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5 18:14:5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护理医学检验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临床上有很多护士总是很简单的向患者嘱咐:"明早不吃不喝,要抽血化验",却不详细介绍禁饮禁食多长时间,能否抽烟喝茶或者晨练;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患者做到了上述要求,但没有告知药物特别是口服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对患者的告知义务履行不周到,导致患者准备不足,结果检验报告失真引起误诊、误治或者因复查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等,加重了医患关系的矛盾。应对措施:加强医疗风险意识,认真履行对患者的告知义务,详细询问患者的饮食起居及生活习惯,规范患者采集标本前的某些行为。例如:化验前三天宜清淡饮食,不抽烟不喝酒不饮浓茶,保证充足的睡眠。检查前不宜剧烈活动。餐后血糖要记准时间。采集血培养要掌握最佳时机(寒战和发烧开始出现30~60min内)。激素水平测定的特殊要求(如性激素全套在月经期第3天采血,皮质醇分上午8时和下午4时两个时间段)。还有一些特殊检查的要求,如查高血压三项和醛固酮应用专用试管且避光,还要分立位和卧位采血。
2护士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在工作中,很多护士粗心大意,贴错条码纸或用错试管,采集标本后又不及时查对,导致标本错误难以查找,患者因此怀疑检验报告的真实性,产生不满情绪,对医院不信任,甚至发生医疗纠纷。应对措施:(1)加强护士的责任心和爱心教育,学会换位思考,把患者当亲人,认真负责,耐心细致。(2)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床号及检查项目,在患者采集标本前、中、后一一核对,准确无误方可继续操作。(3)若在采集标本的过程中发现有误应及时更正,并向患者作好解释工作,获取患者的谅解和配合。
3护士操作技能不强,补救措施欠佳
很多临床护士基本操作技能不熟或者经验有限,采血一次不成功,需要两次或三次采血。婴幼儿采血时对颈静脉、股静脉的穿刺不熟练,造成二次损伤。做动脉血气分析时,对动脉的穿刺不准或穿刺成功后压迫止血不到位,发生血气标本漏气需重新采集,没有保证标本在采集后15min内送检使检验结果出现误差。诸如此类因护理操作水平的问题引发的护患矛盾更让患者信不过医院,容易加重患者的怨医情绪,导致严重后果。应对措施:一方面要加强基本功练习,不断提高护理技能;另一方面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婴幼儿股静脉和颈静脉采血难度大,患儿恐惧、烦躁,家属心里担忧,有刺伤股动脉引起意外或刺激迷走神经致使婴幼儿心率突然减慢出现暂时意识丧失的危险[3]。所以婴幼儿采血前一定要仔细查找,选择最容易成功的静脉采血。必须穿刺颈静脉或股静脉时,一定要掌握部位和进针方法,误入动脉时,应当采取长时间压迫方法止血,并守在患者旁边,同时做好安抚工作,以防发生意外。
4标本采集后保存及运送不当
临床上都是由夜班护士采集标本,再由检验科专职收标本人员去各科室收取,因为病区分布范围广,收标本时又要花一定的时间核对,所以整个病区的标本收取时间为1小时左右。如果护士过早的留取了标本,会使标本放置时间过长而影响检验结果。如血液标本在常温(25℃)下超过2小时,尿酸测定值将会因细胞代谢的关系逐渐下降[4],尿液放置时间过长,由于杂菌的污染与繁殖,而使亚硝酸盐呈假阳性[5]。应对措施:检验科收标本人员每天早晨都会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到各个病区收取标本,比如在外科大楼是6:40-7:00,在内科大楼是7:00~7:20,在感染科和中医科及儿科病房是7:20~7:35。护理人员可根据这个时间段来安排采集标本的时间,尽量在标本采集后半小时内被检验科收走。有些特殊检查如检查要在30~60min内用玻璃容器送检,不能用或塑料管;有些检验项目如维生素C、胆红素、叶酸等应按要求避光。尿液标本应用带盖尿杯留取,避免混入其他液体和灰尘。
【关键词】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流程改进;电子病历
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在近30年有了革命性的发展。硬件计算能力大幅度提高同时价格大幅度下降。软件开发方法论、开发语言、开发工具发展也很迅速。医院的信息系统应用得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条件已经具备。在这种条件下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医院的业务处理效率,辅助提高管理水平已经是医院信息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下面针对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具有的功能进行论述。
一、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功能
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医嘱信息与医疗记录管理,护理信息管理,临床检查信息管理,临床检验信息管理,医学影像信息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医嘱信息与医疗记录管理
医嘱信息管理系统是以医师的医嘱为主要管理内容的计算机系统。医嘱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作用是自动生成药疗单、治疗单、膳食医嘱、护理医嘱等处置单,减少核对的工作量和差错。同时将医嘱信息通过网络传往收费处代替手工进行自动划价,传往检查科室代替手工申请检查项目。
医嘱信息系统的功能包括:(1)医嘱数据的输入与核对处理。(2)药疗单、治疗单、膳食医嘱、护理医嘱、检查申请和医嘱病历的自动生成处理。(3)根据医嘱、治疗单、检查申请、护嘱生成每天的收费记录处理。
(二)护理信息管理
计算机护理管理系统,一般由护理信息、护理管理和护理支持等三个子系统组成,应用于护理管理、护理实践、护理科研与教学及其它护理活动领域。
1.护理信息子系统:是在搜集大量的医疗信息的基础上,按标准化以及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统一性的要求整理成护理信息。护理信息主要包括:(1)护理分级记录。(2)病人状况记录。(3)入院护理记录。(4)出院护理记录。(5)病房护理记录。
2.护理管理子系统:完成护理活动中对护理资源管理、护理人员管理以及护理实践中的文秘等工作。
