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安全家庭教育

安全家庭教育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17 16:38:4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安全家庭教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安全家庭教育

篇(1)

1更新理念,探求发展的新途径

教育实践受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支配,办好家长学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让教师、家长和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怎样才能转变观念?我们认为观念转变,要从教师入手,要通过学习讨论,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质量规和人生观,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另一方面,举办专题讲座,引导和帮助广大家长转变观念,使他们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纪律法制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教孩子学会做人(而不是传授知识)作为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主动地全面地关心子女的健康成长。

2创新载体,追求发展实效

为使家教工作更富有活力,我们积极创新活动,不断丰富家教工作内容,促进了工作的深入开展。

2.1创建“特色家庭”。由于家长的素质千差万别,因此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有的家长双方都从事文艺工作,孩子在耳濡目染下对文艺也有较高的天分;有的家长双方酷爱读书,孩子从小在这种家庭氛围的熏陶下也将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针对于此,我们注重特色培育。围绕提高家庭成员素质的主线,广泛开展特色家庭的创建活动,营造和谐家庭环境。具体开展了环保型、节约型、学习型、才艺型、廉洁型、美德型、优教型、和谐型八种特色家庭的创建活动。

2.2促进“素质家庭”。为了促进素质教育在家庭双休教育活动中得到落实。我们本着轻松自由,寓教于乐的原则,开展了以家庭为主体的双休日教育活动。由学校对双休日活动提出指导性意见,内容安排既要注重知识性,又要突出趣味性;既要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又要注意孩子的安全。我们还号召家长把子女放在集体环境中去锻炼,热情支持子女把同伴群体请到家里活动。倡导家长带领孩子积极参加社区活动,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开拓视野,陶冶情操,锻炼能力,增长才干,获取知识。

2.3深化“开放家庭”。为增进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深入了解,达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和谐发展,我们与学校家长委员会相互配合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组织家长参加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参加教师的说课、备课、上课、评课、教育论坛等。定期组织家长分批进入课堂听课,每次听课,都指导家长做好听课记录,课后组织家长进行座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议,听取家长的意见,并把家长的建议即使反馈给教师本人。这项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全校家长的广泛关注,增强了广大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情况的了解,也增进了家校联系,达到教育的一致性和互补性。

2.5共享“信息家庭”。针对电脑己进入部分学生家庭这一情况,开通校园网,让家长通过互联网访问学校主页,让家长及时方便地了解学校教育的动态信息;运用互联网对家长进行远程教育;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开设校长论坛,开展学校、家长、学生的多向互动交流,及时快捷地收集家长、学生的信息反馈。每学期定期组织一两次的网上家长会,邀请学校领导、有关专家、家长代表参加在线问答交流。为家庭教育经验交流,问题探讨提供了一个省时、便利的网络空间。现在网上家长学校已日益引起家长的关注,浏览网站的人数逐步增多,开始有家长就孩子教育管理方法在网上咨询。

3校区联动,拓宽发展空间

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家庭活动的主要场所在社区。为此,我校组建了社区家教网络。通过社区的教育功能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

首先,我们对学校周边的街道、办事处进行走访,密切联系,达成共识,向他们宣传社区指导家教的特殊作用,从而使街道办事处把家庭教育纳入社区工作的重要议程;二是选派有较强工作能力教师到街道帮助开展家教工作,建立起社区家教咨询服务站,解答家长提出的家教问题,向家长介绍学校教育的基本情况;三是积极走访特殊家庭(特困、单亲、外来户等),掌握这些特殊家庭的实际情况,针对实际问题开展工作;四是积极配合社区开展家活动,开展专题讲座,家庭教育座谈会,家庭劳动竞赛,家庭音乐会等活动。如东积善街道举办的家庭音乐会,不少家庭全家出动,父母与孩子在台上演出,爷爷奶奶或老爷姥姥在台下兴致勃勃的观看,全家其乐融融。

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一是解决了学校教育难于解决的问题;二是社区开展的家教活动更贴近家庭生活,家长参与面更广;三是有助于特殊家庭教育的提高。

4家校共赢、共求发展愿景

家长中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资源,他们在社会的各领域中发挥着自己的专长,如果把它们的专长相应的转移到为孩子、 为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上,就会构成巨大的教育能量,更有效的促进教育的发展。为此,在家校教育工作中,我们依托家长学校、学校家长委员会,社区教育指导站等有效教育载体,积极开展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家长参与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积极性。我们积极为家长创设参加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机会,认真考虑家长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定期召开教师、家长、学生座谈会,注重情感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增进了学校与家长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家教质量不断提高。现在我校有90%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不在采取棍棒教育;有 50%的家长能够尊重孩子的意愿,遇事与孩子商量;80%的家庭建立起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愤;50%的家庭形成了良好的家庭学习文化氛围。

篇(2)

在农村学校任教过的我,深深感受到与家庭教育配合工作推展的艰难。我认为,现今农村家庭教育不利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放任型”家庭教育

这主要体现在:(1)父母都在外工。我做个统计,农村学校每班几乎30%的学生父母在外务工,孩子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看管,由于年事已高,老人根本无暇监督与辅导孩子学习,而且孩子脾气倔强,也根本管不住。这种隔代人教育(祖父母)与父母的教育往往形成对立面。隔代人教育在溺爱的区域徘徊不前,包括无原则的满足、过分的代替包办、盲目干涉袒护等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正常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2)父母责任心不强。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力极大,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一些喜爱赌博、玩耍或只顾念“生意经”的家长,根本没把对孩子的教育放在重中之重,而是任其放任自流,却不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方面起奠基作用,家长的言行对其子女的发展起表率作用、和谐的家庭文化对子女的教育具有熏陶作用。

二、“依赖型”家庭教育

一直以来,特别是在农村,大多数人都认为孩子所接受的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孩子的启蒙老师理所当然是孩子在学校接触的第一位老师。有很多家长常在我面前诉苦:“我们管不住孩子,他只听老师的话,只有靠老师多费心了。”当然,老师肯定该尽力教育,但家长就一句“管不住孩子”将其责任推托吗?其实我们每个人所接受的教育应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是孩子最先接受的教育,应该属于启蒙教育。因此,家庭中的父母才真正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他们不仅仅是孩子启蒙老师更是孩子终身的老师。

三、“文盲型”家庭教育

“家长一落后,教育就危险。”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有的家长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动辄拳脚相加,用武力高压的手段制胜不听话的子女。这种教育方式会产生很多恶劣后果,它会使青少年学会用暴力解决问题,还会产生与父母的尖锐对立,甚至会有极端之举。在农村,文盲率极高,很多家长连字都不会认或写,他们又如何对学生进行辅导呢?他们对教育的意识又如何呢?有些家庭的家长都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也从未考虑过自己的行为是否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他们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做事从不考虑小孩的感受,从不让小孩发表自己的意见。孩子容易形成抑郁、敏感多疑、易怒、冷漠、孤僻、缺乏责任感和同情心等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

四、“特殊型”家庭教育

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致使“双亲之爱”变成了“单亲之爱”;有的家长则是对孩子进行“恨铁不成钢”的专制式的教育;还有更为特殊的“母亲不管,父亲也不管”的放任型家庭教育……这些原因使这部分学生的家庭教育走入了误区。还有一部分再婚的家庭中,因后爹、后妈受传统的观念的束缚,在教育非亲生的子女时产生心理障碍,使对这部分学生的教育失去了良机。另外,家庭的贫穷使得全家人为生计而奔波,无暇也没有能力在意对孩子的培养上了。

小学生自制力本来就很差,再加上这样的家庭教育,可想而知,我们的教育如何达到健全?这种现状令人担优,而且无法去改变。但我们除了担忧之外,更多的是需要想办法“因材施教”进行弥补了。

1、对学生家庭作业的处理上

(1)作业布置多了,反而“事倍功半”——完成率不高,质量也不高。所以,家庭作业要布置很少而精,而且布置一些难度不高易完成的家庭作业。(2)他们特别感兴趣的作业放在家庭中去完成,比如一些小制作。(3)实行“奖励”制度对家庭作业完成得好的同学给予奖励,一般一周一次较好。

