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教育培训教案

教育培训教案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15 18:14:5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教育培训教案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教育培训教案

篇(1)

1教案在气象继续教育中的重要性

教案是教师为传授学科特定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训练学生的学科专业技能和培养学生的专业态度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方案,也是教师为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将特定时段的教学活动及其内容和形式进行有机组合、有序排列而形成的教学实施体系。教案是课堂教学设计的载体,也是教师备课成果的主要标志。授课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教案是课堂教学设计的载体,是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

1.1教案对于培训教学活动组织的作用

备课是教学准备的关键,教案是备课的真正载体。撰写教案的过程是对备课中所做的各种课堂教学设想进一步条理化、科学化,并用文字书面表达的过程。撰写教案是备课的关键环节,也是备课的物化成果之一。教案是教学(培训)计划、教学大纲(课程大纲)的进一步细化,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蓝图,是准确控制课堂节奏的行动指南,也是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写好一份教案,教师花费的时间是一堂课的3~6倍,新教师甚至达到10倍以上。

1.2教案在提升现代教育技术效益中的作用

教案是提升现代教育技术效益的基础,对于气象继续教育而言,无论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补充,例如公式推导、天气图分析等,还是天气预报服务管理实践,例如个例分析、思维导图绘制等,都需要遵守严格的思维逻辑。不少年轻教师重视技术,忽视备课和教案编写。虽然乍一看起来视觉效果十分丰富,但教学完成后并没有点透知识点及其组织逻辑,反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因此,随着信息技术的变革和社会的发展,教育技术会不断发展变化,但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都需要精心设计讲授思路、系统传递教学内容、合理把握重点难点,才能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1.3教案在教师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实施者,编写教案是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培训机构核心能力建设的要求。教师“以教学为中心”,撰写教案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之一,也是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应该把“如何撰写教案”纳入青年师资培训,对教案撰写的规范、要求、目的、意义等进行宣讲,让教师了解教案撰写要求,掌握教案撰写技巧。教学管理部门应该把教案的监督、考核评价作为教学管理和教师管理的重要部分。

2教案编制方法

2.1教案基本要素

一份完整的教案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课程基本情况,包括课程名称、课时数、节次、授课对象、选用教材;第二部分是教学要求,包括学员学情分析(学员学历背景、专业知识背景、学员岗位背景)、教学目标、教学要求、重点难点、教材分析(包括教材、讲义、教学个例、案例分析等各类型参考材料);第三部分是课程设计,首先要有课程导入(本课程的先行课程有哪些,后续课程有哪些),主要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法与手段应用、考核方式、课后反思等;第四部分是教案审定情况,即教务部门、教研室主任、课程负责人或教学组组长对该教案的评阅意见。

2.2教案编制思路

教案的编制要以现代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观念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课程标准规定了本门课程和各章节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包括重点、难点)等,体现了本门(节)课在实现整体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作用。只有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才能保证整体培养目标的实现,才不会偏离正确的授课方向。教学方案整体设计的核心是教学环境、内容、手段、方法、目标的确定。一般教案编制由教学团队分工按照编制流程完成编写,包括教学大纲研读、教学目标确定、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或教材编写、教学环境选择、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选择等。教案必须清晰规划出课堂教学的详细步骤和教学行为,以构建清晰有序的教学程序,确保课堂教学按照既定思路有序推进。教案的编制要以满足所有学员知识、技能、态度协调发展为落脚点,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员为主体,因材施教,加强教学双方互动,鼓励学员质疑探究。在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上,要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结合等。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举,实现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

2.3教案质量评价

一个科学的教案评价办法,可以充分发挥诊断、导向和激励作用。教案评价要注意几点原则:一是形式与内容并举,二是共性与个性兼顾,三是专家评估、同行评估和学生评估相结合。要充分尊重教师的教学特点,不能以统一的脚本型教案标准要求所有教师,同时把教案纳入教师教学工作量与工作质量的考核,使教师撰写的教案得到应有的社会价值判断,形成教案质量保证的长效机制。

篇(2)

近年来“汉语热”持续升温,国际汉语教师的数量与人才质量也越来越成为制约国际汉语推广和传播的瓶颈之一。国家汉办的数据显示,“全球汉语教师缺口将超过400万人”,现有的国际汉语教师和准国际汉语教师群体都亟待进行继续学习和培训。

