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6 14:46:0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安全教育评价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安全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057-01
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开展安全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需要。结合思品课性质和学校安全工作实际,充分利用思品课课堂教学平台,开展安全教育,对加强初中生生命安全教育,使他们正确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十分紧迫而又必要。
一、丰富教材内容,增长安全见识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是进行初中生安全教育的主要依据,应该充分发挥教材在安全教育方面的作用。随着社会问题的变化,不断丰富教材内容,扩展安全知识,是初中生学习安全知识的迫切需要。
1.增添安全知识小图册
安全知识小图册作为课本的延伸阅读主要是为了弥补教材所涉及安全知识不具体的方面以增长学生安全见识。对初中每册思想品德教材附上小图册,既能强调思想品德课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也能更加详尽的让学生认识各种安全威胁及其如何处理相关安全问题。
2.增加“相关链接”二维码
所谓相关链接,是对初中思品课课本正文的一个补充,目的为了加深学生对相应章节知识的了解和理解。笔者通过对课本的调查发现,“相关链接”的内容比较少,而且涉及相关章节内容比较不全。因此,我们可以在思品课安全教育章节“相关链接”处,设置一个二维码,用于链接相对应的安全知识。扩展安全知识的内容,充分发挥“相关链接”的作用。二维码的设置,一方面可以解决课本编写的篇幅过多的问题,另一方面,二维码链接的内容包含文字、图片和视频,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安全知识的兴趣,以此来弥补课本内容不足,促进学生学习更多的安全知识,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能力,满足学生安全需要的目的。
二、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新形势下初中生所面临的社会和学校周边环境日趋复杂,给初中生安全教育管理带来了更多挑战,也对思想品德课中的安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生安全教育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品课安全教育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教师丰富的综合性知识和恰当的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是提高初中思品课安全教育效果有效性的前提。
1.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养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因而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求真务实、刻苦钻研,对于思品课专业知识,必须深刻理解并熟练运用。同时,学校要注重对教师专业知识的培养,校内外开展更多的学术交流,对专业教师开展定期培训,鼓励教师吸收各种教授方法并大胆的用于教学实际当中。
2.讲授教学和体验教学并重
讲授教学和体验教学并重,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安全知识兴趣。各种教学方法有利亦有弊,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讲授教学能够系统的讲授各种安全知识,多数人一起接受教育,节约时间和资源。但理论性过强,难免造成学生听课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体验教学是通过预先设置情景,模拟真实的场景,让学生进入设置环境中,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演习让学生真正学会在某种危险情况下应付和处理安全问题。缺点是容易发生摔倒、踩踏等各种安全事故,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要把思品课中安全教育效果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必须运用讲授法的同时注重体验教育的运用,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实际情况相结合,丰富教授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证思品课安全教育教学效果。
三、构建安全教育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思想品德课安全教育评价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安全需要,培养学生的安全行为的意识和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初中思想品德安全教育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迫在眉睫。
1.重视初中思想品德课安全教育的评价
首先,教师自身要认识到安全教育及评价的重要性,才能把自己对安全教育的理解充分的传递给学生。其次,学校需构建一套完整科学的思品课安全教育评价体系,以此来改变一些思品课教师的观念,很多思品课教师把本学科看作是考试科目,而教师的任务是使学生得到更高的分数,从而忽视了学生对安全知识的真实需要。重视思品课安全教育评价,对满足学生安全需要和实践学校安全管理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2.构建初中思想品德课安全教育评价体系
构建科学的初中思品课安全教育评价体系是初中安全教育有效性的关键。我们必须努力构建符合新课堂标准要求的、可操作的、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科学的安全教育评价体系。要构建科学的思品课安全教育评价体系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遵循评价原则,对学生的评价要贯彻激励性为主的原则,激发学生学习安全教育的兴趣。对教师要贯彻发展性教师评价,鼓励教师重视安全教育。其次,明确安全教育目的,思品课安全教育评价要以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和满足学生安全的需要为评价目的。必须彻底转变安全教育的评价目的,评价不能仅仅是为了考试能取得好的成绩,而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全面考察。再次,完善评价内容,安全教育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评价内容也需要全面。在应试教育的理念下,评价内容的单一无法达到评价目的。评价内容全面性要求评价形式多元化。
参考文献:
[1]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张孝启.思想品德课要重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J].青海教育,2013,(07-08)P11-12
安全教育对高校安全稳定和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具有积极意义,2004年4月,教育部下发通知“加大安全教育力度,强化师生安全意识”,2006年北京市教委提出:在首都高校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落实学分”(简称“三进”)的工作,2008年上海颁布了全国首个地方性《大学生安全教育大纲》,规定该市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式。以此为契机许多省市和高校逐渐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而安全知识课程教学也作为安全教育的主要形式取得了积极的发展。不过就全国而言,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教学的整体情况却不能令人满意,2012年通过对17所高校: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上海戏剧学院、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大学、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南开大学、扬州大学、云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大学“三进”情况的调查发现,实现安全教育“进课堂”的不到60%,“进教材”的不到40%,“进学分”的只有10%左右。如今对于全国大多数高校而言,大学生安全教育依然仅处于宣传阶段,实践教学远未达到有计划、有目标、规范的层次。同时,对于积极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高校,“教育效果不明显”的问题让人困惑,在校大学生因安全意识差而被抢、被盗、被骗、被害的案件及火灾、交通事故等仍屡有发生,大学生参与违法犯罪仍呈增多趋势,安全教育到底有没有用?还要不要继续?这样的追问令人疑惑,更令人深思。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之原因分析
