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数字化技术创新

数字化技术创新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17 16:39:0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数字化技术创新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数字化技术创新

篇(1)

长庆油田属于超低渗透油田,油气藏品质差,大多数油气区远离城镇,工作区域分散,油气井分布在沟梁峁沟壑或老少边穷地区,点多、线长、面广,交通不便,社会依托条件差,自然环境恶劣。油气田开发还面临着专业面广,作业区域分散,工艺流程复杂,管理层级多,信息共享难度大等困难。而且,生产场所大多数涉及高温、高压、高硫、易燃、易爆,安全风险高。同时,油气田快速发展面临的工作量增加,人员紧张,成本控制压力大,外部环境复杂等矛盾,无一不制约油气田发展进程。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常规管理面临生产组织管理难度大、安全环保风险高、管理人员供需矛盾突出、管理信息分散、成本控制压力大、管理效率低等问题。

2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的对策

为了有效克服上述矛盾,只有改变原有的工艺技术、设备所配套的生产组织方式,发展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探索新的油气田管理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走工业现代化之路。长庆油田按照“管理体系科学、管理手段现代、生产设施先进、工作环境舒适、队伍素质优秀、科学和谐发展”的理念,全面推进数字化建设管理,构建了“三端五系统三辅助”的数字化管理框架。该框架涵盖三个层面内容:一是前端以基本生产单元过程控制为核心功能的生产管理系统。重点实现对单井、管线、站(库)等基本生产单元的过程控制和管理;二是中端以公司层面生产指挥调度、安全环保监控、应急抢险为核心功能的生产运行指挥系统;三是后端以油气藏管理、经营管理为核心功能的决策支撑系统。

3数字化管理的优势、特点和应用的实际效果

数字化建设是油气田发展过程中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艰巨工程,涉及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劳动组织架构改革、生产组织方式变革等一系列的创新,也是油气田转变发展方式、增强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3.1实现了减员增效。在优化生产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将数字化与劳动组织架构相结合,按生产流程设置劳动组织架构,实现生产组织方式和劳动组织架构的深刻变革,压减了管理层级,优化了业务结构,提高了工作效率,控制了用工总量,大大降低了用工成本。3.2提高了管理效能。通过建成站点-作业区-厂部-公司四级数字化指挥流程管理平台,实现快速准确调度、指挥生产、重要环节智能预警、报警及语音提示、监控到位、信息及时、管理到位的立体化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和发挥数字的作用,“让数字说话、听数字指挥”,变革了管理方式,优化了生产管理流程,使生产管理更加科学,更加智能,更加及时,更加全面。3.3改善了工作条件。现场生产管理由传统的经验管理、人工巡检“、大海捞针”“、守株待兔”的被动方式,转变为智能管理、电子巡井“、精确制导”的主动方式,实现了前端现场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实现了井场无人值守,人员集中住宿,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改善了员工工作环境,实现了人性化管理。3.4实现了本质安全。实现由人的现场判断监控变为远程视频监控,数字化系统的24小时不间断电子巡查、实时监测、智能预警、语音提示,数据的自动采集和智能分析,更加及时和客观,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了及时发现事故和异常状况的效率,使企业生产更加安全;同时,使员工远离了危险工作环境,减少了对危险源点的接触频次,大大降低了人身安全风险。

4数字化管理的保障措施

篇(2)

摘 要:找矿地质勘探技术可以促进矿产资源的开发,对于工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存在的找矿技术多种多样,各自有特点和局限性,因此对于找矿地质勘探技术的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可以进一步实现各种技术的综合功能,提高找矿的效率。本文从找矿技术的现状出发,探讨了传统找矿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方法,希望可以对相关方面的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找矿;地质勘探;创新

引言:

