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计算机安全教案

计算机安全教案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17 16:38:5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计算机安全教案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计算机安全教案

篇(1)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 思维能力 思维敏捷性

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教师的根本任务。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增强教学效果,是信息技术教师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自实施新课程以来,某些信息技术教师不断探索信息技术的新教法,努力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活动,将信息技术课上得有声有色,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也很常见。但是教师对培养学生智力或能力的考虑还不够深入,课堂上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不足,思维的品质不高。那么,应该如何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让思维活起来

人与生俱来就有探索自然与社会的好奇心,青少年尤其强烈,教师如果紧紧抓住这种心理,巧妙地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强大的求知欲、进取心,就会使他们自觉、主动地探索新知。

1.利用问题导入教学,使学生目标明确,有的放矢。教师要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惑学习新内容,在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讨论中解决问题、掌握知识。比如在学习《计算机安全与防护》这一节时,在导入中首先提出问题:①什么是计算机病毒?②计算机病毒与生活中的生物病毒有什么不同?③计算机中毒通常有什么特点?④为什么要防治计算机病毒?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老师的指引下通过教材和自己的经验,逐步解决问题,更好地掌握本节知识。总之,问题式的导入,不仅能使学生目标明确,抓住重点,激发兴趣,更能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如在Word的图片处理教学中,先给出一个任务:对给定的文档插入图片,并设置图片的环绕格式。要求学生先自己探索插入图片和设置图片环绕格式的方法,完成给定的任务,最后老师总结图片处理的基本方法和要注意的事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所需达到的学习目标的学习任务。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当涉及的问题比较难时,要给学生适当的提示,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通过努力顺利解决问题。

二、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的速度或迅速程度。训练思维的敏捷性,牢固的基础知识,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关键,培养迅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途径。教学中有了网络多媒体教室的帮助,老师可以方便地进行Internet的应用、动画制作,网页制作等学生感兴趣且具有实用意义的知识和应用技术教学,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有效活跃学生的思维。在巩固性课堂任务设置中,要尽量综合学生已学的多方面知识。例如:用Word设计贺卡、办报,用excel分析班级成绩,用搭建小型局域网并进行及时信息交流等。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又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开发学生的智力,使信息素质和创造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三、训练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思维的创造性是指独立思考创造出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具有新颖性成分的思维品质,它是在新异情况或困难面前采取对策,独特地和新颖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品质。人们思考问题经常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已有经验的束缚,使思路封闭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如在学习《制作封面》时,在课前教师可以借助电脑的交互等特点,给学生提供大量精美刊物封面,供学生欣赏,并让学生尝试练习封面上的基本图形和各种修饰效果。学生通过利用软件中的自选图形等工具动手操作,通过阴影、立体等达到风格各异的封面效果,在脑子里逐渐形成这种图形的表象,从而积累大量的创作素材。最后经过自己的思考与创新,做出符合自己的封面。通过感观这些新颖的、各具特色的电脑作品,大大加强学生的表象,为发展创造性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强化实践,激活思维

实践是思维的源泉,通过提供丰富而生动的感性材料,进一步升华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实践手段,使学生巩固知识,发展思维。

1.少讲多练。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重实践的课程。在信息技术课中,应注重少讲多练,通过精心导入,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新授学习内容和方法。最后巩固练习。其中,导入和新授的时间应该压缩在15分钟左右,余下的时间让学生通过上机练习,达到掌握、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2.运用多媒体课件,巩固知识。这主要是针对理论性知识。比如《信息与信息技术》、《计算机安全与防护》等,如果采取一般教学方法,枯燥乏味,学生没有兴趣听。但如果做成如竞赛抢答、连线填图等练习形式的课件,以《计算机安全与防护》这一节内容而言,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抢答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电脑中毒的亲身经历明白病毒的症状,这样不但可巩固知识,而且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游戏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恰当地运用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第三单元第二节第一课时《规划应用文档》时,整节课以“小牛试刀”这个闯关游戏贯穿起来,每个关卡对应不同的操作任务,这样使学生感到学习轻松、愉快,又充分学习word中规划文档的方法。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案、学案和巩固案,正确把握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多动脑思考,在独立思考中有所创新。如何在信息课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如何增强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待我们继续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篇(2)