国内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是经济社会深刻转型,特别是信息科技变革带来的安全教育“教”“学”双方观念需求冲突的结果,其原因可归纳为:
(一)教育体制滞后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们思维观念的更新,“安全”一词的内涵已扩展了许多,非传统安全、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先后进入安全视野,但一直沿用的大学生安全教育体制模式却没有对此及时做出调整。教育规划上,国内却至今没有统一、权威、可操作的政策条例来落实大学生安全教育,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开展缺乏强制力,知识内容缺乏深度广度和系统性,带来了诸如教学随意、目标模糊、主体不清、评价缺失等等一系列问题。
(二)内心认同缺失
当代大学生中许多是独生子女,不少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心理素质脆弱,一方面普遍对自身的安全期望很高,总强调别人的责任,另一方面又对自己的安全防范、身边的安全隐患视而不见,对学校的安全教育不当回事;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对安全教育多为发生问题后非常重视,但具体落实却是重管理轻教育,重形式轻内容,重事后轻预防;高校职能部门地位尴尬,落实空间和能力有限;具体从事安全教育教学的同志,对安全教育的前途发展方向迷茫、信心不足。对安全教育缺乏内心认同的普世心态,导致安全教育的思想根基脆弱,难有作为。
(三)教学创新乏力
当前,校园和社会安全形势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手机等各种现代信息媒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安全概念、安全情势、犯罪形态、教育手段等诸多领域的深刻变化。在新生活方式冲击下,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明显,他们追新求异,对知识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化需求,在对安全知识的兴趣上:新颖的形式、轻松的课堂、互动的模式、感兴趣的知识点、社会热点安全问题等,才是他们更愿意看到,并能留得下深刻印象的安全教育。这些变化,没有被教育、管理和研究人员及时捕捉、重视和研判,安全教育缺乏思考和创新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大学生对安全知识的需求,也让高校在持续、深入推进安全教育方面力不从心。
三、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体系
破解大学生安全教育发展困局,需要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需要高校安全教育保守思想的转变,更需要从教育教学体系构建上锐意创新、寻求突破。
(一)完善体制“要重视安全教育……”、“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2章第4条和第22章第70条的规定,虽然其再次重申了安全教育的重要,但缺乏配套细则,可操作性不强,难以有效落实。而翻看《普通高等学校安全教育管理若干规定》《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行动准则(试行)》《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等政策法规,也存在类似“落实难”的问题。因此,必须制定一份专门针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统一、权威的规范性条例或文件,以强制力和导向性解决大学生安全教育“落实难”的体制障碍。文件应由教育主管部门为主负责起草,根据当前安全情势和大学生特点,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体制、目标、内容、形式、时间安排一一规定,明确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方面的主体地位和责任,指导各项安全教育教学工作的落实开展。
(二)科学规划
1.明确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是教学性质在教学开展中的具体表现,分为选修课与必修课,不同的教学形式因其教育定位、教学投入、师生重视度、考评的不同而教学效果大相径庭。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应明确为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因为只有从制度上规定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落实学分”,才能给高校领导、职能部门及学生带来约束和压力,有效保证安全教育质量和效果,在课时学分设置上,建议不少于32学时/2学分,并在大一首学期开设。同时,应积极发挥选修课的作用。相对选修课,虽然必修课效果更好,但开设难度较大,不仅需要部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而且教学资源也不是每个学校都具备。而选修课则不同,一般具备中级职称的高校教师或专技人员就可以申请开设,在落实安全教育教学方面更灵活及时,可以成为安全教育必修课教学的有益补充或过渡形式。
2.化解师资困扰
任何教育最终都需通过人来落实,教师就是其中实现知识传承的纽带,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面临师资方面的多重困扰。首先,高校内部长期存在对安全教育权责划分不明晰的问题,学院认为安全教育是保卫部门的工作,保卫部门则认为安全教育主要是学院领导和学工处的责任。对此,从职能归口和专业性角度出发,保卫部门是校园安全归口职能部门,熟悉校园与周边治安状况,安全教育能有的放矢,牵头安全教育名正言顺,是最为合适的施教主体,能有效主导教学和指导各院系、学工部门共同落实安全教育工作职责。其次,专业安全教育师资匮乏。安全教育没有对口的学科设置和专业师范生,也无专业培训机构,师资来源和素质一直是落实安全教育教学开展的瓶颈,因此必须着力拓宽师资途径。对此,可以在高校开设安全教育学科来培养科班师范生,也可由教育主管部门或社会机构成立专业培训机构,组织高校教师或保卫干部等进行安全教育岗位技能培训,解决教师数量和质量上的困扰。最后,还需优化安全教育师资环境,着力解决高校保卫、学工、思政部门中从事安全教育工作人员的岗位、职称、待遇、科研课题、交流培训等,为其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促其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
3.丰富教学内容
安全教育不仅包括行为安全、防护技能、心理健康,还包括思想安全、非传统安全等诸多方面,因此教学内容上,一方面要力求丰富,不仅要包括传统的法制教育、防盗抢骗、火灾交通、避险逃生、急救护理等,还应将非传统的食品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环保生态等知识一并涉及,并注意顾及学生对热点安全问题的关注、对感兴趣安全知识的需求,结合各校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建立系统全面的安全观。另一方面还要注意知识的层次,既要有感性层次的讲解——具体意识形态、法律、防护技能、心理常识等技能知识的学习和社会阅历的开阔积累;也要有理性层次的引导——在具体知识技能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从安全角度看问题、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更新扩展自身安全知识的学习能力。在此,需要强调的是:所有教学内容的安排都需围绕核心——安全意识的培养,因为安全的最高境界不是事发和事后的处置,而是事前的防微杜渐,能做到这一点的根本就是学生自觉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
(三)创新引领
1.兴趣引领,创新教学手段
兴趣能激发学习动力,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特别是对于像安全教育这样的课程,首先,大学生大多认为安全教育就是训导说教、索然无味,而实际中也确实普遍存在忽视对学生兴趣激发与引导的情况,因此急需创新理念,努力激发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兴趣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特别是借助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发力。一方面要提高教师的课堂把握力,把安全知识用精彩的形式讲授,如充分发挥视频教学、案例评析、情景模拟、分组辩论、团体讨论等教学方法手段的效果,配合师生互动,营造愉悦气氛,让学生对安全知识留下清晰深刻印象;另一方面要重视PPT课件的作用,制作内容精炼、简单易懂、形象生动、要点突出的PPT课件,从书籍、网络、新闻等渠道选取素材,插入相关案例照片、现场图片、漫画、falsh、游戏测验等,配以页面动画、音效将枯燥的安全知识点新颖丰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2.借助网络,放大教学资源
网络在当前信息传播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最大的信息传播渠道,青年大学生群体恰是网络信息传播的忠实受众,占领网络信息阵地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未来至关重要。为此,既可通过与安全教育教学开展成熟、经验丰富的高校联系,开展远程视频教学,共享兄弟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也可将精彩的安全教育教学课堂摄像刻录下来,或制作短小精炼的“微课”视频,挂到校园网专门的安全教育视频教学专区,学生想了解什么方面的安全知识,点击学习即可。还可以通过网络将最新的社会热点安全问题、安全提示、防范经验视频下载下来,通过校园安全教育网站平台把安全资讯及时,给学生多样的安全知识学习了解途径。