矿产资源是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而找矿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找矿的效率。找矿地质勘探技术创新主要目的是为了综合各种技术的优势,取长补短,进而提高找矿的质量,既要在找矿的理论方法上进行改变,对相关的流程进行优化,也应该注重具体找矿实践的操作,让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互相完善,彼此得到紧密的结合,共同促进找矿勘探技术的进步。

一、找矿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找矿地质勘探技术已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理论研究方面更加完善,而且实地地质勘探的实践也有所提升,但是目前依旧存在些许问题,严重阻碍着找矿技术的进一步创新。

(一)人才缺乏

人才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是理论与实践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很少有学生会主动选择地质勘探相关的专业,学生对于这方面缺乏了解,有兴趣的同学由于缺少合适的指导很容易放弃,因此造成这一领域的人才匮乏,使得技术创新缺少活力源泉。

(二)设备不完善

我国的找矿地质勘探设备与国外相比,依旧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设备精度和设备智能化上,在设备操作技能上也缺少相应的规范化训练,操作人员不能最大化的发挥设备的功能。对于勘探设备的提高,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自主研发,努力提高相应设备的准确度,为技术创新做好基础。

二、找矿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原则

技术的发展都要遵守相应的原则,这样才能将技术的价值最大化,进而提高经济效益。找矿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也要遵循下面几个方面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地质勘探工程在进行时需要统筹规划,综合考虑,实现各方面的平衡。整体性要求在技术实施中要综合当地的地质环境和资源富集度,从施工准备到后果进行全方面的权衡,不能只注重单一的某一环节,顾此失彼,影响技术整体的完美性。整体性的另一方面体现在以人为本和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在找矿地质勘探时不能因为经济效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样的技术创新是不符合时展需要的。

(二)科学性原则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找矿地质勘探技术也面临自我提升的机遇。在技术创新时要遵循科学性的原则,以现有的科学技术为依据,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和演进,不能与科学规律相违背。除此之外,科学性还要求地质勘探技术创新要与时展相结合,当前是计算机信息时代,技术创新应该尽可能的融合计算机信息技术,使现代技术在传统地质勘探中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三)主次性原则

地质勘探找矿过程中有许多流程,在保证这些流程顺利进行的同时要注重工作的主次区分。把握重点工作可以让整个地质勘探具有目标以及方向性,提升工程的效率,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当然,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环境资源、地质条件等次要因素不是淡化忽视,而是有所侧重,如果每个流程面面俱到,显然就丧失了找矿勘探的目的性。

三、找矿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方法

传统的从地表到地底的找矿观念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工业发展的需求。在找矿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上要求综合传统的找矿方法,同时结合现代的信息技术,完善和发展理论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好、更快的进行勘探。其创新方法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地质勘探数字化建设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领域的数字化建设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数字化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来实现对信息的采集和处理以及进行远距离传输的技术。在找矿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上首先应该搭建信息化的数字平台,将卫星读入的地形地貌传入到平台上,这样可以方便技术人员的创新研究,同时还可以凭借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对地质数据进行处理,这显然是人工无法竞争的。除此之外,数字化技术还可以应用在各种设备上,实现操作人员与指挥人员的远距离实时通信。信息数字化技术在找矿地质勘探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具有不容忽视的发展潜力,对于此方面的创新研究应该不断加强。

(二)新型勘探技术的发展

GPS定位技术如今已经逐渐成熟,其通过卫星遥感可以提供精确的地表三维数据坐标,通过对地表信息的收集,并利用矿物辐射能力的匹配可以直接了解地下物质的组成,其优势远大于传统的勘探方法。X射线荧光技术通过发射X射线来显示不同地貌的物理特征,其可以明确发现不同矿产资源间的界限,而且测量精度相比于传统方法极大的提高。显然新型的勘探技术具有传统许多传统找矿方法不具备的优势,因而对它们的应用很有必要。

(三)理论与实践结合

技术创新是找矿的重要途径,理论创新是找矿创新的依据。有很好的理论知识做支撑,才会使实践过程更有效率。在不断地研究中,我们已经掌握了现代性的成矿理论,例如矿床成矿模式、地质力学理论等等,这些知识可以起到很好的指引作用。因此,要强化找矿实践中成矿理论的应用,尽可能的降低风险。

四、结束语

找矿地质勘探技术虽然已经形成一定的体系,但是仍然有许多可以发展的地方,在技术创新中,我们要遵循相应的原则,把握技术潮流,实现矿产资源开发效率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孔维宾.关于找矿地质勘探技术创新的思考[J].华夏地理, 2016(4).