3.护理支持子系统:用于责任制护理,辅助护理诊断和制定护理计划,以及为护理科研和教学提供有关的医疗信息等。主要包括:(1)辅助护理诊断。(2)辅助制定护理计划。(3)检索各种医疗信息。(4)护理科研。(5)护理教学。
(三)临床检查信息管理
临床检查有各种形式的结果,但归纳起来有6种类型:(1)定性结果,如一些定性检查。(2)数值性结果,如血压、体温、各种检验结果等。(3)文字结果,如病理检查报告、心电图检查报告、超声检查报告等。(4)图形结果,如心、脑电图等。(5)图像结果,如X光片、CT片、核磁共振片等。(6)动态图像结果,如血管造影检查记录、内窥镜检查录像等。
临床检查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用计算机采集、存贮、传输这些检查的结果记录。充分发挥出辅助诊断治疗的作用。临床检查信息系统不仅解决了医疗中的问题,同时也为收费等管理工作提供了原始数据。临床检查信息系统通常由:申请处理、结果采集、报告生成、结果存贮与传送和结果查询等几个部分组成。
(四)临床检验信息管理
临床检验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包括:(1)检验申请的输入。当病人需要进行各种检验时,医师能够在计算机上选择所需的项目,由计算机将这些申请单传往检验科室。(2)标本采集与编号处理。在采集样本时从计算机中调出检验申请并对将进行的检验项目进行编号,如果使用了条形码,此时将条形码贴在试管上。(3)检验与结果数据采集。将检验结果录入计算机系统。目前很多检验项目已使用自动分析仪进行处理,分析完成后能自动将结果传回计算机。(4)检验结果的传输。(5)检验工作登记。计算机将上述检验申请和结果记录下来,既能够作为检验科室的工作登记记录,又能够根据这些记录进行自动划价并传往收费处。(6)检验科室的质量控制。通过计算机记录下质量控制的数据,使检验科室能够随时掌握检验设备的工作情况,计算机绘制出的质控图形使质控情况一目了然。(7)检验结果的查询与打印。主要是使临床医师能够很方便地查到所需要的检验结果。
(五)医学影像信息管理
医学影像信息的管理是医院辅诊检查信息管理的一种。但由于医学影像的数据量比一般文字信息大几个数量级,这给医学影像的管理带来了许多技术问题,主要是影像的存贮、传输、显示都与一般文字信息有很大的区别。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用的计算机设备性能也越来越接近专用设备。因而医院可以用较小的投资来建立一个功能较强、能满足绝大部分临床需要的医学影像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建成后,医院的影像检查设备可与计算机管理系统联网,临床医师可以在每个病房中使用联网的微机显示出所需的图像,包括:CT图像、核磁共振图像、超声图像、内窥镜图像、病理切片和电镜图像、血管造影图像、核医学检查图像、X光图像等
二、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医院管理是指医院的各级领导通过各级管理职能部门实施对医疗、护理、行政等方面的全面管理。根据医院的医疗任务及业务特点,其中医疗、护理的管理占整个医院管理的主要部分,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也主要是对医疗及其相关信息的管理,因此在医院管理上,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一)正确无误的综合信息统计分析是领导和管理部门的决策依据
医院医疗信息通常可归为二类:一类是效率管理指标,一类是质量管理指标。效率指标包括伤病员流动情况,床位周转和使用情况等。质量指标包括治疗情况、手术情况、床位周转和诊断符合情况等。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真实反应一定时期内医院的收治情况、伤病员的人员结构情况、床位周转使用情况,同时从管理上掌握目前治疗水平高低和病种分布情况,经过计算和统计分析,院领导和职能部门可根据这些信息和数据作出一系列相应调整措施,出台一些适应当前情况的政策,使医院在收治上适应病人分布,在经费使用上减少流失和浪费,药品采购上少占资金,技术力量调整上渐趋合理。因此,准确、及时、可靠的信息反馈及综合分析是领导决策不可缺少的依据。
(二)医疗信息的计算机处理对各个管理环节进行实时监控
计算机是医疗信息处理必不可少的工具。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解决了涉及钱、财、物等环节的管理,对这些数据的流向从根本上加以控制和管理,使各级管理部门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这些重点环节实施监控。因此,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网络化是对管理环节实时监控的重要手段。
(三)病案信息是科研、教学、总结经验、提高医疗质量的最好资料
病案是病人住院期间的全部检查治疗过程的真实记录。病案信息的管理既为科研教学提供原始信息资料,又为医疗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同时也反映了医疗质量水平的高低。
(四)提供优良的医学期刊信息服务也能为提高医疗水平和业务技术建设发挥作用
医学期刊是医学科技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报道科研成果的主要途径。它不仅可以推动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交流,而且在医院业务建设上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这是因为医学期刊是传播新技术、新创造、新信息、新科研设计及医学发展新动向的主要媒体,它为科学研究的交流和推广提供了园地。
(五)影像信息管理也是医院科研管理的重要部分
影像信息是通过录像、照片、幻灯片以及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媒体存贮的医学信息,它既有医院重大改革的现场纪实,也有特殊病例的治疗记载,还有科研论文的精辟总结,它在促进医院建设及科研指导上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立平.军队医院管理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
[2]徐忠艳.医学期刊在医学领域中的作用[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1998,11.
【关键词】基层医学检验;质量管理;现状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4-268-02
前言