3.多途多法,重视教学评价
对安全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价有三方面,第一是老师给学生的评分,它有助于学生客观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明白不足之处,增强安全自信心;第二是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它有助于老师真实掌握课堂状况,改进教学、提高水平;第三是安全教育对校园整体安防体系建设的贡献评价,它有助于校园安防体系的完善和安全管理政策措施的改进。但现实中注意收集分析这些评价,并重视利用这些评价的不多,甚至不乏对安全教育不评价和乱评价的情况。对此必须转变观念,重视评价,并创新评价方法——多途径、多方法综合评价安全教育的效果,比如:将学生答问、作业、互动参与等课堂的表现计入对学生的期评成绩,考试试题的设计着重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与拓展学习的能力,注重收集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意见和建议,将校园发案情况与安全教育挂钩,整体评价教育效果等。
四、结语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教育体系;教育对象教育过程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10-150-02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而建筑业又是仅次于煤矿的第二大易发事故行业。实践证明,人的因素是事故发生的主导因素,因此如何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建立起建筑施工业的安全教育体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建筑施工业安全生产特点
建筑施工过程极易发生事故,造成事故的原因众多,概括来讲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人一机一环三方面分析,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具有以下特点。
1.1 从业人员多
施工一线工人人数多、流动性强,90%以上来自农村,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对安全生产的基本常识和安全操作规程知之甚少,素质总体不高;现场管理人员相对较少,专业技术人员欠缺。建设工程的流水施工作业,使得作业人员经常更换工作地点和环境,建设工程的作业场所和工作内容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随着工程进展,作业人员所面对的工作环境、作业条件、施工技术等不断发生变化,这些变化给施工企业带来很大的安全风险。
1.2 施工机械复杂
施工过程使用机械众多,有些施工机械体积、规模较大且复杂,加大了施工作业的危险性。
1.3 作业环境恶劣
工程建设往往作业环境恶劣,露天施工、立体交叉作业多。施工现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复杂多变,施工现场的扰动因素(噪声、尘土、热量、光线等)多等特点。易造成作业人员经常面对不利的工作环境和负荷。
预防施工过程中事故的发生,就要致力于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依靠工程技术手段,实现机械设备、生产环境等生产条件的安全;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依靠强化施工安全教育,使广大职工建立正确的安全意识、科学的安全理念、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依靠工程技术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而依靠安全教育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对事故预防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是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与关键。
2、建筑施工业安全教育特点
安全教育是通过培养人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以消除人在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控制事故发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安全教育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全员性,长期性、专业性等特点。
2.1 全员性
安全教育的对象是企业所有从事生产活动的人员,是企业所有人员上岗前的先决条件,因此,从企业经理、项目经理到一般管理人员及普通工人,都必须接受安全教育。
2.2 长期性
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这个长期性体现在三方面:安全教育贯穿于每个职工工作的全过程:安全教育贯穿于每个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安全教育贯穿于施工企业生产的全过程。
2.3 专业性
施工现场生产所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安全生产既有管理性要求,也有技术性知识,安全生产的管理性与技术性结合,使得安全教育具有专业性要求。教育者既要有充实的理论知识,也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使安全教育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并且收到良好的效果。
3、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教育体系
现阶段,建筑施工业安全教育存在着众多问题,如现场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安全教育力度不够、安全教育手段欠缺等。我国安全教育的形式主要是针对一线员工的“三级”教育,属于贯穿员工整个进场过程的纵向教育过程,对企业管理人员与一线员工的安全教育脱节,难以形成统一、系统的安全教育体系。本文提出基于教育对象的建筑施工业安全教育体系。
3.1 教育对象
教育对象是整个教育体系划分的基础。根据建筑施工业人员配备的特点,将安全教育的对象分为现场施工人员、现场管理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三个等级。现场施工人员处于生产一线,直接与各种生产资料及生产环境接触,是整个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对象。现场管理人员直接管理现场施工人员,可以对现场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做出及时的纠正,对现场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对改善安生产状况有积极的作用。企业管理人员不直接接触现场施工,是建筑施工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最高领导者,其安全意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建筑施工业安全管理水平,企业管理人员应该是安全生产最新知识的第一接受者。
3.2 教育内容
根据建筑施工业安全生产的特点,将教育内容划分为安全意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安全管理教育和事故案例教育。
(1)安全意识教育
安全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安全法制教育和安全思想教育。具体来讲,安全法制教育就是通过对教育对象进行安全生产、劳动卫生防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教育,促使其从法制的角度去认识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安全思想教育就是通过对教育进行深入细致地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其端正思想,提高其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实质上是一种责任心的教育。
安全意识教育是针对所有安全教育对象的教育内容。
(2)安全技能教育
安全技能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本企业生产的基本情况、施工流程及施工方法,施工中的主要危险区域及其安全防护的基本常识,施工设施、设备、机械的有关安全常识,电气设备安全常识,高处作业安全知识,以及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卫生规定等。
安全技能教育主要是针对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内容。
(3)安全管理教育
安全管理教育是以安全科学的基本理论、安全系统理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等为主要教授内容的教育形式。
