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6 14:46:0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效写作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初中生;语文作文;写作方法
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影响。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打破传统语文作文教学的弊端,激发学生对作文创作的热情,使学生通过作文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事物的认知。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主要介绍了让学生高效完成语文作文的教学方法,以期为关注这一话题的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一、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研究发现,大部分初中生对于语文作文本身存在一种排斥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作文的写作效率,“兴趣”则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教师在作文教W过程中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笔者根据自身实际的教学经验总结的几点方法:
第一,创设作文写作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的学生个性发展情况和教学内容设置生动的教学情境,做到“思生之所思、想生之所想”,充分发挥学生作为主体地位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欲望。例如,教师在进行“描写季节”的作文教学时,首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一年四季独有的景色、人们的生活状态通过视频、图片、动漫、音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他们对季节有一定的了解。
第二,通过参加户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活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也有助于写作素材的积累和情感的表达。同样以“季节”的写作为例,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春游的活动,使学生对“春季”有切身的感受,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说出“我最喜欢的是什么?喜欢它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学生踊跃的回答,强化了学生作文中的情感表达。
第三,对学生给予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将优秀的作品分享给学生并给予学生表扬,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对语文作文写作的乐趣。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不断思考创新,就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注重学生素材的积累,夯实作文基础
素材对于学生高效完成语文作文具有重要的影响,创作的思路与作品的内涵离不开素材的积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对学生高效完成作文写作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加强学生的阅读量,积累作文写作素材。例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学习教材中的优秀文章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从而使学生通过阅读开阔视野和提高思维创作能力。其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积累作文写作素材。例如,教师在作文教学时,以我们身边的事物作为语文写作主题,让学生通过对“主题”的深入观察,创作出具有自己个性的文章。同时,语文教师通过分析与创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生活实践机会,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语文作文的内涵和写作的高效性。
三、强化学生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由于初中作文写作不是素材的累积,而是对素材的加工,所以强化学生的写作方法和有效指导学生的写作技巧,是让初中学生高效完成语文作文的必要途径。
首先,有效利用初中语文教材和把握课堂教学效率。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不仅包括知识内容教学,也含作品写作分析教学。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针对作品写作分析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从而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
其次,加强学生写作训练,在训练过程中积累写作方法。例如,教师通过订购文学期刊或语文作文练习册,有针对性、有目的地指导学生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
四、作文修改的有效培养
在初中语文作文写作过程中,“修改”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有效地对作文内容进行修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然而,对于“作文修改”来说,目前大部分都是由教师来完成的,学生很少做到自行修改作文,这就导致了学生对语文作文的忽视以及在写作过程中形成“惯性犯错”的习惯。因此,培养学生自行修改作文的能力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让学生高效完成语文作文的方法有很多,在现今新课改的大环境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际情况,不断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并在教学过程中勇于创新,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写作技巧,开拓学生的视野和丰富学生的知识内涵,为学生的写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以生为本;高中;作文教学
