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人际与交流

人际与交流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15 18:15:0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人际与交流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人际与交流

篇(1)

(一)观念上的误差,忽视人际技能提升

调查中,尽管许多学生意识到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并没有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对人际技能进行有意识的提升。他们认为人际技能无需进行专门的学习与训练,它是一种能够自然而然掌握的东西。这种错误的观念从根本上抑制了个人人际技能的提高。人际技能有利于信息的获取、思想的交流、个人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良好的人际技能能造就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良好的人际技能是顺利进入社会的保障,也是社会对该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

(二)交流方式不科学,缺乏交流技巧

科学的交流方式和合理的交谈技巧是人际技能的两项重要指标。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很多工商管理应用人才的交流方式都存在不科学性。调查结果显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越来越多地倾向于利用网络和手机来进行交流,而面对面的交流却越来越少。他们认为面对面的交流会让人产生害怕或羞怯的心理,给人不自然或者尴尬的感觉。但是网络和手机这样的交流方式很多时候都局限于文字的交流,对形成良好的交流技巧造成了极大的阻碍。除了方式的不科学,缺乏合理的交谈技巧也是一个突出问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39.6%的学生觉得自己不知道如何与人交流。很多学生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人交流时总是显得不知所措,不懂得灵活变通。

(三)以自我为中心,存在交流障碍

当前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属于90后独生子女,因此他们也有着90后的鲜明个性——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从小在父辈的呵护中成长,有的甚至是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和包容,做事往往只考虑自己,总是以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为出发点。他们总是认为别人应该按自己的意愿来行事,喜欢把他们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不懂得换位思考,不善于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由于这种自我心理的存在,很大一部分工商管理学生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喜欢被动地等待别人来与自己交流,甚至在交流的过程中表现出对别人的不尊重。这些都构成了他们人际交往的重要障碍,非常不利于人际技能的提高和人际技能素养的养成。

(四)交流经验不足,缺乏锻炼平台

人际交往技能同样需要在实践中去获得,并在实践中得到提高。目前工商管理专业不仅在课程安排上没有给予学生足够多的人际交往指导,学生无法系统地学习人际交往的技能,而且也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互动式的人际交往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与人交往的重要性,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学生一旦没有正确的引导和合适的平台,他们的人际交往会成为零散的和不合理的活动,甚至有些学生会由于性格的原因放弃本可以交流的机会。总之,由于没有足够多的锻炼机会,导致学生交流经验的缺乏,使学生无法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技巧,以及养成良好的人际技能素养,所以在交往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当的行为而影响人际关系,或是语言表达能力欠佳、表达不妥或是词不达意而让人误解,给人际交往造成不好的影响。[3]

二、工商管理应用人才人际技能素养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大学生的人际技能素养的高低。生活在相对富裕家庭的孩子,由于长辈们的溺爱,性格高傲,自认为高人一等,在人际交往中根本不屑于与其他人交流。而处于相对贫困家庭中的孩子,由于自身条件的影响,在人际交往时则会表现出自卑心理,独来独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和人际交往。因此,不同的家庭氛围造就不同的人际交往的性格与偏好。

(二)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人际技能素养养成的重要因素。学校能否为学生创造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交流平台、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交流的无障碍性与和谐度、学校对学生人际交往的控制力度等等,都会影响学生参与人际交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一个良好的校园人际环境下,学生不仅乐意与人交流,获得交往的满足感,而且能够在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交流技巧,不断提高人际交往的技能。

(三)性格类型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性格类型包括外倾型、内倾型和介于两者中间的混合型。外倾型的学生开朗积极,喜欢各种社交活动,善于与人打交道,拥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内倾型的人害怕与人交流,不善言谈,不愿参加各种活动。混合型的学生,在熟悉的人面前开朗活泼,但在陌生人或与自己交流不多的人面前则表现得比较沉闷。不同性格类型的人的人际交往能力不同,性格的差异性也让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呈现出缤纷的色彩。调查发现,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这也是专业的需要。

(四)沟通方式

沟通方式在人际交往中也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沟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每种沟通方式都有优缺点,比如面对面的交流可以传达及时的信息,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缺点是无法表达更加详细和完整的信息,以及容易让人产生畏惧感和不自然感;而网络交流方式虽然可以避免畏惧心理,但是容易拉大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正是因为沟通方式的差异性与局限性,在不同的场合和时期,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要想与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需要我们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工商管理人才将来从事的是在不同场合与不同类型人打交道的工作,所以,只有能够灵活地选择沟通方式,才会获得他人的尊重,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三、工商管理应用人才人际交往素养的强化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趋向物质性和实用性。很多学生在与人交往时,都抱着功利性的目的,重利轻义,真实的情感和友谊不被重视。这种唯利是图、一切以自身利益为中心的价值观直接影响了其人际交往观,造成了一切以利益为纽带、缺乏真正温暖的人际关系的局面。所以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观。人际交往中不仅是利益的交换,更是情感的交换,我们要教导学生尊重人性、关注他人、平等互助、真诚交友,享受人际交往中的快乐,让别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也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

(二)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

积极乐观的性格会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豁达的生活态度会产生无限的魅力,吸引别人与自己交友。积极乐观的性格和态度不是天生的,需要通过后天培养。学校要经常督促学生阅读一些相关书籍,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学生消除自卑感,增强信心,敞开心扉,开心地去与别人交流。要引导他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和朋友,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在人际交往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人际技能。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消除其心理障碍,改善他们的羞怯和交流恐惧心理,提高他们的交友信心、乐观心态和开放程度。