安全管理教育主要是针对现场管理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内容。
(4)事故案例教育
事故案例教育是以建筑施工行业经常发生的、典型事故案例发生的条件、过程和后果等为主要教育内容,认识事故发生地规律、总结经验,并周期性地对建筑施工行业发生地事故情况进行通报。
事故案例教育是针对所有安全教育对象的教育内容。
3.3 安全教育过程
安全教育过程是指以讲授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实习法、研讨法等手段,对教育对象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安全教育过程应遵循以下基本规律:
(1)教育的目的性原则
建筑施工业安全教育体系中,安全教育的对象包括现场施工人员、现场管理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对于不同的对象,教育的目的是不同的。对企业管理人员是安全认识和决策技术的教育:对现场施工人员是安全态度、安全技能和安全知识
的教育:对现场管理人员是安全科学技术的教育。只有准确地掌握了教育的目的,才能有的放矢,提高教育的效果。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安全活动具有明确的实用性和实践性,进行安全教育的最终结果是对事故的防范,只有通过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行动,才能达到此目的。因此,安全教育过程中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3)调动教与学双方积极性的原则
从受教育者的角度看,接受安全教育,利己、利家、利人,是与自身的安全、健康、幸福息息相关的事情。所以,接受安全教育应是发自内心的要求。应该避免对安全效果的间接性、潜在性、偶然性的错误认识,全面地、长远地、准确地理解安全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4)巩固性与反复性原则
安全知识,一方面随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发展而改变:另一方面安全知识的应用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过程中是偶然的,这就使得已掌握的安全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退化。
安全教育应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在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加强安全教育工作。新工人入场,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变换工种,特殊环境条件下施工,特殊工种,长假后的施工等。
3.4 安全教育评价
安全教育评价是针对安全教育对象,以安全教育对象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地提高为目标,采用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安全教育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的实现程度,从而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安全教育评价可以为安全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完善和改进安全教育过程、提高教育质量服务。安全教育评价具有一定的导向、诊断、激励功能。
我国目前大多数安全教育评价的形式只限于考试,且以考试成绩确定的安全教育评价结果难以有效指导安全教育过程。在实际安全教育工作中,应丰富安全教育评价的手段,使其贯穿于整个安全教育过程,以及时发现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结 论
建筑施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安全教育体系建设有助于改进人的不安全因素,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建筑施工业中的安全教育承担着传递安全生产经验和安全生产技能的任务。本文建立了以现场施工人员、现场管理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为教育对象的安全教育体系。
(1)建筑施工业安全生产具有从业人员多、施工机械复杂和作业环境恶劣的特点,安全教育是其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全员性,长期性、专业性等特点。
(2)建筑施工业安全教育体系以教育对象为基础,教育内容包括安全意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安全管理教育和事故案例教育,在安全教育的全过程应辅以教育评价,发挥其导向、诊断、激励功能。安全教育过程应遵循教育的目的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调动教与学双方积极性、巩固性与反复性的原则。
(3)建筑施工业安全教育应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在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加强安全教育工作。新工人入场,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变换工种,特殊环境条件下施工,特殊工种。长假后的施工等。
参考文献:
[1]苏永强,徐晓兵,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教育的标准化[C],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81,283
在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更新的今天,供电企业对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员工,随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安全教育培训是满足员工渴望在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工作的自身需求,维护员工权益的基础保障。对于个人来说,员工应通过企业提供的各种安全教育培训,将接受和参与安全教育培训作为企业最大的福利,进行安全知识和安全防护技能的补充、更新、拓宽,提高安全素质,增强新形势下对企业安全需求的适应能力,维护自己最大的权益。
当前供电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安全教育培训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基层单位、班组负责人,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存在盲区,导致员工岗位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没有被纳入单位、班组日常工作计划的现象出现,受经济效益、工作进度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显现出员工岗位安全教育培训缺乏的现象。
2.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尚不健全。随着供电企业快速发展和企业员工对安全教育培训满意度的变化,现有安全培训制度显现出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或标准的缺失,可操作性欠缺,安全教育培训职能交叉加重了基层的负担等方面的问题。
3.安全教育培训覆盖面不足。基层单位、班组受培训能力限制,导致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有名无实,流于形式,造成基层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严重缺失,在不断积累之后造成员工整体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偏低。
4.安全教育培训针对性不强。当前,安全培训多以理论讲解为主,由于与现场安全工作实际出现脱节,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之前没有开展前期调研,广泛征求员工对安全教育培训的需求,导致安全教育培训没有真正按照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员工的工作特点把握安全教育培训需求,有针对性的拟定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使基层单位、班组的安全教育培训显现出走过场,为了培训而培训,缺乏针对性等方面的问题。
5.安全教育培训评价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目前,供电企业员工安全培训体系建设逐步趋于完善,但培训评价管理体系相对滞后,导致基层单位、班组安全培训开展情况的监督、检查和培训质效的考核、认证欠缺规范。
6.安全教育培训师资较薄弱。一是基层单位、专业班组培训员由于长期从事繁忙的现场工作、接触的专业前沿信息较少、时间和精力有限等原因,导致教育理念更新不及时,教育理论知识相对欠缺;二是由于基层单位、专业班组培训员在承担现场培训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面对和处理复杂、动态的现场作业工作,导致培训人员投入到培训教学上的时间、精力很难保证;三是一些基层单位将培训人员承担的培训任务划为义务劳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培训人员在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教学工作中的积极性受挫,培训效能感下降,从而影响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教学质量。
