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服务区规划设计

服务区规划设计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17 16:38:5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服务区规划设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服务区规划设计

篇(1)

关键词:高速公路服务区,场地功能分析,需求预测,实例应用

自我区高速公路网规划以来,我区高速公路事业不断发展,目前已具规模。随着节约型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节约型运输方式重新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此期间,各主管部门制定了不同层次的规划及设计指导意见,同时不断加大了公路和配套设施及改扩建的投入力度,使得路网及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管理水平逐步提高,重新步入快速发展时期。但是与高速公路相配套的服务区场地建设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除了部分高速公路服务区得到使用管理部门认可以外,部分设施尚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服务区场地规划停车散乱,无核心章法可循。景观绿地占据停车空间,造成浪费,转弯半径不够,降低了通勤能力。究其原因主要是核心规划理论错位,更重要的是“以人为本”的交通理念无法实现。而货车运输要求的通顺便捷直进直出的通车方式以及对停车场开阔平整要求未得到满足,造成改建不断,形成浪费。货车运输是公路发展强有力的推动者,却往往是被忽略的服务群体。

伴随着高速公路运输量的不断增加,服务区场地散乱的局面已经不能满足高质量服务的要求,高速公路的服务水平与硬件场地的停车位矛盾突出,急需进行相应的服务区场地规划调整建设,同时进行服务区场地布局规划研究可以减少建设浪费,使服务区场地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加强区域范围内的各类车辆功能归类定位,促使公路服务区经济的形成有着十分的必要性。

1 高速公路服务区场地功能分析

1) 高速公路服务区是保障公路运输高速化、高效化,为高速公路货运、客运运输提供高质量服务要求的配套设施,其主要目的是为交通运输主体提供运输过程中的服务,满足高速公路上过往驾乘人员及车辆的各种服务需求。按需求理论,依次是:停车公共厕所超市购物餐饮休闲以及简单维修加油加水回收垃圾等需求。服务区系统是地域上相对集中和功能上有机联系各种配套服务设施的集合,是为高速公路运输辅助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综合服务的配套服务设施系统。

根据一体化配套的服务总体要求,对那些能够在空间上集中起来的配套服务设施,则根据需求理论主要是以公共厕所、餐饮和加油、停车四大功能为核心。把它们适当集中,形成若干服务区域;对那些不能在空间上集中的配套服务设施,则以交通路网系统为纽带,使其有机联系,避免交叉,形成若干服务网络。这些按需求形成的服务网构成整个场区的服务系统。

2) 根据高速公路服务区在建设中的需求不同作如下分类:a. 依托功能需求:服务区的停车功能。货车:尤其是大型货车需要的停车空间最大,时间最长,是服务区的关键。客车:是人流一次释放最多的作业区域,其停车空间与货车基本相似,时间上作业最短(特殊需求人为干涉的情况除外) 。小车:停车时间最短,单个停车空间最小,集体作业时间流数量最多(同时也是存在停车时间最长的基本元素) 。危险品与超长特殊车辆:占地面积最大,内部加油站供油车辆与内部联系通勤车辆是定时定点,数量少。其并称为辅助作业车辆,因此服务区场地建设一般应以主要停车场为依托。紧挨服务综合楼,形成服务依托。b. 基本功能:与驾乘有关的功能,即驾乘人员的基本需求功能。与车辆有关的功能,即车辆补给功能,排放功能和简单维修功能。内部作业辅助配套功能。上述基本功能需求最大,是场地的迫切需要,属需要加强的功能。c. 拓展功能:公共厕所:辅助配套、工具间、母婴及化妆平台,强化地沟构造设计(见图1 ,图2) ,厕所经济的卖品部报刊设施。

超市中的地产商品配套库房,交易的场地,信息地图服务,文化娱乐。餐饮配套的厨房设置设施、辅助配套空间,垃圾场所,宰杀区域、排烟设施、污水处理、空调外机(VRV) 空间以及茶吧、茶座的设立等。加油站区域的停车设施,供油停车区域,卫生间(内部) 设施。公安监控警务室(单独设置) 。

2 高速公路服务区场地内的需求预测理论

2. 1 预测思路

当人们要探究一种行为所产生的后果时,便会想到过去类似行为产生的所有后果,并且假定类似的行为都产生了类似的后果,这样的思维过程叫做预测。

服务区的需求预测是针对场地区域范围内的需求总量进行预测,包括分区域停车需求总面积和人员聚集集体要求总面积,通过预测得出各分区服务区的停车需求及其他人员聚集集体需求总量,以便对整个区域范围内服务区的总体建筑规模和总体布局分布进行指导。

服务区的需求预测与其他交通基础设施的需求预测相比,其预测对象的结构较为复杂。而对于区域内服务区场地功能布局规划,需求预测可分为最终预测对象和中间预测对象。

最终预测对象一般是指该高速公路所有通行车辆可能停车数量所需要的停车面积(包括停车面积与绿化面积) 。由于各条高速公路所处区位不同,其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所需的用地面积在数量上差别较大,因此最终预测对象又可以分为四种类型:货车停车面积、客车停车面积、小车停车面积、其他内部配套服务设施的用地面积。货车与小车用地面积需求较大,不能凭经验判断,必须通过系统的预测才能确定,至于其他配套设施与客车所需的停车面积就每一种配套服务设施而言,用地面积较小,服务弹性较大,因此可进行一些调查,以一辆大客车为例扩展至同时到达的车辆数。以单一的客车最高人数作为大型公厕的厕位基数,获得一些经验数据,可以根据以往已建成的服务区类型,取得数据,辅助一些必要的计算可以确定,也就是分类类比法。或分析时可运用定性问题定量化的方法进行对比。

中间预测对象是指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设施出发,到各种停车配套服务用地面积的确定,这一需求预测过程中必须借助的一系列过程数据,一般通过预测得到。其中最基本的有以下几种:高速公路货车通过量、货车夜间停泊量、服务区货车滞留量、驾乘人员滞留量、车辆修理量、人员拥有聚集量。有了这些数据即可推算出相应的场地停车面积以及配套服务设施所需面积,具体的关系预测方法为归类逼近法,关系如图3 所示。

2. 2 停车面积需求预测

所谓对将来的预测,其实就是在思维中将过去的行为序列应用到现在的行为序列中而造成一系列的假设。这些假设能否应验,一看原始数据的准确性,二看实际发生的最终事实检验结果,也就是对未来准确预知的能力。对过去事物的经验越多,其预测结果也就越准确。因为过去的事情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中,现在的事情存在于当下的环境之中,将来的事情则存在于不确定的情境之中。好的预测当然是预测者对所预测事情现在所掌握的资料,对过去的发展最为了解和最有研究的人,也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可以称为准确的预测。