2、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帮助家长提高认识

通过家长会、家访、家庭与学校双向联系手册、电话联系等方式,除了与父母对学生在校在家表现情况作相互了解外,还应注意通过巧妙的方式提高家长的认识,使其认识到对孩子教育与培养的重要性。就算不能辅导,但总可以督促。例如在家长会上让学生向家长展示自己近期在校成绩:一次优异的作业、一次精彩的演讲、一次爱心奉献。班级也可以设立各种单项奖,让家长发现子女的闪光点,有意引导家长关注孩子思想、情感,为孩子健康发展健全性格,营造一份宽容的育人氛围。

3、对学生课外读物的处理上

凡涉及了解课外的知识,学生轻常叫苦,就连一些基本常识都一问三不知。主要是因为家庭没有经济能力承受,就连凑一点学费都来之不易,再加上农村学生见识面窄,耳闻目睹的东西也有限。针对这种情况,我有几种建议:(1)每个学生买不同的课外读物,全班交换着读。(2)老师多收集信息经常向学生介绍。(3)建议学生多看新闻类电视节目,但强调注意把握时间。

4、老师同时扮演父母的角色

篇(3)

一位30多岁的妈妈带着10岁的儿子参加了我的英语补习班。一般来说,孩子在学习一周后,都能有较明显的进步。但这个男孩学了一个月,要说没进步,似乎有一点;要说进步很大,似乎效果又不明显。反正,就像一壶煮不开的水,下面火再大,壶里的水就是不热,让人着急。

我注意到男孩的妈妈比孩子本人对学习还上心,每堂课都从头陪到尾,对孩子很少有满意的时候,偶尔低声训斥孩子几句。孩子长着一张小圆脸,模样肉肉的,性格似乎也“肉肉”的,不是很努力的样子。他笑的时候,总像没笑透,在担心着什么,而被训斥的时候又好像不是真的感到难受,只是低头不语。训斥过后,母子间的话语时多时少,情绪时高时低,关系时好时坏。

终于有一天,妈妈沉不住气了,课后拉着孩子来找我:“老师,您看这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干什么都这么磨叽,拿不出拼劲儿,学什么都不主动,不知道精益求精。”

我安排他们去我的办公室等我,那里更安静些。

几个小时的谈话我不再细说,仅说我观察到的一个细节:每当我问孩子一个问题,孩子总是先偷偷看妈妈一眼,然后再支支吾吾地回答,并且边回答边看妈妈。在整个谈话过程中,孩子始终如此。

从孩子的表现中,我看出了问题。

于是,我单刀直入地问孩子:“妈妈平时打你吗?”

孩子一愣,看了妈妈一眼,说:“有时候打,有时候不打。”

“什么时候打,什么时候不打?”我接着问。

“急了就打,不急就不打。”孩子说。

“什么时候急,什么时候不急呢?”我又问。

孩子答不上来了,他摸不准妈妈喜怒无常的脾气。

我又问:“爸爸平时打你吗?”

孩子说:“我爸老出差,一回来就给我买一大堆东西,不怎么打我。”

“爸爸经常出差见不到你,回来见到你,应该非常喜欢才对啊,怎么还‘不怎么打’你?”我问。

“我爸的脾气不好,有时候急了也吼我、打我。”

我又改口问:“你妈妈什么时候对你好?”

孩子瞥了妈妈一眼,回答:“什么时候对我都好。”

“我是问,什么时候对你最好?”我温和地强调了一遍问话。

孩子犹豫片刻,想了想,说:“每次打我之后对我最好。”

听到这里,我也看了孩子的妈妈一眼。她很不好意思,像做了什么错事被人看见了,又好像因为打了孩子而内疚。

如果家庭教育无“法”,父母的心情就成了“法”

其实,打孩子在中国家庭中普遍存在。关于能不能打孩子,我至少被问过一万次。而在中国家长的脑子里,这个问题至少也被想了一万次。那么,孩子不听话时,该不该打他呢?

我的回答是:打不打,都是您的家务事,我不发表意见。但教育孩子应当有原则,如果孩子违反原则,那么家长该狠则狠,这一点是必须的。

有些家长听后立刻反驳道:老师,外国家长从来不打孩子。在国外打孩子是犯法的,是要报警的!而不挨打的外国孩子比挨打的中国孩子成才的还多呢!

我也立刻反问:你光看到人家不打孩子,怎么没看到人家还不溺爱孩子呢?如果你也能做到不溺爱孩子,不把孩子惯得随意违反原则,我就同意你不打;如果你做不到,你的溺爱泛滥成灾,把孩子惯出了问题,就算打,恐怕都来不及了!

你看,自行车都有闸,用于刹车,没有闸的自行车没人敢骑。但一个人骑车老捏闸就不好,一是对车的损害太大,二是他骑车肯定有问题,他为什么不能先把路况看好,非等出了状况才频频赶紧捏闸呢?也就是说:家长最好平时就把孩子教育好,不要等孩子出事了,才想到用“打”来解决问题。

我认为,家庭教育的理想状态是:让孩子知道家长有武力,但不使用或很少使用武力。当然,要做到这点,是需要智慧的。

其实,中国父母是最爱孩子的,真的痛下狠手打孩子也是被逼无奈,恨铁不成钢啊!而恨铁不成钢的原因无非两个:一是孩子的品行不好,说话做事没规矩;二是孩子没有进取心。

先说第一个原因:孩子的品行不好。

孩子的品行不好,一般不怪孩子,而怪身边的大人。特别是15岁以前的小孩,他身上的一切毛病都来自身边的大人,因为大人没有让他明白清晰的“成长是非界限”。

当今,很多孩子是在是非界限模糊的环境中长大的,除了知道不能杀人放火、偷东西和要有礼貌外,其他的事情几乎没有清晰的是非观,完全凭感觉。这一方面使孩子看上去很不懂事,另一方面当孩子遇到事情时,自己也感到困惑。

要是倒退几十年,那个时代的父母多数也不太懂得怎么教育孩子。但那个时候有个好处,就是独生子女少,一个家庭中有多个子女,每个孩子身边都有几个伙伴,伙伴之间公平而坚定的游戏规则清晰地暗示出是非原则。如果你不遵守原则,就没人跟你玩了,这可以让绝大多数的孩子马上规矩起来。

而现在的孩子几乎没有集体游戏的成长环境,他们从小到大几乎只和自己的父母密切相处,行为准则自然也只能从父母那里学到。

可当今父母一般只有一个孩子,工作的劳累、情感的安慰、希望的寄托、独苗的珍惜使他们难以和孩子公平相处。他们往往不是清晰规则的制定者或暗示者,多是喜怒无常的溺爱者或虐待者。父母溺爱泛滥时,孩子做什么出格的事都可以;父母心情不爽时,会因一点小事怒吼和责骂孩子。父母说不清一件事的对错,孩子所有的事情(大到写作业,小到吃冰棍)都要征询父母的意见或看父母的脸色行事。

渐渐地,孩子的家庭成长环境里没有了“法”,只有父母的心情,父母的心情就是孩子的“法”。

在这种无“法”家庭里,孩子看似幸福,其实安全感严重不足。因为他不知道何时父母心情好,会对自己宠爱有加;何时父母心情糟,会让自己遭殃。为了趋利避害,孩子就学会了察言观色,而不是按规则行事。

再说第二个原因:孩子没有进取心。

在无“法”家庭里,父母以心情指导教育的严重后果是直接导致孩子丧失进取心。其实,只要是个正常人,谁不希望活得自由、成功、荣耀、幸福?这种天然的进取心完全不需要培养,生下来骨子里就有。

然而,无“法”家庭里的孩子与父母相处,常有“伴君如伴虎”之感,老是担心自己的安全,担心被情绪时好时坏的父母伤害。一个没有十足安全感的人,怎么可能投入全部精力去读书学习呢?孩子没有坚定的发力方向,没有持久的爆发动力,自然也就丧失了强烈的进取心。

健全的法制有利于国家的强大,健全的“家庭教育法制”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那些抱怨孩子品行不好、不知努力的家长们,不妨停止抱怨,仔细想想问题的根源是不是出在自己身上。

