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6 14:46:1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公司未来发展规划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为搭建青年员工与公司领导沟通桥梁,把公司改革发展的形势任务和发展规划传递给青年,把青年的思考和呼声反映给公司领导,引领青年有方向、有目的性的成长成才,实现青年与公司同成长、共发展,尽快将青年员工培养成为企业有用的人才,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和骨干,公司团委组织召开此次青年员工座谈会。
二、会议主题:
三、会议目的:
1、为构建青年员工与公司管理层的有效沟通,切实帮助青年员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2、畅谈青年员工在本公司内对于自身的职业发展计划。
3、减少流失率,增加员工的归属感与忠诚度。
4、了解公司经营情况与未来发展战略与方向,充分调动青年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四、会议时间:___月___日下午14:00-17:00
五、会议地点:
六、参会人员:
1.公司领导;
2.相关部门主任;
3.团干及青年代表(20人左右);
七、会议议程:
1、团委负责人主持座谈会,说明本次座谈会的主题和目的,对于大家的发言表示衷心欢迎,要求大家各抒己见,不用保留。
2、公司领导介绍公司生产经营基本情况、公司未来发展规划及方向,激励青年要适应企业发展,做好职业规划。
3、人力资源主管曹春东介绍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及公司用人理念,晋升空间、福利待遇等。
4、优秀青年代表分享发言,就自身成长经历,指导青年员工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激发青年员工自主学习、提高技能的热情,教会青年员工如何用积极的心态正确对待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
5、青年员工与公司领导互动及提问:基本上要求每人都进行提问,提问及建议范围不限(工作、生活、环境、岗位,薪酬,升职……)。
6.总经理景康中青年寄语。
八、注意事项
一、中国证券行业发展史及对外开放的不利因素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证券行业起起伏伏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7世纪初至20世纪20年代为自由放任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末是法治建设阶段,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迅速发展阶段。
中国证券行业国际化虽已取得显著成绩,但在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形势下,要看到中国证券行业对外开放目前还存在以下四大不利因素:证券行业是在资本项目下不可自由兑换条件下运行的;相关法律、会计准则还没有完全与国际惯例接轨;缺乏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一流投资银行和其他中介机构;监管水平还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二、中国证券行业的前景及未来发展的影响因素
未来三大行业前景是:互联网金融+场外市场+大资管。互联网金融引发行业革命,变者胜出;新三板开启爆发式增长;未来三年挂牌公司数量有望突破万家;大资管时代,券商资管将成为全方位资产配平台[1]。总之行业趋势为以下两点:第一,回归金融本质;第二,直接融资的提升行业空间。
未来发展影响因素主要可以分为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利因素分别是明确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有利的产业政策导向;持续快速发展的宏观经济和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行业发展的制度基础发生根本性变革。不利因素是资本规模偏小,抵御风险能力较弱;人才储备不足,难以满足行业发展需要;行业开放加速,国际化和混业化竞争带来巨大压力。
三、中国证券行业竞争结构及未来人才的需求
一般而言,行业内公司数量越多,竞争往往会越激烈。证券行业是一个知识、资本密集型行业,随着创新的不断深入,证券行业的竞争不仅仅只体现在现有业务的竞争上,还将体现在未来创新业务的竞争上。
证券行业的替代品威胁主要来源于基金公司,商业银行,以及信托与保险业带来的竞争,可以将替代品归结为两大类:一是金融产品与服务,包括各类基金产品、银行理财产品、保险产品等等;二是间接融资,主要是银行信贷,信托类产品。如果把社会当作一个整体,作为一个需求方,作为供给方的证券业、基金业、银行业、信托业及保险业之间的竞争将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证券业很大程度受到此类替代品的威胁[2]。
目前,我国证券人才市场总体状况是:需求总量日趋增大,迫切需要新型人才。证券业发展的良好态势带来了证券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从而需要大量金融人才;而金融开放和竞争要求各类人才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将更宽,具有一技多能,跨学科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人才更是备受欢迎。
