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5 18:15:0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临床实践教学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Abstract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basic education in medical colleges, medical students integrate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improve skills in the process, it is a critical period for medical students' access to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Quality of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is more and more intentioned to medical education. Build an open environment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clinical interns learning environment, test environment, and transparent assessment of teaching platform; with a teacher can facilitate efficient management department intern during the internship rotation, departmental rotation appraisal, attendance and disease leave management; teaching management personnel for the entire practice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can effectively track, control,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Key words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exam system; quality evaluation; Internet
0 引言
当前,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医学院校临床实习教学的培养目标、实习内容、师资管理以及学生评教方式等都在不断进行着探索和改革,并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我国临床实践教学起步较晚、发展慢、师资力量缺乏、实习教学体系以及实习教学师资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随着近年来各级医疗机构对医务人员需求增加,各医学院校招生规模扩大,从而导致教学医院数量的增多,并且承担的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任务加重。而部分非直属教学医院由于离学校较远,实习点分散,与学校的联系存在脱节现象,从而对实习生管理存在疏漏,如何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管理、考核是医学院校实践教学长期存在的问题,大大影响了医学实践教学的质量。因而,在医学院校仍然很难发现有功能比较齐全、应用较为广泛的临床实践教学系统,使得临床实践教学管理能够标准化、科学化。
1 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网络化平台的优势
虽然当前在国内已经有不少学生实践教学管理类的系统出现,如湖南工业大学东莞包装学院的实习管理系统、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定岗实习系统等。不过,专门用于医学院校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管理方面比较全面的系统还是非常少见的,本文中提出的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网络化平台具有实习生质量评价、实习生管理、教学资源库、考试系统、师生交流平台等功能模块,其中教学资源库可为实习生提供相关电子课件、CAI教学等资源,改变了原有教学方法抽象、乏味、难以理解的弊端;师生交流平台促进了实习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师生互动性;实习生质量评价能够为医学上提供供学生评教及专家评教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本文提出的实践教学网络化平台的研究成果可较好地解决当前同类系统存在的不足,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2 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网络化平台的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护理实习学生的满意率、实习学生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病人满意率作为观察指标。其中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实习学生407人、住院病人2 760例为对照组;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实习学生473人、住院病人2 880例为观察组。在学生结束实习前,由护理部对每位实习学生进行满意程度调查。住院病人满意率由护理部质量考核小组每月1次对每个临床科室随机抽查5例住院病人进行调查。实习学生不良事件依据护理部采用非惩罚性自愿上报系统呈报的实习学生中发生的不良事件数。
1.2 临床实践教学模式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教学模式。自2012年1月开始,观察组采用法律框架下
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具体见图1。
1.3 理论依据 ①法律规范、专业规范、道德规范;②我国现有临床教学理论和实践;③国外临床教学先进经验和方法。
1.4 指导原则 ①法律规制原则:临床教学中各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和法律权利、义务应依法确定;临床教学中各参与主体的权利均受法律保护;各主体的行为规范是以法律为基础的;制定临床教学中的制度、程序、方法和标准等要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②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③专业技能与素质并举原则;④实践活动风险评估原则;⑤质量评价监督原则。
