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企业的税务管理

企业的税务管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16 14:46:0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企业的税务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企业的税务管理

篇(1)

关键词:税务管理;税务风险;税务风险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税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政府2009年《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导》的颁布,各企业也给予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越来越多的重视。要想促进企业的有效发展,税务风险管理的落实很有必要。因此,本文就税务管理流程下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其不仅符合企业管理的需要,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税务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一)企业税务管理的概念

所谓税务管理,其是以企业总体经营目标为基础,结合有效信息,降低税收成本,提高税收效益,管理包括税务策划、控制、效益度量、业绩评价等内容,且在企业管理各方面的层次上均有涉及。税务管理需要明确其作用,其中运营控制使得税务成本效益不断提高,日常管理是实现税务成本的降低,信息管理是针对税务管理信息的实时提供。

(二)企业税务管理的内容

企业税务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一、税务战略管理层次,也就是筹资、投资以及收益支配决策,而收益支配决策包括税务的策划、控制、效益度量以及业绩评价等内容。二、税务运营控制层次,也就是生产、供应以及销售经营中税务的各项管理工作;三、税务日常管理层次,也就是会计核算、税企关系以及纳税申报管理中的税务管理工作;四、税务信息管理层次,也就是涉税信息的收集、处理及输出过程中税务的各项管理工作。

二、企业税务风险及企业税务风险管理

(一)企业税务风险的概念

企业税务管理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就是企业税务风险,其在税务管理中客观存在。然而,管理人员缺乏对企业税务管理的了解,在实际的税务管理中存在缺陷。税务风险是指税务目标管理、日常管理、运营控制以及信息管理等过程中,因涉税事项的不确定影响,可能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收益或者损失。税务风险带来收益或者损失取决于税务管理者的风险认识及管理,如果其能有效进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那么将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税收成本效益,否则,企业将蒙受亏损的打击。

(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概念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是指税务管理人员在税务管理过程中,识别并评价企业的税务风险,通过有效风险控制机制的制定,尽可能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要点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要点包括内部环境、事项判断、目标建立、风险应对、风险评估、监督控制以及信息传送等。(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内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内容包括税务风险的战略管理、运营控制、日常管理以及信息管理。以上内容都是在相应的管理过程中,对企业税务风险的判断与评价,并且建立合理的风险控制机制,有效降低税务风险,减小企业损失。

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的构建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构建的整体结构:

(一)系统构建的整体目标

按照企业税务管理流程标准,依据企业各项管理体系,加强管理人员对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参与性,从而对企业税务风险进行有效的判断与评价,完成风险控制机制的制定,达成税务风险的降低以及企业收益的提高。

(二)系统构建的整体结构

运营控制、战略管理、信息管理和日常管理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四个方面,其中,这些方面的内容包括目标设定、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事项识别、监管控制以及风险应对等要素。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企业税务管理工作中,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对企业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按照企业税务管理流程标准,依据企业各项管理体系,加强管理人员对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参与性,落实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可以使企业税务风险降到最大,最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根据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现状,结合实际,设计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该系统综合了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值得广大企业在今后的税务风险管理中应用。

参考文献:

[1]罗威.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2

篇(2)

1.1有利于增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税务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进行科学的税务管理。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基础上。明确单位的业务流程,开展多层次的员工教育与培训工作,做好会计核算工作,增强业务处理能力。从而有效规避被税务机关查到偷税,漏税问题。提高税务管理和财务管理能力

1.2有利于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企业在及时准确掌握国家颁布的各项税收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税务管理。有效保障单位筹资3投资和技术改造工作的合理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1.3有利于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其生产经营的最终目标是获得盈利。企业制定各项财务目标都是围绕如何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4科学的税务管理能有效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从而提高盈利水平。即有利于财务目标的实现

2当前我国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税务管理观念淡薄认识不全面

我国学术界主要侧重于从税收征管角度进行研究。而较少从企业税收管理视角出发。导致我国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缺乏科学全面的理论指导多数企业的税务管理观念淡薄。认为税务工作由财务会计人员兼办即可。无须设立专门的税务机构,对税收事务的管理仅注重被动的执行税法的相关规定。没有对管理层及员工进行税务知识的教育培训。税务信息滞后’没有进行全过程的税务管理。认为税务管理是纳税义务发生之后进行的事后管理。而忽视了事前与事后税务管理,将税务管理等同于税务筹划。认为只要做好合理的纳税筹划就是做好了税务管理工作。没有认识到税务筹划仅是税务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层面

2.2缺乏健全的税务风险管控机制和有效的税务管理手段

一些企业虽然一直在开展相关的税务管理工作。却没有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管控机制。在纳税筹划环节过多的关注税法允许范围内进行技巧性的减少税款。如果纳税筹划方法被监管部门认定为属于偷税漏税行为。企业的税务管理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多数企业缺乏有效的税务管理手段。主要采用税务筹划进行税务管理。手段单一。从而不能充分发挥税务管理的预测和协调作用。

