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6 14:46:2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音乐实践教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 歌唱教学 兴趣培养 能力培养 自信心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中小学音乐教育也不断向前发展,中小学音乐教育如何在这一使命中发挥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我们应该对创新教育大形势进行深刻认识,从创新教育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大力提倡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好坏,将会极大地关系到素质教育发展的成败。而音乐课堂中的歌唱教学是音乐教育的主要成份,是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关键。
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有了歌唱的基础,更高层次的音乐教育就能得以发展. 只有人声――这个人们生而有之的而且是最优美的乐器,才是使音乐文化属于每个人的沃土.如果首先学习歌唱,然后学习其它,将使学生具有多种音乐能力的准备." 因此歌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举足轻重。
因此,教师应该大胆重组教材,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如果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上课,效果应该不错。
一、教师要冲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
音乐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国民提高全民素质为目的的,它既可以乐已也可以娱人,并以其自身的快乐本性使学生沉静在美的享受之中,而了解学生是教学发展的主体,建立起知情并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气氛,建立良好的教学空间。内容丰富,灵活运用教材,降低知识难度,强调学习过程,重审美、情感的能力培养;时间上有保证,每节课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之中;课堂气氛,师生融为一体,共同参与活动,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氛围。
二、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1、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兴趣在音乐教学中,作为音乐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而且更应该在新形势下积极转变传统的观念,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审美观念为宗旨,培养学生兴趣。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音乐教师不但要掌握本专业知识,而且还有会运用网络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等先进的教育技术,善于驾驭课堂,创设和谐课堂的能力。既让学生喜欢上这节课,又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网络多媒体的介入活跃了音乐课堂的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了音乐课的教学方式,使音乐从单纯的听觉艺术拓展为视听艺术,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自觉运用多种感官的参与,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引发了学习的动机。
2、运用教师语言激发兴趣。
俗话说"言为心声,音为心语",语言在音乐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音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作核心,如果在音乐教学中失去了优美,生动的语言,就会使其变得枯燥无味,失去艺术魅力。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在教学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时要一往情深,教师的语言,神态要充满对音乐的浓厚情趣.同时要按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育对象,精心安排设置好语境,在把握好语感的基础上,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转移到学习上来,使学生产生高昂情绪和振奋的心理状态,情不自禁地参与到唱歌教学中来,教师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
3、教师要更新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以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可见兴趣在教育教学中的力量是巨大的。音乐是净化心灵的一门艺术,它以优美的旋律、荡气回肠的音符、感染听众,引起共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这种效果是任何学科的教学手段也难以达到的。它蕴含丰富的想像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由地驰骋。这对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学习《雪绒花》这首歌曲时,可让学生想像冬天下雪时在室外玩耍的情景。让学生从中去体味音乐优美的旋律和美好的意境,歌唱教学虽然是技能课,但我们主要是培养学生敢于表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鉴别美、审美的能力,而并非是培养高素质的专业音乐人才。作为基础教学阶段的中小学音乐歌唱教学,其基础性主要不是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是音乐学习兴趣,或者说音乐兴趣是基础中的基础,因为,没有兴趣作基础,包括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内的音乐教学的基本任务就难以完成。
三、教师做好范唱,恰当引导学生
尽管如今的新课程有很好的音像资料,但教师的范唱最能直接影响学生对所学歌曲的印象。要想启发学生正确表现歌曲的感情,教师就必须通过范唱,让学生对歌曲有个初步感受,从而进入歌曲的意境之中。要想启发学生正确表现歌曲的感情,教师就必须通过范唱,让学生对歌曲有个初步感受,从而进入歌曲的意境之中。 例如:在教学歌曲《我的祖家是歌乡》时,要求学生把握歌曲中温柔、甜美的感情。于是,范唱时用轻声,并配上律动,这时,有的同学的头就微微地晃动,眼睛注视着老师。通过这种范唱的引导,学生都掌握了轻声演唱歌曲的,并把握了此曲温柔、甜美的感情,甚至还想象歌曲的甜美画面。通过多种教学模式,扩大学生视野,增长知识音乐课中发声练习是培养学生歌唱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认识到在音乐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以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对学生的真情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喜爱音乐,以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动情表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来体验音乐的美感,以自已生动活泼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充分的满足和愉悦健康的审美体验。同时还课题提出一些问题来恰当的引导学生,在学习七年级《七子之歌》这一歌曲时,在枯燥的节奏教学环节中,依次设计了一组问题“七子”指的是什么?词作者是谁?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你是怎样理解歌曲的?让学生探究讨论。学生结合自已所了解的,不难说出以上几个问题,然后再通过欣赏,此时学生的情感伴随着他们内心的心理体验,自然地流露出来,练习也伴随着生动的审美体验。