1.5 临床教学管理程序 采用以启动环节准备环节实践前的告知和指导环节执行计划环节(实现权利和履行义务环节)质量评价环节总结环节为主线的顺式环节管理程序。
1.6 医学临床教学质量评价表的设计及应用 评价方法以法律权利义务为核心,根据各主体义务范围和要求确定临床教学质量评价项目、评价内容,各评价项目分值应用分类权重法。根据被评价主体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评价表,其中临床教学综合质量评价表用于评价临床科室的教学质量,其评价项目包括基本条件(10分)、教学管理(20分)、教学质量(70分)。临床带教老师质量评价表用于评价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质量,其评价项目包括实习管理(25分)、带教态度(15分)、教学能力(15分)、教学质量(25分)、教学效果(20分)。实习学生考核评价表用于评价实习学生实习成绩,其评价项目包括护理理论(10分)、技能操作(10分)、护理文书(10分)、组织纪律(10分)、服务态度(10分)、工作能力(20分)、仪表着装(10分)、工作态度(10分)、学习态度(10分)。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进行描述。
2 讨论
2.1 顺式环节管理程序提高了医学临床教学管理效率 目前,我国医学临床教学大多引入临床路径理论框架来制定科室特异的临床教学路径,对进入临床科室的实习学生有计划、按程序管理提供了一定帮助。但是科室临床教学路径只是临床教学管理程序中的一个中间环节,医学临床教学不仅涉及临床科室的管理,还需要学校、病人、医院、带教老师、实习学生多主体参与的多环节的管理,为此有学者提出为临床教学工作引入外部评价机制,实际上临床实习是学校正常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实习单位是学校教学场所的延伸,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教育管理关系的性质并没有随着实践教学场所的转移而改变,所以,学校参与管理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本研究采用以启动准备告知和指导计划执行质量评价总结为主线的顺式环节管理程序,其中启动环节由医院、学校、实习学生签订三方合同,启动医院临床教学管理,三方主体权利和义务明确,特别是对通过学校与实习单位对侵权责任的约定,有利于保护实习学生这一弱势群体;准备环节要求医院为临床教学提供法定、一般性和约定临床教学条件;告知和指导环节要求在实习学生正式临床实践之前,由医院和临床科室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和指导,使学生明确临床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原则,以及应承担的义务和职责,帮助学生转变角色,以主动配合临床教学;计划执行环节要求带教老师严格履行带教义务,使学生充分享受教育的权力,防止临床教学中对病人侵权的事件发生;质量评价环节要求在每一阶段实习结束前,采取立体式考核评价对临床科室、带教老师教学质量进行考核,对实习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综合评定;总结环节对考核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随时调整教学方案,持续改进。由于顺式环节管理方法严密,管理工作环环紧扣,无缝隙,为临床教学中各主体自觉履行义务创造了条件,经临床应用实习学生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提高了医学临床教学管理效率。
2.2 以法律义务为核心的立体式考核评价模式使临床教学质量得到客观、科学评价 我国医学临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和对带教老师的评价两部分。评价方法已从单纯带教老师评价学生转变为采用双向评价、双向考核的办法。对学生和老师的评价从评价内容、评价时间、评价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对学生主要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进行评价,对带教老师主要从知识、技能、态度3方面综合评价。由于各评价工具大多是根据医院的临床教学特点而形成的,在内容和量表的评价方式上有相同之处,但又各有特点,尚缺少对量表的广泛性和权威性的分析。目前,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和临床医学教育管理的法规,赋予医院有救死扶伤和教书育人两个基本职能,必须完成医疗、教学、科研3项任务。本研究对传统临床教学质量评价模式进行改良,以法律权利义务为核心,根据国家对各主体义务范围和要求制订临床教学质量评价表。其中临床教学综合质量评价表从基本条件、教学管理、教学质量三方面对临床科室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在教学质量方面主要对临床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学生和病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等方面进行评价,使临床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控制;临床带教老师质量评价表注重对带教老师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评价,将临床教学计划完成情况、教学医疗不良事件和病人投诉纳入教学质量评价内容,有效维护了临床教学中实习学生和病人的合法权益;实习学生考核评价表除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还加强了对实习学生工作、学习、服务态度方面的考核评价,使实习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在临床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由于多主体参与,交叉互评,上下监督,多层面评价,使临床教学质量评价更为客观、科学。
一、建立完善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的必要性
留学生的学习是国家之间进行文化成果传播与交流的重要途径,留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从侧面表现出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水平以及教育理念的创新。近年来,我国高等医科院校中,临床医学专业的留学生不断增加,他们的学习理念和方法与我国教育人员所积累的教学经验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有可能降低他们的学习效率,使他们在对我国的教育、文明成果的理解方面出现一定的偏差,因此,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制定一套的完整保障监控体系,对留学生掌握临床医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测评,保障专业教学的质量。