(三)培育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

人际交往技能是一种包含言语交流、非言语性表达、倾听、识别团体特征、情绪协调等多种技能的规则复杂、特征显著的社会技能。与人交往是一门很有艺术性的学问。学校可开设一些有关人际交往的课程,给学生系统地传授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有针对性地定期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的培训,开展一些素质拓展活动和知识讲座。另外,督促学生去学习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

(四)加强实践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掌握人际交往的各种技巧,并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增强在人际交往中的信心和勇气。学校可以多开展一些知识、技能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运用所学,促进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在活动中,对于人际交往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进行一些有效的指导。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外的实践活动,接触社会,和不同社会地位、生活在不同社会环境中的人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优点,掌握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更适合自己的交往方法,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五)完善学校和家庭教育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接受的学校教育都是应试教育,这也造成了很多学生智商高、分数高,但情商和人际技能却较低。人际技能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即从幼儿园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评价一个学生不仅要看其成绩,更要看其综合素质。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日常交流。高校可以开展人际交往的系列活动,在期末的学生测评中加以适量的人际交往知识,把学生的综合人际交往能力作为期末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关于家庭教育的完善,首先要让父母选择科学的教育方式,不能一味地让子女读死书刷高分数,要注重子女的素质教育。父母还要加强和子女的沟通,要主动与孩子进行交流探讨,增进彼此的了解。只有通过相互沟通了解,才能形成相互之间的和谐关系,让子女享受到和谐人际关系的乐趣和必要性,促进其加强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结语

篇(2)

一、现代远程教育中人际交互的作用

1、人际交互有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当学习者有机会与其他学习者或教育者对学习的知识进行交互时,他们就有机会在其内部对知识共同建构、共同分享,去理解正在学习的知识。网络广阔的传播范围增加了异步协同学习的机会,大大加强了交互效力,使学习者彼此的差异得到了互补,拓宽了思想领域,深化了认识,广泛开发了智力与非智力资源,产生了更大的学习效绩。

2、人际交互有利于学习者能力的培养远程教育中的人际交互给学习者提供了获得学习同伴和教育者激励性支持的机会,同时支持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小组、小组与小组间的交互,这样有助于发展他们敏锐的判断力、参与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具备解决偶发性问题的能力。

3、人际交互影响学习者的情感、态度和自我观念教学中的人际交互水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者对教育的态度,学习者之间的交流能够减轻学习者“孤军奋战”的孤独感,促进学习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师生间的交流让学生感觉到教育者的关注,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二、现代远程教育中人际交互的特点

1、人际交互层面的广泛性常规学校教育中,学习者的人际交互往往局限于实际生活的狭小圈子内,难免会受到种种约束和限制。现代远程教育中借助于网络的人际交互使学习者足不出户便可以与远程教育机构中的教育者和在年龄、能力、社会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的众多学习者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

2、人际交互的中介性常规学校教育中的教育者和学习者处于同一个课堂中或同一物理空间中,他们之间的人际交互主要是面对面的,是一种“人—人”的形式。现代远程教育中师生准永久性分离的特点使得师生之间和学习者之间的人际交互形式发生了变化,由“人—人”的形式转变成了“人—媒介—人”的形式。媒介在远程教育中的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起着中介的作用,是人际交互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

3、人际交互的民主平等性现代远程教育是以网络为依托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因此网络的一些优势可以在远程教育中得到体现。网络在结构上是无中心的,在每一个节点上信息的传递都是平等的,这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民主平等的人际交互氛围。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学习者可以畅所欲言,减少了人们在真实的社会情境之中进行交往的许多压力与顾虑,为人际交往创造了一个宽松的氛围。

4、人际交互中情感交流的缺失性传统课堂教学中,教育者和学习者之间面对面语言的沟通,身体语言、面部表情等其他非语言信息的交流都有效地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而在远程教育中由于这些情感交流形式的严重缺失,使得知识和情感的交流不再是师生、生生交流系统的两个平衡点,造成了容易达到的知识交流和难以达到的情感交流处于失衡的状态。

三、现代远程教育中促进人际交互的策略

1、教育者要及时引导并积极参加人际交互活动参与远程学习的学习者一般是分散在各地的,他们不能像传统课堂教学那样,生活在同一个校园中,在共同的生活中相互了解,慢慢地建立起各种社会和私人的关系。他们只能通过网络来建立联系,教育者的正确及时引导对学习者之间建立关系和交流的顺利进行是必不可少的。另一方面,教育者和学习者间的交互也是远程教育中人际交互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教育者不仅要及时引导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活动,更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者之间的人际交互活动。

2、学习者要学会使用网络通讯工具进行人际交互活动现代远程教育中,网络是学习者将来获取信息和交互的主要工具,学习者应熟练掌握网络所提供的各种通讯工具,才能更好的进行人际交互活动。

3、学习者间要建立共同的经验无论是常规学校教育还是远程教育,教育者和学习者都要以共同的经验为教学的基础。远程教育中的学习者通常是异质的,他们在年龄、能力和社会背景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建立共同的经验对开展协作学习非常重要。

篇(3)

