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3-05-16 14:46:1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背景
(一)教育国际化的新趋势
教育国际化已成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战略,高校开展德育实践和研究必须要在国际化趋势中寻求新的突破。辅导员队伍建设必须积极适应教育国际化的总体趋势,有效对接国际化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新需求,紧密围绕高校办学定位及国际化发展需要,在专业化发展、职业化转型的过程中坚持国际化发展导向。
创新创业教育基于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将成为政府和社会评价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必将成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高校应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坚持强基础、搭平台、重引导,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环境,着力构建全覆盖、分层次、有体系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辅导员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最直接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必须适应学校战略发展需要,在专业化发展、职业化转型的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效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能力,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国际化背景下辅导员创新创业教育
(一)辅导员创新创业教育的现有基础
1.专业化的培训体系
当前高校多大力支持培育创业教育师资,支持高校辅导员获得各种创业教育资质,申请并实施各级各类创业教育项目。有些高校还借助国外专家资源,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技巧,将相关领域前沿的、成熟的国际经验通过理论学习、实习演练、团体辅导等方式传授给辅导员。如上海对外经贸大学2010年曾与英国NCGE大学生创业委员会合作承办教育部创业教育教学法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开展“如何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展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培养”双语培训,支持辅导员成为教育部高校创业教育骨干师资及NCGE国际创业教育项目师资;学校每年还选派辅导员赴英国东伦敦大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生涯规划等专题的进修和实践;委托国际生涯发展学会(NCDA CDF)大中华区商开展国际生涯发展咨询师(CDF)管理训练课程。这些专门的职业能力培训,有针对性地锻造了辅导员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工作行动力。
2.基础性的课程平台
当前许多高校鼓励支持辅导员组成授课团队,通过课程建设、授课交流、实务操作等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辅导员教学团队。通过精品化课程平台建设,我校正稳步形成一支积极致力于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团队,团队所形成的辐射有效地促进了辅导员队伍整体上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注和参与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积极引入、全国青联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开展的大学生创业教育项目成果,设立《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全校选修课程,并选派辅导员参加KAB中国项目培训。授课团队的辅导员圆满完成《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创业教育选修课程授课任务,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了他们的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3.前瞻性的理论思考
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同时,许多高校注重引导辅导员关注国际国内创新创业教育前沿动态,并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努力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成果。高校辅导员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展开理论研究。高校辅导员创新创业教育团队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研究水平,这为构建一支研究和实务能力兼备的创新创业教育团队夯实了基础。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辅导员已经发表多项核心期刊文章,课题获得共青团市委青年工作课题、高等教育学会等课题立项。学校教师团队出版发行上海市教委组编的《大学生创业素质通论》。
4.国内外的平台渠道
当前高校积极鼓励辅导员广泛开展创新创业交流,开阔视野,提升水平。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在国际交流层面,与英国中兰开夏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荷兰鹿特丹商学院等知名院校的创业者和商学院学生多次进行深入交流和互访。并且每年通过寒假和暑假两次“美国商业创新学习高端训练营”项目深入斯坦福、UCLA等知名高校和谷歌、苹果、微软等顶尖企业,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体验美国标杆企业的商务文化和创新意识。在国内交流层面,学校与苏州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等学校积极开展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互动与合作。辅导员还积极参与各类学术会议,把握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前沿动态。
(二)辅导员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目标
1.提升辅导员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能力
国际化背景下辅导员创新创业教育首要的是对实际能力的养成,真正让学生受益,切实提高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水平。这就需要加强辅导员创新创业教育实践,避免从理论到理论的循环,从实践中检验理论,从实践中丰富经验。
2.形成品牌化创新创业教育辅导员团队
随着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程度的不断提升,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辅导员应逐步形成稳定的团队,应逐步培养形成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辅导员团队,不断辐射积极的影响力,使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得到更为广泛的普及。
3.发展辅导员创新创业教育职业能力标准的科学化构成
从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角度出发,应探讨国际化背景下辅导员创新创业教育职业能力的科学构成,探讨辅导员此项职业能力的科学化提升。因此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经验的研究,由于国际化的经验往往不能直接照搬使用,因此突破点在于如何将可能的经验进行创造性地转化。
(三)辅导员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措施
1.内外高端资源整合
在现有基础上,需要系统梳理、整合国内外高端培训资源,从完善辅导员团队创新创业教育全方位能力的角度建立高标准培训体系。比如在辅导员团队中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提升计划”,提升辅导员整体普遍意义上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在此基础上倾斜资源重点支持骨干团队,参加各类高端培训,并支持辅导员获得各种类别的国际资格认证。探索研究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基地,酝酿创新创业教育专家顾问库的设立,为常态化、固定化的培训机制建立基础。
2.精品课程深化建设
在高端重点创业基础课程项目的基础上,努力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建设。如上海高校应结合上海自贸区建设、结合各自学校发展特色,努力在课程教育内容、授课方案、实践模式上结合地方特色做出创造性的探索,形成别具特色的课程体系,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精品课程。在此基础上,培养锻炼高水平,既懂理论又通实务的师资团队。经过一定阶段的努力,力争形成较具影响力的授课团队。