音乐课堂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新的课标为我们树立了新的奋斗目标,音乐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从学生的快乐出发,从学生的基础出发,以发展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不断改革,不断进步,增强课堂上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去努力创造情感化、人性化的歌唱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温恒福. 论教学方式的改变[J].中国教育学刊.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游戏教学;实践探究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加入游戏这一环节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在欢快、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因此研究游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游戏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必要性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审美能力,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他们能够主动接受音乐,体会音乐的魅力所在,并对音乐这一艺术形式有基本的认知和了解。然而,当前我国小学音乐教学存在教学模式古板、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学生被动地接受和模仿,音乐课堂毫无生机和趣味性可言。同时,由于小学音乐器材数量有限,学生只能远观而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和尝试乐器的演奏,教师和学生之间也很少有互动,这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重要性
一方面,音乐教学较其他的学科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适度增加游戏教学有利于丰富教学方式,打破僵化古板的课堂,提升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在小学音乐教学环节中加入游戏,有利于缓解学生的学业压力,放松心情,陶冶情操,活跃课堂氛围,提升他们对音乐的认知。
二、游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
1.要坚持灵活运用的原则
新课改要求音乐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为依托,通过音乐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有机地结合游戏教学和音乐教学。同时,游戏种类的选择、适用场合、游戏教学在音乐教学中所占的比重等问题都应该根据学校、教学的实际进展情况进行确定,适时做出更改变动,积极探索新路,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2.以游戏的趣味性带动学生的主动性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加入游戏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游戏具有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尤其是趣味性这一点。游戏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活动,且他们爱玩的天性决定了他们的注意力容易被有趣的事物所吸引,只要他们产生了兴趣,就倾向于主动地模仿和学习。所以,将游戏教学和小学音乐教学相结合的提议正是抓住了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对症下药,以游戏的趣味性带动他们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学习音乐、欣赏音乐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认真挑选适合小学生的游戏,避免不健康、消极或可能对学生的安全造成威胁的活动,使其真正起到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创造力的作用。同时,教师要发挥好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在满足小学音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合理地设计好每一个游戏环节,并制订应急方案,避免场面混乱甚至意外事故的发生,使游戏和音乐的教学效果实现有机融合。
3.有效地利用多种教学资源
我们处在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变革的新时期,尤其是互联网时代下多媒体设备的层出不穷为我国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们应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从庞大的网络信息化中汲取精华,用多媒体设备和网络技术来创新游戏的种类和内容,丰富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课堂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实现趣味性和多样性的有机统一,使小学生满怀激情地投身到音乐的教学活动中,在无忧无虑的游戏中感知音乐的独特魅力,进而在掌握一定音乐知识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使他们提高综合能力并健康快乐地成长。
总而言之,将游戏教学应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是一种非常新颖并且正确的方法,它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推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将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与游戏的趣味性和多样性相结合,合理设计和选择游戏种类和规则,让学生在音乐的海洋中实现自主学习和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李 瑶.试论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运用游戏[J].中国校外教育,2013,(8):165.