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要把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在以生为本的理念下进行高中作文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增强课程资源意识,还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让学生能够理解、模仿和创新作文范例,并能够熟练运用学到的作文方法进行作文
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一、以生为本,引导学生进行大面积的阅读
1.教师要以生为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要重视教学文本范例的应用,引领学生学习、研究、理解、模仿知名作家的写作方法,并在阅读中逐步思考,让这些写作方法能够得到有效内化,让教材成为作文素材的不竭源泉。教师要强化学生的积累能力,要把阅读能力建立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
2.教师要安排不同形式的阅读,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阅读
中来
教师要安排不同形式的阅读,让学生能够认真、积极地参与到阅读中来。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阅读,进行自主探究、自主交流,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思维意识,让学生能够在积极阅读中充分提升阅读能力,能够催生出一个个精彩的观点。
3.以读促写,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关键还是要多阅读。学生只有认真思考阅读,才能在写作中提升词汇量以及语言素养,才能在写作的时候不至于无事可写、无词可用。教师要在带动学生多读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学会仿写,学会自主提升作文能力,让学生提升写作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
1.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作文中释放自己的情感
作文教学是学生释放内心的一种教学,教师要让学生敢于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观点,运用自己独特的语言韵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激发写作的愿望与兴趣。教师要利用乡土文化对学生进行熏陶,让学生在和同伴的交流中消除对作文的恐惧以及神秘感,让学生能够在作文中释放自己的情感。
2.教师要创设情境,通过多种训练方式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各种方式的训练中调动写作兴趣,并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在人教版高中语文作文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进行相应的续写、扩写以及改写等。如,高中第二册第五单元的课文讲练过后,教师可以结合课文让学生进行《沁园春》的扩写。在扩写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习扩写的方法,并在扩写完成后,通过相应的交流发现写作中的闪光点。教师要用赏识和激励性教育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不是仅仅依靠作文的优劣来评判学生,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在写作中遇到的各种困
难,增加学生写作的内驱力。
三、以生为本,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1.教师要以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制订相应的训练策略
以生为本的作文教学,就要把学生作为作文训练的主体,让学生在对写作跃跃欲试的时候能够获得写作方法的指导。教师要根据写作的不同层次来制订相应的写作策略,并以学生感兴趣的命题作为作文题材,注重写作技法的训练。教师要把作文教学和高中语文文本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完成,将作文的教学目标分解到高中语文学习的各个阶段,让学生能够通过各种作文训练激活写作基本功训练,让学生能够通过语言训练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2.针对学生的学年段不同,教师也要制订不同形式的训练模式进行作文训练
在高中不同的学年段,教师也要结合不同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层次制订相应的学生需要达到的作文能力目标,并要通过训练架起学生的作文能力与作文目标之间的桥梁。教师不但要训练学生记叙文的情节构思结构,还要训练学生的议论文以及应用文的写作,同时,教师要结合高考的指向标以及时事进行针对性的专题复习,使学生保持良好的高考冲刺状态。
四、教师可采用连堂课作文写作评改的形式,提高学生互评、互改的能力
在高中作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两节连堂课的形式,让学生在第一节课完成作文写作,而在第二节连堂课中通过自评、自改以及互评、互改来提高学生的习作以及修改能力。
总之,以生为本的高中作文教学要在力求作文教学有序的前提下认真向学生传授写作技巧,并鼓励学生积极创新,进行个性化的作文训练,以帮助学生最终形成作文技能,提高语文修养。
参考文献:
[1]喻春娣.例析高效课堂的几个重要环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01).
很久以来,初中作文教学缺乏完善的科学的训练体系,目前统编教材一直没有专门的作文教材。教材没有明确的写作知识讲解和写作序列安排,对写作方法的指导亦是一片空白。调查显示,许多初中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没有计划性,没有自己的教学系统。也就是说许多教师写作教学随意性强,教师写作教学缺乏系统性。如何进一步改革作文教学,切实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作文教学有效性,是指在作文教学中,通过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会表达、乐于表达;教师通过系列的方法指导有效训练学生实践、感悟、表达,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布鲁纳认为:教材的序列直接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的熟悉程度。序列是指学生在某一知识领域所遇到的材料的程度,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熟练掌握这一知识体系。
