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发热患者的护理

发热患者的护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15 18:14:4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发热患者的护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发热患者的护理

篇(1)

【关键词】 肿瘤;发热;疾病护理

1 病因与发病机制

引起肿瘤患者发热的病因较多, 但目前以恶性肿瘤伴发感染为常见病因:①肿瘤并发感染,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放疗、化疗、手术切除肿瘤等, 均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低下。②肿瘤热,系肿瘤本身引起的发热。③药源性发热,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或生物治疗时, 出现畏冷、寒战, 继之发热, 体温38~40℃不等;④医源性发热,输血、输液及侵入性操作等。

2 临床症状与体征

通常情况下, 发热为肿瘤患者的首发症状, 继而可出现惊厥、谵妄、休克或心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①肿瘤热为中度发热, 多数患者体温在38℃左右, 不会超过40℃。可持续数日或数周, 应用抗生素或激素类药物常无效, 但应用抗肿瘤药物后可使体温下降, 白细胞计数通常正常。②肿瘤并感染引起的发热多为高热, 体温可高于39℃以上, 24 h内温差达1℃以上, 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多见于午后或夜间, 发热时明显伴畏寒、寒战、心动过速、可有低血压或休克。抗生素治疗效果明显, 实验室检查中白细胞增高或降低、血沉加快。

3 治疗要点

本病的治疗关键是, 放化疗期间出现高热应立即停止治疗, 及早给予发热的对症处理, 同时合理选用抗生素或抗肿瘤治疗, 以达到控制发热和防止并发症的目的。

4 护理措施

4. 1 物理降温 通常包括局部和全身冷疗两种方法:①局部冷疗:采用冷毛巾、冰袋、化学制冷袋, 通过传导方式散热。适用于体温38.5℃以上的患者。②全身冷疗:若体温在39℃以上者, 可采用温水擦浴(水温为32~34℃)的方式, 达到降温目的。擦浴时可擦拭患者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 禁擦枕后、耳廓、阴囊、心前区、腹部、足心等处, 以免引起不良反应。擦浴过程中注意患者保暖, 全程不超过20 min。半小时后测体温, 有所下降视为有效。

4. 2 药物降温 肿瘤热的治疗必须排除感染性疾病及能引起发热的其他疾病, 对症治疗药物用吲哚美辛, 生物调节剂和化疗药物, 同时加用阿司匹林、柴胡注射液, 以预防或减轻其发热。应用退热药物后应注意观察不良反应。警惕患者因大量出汗、失液而出现休克症状。

5 加强病情观察

①定时测体温, 一般测量4次/d, 高热时应每4 h测量一次, 待体温恢复正常3 d后, 改为1~2次/d。②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及血压等, 并做好记录。同时注意发热的伴随症状(虚脱、休克)是否出现及程度, 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③观察饮水量、饮食摄取量、尿量及体重的变化。④定期监测患者血象, 密切注意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变化。必要时给予尿、粪常规、血培养及痰培养等检查。

6 补充营养及水分

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鼓励患者少食多餐, 多饮水, 3000 ml/d为宜, 以补充消耗的水分, 同时促进毒素的排除。

7 做好生活护理, 增加患者的舒适程度

①休息:高热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低热者可适当休息。保持病室安静, 定时给予通风, 较少探视。②口腔护理:应于三餐后及睡前协助患者漱口, 保持口腔清洁。③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长期高热不易活动者, 应定时协助其翻身, 更换卧位, 以防压疮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8 心理护理

护理中应表现出对患者的关心和同情、尊敬及接受, 建立良好的沟通, 尽最大限度满足患者需要, 使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向患者家属介绍有关疾病情况, 使其参与患者的护理讨论, 知道正确护理患者。

篇(2)

颈椎骨折发热应用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时,常采用物理疗法降温。此疗法可降低脑组织代谢,减少脑组织耗氧量减轻脑水肿。以往采用传统的冰袋、冰帽降温方式,给护理人员带来了繁重的工作量,并对昏迷、失去表达能力的患者容易造成冻伤皮肤的后果,给患者增添了痛苦。为使患者的体温及时有效地得到控制,避免不必要医疗纠纷的发生,2008年5月~2009年5月,我科(脊柱创伤外科)应用 HGT-200 亚低温治疗仪(三德医疗)治疗颈椎骨折发热60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收治颈椎骨折并发高热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30~60岁,平均47岁。患者体温38.5~40.8℃。