2.3企业税务管理的基础工作不到位

日常税务管理工作是企业整个税务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企业获取纳税管理基础信息与资料的有效保障,我国多数企业的日常税务管理工作不到位。仅仅按照应付税务执法部门关于税务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和发票管理等业务的相关规定。而没有建立完善的重大业务涉税分析制度,税务信息管理制度,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等税务管理机制。也没有充分借助外部专业人员对企业进行相应的纳税评估3税务检查3税务等税务实务管理。从而阻碍了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3构建科学.完善的税务管理体系的策略

针对当前我国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提高税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进行科学的纳税筹划、设立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和建立健全税务管理机制等方面出发。构建科学,全面的税务管理体系,从而增强自身的税务管理水平,降低税务风险和税收成本,促进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3.1提高税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随着企业涉税事务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对税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道德素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税收业务,熟练掌握税收法律知识和网络信息技术。更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较高的纳税筹划能力和交流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因此。企业要高度重视税务管理工作。管理层和员工要树立全员参与的,正确的税务管理观念’税务管理岗位配备的人员要具有专业的资质’对相关人员开展关于职业道德2国家相关税收法规以及税务理论知识的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与培训。从而让税务管理人员深刻理解并全面掌握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及时,准确了解国家税收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动态变化。

3.2进行科学的纳税筹划

纳税筹划管理是企业税务管理的核心部分。是企业在遵循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基础上。通过选择适宜的经营方式和纳税手段。有效规避税务风险和降低税收负担、实现企业财务目标的管理活动。包括测算重要经营活动或重大项目的税负、纳税方案的选择与优化、制定年度纳税计划、分析与控制税负成本2科学纳税等内容。企业要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并充分考虑地区2行业和产品的不同所带来的税收负担差异。在投资、筹资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的纳税筹划。其中,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通过分析研究国家税收法规中对纳税时间的规定、预缴与结算的时间差等内容、并充分考虑税收优惠政策。以制定科学、周密的纳税筹划方案进行合理的缴纳税款,通过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存货计价方法“坏账处理”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与费用分摊等的会计处理。实现在不同年度获得不同的所得税以达到延缓交税的目的。

3.3设立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

随着我国企业涉税业务的日趋复杂化。仅由财务会计人员兼办税务工作已不能满足税务管理工作的要求。因此企业要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2建立合理的岗位体系、并配备专业水平和道德素质高的管理人员.一方面做好单位涉税事务的日常管理工作以保证企业各项涉税行为的规范、合法。避免不必要的罚款或滞纳金带来的损失和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要建立及时、准确获取税收政策信息的渠道以动态的把握国家的宏观经济动向和各项税收政策的变化情况。从而充分运用国家政策指导企业进行税收的统一筹划和管理,税务管理机构还要定期分析单位的税收实现情况。设置税负率杠杆。并依据税负的异常变动情况及时分析、编制和提交税务分析报告。促进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3.4建立健全税务管理机制

企业的涉税风险一般来自于经营行为、投资行为、筹资行为、财务核算、发票管理、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等环节。是客观存在的。企业只能采取积极措施对可能产生涉税风险的各个环节进行防范与控制。努力将涉税风险降到最低水平。而无法实现完全回避与消除。企业要建立内部税务审计检查制度和税务管理内部控制体制以强化自身的内部稽核管理工作,及时、全面的收集行业相关数据信息。通过分析以会计报表为主的财务资料隐含的税务风险。强化内部税务评估水平。努力做好自查、自纠及整改工作,实行授权审批制度与岗位责任制。分配专人负责办理纳税事项。相关复核人员要认真分析并复核向税务机关递交的申报纳税资料。对业务复杂、规模较大的涉税事项要交由综合素养高的税务管理人员审批。

4结论

篇(3)

关键词:企业;税务筹划;管理;方法;原则

引言

现阶段,大多数企业的税务筹划都局限在经营阶段,但是,却忽视了建设阶段才是最为关键的,究其根本原因是未能很好的把握税务筹划的基本特点,并且通常税务筹划的方法都比较单一。企业的纳税筹划和税务管理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尤为重要,我国企业对于税务管理的不够重视,其根本原因,第一,我国国内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时,并未将税务筹划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一部分。第二,缺乏合理的纳税筹划人员及其方案。一般来说,所有的企业税务筹划的目的是相同的,主要是为了合理避税和减少纳税风险。对于规模较大并且技术性过强的企业,财务税收人员如若没有合理的利用税收政策,就有可能对企业纳税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我国企业应该加大对财务税收人员的培训工作,从而规避纳税风险的出现。

1、税务筹划的意义

我国税收是强制的, 征收是无偿的。但在具体的税收行为中, 国家为鼓励某项产业的发展, 依据现行客观条件和有利于发展的目标出发, 制定出一些优惠政策。这就给予了纳税人一定的筹划权利, 为纳税人实施税务筹划提供了操作空间, 使企业税务筹划的具体运作成为可能。

