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7 16:38:5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血压的防控措施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又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我国存在着患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及控制率低的特点。对其进行干预是目前防控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策略。我们于2008年6月至8月按照辽宁省项目办要求,对辽宁省阜蒙县农村高血压患者进行系统的筛查并对部分发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现把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6月至8月,收集阜蒙县农村25个乡镇191个行政村35~75岁常住村民,(居住5年以上),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严重心功能不全,明显肝肾疾病,恶性肿瘤等。采取随机分层抽样方法共调查30200人。
1.2.1 调查方法 采用省项目办统一的调查问卷,经省、县项目办统一 培训合格的乡村医生入户面对面询问调查,并由县专家组对10%研究对象进行入户或电话督察回访,以保证其真实性、科学性。
1.2.2 调查内容 ①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电话;②是否吸烟、饮酒、是否高盐饮食,有否高血脂,糖尿病等;③血压相应情况,是否知晓高血压,是否用药治疗,血压控制情况等。
1.2.3 血压测定方法及高血压诊断标准 统一采用省项目办指定的欧姆龙431c血压计采取右上肢连续3次测量,间隔至少一分钟,取3次平均值。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判定高血压,即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
2 结果
2.1 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调查30200人,确诊高血压11321人,男:4641人,女:6680人,患病率为37.49%,高血压知晓率44.2%,治疗率30.1%,控制率为4.6%
2.2 高血压患者数及危险因素情况见表1。
3 讨论
3.1 本次调查辽宁省阜蒙县农村高血压患病率为37.49%,明显高于有关资料显示的农民高血压患病率25.31%,知晓率、治疗率与有关文献报道大致相同。高血压控制率为4.6%,明显低于2002年我国抽样调查的高血压控制率8.1%,更低于最新JNC-7公布的美国的高血压控制率34%。血压水平与未来心血管事件危险间的相关是连续性和持续性。对血压进行干预是目前防控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策略。本次调查样本大,较真实的反映了阜蒙县农村高血压流行状况,将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3.2 本次调查辽宁省阜蒙县农民高血压合并肥胖62.9%,合并吸烟48.69%,合并饮酒67.99%,合并高盐饮食89.45%。前3项与有关调查无明显差异,高盐饮食尤为突出,合并2种以上危险因素尚未统计。吸烟是可改变因素,应重视对高血压群体加大控烟措施[1],但也有报道吸烟与高血压控制情况尚存争议。高血压预防实验(TOHPⅡ)发现,减轻体重与降低血压之间存在剂量正相关,保持正常体重对防控高血压促进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2,3]。过度饮酒及高盐饮食是高血压病及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阜蒙县系北方蒙族聚集区,由于气候,民族习惯,生活方式等特点,限制饮酒及控制高盐饮食是防控高血压病的难点、重点。近年来本地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这必将对防控高血压产生积极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王文.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要点解读.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7,14(10):47-51.
长期以来,高血压并不为人重视,其病程绵长,病痛亦不十分明显。但鲜为人知的是,与高血压密切相关的心血管病已占中国总死亡原因的首位。
中国卫生部关于疾病死因构成的调查中,癌症每每位居首位,相随其后的分别是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因后二者病理相似,通常统称为心血管病,而高血压作为心血管病的一种,是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脑中风的学名——编者注)的主因。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2012年4月出版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1》显示,心血管病早就远超癌症,达到中国总死亡构成的41%,而癌症不过占据死因的四分之一左右。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教授陈伟伟介绍,多项研究已经证实,三分之二的心血管病死亡都跟高血压有关。
不受重视,发病率日益攀高,最终酿成大患——高血压的发病趋势正是中国当前慢性病发展趋势的一个缩影。慢性病是相对于传染病而言的,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有病程长、病因复杂特点。2012年5月21日,卫生部等15部委联合《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年-2015年)》(下称《规划》)称,中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在快速上升,现有确诊患者2.6亿人,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中国总死亡人数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70%。在长期关注慢性病防控的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孔灵芝看来,无论是就对健康的杀伤力还是从疾病的社会负担而言,慢性病的危害都是最大的。
如控制得当,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小病”初期就进行干预,慢性病危害本不至此。首次由多个部委联合制定的慢性病防治规划显然有意扭转这一局面。《规划》指出,将致力于未来三至五年间,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尽快遏制慢性病高发态势”。愿景很美好,能否实现却还是未知数。“目前(中国)慢性病防治能力的提升还跟不上患病率增长的速度。”世界银行高级卫生专家王世勇说。
致命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损伤的全身性疾病,可导致冠心病、脑血管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其主要危险诱因,包括高盐饮食、超重或肥胖、过量饮酒等;同时,有家族遗传史的人更易患有高血压;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但仅就一般性症状而言,很多人血压升高后只是感到头晕、耳鸣,难以引起重视。
