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5 18:14:5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改革意识
1.树立新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是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起点是课堂教学,如果离开了课堂教学的高效益,还谈什么“大面积”?所以推进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数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基础。因此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方向是教师应该把旧的课堂教学,即强调双基结合、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双基结合、以技能训练为主的课堂教学。
2.树立新的学生观
对于任何一个集体而言,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先进面和落后面,只是大或小的问题。当一个群体出现落后面时,我们不应当埋怨,更不能千方百计地去找客观原因,推卸责任。当问题出现时,不要只想掩盖问题,而是敢于面对,冷静地思考、解决问题。同样,对于一个教学群体,也会出现一定的落后面。如何面对、解决落后面的问题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客观存在的一个问题。
3.树立新的评价观
素质教育的评价观不是着眼于选拔少数,淘汰多数,而是通过评价来反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从而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评价观念也要随之转变,使评价作为一种手段更好地为素质教育服务。新的质量评价观以“准”加“快”为准绳,10个学生都得100分应以花时少者为优。
4.树立新的目标意识
教学目标是“教师所期望的学生的变化”,是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新的目标意识更侧重于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要突破了解、理解、掌握等层次分类,防止使学生简单或被迫地完成学习任务,而要突出让学生知道这节课要学会什么?要会做什么?并且要在多少时间内完成,使学生从情感到理性,从思想到行为都能自觉地投入。能力目标不宜明显划分,可在具体内容方面体现。
二、双基结合,以技能训练为主的课堂教学的做法
1.坚持集体备课,发挥集体优势,集中集体智慧,备课时要吃透“两头”
所谓两头,是指教师对教材知识和练习题的联系及对学生学习情况、学习规律的了解。由于教师个人认识上的差异,因此对某一课时教材知识点(包括思想方法)在整体教材中的地位和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本课时的习题之间的联系和其他课时习题之间的联系以及对学生学习规律和学习情况的了解存在偏差或不同的理解。如何做到吃透“两头”,做到全面、完整、正确地了解“两头”,就要发挥集团优势,发扬团结协作精神,集中集体智慧,优势互补,有分有合,每一课时在形成教案之前,集体备知识点、备习题、备学生、备评价要求及方法,同时在教法和学法上达成共识,再由负责人员具体操作,形成教案和学案,真正做到吃透“两头”。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在课堂上围绕知识间的联系去施教和学习;才能使师生明确各自的职责,学生能独立完成教师绝对不包办代替,教师该讲的绝不能交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处理好先讲后练或先练后讲的关系,同时找到教师施教与学生学习的最佳结合点,使教师和学生所做的无用功降到零点,达到事半功倍之目的。
2.坚持分层教学,进行分类指导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研究学生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动机等),然后将特点相同的学生归结成同一层次,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并进行相应的教学指导,促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较快发展,大幅度提高课堂效益,提高教学质量。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有其自己的特点和所遵循的原则:
(1)相近性原则。对于一个教学班,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水平、能力水平都不尽相同,但每一个教学群体(教学班)又可在一定的范围内,由于实际水平(包括知识水平、学习水平、能力水平)相近,又可分为水平相近的若干个小群体,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个班及每个学生的实际,遵循相近性原则对学生进行分层,一般一个教学班分为Ⅰ、Ⅱ、Ⅲ个层次。Ⅰ组学生的特点是学习、能力、动机等方面有困难;Ⅲ组学生的特点是知识水平、学习水平、能力水平较高,而且有较强的自觉性及求知欲;Ⅱ组学生的特点是界于Ⅰ组和Ⅲ组学生之间。
(2)隐蔽性原则。对每个班学生的分层是依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教师对学生的分层,对教师而言是明分,对学生而言是暗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优生自傲,后进生自卑,既便于教学,又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3)可接受性原则。分层教学的要求是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我们将课时的训练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为课前训练,题目主要是以以前复习过的重点知识为依据,设计成15小题,限时5分钟完成,对象是Ⅰ组的学生,尽量使他们能顺利完成,使这部分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第二步是知识要点,将本节课复习的主要知识点编成习题,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第三步完成A组训练题,主要对象仍是Ⅰ组;第四步是完成B组训练题,主要对象是Ⅱ组学生,难度较A组有所提高;第五步是完成C组训练题,主要对象是Ⅲ组学生。习题的设计尽量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跳起来摘果子”。
(4)培优扶“差”原则。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后进生,解放优生,要求优生不一定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超前学习,帮扶后进生,每节课教师都要确定2~3名后进生,对他们进行重点辅导。
(5)激励性原则。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反馈要及时获得教学信息,根据学生的学习是动态的、可变的这一实际出发,鼓励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发展,激励学生不断向上。同时,根据获取的教学信息,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层次及教学要求,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3.突出基本技能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目前,中小学普遍课业负担过重,造成这一原因主要在于我们不少教师只将课堂当成传授知识的场所,将技能训练放在课外进行,没有及时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熟能生巧”这句话是真理,巧是技能,而巧来自于熟,熟是来自于大强度的限时训练。所以在课堂上要及时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同样离不开大强度的训练。
(1)训练适时。每一节课或每一个知识点何时练、怎样练,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及内容、目标要求,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训练。
(2)训练适量。谈到大强度训练,往往将它与“题海”战术相联系、划等号,认为大强度训练只不过是“题海”战术“合法”化,是它的另一种叫法而已。其实所谓“题海”的含义不单是量大,而且题与题之间关联性较差,学生练不出题目之间的联系。而大强度的限时训练,并不是盲目地追求量,而是依据学生的实际,将每个知识点转化为学生的技能。只须一练,就不会多练,若需要多练,就绝不能少练或不练。学生训练,不但要练出个性,而且还要练出共性。
(3)习题编排精干。在选编练习题时,不要为了一味追求大强度训练,将关联性不大或毫无联系的习题堆积在一起。要做到精干,选题就要针对性强:一是针对教学大纲;二是针对考纲,即知识点、能力点;三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训练。
(4)训练方法灵活。一是训练的形式要灵活,采用什么形式的训练,要视知识点而定;二是练的习题思维容量要大;三是每组习题要提出限时要求;四是教师指导学生解题的方法要灵活。
(5)重视局部训练。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处理重点时,一般认为这部分知识点讲得多,讲得透,用时长,就是重点突出,其实不然。大强度限时训练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之处就在于对重点内容,训练不但量大,而且强度大,突出对重点知识的局部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章、节、课过关,才能将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
(6)训练的时效性。传统的课堂训练,对学生没有时间限制。训练时间由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决定,随意性大,而大强度训练对学生明确提出练习时要有时间观念,特别强调限时训练,每练必限时,讲求时效性,突出高效率,对于同样一组题的训练,学生都能完成,而以花时少者为优。只有这样,才有课堂教学的高效益。