高端人才备受青睐,中低端人才竞争激烈。随着交叉业务的不断增多,业务的广度和深度也不断增加,这就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减少中低端人员的数量。与其他行业相比,证券行业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较高,行业选拔人才的标准也较高。
公司主要通过运营的“我的钢铁”网及相应英文网站、“我的不锈”网、“搜搜钢”网、“我的有色”网和“我的能源”网,向客户提供全面、精细、及时、客观的钢铁行业及上下游的矿业、有色金属、能源等产业市场信息和产业研究,在此基础上向客户提供企业宣传推广、商情和搜索、会展培训等增值服务,拥有我国页面访问量最大、网站用户量最多、网站访问时间最长的行业B2B电子商务网站之一。
公司主营业务是以钢铁及相关行业信息服务为基础的 B2B 电子商务服务。公司自设立以来,主营业务没有发生变化。
B2B电子商务得益于旺盛的需求
我国钢铁及相关行业电子商务服务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2009年我国电子商务服务收入达到163.5 亿元,其中钢铁及相关行业合计45.04 亿元,占27.55%,成为电子商务服务最主要的应用行业。
钢材行业竞争充分,产品种类繁多,交易频繁,行情不透明且变化快,钢材贸易商、生产厂家、钢材终端用户亟需钢铁行业电子商务服务,为钢铁行业电子商务快速成长提供了丰富的土壤,而且钢铁行业涉及的产业链长,与上下游行业的相关度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存在广泛的商务机会,能够保证电子商务服务向上下游扩张都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此外,高端咨询与大宗交易将进一步拓展行业未来发展空间。
B2B电子商务平台的注册会员数量及访问量需要达到相当的规模,才能获得持续盈利。截至2010年年末,公司的注册会员数达到29.32万家,其中收费会员数3.23万家。公司立足于钢铁及相关行业内企业对降低信息获得成本、提高决策准确性的需求,以互联网技术为手段,提供精细化服务,赢得了行业内的广泛认可。根据Alexa数据显示,“我的钢铁”网在网站页面访问量、网站用户量、网站访问时间、网站流量等主要指标上在国内同行业中位居第一位。
专业数据提供者品牌优势明显
品牌的树立依靠的是长期持续的优质服务和良好的市场口碑。公司采用以价格信息采集、加工、推广为核心的“数据库+研究中心” 的信息内容服务模式,业务人员每日严格按照流程控制、时间控制、标准化控制采集和初步加工市场基础信息,同时构建权威的数据库信息,为客户提供全面、精准、及时的市场数据,从而得到了钢铁企业及相关行业企业的认可。特别是公司以独立第三方身份提供的价格行情,具有较强的独立客观性,能够及时反映市场运行的真实情况,相关行业内数据还在新华社、第一财经等媒体上进行,具备了较强的社会影响力,拥有较高的品牌认可度。
作为我国最大的以钢铁及相关行业信息服务为基础的电子商务运营商,公司运营的“我的钢铁”网的2008 年的收入规模在我国行业垂直类B2B 网站中排名第一,公司2008 年的营业收入规模居国内第三方B2B 电子商务平台第七位。
公司未来希望成为我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大宗商品生产、交易、需求数据等市场信息供应商和电子商务服务商,打造大宗商品资讯平台、交易平台和研究平台。
募资项目增强专业水准提高盈利能力
上海钢联此次公开发行1,000万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我的钢铁网综合平台升级和Mysteel大宗商品研究院建设。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是公司实施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公司现有业务的完善、扩展和提升。我们认为,项目的实施将不断增强网站的承载能力,增强现有的服务和销售力量,建立一个能够提供更全面、更系统、更深入的专业研究服务机构,以全面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对公司实现未来发展规划、增强成长性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企业;财务预算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企业的预算管理,通过企业预算的编制、执行、检查和调整,对于节约企业现金流量,提高企业投入与产出比的效果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检验企业管理科学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要搞好企业预算管理并通过管理产生效益,企业就需要把企业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及各单位直至每名员工,使企业上下目标一致,达到企业的经营发展和资源配置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1财务预算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财务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指标对各部门的年初各项成本费用进行分配、控制、考核,通过实施有效的预算以及监督管理工作,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的运行质量,进而实现对财务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通过编制预算,企业可以全面掌握各单位的生产及资金消耗过程,进一步优化业务和管理流程。