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监控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对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成果的监控,教育人员也可以在进行教育质量评估的过程中,加深对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的了解,也可以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难点,并加深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帮助学生解疑答惑,使接下来的学习更加顺畅。
同时,在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的帮助下,学校的教学事务管理人员可以对留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思想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加强对留学生的日常管理,为留学生的后勤服务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促进我国留学生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等医科学校在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的建设方面都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成果。比如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的瑞康医院就形成了完善的教学监控体系,学生在学院的附属医院进行临床实践,由主治医生和相关教育教学人员一起,形成了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学生在临床中产生的疑惑和问题进行及时的解答和指导,并针对学生的临床实践表现对教学的质量进行全面的测评。为了保证这项工作的合理有序,相关教学人员制定了非常完善的管理制度,比如教师管理制度、教师资格认证、出科考核制度、岗前培训制度等。
二、在建设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为了有效的提高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建设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内容。
首先,体系的运作离不开制度的监管和保障,因此,高等医科学校的教学工作管理人员,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国家留学生存在的文化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严格、完整的规章制度,这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具有公信力和约束力的监控、管理机制。由于各个学校在发展历史、留学生教育事业开展情况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相关负责人员不可盲目照搬其它院校的构建经验,要依据学校实际的发展情况建立完整的教育管理机制,形成完备的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模式,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而言,这项工作需要医学院本身与医技学院进行充分的合作,医学院应主要负责留学生的教育教学方面的事务,比如理论教学、临床实践教学等。一级学院需要负责学生的后勤服务,比如为留学生组建专业的教学团队,负责留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事宜。
其次,为了保障留学生教育事业的稳步运行,学校内部应该加强对留学生教学管理团队的建设,比如三峡大学就形成了“分管校长-医学院院长-专业教学
主任”的留学生教学管理团队,为临床医学专业的留学生制定了完整的教学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并对任职教师进行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与考核。为了实现对留学生的扩招,提升高等医科院校留学生事业的发展水平,学校应当加强并深入的进行对外交流与合作,要为该部门招聘更多的对外工作人才,保证工作人员的外语能力和水平,形成专业的留学生事务行政管理团队,并制定严格的规范和制度,比如“留学生招生管理办法”“留学生守则”等等。 理论的教学同样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项重点学习内容,不能因为临床医学的实践特性就忽略了对理论的教学以及测评。为了保证理论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帮助留学生真正了解我国临床医学中的精髓,学校要对该专业的任职教师进行全面的任职资格审查。目前,我国大部分临床医学专业的对外教学都是采用全英语的方式进行授课,帮助实现交流无障碍的目的,很多具有丰富临床医学经验的教授因为英语能力存在欠缺,不能为留学生授业,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该组织这些教师为英语水平较高的一些青年教师进行定期的知识培训,在临床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可以采取双导师制度,对留学生进行培养和指导。目前,一些高等医科学校为了让优秀的临床医学教师全部参与到留学生教育实践中,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英语培训,比如派遣出国、组建英语强化班等等。
同时,为了实现对教师的教学质量的监控,检验留学生的学习效果,学校应该形成教学管理人员和资格教师的听课制度,该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系统的评估,参与听课制度的人员应包括留学生事务的相关领导、专业教学主任、资历丰厚的专业教师等等。为了实现对教学课程的有效检验,听课的频率和时间应该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最后,各个高等医科学校应该根据自己在临床医学方面的突出特点和优势,对相关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使用的教材进行适当的安排和调整,要让留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华医学的博大精深,学到最有用的医学知识。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实习医师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医学人才质量的关键环节。本文结合肾内科临床教学经验,对如何提高肾内科医学本科生临床实践能力进行初步探讨分析如下。