那么,怎样改变孩子的不良品质,并使他重新拥有进取心呢?依据我多年的研究,解决这一问题的好办法就是召开家庭“立法”会议,用“立法”取代“无法”,用清晰可见的、有章可循的条文规定取代父母情绪的阴晴不定、忽冷忽热。

就拿刚来向我咨询的那对母子来说。在这个家庭中,爸爸平时不在家,妈妈和儿子相依为命,结果造成妈妈对孩子的溺爱,家庭教育失去法则。而失去法则的男孩表现时常出格,结果就会遭到妈妈情绪不佳时的打击。而妈妈在打击男孩后又异常后悔,用加倍的溺爱来补偿孩子,这种举动更加践踏了法则。没有清晰法则的家庭,使孩子的行动没有安全的依附感,孩子在各方面都完全依照妈妈的脸色行事,包括学习都是为妈妈学的,自然激发不出内在的学习动力。妈妈用鞭子抽一抽,他就走一走;妈妈不用鞭子抽,他就不走。

时间一长,孩子逐渐养成了干什么都不积极主动的习惯,干得多错得多,不干不错,或者妈妈让干什么再干。这个家庭中的爸爸,没有起到发现问题、纠正问题的作用,反而是偶尔回家用更多的溺爱冲淡家庭教育的主题。

依我看,要解决这个家庭教育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立法”,用立法的方式来限制大人溺爱泛滥,来规范孩子的行为,保护孩子的安全独立,激发孩子的进取之心。

用制度管理孩子,别用情绪管理孩子

我立刻给这个家庭开了“药方”:召开一次家庭会议,让孩子参加,大家平等地讨论问题。

一、列出孩子每天“必须做好的10件事”和“不能做的10件事”。事情可列得详细些,包括早晨起来洗脸、叠被都可算一件事。这些事必须用合理的理由说服孩子接受,不能强迫孩子去做。这些事最好由孩子提议列举。

二、列出大人每天“必须做好的10件事”和“不能做的10件事”。同样,这些事最好由孩子来提议列举,并说明家长为什么要做到这些事(这对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和驱除孩子的不安全感十分重要),以及为什么不能做这些事。

三、如有违反,怎样惩罚;如表现良好,怎样奖励。对此,要请一个可信赖的人作为家庭教育立法监督员,借助外力监督执法,防止家庭内部人员感情用事,践踏立法。

四、立法内容可更改,但更改时必须召开家庭会议,讨论通过后实施。并且一旦通过,立法内容就需要贴在家中公示执行。

五、定期和立法监督员见面,接受立法监督员的监督和咨询,以保证立法的顺利执行。

这位母亲在听了我的建议后,不久就在家里召开了家庭会议,会议持续开了几天,因为只能在孩子放学回家后召开。会议期间,这位母亲还特意打来电话,询问我一些具体的条款如何制订,我在场外给予了支持和指导。后来,这个家庭决定,聘请我担任他们家的家庭教育立法监督员,我欣然接受。

“立法”之后,效果立竿见影。这个男孩的安全感大大加强,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一改从前什么都不想做的状态,前所未有地帮妈妈分担起家务来。学习上,他也改变了过去需要大人陪伴还半死不活的拖沓状态,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

他们家的立法中有这样一条规定:孩子学习时,大人除创造外部条件外,其他基本不参与;但孩子取得进步时,大人必须及时发现并奖励;而孩子学习退步时,由孩子自己决定如何惩罚自己,并向全家说出惩罚办法(全家大人一致同意不在立法中写进如何惩罚孩子,因为他们相信孩子会公平、公正地对待自己的错误。这一条写得太妙了,它换来这个10岁男孩向父母保证自己会努力学习的决心)。

篇(4)

家庭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只要用心去做,你就会看到成功的希望,看到孩子的明天!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家长教育心得体会总结,供大家参考。

家长教育心得体会总结1膝下的孩子已过六岁,是我们生命中至亲至爱的六小龄童。从他呱呱坠地,到呀呀学语,蹒跚学步,到走进幼儿园快乐成长,这一路的风雨携行,让我们对“父母”这个字眼有了更透彻的认识。古语说的好“要知父母恩,怀中抱儿孙”。是呀,养育好自己的子女,让他们茁壮健康的成长,是我们的职责与义务,更是爱的传递。在西开保育院老师的精心呵护与帮助下,在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孩子得到了健康的成长,内心的激动带来了精神的愉悦,让我们尽情享受着成长的快乐,收获着久违幸福。伴随孩子的成长,在孩子的家庭教育方面逐渐有了自己的思考与认识,与大家分享共勉。

一.培养习惯,感受进步

人常说“播种习惯,收获性格”。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对孩子的将来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伴随孩子的成长,日常生活的行为我们逐渐加以规范。如言谈举止、行动坐卧,洗脸洗脚等。教育引导孩子,让劳动成为我们生活的伴侣。

进入大班,孩子开始要写作业了,我们觉得孩子写作业很正常,没什么特别的,但是通过一周的观察,我们几近蹦贵。看到孩子握笔姿势不规范,写作业不专心,写作业时间过长,且有厌倦作业的情绪,我们都很着急,这样下去可不是办法呀!于是我们主动与曹老师沟通孩子的情况,了解到了孩子刚开始写作业的心里特点、应对策略及具体的指导方法。于是每天放学我们全家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我们给孩子讲学习的重要性,写作业的必要性。巩固握笔的方法、坐姿等,边鼓励边要求,与孩子一起参与写作业活动,孩子心情放松了,幼小的心灵透射出了自信,逐渐有了做作业的意识,有了把作业做完做好的想法。自去年九月到现在,孩子每天回家能认真完成当天的作业,作为父母,我们就主动陪伴在孩子旁边看书学习,遇到问题能全家一起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不良行为及时要求,及时纠正,渐渐的营造了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在这个氛围的感染下,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喜欢学习了,两次学业水平测试进步也很明显,同时也给孩子带来了莫大的鼓舞。

养成习惯是个过程,允许犯错,敢于面对,及时纠正,不断完善。家庭学习中,我们始终是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其中,对于孩子点滴的进步我们都会及时给予鼓励表扬与认可,家庭的互动式学习的开展让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是责任,是义务、是自己的使命,是自己终身要做的事情。和孩子一起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和孩子一起快乐。用我们的身体力行,影响孩子,激励着孩子。

二.体验生活,丰富情趣

忙碌的生活占据了我们太多的时间,为了能调节疲惫的身心,放松心情,开阔视野。特别能给孩子多一些成长的空间与时间。我们结合自己的家庭实际情况,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家里,我们一起玩玩具,模拟动画片中的人物进行情景表演,如扮演奥特曼,铠甲勇士,光头强等;一起组织家庭歌友会,我弹钢琴儿子唱歌,一起录制家庭视频短片;一起组织外出参加野外游玩等。去年冬天我给儿子承诺一起坐动车的事一直没实现,心里挺愧疚。于是在一个周六的早上我和儿子两人驱车到北客站,坐上了去华山北的动车。火车以时速三百公里的速度飞驰在渭北原野,儿子很兴奋。当时那节车厢只有我们两个人,开心的场面令我们陶醉。我也很高兴,一是因为我答应儿子的事终于兑现了;二是我们都是第一次坐动车,感觉很激动,很刺激。不到半个小时就到达华山北,原想直接返回,可我发现儿子游兴正浓,不想打消他的兴致。于是临时决定登华山。我们乘坐新开的缆车,约摸二十多分钟到达了华山的西峰,顿时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了,说实话,很震撼。蓝天白玉,松柏矗立,皑皑白雪,人头攒动。我紧紧拉住儿子的手,小心翼翼的一步步登高前行,儿子趁我不注意抓起路边的积雪猛的向我打来,见我被雪球砸中,得意的诡笑使他直不起腰,我释然了,这就是孩子天性的释放,我们整天蜗居于城市,宅在家里,忙碌的身影,积压的情绪,大人如此,小孩亦如此。原来我们还可以如此的开心快乐,久违的感动萦绕在华山之巅……