通过财务预算的动态管理,对各单位经济活动实施有效地控制和监督,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更是企业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的经营成本和企业的财务状况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体预期目标,一般意义上讲,更好地协调、控制和使用资金是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的基本目的,这样就可以使公司的发展方向、投资方向直观、清晰地展示出来。财务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工作,通常被列入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当中,财务的支出和收入自然而然要列入财务预算管理,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1.1科学性是财务预算管理第一特点
财务管理活动特别是财务预算管理,首先是基于企业的以往发展过程的报表、数据和业绩来综合考虑,并结合其它因素,运用科学的手段进行预算和管理,而不是凭空捏造,纸上谈兵,故财务预算管理具有科学性的特点和要求。
1.2系统性是财务预算管理第二特点
财务预算管理涉及企业经营生产的全过程,包括企业资本运营、经营管理、财务支出、财务收入等各个方面,这样就要求,预算管理要涵盖企业未来发展和支出的所有假设,同时要覆盖企业运营的全过程,故有其管理的系统性。
1.3制度性是财务预算管理第三特点
一项工作和活动如果要被有效地推广和执行,必须要将其制度化和程序化,财务预算管理必须经过讨论分解到各个部门,并且要将预算的执行、决策和监督权力分开,只有“三权”分开分立,才能保证三者相互制约有效协调运转,这就要求财务预算管理有制度性的要求。
1.4复杂性是财务预算管理的第四特点
现代企业面对日益复杂的外部市场和政治环境,要协调好企业内部的预算编制、预算决策、预算执行就要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冲突,把财务预算最终目标做到最大化,究其过程必是艰辛和复杂的。
2财务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
财务预算一般都在年初制定,预算的实施、控制管理则是设法使企业的预算管理活动按照年初计划运行,但在实施过程中,必定会出现与预算有偏差的地方,这是由不断变化的企业内、外部环境和政策带来的,为了使财务预算能有效运转和执行,就要实时对现实执行过程和预算进行比对分析,目的就是要找到两者之间的偏差,为上级部门提供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方案,最终按照年初企业财务预算实施企业内部控制,确保企业经营管理等各项活动有效在预算范围内运行。企业财务预算的制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由公司上层主导开展,企业各部门协同参与,通力合作完成。同时也是各部门、上下级经过平衡达成的共识。各个部门都会有本身的发展预算,这些部门预算集合成企业的总体预算,同时企业的总预算要经过各部门预算的执行来实现。各个部门分预算都会有其发展方向和目标,并且是具体和详实并且是有可操作性的,科学的企业预算管理必须包含着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和主导经营理念,是企业未来一段时期的经营思想、目标、决策的总纲领。是公司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具有战略导向性的灵魂关键。公司的发展通常要作出中长期规划,规划制定必须依据对企业内、外部发展环境以及发展趋势做出预判,规划一定要依据其固有的经济发展规律和对国家政策甚至国际大环境的走向来制定。企业财务预算就是这个大规划下的企业发展的具体量化和落实。通过指导具体业务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和未来发展,对企业战略起到全方位的支撑作用。但遗憾的是,我国目前很多企业尚未把财务预算管理纳入到重要的日常战略管理而推广应用,即使开展了预算管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譬如对预算的认识不足,使企业上层管理者甚至临时改变预算和计划,实际上是忽视了企业财务预算的两项基本作用。(1)财务预算可以很好地规划管理,使物尽其用、人尽其责。财务预算是具体而详实的,明确地、制度性地规定了企业的具体责任和目标,且要求人人尽知,并且成为日常工作的指导和努力方向,可以有效推动资源和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运行管理效率。(2)财务预算管理可以科学地帮助管理者进行决策。财务预算既体现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同时也体现了企业既有资金流向,各类报表、数据被明确地分类整理,并且有着明确的指向,便于管理者有效掌握和传递各类信息,从而帮助决策层有效管理。
3财务预算的应用
预算是管理的基础,是保证各项指标顺利实施的前提和手段,因此自年初开始,便要抓好预算编制与管理工作。
3.1合理安排预算,严格预算管理,加大费用控制力度
编制预算过程中,各单项认真测算,财务部门及大队领导层层把关,进一步提高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我们严格把关,做到事前控制,充分发挥财务的监督职能。具体做法是首先明确费用责任人及主管领导,将各项费用指标分解落实到各路主管领导和单项人员,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单项人员按月上报费用实际发生情况,财务组汇总各单项报表,对各项费用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细化分析、监督、汇报,做到心中有数,以便随时掌握预算的执行情况及各项成本费用的支出情况,以确保全年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确保预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3.2及时结清费用,搞好资金结算,保证成本费用及时入账