[2].蓝标东. 关于找矿地质勘探技术创新的思考[J].大科技, 2016(14).

篇(3)

“白皮书”分享了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为中国企业在加速数字化转型中遇到的困难和痛点“献计”。大会还邀请了戴尔、联想、惠普、华硕、华为、宏和清华同方等厂商共同探讨了企业转型背景下如何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推动企业快速成长等话题。

数字化转型已经无处不在

IDC数据显示,2017年将有67%的全球1000个大企业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战略核心。在中国,2017年基于第三平台技术和6大创新技术加速器的ICT市场规模将达到30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在2020年将超过50亿元。

然而,目前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面临着紧迫的压力和巨大的挑战。据IDC统计,目前中国85%的企业尚处于数字化转型入门探索阶段,转型诉求还集中在通过数字化技术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生产效率方面。数字化转型人才稀缺以及新数字化业务系统复杂程度高和硬件环境的集成与协同不足,这些问题也阻挠着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前进的步伐。

IDC中国区助理副裁王吉平表示:“未来10年既是中国经济调结构、转方式、创新升级的10年,也是IT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升级的10年,更是企业全方位数字化转型的10年。PC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也被重新定位。”在转型过程中,PC需要转变角色,从传统的办公生产工具转变成为业务赋能工具,通过在产品形态、计算性能、交互方式、协同扩展能力及安全可靠性等方面的创新提升,切合企业数字化转型所需,驱动业务发展。

商用PC举足轻重

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商用PC不仅是核心的办公生产力工具,也是企业业务赋能工具。数据信息在企业转型过程中正变成运营资源。满足新的计算场景的同时,无缝对接各类设备的PC可以有效收集和处理海量数据,创造商业价值。

英特尔中国区市场部总监张怡[在论坛中表示:“一直以来,英特尔都在从战略和策略的高度为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全面支持和不断升级的解决方案。我们凭借长期的技术、市场经验,总结出企业PC换新的最佳周期和更换策略,能够帮助企业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减少安全风险并提高员工效率。同时,英特尔对于智能互联时代数据洪流带来的产业数字化变革,有着较多的理解,我们希望帮助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使产业升级、创新驱动能落到实处。”

篇(4)

关键词:数字化电子期刊;数字出版产业;新媒体产业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0016101

1 引言

当前,我国电子传媒已初具雏形,数字化的深入发展使电子传媒产品发生了质的飞变,并改变了传媒产业市场的结构。新时期,怎么样让我国电子传媒产业来对应当前的数字化变革,这个问题已经摆在当前。数字化变革对传媒产业的影响及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电子传媒业的产品内容、传播渠道、经营运作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2 数字出版产业新趋势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科技发展社会,一切传统事物已被高新事物所代替,我们新闻出版业也不例外。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传统新闻出版业已转为现代新闻出版业,数字出版等新型出版业形态进入高速发展期。自1996年9月24日报社创刊以来,我们先后经历过数次改版。每一次改版,我们呈现给广大读者的都是不一样的直观效果。2007年8月,我们成立了泰州新闻网,我们积极开展数字媒体、手机报及新闻资讯一体化网站业务。“报网互动”成为报业发展的新方向。我们在做好传统报纸出版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和摸索出新的出版形式,先后通过刻录光盘、互联网、手机等载体为工具,策划出新媒体数字期刊。电子期刊它具有可视性、互动性、娱乐性、多样性及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发行成本低而且订阅方便、形式多样,内容紧随当前潮流等优势。我社自数字化期刊以来,已与中国城市联盟34家,苏皖城市联盟16家。我们通过招投标的方式,挑选各类精英数字出版技术及售后服务供应商,与他们共同进行有益的实践和探索,积极打造各类新媒体业务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技术普及推广,新闻出版业的规模、实力、质量及生产效益正日益壮大,发展速度已远超出版业其他业态。

