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7 16:38:5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中学生励志教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励志教育是以教育激励为手段的信念教育,励志教育之“励”,主要意思指激发和唤醒,“志”主要指志气、志向、意志。那么学生心目中的励志教育是什么样的?对于学校开设励志教育课又持什么样的态度呢?对此,我们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对励志教育有一定的认识,70%的学生认为励志教育是“让人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获得自信”,认为学校开设励志教育课是很有必要的;49%的学生选择励志教育“帮助解决心理困惑,减轻学习压力”,31%的学生认为励志教育是为了“让人更好地认识自己”。这说明学生对励志教育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狭隘,并没有认识到励志教育的核心。另外,有10%的学生认为励志教育是“专门为学习中迷失方向的人开设的”,有8%的学生对励志教育不了解,还有3%的学生认为励志教育是“无意义的说教”。这说明部分中学生对励志教育的理解存在偏见,甚至是误解,教师需要高度注意并加以正确引导。
追问二:中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励志教育?
学生想在励志教育课上“获得什么”,这是每一个心理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调查结果如表1。
从表1中分析可知,75%的学生想知道“如何鼓励自己、走向成功”,58%的学生希望获得“磨砺意志”的方法,41%的学生想了解“怎样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总之,学生们渴望通过励志教育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如情绪调节、人际交往等方面,极少部分学生对励志教育课存在认知偏差、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其实,励志教育课不在于传授学生什么样的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心理教育工作者应综合考虑励志教育工作的性质和学生的期望,引导学生健全人格品质、改变生活态度、激发奋斗热情、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使学生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勤奋学习。
第一,激励学生内在的人生追求。信念的力量是巨大的,励志教育要以信念教育为导向的教育激励。在励志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告别浑浑噩噩的生活现状,唤醒、激励学生内在的人生追求,建立起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志向。
第二,让学生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拿破仑曾经说过,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了巨大的成就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与失败。励志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善于从积极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被困难所吓倒,乐观处世,从而激发学生奋斗的热情。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决定一个学生能否专心致志学习且学有所成的关键。
第三,磨练学生坚强的意志。众所周知,学生的成长、成功往往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对于每一个障碍的克服,所依靠的是自己内心的力量。励志教育就是要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苦难情境,以唤醒学生内心的力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意志力。当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永不言败的信念、坚持到底的勇气、改变不良习惯的信心,就一定能够逐步走向胜利。
追问三:学校应该给学生怎样的励志教育?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很容易被激励和感动。励志教育不仅可以改变学生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而且能够焕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引领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作为一名心理教育工作者,必须经常反思学校励志教育应该做些什么?励志教育课堂应该给予学生什么?
1.科学构建励志教育校本育人模式,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
目前,国内很多中小学采用了励志教育“三大步育人模式”。主要做法是:以“集体朗读励志信”为主的“学生励志每日三大步”,以“批阅成长记录”为主的“导师每月三大步”,以“主题班会”为主的“班级课程体系”。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实践摸索,我们试图从“认知调整、情感激励、方法导向”三个维度出发,从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和养成优良习惯入手,进行励志教育(如表2)。
2.强化励志课程的实践性和生活化,优化心理课程设计
励志教育课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安排并有实施的活动课程,是学校开展励志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笔者从学生的生活逻辑和问题逻辑出发,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话题,找到他们最渴望得到解决的问题来确定课程内容,并将励志教育课程目标具体化、目标化、连续化。通过一系列的课程活动内容来激发学生励志动机,传授励志方略,提升励志能力,最后成功地塑造他们的个性。