[关键词]人际交往 人际关系 新特点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7-0256-01

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接触,在心理上或行为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透过人际交往人们可以进行思想和情感的沟通,表达情感与需要,交流经验与技能,人际交往能力对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不仅影响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初步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在不断完善,与此同时,网络技术、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在不断进步,这些变化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生身心发展,同时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通过比较总结,得出以下五方面新特点:

第一,大学生扩大了人际关系范围。以往的大学生更注重校园内部的交往,更多的关注同班同学之间以及同乡之间的交往,人际关系网比较单一。随着社会的进步,他们不再局限于班级间、同乡间及校友间,而是把交际范围扩大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交流内容已经不单单是学习和生活方面,还涉及到情感、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内容。与此同时,随着大学生心理的迅速发展,他们的人际关系群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单纯和学校的同学、老师交流,而是和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不同深度的交流。

第二,大学生的交流方式更加现代化。与以往的面对面、书信交流相比,现代大学生的交流方式更具现代特色,他们积极参与各种文体活动、联欢晚会。随着科技及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机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手提电脑成为大学生交流的一种工具,校园附近的网吧也是琳琅满目,这使得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便利。大学生们除了面对面的交流外,更多的通过短信、微信、电话、网络等现代化的手段进行交流,让大学生之间的交往更加便利省时,突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第三,突破了性别的局限。现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不单单局限于同性之间,他们开始逐步加强与异性间的交流。以往一提到异性间的交往,首先想到的是恋爱关系,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异性之间的友谊也越发普遍起来,异性之间的友谊更真诚,更加能体现出互助和友爱,交流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更加开放和多样化。

第四,交友的目的性加深。大学生交友本来就是存在目的性的,他们有的是希望通过交流获得更多的知识,增长更多的见识,有的是为了交流情感,满足生理或心理的需求。大学生是一个相对单纯的群体,他们的目的多是增长知识、丰富生活。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上各种诱惑不断出现,利益问题、拜金问题不断出现,使得大学生的思想不再那么单纯,传统的思想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利益问题逐渐渗透到大学生的交往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生活和发展,他们交友的目的不再单纯,功利性有所加深。他们开始寻找对自己有帮助的人群,结交能够对自己人生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的人,有些女同学甚至为了生活得更好、社会地位更高,与社会上的一些人士保持不明智的关系。

第五,贫困学生的交往程度变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大学生的交往越来越具有目的性,他们更多地交对自己有用的人,而忽略了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贫困学生。这些贫困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人际交往同样存在着强烈的渴望,但是由于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加之其他同学交往意识的弱化,他们没有勇气去结交朋友,因而备受压抑,处于被动状态,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际交往成功与否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因此,社会、学校及家庭应该重视这一问题,要顺应时展的潮流,与时俱进地采取合理的举措,帮助他们攻坚克难,引导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树立健康的交友理念。

为了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交友理念,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无论是社会、学校及家长都有责任参与到这一行列中来,针对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体现出的新特点制定相应的引导措施。要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理念,首先,必须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积极的东西要继续传承,而对于功利性问题,要培养他们奉献的人生观,处理好交往过程中的利害关系,摆正交往过程中的角色定位,正确认识自己,尊重对方,用平常心来处理人际关系,这样大学生才可以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掌握生活的技巧。对于贫困学生来说,应该鼓励他们走出自卑的阴影,快速融入到大集体中,同时,也需要其他同学伸出友爱之手,更多地接纳他们,帮助他们改变被动状态,走出阴霾。

【参考文献】

[1]尚英姿.大学生异往的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0.

[2]邱泽奇.社会学理论的结构[M].华夏出版社,2001.

篇(4)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network emoticons as research object, analyzes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causes, communication func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network emoticons.

关键词: 网络表情符号;历史沿革;特点;成因;传播功用;发展趋势

Key words: network emoticons;history evolution;characteristics;causes;communication function;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6-0200-02

0 引言

网络聊天对于现代人来说已不再是陌生的概念,对于更多追求自由、张扬个性的年轻群体来说也许早已是再惯常不过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网络聊天是一种以文字交流为主要手段的人际传播。仅仅是简单的键盘敲击,人们便把自己的话语变成电脑屏幕上的一行行文字,用以表达自己的意见思想,甚至还可以利用音频、视频的技术手段实现彼此的“面对面”交流。借助网络聊天,人们在物理空间之外的虚拟世界里获得了更多全新的人际传播体验,得到精神与心理的满足,实现了新的自我认知。在网络世界中,网民们还拥有自己创制的一套有别于文字的独特符号,用以模拟现实世界人际交流过程中的神情体态。由于该符号一开始以人类的各种表情形态出现于网络世界中,故通常人们将之称为表情符号或脸谱符号。本文以网络表情符号的概念为准,并以此为研究对象,对网络表情符号的发展趋势进行系统分析。

1 网络表情符号的历史沿革

网络表情符号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从1982年被美国人卡耐基·梅隆大学研究人工智能的斯科特·法尔曼教授在大学的电子公告牌上用“:-)”这个符号表示笑话,用“:-(”表示需要严肃对待的问题。这样,网络使用者就能避免网上交流产生的误解。从此网络表情符号得到了迅速普及和使用。