1.2 方法 采用HGT-200号亚低温治疗仪降温。操作方法:将水槽内注入常温下纯净水至刻度处,接通电源,连接好管道,将控温毯平铺在床上,患者平卧或侧卧在控温毯上,头部至于控温帽中,开机时设置36~37℃,水温10~15℃。温度传感器放在患者腋窝,启动体温开关,当体温超过设置温度范围的上限时,水循环启动,把患者的热量带走,使体温降低[1]。

1.3 护理

1.3.1 温度控制与管理 一般与体温控制情况密切相关。降温速度以36~37℃/h为宜,3~4h即可达到治疗温度。一般情况下患者的液温可达到36~37℃。降到预定温度后注意温度的恒定,应每4h测一次体温。若体温降至36℃,则治疗效果佳。若体温低于35℃易出现室颤,必要时停用,并对患者采取保暖措施。亚低温治疗的时间以2~10d为宜。患者复温时,应先撤去颅脑降温仪及冰袋,升温速度不宜过快,应采取自然升温,保持24h体温上升1~2℃,缓慢升温有助于病情平稳过度,复温过快可出现复温性休克、反跳性高热而导致治疗失败。

1.3.2 加强基础护理预防感染 亚低温治疗的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下降,对外界的各种反应减弱,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因此,应做好患者口腔、皮肤、泌尿系统的护理。勤翻身、拍背、活动四肢;定期做口腔护理,以防止口腔感染、定期做尿道护理,以防止泌尿系统感染等。

1.3.3 神经系统的观察 亚低温治疗对脑组织无损害,但低温可以掩盖颅内血肿的症状,应特别提高警惕。复温过快发生肌颤易引起颅内压增高。因此,应注意颅内压的检测,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必要时给予脱水和激素治疗。

1.3.4 循环系统的护理 用心电监护监测血压、脉搏、呼吸、严密观察四肢肢端循环及面色。正常情况下患者应面色红润、四肢温暖,血压正常,脉搏稍慢但节律整齐,如果患者出现面色苍白、肢端发绀、血压下降、心率不齐,提示微循环障碍,说明体温过低,给予保暖,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复温时由于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易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因此复温速度宜缓慢,一旦发生血压下降,应及时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可用几奈酚胺类药物如多巴胺,来提高外周血管阻力。

2 体 会

亚低温疗法温度控制至关重要,临床应用表明30~33℃亚低温能显著降低重型颈椎骨折患者的脑死亡率,改善其预后,温度过高或过低均影响治疗效果。所以应保持温度的恒定和加强复温的管理。传统的冰袋降温法,随着冰的融解,冰袋对热的吸收能力下降,患者体温会有所升高,脑温出现波动,不利于病情恢复。颅脑降温仪利用微电脑调节冷却水的循环速度来控制温度,体温上下波动不超过0.5℃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应用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尤其是呼吸。记录降温的时间,根据腋温及时间调整机温上下限。必要时,使用腋温表测量,进行重新核对,温度传感器须固定牢固,防止滑脱。观察治疗仪的工作情况,保持其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使用控温毯时,在其上面应覆盖一层中单,避免直接与皮肤接触防止冻伤。使用控温毯患者体温降至正常后,应再观察6~7h,待其病情稳定或好转后方可逐渐停机。高热持续时间较长时,可适当延长控温毯的使用时间。

综上所述,对于颈椎骨折高热,安全、有效的物理降温是最好的降温方法[2]。亚低温治疗仪是近年来推出的新产品,是外科治疗颈椎骨折高热最常用的方法,其临床效果显著。因该机设置自动控温系统,患者体温均能按设置温度值平稳降低,降温效果持久而恒定,不易反弹。同时,通过调节毯面的循环水温,可控制降温速度,不易发生寒战,有利于对病人的保护,减轻护士的工作量,解决了外科颈椎骨折高热病人护理的难题。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肠埃希菌感染;护理;胆管支架植入术