做好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研究
1.企业要健全和完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的基础建设。企业在完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体系的同时,一是在硬件设施的投入和配备等方面要安排专用资金,落实具体部门,建设并完善企业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基地,配置必要的培训设备和设施,深入基层开展培训课题调研,根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要求,制定安全教育培训计划;二是加强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基层选拔、自主培养,专业人员引进等多种方式,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师资资源的储备,建立能满足企业安全教育培训要求的师资队伍,保证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质效,使安全教育培训计划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2.企业要将安全教育培训与企业安全目标愿景进行有效结合。安全教育培训具有形式和载体多元化的特征,但无论是通过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还是通过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竞赛、演讲、论坛、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始终都要同企业安全发展的安全目标愿景相结合。一是企业要将安全教育培训与员工个人的岗位追求、价值追求相结合。从关心员工各方面利益的角度出发,通过安全教育培训使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能够发自内心的真正认识到只有保证了安全,才能得到个人利益,实现个人追求,真正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主动接受安全教育培训,自觉汲取安全知识、提升安全技能。二是安全教育培训要纳入企业的教育培训总体规划中,与专业技能培训、学历教育培训有机融合,确定专责部门和人员统一管理,形成完善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避免安全教育培训流于形式的现象出现,使安全教育培训在培训资金、培训时间、培训场所、培训设施、培训质效等方面从组织结构和管理上得到保障。
3.企业要形成安全教育培训的闭环管理流程。安全教育培训的闭环流程包括全面掌握企业和员工安全技能和素质提升需求,做好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分析;根据安全教育培训需求有针对性的编制安全教育培训计划,设置培训课程;安全教育培训实施过程和安全教育培训质效评价等四个方面。企业和员工安全技能和素质提升需求调查,是确定安全教育培训目标、制定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的基础,是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实施过程和安全教育培训质效评价的前提,也是加强培训工作计划性、针对性、可控性和预见性的关键。企业和员工安全技能和素质提升需求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安全教育培训部门和基层单位、班组对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的落实情况;二是企业安全水平和缺陷、隐患、事故状况,员工安全意识、安全技能水平和“三违”现象发生率;三是员工对岗位新工艺、新设备、新技能的认知状况,应急处置技能和水平。
编制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和设置培训课程,应根据各级安全教育培训体系组织机构实际,结合安全教育培训需求调查制定。计划要做到有目标、有内容、有措施,注重针对性、实效性、可行性和操作性。
安全教育培训实施过程首先是要明确培训要求,科学合理的控制培训进度,着重从员工安全意识的提升、安全知识的完善、安全技能的补缺等方面提高员工整体安全素质。基层的单位和班组在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中,可从制度、规范、常态、学用结合等方面出发,采用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竞赛、演讲、论坛、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唤起员工参与安全教育培训积极性;把握好安全理念、安全启迪、事故警示、人机互动等环节,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教育培训;结合工作实际和安全实践经历,紧贴本单位和班组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开展安全知识和技能学习、讨论分析事故案例等,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安全教育培训质效评价是安全教育培训取得实效的保障,包括评估确定、评估方案制定、评估实施和评估反馈四个步骤。一是利用听课、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参培人员进行培训计划安排、培训内容、培训教材、培训进度、培训环境、后勤服务、授课技巧等方面认可程度的评价;二是利用试卷答题、技能实操以及撰写培训心得体会等方式,掌握参培人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安全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情况;三是通过对参训者行为观察及访谈其主管或同事,评定参训者接受培训后在工作行为上的变化;四是评估培训后带来的组织相关产出的变化效果。
高职院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指高等职业院校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成长需要和社会要求,教育管理者依法对处在高校和社会环境中的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加强安全意识、安全责任、安全技能等方面的教育管理,并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助推高职院校良性发展,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而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践行活动。
二、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社会发展与和谐稳定要求加快安全教育实施步伐
社会要发展,关键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需要良性的社会环境。当前,我国依法治国的理念在快速推进,总体社会环境趋好,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知识、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普遍疲软,高职院校内导致出现了财产性犯罪、暴力犯罪、诈骗犯罪、盗抢犯罪、网络犯罪、涉性、涉毒等各种犯罪的情况,给个人、家庭、社会造成了很大的伤害,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现状亟待改善。
(二)高职院校德育现状要求加强安全教育建设力度
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和德育工作两者有机统一、不可或缺。新时期高等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模式已发生较大转变,逐渐从以政治教育为塔基、思想教育为塔身、道德教育为塔尖的金字塔式转换为以道德教育为塔基、公民教育为塔身、政治教育为塔尖的模式,从而更加注重道德教育的基石作用,更加注重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这种模式间的转变对学校安全教育的内涵和作用提出了更加广泛、更加深入的要求,催化了安全教育意识和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建设。但目前,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定位、目标、执行力仍浮于表面。一方面,学校强调安全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前提和保障,强调了安全教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大多数院校缺乏真正的重视,只是将安全教育作为一种口号,作为出现问题后的“灭火器”,缺少系统性、规范性和长效性的安全教育文化体系。高职院校安全教育与德育发展缺少协调统一,两者间发展不相匹配,影响了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
三、高职院校安全教育践行的现状
(一)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心理状况堪忧