[2]吴嘉阳.让游戏架起更好体验音乐的“快乐之桥”――浅谈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实践与感悟[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7):264.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寻求音乐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契合点,力求在课程内容、教法学法、校本课程等方面将综合实践活动融入音乐教学中,对二者进行了有机的整合。
一、课程内容的整合
1.与学生社会生活实践领域的整合
学校不应该是一堵墙。把学生禁锢在课堂和课本中,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残酷的折磨。音乐就是将几个不同的音符巧妙地连接起来就组成了不同的灿烂之章,音乐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它不以地域而存在,也不以时间而消亡,它弥漫于天地间,参透于人群里。音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它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所以,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抛开教材,向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兼顾学科知识与学生的主体经验进行教学。
例,追溯到1998我国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侵吞了我们的家园,当时为了挽救那些受灾的群众,我们艺术家用音乐鼓舞他们,让他们重新回到美好的生活中来,如郭峰创作的《让世界充满爱》《永不分开世界的爱》,2003年的非典时创作的《你好吗》《真爱无
限》《因为爱》,唱出了对白衣天使的敬意与挂念。由甲丁作词、苏越作曲的《姐妹弟兄》更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双眼讲述着真情永恒,告诉我生命的嘱托有多重……”音乐纯真、圆润透明,深情又真切,一个爱的故事荡涤着我们的心灵,让他们重唤起对生命的希望。
2.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传统音乐课程内容忽视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和整合,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的音乐课程内容则既考虑音乐学科自身的独立性、系统性,又强调建立多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但这种综合并不是盲目地实施难以把握的大综合,而是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教学为重心,致力于音乐教育领域内各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交叉与融合。
此外,音乐与美术、戏剧、舞蹈、文学、地理、物理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音乐剧《猫》就结合了文学、舞蹈、美术、戏剧、表演等元素。
由此可以看到,将音乐与其他学科相链接,打破了学科间“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的封闭局面,将学生置于多元的情境之中,各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使学生建立起了合理的知识结构,发展了综合解决与音乐有关问题的能力。
整合过的音乐课,集人文、科学、技能于一体,在音乐与生活、情感、文化、科学之间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消除了音乐学科原有知识体系的界限,既有音乐学科知识,亦有学生获得的主体经验。音乐学科知识在教学中综合、延伸,促进音乐学科知识的建构,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运用知识,在音乐学习中实现一种整体的转变。同时,教学内容的一体化,可以使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在音乐教学中拓展和升华,为音乐学科知识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平台,有助于知识的整合,发展了学生的整合创新、举一反三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法、学法的整合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探究、实验、调查、考察、社会宣传、公益劳动、设计、劳动实践、总结、交流、展示与答辩、汇报与表演等,即“做中学”。音乐新课程也强调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实现多种学习方式的有效整合。所以,我改变以往以音乐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少“填”多“引”,指导学生调查、访谈、操作、交流、评述、展示,进行探究、合作、自主等学习。
例如在进行苏教版九年级《爱心满天》一课的教学时,首先给学生提供研究的问题,并教给一定的方法,给学生分组,然后让学生分组调查,运用各种手段了解、获得与这一主题有关的故事、摄影作品、雕塑作品、宣传画等等,然后整理材料,形成调查报告,设计成形并加以运用。
这种方式使学生从一个主题出发,深入到社会生活中,既获得了知识,又在能力方面得到提高,情感方面得到体验。拓宽了音乐学科的教育功能,课堂教学最终达到质的升华。
三、与校本课程相结合
新课程给了教师更大的空间,安排有校本课程。我结合我校校本课程《湖鱼文化》考虑到寨桥特有的自然环境(水系发达,水产资源丰富)和社会环境,设计音乐校本活动方案《音乐中的鱼》。
例:《音乐中的鱼》设计简案
【活动内容】
1.了解湖鱼文化的知识。
2.了解学习有关鱼的各种音乐,并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表现出来。
3.通过开主题班会等形式,给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活动过程】
1.学习校本课程湖鱼文化。
(1)学习课本第五章《文化中的鱼》、第七章《民俗风情中的鱼》完成相应的表格;(2)通过分组调查、访问、网络了解民俗风情中的鱼,完成调查报告;(3)分组调查:分四组活动,在组长的带领下明确职责,分工合作。
2.通过课堂教学和网络进行研究与教学。
3.成果展示。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调查,查阅资料,走访农家,学习有关鱼的表现技法,汇总成果,开办展览,切合学生实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音乐教学,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生初步体验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了音乐,增强了对音乐的关注,领悟了音乐的独特价值,提高了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促进了个性发展。
