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6 14:46:1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幼儿园毕业设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内容设置有以绘画基础为着眼点的素描、色彩和简笔画培训,以美工技巧为学科应用的综合材料和手工制作,以美学素养和现代教学能力为教学目标的油画、国画和电脑美术等,全面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美术学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毕业设计现状与问题
其一,美术技能展示形式单一化。美术毕业设计内容与形式的呈现较为单一化,没有多维度展示本专业学生的能力。因为美术毕业设计的评价标准偏向于学生对视觉审美规律的掌握程度,所以学生较少进行美术知识如何在幼儿教学层面转化的实践探索,忽略了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知识的跨学科应用,未能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其二,活动组织能力不足。毕业设计展示仅呈现学生的美术学识远远不够,也应注重彰显学生的组织能力。幼儿园教学不仅包含课堂教育部分,还涉及室内外环境创设、游戏、文艺表演、校内外展览等组织活动。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备对色彩、造型与空间关系的协调能力、人员工作的分配能力和活动现场的驾驭能力。其三,学业任务与毕业创作衔接不充分。学前教育专业学业任务中安排了半年的幼儿教学实习,通常未考虑其与毕业设计实践充分衔接。这导致一方面学生没有将毕业设计中的创作方法和思路进行幼儿教学转换,理论与实践未能及时得到相互修正;另一方面,学生因工作压力而无暇顾及创作探索,被迫中断相应研究。其四,交流氛围不浓。毕业设计作品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美术技能和知识的结果,而最终验收者只有少数几位评委教师,验收场地也仅限于答辩教室等封闭性室内空间,交流氛围偏弱,不能促进全校师生的交流、学生就业或展开现代幼儿美育的学术讨论。其五,就业应用延续性弱。因幼儿的身心结构特点,有些美术创作形式在幼儿园中无法有效开展。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没有经过将复杂的美术创作方式进行创新改变以适合幼儿年龄结构特征方面的实践,所以难以将学校所学知识予以应用。
三、改革方案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毕业设计方案的重心应围绕如何整合四年所学知识,平衡美术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综合制订成套的毕业设计方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毕业设计指导不能完全照搬专业美术院系的毕业设计培养模式,也不能完全脱离实践技能而撰写美术教育研究方面的论文。因此,学生的美术教育理念和方法与美术基本功一样举足轻重,在毕业设计中均应得到体现。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应结合“套餐”与“自助餐”设置,自主选择个性化创作方式。毕业设计“套餐”,即毕业设计创作+幼儿教学实践+展览组织策划+毕业设计答辩。美术毕业设计创作“自助餐”,即学生在毕业设计创作中可选择平时最擅长的创作门类,如绘画创作(手绘本、油画、水彩、国画、景泰蓝、综合材料或彩铅画等)或设计创作(定格动画和手工装置等);幼儿教学实践要求运用与所选毕业设计门类相对应的创作材料和方法实施于幼儿美术实习教学课堂中,并拍摄现场教学录像,整体展示幼儿美术教学情况;展览组织策划促使学生积极进行视觉展示效果的思考和操作;毕业设计答辩邀请在校专业教师和实习单位的教师一起对该学生的毕业设计与幼儿教学进行提问,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讨论。此套毕业设计改革方案系统地实现了以绘画与手工并置为主体、教学实践为载体、多样化展示为体现、理论总结为补充。学生可在硬性规定下和自主选择范围中,以最适合自己的创作方式进行毕业设计,将四年所学的美术教育知识和创作技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毕业设计增设多层面的考核内容,实现立体化展览效应,使美术类毕业设计形式和内容更具开放性与多元化。
四、结语
关键词:学前教育 全学程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1(a)-0123-03
1 专科学前教育“全学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背景
1.1 学前教育专业成长的需要
该院在2016年成功申报学前教育专业,前期做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工作,走访举办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以及各大幼儿园,发现重庆市周边区县幼儿园教师的学历普遍在专科及以下。该院举办的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正是重庆市周边区县、农村及边缘地区的幼儿园教师。对于一个新成立的专业到底采用哪一种教学模式,是将本科学前教育培养模式和中职教育模式照搬过来吗?邹小婷对幼儿园里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调查发现:本科生是“说起来口若悬河,做起来笨手笨脚!”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理论的掌握不够扎实,或技能掌握不够全面,无法很快适应岗位需求”。目前,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层次的学生是幼儿园一线工作者的主体,为适应幼儿园岗位实践能力要求,提出了“全学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1.2 幼儿园教育事业发展的保障
培养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幼儿教师以“能力为重”。培养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幼儿园教师,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培养能说会做的具有很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幼儿园教师的主要途径就是实践性课程教学。专科学生在校时间短,要想达到理想教学效果――具有很强实践操作能力,不仅要延长实践教学时间,更要设计全面系统的幼儿园教师实践能力课程――“全学程实践”。
1.3 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和中职层次人才培养方案各有侧重点。本科学前教育注重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笼统开设《幼儿游戏与指导》《活由杓朴胫傅伎纬獭芳拔宕罅煊蚩纬袒疃设计与指导等实践性课程;手工、简笔画、蒙氏教学法以及玩教具制作等实践课程开课课时较少甚至部分没有开设。学生没有足够的实践操作机会,实践操作动手能力不高,到幼儿园成为会说不会做的理论工作者。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程侧重于艺术技能,如舞蹈、钢琴、美术等;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重视教法课程,分别设置语言、社会、科学、健康及艺术五大领域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因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过度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忽略专业基础课学习,学生走上教育工作后,文字功底较弱、底蕴不足,领悟性不高,缺乏创新力,其工作提升空间受限。
专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融合了本科的理论基本功和中职的专业技能,重视实践教学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专科学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工作提供依托,也为培养学前教育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撑。
2 学前教育专业“全学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构