新时期我国大学生安全意识状况整体上看是好的,大学生对安全教育问题有足够的认识,但有一些大学生安全意识状况却不容乐观,甚至处于盲目状态。高等职业院校的大学生由于自身特点,相比普通高校学生,安全意识更加薄弱、心理状况堪忧。这与高职院校的特点密不可分。
1.高职院校生源特点。新时期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主要有三种:(1)参加高考的普通高中学生;(2)职业高中参加对口单独招生考试的学生;(3)各高职院校注册招生的学生;生源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综合素质偏低等特点。第一类学生曾经也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踏入本科学校的大门,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最终进入了高职院校,此时由于缺乏对高职教育的职业认同感,他们与踏入理想大学的同学相比自叹不如,甚至存在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主观上忽视对其自身要求,对各种教育活动积极性不够。第二类学生由于初中时的成绩相对落后而进入职业高中,但仍有圆大学梦的念想,通过再努力积极学习考取大学,进入大学后这部分学生普遍动手能力较强、专业技能较好,与周围同学相比反而有种自豪感,对各种教育活动有较好的理解,在安全教育方面更易接受。第三类学生在高职院校中综合素养处在最底层,对自身要求较低、自控能力最弱,对各种教育活动无所谓,特别是对安全教育更加逆反,缺乏自律能力。
2.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特点。(1)存在自卑心理,缺乏职业认同感。多数高职生对职业院校认同感不高,不愿正视自己的身份,学习积极性不够,他们对未来感到迷茫,对自己人生价值缺乏正确评估,对“成功”的体验方面与普通高校同窗相比存在自卑心理;(2)自我意识较强,缺乏组织纪律性。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均是95后出生且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从小未吃过苦头加之父母的溺爱使部分孩子具有任性、自私、占有欲强、敬畏心弱、集体观念差等特点,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组织纪律性;(3)自控能力弱,易受不良影响。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在进入高校前由于自控力薄弱,已形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和不良行为方式,中学时有父母在身边,至少有所约束,但进入高校后,突然失去父母的监督管理、客观上放松了自我约束,加之社会不良风气和网络不良现象的入侵,部分学生极易受到不良影响,直接体现在违章乱纪甚至违法犯罪等方面;(4)学习目标不明,缺乏学习主动性。纵观高职学生,说起学习目的,很多人都摇头。他们中大约一半的人会回答:找个好工作、过上好日子、有车有房;另有大多数回答:不知道。在回答不知道的人中大约有一半会成为正宗的“啃老族”。这些学生无论专业技能还是安全防范技能及安全知识都是被动学习,缺少主观能动性。
(二)高职院校学生安全防范技能欠缺
大部分高职生对自身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防范意识不强,防范能力薄弱。随手乱放财物,宿舍、教室、操场是丢失财物的主要场所;在消防逃生方面体现在遇到情况不知如何处理,不能正确使用消防器材;在网络安全方面体现在不能及时正确识别相关信息的真伪、对网络诈骗的方式方法知之甚少、不知如何保护个人信息、随意交友、不注重人身安全防护,对于采取何种措施进行预防不知所措;在校园治安方面体现在遇到问题时易采取过激行为,不能用正确方式对人对己;在交通安全方面体现在“横行霸道”、不知礼让,存在群体性占道现象;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体现在虽知道第一时间报警但不知采用何种方法、手段进行应急处置;总体上学生的安全防范技能比较欠缺。
(三)安全教育缺乏系统性
很多高职院校中没有专门设置安全教育课、没有将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一项实实在在的重要内容来对待,个别学校即使开设了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亦显简单、粗糙、课时少、涉及面窄、仅限于人身、交通、消防安全等方面,对于心理安全、信息安全、创就业安全、网络安全、防诈骗等方面涉猎甚少。一方面,由于缺乏相关高质量的安全教育教材;另一方面,由于高校缺乏统一的安全教育课程管理和建设,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在大学和中学安全教育模式之间游离,缺乏具有自身特点的安全教育的系统性建设。
(四)校园安全文化体系建设缺位
“学校安全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办学、育人、发展实践中,为预防和减少教学、科研、生活等方面安全事故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目的在于保护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生命安全以及保护个人和国家财产安全,将学校安全理念和安全价值观表现在决策者和管理者的态度及行动中,落实在学校的管理制度中;将安全管理融入学校整个管理的实践中;将安全法规、制度落实在决策者、管理者和师生的行为方式中;将安全标准落实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使全体师生员工形成良好的安全价值观、态度和素质,从而积累具有高校特色的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对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尚停留在感性层面,还未上升到理性高度,缺少安全文化评价标准,尤其缺乏把安全教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行研究,安全文化发展脉络模糊不清,没有形成系统性安全文化体系。
(五)校园安全隐患突出,安全教育压力山大
高职院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既有一般高校和中小学校的特点,又具有其独特性。对于高职院校来讲,最大的校园安全隐患来自于学生个体的习惯特点和安全理念。校园安全隐患形式多样化,学生间及校内外的暴力、打斗(包括群殴)、欺诈、侵权、吸烟、中毒、火灾、网络诈骗、害、网恋、恋爱纠纷、黄赌毒及交通事故等现象屡见不鲜,安全教育存在很大的压力。
四、高职院校安全教育发展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自信心培养,提升社会责任感
高职院校的生源特点、思想及相关行为能力特点集中反映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普遍体现出其在诸多方面缺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得过且过、自暴自弃之嫌,缺乏社会责任的道德意识和担当意识。当前,高职院校在安全教育方面,应积极主动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自信心,提升社会责任意识的对策。
1.建立目标导向激励机制。虽然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基本的目标———顺利毕业。但具体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不明确,缺少对职业生涯的总体规划,缺乏对阶段性成功的体验。针对此情况,江阴一高职院校对“成功”概念的重新诠释———“与昨天相比做进步的你,与他人相比做特长的你”,帮助学生建立自我评价方法,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这种情感体验式的教育得到学生的一致认可。通过经常性的短期目标导向激励机制,学生对学习、生活、守法的信心大增。
2.发挥志愿者队伍羊群效应中的积极作用。新时期,在高职院校的校园里出现了多种志愿者服务队这一公益性团队。志同道合者、有热情、有激情、有理想、有责任感,这些学生分布面广、量多、引领作用突出,容易带动其他同学、容易发挥羊群效应的积极作用,有利于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只要从源头上把握志愿者队伍的正确方向,必将发挥其正能量之作用。
(二)创新安全教育模式,建立全覆盖的宣传教育平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社会矛盾现象不断涌现,过去利用课堂单调的思想教育、对安全教育的简单处理方法等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如今,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涉猎面广泛,接收信息渠道多样化、接受教育形象化、技术平台多元化、安全教育亦应同步适应新的变化,创新安全教育模式已势在必行。
1.着力改善学校教学体系。安全是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学校应该把安全教育列为一门必修课或选修课纳入教学计划,为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提高提供有力保障。另外,课堂安全教育应由说教为主转变为学生为主的多渠道、网络化、多元化情感体验式教学模式,从而使安全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2.建立家校联系平台。现今,各中小学校大多数已建立了畅通的家校联系平台———校信通手机短信或集团短信,家校互动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高职院校同样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电话、短信或集团号等现代化技术资源建立家校无障碍沟通渠道,形成家校安全教育合力。