2.于漪说:语文教学是个系统工程。它首先应具有科学的序列,然后才能有序有效地传授知识、进行训练。
3.江苏语文教育家洪宗礼认为:写作教学要有序、善引、求活,作文教学应该循“序”渐进。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解决目前作文教学训练无序化、随意化、低效化的问题。
2.探索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高效作文的途径和方法,构建作文训练序列和高效的作文课训练模式。
3.力求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对象
研究的主要内容:探索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高效作文的途径和方法,构建作文训练序列和高效的作文课训练模式。
研究的对象:选择辽宁省抚顺市不同层次的四所学校――15中、23中、41中和长春学校的师生作为研究的实验对象。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跟踪研究实验学校的教研活动及作文课堂教学,适当召开观摩研讨活动,通过观摩研讨不断修正、完善和创新作文教学模式和作文训练序列,使研究过程更科学、更合理。
2.经验交流法: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及时对课例、理论讲座进行分析。实验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提炼教学经验,定期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通过交流总结完善作文教学模式和训练序列
3.调查法:每学期定期调查实验学校教研活动及作文课堂教学现状,进行梳理分析。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1年10月-2011年12月):
召开课题会,制定研究方案,明确分工。
(二)实施阶段(2012年3月-2014年5月)
1.课题培训、理论学习。全体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理论学习,提高各自的理论素养。了解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及作文教学现状,走进名师作文课堂,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确立子课题。
2.明确作文训练目标,构建作文训练序列。语文学科课题组成员依据新课程标准,初步构建了作文专项训练序列,实验学校进行了以“提高作文训练有效性”为主题的校本教研,开展了作文周序列训练活动,通过课例研究、经验交流,总结作文指导方法,将研究引向深入。
3.结合校园活动构建“实践体验式”作文教学模式。最近两个学期我们在研究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我们的训练序列注重方法指导,但同学的作文与生活实践联系得还不是那么紧密,本学期我们把学生作文专项训练序列和学生活动序列相整合,构建了“实践体验式”作文教学模式。例如,今年的第一场雪,基地校语文教师带领学生打雪仗,并让班主任录像,然后回到教室指导场面描写。学生在充分活动的基础上,有了亲身的经历和感受之后,写作的方法变得可以触摸,作文训练事半功倍。引来源头活水,哪能不渠清如许,我们的作文训练正在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4.构建阅读和写作双向促进序列。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我们引导学生通过对经典美文的学习,生成写作方法,学习教材经典文章的写法,模仿作文。我们依据每篇课文的写作特点,确立作文专项训练的内容。例如在学习《背影》一课时,训练学生人物描写;在讲《安塞腰鼓》一课时训练学生进行场面描写;讲《藤野先生》一课时训练学生如何选材和剪裁;讲《皇帝的新装》一课时训练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等等。这样,学生在阅读经典中,既提升了文学鉴赏能力,又学习了写作技巧,生成了写作智慧,可谓双赢。
5.加强三级教研,做到作文修改序列化,构建作文评改模式。为了让有效作文教学研究走向深入,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更为立体的多维的方法,教研员带领一级中心组,进行课例引路、理论讲座,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大学区片头学校带领本学区教师积极开展观摩研讨、经验交流等活动,加强校际交流,提升教研品位。
东片学区构建了作文评改模式。作文评改的模式:专项批改,总结问题――范文引路,生成方法――例文共改,实践升级。
(1)专项批改,总结问题:教师每次的作文批改都是有所侧重的,侧重在作文训练专项上,及时批改总结学生在作文上存在的问题。
(2)范文引路,生成方法:引领学生通过对星级作文和精彩片段的鉴赏,生成写作方法。
(3)例文共改,实践升级:首先,修改内容专项化――分点突破。根据作文专项训练的内容确定修改内容,有所侧重地进行专项修改,由浅入深,目标集中,把每一个专项的写作方法学明白,会运用。如我们在作文专项训练中按“审题立意――选材剪裁――布局谋篇――锤炼语言――推陈出新”的序列进行训练,那么,作文修改就贯穿于每个环节中,而且是训练的重中之重;其次,修改过程序列化――循序渐进,因为作文训练分专项按序列逐层进行,因此作文修改也是如此,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浅尝辄止,蜻蜓点水,而是一次仅修改一个专项,有重点,有梯度进行,不急于求成,而是稳扎稳打,逐步提高。先进行“审题立意”训练学会不跑题,确立中心,再进行“选材剪裁”学会选择典型事件,详略得当去写,然后进行“布局谋篇”使结构更为合理,并学会使用铺垫、呼应、悬念等技巧。再之后进行“锤炼语言”,语言做到不仅流畅,而且拥有自己的风格。最后,精益求精训练“推陈出新”,在以上各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写出不同于他人的优秀篇章;最后,修改结果成果化――将优秀作文集结成集,使学生获得手稿变铅字的成就感,从而大大激发学生改作文的热情。这种训练不仅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点燃了学生写作的热情。
课题研究中,西片学区开展了题为如何提高作文讲评课的有效性的教研活动。创新了作文评改课教学模式,作文评改课具体设计为“多边互评――写法指导――修改升格”的思路。