(7)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课堂教学面向全体的关键在于解决优生,照顾后进生。所以在训练题的编排及教学方法上对这两部分不同群体应有不同的要求。优生的训练应当突出三度(速度、角度、强度),让他们优于其他学生,速度在于突出训练的量;角度在于让优生从有别于教材的角度去考虑;强度在于突出在课堂上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对本课所学知识点或技能训练重复多次,使优生的技能从会到熟,由熟到巧。对于后进生训练应突出基础,题目复合程度低,量相对于优生少,力求他们对本课知识点过关。另外,课堂上应少举手,少板演,少口答,排除不利于全体学生积极主动、独立地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的因素。
(8)优化评价方法,增强反馈矫正意识。评价是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检测题,教师通过反馈获取学生本课时达标情况的信息,然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及时的评价。过去的反馈手段以口答或举手的形式进行,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获得的信息具有模糊性和虚假性。目前我们教学反馈采用四色反馈卡,这种反馈形式既简单明了,又易于操作,具体功能如下:
■
反馈的目的在于及时改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即矫正。而这正是过去课堂教学所忽视的。矫正可采用集体矫正、分类矫正、个别矫正等。补救是对未能当堂达标的学生进行某些知识或能力的再教学,再教学不是教授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某些难点、疑点的再次点拨强化,可采用师对生、生对生等方法。
4.规范课外训练,减轻学生负担
关键词:翻转课堂;过程性评价;师范生教育技术技能训练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翻转课堂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许多高校根据其教学特点开展了一系列的本土化实践,总结出了符合课程特色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针对翻转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机制发展还不够成熟,目前国内相当多的翻转课堂实践依然采用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1],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评价;同时,面向师范生教育实施的翻转课堂案例相对较少。“教育技术技能训练”课程是师范生的实践类必修课程,结合翻转课堂和过程性教学评价的优点,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为师范类课程的教学和评价方式改革提供依据和支持。
一、翻转课堂与过程性教学评价
翻转课堂是由两位美国教师提出的新型教学方法,近年来该教学模式发展迅速,《环球邮报》评价翻转课堂将成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技术变革[2]。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指出,新型课堂教学必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通过媒体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的需求。[3]然而,现阶段的翻转课堂实践在实施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仍存在突出问题,尤其是针对高校翻转课堂的评价机制发展还不够成熟,相当多的翻转课堂实践依然采用传统课堂教学评价方法,评价方式过于简单,评价主体单一,没有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根据课程笔试考核给出最终成绩或等级,这种终结式教学评价方式缺乏评价内容量标化和方法多样化的缺点[4],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制约翻转课堂深入发展的重要因素。过程性教学评价是一种能对学生综合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的评价方式,过程主要由教学过程、学习方式和评价过程三个要素构成。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来说,教学过程包括了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学习方式是学生根据具体专业和所学课程而决定的学习策略。评价过程是对教学过程的综合评价,评价过程贯穿于整个翻转课堂,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是过程性教学评价的评价内容。过程性教学评价方式有助于为翻转课堂建立全面的评价机制。
二、师范生教育技术技能训练课程中的翻转课堂教学
师范生教育技术技能培养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了现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和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因此高等师范院校都十分重视师范生教育技术技能训练,并开设了专门的课程。在传统师范生教育技术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大部分都存在课时不足的问题[5],理论课程课时远大于实践课程,教师为了保证理论课程课时充足,常常采取缩减实践课时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2.课程没有达到培养学生教育技术能力的目标,教师没有进行个别答疑的精力,导致教学效果不佳。3.教学评价方式较为单一,期末考试比重大,缺乏过程性考核度量[6],不能全面地评价教学过程。针对以上问题,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点,在师范生教育技术技能训练课程中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论证实施过程性教学评价方式的可行性。1.课前,学生通过网络观看教师录制的教学微视频,预习师范生教育技术技能训练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实验内容,减少教师授课的时间,解决了上课课时不足的问题,课堂上更多的弹性时间留给学生提问和教师答疑。2.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学生总数,设定小组的规模和人员的分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和小组内合作沟通的方式学习并掌握知识技能,解决了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的问题。3.评价机制方面,翻转课堂过程性评价方式多样,主要采用教师评价、组内互评、学生自评三方面结合的评价方法;针对部分积极性不高的学生,采用动机激励方式来吸引学生参与,使用组内互评和自评结合的方式。同时使用学习活动评价量表,详细反馈并准确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综合来看,在“师范生教育技术技能训练”课程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可有效解决传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实践
(一)实践环境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开设的“师范生技能训练”课程体系主要分为五个部分:普通话与教师口语训练、书写技能训练、教育技术技能训练、专业教学技能训练、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选取教育技术技能训练课程开展教学实践,实践对象为师范类本科三年级学生。下面以该课程中的“教学类PPT制作”为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二)教学实施(见表1)(三)教学评价(见表2)(四)实施效果通过问卷调查,对于翻转课堂实施流程而言,83%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75%的同学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他们对课堂的兴趣,感到满意;79%的同学认为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对于课堂评价方式而言,85%的学生认为过程性评价方法可以较为客观全面地反映他们的学习情况。综合分析调查结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师范生教育技术技能训练课程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学过程中实施过程性教学评价方式,可以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进学习方法。
四、结束语
优化课堂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而合适的评价机制是衡量教学效果达成度的重要手段。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师范生教育技术技能训练课程,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用过程性评价方法可较全面地验证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后期将进一步扩大实践的试点工作,总结、反思、改进实施方案,为师范类院校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李馨.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借鉴CDIO教学模式评价标准[J].电化教育研究,2015(3):96-100.