西方式的表情符号要将脸拧转九十度才看得明白,所以当表情符号传到日本后,日本人将它发扬光大,发明了另外一种横式的表情符号:利用“*”、“^”、“-”等符号作眼睛,“_”、“.”、“o”等符号放在中间成为口部,做出^_^、*_*、^o^、^_~之类的笑脸,也有在笑脸旁边加上别的符号作为修饰物,表现更为丰富的表情,如-_-|||表示类似日本漫画中尴尬的面部,-_-b表示人物脸上滴下汗水等等。在日本,网络表情符号被称之为“颜文字”,指用文字或各种线条、符号等组成的图画。颜文字创造出来的各种表情比之前的更加生动活泼,让人不得不惊叹网民的聪明和智慧。

现今,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手机短信的通行,表情符号被大家广泛接受。但鉴于各民族、种族之间文化背景的差异,各种符号在使用过程中又不免会出现意义模糊的现象。于是,出现了图形表情、动画表情、特殊字体以及聊天背景等更为丰富生动的专门化表情符号形式。归结起来,网络表情符号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1.1 符号阶段 主要是各种符号组合成的表情符号,这样就形成各种抽象化的表情脸谱。网民们对此还做了一个分门别类地划分:

①动物篇

>=< 鱼骨头;

(=^ ^=) 猫

[。。] 螃蟹;(ˉ(∞)ˉ) 猪;(: 水母;

②问候篇

p( ^ O ^ )q 加油!;ㄟ(??) (??)ㄟ 去哪里呀?;(((m -_-)m 鬼~~~

③动作篇

(ˉ ^ ˉ ) 当然!;z( U__U )z 可恶…(手扠腰);(>_

( +_+ ) 刺眼!;(x___x) (昏倒)

④表情篇

(?_??) 什么事啊?;(≥≤) 感动~;( o ) 目瞪口呆;

( *>.

1.2 图形阶段 最初人们在进行聊天的时候只能使用文字交流。但是随着QQ软件支持自定义表情后,各种表情的创造如雨后春笋般增加。与早前的表情符号相比,现在的表情符号更加形象和生动。但一组卡通、一幅图画的意义有时会不太明确,需要一定的文字进行说明,这就是图形与文字结合的表情符号形式。

2 网络表情符号的特点

2.1 形象性 网络表情符号实质上是一种象形符号,所以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形象性。通过运用象形特征很强的示意符号,网络表情符号能生动地再现网络聊天中传受双方喜怒哀乐悲苦的各种神态、体态。无论是符号阶段还是图形阶段的网络表情符号都具有直观可视,视而见意,一目了然的形象性特征。

2.2 情感性 基于网络表情符号的主要功能在于模拟现实生活中人际交流神情体态,用来集中表现人类的喜怒哀乐等情感情绪状态,所以,毋庸讳言,网络表情符号天然地具有情感性特征。

2.3 辅 其一,辅指网络表情符号不能脱离文字进行单独的意义表达。网络交际,不可能完全由表情符号来完成,脱离了文字,表情符号的意义表达是不明确的。其二,网络表情符号在网络人际交流中发挥的是辅助文字交流的作用。在现实交际中,交际双方除了语言表达外,还需要采用非语言的手段进行辅助。比如,通过面部表情来传递思想,因此在网络中双方也需要一种特殊的形式来表达,例如,通过一系列具有感情意义和形象色彩的表情符号来辅助文字交流,使交际双方得以更好地认知彼此,推进沟通。

3 网络表情符号产生的原因

3.1 交流中的电脑化、键盘化 作为一种交流符号,网络表情符号是伴随着电脑使用的普及而出现的。也就是说,表情符号的出现依赖于交流的工具——电脑和键盘。换言之,交流中的电脑化和键盘化是网络表情符号产生的基础。

网络交际的中介主要是电脑,操作工具也是以键盘为主,主要以文字进行交流,但是交流的表情神态却很难同时体现出来。为此,网络表情符号便在网络中流行开来,最后形成一种固定的交流符号。

3.2 亲近性和个性化表达的要求 与现实世界中的人际交流相比,网络人际交流的优势在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人与人交流的自由性、匿名性;劣势在于交流手段的有限性。那么,在扬网络人际交流之长的同时,如何避其之短呢?如何回避单一文字交流的呆板乏味呢?对现实生活中人际交流优势的模拟成为一种必然的考虑。网络表情符号正是应此而生。丰富生动的表情符号能再现交际双方的嬉笑怒骂,在增添交流情趣性的同时,也在冰冷的虚拟空间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增进了双方的亲切感和相互了解,推动了交流的深入和对彼此个性特点的认知。

换一个角度讲,如果一个人只有语言的交流,而没有任何表情、手势、体态,那么他的个性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的。同理,在网络人际交流中,表情符号的缺失会在很大程度上消弭网民的个性特征。换言之,丰富多彩的表情符号无疑能给网民展示自我个性提供丰富的表现手段。

3.3 交流丰富性的需要 网际人际交流,由于看不到对方,因此就会心态平和放松。年轻的网名充满了智慧和活力,喜欢机智而轻松的交流,这也就促成了网络表情符号的生成。反过来,表达方式的多样化、丰富性也有利于实现沟通、增进传播效果。