1.1有助于提高纳税人纳税意识

企业要在财务管理中实行税收筹划,就必须熟悉税收方面的法律、法规,并且及时掌握各项税收政策。在学习税法的同时,也就能够自觉地做到了依法纳税,从而提高了纳税人的纳税意识。

1.2降低企业纳税成本、减少纳税风险

税收成本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社会成本,企业成本的高低与税负的高低和缴纳税款的多少有着直接的关系,它决定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税务筹划能够通过合法、合理、有效的途径直接降低企业的应纳税款或缓缴税款,有效地较低企业的成本,避免企业经济风险。

1.3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科学、合理的税务筹划有利于提高企业财务和会计的经营管理水平。要制定科学、合理而又行之有效的税务筹划方案,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对自身的经济活动有一个整体的、全面而又合理的规划,在进行有效地税务筹划的同时,能够从客观上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2、企业税务筹划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企业税务筹划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确定税务筹划方案时,不能仅考虑税务成本的降低,而忽略因该筹划方案的实施引发的其他费用的增加或收入的减少,必须综合考虑采取该税务筹划方案是否能给企业带来绝对的收益。因此,为充分发挥税务筹划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促进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企业在选择税务筹划方案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税务筹划必须合法

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必须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同时必须密切关注国家法律、法规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的法律法规可能发生变化,企业财务管理者就必须对税务筹划方案进行相应的修正和完善。

(2)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成功的税务筹划必然是多种税务筹划方案的优化选择,必须综合考虑。一方面,企业税务筹划必须着眼于企业整体税负的降低;另一方面,企业的税务筹划必须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这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者把不同纳税方案、同一纳税方案中不同时期的税收负担折算成现值来加以比较。

(3)事前筹划原则

事前筹划原则要求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时,必须在国家和企业税收法律关系形成以前,根据国家税收法律的差异性,对企业的经营、投资、理财活动进行事前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地减少应税行为的发生,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这样才能实现税务筹划的目的。

3、加强企业税务筹划的方法

3.1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筹划

利用优惠政策筹划法是指纳税人凭借国家税法规定的优惠政策进行税务筹划的方法国家为了扶持某些特定产业、行业、地区、企业和产品的发展,或者对某些有实际困难的纳税人给予照顾,在税法中做出某些特殊规定,免除其应缴的全部或部分税款,或者按照其缴纳税款的一定比例给予返还等,从而减轻其税收负担。。

3.2合理筹划税基

对税基进行科学、合理的税务筹划不但可以减小税基,而且可以通过对税基进行时间安排,以实现在适用税率、纳税、减免税等方面获取效益。因此。企业可以在不违反税法和财务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对企业各项费用合理的列支,缩小税基,减少应纳税所得额,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3利用税率差异进行税务筹划

企业利用税率差异进行税务筹划时通常使用价格转移技术,也就是利用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使关联企业整体适用较低税率,以达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该方法具体可通过货物、资金、劳务、资产及管理费用的转让定价来实现利润在各个关联方之间的转移,使关联企业整体适用低税率,从而达到整体节税的目的。

4、企业税务筹划管理工作

4.1认真学习税收政策、提高纳税筹划认识

(1)注意学习、研究、掌握国家税收政策,提高纳税筹划人员的政策水平和认知能力,及时掌握税收优惠政策的变动情况。

(2)纳税筹划工作具有系统性、规范性,系统性是指从有政策的支持到赋予实施,需要系统的基础工作支持。规范性是税收优惠政策得到落实,必须按照税务部门规范的程序办理立项申报、审核批复手续,方可实施。

(3)合理避税与偷税、漏税性质上的区别。

(4)提高会计人员纳税筹划意识,将税务筹划纳入到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中去。

4.2将税务筹划应用到投资方案论证中

企业税务会计人员,应参与投资方案的论证工作,使投资项目建成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以便项目建成后可享受到最多的税收优惠待遇,以最低的税负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4.3与税务机关保持良好的沟通

在税务筹划过程中,最核心的一环是要获得税务机关的承认,再好的方案,没有税务机关的承认,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不会给企业带来任何经济利益。

4.4做好税收优惠手续的办理工作

(1)要多渠道获取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搞清本单位应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有那些。

(2)应及时与税务部门沟通,取得对政策的统一认识,避免在政策认识上产生偏差。

(3)取得税务部门的指导,按照税务优惠管理要求,做好税务优惠立项申报、批复相关工作,办妥税务优惠的各种手续。

结语

综上所述,合理的税务筹划可以更好地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从而达到减轻企业税收负担的目的,企业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过程中,不仅要遵纪守法,合法经营,照章纳税,同时也要注重节税,开展纳税筹划,减少税金支出,不断增加企业财富,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美燕.税收筹划及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特区经济,2007;02

篇(4)

导致企业出现税务风险,具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归纳起来,不外乎就是来自企业内部的原因和来自企业外部的原因;以下就这两方面进行分析:

1.来自企业内部的原因分析。

1.1交易风险——来自对外经营活动的。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记载的法定原始凭证就是发票,故发票不仅可为会计核算起到法定收支凭证的作用,而且还可为税务机关起到计税凭证的作用;此外,发票还可起到维护消费者权益、生产经营者及经济秩序的作用。由于当前我国发票在有关信息化应用及防伪技术方面的水平还比较低,这给那些不法纳税户提供了伪造普通发票的机会,致使有关发票问题一再出现;例如,有关假发票的购买使用、对发票进行虚开以及不规范使用发票等等。正是这些不规范发票的管理,才使得偷税漏税等违规违纪问题一再产生;此外,在日常经营活动过程中,因企业未能取得有效发票或所获取发票无效,致使企业只能对那些无法抵扣的进项税额进行额外承担,从而带来企业经营成本的提高。

1.2涉税人员业务素质水平还比较低。首先,在进行日常经营活动过程中,企业的办税人员,因受制于其自身的业务水平,致使无法透彻理解和准确把握相关税收法规精神,加上尚未与相关税务部门做好有效沟通,即使他们在主观上不具备偷税的意识,但他们在进行纳税过程中,并为基于相关税收规定来操作,或者虽在局部、表面与相关规定相符合,但其实质并为根据相关税收规定来进行操作,致使偷税、漏税在客观上的产生,从而把税务风险带给企业。

1.3经营者还缺乏较为完善的管理理念。企业管理层因不具备纳税意识以及相关税法知识,致使对经济利益的片面追求而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例如,某些企业管理层错误地估计,对于税收负担的减轻,财务人员一定有能力做好,更有甚者指使财务人员应用非法手段促使企业税收负担的减轻,这无形之中就把极为严重的税务风险带给企业承担。

2.来自企业外部的原因分析。

2.1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化。有关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化,这是致使企业出现税务风险的一个极为重要原因。作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之一——税收政策,总是伴随着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而持续调装着,其时效性往往比较短。此外,在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阶段,对于不同地区和行业,国家所制定的税收政策也不同,因而不断改变的税收政策,极易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2.2执法机关具有不同的执法标准。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对于各个不同地区而言,不管是税务制度、还是执法从业人员的执法能力或者水平,都具有极大的差异;故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在某地是属于合法的执法行为,在另一个地区有可能就属于违法行为,这样就让各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极易产生各种税务风险。在日常税收工作过程中,税务机关往往就是围绕着其收入任务进行着,故往往政策就被收入任务所替代,为把特定指标完成而对企业实施干预,就成了最终的目的和结果,以至出现税收过头或者私自把国家政策进行修改,所有这些都极易把各种税务风险带给企业。

二、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制定税务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

1.构建企业纳税诚信文化氛围。任何企业都有其特定的一套企业文化,它极大地对企业风格和出示方法产生着影响。一个企业如果具备足够的诚信氛围及能够很好地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那么这个企业一定不会做出与国家所制定的各项法律相违背的可能性,而在税务管理态度方面,企业也极易受其自身这种诚信文化氛围的影响故出现税务风险风险的可能性就比较低。因此具有足够诚信文化氛围、能够很好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的企业,其出现税务风险的机会就比较少、产生税务风险的概率也就比较低;此外,诚信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广大员工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工作风格的形成,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构建企业纳税的诚信文化氛围,对于有效防范和化解税务风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企业管理层,一定要重视企业纳税的诚信文化氛围的构建。

2.加大力度进行相互沟通,促进良好税企关系的建立。就政府来讲,税收不仅具备财政收入的职能,而且还具备经济方面的调控职能。政府为让纳税人以自己意愿办事,已把实施税收差别当作一种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手段,并把不同类型且具有极大弹性空间的税收政策制定出来,因各地具有不同的税收征管方式,税务执法机关的裁量权相对也较自由,同时也比较大。所以,是企业在详细了解税务机关工作程序基础上,应加大力度进行相互沟通,建立起良好的税企关系,以便在理解税法这一方面与税务机关具有相同的看法,从而最大限度地防范和化解企业税务风险。

三、结语

篇(5)

关键词:企业;财税改革;税务风险管理

企业存在的税务风险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企业没有按照相关法规进行纳税工作,存在偷税漏税情况,面对这种情况企业将面临补税、罚款、缴纳税收滞纳金、甚至于接受刑事处罚等情况;二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计算税款方法不正确;不明确缴税制度,承担了企业不必承担的税务负担。因此,企业一定要做好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保证企业的长久发展。

一、财税改革背景下出现税务风险的原因

由于我国正在进行财税改革工作,基于此,企业出现税务风险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我国目前正在不断完善企业的税收体系、税收制度以及税收的征管制度与税法相关法律。在进行纳税工作时,如果企业没有应用新的税收制度,仍然根据传统税收方法进行纳税工作,那么很有可能做出违法操作,增加企业税收风险出现的可能。

(二)我国社会市场的主体是企业,由于目前企业市场的交易方式日益增多,在经营过程中,企业有更多的项目涉及税收工作,因此企业在进行税收工作时需要考虑的事情也在不断增加,增加企业税收风险出现的可能。