[关键词]创业型人才;系统化结构;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93X(2012)01−0035−03
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600万,金融风暴的蔓延,企业削减就业岗位,大学生面临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教育行政部门明确指出未来高校的人才培养要“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为重点,突出实践教学,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同时教育部已从2008年开始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专门列出“创业教育”专项。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环境、体制和机制均将发生重大的变化。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学校在获得师资、生源、毕业生就业机会、财政拨款、科研经费等办学的基本资源方面,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政府和社会对高校的评价方法和标准也会发生重大的变化。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及能力将构成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以创业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创业教育,正在以一种新的角度和方式再一次被提出和实施。
一、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创业教育的实践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当时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是硅谷地区成功的创新和创业刺激了大学创业教育的需求。1967年,斯坦福大学和纽约大学开创了现代的MBA创业教育课程体系。1968年,百森商学院第一个在本科教育中开设创业方向。在之后的30多年中,创业学几乎成为美国商学院和工程学院中发展最快的学科领域,到1999年大约有1100所学院和大学开设了这一领域的课程[1]。
近几年来,国外其他国家下大力推动大学生创业,先是建立一大批创业孵化园区,继而突出对全体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有的国家将此列入政府对公立大学办学的基本要求,有的由政府建立专门的全国性机构予以推进,有的在国内开展评选创业型大学的活动。创业教育已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新理念,开展创业教育已成为当前国际高等教育的一个发展趋势。
早在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了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大等9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2]。团中央、原人事部和劳动部也从各自的角度组织开展这项工作。我国高校虽然在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伴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纷纷建设了一批创业孵化基地或园区,但总体上仍不理想,主要表现在对创业教育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在实际运作中重“技术层面”(如园区的硬件建设、只停留于对少数大学生科技发明的政策支持等)、轻“软环境建设”(如对全体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等)[3],因此发展缓慢,成效不显著。近两年,在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政府或高校,逐渐兴起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的建设行动,在全面推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与素养以及优秀项目孵化等方面成效显著,并对未来的创业教育发展趋势形成共识。
二、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要素
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是一种综合素质与企业家精神培养为目标,以创业实践活动为平台,以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为重点、以创业能力为关键、以创业知识为基础的特殊人才教育模式,有着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一)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
这种意识与精神是内心深处固化的无法磨灭的物质,它包括敢为人先、不怕风险、敢于拼搏、坚持不懈、不怕挫折、顽强向上的人格气质。这种创业精神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创业精神的培养是自我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创业技能的培养
创业技能表现为创业过程中实践操作能力或经验,包括对团队组织与管理能力、外部关系的协调与沟通能力、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能力,把握市场机遇与防范风险的能力以及企业发展的战略分析能力等。
(三)创业知识结构
创业社会知识包括技术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以及相关社会知识。
三、实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措施
(一)成立专门机构
创业型人才培养是一项全新的人才培养改革工程,涉及到多个部门的相关业务职能,为了提高推动的效力、抛开各种利益纠葛、有效整合多方面的资源、系统化地规划和解决问题,需要由专门的人员组建独立的工作机构,赋予必要的职权。如厦门理工学院就成立了由分管校领导直属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园,赋予园区面向大学生全面开展创业与职业发展教育、创业项目实践与孵化、创新创业发展研究三大工作职能,并配备专门的人员,提供必要的场地与运行经费,积极拓展校外实践基地,整合共享企业一线资源,为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型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工作条件与环境。
(二)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课程旨在构建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提高的新型教学模式,推进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创新,把创业精神内化到学生人格中去。创业教育既需要讲授创业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更需要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的教育。同时通过开展各种实践训练、专业竞赛、科研活动、夯实学生业务知识,锻炼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培养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精神、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加创业体验,熟悉社会环境,学会社会交往。
对学生的创业教育可以分两个不同的层次开展,一个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以创业精神为主的创业教育和职业发展启蒙教育,并纳入人才培养教学学分计划,另一个是与企业联合实施创业实验班计划,在全校范围内选拔生源,与企业共同设计独立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方案,实行精英教育,旨在培养出综合素质全面、具备企业家精神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未来随着专业师资、培养体系、硬件条件的进一步成熟,可以尝试开设“创业学”、“创业管理”或创业工程等专业[4],培养真正具备系统理论知识的专门创业型人才。
(三)建立创业项目体验与孵化中心
学校可以建立创业项目体验与孵化中心,为一部分具备创业实践潜能与条件的学生提供实战平台。根据创业实践项目成熟度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体验型(工作室型)与孵化型(注册型),并给予不同的支持与辅导,包括提供免费、统一的场地、设施支持, 优先购买其服务或产品、提供创业种子基金、协助社会推介、开展创业培训与辅导等等。虽然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概率不一定很高,也许许多项目最终都会面临失败,但提供这样一个实战的机会,将使他们从中真正体会创业的精神与人生拼搏的价值,这种感受也必将影响到他们未来的成长。因此,对于这种实战的价值判断,更应该在意它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四)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1. 成立“创新创业教研室”