其实开心与快乐就在身边,关键看我们如何把握,所以给孩子丰富的生活也是在丰富我们的自己的人生,同时也是给我们积累老时回忆的素材,用我们的行动创造多彩的生活,用默默的坚持积累多姿的人生。

三.家校共育,幸福学生

学校是孩子学习的主阵地,是孩子成长,活动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所突显出的规范、条理、科学已然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同时,孩子的健康成长也能清晰的感受到贵校管理的科学化,工作的规范化,育人的人性化。作为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巩固延续与拓展,同时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与提升。如何能更好的配合学校教育,完美的整和教育资源是我们积极思考并探索的问题。准确点说,家园共育能带来孩子全面的进步。这点我们一直都不敢马虎,经常利用业余时间了解家庭教育的理念,科学育儿的方法,通过读书,上网等形式学习相关知识,拓展教育视野,认真阅读西开保育院校报,了解幼儿园的发展方向,关注育人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作为家长,与老师沟通是我们家长的常规工作。平时通过电话,信息,校访等形式加强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积极配合老师做好孩子的教育引导工作,不给学校添麻烦,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学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上学期间,我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亲子体验活动,家长会,文艺表演,节日庆典,运动会等,及时给孩子们制作活动视频,努力让自己成为孩子中的一员,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孩子树立榜样,增强孩子生活的信心,感受他们成长的快乐,享受他们进步的幸福,给孩子人生的童年留下难忘的回忆。

最近总喜欢听一首歌曲《时间都去哪了》,那朴实动情的歌词吸引着我,那感慨且略带伤感的旋律直插心底,触碰着自己灵魂深处最脆弱的那快地方,感情的思绪随着歌曲的起伏徘徊萦绕。顷刻间才暮然回首,随即感叹时间的匆忙,岁月的流逝,在匆忙中告慰我们逝去的青春。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彼此肩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把爱播撒到孩子的心田,用智慧点亮孩子前进的方向;用行动感召孩子幼稚的灵魂;用坚持孕育孩子出彩的人生。

家长教育心得体会总结2要说我的育儿心得真的没什么,大家都初为人母,一切都得摸索。宝宝一天天长大,我也和她一起慢慢成熟,怎样理解孩子,学习探索教育培养孩子的方法,让孩子健康的成长。

点点是一个脾气很倔的孩子,但又是一个“吃软不吃硬”的乖孩子,你越对她凶,她就越哭闹得厉害,你要是蹲下来好好和她说,反而会乖乖听话,懂事的让我们吃惊,跟小大人一样。所以我经常和她互换角色,让她来当我的姐姐甚至妈妈,她会一一告诉我这个要这么做,那个不可以这样做,之后她也就慢慢改掉了平时不好的习惯,而我达到了预先的目的,感觉何乐而不为呢?

孩子的性格也不是先天的,后天的培养很重要,点点虽然有脾气,但很爽直,我不喜欢孩子像个牛皮糖那样粘。她就是哭也不会很长时间,在她没完没了的时候,我们就采用转移的方式,比如她吵着要去哪儿哪儿玩耍,或者买什么什么玩具的时候,我会突然说“哎呀,昨天爸爸买的那个玩具怎么不见了?”她就马上不闹而是去把那个玩具找不出,还说“你看呀,不是在这吗?”早上孩子往往会赖床,特别是冬天,闭着眼睛缩在被窝里不肯起来,我就拿了一样东西,在她耳边说“看看这是什么呀?”“你知道吗,今天亲公给你买了什么好吃的吗?”她马上就清醒过来,呵呵,还屡试不爽呢。但有时候也会很无理取闹,这个时候什么大道理都不管用,那就不理她,把她晾一边,全家人步调一致,她会哭到东哭到西,然后有个“好人”就站出来,跟她讲道理,这个时候她马上止住哭闹,还一个劲的说“妹妹乖,妹妹不哭了”我们全家就马上会意的笑起来。孩子还小,我们的教育都是正面的,从来不恐吓她,说什么大灰狼来啦,妖魔鬼怪来吃宝宝啦,也从来不把孩子关到黑房子里。不能给孩子稚嫩的心灵留下阴影。

老师经常表扬她的小手很巧,我们大人当然很受用,可这也是她每每把家里搞的一团糟后才出的结果,让她收拾干净,必是不愿意的,只有说我们一起来比赛看看谁收拾的最干净哦!她才会跟上了发条的机器人一样兴奋的干起来。孩子从小就好学好动,最会模仿大人的样子,看到我们搞卫生,她就抢着抹桌子扫地,看到她拿了餐巾纸沾了水到处擦,尽管有的时候反而弄脏了,可是看到她认真快乐的样子,我们就都开心了!我们全家还常常跟她一起互动,比如她带上围兜,拿了锅碗瓢盆做饭,还煞有介事的来问这个“你想吃什么菜”,那个“你想吃什么菜”,我们都认真的说“我要吃蛋炒饭”,“我要吃清蒸鱼”,于是她就说好的,马上做。一会就端上来给大家吃,我们就装作吃的津津有味的样子,还不住的夸奖说“真好吃,真香”,她马上咯咯地笑个不停。

孩子是一张白纸,什么好什么不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对他们来说没有一点概念。刚到学校什么都不懂,老师发红花,她扔掉,因为她不喜欢,有的小朋友做了不对的事,老师为了教育大家,让他们站到上面给大家讲什么是不对的,可她会跟他们一起站到上面,这个时候就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耐心的教育,结合在家的表现,她也喜欢玩水,比如把好多器皿在水龙头上冲洗,一来把身上的衣服都弄湿了,二来还浪费了水,我们就跟她说衣服湿了要咳嗽,浪费水是错的,结合南方干旱的事,给她讲南方的小朋友因为没有水而不能洗澡啦等等,让她懂得要节约用水。现在她还经常给我们大家发小贴纸呢,边发边说谁表现好就发小贴纸给她,我们全家都是她教育的对象呢。

孩子从小就有虚荣心,喜欢争第一。开始的时候她看到自己不能得第一了就赖皮,一定要我们等她让她,有时候干脆哭闹,这时我就教育她:第一是要自己努力争取的,而不是要大家让给你,在学校里也是一样的,其他小朋友得第一,那是人家的本领大,你要得第一就要跟人家竞争,得到第一是很光荣的,别人得第一你也该为朋友高兴。慢慢的她懂了,再也不会因为没有得到第一而哭闹了。

家长教育心得体会总结3《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是一本好书。书中有一句话使我感触颇深:"只有不懂教的父母,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当今社会,父母难当。我们这一代父母不是一般的父母,而是"小皇帝"的父母。多少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倾注了半生心血。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指望孩子成龙成风。只要孩子将来"出人头地",当父母的就脸面生辉,无尚自豪。但孩子怎样才能"出人头地",也就给当父母的提出了一个怎样教育的问题。

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把他送到学校接受教育,父母似乎省心了。当父母的只是鼓励孩子好好学习,认真听课,认真做作业等等。其实这只是对孩子学习文化知识的一种苍白的说教。事实上孩子需要接受的不只是文化知识的教育,素质教育更不容忽视。教育孩子不只是学校的事,虽然文化知识教育,学校肯定是"主角",但在素质教育方面,应该是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家庭怎样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这一方面,《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给予我们一个导向。书中介绍了许多家庭教育的成功范例,范例中介绍的父母教育孩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注重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教育孩子充满爱心,关爱他人,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给孩子一个广阔的天空,让孩子自己走向成功。相比之下,我发现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许多问题。自己认为,给孩子选择了一所好的学校,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我们当父母的就"称职"了。在学习上平时对孩子要求严格点,除了学校的功课必须学好外,在家里要多看课外书。还有星期六参加"英语补习班",星期天参加"写作辅导班"等等,结果发现孩子的心理越来越压抑,动不动就发脾气,骂我们是"不合格的家长"。当发现问题时,回想起来,责任原来在于家长本身。当父母的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不理解孩子的感受,平时指责多于夸奖。我孩子的学习成绩虽然不错,但妒忌心较强,性格倔强中又有点软弱,不敢面对挫折和失败。这跟我们平时不注重对孩子的素质教育有关。

读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使我获益匪浅。书中有一个栏目"父母课堂"中的几句话值得借鉴--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确实,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长这个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基本的保障。

家长教育心得体会总结4说起孩子,大概每个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我们太多的心血与爱,当然孩子也带给了我们数不清的欢乐。孩子们一天天在成长,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如今的小小儿童,他们的变化带给我们一个个的惊喜。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成长过程,我们在父母这个学堂里也在不停地学习和进步,真不知道是我们教会了孩子还是孩子教会了我们?