服务区停车规模主要由场地所需泊位数和交通道路面积决定。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心理地图,设计人员也不例外,所以这也是预测的重难点。现以A服务区、B服务区、C服务区为例介绍这部分的预测方法。

对于服务区泊位面积的需求预测也就是分析未来特征年限所需要的泊位数和未来车型预测(即平均每辆车所需要的泊位面积) 。首先定义基本车位面积,建筑设计规划手法称之为第一根轴线。查验规范定义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如果规范定义是随便定的,就要加以修正或重新定义。因为定义是推测的起点,如果定义错了,结果就必然会错。所以正确定义大、小车位面积便是首要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

大型货车面积需求总量= 每辆车所占的面积×泊位数+ 交通道路面积。

根据规范确定车位尺寸为4 m ×13 m。结合国内高速公路建成停车场面积和未来标准的发展趋势,参考其中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其设置为:126 货车位,139 小车位,114 客车位。根据经验预测停留时间,在停车场作业时间取中间值,总数379 车位。根据4 m ×13 m 的大车位,6 m ×3 m 小车位,通勤道路宽8 m ,据此得到: 停车场面积=(平均大车+ 小车所需面积) ×数量+ 道路交通面积,得出A服务区的面积为22 108 m2 ,B服务区的面积为12 516 m2 ,C服务区的面积为24 686 m2 。根据平均增长率法,预测停车时间所需附属配套设施面积A服务区为80 027 m2 ,B服务区为23 755 m2 ,C服务区为59 227 m2 。

3 服务区场地布局规划理论

3. 1 服务区场地布局影响因素分析

1) 客观层面:要运用系统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总体考虑。服务区布局要从公路系统出发,适应公路系统的需要,充分理解从管理者角度上所划分的这一段路和那一段路。将区域公路视为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整体规划建设。2) 中间层面:①公路运输及其所在区域运量的影响。确定其在整个区域公路中的功能定位。因公路建设不断完善联网,其功能将随着外部条件的不断完善而改变。要准确定位并把握未来发展趋势,采用适度超前的建设标准进行场地的规划布局。另外,运量是服务区需求预测的依据,沿途运量的大小和集中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服务区的场地布局。②沿线服务区节点的距离状况,对服务区场地有一定影响,如服务区分布里程或前后服务区规模较小,为了避免一次规模布置偏小,应考虑适当加大停车规模。3) 微观层面:是根据服务区在规划布局时必须要兼顾的限制因素。①场地大型公厕,加油设施位置,是服务区规划布局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服务区布局尽可能结合大型公厕、加油站位置合理布局。将其大型公厕布置在入口处,而加油站布置在出口处。②兼顾驾乘人员的生活和生理需求,特别是公路运输相对时间速度较快,服务区的规划建设要满足驾乘人员的生理需求,尽可能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③满足车辆加油维修需求,加油站的设置要考虑车辆排队及供油车辆供油停车位及卸油口的安全距离,并确定维修的安全距离。

3. 2 服务区的布局规划

高速公路服务区这一概念是公路运输这一载体特有的生活习惯所形成的结果,所以规划的应该是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1) 服务区建设的布置原则:大型公厕布置于入口附近,超市靠大型公厕并留有通风的空间,餐饮与大型公厕超市一字排开,配套设施完善,交通条件便利顺直,分布均匀。2) 加油设施置于出口处,加油站的长宽比例、车道数、大棚覆盖面积、加油站房按行业规范执行,配套设施、油灌区、供油车停放位置交通便利且符合安全距离要求。3) 货车、客车、小车(临时停车) 内部通勤加油分区域停放,交通流线归类明析。停车、吃饭、加油、走人互不干扰,标志易懂可识别,交通顺直通畅。4) 场地空间适度,技术措施安全,时间概念快捷,硬件适宜人、车的行为方式。

4 工程实践、项目案例

根据以上场地规划理论服务区布局规划,以高速公路A服务区、高速公路B服务区、高速公路C服务区为例,将以上服务区理论应用于实际,并检验是否符合实际需求。

1) 根据已确定的沿线规划红线图,其土地范围容量大小已确定。现场踏勘后收集资料,业内分析根据上述理论,可利用的场地资源,规避场地约束,用“同质同构”的技术手法确定初步方案。

2) A服务区、B服务区、C服务区北区场地布局方案。

首先可根据服务区布局原则分析初步布局备选点,明确收集什么,形成初步方案,然后根据原则,对初步设计备选方案进行筛选和深化调整,尽可能满足所有的布局原则,然而由于A服务区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限制,也就是其场地东面有一个上桥的坡。出口处设立加油站受到限制,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回应这一挑战我们将上述所提的布局原则细化分析,在初步可行区域进行叠加做图,凡人员车辆聚集处多应留有足够大的空间,凡人员休闲的地方就在那里绿化,满足基本生理需求,然后结合我区已建成的服务区进行比对,得到了基本满足以上布局原则的服务区场地布局的初步方案,初步拟定5 个加油站的备选点。

初步方案的布局位置比较粗略,只能表示未来服务区场地内设施可能建设的位置,必须通过场地布局规划原则进行筛选取舍和确定具置,分析交通流线,用上文提到的分类方法,并结合前文的分析原则,确定A服务区加油站应布在入口处。这里需要说明的是,A服务区属于特殊场地,解决问题首先要看它的恰当性,而每个人对恰当性的认识是有差异的,从管理者角度考虑更多的是经济效应,满足了便是恰当性。而从设计者角度所依据的是工程知识和规范的恰当性。技术因素、经济因素均不能否定,只有现有知识改进,考虑成熟的经济原理。即在一定时期内,选择的技术方案都要服从经济上的恰当性。如图4 所示,该项目为非常规特殊场地异断面加油站。图5 为常规规划原则布局。

图4A服务区;异断面加油效果图

图5 B服务区南区北区场地鸟瞰

所收集的某服务区部分数据参考:综合楼面积:2 890 m2 ,快餐厅面积:360 m2 ,厨房面积:250 m2 ,公厕面积:376 m2 ,外卖部面积(含库房) :260 m2 ,男盥洗台:16 个,女盥洗台:15 个,男厕位:18 个,女厕位:32 个,男小便器:40 个。

5 结语

依据科学知识,我们就能适当地知道不能做什么,能做什么和做到什么程度适合。

篇(2)

【关键词】总体规划;概念规划;设计

0.引言

我国计划经济发展体制下建立起来的传统城市规划编制模式即: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这种模式对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相对于现如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与形势,显然传城市规划模式已经力不从心,制约着城市规划发展和管理。而概念规划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规划类型,以其更加灵活、富有弹性、以目的为导向、淡化时间期限等特性,在中国的当下应运而生,因此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根据我国现行的规划设计分类,从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到详细规划,概念规划设计在其各个层面均可体现。本文主要针对城市周边的组团,即城市分区层面的概念规划进行研究。