创新创业教研室可以是一个开放性、自愿参与的教研团队。成立“创新创业教研室”的目的是通过整合全校优质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规范和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研究,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在全校的开展,使全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应用型人才的培育再上新台阶。其成员可以是具有企业实战经验的,可以是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也可以是具有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优势的。
2. 积极打造特色的企业家导师队伍
高校还应该积极打造一批较为稳定、水平教高的来自于企业一线的创业及职业发展导师,这支优秀的企业家导师队伍在创业与职业发展课程、创业沙龙、项目辅导、实习实训等方面都有着专职教师队伍不可替代的作用。
3. 加强创新创业研究
理论研究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可以依托创新创业教研室组织创新创业师资定期进行专题研讨,设计教学模块、编写教材、申报“创新、创业”课题。
(五)全面开展创业文化建设
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创业文化如果能传播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将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高校可以开展如下以创业文化为主题的各种活动:
(1)主题讲座:企业家进校园,担任大学生创业与职业发展导师,定期到开展主题讲座。
(2)创业沙龙:定期为在创业项目体验与孵化中心孵化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开办创业沙龙,邀请相关专业人士为创业团队答疑解惑。
(3)组建创新创业团队,开展各种类型的创新创业学科竞赛。
(4)组建大学生创业俱乐部,编辑创业期刊、开展各种交流与论坛。
(5)以就业为导向,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为核心,开展包括就业大赛、就业训练营、就业沙龙等一系列的活动。
总之,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的改革,更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功能的重新定位,是带有全局性、结构性的教育创新和发展,[5]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组织到条件、从内容到体系、从师资到平台、从实践到理论,都需要全面的把握与思考,虽然任务艰巨,但实施创业教育是国际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是落实教育方针的必然选择,是未来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必然方向。
参考文献:
[1]赵发荣,成丙炎,程则思.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全面推进创业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09,12(9):167-168.
[2]蒋心亚,张静.面对现实与未来:高校创业教育浅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9,9(14):50-51.
[3]田红.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6(8):61-62.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问题;改革
创新创业教育是信息化和全球化背景下顺应时展而出现的一种教育模式,即通过政府、社会、学校、企业等多渠道的指导和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激发创业精神、掌握创业知识、形成创新思维、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和模式。目前,由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实践和经验不足,仍处于试点和起步阶段,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教学模式和方法、课程设计、师资队伍、实践平台等方面缺乏深度认识,呈现诸多问题,未能形成完善的、系统的、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评价体系,如何改变这一局面,是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急需解决的课题。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理念滞后。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育庸俗化、功利化,认为创新创业活动的实质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快速创造物质财富和经济利润,比如教学生怎么开“公司”、当“老板”,而不是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教育管理者也大都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就业行为和创业实践,而不是在于培养高素质人才。2.师资力量缺乏。目前,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面临着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积极性不够的问题。创新创业教师往往由其他专业教师兼职讲授,缺乏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此外,少量的创新创业专业教师大多是学校里的学术专家,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创新创业教育专业理念及实践指导能力。3.课程体系不健全。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上升到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及人才培养机制的高度去认识。此外,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定位模糊,基本没有被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科建设规划、质量评价体系之中,与日常教学相比较,呈边缘化现象。缺乏较为全面、系统的、标准化、规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课程设置随意性化、未将创新创业课程列入必修课、缺乏统一的创新创业统编教材标准。4.创业实践环节不健全。目前各高校普遍流于形式,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实践类课程、稳定的实践基地与平台。原因在于:一是高校认为学生创业实践一定要上升到创办企业的高度;二是高校普遍缺乏创业教育实践环节所需的资金、项目、场所等硬件的支持。5.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缺乏专业深度。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整体上缺乏专业深度、研究方法单一、教学教改模式不能因地制宜。6.缺乏理想的创新创业环境。社会环境对于创业教育的引导力度不够,政府政策扶持力度有限,学生实际获得资金资助的比例不高,家长的不理解、不支持,导致学生本已十分脆弱的创业热情进一步消退。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