但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的音乐课是一种全新的课程模式,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一线音乐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在加强学习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对其他学科的知识要有所了解,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应用。我们更应及时更新音乐教育观念,探索教学方法,研究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与框架.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2]王英奎.艺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3]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
【关键词】审美教育;高中音乐;实践研究
一、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营造审美环境
对于目前的高中音乐审美教学来讲,普遍都是认为美的本质便是关于情感方面的教育。那么,在当前的高中音乐教育中,老师应当有效地培养以及引导学生能够学习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观念。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从情和美这两个角度上进行切入,把着眼点放在对音乐教学的情感化和审美化的构建上,通过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方式来增加音乐的感染力,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使欣赏者能够自觉地接受到教育。有效地营造音乐审美环境,是当前高中音乐教学情感化的一个前提,那么,老师需要根据音乐审美教育的标准来合理的按照学生的特点进行开展活动,合理地使用审美因素,并且还需要根据当前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审美规律,有效地打造音乐审美环境和意境,这能够为音乐的成功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老师来讲,可以通过一定的音乐审美观念或者教育,使学生可以在教学中能够触景生情,从而可以获得很好的体验效果,让教学的过程以及教学目标能够很好的达成。因此,在当前如何有效地营造出一个优美的音乐教学情境是当前十分重要的事情,这一个教学情境不单单可以培育学生的心境,还可以使学生的审美意识被唤醒之后,就使他们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陶醉在音乐当中,从而使教学的质量可以达到最大化。当老师通过组织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可以采用比较温和并且亲切的情感来进行沟通和教学,再者还可以搭配上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作为教学的背景,这一系列的教学因素,都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学生在接收知识的时候感受到轻松以及愉悦,从而可以很好地激发出他们音乐审美的心境。在当前有效创设高中音乐教学的环境下,不单单可以使学生在起步阶段很好的适应,也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强他们对于音乐的喜爱。对于音乐教学环境创设的使用,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使用在音乐教学的开始和结束阶段,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注意力,从而唤醒他们的审美渴望;第二,也可以用作于教学内容中,这会使原有的审美要素有所加强,从而达成宜人、感人的效益。在当前的高中音乐教学中,老师可以生地赋予情感表达,搭配上优美的音乐,从而让各个方面来作用到学生的情感上,达成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作用。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有效地创设美的教学情境,可以对审美教育起到很好的优化作用,给学生带来快乐以及兴趣,有效地体现出了美的教学过程。
二、有效的加强教学方式,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情趣
对于情趣方面来讲的话,这也是一个在音乐教学当中的一个重要基础因素,目前,高中音乐教学中,老师往往被一些较为抽象的音乐所困扰,主要是因为单一的教学方式十分枯燥,使老师在教学中往往都是使用枯燥乏味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不单单使老师感到十分困惑,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渐渐失去对音乐的兴趣,甚至产生厌烦的情绪发生。因此,对于音乐教学的情趣性来讲,它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单调的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变得活泼,从而在教学当中可以很好地体现出生动、趣味的形象。这一种充满情趣性的音乐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单单会带给学生很大的快乐,也会使他们对音乐产生很强的兴趣。因此,目前在高中音乐的教学环境当中,做为老师来讲,应当尽最大的努力来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在教学的内容当中还需要不断引入带有趣味性的活动以及方式,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以及爱好,当学生和老师在开展活动的时候,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和内容。这一种充满着情趣性的音乐教学,很好地体现了教学的美,不单单可以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很好的充实。
三、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内在情感
情感是音乐教学中情感化和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能给人带来的情感植入比其他艺术更加有效,优秀的音乐能够通过简单的表达便能直接通往人们的情感世界。对于情感来讲,它既是音乐教学中最具有活力的心理因素,也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因此,老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把情感性原则进行有效的掌控,不定时地激发起学生的情感火花,让学生的情绪可以融入到审美的境界当中。对于音乐的审美活动来讲,都是从审美对象的感知开始的,因此,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构建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这可以很好地体现审美教育本质的特点。情感体验,是音乐教学一种最高的境界,作为老师来讲,应当不断这一个境界进行追求和探索,在一定程度上使音乐教学可以成为美育意义上的表达。对于音乐教学来讲,不单单需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的音乐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开发学生对于音乐方面的热爱以及潜力,有效培养学生对于艺术美的感受,那么,就需要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合理地使用各式各样的方式来带动学生进行学习,从而使他们能够感受到音乐中含有的意义。