1.概念规划设计研究

1.1研究目的与适用对象

城市分区级概念规划,其研究目的是站在城市整体角度,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研究土地开发,挖掘用地及周边环境的核心竞争力,结合自身要素,形成适合项目的设计理念,以前瞻性的视角引导用地开发。

研究对象主要以城市的片区或城市组团为主,一般情况,这个级别的城市用地的功能定位、具体布局尚不明确,需要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明确的研究。

1.2规划原则

规划原则是规划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准则。其主要内容包括:

(1)前瞻性原则:是以未来的角度研判项目的发展,通过对自身各因素的分析,对规划用地的未来发展作出创新性判断。

(2)合理性原则:准确定位,合理布局,根据自身条件及特点对用地进行合理定位,建立相对明确的功能分区,合理设置各项功能。

(3)可操作性原则:充分了解并研究用地的现状情况,在保证统一规划设计的前提下,注重项目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以上原则是概念规划所注重的规划设计准则,其并非空洞无内涵,是我们完成规划设计的技术底线。

1.3成果表达

概念规划的成果,一般包含规划文本和规划图集。规划文本是对项目的前期研究分析、规划理念与目标、空间布局、各项设施建设、开发建议等详细阐述;而规划图集是规划意图的图面化、概念化表达,强化概念,弱化细节。

1.4运作形式与组织操作

概念规划设计运作形式一般都是邀请多家设计单位共同参与编制,最后通过专家评审出最优方案,其目的是多家设计单位可以提供多种的设计思路,实现设计理念的交叉互补。另外也可以只邀请一家编制单位对项目进行编制,甲方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

概念规划的组织操作,通常情况下是甲方下达设计任务书,编制单位根据设计任务书完成概念规划的成果。其中设计任务书中的设计内容和设计要求是项目能否达到其期望值的主要因素,组织编制单位需予以明确并体现一定的高度。

2.案例介绍――调兵山市锁龙沟发展总体规划

2.1项目概况

调兵山市,原称铁法市,位于辽宁省北部,铁岭和法库之间,行政辖属于铁岭市。它西依绵绵燕山,东瞰浩瀚的辽北平原,是融入东北各民族起源发展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发祥地之一,是一个多民族源流的集散地,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孕育了丰厚的特色文化,其中以金文化最具代表性。

自十七大以来,国家在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文化的创造力。调兵山市历史文化浓郁,自身特色明显,在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积极引导下,极力发展自身的文化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项目地位于调兵山市市区的西南侧,规划用地面积5平方公里。用地地处山区,属于石质低山丘陵地貌,规划范围内地形变化较大,地势总体上两侧高中间低。规划用地紧邻城区,区位及交通优势明显。

规划设计要求:充分研究现状条件,深入挖掘辽金文化特色,合理布局用地功能,完善道路交通体系,营造富有特色的空间环境。

2.2规划原则、理念及布局

2.2.1规划原则

生态自然原则:充分体现生态理念,以保护为前提,以建设辽金历史文化体验、自然山水娱乐休闲旅游渡假区为规划目标,尊重自然与人文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原有资源,使一切人工设计都融汇在自然环境之中。

特色原则:通过特色功能分区、景观环境塑造、慢行系统设计以及休闲空间的创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旅游度假区及宽松、温馨、幽雅的休闲空间,强化空间多样性与感染力。

合理原则:准确定位,合理布局,根据需要及特点对地块的用地性质进行合理定位,建立相对明确的功能分区,合理设置各项功能,满足游客的使用需求,做到结构明晰、用地合理,并为以后的发展需要留有余地。

可操作原则:加强规划设计的弹性,在保证统一规划设计的前提下便于分期实施和经营。提供合理、可行、便于操作的开发计划,将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贯穿于规划设计和景观设计之中,便于循序渐进,滚动开发,适应市场的变化。

2.2.2规划理念

体现地缘特征,充分挖掘辽金文化的人文资源和当地良好的自然资源,强调山水和谐,天人合一的自然性,打造亦农亦游、亦居亦商的空间发展大格局,并在山谷中享受回归自然的、体验人文文化的休闲生活方式。

2.2.3空间布局规划

①规划结构:可概括为“一带、两心、五区、十二景点”

一带:是指以现有的水系作为生态脉络贯穿整个景区,形成一条环境优美的滨水景观带。

两心:是指景区主入口的服务接待中心和滨临调兵山大街商业服务中心。

五区:是指根据现状用地特点,结合未来发展需要,规划形成五个功能区。分别是:

a居住生活区;b综合服务区;c户外活动区;d农业观光体验区;e金文化体验区。

十二景点:规划景点的布置,主要依托现有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在此基础上通过丰富的规划设计手法打造金文化历史体验感较强、互动性较好的旅游景点。

②功能分区:

居住生活区:是以原有居民点以及小树林拆迁安置而形成的居民生活区。

综合服务区:是以游客接待服务、金文化展示、商业服务为主的综合服务区。

户外活动区:是以戏雪场、相关配套服务设施为主的功能区。

农业观光体验区:是以水果、蔬菜采摘、森林住宿体验为主要功能的区域。

金文化体验区:是以萧条孤馆、拓展中心、跑马场、渔猎等金文化体验为主的功能区。 用地规划:以现状分析为基础,结合功能结构对各类用地布局进行调整及配置,明确用地增长边界、用地性质、交通骨架、景观结构、功能分区。

3.结语

目前在我国城市如此快速发展建设的大背景下,概念性规划类型的出现,是形势所向、时代所需,在现阶段的规划设计中,其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必有其用武之地。同时概念性规划对我国的规划体系的完善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科]

【参考文献】

[1]倪娜.浅谈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概念性规划.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4.

[2]项冉,谭婧婧,时静.浅谈城市概念规划.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0.

[3]张睿斌,张远平.浅谈城市新中心区城市设计――以成都新都区新城中心概念规划为例.《四川建筑》,2010(3).