1.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理念决定着创业教育的方向,而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宗旨在于从为社会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高度出发,着眼于整个民族的创新与创业意识、精神、信念和能力的培养,并渗透到民族精神中去,而不是停留在以缓解就业压力为终极目标的肤浅层面。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与时俱进,科学引领,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教学体系相、学科和专业教育相结合。2.设置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主要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课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动力、塑造学生自信、自立、自主、自强的品格和精神。第二层次,重点培养有较强创新创业意愿及能力的学生,科学设置提高其创新创业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系统课程;第三层次,设计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项目和课程,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过程的指导,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际运用能力。3.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这是决定创新创业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要素。根据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由实践型教师、理论型教师、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构成。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队伍构成方面,要建立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互补、专兼职结合的多元化、科学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二是加强教师的培训,分批次、有针对性地参加国家或高校组织的创新创业教育讲座、交流会,培养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强化创新创业教育能力。三是要培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给教师提供企业基层挂职锻炼机会、搭建实训平台,学习企业设置、运作、管理方式,提高教师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指导能力;四是充实创新创业教育兼职教师队伍。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创新创业人士、企业家、投资家、作为兼职教师,逐步实现校企集合、校内外联动、全员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格局,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队伍的有益补充。4.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丰富第二课堂。一是合理设置、自主开发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做到和学校、地区、学生、专业、职业发展相结合。二是要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边创业。三是建设创新实验训练平台、建设创业模拟训练平台,为学生创业训练项目提供商业环境支撑。四是搭建创新创业竞赛平台,借助“挑战杯”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以赛代练”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5.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保障创新创业教育顺利进行。一是要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职责分工明,建立各级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构和组织结构。二是政策环境方面,政府和有关教育部门要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和支持,逐步完善相关立法,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大学生创业的门槛与风险,保障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开展。三是要建立创新创业支撑体系,包括人力、财力、物力,如丰富创新创业师资体制、设立专项的创新创业保障基金、建设创新创业平台。四是要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五是要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加强舆论导向,形成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
三、结语
摘 要: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然而,创业教育内容单一,理论脱离实际,并且缺少相关利益主体的支持等
>> 基于高职院校专业学习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培训体系构建 高职会计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构建方法研究 基于Super生涯发展理论的高校分年级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虚实结合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基于“卓越计划”的本科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高校资助工作与育人实践相结合探析 “助困”与“育人”相结合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构建研究 高等工程教育与理论实践相结合原则探讨 与职业技能大赛相结合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新常态下地方高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相结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评价体系 网上创业教育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实践研究 关于民办高校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研究 科技教育与高中物理教学相结合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高校艺术人才培养与非遗传承相结合的实践探析 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探索 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0-05-13.
[4] 李丽芳.国内创业与创业教育理论研究述评[J].咸宁学院学报,2010,(2).
[5] 吴婕.中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科学,2009,(9).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1、创业人才稀缺,专业化师资匮乏。一方面,我国创业教育服务起步较晚,也普遍存在创业人群精英化倾向和盲目创业等误区。近年来,教育部开展了一系列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科技竞赛,在此背景下,各高校也逐步开始注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积极激励和大力支持大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创新创业实践,从教育部到各省市都设立了各种各样的创业设计大赛、科技竞赛、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3]。创业很多,但创新却相对较少,创业项目更多的是瞄准市场而不是瞄准技术,追求利润而非创造市场。因此,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将学习的知识投入到创业应用,要找到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创业中的应用优势。另一方面,高校当中,专职于创业服务指导的创业服务人才与师资队伍匮乏。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师资大多数来源于本校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或者是从事学生工作的教辅行政人员。此外,创业教育服务往往偏重于理论性研究,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经验较少,创业服务效果无法达到最优。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比较薄弱,也很难培养出创新型人才[4]。
2、服务定位模糊,支持覆盖面小。具有深度的创业项目服务应该贯穿于从创业项目培育、创业项目论证到创业项目指导、孵化和实施的整个过程;具有广度的创业项目服务应该包括对创业项目的科学管理和对创业项目产品的市场推广等内容。以这样的标准来反观目前的工作,我国高校对创业项目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仍然缺乏。具体表现在对项目的孵化和实施缺乏相应的支持,更多的是提供项目展示的平台,而非后期发展的资源,这使得创业项目的发展举步维艰。3、优惠政策落地难,相关服务难到位。在国家层面上,创业政策在细节上并没有触及根本,政策有效落实也需要进一步观察,尤其是与毕业生对接的政策。例如:因为户口政策没有落实,如果毕业生创业失败,没有第二次创业机会,将由于不再拥有毕业大学生的就业资格,只能返回家乡。在高校层面,目前,不少高校的创业服务工作还只是停留在喊口号上,而具体到落实和真正让学生受益的工作还做得不够。
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科学构建的建议