所谓“全学程”实践教学是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进入大学一年级开始,到大学三年级,每个学期不间断地安排实践性课程。参照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标准》,汲取本科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优点,探索建构具一套系统性“全学程”实践性具有专科特色的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性课程体系。
2.1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制定实践教学目标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有效性的前提。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确定实践课程内容、开展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重要依据。方向明确,实践教学才能有条不紊地得以开展和实施,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首要任务是目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的细分,该文结合幼儿园教师岗位的特殊性,将幼儿园教师实践能力结构分为三个维度:即基本能力、教学能力和特殊技能。基本能力包括教师的沟通交流与合作能力(教师与幼儿园领导、教师、家长和幼儿的沟通交流合作能力),保育能力(行为习惯规范、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卫生保健、意外事故处理能力、常见传染病防控能力等),一日生活组织能力(一日活动计划制定与组织实施)。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基本能力(书写、幼儿教师口语、幼儿教师礼仪);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幼儿园教育各种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游戏策划与组织实施、观察和记录幼儿行为);环境创设与利用能力(幼儿园走廊及教室各区域环境创设和布置等);幼儿教师的特殊技能:艺术技能(弹琴、唱歌、跳舞、画画);语言讲演技能(讲故事、诗歌朗诵等能力);手工制作能力(玩教具制作等)。
2.2 “全学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课程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依据。学前教育专业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加强专业实践性课程建设,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专科学生在校时间只有3年,实训实践课程往往集中在其中的一两年时间,导致学生学习任务集中,学习效果不佳。第一,最大限度地拓展实践性学习时间。该研究倡导“全学程”实践,不仅最大限度为学生提供实践性学习时间,为学生提供最大限度的实践操作平台,将幼儿教师实践能力所匹配的实践性课程,按照分清主次和结合实际原则,系统分散安排在第一至六学期;第二,最大限度地扩展专业实践性课程。将实践性相对较弱的部分课程适当改造为活动性的实践性课程,如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课程,学生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后,以儿童剧等形式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面对和解决幼儿教师职业生涯中的困惑,使实践性学时占专业总学时比例超过50%,充分发挥实践性教学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三,系统编排每一学年的实践性课程。在每学期的实践性课程组织上,并不是按照每项能力的先后顺序进行编排,而是按照课程的难易程度及课程间的相关性和联系性原则,以最有效学习接受方式,获得幼儿园教师实践能力。幼儿教师实践能力的获得需要开设34门专业实践性课程,从第一学期开始,每一学期平均开设有7门左右的实践性课程,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性课程具体设置见表1。
2.3 学前教育专业“全学程”实践教学辅助体系
学前教育专业“全学程”实践教学体系能有效运行,必须具备相应的辅助实践教学的软、硬件配备。高素质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有效运行的重要硬件配备。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是促进实践教学健康运行的有力软实力配备。
构建高素质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第一,学院大力引进高素质专业教师,适当聘请高学历博士或硕士研究生调整教师结构;第二,学院加大培养双师型教师,充分利用对口幼儿园实践基地,派送教师挂职锻炼学习;第三,适当选用兼职专业教师,学院短期可选用具有扎实学前教育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幼儿园教学经验和技能的幼儿园教师,为学生进行实践性教学指导;第四,培养教师科研能力,增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间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学前教育前沿问题和实际问题,提高学前教育教学质量。
加大投入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学前教育专业实践场所在空间上可以分为校内和校外实践场所,其中,校内实践场所包括教室和实训室。教室的实践教学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一些专业实践性问题进行讨论,或专业技能和艺术技能的练习,以达到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实训室的实践教学是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专门的、分项的技能训练,使学生初步感受幼儿教师工作的部分环节,如教学技能和专项艺术技能都在相应的实训室内进行训练。建构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购置现代化的实训设备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专项基本技巧技能。学前教育专业校外实践场所主要在幼儿园,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锻炼独立进行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能力的场所。选择环境优、距离近和数量多的校外实训场所,不仅能保证学生完成基本实践任务,也能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建立科学、规范和有效的实践教学制度机制、督查机制和评价机制能有效促进实践教学体系正常运行。制定完善的实践教学工作制度、实训室工作制度、专业见习和实习管理制度、毕业设计管理条例等管理文件,有利于指导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加强实践教学的督导工作,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机制,对实践教学进行定期督查,能促进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建立健全的实践教学评估机制,制定完善的学生实践能力考核标准、考核项目和考核办法,激发学生实践能力训练的积极性,促进实践教学的健康开展。
之,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学前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和重要途径。在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好背景下,结合学校自身发展状况,明确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提供丰富的资源保障体系,是学前教育专业做大做强的坚实后盾。
参考文献
[1] 谷陟云,刘昌友,师文慧.文化哲学视角下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建构[J].教学评论,2015(11):59-62.