会计核算要讲求时效及时进行,以便会计信息的及时利用。我们每月根据机关各部门上报的费用结算明细编制下个月的资金付款计划,并办理相关手续,及时高效地结清各项费用,保证成本费用及时入账,未结清的款项也登入备查,保证财务账目清晰,管理有序,作到对各项费用的发生情况及结算情况了然于心。
3.3强化执行,加强预算控制
财务部门坚持把好资金关,有预算就支付,对没有预算或超预算的不予支付。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环境的逐步完善,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依靠内部管理的精细化程度。而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进行管理控制,保证战略目标实现及进行有效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所以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4财务预算管理要素
4.1预算的内容与原则要求
预算管理必须做到责权分明且对等,归口管理指向明确,对于企业日常运营费用和专项费用,必须要给予相关部门必要的自力,既可以调动其积极性,又可以增加其主动性和创造力。
4.2预算的编制管理
财务主管部门作为预算编制执行的牵头部门,要依据计划、申报、初审、审批、下达等相关程序编制预算。
4.3预算的审批管理
预算通常采用层层把关,部门审批,总经理负责的程序,对于预算内的项目,部门经理既可负责审批管理;对于预算外的项目,则必须遵循一事一报的原则,层层上报至总经理批准。
4.4预算执行的分析管理
对于预算实施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项目,要进行及时分析,经办部门要实施全过程跟踪,拿出书面报告详细分析并提出对策和解决方案,逐级上报至总经理。
4.5预算的调整管理
财务预算通常情况下不予调整,如遇特殊情况,需按照程序逐级说明原因并上报到总经理,任何人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调整年度预算。
4.6预算的考核管理
考核作为一个预算周期结束而成为对各部门业绩评价的终点,考核要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计划财务部门要依据考核细则拿出考核意见,报请主管领导审批后实施考核。
5企业进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意义
现代企业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机制是必要的。而预算管理又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所以加强企业预算管理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预算管理作为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更显示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且已经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就是要在企业的战略目标指导下,对于企业中远期的投资、融资、经营管理的计划、运营、协调管理等财务活动给出具体量化的指标和具体做法,对于预算管理,中外学者和企业都有不同的定义,但终其目的和意义,比较有代表性的,也是受到多数人认同的观点是:企业财务预算是在科学的生产经营预测和基础上用数量、金额的形式反映下一年度现代企业供、产、销及财务等方面的经营策略,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预算主要包括预计利润表、现金预算、预计现金流量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所以,财务预算是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的取得和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作所作的具体安排。财务预算是围绕企业的战略要求和发展规划,以业务预算、资本预算为基础,以经营利润为目标,以现金流为核心进行编制,并主要以财务报表形式予以充分反映。一般情况下,企业按年度编制财务预算,而资本预算、业务预算、筹资预算则是分季度、月份落实。财务预算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制定、落实内部经济责任制的依据。这就是财务预算又被称为“企业总预算”的重要原因。财务预算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发起端和“领头羊”,对于指导企业的经营活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和命运,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尤其要重视和抓好财务预算这个“总预算”,从而有效地帮助企业管理者制定决策。
参考文献
[1]张宪杰.浅析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6(05).
[2]谢娜.企业加强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研究[J].中国商论,2015(34).