[2]王红,赵蔚,孙立会,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8):5-10.
[3]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5-16.
[4]周永凯,田艳红,王文博.现代大学教学评价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2010:10-11.
[5]郭飞.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目标取向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2):164-168.
关键词关键词:微格教学; 课堂教学; 教学技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8018403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张景川(1977-) 男,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物理与信息技术系讲师,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基础理论与教育教学。
0 引言
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作为教师除了要有广博的知识之外,还必须要有传授知识的技能和技巧。而高师学生教学技能的高低不仅体现了高师生的素质,同时也直接影响着未来中学的教学质量,认真做好每一步的教学技能训练和应用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大多数高师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在教师基本技能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不足,甚至有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因不能胜任教学工作,而安排在其它岗位做一些日常性工作。因此,高师学生的教学技能训练应受到高度重视。下面通过分析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和微格教学的特点,提出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微格教学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措施及步骤。
1 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的特点
(1)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导致了教与学观念的转变。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吸收者,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而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后,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学习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异地接受其他教师的授课。在学习的过程中,疑难问题的解答除了向教师求助,还可以向网络上的其它学习者求助[1]。
(2)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更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的核心是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信息技术能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能使宏观事物微观化,微观事物宏观化。课堂的重难点应该先讲授,在学生有所体会、理解的前提下,再应用多媒体模拟。讲授是抽象的,模拟是形象的,多媒体突破难点的过程就是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用信息技术手段将知识、方法在课堂上呈现出来,使之形象化、生动化、人性化,学生就会印象深刻,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师的角色及地位发生了转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能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知识,也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等依据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选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教师的角色要根据教学需要不断地发生变化[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习的督促者、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
(4)信息技术环境下大量信息资源的产生和资源库的创建使得教科书 (教材 )的含义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非印刷材料的出现(如视盘教材、录像教材、网络课程等),更重要的是不再受过去那种条条框框的限制。人们会更多地使用教学材料库、教学资源库、教学包或学习包等。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寻求知识的乐趣,而且能在海量信息中寻找自己有用的信息,同时也改变了将教科书和大纲作为教学目标或任务的唯一来源,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出发,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出发来施教,搭建平台,支撑学习。
(5)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突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资源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分享的特点。个人探究、小组协商与互助、全班呈现、交流与评价将有机结合。学习的过程将会更加突显任务分工、责任到人、互相协作、共享结果 ,“合作学习”、“小组学习”、“任务驱动”、“项目责任制”等策略会在课堂上按需采用。
2 信息技术环境下微格教学特点
微格教学,英文Microteaching,意为微型化教学。爱伦(W.A11en)博土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微格教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对微格教学是这样定义的:“微格教学是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使准备成为教师或已是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我国学者黄晓东先生将微格教学定义为:“微型教学法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利用现代的录音、录像等设备,训练某一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北京教育学院微格教学课题组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它使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学习,它是建立在教育理论、视听技术的基础上,系统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
教育技术的发展进步、教育理念的更新使信息技术环境下微格教学与传统的微格教学相比发生一系列变化,呈现出以下特点:
(1)形成了新的微格教学环境。传统微格教学实验系统包括微格教学教室、主控室、观摩室等。传统微格教学实验室有以下不足: 一是教师和学生在训练时自由性受到了限制,他们必须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反复的训练;二是由于受到设备的限制,参训学生很难反复回放和观看自己的训练录像,导致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不强;三是教学录像一般保存在教师或管理员手中,学生很难找到资料进行交流学习,教师之间也不能实现信息共享,导致查询和评价很难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微格教学,是将微格教学教室与多媒体教学设备相结合,以数字视频采集和处理技术、数字视频点播技术、数字化大屏幕投影机以及多媒体计算机等, 建构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音视频、存储、传输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3],为现代教学技能的训练创造了物质条件。