[2] 全晓燕.融合教育背景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16(3):45-50.
在校实习是英语幼师专业在大学学习阶段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在校实习,使学生在所学的各类课程的基础上,了解该专业在建设工程中的地位、作用和社会需求;为毕业设计收集和准备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本专业建立相应的感性认识;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单位打好基础,做好专业知识的相关准备。热爱幼儿教育事业,这是必须的实习是每一个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年5月04日,这是一个令我难忘的日子,今天的我就要踏上社会实践的征途。我们的首站是**慈爱幼儿园,为这里的孩子带去爱,为他们插上爱的翅膀,同时让我们与童心一起飞翔。转眼间一周的实习生活就这样结束了。在实习中,使我更深刻的了解到了一个幼儿教师的工作,更深刻了解和掌握了学前班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在保教工作方面与大班、中班,小班幼儿的区别。也认识到了作为一个幼儿教师,除了做好幼儿的教育工作外,如何做好与保育员、其他教师及家长的合作、协调工作也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以前我比较注重于对有关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国内外幼儿教育研究的理论学习,常常忽略了对幼儿生活常规的关注。这次在幼儿园实习,第一次完整的观察了幼儿园一日的生活,发现其实训练幼儿的生活常规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及自理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一门值得重视的学问。赵小娟老师很会利用机会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把有计划的教育和随机教育相结合。
我的行为的出发点是关爱幼儿,但结果却是溺爱他们,所以经过反省我觉得幼儿教师心中应该有一把尺,这把尺其实就是教师坚守的原则这些原则的出发点和终点都应该是发展和提高幼儿的能力的。这些日常生活突发的事件都成为教师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机会。我在实习初期的时候,看到小朋友的椅子放得不整,我就会帮他们放好,他们告诉我饭菜吃不完,我就叫他们不要再吃了,他们要上厕所,不管当时在做什么活动,我都以为应该让他们去上厕所。他们不会脱衣服的时候,我会主动帮他们脱等等。我以为我是在帮助他们,可事实却并非如此,经过赵老师的提示后我才认识到我的行为的后果就是他们永远都不能学会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的行为的出发点是关爱幼儿,但结果却是溺爱他们,所以经过反省我觉得幼儿教师心中应该有一把尺,这把尺其实就是教师坚守的原则这些原则的出发点和终点都应该是发展和提高幼儿的能力的。
每天我都会早早的来到学校等在教室门口等待孩子们的到来,我用最快的速度记住全班孩子的名字,就为了能够在早上与他们问好。每天早上亲切的问候成了我和孩子们第一座友谊的桥梁,在区域活动时我会以玩伴的角色与孩子玩耍;玩游戏时还会像孩子一样的耍赖;做错事情了我也会道歉;与孩子们平起平坐,我利用一切时间与孩子相处,聊天,尽可能地走进孩子的心灵,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渐渐地孩子们记住了我的名字;跟前跟后地缠着我问东问西;放学时他们记得和我道一声再见。我的努力有了收获,看着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脸我会心的笑了。
小朋友都非常天真可爱,我很爱他们,很喜欢和他们玩。幼儿园早上有半个小时是让幼儿拿着玩具萝卜自由活动的,我会趁这个机会,和他们玩成一片,和他们聊天。我试着让自己变成小朋友,融入他们的生活。这样我才会获得他们的欢心,才会得到他们的信任和依赖。我愿用我的热心,换取孩子们的安心;我愿用我的真心换取孩子们的开心;我愿用我的实心,换取所有人的认同。我很庆幸能够和中四班的小朋友及两位优秀的老师共同度过两周的时间,小朋友们给我带来的是无尽的快乐。而两位老师的指导和教诲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XX年5月04日,这是一个令我难忘的日子,今天的我就要踏上社会实践的征途。我们的首站是辽源慈爱幼儿园,为这里的孩子带去爱,为他们插上爱的翅膀,同时让我们与童心一起飞翔。转眼间一周的实习生活就这样结束了。在实习中,使我更深刻的了解到了一个幼儿教师的工作,更深刻了解和掌握了学前班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在保教工作方面与大班、中班,小班幼儿的区别。也认识到了作为一个幼儿教师,除了做好幼儿的教育工作外,如何做好与保育员、其他教师及家长的合作、协调工作也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以前我比较注重于对有关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国内外幼儿教育研究的理论学习,常常忽略了对幼儿生活常规的关注。这次在幼儿园实习,第一次完整的观察了幼儿园一日的生活,发现其实训练幼儿的生活常规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及自理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一门值得重视的学问。赵小娟老师很会利用机会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把有计划的教育和随机教育相结合。