四、重点的需要突出当前教学人员的韵律美以及欣赏音乐的意境美
对于教育来讲,它也有着属于自身的艺术,就是可以和学生的心灵进行直接谈话。以歌唱为主的音乐课来讲,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需要注重内部的音准,节奏、力度以及速度这一些因素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当学生可以很好地掌握这一系列的因素,就需要使学生了解到音乐中带有的意境美,至于具体的教学方式,老师可以使用朗诵的形式来浸润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受一下老师朗诵时带有的情感和意境,接着让学生进行演示。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进行演示之前,老师需要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到朗诵的内容,从而让学生在演示中,可以体会中其中的意境。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 生活化 教学实践
1.引言
艺术源于生活,音乐更是生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能忠实地记录当地的生活习俗,又能恰到好处地表现人们的喜怒哀乐,具有鲜活的表现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感染力。随着儿童审美的发展和智力的发展,将小学音乐教学与生活相结合既符合教学要求又符合课改要求。小学音乐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生活化,一是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二是可以加深学生对当地传统文化的认知,对历史事件的认识;三是可以加强学生对美好品德的传承意识;四是使学生通过学习音乐更好地表达自己。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的实践能使学生学习更贴近生活,进一步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主动承担起传承本土音乐文化的责任,并激发音乐学习兴趣。以下是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2.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2.1加强课堂互动,改进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喜欢探索和实践,对于纯研究和理论缺乏耐心和兴趣。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习惯,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曲目,创设情境,加强课堂互动,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使音乐更生动、更具体、更形象。例如在教《歌唱二小放牛郎》时,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关于王小二的影像资料,让学生了解王小二,增进学生对王小二精神的理解。接着,让学生学习歌曲演唱,并把王小二的故事编排成音乐剧进行表演,加深对歌曲内涵的理解和体会,唱出曲目中王小二的心境,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发自内心地对王小二进行歌颂。
2.2加强学科融合,拓展音乐学习的形式。
通过学科融合,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使音乐教学更贴近生活。如:在教授《粉刷匠》时可以把音乐和美术这两个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依据《粉刷匠》中的歌词来进行美术创作,一边听音乐一边唱歌一边画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认识到音乐的作用:它能描述生活,表达情感,抒绪。
2.3灵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
音乐教学可以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如:根据时下流行的歌唱比赛形式,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分配好职务(如参赛歌手、评委、拉拉队等),采用海选、PK、决赛等形式,鼓励学生进行音乐演唱和音乐鉴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音乐活动中来(擅长舞蹈的学生可以伴舞,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为参赛学生写横幅加油鼓劲)。同时,教师积极营造一种活泼、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2.4音乐鉴赏形式要丰富,要紧贴生活,把音乐情境生活化。
教师要注意运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带着真情和兴趣去学习音乐,提升音乐鉴赏能力。并通过采取讲故事、猜谜语、舞蹈、表演等形式来表现歌曲的内容,真正激发起学生对音乐曲目的探究欲望。例如在教授《小天鹅舞曲》时,根据小学生喜欢童话故事的特点,结合芭蕾舞蹈和天鹅湖故事的讲解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使学生真正发现《小天鹅舞曲》中蕴含的美。
2.5音乐表现形式要丰富。
单纯地教师示范唱、学生跟着练是远远不够的,除了让学生聆听原版曲目的演唱外,还要对教学曲目进行多种形式的演绎,如:书画、歌舞、朗诵、演奏等,充分拓宽学生的感知通道,升华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音乐鉴赏时根据实际,或绘画、或作文、或舞蹈、或讨论发言等,从而真正理解音乐曲目。
2.6创设游戏情境及感情场景设置等指导发声训练。
由于小学生对很多情绪无法精准定位,因此我们在教授曲目演唱时,一些比较难以演绎的感情要通过游戏情境来引导。如在教授《小溪流水叮咚响》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用吹气球,在教师说“快”的时候,快速放开手中的气球,感受气流的流动;在教师说“慢”的时候,缓缓释放气球的空气,感受缓缓流淌这种感觉。这个气球游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强学生对“渐强”、“渐弱”的真实体验,从而在发声训练的时候根据游戏的感觉,有意识地表达出小溪流水的轻、急、缓、快,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7改善教学评价。