今年是苏宁发展的第三个10年的起始年,近一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苏宁一直在构筑未来10年的发展蓝图。苏宁第一个10年起步时,仅有一到两年的发展设想,第二个10年起步时苏宁有了三年计划、五年规划。为什么在第三个10年开始时,苏宁要构筑长达10年的发展规划。很重要的原因是,苏宁新10年发展的起点不同了,未来10年发展的目标定位不同了。
新10年苏宁是站在中国商业连锁第一、中国民营企业第二、中国企业前50强的位置开始起跑,苏宁是作为领跑者在引领行业共同发展。未来10年苏宁的目标是比肩全球一流公司,成为国际化的世界级企业。这是一个新的目标,这是一个新的挑战。与过去20年苏宁的两次创业不同,新10年不是新的创业,苏宁必须要在成就世界级大企业的进程中,预先规划出一条成功的发展路径。为此,苏宁要从长计议、谋定而后动。面对世界级大企业的发展目标,苏宁未来规划的着力点聚焦在两方面。
第一,苏宁在规模越来越大的发展中,一定要越来越强。大企业要防范大而不强的问题,必须要提高专业化和精益化经营管理的能力。企业经营不专不强,企业管理不精不强。专业经营是苏宁继续坚持的方向,精益管理对苏宁来说则不能仅靠敬业的态度和勤勉的努力,更要靠先进的手段和平台,要借助科技的手段、信息技术的平台实现苏宁的精益管理。未来10年,苏宁处于全球市场一体化、知识经济实体化的时代,没有科技的转型,没有智慧再造,就没有苏宁大企业的未来。
关键词:集团级国企;职业生涯规划;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经济利益
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不断深化和现代企业的制度逐渐完善,为贯彻落实人才强企的战略,并推进企业的可持续性的经营发展,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的建设成为重要的环节,企业要首先全面推进人才队伍的建设,其次进一步去拓宽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和建立多远化的职业发展通道体系。在现代社会有一个名词叫做人力资源即指企业事业单位的经营团体所需要的人员所具备的能力(资源)。换句话说就是员工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资源。企业的所有工作包括从最低层和最基础的工厂生产到高层的资源的管理和分配都是在人的操作下进行的,因此可以说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首要资源,在国企更是如此。但是每个人的能力与特长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企业的职位分工也有不同的要求,所以了解员工的能力,帮助员工做好职业发展规划,不仅仅对员工自己有很大的意义对企业的整体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
一、员工职业发展概念
员工的职业发展我们可以理解为员工对自己未来工作发展的设想或规划。职业发展就是指在员工自己选择的领域里,依靠前期的兴趣和后期的努力,成为自己领域内的专家。而所谓的专家也未必一定要成为研究开发人员或技术顾问,而是在某一特定的领域有着深入的和广泛的经验,并对该领域有着深刻而独到的见解的人。至于行政管理的能力、团队建设的能力、规划和沟通的能力等,是职工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所必须培养的能力,也是实现职业发展的重要工具。为了更好的职业发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一条不错的通道。员工的职业规划需要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参与努力,因为每一个企业的文化,环境和发展要求都不一样,企业要根据员工的能力和工作环境,企业的文化等多方面考虑再安排适合员工的工作岗位,将员工的岗位工作与企业的未来发展走向相结合。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员工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了一定的考虑,也能发现自己的能力终点,充分调动了工作的积极性。规划好员工的职业发展也就保证了企业的稳定发展。
二、集团级国企的现状
目前,大部分的企业在实施员工职业发展建设的工作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由于集团级国企所属的企业个体有很大的差异,其中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员工的职业分类不同,二是企业的发展阶段不同,三是人才侧重点不同。从而导致集团级国企的员工职业发展建设的工作困难重重。其次,由于我国国企的体制等原因,在员工职业发展上遇到的种种问题也直接导致了国企发展的滞后。
1.模式僵化、目标单一
行政化是国有企业是一向的惯例,因此行政级别的晋升就成为员工的唯一晋升途径。这也就导致了有限的“资源”和无限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对于技术型专业人才来说只有两个结果,一是得不到晋升,二是得到晋升后却不能施展自己的专业技能,这样对于他们而言是一种浪费。而这两种结果都很难使他们的价值得以实现。人才的流失这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2.人才侧重点不同
在集团级国企的员工的职业分类和人才侧重点不同。例如科研单位侧重于技术型专业人才,而对管理类的缺乏重视。不仅在收入方面,在职业发展前景上都远远比不上专业技术人员。此外各部门的考核机制不够完善,对员工的考核不能有效的执行导致员工的积极性受到打击,看不到职业未来发展的可能。完善的考核制度也是使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完善的重要部分。国企内部薪酬的巨大差异也是目前的一大问题。高管和普通员工薪酬的差额有的高达7倍。这种分配不均的现象导致了员工对工作缺乏热情,增强了员工之间的矛盾。