高血压可能导致的致命性恶果就此为人忽视。《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1》显示,随血压水平升高,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也相应增加。50%至75%的脑卒中发生与血压升高相关;40%至50%的心肌梗死同样可归因于此。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调查发现,中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约350万人,即平均每死亡五个人中,就有两个是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中国迄今进行过四次大规模的高血压患病率调查,数据显示,高血压患病率一直呈明显上升的趋势。最近的一次全国性调查为2002年,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较之前1991年的调查,上升了31%。
财新记者获悉,第五次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计划于2012年6月28日正式启动。不少专家预计,此次计划覆盖50万人次的大规模抽样调查,得出的高血压患病率将在25%至30%之间,较2002年的18.8%涨幅更为强劲。
据陈伟伟介绍,此前在一些地区性调查中,高血压患病率已有多地超过30%。2004年天津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已达到31.57%;2007年黑龙江1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也达到30.48%。更让陈伟伟担忧的是高血压目前呈现的年轻化特点,在年轻人群中增速更为迅猛,以及贫困地区发病率的快速增长。“在高血压(患病)方面,可以说已经完全取消了城乡差异,城乡接合部的患病率可能比城市更高。”
由此带来心血管病患病率的攀升。在医学界人士看来,这本可避免。“高血压是花费很少就可防控的疾病”,陈伟伟说,控制高血压的药品价格低廉,治疗手段简单,只要坚持测量血压、按时服药,并辅之以饮食习惯等生活方式的干预即可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从而使心脏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病的患病率迅速下降。
但这些措施并未有效实行。2002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发现,高血压知晓率仅有30.6%,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仅6.1%。也就是说,大约七成的高血压患者甚至不自知自己的血压状况,遑论治疗与干预。
就此,高血压小病拖成大病成为常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社区处处长施小明对财新记者说,虽然高血压花费不高,但若出现心脏病、中风等高血压并发症,医疗费用则是一笔巨款。来自世界银行的一份中国慢性病报告指出,农村慢性病患者中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的比例是城市患者的2倍多。“高血压造成的疾病负担排在第一位,这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施小明说。
基层不设防
高血压并非中国独有,为何在中国如此失控?2010年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一项研究披露,大约50%的美国高血压患者已经得到控制,健康状况呈明显改善,这远高于中国2002年调查显示的6.1%的控制率。
前述中国15部委联合的《规划》提出,至2015年,要求35岁以上成人血压知晓率达到70%,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40%,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达到60%;脑卒中发病率上升幅度控制在5%以内,死亡率下降5%。问题是,这些指标目前的基数都非常低,实现目标任重道远。
“善医行”公益组织发起人刘凤梅今年5月在河北宁晋农村发现,村中已确诊高血压病人200人,潜在病人200人,已确诊患者甚至不懂按时服药,而村医只有血压计和听诊器,没有小型心电检测仪器支持,高血压并发症多发。
这与现有公共卫生政策相悖。2009年7月,卫生部启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明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病人指导,35岁以上患者要求首次门诊时测量血压,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要对确诊的患者登记管理,定期随访。这些服务主要通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免费为全民提供,是一种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药费方面,由新农合或医保统一报销,减轻病人用药负担。
但真正做到上述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十分有限。200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显示,55%以上县没有慢性病防治专业机构;约15%的县没有慢性病防治专职工作人员;只有不到45%的县级疾控中心开展了慢性病监测,在调查前一年内,仅30%左右的疾控中心开展过慢病干预工作。
前述《规划》提出,要让慢病患者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接受长期管理和治疗。然而,财新记者了解,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琐碎,几无回报,多数基层医疗机构毫无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许多地区的公共卫生经费迟迟不能到位,这被基层医务人员称为“只让马儿跑,不让马儿吃草。”“过去三年的公共卫生经费到现在都没有发给我们。” 陕西子长一位乡镇卫生院院长说。
即便在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逃避公共卫生服务的行为也屡见不鲜。据王世勇介绍,世界银行5月在南方某省考察时发现,高血压患者档案中,每位患者的血压都完全相同,所有患者均无吸烟、饮酒习惯,明显造假。
“尽管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均等化,但全国范围肯定有前有后,须逐步推进。”陈伟伟说,高血压的特点是“一管就灵”,上海、嘉兴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对高血压管控后,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明显下降,可多数地区还无法达到这种管控水平,“有钱的问题,也有技术的问题,很多基层医生的能力还有待提升。”
村医一级尤难落实上述公共卫生安排。刘凤梅告诉财新记者,一位湖北恩施村医随访高血压村民,动辄就要走几公里山路,而这位村医同时还负担着上千村民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任务过于繁重。在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2012年4月举办的“中国乡村医生生存状况研讨会”上,健康档案大量造假的情况即被曝出。来自安徽和山西的村医都反映,健康档案随访量大,统计慢性病人数时,往往依据上级提供的数据安排人数,许多村医把自己的亲朋好友登记在册,应对检查。