1、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体系。高等学校应当学习国内外高校优秀的创业服务理念与方法,根据自身情况建立相应体系。同时,还应整合学校与社会资源,着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创业指导队伍,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符合其自身特点的教育目标,构建完整的教育目标体系。通过多方面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宣传,培养学生创业精神,提升学生创业意识,健全学生创业心理,丰富学生创业知识,提高学生创业技能。
2、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尽管目前我国许多高校也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并开始推行创新创业教育,却大多限于操作和技能层面,还未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专业教育的培养方案和体系之中[5]。高校需要通过创业课程的讲授和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来进行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传递。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借助系统的创业课程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创业知识、创业理论和创业经验;通过实施创业实践基地教育,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和咨询服务,使学生在创业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开展创业大赛、开设创业讲座、创业论坛等各种创业活动,实施创业实践教育;通过鼓励和活跃学生创业社团,加强专业指导,让学生创业社团开展自发式的创业实践活动。
3、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应当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有效整合相关资源,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搭建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审查和辅助学生的创业项目,为学生创业做好配套服务;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加强政府、社会各界和高校的协同作用,为创业者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培养学生创业观念和精神;打造创业型的师资队伍,一方面,制定相关措施,鼓励青年教师到创业一线兼职,另一方面,聘请成功企业家担任兼职教师,鼓励学生参与企业实践,在实践中向经验丰富的创业者学习。
4、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高等学校对于创新创业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当以提高创业能力为核心,相应的评价主体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和提高程度以及社会价值做出判断。具体来说,可以采用量化的指标方法,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体系的内容及其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师生测评、考试测验、特殊观察、分析研究等多种切实有效的方式,将大学生创业素质评价体系的指标进行量化。[6]
作者:陈玉 单位:三亚学院
参考文献:
[1]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
[2]刘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教育科学,2011(5):64-67.
[3]孔凡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体系研究与实践[J].今日中国论坛,2013(10):204-205.
[4]彭文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4):55-57.
Abstrac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have become the engin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21st century. They are not only driving force of the country's economic prosperity, but also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teaching reforms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writer takes Xi'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First, they summarize the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point out the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Then, they illustrat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reasons of th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Xi'an University. Finally, they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rom three aspects. This provides a reference sample for building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in area-application-oriented institutes in Shaanxi, and explores the feasible operation scheme for the practice.
P键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西安文理学院
Key words: local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Xi'an University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9-0243-03
0 引言
自1947年迈尔斯・梅斯教授在哈佛商学院开设第一门创业教育课程开始,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大学培养新型人才的一种教育理念,被誉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外的“第三张教育通行证”,创新创业已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是一国经济繁荣的驱动力,也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1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美、英、日、新加坡、印度等地方本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实训方面成果颇丰:
一是教育部高教司郝杰提出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由政府(顶层设计并提供政策支持与法律保障)、学校(从小学到研究生的所有正规教育承担主体责任)和社会(企业界、投资界、考夫曼基金会等非营利组织)形成良性互动[1];
二是许楚楚归纳了作为全球双创教育领导者的美国百森商学院的优势(丰富的实践教育课程、有影响力的研究活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完美的课程体系和多样化的拓展活动)[2];
三是沈陆娟从教育理念、组织机构和形式、教育模式、课程和项目、对项目的评价五个方面总结了美国社区学院的创业教育实践路径[3];
四是张雪生指出瑞典双创教育具有国际化的师资队伍;
五是刘鹏等对中美进行了比较。
尽管我国高校的双创教育起步晚,但依然硕果累累,主要有政府文件政策、硕博论文和地方高校各层次课题成果等。其中,丁瑞忠等从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推进多元化实践、优化服务保障体系和营造文化氛围四方面总结了山东烟台鲁东大学“立体式”双创教育模式[4],黄翠以河海大学文天学院为例探讨了独立学院双创教育的路径(成立工作委员会、设置课程体系、培养师资和搭建实践平台)[5],重庆工商学院的李玲从政策、教学、机构、人员、场地方面分析了国内外理工科大学生的双创教育,重庆邮电大学的罗文丰构建了双创教育的课程体系,安徽新华学院的翟荣兵等建议新建本科高校从高校、社会、政府、学生、家庭五个方面提升经管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燕山大学的王凤成等发现2015年新疆以优惠政策帮扶“回炉”培养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并对有创业意向的毕业生进行半年的全方位免费创业教育,因此主张由政府主导进行大学生创业回炉教育[6]。
总之,国内外相关研究有现状、问题与对策的总体构架研究,也有教学模式、课程建设、师资培训等分项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证基础。但是,纵观国内外高校的双创教育研究仅仅关注在校大学生,对于高校毕业生只将创业成功的优秀校友请回来办讲座或者聘为创业导师,常常忽略毕业生的创业回炉教育,摒弃创业失败的毕业生,尤其是高校教师的双创教育研究成果更是凤毛麟角。