1.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医学生将临床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的重要时期。临床实践能力包括临床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操作能力通过不断练习提高熟练程度和操作水平,而临床思维能力是通过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对病人的病情变化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能力。通过临床实习可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但临床经验的积累必须靠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不断获取,医学生通过参加大量的临床实践来提高临床操作技能和临床诊治能力。而现阶段由于医患关系紧张和患者的维权意识较强,导致实习医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少,临床实践能力较差,部分实习医学生存在体格检査手法不规范、临床操作无菌观念差及欠熟练、临床思维能力较薄弱等问题,因此临床教学中应髙度重视对实习医师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2.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
2.1规范科室临床教学管理 目前,临床科室普遍存在临床工作任务重等问题,带教老师除了从事临床工作,还要负责教学工作,难免会疏忽临床教学,对教学难以做到尽职尽责,因此,建立规范的科室管理制度势在必行。规范的科室管理,首先要重视临床教学,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建立规范的医学生实习制度,合理安排师资力量,带教老师认真执行教学查房制度,定期进行临床教学小讲课。此外,临床科室应配备必要的教学模型和教学用具,提供肾内科常见手术视频,如肾穿刺活检术、腹膜透析管安置术等视频以及腹膜透析治疗的相关用具等。通过制定规范的科室临床教学管理制度,带教老师有章可循,可更好的开展临床教学工作。
2.2加强临床实习的岗前培训 由于部分本科实习生面临考研压力,以及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等,对临床实习工作不够重视,因此应加强临床实习的岗前培训,强调临床实习工作对实习生将来的医疗工作、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是培养优秀临床医生的重要阶段。通过加强医学生的岗前培训,使医学生端正实习态度,为将来更好的为病人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实习生进入病房后,常规介绍本专业的临床特色和工作流程,并要求实习生了解实习生管理制度、熟悉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和医疗核心制度、掌握各种医疗文件书写等。由于肾内科病房危重病人较多,而且病情变化大,如尿毒症患者住院期间可能会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因此要求实习生通过每天多次查房,及时处理各并发症的多种易感因素,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2.3定期举办学术讲座 定期举办学术讲座可有效地激发实习生的学习热情,开拓实习生临床思维。我院肾内科对实习生每两周举行1次由科主任主持的学术讲座,讲座的形式为幻灯片授课或阅读相关文献等。讲座的内容包括肾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原则,如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指南,狼疮性肾炎的病理分型、诊断和治疗指南,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慢性肾脏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等,同时介绍本专业当前国内外最新诊疗进展,使实习生熟悉与临床相关的新知识。
2.4提高临床查房质量 由于肾内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表现多样性,临床综合征多,病情复杂。因此,带教老师在进行临床查房时要求实习医学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细致观察,并对学生进行详细指导及讲解,尤其肾内科的特殊操作,如肾穿刺活检术、前臂动静脉内瘘术、腹膜透析管安置术等,并通过详尽的病例分析,理清疾病的主次,强调肾内科疾病的完整诊断,如肾病综合征的完整诊断应包含病因诊断、病理诊断、功能诊断、并发症等。通过处理常见病情,在诊疗过程中不断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帮助学生逐步积累临床经验。
2.5坚持教学查房和疑难病例讨论 由于肾内科疾病的临床表现、病理表现及病情复杂多样,通过教学查房可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使实习生基本掌握肾内科常见疾病的诊疗原则。如在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教学査房中,由主管实习生汇报病例,带教老师围绕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改变、病理表现、并发症、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等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阅读患者的肾脏病理片,熟悉各种病理类型的特点,最后讲解学科的新进展、肾穿刺活检术的相关知识等。此外,每两周举行1次疑难病例讨论,通过疑难病例讨论,让实习医师熟悉肾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同时通过鉴别诊断了解内科其它系统疾病的诊治原则。