目前的国际汉语教师培训模式主要为两种,其一是以高校为主体进行的学历教育培训模式,主要针对应届学生,一般需2-4年,优点是系统化和专业化,缺陷是时间周期较长,实践性往往弱于理论性。其二是速成培训模式,主要针对社会上有志于从事国际汉语教学的人员,优点是时间短,效率高,应用性强,缺陷是不利于受训者对于相关的语言、文化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参加速成培训的人员构成比较复杂,主要包括非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希望未来从事国际汉语教学的中小学教师和其他社会从业人员。

随着国际汉语教师的需求越来越大,仅靠学历教育培训模式难以满足目前的缺口,而速成式教育培训模式比较灵活高效,有助于解决目前的人才需求困境,但是目前社会上各类培训机构良莠不齐,各自为政,缺乏科学化的课程设计,因此亟待深入研究科学高效的速成培训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的困境。

目前国际汉语教师的速成培训方法主要包括讲座法,观摩法,模拟法、实践法和微格教学法等。各培训机构有的采取讲座+研讨的方式;有的采取观摩+点评方式;有的采取讲评+实践演练的方式;有的采用微格教学法,以简化教学过程,量化所需技能,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分拆为单一的技巧和方法。上述培训方法主要属于行为主义式和传统工艺式培训方法,各有所长,在实践中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都存在一定弊端。为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应了解国际汉语教师未来的工作环境和特点,进行清晰定位,然后进一步分析受训者特点及需求,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更为高效合理的培训。

在教学特点方面,国际汉语教学与面向中国学生的汉语教学有本质区别,在理论性、系统性和实践性方面存在根本差异;也不同于面向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教师,虽然二者都面向留学生进行汉语教学,但是其教学实施环境不同,前者的授课环境是汉语语境,而后者则处在海外非汉语环境,课堂外的语言和文化熏染有限。

在学生特点方面,海外汉语学生与在华汉语学生也存在不少差异:其一,就学时而言,海外汉语生往往偏好短期汉语学习,而在华汉语生中选择长期汉语学习者则比较多,而且国内短期汉语每周学习时长普遍较高;其二,就年龄而言,海外汉语学生的年龄层次比较复杂,近年更是呈现低幼化的趋势;而在华汉语学生年龄层次则相对来说比较整齐。其三,就国籍而言,海外汉语学生往往国籍单一,而在华汉语学生国籍复杂,不同国籍的学生一般混编上课。其四,就教学内容而言,海外学生更重视听说技能,而不愿意学习读写技能;而在华汉语学生接受的往往是听说读写等综合技能训练。其五,就学习偏好而言,海外汉语学生更重视学习的趣味化和成效性,而在华汉语生则相对心理期待略低,对不同教学方式方法包容度较大。

综上,进行国际汉语教师速成培训首先应针对海外教学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建立一套立体式的层级化教学内容体系,便于受训者根据需求和自身特点进行针对性学习;在此基础上,应用选择适当的培训方法,促进其国际汉语教学能力的生成和提高。

二、立体式的层级化培训内容体系

国际汉语教师培训内容应建构一套科学化的体系,在面向海外教学环境的情况下,针对受训者个人教学中的短板,提供实用有效的教学技能和理论知识,既要“授人以鱼”,也要“授人以渔”,既学习方法,也要培养其反思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帮助受训者在短期内迅速提高教学技能,规范教学行为,培养创新教学思维。

培训内容整体架构应以海外学习者的汉语水平为纲,分为初、中、高级,以任教国别、任教对象等为条目,根据需要从中选择适当的培训内容。在纵向上应包括两部分,与课堂教学有直接关系的、最为实用的教学技能;相关的系统化的汉语知识框架,便于受训者今后按图索骥。在横向上应包括七部分内容:

重要语言点的教学技能。无论海外汉语教材采取功能结构、语法结构还是主题结构,其中都不可避免会涉及到一些重要词汇和语言结构,比如“了”、“把”字句、可能补语等。而这往往也是受训者在教学中感到最困难、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部分。在培训中,应将汉语教学中必然涉及到的语法条目设计成“微语法”部分,将常用的语言点进行拆解,并由培训者有针对性地教授该语法的教学方法,使受训者直接接触日常教学环节,为受训者课外教学实践提供直接指导,保证所学即为所用。