财政投入两难
不乏学者认为,高血压等慢性病防控止步不前,与财政投入不足息息相关。不过,借着新医改的东风,公共卫生的投入几年来已持续增加。2009年,公共卫生经费为人均15元,2012年已涨至人均25元,如人口以13亿计算,这意味着财政今年至少拿出300多亿元用于公共卫生。另外,对于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财政亦有逾千亿元补贴。
不过,相对于各类慢性病均大幅上升的趋势,不少疾控专家仍认为投入远远不足。据世行报告预测,由于老龄化的加速、生活方式的不健康,2010年至2030年间,40岁以上的人群中,慢性病患者人数将增长2倍甚至3倍,其快速增长主要集中在前十年。所有慢病负担中,心血管病比重将超过50%,肺癌人数将增加5倍。
在专家看来,加大投入抑制慢性病十分必要。“此前已有研究表明,每投入1元资金进行高血压防治,就可以节约心脑血管治疗费用8.59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教授王增武说。
以高血压防控为例,2010年,针对贫困地区的高血压患者,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曾提请卫生部开展“全国贫困县高血压防控关爱行动”,对全国200个贫困县免费提供三种基本药物。当时测算的项目金额并不高。据王增武介绍,200个贫困县只需5.5亿元,涵盖了对高血压随访管理、健康教育及药费等各个环节。但这一项目最终未能立项。
“总体的经费肯定还是紧张的。”王增武说,此次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即将启动的第五次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同样经历了经费的苦恼。该项目由科技部立项并提供资金,考虑到样本量大、需时长以及大量的针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预算为9000多万元,但实际批复的资金只有2000多万元,巨大的资金缺口“只能后期再想办法”。
不过,伴随财政对公共卫生服务投入的不断增加,公共卫生经费的使用效率也令专家们担忧。“我们到现在都还没有形成对公共卫生服务质量考核评估的标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副主任马吉祥坦言,“现在地方报上来的数据好多都是虚的,我现在要知道实实在在的数是多少,知道自己有多差,才知道自己离目标还有多远。”
公共卫生服务激励机制也一直未能建立,激励缺失带来效率的低下。在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了减少未来可能发生的医疗费用,医保是慢病防控的主要主导方,而非中国通过行政力量干预。
尽管人社部已经提出推行门诊按人头付费等新型付费方式,希望将患者的医疗费用变为医疗机构的成本,引导医疗机构为患者做好预防,但在全国还极少有地区真正施行。
在医疗机构仍然按项目付费的情况下,医务人员更易倾向于增加医疗费用,而非减少。北京市一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告诉财新记者,医生根本没有积极性去随访,只想在社区中心看病、开药。
【关键词】高血压;患病率;判断标准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633-01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是脑卒中和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开展社区人群高血压防治,是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有效的措施。准确掌握高血压人群患病情况是预防和控制该疾病的重要前提,亦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提供基础资料。为此我们在开展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对调查患病判断标准进行探讨。
1 对象、内容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及范围:无锡市18岁及以上居住6个月以上居民。在无锡市9个县区中的7个县区采用随机整群采样的方法,共抽取了55个社居委(村委)45061人。
1.2 调查方法:对调查对象进行入户问卷式调查。血压测量采用水银血压计连续测量两次,每次间隔30秒-1分钟。
1.3 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主要慢病史和身高、体重、血压等体格检查。
1.4 判断标准:
既往病史者:经临床医生确诊过;
血压升高:无既往病史,计算两次测量平均值,收缩压≥140 mmHg 和( 或)舒张压≥90 mmHg;
新查确诊病例: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基层版〔1〕高血压诊断标准,对上述血压异常者进行非同日3次随访测量血压均到达收缩压≥140 mmHg 和( 或)舒张压≥90 mmHg者为新查确诊病例。
1.5 质量控制:本次调查由市疾控中心统一方案、统一调查表、统一作业指导书、统一抽样和统一质控要求;方案和调查表经过了专家论证。调查员和质控员都经过培训合格。为了防止调查易出现的年龄和性别偏差,市疾控中心根据各地人口分布在作业指导书中明确了样本中性别年龄的构成。
1.6 数据处理分析:调查数据采用双人双机录入统一的Epi Data数据库中,并进行了二次清洗整理,后期新确诊病例同时在数据库中修正。运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总患病率
本次调查18岁及以上人群45061人,查出高血压患者10372人,患病率23.02%。
表1显示,无锡各地高血压患病率在22-26%之间,新区因为外来人员年轻人偏多。患病率偏低。
3 讨论
众所周知,高血压已经成为威胁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是我国预防控制的重大疾病之一,亦是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的主要疾病之一。因此准确掌握其流行病学,尤其是其患病率是评价预防控制效果的重要指标,也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高血压患者管理的本底指标。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有高血压患病率的调查报道,但同一城市不同区域的患病率相差很大〔2〕〔3〕,有相似生活方式、经济水平的相邻城市患病率差别也较大〔4〕〔5〕,而本次在无锡市开展的大样本调查,质量控制比较严格,各地区患病率结果比较接近,也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从本次调查结果看,在调查时无高血压病史而血压升高的人群中,通过非同日三次随访,只有不到30%的被明确诊断为高血压,而其中大部分血压升高的人群没有作为高血压患者列入患病率统计,实际患病率是23.02%而非29.05%。这还和高血压预防控制的另一指标“知晓率”密切相关,实际知晓率应该接近90%而非71%〔9295/(9295+3795)〕。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基层版中明确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非同日3次随访测量血压均到达收缩压≥140 mmHg 和( 或)舒张压≥90 mmHg者可诊断为高血压,但目前在人群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中都将调查时(同日、同时)血压超标者作为高血压患者进行统计〔2〕〔3〕〔4〕〔5〕,这样就把很多没有达到诊断标准的正常人判断为患者,夸大了高血压的患病率。本次调查作为一种尝试探讨在不同判断标准下人群调查高血压患病率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基层版