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中,医学检验的主要工作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数据,所以,能否向临床提供高质量的检验报告,得到患者和临床的信赖和认可,满足患者和临床的需求,始终是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核心问题。医学质量体系的运行与持续改进成为今后的研究课题。
1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现状
1.1质量管理意识存在问题
根据目前在临床医学检验中发现的问题,部分基层从事医学检验工作人员,没有树立良好的质量控制意识,这就需要质量管理的作用不断提升。许多管理人员和医学检验人员,由于缺乏质量管理观念,从而降低对医学检验质量的要求,这就为医务人员的诊断和治疗埋下隐患。在基层医学检验过程中,其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通常是两个原因造成的:(1)由于临床医学检验需要具有认真负责的态度执行,并且许多检验人员没有具备相应的能力,这就为质量管理造成阻碍。需要检验人员能够树立良好的质量管理观念,增强责任心和服务意识,确保检验工作的效果和质量。(2)许多医院的领导对缺少医学检验的重视程度,这使得医学检验的流程和规范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督,这样的检验结果会很难得到保证的。
1.2检验条件问题
基层医院受到发展条件的限制,其医学检验设备、设施不够完善,资金欠缺和专业人员的匮乏,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缺少经验丰富、有经验有资历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这是保证高质量检验报告的必要条件。这些条件限制了检验项目的开展,也使得医学检验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1.3检验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
在我国现阶段,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对于大多数医学实验室来说是新生事物,从管理层到一般工作人员对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依据、方法甚至目的都缺乏了解,更没有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经验,所以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机制的缺失,使得许多问题没有得到积极的解决,医学检验过程中没有按照质量管理流程进行操作,岗位人员的职责没有履行,使得检验质量很难保证,所以要加强检验管理体系机制的建立。每个实验室的具体情况不同,质量方针和目标也不同,质量体系的建立要符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不可过高或过低。
2优化对策
2.1加强医学检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许多医院的治疗条件和诊治能力都得到巨大的提升。同时对各种的管理制度提出要求,所以医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科室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编制质量体系文件,包括制定质量手册和质量计划,制定检验标准化检验操作规程,同时要不断优化和提升质量管理文件机制,使更多的检验人员的工作质量得到提升。
2.2让医学检验人员树立起质量管理意识
根据目前临床医学检验过程出现的问题,确保医学检验人员的责任意识不断增强,使观念和行动上发生改变。为有效提升基层医学检验质量:(1)首先要提高医学检验科管理者的管理意识,调动医学检验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医学检验过程更加规范,并增加医学检验人员的主动承担责任的意识,使检验质量获得提升;(2)检验科室的工作人员,要定期接受培训和学习,要求所有人员要符合对应岗位的资质要求,建立人员档案,培训记录应完善培训时间、地点、内容、培训者、被培训者的签到,培训后的考核及验证。实验室要定期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能力评审,并形成书面记录计入个人档案;(3)要不断优化和完善检验质量管理制度,使医学检验人员的操作符合规范流程,同时增加患者满意度调查的考核机制,,从而转变检验人员的工作态度,促使医学检验人员能够更加专注检验工作,保证检验质量更加准确。
2.3加强医学检验中进行有效沟通
根据目前治疗和护理条件,要求检验人员能够熟悉患者病情的发展,同时增加与医护人员的交流和沟通。遇到检验结果和临床诊断不符的结果,要和临床医师及时沟通,必要时复查,要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显示患者有生命危险或疾病有重要變化时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为临床医师抢救患者的生命争取宝贵的时间。同时医务人员能依据检验数据,不断调整治疗和护理方案,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加深医学检验人员与医护人员的合作能力。
2.4加大对医学检验考核评审力度
实验室管理层应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规定,定期对所有的运行程序进行系统评审,包括内部评审和管理评审,内部评审要有合格的审核员,评审周期为每年一次或每半年一次,包括参加室内质量评审和室间质量评审。质量评审是针对实验室全部的医疗服务进行评审,确保在患者医疗护理工作中保持稳定的服务质量,并及时进行必要的变动及改进。质量评审的周期为每年一次。面对不断变化的医学发展,医学检验的作用更加明确,需要更多的医护人员重视医学检验工作,加大对医学检验考核力度,使检验人员的工作更加规范合理,提高检验部门的功能作用。
2.5加强医疗检验设备管理
实验室设备包括仪器设备、参考物质、消耗品、试剂和分析系统等。实验室应定期检测并校准仪器和设备,制定设备管理程序,对设备的安全操作、运输、储存和使用等过程进行规定,以防污染和损害。建立设备维护程序,形成记录并归档保存。大型设备的使用,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操作,从而加强对医疗检验设备的管理工作。检验设备的稳定与否和检验结果密切相关。
3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发展
3.1临床医学检验的自动化管理