6.组织作文竞赛:每学期组织一次区级作文竞赛,每年参加一次全国作文大赛,优秀作品向各类作文选或文学杂志上推荐,并通过学校校报刊登,在校内进行交流展示。
7.对每一次活动情况都进行统计分析,做好追踪档案。课题成员组及时交流分析,研究反思,并撰写论文或报告。
(四)总结阶段(2014年6月――2014年12月)
课题小组成员总结研究成果,整理师生材料,对二、三阶段的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研究成果鉴定。为进一步广泛推广做好准备。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构建了作文训练序列,作文评改模式。
1.七年级作文专项训练序列:(1)抓住特点描写景物。(2)细致刻画人物。(3)具体生动叙事。(4)以小见大。(5)选材与剪裁。(6)联想和想象。
2.八年级作文专项训练序列:(1)适当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表达丰富思想。(2)用情境与细节,突出人物形象。(3)托物言志。(4)渲染和烘托。(5)运用设置线索、伏笔照应、悬念过渡等常见手法布局谋篇。
3.九年级构建了作文基本要素训练序列,具体包括:(1)审题立意。(2)选材和剪裁(3)布局谋篇(4)锤炼语言。(5)推陈出新。
(二)构建作文评改模式
1.专项批改,总结问题――范文引路,生成方法――例文共改,掌握方法。
2.多边互评――写法指导――修改升格
(三)实验教师们编写了实用性强的校本教材。
实验教师们编写了实用性强的校本教材得到全区师生认可并广泛采用。
校本教材――1.作文专项训练之审题立意。2.作文专项训练之选材与剪裁。3.作文专项训练之渲染与烘托。4.作文专项训练之场面描写。5.作文专项训练之细节描写。6.作文专项训练之情节波澜。7.作文专项训练之语言描写。
九、今后的研究设想
1.争取在作文指导序列的指引下,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给他们更广阔的更有创造性的习作空间,写出更多更优秀更有个性的习作。
2.争取将我们的作文训练序列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相整合,使作文课堂教学更有效。
总之,作文训练是一个长期的综合能力的培训过程,必须有计划、有目标、系统地进行,深入到学生中去查漏补缺,有序整改,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2]《发现高效课堂密码》
关键词:初级中学;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0-260-01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尺度,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作文素质的主要方式。近些年来,不少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呕心沥血,进行了作文教学改革,研究出种种方案,这些研究对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和效率,不同程度地起了作用。如何实现中学作文由“高耗低效”向“低耗高效”的转变,是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深入思考的话题。
一、注意阅读理解、语言表达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阅读理解好似一条纽带,贯穿作文教学的始终,阅读理解是学生对生活水平的间接感知,它既能促进对生活的认识,又教给了表达这种感知和认识的方法,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作文教学的前提、基础,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目的和归宿,这是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的,学语文的目的重在运用,使学生陶冶情操,学会知识,培养能力,运用语文教学发展学生智力,发展学生德育,发展学生美育。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摆正这种关系,在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培养阅读能力、听话能力、说话能力的同时,特别注意教给学生一些具体语文中分析归纳出来的最基本的写作知识,并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系列训练,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如何“迁移”,它们的最佳结合“部位”在那里。
二、让学生从范文中学“仿”作文,鼓励学生的自信心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仿”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例如,七年级学生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时,很多同学写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的柳叶眉、红红的脸蛋”等。难道这世界上真有这么多容貌如此相仿的人物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不是“仿”,而是“抄”。这是教师在作文教学时不希望看到的现象,但它确实存在。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教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例如,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后,可让学生学习文中在写作中巧妙运用过渡句的特点,仿写了《从课堂到校园》。学习了《一件小事》一课后,让学生学习了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叙述一件小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和自己的感悟的,让他们仿写了《一件小事》。实际上,学生进行模范性写作训练时,创造思维之光就在其中闪耀。他们的习作,正是张开的创造性思维的的双翅,慢慢地他们就能搏击长空。
三、对学生加强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写作方法
通过多种方法的练笔,虽然达到了使学生愿意写、乐于写的目的,但是学生还是没有完全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这就需要老师加强对他们的作文指导,让学生完整、具体、直观地把握作文思路、语言润饰和情感表达,进而达到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目的。