(2)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有了新模式。传统微格教学训练的基本模式是:事前学习和研究、确定培训技能和编写教案、提供示范、微型课、反馈评价及修改教案等六大步骤,训练模式比较单一, 很多训练只是简单地重复,很难地体现出信息技术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理念和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等基本教学理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微格教学不再单纯使用现有模式, 而是采用各种模式和训练方法有机结合,形成一种灵活的、多元化的教学训练体系;在教学评价中,教师要将教学评价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与教学过程很好地整合在一起,发挥评价对教学和学习的促进作用。
3 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微格教学训练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措施及步骤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和微格教学跟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微格教学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教学技能训练也要相应地发生变化,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对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进行训练的活动模式也就有了新的变化。主要是以先进的“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建立起来的,整个训练过程既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又要强调教师的训练指导作用,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各种便利条件。被培训者既能训练各种设备的使用, 也能在网络上查找资料、自己创建和使用学习资源库、通过网络上传电子作业等操作。讲课视频的存贮记录方式采用多种形式,比如硬盘存贮、刻录成光盘, 这样既能方便教师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或光盘进行观看点评,同时学生也可以自我反馈。具体流程见图1。
图1 信息技术环境下微格教学流程
根据流程图,认真分析各个环节,可将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微格教学训练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措施及步骤分为以下4个阶段:
3.1 准备阶段
(1) 建立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主页。为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提高训练的成效,便于学生自主学习,首先应在学校校园网上专门开设“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主页”。主要栏目包括:参训必备基础知识、精选教案、视频案例库、专家点评、师生互动平台等。
(2)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主要是使训练者通过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理解操作规程及要领,掌握技能的结构和程序。在观念上懂得在某种情况下应该怎样做,并且能够举一反三,为实践做好准备。学习的内容有:教学基本理论、微格教学操作流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分类、教材分析、教学技能分类、课堂教学观察方法、教学评价和学习者的特点等。既可以由教师系统讲授,也可以由学生通过校园网自主学习。
3.2 实施阶段
(1)确定训练技能。训练的技能主要有导入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演示技能、提问技能、板书技能、媒体使用技能、组织技能、结束技能等。
(2)观摩学习。训练者在试讲前,先播放几段录像资料,这些录像资料可以是正例,如优秀教师的典范教学录像,或前一届师范生留下的优秀案例等,为师范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也可以是反例,如前一届师范生训练中出现的典型问题等,为师范生即将进行的训练做好预防。在播放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评价,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每一项教学技能训练的要领,培养学生自己归纳、选择对应的教学实践策略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在微格参训视频案例库中自由地查找相应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3)教学设计,编写教案,或制作课件。依据教学设计和训练的要求,学生选取一段15min左右的教学内容编写试讲教案。为了更好地强化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除了编写一般文字教案之外,还要求编写适合于多媒体教学的简易课件,以便在微格训练室使用。
(4)模拟练习。师范生按照训练程序依次进行试讲。参加试讲的人员主要有模拟训练的师范生、训练者的同学、指导教师及其评议人员。并依据训练目标提供每一单项技能训练的评价表,为评议人员打分提供依据。
(5)全程录像。在试讲过程中,中心控制室教师将其试讲过程依次录制下来,并将学生的训练情况上传到校园网,方便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
(6)建立微格训练视频案例库。把经过编辑和整理的参训录像存储在微格训练视频案例库中,以易于查询和检索。视频案例库以流媒体方式对学生和教师提供服务,通过校园网可在有网络连接的任何场所自由地下载或在线浏览。案例库中的案例可包括“精选案例”、“名师授课”、“典型范例”、“实况录像”等,每个案例应附有背景介绍、分析说明、教师解说和评价、专家点评、适用对象、参考资料等。通过建立数字化的视频案例库,可以有力地支持微格教学技能训练[4] 。
3.3 评价反馈阶段
(1)实时评价。试讲完成之后,管理人员可及时再现该生的教学录像过程,同时进行评议,使被培训者及时、准确地获得反馈信息。也可以在网上进行评议,即参训者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依据自己的时间通过校园网平台与教师或同学进行讨论和评议,以获得更多的建议和经验。
(2)非实时评价。由于课时的限制,有时很难做到完全的实时评价,这时可以采用非实时评价方式。充分利用“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主页”上师生交互平台,师生均可自由安排时间参加评议,参评学生在浏览他人的教学技能训练视频录像的过程中,也可以发表自己见解。这种评价极大地增加了师生交流的灵活性,参训学生得到了一个全方位的评价和反思。
3.4 教学技能整合阶段
由于传统微格教学是专门针对某一教学技能进行的训练, 没有注意各项技能之间的相互联系,将单个技能平等对待,面面俱到,这样训练出来的学生,对整堂课的把握不是很到位,对多技能的融合不熟练。这就要求教师在学习单项技能的过程中要适当探索已经实践过的教学技能的优化组合,这样, 才能在整堂课的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自如安排,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每一单项技能训练如果没有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需要循环进行。通过检查和验收合格之后,则进入下一单项技能训练。单项技能训练完成后,就可以把各种单项技能训练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技能的训练,通过不断的练习和修正错误,最终形成较完美的教师教学基本功。
4 结语
信息技术化境下的微格教学训练是对传统的微格教学训练的提升,有其独特的优势,具体的实施步骤是训练前的准备阶段、训练过程中的实施阶段和评价反馈阶段,以及最终的综合技能形成阶段。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模式, 有效地解决了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模式的不足,体现了学生主体认知建构的思想理念,同时也方便了教师对多数学生的及时指导, 扩大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提高了教学技能训练的效果, 也提高了微格教学实验室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陈婷.信息技术环境下微格教学的变化及其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07(6):9395.