将自动化管理应用到临床医学检验中,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功能,使整个临床医学检验流程有效的控制,使检验质量获得稳定的基础。在目前医学发展过程中,已经将自动化管理作为发展核心,并成为主要的应用成果。根据计算机技术的特点,能够融入更加广泛的医学检验,同时也会对检验结果和质量的精准度有效的保证。另外能够面对大量的检验工作,使检验过程稳定高效的运行。同时也能将各种检验信息,及时准确的传递到医护人员手中。
3.2循证检验医学发展
按照临床医学检验发展趋势,许多原有的医学资料和方案,能够得到验证。在目前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许多治疗方法和试验内容,都能通过临床医学检验获得验证,并作为治疗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在目前循证检验医学发展过程中,能够根据临床疾病的特点,使医学研究的成果和试验获得验证,并能够对医学治疗起到积极的影响,使临床医学治疗和护理更加科学合理。
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患者。对观察组采用舒适的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分别进行护理。
结果:观察组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为95.1%,对照组的护理服务满意程度为78.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效果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舒适的护理服务可以增加患者对护理效果以及术后恢复效果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 阑尾切除 舒适护理 应用探析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398-02
近些年来,人们不断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以及服务,这是一种现实的需求,而有需求就要有满足,这种需求促使我国的医学模式要进行不断的转变。因为人们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在医学上对护理模式的改变非常的明显,不断对传统护理模式进行完善,以更加全面、舒适的护理来迎合人们的实际需求[1]。用专业的知识以及护理技能对患者进行贴心的、舒适的护理服务,做到一切以患者的需求为中心。这种护理模式是患者的需要,同时也是医学更好发展的前提,所以说舒适的护理服务对于医院的发展和患者的恢复来说都有着积极的作用[2]。所以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76例进行舒适的护理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分析,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1月到2012年11月在我院接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治疗的的患者82例为研究的对象。其中男性46例,女性36例,年龄在26~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6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身体状况以及治疗方法上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都运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以及常规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的患者给予适当的舒适护理。舒适护理的内容如下:
1.2.1 环境上的舒适护理。对于病人的病房要时刻保持整洁干净,需要护理人员经常进行清理。要经常的进行合理的通风,让室内的空气保持清新。要让阳光进入室内,把病人的被褥经常拿到室外进行晾晒,而且要适当调节室内的温度使其达到适宜病人养病的状态,保持其舒适度。
1.2.2 心理上的舒适护理。对于病人来说,病痛使他们在心理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压力,会时常的烦躁、不安,这样的心理状态对于病人养病来说是非常的不利的。良好的心理状态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让病人的病痛得到减轻,加快其恢复的速度。所以要给病人舒适的心理护理,时常与病人进行交流,缓解患者的压力以及担忧。让患者以一个最佳的心理状态修养。
1.3 评定标准。对所有的患者的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进行问卷调查,分为很满意、满意、不满意三种情况,其中满意率=很满意+满意。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对所有的患者的手术后恢复效果进行临床的观察,分为有效、显效、无效三种情况,有效表现为患者恢复速度很快很好,显效表现为患者有恢复的症状,无效表现为患者恢复现象不理想,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SPSS16.0软件实现。其组间构成比较用卡方检验,组间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分析,两组均数比较用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进行相关检验,P
2 结果
2.1 观察组共41例患者,其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为95.1%,对照组41例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为78.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3 结论
阑尾炎是在我国临床最常见而且发病率很多的善外科疾病之一,其患者在外科住院患者中占着很大的比例。其主要的治疗方法就是进行手术治疗,而传统的开腹手术虽然已经很成熟,但是对患者的年龄、体质都有着很高的要求,而且手术的创伤大,不利于患者的恢复。近些年来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我国医院已有广泛的应用,它改变了传统的开腹手术的缺点,安全性极高,创伤小,患者容易恢复,是很好的一种治疗方法[3]。