那么,怎么来指导呢?首先,要做好作文总体思路的指导。这是帮助学生在面对作文具体题目时,能够首先从宏观上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有效实现对作文内涵的总体把握。比如写《春天》这样的题目,应该向学生展示如何从自然界之春天联想到人生的春天,从中尽可能搜寻与之相关的材料,加以分析、判断和选择,写出富于创新性的好作文来。其次,要做好对同一个题目,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材料的指导。这种方法是帮助学生面对一个命题作文,从多角度思考写作方法、选择写作材料。在指导这样的作文时,要换成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角度来看写作的多种可能性和内容选择的广泛性。如写《变化》这个作文时,可以写人的变化或事物的变化,可以写由坏到好的变化,也可以写由好到坏的变化。在具体写作中,要注意变化以前的情况、变化的原因、变化的结果、变化的意义。教师在指导时,如果硬要塞给学生一个固定的中心、固定的框架、固定的材料,那么就会窒息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做好评价发展
关键词:阅读;写作;交融;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4-0100-01
在日常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及写作可谓是关键环节,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现如今,部分教师认为阅读及写作二者相互独立、互不干涉,使得学生思维受到了影响,导致阅读跟写作产生割裂关系。然而,阅读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写作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过程,阅读能够为写作提供动力。阅读与写作是息息相通的,一脉相承,二者不可剥离,在教学进程中甚至是互惠互利的。因此,需立足高效课堂建设,遵循语文教学本质,实现阅读与写作的良性互动,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学生阅读现状分析
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阅读书籍无计划、无目的。无计划性主要表现在没有合理安排阅读计划,有时很久不看书,有时仅看一会儿书,若是自己喜爱的读物,常常不惜利用上课时间阅读;无目的性主要表现在书籍选择随意性较大,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目的是情节佳,全凭自己喜好或随意性较强。第二,阅读内容欠缺选择性。由于没有计划地阅读,导致学生不会选择或者不加选择阅读内容,加之学生知识面较窄,辨别事物的能力有限,使其选择阅读内容时受到直接影响。第三,阅读方法不妥。很多学生喜爱阅读书籍,但没有仔细咀嚼,不求甚解,不甚关注积累知识,更谈不上认真做读书笔记,导致了读书多却少受益的结果。第四,不良阅读存在不良影响。阅读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较大影响,由于课外阅读是学生的自主行为,所以学生的内需会影响其选择书籍的种类,并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行为。若阅读了不良书籍,一些学生会对书籍内容与情节进行模仿,易产生消极后果。因此,广大教育者应重视学生阅读活动的正确开展,应激发和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精华,实现阅读初衷,为其写作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阅读与写作有效交融并互惠互利
通常而言,阅读的主要功能在于能形成良好的知识积累,无论任何人,均需开展适量阅读,不断接受、更新并积累更加全面的知识。第一,阅读有益于身心的美学熏陶,众多课内外读物中有文质兼美的优秀文章,能推动个人美学素养水平的显著提升;第二,阅读有利于实施思维操练,个体在阅读中能够实现自身思维水平的合理强化;第三,阅读有助于陶冶人的美好情操,在阅读过程中能倍感生活的甜美丰富,能使人遭遇挫折时勇敢面对,能使人更加热爱、珍视生活,帮助人树立正确价值观。写作的功能主要在于促进人善于思考,具备较强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学生为写好文章,势必静心体验生活、观察世界、专心思考问题、细心寻找灵感,在此过程中学生须克服浮躁,形成新的感悟,正确树立人生价值观。此外,写作还能让人心智更加成熟,自身内涵趋于丰富。一般而言,日常课堂写作都是正面美好的事物,学生进行表达的同时深受熏陶,自我涵养提升,思想境界净化。而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1)阅读指导写作方法并为写作提供知识链接。精心编排的语文教材直接引导着学生写作方式的应用。写作指导不能流于形式、泛泛而谈,应立足于学生对材料的精心阅读,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开展学做训练,将指导工作切实落实。譬如,在《广玉兰》这篇文章学习中,需引导学生针对一种花进行观察,细化描述其主要特征;通过《最后的姿势》学习,可对学生的细节描写进行优化训练;学习《钱学森》后,可针对学生倒叙手法写作实施有效训练。可见,立足文本,基于阅读教学,有助于写作指导的顺利开展,使得课堂教学通过习作获得延伸和巩固。再者,人们的知识多数是基于大量阅读而获得的,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写作先行条件就是阅读。阅读能为写作提供全面有效的材料及知识上的铺垫,若将阅读比作“博观约取”,写作自然是“厚积薄发”。
(2)写作反映阅读成果并强化阅读能力。进行阅读学习必须基于一定的计划和目的,否则阅读会演变成随意浏览,难以获得成效。阅读时开展写作训练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能够立足写作层面针对学生阅读中所掌握的审题立意、遣词造句及谋篇布局能力等实施评价。譬如,在学习《姥姥的剪纸》及《詹天佑》后,可引导学生对身边出色的人物进行写作,旨在对人物描写能力进行考核。实践证明,颇具写作能力的人同时拥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其阅读量更大,所以,写作能够强化阅读能力。在日常写作中,学生可及时找出自身知识体系的欠缺之处,然后有针对性地阅读相关文章,取精弃糟,为自己的写作积累更多的信息,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可知,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写作使人准确。阅读与写作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二者相辅相成、互惠互利。良好的阅读与写作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杨泉良.阅读与写作能力的互动原理及教学策略[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06).