原发性肝癌、胰头肿瘤及转移癌容等肿瘤患者易压迫胆管导致胆管梗阻,胆管梗阻发生后多数患者没有手术机会,而选择胆管支架植入术。胆管支架植入术后肠埃希菌感染比较常见,不仅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引起水电解质紊乱、食欲下降、乏力等,而且使患者抵抗力低、促进肿瘤发展、导致恶病质的出现,如果处理不及时就会发展成败血症,是致死的主要原因[1-3]。2005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梗阻性黄疸胆管支架植入的肿瘤患者10名,均表现为间断高热,体温最高达39.7℃,现就其发热原因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31~74岁,中位年龄52岁。梗阻原因:肝脏肿瘤7例,胰腺癌2例,胃癌术后复发1例,均为晚期肿瘤患者,不能手术而行ERCP治疗。肠埃希菌感染距支架植入术后时间间隔不等,一般在3个月左右,最短的1w即出现发热,但距离最长的不超过5个月。临床表现:间断发热,最高时可达39.7℃。患者发热前伴寒战,血培养均发现大肠埃希菌,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均在1.5×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5%以上。

1.2 方法

1.2.1 抗感染治疗 高热患者,血象增高,均给予抗感染治疗,根据药敏试验和临床经验一般选用头孢三代联合左氧氟沙星,同时给予营养支持治疗,提高患者抵抗力。

1.2.2增强胃肠蠕动 给予加斯清、胃复安或吗丁啉增强胃肠蠕动,防治恶心呕吐。

1.2.3加强护理 密切注意体温变化,加强病房巡视,及时更换衣服及被褥,嘱咐患者多喝温水,补充水分。注重心理疏导和营养指导。

2 结果

7例发热控制,2例发热有反复,但发热间隔时间延长,1例抗生素停止治疗后2w再次出现发热,另1例距治疗后3w以上。1例发热控制不理想迅速出现恶病质死亡。

3 讨论

3.1 发热原因分析 大肠埃希菌是人体正常菌群,对侵入人肠道的少量致病菌可起到拮抗作用,能维持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4]。正常情况下,Oddi氏括约肌收缩,胆道是无菌的[5]。但植入胆道支架以后,Oddi氏括约肌作用减弱或消失,肠道细菌可以逆行进入胆管。ERCP治疗后,胆管内压力较大,肠道菌群逆行有阻力;随着引流持续,胆管内与肠道压力逐渐平衡,肠道菌群逆流入胆管的条件成熟,如果此时患者纳差,胃肠蠕动减慢,甚至出现恶心,呕吐,肠道菌群必然进入胆管;加上晚期肿瘤患者身体虚弱,机体免疫力低下,这样细菌进一步进入肝内胆管,再经肝窦入血,出现菌血症和败血症,伴随着寒战、高热等症状。

肿瘤热与感染性发热需要鉴别,肿瘤热体温一般在38.0℃左右,表现为弛张热和持续性发热,午后发热较多见,但无盗汗等症状。发热是肿瘤晚期常见的并发症[6]。

3.2 治疗上可以根据药敏实验选择对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但是患者出现发热,然后抽血、培养、药敏试验需要3~5d。根据2009年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统计,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为7.1%[7]。所以抗感染治疗一般选用此药,为了增强抗感染力度,有必要增加左氧氟沙星治疗。

3.3 护理措施总结 胆管支架植入术着重于胆管的再通,起到解决黄疸的作用,对肿瘤本身不起作用。如果再合并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必将进一步削弱肿瘤患者的抵抗力。

3.3.1 必须掌握肿瘤发热与肠埃希氏菌感染发热的特点。肿瘤发热是由肿瘤坏死组织和代谢产物自体吸收引起的,体温多在39.0℃以下,偶见高热,多数患者有规律地在午后或傍晚开始发热,可自行缓解。本组10例患者血培养均发现大肠埃希菌,临床表现为寒战、高热,体温高达39.7℃,且反复发作,抗感染治疗有效。