系统化的教案编写。教案编写是落实到纸面的教学设计, 因此,在培训中,应充分考虑海外教材的编写类型,比如功能法、任务法等教材编写模式,辅导受训者针对不同的教材类型进行教案编写,并且尝试处理不同主题或者体裁的课文。学生、教师与教材是教学中的三要素,教案编写直接联结受训者和学生,使受训者既不脱离现实,又熟悉了相关的教学方法和语言点,有助于培养受训者的教学能力和技能。

分技能教学方法培训。应针对听说课、阅读课、汉字课、综合课等不同课型培训相应的教学模式,每类课型都有其独特的教学规律,培训者应着重突出不同类型课程的特点、教学模式和相关技能。

教学理论培训。介绍国内外比较通用或先进的教学方法及其发展演变过程,比如听说法、功能法、任务法、案例法等。针对这部分内容,培训者不应局限于理论本身,应通过案例形象展示不同教学理论的应用。

其他相关教学活动的培训。海外汉语教师不但要教授汉语,常常还要担任很多相关的教学工作,培训者应该帮助受训者熟悉相关内容,并进行讨论或演练,比如针对海外学生特点自主编写教材,如何组织海外学生的课外活动,如何针对海外学生进行教学评价等。

教学管理方法培训。培训者有责任帮助受训者建构一套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方法,使其能够在海外教学中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适当的策略。比如如何处理学生迟到问题,如何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如何批评和激励学生等。

中外文化培训。文化培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周健曾指出:对外汉语教师应当有双语、双文化的意识和自觉,文化培训既应包括中国文化部分,也应包括外国文化部分。其中中国文化部分除介绍传统文化外,应主要侧重于中外文化差异,对外国学生常感困惑的现象进行阐释。外国文化部分则应侧重于不同文化类型的特点,特别是受训者未来将要去的国家,对于其民族心理、思维模式、生活习惯和禁忌等都应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在培训时,应根据培训时长、受训者水平、培训需求等因素在培训体系中选择相关内容进行适当组合,建构恰当的内容体系,从而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支架式培训模式

支架搭建。支架搭建是培训的基础和关键,包括若干个案例库的建设、知识树的建立,网络交流平台的搭建以及教学任务的,为受训者提供《现代汉语八百词》、《实用汉语教学语法》等权威的书籍书目和参考资料以及相关教学录像、资源等。受训者依托这个平台能够自主进行比较灵活深入的个人探索以及点评交流,为整个培训的顺利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个人探索。在培训前、中、后的整个过程中,受训者的个人探索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提高教学能力的必由之路。受训者应利用支架积极进行个人探索,利用相关资源思考教学任务,并尝试撰写教案初稿,有准备地带着问题接受培训,以便有针对性地解决个人教学缺陷,建构并完善个人教学能力。教案的撰写是连接基础知识和实践教学的桥梁,通过教案撰写,受训者将更好地综合运用相关语言及教学知识,培养对教学过程的掌控能力、组织教学能力,而培训者和其他受训者通过教案也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受训者的教学思路和水平,便于及时指导和交流。

情境创设和小组合作。培训者应为受训者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提出教学任务,受训者根据相关教学任务撰写教案。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教学阶段的任务内容、性质和角度都有所不同。这个环节需要受训者与其所在团队合作完成,整个教案撰写和试讲过程需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可以酌情分组,在个人探索阶段完成之后,小组成员互相审阅教案,并就教案提出个人意见,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并进行小组试教。

试教与评估。每次每人试教15分钟并录像。试教结束后,先由试教者本人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再由培训者进行系统地点评,最后由其他受训者评价打分互评。鼓励受训者在试教后撰写个人案例,并在课外教学中进行实践和调整。相关文字资料和视频将上传到培训网络平台,可以在更大范围内由相关专家和其他受训者进行点评交流,促进受训者对教学的反思,从而不断提高国际汉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郭风岚.关于海外汉语教师培训的几点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2).

[2]孟宪恺.微格教学基本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郑肇桢.教师教育[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7.

[4]赵金铭.论“教案“――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教案设计[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3.