3.提升专业教师胜任力,突出教育活动的“体验”和“内化”
[关键词]:激励教育 树信心 养习惯 促发展 反思
近年来,东营市胜利第三中学借鉴了激励教育成果,结合实际,创新实践了成功激励教育,打破了学校德育工作形式化、单一化的现状,构建起“回归基础、回归生活、回归实践”的学校德育模式,建立起“贴近生活,体验尝试,全员育人,师生互动”的德育机制,树立学生自信,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一、三大步励志教育
“三大步教学法”是一套指导中学生取得成功的教和学的方法,是几百名清华北大学生成长经历的总结,是数十位中央教科所、中国教育报和师大教育专家的科研成果。所谓三大步教学法就是指通过“第一步,自信树立”;“第二步,习惯训练”;“第三步,考试成功”三个过程对学生实施成功激励教育。
二、全员发动,全员参与
1.地毯式培训,达成共识。学校先后两次组织教师到济南洪家楼高中听课、参观、取经。组织部分教师到日照实验高中学习“全员育人导师制”的管理模式。与课题组专家联系,订购图书。2007年12月29日邀请了文舒教授来校为全体教职工做心理暗示教育专题报告。学校为教师们印发了《心理暗示》、《励志教育》等学习材料,多次召开教师会,讨论、宣传三大步教育,使老师们逐步理解并接纳了三大步教育理念,统一了思想,增强了信心。
2.与名人面对面,点燃学生自信心。为激发学生热情,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三大步教育中。学校先后邀请了清华大学博士生宋立滨“点燃激情,树立自信”演讲报告会和全国十大学习青年张立勇先生“自强成才事迹报告会”等,让成功学子现身说法激发学生信心。用优秀学子榜样示范的方法,将一些抽象的教育理论直观化、形象化,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共鸣,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
3.精心筹备,细化分工。学校制定了《胜利三中成功激励教育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实施小组,明确了班主任、导师、学生的工作和任务,并针对激励教育具体工作细化了职能部门的分工,为实施方案提供了保证。
三、贴近生活创新实施
学校从“走进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心灵”出发,从小、从细、从实入手,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创新实施了三大步成功激励教育。
(一)全员参与,多措并举促读信
1.规范读信,发挥信的功能。制定读信计划,使每位同学都明确读信的要求及实施程序,并严格按照读信的动作要求进行。读信的内容统一,形式灵活多样,采用领读、齐读、轮读等多种方法。第一周要求熟读,并逐渐提升读的层次,并填写每日自我评价。发音做到字正腔圆,重音分明,读出轻重缓急,读出心气。第二周要求学生背诵,撰写读信心得,并把每一封信的主题作为班会主题。第三周要求学生结合读信内容撰写自我反思,与导师交流。
2.全员育人,促进师生双向交流。学校实行了全员育人导师制的管理模式。目的在于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个性发展,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设计印发了《导师工作手册》,全体任课教师分别承包学生,明确导师的工作职责、内容。对导师与学生的谈话、交流作了明确的要求。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日常工作中运用好“心理暗示”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举办师生联席会,交流教与学方面的不足,进一步改进、调整施教方案。导师制的实施,减轻了班主任的负荷,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交流,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以信定主题,以活动促养成
1.根据读信内容,精心设计主题班会。根据读信内容,每月召开一次相关主题班会,每周召开一次习惯主题班会,总结读信心得,分析习惯养成得失,确定下一周习惯主题,逐步深化读信与习惯养成活动。
2.围绕活动主题,让学生在体验中养成良好习惯。学校根据每封信的内容确定每周升旗主题、板报主题、导师指导学生成长的方向、导师到宿舍指导学生生活等工作;根据信的内容在学生中分别开展礼仪教育、感恩教育、文明礼貌教育等;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读信的认识,根据学生的心态及时调整学生的思想;建立完善的监督检查反馈制度,认真检查学生的反思、导师的叙事反思、读励志书的反思并做好记录,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营造氛围,搭建平台树自信
学校按照“广宣传,深发动;造氛围,勤激励;搭平台,树自信”的思路,通过营造良好的氛围,调动学生参与激励教育的积极性。通过搭建体验平台,强化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学校的橱窗、校园广播、板报、楼道、走廊内均张贴了“一个人养成良好的习惯,事业等于成功了一半”、“脚比路长,人比山高”等名人名言、励志格言。校园广播每天两次播放励志歌曲和学生心得、导师心语,根据信的内容播放相关励志文章等。把评选学生的各类学生先进、优秀学生心得、导师心语等及时展示出来,放大学生的闪光点。通过举办主持人选拔赛、校园歌手赛、励志歌曲演唱赛、各类征文比赛、演讲赛、单科明星评比、创新设计赛等活动,多途径、多形式地搭建起了学生体验成功的平台,促进了学生自信心的树立。
四、思路决定出路,学校彰显新气象
胜利三中自2008年元月5日至2008年11月28日对全体高中学生实施了三大步成功激励教育,历时329天。成功激励教育已初见成效。学生明理守信,言行规范懂礼仪;校园干净整洁,学生精神状态旧貌换新颜;校园秩序井然,学习风气日趋浓厚;育人理念提升,教师育人方法贴近学生。学校的可喜变化引来周边兄弟学校前来观摩、学习、交流。
五、几点反思
1.理解上的误区。部分学生、家长,甚至老师偏离了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存在着把励志教育变成了考大学的错误认识。应树立“考学可以励志,但不可以以其为志”的思想,对学生的进步、发展应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
2.贵在坚持。成功励志教育贵在坚持、坚持、再坚持。成功励志教育的过程也是繁琐的、枯燥的,尤其每日三次的读信活动,一日一次的成长记录,需要有耐心、恒心,需要师生坚持不懈地努力。