情景一:老师,我的鼠标不能动了。我闻声而去,咦,上前节课还好好的,移出主机后一看,鼠标居然被哪位“高手”拔下来了……

情景二:每次上完信息技术课,下节课的学生会从抽屉里、主机和桌子的缝隙中找到一些零食包装袋、肉骨头和吐在地上已经变得黑乎乎的口香糖……

现在的学生怎么啦?学校在越来越关注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健康,为什么学生还会出现这些不文明的举动呢?当代未成年人的道德现状是不容乐观。

一、当代青少年的道德现状分析

当代中学生思想活跃,思路开阔,敢想敢说,评人论事不拘一格,在物质上互相攀比,追求享乐主义,同时还兼带了独生子女的娇气、自私、任性、孤僻等不良习惯。另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现象也非常严重。另外,据资料表明未成年人的犯罪率居高不下。

此种情况,已经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作为教师,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如何在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更是任课教师在设计教案时都应该考虑的问题。下面,我将谈谈如何将德育融入信息技术教学中。

二、信息技术课程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

(一)发挥教师的“教育智慧”

1 课前准备充分,学生受益。在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重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进行情感陶冶,做到“润物细无声”。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备足课,备好课,能娴熟地运用教材,并能很好地体现教学艺术。

课堂讲解方法很重要,为了不让学生产生逆反和抗拒,我会摒弃生硬的说教方式。我会在讲课的过程中运用学生自己和老师生活中的例子来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比如在讲到《计算机安全与防护》一课时,我会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下亲历一次中毒的过程,让他们联系实际操作的经历分析出现的状况,然后自己想办法找到解决的方法,并让他们自己比较哪种方法更方便、快捷。这样就学会了如何“自救”,以达到“水到渠成”的目的。

2 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现行的《信息技术》教材中没有现成的德育内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德育呢?这就可以慢慢渗透到日常的知识学习和上机训练之中。比如,在学生开关机的过程中,要强调关机不能直接关闭电源。告诉他们这样做是为了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这样,无形中让学生养成爱护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3 注重评价,德育渗透。评价过程中,更要渗透德育教育。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将学会的信息技术迁移到学习、生活中,使信息技术真正体现叶澜教授的“三Z”模式,即“整体、综合、终生”的模式。

(二)结合教材,运用媒体,联系生活

1 结合教材,渗透德育。教材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载体,在教材中挖掘教育切入点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德育教育,这是在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方式。比如,在介绍计算机发展史时,展现国内与国外的差距(用的操作系统是微软公司的,芯片是美国的,许多软件都是英文版的),让学生产生危机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从小立志为国争光。当然,也要让学生们看到国产软件发展的希望。

2 运用媒体,渗透德育。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走进课堂。如在讲授多媒体技术这节课时,素材选取的就是安徽黄山的视频与图片,通过文字阅读、图片欣赏、视频浏览等多媒体手段,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壮丽山河,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3 联系生活,结合教学,渗透德育。通过选取以时事为主题的任务进行思想教育。在给学生布置操作任务的时候,要尽量选取与时事有关的主题,并要求学生在作品中加入自己的评论。

(三)关注学生。热爱学生

1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价值。叶澜教授认为:“每一个学生都具有独一无二的、别人无法替代的价值,而且是宝贵的教学资源。”作为教师,要承认差异、关注差异,正是有差异,才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丰富多彩、更贴近生活,也更多了创造和创新。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的生命价值,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样,这种爱也会有反馈、有回报。

2 注重学生品质的完善。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实现学生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让学生去感悟人生、珍爱生命,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道德品质、提高社会责任感。

3 培养个体主动发展的能力。培养个体主动发展的能力是基础教育中开发人的生命潜能的最本质的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自己去想想,然后试试,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不仅主动,而且争先恐后要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注重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篇(3)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培养要求、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方法、网络化、实训体系