[2] 宋其华.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教师教学行为变化的特征与策略浅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6(8):2528.
21世纪以来,中国师范教育的社会背景不断在发生着变化。一方面,经济发达地区和一些中小城市对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和专业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技能培养目标的变化,给小学语文技能训练的内容、模式和策略带来相应的变革。教师的职业技能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理论知识的转化,二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积累,三是教师的训练工作。面对时展的需求,探索新的语文教学技能培养路径有助于帮助师范生顺利走上小学语文教师的岗位,并帮助他们构建自己的教学技能和知识体系。
一、语文教学技能的构成
在语文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技能中,教学技能是最基本的能力。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活动的能力。它反映了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拥有的教学熟练程度和水平,为教师达成语文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供可能性和心理支持。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和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实际情况,师范生所具备的小学语文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技能、教学实施技能和教学评价与反思技能。教学设计技能是指师范生需具备的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精心预设和系统分析的能力,主要包括小学教材的分析技能、教学目标设计技能、教学方法的选择技能、教案编写技能、课前说课技能等。教学实施及技能是指教学预设的动态生成过程,主要包括语文课堂的导入技能、讲解技能、语言表达技能、提问技能、调控技能、激励技能、板书技能、多媒体运用技能、作业设计与布置技能等。教学评价与反思技能是指师范生对学生学习情况和自身教学效果进行检测评定的能力,主要包括教后反思技能、评课技能、试卷设计与评价技能。
二、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师范生所学的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技能训练中的教学理论并不能在教学实践中转化为相应的教学行为。由于高校教师缺乏对小学语文内容的深入研究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经验,在训练内容上更多的是注重师范生的一般教学技能训练,导致师范生的教学训练结果与现实中的课堂教学实践关联度很低,甚至存在与具体操作实际断裂的情况。一些已经上岗的“未来教师”认为,他们的教学技能训练主要是在实习阶段或入职后的教学实践中获得的,指导他们教学行为的并不是在语文教学技能训练中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因此,在校得到的教学技能训练效果并不理想。
第二,教育专业在教学技能包括教学方法和策略等方面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操作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错误的逻辑前提,即对小学语文教学技能理论知识的熟练掌握必然会提高学生相应的教学实践能力。但事实上,教学技能的理论恰恰产生并发展于教学实践本身。这种认识的不足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表现为重传递、轻研究,重理论、轻实践,重视模仿、忽视个性化教学的培养,从而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无法得到很好的培养。我们不否认教育理论对师范生教学行为的指导作用,但是无限制地放大理论作用或者机械地照搬书本理论,也会造成课堂活力的缺失,因为小学的课堂是动态的、变化的。
第三,师范生的语文教学技能训练时间不足。随着高等师范院校综合化发展趋势的加强,一方面,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压缩了实践课程的空间,教育实践类课程的比例占教育类课程比例不高。另一方面,教育专业专门提高语文教学技能的课程主要依靠《语文课程与教学》、《语文教学技能》进行,而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仅仅靠这两门课是不够的,师范生的规范字、口语表达技能、写作技能、阅读技能与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训练息息相关。师范生的语文教学技能训练课程不应该是单纯的理论课程,也不能是简单地操作教学技能的实践课程,而应该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综合师范课程学习中彰显语文教学技能的实践意义,并且通过批判性反思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实际能力的课程。再一方面,师范生到中小学实习的时间偏短,一般是六周到八周。一些小学考虑到教学质量和升学压力,对师范生的实习工作普遍不热心,以至于师范生真正能够实际授课的时数太少,实习过程常常目的不明确、缺乏针对性的指导,有的实习生甚至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
三、提高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对策
(一)开展专门的小学语文教学技能训练课程,强化训练的实效性
据研究表明,教师的职业技能的形成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理论知识的转化;二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积累,这是时间知识最主要的来源;三是教师专门的教师技能训练。学校应该尽可能地扩大教学技能训练课程在师范生教育类课程中的比例。在课程设置上,一是开设相关的语文教学技能训练课程、语文教学模拟和实践课程;二是开设围绕教育实习和教师招聘面试进行的教学技能训练。在小学语文教法教师的指导下,以模拟教学训练和微格训练为主要方式,强化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使师范生初步形成备课技能、教案编写技能、课前说课技能、教学语言技能、课堂调控技能、评课技能、多媒体运用技能等多种语文教师所必备的专业技能。在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师范学校还可聘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对师范生的模拟训练活动进行点评,促使师范生的训练模式不脱离现实中的语文教学。只有实践加反思,师范生才能对教育技能形成规律性、本质性的认识,形成教学智慧。
(二)理清课程体系,为语文教学技能课程奠定知识基础
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主要由通识类课程、学科类课程和教育类课程这三个层次构成。在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中,应围绕语文技能训练目标,合理处置该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关系,尤其是以学科教育理论为基础的学科教学法类课程,以及侧重理论结合实践的学科教材与教学案例分析类课程,加强教育实践类课程(如教育实习、教育见习)也十分必要。从师范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学校)的反映情况来看,目前最需要提高的是教学技能和教学基本功,由此在政策导向上必须加强对教师教学专业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包括学科教学的学理分析和多元评价,以及运用多样化方式促进学生对教学和评价的理解,强调教学的方法取向,把教学经验视为教学知识的一种来源以及学会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如何更新教学经验和行为。
(三)开辟多种教学技能训练模式,加强与教育实习资源的整合
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活动组织技能、课堂管理技能、教育语言技能、课堂节奏的掌控技能、课堂评价技能等都要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历练,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开辟多种形式的教学训练场域。充分利用实习基地,将见习实习与教学法课程或小学语文教学技能训练协同起来。目前师范生的教育实习主要集中在最后一学年上学期,实习时间比较短,使得学生的教学技能不能得到充分锻炼。因此可以将教育实习放在大一的第一学年和最后一学年进行。第一学年的实习目的是让师范生初步熟悉小学语文课堂设计原理,在实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在教学技能上的缺陷,例如普通话水平、三笔字、备课技能、教材解读技能等。在师范生明确自身相关教学技能训练不足的情况下,再返校后进行专门的强化训练。在师范生的最后一年,再次投身教育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改进教育技能。因此,建议延长教育实习时间,且在传统实习的基础上创新形式,加强师范院校与所在地教育部门的合作,开发互利共赢的教学实践合作项目,成立教学技能训练会,加强与小学之间的联系,利用寒暑假开设教学实践活动,为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的初步形成创造条件。另外,在师范生的教育实习过程中,应该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带队老师进行全程的管理和指导,避免实习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王玉辉,王雅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黄臻晓.新课程背景下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7,(1).