[2] 葛庆.南京市白下区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调查. 江苏卫生保健2012 年6 月第14 卷第3 期.P5
[3] 徐翠林,包磊,曹慧等.南京市雨花台区高血压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华南预防医学2012 年2 月第38 卷第1 期.P10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观察;分析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所特有的疾病之一,据统计目前妊娠期高血压占妊娠的9.4%-10.4%[1],由于该病对孕产妇和围生儿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影响了优生优育,因此加强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观察与相关分析,对有效防控该病的发生及降低不良事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于2009年2月-2010年10月在本院选取8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符合《妇产科学》[2]相关诊断标准,同时对存在以下情况者给予排除:①因精神疾病等因素而影响交流无法沟通者;②未按照本次研究规定执行者。另外80例妊娠期高血压者病历资料显示年龄22-42岁、平均年龄(29.86±1.00)岁,发病孕周28-40周、平均为(35.0±1.0)周,55例初产妇、25例经产妇,单胎78例、双胎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类:妊娠期高血压者55例、轻度子痫前期13例、重度子痫前期10例、子痫2例。同时所有孕产妇均签署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
1.2研究方法回顾性观察与分析8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相关病历资料,同时参考目前临床试验设计要求以及《妇产科学》[2]相关标准,设计《8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临床观察报告表(Case Report Form)》,并由专人对表中的内容进行详细记录及观察,并对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1.3治疗方法①注意休息、保持心理舒畅以及给予补充蛋白质和含有热量的食物。②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别采用镇静、解痉、降压、利尿和扩容及强心等治疗原则,例如可选用25%的硫酸镁20ml静脉推注(5-10min完成)、然后以1-2g/h的速度静脉滴注进行解痉处理,而扩容治疗可选取丹参注射液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等,同时根据血压情况给予20%甘露醇脱水降颅压。
1.4统计学处理方法此次所得全部数据均利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其中计量资料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18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分娩方式观察统计结果见表1所示。通过表1中相关数据可知p
表18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分娩方式观察统计结果(n,%)
2.28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并发症观察统计结果见表2所示。通过表2中相关数据可知p
表28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并发症观察统计结果(n,%)
2.38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围生儿情况观察统计结果见表3所示。通过表3中相关数据可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程度越重提示新生儿Apgar评分越低。
表38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围生儿情况观察统计结果(n,%)
3分析
妊娠高血压病作为妊娠期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常常导致诸如颅内出血、DIC及多器官衰竭等并发症,因此是造成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因素,所以加强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特点观察与治疗措施分析对预防该病的发生及降低死亡率较为重要。
从本次观察中可知妊娠期高血压程度越重,剖宫产的发生率也就越高且并发症越多以及围生儿Apgar评分就越低。鉴于此种情况,我们认为首先对于较为轻度者建议孕产妇注意休息、给予左侧卧位且加强监测,一般无需特殊处理;而对于较为严重者则按照解痉、镇静、降压、利尿及扩容的治疗原则进行对症处理。另外由于妊娠期高血压会导致全身细小动脉痉挛而引发机体器官血流不畅及血供较差致使组织细胞缺氧而诱发胎儿死亡,所以妊娠高血压时间越长对母婴影响越大,所以我们认为一旦条件成熟应及时终止妊娠,而终止妊娠可采取引产或是剖宫产的方法,例如本次阴道分娩占72.50%、剖宫产占27.50%,且随着病程时间的延长剖宫产发生率越高,因此更加严重的影响了产妇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成年人;农村地区;高血压;知晓;治疗;控制;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8-0004-03
高血压是我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991~2002年的10年间已经上升了31%,城乡患病率达到19.3%和18.6%,但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仍偏低[1]。近10年来调查结果显示[2,3],高血压的患病率上升的同时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也普遍提高,但仍有大量高血压患者缺乏对自身患病的认知,无法得到正确的治疗和良好的控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农村人群对健康的需求增加,因而农村地区成为高血压的防控新重点。本研究2011年1月~2012年5月间对平湖市农村地区成年人群高血压防控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方法,按平湖市农村地区地理位置选择6个乡镇作为调查点,对调查点内年龄≥35岁户籍人口进行抽样调查,应调查人口4 683人,删除资料不完整者108人,有效数据4 575人,应答率为97.69%。
1.2 调查内容及方法
采用统一制定的调查问卷,收集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劳动强度等人口学特征,吸烟、饮酒、高盐饮食等生活习惯,心脑血管病史、家族史及高血压诊断、知晓、治疗和控制情况。采用专人发放问卷面对面询问填写的方式收集资料,调查人员均经过相关培训和考核,由专人进行问卷质量控制。高血压知晓为患者对自己患高血压已知晓,治疗为正在进行药物治疗,控制为通过治疗测量当日血压控制在140/90 mm Hg以下。