篇(3)

关键词:观光农业;景观生态;规划方案;设计

在对观光农业进行建设时,首先要兼顾的是观光农业的系统性,根据农村地域位置等基本要素,进行设计规划上的处理。与此同时,还要因地制宜,对景观上的生态进行规划,按照现代观光园的总体思路,将观光园的基础设施构建完整,突出景观的视觉以及美观上的呈现。在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还要兼顾观光农业园的生态功能发挥,尽量使用节能减排的施工手段以及设施,让生态园的建设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上的战略提出。

1 w论

我国传统园林起源于前屋后院的果树菜圃,并以苑囿的形式出现。农业景观不仅具生产性,更具有审美价值。在当今倡导低碳生活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农业景观,不仅是对传统园林本质和过去农耕文明的依依不舍,更具有保障城市物质供应的紧迫性、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当代中国正处于城市化飞速发展进程中,城市化带动的城乡格局的变化,为当代中国城乡结合带,乃至广袤的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整合这一区域的产业格局,如何体现农业的生产性与生态性,如何再现农业质朴的自然美。本文将从农业的自然属性出发,讨论观光农业生产性景观的营建,探讨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背景下的观光农业园设计方法。

2 观光农业园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相关理论准备

2.1 观光农业

观光农业中的“观光”一词最早出现于我国古籍《易经》中,《易经》云“观国之光,用宾于王”。美国农学家沃辛顿(M・Worthington)将观光农业定义为“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经济上有生命力,在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都可接受的农业”,强调“自我维持”和“低输入”的特征,阐述了观光农业的生态内涵。

2.2 观光农业园景观生态规划设计

观光农业园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是以形成良好的多产循环为目标,根据社会的经济文化、旅游发展,考虑农业生产与旅游休闲的产业发展;研究农业景观格局,布局景观生态功能,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有效规划方法。

3 功能区划分与设置

3.1 中心区

观光农业园在中心区的建设上,主要的开发功能是游客前来活动参观的区域。这个区域在规划上,应该尽量设置更多的田园风光以及自然生机的景观。与此同时,区域规划人员可以对中心区的展览模式进行相关的设置,将这个区域的规划设置为农业生产区的展览区域,通过对农业生产工具的传统与现代区别上的对比,让人们在观光游览过程中,感受农业生产上的发展与进步。

3.2 服务区

农业观光园的服务区,主要的功能是为前来观光游览的游客进行餐饮以及娱乐、住宿设施上的提供。为了让游客享受到农家观光园的特色,管理人员可以为游客准备出具有农家特色的餐饮,或是住宿等服务。让游客在观光过程中,体验农家生活。服务区应该采用点和线的布置方式,与其他各个功能服务区提供便捷的交通设施,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体验一站式的服务模式。节省游客观光的时间,带给游客前来观光的良好体验。

3.3 防护区

防护区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观光区农业环境的一个具有边界性的划分区域,这片区域在基础设施的构造上,主要为线状或是片状的绿化植被,这些绿化植被的布置原因,是防止农业园区的环境遭受外界的影响。与此同时,这些线状会是片状的绿化植被区域也可以将生态观光农业园中的气候环境进行调整,提供更为清新的空气以及舒爽的温度,让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可以享受到更为绿色生态化的旅行体验,在防护区的道路设置上,应该规划上平行九环线,与此同时,沿着生态农业园的周边护城河成线性的布局方式,进行规划。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限制游客进入这些隔离屏障区,防止出现意外情况或是突发事故。

4 生态园节能设置与功能规划

4.1 生态观光农业园可持续的规划设计

观光农业园,在生态环保上的理念体现,包含很多各方面,其中包括温室大棚玻璃温室等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些植物的规划与利用,可以让生态农业园的温度以及空气的新鲜度都可以得到相应的调节与保持。与此同时,施工设计规划人员还会根据观光农业区的功能规划,利用绿色理念以及环保的施工材料,对生态农业园的一些基础设施,展览区域进行合理的布局与建设。通过科学绿色的规划,让整个园区的生态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给人以自然的生态感受。在规划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利用更多的绿色植物,来对观光农业园的一些区域进行划分处理,这样不仅节省了许多建筑施工材料的使用,而且,也增加了观光农业园的生态感。

4.2 可持续的生态循环农业系统

在对生态园的农业循环系统进行规划时,应该尽量采用节能高效的生产模式。开展建设上的内容。为了让生态园的整体结构都可以发挥生态上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也要符合这一设计理念,例如,开发建设一些具有观赏性的有机果园或者有机蔬菜基地等。在对果园进行建设时,也可以采用一些循环系统上的设计理念,使用“畜-沼-果”的循环系统,进行生产上的活动。例如,生态园在养殖鱼蟹等水产或是牲畜,可以在对鱼塘或是圈舍进行清理时,将淤泥以及粪便放置在沼气池中进行腐熟处理。通过辅输过的粪便以及淤泥。就等于是进行了消毒。这些粪便淤泥可以直接作为果园的生态有机肥进行使用。而沼气池中生产出的沼气,则可以作为生态农业园的燃气,供整个生态园的餐饮业的运作。这种循环式系统不仅在让生态观光园的经济实现了最大化的效益获取,也较为符合生态循环农业系统上的要求,可谓是一举多得。这种科学合理的物质利用方式,让观光农业园的生态规划设计更加巧妙,也可以一直作为生态循环系统中的一个亮点,来吸引更多的观光游客前来参观。

结束语

这种生态园的规划方案,让农业在生产过程中形成了良性的循环系统,不仅可以实现生态农业的节能高效,也让经济效益得到了了最大化的实现。这种生产模式的建设,不仅让资源利用率得到了有效提升,与此同时也通过巧妙的设计,让园区的建设空间得到了良好的规划。让游客在丰富的体验过程中,感受农家生活的悠然自在。返璞归真的设计规划,缓解了快节奏生活带给城市居民的精神压力。

参考文献

[1]董云超,夏宜平,潘菊明.园林式生态农庄的设计与实践――以浙江嘉兴碧云花园为例[J].中国园林,2008(08).

篇(4)

关键词:景观规划设计;上海电机学院;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will probe into the design and method for modern university campus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based on the case study of Shanghai Dian Ji university Ling Gang campus project. The general idea and design key points of the project was is elaborated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lso expound the method for functional integration and space shaping in modern university campus landscape project.

Keywords:landscape planning design;Shanghai Dian Ji university;university campus landscape plann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7-0068-03

1 项目规划建设背景

1.1 项目建设背景

上海电机学院临港校区建设是根据上海临港新城的发展定位,并综合考虑学校的学科专业设置、可持续发展与创新等因素后全面展开的;新校区建成后将成为上海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急需的高等技术人才培训基地,上海高等教育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基地,临港装备制造业职工的教育培训基地、装备制造业领域国际技术合作基地。

1.2 基地条件分析

本项目的建设用地位于上海临港新城中心区西侧,基地范围东至规划G3路,南至橄榄路,西至芦潮引河、随塘河,北至相邻地块边界,总用地面积约61.61hm2;整块用地位于临港新城核心区域内,由围垦滩涂用地吹填而成(图1)。

基地现状为独立的苗圃用地,有较为丰富的苗木资源可资利用,植物种类包括香樟、雪松、红叶李、黄杨等常见绿化品种。

建设用地内的土壤及地下水均呈弱碱性,需进行土壤改良;项目用地的边界靠近临港地区的芦潮引河以及随塘河,整块基地被农场中心河分为南北两个部分。

1.3 新校区总体规划解读

1.3.1“多元化多核心”的规划模式

上海电机学院临港校区的规划采用了“多元化多核心”的规划模式,各功能组团围绕主核心布置,同时各组团的核心各司其职而又相互渗透,形成了主次分明,动静有序的校园空间格局(图2)。