2 研究价值
一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21世纪充满了创造、创新和创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日益依赖创新水平的提升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很大程度取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因此,世界各国非常重视各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美国高校要求所有教学科研都要体现创业教育思想,所有教师都要传授与创业有关的内容;但在我国高校管理部门、教师、家长、学生价值取向为就业,将此视作创业大赛,这一研究将使我们摒弃错误的认知,树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国家战略的正确意识,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发展,也创新了高校教育理念。
另一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我国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战略的根本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2014年11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各地各高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然而实际上,我国很多高校还没有形成影响全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大氛围,除了高科技创新创业外,很多创新创业只是简单的模仿活动,这一研究不仅对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大学生、优化创新创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模式具有探索意义,还有助于带动经济活力、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
3 西安文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整理归纳西安文理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笔者梳理其存在问题及原因如下:
一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缺失。“学而优则仕”使得该校管理部门、教师、家长、学生共识度低,加之价值取向为就业,视之为创业大赛,从而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意识淡漠,氛围不浓。
二是创新创业教育政策支持执行力度不够。尽管政府和高校、社会各界出台了相关的支持政策,但缺少具体操作方案,致使政策形同虚设,特别是缺乏切实有效的激励制度及其机制,该院创新创业教育政策支持执行力度不够。
三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该校和全国的高校一样仅从就业角度出发,开设了大学生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虽然也开设了选修的企业管理、创业心理学等课程,但不系统、不严谨,没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更没有线上相关课程。
四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其方案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脱节。该校教学中的第二课堂、讲座活动、实验室、专业见习和毕业实习等仅停留于操作层面和专业技能层面,没有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无缝对接,更没有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缺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无法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B目标;
此外,还有创新创业教育师资薄弱、教材缺失、实践实训平台单一等问题。
4 解决西安文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4.1 树立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战略的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络、校报、宣传栏、大学生创业社团、各二级学院丰富多彩的活动等加大宣力度,树立“人人皆能创新创业”的思想,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4.2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政策支持体系和激励制度机制
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创客空间对创新教育和产业进步的积极推动作用,奥巴马政府在2012年初推出了一个新项目,四年内在1000所美国学校引入“创客空间”,配3D打印机和激光切割机等数字制造工具。因此,由创新创业教研室专职人员负责,在调查核实学校相关资料后,借鉴国内外成熟、先进的政策支持体系,不断修改并完善资金、场地、保障服务等支持体系,形成专业奖学金、奖状证书、就业推荐等激励制度及其机制。
4.3 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
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建议该校构建“课程+实训+平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设置基础必修课+专业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当前,建议引进尔雅通识课《大学生创新创业》等国内知名创业教育公司课程体系,开设《中国创业学》《企业经营学》《创业实训》等培训课程,加快面向全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必修课和优质课程的信息化建设,尽快推出一批资源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建议各二级学院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的结合,针对文科类专业建议采用“嵌入式”,其目标是开阔视野,优化知识结构,丰富心灵,培养发散思维;针对理工科类采用“融入式”,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进行深度融合。
4.4 搭建多元化创新创业实践实训平台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让学生从“听”到“练”,让教师从“教”到“导”。首先,借力创客空间。大学生从事自主实践训练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而大学校园创客空间更容易实现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思想碰撞,与学校实验室互补,增强大学生的动手能力。
其次,对接产学研基地。借用基地扎实做好专业见习和毕业实习,并推行“双导师制”,聘请企业家、教授、优秀校友、风险投资家等组成导师队伍举办创业讲座,内容涵盖创业经历、创业想法、经营管理、财务、税务、法律等,丰富创业教育实践实训课程内涵。
第三,加强中外合作。鲁东大学先后与韩、日、美、英等国家的高校联合举办5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如与韩国蔚山大学合作成立鲁东大学蔚山船舶学院、与韩国南部大学共建“世宗学堂”,并与国外多所大学合作开展“2+2”、“3+1”和“3+2”模式的本科生培养项目,该校也有中外合作高校,可以拓展实践活动。
此外,借力实验室。如,机材学院的表面工程实验室是该校重点实验室,借助3D打印机,全校有兴趣的大学生都可以参加实验室活动。引导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参与各类大创比赛实训等。
5 结语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有现状、问题与对策的总体构架研究,也有教学模式、课程建设、师资培训等分项研究,为笔者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证基础。通过实地调研归纳当前双创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从政府、企业、高校、家长、学生五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特别是笔者希望通过解剖西安文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这个“麻雀”,发现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检验学术界、政府及社会上的一些既成判断,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创新思路、建议和具体操作方案。
参考文献:
[1]郝杰,吴爱华,侯永峰.美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7-12.