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应用中,术后以及术前的护理也是患者更好治疗的一个关键的因素,舒适的护理服务可以使患者得到贴心的服务,能够使患者更好的缓解心理上以及身体上的压力,使患者的恢复更加有效的进行[4]。舒适护理可减少感染以及术后各种不良的现象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5]。采用舒适护理在很大的程度上增加了护理的效率,使医院的工作以及护理更加有效的进行,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一种很好的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罗彩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期刊.2013,04(10):11-12
[2] 辜婷.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期刊.2012,08(25):14-15
[3] 欧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期刊.2012,05(01):23-24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胸外;护理质量
胸外科患者的病情往往比较危急,且病情发展迅速,常常会引起胸外科患者内心的恐惧和不安[1],增加了患者焦虑和抑郁[2]等不良心理反应。在现代社会生物医学模式发展的今天,需要新的医学护理模式来提高护理的质量。人性化护理是不同于传统护理模式的新护理模式,它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到日常护理工作中,以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以及尊重个人隐私为核心,其目的是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使患者在就医的全过程中感到舒适,方便、愉悦,和满意的一种护理方法[3]。为了探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本文与传统护理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胸外科收治的118例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例。经过比较,两组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的胸外科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人性化护理。人性化护理包括:①提高护士的素质修养,增加亲切感,消除患者对陌生环境的不舒适感以及提高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②营造舒适温馨、干净整洁的医疗就医环境;③在常规检查和专项检查基础上,对患者及家属增加相关知识的宣传和讲解,如何建立正确的咳嗽和排痰方法、如何进行正确的肺功能训练以及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等。在讲解过程中,要尽力使患者不要有心理压力和负担,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④术中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的变化,并要认真做好记录;⑤加强各个阶段的重点护理,如卧床期间做好基础护理,恢复期间做好康复护理等;⑥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争取在第一时间解决患者的问题。
1.3比较指标 两组比较的指标包括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平均住院天数、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以及新版的SCL-90量表[4]的相关项目(抑郁、焦虑、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度、敌对、偏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两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P=0.05,P
2 结果
2.1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试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4.92%(56/59),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76.27%(45/5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2,P=0.004),见表1。
2.2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与并发症情况的比较 试验组平均住院(9.14±1.12)d,对照组平均住院(16.26±1.22)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5,P
2.3两组SCL-90得分比较 两组患者在偏执(t=17.03,P
3 讨论
人性化护理是由Watson提出的"人性护照"护理模式发展而来的,它要求护士具备对人性科学的认知,并给予每位患者人性化的护理和关照[4]。在人性化护理过程中,以患者为本,从精神、心理和情感上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及时并最大程度的满足每位患者的生活和医疗需求。从事人性化护理的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相关医学专科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较高的素质修养以及创新改进护理方法的能力。