3 数字出版产业新特点

数字出版就是用数字化的技术去加工、生产、使用知识和内容。数字化变的是介质,不变的是优秀内容的永恒。个人认为,纸介质出版一定会逐渐衰退。大家求知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有时间去阅览是有限的。但如果通过数字化处理出版产业,有限的时间却会被最大化利用,还提升数字出版产业的价值空间。

一是数字技术在不断创新。技术创新及高效应用是数字出版发展的新动力。近年来,以移动终端、搜索引擎、电子阅读器等为主的数字出版技术创新层出不穷,高新技术产品不断升级,新型阅读方式不断呈现。新近研发出的一些电子书阅读器,其功能更强大,设计更人性化,使用也更加简便、快捷。

二是手机出版势头迅猛。近年来,手机已逐渐成为人们获取各种信息的主要阅读终端。利用手机查阅新闻、看电视、上网冲浪、阅读、交易已很普遍,为数众多的当代追潮族成为手机出版产业的主力军,为出版产业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在发展速度上,手机出版是增长最快的数字出版产业。由此看来,未来手机出版产业还会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三是产业融合不断深化。传统出版的数字化进程继续加快,积极探索新的出版方式。如《泰州晚报》小记者军事夏令营图文直播系列活动,采用了“全方位”出版,以报纸、互联网、手机阅读等载体,与广大读者互动,通过互动既了解报业中存在的问题,也提高了数字出版运营的快速增长。我们以内容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再不断加深融合其他相关的产业内容,降低了生产成本,拓展了阅读空间,延长了出版物的生命周期。

四是产业格局日趋完善。目前,数字出版的产业格局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逐渐明了、清晰,数字出版企业结合自身优势,找到了适合产业特点的数字出版模式。其经营方式各有不同,格局已成特有模式,在培养用户消费习惯的同时,也建立了持续有效的盈利模式。

4 新媒体产业数字化

篇(5)

关键词:广播电视; 信息化; 创新; 数字电视

在“科技创新,应用服务”的大背景下,广播电视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逐步应用,广播电视技术已经由传统的模式转入了多元发展的时代,并在日益完善的发展中实现了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以下是笔者依据多年的工作积累简单的谈几点看法。

1 信息化技术条件下广播电视技术创新的价值和意义

信息化是科学技术创新的一个衡量标准,同时也是“应用服务”的一个主题,因此,我们有必要认识到广播电视技术工程在信息化技术背景下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首先,在信息化技术条件下,电视广播为了顺应媒体之间的竞争,适应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广电行业发展,进行技术创新是非常必要的,一来可以满足观众对广播电视的更多的信息需求,二来能够积极改善传统的广播电视技术与媒体信息发展的相互矛盾;其次,“伴随着广播电视的全面数字化,传统的电视媒体将在技术、功能上逐步与信息、通信领域的其它手段相互融合,从而形成全新的、庞大的数字电视产业。数字电视是从电视节目录制、播出到发射、接收全部采用数字编码与数字传输技术的新一代电视。”数字电视的维护、技术创新都与信息化技术相互关联,而这种关联则深层次拉动广播电视技术的内涵发展;再有,广播电视以其独特的,能同时传播声音和图象信息的优势,较之其它传播媒介,更加逼真深入地再现生活,反映社会现状。欣赏精彩的电视节目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信息化技术的融入,不仅能够使电视节目更加精彩,而且能够实现通信领域与广播电视领域的对接,能够通过信息技术的传播实现电视广播更加完善的覆盖,从而为提升广播电视的核心竞争力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还有,广播电视是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发展体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作为主流媒体的广播电视,必须围绕整合、联动、集团化运作的方向发展,及时分析目前信息化技术条件下的广电发展现状和趋势、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并研究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与途径。通过技术研究和技术创新,全面推进广播电视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2 信息化技术条件下广播电视技术革新的现状及分析