1.3 体格检查
测量调查对象身高、体重、腰围,计算体重指数(BMI)。采用校准后电子血压计在患者平静状态下测量肱动脉血压,连续测量3次求平均值作为血压值。
1.4 诊断标准
高血压诊断依据2010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标准[1],本调查高血压人群新诊断及既往诊断的患者。肥胖为BMI≥28 kg/m2,超重为24 kg/m2≤BMI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录入后采用SAS9.2进行统计学处理,定性资料采用率表示,应用χ2检验进行分析,影响因素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血压患病一般情况
4 575人中,男2 367人(51.74%),女2 208人(48.26%),年龄35~84岁,平均(52.84±13.29)岁,诊断为高血压1 112例,高血压粗患病率为24.31%,标准化患病率为22.19%,其中485例对自己患高血压知晓,知晓率为43.62%,知晓患者中425例接受药物治疗,治疗率为38.22%,仅110例测量当日血压控制在140/90 mm Hg以下,控制率为9.89%。
2.2 不同人群高血压知晓、治疗、控制情况
不同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劳动强度、体重及有无家族史患者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劳动强度、体重及吸烟与否、有无家族史患者治疗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性别、年龄、教育程度、饮食习惯、体重及吸烟、饮酒与否的患者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3 影响高血压知晓、治疗、控制相关因素分析
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带入,结果显示,知晓率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和家族史(P < 0.05);治疗率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教育程度、体重、家族史(P < 0.05);控制率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教育程度、吸烟、体重及高盐饮食(P < 0.05)。见表2。
3 讨论
平湖市属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农村人群生活和文化教育水平也得到明显提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由于生活方式趋向城市化,总体运动量减少,加上高盐饮食习惯,本市农村地区高血压粗患病率达到了24.31%,标准化后为22.19%,也超过了2002年全国高血压普查结果18.8%的患病率[1]。2005年浙江省11市城市社区人群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18.7%,较1991年增长了155%[2],而本研究中农村标准化患病率已较之上升了约18.67%。表明随着社会发展,我市农村地区高血压患病率明显上升,农村地区应成为我市高血压防控的新重点,防控范围应由城市向农村扩大,加大农村地区防控的力度。
高血压知晓、治疗和控制与人群对健康的关注度及社会宣传力度密切相关,并对高血压的防控有重要的影响,目前高血压防控仍存在知晓率低、治疗不足、控制不力的严峻形势。王晓波等[4]2002年调查河北农村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26.1%、21.4%和1.7%;刘双双等[5]2004~2005年调查辽宁省农村地区高血压知晓率为27.0%,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22.6%和1.0%;杨丽等[6]2008年调查甘肃、青海、山西和新疆农村居民高血压知晓率31.13%;李岩岩等[7]2008~2009年调查连云港农村社区知晓率、服药率和控制率分别为71.8%、44.0%和2.7%。可见农村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在不同省市存在差异,知晓率和治疗率近年来逐渐升高,但控制效果却并不理想。本研究结果显示,本市农村地区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43.62%、38.22%和9.89%,其中控制率高于多地调查结果,但高血压控制现状仍不乐观,控制率依然非常低,严重影响了高血压治疗的效果。
本调查结果显示,男性、55岁以上、文盲、重体力劳动、肥胖、腹性肥胖及无家族史的患者知晓率偏低,75岁以上患者知晓率最低;男性、35~44岁、75岁以上、文盲、重体力劳动、吸烟、肥胖、腹性肥胖及无家族史患者治疗率偏低,腹性肥胖患者治疗率最低;男性、65岁以上、文盲、吸烟、饮酒、高盐饮食、肥胖及腹性肥胖的患者控制率偏低,高盐饮食患者控制率最低。经多因素分析,知晓率主要影响因素顺序为年龄>家族史>教育程度>性别;治疗率主要影响因素顺序为体重>性别>家族史>教育程度;控制率主要影响因素顺序为高盐饮食>吸烟>体重>性别>教育程度。可见男性、高龄、教育程度低、吸烟、肥胖尤其是腹性肥胖、高盐饮食习惯是导致本地区农村高血压知晓、治疗和控制率偏低的主要因素。
知晓率提高需要患者重视自身健康,了解自身存在的高血压危险因素,因而较高的文化水平和素质更有利于接受和获取相关知识,高龄患者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男性患者对自身健康关心程度不及女性,家族史可视为一种高血压宣传方式,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居民对相关知识接触较早[8]。因此,农村高血压宣传应易于传播、易于获取和易懂,加强对老年人群和男性的宣传力度,从而提高本地区高血压知晓率。高血压治疗需要长期坚持,需要患者与医疗机构配合完成,依从性高低对治疗效果影响显著,本研究提示肥胖尤其是腹性肥胖患者治疗率最低也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患者由于不良生活行为导致肥胖,对其而言行为习惯的改变难度也最大,依从性较低,性别和教育程度的影响与认知程度有关[9]。因此,农村高血压治疗关键在于患者管理,对患者行为习惯的干预,改变不良生活行为,加强随访、用药指导及督促,提高治疗依从性。高血压治疗的目标是控制血压在理想范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高血压是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高危因素,良好的血压控制有利于患者长期健康的生存。北方居民多高盐饮食,因此高血压发病率较高[10],本调查结果显示本地农村也有较多喜好高盐饮食的居民,高钠低钾的饮食习惯不仅促进高血压的发病,更不利于药物治疗控制,吸烟、肥胖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影响高血压的控制效果[11]。因此,农村高血压控制应结合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改变高盐饮食习惯,推广低盐健康饮食,提倡戒烟、增加运动量。综合各项措施,将有助于提高本地区农村高血压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2] 徐小玲,唐新华,金宏义. 浙江省社区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服药率和血压控制状况分析[J]. 中国心血管杂志,2005,10(1):36-39,45.