3.建立安全教育体验馆。建立集互动性、体验性、知识性、趣味性等多种特点于一体的安全教育体验馆。以交互式体验为主要形式,以菜单式课程教学为主要内容,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升抗灾自救等安全技能,使安全教育形象化、常态化、公益化。
(三)整合资源构建安全教育“信用卡”
目前,各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均已实现所谓的“一卡通”即用一张磁卡在校园内便可进行就餐、洗浴、健身、取水等等各种生活消费,但很少有学校将学生的受教育信息和诚信信息纳入此卡。利用目前的科学技术手段,学校很容易做到集学习、培训、考核、生活消费和诚信信息管理为一体的“信用卡式”管理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园“一卡通”。这样的校园“信用卡”不仅更加方便学生的生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更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形成精细的服务管理模式,有利于提升高校安全教育管理的制度性和有效性。
(四)建立校园安全网格化管理平台
校院安全网格化依托统一的学校教育管理及数字化的平台,将校园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相互分离的形式,将过去的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管理转变为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的管理。对于学校安全部门而言,主要优势是能够主动发现、研判、及时处理,从而加强学校对校园安全教育管理的能力和处置速度,将问题解决在苗头之前。
(五)建立健全校园安全文化体系
从加强安全文化用语建设、安全文化理念建设、安全文化宣传建设、安全文化制度建设、安全文化网络建设、安全文化硬件建设、安全文化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建立完善的校园安全文化体系。通过安全文化体系建设从而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明确方向,促进校园安全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六)积极开发安全教育共同体
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营造广大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引导其身心阳光发展,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学校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进步。但是,在实践“中国梦”的社会发展道路上,出现了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近年来,在高职院校中出现的安全问题也屡见报端。目前,对安全教育的要求和呼声越来越高,开发安全教育共同体的需求和时机已成熟。所谓“安全教育共同体”是指在对待学生的安全教育、安全保障、营造安全氛围和安全环境等方面,学校、家庭、警方将安全问题视为同呼吸、共命运的责任,全面形成合力进行安全教育活动的统一体。
1.建立“三方”联系制度。在搭建三方联系平台的基础上,必须建立完善的家庭、学校、警方相互联系制度,从制度上规范三方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从而提升家庭教育在安全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责任意识,促进校、警间的协调配合,做到家、校、警间安全教育的及时对接。
2.建立“三方”联动机制。在安全教育的宣传活动、安全思想意识教育、安全问题的处置等方面建立常规联合行动机制,通过深度配合确保三方安全教育的合力作用。
国家有关部门先后颁布《关于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安监管人字[2002]123号)、《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监局令第3号)、《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培训管理规定》(安监总局令第30号)、《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第44号)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质检总局令第70号)对各类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内容、时间及考核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2、某科研院所安全教育培训的现状分析
某科研院所已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安全教育培训与从业人员安全意识、风险辨识与控制、应急处置与避险自救能力息息相关。根据国家及上级部门相关要求识别出以下13类安全教育培训对象: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全员、特殊作业人员(包括火工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及管理人员、中层领导干部、科研项目负责人、新员工、班组长、班组安全员、复工和变换工种员工、四新(新工艺、新技术、使用新设备、新材料)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相关方人员等其他人员。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该科研院所从业人员普遍学历和素质较高;安全教育培训做到了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领导干部对安全工作比较重视,能按照有关部门要求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活动;有制度文件对各类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学时作出要求;基本能按要求组织各类人员的培训;培训记录包括“培训人员签到表”、“培训评价表”“、培训内容记录表”“、培训考试卷”“、培训成绩单”等。
3、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对该科研院所安全教育培训现状的深入研究和剖析,发现了问题和不足。
(1)安全生产责任制中部分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落实不到位,例如新员工“三级教育”中“班组级”的安全教育。
(2)缺乏系统、长远的安全教育培训规划。虽然在安全教育培训方面投入很大,但停留在如何完成国家及上级部门要求,如何满足检查要求,比较流于形式。
(3)缺乏意识形态的培养。目前安全教育培训是被动式、灌输式的,缺乏主动性。
(4)安全教育培训覆盖率需要进一步提高。安全教育培训覆盖率要求达到100%,但由于用工形式较多,有的临时工不受控,所以很难达到100%的覆盖率。
(5)缺乏针对性的培训教材及培训讲师。目前只有新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教材和火工危险品培训教材,其他培训资料多来源于上级部门的各种临时性要求,缺乏体系化、针对性的培训教材。培训讲师大多根据以往惯例选择,尚未形成具有专业特长的讲师库。
(6)安全教育培训档案的规范性有待提高。
(7)安全教育培训效果较难评估。目前只是有主办单位和学员按照“授课内容”、“理论水平”、“知识面”、“课堂效果”、“培训效果”和授课讲师进行评价,未能体现学员学习的效果。
(8)对复工和变换工种员工、四新从业人员、相关方人员等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难以深入和控制。
(9)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情况激励效果不明显。
4、改进措施和建议
(1)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以新员工“三级教育”为例,责任制中明确规定“三级教育”分别由安全培训教育主管部门、新员工所在部门、新员工所在班组按照培训内容和学时要求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只有严格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能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才能有效地提高安全教育培训的水平。
(2)制定系统的、可操作的安全教育培训规划。构成体系化、标准化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对基层单位逐步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具体的、流程式的指导。
(3)通过开展安全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是有效地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自上而下的重视是培养良好安全意识的前提。
(4)实现人力资源信息的共享,实时掌握各类人员信息,尤其是临时工。安全教育管理部门可以要求用人部门在支付临时性工作人员工资前必须提供安全教育培训的相关书面记录。