2.6严格执行出科考核 实习生临床实习期满进行出科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病历书写、全身体格检查、换药术、胸腔穿刺抽液术、腹腔穿刺抽液术、骨髓穿刺术等。要求每位实习生必须手写大病历2份,病历上交总住院医师后,总住院医师认真修改、点评,并作为临床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带教老师通过体格检查及临床操作考核,能够发现实习生的不足之处,并且及时纠正错误。通过不断强化基本技能操作,使实习生为以后顺利进行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小结
临床实践教学是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手段。由于肾内科疾病诊疗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为使学生在较短的实习期间提升肾内科临床实践能力,首先临床科室应髙度重视实习教学工作,带教老师认真负责,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医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和高质量的医学人才做贡献。
1 目前中医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
自从我国高等教育普遍扩大招生规模以来,教育资源不足与扩招的矛盾日益凸显,对于以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的高等医学教育来说,临床教学资源紧张的状况尤为突出,中医临床教学更是如此。同时,中医临床实践与中医理论教育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社会需求与中医教育供给还存在不适应、不协调;中医人才培养模式该如何创新的问题也逐渐显现[1]。多年来,我国高等中医教育虽然强调“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但仍未完全摆脱“基础课—专业课—临床实习”三段分割的传统模式,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作为临床实践教学中的两种主要形式,一般均采取独立的整时段,与理论教学在时间上相分离。以五年制本科为例,教学实习一般安排在三年级第一学期结束后,时间为2~3个月;毕业实习通常安排在四年级第二学期至五年级第一学期,时间不多于12个月。而课堂见习一般只有少数临床课程在其它时段会安排一次或几次。总的来看,实践学时大约占理论学时的四分之一或略低,实践远少于且滞后于理论学习[2]。并且,后期临床实践教学一般分散在各个实习基地进行,承担教学任务各医院的条件、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难免存在差异。在整个教育环节中,相对来说这是最不可控的一部分,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来说,又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3]。由于受到临床教学条件和师资水平差异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临床教学与理论教学在教学内容和目标等方面,很难保持前后一致,临床教学效果往往受到影响[4],从而有可能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判断能力较差,社会适应能力不足和人文精神欠缺等问题的出现[5]。
2 学校与医院联合创办非直属临床医学院的模式
为缓解高等医学教育扩招与临床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加强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提高高等医学院校的办学质量与效益,在附属医院的数量和床位不能满足教学规模的情况下,我国不少医学院校,如南京大学医学院、第二军医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积极吸纳非直属附属医院优质教学资源,建立了非直属临床医学院,尝试学校与医院联合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之说以称之为非直属临床医学院,是因为它在体制上不同于附属医院,与高等医学院校不存在隶属关系。但是,它在功能上与临床医学院相同,与高等医学院校建立了稳定的教学协作关系,承担临床课程的全程教学任务。除此之外,非直属临床医学院还必须是三级甲等医院,并且须经省(市)级卫生、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
我校于2012年在非直属附属医院深圳市中医院建立了“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临床医学院”;2013年,在深圳临床医学院开设中医学专业“深圳创新班”,利用非直属临床医学院探索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该班学制五年,前两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城校区学习,后三年在深圳临床医学院学习。到深圳后,实施全程本科生导师制培养,从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诸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与创新,尽量减少课堂教学时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做到“早跟师、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培养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的医学专门人才。这样,利用非直属附属医院得天独厚的临床教学条件和氛围,对学生进行中医经典和临床课程的教学,有效地促进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的结合,有助于学生对枯燥经典理论的理解,并身临其境地感受临床氛围,加深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培养中医思维和医患沟通能力,非常有利于中医人才的临床实践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3 学校与医院联合办学的优势