要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小学音乐教学评价除了要关注学生唱得如何外,更要评价学生对曲目的理解和体会。我们的评价要多元化、人性化,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结合音乐曲目的难度,根据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生活习惯来评价。有些民俗曲目,因为学生不是那个地区的,感觉陌生和不理解是很正常的,我们在教学时,要结合当地的民俗来讲解,使学生主动承担起传承本土音乐文化的责任,并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3.结语
音乐源于生活,每一首歌、每一部音乐剧都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都是作者情绪的表达。面对新课改,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已变成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我们要将音乐教学趋向生活化,通过更新教学方式等手段,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实现音乐和生活的融合,为学生享受音乐和终身学习音乐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实践;研究
一、实施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小学教育阶段是重要的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在此期间所养成的习惯很有可能伴随其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在小学时期做好音乐的教育工作显得至关重要。由于小学生仍然处于儿童时期,先天上对待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因此在小学的教育上要予以特别注重。音乐可以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是小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陶冶学生音乐气息的知识。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将学生生活中的一些故事渗透到音乐教学中,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可以让他们发现生活中的乐趣,从而更好地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二、关于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不仅是一个智力过程,而且是一个情感历程。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将侧重点放在对学生音乐情感的培养上,加强音乐情感因素的体验。怎样通过音乐手段加强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愉快地投入音乐活动中,该问题值得每个音乐教师进行研究。老师对于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很有可能决定学生成长的性格,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投入情感,要用爱与学生交流,利用自己的快乐情趣来感染学生。为此,小学音乐教育可以从如下各部分做起:
1.“改造”歌词
歌词是表达音乐的一种形式,虽然没有过多的语言来修饰,但却是每个人接触歌曲的一种直接形式。将歌词编成故事,用歌词来描写人物性格、习惯、动作等都会对儿童产生直接影响。教师可以在特定的时间内选出一些适合学生的音乐放给儿童欣赏。根据其中的音乐内容利用较通俗的形式讲给学生听,使学生更加了解音乐内容所表达的含义。老师可以用丰富的肢体动作和语言能力,编出符合歌曲含义的动作或故事。
因此,在学生音乐教学中,将歌词变成学生喜欢听的小故事,既利于学生接受,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当代大多数儿歌都是由此而演变来的,便于上口,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也对歌曲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2.培养学生的听觉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让学生多听音乐,通过各种有趣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从中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听音乐的习惯,学生逐渐就会从中分辨出音乐中节奏的区别。比如,在一首歌曲上,我们可以配上画面和图案,让学生通过想象能力去自己编故事。学生的表现是他们真实情感的流露,可以从中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另外,音乐教学这门艺术学科还具有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因此,在学习中还应注重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物质环境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这种环境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学校的环境。在这些环境的布置和装扮上要下足心思,首先要具备安全、卫生、舒适等特点,而且在装扮的形式上还要吸引学生的求知欲。物质环境之外就是学生心理环境的设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要为他们构建一种健康的心理环境,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他们一种平等的心理暗示,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老师在与学生交流时,要注重良好氛围的创造,平等、和谐的气氛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一些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自然表情、肢体动作来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根据不同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模仿不同动物,各种角色,用逼真的表演把学生带到音乐作品中,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4.拍打相应节奏,提高学生的乐感
拍打生活中的节奏,让音乐更加生活化。生活化音乐教学思想,是将节奏放在首位,利用身体各个部位作为打击乐器。结合语言和肢体动作进行练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一段话可以让学生先反复朗读,体味其中的节奏感,然后再拍打节奏。同时,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将一些儿歌和童谣进行有节奏的朗读,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有感知节奏的追求。