【关键词】数学教学技能;训练模式;实证
本文是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3年度课题“数学教学技能训练实证研究――以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教育专业为例(编号:Y13023)”和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3年度青年项目“少数民族地区数学教育专业学生数学教学技能培养的实证研究――以丽江师专为例(编号:QNXM-201306)”成果之一.
结合数学教育专业教育教学实际,构建学生数学教学技能训练模式――模块化训练模式.主要进程如图1 数学教学技能训练模式进程所示.
图1数学教学技能训练模式进程
开始:确立目标.教学目标是对要求学习者达到的学习结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阐述.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指南,是学习评价的依据1.数学教学技能训练的目标就是训练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课堂教学技能.
确立评价标准及方法.评价标准依据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长期实践及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3年度课题“数学教学技能训练实证研究――以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教育专业为例(编号:Y13023)”研究成果23456789所制定,评价方法采用数学教学技能模糊评价方法进行.
各技能分模块进行训练,顺序依次是数学教学语言技能、数学教学导入技能、数学教学讲解技能、数学教学提问技能、数学教学板书板画技能、数学教学变化技能、数学教学强化技能和数学教学结束技能.
检测:目标达成.每项技能训练完成后进行检测,目标达成则进行下一项技能的训练.全部技能训练完毕进行综合技能检测,测试所有目标的达成度.按照各教学技能权重分配表进行检测,具体检测方法按“数学教学技能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进行评判.
应用:走进中小学课堂.数学教学技能训练的最终目的是数学教育专业学生能够“顺利地走进中小学课堂”.待所有目标达成后,将按学校相关制度带领学生进行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让学生亲身经历到中小学课堂实践以检验其最终学习效果,并在最后的实践中得到提高,以备毕业后能够胜任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陈琳,刘加勤,莫金河,等.现代教育技术[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301.
[2]赵建红,等.数学教学导入技能评价标准[J].管理学家.2014(09).
[3]杨丽星,等.数学教学语言技能评价标准[J].管理学家.2014(11).
[4]赵建红,等.数学教学讲解技能评价标准[J].管理学家.2014(09).
[5]赵建红,等.数学教学提问技能评价标准[J].管理学家.2014(09).
[6]赵建红,等.数学教学变化技能评价标准[J].管理学家.2014(10).
[7]杨丽星,等.数学教学强化技能评价标准[J].管理学家.2014(11).
论文摘要:改革英语教师基本技能练课程,使其成为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与英语教师教育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势在必行。文章基于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师的新挑战以及教师专业化时代对英语教育师范生教师专业技能发展提出的要求,探讨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体系、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
高等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担负着培养合格中学英语师资的重要任务,英语教师职业技能是高师英语教育专业培养I1标的基本构成因素,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则成为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部相继颁布了英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版和高中版等课程改革指导性文件,引发了全国规模的基础教育英语学科教学改革。高师英语专业如何与中学英语新课程接轨?基础教育改革对高师毕业生的质量需求越来越高,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对高师毕业生的学科教学能力的高要求。因此,在高师英语教育专业,必须加强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作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我们在本专业办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外语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和教”的能力。对高师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必须首先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学科教学技能和教育能力。一个合格的英语教师,必须掌握比较过硬的英语教育技能;作为未来英语教师的高师学生,必须加强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
一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体系
国内学者吴一安的研究认为,优秀外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框架由四个维度构成:(1)外语学科教学能力,(2)外语教师职业观与职业道德,(3)外语教学观,(4)外语教师学习与发展观。英语学科教学法课程不应该是纯理论课,而应该“把培养学生外语学科教学能力放在首位,”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理论知识的传授要为培养学科教学能力服务。
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根据何广铿提出的中学英语教师业务素质评估标准,外语教师的教学技能可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组织课堂活动技能,使用教学手段技能和运用语言测试的技能。其中组织课堂活动技能又可由三种技能组成:1.备课技能,2.使用适当教学活动技能和3.课堂管理技能。结合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师的职业特点,我们将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划分为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英语教师基本技能训练,包括口语技能、书写技能和读写技能三个方面。其中,口语技能包括英语听说技能、朗读技能、讲演论辩技能、教学13语技能,书写技能包括规范英语和汉字书写技能、三笔字书写技能、美术字书写和筒笔画技能,读写技能包括阅读技能和写作技能。
第二板块,英语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包括灵活运用教材技能、教案编写技能、板书设计技能、引入教学恬动技能、讲授技能、操练技能、提问技能、演示技能、结束教学技能、听、说、读、写教学技能及语音、语法和词汇的教学技能、设计和组织课堂活动技能、语言测试技能、课后辅导及作业批改技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英语教学的技能和教学研究技能训练等。