广播电视技术从诞生以来,经历了机械电视、模拟电视直到现在的数字电视,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条件下,广播电视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研与标准的结合更加紧密,在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的同时,我国广播电视依托国内的科研力量,在技术上实行大胆创新,在广播电视技术的各个领域制定了多个自主创新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这些标准的产生不仅标志着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具体实践,同时也标志着在信息化技术条件下广播电视发展的现状。

2.1 广播电视技术革新的定位

信息化、集团化、产业化的刺激,催生了广播电视技术的创新,在整体的工程技术标准中,广播电视技术的技术标准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和应用,其定位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有线电视网络产业进入历史性战略转型和产业升级期,地面数字电视整体进展缓慢,卫星数字电视从“村村通”迈向“户户通”,CMMB网络基本完成全国深度覆盖,IPTV已经成为重要的新媒体平台,数字视听已经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大视频时代来临。”上述我们可以看出,广播电视技术的定位本身就是围绕信息化技术条件来进行创新发展的,再加之,有线电视、网络电视、移动电视无论是哪种,其实最关键的技术核心就是信号的传播。当前,为大家所熟悉的电视广播传输方式基本上有:微波技术、光纤传播和卫星通信技术。恰恰是由于传播方式不同,因此对传播的技术要求也不相同,在信息化的技术背景下,传输更加快捷,技术恒定,看干扰能力强,而且能与当下的互联网技术实现融通才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2.2 广播电视技术革新的实践

经过多年的发展,广播电视迎来了一次大的飞跃,即以数字技术为主体的技术革命,其最大特点就是以数字形式进行广播,随着有线电视、互联网技术和通信网的三网合并,给广播电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现代广播电视中,数字电视传输方式主要是无限数字传输和卫星传输,也就是说在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中,经过机械电视、模拟电视和电子电视的发展,技术水平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而信息化技术则是数字电视的核心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在应用需求上要实现移动便携的功能,还要实现传输快捷,那么满足这个技术标准的条件则是需要完善的数字及广播和接收设备,精湛的技术水平。地面广播(DTTB)系统所提供的蜂窝单频网功能,不仅提高了设备的功能利用,而且完善还可以宽带服务商、电视运营商以及无线接入的设施商的技术水平提升,促使广播电视传输更加人性化,更加市场化,同时也适应技术标准化的要求。

2.3 广播电视技术革新的内涵

信息化背景下,我国电视广播传输标准也可称之为数字电视广播(DBA:DigitalTV Broadsting and Application)。比较早的时候也称DBA—OFDM。DBM采用了PN序列填充的时域同步正频分复用多载波浪调制技术,这种独特的先进技术有机地将信号在时域和频域的传输结合起来,在频域传送有效载荷,实现扩频技术与技术信号的同步,成功规避了国外技术的专利,获得了较好的传输性能。目前从全球来看,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要先于蜂窝移动通信网络。而S/T-DMB、DVB-H、MediaFLO等几种移动数字电视标准中,基于S/T-DMB、DVB-H标准的网络建设及节目试播又超前于MediaFLO,特别是T-DMB在韩国以及在今后中国的发展,成为当前业界关注的最大亮点。韩国2005年5月最先实现S-DMB商用,又在2005年12月推出了T-DMB标准的手机电视。而美国、日本的MediaFLO、ISDB-T标准主要以在本地应用为主。欧洲采用DVB-H的 手机电视于2006年5月才开始正式商用。但从全球看,DVB-H的发展更有后劲。综上述,可以看出在信息化技术背景下的广播电视技术创新是将三网合并溶于一体的,其内涵的精髓则在于完全的技术创新。