学校和医院各自独立办学虽然各有其固有优势,但从教学过程的整体要求上来看,两者条件均欠完善,学校相对封闭的教育环境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医院在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能力上相对欠缺;学校与医院联合办学,可以把两者的条件有机结合起来,扬长避短,优化办学条件,在整体上产生“1+1 > 2”的效应,进而在整体上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条件保证。中医教育具有理论体系独特、实践性很强的特色。封闭的学校教育很难体现这一特色,而医院“真刀真枪”的教学条件和环境,有利于学生培养中医思维,提高实践能力,体现中医教育的鲜明特色。同时,学校与医院合作办学能提高办学规模,增强人才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此外,办学双方在其它方面也可以相得益彰。学校从医院直接了解到市场信息和专业发展的第一手材料,增强服务意识,开阔教改思路,为教师进修、实践和调研找到基地;医院与学校联合办学,可通过教学相长,促进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的提高,并利用学校在医疗、教学和研上的优势,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提高医院的医、教、研水平,增强在市场竞争中的整体能力,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全面发展[6]。
4 非直属临床医学院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热爱麻醉学专业临床教师首先要树立牢固的麻醉学专业思想,强调麻醉医师是手术患者生命的“保护神”,加强对医学生责任心和使命感的教育。
具有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和技巧临床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包括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灵活处理问题能力等。注重对教师教学组织能力的培养,教师采用开放型的讲课方式,及时向医学生反馈教学评价的结果,经常向医学生提出开放性的思考问题,鼓励医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督促医学生之间进行小组式的相互学习、讨论等,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选择合适病例进行临床麻醉学教学示范医学生刚进入麻醉科,对临床麻醉操作较陌生,绝大多数人未进行过相关操作,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教师要耐心、细致地讲解要领,手把手示范,并详细介绍操作过程、操作难点以及可能出现的情况。教师熟练的麻醉操作会让医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同时,教师要督促医学生及时掌握操作要领,对不规范或不准确的操作,指出并讲解可能导致的并发症,加深医学生的印象。
临床麻醉病例讨论临床病例讨论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深受师生欢迎。教师选择合适的临床麻醉病例提供给医学生,要求他们利用教科书、医学杂志、网络等查询相关信息,在固定的时间如每周四下午进行两小时的病例讨论。就麻醉准备、麻醉方法的选择、麻醉期管理及围手术期麻醉处理等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由教师掌握讨论的方向和深度,结束后进行总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重视教学模式的改进
临床麻醉操作多,风险高,实践性强。它既包含有基础医学各科中有关麻醉的基础理论,又需要广泛的临床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因此,临床麻醉学教学模式与其他课程有很大的不同,除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外,还要求其掌握各种操作技能。在临床麻醉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从理论上阐明概念,还要以生动、形象的授课方式,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PBL和TBL教学法各有所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灵活运用。
多媒体教学以计算机为载体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正改变着学校的教育模式和学生的学习过程。针对医学生特点,通过让其观看各项操作的多媒体课件增加直观经验。PPT教学在临床麻醉学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简单且条理清晰,但并不直观。综合应用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影机、投影仪、LED等多种设备,可增强学生的感官感受。
一对一带教在麻醉学临床实践教学中,实行一对一带教制度。临床教师带领医学生完成术前访视、麻醉前麻醉机检查、麻醉前器械准备、品准备、麻醉诱导、麻醉管理、PCA镇痛及术后回访。要因人施教、循序渐进,使医学生逐步掌握麻醉操作技能,积累临床经验。2.3专题讲座结合医学生在临床麻醉学实践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讲座。安排高年资临床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进行讲解,结合基础与临床、国际学术前沿与国内进展,使医学生拓展理论学习的视野,拓宽临床知识面,深入到临床实践中。
重视教学信息的整合
教学信息包括临床教学的实践全过程,其中,最能反映教学信息融合的是临床教学质量评价与临床教学反馈[3]。
1.1学分制管理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学分制是指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弹性教学管理制度,即以学生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作为毕业标准和获得学位资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它是以选课制为其核心,其本质特征为学习时限的灵活性、学习内容的选择性、课程考察的变通性和培养过程的指导性。学分制是一种先进的制度,它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教育质量观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因而是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必然趋势。
1.2学分制管理符合个性化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需求都是由市场来调节的,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实行的“双向选择”制度,因此,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医学教育必须符合市场需求,提高应对能力。实行学分制后,学校和学生个人都具有较大的自与自由度,学校面向市场根据人才需求自主招生,设置专业,制定教学计划[1]。学生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并结合自身的情况以及自己的爱好自主地选择所学专业和学习年限,实现个性化培养。