[3] 屈亚莉,谭素芳,袁双双,等. 三峡农村地区高血压流行及防治现状[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9):861-864.
[4] 王晓波,姜红,王本华,等. 河北省农村高血压患病的知晓率控制率和治疗率以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5,13(5):217-219.
[5] 刘双双,郑黎强,孙兆青,等. 辽宁省阜新农村成年人高血压知晓治疗和控制情况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2010,39(6):491-493.
[6] 杨丽,徐显娣,刘亚涛,等. 农村居民高血压知识、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公共卫生,2012,28(8):1026-1030.
[7] 李岩岩,沈寅虎,秦献辉,等. 连云港农村社区高血压知晓率、服药率和控制率现状研究[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15(2):98-100.
[8] 张春雨,牛广明,赵世刚,等. 牧区蒙古和汉族5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调查[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40(9):786-790.
[9] 聂建军.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综合干预研究[J]. 中国综合临床,2012,28(7):709-711.
[10] 史瑾,孙兆青,郑黎强,等. 北方农村高盐饮食人群高血压病患病率和血压水平调查[J]. 山西医药杂志,2008,37(3):195-197.
[关键词] 高血压病;医师;职业人群;横断面调查
[中图分类号] R544.1;R19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10-0129-03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for the 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among staff on duty of a third-grade class-A hospital in Urumqi
ZHANG Ying1 XI Xiaoling2 OUYANG Juyan3 WANG Yinghong2 WANG Hong3
1.Department of Heart Center Cardiac Functio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11, China;2.Department of Health Management Center,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11, China;3.Department of Geriatrics,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1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among staff on duty of a third-grade class-A hospital in Urumqi,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formulating preventive measures. Methods All 760 staff who received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April 2014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random sample. Detection rate of hypertension among different genders, ages and department were analyzed. Results In 760 cases of medical detection, 127 cases with high blood pressure, detection rate of 16.71%. Male physicians detection rate of hypertension was 23.31%, the female doctor detection rate of hypertension was 12.50%.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Hypertension; Doctor; Occupational gruop; Cross-sectional survey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并逐年增加[1],尤其是高血压病又可成为其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的防治已成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了解高血压病的流行特征,可有效地减少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目前,我国高血压病患者已超过1.1亿人[2],18~59岁的职业人群占65%以上[1],成为防控的重点人群。医务工作者作为特殊群体,更是高血压的高危个体,同时该人群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更为严峻。本研究拟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某院临床医师血压水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明确某院临床医师血压基础水平、高血压的检出率,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2014年1~4月乌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在职医师共760例,年龄26~60岁。其中男296例,女464例,进行标准化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相关生化指标检测。
1.2 血压测定
依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订的高血压诊断标准[3]: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90 mmHg;或有高血压病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虽然血压低于上述标准,但也应诊断为高血压。并根据收缩压及舒张压的程度分为临界高血压(130~139/85~89 mmHg)、1 级高血压(140~159/90~99 mmHg)、2级高血压(160~179/100~109 mmHg)、3 级高血压(≥180/110 mmHg)。
1.3 检测方法
安静休息 5~10 min 后,由专业的医护人员统一采用标准水银柱式血压计,测量坐位右上肢血压,重复测量2次,并取其平均值。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间频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双侧α=0.05,P