篇(3)

一、强化宣传教育,着力提升意识

1.围绕全县安全生产中心工作,宣传全县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要求、政策措施和年度工作进展情况;宣传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重大措施及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典型和经验。继续深入宣传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

2、6月份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等主题活动。围绕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通过悬挂横幅、标语,张贴宣传画,设立咨询点,举办知识竞赛和演出活动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安全生产,做到主题鲜明、形式多样,丰富内容,让各项活动贴近生活,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

3.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安康杯”、“电力杯”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安全生产知识朗诵比赛等活动;推进安全文化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的“五进”活动,增强活动的教育性和实效性;不断丰富安全文化建设的载体,努力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4、加强与主流媒体的联系。加强与县广播电视系,畅通宣传渠道,定期向全县社会公众安全生产状况、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情况等;及时曝光违法、违规生产行为和安全生产事故典型案例,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安全生产工作的浓厚氛围。

二、强化培训,着力提升素质

5、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以“三级安全培训”为重点的全员安全培训制度,强化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以及其他从业人员(包括农民工和外包工上岗、转岗的安全应知应会培训)的培训。按照“分级、分类、从严、不重复”的原则组织实施各类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着重抓好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参培率;每季度不少于一次组织安全培训情况、持证上岗情况的检查,不断规范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6.加强安全培训管理。依法组织、指导和监督安全资格培训考核工作,坚持以检查促培训、以执法促培训、以考核促培训、以许可促培训,重点抓好培训计划申报、教培备案和培训考核三个环节。

7.规范培训机构从业行为。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印发安全生产培训机构从业行为规范的通知》精神,不断规范我县安全生产培训机构从业行为,督促其加大培训的软件、硬件投入,强化师资管理,不断规范培训人员档案和教学档案管理,组织开展培训教学的交流、优秀教案的评选等活动,努力促进培训质量的提高。

8.完善安全培训信息库。继续做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安全培训信息的采集和录入工作,不断完善安全培训信息库,使安全培训基础资料更加详实、准确。

三、强化领导,狠抓落实

篇(4)

关键词:备课 学员 教材 培训 教学方法

培训师上课前总要备课,然而,有些培训师把“备课”与“写教案”等同、混淆了。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员、考虑培训教学思路和培训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培训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培训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培训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供课前翻阅以备忘,以便把课上好。

备课可分为隐性和显性两部分,如果说写教案是显性的,那么,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备学员、思考教法、设计培训教学过程等则是隐性的。隐性备课很重要,譬如研读教材和在头脑中进行创造性的培训教学构思等,最重要的还是钻研教材。培训师如果只重视显性备课,隐性备课这一部分被忽视,课堂质量就难保证。

备课又可以分为狭义备课和广义备课。狭义备课是指培训师为上一堂课而进行的课前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培训教学目标的确立、培训教学内容的选择、培训教学方法的应用、培训教学过程的设计,培训教学课件的制作等。通常所说的备课即指狭义的课前准备。广义备课是指培训师所从事的一切直接或间接地有利于课堂培训教学的各种活动,主要包括对教育理念的理解、课程标准的掌握、培训教学素材的积累,学员思想、学习、心理状况的了解,培训教学后的反思等,从这个意义上说,广义备课应是一种自觉的、长期的自我学习、自我培训、自我教育提高的过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之重要,不言而喻。精心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是培训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培训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只有把课准备得充分具体,课堂培训教学才能更加科学、有序、高效,也才能更好地完成预定的培训教学目标,即备课的质量决定上课的质量。备课水平的高低,从某种程度上也表明了培训师业务水平的高低。

下面从广义备课的角度谈谈备课的主要的工作。通常具体的有四方面的工作:备教材、备学员、备教法、备教具。

一、备教材

首先要认真分析、研读教材,在正确领会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员的实际,设计培训课堂教学。因此,钻研教材是备好课、上好课的核心环节。教材,就是培训教学材料。教材是学员学习的重要资源,它不仅决定课堂培训教学内容,而且提供了培训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和方法。它也是培训师进行培训教学的主要依据。熟练地掌握教材的内容,是培训师顺利完成培训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培训师要善于钻研和使用教材,既不要恪守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地照本宣科,又不要脱离教材,传授内容与教材存在严重偏差!