关键字:农村中学,多媒体,高效 , 作文课堂
Abstract: this paper is mainly in rural middle school thesis teaching "high consumption inefficient", based on the status of the practice experience, how to clever apply multimedia technology to stimulate interest in writing, accumulate writing materials, training oral ability, learning methods and improve the writing regarding efficiency, thus constructing efficient composition class, to promote the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 steady rise.
Key word: rural middle schools, multimedia, efficient, composition class
中图分类号:G812.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农村中学,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比较低,可教师认为越是写不好越要多写,最终的结果是学生提起作文就怕,写作兴趣荡然无存。教师要如何才能让学生对作文从厌恶到喜欢,从无话可说到有话可写,把应付差事转为积极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学生的作文能力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围绕新教改的目标和要求,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帮助学生训练口头作文,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提高课堂评改作文效率,从而构建高效作文课堂,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稳步提升。
一、农村中学生写作现状分析
(一)家庭教育不够,影响了学生写作兴趣培养
家庭教育是建立在亲情基础上的感化、熏陶、模仿与暗示等互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城市里的孩子从小就受到父母较好的引导,而农村学生的父母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他们仅仅关注孩子考试的分数,至于写作水平是从不过问,更谈不上在家指导。还有很多学生是留守儿童,长期和祖辈生活在一起,这方面的家庭教育更是缺失。长久如此,孩子们就会认为作文不是重要的学习内容,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对写作缺乏兴趣,更难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二)写作素材贫乏,制约了学生写作水平发挥
写作素材主要来源于生活和日常的积累。农村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民家庭,由于经济以及观念等原因,家中的藏书不多,很少进行课外阅读。虽说可以从电视上接受外界信息,可一周内有五天都在学校度过,他们的视野只能局限于校园、同学或家庭之中,对外面的精彩世界缺乏了解,无法感知日新月异的周围世界和新人新事,导致很多学生作文的素材贫乏,写出的文章立意老套、内容陈旧、呆板苍白、缺乏张力。
(三)方言教学普遍,束缚了学生表达能力提高
在农村中学,平时的语言交流都使用方言,课堂上除语文教学外的其他学科基本上使用方言教学,有的农村学校还没有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而咸宁方言与普通话的差距比较大,学生在写作时方言与普通话不能正常切换。学生对于丰富的感情、场景不知道如何用通用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四)传统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写作能力发展
农村中学一般采用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即“布置文题-破题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整体讲评”。“破题指导”环节,由于传授的大部分是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教师即使说得口干舌燥,大部分学生听得还是云里雾里。而最后两个环节,是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由于精力和时间有限,教师没有精力对每个学生的作文精批细改,往往只对初看起来吸引眼球的作文仔细批阅,更多的时候是一目十行,用一个轻描淡写的“阅”或“查”字盖过,大部分学生无法从老师的评价中获得修改作文的方法,整体写作水平很难得到实质性地提高。
二、巧用多媒体教学,构建高效作文课堂
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步步深入,多媒体广泛地运用于教学领域,为丰富学生的表象、开拓学生的思维提供了物质基础。在作文教学时,巧妙运用多媒体丰富的表现形式,弥补了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和家庭教育的缺陷,方便了老师高效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巧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的自然顺序是自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欲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便诞生了。”在作文教学中,从调动学生积极性入手,综合运用多媒体的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直接感观功能,创造性设置教学意境,为学生提供了身临其境的实践机会,以声、形、景拨动学生心弦,激发写作兴趣和感知能力。