2.4 广播电视技术的现状分析

广播电视的技术创新问题不仅是业界关心的主要问题,而且关系到社会文化的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健身,因此,建立完善的广播电视网络,提高广播电视技术水平是当务之急。在信息化技术背景下,数字电视代表了广播电视技术创新的较高水平,“数字电视以其传输质量好、容量大、以及可双向传送等特点得到迅速发展,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数字电视不但具有广播功能,更重要的是具有交互功能。从交互技术入手,具体论述了数字电视交互传输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数字电视界面的特征,认为交互传输技术为数字电视人机交互界面提供了技术基础。为设计友好、高效、人性化的数字电视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就当前现状来看,广播电视的技术革新现状就是要实现科学管理,运用技术创新的手段进行维护和管理,更快更好地传播电视广播信号,更加科学地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快三网合并后的技术力量提升,更加有效地发挥技术功能。

3 信息化技术条件下广播电视技术革新的创新性思考

笔者认为:信息化技术条件下的广播电视技术革新的创新要切实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技术手段提升功能为主旨,以“应用服务”为创新动力源,以科学的管理和完善的标准为技术管理和技术创新的能力战略体系为核心。

3.1 构建标准体系,推进技术创新

俗话说,行业发展,标准先行。可见,标准化的作业是广播电视技术创新的核心能力,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至今,有线电视的信道传输、信源编码、数字演播室、卫星传输和生硬广播等领域的基础标颁布之后,在我国电视广播的建设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支撑作用,同时也规范了技术管理、技术竞争和技术提升。在信息化技术的条件下,我们还应当充分研究国内外的标准和技术执行方案,并在广播电视的技术标准方面实现科技创新为先导,推进技术水平的提升,不仅3要完善技术管理的程序,而且要填充管理内容,要实现国内标准与国际技术与国内技术紧密结合的办法,依托国内的技术力量,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地面数字电视、数字电影等领域构建完善的标准体系,而且要通过标准的制定来规范行业的技术管理。

3.2 产学研结合,创新技术格局

在这方面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做到广播电视技术的产业化建设,以技术联盟为基础,实现广播电视技术在适应新的历史时期技术提升空间建设,真正做到技术的运用于广泛的技术探索,以技术产业带动运用能力,以能力战略的实现提升技术水平,以大力实施标砖推广和建设来拓宽服务领域;其次,要积极地与高校,科研单位进行深入合作,在广播电视技术的革新上要以技术能力牵引市场发展,要以行业的标准来规范科研技术的运用,要以技术能力的提升来完善行业技术战略的形成,以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来促进技术战略的实现;还有就是要加大科研力度,不仅要发挥技术优势和能力优势,还要制定比较明确的技术战略目标,及时保证信息化技术条件下的广播电视安全传输。

3.3 创新工作思路,实现技术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信息化背景下,高清晰、大屏幕是数字电视发展的重要趋势,目前我国的广播电视技术革新正沿着这个轨道健康发展。我们在建设、健全广播电视技术标准化体系,加快完善业务标准以及其他相关标准制定的前提下,要运用信息化技术,在已有的数字电视配套标准上,根据实际情况,加快技术创新的推进力度,规范推广发展,并且要以科学发展,统筹管理、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去完善技术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曹玉东. 数字电视技术的优越性. 华章,2010(13):45-46.

[2] 李建刚. 广播数字化现在进行时.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1):56-57.

[3] 苏广财. 数字电视发射机技术发展浅析. 广播电视信息,2010(4):33-36.

[4] 李鞍. 数字电视发射机技术发展简析. 西部广播电视,2003(9):34-35.