1.3学分制管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现代教学管理发展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和“服务学生”的管理新理念。学分制是以学分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可以从实际出发,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进程,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学分制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管理模式,它尊重学生个性和自由,为学生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发展自身,对自己负责,其培养模式符合新世纪对人才的基本要求[2]。学分制的最大特点是突破学年限制,学生只要修满规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这样,既使一部分有能力的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学业,也可以使能力较弱,或者需要中途停学的学生,将学习年限适当延长。目前,学分制主要运用在综合性大学中,我们应当大胆地借鉴学分制在综合性大学的成功应用经验,在医学院校中引入学分制。
2学分制在我校临床专业的应用
因为医学院校是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为主,专业针对性强的院校,所以,我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2005级开始在全校范围内试行以学年制为基础,以选修课为前提的学年学分制,既保留了学年制计划性强、专业分类严密完整的特性,又吸收了学分制的某些长处。并且制定《学生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以保障学分制的顺利实施。
2.1课程设置我校各专业教学计划内开设的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学分比例原则上为9∶1。其中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实践教学中所列必修课程;而选修课包括要求本专业学生掌握的指定选修课和可选择性修读的任意选修课。我校各类学生均实行学年学分制,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对于在规定学制内难以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生,允许其延长学习的时间。而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分为五年制临床医学和七年制临床医学。根据学校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其在校最长年限不得超出其学制三年。
2.2平均学分绩点制学分只能体现学习量的多少,而绩点能体现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为了体现学生水平的差异性,我校采用了平均学分绩点制(GPA,GradePointAverage)衡量学生学习质量,全部课程都参与GPA计算,但过程中(IP,InProgress)、缓考(IC,In-complete)成绩不参与GPA统计。绩点制,又称积点制,是指用以显示学生每门学科专业学习成绩的质量,以及学年和毕业总成绩质量的一种计算方法[3]。平均学分绩点表示学生在某一学习阶段的学习质量,它等于学生在某一学习阶段所得的各门课程学分制绩点之和除以所修相应课程学分数之和。由此可见,学分绩点制有利于客观评价每个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为选拔三好学生、评选奖学金和推荐免试硕士生等评优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2.3编级为便于教学管理,我校对在校学生实行编级管理。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基础医学课程中:当前学年修满的课程不满累计学年应修课程的课程学分总数的学期数之一(如第一学年,应修满总学分的1/2;第二学年,应修满总学分的3/4),不予修习高一年级课程,其学生管理编入下一年级。其中,五年制或七年制学生第八学期结束时,累计未修读与不及格的应修课程学分之和达到教学计划规定前四学年安排的应修课程学分总数的1/8者,不予修习高一年级课程,其学生管理编入下一年级。我校实行进入毕业实践环节资格制。凡在进入毕业实习前,累计未修读与已修读但未取得学分的必修课和指定选修课的学分总数,若达到或超过教学计划规定的毕业总学分的1/10或者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考核不及格(补考后),没有资格进入毕业实践环节,学生管理编入下一年级。在专业学制规定的年限内,未取得规定的毕业总学分且未达到退学规定的学生,可向学校申请延长修业期,其学生管理编入下一年级。
2.4退学在实行学分制管理后,对于在某一规定时间内未达到要求或者违背了相关情况的,应当予以退学。我校在实行学分制管理中,常常出现以下两种情况,被予以退学的:①未经请假或请假未被批准离校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者。②在规定最长在校年限内未取得的学分超过教学计划规定的毕业总学分10%者。
3实行学分制管理存在的不足
临床医学专业知识和能力的积累与实践时间长短是紧密联系的,并且医学院校的教学资源配置及管理模式也与综合性大学不同,因此,实施完全学分制尚有一定的困难。
3.1医学课程的本身特征决定了选课的局限性在医学院校实施学分制,由于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门数多,必修课多,学时量大,决定了医学院校的必修课程不可能压缩太多,而且选修课程的数量受到一定的限制,医学院校教师的专业性强、专业面比较窄,在医学院校特别缺乏人文、法制、理工等方面的教学人才,因此开设选修课时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对开出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选课还存在一定困难,学生选择范围就比较有限。
3.2基本教学配套设施不够健全医学学分制下,对学校的教学配套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有完备的选课系统与教务管理系统,以及足够的教室、开放的实验室、充足的图书资料和良好的后勤保障设施。但是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经费紧张、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教学硬件设施资源的短缺,给学校的教学投入带来困难[4]。