二、备学员

学员是培训教学的对象,培训师要想教会学员,必须先了解学员,这样才能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帮助学员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成人的教育培训与学校教育大不相同,参加同一期培训的学员,在年龄、受教育背景、工作岗位等诸多方面都不尽相同。如果不考虑学员基础与能力的现状,一本教材、一种教法地进行教育培训,往往事与愿违,而且极有可能连最基本的培训目标都达不到。

三、备教法

备教法要解决的是如何教的问题。要设计易于、乐于被学员接受的培训教学方法。有时候,甚至还要精心设计关键部分的培训教学案例和教学语言,让培训课堂充满生机、文采飞扬。培训教学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成人教学要结合参训学员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讲授法、讨论法、案例研究法、角色扮演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力求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因此,培训师要大量阅读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材料,加工取舍,充实到课堂培训教学中去。

四、备教具

现代培训教学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因此培训师备课在备教材、备学员、备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还上备教学用具。如准备电子教鞭、激光笔、制作多媒体课件等,尤其是制作多媒体课件,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课件内容的确定、素材的选择、到最后的制作,甚至精细到用什么样的字体、什么样的颜色、字号,都要反复斟酌、调整。除了帮助学员更直观地学习以外,还力争给学员美好的视觉享受,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员的审美情趣。

篇(5)

“顶岗实习、双向培训”提出的时代背景

建国以来,我国体育教学理念的演进过程经历了政治目的论、体质目的论、技术技能目的论、全面发展目的论、育人以及“健康第一”的现代化发展过程,①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不同时期体育教学与时展以及教育发展的关系所引发的,即依据时代的变化和教育发展的特征将落后的体育教学理念进行改造。在学校教育领域,科技文化对体育教学文化的挤压,学校体育文化发展逐渐缺失,体育教学在实践操作中又因为缺乏文化内涵,而导致其思想僵化、功能单一,这造成了学生对体育教学工作的逆反心理。近年来,我国体育教学改革是以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提高国民体质为目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过分注重了体育的工具性价值,却缺乏对体育价值的考虑,进而又导致了体育自身教育力量和教育地位的衰微。体育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功能对促进学生体质增强、健康水平提高有重要作用,如何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发挥其所应有的教育价值和功能是现实的难点。中小学校在现实工作中常常将教学实习视为一个临时性的包袱,这种担心主要是出于对实习教师教学能力方面的担心,如担心在授课过程中出现对班级、对学生的缺乏控制力,担心教学实习会打乱学校原来的教学计划和学习气氛,担心被顶替下来的教师无所事事等等。因此,大多数中小学校在和高校合作培养实习教师的过程中往往是流于形式的,这造成了实习教师在实习过程中变成了旁听生或者做一些辅助教学的简单工作,并没有真正到课堂上进行锻炼的机会。②也有的学校为实习教师安排了上课的机会,但是没有对其在备课、教案设计以及教学内容的选择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或教学指导。还有一些学校对实习教师的教学过程采用放任的态度,常常把实习教师当作是全能的教师,任何事情都由实习教师来做。

“顶岗实习、双向培训”的问题与反思

高校实习时间通常安排在大四上学期,顶岗实习的时间跨度普遍为一个学期,这种安排形式有利于学生全身心地融入教学情境、维持顶岗实习的严肃性,同时也有利于基地学校安排工作,维护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但是容易造成实习基地学校任课教师同一学年内各学期相比师资不均衡,以及出现学生实习与考研和找工作的时间冲突。在对农村教师培训的时间方面比较灵活但主要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集中到高校进行8周的理论课学习;第二个阶段是到城市中小学分别进行为其1周的见习和实习;第三个阶段返回原单位进行16周的教研工作;第四个阶段到高校进行为期1周的综合考核,并对考核合格者颁发教育培训合格证书。从顶岗实习、双向培训过程的指导情况来看,高校因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每个实习点都安排指导教师,而实习教师作由于缺乏适当的管理,容易不知所措,针对这些问题尽可能地多安排责任心强、协调管理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入驻农村中小学所在地,统一指导该地实习生的各项教学工作和生活安排,同时要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高师院校和实习基地学校保持密切联系,督促基地学校完善师范生的日常管理和教学指导工作。同时,要改革教师培训方式,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系统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并以基地学校为中心,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在培训方式上把理论讲授、专题研究、观摩教学结合起来,注重学员的自我反思、参与互动。目前多数学校安排实习和培训的教师比例为1:1,这种模式便于管理的同时也非常的实用,但是,实习教师在工作中往往存在着多方面的不足,如果完全将课堂交给实习教师而不去管理和指导,未必能达到教学实习工作的目的。因此,在对实习人数的安排方面要与培训教师以2:1或3:1的比例进行置换,这样能够为实习教师提供足够的时间进行教学总结和反思,对提高其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参与顶岗实习的大学生对参与课题研究的重视和参与程度不够,将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管理以及教案的编写上,对科研工作积极性较差。但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应该树立科研意识,要把课题研究作为一项重点内容进行培训,并以高校教师为指导,以课题小组为单位,促使培训教师积极动手动脑,通过课题论证的形式集体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使参与培训的中小学教师能够边实践边研究,实现让每一个教师都具备能够参与或独立完成科研工作的能力。