此外,教师可以教学生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和舞步,丰富学生的肢体语言。在做游戏时可以让学生模仿自己,也可以让小学生根据自己的小智慧来创编动作,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编能力。比如,在劳动时,可以放一些有关劳动的歌曲,这些歌曲和舞蹈动作都结合当时的生活环境,因此很容易让他们接受,方便他们记忆,打下良好基础。
一、主体探究式
(一)鼓励小学生进行音乐表现
音乐是表演的艺术,表演被称为“二度创作”,音乐的演唱、演奏是极富个性魅力的。教师必须对音乐的美有充分的感受、认识和欣赏能力,了解音乐艺术的表现手段和特点,把握音乐艺术的表现规律,允许小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以个人化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会充分尊重小学生各自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才不会以自己主观的、唯一的、以成人为中心的“好”和“不好”的模式化标准评价和衡量小学生的艺术表现。总之,如果我们无视小学生音乐能力表现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无视音乐表现的个性差异,要求孩子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达到整齐划一的地步和水平,就不仅违反了音乐艺术的表现规律,更有可能扼杀小学生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和对音乐的热爱。
(二)从研究教师的“教”转向研究小学生的“学”
教师要把小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到重要的位置,切实转变观念,重新确认自身的角色定位,从“权威型”的发号施令者转变为小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应重视教学环境的营造,丰富材料的提供,使教学活动不仅建立在尊重小学生内在的独立和主体健康的基础上,而且为小学生的终身着想,鼓励其有自己的思考方法、独立见解、个性特点,充分调动主动性和积极性。当然必要时要有讲授或示范模仿式教学,因为音乐本身是一种表现艺术,首先要让小学生对音乐有自己的感受。鼓励小学生在演唱、演奏、表达中自己探索、发现,在跳、听、敲、想、弹、编、讲的活动过程中提高音乐素质,增强音乐表现的能力,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二、游戏活动式
小学生音乐教学游戏活动式就是用游戏化、活动化的方法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学。游戏化不仅体现在音乐游戏这样特殊的成分,而且体现在它的一切活动形式、方法都比较自由、灵活、丰富多彩,具有游戏和类似游戏的特征。
(一)内容的游戏性。
1.活动内容多样。每个音乐活动都有各种音乐素质和能力训练的小游戏。
2.活动内容设计情节化、趣味化。
3.发声练习要做到活动化。每节教学活动唱歌之前用各种小游戏活动做简短的模式发声练习,训练小学生用自然好听的声音唱歌。如看动作发声或看图片内容发声,或由老师即兴用歌声问小学生,小学生发挥想象即兴创编歌词回答,也可让小学生模仿各种车辆或小动物的声音发声。
(二)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自由性。
老师通过多种形式让小学生感受作品。小学生在这种多样感受的活动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感受音乐,一直高兴地用心听、看,并情不自禁地跟着学唱,自觉地投入活动中。将音乐学习与小学生的活动融为一体,使小学生自觉地听、唱、动,不仅能增强学习的效果,使学习过程轻松愉快,而且能具有培养高层次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长时效应。
三、环境互动式
在音乐的家庭内长大的人较在非音乐的家庭中长大的,往往更能接近音乐。大多数人爱好音乐,并且具有欣赏音乐的能力。许多较具水准的音乐会与演奏会虽然票价昂贵,但是往往很快票就被抢购一空;一些家庭购买乐器并鼓励子女学习音乐,这都表明了现代人对音乐的喜好。以前的人们以为音乐只是学校课程的一部分,只有少数懂得音乐的人才了解它的价值。小学生在学校可以得到老师指导正统的音乐,但邻居和街上发生的靡靡之音,小学生听了在不知不觉中会学着唱。因为成人有辨别好坏的能力,小学生往往没有,所以在学校里老师虽尽力教导,但社会人士如不加以注意,就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四、教师要适当实行激励制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尊重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学习空间,努力排除畏惧或缺乏自信等创造力发挥的心理障碍。教师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设想要及时给予称赞和鼓励,对学生的创造成果要持欣赏的态度。教师的有效称赞,可以鼓励学生的创造勇气,使他们体验到创造的成功感,继而获得继续创造的动力。如我鼓励学生进行旋律片段的创作尝试。尽管有的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不是很好,创造出来的旋律不是很流畅,但我都给予积极的评价:“非常好!你可以创作出很美的音乐。”当然,教师良好的课堂评价要遵循以下两点原则:第一,延迟判断原则。所谓延迟判断,就是教师对学生在学习和探究创造过程中发生的错误、走的弯路不急于下结论,而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出谬误,发现真知。这样做能给学生提供创造的时机,使他们能够自主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第二,摈弃权威原则。允许学生存在不同意见,和老师与同学争辩。当然,争辩不能没有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师生双方的互相尊重。合理有效的课堂评价有利于学生自信的树立,更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五、结语
小学生的音乐体验可从探索、模仿、实验开始,这会培养他们的辨别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并进一步促进他们的改编能力,动手能力、概念能力的提高。综上所述,音乐教育主要是审美教育,只有结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特点,从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质入手,符合音乐教学实际需要进行教学,才能有效地发挥音乐艺术教学特有的教学功能,逐步完成音乐艺术教学促进小学生发展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宫臣.小学音乐教学方法浅议[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10.
[2]朱丽娟.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8.
[3]顾丽华.有效:收获缘于体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体验[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