肿瘤患者本身就处于高代谢状态,消耗大量的能量,如果合并持续发热,将很快导致恶病质的出现,无论是对抗肿瘤治疗还是抗感染治疗都将不利。所以密切观察体温变化,精心的护理并掌握肿瘤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发热的特点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3.3.2 营养支持治疗和水电解质的平衡是患者发热缓解的基础。恶性肿瘤患者本身可导致自身蛋白质和脂肪分解加速,营养消耗较多,食欲减退,消化功能较差,营养物质吸收减少,如果出现反复发热,将进一步使体重减轻,消瘦,身体抗病能力减弱[8]。而良好的营养不单纯是维持生命,而且能改进健康状况、增加身体的抗病能力,改善原有的营养状况。补充的营养素应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当患者的食欲极度低下或不能进食时,可采用空肠营养的方法来补充营养。若患者不能经口进食时,可经静脉营养输液。高热患者给予温水或乙醇擦浴等物理方法降温,遵医嘱药物降温后需要加强体温,血压,脉搏的观察,防止大量出汗导致虚脱。

3.3.3加强心理疏导是发热患者护理必须的方法。间断发热的肿瘤晚期患者可能会感到焦虑,担心肿瘤细胞扩散,身体虚弱者甚至出现频死感觉 [9]。针对上述情况需要我们护士加强心理抚慰:①当护士发现患者寒战等发热前兆,要急患者所急,可以和患者一起分析发热的原因,树立患者的信心;②满足患者需求,当患者寒战发冷时及时添盖被子,手足给予热水袋保暖,并及时联系医生;当患者退热出汗时,要及时更换衣服和被褥;③发热患者可能伴有口干、头昏等症状,此时需要提供温热的糖盐水,鼓励患者多饮水,防止患者出现虚脱或休克,及时解除患者烦渴症状;④经常巡视病房,寒战高热时要在床边守护,除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应外,还能消除患者孤独、烦躁的心情。

3.3.4,加强健康指导是发热患者康复的条件。肿瘤患者合并发热要注意保暖以及加强其他护理工作,如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性良好;嘱咐、协助肝癌发热患者多喝开水、勤换衣裤(保持衣物的干燥、清洁);饮食以清淡半流食为主,荤素搭配,粗精搭配,以易消化吸收为宜;等等。发热患者要加强口腔护理及预防呼吸道感染。以免其他原因再次导致发热。

参考文献:

[1]牛应林,张澍田,于中麟,等. 诊断和治疗梗阻性胰胆管造影并发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防治[J]. 临床内科杂志,2006,23(7): 455-457.

[2]李兆申, 许国名, 孙振兴,等. 诊断性与治疗性ERCP早期并发症与处理[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2,19(2): 77-80.

[3]王茂春, 李澍, 朱继业,等. 门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后持续性发热原因的探讨及处理[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3,18(1): 25-27.

[4]楼玲莉, 杨莹, 潘金波. ICU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现状及耐药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 395-396.

[5]郭宝俊, 张丽萍, 曹小燕. 产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致胆管炎、脓毒血症1例[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2, 11(2): 152-153.

[6]詹冬梅, 江敏霞, 洪伟英,等.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发热反应的护理[J].医学信息,2011,24(1):192-193 .

[7]汪复, 妹, 胡付品,等. 2009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0,10(5): 325-334.

篇(4)