本文以胸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传统护理方法和人性化护理方法效果的差异,结果显示,通过人性化护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了,平均住院时间减少了,并发症减少了,抑郁、偏执、敌对、强迫症状等情绪明显优于对照组,但焦虑差异是无统计学意义的,与相关文献[5]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人性化的护理对胸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生理应激都有积极的缓解和支撑作用。通过人性化护理患者缩短了治疗时间,降低了身体和心理的痛苦,减少了医疗费用,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也有所提高。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大部分临床护理人员并未真正接受过人性化护理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训,如何使我们的护士更好地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真正把"以患者为中心"推向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发展轨道是当前应当认真重视的并逐步实施的。
参考文献:
[1]周比舞.舒适护理在普外手术患者术后的应用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1):1815-1816.
[2]刘晓菊.音乐疗法对心胸外科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3):168-169.
[3]欧阳丽波.人性化护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J].哈尔滨医药,2009,29(2):66-68.
关键词:产科;个性化;护理
随着医学的发展,现行医学模式已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对于产科而言,当今社会的产妇更需要全方位护理的以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个性化护理模式是"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以产妇的个人需要为中心,对产妇生理、心理进行全方位护理,更有利于产妇度过围产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4月~2012年12月,我院妇产科共接收产妇84例,年龄22~35岁,平均(27.6±1.4)岁。84例产妇中,正常产产妇31例,剖宫产产妇53例。依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将产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两组产妇在年龄、术式、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产后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降温对症治疗,常规查房,2次/d。
1.2.2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个性化护理因素。①加强沟通:产妇入院后,护理人员详细了解产妇家庭情况、个人病史等,并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宣教,告知产妇及家属围产期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并告知分娩时的注意事项。分娩结束后,成立专门的护理小组,针对疗区部分产妇进行专门护理,增加访视时间,及时倾听产妇及家属的疑问并及时进行解答。②改善产房环境:将产房床单、被罩、窗帘等基础设施由传统的白色换位淡粉红色,护理人员穿着粉色工作装,佩带粉色护士帽。产房内设立室内音响,悬挂于屋顶,定时播放舒缓音乐。室内墙壁和走廊悬挂产妇须知、孕期知识等宣传材料,便于产妇及家属阅读。③强调人性化护理。在限制合理探视时间的基础上尽量允许产妇直系亲属陪床,并对陪床家属进行宣教,告知产妇应服食的合理饮食结构。产妇出院后告知产妇保温、预防感冒等常规注意事项,并分发宣教材料,对合理营养食谱进行培训。
1.3评价指标 产妇出院时,向产妇发放调查问卷,评价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检测比较,总分>14分为焦虑;7~14分为可能存在焦虑;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等,取P=0.05为检验界值,P
2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84例产妇。两组产妇产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产科与临床其他科室不同,产妇经过长时间妊娠期,经历过种种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而力求最终获得满意结果[1],因此,产妇较一般患者更应接受关怀,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对产妇进行护理时不能一视同仁,要根据产妇的个人情况,施行个性化护理。对于产妇的护理,除常规的生理护理外,更要注重心理护理。对于心理护理而言,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沟通[2]。在本研究中,我们注重与产妇及家属的沟通。在产前,护理人员会充分了解产妇的一般状态和家庭情况,并针对产妇情况对产妇个性化进行宣教,使产妇和家属充分了解分娩的相关知识,降低产妇焦虑程度,这一点在研究结果中得到了证实。此外,个性化护理强调外部环境的改变。我们在研究中刻意对护理人员的穿着进行了规范,并改善了病房条件,在产房内播放舒缓音乐,这些都有助于产妇情绪的调节。国内外文献报道也表明,外部环境的改善,对产妇的心理状况的改善有显著的效果[3]。在个性化护理方面,我们在不违背医院关于患者探视时间及陪护政策的前提下,依产妇个人情况放宽了家属探视及陪床的限制,使产妇能够在家属的陪伴下平稳度过在院围产期,降低了产妇的焦虑程度。基于以上个性化护理措施,在产妇出院时进行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方面,观察组也在总体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这一点在研究结果中得到了体现。
综上,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对产妇施行个性化护理,并没有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反而增进了产妇与护理人员的交流,保证了产妇保持稳定的情绪,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国英.产科患者人性化护理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2,15(14):350.