关键词:中学物理 逆反心理 物理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122
1 中学生学习物理存在的逆反心理及其研究的目的
我们所说的逆反心理,通常指的是人们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内在的反向力量,我们便把这种不想接受教育的心理称之为逆反心理。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时,一旦产生逆反心理,便会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严重的甚至是反感的情绪,严重影响物理的教学效果。而我们研究的内容正是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逆反心理的产生及其现象、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中学阶段学生处于这种青少年时期,心理波动幅度较大且学习意志摇摆不定难以掌控,所以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容易产生两极分化的现象,而逆反心理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它影响着平时物理教学的进度甚至会让物理教学效果减弱。对处于身体和智力发展重要阶段的中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着不良的影响。为了物理教师能够更好地和学生交流及掌握学生的心理而把课上好,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优缺点,养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我们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当今的中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存在的逆反心理的原因,并积极寻找“良药”,解决当下的问题。
2 中学生学习物理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2.1 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目的,探究自然规律的学科。物理教学是以生活经验为基础的,它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套逻辑规则,相反物理学科知识就扎根于我们的生活认识中。物理知识及观念都处于不断的更新中,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可能会不断质疑自己本身已有的认识,但是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其中的奥妙会始终驱使中学生不断地去探索、研究,最终由表到里地不断逼近真理[1],物理既有概念系统,又有可循的规律性,又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还有丰富的模型和物理实验。所以,物理学习很讲究分析物理现象和解决物理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其他学科的要求,则没有物理学科这样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思维方法。因此,相较其他的学科,物理学科对学习能力的要求更全面,要学好物理并非只是掌握数算技巧就代表能学好物理,我们还要透过语言文字来了解物理含义,对物理现象进行合理的推敲来提高我们对物理学科的学习能力[2]。
2.2 中学生周边环境的影响
中学生所处的周边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及社会环境。这些环境直接影响到了中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从而影响到了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所以在良好的周边环境下会给中学生一个积极上进的人生奋斗目标,相反,则会容易迷失自我,进而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2.3 中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
中学生对学习物理存在逆反心理,多数原因是高强度的学习环境和高度紧张的学习环境和长期压力积压没有得到适当的发泄所造成的。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2.3.1 中学生对学习物理缺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是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所在,对物理学科来说,物理概念及规律是抽象的,所以物理实验操作能帮助中学生,把学生带进情景中,让学生动手或老师演示时揭开物理现象的神秘面纱,但是物理实验操作并非一次就能成功,其繁琐的操作程序及反复的实验,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久而久之便可能会对物理学科失去了兴趣。
2.3.2 中学生缺乏人生目标和理想
人的意志受到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的影响。中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并意识不到物理的重要性。对于学习物理的初衷很可能只是应付考试,应付老师还有家长。而老师对于学生学习物理时形成世界观和人生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时候老师对其一个小小态度的变化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这样会造成学生学习物理的意志摇摆不定,从而会降低学习的效率。
3 减少学习物理逆反心理的对策
物理是一门理论、实验、公式、概念兼备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逻辑能力、分析能力,还要有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同的物理教学内容上,我们考虑到学生的接受情况和内容的难易程度,故我们在选择物理教学方法上各有差异,但是我们把所有的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六个方面[3]。