(二)巧用多媒体,开阔学生视野,积累写作素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可见,作文源于生活。通过灵活、多样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现实生活甚至更远的时代或地方,真正达到“小课堂、大社会”的最优化效果。一是注重素材的收集和整理,广泛收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分门别类地纳入素材资源库中,供学生选择观察、思考和再创造。二是巧用多媒体资源,在每天读报时间,利用教室中的“班班通”设备播放时事新闻、人物访谈类节目的视频,开阔学生的视野。三是创设特定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更为直观、形象的写作素材。例如,在上《我的家乡》的作文指导课前,收集一些家乡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制作相应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去品评、思考,抓住自己的感受最深的去抒写。
(三)巧用多媒体,学标准普通话,训练口头作文。
叶圣陶先生说:“语是口头语言,文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由此可见,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 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是思维活动后的具体表现形式,学生只有说得“清“才能写得“通”。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中的声、形、景功能,开展多种多样的口头作文训练活动。如利用多媒体反复播放和教材配套的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朗读,师生一起模仿录音朗读,学说标准的普通话;利用现代媒体播放电视或电影的某个片段,然后由学生给画面配音进行口头作文训练;让学生根据现代教育媒体提供的画面进行口头作文的读写训练;给现代教育媒体提供的画面写解说词,并进行解说;还事先剪辑一些带有社会焦点性质的事件,让学生据此进行评说或辩论。
(四)巧用多媒体,培养观察能力,学习写作方法。
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能力,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有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而且要求有较强的观察、思维、想象等各种能力。把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分解,通过多媒体形式进行独特展现,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反复观察、理解、训练。
(五)巧用多媒体,优化评改途径,提高讲评效率。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对学生语文学习成果的一种检验,也是对学生作文的进一步指导。在作文评讲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实时性与交互性,建立互动的交流平台,变教师一言评为学生群言群评,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学生完成习作后,先快速浏览,选择反映共性问题的文章在大荧幕上回馈给学生,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或教师示范改,或师生评议作者改,或学生多人“接力”改,然后再对照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改。为鼓励学生习作中的点滴进步,每次作文后,我都从一般的习作中找出精彩的词、句、段,或整篇文章,制作成课件,注上姓名,让大家品味、欣赏,鼓励学生写作的热情,体验写作成功的欢乐,形成良好的写作内驱力。无论是肯定作文的成功之处,还是纠正有代表性的错误,均能做到视听结合,集体受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几点启示
(一)着眼农村实际,探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农村中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缺少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来源。农村教育要着眼农村实际,应注重教学信息技术的实践,探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摆脱那种以知识灌输为能事或以支离破碎肢解教材为乐事的课堂教学状况,深入挖掘教学潜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农村中学生熟悉的、陌生的、过去的、未来的、现实的以及虚拟的事物或情景,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从而开拓他们的视野,更多、更广地丰富学生知识。
(二)活用多媒休技术,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在形、声、色等方面给学生以直观的感觉,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育信息化支撑下的多媒体教学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有利于创设情景展示事实,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突破重点、难点。
(三)注重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相结合,更有效的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益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工作,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通过师生之间互动,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正面效应,不要完全用课件替代教师教学,而应在课件的帮助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调动课堂教学气氛,从而人性化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防止出现完全依赖多媒体课件完成教学任务的误区,应改变那种完全“无尘”教学和“游标”教学的模式,应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起到积极作用,防止产生负面效应。
参考书目:
[1] 于漪.中学作文教学导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2]彭立.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学资源应用[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李静.应用优质网络资源,构建精彩语文教学[J].教育信息技术,2007.