【关键词】护理;临床路径;负性心理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6-141-2
临床路径是指医院里的一组人员共同针对某一病种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订的一个有严格的工作顺序的、有准确的时间要求的照顾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医疗护理服务质量[1]。它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诊疗护理标准化方法,是一种跨学科、跨部门综合性的整体医疗护理模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2月~2009年9月12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了解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认知正常,有中文表达能力。排除既往有严重器质性疾病、慢性疼痛史、精神病史、脑部损伤手术、药物及酒精滥用史的患者,癌症患者,精神类药物使用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护理,科室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小组,由护士长、主管医生、护士共同组成,通过查阅文献、病历资料,制订病种临床路径。参照1997年美国东南外科协会制定的CPIO项标准即:医疗措施、评估、检查和化验、活动、治疗和护理、饮食、宣教、监测、出院计划、治疗护理结果,每个项目都有相应的每日标准医疗、护理计划。患者入院时由护理组长负责对患者及家属做入院介绍,路径图放于护理病历中,随后由分管护士跟进,护理组长和分管护士根据患者情况反复进行评估、教育、评价,直至达到最终目标,患者出院前,对患者进行总结评价。
1.3评价指标(1)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其主观感受,每个量表包括20个项目,每个项目按1~4级评分,将所得总分乘以1.25即得标准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诊断标准按评分标准,标准分在50分以下为无焦虑,50分及以上为有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DS):诊断标准按评分标准,标准分在53分以下为无抑郁,53分及以上为有抑郁。(2)患者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所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处理先用F检验,再行q检验。配对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前均表现为焦虑,无抑郁发生;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下降(P
2.2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的满意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68.3%),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表2 患者对两组护生的满意率比较(例,%)
组别 n 满意 不满意 满意率(%)
观察组 60 56 4 93.3*
对照组 60 41 19 68.3
注:与对照组比较*P
3讨论
随着医学的发展,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社会心理因素及个性特征与患者心理的关系越来越为医务人员重视。因此,在疾病治疗和护理的同时,患者的心理状态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关系到其预后,是目前必须重视的社会医学问题之一。生物-社会-心理现代医学模式强调了社会、心理在疾病诊治过程中的重要性,指出患者心理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中存在不可忽视的作用[2~3]。
临床路径作为一种包含了质量保证、循证医学、整体护理、持续质量改进的诊疗标准化方法,在国际上被视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医学临床实践的重大变革之一,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存在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从而为其先进性、科学性提供了基本保证。国外已经将其广泛运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此,我们结合临床的实际情况,将临床路径模式运用于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并观察其在患者心理改变中的作用。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在入院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况,提示在疾病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也要强调患者心理干预,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发现,传统针对患者疾病的常规护理虽然能部分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但不能满足临床治疗需要,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入院和出院时的SAS评分后发现,干预前患者均存在焦虑,干预后,与入院时相比,SAS评分虽然下降(P
综上所述,临床路径式护理模式能够促进护患沟通,提高医护工作效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大力推广临床路径模式。
参考文献
[1] 戴红霞,成翼娟.临床路径--科学高效的医疗护理管理模式[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3):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