2 结果
2.1 不同类型高血压的检出率
760例医师中有127例检出高血压,检出率为16.71%。其中检出1级高血压86例,检出率11.31%,临界高血压检出151例,检出率19.86%,2级高血压检出31例,检出率4.08%,3级高血压检出10例,检出率1.31%,见表1。
2.2 不同性别高血压的检出率
296例男性医师中,检出高血压69例,检出率为23.31%;464例女性医师中,检出高血压58例,检出率为12.50%。两者高血压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不同性别、年龄组高血压的检出率比较
表3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与女性的高血压检出率均呈上升趋势[2];26~34岁、35~44岁及45~54岁的相同年龄组中,男性高血压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5~54岁年龄段男性高血压检出率最高,为27.95%。
2.4不同性别、岗位高血压的检出率比较
表4显示,外科男性医师高血压检出率(29.74%)高于女性(1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众多心血管疾病中,目前高血压病仍是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3]。防治对象不仅包括已诊断的高血压患者,而且包括所有可能发生高血压的高危个体。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提出在我国医务工作者的高血压患病率比普通人群还要高。并且认为这一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首先,本次调查显示乌鲁木齐某三级甲等医院在职医师的高血压检出率为16.71%,与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居民高血压患病率18.8%[3])相比较低。但本调查显示临界高血压的检出率为19.86%,对这部分医师也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应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今后发展为高血压,因此高血压防控仍不容乐观。同时本调查显示高血压检出率中1级高血压检出率最高,为11.31%,说明加强对1级高血压医师的血压控制有利于该群体整体血压的防控。另外本次调查显示男性医师高血压检出率为23.32%,明显高于女性医师高血压检出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其次,本次调查显示随年龄从低到高,高血压检出率呈现逐渐增高趋势,与全国高血压患病率的随年龄增加而递增的趋势相同[5-8],其中26~34岁、35~44岁及45~54岁男性高血压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别,分别为15.87%、26.67%及27.95%,明显高于全国40~49岁的高血压患病率(16.84%)。2011年5月,国家启动“心健康・新生活――职业人群心血管疾病综合干预与管理”项目,调查结果显示平均年龄仅37岁的职业人群高血压发生率高达 31.3%[9]。众所周知,由于医师培养特点,35~54岁正是医疗技术成熟时期,是医院的主力军及宝贵财富,但却是医院职工中每周工作时间最长、工作强度最大的群体,更应重视该年龄段高血压的防控。
再次,本调查对不同岗位、不同性别的高血压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外科医师高血压检出率最高,为29.74%,与女性外科医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我国医师工作负荷调查显示,三级甲等医院外科医师平均每日手术时间大于8 h占42.4%,三级甲等医院外科医师长期处于超工作负荷状态,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更加容易患高血压。
综上,目前国内虽针对不同人群均有高血压调查分析,但针对医师自身群体的慢病调查仍较少。赵玉强等[10]对659例医学高校在职教师糖尿病及高血压调查分析发现其高血压的检出率仅为6.59%,认为该校属于医卫类院校,教职工普遍懂得医学常识,平时比较注重自己的饮食健康而合理。而本次调查说明医院医师虽亦掌握医学常识,虽然本次调查的高血压总体检出率较全国水平低,但临界高血压检出率高,而且不同性别、年龄段及岗位高血压检出率均不同,在特定岗位及年龄段的男性高血压检出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说明需针对不同群体制定不同的高血压预防和各种综合干预及健康管理手段。因此,本次调查有利于制定预防高血压的策略[11-15]。
[参考文献]
[1] 郭斌,程怀志,杨庆丽. 从经济学视角分析慢性病流行现状及对策研究[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1):138-140.
[2] 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0[M].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
[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 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43.
[4] 沈文云,刘志辉,王平. 景德镇市居民高血压流行现状与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3):29-31.
[5] 杨帆,许培培,张琳,等. 南京市某职业人群慢性病流行特征及防治水平调查分析[J]. 中国临床研究杂志,2015, 28(10):1265-1268.
[6] 李洁菡,陈健英,陈威峻,等. 广州市六榕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现况及知信行调查[J]. 华南预防医学,2014,40(2):127-131.
[7] 李为群,张晴晴,蒋玲玲,等. 长春朝阳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14,30(6):735-739.
[8] 吴钶,马建新,崔树峰,等. 北京市朝阳区常住成年人慢性病流行特征分析[J]. 慢性病学杂志,2013,14(2):96-100.
[9] 陈伟伟,刘华,陆迎,等. 功能社区职业人群心血管健康管理整体解决方案[J]. 中华高血压杂志,2013,21(9):713-715.
[10] 赵玉强,张瑞娟,李燕,等. 高职院校在职教师糖尿病及高血压调查分析[J]. 西部医学,2015,27(11):1708-1713.
[11] 周浩,郭淑霞,刘佳铭. 石河子市社区高血压、糖尿病防治政策知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18(5):423-426.
[12] 李惠娟. 疾病细节管理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作用初探[J]. 上海预防医学,2010,22(6):332-335.
[13] Ghosh JR,Bandyopadhyay AR.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obesity measures:Relationship with blood pressures and hypertension[J]. Singapore Med J,2007,48(3):232-235.