[2]许楚楚.美国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教育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6(3):15-18.
[3]沈陆娟.美国社区学院创业教育实践路径研究[J].高教探索,2016(1):57-63.
[4]丁瑞忠,等.“立体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以鲁东大学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6(1):90-92.
关键词:自媒体;大学生;网络创业;SWOT分析;策略
一、绪论
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观点被列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双引擎”之一。并且,国务院办公室在近期更下发了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阶段,大众创新创业蕴藏着经济发展的无限生机。在国家大力推进创新创业的同时,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为实现自己更高远的人生追求,凭借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在自媒体时代来临之际,选择进行网络创业的人数正在增加。自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网络创业呈现着新的情势。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数据显示,我国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从2001年的114万人到2015年已激增至749万人。日益庞大的大学生群体使得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对于渴望自我实现的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压力下怀抱着相对较高的期待往往难以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在这种现实情境的逼迫下,创业成为新的选择。但大学生群体自身有着特殊性,诸如缺乏资金,社会资源等。网络创业此时由于具有进入门槛低,机动灵活的特点则成为了众多大学生创业的最佳选择。特别是在自媒体网络发达的今天,微博营销,微信商铺的兴起更是为大学生网络创业提供了无限便利。由此,网络创业成为了大学生自我实现的新选择。面对日益庞大的大学生网络创业群体,大学生网络创业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关于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最早在欧美国家进行开展,以美国为代表最早进行创业教育和创新实践。欧美国家由于受到海洋文化的影响,早已形成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相对国内而言其创新创业教育也已形成了系统的体系。同时,创业学等更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相关理论正得以不断的发展完善。创业教育目前正逐渐向世界上各个国家进行传播。目前我国在创业教育方面,从20世纪80年代引入相关理念至今,各学者正不断通过研究西方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将理论本土化,我国的创业方面的理论知识逐渐完善。同时,国家也通过出台各种扶持政策鼓励创新创业。大学生网络创业在这种背景下正通过不断克服发展过程中的困难曲折前进。
二、自媒体时代的大学生网络创业SWOT分析
(一)优势
1. 大学生群体与非大学生群体相比较的优势
大学生群体与非大学生群体相比较,其接受教育程度更高,知识储备更加丰富。同时,通过在校的不断学习训练,其具有更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在进行网络创业的过程中,大学生更易于发现商机,创新商业模式,进行高质量的网络创业。
2.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较的优势
196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提出了人际关系的“六度分离理论”。他指出,在人际交往的脉络中,任意两个陌生人都可以通过“亲友的亲友”建立联系,这中间最多只通过五个朋友就能达到目的。这一理论成为社交媒体发展的理论基础。由此可见,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较,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传播,不断拓宽信息传播范围,使得信息覆盖面更加广泛。同时也大大增加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具有独特的优势。
3. 网络创业与实体创业相比较的优势
首先,网络创业与实体创业相比,节约了店面租金、一定的人员工资等成本。其所需资金成本较实体创业更低。其次,网络创业的经营时间更为灵活机动,给了创业者更多个人时间。最后,网络创业在经营模式方面更具创新创造力。以上三点成为网络创业较之实体创业较为明显的优势。
(二)劣势
1. 大学生群体自身存在的不足
大学生群体由于初入社会,自身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创业需要相关资金支持。大学生由于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往往难以支持创业过程中大量的资金需要。其次,大学生网络创业相关知识技能储备不足。大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在具体创业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由于理论与实际操作不能很好结合导致失败。最后,大学生网络创业形式单一。目前大部分大学生主要选择开办网店,网络自有职业者等形式进行网络创业。未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创业,使得大学生网络往往缺乏竞争力,难以取得成功。
2. 自媒体的固有缺陷
自媒体作为新兴事物,正吸引越来越多人的眼球。但是零碎的关于自媒体的知识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因此大学生虽然对新生事物有很强的接受能力,但即便如此大学生对自媒体的了解仍然不够充分。距离规范化的操控自媒体进行商业活动这一层级仍有差距。同时,自 媒体平台上的商业行为目前尚缺乏完备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因此,以交易安全为代表的一系列问题成为阻碍自媒体时代网络创业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3. 网络创业存在的不足
网络创业带来的一系列基于网络平台的商业活动缺乏相关的监管方进行监管,不能很好的保护消费者权益,成为限制一部分实体商业活动和新型商业模式在互联网平台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同时网络平台上商品的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也影响着网络创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三)机会
1. 国家对于互联网络安全的政策发展