(三)虽然企业在进行税收工作时会根据税收法律去计算税款,但是企业通过这种方式计算出来的应缴纳的所得税、增值税都与实际存在一定差距,如果按照计算数值去缴纳税款,那么企业需要时刻准备好承担企业税收风险。

二、财税改革简介

我国财税改革分为三个方面,即税收制度改革、税收征管制度改革与税收系统改革。每个方面的整改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别。

(一)税收制度改革我国税收制度进行改革是2007年开始的,到目前都没有结束。具体改革措施有这几点:2007年相关部门宣布合并内外企业所得税政策的;2009年相关部门对增值税暂行条例进行修改;2012年建立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2016年全面推行,至此使用了66年的营业税彻底废除,成为了历史;在2017年至2019年,我国财政相关部门对增税税率进行调整,推出加计抵减、增量留抵与税额退还等政策,同时完善了个人所得税、车船税、资源税等相关税收政策,将房地产税政策也加入改革制度中。

(二)税收征管制度改革税收征管制度改革发展历史比较短,具体发展历史如下:2015年颁布了《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也正是这一税法的颁布,使得我国税收征管制度改革拉开序幕;2018年我国相关部门颁布并开始实施《改革方案》,其中指出,税收征管制度改革应从县乡开始开展,合并其国税、地税等税收工作,然后在逐渐完成省市国税、地税等税收工作的合并任务。

(三)税收系统改革截至目前,我国税收系统改革分为两个阶段,具体如下:第一阶段:2016年金税三期建设工作竣工,使得税收系统的运行更为稳定,并且其中包含了所有税收种类与各个环节。第二阶段:自2017年开始至2018年结束,各乡、县、市完成了税收征管制度省集中化任务,完成了自然人征管系统的建设,使得民众可以通过系统查看个人收入与财产信息需要进行的纳税工作。

三、税务风险的类型

企业需要面临的税务风险有很多,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根据税务风险产生方式进行划分,即企业没有按照相关要求缴纳税款,导致税收相关部门对企业进行检查工作,如果确实存在问题,那么还会要求企业进行税款补交以及缴纳税收滞纳金;企业出现税款缴纳过多的情况,降低企业受益[1]。

(二)根据税收方式进行划分,即税收种类以及纳税方式都存在税收风险,如基于增值税以及附加税、企业所得税、印花税等税收种类产生的税收风险;再如由于企业在登记申请表格时出现信息填写错误,属于因为纳税方式产生的税收风险。

(三)根据税收过失程度进行划分,即企业在税收方面存在过失但影响较小的税务风险,或企业故意做出偷税漏税举动所产生的税务风险。

四、财税改革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新制度与旧制度更替带来的税务风险由于财税改革工作正在进行中,因此很多企业目前还无法适应新的财税政策,在工作中经常出现问题。比如企业在进行“营改增”工作时对未完成的项目可以选择继续使用旧制度,也可以选择新制度。而且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新制度与旧制度之间存在很多交叉部分,税收工作比较混乱,很容易出现缴纳税款不及时的情况。

(二)税款缴纳过多带来的税务风险企业在财税改革过程中,“营改增”改革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这项工作在改革过程中涉及很多的财税优惠政策,比如包括退税政策、免收增值税政策以及其他具有特殊要求的税收政策。这一情况也在侧面表达了在财税改革过程中会出现新的税收政策。因此,企业一定要及时调整税收工作方面的工作计划。

(三)抵扣进项税收带来的税务风险开展财税改革工作之后,企业需要处理更多的进项税抵扣工作,财会人员要熟悉部分进项税不能抵扣的有关政策,比如企业用于简易征收项目的投入不能进行抵扣,如果企业取得的进项税发票既涉及增值税一般纳税征收项目,又涉及到简易征收项目,则这部分项目的进项税款首先要将简易征收项目的进项税按比例拆分出去,然后再进行税款抵扣工作。而且此项目实施进项税抵扣操作会提高企业税务风险,在后期企业需要进行补救措施,补缴税款并缴纳滞纳金,更严重者可能会影响企业声誉[2]。

(四)未全面掌握税收政策带来的税务风险在财税改革工作开始之后我国的税收减免政策也发生了一些改变,由传统的批准制改为了备案制,这就提高了企业需要承担的税务风险。因此如果企业税务工作人员未能及时全面地掌握最新的税收政策,在进行税收工作时未按照最新的减免政策进行实施,受备案制度影响,企业无法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在发现后需要缴纳滞纳金,同时承担这种情况给企业到来的后果。

五、企业面对税务风险管理制定的政策

(一)建立并完善相关制度企业应建立税务风险管理部门与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同时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完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以便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税务问题时可以有处理依据。企业财会部门人员在处理税收工作时要学会识别,识别项目需要承担的税务风险有什么,发生风险可能会造成哪些影响。然后根据分析内容制定应急措施,尽可能减少企业损失。因此企业需要制定相关制度,比如财务风险预警制度、发票管理制度,税收预算制度与税务风险自查制度等。企业通过这些规定降低出现税务风险的可能性,以便于企业的未来发展[3]。