孩子一出生就意味着教育的开始,教育可分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家长不能仅仅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学习成绩的好坏。我认为,家长应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社会道德;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即家庭教育。知识教学、智力开发这些一定要由学校教育来完成。即便家长懂得这些知识,可能不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和专业老师的方法相矛盾,所以作为家长只要做好家庭教育就是对老师工作的支持。下面,我就对孩子的教育谈谈我的一些心得。

我的儿子今年8岁,就读于实小三年级,他有值得我骄傲的地方:孩子发展比较全面,学习上进步非常明显,有一定的独立自主的能力,能主动学习;有一定的责任心和爱心,能体谅、尊重父母,与小朋友和睦相处,知道劳动的艰辛,有较强的交际能力。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如粗心、爱玩电脑游戏、做事情慢等。

要说起教育孩子,我觉得谈不上有什么成功之处。但是,孩子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成长为一个了略懂人事的孩子,这过程也的确是凝聚着我们做父母的一番心血。这其中也有不少困惑。下面我来谈谈我们家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心得。

一、“严”当头,抓住小学关键期

大学者曾经这样说:“一个人小的时候,最是要紧,将来成就大圣大贤大英豪大豪杰,或者是成就一个大奸大盗小窃偷儿,都在这家庭教育四个上分别出来”。现今社会独生子女多了,家庭条件好了,隔代管教,甚至请他人管教孩子的现象也多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往往忽略了孩子的严格教育,对孩子“错爱”、“宠爱”、把孩子惯得不像样,如对人没礼貌,本该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而由父母、爷爷奶奶代办,一边做作业一边讲话,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业,做事磨磨蹭蹭等。例如,在我所认识的大学生、高中生中均出现过要父母给盛饭事件。我们绝对不要认为那是小事,我之所以称之为“事件”,是认为这种孩子“娇生惯养”、“自私”、“以我为中心”。没有同情心,没有自理能力,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

我家教育孩子的宗旨:要求孩子知道理,明德行,成为一个正心、诚意的人。一切时,一切事正确引导,养成孩子明理重德的习惯,培养孩子要多为公着想,尽量断除自私自利的念头。要求孩子要有爱心,要爱国家,爱父母,爱社会,必须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努力学习,不可懈怠。争取成为德智体皆优的学生。

我家培养孩子的习惯采取“小时严、大时宽”。幼儿园、小学时期,孩子还比较听话,好管教,容易养成好习惯,这时我对儿子以严为主。孩子只要小时侯养成好习惯,大了宽松一点儿也出不了格。这也就是关键期,任何教育都有关键期,在这个年龄段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最为有效,如果过了这个年龄段,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可能就差多了。小学阶段,它是建立常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最易见效,抓住这个环节就等于抓住了孩子的以后。

二、培养独立意识,使孩子不产生依赖思想。

孩子一天天长大,但无论怎样长他们在父母眼中永远都是孩子。我们总觉得他们这也不会那也不行,处处都需要我们的帮助。其实孩子的能力经常是出乎我们想象的,关键是我们会不会放手让他们去做。大概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好像一夜之间孩子就会做些我们从没特意叫过他的事情,我们会惊讶:他怎么学会的?这就是孩子,只要我们肯放手让他迈出第一步,他们会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可能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让他们做还不如自己做来得轻松,但孩子一次做不好会有两次、三次,总有一天会做好!如果不让他去做,恐怕将永远做不好。我们在家尽量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给大人盛饭、倒茶水、扫地等,现代社会交际能力也很重要,也要重视培养。我们一是鼓励孩子多和他人交往,二是交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

三、关注孩子的成长,多与孩子沟通,当好慈祥父母亲,及时解疑答难,正确引导孩子。

我们家庭和睦、幸福,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不和睦,对孩子的伤害往往大于大人,会使孩子失去安全感,容易形成不良性格和心理,缺少责任感和爱心,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肥沃土壤。同时,我家非常重视德育,会做人才会做事。德育我们主要从要求儿子不说谎、不要别人的东西、不乱丢垃圾这样的小事做起,德育内容也是随孩子的成长而变化。当然,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首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还有,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家长不能居高临下,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另外孩子教育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一般每天都抽出一点儿时间,关注孩子的成长:作业完成得如何,学习顺利吗?有什么新鲜事,心里有没有不愉快呢?尤其在孩子遇到困惑、挫折及犯了错误时,及时与孩子沟通,予以正确引导,调整好孩子的心态。同时,日常生活中从身边的人和事说起,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孩子从小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从而激起心灵深处无穷的动力。同时,爱玩是小孩的天性,我们从不用过多的课外培训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利。

四、经常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态和表现。

家庭和学校之间要经常保持联系,保持一致,家长应当主动到学校去拜访老师,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和思想态度,询问孩子在校的学习态度,听课是否认真、发言是否积极等情况,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回家后就能够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这方面我们一直做得不太好,有些事情幸亏老师及时与我们联系,才避免了在教育孩子方面走弯路及孩子一些不好习惯的养成。

家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家对孩子的教育还做得很不够,而且一些方法还在不断地摸索,我们将不断地努力,汲取别人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与老师、家长们共同探讨,使孩子们能够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将来能为祖国效力,为人民大众服务,做一个有智慧、有德行、有觉悟的人,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为人父母者,欲子孙贤者,不染恶习。要教育孩子做到勤奋刻苦努力的学习,将来能成为我们国家的栋梁之材。为民造福;首先要做到对孩子进行道德的教育,知道理,明德行,教育孩子能成为一个正心、诚意的人。

贪婪痴慢,人心堕落要因。一切时,一切事要正确引导,养成孩子明理重德的习惯,培养孩子要一切为公着想,要使其作到断除一切自私自利的念头。要求孩子要有爱心,要爱国家,爱父母,爱社会,要做到爱一切的人事物,更要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努力学习,不可懈怠。争取成为德智体皆优的学生。将来踏进社会,不为自己,为民造福。

教育孩子要立大志。人无志向就不能成大器。志向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所以我们家庭是经常督促孩子要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要求孩子要立大志。明确方向,努力学习。精进不退,在家中,要求孩子作到“父母呼,应句瑗;父母命,行勿懒。”在学校要求孩子做到“尊敬老师,听从老师的教诲。”上课时要做到认真听课,要按时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一切作业,团结同学,要做到取长补短;在学校要争取多做对大众有益的事情。严格遵守校规,教育孩子力争做到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将来能为祖国效力,为人民大众服务,做一个有智慧、有德行、有觉悟的人,这就是我们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和教育的纲领。

家长教育心得体会总结5通过在家长学校的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家庭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我会好好配合学校和老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的,在家长学校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而有意义的课,我深感受益非浅。在每位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同时,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多么重要,同时也使我更加亲切地体会到,当教师难,做家长也难,做一个合格的家长更难。做一个好的家长真是任重而道远,幸好有家长学校,通过她,使我对家庭教育有了更深、更新的认识,在尽力做好家长的同时,使我在各方面也有了一些不同程度地改变和提高,现将粗浅体会浅述如下:

第一是教育观念的改变。通过几个老师的讲座,使我了解了学校对孩子的要求,知道了如何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因为我感觉孩子最听老师的话,以前,我甚至这样认为,我将孩子送进学校,学好学坏就靠学校老师了,形成了一种依赖心理。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家长要积极投入到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之中,要和老师多沟通、多交流,从而在学校和家庭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取得教育的最好效果。通过老师的讲座,使我明白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培养孩子的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培养良好的习惯比分数更重要。