一、关于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学生会计电算化能力的培养要求

早在10年前,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改革研究组就已经提出:会计电算化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以提高学生掌握一定的程序开发、设计、修改能力为辅。并提出在大学会计专业应设五门课程,即电子计算机基础、计算机高级语言、会计电算化软件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程序设计基础。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电算化会计教学,毕竟不同于社会上会计人员的初级、中级、高级会计电算化的培训。财政部在1994年5月4日的《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指出:到2010年,力争使80%以上的基层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从根本上扭转基层单位会计信息处理手段落后的状况。因此,高职高专的毕业生首先应当能够熟练操作各种会计软件,并具备掌握会计软件的维护技能。应当说,这一基本技能是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最低要求。

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并非纸上谈兵,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更需要操作网上的相关软件,才能藉以了解电子商务的整个运作流程,掌握电子商务会计核算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的基本原理。而要深入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又必须介绍典型的管理软件(如ERP等),使学生从中熟悉这类软件的功能结构,并且领略现代管理的新理念。

计算机安全控制是未来信息管理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特别是面临网络的复杂环境,黑客的攻击防不胜防,因此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网上会计信息的传递与存储、保障网上电子结算安全所采用的技术与方法,以及信息加密与解密的基本原理。

必须提及的一点是,当前所使用的会计电算化教材中,尚有不少的教科书介绍有关程序编写,并要求学生掌握应用程序编写所使用的命令、语句、函数等。在会计专业本科教学中,由于学生在一、二年级就已经学了FOXBASE、FOXPRO、Power Build等数据库管理系统,因而对会计核算中的帐务处理、会计报表、工资等模块的程序编写都能驾轻就熟。

二、关于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学生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定位

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主要取决于合理、科学的专业培养目标,而合理、科学的专业培养目标应建立在科学的社会岗位的现实需求及其发展方向上。当前,从各版本的会计电算化教材上看,其教学目标主要有3类:一是操作型,侧重于介绍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含义以及某种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二是设计型,侧重于介绍会计电算化系统各个模块的基本实现方法;三是操作设计型,是介于操作型和设计型之间的教学目标。

三、关于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学生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方式方法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方面,可以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案例教学法、逆向思维教学法、作业设计教学法等多种方法。讲授法主要是由教师给学生讲解课程知识点。演示法主要是教师将会计软件操作方法通过计算机给学生进行操作演示。实验法主要是学生通过上机实验的方法学习和把握会计软件的操作方法。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达到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逆向思维教学法”是指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会计软件的常规操作顺序是沿着“账务系统初始化一凭证处理一账簿处理一报表系统初始化一报表编制”等业务流程处理会计业务,但在运行会计软件中碰到例如完成资产负债表编制后发现报表不平衡的问题时,分析其不平衡原因按照会计软件常规操作顺序的相反方向(即“报表系统初始化是否错误账簿处理是否错误凭证处理是否错误账务系统初始化是否错误”)逐一分析和检查,直至找到原因并加以解决。逆向思维教学法是掌握解决会计软件运行中出现的系列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作业设计教学法”要求学生根据所学过的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业务知识,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行设计一套作业题(即模拟企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的经济业务资料),并通过上机实验不断修改完善,最后要求学生提交作业设计的纸质打印文稿、电子文稿、运行作业所产生的账套备份数据等。

在教学手段方面,可以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和多媒体课件。在多媒体教室中,借助于计算机、网络设备、多媒体教学软件、音像系统等多媒体设备,在常规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引入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授、实务操作演示、案例分析等,教学更直观、高效、准确:有利于改变传统的单调枯燥的语言叙述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使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去从事学生的上机练习辅导工作。

四、关于会计电算化课程内容学习的网络化

网络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实施网络教学必须具备网络平台和网络资源(即课程网络课件)这两个基本条件。在教学实践中,借助校园网和课程网络课件(课件内容包括教学大纲、电子教材、电子教案、教学视频、实验指导、实验习题、练习题库、疑难解答、自测考试等模块),学生在课程内容学习方面,可以做到随时随地安排,掌握学习主动权,实现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