1.3.2“复合性的建筑空间形态”

校园的空间使用群体是相对独特而又积极互动的,上海电机学院临港校区的建筑设计引入群构建筑形态,打破传统校园规划中单一孤立的建筑组织形式,形成一种建筑之间乃至建筑群落之间更为密切的关系。

2 总体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2.1以塑造自然生态景观为基础

在项目景观设计中,以生态设计原则为基础,尊重现有生物环境态势,合理控制生长良好的植物,努力营造适应力强的生态植物环境。

2.2以人为本,注重安全

在景观设计中,注重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在道路选线、场地布局、功能设置、绿化种植、物料选择等方面注重满足师生的物质与心理的实际需求,同时妥善考虑后期养护管理。

注重安全的设计:在景观设计中对滨水区域的安全防护、公共空间的可视度、照明及植被的数量密度等均根据校园特征进行安排布置,使校园的安全得到提升与强化。

2.3优化规划布局、衔接建筑风格

在场地设计中进一步优化总体规划格局,在景观的形式、功能与材质运用上结合规划建筑统一考虑,力求使两者相互融合,相得益彰。针对现有规划布局较为规则、片区绿地空间集中的特点,通过各种设计手法将各个独立的片区绿地融入到中央绿轴空间中,最大限度地提升景观空间的利用率、可识别性与整体效果。

3 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特色

3.1 “和美、有序的现代大学校园景观

“叠坡理水以为纲,塑造自然和美景观;筑园造林而成章,展现活力有序校园。”

上海电机学院临港校区的景观设计以纵横两条主轴线为脉络,运用传统的叠坡理水手法塑造校园景观格局,在设计手法上兼容并蓄,在自然和谐的景观基调中融入大气简洁的现代景观符号,力求塑造出既传承校园文化,又与建筑相得益彰的大学校园景观(图3)。

3.2 不断“生长”的大学校园景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上海电机学院是具有悠久历史的老校,在新校区的总体景观营建中,通过运用景观雕塑,尤其是电机工业元素来传承表现学院的历史底蕴与专业特色;在植物种植设计中,采用“生长型景观”的设计理念,注重利用基地现状较为丰富的苗木资源,通过合理布置,精心养护,使生命力旺盛的幼苗逐步适应临港新城的环境与气候,幼苗的茁壮成长也见证着电机学院临港校区的发展历程。

3.3 “水、坡、林、园”的景观格局——空间主题的提炼与整合

以水为幕——景观设计以芦潮引水河与农场中心河连通而成的大片水域空间为背景,布置流畅优美的滨河景观绿化带,在河湾开阔处布置开放式主题水滨活动空间,如露天水畔舞台,在周末或重要节日举办大型的主题聚会或者电影展演等校园文化活动。

绿坡地——在生活服务区与公共教学区之间设计了连绵起伏的自然坡地,蜿蜒的景观路穿梭其间,南北两侧制高点结合景观构筑物布置了景观游憩场地;景观坡地的设计丰富了两大功能片区之间较为单一的空间节奏,绵延起伏的疏林草坡也为师生提供了一处独具特色的景观游憩与交流环境,比如晨读、散步、课外交流等。

林阵——延续基地脉络及农耕传统,在校园入口轴线区域布置规整的景观林带及规则式绿篱草坪,形成富有视觉冲击力的景观肌理图案。校园用地靠近城市干道的区域则利用现状植被形成连续的屏障林带,降低外界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

合园——生活服务区及公共教学区的建筑大部分为围合式院落,利用相对完整的院落空间设计若干以花植物为主题的景观内庭院,为师生提供各具特色的室外交流活动空间。

4 总体景观规划设计

4.1景观空间定位——功能优先、突出特色

上海电机学院临港校区规划为七大功能组团,分别为行政办公区、公共教学区、体育运动区、生活服务区、教学科研区以及后勤服务区(后勤服务区不属于本次设计范围)。

行政办公区域位于校区的中央位置,是两条主轴线的交汇之处,也是整个校园的焦点所在。区域的景观设计以图书馆建筑为中心次第展开景观空间,在东西向轴线上共包括三个景观空间层次——东侧主入口轴线、中央景观广场以及南侧自然景观坡地,随着景观轴的延伸依次展开,共同组成了校区东西向主轴线的景观序列空间。

公共教学区域位于行政办公区北侧,主体为五座有柱廊连接的院落式建筑。区域内的主要景观空间包括中央轴线区域的文化展示空间、西侧的自然缓坡林地空间及东侧的树阵林荫空间,设计手法以生态自然为主,重点展示学校的人文历史传统(图4)。

生活服务区域位于校区用地西侧,主要为学生提供住宿及日常生活的功能,包含了贯穿南北的中央景观绿带、建筑围合的院落空间以及南侧的生态水滨绿地(图5)。此区域的景观设计以温馨便捷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学生日常生活的各种需求,突出功能、以人为本,努力营造出充满活力,富有生活气息的景观氛围。

教学科研区位于校区用地最南侧,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区,功能区内的重要景观空间包含南入口景观礼仪广场以及教学科研用地景观带。区域中部依托规划布局,并考虑到学校的日常运营需求,沿橄榄路侧布置了南北向的礼仪景观主轴线,长约400米的特色树阵景观大道一直向北延伸,跨越农场中心河与直达行政文化区域,轴线的末端是高大的标志性景观钟塔建筑(图6)。

4.2 景观动线组织——层次分明、方便快捷

整个新校区的景观交通组织分为三个层次:主要景观路、次要景观路以及景观小路;主要景观路依托组团景观功能定义进行布置,考虑到校园人流相对集中的特点,主景观路的宽度设置为3m,以提高通行能力。次要景观路宽度为2m,主要分布在校园景观绿地内,以拓展景观游赏半径为设计目标,此外,在人流路线相对固定的区域均设置了便捷的景观小路、汀步,供师生穿行。

4.3 水域岸线布置——合理布置,注重安全

整个校区用地被农场中心河划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北河道的景观岸线在保证防汛安全的前提下,以自然缓坡驳岸处理为主,同时结合景观桥梁的布局,在桥台两侧布置了一定面积的水滨观景平台,拓展了景观空间层次;滨水景观路与自然驳岸之间布置了一定宽度的 地被种植带,以保证师生安全。

4.4 绿化种植设计——尊重现状,完善骨架

校区的景观绿化设计充分依托现状苗圃地的苗木资源,避免一味追求大树古树,而是通过前期的调研汇总,精心挑选出能够在景观设计中予以保留利用的植物品种,并结合景观设计布局,在二期用地内运用了较多数量的中小规格苗木,从而生动地体现出“生长的景观”这一设计特色。