第二掌握了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提高了教育能力。通过学习,明白了家长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通过言传身教教育孩子礼貌待人,遵守各种行为规范,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要主动培养孩子的各种兴趣爱好,经常带孩子参加有益身心的活动,假期带孩子出外旅游增长知识,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尊老爱幼、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等一些好的习惯。同时,我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教育要有耐心,切忌粗暴,我亲身体会到,孩子有时的“不听话”也是有他的原因的,只要有耐心,一定能找出他犯错误的原因,也只有这样,对孩子的教育才能做到标本兼治。

第三提高自身的素质。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就时刻充当着“老师”的角色,因此必须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通过听老师的讲座,让我掌握了一些亲子沟通方面的知识。知道了如何给孩子布置任务,如何处理孩子的要求和拒绝,如何处理孩子的愤怒等。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从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入手,与孩子交朋友,尊重孩子。作为一名合格的家长,同样要为人师表,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给孩子限定时间可以帮助他专心地做事情,提高学习效率。

篇(5)

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发展的摇篮,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是家庭教育的载体,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如何在观念上、机制上、制度上进行调适和创新,是我们一直探究的课题。这几年,学生、家长、教师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是在信息化社会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家长的教育背景也有很大的不同,教师队伍正在逐步年轻化和高学历化,普遍出现了未婚的独生子女教师指导独生子女家长的新情况。我们坚持把组织和开展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作为学校贯彻执行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决定和上海市两个《纲要》的重要内容,转变观念、落实措施、锐意创新,用全新的理念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现代家庭的变迁告诉我们,当孩子走进学校大门,成为学生时,他们由家庭产生的原始情感开始发生裂变和飞跃,他们的态度、动机、信念和价值观在学校、老师、同伴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这其中,家长、教师、同学、朋友及社会各个方面都对学生的成长发生或多或少的作用,他们都在学生独特的生活背景下成为教育影响学生的力量。而家庭教育则是影响孩子,特别是年龄较小孩子的主要因素。认真研究今天家长的情况,与过去相比,出现家长年轻化、高学历化、对子女高期望化的倾向。这个现象的出现,给学校家庭家庭教育指导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学校家庭教育需要及时转变观念,探索新的教育理念,研究新的载体和途径已经成为今天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当务之急。

一、重视发挥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家长在家庭中对孩子的教育具有无可争议的地位,作为一个整体,家长在学校教育中同样具有特殊地位。虽然孩子进入学校,教育孩子的主体力量发生了变化,但是这并不等于家长已退出对孩子的教育,在大多数情况下,家长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仍然在影响或者左右着子女,有时候家长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受教育水平往往影响一个孩子和家庭的命运,所以今天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对教育的投入已经成为家庭的主要投资方面,对教育的需求已经成为家庭的第一需要。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认为家长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资源,家长对教育的关注、投入等都应该融入学校教育整体构架中。因此,在开展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时候,我们强调“三个不能忽略”:不能忽略家长的作用;不能忽略研究家长对学生的影响;不能忽略发挥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以便把家长对教育的关注和投入与学校教育同步。在安庆幼儿园,为了让家长对幼儿的教养有更加深入的体验,他们设立了“轮值协理园长”制,协理园长由家长担任。这些家长不但要主持家委会会议,参加对园务工作的管理,而且要参加对家长学校计划的编制。家长通过参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对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提升了家庭教育的水平。又如,闸北区三中心小学把学校的“阳光教育”理念运用到家庭教育的指导中去,赋学生的家庭成长氛围以阳光;同时该校实行的例会制、听证制、参政制、表彰制等使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制度化、规范化;他们的品牌项目“义卖活动”“母女学校”“亲子银行”等新型家庭教育指导载体使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从整体上提高了指导活动的效果。发挥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不但可以增加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便于了解学校的教育要求、教育方法,提供家长教育子女的成功模式,促进家长教养方式的转变,而且对于发挥家长在教育孩子中的作用,认同学校的教育,改善学校、家庭的关系都有积极意义。

二、教师、家长要成为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伙伴

教师与家长关系的存在是以学生为纽带的,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过程中,思考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时,关键在于看这种关系是否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发展。今天,在合作学习、建构主义、活动教学、多元智能等不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越来越多地进入教师和家长视野的时候,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和子女所经受的教育,主观选择的倾向显得越来越明显。教师单向的、传授式的、高高在上的家庭教育指导方式已经不适应家长的需要。同时,在二期课改中,教师的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职责已经不光是传递知识,还应该成为学生的指路人、学习指导者、共同学习的伙伴。在这种背景下,教师与家长应该更多地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励,从而成为真正的伙伴关系。今天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大多摒弃了传统的观念,他们有许多适应时展的科学育儿方法,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此,开展家庭教育要鼓励教师与家长积极沟通,吸纳家长教育孩子的真知灼见,丰富和完善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根据我们对家庭教育指导的理解,许多基层学校结合校情,努力创设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的新机制,把家长请进来,让他们了解、熟悉学校教育活动的制度、内容、形式,从而在参与学校教育的实践中提升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能力。我区金鹭幼儿园进行了家园共育的探索研究,他们通过家庭亲子游、亲子合唱团、家长品评会、家园联系册等多种载体创造家长广泛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平台,教师与家长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建立了亲密的合作关系,促进了相互之间的尊重、理解、信任,也使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协作、相互依靠。在芷江中路幼儿园,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形成了以“多样性、针对性、互动性、主动性”为鲜明特征,以“人性化、个性化”为主要支撑的家教指导特色。该园对!—"岁孩子家长的合理喂养和亲子关系的指导,他们开辟的“小龙人亲子苑”,编写的《芷江园报》等都从不同的角度以家长为伙伴,学校和家庭共携手,为孩子创设成长的新天地。

三、要重视家长、子女的共生关系

子女与家长是一种血缘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保持、发展伴随着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共生就是指人的生成与生态情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在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应该尊重、理解这种关系,并努力促使它发展成为父母子女和谐共处的精神家园。从生态理论相依性的特点出发,研究家庭中父母子女共生的现象,倡导在家庭中形成协同发展的模式,对于家庭和睦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我们要认识在家庭层面,孩子与父母相互交流、孩子与家庭成长环境、孩子身心发展与个体的自然节律都是共生共长、互为补充、互为依托的关系。因此,家庭教育指导要关注学生不同于他的同学、不同于成人的学习、行为方式,尊重其独特的脑工作机制和品德成长模式;引导家长以开放的心态尊重、理解、认同、接纳孩子的想法、行为,从而保证孩子有一个心理安全的成长环境,保证孩子取得身心动态平衡,为释放他们的潜能创造条件。风华中学在创设新型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模式的过程中努力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办学特色,他们给家长办讲座、开座谈会、举办专家咨询,千方百计地引导家长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引导家长运用心理方法分析子女的情绪、态度变化,引导家长运用心理技术解决孩子遇到的烦恼,努力构建父母子女共生的成长环境。通过该校的不懈努力,该校的教育质量不但每年攀升新高,毕业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也明显提高。显然,在家庭教育指导中,引导家长创设符合孩子视角的家庭文化环境,提供蕴含孩子意愿、想法的活动,让学生与家长共生共长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特别是对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孩子显得更有意义。#p#分页标题#e#

四、要发挥文化“反哺”的积极作用

篇(6)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作为一直工作在教育前线的我,此时深刻的体会到,教育好下一代,单靠我们的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做好家庭教育,只有做好家庭教育才能从根本上走出当前教育的误区。但是由于我国人口的平均文化素质较低,我们的家庭教育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在农村,由于父母忙于工作、学习,很少有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交友等方面仍然保持着任其发展的态度,有的家长甚至因为外出打工,将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照顾,导致父母子女之间的亲情淡漠了许多。这时,“牵手两代”——亲子共成长工程应时代要求而被我们提倡起来。然而亲子关系的好坏又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成败,因此,如何搞好亲子关系直接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2 解决问题所采取的策略措施

2.1 关注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亲子关系原是遗传学中的用语,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在教育学心理学领域亲子关系的内涵有所扩大。而刘晓梅、李康将亲子关系进一步理解为“以血缘和共同生活为基础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所构建的、亲子双维行为体系的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统一体。”