本文作者:王鹏工作单位: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篇(6)

一、锁定农业经营主体,对接党委工作重心

在实际工作中,承德市坚持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融入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脱贫摘帽、全面小康”,建设“生态强市、魅力承德”发展目标之中。

(一)突出四个服务

一是服务“扶龙计划”。培育重点对象是31个农业园区、39个合作社和 10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头人,使其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二是服务美丽乡村建设。在13个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650人。三是服务扶贫攻坚工程。实践探索了培育龙头企业带头人,吸纳专业技能型贫困农民以自愿入股的方式进企入园,统分结合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实现了入股分红和务工薪金双收入。四是服务新业态。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主动调整培训专业结构,补充了休闲观光农业专业和农村电子商务及植保无人机三个课程短板,使之更加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二)对接主导产业

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服务和推动由资源型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跨越的有力抓手,紧紧围绕加快全市设施农业、林果业、中药材、畜牧业和休闲观光五大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提档升级,开展培训和培育工作。

(三)坚持锁定经营主体

市县农广校作为培育工程的实施主体,牢牢抓住承担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整市推进示范市的机遇,三次全面开展调研摸底,锁定五大主导产业生产经营主体,遴选培育对象32319人,建立了信息系统,集中优势培训资源,分批滚动培育。两年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7870人,占重点培育对象的24.35%。

二、聚合优质资源,构建培训体系

市农广校作为本区域办学体系的中间环节,努力发挥节点纽带作用,统筹聚合优质教育培训资源,集中发力。

(一)打造优质师资体系

市县农广校聘请中国农大、河北农大等知名院校专家组成了高端师资队伍,讲基础理论,讲政策,借脑引智,拓宽思路,提升站位;聘请市县农林牧系统307名行业专家组建了专业技术师资团队,讲操作规范,教方法,提升专业技能;聘请66名能工巧匠土专家组建了技能型师资团队,讲绝活,教技巧,提升培育对象的实践操作本领。与此同时,着力加强自身专业教师素质提升。一是产教融合。鼓励专业教师承担农业科技项目,开展农科教结合,提升自身实践操作本领,先后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励和社科成果20多项,在实施培育工程中推动了产教深度结合。二是培训提升。坚持常态化组织主导产业专业知识、课件制作等专题讲座、开展观摩教学和教学比武等教科研活动,苦练内功。在河北省农广校组织的优秀课件评选和教学能手大赛中,全市将一半的一等奖项收入囊中,市农广校获优秀组织奖,充分展示了全市师资队伍建设成果。三是严格考评。市县农广校分别建立并完善了专兼职教师考评机制,将教案准备、课件制作、授课技巧与培训效果有机结合,将评价权交给培育对象,绩效与授课补助标准挂钩,教学质量得到保障。

(二)夯实田间教学及实训体系

一是巩固提升实训基地。近年来市农广校按照县域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分布,以产业园区为重点,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建立实训教学基地114个。其中,省级实训教学基地15个,市级统筹共享实训基地33个,实现了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优质资源共享格局。二是完善田间学校。以产业园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重点,采取校园、村企合作方式建立标准化田间学校57所。平泉县春民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作为食用菌专业实训基地,组织培训食用菌大户80余场次,培训菇农4000多人次,59名农民被确定为培育对象。在承德,以市级校为区域龙头,8所县农广校为依托、57所田间学校及114个实训基地为主体的教育培训体系初步形成。

(三)完善优质培训教材体系

几年来,市农广校组织市县农广校专业教师着重从实践操作角度编写出版了《北方特色农业种植新技术》、《冀北地区农业新技术集锦》、《农业新技术问答》等涵盖主导产业、具有区域特点的本土教材三部,分类别、分作物编辑印刷了具有实践操作指导特点的实用技术手册三大类60余种。在每部教材投入使用前均由市农广校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严格审核把关,不断丰富和提升教材库水准。