整个校区的绿化种植规划按照功能组团格局分为六大特色种植区,其中,行政办公区为沁秋园,以秋景植物为基调;公共教学区为五彩园,以观赏乔灌木为特色;生活服务区为萃景园,以丰富的开花灌木为主;教学科研区为撷秀园,以观果和观姿类乔灌木为特色,象征着学校科研硕果累累。

篇(5)

【关键词】湿地公园;生态;规划设计

1 基本的概念

1.1湿地

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

1.2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即以湿地为对象的园林形式,是为现代园林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湿地公园是指:保持该湿地区域独特的近自然景观特征,维持系统内部不同动植物物种的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并在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突出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三大特点,集湿地生态保护、生态观光休闲、生态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等多功能的生态型主题公园。

1.3利用现代园林建设和生态学原理,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重建和恢复,艺术地再现自然湿地景观,让社会民众亲近、感受、体验自然,融合自然、景观、园林的绿色空间,具有生态、观赏、游憩、教育和文化等多种功能。根据园林学的研究内容和层次,湿地公园包括湿地造园(湿地公园)、湿地绿化、湿地景观3个层次和内容。

湿地造园是在继承中国传统山水园或水景营造艺术手法基础上,遵循湿地生态系统特点,兼顾生态和景观的一种造园方式,是传统园林内容的拓展。中国传统山水园或水景营造艺术,以景观(视觉美感)设计为主,再现自然山水,可以说,它们只是湿地造园的一部分。湿地绿化是指运用园林学、园林树木学等学科为基础,对湿地环境进行保护、修复等一系列的活动。湿地景观是由湿地人类文化圈和湿地自然生物圈相互作用形成的,主要是指湿地风景名胜区和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指湿地自然性较强、科学价值较高其核心区通常处于绝对保护状态的区域。

2 湿地生态公园的规划设计内容

2.1湿地生态公园总体规划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根据湿地区域的自然资源、周边环境、经济社会条件和湿地用地的现状,确定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划定公园范围和功能分区,确定保护对象与保护措施,测定环境容量和游人容量,规划游览方式、游览路线和科普、游览活动内容,确定管理、服务和科学工作设施规模等内容。提出湿地保护与功能的恢复和增强、科研工作与科普教育、湿地管理与机构建设等方面的措施和建议。对于有可能对湿地以及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干扰的、甚至破坏的建设项目,应提交湿地环境影响专题分析报告;对于新建设的项目也要以保护湿地为前提,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2规划功能分区与基本保护要求

湿地生态公园一般应包括重点保护区(核心区)、湿地展示区、游览活动区和管理服务区等区域。

2.2.1重点保护区(核心区)

针对重要湿地,或湿地生态系统较为完整、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区域,应设置重点保护区。在重点保护区内,应针对珍惜物种的繁殖地及活动区设置禁入区,针对候鸟及繁殖期的鸟类活动区应设立临时性的禁入区。此外,要充分考虑生物的生息空间及活动范围,应在重点保护区划定适当的非人工干涉圈,以充分保障生物的生息场所。重点保护区内只允许开展各项湿地科学研究、保护与观察工作。可根据需要设置一些小型设施,为各种生物提供栖息场所和迁徙通道。本区内所有人工设施应以确保原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最小干扰为前提。

2.2.2湿地展示区

在重点保护区建立湿地展示区,本区的重点是展示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湿地自然景观,以开展湿地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对于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形态相对缺失的区域,应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工作。

2.2.3游览活动区

利用湿地生态系统敏感度相对较低的区域,

可划为游览活动区,开展以湿地为主体的休闲、游览活动。游览活动区内可以规划适宜的游览方式和活动内容,安排适度的游憩设施,设计应以避免游览活动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为原则。同时,应加强对游人的安全保护工作,防止意外发生。

2.2.4管理服务区

在湿地生态系统敏感度相对较低的区域设置管理服务区。其目的是对湿地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对游人进行湿地游览中的安全及注意事项的宣讲:对游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

3 湿地生态公园的规划设计原则

湿地生态公园的规划设计原则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应遵循系统保护、合理利用与协调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系统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发挥环境效益的同时,合理利用城市湿地具有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在美化城市环境中的作用。

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连贯性。为各种湿地生物的生存提供最大的生息空间,营造适宜生物多样性发展的环境空间,对生境的改变应控制在最小的程度和范围,提高城市湿地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并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造成灾害。保持城市湿地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连续性,保证湿地生物生态廊道的畅通,确保动物的避难场所,避免人工设施的大范围覆盖,确保湿地的透水性,寻求有机物的良性循环。

保护湿地环境的完整性与资源的稳定性。保持湿地水域环境和陆域环境的完整性,避免湿地环境的过度分割而造成的环境退化,保护湿地生态的循环体系和缓冲保护地带,避免城市发展对湿地环境的过度干扰。保持湿地水体、生物、矿物等各种资源的平衡与稳定,避免各种资源的贫瘠化,确保城市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合理利用的原则。合理利用湿地动植物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合理利用湿地提供的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物资源,合理利用湿地开展休闲与游览,合理利用湿地开展科研与科普活动。

协调建设原则。城市湿地公园的整体风貌与湿地特征相协调,体现自然野趣;建筑风格应与城市湿地公园的整体风貌相协调,体现地域特征;公园建设优先采用有利于保护湿地环境的生态化材料和工艺;严格限定湿地公园中各类管理服务设施的数量、规模与位置。

篇(6)

关键词:水库;游憩;建筑;环境;景观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natural resource, reservoir has double value in exploitation and ecological keeping. Nowadays in the era of consumption, building involves more and more in the environment. How to protect and make good use of ecological resources around the reservoir is a question worth considering. Through the thorough interpretation of the Nianyu Reservoir, the author probes into the design of the Nianyu Reservoir specifically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landscape and architecture's design and control, the sequence of landscape combined with the terrain, the waterfront for fishing's design, the different height of water and land, so that it can satisfy the growing consumers' demand on the premise of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effectively. It has som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design of recreational reservoir.