第一,科学方法。常见的科学方法有归纳法、类比法、作图法等,如用归纳法来研究物体做平抛运动。
第二,动手技能。如托盘天平的使用,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还有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的注意事项。
第三,实验探究。如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探究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等。
第四,学习指导。如用假设法巧解摩擦力方向的判断,用图像法来求重力常数g的理论值。
第五,生活指导。如自制浮沉子来了解潜水挺的原理,参观大型工厂了解如何减少噪音污染等。
第六,思维开拓。如漫谈体育运动中运动员如何巧借摩擦力跳远,在山谷及狭窄的空间说话会有回音等。
除此之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一半,而学生的自信来自于家长和老师。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渴望教师不仅仅是知识上的传授,同时他们也渴望得到老师和家人的鼓励和肯定,此外,我们可以让学生多观看励志电影和阅读励志的书籍,让学生更加坚定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有世界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第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大体情况,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授课时力求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多让学生以提问和探讨的方式消化课堂上遗留的疑难点,久而久之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不仅仅在于弄懂物理,而是更加积极地探究物理。
在中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逆反心理存在的原因有环境、机体、心理、教学等各方面因素,面对不同学生的逆反心理我们该如何入手,以上是我们对于这种现象如何应对的一些浅谈,希望能帮助更多学生克服学习物理时的逆反心理,从而学好物理。
参考文献:
[1]乔际平,续佩君.物理教育学[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
[2]徐胜三.中学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一、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增强的积极表现
第一,爱国热情高涨。
在现实生活中,中学生彰显了忠诚爱国精神品质,具有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献身祖国的责任感和坚强意志,他们希望祖国发展日益强盛,希望人民生活安定幸福。他们热心参与公益活动,积极关注国家大事。
第二,学习意识增强。
当代中学生十分看重自己所肩负的学习责任,他们学习的使命感更高了,他们的竞争意识更强了,学习的劲头更大了。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拓宽知识视野,花费更多的财力、物力和精力去学习专业知识以外的很多新的知识。
第三,继承了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绝大多数的中学生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认为孝敬父母是自己的首要责任,而且也在用实际行动履行孝敬父母的义务,其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刻苦学习、掌握本领,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以回报父母的殷切希望。
二、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的表现
毋庸置疑,当代中学生是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的影响,还有部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1.价值取向上过于崇尚“自我”。
现在的中学生价值取向趋向多元化,并且更加崇尚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更多地注重现实和功利而不是理想;他们更多地注重金钱的价值而不再是无私奉献;他们崇尚自我,凡事从“我”出发,以“我”为中心,“追求自我实现、完善自我价值”。他们的目光定格在个人的努力、拼搏上,当集体与个人发生冲突时,只强调个体,并以“我”为主;当公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矛盾时,则以个人利益为重,缺乏为社会和集体牺牲的精神。
2.理想追求上更加重视个人理想。
有的中学生仅仅考虑个人理想的实现,而没有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紧密联系起来。他们认为社会理想太远、太大、太空,可望而不可及,难以把握,是虚幻的;只有现实的才具体实在,且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是最实惠的。因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关心更多的是自己的命运,更多的是关注自身发展的状态和现时的利益。
3.感恩意识淡薄。
如今中学生伤害生命和生命被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大学生漠视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他们既不尊重他人的生命,也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对生命不负责任;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缺乏感恩之心。
4.盲目崇拜西方文化。
当前,不少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对西方文化略知皮毛,反而盲目崇拜,造成他们在心理上的不成熟、对社会的责任感减弱,认为只要是西方的东西就好。