3.3基本教学配套制度不够完善由于深受传统学年制管理模式的影响,学分制管理模式下的弹性学制给教学管理带来一定影响,在教学管理中教学任务安排、选课、考试安排、教学实践等各环节工作带来不同程度的复杂性,增加了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此外,招生人数、招生专业和专业方向的增加导致的各专业培养计划的细化,以及教学场地的缺乏也给教学管理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困难。因此很有必要加强基本教学配套制度的完善。
3.4专业教师知识结构不够全面在医学院校实行学分制,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要求,而且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我国高校存在着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教师自身的知识面比较狭窄,特别是医学院校临床教师,由于临床分科较细,长期从事某一专业,缺乏跨学科教学的能力,同时医学专业教师往往人文学科知识缺乏。而人文社会科学教师往往对医学科技知识知之甚少,讲课联系医学实际较少,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吸引力。
3.5重修与临床专业学生学习时间紧的矛盾如果学生有课程考试不及格,传统的学年制管理模式的做法是补考,而我校实行学年学分制后,区分不同的情况分别处置:对于必修课和指定选修课不及格者经一次补考后仍不及格者应当重新学习。任意选修课不及格者可以重新学习,也可以改修。学生补考后无论哪门课程不及格,均须跟随下一个年级重新学习,考试合格后才能取得该课程学分。但医学生特别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临床课程设置多,临床实践时间长,多数学生只能是自学或间断听课,从而增加重修学生的压力。学生无瑕重修,难以做到重修取得的学分与其获得知识成正比。
4建议与意见
针对我校学分制在我校临床专业实施所遇到的问题,我们查阅文献,访谈相关人物,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优化课程设置,进一步扩大选修课比例在不影响临床能力培养的情况下,减少某些必修课程学时数,让学生有较多的自主支配时间,予以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与需求参加其他学院的课程。同时增设多门人文社科、专业基础和专业拓宽任意选修课,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社科教育。另一方面,加强新课程的开发,积极开设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课程,为学生的选课提供较宽广的范围。
4.2打通校际通道,实现跨校选课,互相承认学分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我们应当打通校与校之间的壁垒,地域相近的学校可以互开选修课,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选课[5],学分相互认可。本校无条件开设的选修课,允许至相邻学校选修,学分回校得以承认,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学院内部,各院系之间更应做到课程向全校学生开放,打破专业、年级的界限。我校新区位于福州市新开辟的闽侯上街大学城,邻近有7个高校。大学城内的各所高校可建立各校之间的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建立开放、灵活的学籍管理制度。所有课程在师资和教室容量允许的情况下,都可逐步对外开放。学生在教学计划内进行的跨校选课按学分收费,费用可由学生所在学校进行校际结算。
4.3建立配套管理制度,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推进学分制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建立与学分制适应的运行机制,更需要教务管理、学生管理、人事管理、后勤管理等管理部门的配合和支持,以保证学分制的有序实施。因此,学校应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和临床教学二个阶段,逐步完善一系列与学分制相配套的管理制度。教学管理队伍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分制的实施,所以,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加强临床教学管理及后勤部门的培训,增加服务意识,以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学管理队伍,为学分制的实施提供有利保证。
4.4改善基础设施,确保学分制的实施丰富的教学资源是实施学分制的物质基础。在政府投入不可能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走自我发展之路。改变以往单纯由国家投资办教育的局面,走教育、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办学模式,努力培育科技产业,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为学分制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争取社会各界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的支持,在长期有效的合作中为学校的教育教学争取必要的经费援助和实践教学基地,丰富学校的教学资源。例如我校今年增加了4个非隶属附属医院,充分发挥这些医院人才和智力优势,丰富了临床实践资源。
4.5加大师资培养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分制的实施,提高了对教师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教师只有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学习,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才能提高开课能力,增强任教课程的吸引力。首先,学校要积极引进高学历、高水平、高素质教师到高校任教,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其次,鼓励在职教师脱产外出进修与培训,拓宽专业知识面。还有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师资整体水平。
4.6加强临床实践阶段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