肝癌即是肝脏的恶性肿瘤,病情潜伏期较长,一经发现后多数患者已经处于中晚期。对于中晚期肝癌患者,其治疗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为目的,其最常用的方法即是介入治疗。但由于药物使用量较大,容易产生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而有效的护理措施则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1-2]。此次研究旨在分析临床护理措施对肝癌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现将有关研究做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4年12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行介入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男69例,女41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5.3±2.3)岁;所有患者均行介入治疗,治疗后患者并发症多表现为穿刺部位血肿、发热、胃肠道反应、腹胀腹痛等;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疼痛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并随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控制患者的病情。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包括:①穿刺部位血肿护理。术后要求患者卧床休息1d,以重量为1~1.5Kg的沙袋按压穿刺部位6~8h,穿刺部位一侧患肢平直安置1d;观察穿刺部位皮肤颜色、温度、是否存在出血情况,如有异常,立刻报告医生进行处理。②发热护理。向患者介绍发热的原因,稳定患者情况,获得患者的配合治疗;嘱患者多饮水,保证每日饮水量4500~6000ml;如患者体温在38摄氏度,则无需用药治疗;如患者体温持续>39摄氏度,则应配合医生进行抗感染治疗。③胃肠道反应护理。为进一步降低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可在治疗前30min给予患者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康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779,5ml:5mg),进行静脉注射;术后指导患者食用清淡、易消化、高纤维食物,嘱患者餐后漱口。④腹痛、腹胀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疼痛程度;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指导,分散患者注意力;以环形手掌按摩患者的腹部,如无法忍受可适当给予镇痛药,进而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的数据均经过SPSS13.0 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计数数据用%表示,当P< 0.05 时,表示数据之间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研究组穿刺部位血肿、发热、胃肠道反应、腹胀、腹痛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9>0.05)。护理后,研究组穿刺部位血肿、发热、胃肠道反应、腹胀、腹痛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38

3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介入疗法开始广泛应用于中晚期肝癌患者的治疗,且临床实践证明,介入疗法对中晚期肝癌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3]。化疗药物经肝动脉灌注,患者肝脏组织的药物浓度明显提高,可达到患者全身药物浓度的近400倍,且病灶部位药物浓度又可到肝脏组织药物浓度的近10倍,对肝脏癌细胞的清除作用明显[4]。另外,介入治疗还可以缩小肿瘤的面积,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操作简单,可实现重复治疗。

篇(5)

【摘要】 目的 探讨艾滋病高热的护理特点。方法 对32例艾滋病高热采取高热护理、基础护理、 注重消毒隔离、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结果 本组病例体温正常出院22例(69%);体温不降、经济困难而自动出院8例(25%);死亡2例(6%)。结论 有效的降温措施,是降低病死率的主要关键。

【关键词】 艾滋病;高热;护理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中国艾滋病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发病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转换,艾滋病高热的护理,已给医务人员带来了严重的挑战。2005年1月至2007年3月,我科收治艾滋病高热患者32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男性27例,女性5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12岁;感染途径:经静脉吸毒感染22例占69%,经性行为感染6例占18.72%,感染途径不祥4例占12.5%;文化程度:小学8例,初中17例,高中5例,大学2例。

1.2 高热的临床特征

1.2.1 临床表现

规律发热10例;不规则发热12例;24小时持续高热10例。体温持续39~40℃ 20例;体温大于40℃12例。其热型多见于:稽留热10/32,占31.25%;驰张热15/32,占46.87 %;间歇热 7/32,占21.88%。

1.2.2 32例AIDS患者的特征可分为如下三步曲

(1)发热初期:体温为中高度热38-39℃,此期多为驰张热和间歇热,对口服降温药及一般的抗感染药有效。(2)再次发热期:体温正常后15~30天患者再次发热。体温为高热39~40℃,对口服降温药及一般抗菌素治疗无效,所以常用静脉给药降温和物理降温。75%可以获得降温效果。(3)顽固发热期:此时病人往往是半个月左右为体温正常期。当再次发热时,体温常常呈超高热>41℃,此时病人极度难受,并有心、脑、肺、肝、肾、胃肠功能障碍,这时发热多为稽留热。此时对所有降温药无效的情况下,呈为临终关怀期。

2 护 理

2.1 高热护理

发热是艾滋病发病的主要症状,其机理可能为机体免疫力低下,机会性感染存在,全身多脏器功能受损有关。患者由于持续高热,增加了耗氧量,导致脑细胞缺氧,加之多源性感染,毒素对脑的刺激,患者常出现惊恐不安、谵妄、嗜睡、昏迷。在高热情况下迷走神经兴奋兴减弱,消化液生成和分泌减少,影响消化系统的吸收功能。同时,高热分解代谢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大量消耗,水电失衡。由于高热新陈代谢增快、消耗增多、进食减少、体质虚弱,因此高热的护理极为重要。我们采取了如下的措施:(1)物理降温:头置冰袋,四肢大血管处置冰袋,酒精擦浴,以及降低室内温度。(2)静脉输液:在超高热的情况下,静滴4℃冰液体,直接降低血循环温度。(3)冰盐水灌肠:用4℃冰盐水250ml,保留灌肠。(4)亚低温治疗仪:将控温毛毯置于患者背下,冰帽带于患者头部,根据发热的程度调整相应的温度,达到降温的目的 。(5)药物降温:以上降温措施不理想,应遵医嘱药物降温,一般先用口服降温药(如扑热息痛、消炎痛),口服降温药不理想,应改静脉滴注(赖氨匹林)。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