三、集团级国企员工职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有效的职业发展规划可以解决上述国企出现的问题,促进企业可持续性发展。
1.员工职业发展规划有利于提升企业整体的凝聚力
无论是企业还是任何一个团队,凝聚力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有效的职业发展规划让员工认识到自己的发展目标,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员工之间没有勾心斗角,只有齐心协力的为自己的发展为企业的发展。
2.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可以为企业留住优秀的人才
如今的经济格局瞬息万变,企业想要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得到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大量的人才,这也导致了人才的竞争异常的激烈。职业发展规划可以使员工拥有清晰的发展目标,也使人才在工作中的成就感得到了满足,自我价值得到实现,因此员工也就可以看到自己在企业的发展前途,从而加强了对企业的信任与忠诚度。充足的人才资源是企业长盛不衰的组织保证。
3.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可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对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可以帮助员工对自己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进行确认。其次员工职业发展使企业整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经济上的竞争力得到提高,从而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合作共进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企业应该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为员工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是基本,而员工也应该认同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文化,做到真正的融入企业当中,为了企业的更好的发展而努力工作。员工的职业发展关乎着企业的发展,如果说企业是一个人体,那么企业的员工就是组成人体的细胞,一个充满活力的细胞才能为企业带来动力,而活力的来源就是员工对自己职业发展的认知。真正对员工起激励作用的是令人满意的职业发展和可能实现的前景。
参考文献
[1]王强.国有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及意义[J].中国市场,2015,(39):114,116.
[2]刘新苗.国企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建设重要性[N].组织人事报,2015-02-17(006).
[3]孟琳.浅析国企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J].中国集体经济,2015,(1):123-124.
[4]鲍建凤.企业员工职业策略与职业成功关系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4.
[5]张波,张征.浅谈集团级国企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的构建[J].科技信息,2013,(22):62.
[6]宋海文.国企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机制研究[J].当代经济,2012,(13):43-45.
关键词:多元化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设;创新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设是企业发展总体战略的重心,为其多元化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最基本的保证。在企业多元化战略中如何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设,合理的调动员工主动性、创造性来促进多元化战略的实施是企业的关键[1]。要成功地进行多元化战略经营,必须具备实力、市场、观念及人才等条件。人才是第一位,必须做好人力资源战略规划,超前的储备好多元化人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设是从企业整体战略出发,在人力资源战略制定之前,要对企业现状、未来发展道路进行分析及规划,是保证人力资源战略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效果也能事半功倍[2]。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设就是确保企业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位置具有合适的人员供应。要达到这个目标,一个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设应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激励等模块。人力资源规划是在外部环境变化时保证满足企业对各类人员的需要[3]。任何企业最重要的资源都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设,每一部分都很关键,关系到企业拥有什么样人才、怎样培养和留住人才、怎样壮大人才队伍来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尤其对于多元化战略企业,在拥有先进技术的前提下,制定及应用有效的人力资源战略,通过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选拔、培训、绩效管理和薪酬激励等,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满足感,从而使企业稳步持续多元化发展[4]。