(二)企业财会人员要主动学习税务知识企业要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知识,可以通过培训的方式帮助财会人员掌握税收知识,这种做法的优点有以下两点。1.通过培训,让企业财会人员掌握最新的税收制度,提高各位财会人员的税收风险意识。2.避免企业财会人员在进行税收工作时,因不了解相关税收政策,而导致企业承担税务风险的可能性。

(三)提高企业员工防范税务风险的意识如果企业员工有防范税务风险的意识,那么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方面的工作将更容易开展。因此,企业管理者在提高自身防范税务风险意识的同时,应该向企业员工普及防范税务风险的必要性,帮助企业员工了解税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有哪些。可以通过宣传或者培训的方式来完成此项工作,最重要的是在此项工作开展期间,企业管理人员要带头参加,通过自身实际行动来向企业员工表达此项工作的重要性。

篇(6)

关键词:营改增;全面扩围;税务管理

长期以来,营业税和增值税是我国经济实体从事经营活动需要缴纳的主要流转税种,是我国税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营业税以企业全部营业收入为税基,难以避免重复纳税;而增值税对增值额征税,能够有效避免重复纳税。我国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营改增试点,并逐步扩围,至2016年5月1日,营改增实现全面扩围,我国实体经济各行各业进行商业交易均适用增值税。由于增值税实施差额征税,税款核算与申报均相对复杂,企业应认识到加强营改增税务管理的重要性,识别加强税务管理的主要短板,并采取措施加强税务管理,以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一、营改增后加强企业税务管理的重要性

(一)控制企业税务风险的必然选择

相较于营业税,增值税税务处理较为复杂,一是会计核算相对复杂,涉及销项税、进项税、进项税转出、出口退税等明细科目,需企业对涉税行为有准确判断,正确核算税款。二是发票管理复杂,增值税发票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普通发票、卷式机打发票等多类发票,在发票购买数量、认证、移交、作废、冲红等方面都有特别规定。如进项税发票,要求在限定期限内实施认证处理,以保证税款抵扣合规。三是税款申报复杂,增值税申报报表复杂,主表与附表之间勾稽关系较为复杂,使得税款申报存在一定难度。这些都给企业实施有效的税务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加强企业营改增税务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正确核算税款,按期完成申报,在面对税务评估、税务稽查等事项时,能够游刃有余,避免滞纳金与罚款,将税务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

(二)加强企业成本控制的必然选择

税收成本是现代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加强税收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备受关注的课题。营改增的全面扩围,重新规定了各行各业的增值税税率,并要求实施相应的发票管理,一旦企业税务管理不到位,将直接增加企业的营业成本,加重企业负担。如营改增后,企业的增值税率普遍提升,如建筑安装业的税率由营业税的3%提升至增值税的11%,如果建安企业在分包业务中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将导致其全部收入按照11%的税率计征税款,在分包成本大幅提升的同时,造成企业税负显著加重。因此,加强营改增税务管理是企业有效控制成本的必然选择。

(三)促进企业多元发展的必然选择

营改增的全面扩围,从宏观角度上讲,将大幅降低我国企业的税收负担。截至目前,营改增已实施半年有余的时间,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营改增将降低我国企业税收负担5000亿元以上,达到预期目标。税负的有效降低,必将促进企业实施更为多元的业务扩张与拓展。加强营改增税务管理,有利于企业在多元化发展构想中,设计更为合理的税务管理架构,测算更为准确的税收成本,为企业多元化决策提供更为有效的支持信息,促进企业多元化发展的顺利实施与快速推进。如企业选择横向多元化发展,加强税务管理可以使其提前进行税收成本预测,特别在对上游客户的调研中,加强税款抵扣的论证,准确预计多元化实施中的成本构成,提出税务支持意见。

二、营改增后企业税务管理的主要短板

(一)税务政策普及应用存在短板

截至目前,我国营改增全面扩围仅运行了半年多的时间,伴随营改增的逐步深入,各行各业将出现多样的经营涉税问题,国家将出台更多的税收政策。然而,在企业实务操作中,税务政策的普及应用存在较多短板。一是增值税管理复杂的天然属性使得税务政策的普及存在一定的难度。二是由于增值税要求产业链条进项税贯通,需要企业相关人员对增值税有基础了解,而增值税对于非专业人员的普及难度较大。三是税务政策将伴随经济业务的逐步复杂而层出不穷,更新较快,无疑加大了税务政策的普及难度。

(二)税务筹划效应发挥存在短板

由于营改增后,全行业均实施增值税,为适应不同规模、不同管理能力企业的不同特点,营改增政策中提出了简易征收、过渡期衔接等政策。这些政策,一方面满足了不同企业对营改增实施的特殊需求,另一方面也为企业实施营改增中提供了选择余地,也为税收筹划提供了空间。然而,由于企业人员对行业和政策并不了解,或是一知半解,将形成税收筹划发挥效应的短板。一是缺乏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长远考量,如简易征收办法的选择,一般需要实施3年以上,可能不适应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二是缺乏对企业重大决策事项涉税事项的把握,如在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和重构方案选择中,可能由于忽略税务成本的考量而作出相对错误的选择。