我的行为的出发点是关爱幼儿,但结果却是溺爱他们,所以经过反省我觉得幼儿教师心中应该有一把尺,这把尺其实就是教师坚守的原则这些原则的出发点和终点都应该是发展和提高幼儿的能力的。这些日常生活突发的事件都成为教师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机会。 我在实习初期的时候,看到小朋友的椅子放得不整,我就会帮他们放好,他们告诉我饭菜吃不完,我就叫他们不要再吃了,他们要上厕所,不管当时在做什么活动,我都以为应该让他们去上厕所。他们不会脱开衣服的时候,我会主动帮他们脱等等。我以为我是在帮助他们,可事实却并非如此,经过赵老师的提示后我才认识到我的行为的后果就是他们永远都不能学会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的行为的出发点是关爱幼儿,但结果却是溺爱他们,所以经过反省我觉得幼儿教师心中应该有一把尺,这把尺其实就是教师坚守的原则这些原则的出发点和终点都应该是发展和提高幼儿的能力的。
每天我都会早早的来到学校等在教室门口等待孩子们的到来,我用最快的速度记住全班孩子的名字,就为了能够在早上与他们问好。每天早上亲切的问候成了我和孩子们第一座友谊的桥梁,在区域活动时我会以玩伴的角色与孩子玩耍;玩游戏时还会像孩子一样的耍赖;做错事情了我也会道歉;与孩子们平起平坐,我利用一切时间与孩子相处,聊天,尽可能地走进孩子的心灵,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渐渐地孩子们记住了我的名字;跟前跟后地缠着我问东问西;放学时他们记得和我道一声再见。我的努力有了收获,看着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脸我会心的笑了。
小朋友都非常天真可爱,我很爱他们,很喜欢和他们玩。幼儿园早上有半个小时是让幼儿拿着玩具萝卜自由活动的,我会趁这个机会,和他们玩成一片,和他们聊天。我试着让自己变成小朋友,融入他们的生活。这样我才会获得他们的欢心,才会得到他们的信任和依赖。 我愿用我的热心,换取孩子们的安心;我愿用我的真心换取孩子们的开心;我愿用我的实心,换取所有人的认同。我很庆幸能够和中四班的小朋友及两位优秀的老师共同度过两周的时间,小朋友们给我带来的是无尽的快乐。而两位老师的指导和教诲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毕业设计;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11-0049-02
毕业设计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在高职三年所掌握知识深度与广度的全面检验,也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考查和展示的平台。但是由于课堂教学和毕业实践中各种实际原因,许多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设计依然存在着严重问题。主要有:企业参与流于形式,学生选题脱离岗位;指导形式过于单一,缺乏企业一线的直接指导;评价标准过于笼统,没有具体可行的评价体系;学校基础工作做得不实,学生准备工作不充分。针对上述问题,天津职业大学商务英语专业与本地多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并以此为依托,通过走访调研、数据分析、企业参与、反馈总结等方式,探索出基于“校方夯实基础、企业深度参与、双师联合指导、动态监督管理”的“校企联动”毕业设计模式。经过近三年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校企合作,选题方式多元化
职业教育的属性要求课程的体系构建和开发设计中必须要有企业的参与,而企业的参与也决定了毕业设计选题能否直接来自企业一线并最大程度地契合企业需求,从而达到考查学生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目的。
1.订单培养,定向选题
我校商务英语专业与伊顿国际幼儿园、天津巴士悦信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天津精诚恒逸软件有限公司、日上免税行等多家企业建立了“订单班校企联合培养合作”关系,这些企业固定在第五学期初来校,根据每年不同的用人需求进行招聘。学生面试合格即时上岗,毕业顶岗实习随即开始。毕业设计的题目全部来自企业工作岗位一线,在正式给学生之前,会与学校指导老师进行协商。指导教师会从教学实际内容、学生实际能力来综合评判这些题目的难度及工作量大小是否适合学生做,并且在与企业深度沟通后,对每个题目进行文字导读,并建议学生们按照自身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选题,避免了盲目选题、中途换题、文不对题等现象出现。毕业设计与实习就业实现了无缝对接。
2.签订校企协议,扩大选题范围
签订校企协议主要针对两种企业,一是进入校园进行招聘的企业,二是毕业生通过自己求职找到的企业。学校会与这两种企业签订《毕业设计校企双方联合指导协议》,作为顶岗实习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协议须由企业负责人、企业指导教师、学院负责人、学生本人四方签字后生效。题目来源分为两种,一种与订单班相同,由企业提供,题目均来自企业工作岗位一线,紧贴岗位实际;另外一种为学生结合实习内容自主选题,题目须经学校和企业两位指导教师的批准方可立项,最大程度地保证题目紧贴工作实际,彰显实践价值。
3.从企业引进项目由学生自行选题