上述种种现象无一不折射出中学生的责任缺失问题,它们正在侵蚀着中学生纯洁的灵魂,损害着当代中学生的形象。
三、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的原因分析
1.社会背景的消极影响。
第一,传统文化遭遇断裂危机,社会责任感传统无从继承。个性、自由的展示,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个人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包括中学生在内的国人社会责任感都有不同程度的淡化。
第二,适逢改革转型,社会多元化趋势加剧。由于青年学生本身的不成熟,他们过多地强调个体的权利,忽视了应尽的义务,只看到别人为“我”做了什么,而不愿去想“我”应该为别人做些什么。
第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个人主义滋生。市场经济负面观念使中学生片面强调自我价值,而极少考虑社会价值和社会责任。同时,党风、社会风气不正,少数领导干部、贪污受贿、崇尚奢糜等腐败之风的存在也使得中学生对社会产生了不信任感,对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第四,互联网快速发展,弊端日益凸显。由于互联网的不健全、网络法制的薄弱,其中也隐藏着很多负面影响,为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设置了障碍。
2.家庭教育存在缺失。
现在的中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优越性使他们习惯以自我为中心, 习惯于从父母那里索取财富, 习惯于从老师那里索取知识,习惯了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经常考虑的是别人应该为自己做些什么,而很少考虑自己应该为父母、家庭和社会做些什么,社会责任感较差。
3.学校教育重视不够。
现在的教育多为应试教育,多数学校存在着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简单的问题。为了考试,分数成了衡量教育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尺。相比之下,学校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安全教育、挫折教育等内容相对匮乏,导致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责任、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对老师的尊敬之情、对挫折的砥砺作用认识模糊。
【关键词】初中音乐;音乐趣味;音乐快乐;素质教育;快乐教学
初中音乐课程应尊崇的教育理念是,以欣赏、审阅音乐为中心,以发展中学生的兴趣爱好为目的,要应用多彩多样的教学模式来激发中学生的动力源泉,利用音乐教育,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情操,本论文将对目前初中音乐教育中存在主要问题以及如何开展初中音乐教育快乐教学法做探讨。
1初中音乐教育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孩子爱音乐,却不爱上音乐课
喜爱音乐,是众多初中生的天性,然而,当前现状是喜欢音乐的中学生却十分厌恶上音乐课,纵观初中生对音乐课的评价,主要有以下问题,乐曲落后、难理解,课程枯燥没有新意;课堂总体氛围总是死气沉沉的,整节课只听老师自己不是哆来咪,就是分析歌词,将充满艺术的音乐课生生变成了文绉绉的语文课,很难让学生积极起来;音乐课程太重视乐理知识,造成音乐课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分析乐理,几乎没有唱歌时间;音乐课上除了乐理就是练打节奏,唱音符,阅读歌词,没有一点新创意,这些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使中学生失去了对音乐课的兴趣,甚至对学生的心里造成了伤害或是负担。
1.2音乐教育的非艺术化倾向
在中学生的教育中,对于音乐、美术等的教育一直都不太收到重视,也一直没有将音乐、美术等教育与其它方面的教育联系在一起,这就造成了所有人对音乐教育的价值存在偏见,从而使得在实际教育中,只注重音乐教育表面的形式,对音乐教育益智等作用根本认识不清,忽视音乐教育中感情、欣赏、创造、沉浸等的体会,对于音乐教育,仅是将其它教育的形式与目标照搬过来,凡此种种,必将导致初中音乐教育审美性与艺术性的严重缺失。
2如何开展初中音乐教育快乐教学法
2.1营造良好的课前音乐氛围
在音乐课上课之前的休息时间,可以播放些愉悦、欢快、喜乐的音乐,使学生提前进入音乐课堂的氛围之中,在播放音乐的同时,也可以插播学习唱歌的技巧、乐谱的知识等,使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音乐知识,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2.2让小乐器走进初中音乐课堂
许多中学生不但对唱歌有着浓厚的兴趣,也对各种各样的乐器有着强烈的好奇与期望,但是在中学生能够负担起各种乐器的,毕竟还是占少数,因此,为了提高中学生对音乐课的期盼与渴望,可让小乐器进入音乐教育课堂,将学生按各自不同的兴趣爱好分组,分类进行重点培养,同时,鼓励学的快的学生带动稍滞后的学生,这样不但培养了初中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还有助于初中生培养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
2.3在音乐教育上创造不同的教学手段
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可利用编故事、设情景、问问题、配乐诗朗诵等各种各样的手段来唤起学生对音乐课堂的憧憬,使学生爱上音乐,并愿意走进音乐课堂,去主动学习音乐知识,例如,音乐课中教学生们演唱走进时,教师可利用有关文化的知识,首先帮助学生了解,之后教学生们演唱歌曲,再教学生如何配舞,这就使学生们在了解文化、藏族舞蹈的同时慢慢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2.4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学习与创新的基础前提是兴趣,有了兴趣才会去接触、去创造,而创造后成功的喜悦又是激发学生进一步创新的动力,曾有先人说过,没有兴趣,被迫的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在音乐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为营造与音乐课堂意境相符的情景,教师们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可尝试各种花样的开场方式,比如教师可以以一曲优美的舞蹈开始整节课的教学,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可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