[5] 蒋晓东,张子洪. 数字电视发射机的技术原理与发展趋势. 科学之友,2011(12):111-112.

篇(6)

2008年11月12日,由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举办的第四届中国音视频产业技术与应用趋势论坛(以下简称AVF),在北京中苑宾馆隆重召开。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白为民出席论坛,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本届AVF以“互联・互通・互动”为主题,从产业的角度看技术的发展趋势,从技术的角度看产品的发展方向,对中国音视频产业2008年进行一次总盘点,并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应用创新”三方面展示了中国音视频产业2009年的趋势。

产业发展迅猛,数字音视频时代到来

在中国音视频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无线化和融合化的发展趋势引导下,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数字音视频产品已经被大众消费者应用到生活、工作中,2008年北京奥运会,则成为最具亮点的数字音视频产品广泛应用的大平台。根据《2008年-2009年中国平板电视消费白皮书》显示,今年国美、永乐、大中平板电视销量同比增幅高于76.8%,且呈现出全年无淡季的销售局面,液晶电视全年销量有望达到1200万台-1300万台。随着平板高清技术的不断升级,数字家庭、移动电视与IPTV的普及与应用,数字音视频时代到来了!

篇(7)

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的落后要求档案管理实现创新传统的档案管理手段主要是以人工检索和查询为主,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还容易出现失误和偏差,同时还严重偏离了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要求。档案管理实现数字化既是时代对档案管理者提出的高要求,也是减轻档案管理者工作负担和压力重要途径。数字背景时代下,实现档案检索数字化,服务手段数字化,档案储存数字化是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的具体要求。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直接关系到档案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因此,传统档案管理服务模式要求档案管理实现创新。

二、传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档案管理工作是顺利开展管理和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保障。随着数字信息化的发展,的管理工作也在不断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高效准确的管理。因此,档案管理工作也需要进行创新,根据时代的需要,调整档案管理内容和管理模式,但是当前有些档案管理者习惯于传统的管理模式,懒于去改革创新,尤其是部分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没有充分的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对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片面的将档案管理工作看作的一项无关紧要的工作,认为档案工作做的怎样都不会影响管理的大局,因而很多领导忽视了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督促和支持,更谈不上进行那个创新。另外,受到传统体制和思想的束缚,档案管理者也将工作重心放在对档案的整理、编目和检索上,对于如何创新服务模式没有进行合理的思考和规划。甚至有些将档案管理工作看作悠闲岗位,安排了一些无关人员参与管理,导致档案管理工作者素质偏低,无法真正的完成档案管理工作。

三、实现档案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

1.档案管理的前提是实现理念的创新

传统的档案管理已经延续很久,档案管理者颇习惯于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导致思想观念僵化,很难去适应新事物,接受新方法,更不用说使用新技术。但是时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数字化已经渗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管理也在逐渐的实现数字信息化,因此,档案管理工作需要紧跟是时代的步伐,创新理念,树立管理的数字化理念,从长远利益出发,改变传统陈旧的管理方式,制定适合新时代数字化的档案管理规划,为档案管理健康顺利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理念的创新是档案管理创新的前提,只有管理理念坚持创新,才能正确恰当的引领档案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档案管理理念的创新具体包括数字化的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手段,创造人性化的服务环境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人才运行机制。

2.档案管理的手段是服务模式的创新

档案管理实现创新需要采取改变传统的管理手段,以一种新的管理手段来实现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随着社会形势以及招生和就业形势的变化,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对于档案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内容和范围的需求也在增加,利用的次数也在增多,因此,档案管理的服务水平迫切需要提高。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档案管理需要紧跟时代的节奏,加快档案工作的服务力度。实现服务方面的创新,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创新新的的服务模式,并且由被动的服务局面转化为积极主动为其服务。实现服务方式的高效化,多元化和社会化,此外,要不断的完善和丰富服务内容,确保哦服务工作的快速发展。

3.档案管理发展的保障是技术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