3.4 交流及时性的需要 在网络论坛和聊天室里,为了提高交流效率,节约上网时间、上网费用,网民群落经常会利用现有的输入方式创造性地对网络语言进行改造。借助于此,他们在不经意间创造了很多现有的表情符号。在使用时,只需点击一下,就可以看到各种形式的用符号表达的动作、表情,大大地节省了交际时间。比如,在SOGO输入状态下,输入“哈哈”二字,就会出现两个相应的表示笑容的表情符号——“^_^”和“o(∩_∩)o…哈哈”。这样的表达方式既有了看得见的神态又有了听得到的声音,具有强烈的感彩,能够更加形象、生动地表情达意。这些设置好的表情符号能够作为现成的工具来直接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网络交际效率,适应了网络交流及时性的需要。

4 网络表情符号的传播功用

网络表情符号实质上是一种传播技巧。表情符号的运用最终还是为网络交际双方的心理需求服务的。即:实现自我认知、获得知识经验、满足情感需要、建立和谐关系四项功能。这里笔者所谈论的网络表情符号的传播作用,是和网络人际传播中的主要交流方式文字相比较而言的。

4.1 增强对现实中人际传播的模拟,实现网上人际交流的效果 由于人们在进行交流的时候面部表情很重要,因此就需要用网络表情符号来完善对话的呆滞和枯燥,实现人际交流的逼真效果。

4.2 增强亲近性、情趣性,引起有意注意,实现网上人际传播的沟通和调节 在网络聊天中能否吸引对方,主要就看话语的表达技巧。而网络符号也是一种表达技巧,对双方而言,表情符号是一种无形的粘附作用,表现如下:

①产生亲近性。网络表情符号具有形象性,因此相对文字来说更具有亲和力。因为网络符号作为人们神态和体态形象的缩影,很容易使双方产生认同感和亲切感,能够继续维持交流。

②增添情趣性。无论是交友聊天还是发表意见,大家的目的都是追求放松。而网络表情符号正好能够把人们的幽默之情表现出来,使交流增加情趣感。

③引起有意注意,消除视觉和心理疲劳。网络表情符号利用其形象性容易产生视觉冲击力,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样能够消除人们聊天时因文字过多而产生的视觉和心理疲劳,实现对话双方的沟通和调节。

4.3 有利于提高交流速度,实现有限时间内信息的最大化 网络聊天主要是以文字为主的,因此打字速度成为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决定着聊天是否热情等。为此网民们为了打破这单一的模式,就创造出形象的符号来进行交流。这样既能改善因打字没说话的缺陷,也能满际双方快速交流的需要,实现了有限时间内信息的最大化。

5 网络表情符号的发展趋势

无论符号阶段还是图形阶段的网络表情符号,都是一种内容极其丰富又极不稳定的语言符号。很难准确地说出它将来的发展趋势。这里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受高保真视频广泛使用的冲击,网络表情符号会不会消弭?

笔者认为,视频聊天固然在网络中实现了面对面的交流,但它也破坏了网络人际交流最大的优势——自由性与匿名性。如果,网民们不能再在网络中隐匿自己的年龄、身份、性别,就不会有自由的高谈阔论和随性的交流。基于此,笔者认为,网络表情符号会进一步存在并继续发挥它原有的作用。

综上,网络表情符号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带有键盘式特性的交流符号,在网络人际交流中,它有独特的传播功用,这些都是很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

参考文献:

[1]彭兰.网络中的人际传播[J].国际新闻界,2002,03.

[2]黄春平.论网络聊天中的脸谱符号[J].新闻大学,2004.

篇(5)

[关键词]网络文化 人际交往 大学生社交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7-0204-02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网络作为一个大型的交流平台,给越来越多的人带来了方便,各种交流平台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大学生自然成了各大交流平台的主力军,QQ、人人、微博、微信等,都成了大学生交流和释放感情的平台,极大地促进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在促进大学生相互交流的同时,也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沉迷网络,荒废学业,渐渐疏离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所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交际,是本文的主旨所在,也是本文写作的主要目的。

一、大学生网络交往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一个年轻的群体,有着他们自身的特点,有朝气、爱玩、喜欢新鲜事物。他们正处于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交界处。因此,他们的人际交往也因身处环境的不同而呈现出其自身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都比较单纯,他们的交往没有太多的功利掺杂其中,注重的是感情的交流,重视真诚的交往,交流的对象也往往是年纪差不多的人群,他们希望通过交往建立起友好的人际关系。

其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具有明显的迫切性。因为大学生处于青春期,他们急切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尊重,希望自己在别人的眼里有很强的存在感。所以,精力旺盛的大学生们对人际交往的渴求极其强烈。

最后,大学生人际交往范围比较狭窄。大学生的主要生活环境是安静的校园,与社会接触不多,交际圈较小,学生之间交往也比较单纯,很少使用技巧。因此,大学生普遍缺少真正的交际技巧,交际能力较弱,在网上与陌生人交流上当受骗的可能性也较大。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往往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当前我们正处在信息充斥的网络世界,大学生的生活离不开网络,网络文化便潜移默化影响并改变着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虚拟性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受到周围环境的限制而无法自由自在地活动,也无法成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角色,而网络世界则可以帮人们实现这个愿望。在网络文化的大环境下,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心里理想的角色自由地与别人交流,这个形象常常和现实中的角色形象有所不同,甚至完全颠覆。因此,这种脱离现实的角色扮演与人际交往,使得网络文化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具有虚拟性。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开放性