第三板块,教育管理技能训练,包括班主任工作技能和课堂管理技能。其中,英语课堂管理技能又包括使用恰当语言和手段组织教学的技能、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节教学计划的技能和、正确对待和处理学生错误的技能、英语学习策略指导技能和教学反思能力等。
二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
在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要狠抓“三熟一练”,即熟悉英语教学法理论和方法;熟悉中学英语课程标准;熟悉中学英语新教材。练,是指实际授课训练。“练”,是指英语教学技能的训练,让学生亲自走上讲台,进行教学演试,即试讲。每个学生必须进行两次以上试讲才能下到中学进行教育实习。但试讲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平时各项基本功的训练。
因为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所以,职业技能训练的主要途径便是进行反复的练习。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是职前教师(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的一种有效的基本方法。
笔者任教的英语教育专业O2级、03级和04级学生都开展了微格教学活动,经历了前期准备,设计教案,制作课件,实施教学,录像到课后分析讨论等步骤。前期准备包括教学见习,介绍有关微格教学理论,并与学生一起分析教案设计和教学录像片断,分析中学英语新教材等。具体措施:首先让学生熟悉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和中学英语新教材,教师指定初中或高中英语新教材为微格教学的内容;然后,分小组备课,每组7-8人,每组集体设计并完成一个单元的微格教学内容,如高中英语教材每单元分为warning—up,listening,speaking,pre—reading,reading,post—reading,languagestudy,integratingskills等八个部分的内容,备课时学生既分工又合作。课后要求上交教案、课件、课堂教学录像和教学评议等材料。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试教,学生自主录像,对录像进行语言使用和教学技巧的分析,在教学后对教学进行反思,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使用各种资源进行教学的能力、使用外语教学理论指导教学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精神。
三通过开展微格教学训练教师职业技能,其实施程序大致为
(I)确定训练目标
首先要把师范生应当掌握的教学行为和技能分为不同的单项技能,每次只集中训练一两项技能。
(2)观摩范例
在正式训练某项技能之前,被培训者必须观摩、见习优秀教师的实际教学,或者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如新课程初中和高中英语优质课竞赛课例VCD),以便明确自己所要训练的技能的要求和标准,增强其感性认识,加深对训练技能的理解。要求师范生在观看和观摩时不仅注意课堂的教学方法,而且要注意教师在课堂管理、处理学生反应、融洽师生关系等方面是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处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使活动顺利进行的。
(3)设计、编写教案
被训练者根据技能培训目标和教学范例,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编写教案,详细设计出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活动与学生学的活动将如何展开,使其突显训练技能的要素,并阐明行为的合理性和适当性。指导教师要对受训者设计的教案进行指导和审阅。
(4)角色扮演
由扮演教师角色(被培训的师范生)、学生角色(被培训者的同学)、教学评价角色(被培训者的同学或指导教师)和摄像操作等人员组成微型课堂。在微型课堂上,扮演教师角色的被训练者练习预先设定的教学技能,所用的时间依据训练的内容而定。教学的整个过程被摄制、记录下来,评价人员填写评价单。角色扮演实质上是师范生模仿优秀教师教学的过程。
(5)反馈、讨论和评价
重放录像,被训练者与微型课堂的其他人员一起观看教学录像,并围绕者训练的内容进行讨论,提出肯定或有待于改进的意见或建议,教学者根据来自各方的反馈进行自我分析、反思,检查教学实践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
(6)重教
如果没有达到训练的目标,被培训者根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他人的建议,精心准备后,进行第二次教学,矫正原有教学的不足,使教学技能趋于合理和熟练。
为了保证练习的实际效果,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应当正确处理好以下六对辩证关系:
其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开课之初首先明确本课程的总体要求及教学计划,使学生在上第一节课时就知道除了要学习教学法的理论之外,还要使理论付诸实践。人人要准备上讲台。指导教师要精讲有关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基本知识、组成要素和操作程序,同时,在此基础上,重点指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实践。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其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以课外为主。”I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可以结合英语语音课、英语口语课、英语书法课、英语教学法课、教学见习课以及教育实习等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各种专题练习,当堂完成各式各样的训练,但是,更多更经常的是课外的练习。学生在寝室里听教学录音,甚至节假日到教师家中看教学录像,在其他可利用的场地训练模拟教学,把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从课堂内拓展到课堂外。
其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分散为主。”l训练职业技能固然需要集中进行,更需要分散活动,或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或组自为战,人自为战,充分利用开放实验室、寝室、教室、食堂、休息室以及户外空坪隙地开展小型多样的练习。训练场景也不仅在校内,还可在校外。学生个人或小组到中学见习。另外,有的学生利用假日家教,自主训练教师职业技能。
其四,“互练与自练相结合,以自练为主。”『4训练职业技能需要高师学主相互合作,默契配合,因此,互练是必要的;然而,更多的还是自练,比如书写技能、简笔画技能、教学设计技能以及教师口语技能中的许多内容等,都需要加强个体的独立的严格的训练。
其五,训练与考核相结合,以训练为主。我们出台了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达标考核办法,建立了各项职业技能的训练标准,并尽可能使标准形成可供检测的量化指标,针对具体的训练项目,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达标考核,考核合格者颁发证书,以此督促学生自觉地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并定期检测训练的效果,随时反馈调控,以确保训练的成功。因此结果性考核是必要的,但是训练中的过程性评价更重要。比如,每周布置2-3名学生上讲台作课。课后由讲课人自述个人的体会,同学互评,最后教师点评,并有意识地逐步过渡到由学生点评。有比如要求学生通读中学英语教材,并指定他们对实习时将要使用的几种教材精读,要他们熟悉每课书的内容,分析每课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可能使用的教学方法,要求他们记好笔记,交老师批阅。以培养他们分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教师教育