对于少数准备专升本的学生,由于其主要经历放在复习中,所以会暂时放弃一些就业实习机会。针对这种情况,商务英语专业开创了从企业引进毕业设计项目的先河。以《天津职业大学教师脱产到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为政策指引,商务英语专业每年都会下派2~3名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其任务之一就是结合教师工作实践和课程教学实际,为毕业设计搜集可操作的项目,作为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这些题目来源于岗位一线或由企业根据工作实际命题,在与岗位需求的契合度上与前两种方式无异。此外,企业派技术人员定期到学校对学生进行讲座和指导,学生也会定期亲临企业一线,对自己正在实施的毕业设计项目的背景会有更直观深刻的了解,使其毕业设计质量同样得到保证。
二、毕业设计实行“校企双师指导”
1.双师指导的责任分工
校内教师主要负责毕业设计的规范化指导、提供文献检索指导帮助、定期与毕业生及企业指导教师联系,监督毕业设计进程等;企业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学生毕业设计中的技术指导和疑难解惑,并定期与校内指导教师联系,就毕业生在毕业设计实施中所欠缺的理论及实践知识进行沟通和交流。
2.双师指导的具体实施
具体实施贯穿于毕业设计的全过程。双师指导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企业的技术人力资源,让毕业生从理论知识层面和动手实践层面得到双向立体指导。
三、建立“校、企、生”三方动态管理监督体系
首先,校企双方是互动管理平台的主要组成者,双方需互相协调配合,才能将管理监督落到实处。从责任方面看,校企分别成立毕业设计工作指导小组,并建立毕业设计责任人制度,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均有明确的责任划分,杜绝了责任上互相推诿,切实提高指导效率。学院还将校内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到教师的年度量化考核中,使教师能够对毕业设计指导给予高度重视。从过程方面看,校企合理科学分工,对毕业设计的全过程,包括选题开题、进度跟踪、指导反馈均进行全面科学有效的监督,并做好详细记录,定期通过毕业设计交互平台进行沟通交流,对信息做到及时交流,对问题做到及时解决。
其次,首次将学生纳入毕业设计管理监督体系中。按照“学生评教”的思路,学院要求学生登陆毕业设计交互管理平台,对指导教师的指导过程及表现予以评分,评价指标包括指导作用、指导态度等。
四、做好基础工作,为毕业设计提供实施保障
1.制定相关文件
针对学校基础工作做得不实、没有明确的政策文件的问题,同时为保证毕业设计各项环节落到实处,并形成良好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学校制定了《毕业设计管理办法》、《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标准》等文件。学院以此为政策指导,结合学院的专业特点和教学实际,也制定了毕业设计的院级文件。这些文件的出台,为毕业设计实施进程中的各个环节均提供了政策指导,有利于毕业设计规范平稳的开展实施。
2.为毕业生开设毕业设计讲座
为了让毕业生对毕业设计能有更深刻的了解并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准备,商务英语专业聘请具有丰富毕业设计一线指导经验的教师,在第五学期初对全体毕业生开设毕业设计系列讲座,使毕业生能在第六学期顶岗实习之前对毕业设计形成全面具体的认识,并对其重要性必要性形成正确充分的了解,从而有意识地把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置于同等地位并予以有效结合,根除了过去“重就业,轻毕业设计”的错误思想,杜绝了以往到了答辩关头,指导教师还在与学生纠缠于格式排版等低级问题的现象,有效提高了毕业设计的实施效率。
3.对指导教师开展相关培训
在对毕业生开展讲座的同时,针对学校指导教师教学科研任务繁重而导致对毕业设计指导无法全身心投入等现象,学院还要对指导教师开展相关的培训,从“工学结合”理念、英语专业特点、教学实际、课程构建、校企合作和学生就业等多方面向教师阐述学生毕业设计的重要意义,使教师在思想上将其与教学科研置于同等位置;并且对每年毕业设计实施前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通报,使教师能够根据每年不同的指导背景制订具体的指导方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预判并制订解决方案。
五、“校企联动”毕生设计的“三赢”
从学生角度来说,“校企联动”弥补了课堂教学实践性缺失的劣势,学生通过毕业设计清楚地看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给自己一个清晰准确的定位并明确未来的职场发展方向;也增加了成功就业的机会。
从企业角度来说,企业给毕业生提供的选题都来自于工作岗位一线,其中有一些是企业尚未解决的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做毕业设计,也就为企业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此外,企业通过指导学生,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职业道德、做事态度等均有了全面了解,对该生可否留下继续工作提供了具体翔实的依据。
从学校角度来说,通过与企业合作指导毕业设计,商务英语专业以岗位实践为指导,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构建,使今后培养出的学生在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上都能更好地符合毕业设计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同时对正在建设中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思锋. 高职商务类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新模式研究——以应用英语专业为例[J]. 辽宁高职学报,2010(10).