和传统文化相比,网络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同地域的人都可以相互交流,使人际交往变得更加方便简单。大学生可以尽情地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与别人交流,而且交际对象的范围也很广,各个地方、各种职位、各种类型的人均可以成为交流对象,这无疑开阔了大学生的交际圈,使其不再局限于校园之内。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平等性

网络中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一个中心,在网络世界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存在现实生活中地位高低的现象。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同时也可以与所有人平等交流。网络不仅是一个交流平台,同时也是一个表达自我感情的平台,大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而不必考虑现实中的种种因素。一方面通过情感的宣泄能够减轻压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平等意识,使其不要太过自我。

三、网络交际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随着网络交际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交际也已经摆脱传统交际的地域时间的限制,变得更加方便快捷,网络交际以其开放性和互动性的显著优势,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流最主要的平台。伴随着网络交际而生的各种网络交流工具,如QQ、人人等聊天软件,还有电子邮件、博客、微博等,大学生作为这些平台的主要用户,其人际交往也受到了网络的巨大影响。

网络使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开放性的网络使大学生的交往变得更加灵活,大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和过去的好友联系,还可以实时关注老友的动态,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使友情不会因为地域而中断。同时,大学生还可以在网上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如有着相同的爱好,相同的理想。大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参加一些网上的兴趣小组或者交流群,与不同的人相互交流心得体会,通过网上交流,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也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相互理解和合作,同时也能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网络的互动性也使人们相互间的沟通变得更加容易,大学生可以在网上无障碍地与任何自己感兴趣的人沟通交流,可以使大学生的自我表现力增强。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的人,他们在现实交往过程中不敢与别人做面对面的交流,但是在网络交际的环境下,他们则不必考虑那些因素,可以在网上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不必感到害羞或尴尬,这对改善内向学生的交流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人们在利用手机等交流工具的时候,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考虑用词或者回复,避免了传统人际交往中的许多不便。大学生通过网络交际,极大地丰富了交际圈,扩展了视野,有利于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

四、网络交际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首先,网络成瘾症已成为当前大学生一个值得关注的严重问题。高中近乎封闭式的管理,繁重的学习压力和紧张的学习氛围,压的每个学生喘不过气,而到了大学,自主的学习模式和轻松自由的生活环境都容易使大学生有一种“脱离苦海”的感觉,相对的对自己的要求也降低了,而网络也成为大学生放松身心最好的工具。很多学生过度沉迷虚拟的网络世界,严重的甚至几乎与外界脱轨,因为在网络世界里他们可以尽情宣泄情感,直抒己见,再加上网络游戏等给人一种虚幻的荣誉感,就更容易使大学生沉迷网络,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以及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容易导致大学生性格扭曲,孤僻不合群。

其次,网络的虚拟性也是吸引大学生网络交际的一个主要方面。一些大学生的网络角色常常与现实生活差别很大,甚至完全不同,与现实生活的过度悬殊往往会使大学生形成多重人格,如偏执型、自恋型、边缘型等多重或双重人格。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上聊天,因为网络不会暴露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他们通过不断地变换身份、背景,使自己成为理想中的形象,给自己营造一种虚幻的满足感,这更容易使他们忘记自己的真实身份和自己应尽的职责,同时耗费大量的时间用于网络聊天,会使他们缺乏与身边朋友的交流而过度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不利于大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交际心态,容易使其患上社交恐惧症或多重人格,无法使身心健康发展。

再次,网络自身的监控性很弱,使其成为犯罪多发地带。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为犯罪欺诈提供了便捷有利的条件,加之大学生防范意识不强,容易上当受骗。还有一些大学生不愿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失意或者挫折,从而选择在网络世界里宣泄情感,逃避现实中的责任。久而久之,就会使他们养成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选择逃避的习惯,不利于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同时,网络的虚拟性也使得他们不必遵循现实交际中的道德原则,不守信用、欺骗等行为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最后,网络的虚拟聊天使网恋变得越来越随意,很多大学生只是为了一时的兴趣而随意进行网恋。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并不是真的想和对方谈恋爱,有的只是因为一时的寂寞或者兴趣而开始一段所谓的恋情,因为双方都可以在任何时候选择结束恋情而不需要负任何的责任,这种网恋的行为不仅会影响大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还会使他们养成不负责任的坏习惯。使他们在情感上较为随意,无法使大学生养成正确的恋爱观,对大学生的恋爱道德观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五、发挥网络文化积极作用的意见和措施

网络文化对人们的人际交往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及网络的快捷性为人们的交流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网络的高效性和互动性也成为大学生选择网络交际的重要原因之一,网络交际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使其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最大化。

(一)学校应加强网络监管

网络文化就像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所以我们必须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对社会有利的一面。无论是在现实交际中,还是在虚拟的网络交际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交际影响都很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文化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但网络文化鱼龙混杂,有好有坏,所以对网络环境的监管一刻也不能放松。虽然目前网络监管的技术正在不断进步,但是仍然存在漏洞。因此,还需要法律手段来进行监管,规范网络交际,创造一个文明的网络环境。

(二)强化学生自律能力

虽然当前网络监管不断强化,但是因为网络交际特有的隐匿性,使得监管不能很好地贯彻执行,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所以,除了网络监管,我们还应该加强自身的自律能力,学校可以通过定期举办文明网络的道德讲座、贴发宣传海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以免上当受骗。同时倡导大学生文明上网,合理分配时间,不能过度沉迷网络而延误学习。学校应该大力宣传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教导学生抵制不良的网络文化,为创造文明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营造文明的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包罗万象,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宣传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交流平台,使学生能够充分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日常交际。

【参考文献】

[1]王莉,卢桂桃.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0(02).