一、提高信息工作质量必须要以扎实的理论功底为前提
要写出高质量的信息首先要认真学习,给自己充电,只有掌握了丰厚的理论知识,才有可能用开放的思想观念和超前的思维方式来进行创新。要通过大量涉猎各种社会知识,提高思想境界,使自己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达到在人格上自重、思想上自省、政治上自觉、精神上自励、工作上自强。在注重社会科学学习的同时,还要结合观念的转变和知识更新,认真学习与文秘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提高业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自99年从事信息工作以来,始终坚持订阅中国铁道学会铁道文秘会刊《铁道文秘档》,从中吸取营养,提高自身写作的实战水平。对省院编发的《黑龙江检察简报》做到每期必读,及时了解和掌握上级检察机关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学习兄弟院在各项检察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作为铁路检察机关,还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全路重大决策部署和路局、分局各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学习铁路运输知识,认真分析铁路改革发版权所有展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创新,还要定期到业务科实习,旁听业务科的案件讨论会,参与办案,在学习检察业务的同时,捕捉新的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同时,上级院的主管部门要尽可能地为基层院从事信息工作的同志创造条件,定期采取集中办班培训,专题辅导,信息讲评等形式,使基层的同志能够有机会走出去,跳出关闭自守的小圈子,吸取更多的营养,采众家之所长,充实自己的写作功底,拿出更好的精品。如2002年省院在建三江农垦检察院举办的全省检察机关信息员培训班,就非常及时和成功,使干广大基层信息工作者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头脑,受益非浅,极大地激发了做好信息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提高信息工作质量必须要以善于继承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为基础
善于继承和勇于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实践证明也是提高信息质量,推进信息工作改革的有效方法。首先应当看到,信息工作的方式方法是一代代日积月累,不断积淀而逐渐形成的,其中不乏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总结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如信息工作应做到的“快、严、细、实”就是通过长期实践中对信息工作特点的一个高度总结,笔者在实践工作中注意把历年来的信息按不同类别进行归纳整理,编订成册,从中吸取借鉴好的写作方法,来充实自己的写作能力。继承这样的传统和方法不仅能把好的做法继续发扬光大,而且能在实践工作中通过不断的创新,对传统的写作方法和模式进行提升。使我们的信息工作做到高点定位,与时俱进,以一个全新的面貌来吸引领导的注意,达到版权所有信息工作为领导服务的最佳效果。因此,信息工作必须要在继承前人有效的工作手段和写作经验的基础上,勇于寻求创新。不能因循守旧,居于老框框、老模式。这样形式陈旧,内容枯燥的信息也决不会引起领导的重视,为领导服务也就无从谈起。要创新,就必定会遇到困难和风险。这又需要创新者必须具备一种敢为人先的意志和勇气。要有一股敢闯、敢试、敢冒风险的劲头。要有一股对工作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的劲,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是信息工作不断创新的原动力,有了这个原动力,考验克服前进道路上的挫折和困难,在创新中不断提高信息工作的质量。如2002年笔者在撰写我院开展执法执纪大检查活动的信息时,不是按着惯例去特书大书院领导对这次活动如何重视,收到了如何大的效果。而是从我院在活动中运用“三种精神”,针对问题敢于揭疤亮丑,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入手,收到较好效果,该信息被省院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