[2]吴思乐,等. 全国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环节考核模式现状调查与分析[J].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3]夏宁满. 高职英语专业毕业设计模式创新与质量控制体系研究[J].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从国家政策导向来看,教育部正在积极构建国家教师教育标准体系,并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教师教育面临繁重的探索和建设任务,还面临水平提升和质量提高的全面考验。从高等师范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长期困扰师范大学的学术性与师范性,或综合化与特色化之争并未彻底解决,良好的教师教育文化氛围有待形成,发展教师教育尚未成为全校共识。教师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师教学能力离基础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教师教育的专职师资队伍数量总量不足,兼职队伍不稳定。创新团队、教学团队和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领军人才严重缺乏。科研水平不高,研究项目偏少。教育学和学科教育的学科建设水平亟待提升,引领、服务基础教育的能力仍有待加强。
二、教师教育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基本路径
高等师范院校是基础教育的教师培育基地。为了适应国家新时期关于教师教育改革的要求,高等师范院校应适时以教育部相关改革理念为指导,结合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际,正确定位培养目标,切实加强与中小学的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切实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打造教师教育品牌。
(一)准确定位教师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大多属于新建本科院校,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其本科专业数量和招生人数都急剧增加,多学科发展成为共同趋势。但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地方高等师范院校一定要准确定位教师教育目标,明确教师教育在学校中的位置,不能因为走综合化之路而丢弃原有的师范特色与优势。一方面,要确立教师教育专业的独立地位,保障教师教育的"合适"位置,大力构建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教师培养体系。绝大多数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是由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的,仍然承担着本地区基础教育、师资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的重任,因而其教师教育专业既是学校的发展根基和办学的优势与特色,又是服务社会的重要桥梁,在继续输送合格师资、培训在岗教师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方面,要进一步牢固培养教师的专业目标,立足于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师资。尽管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或愿意从事教师行业,但从专业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教师教育专业必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细化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要求,从而保证学生毕业时具备教师资格。
(二)切实加强与中小学的合作教师教育是教师从事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入职教育,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师资。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确保培养的学生能够胜任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是教师教育专业发展过程中首先要思考的问题。综观中外师范教育的办学历史不难发现,重视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与基础教育的接轨是办好师范教育的必要前提。但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由于教师教育专业招生人数急剧增加,高师院校在办学过程中缺乏主动与中小学联系的机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基础教育联系不紧密,教育内容也脱离了基础教育实际,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不能适应基础教育的需要。近些年,高师院校已经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开始积极主动建立与中小学的紧密合作机制。笔者认为,高师与中小学的合作,重点内容有四大方面。第一,共同开发课程及实施课程教学。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一方面要坚持本科教学的学术规范,课程设置必须遵照国家学科规定;另一方面要立足于培养合格师资的职业标准,专业课程中的教学理论与教学技能、基础教育课程研究、班主任工作等课程必须与服务地方紧密结合,分别与中小学、幼儿园共同开发课程,保证课程开设的实用性。目前,大多数教师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时强调本科教学的学术性,教师教学一味强调理论灌输,鲜有对接基础教育实际的课程,因而学生在校的学习与实际的中小学教学存在明显的脱节,学生在教育实习时存在过长的不适应期。因此,教师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时必须保证一定比例的教育教学类课程与中小学联合开发,一定比例的课由中小学优秀教师来实施教学,通过他们的以身示范和案例教学,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保证师范生更早、更快、更全面地了解基础教育。第二,共享共建双师结构教师队伍。构建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主要在于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聘任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名师为兼职教师,兼职教师的数量要不少于教育类课程教学教师人数的20%。兼职教师要承担课程教学或指导专业实践和毕业设计等任务,从而形成高校与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的机制,实行双导师制。另一方面要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中小学和幼儿园定期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教师每四年内至少要有一个学期在中小学或幼儿园工作,全面、深入掌握基础教育实际,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同时,高师院校要支持教师积极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试验,担任教育类课程的教师必须具备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服务工作经历。只有"双管齐下",才能逐步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第三,教育见习实习的协同创新。总体来看,中小学、幼儿园的办学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办学特色也有较大差异。首先,高师院校要结合不同专业的实际,定向选择符合专业办学定位的中小学、幼儿园作为实习基地,并与实习基地开展深度合作,综合考虑课程教学、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与资教助教等多方面的因素,深度融合师范生的专业成长与兼职教师、专业教师的职业提升的要求,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其次,高师院校要与实习基地共同开展教学改革与基础教育研究,改革校−县、校−校合作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教育实习与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基础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发展评价体系,增强基础教育、网络课程、案例库的资源建设等。最后,高师院校要持续加大专项投入,巩固完善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建设教育实习基地,主要是为教师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服务,按照"谁受益、谁投入"的基本规则,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高师院校要设立"实习基地建设"专项经费,专项建设经费可以依据"按需申报,高度共享、统筹管理"的原则来执行。同时,要定期选择一定数量的中小学、幼儿园来推进和巩固各学科专业的教育实习基地建设,形成稳定的"见习、实习、研究、服务"四位一体的实习基地,从而建成一批标准化的实习基地。