2.5在音乐教育上要注意将理论知识与游戏相结合
以往的音乐教学通常偏重于对中学生技能的训练及识谱能力的提高,授课时,教师通常要用较大的精力去解决中学生的识谱问题,然后才会让中学生接触音乐作品,这样的教育方式使中学生认为音乐只是枯燥乏味的五线谱,而忽略了艺术的魅力,最终导致中学生对音乐产生抵触情绪。
因此,为了摒弃这种弊端,使中学生能够从心里喜欢上音乐,应大胆采用音乐理论知识与游戏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比如在教授诸如音符、休止符、音节等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时,可以先将写有不同音符及休止符、音节的小卡片分发给每个学生,然后采用问答的方式,由学生就拿到的卡片向教师提问相关问题,再以“找朋友”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加深对其认识,并辅以音乐作品及相应的曲谱,让学生能够马上感受到学有所用的喜悦,使学生能够真正喜欢上这音乐这门艺术。
2.6让流行音乐进入初中音乐教育课堂
在流行音乐风靡的今天,中学生对流行歌曲非常的喜爱并会伴随产生追星等现象,若能将流行音乐与音乐教育结合起来,一定会充分调动中学生的积极性,并能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减少隔膜,而且目前的流行音乐也不乏一些积极上进的音乐作品,只要我们能正确的引导,并加以利用,也可以促进教师的再学习,并起到调节课堂氛围的作用,在选取流行音乐的时候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择适宜中学生身心健康的音乐作品,如黄家驹歌颂母亲的《真的爱你》、较为励志的《不再犹豫》等,张雨生意境优美的《大海》等作品均为流行音乐中的经典之作,既可以激发中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可以陶冶中学生的情操。
3结束语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矣,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及思想品德等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并不断挖掘新的授课方式,使中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只有依靠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中学生的音乐教育才能有更好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戴纯.浅谈初中音乐兴趣小组活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6(5)
[2]王景利.初中音乐愉快教学方法浅探[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17)
[3]薛克利,高兴花.浅谈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8)
所以,发掘影视作品中的积极因素,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言,其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影视鉴赏对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优势
生动形象 寓教于乐
一部优秀影片可以教育几代人,影片可以重复放映,具有重复教育功能。影视可以分为、战争片、喜剧片、科幻片、爱情片、功夫片、动画片等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影片具有不同的教育功能。影片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或人物表现,将背后隐含的深刻道理展现在观众面前。对于中学生而言,这种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更容易被他们所接受。
在实际教学中,面对年龄阶段分别为初一和高一的学生,针对不同学生人群,笔者挑选不同类型的影片引导学生鉴赏。例如,在初一的课堂上,笔者挑选《怪物史莱克》等动画电影,生动形象的动画人物更切合此年龄段学生的特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观看完整影片后,再着重赏析影片中人物或事件的经典片段,在轻松的状态下对影片的主题及其所传达出的人物特性有了更深刻、直观的印象。
在这个信息爆炸、外来文化大量融入的时代中,中学生应该在影视文化中尤其是民族优秀文化艺术中得到心灵净化,在审美中追求积极向上,从而构建健康、完整的人格。
潜移默化 无形渗透
影视文化通过蒙太奇的叙述方式,借助生动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经典音乐和完美画面把抽象、枯燥及不易被人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渗透在影视作品中。在对高一学生开设的视听语言分析课上,笔者挑选影片《辛德勒名单》中的经典片段向学生渗透一些视听语言方面的基础知识,诸如景别构成、场面调度、电影声音的作用、蒙太奇的概念与分类等,并通过这些知识的讲授,使学生体会影片是通过哪种方式去表达和叙事的,让学生较为深刻地去体会影片所呈现出的回顾历史、发人沉思的艺术效果。影视文化这种渗透性决定了它能在政治思想教育中取得较好的效果,使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影视鉴赏的教育功能
丰富校园文化
爱因斯坦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除了需要丰富的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以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对美有所追求。而影视传媒就是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的一个重要途径。