(三)税务复合人才培养存在短板

2016年5月1日的营改增全面扩围,准备时间相对较短,涉及行业相对较广,许多企业感到措手不及,税务复合人才培养储备欠缺成为制约企业加强税务管理的短板。一是由于营业税计算相对简单,原本实施营业税的企业财务人员往往满足于税款的简单计算与申报,缺乏对增值税的基础知识掌握,造成营改增压力巨大。二是企业财务人员不了解企业业务,没有关注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的发展情况,使得营改增后提不出改进意见,可能造成企业增值税税负陡然升高。三是业务人员不懂财务,没有认识到营改增对企业业务管理的更高要求,安于现状,阻碍企业营改增的实施进程,造成企业税务管理风险。

三、营改增全面扩围加强企业税务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税务管理机制建设

加强营改增税务管理,首先应加强税务管理机制建设。一是建立与国家税务机关的联系机制,参加税务机关组织的各类政策解读宣讲,掌握国家政策动态,把握地方税务机关对营改增政策的执行口径。二是建立与上下游企业的交流机制,对其业务发票提出具体要求,并结合实际,对相关业务价格据理力争,保障企业税收效益实现。三是建立企业内部税务管理机制,设立专门部门或专人实施税务管理,加强税务管理考核激励,促进企业税务管理水平快速提升,有效控制企业税务风险,最大限度创造效益。

(二)加强企业多维税务筹划

税收筹划备受企业推崇和追求。加强企业税收筹划,需要企业全员通力合作。一是发挥税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如重资产的服务企业在选择纳税方式时,由于固定资产占据企业的绝大多数资产份额,应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作出判断,同时结合企业未来进项税情况,选择是否采用简易征收方式纳税。二是发挥业务人员的业务熟知优势,在企业项目论证调研过程中,通过业务人员掌握的产业信息,对待决策事项的税务成本作出精准测算,以为企业高管层提供决策支持。三是发挥全员主观能动性和协同性,通过思维碰撞,提高企业多维税收筹划能力,提高企业税务管理水平。

(三)加强复合人才储备培养

篇(7)

1.跟进国家税务信息化发展

我国的税务信息化工作一直受到了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1994年“金税工程”成为包含金关、金卡和金税的“三金”国家重大信息化应用工程之一。9年期间,国家税务总局统一规划并实施了“金税工程”一二期工程。实现了覆盖全国的税务系统网络信息化建设。2016年在“金税工程”一二期建设的基础上,国家税务总局启动了“金税三期”工程整合分散单点的税务系统,建立一个包含网络硬件和基础软件的统一的技术基础平台。成为我国政府各部门中信息化建设成效最为显著的行业系统之一。国家税务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可预见,未来税务信息与工商信息、银行信息进行互联互通,税收监管将在更加透明的环境中实现。

2.满足国家税务精细化管理需求

随着国家税务信息化的发展,税局对企业的税务合规要求也将进入到精准把控的阶段。近年国税总局进行的“千户计划”,将税务管理前置到业务层面。而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司2009年印发的《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更加详细的对大企业合理控制税务风险,防范税务违法行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各种纳税行为进行详细要求。

3.解决税务管理与企业管理不协调

随着企业管理理念的革新,数据化业务、数字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共识。然而,企业税务未能与其他业务一样同步信息化发展,很多企业还停留在使用财务系统完成涉税会计科目合算,纳税申报、所得税管理、纳税数据统计等的税务管理工作手工完成,其他税收文档和涉税信息散乱无序。人工取数、手工操作,以及税务人员变动较快,不仅导致税务工作效率较低,更令企业面临很多管理风险。大型企业对企业状况的全面了解,快速的决策性需求日益增加,税务的原有依赖于财务核算,依赖于手工统计,依赖于人为判断的方式已无法满足公司管理层对税务信息的决策需要。已然影响企业管理自身的均衡全面发展。