篇(6)

关键词:网络 青少年 人际交往 影响

一、网络与人际交往

网络高效、方便的交流方式恰恰与当代青少年偏于好奇、乐于幻想的要求相符合,因此网络一出现,便注定了会与青少年有着密切的联系。网络使得青少年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之外获得了更广阔的空间。

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求知和学习的空间。青少年不仅可以通过网络来了解学校的情况,还可以直接学习课程,以及和老师交流,这就为青少年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途径。网络还可以提供各类信息,满足了青少年对信息的需求。网络开拓了青少年的视野,加强了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但是,网上信息泛滥可能会造成青少年信仰的缺失,进而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还可能会使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下降,而且极容易使青少年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人际交往是指由协同活动的需要而引起的交往者之间的互相沟通、互相认识及相互作用的复杂而多变的联系过程。人作为一个社会的个体,交往就成了人的基本需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在相互联系中彼此传递信息以达到相互了解和产生相互影响的作用,从而形成了这样或那样的人际关系。

二、网络对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影响

人际关系的好与坏,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与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人际关系好的人,可以由此而达成自己的目标,而一个人际关系相对较差的人,在达成目标时得到的只有阻力。在青少年成长发展过程中,人际关系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对青少年的人际交往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积极影响

青少年作为社会的成员之一,对于自我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青少年可以通过网络上的各种服务功能去接触各种各样性格、能力、家庭环境不同的人,与他们进行思想交流,从而提高自我认识。通过MSN与外国朋友进行交流,不仅可以了解他们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还可以为以后与外国朋友交流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什么样的场合应该说什么样的话,不应该说什么样的话,外国人都忌讳些什么,在与他们交流的时候,这些问题都得认真地考虑,否则,就会产生误会,从而阻碍了交流的顺利进行。

2.消极影响

现在的家庭,许多孩子很少有朝夕相处的玩伴,家长也常常忙于自己的事情,很少主动去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与孩子交往起来缺少共同语言,致使他们的情绪低落,沟通困难,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这个时候,他们往往会向网络寻求帮助,以发泄自己的不满。因此,不正确的网络活动就会导致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与人的交往产生障碍。

青少年是一个不具有足够的自制力和充满好奇心的群体,他们总是沉浸在一个朦胧的世界里,但是他们最终会了解社会就需要通过成年人来教育他们。青少年往往喜欢与同龄人交往,其主要的原因是与这些人交往时,很容易获得一种平等的感觉。

网络的沟通是在表象记忆和幻想中进行和保持的。这个交往只是一个层面,而不是交往的全部内容,而青少年几乎没有这种判断的能力,处理不好虚拟的归属感和真实的归属感,因此,他们会不顾一切的沉浸在虚拟的网络中。如果青少年长时间的沉浸在这种虚拟的网络中,就会使青少年与同龄人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冷淡的状态。

三、结语

数字技术的通信手段使得信息的传递不再需要直接的人际交往,电视、多媒体就成了信息交流的理想途径,甚至于网络技术可以制造出虚拟现实,人们只需在个人空间范围内就可以顺利地完成信息的交流和共享。由于青少年还未建立正确的认知体系,无法阻挡虚拟网络活动的诱惑,以至于网络影响了青少年正常的人际交往。因此,我们要正确地引导青少年去认识网络,并适当地对其加以控制,重视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的交往,使青少年在交往过程中做到真正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调整,从而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张向葵,李力红.青少年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李百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3.

篇(7)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人际交往

近几年,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推进,新媒体的出现使以往的交流方式产生了本质性的变化。新媒体( New Media),是利用互联网、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卫星等渠道,以及手机、电脑和其他通讯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如现实中学生使用腾讯QQ、微博、微信、手机、Email等。新媒体让人们摆脱了原有的看电视,听广播的传统模式,极大增强了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当前,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拥有手机、电脑、Email等媒体工具,相比传统媒体,大学生更倾向于通过使用新媒体来获取信息、沟通交流和展现自我。当社会各行各业愈发依赖传统媒体工具时,传统的人际交往方式也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电子邮件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书信,电子图书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图书出版,网络聊天、短信或者电话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因此,探索新媒体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内在关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也越来越受学者和高校思政工作者的重视。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积极影响分析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突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使人们的交往手段不断拓展,交往空间不断扩大,给人们的行为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变化。QQ、Email、微博、微信、陌陌、SNS、BBS等新媒体的主要覆盖人群是大学生,因此他们的人际交往也受到新媒体的巨大影响。