(三)大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近些年来,教育部连续推进卓越工程师、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等一系列面向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计划,这对推动各高校的本科教学改革工作无疑是一种政策引导。作为师范院校,探索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自然是义不容辞的。地方高师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多种路径可供选择,诸如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综合教改实验班、优秀师范生助学奖励计划、定向培养、第二学位、开放教师教育模块课程的主辅修制、本科−教育硕士和本科−农村教育硕士一体化培养等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笔者以教育硕士授权学校为例,简要说明实施"本科硕士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实施"3+0.5+0.5+2"的"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具体设想。"3"指的是本科培养的前三年,主要任务是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学习的课程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教师职业教育的理论课程,培养过程中要融合专业教育与教师职业教育的特点,既要保证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要培养学生初步具有从事教师工作的职业能力。前一个"0.5"指的是本科培养的第七学期,主要是安排学生进行为期半年的教育实习。校方要集中安排学生到中小学担任课程教学和班主任工作,逐步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还要安排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的准备工作。毕业论文的选题要契合学生的实习实际,既可以是教学研究论文,也可以是教育调查报告。当然,辅导教师要鼓励学生选择与所修专业相关的研究性论文。后一个"0.5"指的是本科培养的第八学期,主要是学生进行反思性、发展性学习。学生在经过理论学习和教育实习后,要认真进行理性反思,进一步明晰作为中小学教师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学校开设的课程既要有专业选修课程,还要增加教师职业教育课程,尽量多开设专题式课程和实践类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院系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研讨活动,使学生具有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的能力,同时做好本硕一体的课程衔接工作。"2"指的是两年的教育硕士学习阶段,主要任务是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高度融合。教育硕士课程的设置包括教育科学(理论与实践)课程、专业课程(学科发展课程、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结合的课程)。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宽阔的学术视野,独立解决教学中疑难问题的能力,开展基础教育研究的能力,以及初步具有引领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特别要注意的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地方高师一定要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和考核,要建立"师范生成长档案",形成"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调整、自我教育"的学业评价机制,逐步完善毕业生跟踪制度,把师范生的在校培养和工作后的专业成长纳入培养体系,确保学生实现从"优秀师范生"到"优秀教师"的转换。
(四)全面优化课程体系总体而言,我国各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大致相同,一般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类课程三个部分。目前来看,我国高师院校的课程设置体系与发达国家基本相似,但各类课程的比例与内容选取与发达国家有着显著差异,突出的问题有三:一是公共基础课程偏弱,不利于教师素质的全面发展。目前高师的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大学体育等课程,涉及的领域较为狭窄,无法为学生提供宽口径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储备,也无法适应日趋综合化的新课程改革要求。二是学科专业知识过于庞杂,限制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目前占总课程60%以上的专业课程,拘泥于封闭的学科体系,内容陈旧单一,缺乏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尤其是与教育学科的整合,严重脱离基础教育的实际,使得学生学的知识不少,但无法直接应用于基础教育教学的实际。三是教育类课程量少质低,无力支撑教师职业技能的形成。几十年来的"老三门",即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一直是教师教育专业的特有符号,教学内容也基本是空洞的理论说教,无法与基础教育的实际接轨。面对新的形势,高师院校必须大力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积极构建体现先进教育思想和开放兼容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主动适应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遵循教师教育成长规律,科学设置师范教育类专业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学科理论与教育实践要紧密结合。按照教育部出台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规定的学习领域、建议模块和学分要求,制订有针对性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师教育课程方案,保证新入职教师基本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的需要。大力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加强课程建设,开发网络课程、教学案例库和资源库,注重学思结合,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五)不断强化实践教学教师教育,既要重视理论学习,还要高度重视教学技能的培养。因此,教师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不断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建立实验、见习、实训、竞赛、体验、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实验既要包括专业课程的实验,也要涵盖部分中小学课程的典型实验。教育见习,应从大二学生开始,有计划地组织师范生每学期到中小学见习一周,给学生提供更多观摩名师讲课的机会,使学生直接获得中小学教育的感性认知。同时,加强师范生的教学能力训练,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比赛,"以赛带练",实行教育实习资格制度,凡是没有达到实习资格要求的一律不得参加教育实习。大力实施一学期教育实习制,通过顶岗支教、顶岗实习、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等混合编队实习,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环境。辅导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实习指导,形成专兼结合、校内校外结合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从而保证教育实习的实效性。
三、结语
关键词:产教融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建筑学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升级调整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产教融合成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2014年5月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就明确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1]。产教融合是教育部门与产业部门在社会范围内,充分依托各自的优势资源,以互信和合约为基础,以服务经济转型和满足需求为出发点,以协同育人为核心,以合作共赢为动力,以校企合作为主线,以项目合作、技术转移以及共同开发为载体,以文化共融为支撑的产业、教育内部及之间各要素的优化组合和高度融合,各参与主体相互配合的一种经济教育活动方式[2]。我国产教融合的发展,2013年以前主要是在职业高中、中职、高职高专这类中等职业院校中实践并发展,主要采取校企结合和校企合作两种方式进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2013年开始一批地方普通高校开始进行产教融合的转型发展,并于同年在天津成立了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2014年教育部和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在河南驻马店召开了产教融合国际论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成为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力推广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务院出台的《决定》中也指出“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但就目前而言,产教融合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还处于起步阶段,各高校都在进行初期的尝试,因此现阶段对产教融合途径进行分享和讨论是很有必要的。