在社会学中,伊恩·罗伯逊指出儿童社会化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基本的社会化,它主要向儿童传授语音和其他认知本领,使儿童将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内化,建立感情联系,并理解他人的角色和观点。《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编辑委员会则解释儿童社会化指一个人在儿童阶段通过个人和社会的交互作用,获得语言、思维、情感等能力和最初行为方式,逐步了解社会,掌握生存能力的过程。

研究表明,孩子在与父母的亲密交往中,能够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学会独立和与人合作中完美的完成任务,并在未来的生活中为发展其完美的人格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鉴定了基础。

2.2 分享点滴,把握机会,及时沟通。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子女是父母的影子,从子女身上可以反映出父母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常将注意力都放在孩子的学业成绩上,花了不少时间在孩子的功课上,却忽略了跟孩子之间的沟通与分享。心理专家认为家长在忙碌工作之余,应当把握机会多跟孩子相处、交流。这样在彼此分享生活点滴的同时,不仅促进了彼此之间的认识,也起到了互相支持的作用。中国人每逢节日,都有全家人围在一起吃晚饭、团圆的习惯。但现在人们为了生活四处奔波,聚在一起的机会逐渐少了,生活中缺乏了分享与支持,令亲子关系也变得逐渐疏离了起来。因此要想搞好家庭教育就要从促进亲子关系方面下工夫,例如抽出适当的时间跟子女相处、睡前讲故事、参加亲子活动等。还可鼓励孩子谈谈学校生活、与同学相处的琐事等。另外,还要让孩子承担相应的责任,如要求他们做些简单的家务,像晚饭后帮忙将碗筷放到水槽中,或回家后将鞋子放回鞋柜内。以增强家庭的抗逆能力,表达彼此之间的关心和爱。

2.3 远离恶性批评,避免强迫。恶性的批评和强迫是扼杀孩子自尊心、自信心和主动性的最重要的杀手。我们很多家长,批评和强迫已经成为顽固性的痼疾。对孩子除非不说话,一说话就批评多于表扬,强迫多于鼓励。自认为是为孩子好,不批评就引不起孩子的重视,不强迫不足以改正缺点。事实上,恶性批评和强迫,其结果与我们的期望却完全相反,我们希望激发起孩子成长的动力,却反而扼杀了孩子成长的动力。我们希望孩子完美,却把孩子弄得没皮没脸,自尊心丧失殆尽。我们希望孩子主动学习,却导致了孩子厌倦了学习。

2.4 开展亲子教育,传播科学育儿法,提高家长的自我教育能力。在家庭教育中,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愿望是好的,但由于部分家长不懂得正确的育儿方法,不了解子女的真正需要和真实水平,从而使教育与实际相脱离,这样即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又使亲子之间的关系变得僵化,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要改善亲子关系,首先要使家长提高自身的素质,掌握一定的科学育儿方法,真正从子女发展的需要出发,学会做一名可亲可敬的称职家长。

2.5 利用平等的亲子游戏活动,改善淡薄的亲子关系。游戏是儿童生活中的主要活动,他们通过游戏,学习并发展自己各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所谓亲子游戏是指父母鼓励性参与儿童的游戏活动,父母与孩子一起动手完成任务,并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儿童的积极情感,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孩子乐于学习,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育。同时也使父母更关心子女的成长,更真切的感受和了解子女的内心需要,为家庭教育指引正确的方向。

2.6 及时做好家校联系,共同交流教育方法。现如今,尤其是在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还不够,多数家长仍然抱有“树大自然直”的观点,要从根本上改变家长的观念,单靠一两次的家长会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家访也不是万能的,因此,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采用书信或电话的形式是十分必要的联系方式。

3 取得的成效

一段时间以后,不少家长开家长会时反应孩子在家听话了不少,也知道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也知道关心父母了。从他们的谈话中我看到了他们的开心,从他们的举止中我看到了他们的安心。

篇(7)

关键词:南疆地区;维吾尔族;家庭教育;社会稳定

一南疆地区维吾尔族家庭及家庭教育概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特征是“三山夹两盆”。新疆最北部是阿尔泰山,中部是天山,最南部是昆仑山系。南疆地区位于天山以南及昆仑山系以北。较于北疆,南疆地区在经济、社会、教育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相对落后。但是,南疆地区维吾尔族人口远大于北疆地区,其家庭、社会状况也比较复杂。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南疆地区人口占全疆人口的48%。全疆家庭户人口为20844283人,家庭总数为6393952,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6人。家庭是社会成员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个老师。家庭教育是家庭中长辈对晚辈实施的,遵循一定社会规范和要求的社会行为。同一个社会中的家庭,其家庭教育既有共性又有个体差异性。它的共性在于,处于同一个文化背景、社会经济状态、共同行为规范(既道德与法律法规)的家庭,长辈实施的教育基本上也遵循该社会共同承认和确定的规则与要求,与共同行为方式与价值观保持基本一致。但是,孩子并不是社会批量生产的产品,而是每一个家庭个别生产的独一无二的“孤品”。家庭教育的个体差异性在于,每一个家庭中,由于长辈的文化程度、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所差异,因此他们对晚辈实施的教育也受其个别状况的影响,进而与社会基本状态产生一定的差异。另外,由于孩子本身的个性与特点,“因材施教”的家庭教育,增加了家庭教育个别差异性。就像俗话说的,“龙生九子,种种不同”。南疆维吾尔人向来都注重家庭教育和家庭作风,他们深信家庭教育及家庭作风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该家庭的繁荣或毁灭。因此,每一个维吾尔家庭成员都遵循本家族或本家庭内部共同遵循的优良作风和习惯。高度重视家庭成员的道德教育和继承家族优良传统,注重培养晚辈的实际能力,是维吾尔家庭教育的两大方面。南疆维吾尔族家庭教育包括饮食、服饰、行为规范(既道德和法律)、健康、基本知识等方面的内容。饮食方面的教育与维吾尔医学密不可分,它不仅让孩子掌握基本生存本领、本民族饮食习惯、健康饮食等方面的知识,还教育他们珍惜粮食、自力更生,有劳而获的价值观;服饰方面的教育深受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包括服饰、头发、每一个年龄段的修饰教养等内容;维吾尔族家庭道德和法律教育主要通过引导、鼓励、禁止、批评等方式,灌输具有民族文化的行为观念和行为方式,让孩子养成准确、得体的行为习惯,指导他们遵循一般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要求。维吾尔族文化中,各类禁忌性的谚语和俗语主要针对的是孩子的行为方式和道德规范。比如,不能从长辈面前横穿过去,不能直称呼别人的名字,不能背后议论别人和嫉妒他人等等。另外,维吾尔族非常重视各类家庭及社会仪式。维吾尔族小孩参加各类仪式,慢慢培养自己的民族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家庭教育与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千千万万个家庭构成一个社会。家庭对个体的思想状态和行为方式,对社会秩序的确定与维持,对社会规范的传承与遵守以及社会价值观的确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家庭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处在核心地位,起到最基础的作用。正如所说的“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中华民族“齐家、治国、平天”的伦理境界,恰好也能印证这一点。家庭关系并不是温情脉脉的私人关系,家庭教育也不是长辈教育晚辈的家庭内部事务。由于家庭承担了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生存、教育、养老等问题,因此和谐家庭促成和谐社会,家庭稳定造就社会稳定。家庭的发展牵动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反作用于家庭的发展。家庭关系的和谐程度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程度。换句话说,家庭教育具有稳定社会的功能。家庭是联结个体与社会的纽带,是社会系统的子系统。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微型社会,家庭教育从个体出生就开始,一直延续到他成家立业。它是国家教育体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的发展和走向,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基本状况。家庭教育作为新时代教育系统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得到了文明世界的重视。南疆地区维吾尔族家庭教育与社会稳定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对维吾尔族本身而言,家庭教育具有继承和发扬本民族文化的功能;对社会整体而言,维吾尔族家庭教育具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1]。一般而言,家庭教育促进社会稳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高家庭成员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为家庭成员提供最初的基本教育,促使他们拥有健康的人格。家长主要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将把自己的道德观念,道德意识和自己遵循的道德规范灌输给其他家庭成员。模仿学习是孩子的天性。家庭成员在一定的家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家长道德、文化、科学、情感等方面的个人素养的影响。优秀的,综合素质较高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一般情况下也受父母正面的影响,会变成跟他父母一样高素质的人。社会成员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越高,越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长治久安。第二、教育家庭成员拥有健康、文明和科学的生活方式,助他们培养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家庭环境是培养孩子基本生活方式的主要阵地。家长是培养和监督孩子生活习惯的第一负责人。孩子们不良的生活习惯能够在优秀家长的监督和纠正之下遏止在萌芽状态。家长的关注和鼓励,能够帮助孩子们发现和发展对自己和对社会有益的兴趣爱好。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和兴趣爱好,也直接影响该社会的氛围和健康程度。一个健康发展的社会,也一定是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第三、帮助家庭成员培养自力更生,有劳而获的思想观念。一个家庭中,一般情况下就是家长工作赚钱为家庭提供所需的物质条件。一个家庭的延续和发展,都要依靠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和付出。爱岗敬业、勤劳工作的家长,能够在无意中培养孩子靠劳动致富,依靠自己争取幸福生活的观念。大家都独立自主,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获得幸福也是是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的最根本的途径。第四、教育他们正确处理各类人际关系,帮助他们理性地看待和评价各社会问题。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最基本的,最初的社会关系。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通过情感交流、精神与物质的分享、彼此之间的理解与包容,相互支持和鼓励当中形成自己的人格、与他人相处的基本模式,进而慢慢学会与如何其他非家庭成员和平相处,共同合作与发展。第五、提高家庭成员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意识。家长是孩子最信任和依赖的人。家长在平时生活中教育孩子的安全常识和防范措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每一个社会成员不仅要学会有意识的保护自己,而且要学会有效防御来自社会的种种侵害。家庭成员的社会化从家庭开始,青少年在家庭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安全教育中获取有关社会的第一印象和基本的认识。