(一)新媒体有利于大学生交往的情感表达

平等性和匿名性是新媒体工具最显著的特征。各主体都可以摆脱外在和现实的束缚,不署上自己的真实姓名、选择自己喜欢的身份和方式平等地与其他对象交流,这就使交往主体在交流过程中没有束缚和心理负担,交往过程轻松,信息源分享和情感表达更加广泛和充分。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生群体,由于他们的家庭背景、生活习性和价值观念等存在很大的差异,使得交往中的隔阂和困惑问题难以避免。但是,不论这种虚拟人际交流的情境多么愉悦与否,大学生都必须回归现实情境中的人际沟通与交流,这种情境具有不可回避性。新媒体技术的显著特点使大学生之间本身的各种差异与不同慢慢消退,大学生可以隐藏自己的所有信息,可以在自己身份隐匿的状态下自主选择交往对象。因此,处于现实人际交往缺乏情感环境中的大学生群体,更倾向于寻求网络的安慰,将个人的情感在网络世界中释放出来,从而来减轻来自现实人际交往中的压力。通过使用新媒体工具进行虚拟交往,使那些在现实人际交往中不占优势,且缺乏自信的大学生能够在新环境下更开放、更有信心地去寻找自己愿意交流的群体,从而提升了人际关系质量。

(二)新媒体强化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平等意识

新媒体等所具有的符号性、虚拟性和超时空性,所以当大学生与其他群体进行聊天时,可能不愿向陌生人展现真实的自我,包括个人的优点和缺点,使得在这种虚拟的网络世界里,造成了大学生多重自我的存在。这样的人际交往方式的双方身份均带有想象性,更似一场带着面具的化妆舞会,面具背后的每个人都可以以多重身份同时存在于不同的空间,从而将自己带进一个虚无缥缈的角色中,使人际交往的主客体都抽取了现实人际交往中应有的社会性特征,因而大学生平等交往的愿望在虚拟的网络新媒体下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更重要的是,新媒体已经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它是一个极端开放的系统,在这个系统里面,每一个人都是独立平等的。这种平等性体现在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来选择和自己有共同语言、相同兴趣爱好的对象⑴。另外,新媒体下的交往方式往往其自主意识和个性化也十分强烈。大学生借助于各种媒体工具,可以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兴趣爱好等畅所欲言。这个由按键、屏幕或鼠标等连接而成的虚拟世界为大学生进行自由、平等的交往创造了重要的人际交往平台。在这个神奇的虚拟世界里,大学生通过打破任何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与限制,来不断满足自我价值实现的目的,同时也深刻的感受新媒体带给他们无穷的交往体会。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消极影响分析

正如任何事物和现象都具有两面性,新媒体促进了大学生新型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并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给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一)新媒体滋长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信任危机

大学生在使用此类社交工具时对于交往对象还是持一定的怀疑态度,不愿意表露真实的自己,或者说更愿意以一种匿名的方式跟别人交流以获取安全感和满足感。很多大学生现实生活和网络言语判若两人。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的人格特质是某种行为形成习惯之后形成的。大学生习惯在网络社交时虚言假意,一旦形成习惯,这种习惯容易带到现实人际交往中来。而现实社会不同于网络世界,有严格的伦理道德规范,虚言假意等不道德的行为在现实人际交往中往往会受到谴责,会导致人际交往的诚信危机,影响大学生健康的人际交往,从而加剧了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中的信任危机。同时,新媒体的匿名性和弱监控性给予了大学生更大的选择权和自,致使他们在使用网络社交工具时容易摆脱现实道德观念的束缚。网络上虚假信息传播、物质、情感欺骗事件时有发生很大程度上是大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意愿、兴趣去施展自己的个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学生易对他人产生不信任,出现信任危机⑵。

(二)新媒体消弱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责任意识

在虚拟空间,人际交往是在松散的人际结构中并且是在匿名的状态下完成的间接交往,人们的身份、性别、名字、年龄都是可以是虚构的,交往对方多数是以文字、符号和(或)表情等方式出现,这就为人们不负责任的交往留下了余地,人们可以虚假信息甚至言论恶意攻击他人,但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面对手机、电脑、论坛等交流平台时,大学生在潜意识中认为:这并非真实的世界,只有我自己是真实的,我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充分的自由,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负责与否仿佛都成为自己的事情。现实世界中具有真实性、规范性的事物,到了网络世界都变成了不确定的符号。久而久之,这种网络与现实的差异就会导致大学生缺乏道德感和责任感。

(三)新媒体容易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冷漠化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手机短信、视频聊天、电子邮件等新媒体技术已逐步替代了传统的书信。使用手机短信、视频聊天和发送邮件等方式进行的相互问候,不能像书信那样"见字如人",更不能像见面聊天那样让彼此感受到真实的对方情绪和喜怒哀乐。拇指下来来往往的文字,打着祝福的招牌抄来抄去,而且都是转发,渐渐淡化了同学间的真诚,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疏离和冷漠。若长期置身于虚拟世界,就会缺乏亲身与人及自然的接触,也就无法满足与人真实对话的欲望,而一旦回到现实生活中就会无法适应,就会造成自我认知的模糊与困惑,加剧孤立心理的形成,甚至出现人格分裂的病态,从而极大地影响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⑶。

三、结束语

大学生人际交往质量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成长成才和身心健康。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呈现时效快、范围广、互动性强和多样性等特性,而恰恰日益普及的新媒体工具在大学生日常学习、交流中得到广泛推广,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产生着积极效应;但手机等新媒介给用户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不信任和快餐化等负面效应。因此,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我们应积极发挥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正效用,同时注重方式、方法的引导和教育,尽力规避负效应,从而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健康发展和完善人格的塑造。

注释:

⑴王莉.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0(2).

⑵张奕华.论网络境域下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引导[J].青年探索, 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