2.2 基础护理

2.2.1 口腔护理

高热时会引起口腔粘膜破溃,易造成真菌感染。所以每日保持口腔清洁,用0.02%呋喃西林含漱半小时,4次/日。

2.2.2 皮肤护理

注意保持床单清洁、干燥,汗湿的衣裤应及时更换,使用温水擦浴,保持皮肤清洁。

2.2.3 休息及饮食指导

艾滋病患者高热应绝对卧床休息,减少体力、能量的消耗,因HIV感染引起食欲下降和消耗综合征,导致AIDS患者严重营养不良[1]明显消瘦,因此鼓励患者高热期应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无渣流质软食。恢复期,易消化软食,逐渐至正常营养丰富的饮食,以改善消化道的障碍。

2.3 同时注重消毒隔离、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措施。

3 护理体会

3.1 体温正常出院22例占69%;体温不降、经济困难而自动出院8例占25%;死亡 2例占6%。从2例死亡的原因看,都是高热不降,导致心、脑、肝、肾、胃肠功能衰竭而死亡。

3.2 艾滋病高热患者目前仍无特殊治疗方法,有效地采取降温等护理措施是降低病死率的主要关键。患者的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是做好AIDS患者高热护理的前提。严格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医源性感染,是实现医疗护理安全的保证。

3.3 注重降温方法的选用,使体温降低而不伤身,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4 AIDS患者的高热是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护理难度大,尤其是对降温药物不敏或各种降温措施无效的情况下可能是一种临终的关爱。

篇(6)

[关键词] 肿瘤;化疗;骨髓抑制;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5(a)-255-02

随着肿瘤患者的增加,采用化学药物治疗恶性肿瘤是目前对肿瘤进行治疗的主要方法,但对肿瘤化疗的药物存在较大的毒副作用,骨髓抑制就是主要的毒副作用。不仅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妨碍化疗周期的顺利完成和药物剂量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疗效果。为使患者能尽快、安全渡过骨髓抑制期,笔者对108例肿瘤化疗并发骨髓抑制患者,经过我科的护理,效果良好。现将对肿瘤化疗并发骨髓抑制护理体会和措施总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08例均为我科住院患者。108例肿瘤化疗并发骨髓抑制患者,护理期间出现皮肤感染和皲裂11例,口腔溃疡58例,不同程度的发热64例,齿龈出血18例;经精心治疗及护理未造成严重后果。

1.2护理

1.2.1心理护理由于肿瘤患者对疾病本身就处于一种怀疑、绝望的矛盾情绪中,加上药物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所出现的发热、感染、头昏、乏力、出血等临床症状,使患者的精神和情绪发生巨大波动,担心病情的进展、恶化,使患者出现抵制、恐惧、消极心理,对疾病康复抱有怀疑态度,不配合治疗,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耐心、细致地讲解化疗的副作用,以及临床护理措施,增强肿瘤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2]。

1.2.2病房与环境肿瘤化疗并发骨髓抑制由于粒系抑制,患者的抵抗力低下,容易发生继发感染。房间应用选用单人病房或百级层流病房,实施保护性隔离,限制陪床及探视,严格无菌[3]。对房间应该进行紫外线消毒, 对病房里各种用物进行消毒、擦拭。患者入住前必须洗澡、洗净全身,给患者换上消毒的衣服,佩戴口罩、帽子,对病房进行每天空气消毒紫外线照射2次。严格防止由于医源性造成感染:所有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原则,操作时进行必要的消毒、洗手、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方可进入。病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0~22℃,湿度控制在50%~60%。