Keywords:reservoir;recreation;architecture;environment;landscape

中图分类号:TU24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6-0102-02

1引言

1933年《雅典》提出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活动的正常运行后,在城市中,游憩空间的设计逐渐得到重视起来。近年来,我国一些水库相继进行了开发,掀起了水库游憩空间的建设热潮。我国水库资源众多,据水利部“2005年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全国现已建成各类水库85108座,然而,在目前得到开发的1000余个水库中,仅100余处是较为著名的水库风景区。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水库开发整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

2水库游憩空间探讨

2.1水库游憩空间设计物质构成要素

水库游憩资源是以水库为载体,辅以自然景观,构建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各种物质和因素的集合。它是水库游憩空间的载体,主要由建筑、园林植物、道路、水景构成。

2.1.1 建筑建筑是水库游憩空间主要构成要素,是游憩空间的触发器,容纳着人群休闲、娱乐等功能的空间需求。建筑应追随功能需求集中布局,切忌遍地开花而干扰整个场地。

2.1.2 园林植物园林植物在水库游憩空间中扮演着独具生命色彩的角色,与其他要素配合共同构建开敞、 半开敞、 私密性空间。

2.1.3 道路道路是水库游憩空间的“经脉”,是一种线型的室外休闲空间,引导人们在行走的过程中体验 “步移景异” 的情趣。人们在多层次的道路景观中行进,被景色所吸引,使得行走成为愉快的休闲活动。

2.1.4.水景 水景是水库景观核心价值所在,也是水库游憩空间最具活力的空间点。水景设计要在合理开发的原则下极力考虑人们的亲水性。

2.2水库游憩空间设计原则

2.2.1充分挖掘水库自然资源,体现地域特色

规划设计应结合地域特色和水库的区位特征,尽可能保持自然和历史形成的原始风貌。在细致现场踏勘的基础上对水库的自然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和科学归纳,尤其要重视那些独具水库风貌的资源。

2.2.2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处理好开发和保护关系

规划不允许任何有损自然环境的开发行动,其主要服务设施应该考虑在风景区建设。从生态角度严格控制服务设施的规模、数量、色彩、用料、造型和风格,提倡以自然景观为主,就地取材,依山就势,体现自然之美。

2.2.3 功能多样化,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规划尊重自然,并融入现代科技社会的餐饮、酒吧、民俗艺术沙龙、特色商品消费购物等与现代城市生活节奏相适应的游憩空间。

3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现以鲇鱼山水库入口综合服务区规划设计为例进行分析。

鲇鱼山水库是一处原生态AAA级景观观赏点,风景优美,气候宜人。2004年,鲇鱼山水库被水利部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009年被评为“河南十大最美丽的湖”之一。开发和挖掘鲇鱼山水库的价值和功能,使其成为吸引物,并最终为人们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3.1规划设计总体布局

规划地块位于鲇鱼山水库的入口区,设计充分利用基地自然资源和现状建设情况,形成富有动感的空间形态,其空间元素主要体现为“水库辐射,动态景观,绿景渗透,两核联动”。

规划形成“双核双轴双片区”的功能结构,在充分利用地形的基础上,合理布局,尽量减少土石方量,使各区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如图1所示)。

“双核”即休闲娱乐区的入口广场和水库接待入口广场。“双轴”即贯穿南北的风情建筑轴和贯穿东西的特色景观轴。“双片区”即以服务功能为主的东片区和以娱乐休闲功能为主的西片区,东片区的总体结构以竖向中心为纵轴。规划共形成四个功能区:职工居住区、办公区、休闲垂钓区和接待区。

3.2游憩空间设计

游憩空间设计时应充分利用基地的地形地貌来营建不同的游憩空间,在设计上保持游憩者和水库在生理、视觉以及心理上的联系,使游憩者能方便、快捷地接触到各种游憩空间。

3.2.1景观建筑设计与控制

水库景区内的游憩建筑除了游憩功能外,还具有景区内部资源之间的过渡功能,在规划时应对水库建筑的密度、形体和高度进行控制,以保持水环境与景观建筑在视觉上有机联系。

水库规划在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上遵守 “因势、随形、相嵌、得体”的原则。建筑不以高大而著称,而以特色打造空间,与自然协调(图2)。建筑从自然生态中提炼元素,实现与生态环境的对接。出于与自然协调的考虑,建筑材料以木质结构为主;建筑色彩选取介于山体绿色和水库水体蓝色的蓝灰色;建筑体量采用低层合院式建筑。

3.2.2结合地形展开景观序列

规划地块西北侧泄洪渠以东,原始自然地势变化较多,形态复杂,规划人员采用错层、跃层、筑台、爬坡、架空等多种设计手法设计建筑群体(图3),建筑依山体而建,使建筑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融为了一体,构造出良好的空间形态和景观体系。道路结合绿化展开,展现出不同的景色,使视线走廊层层展开又串联一体。蜿蜒的游览空间使整个景观序列产生步移景异的效果,使步行其中的人们在游玩的同时,还欣赏到富有节奏的景观。

3.2.3垂钓功能滨水岸线设计

现状周边存在一些池塘,可以结合渔业发展垂钓。垂钓台利用原有鱼塘的滨水岸线形式适当加以丰富改造形成垂钓区(图4)。这种形式既丰富了水库的产业形式,也增加了游玩的趣味性。垂钓区的每个垂钓台上接纳一个垂钓者,这样位置较少,一次接待垂钓者不多,可以保护鱼塘鱼苗生长,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2.4水地高差利用

水库泄水建筑物包括溢流坝、溢洪道、泄洪洞、坝身泄水孔、闸门、水流消能与防冲设施等。水库泄洪时,水流似银河飞瀑,气势磅礴,疑似银河,能让游客体验到强烈震撼感,是一个很具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可充分利用这种水地高差来布置水库的游憩空间(图5),在平均最高水位处布置滨水的步行道和接近水的游憩设施;在靠近洪水位布置的滨水休闲活动地区,并放置不阻挡视线的绿化、非建筑的构筑物(如花架、雕塑等);在水库的下游布置咖啡厅、小餐厅、茶室及酒吧等游憩建筑;利用台阶、坡道等将不同的高差的地面连接起来,这样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景观,而且也可为水域提供更多的视野范围。

4结语

在生态敏感性极高的水库区,水库周边的游憩空间设计很考究。本文以鲇鱼山水库入口综合服务区规划设计为例,简要剖析了水库入口综合服务区游憩空间的设计要点。笔者认识到:建筑唯有与环境和谐共生,方能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依山就势,方能实现水库区游憩空间的独特性、趣味性和地域性。

参考文献:

[1](美)伊恩・论诺克斯・麦克哈格 著,黄经纬 译. 设计结合自然[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2] 约翰・O・西蒙兹. 巴里・W・斯塔克著,俞孔坚等 译. 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 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4] 张丹. 水库旅游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 上海大学旅游管理,2007.

[5] 阳建强 尹超.基于生态优先的绿色规划设计――以厦门湖边水库保护与利用规划为例.城市规划,2005.