高等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担负着培养合格中学英语师资的重要任务,英语教师职业技能是高师英语教育专业培养I1标的基本构成因素,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则成为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部相继颁布了英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版和高中版等课程改革指导性文件,引发了全国规模的基础教育英语学科教学改革。高师英语专业如何与中学英语新课程接轨?基础教育改革对高师毕业生的质量需求越来越高,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对高师毕业生的学科教学能力的高要求。因此,在高师英语教育专业,必须加强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作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我们在本专业办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外语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和教”的能力。对高师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必须首先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学科教学技能和教育能力。一个合格的英语教师,必须掌握比较过硬的英语教育技能;作为未来英语教师的高师学生,必须加强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
一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体系
国内学者吴一安的研究认为,优秀外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框架由四个维度构成:(1)外语学科教学能力,(2)外语教师职业观与职业道德,(3)外语教学观,(4)外语教师学习与发展观。lJ英语学科教学法课程不应该是纯理论课,而应该“把培养学生外语学科教学能力放在首位,”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理论知识的传授要为培养学科教学能力服务。
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根据何广铿提出的中学英语教师业务素质评估标准,外语教师的教学技能可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组织课堂活动技能,使用教学手段技能和运用语言测试的技能。其中组织课堂活动技能又可由三种技能组成:1.备课技能,2.使用适当教学活动技能和3.课堂管理技能。结合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师的职业特点,我们将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划分为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英语教师基本技能训练,包括口语技能、书写技能和读写技能三个方面。其中,口语技能包括英语听说技能、朗读技能、讲演论辩技能、教学13语技能,书写技能包括规范英语和汉字书写技能、三笔字书写技能、美术字书写和筒笔画技能,读写技能包括阅读技能和写作技能。
第二板块,英语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包括灵活运用教材技能、教案编写技能、板书设计技能、引入教学恬动技能、讲授技能、操练技能、提问技能、演示技能、结束教学技能、听、说、读、写教学技能及语音、语法和词汇的教学技能、设计和组织课堂活动技能、语言测试技能、课后辅导及作业批改技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英语教学的技能和教学研究技能训练等。
第三板块,教育管理技能训练,包括班主任工作技能和课堂管理技能。其中,英语课堂管理技能又包括使用恰当语言和手段组织教学的技能、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节教学计划的技能和、正确对待和处理学生错误的技能、英语学习策略指导技能和教学反思能力等。
二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
在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要狠抓“三熟一练”,即熟悉英语教学法理论和方法;熟悉中学英语课程标准;熟悉中学英语新教材。练,是指实际授课训练。“练”,是指英语教学技能的训练,让学生亲自走上讲台,进行教学演试,即试讲。每个学生必须进行两次以上试讲才能下到中学进行教育实习。但试讲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平时各项基本功的训练。
因为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所以,职业技能训练的主要途径便是进行反复的练习。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是职前教师(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的一种有效的基本方法。
笔者任教的英语教育专业O2级、03级和04级学生都开展了微格教学活动,经历了前期准备,设计教案,制作课件,实施教学,录像到课后分析讨论等步骤。前期准备包括教学见习,介绍有关微格教学理论,并与学生一起分析教案设计和教学录像片断,分析中学英语新教材等。具体措施:首先让学生熟悉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和中学英语新教材,教师指定初中或高中英语新教材为微格教学的内容;然后,分小组备课,每组7-8人,每组集体设计并完成一个单元的微格教学内容,如高中英语教材每单元分为warning—up,listening,speaking,pre—reading,reading,post—reading,languagestudy,integratingskills等八个部分的内容,备课时学生既分工又合作。课后要求上交教案、课件、课堂教学录像和教学评议等材料。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试教,学生自主录像,对录像进行语言使用和教学技巧的分析,在教学后对教学进行反思,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使用各种资源进行教学的能力、使用外语教学理论指导教学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精神。
通过开展微格教学训练教师职业技能,其实施程序大致为:
(I)确定训练目标
首先要把师范生应当掌握的教学行为和技能分为不同的单项技能,每次只集中训练一两项技能。
(2)观摩范例
在正式训练某项技能之前,被培训者必须观摩、见习优秀教师的实际教学,或者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如新课程初中和高中英语优质课竞赛课例VCD),以便明确自己所要训练的技能的要求和标准,增强其感性认识,加深对训练技能的理解。要求师范生在观看和观摩时不仅注意课堂的教学方法,而且要注意教师在课堂管理、处理学生反应、融洽师生关系等方面是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处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使活动顺利进行的。
(3)设计、编写教案
被训练者根据技能培训目标和教学范例,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编写教案,详细设计出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活动与学生学的活动将如何展开,使其突显训练技能的要素,并阐明行为的合理性和适当性。指导教师要对受训者设计的教案进行指导和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