1.2.3饮食护理对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进行详细评估,根据患者的饮食需要和营养状况,制订详细的合理的膳食计划。由于化疗引起恶心、呕吐,电解质紊乱,患者往往食欲减退,提供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过热、过冷或刺激性食物。保证日供应热量为30~60 J/kg,日供应蛋白质的量1.5 g/kg。据患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进餐方式和时间。

1.2.4口腔护理肿瘤化疗并发骨髓抑制患者极易出现口腔溃疡和糜烂。应每天对口腔黏膜进行详细的观察,积极做好必要的口腔护理,让患者在饭后用0.05%呋南西林和5%碳酸氢钠漱口,可以采用软牙刷刷牙,并防止食物残渣在口腔残留,以免遗漏食物造成发酵繁殖细菌。如果患者出现口腔溃疡、糜烂时,给予患者生理盐水500 ml+2%利多卡因5 ml+地塞米松10 mg+庆大霉素16万U 进行反复含漱,为了避免加重黏膜的损伤,停用牙刷刷牙,应用棉签沾生理盐水擦拭牙齿, 针对口腔局部溃疡给予锡类散外用,或在溃疡处喷以西瓜霜喷剂3~5次/d。

1.2.5出血的预防与护理对骨髓抑制患者避免创伤,防止磕碰、损伤而致皮下或关节腔出血。刷牙时使用软毛牙刷,禁挖耳朵、鼻子等。发热患者应用退热药物时,避免选用含阿司匹林的药物;血小板≤50×109/L, 有出血的危险,注意皮肤黏膜有无淤点、淤斑等出血倾向,注意大便的性质、颜色,有无消化道出血现象[4]。

1.2.6发热的护理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由于种种原因容易导致高热,应注意监测其体温及伴随症状,当体温维持在较高水平时,注意观察患者意识变化。控制体温应以物理降温为主,尽量不用或遵医嘱使用退热剂。鼓励患者多饮水,补充水分,防止虚脱[4]。应协助患者擦净汗液,更换潮湿的衣裤、床单等,防止受凉,保持舒适。

1.2.7皮肤护理骨髓抑制患者出现严重的粒细胞减少时,抵抗力降低,容易出现皮肤黏膜感染,应加强皮肤黏膜护理[5]。床单消毒处理,床铺保持平整和干燥,保持患者皮肤黏膜清洁,口唇用凡士林涂抹,减轻干裂及疼痛。发热出汗后及时更换衣物,患者内衣宜宽松、柔软,每日淋浴或温水擦浴,尤其一些皮肤皱褶处容易出现皮肤损伤感染,皮肤皱褶处应清洁后涂扑爽身粉,骨突受压处给予按摩,局部发生溃疡者可给予无菌换药。

2结果

108例肿瘤化疗并发骨髓抑制患者,出现皮肤感染和皲裂11例,口腔溃疡58例,不同程度的发热64例,齿龈出血18例;经精心治疗及护理未造成严重后果。

3讨论

通过护理人员细心的照顾,周密的计划,细致的观察,认真的对待,能够减少并发症和及时发现疾病的变化,为患者创造一个利于疾病康复的护理流程和计划,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兵.癌症化疗患者舒适护理的探讨[J].护理杂志,2003,20(4):58.

[2]韩锐.肿瘤化学预防与药物治疗[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大学联合出版社,1991:708.

[3]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373.

[4]马院玲.化疗致重度骨髓抑制的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6):640.

篇(7)

【论文摘要】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 方法 对87例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实施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结果 87例患者一般情况得到改善,无一例死亡。结论 加强肝癌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现时大多处于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时机,应用肝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已成为不能切除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1],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87例,取得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肝癌患者87例,男57例,女30例,年龄31~72岁。原发性肝癌67例,转移性肝癌20例。临床主要症状有:上腹不适、疼痛、乏力、消瘦56例,腹部包块10例,黄疸19例,腹水2例,肝功能不同程度异常者45例。所有患者均经CT、B超及AFP检测证实。