篇(7)

关键词:高速公路;服务区;绿化设计;地方特色

1 工程概况

陇汉线陕甘界至宝鸡公路北服务区(以下简称:北服务区)为陕西省境内占地面积最大的高速公路服务区,是陇汉线的重点工程之一,也是宝鸡地区标志性工程和高速公路的重要配套工程。该工程北通陇县南至宝鸡,总占地面积18.67hm2(其中东服务区、西服务区各9.33hm2)。宝鸡,古称陈仓,是华夏始祖炎帝的故乡,也是周秦王朝的发祥地,素有“炎帝故里、青铜之乡、佛骨圣地、民间美术之乡”美誉。该工程所在地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土质肥沃,雨量充足,年平均温度13℃,年降水量710~1000mm。

2 规划设计理念

北服务区是反映宝鸡地区历史文化、时代风貌、现代气息的平台窗口,在景观设计中以“周秦”文化为主题,开展“生态、人性化”景观设计理念,以周礼人物雕塑体现服务区工作宗旨,运用周秦文化特色雕塑、青铜器雕塑、古文字铺装、文化景墙、特色植物如西府海棠等,充分展示历史名城的文化特色。结合高速公路车速快、车流量大,车型以客车和轿车为主、运量以客运为主的特点,绿化应突出景观、生态效益,满足高速公路绿化功能的需要,贯彻“四季常绿、三季有花、错落有致、色彩丰富、简洁明快大气势”的设计原则,为驾乘人员提供优美、舒适、安全的外部环境,使旅客在长途的高速行驶间歇欣赏到优美的风景,体会到深邃的历史文化。

3 景观设计特征

3.1 以人为本、以车为本

考虑到长途行驶的人、车需求,在传统意义服务区满足加油、餐饮、汽车维修、购物、洗漱的同时,我们为驾乘人员提供一个体现地区特色的生态性花园休息区,可使人们暂时避开枯燥、单调的行车时间,将自己置身于或花团锦簇或绿意盎然的优美风景之中,亦或在风景区品味悠远的历史文化,亦或在健身区稍稍舒展筋骨,既缓解了行车的困乏又陶冶情操,又使人精神振奋,减少行车疲倦感。

服务区停车相对密集,我们将停车按类分排,专设:大车(货车)停车位、小车停车位、超长车停车位、特殊车辆停车位。停车分片集中,人车分流,停车方便,行车安全。将大车停车位设置在离入口相对较近,行车方便的区域,统一停放并保留充分的空间保证行驶;超长车停车位设置在服务大厅正前方(出入口主干道旁),保证行车安全空间的同时,方便驾乘人员进入服务大厅;小车停车位设置在服务区正前方或侧方与景观绿化相结合,考虑小车相对行车、转弯方便,可设置为相对双排停车;特殊车辆停车位设置在入口靠边一侧,以绿化植物作为背景,与其他停车位和服务设施有效隔离。

3.2 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协调

以深厚的周秦文化为底蕴,通过历史人物雕塑、文化景墙展示、青铜器雕塑、特色植物搭配,突现北服务区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以北服务区作为欢迎进入和宣传宝鸡的北大门,也响应政府将宝鸡建成旅游城市的号召。自然景观植物主要以乡土树种为主,如:国槐、山桃、山杏、银杏、西府海棠等,因地制宜,结合亭、架、汀步、景石、灯光,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有机结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高速公路服务区。

4 规划布局与分区

4.1 停车区

东服务区共计停车位204个,其中小车停车位75个,大车停车位94个,超长车停车位27个,特殊车辆停车位8个。西服务区共计停车位203个,其中小车停车位95个,大车停车位68个,超长车停车位34个,特殊车辆停车位7个。

停车位与绿化相结合,大车停车位采用间隔式植物栽植,考虑遮荫的同时又不致影响通行。特殊车辆停车位独立设置与植物结合形成遮挡。小车停车位与景观设计统一规划,形成“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美好画卷。超长车停车位设置在通行最为便捷处,形成遮荫的树种分枝高度均在4m以上。所有车辆的停车要求在主干道旁,停车方便,通行顺畅。

4.2 景观林带区

景观林带区位于高速公路两侧,中间以涵洞作为东西两区的主要通行道路,此区域紧邻高速公路,容易形成噪音、灰土、飞尘,故将此区域作为高速公路与服务区的隔离带考虑,主要应用植物造型,从高到低,常青为主,花叶相间,形成一个相对的自然隔离带,有效地隔离噪音、飞尘,保障服务区的相对安静和清净。在入口处以迎春栽植配以景石,使人们能及早地感受到春的气息,体会到大自然的意境情趣。另一端出口处,设置青铜器雕塑,宝鸡乃“青铜器之乡”,出口设置予以宝鸡人民欢送之意。

4.3 围墙绿化

此区域绿化勾勒了服务区的轮廓,主要采用速生乔木树种,容易形成气势且醒目,因柳树发芽早、成型快,最采用柳树,利用鲜明的植物色彩,为驾乘人员在单调的高速路面行车提供良好的视觉享受。在进入服务区入口的一侧,设置周秦文化特色雕塑,给人耳目一新,也提示人们进入到周秦文化发源——“宝鸡”,烘托出整个服务区的文化主题。此区域绿化,以乔木为主,花灌木搭配,常青为主,花色相间,疏密有致。

4.4 休闲区绿化

休闲区设置在服务区,绿化面积较大,紧邻职工公寓的开阔区域。此区域为景观设计的重点,既要求做到彰显历史文化特色,又要做到植物景观的有机搭配,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结合的精华。

休闲区以自然园路为指引,以广场为中心,以景墙和文字铺装为地域特色景致,以花架、坐凳、景石、灯光为现代景观的体现,塑造不同的景致,无论是停车小憩的乘客还是居住在此的员工,都可以在休闲区放松身心,暂时逃离嘈杂的道路,获得一方独有的清净。另外,还设置了小面积的健身器材区域,也可使人们在此舒展筋骨,为良好的行车提供精神保证。此区域内植物以常青乔木为骨干,体现四季常绿,如:雪松、白皮松、大叶女贞、棕榈等;另外,组团栽植花灌木,如:樱花、红叶李、连翘、紫薇、丁香、西府海棠等,考虑不同的花期,做到三季有花;还用了栾树、国槐、五角枫、银杏等较大规格的乡土树种,提早了服务区的绿化成型,也很好地突出遮荫效果。小规格地被植物的应用,如:小叶女贞、红叶小檗、金叶女贞、鸢尾、红花草,缓冲了乔木与地面的落差,也丰富了植物地被的景观。汀步、景石、微地形的应用,增添了园林绿化的意境美,与地区文化特色相互结合,相互辉映形成优美的生态、文化氛围。

4.5 服务大厅四周绿化

服务大厅正前方主要为停车场和景观绿化相结合区域,为达到四季常绿、花叶相间、高低有序的效果,植物采用雪松、栾树、樱花、广玉兰,其中栾树分枝点高4m左右,能很好地为车辆遮荫;广玉兰树形优美,常青开花,设置在正中间入口位置,既能体现优美大气,花型花香又有欢迎、赞美之意。另外,在绿地两端处,分别设置“周礼人物雕塑”,突出宝鸡人民“以礼相待”的服务宗旨,也衬托出服务区的文化主题。

5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