我校拥有一支校园电视台的学生队伍,他们是校园中优秀文化的传播者,进行着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工作。教师除了利用课上时间带领学生鉴赏优秀的影片文化,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在业余时间将优秀影片推荐给大家,建立优秀影视资源库,并分设不同类别,如励志、亲情、友情等。在此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信息甄别素养,又丰富了校园文化。通过校园电视闭路系统将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渗透在师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可以使中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
提高中学生的视听语言技能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影视传媒几乎可以即时地将影像、声音传到任何地方和任何受众,成为人们广泛促进文化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强有力的手段。影视作为以活动画面组成的影像语言系统,其光影构图、场面调度、镜头运动、色彩构成及景别、机位等表现手法和组合形式,像文字语言一样具有其独特的语法结构和表意功能。
在影视视听语言鉴赏与应用选修课上,笔者带领学生进行优秀影视的鉴赏与分析,针对高一学生的年龄特点,指导其使用DV等辅助影像器材,制作通过亲身去策划、导演、拍摄的短片作品,在此过程中感受影像叙事的魅力,综合运用所学到的视听语言知识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应用能力。
塑造中学生的健全人格
影视鉴赏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的意义在于使中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是培养中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对于开阔中学生的生活视野、健全文化心理、提高综合素质,发挥着其他艺术所难以比拟的作用。在初一学生的影视鉴赏与运用课程教学中,笔者带领学生鉴赏了《阿甘正传》的部分经典片段,并着重赏析了阿甘这个人物所具有的特质,在课上通过小组讨论和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影视所带来的魅力。考虑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先选择图像叙事的方法,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成小组进行图像的拍摄,表达一个完整的叙事过程;在小组汇报时,虽然学生拍摄的技巧还很稚嫩,但“坚持努力不放弃”、“文明就差一点点”等丰富的选题和内容,都源自于学生的深入思考。
影视鉴赏教育通过美的欣赏与创造活动来陶冶中学生的心灵,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同时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鉴赏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丰富他们的文化知识和人生经历。
加强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般来说,中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来实现的,但是影视鉴赏教育同样可以达到目的。对中学生来说,影视是他们一个重要的文化接受窗口。优秀影视作品寓教于乐,以情感人,依靠形象的力量向中学生揭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我校有固定的优秀影视资源展播时间,通过与校园电视台的节目制作配合,挑选社会中的优秀影视资源渗透于所有学生中,如《感动中国》,学生在影视中实现对孝顺与坚强的解读。
影视艺术不以说教和训诫为手段,而是赋予思想品德教育以生动而形象的内容与形式,借助影像的视听直觉,扬善弃恶,或启迪智慧,或升华思想,或陶冶性情,自觉培养热爱祖国和人民、诚实善良、正直勇敢的良好品质。
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建设能力
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影视鉴赏教育由于从直接影响人的情感入手,有助于人的心理结构向完整性、平衡性与和谐性发展。进行影视鉴赏教育,让学生在优美的声音色彩画面中徜徉,尽情领略美好的情感,营造良好的环境与心境。
在学生电视台自己制作的影视节目中,有由学生自我策划、创作的名为《时光森林》的电视节目。轻松的小剧场,温馨的小访谈,最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提供给学生一片心灵的栖息地。
关键词:学生 思想 教育新形式
邹忌以日常生活为喻进行委婉的讽谏,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四块糖果”的故事,无不启示着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中,尤其是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要讲求方式,讲究艺术。而作为思想教育的执行者——班主任,更应该深谙此道。否则,学生听不进去,不仅错过了教育时机不说,还浪费了精力和感情,更无法实现教育的目标。因此,适当采取一些技巧方式,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
从教育实际考虑,在“寓德育于教学”的指导思想下,作为一名语文班主任,如何抓住教育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呢?我觉得可以尝试以下途径。
一、巧借诗词名言
根据语文学科特点,教师可以通过课前演讲、班会、诗歌朗诵会等形式,围绕某一个主题来进行思想教育,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而且还能使学生积累一定的诗词,陶冶学生的性情,增加一定的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明白了为人处世的道理,达到了思想教育的效果。
1.围绕“立志”的主题