1X公司多元化发展战略
1.1X公司多元化战略发展资源
1.1.1X公司多元化有形资源财务资源和实物资源在X公司的发展历史上,一直作为发展的主要资源,随着多元化进程的加快,资源的多元化进程也越来越快,目前,这些有形资源,已经为多元化发展建立了一个相对先进和可持续使用的平台[5]。(1)X公司财务资源X公司储备了一批专业素质过硬的财务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也拥有国际财务运作经验的海外归国人员和骨干财务管理人员。拥有资产6.4亿元,X公司在国外还拥有财务管理和相关的资金运作平台,为多元化战略中的资本运作、财务管理打下良好基础。(2)X公司实物资源X公司的生产厂房5.7万平方米,有一个纺织制造分厂、一个染色后整理厂、两个服装厂、五个多功能面料实验室和一个检测中心,能随时测试多种织物的各类性质及特种织物功能指标。1.1.2X公司多元化无形资源(1)X公司技术资源X公司拥有多个“X省优质产品”,其中超级防水透湿面料获得国家级新产品奖,弥补了国内的发展空白。在防护、卫生等多个领域拥有多项专利产品,技术一直走在国内企业的前端,多项产品被欧盟及日本的国际绿色环保认证。(2)X公司品牌资源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资源就是品牌资源,它影响着企业的动态发展,是一个具有全局影响力的资源[6]。X公司拥有多个产品品牌,都有着悠久历史、代表了中国纺织业发展的卓越成就。近两年正在与国外公关合作,整合品牌资源,争取品牌产品的设计、管理的多元化,以建立真正走向国际的品牌,积累多元化品牌资源。
2X公司多元化战略的人力资源需求分析和预测
2.1多元化战略的人力资源需求分析
通过分析X公司人力资源现状,发现其存在多元化战略的人力资源发展瓶颈。员工学历层次偏低,团队工作经验不足,生产人员比重过大,营销、管理岗位员工数量明显不足。除现有少量有工作经验人员,各个岗位人员数量也严重不足。员工现有的能力水平不能满足公司多元化战略需求,缺乏专业型人才。X公司有着公司中期人力资源发展需求目标,需要对X公司的多元化人力资源需求数量进行预测。表1是对X公司2022年人力资源需求的中期量化预测情况。
2.2未来多元化战略人力资源需求方向预测
依据疫情背景下的就业形势,以建立多元化高水平人才队伍为目标,结合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和目前的经营状况,做出企业各岗位多元化专业人才需求分析[7]。预计到2023年实现本科以上学历员工比例达到80%以上,具备多元化理念、多元化专业知识、多元化岗位能力、多元化知识储备的员工占公司员工队伍的65%以上。
3X公司多元化进程中的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
基于对X公司多元化战略实施现状和人力资源现状的了解,以及对未来公司多元化人力资源的需求分析、预测,对X公司今后的多元化战略发展有了总体的人力资源战略目标及规划。
3.1X公司多元化进程中的人力资源战略目标
在综合考虑X公司内外部发展环境并进行分析后,提出在未来几年企业发展战略。X公司多元化发展规划:以产品研发为主,加大产品专利研究,坚持并扩大生产多元化、营销多元化的道路,打造具有多元竞争力的经营规模、盈利水平。技术生产管理多元化、人才管理多元化,实现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管理多元化水平[8]。建立适合多元化发展的系统的人力资源战略。
3.2X公司多元化进程中的人力资源战略计划
3.2.1人才引进计划加强管理机制创新,X公司根据多元化人才特点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从多元化人才的引进到使用,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机制,以激励为导向,通过对新项目开发、产品业务拓展等项目跟踪,与现有人力资源打造一套长期化的管理体系,为企业多元化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优质保障”。3.2.2多元化人才培训开发计划X公司结合多元化战略背景优势资源,将其作为企业的重要学习平台,对企业的技术、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推动公司业务水平不断提升。结合公司运营安排,每年定期组织公司有潜质的骨干员工参加培训。在企业公开选拔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技术、生产、营销与高级管理人员。3.2.3多元化员工职业发展管理职业发展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员工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层次的需要,考虑到员工的需要,高度重视职业发展规划,凸显公司以人为本的人才管理理念。X公司的多元化发展战略,对员工多元化职业发展有了新的需求,X公司秉承“携手企业共同成长”的员工职业发展理念,为员工尤其是企业的骨干员工开辟多元化职业成长的通道、帮助员工在公司实现更好的个人成长和发展,激发员工的潜能,使公司的发展目标与员工个人的发展需求相辅相成,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4X公司多元化进程中的人力资源战略的实施和控制