1.2 方法 87例均行选择性或超选择性功能插管化疗或化疗加栓塞术。其中单纯化疗者26例,经碘化油及明胶海绵栓塞者61例。化疗药物采用顺铂、MMC、5-FU。栓塞剂采用40%碘化油10~20 ml加入丝裂霉素8 mg,最后用明胶海绵条栓塞肝动脉。

2 结果

87例患者治疗后一般情况均得到改善,治疗后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71例(81.6%),发热63例(72.4%),疼痛45例(51.7%)例,肾功能损害3例(3.4%),皮下出血4例(4.6%),无一例死亡。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肝癌患者对生命的期望值都很大,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焦虑, 同时患者对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不了解容易产生紧张、恐惧和焦虑,保证良好稳定的心理状态可提高机体的耐受力。因此,手术前应正确全面地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并且采用解释、安慰、鼓励、帮助等措施,也可通过其他已经治疗的患者现身说法,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稳定情绪,以尽可能好的身心状态迎接手术[2]。

3.1.2 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进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半流质食物,以防术后大便秘结。术前4 h禁食、禁水。

3.1.3 术前准备 ①术前做碘过敏试验和出、凝血时间检查,以防止栓塞剂过敏及插管切口处出血;②穿刺术野的皮肤准备,术前1 d沐浴,备双侧腹股沟、会皮肤[3]。注意检查穿刺部位远端动脉搏动情况,以便术中、术后对照。

3.2 术中护理 协助患者仰卧位,暴露穿刺部位,做局部皮肤消毒。准备好术中所需要的物品,配合医生将导管顺利插入所需动脉,随时观察患者的各种反应,严密观察术中病情变化。推注造影剂及化疗药物过程中患者会出现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胸闷憋气、后背烧灼感,严重者可有血压下降、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等症状,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必要时终止插管。 转贴于

3.3 术后护理

3.3.1 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 手术结束穿刺部位按压20 min,用无菌纱布包扎,食盐袋加压12 h,触摸足背动脉搏动无异常表明压迫适当。绝对卧床休息24 h,穿刺肢体制动,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及足背动脉搏动,避免用力过猛(排便用力、剧烈咳嗽),协助患者进餐、床上排便、翻身。本组未发生严重出血现象。

3.3.2 胃肠道反应症状 表现为恶心、呕吐,多为化疗的副作用,腹胀大多由于栓塞术后肠道淤血、肠壁水肿、肠管积气所致。呕吐时将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呛咳或窒息,注意呕吐物的性质、量、颜色。饮食宜清淡,少量多餐,加强口腔护理,促进食欲,保持大便通畅。

3.3.3 发热 栓塞治疗后的早期发热为肿瘤内凝固性坏死,产生吸收热所致。栓塞越彻底,发热症状越明显,1周后发热多因合并骨髓抑制造成机体抵抗力降低、感染。注意监测体温,鼓励患者多饮水,体温一般不超过38.5℃,多可自行缓解,或经物理降温及药物降温后缓解。如发热时间超过7 d,且体温持续不退,应复查B超或CT,以排除感染或胆汁瘤的可能[4]。本组63例发热患者未发生体温持续不退。

3.3.4 疼痛 大多因碘化油栓塞反应、胆囊炎及近肝包膜的肿瘤治疗后坏死所致局限性腹膜炎,疼痛影响睡眠和饮食,应及时观察并按医嘱给予镇静止痛药,安慰患者,多与患者交流,分散其注意力,一般经对症治疗,疼痛多在3~5 d后缓解或消失。

3.3.5 肝肾功能损害 栓塞化疗后引起肝细胞进一步的受损破坏,多数是一过性肝功能异常。应遵医嘱及时应用保肝药物,嘱患者卧床休息,协助其做好生活护理。除肝功能损害外,因大量化疗药物毒性反应和大量癌细胞坏死由肾脏排出导致肾功能受损,术后应给予水化治疗,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毒物排泄。同时观察尿量和颜色,以利于得到及时处理。

4 讨论

肝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化疗已成为不能切除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尽管存在胃肠道反应症状如发热、疼痛、肝肾功能损害等不利因素,但只要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及时处理,积极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纪春详,予金明.肿瘤学.科学出版社,2004:233-237.

2 钟秋影,陈碧英,吴细群.CT导向下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1):59-60.