.5 知识缺乏产生此诊断的原因为:缺乏产后保健和抚育婴儿知识48例。
2.1.6 焦虑产生此诊断的原因为:担心如何做好父母66例。
2.1.7 潜在感染产生此诊断的原因分别为:产道损伤12例,失血过多18例,贫血14例,留置尿管60例。
2.2 采取的护理措施
2.2.1 病情观察促进子宫复旧,观察阴道流血情况80例,产后4 h 鼓励产妇自解小便22例, 留置尿管者注意尿管引流情况58例,注意腹部伤口渗血渗液58例,生命体征观察80例,会阴切口情况12例,新生儿病情观察:面色、呼吸、哭声、反射、肌紧张、体温、脐带、血肿、产瘤、皮肤颜色等80例。
2.2.2 饮食指导产妇饮食直接影响乳汁的质和量,指导合理饮食,避免不必要的“忌嘴”80例。
2.2.3 会阴护理鼓励产妇会阴清洗2~3次/d,健侧卧位,平时尽量保持会清洁80例,会阴水肿者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湿热敷,必要时毫米波照射9例。
2.2.4 母乳喂养宣教母乳喂养好处80例,正确喂奶姿势80例,正确挤奶方法、保持持续泌乳80例,防止皲裂80例,废除“三奶”(奶瓶、奶粉、奶嘴)80例。
2.2.5 新生儿护理协助并指导家属给新生儿换尿布、换衣服80例,示范如何给新生儿洗澡40例,防止发生红臀80例。鼓励产妇24 h后早期下床活动,促进子宫复旧等80例。
2.3 护理评价
产后自解小便80例,子宫收缩好、阴道出血少80例,产妇饮食合理、乳汁充足31例,产妇掌握母乳喂养技巧并能正确示范80例,产妇熟练地给新生儿换尿布39例,会阴、腹部、伤口愈合80例。
4 讨论
4.1 护理诊断明确,护理工作针对性强
执行母婴同室护理计划单,首要工作是对存在的护理诊断明确定位。以往护理工作是一般性护理,日常护理,对症护理,应急护理,护理工作被动。现在执行计划单,首先要针对产妇、婴儿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护理诊断,并且在计划单上标示,使科室所有护理人员都能知晓,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如疼痛剧烈,适当服止痛剂;尿潴留时,适当热敷,穴位按压,必要时导尿;睡眠障碍、心理焦虑,给予心理疏导,必要时给予舒乐安定等药物进行治疗;对潜在感染,早期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有效地预防分娩期并发症发生[1,2]。
4.2 护理措施系统规范,有条不紊
母婴同室护理工作繁复,为防止杂乱无章,要求做到系统化、规范化、有条不紊,护理计划单起到极重要的作用。使护士观察产妇病情,会阴护理,鼓励早期下床,饮食指导,喂养宣教时,都能按部就班,不造成遗漏,对提高护理质量很有帮助。对新生儿观察、新生儿护理等都能有系统、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有效地防止母婴在护理过程中出现意外。并且着重注意产妇心理护理,取得较好效果[1,3]。
4.3 评价准确,自我考核、上级考核都有根据
对护理工作评价,以往都是凭印象,估计。现在执行护理计划单评价一栏中列出具体项目、评价依据,因而护理工作优劣的程度、有无遗漏工作就有了较明确的考核依据。自己可以对照进行自我考核,上级检查考核也有据可依。对患者护理质量提高、病情康复都有重要作用。
实践证明,采用护理计划单后,护理质量大大提高,护士增强了责任心,在观察病情如观察产妇的宫缩、阴道出血、会阴、腹部伤口愈合情况时更加认真,以便做出正确的护理评价,对新生儿喂养技巧、更换尿布等都更加充分地关注,给予及时的指导,护理工作得到了家属和产妇以及上级领导的好评。
[参考文献]
[1]史锦云,刘嘉茵.妇产科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49,124.
[2]汤云珍,陈吉庆.儿科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11.
1.1临床资料
2012~2013年我院共接收了290例精神患者,共有男性患者150例,女性患者140例,最小患者34岁,最大患者75岁,患者病程3个月~14年不等,平均(5.6±0.8)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的诊断标准及分类,包括精神分裂症85例,躁狂症76例,抑郁症67例,神经症48例,其他14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
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人性化护理,观察组的护理内容如下。
1.2.1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观察,对患者给予尊重
保护患者的隐私,避免对患者的精神造成刺激,引起其病情的恶化;此外,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对失去自制能力和暴躁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用耐心来进行护理,疏导患者的心理情绪,帮助患者稳定下来,让其能够对自己的疾病给予重视和关注,建立起治疗的信心。
1.2.2对医院的环境进行改善
患者在进入医院后,因为对环境的不熟悉,害怕有认识的人将自己认出,因此心理比较焦虑。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待患者熟悉环境,为患者进行病房的整理,也可以将大病房进行改造,做成独立间,使用窗帘来进行遮挡,给患者心理安全感。并且鼓励患者多参与社交,对其心理情况进行调整,促进疾病的恢复。
1.2.3针对性的服务
护理的生活,要根据患者的需求和情况来进行护理,避免其情绪起伏,通过爱心传递来让患者感受到尊重和关怀。
2结果
观察组接受治疗和服从管理的依从率为95.17%(138/1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45%(92/145),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控制病情(7.5±2.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4.2±2.8)d,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意外事故发生率为7.5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93%,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