三、规范过程管理,确保精准施教

在教育培训过程中,坚持细化流程,制度先行, 强化管理,实施精准培训。

(一)实行“567”管理

严格落实第一堂课、信息公示、督导检查、信息报送、台账登记“五项制度”;始终坚持培训周期有计划、培训过程有记录、授课教师有教案、学员信息有档案、实践教学有方案、跟踪服务有日志的“六有要求”;全市统一实行培训质量承诺、双班主任、学习用品、培训台账、培训规范、档案管理、考试考核的“七统一规矩”,教育培训环节严谨有序,质量管控科学规范。

(二)落实三项创新

一是培训方式创新。突出培训的系统性和专业性,培育的连续性和可提升性,内容的职业性和实用性,将课堂搬进田间大棚、畜禽圈舍、农场果园,创出了校村合作、校区(园区)合作、校场合作、校企合作四类培育模式。二是教学形式创新。采取“课堂授课与基地实训”、“案例教学与模拟训练”相结合、培育对象点菜,专家下厨,科技人员与培育对象结对子方式,送教下乡,进村入社,进场入企,从而实现了培训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无缝对接。组织学员到同类产业先进园区参观考察,解放思想,拓宽视野。三是提升通道创新。学校紧密结合培育工作,鼓励培育对象参加涉农专业函授中专或专科层次继续教育,持续提升其综合素质。截至目前,已有1502名培育对象成为涉农专业函授中专班学员,26人参加了网络专本科教育,培育对象素质提升有了新通道;826名培育对象通过技能鉴定取得了初中级职业资格,从事专业技能服务有了通行证。

(三)加快培训向培育转变

篇(7)

关键词: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074-02

2015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从而全面提高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教育部统计,2015年全国独立学院共有275所,在校生达260多万人,独立学院承担了全国本科层次人才培养任务的18%,成为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常州大学怀德学院迁址靖江办学,本着培养人才、服务靖江经济的原则,努力寻求拓展发挥本校继续教育为靖江地方经济服务的模式,而靖江各企业对各层次人才的技术提升等方面培训有着迫切的需求,校、企、政府三方共建员工继续教育培训基地,通过各种途径提升员工综合素质、技能,为靖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显得非常必要。

一、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现状与共性问题

继续教育的培训基地建设是为了满足高校在教育环节的特色化发展,在有效依托高校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办学经验来为继续教育的基地建设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模式和多类型的教学体系,使继续教育的基地建设突出市场化的需求特点,以满足市场经济和社会整体的环境要求,使继续教育的基地建设形成协调分明的运行机制。但是,整体性的规划方针在实际的教育体系建设中还是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就需要在基本的建设方面从共性问题出发和入手,以实现继续教育的效能发挥。

1.基地建设的全局规划和资源配置缺乏整体的协同性。在当前的继续教育状态下,培训基地的建设采用独立的运营模式和状态,在进行基地建设和目标培养、课程设置以及资源配置、效果评估等方面实现整体性的方案设定与规划。在继续教育基地建设中,各个环节需要实现有效的合作与协同,在建设中某个环节和部门的建设力度过于繁重时,其他部门和区域需要实现一定的辅助和协同,有效完成各个环节的基地建设。

2.基地建设的培训需求和课程设置缺乏调研的系统性。继续教育的基地建设环节,需要对培训的整体需求探寻科学的调研活动。这就需要在高校的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中进行主动性的调研,比如上门走访或者电话沟通等方式进行,然后在了解整体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培训课程体系的建设。此外,还需要强化培训基地的对外拓展项目建设,但是,在高校继续教育基地建设中缺乏有效的主动推广意识。

3.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对策。(1)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组建,强化资源的挖掘开发及整合。继续教育的培训基地建设是有效获取市场资源的整体战场,基础的培训环节是对资源项目的开发利用,在资源强化的过程中实现对潜在客户和师资力量的引进,并在有效的调研活动支持下实现对基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再开发。这就需要在继续教育基地培训建设中为继续教育提供整体化的服务,在完善培训体系建设时,实现培训课程同相关行业和具体企业的专业贴合度,使基地的培训工作实现教育形式的创新,并在校企结合的渠道优势下,开展有效的合作办学,实现各项资源的优化整合。(2)进行培训项目的深入调研,促进人才培训符合实际需求。从院校教育的整体实际出发,通过信息科技的支持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实现同企业的有效结合,强化培训基地的建设,使继续教育建设能够从实际出发的基础上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并有效融入整体的社会产业链条布局,使整体的继续教育培训同院校的基本建设有效衔接,使最终的人才培养能够符合社会整体的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人才的需求。