二、企业税务管理信息化现阶段

在国家税务信息化逐渐完成各地区各分散系统的数据统一,使国家对企业的税收监管越发全面。尤其在发票认证、抵扣全面网络化,电子发票计划全面推行,各纳税申报系统接口开放,以及税局对企业进行税务风险指标评估,等一系列推进信息化成果利用的举措后,各行业企业均开始重视立足于企业内部税务管理的信息系统。通过对各企业的税务信息系统的考察,目前企业税务信息系统基本能够实现以下几个功能:(1)实现企业涉税信息的管理其功能主要完成涉税基础信息管理,尤其是对于集团型企业,其成员企业数量多,组织结构复杂。各下级企业使用不同的财务核算科目体系,核算办法,甚至是不同国家税法等。其基本内容包括纳税主体国别、适用税收制度、纳税主体名称及税号、主管税务机关、适用会计科目等等,税务视角的企业组织架构等信息。涉税信息的收集梳理成为分层管理的系统权限设置的基础条件,实现不同层级的税务组织机构的管理范围划分。(2)实现全税种业务的系统化此功能是税务工作基层人员对税务信息系统最核心的需求。包含日常发票的开票、认证、抵扣,各税种税款计算及纳税申报,所得税预缴、汇算清缴计算等内容。通过信息系统的与税局的发票的开票、认证、抵扣等系统建立接口,在面对用户的唯一的平台中完成发票的流程管理;通过与人力、采办、销售及财务系统间建立数据接口,采集涉税相关数据,基于税收法规自动计算或半自动计算应纳税款;通过获取纳税申报所需的业务或财务相关数据,自动生成法定的纳税申报表。在不同经营地国家税务系统开放的情况下对接纳税申报系统,实现月度、季度及年度纳税报表自动申报;通过系统自动或半自动判定税务与会计差异,实现对所得税费用的准确核算,辅助进行企业所得税预缴及汇算清缴计算及申报。(3)实现税务工作流管理借助信息系统的工作流工具,将符合企业内控制度和税收法规要求的工作流程固化到系统中,实现全企业的税务流程统一及全流程控制。便利的办公方式,节约涉税事项的处理时间,防止不合规的审核顺序或审核遗漏。(4)实现多层级的税务数据集中按照税务角度的组织结构,可进行全企业的全税务信息收集,实现分国别的数据口径统一。并通过自行定义,进行各类汇总计算,结构化信息展示。如实现按行政区划、成员企业、税费种类、业务板块等多维报表展示、时时查询应交税费、实缴税费、地方财政贡献情况等;实现集团内各企业纳税信息的横向分国别对比;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信息的税务信息参考。(5)实现涉税法规信息提供信息系统将涉及本企业涉税业务的各项税务法律、税务法规纳入至系统中,形成可查阅的税收法规知识库。为各层级涉税人员提供可靠的税务参考信息。其形式可以是简单的文档整理收集,提供方便的查询路径;也可能将法规固化到税务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中,对系统进行更精确的管理。

三、技术引领的税务管理创新

企业税务信息化的初步成果,已经可见的对税务管理变革进行了有效推动,从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组织结构以及经营环境四个方面总结如下:(1)税务管理理念创新税务管理理念的颠覆,是信息化带动的最根本的变化。将税务管理从老旧的以“搞好政府关系”为手段,以“不让税局查出事儿”为最高目标的潜意识里拉出来。真正将税务管理作为以企业自身的需求为出发点而自上而下的进行管理改革。正视“创新性破坏”对税务管理传统的彻底粉碎重建。理念的变革将税务管理拉到与财务管理同等的高度看待,企业也将用知识管理观念、全球经济一体化观念、战略管理观念等先进的管理理念对税务管理进行重新审视。(2)税务管理手段创新税务的传统管理以事前强制,事后惩罚为主,通常企业以行政命令下达,自查任务摊牌和强制管理上报等形式进行税务管理,其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人”的岗位职能划分和职业道德。这样的管理手段,效率较低,不确定性大,主观能动性差,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在管理沟通上。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在减少重复工作,取消纸质审核,降低手工操作的同时将管理理念在日常工作流中固化,将管理信息收集去人工化。将硬性管理手段内化为软性管理手段,以企业管理需求为核心内容,围绕“人”的体验,追求“企业管理”与“以人为本”的共赢的现代管理新模式。(3)税务管理组织结构创新建立企业统一的税务管理系统可以推进集团企业的税务管理的组织结构更新,集中的管理要求渗透,和高度的数据集成,决定了集团税务管理的高度集权。其集权不是行政手段的集权,而是表现为管理理念的统一,工作流的统一,数据结构的统一。进而税务管理的纵向分工和横向分工发生变革。在纵向分工上,领导层进行税务管理的统一分析规划、风险的统一管控,而业务层集中在完成日常工作,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而在横向分工上,税务与其他业务间的跨部门管理更加权责明确,部门间更能良好的进行合作共享,而不是认为税务管理在对其进行“指手画脚”。税务管理的向上转移,将涉税决策与税务实际业务分离,可能产生更多的部门内部优化,税务业务操作的系统固化,税务专业知识的信息化传递,可促使基层单位将税务和财务人员进行合并。(4)税务管理推动环境创新在企业进行管理理念变革后,税务业务的合规,税务风险的规避,已经成为企业自身的管理需求。在变被动为主动后,企业的管理变革的速度将会赶超国家对企业的税务要求,其税务遵从将不再是企业的压力,税务的风险自查将成为企业管理的本能。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对企业的信任度将大大提高,社会的认可度也随之提高。企业经营的社会环境将更利于企业的经营发展。

作者:吴迪 单位: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参考文献:

[1]谭荣华.《税收信息化教程》(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中国税务学会,《税收信息化建设研究》,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