[14] Siegrist J. Effort-reward imbalance at work and depression:Current research evidence[J]. Nervenarzt,2013,84(1):33-37.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714.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1-0092-0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为产科常见病,为妊娠期特有疾病。在我国,HDCP的发病率为9.4%~10.4%,该病可导致母体及胎儿产生损伤,以高血压、蛋白尿、水肿、昏迷、抽搐甚至重要脏器功能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是造成孕妇及胎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所引发的孕产妇死亡率仅低于产后出血[1]。对于HDCP的预防与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对本病危险因素的认识在疾病防控中起基础作用。本研究对335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并根据研究结果对74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2年4月于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HDCP患者335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HDCP相关危险因素研究,患者平均年龄(28.05±2.66)岁;另选142例用于孕产期护理干预研究,平均年龄(27.99±2.47)岁,以上患者均按照《妇产科学》(第七版)中HDCP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具体诊断标准如下:(1)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首次出现血压≥140/90 mm Hg,并于产后12周恢复正常;患者可出现上腹部不适或血小板减少,但尿蛋白(-);
(2)轻度子痫前期:于孕20周后出现的血压≥140/90 mm Hg,伴有上腹部不适及头痛等临床症状,尿蛋白(+)或24h定量≥300 mg;
(3)重度子痫前期:于孕20周后出现的血压≥160/110 mm Hg,伴有持续性上腹部不适,出现持续性头痛以及脑神经及视觉障碍,血清ALT或AST升高,出现以血清LDH升高代表的微血管性溶血,血小板2.0 g,血肌酐>106 μmol/L。按照给予护理干预与否,将14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68例,平均年龄(27.89±1.64)岁;干预组74例,平均年龄(28.11±3.11)岁,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危险因素分析
候选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固定职业、文化程度、体块指数(BMI)、家族高血压病史、人工流产次数、孕次、产次、孕早期叶酸使用情况、孕中期钙剂使用情况、每日家务时间、多胎妊娠、文化程度、睡眠时间以及精神紧张等。在以上候选危险因素中筛选危险因素。
1.3 护理干预方法
对于对照组患者,根据病情进行包括充分休息、镇静、解痉等常规处理直至分娩结束;而对于干预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本研究中所发现的HDCP危险因素给予孕产期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护理、药物干预以及孕产期健康指导。观察并比较对照组与干预组的临床疗效。
1.4 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标准如下:(1)痊愈指HDCP患者血压、尿蛋白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2)有效指HDCP患者血压计尿蛋白有一定程度恢复,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无效指HDCP患者上述指标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痊愈+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危险因素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所发生HDCP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并分析影响度。P
2 结果
2.1 HDCP患者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
对16个候选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本研究初步筛选出年龄≥35岁、双胎、受教育时间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HDCP为妊娠常见并发症,一般于妊娠5个月后出现,临床主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等,严重者可发生子痫,对胎儿可造成生长受限、宫内窘迫、胎盘早剥等,对于母体可造成产后出血以及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还可能造成母儿死亡的严重后果[2]。因此,了解HDC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及时对其进行防控,是降低HDCP发生率的关键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对335例HDCP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年龄≥35岁、双胎妊娠、BMI≥24 kg/m2、孕早期未补充叶酸以及孕产妇精神紧张等是HDCP发生的危险因素[3]。研究发现,35~40岁的孕产妇发生HDCP的概率为16.88%,显著高于低龄产妇的9.98%;多数研究认为,妊娠胎数的增加伴随着HDCP发生几率的增加;对于肥胖的孕妇,BMI增加时发生的脂质代谢紊乱可能是孕妇子痫前期发生的重要机制;在孕早期服用含有叶酸的多元维生素片可降低孕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以降低子痫前期的发病风险[4];精神紧张不但能够升高孕产妇基础血压,而且也与HDCP的发生有关[5-7]。
在本研究中,笔者还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对孕产妇进行了护理干预,包括孕期健康指导、心理护理以及药物干预。对孕妇加强相关知识的宣教,在定期产检时,通过影像及多媒体手段向孕产妇及家属讲解孕产期及HDCP相关知识,指导其形成正常的生活作息,避免劳累,嘱其减持左侧卧位休息以改善子宫血供,多食用富含维生素、蛋白质以及必需微量元素的食品。应根据孕妇的心理状态,及时向发生HDCP的孕产妇讲解有关HDCP的知识,使其对HDCP发病的先兆症状、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等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在孕产妇出现焦虑症状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保持护患良好互动关系,态度和蔼,及时解答其对疾病的疑问,使孕产妇保持积极向上及乐观的心理状态。干预组孕妇应自妊娠后12周起给予叶酸口服0.8 mg/d、维生素E口服50 mg/d、以及维生素C口服0.1 g/d;自孕20周起给予维生素D口服0.6 g/d。本研究发现经过护理干预后HDCP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高,说明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有利于与产妇顺利分娩,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永艳,唐慧艳.160例妊娠高血压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6):2455-2456.
[2]谭慧琴.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危险因素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3):35-37.
[3]杨春芬,罗桂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25):4-5.
[4]陈秀芬.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2007-2008.
[5]祝学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25):176.
[6]张红英.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