4.1X公司多元化进程中的人力资源战略实施
优化实施多元化人力资源战略,从用人观念、模式等环节都要进行调整,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4.1.1改变用人观念树立全局发展观念,重视公司的人才选拔、人才梯队建立及培养。根据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总目标,优化落实多元化人力资源战略。通过招聘、培训,人力资源开发以及员工的双通道职业发展,无限激发员工潜能,促进员工工作提升能力,将每个员工的才智发挥到最大化。4.1.2优化人员结构依据公司未来发展规划,结合人力资源现状,要着重增加高级技术人员、营销人员、管理人员所占比例。技术人员比例提升至40%,生产人员所占比例降低至38%,管理及营销人员比例分别达到12%、10%。4.1.3调整企业人力资源模式未来五年,要逐步脱离传统制造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加强重视技术、营销两方面,逐步形成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多元化营销为关键的人力资源格局,提升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速度,实现有效激励。完善用人机制,通过加速引进人才、完善培训体系、改善激励体制等,打造最大最优化人力资源氛围。
4.2X公司多元化进程中的人力资源战略控制
按照实施的多元化战略,从多元化战略性人力资源的实施强度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两方面考虑,按照阶梯式进行,把多元化战略的实施分为维持现状、战略策划、高效管理和高精尖四个阶段[9]。维持现状阶段属于对企业发展状况、战略规划敏感度最低的时期,公司将不会轻易采取冒险措施,多元化战略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设进展不大。战略策划阶段属于分析企业现状,发现企业发展漏洞找寻办法化解的时期,关系到后面多元化战略的顺利开展。在此阶段需要做好公司经营现状分析、多元化趋势分析、做好企业短、中、长期规划。高效管理阶段属于依据公司规划制定多元化人力资源战略时期,是最值得关注的时期。在此阶段需要完善多元化人才选拔机制、多元化培训开发体系、做好多元化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完善激励性的用人机制。及时对各体系完善、使用进行追踪与反馈,并适当调整相关体系,确保多元化战略下的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的发展愿景一致。高精尖阶段属于公司多元化战略实施的中后期,重视企业内部高端人才、骨干员工的选育用留。
5结束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传统单一的经营模式已经满足不了企业的发展需求。因此,为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企业可把多元化发展作为防御性措施,来适应或应对外部环境所带来的各种变化、压力。多元化发展战略既可以分散风险,又可以在企业无法增长的情况下找到新的增长点,更好地帮助企业获得长久发展。多元化战略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求,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设是企业发展多元化战略的重心,任何企业最重要的资源都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每一部分都很关键,关系到企业拥有什么样人才、怎样壮大人才队伍来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X公司在拥有先进技术的前提下,制定适合公司多元化发展战略总目标匹配的人力资源战略却不容易,不仅要基于企业现状分析,还要从用人观念、改变人力资源模式等环节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这样才能推动X公司多元化人才梯队的建立。企业选择的相关多元化有利于整合自己的资源优势,在主营业务和创新业务之间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参考文献:
[1]陈志军,马鹏程,闵亦杰,董青.集团文化控制、战略匹配与子公司绩效[J].管理评论,2018,30(06):163-172.
[2]卢太平,张东旭.会计师事务所运营效率影响因素研究———基于DEA-Tobit研究框架[J].审计研究,2014(01):88-95.
[3]黄速建,王钦.战略演进、能力提升与文化协同———尖峰集团可持续成长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7(11):112-120.
[4]张卫国,姜继良,罗军.基于企业资源的非相关多元化战略扩张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06):97-100.
[5]陈建新,谭教千.知识管理:相关多元化战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20(15):38-40.
[6]朱兰,王勇.要素禀赋如何影响企业转型升级模式?———基于制造业与服务业企业的差异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22,44(01):55-66.
[7]曾萍,汪金爱,吕迪伟.中国民营企业核心能力与多元化战略选择研究[J].科研管理,2022,43(03):89-98.
[8]熊名宁,汪涛,吴光胜.新兴市场企业出口战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J].科研管理,2021,42(08):13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