高一新生入学或高二新组建班级时,学生尚未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没有形成为之奋斗的远大目标,学习上缺乏动力,积极性不高,不知为何而学,为谁而学,不仅盲目而且被动。这时,教师可给学生出示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晏殊《蝶恋花》);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柳永《蝶恋花》);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辛弃疾《青玉案》)。王国维先生的意思是说要想成功就必须经历三个过程:第一要树立远大的目标,站在高处看世界。第二要孜孜不倦、持之以恒,要有不达目标不罢休的精神。第三要厚积薄发,即指在经过多次周折、多年磨炼之后,就会逐渐成熟起来,就能明察秋毫、豁然领悟,取得最后的成功。这样就能使学生思考和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思想教学获得实效。
2.围绕“乐观豁达”的主题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少学生遇到困难或考试失利,就郁郁寡欢,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或者因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和同学摩擦不断,缺少乐观豁达的精神。面对这些情况,教师可组织学生学习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使学生从中领悟饱尝了人世沧桑之后的诗人的人生态度,进而了解苏轼,学习他乐观豁达的精神。
这首诗是苏轼坎坷人生的写照,更是体现他乐观心态的典型作品,它完美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挫折的态度,寄托了作者的放任情怀和乐观的生活态度,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个独特的苏轼、一个不凡的苏轼和一个永生的苏轼,更让我们为之击掌的是他的豪放、洒脱与乐观。这样就能使学生用豁达的心态去看待周围的事情,从而积极乐观地学习和生活,为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围绕“吃苦精神”的主题
作为独生子女的90后们,生活在父辈祖辈的呵护之中,与70后、80后相比,没有了生存的危机感,缺少了生活的捶打与磨炼,显得娇气,甚至有的如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但凡任务布置得多一点,就牢骚满腹,斤斤计较,怨天尤人。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可组织学习刘禹锡《浪淘沙》(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首诗。诗的后两句使学生明白了这样道理:金子沉埋在沙中,只有经过千淘万漉的辛苦,才能得到真金;人生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只有战胜一切艰难困苦,才能成长、成熟,获得人生意义的真谛。因此,学生只有刻苦学习、刻苦实践,才能得到真知。这样学生就会不畏艰辛,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4.围绕“持之以恒”的主题
很多学生做事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比如练字、擦黑板、打扫卫生、内务整理等也不能坚持做好,缺少一种“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恒心以及始终如一、一以贯之的毅力。面对这种学生,教师可组织学习苏舜钦《题花山寺壁》(寺里山因花得名,繁英不见草纵横。栽培剪伐须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这首诗。从诗里我们可以得到启示:无论做什么事情,不仅要有好的开始,更需要有坚持不懈的勤奋努力,否则就会半途而废、前功尽弃。
二、巧借励志故事,品味精神,学习楷模
不仅古人的诗词中体现了励志思想,就是古人自身也有很多事例为我们后人树立了榜样。例如,岳飞正是在金兵入侵的动乱年代里立下了“还我河山”的壮志,于是一生征战,死而后已。又如,北宋范仲淹自幼立下“以国家为己任”的大志,自负宰相重任后,专意平除时弊,励精图治,成为一位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由此我们可知,志向远大,人生自有可为。此外,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精彩和感动,捕捉一些细细品味,与学生共勉,也不失为一种好策略。例如,身患重病,仍然坚持助学,把所有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的歌手丛飞。又如,自强不息,自学成才的轮椅上的北大博士郭辉等等。他们的精神无不感染和激励着人们,教师应借助这些时代的先锋,为学生树立起精神的榜样,激励学生进步,鼓舞学生的斗志。
教师还可以组织读名人传记活动,选定书目,利用班会或读书活动,由学生分组进行推介,谈自我感悟,这样也能使学生树立起奋斗的目标,并为之奋斗。
三、巧借身边的学生的事例,让学生现身说法
1.高考状元
教师每年都应搜集高考状元的相关资料,或请高考状元现身说法,谈一谈同学感兴趣的、值得借鉴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有效的学习方法。
2.就业的学生
现在的就业压力非常大,对于这些大学毕业生最有体会。教师可请一些已毕业的学生现身说法,树立危机意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竞争意识。
3.身边的榜样
教师可将学习、集体意识等方面突出的学生作为本班的典型,对他们的事迹大加表彰,激励鼓舞或刺激其他学生超越这些典型,树立超越他人、超越自我的意识。
四、播放演讲、电影等影像作品
教师可在月考结束后选择一些励志影片或演讲视频给学生播放,这样不仅起到了鼓舞士气的作用,还让学生反思了自己的人生,是一次思想的洗礼,是下一次战斗的号角。教师在选择演讲、电影时,要有针对性,精心选择,不可轻率为之甚至交由学生点播,否则不仅失去了教育的机会,还可能带来新的问题。
总之,高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一件关乎教育成败的事,甚至是关乎学生成长的大事,因此,教师应抓好教育时机,借助一些学生感兴趣且有教育意义的事件,创造性地采取一定的方法或形式,循循善诱,讲究方式,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敏.儿童古诗30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