(5)建立针对性的培训教材和讲师库。针对不同类别人员编写针对性的教材、试题库、评分标准等。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建立讲师库,将每年的安全考核优秀单位的领导和个人纳入讲师库,把好的经验和大家交流。另外可以将每次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和相应的整改建议汇总成册,编制《常见安全问题手册》作为全员培训的内容,对于基层单位的实用性比较强。
(6)完善培训记录。安全培训记录至少应该包括培训人员名单、培训课件、培训讲师;有考试的,应该包括样题和成绩单。教育档案应包括花名册、姓名、年龄、性别、工种、接受教育的种类、时间、考试方式、成绩以及考试卷、教学质量评价资料。可以通过制作标准的培训档案模板,避免各类人员的培训记录“五花八门”,做到只要有安全培训就有规范的记录。
(7)对培训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估。衡量安全教育培训是否到位应该是员工在培训后是否有明知故犯的违章行为。只要发现了违章行为,就要求启动某一层级的安全教育培训,并留下书面记录,要有当事人的签字,形成闭环管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柯克帕特里克(Kirkpatrick)模型、层次分析法(AHP)等构建安全培训效果评估的指标体系,实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
(8)通过对基层单位统一格式化的要求,达到对有关人员的培训学时和内容的控制。国家及上级部门要求对班组长和班组安全员、复工和变换工种员工、“四新”(新工艺、新技术、使用新设备、新材料)从业人员及安全相关方进行安全教育培训,重点在基层单位,具体实施也在基层单位。考虑将安全教育培训纳入复工和变化工种员工及“四新”从业人员的岗位管理流程中,制作统一格式的安全教育培训记录表,并要求基层单位对当事人的培训是否合格做出结论。例如制作《班组长和班组安全员培训记录表》对培训的内容、学时,参加的人员及培训的情况进行记录,并将有关要求作为备注说明。
关键词:安全教育 培训 安全生产
中图分类号:TD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c)-0157-01
安全是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是企业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组成部分。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安全生产的质量,有事甚至左右着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企业员工安全意识的强弱、安全技能的高低、安全素质的优劣决定一个企业安全工作的整体水平。
1 安全教育培训的现状
(1)对安全教育培训的认识存在差异。普遍性的观点之一是把安全教育培训当作法定义务,忽视了这项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在全面调研、分析评价、系统管理、师资培养上明显没有做到完全投入。观点二是将教育和培训两者的概念相混淆,安全教育更侧重思想与意识的培养,而安全培训的重点在于知识与技能的提高。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认为本单位只要常抓不懈地搞好班组安全学习,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就可以逐步提升安全受控度。当然这种做法的确使员工的安全意识在这种学习的刺激下得到提高,但现在的安全内涵早已不同往日,它已经成为一个人、环境、社会、技术、经济等因素构成的大协调系统,安全素质的提升必须要经过专题培训的方式来进行。(2)忽视安全教育计划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部分单位在制定年度员工培训计划时,都会把学技术的内容放在前面,要么跟上级部门制定的一致,要么干脆不制定,即使制定出来的,也缺少单位的特点,针对性较差。另外,安全教育培训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安全知识的教育、安全技能的教育和安全态度的教育。但现在不少安全培训计划偏重于安全知识方面,对后两者安排较少,使得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打了折扣。(3)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形式的问题;通过对班组安全培训实践进行调查,发现基本的安全意识学习只是围绕对事故进行讨论或者简单的转达上级对安全生产的相关指定批示,形式上也以照本宣科为主,学习者兴趣索然。安全培训的教学模式基本上也都是是集中授课,结课是笔试考核,实效性不强。(4)缺少对安全教育培训效果的评价。(5)管理者的安全培训是弱项;就日前来看某国营企业已经很频繁的开展了相关员工培训活动,但针对管理者的安全培训是弱项,大部分管理者落后于一线员工的先进知识的掌握,甚至某些单位会极少的进行管理干部的相关安全培训,出现管理人员不如普通员工掌握的安全法律常规要多,就这种现象的产生,同样会造成不可小觑的影响。(6)安全教育培训的师资队伍尚不满足企业需要。(7)学历教育应引起重视并取得支持;这两年在某国营企业安全系统内部,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的队伍在不断扩大,但他们中绝大多数原来从事的并不是安全或环保,安全系统中的安全工程学士或硕士凤毛麟角。
2 如何做好煤矿安全思想教育
(1)科学定位安全教育培训目标;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要以员工的感受跟需要为出发点,然后进行有层次的安全教育培训,始终强化员工作为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员工主动性参与性,以便更好的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对煤矿企业的了解,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安全教育培训机构和安全教育培训中心。通过领导的带领下,建立健全的工作责任制度,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落实安全教育培训的任务。此外安全教育培训当中,培训内容、时间及方式要求上面都要充分突出企业“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充分考虑到每个员工的需求,加强员工及企业整体水平的提高。(2)创新思维;企业在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过程中要以员工的岗位职责、岗位特点、岗位技能的需要为立足点,充分考虑员工的需求外还应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战略。成功的安全教育培训至少表现在:员工之间可以相互分享经验,经验的得来并不是这个培训所要求的,而是员工在此培训中亲自体会了解到的;带给员工“理智上的挑战”,在里面员工会遇到很多的问题需要去思考,加强其洞察力;同时还可以感受到“价值的构建”,它不只是认知方面的获得,同样包括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建立与优化,精神上的陶冶,进而能够使其从内心产生对于企业安全理念的认知与理解。(3)优化培训模式①将员工自学同专题讲座融合起来,首先,调动起员工自我进修的积极性;其次,在此基础上企业通过划分出不同的专业、工种来进行定期的专题讲座,结合共性问题及个性问题,既可以充分符合企业的统一要求同样也能满足每个员工的个性需求,进一步提高员工主动参与性。②融合公共培训及专业培训,通过对安全教育培训对象划分层次,并且针对员工需要和实际情况划分公共课和专业课两大类,其中公共课包含:企业管理、安全法律法规、安全形势等;专业课则主要根据采、掘、机、运、通等5大专业的安全岗位职能和操作章程进行。③加强内部培训同外部培训的互动,能够让员工通过更多的方式与外界交流,在企业下达安全教育培训年度计划后,由相关负责人确定参与培训的员工名单,并且培训中心负责外派或组织内部培训,进一步确保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开展。④加强内部交流与监督评估相结合,通过班会制度探讨相关当期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对于培训师来说也要经常考察走访走访基层区队,若发现问题并能做出相应指导其及时整改。⑤在示范引路以及培训评估相结合的情况下,各个基层单位不仅要抓好技师的培训工作,也要聘请技师为教师们的安全教育监督指导。以此同时依据“教考分离”的原则,建立“四位一体”(包括:专业、区队、培训、安监)的教育考核机制。要想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一方面,要在每个安全教育的培训结束后,由培训中心负责考核员工当期的培训成果,通过综合素质的考核来评定优奖劣罚的机制。另一方面,将每次考核的合格率和授课人的工资挂钩考核,以这样的方式来促进安全教育的质量得到提高。
3 结论及展望
煤矿企业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一直是煤矿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煤矿职工安全结束水平和安全意识的主要途径。本文从现代安全教育理论和煤矿安全生产实践出发,对煤矿企业的安全教育与培训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论述,改进了煤矿企业现代安全教育与培训方法体系,可明确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水平,促进煤矿企业生产总体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孙军.煤矿安全教育浅谈[J].科技资讯,2007(2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