2016年常州大学怀德学院经招投标取得江苏国信靖江发电有限公司管理培训项目,根据电厂对员工素质、技能提升的实际需求,通过对培训项目的深入调研,在培训方案的选择、课程的设置、教案的编排、师资的配备上量身定做培训项目,做到人才培训真正符合企业需求、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

二、员工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的任务和目标

1.在全新的教育环境和发展背景下,继续教育的培训基地建设要同高校的自身优势行业特点相结合,使高校的继续教育同地方经济和行业特征以及企业相结合,使继续教育的培训基地建设与整体的管理体制和服务模式及运行机制相统一。

2.结合企业和行业的需求,在继续教育的基地建设中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并最大化地实现同学历教育的沟通和衔接机制。

3.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使学习者能够在继续教育的基地建设中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使改革之后的继续教育在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实现创新,探索继续教育基地建设中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更好地保障基地教育建设中继续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

4.进行继续教育基地建设时,需要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有效结合,强化数据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建设整体性的教学资源服务模式和基地教学机制。

据此,常州大学怀德学院与靖江不断完善共建员工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的适时方案和整体目标。

三、员工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的路径

在继续教育基地建设中进行的技能培训是为了发展服务经济和产业建设,以有效提升区域经济的发展,在继续教育培训建设中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职工的有效就业。并在基地建设中遵循现今社会经济的整体要求,将培养目标定位在实用型人才和综合技能型人才方面,有效建立运作规范化的多样性人才培养目标,以在继续教育基地建设中实现综合全面性的职工技能培训的全新机制,在专业化的技能支持下实现人人有技能、人人能就业和人人得实惠的继续教育培养机制,以有效促进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的人才支持。

1.强化校企联合,共建“新型企业大学”。“企业大学”是在新型的社会环境下所要求的综合技能型人才的建设需求,并在长久的应用中体现了应用的优势。近年来,虽然我国企业大学教育得到了长足充分的发展,但是整体的发展质量并没有一致性和整体性,实际而言,主要是因为我国的部分企业建设中在注重硬件设施建设而忽略了软件建设,导致整体的业务建设和管理环节缺乏稳定性和规范性,一定情况下制约着企业大学的实质性应用和发展,甚至于企业大学只是名义上的“空架子”。在对现实状况进行了解的基础上,继续教育的培训基地可以有效应用现实状况实现自身的发展和补充,在课程体系建设和管理体系方面实现与企业间的强强联合,建立完备的新型企业大学,使继续教育能够在企业的战略转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2.结合政府建设,开展行业专项合作。在继续教育培训管理中需要在了解政府要求和行业规范的前提下进行基础建设,实现同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并以此为切入点,优化继续教育的教学培训,在同社会状况进行结合的基础上实现校内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推进基础建设项目的针对性。并且,可以在对各项实际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将原有的基地建设建设项目改进和优化,并不断地更新挖掘新的项目,然后强化培训力度,体现继续教育的优势。(1)开展城乡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在进行员工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时需要围绕社会经济的整体产业格局,以更好地满足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并对有就业意向和工作能力的劳动者进行有效的基地培训建设,有效完成岗前的职业技能培训,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和社会主体对于人才的要求。(2)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在进行继续教育基地建设时需要有效完善整体性的工作激励和评估机制,在创新式的教学方法支撑下同网络载体结合起来,提升基地的整体培训效能,以完善参与继续教育的相关人员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保障在继续教育的过程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完善培训机制,使继续教育满足当下环境的现代化和信息化的人才技能要求,以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

2016年焊接中心大楼将在常州大学怀德学院建造落成,靖江政府、企业与高校三方将共建开启焊接的合作项目,作为行业专项培训基地为地方培养输送焊接行业人才。

3.依托信息技术,建设数字化的网络培训。在科学技术的要求和推动下,开展数字化的网络培训和建设,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打破固有的传统面授式教学局限,在更加先进和主动的状态下实现继续教育的资源共享,在学校自主安排时间的基础上使培训活动能够更加契合社会的需求,强化继续教育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

四、结束语

员工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建设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局限,整体而言,社会体制建设和国家政策需求都是局限性的因素,以及基地建设中的自身运营管理模式。这就需要高校在进行继续教育的基地建设中强化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地开展问题的解决对策,在新型的社会环境需求下,实现原则性同灵活性的结合,探寻适合自身发展的全面基地建设道路和途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