本研究的主体―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是第一批入选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的独立学院,在两年多的实践中学院积极采取各种方式进行产教融合的改革,其中的建筑学专业是其改革重点专业,因此将其改革途径归纳整理与之共享。
2.产教融合的途径探索
2.1 课程设置与职业标准相结合
专业课程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每一个高校都非常重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我校建筑学专业在进行产教融合改革以来,根据企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着重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使建筑学专业课程设置与相应的职业标准相结合,培养出更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企业人才需求与课程设置对照表见表2-1。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毕业生去向主要以建筑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为主。其中建筑方案设计师的主要职责为能够进行独立的建筑方案设计、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善于沟通和表达、熟悉各建筑设计软件等,在课程设置上则对应的安排了小型公共建筑、别墅、幼儿园、客运站、酒店、图书馆、医院、博物馆、商业建筑、居住区规划等10个专项设计课程以及计算机软件设计课程,其中后五个设计课程为学生两人一组用计算机设计完成,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方案设计能力,同时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软件应用能力;还结合重庆市特点特安排了山地建筑与城市保护更新系列课程及山地酒店建筑设计与管理系列课程,以满足以培养服务地方人才为目的的产教融合改革;此外,还设置了建筑及城市认识实习、建筑师业务实习等以拓宽学生的设计思路。建筑施工图设计师的主要职责为能够独立完成施工图设计、熟悉专业相关规范和标准、熟练掌握建筑设计软件等,对应的课程设置主要有与施工图设计有关的理论课程以及施工图设计课程,还有建筑材料认识实习和建筑构造实习等实习类课程。
表2-1 建筑学专业企业岗位需求与课程设置对照表
企业岗位 岗位职责 课程设置
建筑方案设计师 独立的方案设计能力 建筑设计1-5、建筑师业务实习、建筑及城市认识实习、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等。
团队协作能力及沟通能力 建筑设计6-11
设计软件 建筑设计6-11、计算机表现等
施工图设计师 施工图设计、专业相关规范及标准。 建筑施工图设计、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法规、建筑构造实习、建筑材料实习等
2.2 师资建设与产教需求相结合
2.2.1 师资来源及配比
普通高校的专职教师主要来自于学术型高校培养出来的高学历人才,很多教师都是一毕业就走进了教学岗位,对企业基本状况不了解,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即使进行了课程体系的调整,教师队伍也不能胜任应用型课程教学。于是有些高校选择去企业聘请课时老师参与实际的教学活动,但这又给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产教融合改革中必须进行师资队伍的改革,使师资建设与产教需求相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不同于传统学术型大学,也有别于职业技术院校,它实现了高等教育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结合[3]。我校在进行产教融合实践中,,不断对师资队伍进行调整,以人才培养方案出发,对师资进行合理配比,目前建筑学专业的专职教师中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专职教师占74%,兼职教师只占教师总人数的10%,且全部为有工作经验的中级及以上职称人才。其中在领导队伍的建设中也大胆聘请有丰富企业建设经验的领导来共同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宏观把控。此外还成立了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均为熟悉高校教学并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建筑设计师和教育工作者。
2.2.2 双师型培养
在师资培养过程中,根据产教需求,对教师队伍进行“双师型”认定也是很多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改革的有效途径[4]。我校建筑学专业根据人才培养需求和教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每学年派1-2名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工程实践,让教师在企业环境中参与项目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竞争力;每年暑假动员大多数专职教师深入企业进行交流学习,让教师了解最新的企业人才需求及职业发展动态,使专业理论课及设计课教学做到与时俱进,更符合市场需求;邀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设计师及高校学者到校跟教师进行讲座交流,以提高教师的专业视野;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技术培训,以提高教师的技术水平;鼓励教师进行产教融合的教学改革研究等。
2.3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
产教融合的本质是生产和教学的一体化,在生产实境中教学,在教学中生产[5]。在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方面,我们主要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两套方案。“走出去”,主要是派遣学生到工作单位参与生产实践,目前我校共与20家企业单位签订了实践协议,每年暑假会派大三大四的优秀学生及大五毕业生到企业实习,在企业中的设计师和专职教师带领下进行专业实践。“请进来”则是指请进企业项目,学校为企业提供办公环境,企业将设计项目带到学校由企业设计师、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学生可通过参与这些项目获取学分。目前建筑学专业从地方特色出发共建立了山地建筑、历史文化建筑、酒店建筑和景观设计等四个工作室,每一个工作室都有一个固定的对接企业,工作室的运行和发展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这样的模式既减少了企业的设计成本,又满足了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还为学生就业提供了一定的保障,起到了双赢的效果。
2.4 毕业成果的多项考核机制
毕业设计是对学生整个大学学习效果的综合考核,也是学生在大学期间完成得最全面最细致的一个设计,因此在进行产教融合改革中必须重视毕业设计的改革。我校建筑学专业在毕业设计选题上就有针对性的引入了当地实际的案例,甚至有的选题就正处于招投标阶段,学生在老师和企业设计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设计,老师主要负责学生毕业设计阶段的过程管理,设计师主要负责对方案进行现实性的把控,最终的毕业成果由导师、企业设计师及甲方共同考核,这样的考核体系既可以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又可以让学生在走出校门前对企业工作环境有更好的了解,做好充分的准备。
3.结语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既不同于传统学术型大学的研究型人才培养,也有别于职业技术院校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方面必须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路子。很多高校都选择以产教融合为导向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产教融合途径上不断进行尝试和改革。我校建筑学对产教融合途径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显现出了一些不足,比如与企业合作中缺乏长效机制和约束机制;产教合作的过程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等。产教的深度融合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不能是高校一方的努力,还需要得到国家、政府、行业、企业在认识上的高度统一,在行动上的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定会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路。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Z].2014-05-02.
[2] 杨善江.产教融合:产业深度转型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J].教育与职业,2014(33):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