三维吾尔族家庭教育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也有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色和特点。某一民族的家庭教育观念深本族历史传统、、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该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等的影响,甚至是由这些因素综合而形成。维吾尔族家庭教育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维吾尔族家庭教育观念深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维吾尔族接受并信仰伊斯兰教是从十世纪开始的。将近一千年的时间里,伊斯兰教早已渗透到维吾尔族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对此产生了深远的印象。维吾尔族家庭教育也不例外。近现代以来,虽然维吾尔族家庭教育的内容已经被社会主义道德思想和科学文化知识所取代,但是伊斯兰教的印象依然没有被完全抹去。不管是维吾尔族饮食、服饰还是仪式文化,都具有比较浓厚的宗教气息,深受宗教的影响。维吾尔族家庭教育注重家长的榜样和模范作用。维吾尔族人遇到不礼貌、败坏社会风气的行为和人,首先指责的不是做出行为的那个人,而是他们的父母。维吾尔俗语“轮子无罪棍子歪,女儿无罪母亲坏”恰好能印证这一点。“儿子跟随父辈的脚印”,“儿子继承父亲的地位”等等谚语也是强调父母亲教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第三、维吾尔族家庭教育注重民族风俗习惯。家庭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过程中具有启蒙性、基础性地位,是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2]。家庭教育中传承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的最基本的方式就是家长通过讲述民间童话故事、歌谣、神话等,传授民俗活动中基本礼仪的言行举止与文化要素,能使孩子们学会相关的待人接物和家庭伦理道德。当然,每一个事物都有两面性。具有民族特色的家庭教育并不一定完全正确或者完全可取。它有其需要发扬和继承的精华、也有其需要抛弃和更新的糟粕。第一、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内容不足。目前,我国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家庭精神的迷失。物欲横流的时代,很多家长都把精力集中在物质上的富裕,而忽视精神世界的匮乏,甚至以同样的标准要求孩子。家庭教育的另一个误区就是过度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培养道德、法律意识与法制观念。甚至有一部二分家长认为,道德、法律教育是学校的事情,跟家长没有关系。第二、过于浓厚的家庭宗教氛围对少儿身心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持久的,甚至是永远的。浓厚的家庭宗教氛围里,孩子们在入校之前就通过父母的行为和言论接触宗教思想和行为,潜移默化的形成一种传统的、保守的观念,但是这种观念与科学知识发生冲突,让孩子陷入一种混乱的思想状态。南疆地区有些家庭甚至把宗教与迷信混为一谈,让家庭成员也参与到迷信活动当中。当这种混乱的思想状态和迷信思想持续一段时间,就会演变成宗教极端思想,严重侵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第三、南疆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经济落后,物质匮乏,导致家庭教育的滞后和不足。南疆地区的大部分家庭,都处于经济文化落后的边远山区,家长的主要精力都放在物质生产和基本生存问题上。尤其是农村山区与城镇地区相比,家长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部分家长虽然希望望子成龙,而且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他们没能力教育孩子,也不懂得教育孩子的方法。南疆很多家庭的中青年人纷纷到城市打工,每年有大批农民到内地或者到北疆地区务工务农,把孩子交给老人或者父母一方。一年当中,父母双方都在家里的时间非常有限,除了保障孩子的基本生活需求,根本谈不上教育和知道。这种情况持续时间长了,孩子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第四、南疆地区离婚率较高,单亲家庭数量较多。离婚意味着家庭的破裂。虽然离婚有诸多原因,影响婚姻质量的因素也比较多,但是离婚,尤其是家有儿女的夫妻离婚,将直接导致儿童失去接受家庭教育的稳定的环境和稳定的主体。南疆地区离婚率居高不下,单亲家庭数量比较多是影响南疆地区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例如,以和田地区墨玉县为例,在2005年至2008年的三年期间,墨玉县离婚率均在35%以上。不稳定的家庭关系,导致儿童形成比较叛逆、孤僻和冷漠的性格,促使他们产生仇视大人和社会的心理。他们就像定时炸弹,变成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

四加强家庭教育,构建和谐稳定新疆

美国人类学家林顿认为,要改变一个民族的文化,只要改变他们的儿童教育方式,尤其是5岁之前的儿童教育方式,就可以相应改变这个民族的“基本人格”,从而改变这个民族的整个文化。因此,加强家庭教育,优化家庭教育观念,完善家庭教育方式,良好的家庭教育必然促使南疆地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第一、维吾尔族家庭教育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制教育。新时期、新形势下,把全疆的法制教育工作和经济建设、维稳建设共同推进,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宗教观引导维吾尔族家庭。价值观的树立是人生最关键的一步。价值观好比我们人生的“第一粒纽扣”,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才能保证后面的纽扣不出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今社会最重要,也是最主流的价值观,它能够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督促人们爱岗、敬业和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家庭教育,前者是宏观设计,后者是具体现实,二者之间存在深刻的内在联系。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和宗教观,宏观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会变得具体而鲜活,新疆的民族、宗教及社会问题也能得到妥善处理。第三、加强南疆地区经济发展,提高维吾尔族家庭经济收入。经济稳定是家庭稳定的先决条件。因此,稳定的家庭经济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如果每一个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儿童的物质需求都能得到满足,那么就可以大大减少青少年因为家庭贫困而走上犯罪道路的概率。第四、提高维吾尔族婚姻质量,构建健全家庭。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健全的家庭,稳定的家庭关系就是构建稳定社会的前提。在离婚率居高不下的形势下,维吾尔族年轻人必须以正确的婚姻观为引导,全社会应该强调婚姻的严肃性,每一对夫妻应该遵循社会主义家庭美德,以相互帮助,相互包容,相互依靠的姿态,维持家庭成员之间比较亲密的感情,进而建造稳定而和谐的家庭。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问题,共同培养和发展夫妻感情,促进家庭和谐和睦,不仅关系到家庭成员的个人幸福,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家庭不仅仅是一对男女结合的合法形式,而且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培养归属感、道德感、责任感的摇篮,是人类掌握知识与智慧、学习生活和交际的第一所学校,是一个民族浓缩的模板。优良的家庭教育成就一个优秀的家庭,锻造一个优秀的民族。

五结语

强调,不论时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黄国庆.新疆少数民族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积极影响[J].时代教育,2012,(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