1994年2月18日,由我国国务院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有关互联网安全的法律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由此开始了我国网络立法的畜牧。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安全领域相关立法正不断得以完善。我国真正的互联网立法开始在2000年,在此之前主要由信息产业部和公安部颁布一些部门规章进行约束互联网安全。到目前为止,我国成为世界上互联网领域法律法规较多的国家。已出台相关法律共计200多部,涵盖了网络安全,电子商务,个人信息保护以及网络知识产权等众多领域。
2. 互联网技术和数字科技进步使得自媒体蓬勃发展
根据cnnic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117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7.9%,较2013年底提升了2.1个百分点。同时,手机网民方面,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底增加5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并且在中国的网民中,53.1%的网民认为自己比较或非常依赖互联网。
基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不断发展完善,移动终端的逐渐普及,这些都为大学生网络创业提供了机遇。伴随着互联网络广阔的发展前景,自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网络创业也有着更多的机会。
3. 高校内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我国将创业教育引入国内。1997年清华大学举办的创业计划大赛更进一步掀起大学生创业的热潮。伴随着相关创业竞赛的举办,政府和高校日渐认识到发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关于创业教育的各种理论研究开始大量刊登在各大学术期刊上。同时,各高校也纷纷在自己的教学中开设了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并在校内提供创业孵化器帮助想要创业的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创业教育方面的发展完善为大学生进行网络创业提供了机会。
(四)威胁
1. 网络创业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
目前电子商务在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不同于以往直接的以钱易物的交易,突破时间和空间局限的网络购物消费模式更需要一种信任感。然而目前由于整个社会处于信任缺失的大环境之下,致使网络创业也面临着同样的窘境。
2. 网络安全仍然存在问题
网络安全虽然不断发展,但短期内仍然很难有很大突破。因此,网络安全问题目前仍然是大学生网络创业面临的最大威胁。一旦遭遇骗局,大学生网络创业往往夭折,很难东山再起。
3. 来自其他竞争者的威胁
网络创业由于门槛较低,吸引了大批人蜂拥而至,网络中产品丰富多样的同时,产品质量也良莠不齐。因此,如何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大学生网络创业面临的严峻问题。
三、自媒体时代的大学生网络创业策略研究
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网络创业的良好发展需要国家,学校,个人三个层面的共同努力。基于上面的SWOT分析对于大学生网络创业方面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以下策略。
(一)国家层面,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良好的创业环境是创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创业环境包括基础设施的建设,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等多个方面。为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从国家层面应做到以下几点。
1. 积极建设各项扶植创业的基础设施,诸如不同地区依据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打造不同类型的创业园;
2. 出台一系列扶植创业的政策,进一步降低创业者融资的难度,保证创业者能够得到足够的资金进行创业;
3. 积极开展有关创新创业的宣传工作,特别是在高校中,鼓励大学生依托学科优势进行技术创新创业。
(二)学校层面,继续加强创新创业相关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目前还在发展过程中,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正日益得到高校的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不只包括理论学习,也包括实践训练。因此从学校层面,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积极开设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课程,鼓励教师针对创新创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及时传授给学生,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理论素养;
2. 鼓励并积极组织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活动。如积极开设相关创业实践的模拟竞赛,提供场地扶持优秀的创业项目进行创业实践活动,带领同学参观创业园区,与创业者深入交流等。
(三)个人层面,提升作为创业者的基本素质
个人作为创业活动,其基本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创业活动的成败。因此,创业者为提高自身素质应做到以下几点。
1. 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一技之长,为实现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2. 积极学习创业相关的理论知识,投身各类创业实践的模拟,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实战能力;
3. 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积极面对企业经营中的困难,冷静处理,同样也要能积极面对创业过程中遭遇的失败;
4. 组建优秀的创业团队,一支高效协调的创业团队有利于促进创业活动的成功,因此创业者要慧眼识珠,努力组建一支合理的创业队伍。
参考文献:
[1]李念.当代大学生网络创业现状分析[J].人才,2013(09).
[2]郭眨褚叶祺,吴悦,金深海.大学生创业研究――兼论社会化媒体平台的功能[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3]丁于芹.大学生网络创业研究――基于SWOT分析[J].考试周刊,2012(62).
[4]胡桂兰.大学生网络创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0(03).
[5]胡鹏,T岸柳.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SWOT分析及策略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4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